首页范文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4:37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1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理念,全面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健全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完善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管治制度,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战略导向、统筹协调和空间资源配置作用。主要做好“五抓五促”工作,即:抓规划编制,促进规划体系完善;抓规划引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抓城市设计,促进城市品位提升;抓规范管理,促进权力运作公开;抓队伍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具体做法是:积极配合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做好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资料收集、调研工作,及时对接县城最新规划建设动态,包括近期已挂牌及拟挂牌的地块情况、重大项目的专项设计等等。重点对城镇体系规划作专题研究,以更好的统筹城乡发展。同时,我们还邀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资质、高水平的编制单位负责我县乡镇总规的修编工作。全县23个乡镇除车门、四河两个乡尚未明确规划编制单位外,其他均在编制过程中。此外,双沟、半城、梅花、石集等4个乡镇镇依据新一轮总规修编,正在进行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截止2013年5月,我局共出具乡镇规划设计要点及用地红线图11份,涉及出让土地614.27亩,预计开发总量可达65.53万平方米。上半年共审批孙园宏源小区、龙集龙庭嘉园等6个居住区规划。同时,我局还进一步深化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和各地块规划编制工作。一是配合交通、教育、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分别完成了公交站台、中小学校、医疗卫生、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各公共设施布点工作;二是开展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八个出入口、汽车城4S店集中区等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工作,近期还将启动S121两侧片区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抓好各开发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今年上半年以来,完成花鸟市场、征东软件园、东尚花园、公安监管场所等4个项目约38万建筑面积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工作;四是主动服务城乡建设经营。完成大修厂、南山龙郡东侧、城市花园西侧、佳和新城等15个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442亩)的用地红线图及规划设计条件拟定工作。五是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围绕“9110工程”和“2013年城区建设项目开发计划”,配合主体单位推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开展了城区路网、地下管线梳理工作,确定了道路横断面设计。同时,完成花鸟市场、东尚花园、半岛花园、河滨一号、天星花园、孙园宏源小区、龙集龙庭嘉园等14个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核工作并报评审委员会审批通过;组织评审半岛国际、首义中央公馆、澜庭湾等6个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切实把好方案审核关。

(二)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力以赴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切实把重点工程打造成老百姓的放心工程,上半年,我局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程序、原材料进场、工程实体检测、施工工艺、竣工验收等六个环节入手,严把工程质量关。我局质监站联合建管处,以日常巡查、不定期抽查、季度检查等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县在建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督,特别是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安置小区工程进行重点检查。针对现场监理人员存在的人证不符、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等问题,我局重点对监理的持证上岗情况、施工资料的审批情况以及现场监督控制情况开展监理专项检查,实行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指纹考勤,定期不定期对考勤情况进行抽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人员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并在季度大检查工作总结会上进行通报,符合清出市场条件的立即清出市场。上半年在监督巡查、抽查过程中,我局共下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28份,发现不良行为,给予不良记录10条。上半年,我局共新受理工程监督申请注册351项,建设规模73.4万平方米,去年接转监督工程587项,建设规模266.38万平方米,总监督规模339.8万平方米,监督工程中城区监督覆盖率100%,乡镇监督覆盖率90%。通过对工程实体的抽测,保证了试块反映实体质量的有效性,促进了实体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抽测,既提升了工程质量水平,也增强了施工、监理企业的实体质量意识。今年上半年竣工工程77项,总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其中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8.00%,上半年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所监督工程总体质量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局承担的9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大部分在按序时进度推进。

1.市政道路工程

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道路工程共计17项。其中有4项是2010年结转工程(包括太湖路、韶南路、运河路、衡山南路),这4条道路均已完成80%。今年新开工的3条道路是祁连山路(S121-淮河路)、沱河路(武夷山路-蚕桑场)和北戴河路,正在实施中。下一步即将开工的有淮河路(S121—祁连山路)、汴西路(黄河路-青阳南路)、五台山路(泗洲大街-顺河路)、健康西路(五台山路-衡山路)、黄河小区北侧5条道路,这5个项目勘探已完成,图纸设计正在进行,现正在办理立项手续。

2.路灯安装工程

2013年我局计划实施21条道路灯安装工程。目前已经完工的有青阳供电所东路和黄山南路两条道路路灯工程;五台山路和汴西路正在施工,此外有7条道路正在设计招标,另外有10个项目由于道路建设未完工,暂不能实施。

3.环境景观工程

围绕2013年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今年,我局计划实施4条风光带和城区6大出入口景观绿化及部分道路和道路节点绿化工程,共计26项。目前,正在实施的景观工程除2010年结转的5项工程将于近期完工外,尚有早陈河风光带东侧(嘉陵江路至北戴河路)、高速路入口(收费站至泗州转盘)、梅花火车站方向建设北路出入口(金沙江路至钱塘江路)以及黄河路(汴河-武夷山路)、武夷山路南延两侧绿化工程和部分道路节点景观工程正在施工。另有濉河风光带南侧(青阳南大桥至跃进桥)、汴河风光带东侧(汴河大桥至黄河路大桥)、S121南京方向出入口(S245至洪桥转盘)3项工程计划下半年实施。此外,老濉河东侧风光带(洪桥转盘向南)、S121宿迁方向出入口(金沙江路至长江路)、黄山路S232洋河镇方向出入口(金沙江路至青阳东桥)三项工程正在进行方案设计,考虑到该三项工程造价约1个亿,为缓解经济压力,建议明年实施。其他道路绿化工程待道路实施完工后再行施工。

4.市场小区工程

今年,我局承担精品小区13项、危旧房改造工程6项、商贸市场工程5项、旅游重点工程3项、公共设施项目2项。目前这29项重点工程中已开工项目15个,尚未挂牌项目3个(二里坝小区西侧、三中南侧、原检察院片区),已挂牌但规划方案尚未通过审批项目11个。目前,所有在建项目基本按照序时进度逐步设施(其中玫瑰西班牙项目地块中电信局基站及二层办公楼尚未拆除;富园天郡、富园广场项目地块内尚有部分住宅楼等建筑未拆除到位)。尚未挂牌的3个项目为2013全年计划挂牌项目,部分已列入挂牌计划。已经挂牌但规划方案尚未通过审批的11个项目分别为:首义中央公馆、河滨一号、半岛国际、澜庭湾、佳和新城、银河国际广场西北角、洪盛购物广场、橘子洲头。其中河滨一号、半岛国际、澜庭湾和洪盛购物广场方案正在报批中,其余正在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另大修厂地块、南山龙郡东侧地块、城市花园西侧地块刚刚完成土地挂牌手续,目前开发单位正在做相关准备工作,进行方案设计。上半年,我局共对150个单体工程进行分户验收监督及全数复核,总面积46.5万平方米,分户验收覆盖率100%,与同期相比,投诉下降28%,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及复核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截止目前,我县城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93万平方米。城区批准预售面积约42.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3.65万平方米,商业8.56万平方米)。上半年,办理产权发证5987本,办理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售2780户,面积32.46万平方米,现房抵押登记1894户,二手房交易327户,交易面积212191平方米,交易额2.01亿元,征收契税676万元。目前,城区住宅在建或许可销售的楼盘共计24个,其中取得预售许可销售的16个,别墅1个(金鼎湾),安置兼自销2个(周李小区、中皇城),动工在建尚未取得预售许可或合同备案的5个(星河上城、翡翠庄园、瑞丰翡翠城、香江花城、卧龙湾);在建的专业市场5个(波涛物流城、红利来建材市场、农机大市场、洪泽湖水产城、花鸟市场)。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6个(半岛国际、河滨一号、中央公馆、澜庭湾、富园广场、洪盛国际购物广场)。

(三)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13年,我局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在旧城拆迁改造过程中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当作—项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按照以需定建的原则,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同时,积极做好绿化、管网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品位;按照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的原则,实现公开公平合理分配,以不同的保障方式解决城区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今年,我局负责启动实施7个保障性住宅工程。上半年已经启动的有楚天小区高层、黄河花园和杉鑫小区3个项目。其中黄河花园和楚天小区高层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4年底竣工,但是杉鑫小区由于附近住户阻挠施工,导致工程无法开工。计划下半年实施的主要有红星花园(天星花园西侧)、牡丹花园、富康花园北侧、高庄公租房省级示范区4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和图纸设计。此外尚有2010年结转工程3个,即东方花园西区、太阳城二期和富康花园二期。目前富康花园二期主体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实施,计划7月底交付使用;其他两个小区多层已经竣工,高层计划年底竣工。至2010年底,我县共开工建设了天星花园、富康花园、东方花园等10个保障性住房小区,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共16500余套,总投资达24亿元,目前已建成面积14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32万平方米;解决了12325户安置保障对象、2510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331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问题;同时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21户次,总金额300.297万元,财政收购保障性房源500余套。我县连续四年被表彰为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四)突出城当城建理念,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县村镇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不断强化“镇当城建”理念,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力打造梅花赵庄、双沟下草湾等特色村庄,树立示范典型,以典型促进集中居住区全面发展建设。同时,打破现有“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结构布局,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在目前23个乡镇中选择8个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未来优先发展的重点乡镇,形成“一心、两核、五节点”的城镇布局形态,以县城为中心,以工业重镇双沟镇、旅游商贸名镇梅花镇为南北“两核”,以半城、上塘、界集、金锁、龙集等五个镇为节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县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和整合城乡资源,优化城镇布局,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截止目前,全县小城镇新建住宅1000户,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三靠近”集中居住区新建住宅1486户,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康居示范村新建住宅1096户,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农村集中居住区新建住宅259户,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统计农业范县

一、范县基本情况

范县是革命老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声交界处,南临黄河,北临金堤,县境全部处于黄河滩区和滞洪区,总面积590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辖12个乡镇,590个行政村,总人口49.67万,其中农业人口44.56万。全县人多地少,地理位置偏僻,资源缺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黄河在范县境内长42公里,全县12个乡镇有6个乡处于黄河滩区,涉及人口7.5万,占全部人口的15.2%,10余万亩耕地。590个行政村中有142个滩区村,占全部行政村的24%,其中纯滩区村60个,半滩区村50个,落河村32个。

范县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基本上是5年3遇。1996年8月特大洪水造成全滩区漫滩,10余万亩秋作物绝收,致返贫人口8万人,特别是32个落河村,大部分土地掉入黄河,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条件。1997年范县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旱,致使15万亩水稻、20万亩秋作物没有种上,全县粮食减产一半以上。1998年,又发生严重的内涝灾害,25万亩秋作物绝收,造成9万人返贫。

范县是一个农业小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等指标在全省占的位次比较落后。2005年在全省县域经济评价中,综合位次位于第83位,生产总值位于第104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位于第78位,人均财政收入只有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78元,在全省占10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9.5亿元,在全省108个县中占105位。

二、黄河滩区乡黄河滩区治理和经济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省、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沿黄各乡镇滩区治理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自1996年开始,范县对黄河滩区的乡镇和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大力开展了避水连台建设。截止2007年底,顺利完成了86个滩区村的避水连台建设任务,共动土方1200万立方米,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创建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常所,群众称之为“救命台”、“连心台”、“聚财台”。滩区乡镇和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比较明显的例子如毛楼黄河旅游区的建设和陆集乡的避水连台建设都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几年的发展,各乡镇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

表12007年范县6个滩区乡基本情况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沿黄六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非沿黄乡相比,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低,人均指标占有量较小。由于处于黄河滩区,一些支撑经济发展的项目几乎在滩区难以找到,特别是工业项目,无立足之地。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结构。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还不到40%。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6个乡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9,9%,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投资总额占全县的只有35%。6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2375元。最高的与全县平均水平相差177元,最低相差36元。

三、存在的问题

基础建设问题和村台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村台建设达不到设计标准。按花园口发生12370立方米/秒,当地水位超过一米的设计计算,达到设计高程避水台只有3个,与水位相平的有10个。大部分村台达不到设计高程,且建设质量差,抗洪能力不强。滩区迁安道路标准低,满足不了迁安需要。滞洪区内地势低洼,遇到大雨容易造成内涝。

经济发展问题:由于处于黄河滩区,防洪问题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些项目由于投资者担心投资收不回来,不愿意到这里投资。

另一方面,当地的经济是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业产业链条短,当地百姓以卖粮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虽然近年来发展了林业经济和特色农业种植,但是由于缺少技术支持和规模小,不能作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四、农业发展方向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滩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发展制约,主要是交通不便,再加上黄河滩区容易发生内涝和洪水灾害,严重制约着滩区工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高。但是,滩区也有滩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可以利用滩区的优势发展农业经济,也可使滩区乡镇经济走出一条小康之路,增加滩区乡镇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

(一)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黄河滩区土地大部分含沙量大,每逢冬春刮风季节,沙雾弥漫,黄黄的天遮住了阳光。老百姓有句口头禅是:“半天出不去黄河滩,刮风时候土瞒碗。”是黄河滩区的真实写照。针对这一情况,范县人民抓住这个土质酥松,有力于根生植物生长的特点,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大力发展林业,特别是速生杨的栽培,为当地百姓探讨出了一个致富之路。目前,全县速生丰产林达到19万亩,有林地面积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0万方,是全国绿化模范县。近几年的发展,不仅黄沙得到了有效治理,拉大了林业产业链条,使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依托林木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以张庄为中心的木材加工园区基本形成规模,不仅辐射了周边的台前、濮阳县,还辐射了山东莘县、阳谷、菏泽等县市。全县木材加工企业达到800余家,成为豫北地区较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形成了中密度板加工、板皮加工、板条加工、拼板、杂木粉碎、家具制作、顶木加工以及新闻纸生产这8大生产系列,培植了通宇纸业、光明密度板、张庄木艺制品厂等龙头企业。濮阳市通宇纸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3亿元,分三期工程建设,设计年生产10万吨高档新闻纸和10万吨a级箱板纸,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2.5亿元,创利税1.97亿元。濮阳市光明密度板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以本地丰富的森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中密度板,产品畅销十几个省(市、区),深受客户好评。张庄木艺制品厂主要生产桐木工艺制品,产品全部出口,畅销日本和韩国。林业及木材加工业成为黄河滩区富乡富民富财政的支柱产业。范县已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9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26万亩,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范县依托黄河滩区十多万亩速生丰产林,规划建设了1.9万亩的省级黄河森林公园,与国家“aaa”级景区——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连为一体,丰富了旅游项目,大大改善了滩区农民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持续造林使范县拥有林地面积3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范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发了林下经济的多种模式,实现了林地长短效益相结合,增加了林地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保障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

目前滩区乡镇摸索出一条发展林下产业的致富。就是利用树林下的空地和环境发展经济。陆集乡前刘楼村村民刘学峰利用林间寡照、阴暗、潮湿等特点积极发展食用菌、大棚灵芝种植。还有一些农民在幼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一些浅根油料作物,或种植谷子、绿豆等粮食作物,一亩地多收入200元。均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辛庄乡毛楼村连片的速生丰产林地里,一张张数米长的大网围成一个个场地,小柴鸡在草丛中悠闲地觅虫吃食。林地树阴以及杂萆、野虫等为柴鸡提供了活动和觅食场所,柴鸡的粪便又可作为树木生长的肥料,形成循环生态链。村民史继周说:“在林地里散养柴鸡,不仅弥补了不能种粮的损失,还省下了给树打药施肥的本钱,一年养两茬,等于又种一亩林。”张庄乡夏庄村一些农民还在一些相对高大的速生林下种植了优质的紫花苜蓿牧草近千亩,1亩这样的林地能有300元左右的收益。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3

一、公路建设工作

(一)项目投资情况

今年已争取农村道路里程401.4公里,总投资10020.6万元。其中:重要农村公路60.3公里,总投资3987.4万元。下达通村油路计划168公里,总投资额4014.8万元。已下达通达工程计划173.173公里,总投资1725.443万元。站点建设投资293万元。

(二)重要农村公路

2007年开工建设的刀条岭项目,总投资2246万元,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250万元,路基上石方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计划8月底完工。

*县20*年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里程60.3公里,总投资3987.4万元。分别是:1、*县七户乡—吉木萨尔二工乡公路。公路里程34.55公里,公路等级四级,投资2346万元。2、老*镇(双大门)—七户乡公路。公路里程25.78公里,公路等级三级,投资1164万元。重要农村公路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计划6月1日开工,11月10日完工。

(三)通村油路

通村油路第一批招标168公里,总投资4014.8万元,13个合同段,分别是:*县碧流河乡宽沟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东湾镇—根葛尔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西地X166线岔口—二马场公路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东湾镇S303岔口—墒户村—X182岔口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东湾镇S303岔口—中渠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西北湾乡X168线岔口—小屯村—部队农场通村油路改建工程、西北湾乡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五马场乡团结村—四一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五马场乡农业四村—农业七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五马场乡五村—东地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南湖牧业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碧流河乡洞子沟五村—四村通村油路、碧流河乡西戈壁村公路、*县四分场龙口堡子—七户乡—平顶村通村油路改建工程、*县喇嘛湖梁工业园区公路、西地镇旱沟六组—四组公路、西北湾乡小屯村公路。招标工作正于6月7日结束,开工日期6月10日,7月29日完工。第二批通村油路项目426公里,项目计划已经下达,目前,设计图纸已经全部完成,准备上报州局审核,等待审核完毕后即可进行招投标工作。

(四)通达公路

通达工程第一批招标173公里,9个合同段,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等待确定中标单位后即可进行施工,计划开工日期6月10日,7月29日完工。第二批通达公路项目21公里,项目计划已经下达,设计图纸已经全部完成,准备上报州局审核,等待审核完毕后即可进行招投标工作。

(五)农村公路养护情况

为了加强*县农村公路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根据昌州交字〔20*〕98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州局养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养护管理工作继续坚持了“建、管、养”并重的工作方针。在抓好公路建设的同时,圆满完成了今年公路养护的各项工作任务。

1、公路养护工程

(1)县乡公路养护范围

我县共有17条县乡公路、总长度为389公里。其中:沥青表面处治公路302公里。其中∶80公里的砂石公路,西地镇至雀仁至S228线岔路口公路(2006年修建),半截沟镇—黑涝坝公路(正在修建)双大门—七户乡(因公路80%已破损),等公路不在今年的养护范围。其余12条县乡公路共长245公里进行养护。

2、小修养护情况

今年5月21日州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县乡公路破损面积进行了实测实量。12条县乡公路中实测坑槽、翻浆等病害面积11547平方米,预算总造价为72.18万元。采取招标方式。小修养护工程于6月5日开工,9月15日完工。截止目前完成1000平方米养护任务。

(六)站点建设

20*年的乡镇站点情况:完成乡镇站点建设7个,总投资293万元。其中4个乡镇站、3个简易站。乡镇有坎尔孜乡(投资额度为67万),乔仁乡(投资额度为67万),五马场乡(投资额度为47万),吉布库镇(投资额度为67万);简易站有三个庄子青年队(投资额度为15万元),碧流河西戈壁村(投资额度15万),吉布库张坝村(投资额度15万元),这些站点的图纸上报交通厅审核,待审核工作结束后即可实施。

二、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工作

(一)道路运输市场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道路运输经营业户1735户,其中成建制运输企业19家,拥有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4100余辆,其中班线客车167辆,线路小轿车20辆,公交车65辆,出租车497辆,货运车辆3300余辆,其中重型货车及牵引货车1000余辆。开通客运线路71条,各乡镇、农牧团场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100%。

(二)道路运输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

1、道路运输运行情况:

20*年上半年客运量7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268万人公里、客运总行程92万公里,客运班次4万次,客票收入9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涨1.5%。货运量1186万吨、货运周转量7300万吨公里,货运总行程1760万公里,客、货运总收入10145万元。

2、道路运输监管工作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4

(一)农村河道整治加快推进

农村河道整治列为区委区政府本年度重点工作,2016年是农村河道整治加快推进阶段,我们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建管并重,勇破瓶颈,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1、强化建设管理

进一步强化重点难点攻坚,推动农村河道整治向全面拓展、向纵深延伸。重点突出四个“抓”:抓科学规划、抓时序进度,抓特色亮点、抓规范建设。目前,全区河道疏浚土方任务已全面完成;拆除坝头坝埂650座,占年度任务的51%;整坡1200公里,占年度任务的85%;桥(涵)建设部分镇已开工,其余均进入施工招标阶段。生态廊道水环境治理二期工程、水美乡村建设工程已开始施工招标,生态河道工程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所有项目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要求。

2、强化河道长效管护

上半年,河道长效管护在机械化保洁、管护市场化、管护效果三个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一是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奖罚措施。将生态河道、生态廊道以及农村河道整治中已整坡绿化河道列入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必查内容。提高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在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中的权重(占比40%),同时将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列入镇(区、园、街道)生态文明建设与镇村建设管理工作考核范围(5分),按季度进行考核。二是开展二轮招标,提高机械化保洁水平。从4月1日开始,我区的一、二级河道和部分通航的三级河道共463公里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保洁,36条机械化保洁船全部实现运行轨迹实时监控,其中3条全自动和6条半自动保洁船打捞过程实现实时录像监控。三是鼓励乡镇河道管护服务外包,提高管护市场化率。镇管三、四级农村河道由各地负责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管护模式,目前已拥有500条手撑船和36条机械保洁船,服务外包已具备硬件基础。石港镇已将镇管河道的河面、河坡及区管河道的河坡全面实行市场化服务外包。

存在问题:一是河道整治纵深推进难度较大,特别是紧邻民房的河道沟塘等整治困难;二是长效管护仍需加强,垃圾乱丢乱扔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已绿化的河坡管护费用明显增加。三是“三网”清理有回潮现象,打捞不彻底。

(二)水利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重点水利项目按时序推进

(1)城区地下水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位于高新区利民村,占地238亩,新凿13口深水井、配套处理池、泵房、供水管道等附属设施,投资估算1.35亿元。目前,已完成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环评、安评、稳评、可研、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红线范围内46户居民全部签订了拆迁协议,红线范围内的非居进行了丈量评估。存在问题:(1)工程项目立项必需的新凿井群位置用地规划调整申请未取得省国土厅批复。(2)拆迁仍有一些具体问题没有解决。

(2)七甲河贯通工程,位于二甲镇余西居,新建闸站和滚水坝各一座,新开河道180米,建议河道两侧绿化景观,投资约2000万元。前期工作全部完成,七月份开工建设。

2、民生水利项目进展顺利

(1)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今年实施两期,其中:第七期工程投资4228万元,项目位于十总、二甲两个镇,拆建小型灌溉泵站58座,新建防渗渠道113公里,建农田灌溉控制中心2处,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2万亩,5月份通过了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的绩效考核,目前工程全面完工,投入试运行;第八期工程投资4177万元,项目位于东社、刘桥、西亭三个镇,新建、拆建泵站49座,新建防渗渠道139公里,新建自动化控制中心一座,目前完成80%工程量,主体灌溉工程已经完成,基本具备灌溉条件。

(2)2016年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位于东社、石港、刘桥三个镇,计划新建小型灌溉泵站23座,新建防渗渠道65公里,新建农路28公里,机耕桥4座,铺设低压管道6.1公里,安装计量设施35台套,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目前实施方案通过了省级审查,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3)区办农桥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780万元,新建一、二级河道和镇界桥梁14座。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标底审计。7月上旬完成施工、监理招标。

(三)水利管理进一步加强

1、水资源管理再创佳绩

接受了__市政府2015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名列__市第一名,获优秀等次;代表__市接受省2015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强化了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取、排水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区封填深井6眼,封存4眼,地下水位较上年同期回升3米以上,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率达93%以上,征收水资源费260万元。起草了重点河段排污口整治方案,会同环保部门开展了排污口调查摸底工作。下达了节水载体建设目标任务,落实了省级节水企业(单位)、学校、

社区创建单位。2、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上级要求,我区出台了《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完成了《__区河道和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编制,方案通过了__市级审查,获区政府批准。根据实施方案,2016年要完成__河、__河等9条河段122.47公里的划界确权工作,现正开展招标准备相关工作。

3、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全面展开

在全区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中,突出重点项目,按照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安全行为进行程序监督并做好服务和指导性工作。上半年共监督在建重点水利项目6个,检查25次,查出安全质量隐患24条,发出书面整改令10份,竣工工程报检率100%,受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和安全均处于受控状态,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

4、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组织了水利站工作人员岗位竞聘上岗工作,强化人才招录及交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对十总、二甲、西亭等符合条件的镇水利站按省规范化水利站建设标准进行装修改造,配备现代化的专业技术装备。

5、水利执法保障有力

通过加强河道清障巡查,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和打击了一批水事违法行为,全区水事秩序保持平稳。上半年共调处水事纠纷19起,立案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件,执法巡查18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7辆(次),执法艇15艘(次)。

(四)争取上级资金和水利融资难中求进

上半年共争取省级以上水利建设补助项目11个,累计争取上级资金698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69万元,省级投资5812万元,已到账资金3231万元。江苏禹和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实际到账数为15亿元,完成进度为63%,已批未提款11亿元,目前在谈融资项目24亿元。

(五)沿江开发服务取得新突破

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推进,报批手续进一步完善。协助滨江新区继续实施横港沙护滩固沙工程、一期圈围整改和防洪补救工程。二期圈围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已完成,工可报告已编制完成,“沪通公铁大桥”横港沙段临时导堤工程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已基本结束。

通过全区水利系统的共同努力,上半年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下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朝着全年的工作目标奋力前行。

(一)突出攻坚克难,推动农村河道整治向纵深延伸。

1、加强跟踪指导,加快整治进程。组织开展农村河道整治攻坚战,加速推进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桥(涵)工程、水美乡村、生态廊道、生态河道工程建设,倒排时间节点,抓紧组织实施,统一质量监督,确保如期完成。

2、健全管护措施,保护整治成果。坚持建管并重,做到河道整治到位,管护人员、措施、经费落实到位,整治一条,管护一条,防止回潮反弹。

3、严格监督考核,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抓好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季度绩效考核。认真落实河道整治验收办法要求,严格按程序组织验收。

(二)突出建设管理,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1、统筹好重点水利工程的安全、进度、质量、资金和管理协调工作。按时序进度推进,抓好关键节点控制。进一步细化工程建设方案,将责任分解到组、落实到人,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切实落实赶工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高标准实施农村河道轮浚规划,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农村桥梁改造工程,提升服务民生水平。

(三)突出改革攻坚,深化水利工程管理改革。

1、深化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完成本年骨干河道确权划界工作,加强“河长制”管理。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有归属、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目标。

2、深化乡镇水利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大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基础服务能力,扎实开展乡镇水利站阵地建设。

3、强化水利行业监管职责。加强水利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建设,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突出安全保障,抓好抓实防汛抗旱防台工作。

目前已进入主汛期,根据预测,今年气候变化形势更加复杂,极端天气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防汛防旱防台形势更为严峻。切实落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做好防汛物资和抗旱设备储备力度,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和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设,提高预判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优化调度方式方法,做到关键时刻运行通畅、调度精准,能打仗、打赢仗。重点消除两大新增隐患,一是沿江倒闭企业的防汛责任问题,明确由所在镇全面担负相应的防汛责任;二是沿江沿海排水口门问题,因滨海园区划出、通海闸管所整体移交__管理,我区两大水系(通启、通吕)的引排口门调控已没有自,我局将按照管理职能,密切关注水情、雨情,提前与市防办沟通,请求市防指协调组织引排水,尽可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qwer28”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年上半年,洪门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以党的五中全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镇以全力建设南城“1+5”城镇为总方向,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持续推进工业园区、中心镇区、文化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区建设”为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202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21年以来,我镇经济发展平稳运行,至5月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5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2%;财税收入共完成1284.15万元,占完成预计的122.3%:其中:财政收入完成524.18万元,占完成预计的216.96%;税收收入完成759.97万元,占完成预计的59.18%。968.01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0.69亿元以上。

(二)项目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镇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应型转变,瞄准浙江等重点地区,实施“工业优先”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镇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5月份,全镇共引进项目1个,实际进资5000万元,即:江西鼎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优化经济环境,全程跟踪服务等举措,我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农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上半年,我镇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围绕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菜畜禽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入春以来,我镇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进组入户,宣传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激发了全镇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镇实现早稻种植面积13500亩,中稻4000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8%,发展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0户。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在大力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下,香榧、中药材、特种养殖和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以洪门“鳙鱼”为主有机鱼的农业品牌正在做大做强,继续做好土地开发流转工作。上半年全镇新增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00亩,渡口村、红岭村槟榔芋种植面积约20亩,红岭村种植香榧基地约50亩,沙坪赤松茸菇10亩和反季节西瓜20亩。

(四)统筹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1.集镇改造深入推进。按照新的《南城县洪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城县河东洪门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房主体工程已完成,附属配套工作在加紧施工,下半年安置户可以进行分房。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河长制”“湖长制”“路长制”“林长制”组织体系,扎实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等反馈问题的整改,深入开展河道采砂整治、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业区环保违法违规专项排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黎滩河“禁捕退捕”、“散乱污”专项排查整治、矿山企业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开展限量化肥使用和响应使用有机肥行动,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有效促进山林可持续发展;县域禁燃常态化工作落到实处。清理河道垃圾5吨,完成低效林改造100亩,封山育林面积达1万亩以上。

3.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深入宣传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活动,以各村建立文明实践站为契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恶俗低俗,形成倡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五)民生保障攻坚战取得新成效

1.脱贫攻坚善作善成。继续精准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切实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帮扶责任。对已脱贫的边缘户,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及时跟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措施,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

2.抓好疫情防控。上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洪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防控作为常态化工作,积极落实好新冠疫苗接种,至目前为止,全镇登记从省外返赣人员总数为794人(其中从中高风险地区返赣人数为15人);坚持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督促指导企业、各类公共场所和景区景点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克服厌倦情绪,对从中、高风险地区,边防陆路口岸省、重点地区返城人员进行排查、对接、信息报送、台账建立、社区(村)网络化管理、集中(居家)留观及相关检测等工作。学校复学复课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织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3.民生基础逐步完善。完成庄上、大源、徐田危桥维修;村组公路、农田沟渠、机耕道、陂坝、水库维修等进一步稳固。开通“一站式”医保结算平台,推进镇卫生院和7个村卫计室联办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善了全镇医疗、防疫、卫计保健条件。镇文化站和8个村党群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全部更新到位,文化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继续加强对丰德线洪门段部分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持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全镇新增就业人数126人;开展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工作,农民工工资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点正申报沙坪村赤岭组提升工程(省建设点2个、自建设点1个)。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洪门镇境内的铺设工作即将竣工。

4.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即将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着力建设平安洪门,落实领导信访包案制,14名网格员坚持巡查巡防,上半年共化解矛盾纠纷6件,全镇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其中强制隔离戒毒1人,社区戒毒4人。依法打击非法营运、无牌无证、交通违法等行为,道路交通状况明显改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九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洪门湖船只非法营运整治,开展了镇综合执法队协同县直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水上巡逻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委成员分片联系指导制度,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关注“学习强国、廉洁江西、抚州先锋、南城组工”等公众微信号,坚定发展“初心”。对中央巡视江西反馈意见南城整改工作清单和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南城县整改工作认真整改到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讨论,“夜访夜谈”为民解决实际问题等系列活动。通过抓好村企联建、下派第一书记等长效帮带机制,依托党员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等,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增长,逐步消除了空壳村,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在活力,“党建+”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七)抓好干部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认真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准则》《条例》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3次。积极开展“双接访”活动,上半年接访群众20余人次,解决群众困难10余起。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宣传力度,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作宣传画和宣传扇500余份。坚持定期分析研判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形势和问题,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及时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微腐败问题。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开展错时延时和预约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办事。大力推进简政、减负、减支,推进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让百姓心里满意。开展作风纪律督查整顿,抓好三个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强村级事务、财务等公开情况检查,加大村级财务审计力度。上半年,围绕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慢怕假庸散”等方面先后开展明察暗访7次,下发通报1期。

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镇村两级经济基础薄弱的局面还未得到有力改观,可用财力有限,一些惠及民生的项目未能即时开工实施;跑项争资针对性还不够强;镇容镇貌的改变有待加速,脱贫攻坚策略不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全镇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下半年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锚定以产兴镇方向,培育经济发展“增长点”。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镇”战略,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1.做优做强工业经济。一方面,大力支持本土和返乡人士创办各类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民营加工企业,并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全镇工业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做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对大米加工、机械铸造、木竹加工、洪门有机生态鱼等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培植力度,使其成为支撑全镇工业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使洪门有机生态鱼成为知名品牌。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电子信息、中医药、校具(教育装备)等县工业主导产业,瞄准上海、深圳、浙江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工作,2021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入县工业园区项目2个,1000—5000万元返乡创业工业项目3个。

2.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加强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万亩,粮食总产量1.6万吨以上;继续推进洪门湖有机生态鱼、中药材、香榧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年水产品养殖保持2.2万亩以上、中药材、香榧等加大种植面积;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以上,新增农民农业合作社3个,“三品一标”基地1个。进一步发挥水产协会、柑桔协会、种养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小(二)以上水库及重点山塘整治和沟渠、陂坝维修以及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等水利工程,做好全年防火抗旱工作。

3.升级提档服务产业。按照“一山一水”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本镇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水库资源优势以及益王文化优势,积极配合开展硝石千年古镇的挖掘和益王墓群的保护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对洪门湖旅游开发的招商工作。深入实施“旅游+”,民宿发展、休闲农业、红色文化、益王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努力将洪门湖风景区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中医药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景区。

(二)坚持建管并重原则,按下城乡融合“快进键”。坚持以乡村振兴为主牵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县城外环发展,借力乡村发展提档。

1.深入推进旅游集镇建设。以新的《南城县洪门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蓝本,科学规划,进一步集中力量将南城县河东洪门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安置房全部抓好、实施好,让拆迁居民2021年全部迁入新居。

2.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强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工作。积极配合永昊环卫公司推进镇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整治。加强镇村规划,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建房,构建“经济适用、安全美观”居住环境,保持“两违”清理整治高压态势,建立健全“两违”监管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创建申报工作。

3.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河长制”、“山长制”,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完善健全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推进生态文明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深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洪门水库生态保护,定期对水库的日常管理进行巡查,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引导和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完善节约土地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三)立足善治共享站位,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稳固脱贫攻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脱贫。继续精准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切实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帮扶责任。对已脱贫的边缘户,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及时跟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措施,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稳固。

2.谨慎做好疫情防控。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圆满全镇居民完成疫苗接种任务,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督促指导企业、各类公共场所和景区景点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克服厌倦情绪,对从中、高风险地区,边防陆路口岸省、重点地区返城人员进行排查、对接、信息报送、台账建立、社区(村)网络化管理、集中(居家)留观及相关检测等工作。织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3.大力繁荣社会事业。巩固提高全镇义务教育水平,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确保百分之百儿童能够上学。努力改善全镇医疗、防疫、卫计保健条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引领发展更多的农村淘宝网点。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和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缓解困难群众的经济生活压力。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加大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务工力度。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巩固和发展工作。加强移民工作,落实移民工作政策。

4.全力打造平安洪门。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既在深挖整治上见成效,又在长效常治上下功夫,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下“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抓好“七五”普法规划收官,深入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石场企业、危化品、道路(水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治超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深植守正笃行理念,树牢担当作为“风向标”。发展的重任、群众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义不容辞地扛起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驰而不息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开展工作的主线,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贯通到底、落实到位。

1.忠诚履职,兴为民之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镇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行动、体现在工作、彰显于业绩。加强执政为民素养,定期走村访企入户,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切实实落实一批服务举措、回应一批民生需求、解决一批问题困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思践悟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高效履职,扬实干之风。始终把狠抓落实贯穿工作全过程,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不断强化目标考核、督查督办,坚决遏制懒政怠政、失职渎职等行为,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容错、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大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浓厚氛围。始终把创新高效贯穿工作全过程,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抓改革发展,大胆探索、敢闯敢试推动改革创新,加速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始终把团结奋进贯穿工作全过程,“众人划浆开大船”,团结全镇上下,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

3.干净履职,守廉政之道。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拓展民主监督渠道,高质量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持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财政性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中共洪门镇委员会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6

200*年度是实施“十一五”水利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的“五大奋斗目标,八项重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建一流队伍,造一流工程,创一流管理,争一流业绩”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治水新思路,全面开创我县水利电力建设新局面。

一、建管结合,依法治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呈现新亮点

截止5月30日,全县动工各类水利工程3968处,占年度计划的100.2%,其中完工3865处,占年度计划的97.6%;动工整治病险水库5座,占年度计划的83%;完成水毁修复1258处,占年度计划的91.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16%;新建渠道22公里,占年度计划的87%,渠道防渗25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02%;加固江河堤防2公里,占年度计划的200%,治理河道13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18%;维修技改山平塘44口,占年度计划的100%;新增稻田养鱼面积5200亩,占年度计划的104%;新增有效灌面0.6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26%;恢复改善灌面2.8万亩,占年度计划的96%;水利工程蓄水10420万方,占年度计划的101%。

1、狠抓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截止目前,投资130万元,完成了××、××等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2、狠抓了万亩以下渠道配套工程建设。万亩以下渠道配套项目通过邀请招标确定了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的施工队伍后,立即全面展开了工程建设,具体由项目业主××水库管理所负责实施,县水务局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派驻了工程师现场监理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严把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关。该工程计划投资241.11万元,新建支斗渠17.6公里,新增有效灌面5000亩,现已完成衬砌15.8公里,土石方2.28万m3,浆砌条石2127m3,现浇砼和铪1967m3,完成该项目计划的90%。

3、狠抓了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今年冬春水利建设继续狠抓了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建设,该项目分布在××乡××村、××镇××村、××乡××村三个旱山缺水村,计划投资177万元,新建水池186口,扩建山坪塘3口,自去年11月动工建设以来,狠抓了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截止目前,整个工程已全面完工,其中完成蓄水池186口,整治山坪塘3口,完成了整个工程量的100%。2006年度集雨节灌工程在五丰村实施,目前已动工,进展十分顺利,预计8月上旬将全面完工。

4、狠抓了水保工程建设。该项目于2005年9月邀请招标确定施工队伍后,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严把了工程质量关,截止12月底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67.7万元。同时200*年度水保工程在××村实施,目前已动工,进展十分顺利,预计8月上旬将全面完工。

5、狠抓了××电站技改工程建设。该工程由原2×250+1×200kw装机改造为2×800kw,总投资350余万元。目前主厂房主体工程完工,设备安装正在进行,控制屏到位,准备放电缆,取水口闸门调试完成,拦污栅骨架立起,前池闸门正在进行调试。

二、以防为主,强化检查,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新成绩

今年以来,我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我局及早谋划,强化检查,努力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度汛期。重点狠抓了“四个落实”和做到了“三个到位”。

1、狠抓了“四个落实”。一是防汛责任制落实。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了防汛指挥部领导小组,明确了本地区、本部门防汛第一责任人。县防汛指挥部以文件明确了86座水库,重点防洪场镇,重点山地灾害的防汛责任人。各乡镇、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防汛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河堤、每一座库塘堰、每一个重点防汛城镇、每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点。二是防洪预案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结合去年7.8洪灾中的经验教训修订和完善防洪预案,从工程运用、调度指挥、人员组成、通讯联络、抢险救护、群众转移等每个环节入手,环环抓落实,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预测预报落实。今年我县投入15万元,建立6个雨量自动观测点,一旦遇有雨情灾情,就能及时监测。四是防汛值班落实。防洪办、各流域管理站实行了汛期24小时昼夜值班,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局中层以上干部的手机保持了24小时畅通。

2、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物资准备到位。目前我县集中准备编织袋15000条,救生衣350件,探照灯15个,救生快艇3艘,救生艇3艘。二是县防汛指挥部系统建设到位。我们拟在县城建立预警设施,目前进行了规划,防洪基本数据正在进入微机,设备正在采购,各沿河场镇的水位标尺正在施工建设。三是防汛安全检查到位。全县出动450人次,对全县河道内设障、河道管护范围内建设、河道采砂、水利水电工程、沿河场镇、重要河段、险工险段等集中进行了一次横到边,纵到底的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查出隐患25处,发出书面限期整改通知5份。

三、强化管理,规范建设,企业自身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地方电力和城镇供水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强化企业内部建设,加强管理,规范建设,在“管”字上做好文章,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丰收,确保了电力和供水的全面供应。

1、地方电力成效显著。完成工业总产值5633.17万元,完成发电量7133.72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5318.94万元,实现利税总额503.95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0.9%、1.7%、40.6%、26.7%。一是强技改。全面完成××电站技改工程和*城变电站设备安装;投资20万元完成了××街高低压线路改造;完成了发电厂2×5万千瓦技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和35kv线路搬迁的规划设计工作;作好了发电厂5号炉静电除尘器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重规划。完成了××村、××村、××村等几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森林公园改造的电力规划建设工作;认真抓好了*湖新城区建设的电力规划建设工作;

2、城镇供水稳步推进。共完成产量347万吨、售水量252万吨、产值610万元、销售收入340万元、实现利税33万元,分别占全年任务的51.8%、50.4%、51.1%、52.3%、55%;乡镇供水完成36.3万吨,实现收入63.5万元。确保了县城和管辖的7个场镇的近30万人的供水。一是加强了城市管网改造力度。自来水厂共安装和改善了建设路、莲印路、党校工业规划区等dn100—dn400管道1446米;抓好“一户一表”安装工作,办理完结水表安装业务2144起。二是加强了水毁工程修复力度。目前,××水库投资50余万元,完成整个水毁工程93%以上,共整治新干渠8+300—8+350、9+415、8+100、9+250、××乡透风丫隧洞与8号隧洞等水毁工程123处。三是加强了××水库水质保护管理力度。加强了对库区“三乱”及钓鱼的管理,严防各种污染库区没水质的行为死灰复燃。并确定了10多名渔业职工对库区内的藻类漂浮物进行不定期的打捞,极大地保护了水库水质。

四、强化培训,加强管理,水产养殖建设取得新突破

截止目前,全县水产品总产量完成了8480吨,实现渔业总产值8706万元,分别完成了市水产局下达计划的52.70%、60%。

1、强化科技培训。在“科教兴渔”方面,坚持以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名特优水产养殖技术、规范化稻田养鱼、规模化稻鱼轮作等精养高产技术以及生态渔业技术为重点,大力开展了科技上街、送技术下乡、开办科技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了行业的科技含量。1—6月,全县共举办各类免费技术培训班5期(次),共培训业务骨干328人(次),科技上街3天(次),送技术下乡2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2200余份(套),100%地完成了县上的科普计划。

2、强化渔业管理。一是加强春繁禁渔。县政府发出了“关于做好2006年度天然水域春季禁渔工作的通知”,派出专车连续5天深入全县各乡镇宣传《渔业法》和禁渔通告,共散发禁渔通告2000份。二是加强渔船安全管理工作。从4月20—28日对全县所有渔船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共清理出渔船62艘,签订了安全责任书38份,下达整改通知书16份,淘汰废旧渔船2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006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破除思想观念上的禁锢,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排难攻坚,以加快全县水利事业发展为己任,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1、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始终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7、8月又是主汛期,务必“突出三个重点、落实两个制度。”“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抓好水库安全运行。水库防洪是整个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上游水库安全运用,才能保障下游河道安全行洪。因此,应把各类水库作为重中之重,严防死守,真正做到标准内洪水不垮坝,超标准洪水有措施。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和水库管理权限,将责任逐一落实到人,加强防守抢护,落实预警预报措施,确保万无一失。特别是要落实好病险水库的度汛措施,坚决按限制水位运行。二是抓好主要行洪河道安全行洪。我县河道堤防标准相对较低,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堤防年久失修,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务必抓紧清障除险,按照预案搞好调度,落实好险工险段和街道的防守抢护措施,确保标准内洪水不决口,洪水不进街道。三是抓好防洪抗汛安全检查。要结合实际,再次对溪沟河流、病险水库、山体滑坡地段、险工险段、低洼场镇等防洪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万无一失。“落实两个制度”:一是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责任、严格纪律、严明奖惩,是夺取防汛胜利的根本保证。要按照职责分工,将防汛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河堤、每一座库塘堰、每一个重点防汛城镇、每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点。切实加强对病险水库、山体滑坡地段的检查与监控,落实责任人、监测人。二是防汛岗位责任制。必须坚持落实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防汛减灾、抗洪抢险任务较重的乡镇和部门要坚持带头值班,坚守岗位,一般情况不得请假外出。领导干部的手机及办公室、住宅电话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同时县防汛办要定时或不定时对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流域管理站值班情况的督查,对没按要求值班的要坚决予以通报。

2、切实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做好已成水利工程的挖潜配套、水利规划、项目争取项目储备工作,发扬“四舍得、四不怕”和“拼命三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加大跑部、省、市汇报力度,争取国家、省、市对水电的财政投入,努力完成××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水库农发节水配套项目、水保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保证全年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加大治理护城河的速度。按照护城河治理方案,今年下半年启动护城河治理,力争完成护城河整治100米,分段整治,逐步改善,使护城河得到较大的改观,改善竹城人民居住环境,促进人水和谐。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继续着重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病险水库整治、河道治理、水利工程水毁修复、中型灌区渠道配套及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稻渔工程等重点工程。特别是要加快××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力争在县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要保证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三是切实搞好农村初级水利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农村初级水利化的目标,已在人和乡进行了农村初级水利化建设作为试点,年底将接受市上验收。因此各乡镇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全县农村初级水利化建设进程。

3、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习“八荣八耻”相结合。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我局成成立领导小组,确定了由机关党委书记××同志负责,政工股狠抓落实。要求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抽专人具体负责,同时要认真搞好教育活动总结,并向写出专题报告。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局里将组织督查组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凡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单位,将责令补课、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二是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相结合。要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真正实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三是与“两创活动”相结合。今年我局要争创综合治理市级模范单位和省级爱国卫生单位,机关各股室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上级年终检查,保证“两创”成功。

4、切实加强水产养殖建设。一是抓调整。坚持抓好结构调整和科技兴渔,提升水产品质量和水产经济效益,促进水产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水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推广适合我县养殖条件、质优价高、简便易行、深受大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进一步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力争名优鱼类产量达到总产量的20%左右。二是抓“龙头”。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各具特色的水产营销、加工、种苗、养殖、休闲、技术等水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渔业协会和龙头,为广大养鱼农民提供生产和营销信息,不断探索多种体制和经营方式的路子,不断提升水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三是抓投入。要大力改善和优化水产投资环境,坚持招商引资和业主投入为主与财政建立水产专项资金引导投入相结合的方针,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水产业,不断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促进全县水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是抓执法。依法治渔是保障水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化管理是保障水产经济健康有序增长的必要手段。严格实行苗种生产、养殖、捕捞、渔船检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等许可证制度,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破坏渔业生产秩序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依法保护渔业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7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长(主任)为辖区主要河流河长,是辖区水环境质量和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环保工作的副职为主要责任人。

二、主要职责

河长对本辖区内河流水环境质量负责。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水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和任务;组织制定并实施所负责河流年度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确保计划、项目、资金和责任“四落实”;协调解决河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一)制定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各乡镇(街道)立即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所有河流两岸所有排放废水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分析、研判影响本辖区河流水质的问题、根源,制定综合整治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控制目标。加强入河排污口日常监测,密切监控水质变化动态,发现异常迅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二)加大投入,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2015年4月底前,完成县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环保竣工验收,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2、2015年11月底前,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3、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步伐,提高管网覆盖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

4、2015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设施环保验收。

5、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汝河二期综合治理工程,以保证全县污水全方位收集和处理。

(三)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县环保部门要对辖区内重点排污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督,定人、定岗、定责,明确驻厂监管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对工作不负责、,不能及时发现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或虽然发现但不及时报告的驻厂监管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2015年8月底前,沿河两岸汇水区内所有畜禽养殖企业必须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否则,一律予以关停。

(五)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

各乡镇(街道)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县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受理或报批。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产业集聚区,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六)加强河流生态保护工作

以保持河流生态功能为目标,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沿河造林绿化等防护工程建设。严禁在河岸堆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农作物秸秆、有毒有害物质和其它废弃物。加强河道清淤、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出境河流断面水质。

(七)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全社会形成整治合力,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开展。认真宣传和贯彻“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四、目标考核

(一)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二)考核指标及其方法、方式

1、水环境质量目标

(1)考核因子

共21项因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

(2)考核方法

依据市、县环境监测部门的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按照单因子评价法考核,达标率大于或等于目标达标率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化学需氧量、氨氮实行季度监测,依据县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每季化学需氧量、氨氮有一项有一项因子不达标因子有一项不达标,视为该断面该季度水质不达标。其它因子为辅。

(3)考核方式

县环保局负责每季度对各乡镇(街道)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出境河流水质进行评估、通报。每季度评估、通报结果作为半年或年终考核依据。

2、其它任务目标的考核

县政府组织环保、发改、财政、监察、住建、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年终进行综合考评。

五、奖惩办法

(一)辖区内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连续两次不达标的,所在乡镇(街道)在接到县环境保护委员会通知后3日内向县政府作出超标原因和整改措施的书面报告。

(二)依据《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豫政办[2015]9号)和《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关于河南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豫环文[2012]50号)有关规定,凡出境河流断面出现生态补偿扣款的,由相应责任乡镇(街道)承担,处以相应的水生态补偿扣款。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河南乡镇机构;合作型博弈;改革动力机制;农村综合改革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拥有9600万人,其中农民人口就有7300多万人,“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到1998年底,全省乡镇总数为2137个,行政村总数为4.9万个,村民组总数为40.46万个,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多达150万人以上,每年支出经费在100亿元左右[1]。为了缓解地方财政短缺的压力和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河南省分别于1998年、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进行了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但由于前二轮改革没有形成有效整合、协调一致的动力机制,其结果都变成了虎头蛇尾的“假改革”;“而这一次,河南省强化了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不再‘为改革而改革’,着力解决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2],因此可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的“真刀真枪改革”。截止2005年底,全省撤并乡镇236个,合并各类事业站所3117个,精简乡镇领导职数接近1/3,清退乡镇临时人员20551人,分流乡镇超编人员170022人[3],仅用3个多月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合作型博弈机制。这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重点从分析改革动力机制入手,试图在河南省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一、河南省第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缘何“中途流产”?

1998年12月,河南省制定出了《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拉开了第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序幕。当时,我在豫南大别山区某镇担任党委书记,直接参与了这次改革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省里《方案》统一规定,乡镇机构设置为五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林水办公室、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科教文卫办公室),“七所八站”一律改成服务中心,统一核定乡镇编制人数,清退临时聘用人员和分流超编人员。但在具体操作上,该《方案》对如何解决乡镇超编正副科级干部待遇的问题,如何解决乡镇工作人员竞争上岗的问题,如何解决辞退人员和分流人员补偿的问题,如何解决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的问题,如何解决乡镇机构合并后与县以上部门机构工作衔接的问题,如何解决县、乡政府之间“事权”与“财权”合理划分的问题,都没有制定具体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因此,这次改革基本是“走过场、搞花架子、玩数字游戏”。

但是,到了2000年3月,河南一家官方媒体居然报道称:“在这次改革中,全省共精简乡镇富余人员多达10万余人,每年可为农民群众减负8亿元”。仅仅时隔1年,又是这家官方媒体报道称:“据河南省财政厅测算,全省共有乡镇2130个,村委会48900个,村民小组近40万个,其中需要财政供养者有110万人,需要农民直接负担者有63万人。全省实行税费改革后,每年将减少乡级财政收入84.54亿元,每年将减少村级集体收入23.1亿元。这些缺口资金将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精简乡镇机构、压缩富余人员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来消化”[4]。由此不难看出,所谓的“河南十万乡官大裁员”,实际是分而不流,流而未走,工作照样干,工资照样拿,“一个都不能少”。对此,河南官方和部分学者给出的一般解释是:“由于第一轮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原因,结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痼疾”[5]。这种说法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所在。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自始至终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互相推脱承担改革成本分摊的责任,各方利益主体分散决策、权衡比较的结果是缺乏协调一致的行动。

首先,从这次改革的政治价值取向看,各级政府都希望通过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进而捞取“政治资本”。但是,由于目前河南省乡镇临时聘用人员和超编人员,大多都是县乡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亲戚,这些人社会关系盘根错节、相当复杂,而到乡镇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又是按国家人事分配政策统一安置的,大多都是乡镇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让谁走,不让谁走?”对于现任的乡镇主要领导来说“比登天还难”。如果来真的,既会得罪“圈子内的人”(指临时聘用人员),又会得罪“体制内的人”(指超编人员),可以说是“两头做人难”;如果来硬的,一旦失去了“群众基础”,将危及乡镇主要领导的个人政治前途,稍有闪失很可能引发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不安定因素,到头来又将面临着“一票否决”的政治风险。因此,对于这次改革,最不愿意参与和组织实施的就是现任的乡镇主要领导,几乎没有谁愿意“争当改革排头兵”。这样,一直拖延到1999年底,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几乎没有实际行动。有的乡镇甚至还没有向机关干部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干脆就把“五大办公室”的牌子挂上去了,上报的辞退人员名单和分流人员工资表基本是编造的虚假数据。总之,当上级政府把自身能够解决或不愿意解决的复杂矛盾和问题推给基层解决时,乡镇一级只能是“应付了事”。

其次,从这次改革的经济价值取向看,由于各级政府财政实行“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管理体制,乡镇承担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80%左右,村级管理费支出全部由农民负担。这次改革即使搞成功了,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受损者则是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正是由于这次改革的“政治收益”远远小于它的“改革成本”,所以省、市、县三级政府决不会轻易去改变原有的财政分配格局。因此,在“强势集团”与“弱势群体”之间博弈过程中,“受益者”往往是各级政府组织,而“受损者”永远都是广大农民群众。

总之,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山东莱芜、诸城、内蒙古卓资、湖南华容、山西隰县、河南新郑等地率先搞起的县乡综合改革“中途夭折”[6],还是1998年河南省进行的第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途流产”,都说明了“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7](p267)。只有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机,当看到它的成功可能性较大时再下决心,才能保证这项改革取得成功。因为,乡镇机构改革不仅牵扯到一个省上百万名乡镇工作人员的“去留、饭碗、面子”问题,而且涉及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的权利分配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权力下放问题。第三个内容是精简机构,这和权力下放有关。”[7](p177)“这个问题太困难,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7](p176)“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7](p252)“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7](p277)

二、河南省第二轮乡镇机构改革缘何“草草收兵”?

2001年3月21日至22日,河南省召开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紧接着,又于23日召开了“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可见,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是与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直接挂钩、同步配套进行的。据有关资料表明,“河南省平均30个农民就要养活一个‘吃皇粮’的人,全省行政事业费开支占地方财政总收入50%以上。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组织每年将减少收入107.64亿元,再不进行乡镇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就没有退路了”[8]。因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这次市县乡行政编制精简比例为24.6%。这是硬任务,硬指标,也是一条硬杠杠。各级都要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层层有任务,一级抓一级,在改革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要把撤并乡镇、农村税费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结合起来进行,重点是规范乡镇机构设置,减少机构和人员编制,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坚决清退各类临时聘用人员。同时,要保证在5月底以前完成任务”[9]。可以说,省委决策者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态度很坚决、决心也很大。

然而,正当全省上下紧锣密鼓、层层发动、准备大干一场的节骨眼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一个《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全国各地暂停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这与2个月前在安徽合肥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大相径庭,因为当时中央曾明确提出要求20个省份(其中包括河南省)将在2001年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这种“朝令夕改”的非常现象,让河南省委决策者们感到“进退两难”:因为当时《河南省人民政府致全省农民朋友们的一封公开信》刚刚下发到每个农户手中,河南老百姓都知道“皇粮国税”不交了或少交了,如果宣布立即停止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那么势必会给农村基层干部制造相当大的麻烦,甚至会引发农民群众“暴力抗税”等恶性事件;如果坚持继续搞下去,那么这岂不是明摆着与党中央、国务院“对着干”。但当中央与地方进行“政治博弈”时,下级必须服从上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所以,到了2001年4月下旬,河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被迫中断,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自然也停止进行了。这说明了,乡镇机构改革能否成功,不仅要受到一个省内部各方利益主体之间多重博弈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改革因素的干扰。因此,当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时就急于去推行,即使是好的改革措施也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会成为“早产儿”或“中途流产”。

2001年9月下旬,当组织上准备调我到河南省高校工作之前,我给省长李成玉写了一封长信反映,“自1998年以来,我省经历了两轮乡镇机构改革失败的折腾。尤其是今年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市县乡机构改革工作被迫停止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普遍埋怨说:‘天天盼,月月盼,年年盼,结果省里还是瞎胡搅’。可以说,现在的农村基层工作已经困难到了极点。如果省委、省政府再不下决心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那么势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为此,我建议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协调运作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农地制度、分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综合症”。这份长达3万字的农村改革政策建议报告,很快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随后又被中央领导同志批转到十六大报告起草小组和200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筹备组参考[10](p11)。

三、河南省第三轮乡镇机构改革缘何“一举成功”?

2005年9月9日到12月底,河南省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第三轮乡镇机构改革。这次改革启动时,省编制办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2100个乡镇,编制总数为16.21万名,实有工作人员为30.23万名,平均每个乡镇超编63.3人,超编幅度达到了86.5%。其中,超编200人以上的有60多个乡镇,个别乡镇甚至超编三四百人,最多的1个乡镇超编400多人。此外,全省还有乡镇临时聘用人员1.25万人”[3]。而目前河南地方财政收入仅为537.5亿元,财政支出竟然高达1115.5亿元,收支相抵缺口资金为578亿元,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尤其是全省县级财政总收入仅为201.9亿元,其中有2/3的县人均财力在1.2万元以下,甚至有的县还不足1万元,大部分县财政缺口资金都在1亿元左右。全省乡镇负债总额为9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89万元,其中有179个乡镇负债在1000万元以上,最多的1个乡镇负债超过5000万元。可以说,一旦离开了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县、乡、村三级组织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河南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基层组织机构庞大和人员臃肿的问题。

2004年12月21日,新上任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郑重宣布:“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省农民一律免征农业税”。这一招着实让党中央、国务院捏一把汗,毕竟河南的“财政家底”太虚弱了。2005年9月9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全省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时,首次使用了“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是第一责任人”、“确保全省乡镇机构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和保持社会稳定这两条底线”、“无情改革、有情操作”、“不留过渡期,不得拖延”、“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任务”等词语,这充分表明了省委决策层的改革决心。可见,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指标任务是硬的,时间表是死的,不能讨价还价,纪律处分动真格,否则就没有退路了。因此,在这次改革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始终保持着“目标一致”,互相配合,同心协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仅用3个多月就初战告捷,并为其他省份树立了一个“成功范例”。

首先,这次改革的时机把握得准确,既符合中央的改革意图,又符合河南农村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而又把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基层民主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等潜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逼到层面上来,由此牵动了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迫使农村基层组织“釜底抽薪,另起炉灶,脱胎换骨”。到了2005年年初,中央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这等于是给了地方一把“尚方宝剑”,从而消除了外部的不确定改革因素,也为河南省第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一举成功”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其次,这次改革的原动力来自河南各级政府内部,各方利益主体由过去的“分散博弈”转向“合作博弈”。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看,解决乡村组织经费困难有两种选择途径:一是通过调整省以下财政分配体制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弥补“空缺”,二是通过乡镇机构改革的办法压缩基层行政经费开支。显然,站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角度看问题,第二种途径是与自身目标最为吻合的一种选择,站在乡镇政府的角度看问题,也不失为一种上乘选择。因为这样做,既可在改革上出“政绩”,又可减轻各级政府财政短缺的压力。因此,在这次改革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原来的不平等博弈也变成了自愿合作,最终形成了一种协调互动的合作型博弈机制。这是河南省第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一举成功”的最大秘诀。

第三,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省级唱主导、善始善终。与前两轮改革相比,这次改革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杀手锏”——在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之前,市、县、乡党政“一把手”一律不能调整,主要领导必须亲临第一线指挥,一级抓一级,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把目标任务纳入领导干部个人政绩考核档案,严明纪律,及时通报批评。这样就克服了前两轮改革中存在的“上推下不动、干打雷不下雨”的被动工作局面。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含金量”较高的奖励性配套措施,如规定“撤并1个乡镇,省财政一次性向县级财政补贴50万元,分流1名财政全供人员,省财政一次性补助县财政5000元,分流1名财政差供人员,省财政一次性补助县财政3000元”,省财政为此拨给县级财政一次性补助款共计5.6亿多元。各市、县也都结合自身财力,采取了不少“特事特办”的新措施,如郑州市规定,撤并1个乡镇,除了省里的奖励政策之外,市财政追加30万元补助款。可以说,“这3个多月就好像是打一场战役!”经过这次改革,全省共精简乡镇富余人员接近20万人,每年至少可为省财政减少转移支付20亿元以上,它的“预期收益”远远大于“改革成本”。日前,省委、省政府又作出规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全省实行统一管理和总量控制,建立机构编制台帐、编制人员实名制管理和机构编制审核通知单制度,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以防止出现“反弹现象”。

四、结论与启示

第一,不管是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还是进行其他政府层级的行政体制改革,最实质、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博弈”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暴露出来了,只不过当时的重点是国务院内部机构改革。譬如,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山东莱芜率先进行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县直部门20多个涉农分支机构下放给乡镇政府管理,分流人员达到12874人,取得了明显成效。到1991年底,全国已有23个省份确定了290个县级单位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6]。但由于中央对县乡机构改革工作没有作出统一部署,这场自下而上的改革试点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了。正如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同志所指出的,“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来进行,局部改革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一点不能忽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等它们积累多了,就容易走回头路”[11]。万里同志也指出,“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创造。但解决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涉及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没有权威的决定,不抓紧检查,就难以奏效”[12](p631~636)。

第二,政府机构改革的最大阻力,究竟是来自各级政府内部的“自身利益”,还是来自“部门利益”甚或“集团利益”?种种迹象表明,除非万不得以,没有哪一级政府愿意首先“拿自己开刀”。换言之,上级政府往往既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主导力量,又是“最大的麻烦制造者”。但迄今为止,我国设计的政府机构改革路径“要么是从国务院下手,要么是从底层突破,要么是靠政府部门自我改革”,这样就省、市、县三级留下了相当大的“博弈空间”。其结果是“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7](p164)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7](p164)。

第三,具体而言,省级政府既是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导力量,又是改革的最大阻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这种改革的“政治成本”与“经济成本”统一起来,统筹考虑各方利益主体的改革成本分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把多元的、离散的、潜在的改革因素,转化为一体的、内聚的、现实的改革力量,形成一种合作型博弈机制,从而推动乡镇机构改革的顺利开展。譬如,我们在解决“条条”与“块块”分割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县乡机构改革的一大难题。但在河南省第三轮乡镇机构改革中,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上级主管部门不得以项目、资金、评比、检查、达标等手段,干预下级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核定,不得要求上下级机构完全一一对应;凡是由部门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擅自规定机构编制事项的,一律宣布无效。这样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再如,我们过去总担心“干部身份”的人难缠、怕出乱子,以至延误了许多大好改革时机。但在河南省这次改革中,全省共清退乡镇临时人员20562人,分流超编人员127929人,却没有发生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突发事件。这说明了,任何一场改革都必然会带来阵痛和情绪的焦灼,但“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7](p118),“估计形势,要看到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大多数学生是拥护改革的”[7](p287)。所以,我们应当把让大多数人得利作为衡量所有改革得失的一个根本标准,而不能只顾及一些“团体利益”,却看不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乡镇机构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合理划分县乡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在这次改革中,着重强调把乡镇工作从过去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催收催种、收费罚款等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转向典型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同时,提出要依法界定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范围,使乡镇真正实现权责一致;凡是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由县级政府承担的职责,不准转嫁给乡镇政府承担;确实需要乡镇政府配合的,应明确权利与义务二者的关系,并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凡不是中央和省委确定的“一票否决”项目和各种达标升级评比活动,一律取消;需要保留的,也不准随意扩大评比检查的内容和范围;等等。当然,下一步应当对乡镇政权组织体制、权力结构及运行方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这些后续改革任务将更加艰难和繁重。这是我们多年来都想解决而至今尚没有解决的一道难题,还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第五,要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连动式的全面改革。如果简单地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一种低层次的改革,那么很有可能将使乡镇机构改革再次落入“循环改革的陷阱”。譬如,通过河南省第三轮乡镇机构改革,共精简富余人员接近20万人,每年至少可以解决基层行政管理经费支出20亿元左右。但在2005年,河南地方财政用于免征农业税、发放粮农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投入共计26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6.1亿元,这是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最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可见,单纯依靠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另外,据财政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省一级行政经费支出每年不少于3630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为38.9%;地区一级每年行政经费支出约为17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为18.4%;县一级每年行政经费支出约在2700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为28.9%;乡镇一级每年行政经费支出约在1280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为13.7%[13]。也就是说,即使是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单纯依靠乡镇机构改革也是不行的。事实上,我国过去20多年进行行政体制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但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致使中央与地方之间“纵向权力下放”与“横向权力调整”互相脱节,导致一些深层次矛盾虽经多次改革而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因此,我国下一步应考虑从“中间层突破”的大胆尝试,依照《宪法》撤消职能定位模糊的地区建制,把现有的“地级市政府”一律改为县级建制,从“城乡合治”走向“城乡分治”,实行“省直管县”或“省直辖市”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权力结构配置高度集中与政府职能定位高度扭曲问题[14]。为了防止市、县机构改革中出现低效率重复的现象,建议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统一协调这项改革工作,省一级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茹向阳.从保甲制度到村民自治[n].河南农村报,2000-01-01:(04).

[2]马海伟.河南“撤乡并镇”背后的利益博弈[n].新闻周报,2005-10-25:(02).

[3]马宏图,李铮.2005:河南乡镇大变革[n].河南日报,2006-01-15:(01).

[4]姬林芳,姜秋霞,易军魁.减负·增收·发展[n].河南日报,2001-03-26:(05).

[5]马鸿钧.河南乡镇机构改革综述[n].河南日报,2006-01-10:(01).

[6]张新光.论中国乡镇改革25年[J].中国行政管理,2005,(10):16~19.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朱巍.机构改革:适应新体制的革命[n].河南日报,2001-01-10:(05).

[9]李晓玮.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n].河南日报,2001-03-24:(01).

[10]张新光.“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1]刘慕学,张军.总结简政放权经验强化乡镇政权职能[n].大众日报,1988-01-04:(01).

[12]万里.认真解决当前农村中存在的问题[a].万里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9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整改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全镇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治理农村五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垛、粪土乱堆、禽畜乱跑)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督导机制为保证,在全镇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整改活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高全镇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为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高山度假名镇的目标,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为打造一个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展示石梁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而奋斗。

(二)具体要求

1、村容环境。村庄规划合理,无乱贴乱画现象;有卫生保洁制度、管理制度和卫生公约;每10-15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村中设立若干垃圾收集点;建立卫生保洁员队伍,正常使用垃圾车,村内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

2、农家庭院。庭院无乱堆乱放;墙面、地面干净;禽畜圈养,圈舍定期清洁,无卫生死角;垃圾实行容器存放,定期清理。

3、溪流河道。村内溪沟、河沟彻底清理,视线所及范围内无成堆垃圾。河床河岸、溪流、池塘保持整洁,水面清澈明净、无杂物、漂浮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改变全镇环境面貌,不仅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整改活动领导小组调整干部包干负责制(附2),制定了《石梁镇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整改活动实施细则》等制度。各村要把清洁家园、和谐乡村作为全镇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机构,明确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配齐配强工作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搞好宣传教育。通过横幅、传单、乡土宣讲员下村宣讲等手段,加强对群众文明礼仪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深入基层、深入家庭、深入田间地头,大力进行文明、卫生健康知识宣讲教育,增强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注意饮食卫生、衣着卫生、村容村貌、庭院卫生,自觉摒弃不良陋习,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村必须制定张贴1-3条固定宣传标语,并发放清洁家园倡议书到各家各户。

(三)开展创评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妇委会、老年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扎实开展文明卫生村、文明家庭创评和文明村镇评选活动。广泛开展五看五比一争(看居室,比规整;看厨房,比卫生;看庭院,比清洁;看门口,比干净;看言行,比文明,争当文明卫生户)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四)搞好督导。建立领导分包办事处、清洁家园、和谐乡村负责制,镇清洁家园行动领导小组将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办事处、各村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一月一排名,一季度一通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实行百分考核制度,由镇领小组组织人员定期检查评比。评比时进行明察,平时以暗访为主进行督查,并把暗访结果作为创评活动的主要依据。对阶段性创评活动的结果和督查结果向全镇公开,属于后位的办事处、行政村要公开做出情况说明。

四、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的重点。各办事处、各村要结合实际,迅速组织广大基层群众开展卫生大扫除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对旅游道路沿线、卫生死角、农村沟河道两岸大力开展卫生大扫除,着力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等五乱现象,对街道、广场、房前屋后和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扫。重点加强黄龙水库水源保护工作。镇政府将拨出专项经费,对水源河流进行全面清理保洁工作,华峰办事处各村要积极配合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严禁垃圾倒入、污水流入、牲畜进入水源保护地。

乡镇河长制半年工作总结篇10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和我县境内连续遭受强降雨袭击,淮河发生了自*年以来的大洪水。受外洪内涝影响,沿淮三段行蓄洪区于7月11日同一天行蓄洪,一些生产圩堤漫堤或溃堤,许多低洼农田受灾,损失严重。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洪涝灾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战,取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在今年的抗洪斗争中,通过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利工程抗灾减灾效益,但也显现出不少问题。应当看到,虽然目前我县经济发展形势很好,治淮防洪工程也初建成效,但是,困扰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外洪内涝依然未能彻底改变,必须充分认识我县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全县上下要下定决心,继续坚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变我县城乡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为构建安定和谐的新*奠定坚实基础。

(一)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多年来,我县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领导,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新思路、新办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年我县被授予“*”期间“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省第十一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银奖。近年来,通过治淮工程建设,淮、颍河主要干堤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兴建鲁口孜等一批中型排涝泵站,排涝减灾效益显著增强;通过各级财政投入,实行灌区节水改造和土地综合治理,全县有效灌溉面积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尤其是近三年来,新建了朱小桥闸、八里河栏污栅等骨干桥涵配套工程。各乡镇结合实际,坚持开展面上除涝灌溉工程建设,抗灾效益显著发挥,有力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面临形势不容乐观。我县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但和全县经济发展相比较仍不能适应,特别是*年以来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再次证明了水利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适应,体现在内涝问题依然严重,低湖洼地治理缓慢,排涝能力不足;堤防标准不高,抗灾能力不强;小型水利工程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农田排灌设施基础薄弱。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投入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锐减,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缺口不断扩大,村民“一事一议”的出资限额(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无法弥补原来“两工”所发挥的效能。三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落实不到位,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我县农业持续增长、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乃至影响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二、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变对抗为适应,面对现实,谋划未来,抢抓治淮机遇,重点主攻除涝防洪工程建设,尤其是低湖洼地治理,实施沟河疏浚工程,整修面上农田工程,抓好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计划通过“一事一议”筹劳350万个标准工日,完成土方321万立方米。计划疏浚河道和大沟9条25公里,中沟24条92公里,小沟310条,修筑渠道535条115公里,修筑生产道路650条,计划新打、恢复机电井120眼,建桥涵斗门640处。新增灌溉面积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4万亩;改善防洪面积6.4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5片2.1万亩,土地治理1.8万亩,解决1.5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突出重点,全面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

(一)抓好灾后重建和治淮工程。做好行洪区堵口复堤和水毁工程修复,尽快完成邱家湖、南润段堵口、水冲及沙压地复耕、主要生产圩堵口除险加固和面上水毁工程。加强三段保庄圩加固处理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开工。做好沙颍河近期治理及淮北大堤加固工程人口拆迁安置工作,配合完成淮北大堤加固和沙颍河治理,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安置任务和水系影响改造和料场复耕。完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复耕料场整理、姜唐湖蓄洪区堤防加固拆迁安置的扫尾工作,配合完成行洪区安全建设和移民安置工程。完成土方112万立方米。

(二)生产圩堤加固和洼地治理工程。由杨湖、鲁口、黄坝三乡镇对焦岗湖圩堤除险加固;沿颍河有关乡镇对颍河生产圩堤进行加固;迪沟、陈桥两镇对西淝河圩堤进行加固;红星、南照、耿棚镇对小润河生产圩进行加固;润河、关屯、半岗等乡镇配合完成保庄圩堤加固。完成土方81万立方米。

(三)沟河疏浚工程。由半岗镇、关屯乡疏浚邱家湖中心沟,西三十铺、耿棚镇开挖疏浚淮颍河,六十铺、十八里铺镇疏浚公路河,江店孜镇开挖疏浚浊沟上段;刘集、夏桥两乡镇开挖疏浚刘集大沟、康家湖沟、罗西大沟;建颍乡疏浚班草湖站引河,五十铺乡、六十铺镇开挖白果涵引河及曹陈沟,新集镇疏浚战沟、苏沟,王岗、垂岗、赛涧三乡镇开挖疏浚姚家湖沟、新渡口站排灌沟渠。此外,各有关乡镇要对本乡镇境内的涵闸、电灌站引河进行疏浚。完成土方71万立方米。

(四)土地治理工程。杨湖、六十铺镇要结合农业开发做好项目区土地综合治理;南照、润河、关屯、半岗四乡镇要配合抓好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料场整治和水系恢复工程;沿颍河有关乡镇要做好取土区和施工占地复耕等。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

(五)节水灌溉治理片和灌区配套工程。围绕项目建设,润河镇要抓好润河灌区,夏桥镇要抓好徐家湾治理片,黄坝乡要抓好郭圩节水片续建等灌区配套建设。同时,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搞好本乡镇的小型水利工程整修。完成土方5万立方米。

(六)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夏桥、西三十铺、六十铺、五十铺、红星等乡镇1.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七)下堵口排涝泵站。计划建2000Kw排涝站一座,解决城区排涝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已调整了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将亲自抓,同时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提高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认识,做到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要各司其职,精心组织,认真协调,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县水务部门要深入基层,协助乡镇搞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县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工程配套资金的计划落实工作;县农监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县广电部门要开辟兴修专栏,宣传兴修动态、先进典型,鼓干劲,营造良好的氛围,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各乡镇要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洪涝灾害中暴露的水利建设薄弱环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服从全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制定本乡镇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工程较为集中、年度任务重的乡镇,可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对已确定兴建的工程要提前进行勘测,落实施工挖压占地、兴修用工和所需资金、物资和机械。

(三)执行政策,搞好“一事一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福农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一是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用好“一事一议”政策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阜办发[*]20号),从搞好规划、组织方式、议事程序、强化奖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各乡镇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制定实施细则。考虑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际需要,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可将“一事一议”的范围由仅限于村内工程扩大到跨村的渠道、大中沟、圩堤等农田水利工程。跨村工程建设需要向农民筹资筹劳的,应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无论是村内工程“一事一议”,还是跨村工程“分村议事”,都要严格遵守“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在筹资筹劳上,对受益范围明确的工程,以单项工程为单位,实行“一事一议”。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行上限控制,每人每年筹资不超过15元,每年每个劳动力出工不超过10个工日;二是做好服务指导。认真制定农田水利规划,让农民群众有事可议。加强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管,严格按照群众“一事一议”的工程内容来实施。要严把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关,做到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三是规范筹资监管。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要认真计算筹资筹劳标准,认真填写《筹资筹劳申请表》、《筹资筹劳征求意见书》,填卡开据到户。所有筹集的资金要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实行“全程公开、民主管理”,将筹资筹劳数量和使用情况向村民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县农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出资筹劳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和管理,严禁截留挪用,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县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对“一事一议”开展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实行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等政策。

(四)筹措资金,搞好配套。县财政在年度切块农水预算的基础上,将加大投入,整合重点农水、以工代赈、节水灌溉、扶贫、农业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等涉农资金。围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集中使用,确保当年工程当年配套。要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放开一部分具有经营性质的水利工程建设权和管理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建设者可以单独或联合出资兴办,自主经营;也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进行建设,经营利润按股分红。

(五)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体系,推行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类型,按照节约造价的原则,让农民自主选择人工或机械施工方式。各乡镇要利用好农业综合服务站水利员参与施工管理。县水务部门要在县重点工程派驻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工程兴建既要符合规划要求,达到设计标准,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每一份民力,坚决不做无效工程。修堤、筑渠挖沟、整塘要切实做到方案优、占地少、投工省、取弃土合理,面平线直,沟无界埂,滩(台)无弃土,堤(渠)无缺口,树穴整齐规范。各乡镇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技术人员参加的施工质量检查组,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查、督导工作。凡工程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违反规划,擅自改线、动线的,应无条件返工或补救;否则不予验收。

工程实行分级验收制度。乡镇小型水利兴修工程由乡镇组织竣工验收;乡镇重点工程由乡镇初验,报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终验;县重点工程由乡镇技术人员初验合格,乡镇负责人签字后报县重点工程指挥部,由县指挥部技术人员复验合格,县指挥部领导带队终验,验收合格后发给竣工验收合格证。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随意放工。否则,将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六)创新机制,搞好管理。要继续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合作等方式促进产权流转,搞活经营,落实管护责任。要加快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灌区、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要搞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国家政策定岗定员,为资源节约和工程良性运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