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长制工作制度十篇林长制工作制度十篇

林长制工作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5:38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懒洋洋8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林长制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四合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文化和乡、和谐建乡”发展战略,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林长制体系建设

健全乡、村两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设立乡级林长10人,村级林长33人,进一步明确乡、村两级林长责任;全年召开林长制专题会议2次,根据《四合乡2020年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组织开展林长制考核工作,深入宣传《林长工作守则》,聘请市级功能区社会监督员2人;规范设置林长制宣传栏1块、乡村林长公示牌12块、公开栏7块,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

二、保障能力

对全乡6个行政村(社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一林一档”,制定“一林一策”,林业技术人服务人员不定期开展技术服务,组织生态护林员进行培训,每月对护林员巡林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能正常履职的2名护林员进行更换,及时足额兑现护林员工资,每季度按时“五个一平台”工作简报。

三、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积极申报建设林长制“五大工程”项目,并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建立“五绿”示范点6处,按要求报送改革典型材料,宏霞村、水塘村建成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在全市率先开展乡、村林长履职公示公开试点工作。

四、护绿任务

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森林保护制度,严守林地和森林红线,全年共采伐活立木蓄积量62立方米,20个森林督查图斑未发生违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行为,完成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区划核实工作,及时发放生态补偿资金;开展野生动物禁食及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动物异常情况;加强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完成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将部分村庄和永久基本农田调出保护区范围;全乡79株古树得到挂牌保护,各村(社区)对护林员每月巡林情况进行考评,乡林长办组织年度考核。

五、增绿任务

继续实施增绿增效行动,全年完成更新造林270亩,森林抚育21480亩,省级封山育林500亩,退化林修复500亩;水塘村成功创成省级森林村庄。

六、管绿任务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乡财政拨出专门经费用于防火队伍建设,购置防火器材,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200多份,张贴《禁火令》200余份,制作悬挂宣传横幅60余条,全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组织专业队清理枯死松树2010株,对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1100多株马尾松进行化学防治;推进平安林区建设,查处林业行政案件1起,调解涉林矛盾纠纷8起,未发生重大林业安全生产事故和到县以上涉林群体性上访事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苗木质量检查和林业“双打”行动,保护林业植物新品种。

七、用绿任务

积极引导和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笋干、竹工艺品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山核桃产量逐年增加,年产值达700万元;多方筹集资金,修建竹林道路5.2公里;森林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全年旅游人数达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八、活绿任务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各类新型林业主体14个,社会总投资8亿余元,其中,安徽德馨水墨山庄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广德清水慢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建成玻璃滑道项目;林业技术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继续扎实推进国家红壳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九、宣传、示范工作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系列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以严格资源保护、提升资源质量为目标,探索建立林长制,加快构建“省级统筹、市县组织、乡镇运行、村组落实”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只能增绿、不能减绿的路径和方法。

(二)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网格化责任体系,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其他领导分区负责,部门及有关单位领导各负其责,层层压实责任。

(三)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尊重自然和科学规律,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对症开方,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科学经营、规范管理。运用辩证思维,建立长期管用的政策制度体系。

四、坚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用最严格的监督检查全面如实评价林长制推行工作,科学总结、探索路径、补齐短板,探索成功经验做法。

三、实施目标

(一)探索确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发展目标体系。通过建立林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探索科学的推进路径和实现方法,确保森林、林地保有量不减少,确保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确保防范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目标任务落实,促进林业资源节约集约科学合理利用。同时,充分发挥好森林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作用,深入推进土地沙化防治,为黑土地保田增产提供保障。

(二)探索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保护发展制度体系。围绕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制度建设,结合试点林长制相关工作制度,全面梳理、修改完善、查缺补漏,探索形成系统完备的保护发展制度体系。

(三)探索落实监管有效的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围绕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修复、更新进行监督检查,以建立林长制为抓手,强化各级领导责任意识,明确承担部门职责和责任人,不断增强制度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林长制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四、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

(一)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

1.分级设立林长。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构建镇、村两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我镇林长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共同担任,副林长由镇政府主管林业副书记担任;林长制成员及包保区域由镇相关负责人担任;林长成员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村级林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及村主任担任;村以下设置若干管护网格长,各村网格长由各村护林员担任。

镇林长、副林长职责:负责组织本级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完成本级资源保护责任目标;组织群众护林,组织建立资源保护源头治理网格化巡护模式,配备专职网格长,指导、监督林长制办公室完成日常工作和村级林长履职情况,组织落实会议、巡查等制度,协调配置“一林一警”,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村级林长职责:负责做好网格长的推荐,组织开展网格化巡护和一线普法宣传;维护林长信息公示标识;参加乡镇级林长组织的会议,落实巡查要求;协助承包经营人解决实际问题等工作。

网格长职责:负责对管辖区域内林业资源的日常巡护,记录好责任区巡护手册,及时发现、制止毁林开垦、盗砍滥伐、森林防火期野外用火、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并向上级报告。

镇级林长和副林长为我镇第一责任人,村级林长为主要责任人。村级林长要对镇级林长负责,镇级林长对村级林长负有指导、监督、考核责任。

2.设立林长制办公室。为强化组织领导,便于工作开展,林长制贯彻实施过程中各成员部门按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治林的原则完成好职责工作,设专门的林长制办公室,为本级林长的办事机构,负责林长制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拟订相关制度、组织实施考核、建立保存档案等工作,向林长报告全镇资源保护发展情况,镇级林长制办公室主任由镇林业服务站负责人兼任。

3、设立林长会议。林长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落实上级部署的任务,研究解决林长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二)执行林长制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镇级林长、副林长负责对全镇村级林长及林长成员部门,林长制相关责任人员在林长制工作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要严格按县制定的七项制度执行林长制相关工作:1.档案登记制度、2.信息公示制度、3.巡林制度、4.信息通报制度、5.警示督办制度、6.会议制度、7.工作考核制度,镇林长制办公室在镇级林长的领导和指导下对各部门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发现推诿、不作为、慢作为的一律严肃处理。

(三)强化配套措施和公众监督机制

1.配备“一林一警”。镇派出所与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衔接,派出所会同镇林长制办公室划分民警执法责任区;民警执法责任区由派出所确定。民警执法责任区配备对应的责任公安民警,“一林一警”配备警员名单由镇、村和派出所共同备案并上报县林长制办公室。名单实行动态调整,如有变动由派出所及时通知备案。

2.因地制宜,按照“一林一策”的原则灵活制定推进措施。镇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分解至各村后,各村要统筹兼顾将任务按照本区域实际,科学制定各项林业发展规划,谋划好林业产业发展。

3.主动接受监督。设立群众监督岗或成立公益组织等参与林长制实践,强化林长履职日常监督。

4.规范经常性工作。梳理镇、村级林长、网格长等岗位,按要求定期分时段梳理归类岗位时段工作任务,按照《林长经常性工作履职手册》要求履职尽责。

5.抓好层级落实。对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进行责任分解,确定村目标责任,压实林长主体责任,确保任务目标明确。

6.运用科技手段。配合县林业部门将林长制与“一张图”相结合,与数字化巡护相结合,与林业资源动态遥感监测相结合,探索建立镇级林长制平台系统,提高林长制现代化水平,在图斑变化、环保督察等涉林保护方面发挥各级林长职能作用。

7.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途径引导全社会关注,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学校、群众家庭等认建认养“责任林”“家庭林”“纪念树”等公益活动,提高林业资源管护社会化参与程度。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0年10月12日-2020年11月5日)

由镇林业服务站牵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文件精神落实好调研工作,摸清各村实际情况,科学拟订我镇林长制实施方案和组织架构并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报请镇党委、镇政府审阅通过,完成方案制定和组织架构建立。

(二)实施阶段(2020年11月6日-2021年5月1日)

(1)2020年11月5日前召开镇林长制工作启动大会,正式启动林长制工作。

(2)2020年11月6日前各林长制成员完成和包保村的对接,共同研讨推进措施。

(3)2020年11月15日前将我镇制定的方案、组织架构、正式文件及会议相关资料报县林长制办公室备案,各村按照镇林长制方案做好林长制启动各项工作,镇林长制办公室启动林长制建档工作。

(4)2020年12月15日前将镇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分解至各村,村级林长因地制宜按照一林一策原则对本村林业资源进行产业发展规划。

(5)2020年12月31日前镇林长制办公室指导各村完成同公安机关的对接,划分民警责任区,落实“一林一警”并登记备案。

(6)2021年2月28日前镇林长制办公室完成林长制基础档案建立工作,登记林长责任区域及职责,各种相关文件资料归类存档,并报县林长制办公室备案。设立林长信息公示牌。

(7)2021年5月1日前镇级林长组织群众家庭和学校、社会团体认养“家庭林”、“纪念树”,镇级林长组织开展义务植树,认建“责任林”。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完成任务。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11月30日-2021年5月1日)2020年11月开始,镇林长制办公室将对各村林长的任务完成情况陆续展开检查,检查前将进行工作提示。检查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把检查结果进行全镇通报,对落实工作不力的,将由林长或副林长对责任人员进行约谈。各村林长每季度向镇林长制办公室报告季度工作进展情况,由镇林长制办公室进行汇总上报县林长制办公室,2021年4月10日形成林长制工作总结报告报县林长制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级林长是林长制的主要责任主体,要提高站位、亲自部署,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组织、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林长制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将林长制工作经费纳入镇级政府预算,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林业生态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3

为认真做好我县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议。刚才,*副县长、*院长和杨副局长分别就此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给各位参会同志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讲解,都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会后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是全省的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林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2.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4%,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99.7万立方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县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部分集体山林不同程度的存在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不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林业包袱将会越背越重,矛盾纠纷将会越积越多,林业系统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只有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站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一)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积极性的根本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的很多地方集体山林没有落实到“人”,管理粗放,成为“无主山”,效益不高,有的地方在没有经过农民同意的情况下,将原来划分给农户经营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收归集体,或者转让给其它个人和经济组织,随意打乱原有的承包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使群众对山林的经营管理缺乏热情,一些地方只砍不造,或造而不管,甚至存在掠夺性经营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从林业经营中得到实惠,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林业发展难题、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营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森林质量不高、林地产出偏低和山林火灾不断等,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出路就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激发林业发展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化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三)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林业、民营林业、个私林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山区资源开发格局,做大山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核心内容,是整个“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山区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县委、政府关于改革林业产权制度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漾发〔2006〕12号),吃透改革政策,突出改革重点,扎实有序地推进我县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一)政策理解要到位。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刚才刘副县长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再作具体的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大家要准确把握并用足用活各项改革政策。

(二)人员培训要认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政策性、法律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员,更需要一大批了解法律、懂得政策、熟悉业务的“明白人”。组织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此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试点工作中,要搞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使行政线的领导干部准确掌握林改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林改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好林改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使业务线的技术人员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具体操作的业务水平,为提高林改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三)具体操作要灵活。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区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涉及到林区各方面利益,而林业又是较脆弱、生长周期长、经不起半点折腾的产业。因此,在试点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求真务实,始终做到坚持“政策统一、群众决策、操作灵活、不离原则”的办法,严格按照杨家才副局长的具体要求,灵活扎实地搞好各项业务工作。如何做到灵活扎实地开展好各项试点工作,我认为关键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方案确定关。林改方案是林改工作的基础,在林改方案的制订上,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在方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的确定上,要坚持“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和“山上要绿起来,林业要活起来,林农要富起来”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方案内容的确定上,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方案初步拟定后,还要分片召开乡镇的乡、村、组三级干部、林农代表及山林经营者座谈会,对方案内容进行认真修改;在利益分配的确定上,要坚持从大局出发,确保大多数林农的利益;在村级林改方案制定上,要坚持“两上两下”的原则。即村级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林改办审核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级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代表票决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批准后方可实施,以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二是严把纠纷调处关。要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分级负责制,农户和村组的山林纠纷由村或乡级林改办进行调处,乡镇处理不了的再上报到县林改办,由县林改办安排专门调查组下乡调查,及时把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好,力争把纠纷和矛盾消除在基层。要落实调处人员,实行纠纷调处专人受理。要接受社会监督,所有的纠纷调处结果均要以书面形式进行答复,向广大林农公开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把外业勾图关。要抽调林业技术骨干到各乡镇从事外业勾图工作,负责到现场按照“3+2”形式(“3+2”即乡镇、村、林业站各1人,相邻权属单位各1人)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勘界勾图,并由权属单位代表当场填表签字认定。四是严把权属确权关。要认真按照刚才刘副县长和周院长关于如何做好此次林改确权工作的要求,严格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把好确权关。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对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推动农业和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根据省、州要求,我们要在今年6月份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任务。为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要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和村都要分别成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参加林改工作。各村民小组也要成立林改工作小组,要推荐那些党性强、工作负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林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林改”为“我要林改”。宣传、广电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讲清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法规和政策,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具体工作要做到“六个一”。即开好一个会,县、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把林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由县文体局、团县委牵头,精心编排一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乡镇、林场巡回演出;编写《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家每户,编印一册林改政策问答和《林改文件汇编》发至每个乡、村、组;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漾濞时讯》开设一个宣传林改工作的专栏。

(三)明确工作责任。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多,任务重,单靠林业部门难以完成这项工作,全县上下都要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林改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开展。

(四)加强指导督查。林改工作全面铺开后,要加强督促和检查。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进入实施阶段后,采取“一天一汇报、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的督查办法,全面掌握全县林改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林改工作。

(五)制定维护林区社会稳定的制度。要制定《漾濞彝族自治县维护林区稳定工作预案》,出台《关于林改期间切实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意见》和《漾濞彝族自治县党员干部影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在山林产权未明晰之前暂停一切林地林木流转。林改过程中,要确保全县整个林区社会稳定,杜绝发生,使整个社会呈现出稳定祥和的喜人局面。

(六)严格考评奖惩。县、乡、村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一级考评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林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评,作为考核乡镇、县直部门和工作组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林改试点工作中,如因工作失职而造成不稳定因素或拖全县后腿的,县委、政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4

乡镇林业站是写入中央《决定》的唯一基层林业管理机构,是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管理者,是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基层组织者,是林业工作的基础。我县基层林业站自去年推行分级管理以来,实行以片区设立中心林业站,中心林业站管理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体制;林业局对中心林业站实行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推行统一管理、统一建帐,统一核算、严格考核考试、奖勤罚懒、末位淘汰的运行机制。相继出台了《--县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林业站规范化管理的决定》、《--县基层林业站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县乡镇林业站聘用工作方案》等,使林业站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了管理效力和工作效率,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分级管理初见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林业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中心林业站和乡镇林业站对新的管理体制认识不足,没有深入领会分级管理的目的意义;由于分配体制的原因,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了部分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及时完成;部分林业站对积累和发展不够重视,短期行为十分突出,产业开发意识不强,无压力感和紧迫感。为进一步深化林业站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根据《--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上级有关政策,经局务会讨论、局党组研究,对完善中心林业站管理体制作出如下决定:一、强化中心林业站的管理职能、中心作用1、中心林业站是林业局的派出机构,代表林业局行使管理职能。2、加强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深刻领会林业站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运行机制的精神实质,真正把推行分级管理以来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3、充分赋予中心林业站站长在片区内人、财、物的管理权:在人事上,由中心林业站站长选择聘用站员报林业局备案,中心林业站对不服从统一管理的乡镇站长、站员,作出停职学习、发放基本生活费(200元/月)的处理意见,报林业局审批后执行,对违反聘用合同的提请林业局予以解除聘用合同;在工资分配上,中心站在严格执行工资经费预算的基础上,打破档案工资,实行效益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自主分配;在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上,中心站统一安排,各项票据、文书档案由中心站统一专人管理,各项手续由中心站统一申报办理。4、鼓励中心林业站以业主身份建场、厂、园,实行股份制、私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二、深化中心林业站内部分配制度改革1、打破档案工资,推行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主体,以工龄工资为补充,以业绩为主要取向的工资分配形式,进一步扩大林业站内部分配自主权。林业站内部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组成。工资总额不能突破年初预算的人员工资总额。2、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统一规定的增资政策,国家政策性的调资只作为档案工资管理,作为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和晋升、晋级、调动、退休的档案依据。3、工资内部分配标准:岗位工资:中心站站长400元/月,副站长、乡镇站站长350元/月,其他人员300元/月,根据岗位职责按月考勤发放。绩效工资: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任务分解到人,依据工作成绩、工作效益、完成比例等指标按月考核发放,最高不超过岗位工资的200%。工龄工资:依据人事部门确定的职工工龄,按照每年3元的标准按月发放。年终奖金按照年终目标任务考核,在经营结余利润的49%中开支,上不封顶,分配方案报主管部门审定。三、加强对中心林业站的管理1、管理体制:⑴、实行林业局股室以上领导包片负责制:包片领导对片区工作直接负责,管理的好坏与片区领导奖惩挂钩。⑵、木材检查站由林业局稽查队管理,对局党组负责,具体管理办法和分配办法由稽查队负责制定,木材检查站工作经费由林业局负责。2、管理方式:⑴、中心站“站务会”管理制度:站务会由包片领导主持,会议成员由中心站站长、副站长、会计、乡镇站站长组成。⑵、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林业局对中心林业站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考评。⑶、纪检监察管理制度:林业局对林业站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日常行为规范实行监督管理。⑷、财务内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遵守财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检查。⑸、工程监理管理制度:鼓励实行工程承包管理,将工程分解承包到人,达到硬件合格,软件规范。3、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林业站全体职工要加强自身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出现违规违纪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县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片区领导、中心林业站站长对片区职工违规违纪行为承担管理责任。4、林业局对林业站实行相对稳定的人事制度:因工作需要必须变动的尽量在片区内进行小幅度调整。对违规违纪的站长实行就地免职,经济损失个人承担。各中心林业站要组织全体站员认真学习本决定,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决定上来,把行动规范到决定上来,为深化林业站各项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推广基地化”的要求,逐步把我县林业站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有方,功能齐全,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基层林业管理服务组织。本决定自2005年8月1日起执行。

关于完善中心林业站管理体制的决定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5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215-02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全县共有林业地面积为318.77hm2,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为180.65hm2,集体林面积为121.50hm2,个人林地(退耕还林)面积为16.62hm2。通过2010—2011年2年时间全县7.89万hm2的集体林地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1基本情况

互助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10年5月正式启动,首先在丹麻镇进行为期5个月的试点,通过试点锻炼队伍、掌握方法、总结经验,11月在全县全面展开。截至2011年底,全县已有18个乡镇263个村的7.47万hm2集体林地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测定界任务,勘界面积7.63万hm2(有新增面积),勘界率100%;确权宗地4533宗。发放林权证1114本,发证面积7.63万hm2,发证率达到了100%。

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面积中,股份制经营面积6.922万hm2,占确权面积的90.7%;村集体统一经营面积6880hm2,占确权面积的9.0%;其他承包方式226.67hm2,占确权面积的0.3%。

2主要工作做法

2.1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一是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农业、国土等21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从民政、司法、国土、农业、畜牧、林业6个单位抽调18名同志为林改工作人员。县林改办下设督导组、宣传组、文秘组、档案组、勘界组、发证组、纠纷调解7个工作组。二是各乡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林业的副乡镇长为副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系统开展对各村林改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协调工作。三是全县各村成立了以村书记或主任为组长,“两委”班子其他成员和部分群众代表为组员的村级林改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向各乡镇派驻林改工作组。在试点工作中从林业、国土、畜牧、农业、司法等部门及各乡镇抽调154人组成工作组,协助各村林改工作小组一边开展工作,一边摸索经验,既完成任务,又锻炼队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

2.2签订目标,落实责任

2011年初,互助县与海东行署签订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责任书,2011年3月25日,在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上,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对集体林改工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和林业经济提升。

2.3组织培训,把握政策

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为避免走弯路,应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期间,县林改办组织人员多次到民和县、门源县进行参观,并邀请省级专家对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及村林改工作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达3.2万人次。通过调研和培训学习,提高了领导干部和林改工作人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明确了互助县林改的工作思路,熟悉了基本操作程序,掌握了工作方法,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指明了方向。

2.4广泛动员,深入宣传

互助县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各阶段的工作之中,认真抓好林改宣传发动工作。为促进互助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向全县9.8万余户农户发放了《致广大农民朋友们的一封信》《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知识问答》和该县自行编印的《互助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宣传材料》共29.4万份;二是各乡镇村制定了林改宣传工作方案,对宣传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三是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各行政村主干道、学校、广场等场所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办宣传板报;四是各乡镇林改办编印简报136期,县林改办编印《林改信息》26期。通过板报、广播电视、张贴宣传标语、召开会议、撰写简报、办板报等多种宣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扩大了群众对林改的知晓面,调动了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指导,做好督查

县林改办公室先后4次成立督查组对各乡镇林改工作按照查阅资料、现场抽查、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及时反馈,全力推动落实。县重点工作督查室把林改工作列入全县重点工作督查范围,对问题多、进展迟缓、措施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的乡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督导,并就存在的问题下发了督查通报,使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后、问题严重的乡镇林改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6严格程序,统一标准

为保证林改工作质量,针对林改工作中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特点和工作进度,县林改办及时下发指导文件,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制作了林改工作流程图、林权纠纷调处表、统一的村级林改方案样本、各环节产生的林改档案资料表等,使各乡镇林改工作有了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流程,做到操作程序合法,工作环节严谨,数据调查准确,改革结果满意[3]。

2.7加强措施,狠抓纠纷调解

林改工作的难点和突破点是林权纠纷调处工作,由于互助县自然地理条件特殊,县情林情复杂,部分地方林地界限不清,林木权属不明,矛盾比较突出,林权纠纷已成为林改工作的阻力。为此,县林改办和各乡镇积极探索林权纠纷调处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落实责任。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调处,凡属本乡范围内的,由乡政府牵头自主调处,涉及乡与乡的,由相关乡镇协商调处,疑难复杂调处不了的,由县林改办出面牵头组织相关乡镇和单位进行调处。

2.8收集资料,健全档案

林改是一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长久工程,必须做到立字为证,有据可查。林改工作要完成既定目标,重点要走好民主程序。因此,林改工作对档案建设和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对林改中形成的政策文件、数据资料、会议记录、表册图纸、民主表决、方案等资料妥善保管。根据林改档案的建设及管理要求,县林改办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专门成立档案组,负责乡镇林改档案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二是根据《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结合互助县林改档案工作实际,印发了各阶段档案归档范围以及份数要求表,对林改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范围、档案安全管理进行了具体要求;三是要求各乡镇安排专人负责林改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制定了档案管理员职责;四是加强培训指导。把档案管理作为林改工作的重要内容,县林改办对全县的林改档案管理分阶段进行检查和指导,有效提高档案质量;五是邀请县档案局专业人员的各乡镇巡回指导,并在每个乡镇现场示范,重点指导1~2个村作为档案样板村,以此带动和辐射全乡。

3改革后的成效

3.1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林改使主动咨询林业经营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农民明显增多,已有大户和联户承包的农民主动上门咨询政策和种植技术,群众造林育林积极性和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3.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林改前群众不知道公益林有收入,保护意识淡薄,管护责任不到位,时有人畜毁坏现象发生。林改后,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林下种养业和憩息休闲茶园、旅游业的逐渐增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林权所有者有望从自己经营的林地里得到一定的效益补偿,群众护林造林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3.3生态效益充分发挥

林改后森林面积将有效增加,经济林和附加值高的林木发展迅速,通过树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使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得到优化。

3.4森林管护得到加强

林改后农民对林木的管护意识不断增强,责任心显著提高,盗伐林木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各类人为灾害发生率呈显著降低。

3.5林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林权改革后,开展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提高了林业融资能力,减轻农民的发展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为当地的林业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并为群众提供了务工就业机会。

4存在的问题

4.1林权管理体系不健全,流转难

未建立林权交易平台,不能给林权流转双方准确提供政策、程序、价格、资源、流转意向等各类信息,服务宣传工作滞后,造成流转不规范。流转模式单一,目前全县已流转林地全是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流转,由于林地流转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难以实现挂牌竞标交易,所有林地的转让价格无相关调控措施,农民的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林权改革工作顺利开展[4]。

4.2生态公益林补偿低,保护难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互助县林地已划入国家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现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对集体、农民都基本无利可言。目前,国家重点公益林集体只提供管护费150元/hm2,而且不能全部到位,再加上生态公益林严格控制采伐。因此,对当地农民来说得不到一点收益,零星盗伐、监守自盗等现象屡禁不止,生态公益林管护难度相对加大[5-7]。

5发展建议

一是建立林权登记管理、林权变更、资产评估、中介服务等多项职能的综合机构,规范林权流转。二是建议逐渐提高补偿标准,使之基本能够满足森林的经营和管护费用,林地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建议出台更加优惠的支持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农户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帮助和指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融资、科技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使合作组织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6参考文献

[1]刘基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浅谈[J].中国科技博览,2012(8):251.

[2]张莉,朱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讨[J].现代园艺,2012(6):211.

[3]马梅芳.浅淡石山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青海农林科技,2012(1):78-80.

[4]侯一蕾,王庭秦,郭向荣,等.北京市怀柔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J].林业经济,2012(3):23-27.

[5]童荣政,张海涛.林权改革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2(4):158-129.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6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艰巨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功与失败都将直接影响我乡的林业发展。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月份,乡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乡镇组织,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改革范围、基本原则、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部署,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我乡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成立了**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乡长梅楠同志任组长,分管乡长刘登钊任副组长,成员有:财政、林业、国土、广播、司法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林业站,具体负责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和各小组也相应地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每个村都由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林改工作。

(三)把握原则,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原则来开展:一是改革既要积极稳妥推进,又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生态效益和集体林农经济效益稳定增加。二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创造精神,本着自愿结合、平等公开、合理公正、有偿流转的原则,促使集体林产权明晰化、经营商品化、投资多元化、权益稳定化,保证改革不留后遗症。在改革开展中我们本着尊重民意、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具体问题。

(四)强化协调,合理调处矛盾纠纷。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办事,严格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依法办事。集体林是全体村民的共有财产,对于集体财产的处置必须严格依法并充分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包办代替,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同时注重对矛盾纠纷的调处,按照林改有关要求来调解矛盾纠纷。由于实行依法办事和阳光作业,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实施以来,群众对林改十分支持,因此林改工作开展得有条有序。

(五)林改经费保障情况。在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压缩政府公务预算核拨,拨出林改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业务培训,购置办公用品,为我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前一阶段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更是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总结我乡开展集体林权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加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乡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均山到户的小宗地多,小宗地划分不规范,外业勾图难度大,进度缓慢。

二是村、组干部及群众,对林改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工作职责划分不明,履职不到位,宣传发动走过场,实施方案照搬照抄,没有群众讨论通过,缺乏可操作性和合法性。

三是村级林改经费不足,矛盾纠纷多,调解难度大。

四是村组痕迹管理滞后,部分村组无记录,无表决,无日志。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7

县森林公安局2009年“三基”工作,在州、县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按照“整合警力、做实县局、优化布局、规范建所”的发展战略和全州森林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及州局制订的“三基”工作考核标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三基”各项工作的落实,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局“三基”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基础建设,努力打牢基础根基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Xx县森林公安局为切实加强对本局“三基”工程建设的领导,确保“三基”工作进展顺利,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队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机构更名挂牌全面落实

按照《Xx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规范州县森林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通知》(文机编办200910号)和上级森林公安局的要求,Xx县早部署、早行动、早安排,积极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落实各项筹备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于2009年4月27日正式更名挂牌,完成了更名挂牌任务。

(三)机构得到提升。机构更名挂牌之后,根据中共Xx县委《关于规范Xx州森林公安局Xx分局机构设置的请示的批复》(富复200914号)文件精神,Xx州森林公安局Xx分局更名为Xx县森林公安局,加挂Xx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机构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内设办公室、政工监督室、法制室、治安中队、刑事侦查中队,派出机构者桑派出所。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为副科级。

(四)体制管理。实行由县林业局和县公安局、州森林公安局领导管理体制,党政工作以县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公安业务以县公安局、州森林公安局共同管理为主。森林公安派出所是县森林公安局的派出机构。

(五)编制。核定政法编制28名,实有民警28名。

(六)领导职数。设局长1名,教导员1名(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副局长3名(其中:1名副局长兼任副大队长)。设实职副科级基层领导干部7名。领导班子和基层领导干部全部配齐配强。

(七)硬件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2009年以来,根据工作需要,为加强内部各项硬件建设和基层一线办案工作,先后投入30余万元,改善了森林公安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其中:投入24万元,购进办案用车1辆;投入3万元,购买电脑6台;投入7000余元对枪库进行加固;投入6000余元,改造停车房1个;投入7500余元,购进数码相机4台;投入10000余元,对宽带网进行改造;投入10000元,改造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成了县局办公业务用房基础性工作,项目材料、数据已上报,力争于2010年初动工新建。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我县森林公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狠抓队伍建设,苦练基本功

今年以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政治建警,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反腐倡廉和“五条禁令”的落实,强化队伍监督管理。二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要求,深入开展“三考岗位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制定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暂行规定,建章立制,以制度管人。Xx县森林公安局更名挂牌以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剖析森林公安机关工作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的机制和要求,结合内部实际,进一步建立、修订和完善了《Xx县森林公安局内部各项管理暂行规定》,新制订和出台了《责任区管理制度》、《错案追究责任制度》、《倒查制度》、《创建“平安林区”制度》、《内设机构干部任用、轮岗制度》、《工作通报制度》等,新制订的暂行规定共七章、七十条,发人手一册,适用性强、方便操作,为Xx县森林公安机关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一)责任区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按照县森林公安机关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和机关工作的调整,为加强林区治安综合治理和森林公安机关打击、防范、控制、管理的能力,在辖区重新划定三个责任区进行管理,进一步落实“平安林区”建设,并制定了《责任区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要求。通过落实责任区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了“一岗多责,一警多能”警务机制,逐步落实责任区的“三情四网两管理”建设,确明了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机关工作作风有所改变,民警的办案效率明显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针对森林公安执法质量不高,基层基础业务不规范、不扎实等问题,我局严格按照“执法规范化,案审标准化、检查制度化”的要求,坚持边建设,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从提高民警个人执法素质抓起。对民警进行林业基本知识、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和森林公安业务知识培训,先后举办了各类培训3次。二是加大对执法办案的监督力度,严格案件审查审核审批把关制度,确保了严格依法办案,保障了办案质量。三是保持严打态势,确保林区稳定。今年以来,根据林区治安形势和状况,先后组织开展打击非法烧制木炭行动、春绿行动、护鸟行动、绿盾三号行动等,截至10月31日止,我局共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207起,其中:立刑事案件22起,破19起,破案率86.3,逮捕12人,取保候审11人;立林业行政案件182起,查处180起,查处率98.9;治安案件3起,查处3起,查处率100。收缴非法木材210.397立方米,收缴国家一、二级保护树木16立方米,木炭17000市斤,树皮22100市斤,桌椅8套,野生鸟类549只,蛇22条,猴子1只,猎枪6只,罚没款32.32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5万元。因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初,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2008年度目标管理达标单位,奖励2万元。2009年初被州森林公安局评为“全州森林公安机关2008年综合考核第二名”,奖励4000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省、州级森林公安机关投入县级和基层“三基”工程建设经费少。

(二)科技强警投入不足,依科技破案水平不高。

(三)民警的整体素质不高。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8

关键词:林政管理;林业;森林资源;森林保护区;砍伐;木材流通

随着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和进程的加快,林业生产和管理中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也涌现出了大量新矛盾,给林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做好林政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林政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林政管理工作因为本身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积广,因此在工作中为了保证全年各项林政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要提高林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在人员管路上下狠功夫,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不断的出现,给林政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也为林业生产造成不必要损失。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其中问题进行归纳。

1、林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林业管理工作中,林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模式单一、监督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远远无法满足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同时,长期以来,受到森林管理体制、保护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得许多管理保护工作仍然未曾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限制,使得管理机制没有落实到位、管理形式不灵活,同时还有一些地区工作人员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不够,法律观念担保、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至于森林的损毁严重,森林资源破坏现象极为产检,造成了整个林政管理工作水平低、原始工作方式的应用较为常见,简单的手工操作依然还占据着林政管理的主要手段。

2、管理难度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天保工程的逐渐落实,我国木材市场也得到了大幅度进步与发展。截至今日,木材价格上涨幅度大、经营森林的利润不断提高,这使得一些部门和不法分子在森林管理中为了谋求高额利润而铤而走险、违法收购,同时在森林的砍伐和管理工作中也采用有违常规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同时这些手段本身都是隐蔽的,这就造成了查出工作困难。

3、违法开垦严重

毁林开垦在目前的林业生产中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工作,它在工作中不断蚕食着森林,同时在一些地区更是造成了违法乱占林业用地,有的时候甚至是小规模的进行采石,但是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使得整个工作开展难度大。采矿、采石以及采砂工作的应用越来越严重,占地毁林工作极为严重,使得原本已经很单薄的林业管理意识淡薄,受到利用的趋势使得整个管理工作都是以牺牲林地和长远利益为代价进行的,在取得短期效益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损失,甚至是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影响。

4、土地征用工作不可理

在目前,未曾经过林业部门审核就直接技能型林地征用的项目较多,这些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林业损失,甚至给森林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目前的工作中,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凡涉及林地的土地审批手续,其前提条件是建设单位必须先办理占用征用林地审核手续,土地部门然后才能为其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个别地方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同程度地出现未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违法批准建设用地申请的行为。

二、搞好林政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国森林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有了增长,但可伐资源越来越少。过去部分的老林区有的已出现了青黄不接、无林可伐现象。因此,林区的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森林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资源的危机感,要从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山区经济、加快农民奔小康的高度来认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开放与依法治林的关系。“灭荒”以后,作为林区的人民政府,应将主要精力迅速转移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上来,在森林开发利用上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利益,又不影响林业的长远发展,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方,科学合理地利用,积极有效地管护。

2、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林政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体制不顺,队伍难稳定,培训工作也无法跟上。今天培训,明天换岗,导致人员业务不精,政策不熟,不仅影响正常的林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政府的工作形象。林政管理有别于生产,它是一种国家的行政行为,林政员是代表国家去执行行政行为的人员,大量的林政工作要靠乡镇林业站的林政员去落实和管理,没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水平是难以胜任的。林政员的不稳定源于乡镇林业站管理体制的不顺,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应是搞好林政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根据林政工作的性质,乡镇林政员应作为主管部门的派出人员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避开当地政府的干预,以确保林政员正常开展工作。

3、明确职责,实行林政工作奖惩制度

林业系统内部应制定林政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政府应制定领导目标考核责任制,从县到乡、到村、到组要一级抓一级,坚持森林资源上管一级的原则,下级为上级负责,出了问题什么人应负什么责任,负多大的责任,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界线,成绩突出的要重奖,要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林政人员才能看到工作的希望,才能主动地承担起保护和管理的责任。

4、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制定护林员统一配备标准,配足护林人员,加强护林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护林机制。要明确护林员的职责,护林员的工资报酬应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一个统筹办法予以解决,以确保护林员安心护林。

5、加强执法力度,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

要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哄抢、盗伐国家、集体所有的林木以及殴打、伤害林业执法人员的人和事应及时查实,并予以严厉打击。现在林区的执法力度还不够,部分偷盗伐林木、林牧矛盾突出的地方没有完全遏制住盗伐林木的行为,今后要在这方面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增长。

6、加强林木、林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促进林区的稳定

建议林区的各级政府应根据分级负责调处的办法将任务明确到各责任机构,组织专门力量调处,力量不够应及时充实,任务要限时完成,一时调处不了的也应积极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同配合,要做好过细的工作,以防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发生,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林政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林地的根基才会稳定,生态性林地才会巩固、发展、壮大,森林资源才会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9

关键词:营林;人工林;林分密度

在对我国林业发展状态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我国森林面积在目前还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其中的木材也比较紧缺。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经常会发生对森林乱砍乱伐的现象。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我国林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营造林,这样对于增加森林面积,保证生态平衡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营造林的时候还需要对整个过程中的林分密度起到高度重视,其对于提高营林技术水平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1林分密度

在对林分密度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实施的林分密度,主要是对单位面积内部的树木数量和整个区域内的密集程度进行有效划分,借以保证营林的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营林本身和其自身涉及的外界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里涉及的外界条件主要包括营林区域的气候、光照和降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并根据相应考虑制定有效的营林方案,促使树木得到更好的生长。在进行林分密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不仅仅能够提升森林生产能力,还能够保证森林生长中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另外在进行营林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其当地环境进行全面考虑,并根据当地环境需要制定合理的林分密度,使得营林与自然林生长状态有一个全面的衔接,促使树木生长速度有一个稳定的提升。

1.1林分密度对树高的影响

在进行林分密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带当地环境和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还需要对树木的生长状况有一定了解。在制定林分密度的时候,发现这项工作对整个树木的冠幅都会产生一些影响,这种冠幅变化还会导致树木自身胸径发生变化。在林分密度过小的情况下,会导致侧枝的生长受到约束,加上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出现数目暴露在阳光下的现象,导致整个过程中发生树木枯萎。在时间研究中发现林分密度和整个营林区域的树木高度质量存在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林分密度越大,树木就越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的树木在生长一定时间之后其自身生长还会受到抑制。主要是因为在树木生长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树木与树木之间对阳光的竞争力度也有很大的提升,使得树木的生长受到一定抑制。

1.2对根系和树木材质的影响

在对树木进行研究中发现生长状态较好的树木,其自身根系发育也非常良好,但是在现在营林过程中实施的林分密度大多数是随着树木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树木的生长状况和林分密度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减少林分密度对整个树木根系造成的影响。而且林分密度过大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营林区域内部树木的根系表现出错综盘结的现象,导致树木成活率逐渐降低。

另外在对现在营林工程中实施的林分密度进行研究中,还发现较小的林分密度中的淠径酝饨缪分的汲取也更加充分,这就能够从根本的角度上保证树木有更好的生长状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生结疤过多的现象,这种结疤过多的树木在社会上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少。在林分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尽管其自身结疤数量也比较少,但是整个树木在发育过程中自身胸径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选取林分密度的时候,对整个营林区域的树木进行全面考虑,并根据考虑分析结果选取适当的林分密度,这样对于提升整个林分密度的顺利实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林分密度在营林中的应用

某县森林资源丰富,主产松、竹、杉等,主要有林木、竹、药材、花卉等特产,县内实有林地面积(林业口径)10885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7%。当年造林面积139.1公顷,林地更新面积186石公顷。当年造林面积中,用材林139.1公顷。幼林抚育面积646公顷,成林抚育面积312.1公顷,森林资源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营林工作中合理应用林分密度,保持年生长量大于年消耗量。

2.1初植阶营林初期,选择林分密度时要综合考虑配置形式、经营目的、土壤肥力、光照条件等因素,尊重林木的正常生长规律,保证林木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在合适的时间进人郁闭状态,在根据配置形式确定林分密度时,要重视林分密度和栽植点之间的关系,配置性质不同表示行距和间距存在不同,其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就产生了差异。要注意根据配置形式确定株间距行距的方法适用于比较好的林地条件下速生型树种短间伐时间间隔的情况,大株行距时林地内比较空旷,可采用间种施肥的方式,条件允许可进行灌溉加快苗木长势,在商业林中应用这种林分密度确定方法比较合理,例如杨树林培育,可采用lm×2m、2m×2m、2m×3m、3m×3m四种规格,加快林木初期长势,使之更快达到营林目标高度要求。

2.2成林阶段

树木郁闭之后是林分密度控制的关键阶段,需要及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整使之满足经营密度需求,提高森休的产出率,处理好林分密度和冠幅之间的联系,保证林木冠幅面积处于一个合适的状态下,保证林木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进一步生长。郁闭之后,林分密度的控制还可以依据人工林密度控制图,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林分密度和林木生长规律之间的关系,现在关于人工林密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直观的变量图形,准确描述了林分密度和林木生长密度效应,是林分密度定量优化的可靠依据。

2.3在木材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木材解剖结构、物理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木材质量相关性能指标同样可以通过对林分密度的控制来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木材。一般减少种植密度,林木幼年期长势较快,年轮加粗,树干中初生才比重较大,树质不高。初生材长势较快,有着比较大的管泡孔径,细胞壁很薄,整体表现为木材密度不高,抗弯与抗冲击性能下降,因此在早期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是也有一些树种在早材和晚期都有一定增长,对材质整体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要求年轮比较细致,则需要增加种植密度,减缓长势,缩小年轮宽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发现在我国营林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这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还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对林分密度进行全面的考虑,有效改善营林区域树木的生长规律,对于提升树木生长和促使我国林业发展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炳英.林分密度曲线的编制与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1983(01).

[2]钟铃,聂昆.营林工作中林分密度的应用解析[J].北京农业,2015(32).

[3]吕兴录,陈金玉.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

林长制工作制度篇10

关键词:森林抚育抚育管理森林经营

自天保工程启动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得到有效增加,森林资源呈现全面恢复性增长。但目前,大量的天然次生林生长过密,林内目的树种更新困难,中幼龄林木生长不良,自然枯损严重,病虫危害时有发生,森林火险等级高,林木生长缓慢,林分的质量和效益低下。人工林也存在初植密度过高,林分郁闭后,空间竞争激烈,生长受到抑制。林场森林资源的总体情况出现了保护有余,抚育管理不足问题表现严重。

一、面对这种状况,通过抚育实践,浅谈几点森林抚育经营方面的建议:

1、对森林抚育经营,要形成共识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行动。要有资金投入,要有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有相应的协调机构安排实施,针对具体问题,拿出解决方案、措施并落到实处。

2、完善林业有关政策,建立健全有效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修订不切合实际的、不利于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在中幼龄林抚育中所需要的森林采伐指标,政策应以允许,并优先给予保证。在中幼龄林抚育中,需采伐部分胸径在5 厘米以上的林木,因受采伐指标的限制,采伐技术措施无法全部到位。

3、设立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专项补助资金,保障提供抚育经费支持,以鼓励森林抚育经营。公益林抚育资金,应由专项经费解决。商品林抚育资金,可通过特别财政预付或特别周转金先行支付,也可以从专项贴息贷款渠道解决。标准应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提高。从抚育试点的情况看,由于长时间不抚育, 人工林密度每亩达135- 300 株,天然林地块每亩达950株以上,作业难度非常大。

4、对天然林首先应遵从自我恢复、自我调控的自然发展原则。但对林相杂乱、低效或次生林应以择伐取代皆伐改造,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措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公益林的生态功能。

二、今后,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全面准确掌握急需抚育经营的森林规模、分布、结构等情况,为全面推开抚育经营工作做好准备。

2、将抚育经营与产业发展积极结合起来,与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相结合,通过产业拉动提高抚育经营的内动力。我们优先规划公路两侧,森林公园,旅游景点的中幼龄林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景观效果,尽快让林场职工分享到森林抚育经营的好处。

3、尽早争取优先抓好过密的人工商品林和飞播林的抚育。要以林场职工为主体,围绕支持林场职工就业增收,增加森林蓄积量,改善职工生活开展抚育经营工作。

4、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抚育施工监管,保证抚育质量,推动林场全面快速发展。

5、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森林抚育工作政策性强、技术和管理要求高, 必须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加强协调、监督和管理,为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充分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为森林抚育经营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森林抚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森林抚育建设当中, 以真正体现出公益性和全社会性。

6、 责任落实, 强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 定任务、定资金、定标准、定措施、定职责, 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层层落实森林抚育经营管理责任。采用专业队抚育, 定额、定量管理. 施工中实行“两书一图”制, 即调查设计说明书、工程承包责任书和作业施工图。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 对抚育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监理, 确保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 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 科技支撑, 绩效监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大胆应用各种森林抚育经营新技术, 结合实际, 改变常规抚育方法, 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种、不同林分类型、不同林龄森林抚育经营的有效模式, 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森林抚育技术体系。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抚育力度, 对不同密度和树种组成的林分, 应优先抚育树种单一、密度过大、分化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的林分。建立森林抚育经营专门档案,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的区域分布等情况, 选择确定森林抚育监测固定样地, 开展成效监测与评估工作, 定期监测森林生长、林分结构等因子变化情况。认真总结森林抚育工作的经验做法, 确定快速提升我国森林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建立与现代林业建设相适应的森林抚育经营模式和规章制度, 提出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森林抚育经营政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