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产市场分析十篇水产市场分析十篇

水产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7:42

水产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投资额;竣工面积;销售价格;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71-02

一、辽宁省房地产发展现状简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期。1994年,政策性住房信贷制度的颁布后,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在全国房地产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的房地产产业也得到了逐步快速并持续的发展。

截止2007年,辽宁省房地产业一直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根据辽宁省统计局统计公报: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比2006年增长11%,房地产开发投资1497.6亿元,比2006年增长31.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165.7亿元,增长3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650.1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35.2%;竣工面积3087.1万平方米,增长6.2%;销售面积3802.6万平方米,增长25.6%;销售额1331.2亿元,增长43.5%。

二、沈阳市与大连市房地产供给水平分析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

在需求的拉动下,1999年至2007年间,全省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逐年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根据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统计局的年度统计公报数据,可以显示: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均呈现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统计局数据整理。

根据上表所列的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计算并整理投资额年度增长率如下表。

资料来源: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并整理,以上年度为基准。

从全省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长比较稳定:除2000年和2004年投资额与上一年度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基本为25%左右,房地产建设投资发展速度加快、增长速度稳健。从沈阳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增长率数据看,2002年~2004年是快速增长期,其中,2004年增速最大,达到93.2%,2005年速度大幅回落,然后,延续稳步加快之势。大连的增长率,同样在2004年增速最大,达到38.2%,2005年速度小幅回落,然后,延续的是稳步放慢走势。

(二)商品房施工面积及竣工面积

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地产产品,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进入房地产市场,并用于买卖的商品。一般可谓之:商品房。广义的商品房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开发的,建成后用于市场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从经济学的角度,房地产商品进入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供给。对商品房年度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的统计,可以对房地产供给的发展形成定性的认识。根据辽宁省政府、沈阳市及大连市政府和统计局公开的数据资料,整理辽宁省及沈阳市、大连市历年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如下表。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统计局数据整理。

在1999年至2007年间,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的商品房施工建设面积及竣工面积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比1999年的数据,可以看到,相比沈阳市,大连市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起步较早,但在之后几年的数据显现,大连市的房地产发展增速在同期不敌沈阳市。

大连市的商品房施工建设面积在1999年~2004年间,面积绝对数值是稳定、规律增长,在2005年,出现向上跳跃台阶,增幅17.7%。沈阳市的商品房施工建设面积则在2003年出现低谷,之后的面积数值出现稳定、规律增长的局面,在2007年,出现向上跳跃台阶,增幅45.3%。从总体上,辽宁省房地产施工建设面积是基本平稳的增加状态。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统计局数据整理。

相比沈阳市的商品房竣工面积在2003年~2007年间,数值呈现稳定、规律增长。大连市的商品房竣工面积在1999年~2007年间,数值呈现不稳定、无规律变化。这种不稳定、无规律变化,显示大连市的商品房市场供给不规律性。在2001年~2007年间,商品房市场的供给绝对数还不及1999年和2000年。可见,进入二十一世纪,大连市的房地产市场供给陷入萎缩状态。

大连市房地产市场供给陷入萎缩,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看,一方面,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繁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关联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的自身发展特点也关系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大连是以旅游、金融及信息产业为产业重心发展的滨海城市,在中山、西岗、沙河口三区土地出让面积较少,虽然甘井子区可供开发土地较多,但由于地处城市,不具备大连房地产开发的滨海亮点,导致供给不足。

另外,用房地产开发建设效率水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连市房地产市场供给陷入萎缩。用同一年度的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除以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可以得到:商品房完工比例。商品房完工比例可以显示出投资建设单位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平均效率水平。

资料来源:根据“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表中数据计算整理。

从数据可以看出,沈阳市房地产开发建设效率水平与全省平均效率水平相当,而大连市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效率水平由全省平均水平逐年下滑,其中,2007年度下滑最为明显,只有1/6。大连市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效率水平走低,也导致大连市房地产市场供给陷入低迷。

(三)商品房销售价格

房地产的价格波动是深入影响居民的住房消费,从而深切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而且直观的因素。目前,政府已把住房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总理在2008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重申:“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成为新时期的工作目标。

为更好反应辽宁省房价在观察年的走势,本文采用统计局公开的商品房住宅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数据进行测算,得到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的商品房平均价格及上涨率表如下。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沈阳市及大连市统计局数据整理。

从数据列表的总体表现来看,无论是全省商品房价格总体水平,还是沈阳市、大连市的商品房价格水平,都在2005年出现大幅度增长,2005年可以说是我省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起始年。在此期间,大连市的商品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对比两市及全省数据,大连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率是沈阳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率的2.5倍以上,同时,大连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以上,而沈阳市商品房价格的上涨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以上。

三、未来发展重点

本文从投资额、实际供给面积及供给价格的角度,研究辽宁省房地产市场供给水平,得到的结论是,从总体上看,辽宁省房地产开发规模持续上升,市场竞争有序,价格稳中有升,在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比沈阳市和大连市的房地产市场供给水平,得到的结论是,沈阳市的房地产供给水平与全省水平相当,价格水平适中,大连市房地产供给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价格水平偏高。

2009年,辽宁省房地产市场将延续稳定发展的走势。随着宏观政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规模将加大。目前,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新开工面积62.37万平方米、补贴或产权调换住房面积64.09万平方米、回购及其他住房面积23.82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保障性住房竣工136.79万平方米。根据已公布的大连市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2009年,大连市内四区要建4.01万套住房,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将占到七成。未来的房地产发展重点是: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建设。这些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的加强,将有效缓解价格上涨,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曹振良等.房地产经济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水产市场分析篇2

水果营销策划书(一)

一、分级销售

二、区域销售

北方生产的水果除满足本地消费以外,还有大约一半的份额参与国内与国际果品市场流通。当前国内市场存在一个严重的南果北运和北果南运的大趋势,北方的苹果、梨、桃在南方市场是抢手货,南方的香蕉、柑橘、荔枝在北方市场是抢手货,浩浩荡荡的果品都运动在运输线上,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运输环节的竞争也是果品市场竞争的关键部分。在北方市场内部。果品价格的差价主要是城乡价格的差异,在南北方市场价格的差价,还包括很多地域差异。南北方的划分一般是以长江为分界线的,但是在中国与东盟达成农产品零关税并实施以后,我国北方水果的南方市场无形中扩伸到地球赤道附近,北方果品的市场容量在理论上扩大了许多。认清国内果品市场的大流通割据对于审时度势地开拓与占领市场有很大的裨益。

三、时差销售

时差销售有两个含义:一是发展成熟时间果品上市空挡的水果,一是运用科技手段人为错开水果上市时间。作为前者,需要深入调查当前果品生产的布局情况,不仅要看一个省内早中晚时期成熟水果的搭配比例,还要看一个区域(多省间)水果种植的早中晚品种搭配情况,知己也要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对山东的地理气候来说,就桃子来说,我们认为现在早中熟品种过多,而中晚熟品种相对较少。作为后者,主要是采取催熟、延迟成熟、保鲜储藏等手段,错开大批量水果成熟上市时间,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水果保鲜储存的比例预计今后将大幅度增加。

四、超市联营销售

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步从市场批发到超市连锁经营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超市经营逐步占据市场零售的大比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逐步规范,果品商参与果品生产与果农参与果品终端市场经营将成为两头向中间看齐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内市场逐步严格农产品(食品)质量准入制度以后,果品市场对果品的质量标准将越来越严格,果品商对采购的果品质量的将越来越重视。果品商与果农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互相参与生产与经营过程,将取得双方双赢的局面。

五、品牌销售

市场竞争的最终结局是在某一行业经过激烈竞争之后存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航母企业和为数众多的小型特色企业。在果品市场的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将更加显现和突出。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着信誉,代表着质量,代表着形象。以品牌的无形辐射力量开拓和占据果品市场,以不断的科技进步来提升果品质量,以不断文化延伸开拓更多的市场,这些都是品牌的重大作用。

六、专卖连锁销售

当规模、质量、销售网络形成一体,果业品牌深入市场深入消费者心中的时候,水果专卖经营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从源头上联接前家万户的果农,从流通环节上联接产地与市场,从终端市场上反馈给果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合作格局,果品生产就不是简单的农业领域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而是市场经济领域的各类资源的组织搭配与分工问题。

水果营销策划书(二)

海源营销策划通过对水果罐头的全方位市场调研,找到制约水果罐头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找出解决营销问题的方法,得到专业顾问给予的建议,从而确定改善问题的方向,审核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否符合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科学规律。

水果罐头市场分析主要分行业状况分析,消费者分析,销售渠道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等十八个版块。

一、水果罐头行业状况分析

(1)行业的市场现状;

(2)该类产品的市场容量;

(3)行业市场格局;

(4)行业的市场前景;

(5)发展趋势分析等。

二、水果罐头消费者分析

(1)认为该类产品最好的品牌,原因;

(2)购买最多的品牌,原因;

(3)是否知道本公司品牌;

(4)本公司的品牌形象如何;

(5)为本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评分;

(6)品牌形象市场分析

三、水果罐头消费需求分析

(1)购买该类产品的主要品牌;

(2)选择购买该品牌的主要原因;

(3)购买该类产品最主要能满足您的哪些需求;

(4)购买该类产品关键因素;

(5)是否购买过本品牌;

(6)选择购买本品牌的主要原因;

(7)为什么不购买本品牌;

(8)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而不是其它品牌;

(9)喜欢购买什么样的该类产品;

(10)现有的产品有哪些不足;

(11)您心中理想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12)希望厂家推出什么样的产品;

(13)购买该类产品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4)购买该类产品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形成的。

四、水果罐头消费习惯分析

(1)食用该类产品有多长时间了;

(2)吃该类产品主要目的是什么。

(3)每天食用该类产品的时间;

(4)您食用该类产品最多的场合;

(5)食用该类产品的方式;

(6)每月该类产品的消费量;

(7)每月该类产品的花费;

(8)购买该类产品的地点、方式;

(9)购买该类产品的频次;

(10)每次购买该类产品的数量;

(11)食用该类产品最多的季节;

(12)家里主要是谁负责购买该类产品;

五、水果罐头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分析

(1)性别?

(2)年龄?

(3)职业?

(4)文化程度?

(5)家庭收入?

(6)人口?

(7)兴趣爱好等。

六、水果罐头品牌定位分析

(1)消费者认为本公司是什么样的食品公司;

(2)哪种品牌定位更好;

(3)本品牌现在是国际品牌,全国品牌还是国内区域品牌;

(4)未来的品牌如何定位;

(5)品牌定位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七、水果罐头产品口味市场分析

(1)您最喜欢吃哪种口味的该类产品。

(2)您认为哪个品牌(种类)的产品口味最好。

(3)您认为本品牌的口味如何。

(4)您认为本品牌哪个产品的口味最好。

(5)口味对您购买该类产品有哪些影响。

八、水果罐头产品包装分析

(1)您最喜欢吃哪种包装、容量的该类产品?

(2)您认为哪个品牌的产品包装最好?

(3)您认为本品牌的包装如何?

(4)该类产品质量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包装对您购买该类产品有哪些影响;

(6)本品牌在口味和包装方面与其它品牌相比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7)您认为本公司推出什么样新包装的产品会受消费者的欢迎。

九、水果罐头价格市场分析

(1)您一般是购买哪个价位的该类产品?

(2)您认为目前该类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

(3)对于各种容量包装的该类产品心理价位分别是多少?

(4)您认为本公司产品的定价是否合适?

(5)价格对您购买该类产品有哪些影响?

十、水果罐头销售渠道分析

(1)购买该类产品的主要地点;

(2)购买该类产品的主要方式;

(3)产品摆放位置对购买的影响;

(4)卖场促销对您购买该类产品有哪些影响;

(5)您认为怎样的卖场布置和促销活动的效果会最好;

(6)您认为该品牌应怎样做卖场布置和促销。

十一、水果罐头广告分析

(1)哪个该类产品品牌的广告做的最好,原因;

(2)您能记住哪些该类产品的广告:

广告语广告画面人物音乐等;

(3)您认为本公司的广告做的如何;

(4)您能记住几条本公司产品广告;

(5)广告对您购买该类产品有哪些影响;

(6)您看电视的时间、频道;

(7)您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8)您最喜欢看的报纸、栏目。

十二、水果罐头促销、公关分析

(1)能记住哪个该类品牌的促销活动(内容),您的评价;

(2)能记住哪个该类品牌的公关活动(内容),您的评价;

(3)您能记住哪些本产品的促销、公关活动;

(4)您认为本品牌应该怎样做促销、公关活动,效果才会好。

十三、水果罐头经销商市场分析

(1)给该类产品品牌排名;

(2)为本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评分;

(3)经销商认为本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4)本公司哪种品牌定位更好;

(5)现在的本公司是国际品牌、全国品牌还是区域品牌;

(6)未来的本品牌如何定位;

(7)品牌定位对本公司发展的影响。

(8)品牌市场分析

十四、水果罐头品牌态势市场分析

(1)本品牌在行业中的位置;

(2)本品牌发展过程与趋势;

(3)本品牌今后的发展方向。

十五、水果罐头销售市场分析

(1)销售该类产品的品牌企业;

(2)销售排在前三位的该类产品品牌,

(3)主要品牌的优劣势比较;

(4)主要该类品牌销售政策优劣势比较;

(5)主要该类品牌营销策略优劣势比较;

(6)影响该类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

(7)增加该类产品销售量的方式有哪些;

(8)该类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9)本品牌营销策略优劣势;

(10)影响本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

(11)增加本产品销售量的方式有哪些。

十六、水果罐头企业内部的情况分析

(1)公司标识

(2)企业文化

(3)营销理念

(4)管理水平

(5)员工素质

(6)技术水准

(7)产品质量

(8)售后服务

(9)发展前景等;

十七、水果罐头竞争对手市场分析

(1)品牌定位;

(2)产品类别;

(3)产品定位;

(4)目标市场;

(5)各类产品的价格;

(6)产品卖点;

(7)销售区域;

(8)市场进入策略;

(9)广告策略;

(10)促销、公关策略;

(11)销售政策;

(12)销售状况;

(13)企业的发展动态等。

十八、水果罐头产品品牌的Swot分析

(1)与竞争品牌相比,本品牌的优势分析;

(2)与竞争品牌相比,本品牌的劣势分析;

(3)本品牌的市场机会分析;

(4)本品牌的市场威胁分析。

海源营销策划服务模式:

一、企划托管

海源食品营销策划团队领衔,针对相对成熟,需要品牌管理及战略提升的企业,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品牌企划+营销企划托管服务,囊括品牌管理、品牌传播、阶段招商等,为企业强力打造品牌营销策划战略服务。

二、项目托管

针对企业某个阶段或具体项目的企划营销服务需求,由海源食品营销设计团队和企业品牌营销策划团队领衔,提供品牌企划+营销企划托管服务,囊括新品上市、展会营销、活动推广等,帮助企业迅速实现业绩倍增。

三、顾问式服务

海源食品营销策划团队领衔,针对企业需要品牌管理及战略提升的企业,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企业需求,选择服务项目;我们在提供执行方案的同时,针对每一项服务做出指导或培训;服务形式:针对企业需求制定方案,提供数次后续指导和培训;(根据企业情况协商)为你的企业提供专业视角,为企业的利益提供专业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以及增值服务。

四、保姆式服务

水产市场分析篇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多种渠道采集农业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定期各类分析报告。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Fao涉及农业信息采集和加工整理的机构主要是经济及社会发展部下属的统计司和贸易及市场司。统计司负责各国(地区)农业生产、消费、价格、贸易等数据的采集、年度供求平衡表的编辑、统计年鉴的编写和FaoStat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统计司现有工作人员50余人。下设若干组(team),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贸易及市场司主要负责各国(地区)农产品市场动态数据的采集、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食物安全早期预警,以及《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的撰写。目前,贸易及市场司有工作人员37余人。2008年,贸易及市场司内部机构改革,撤销了原来的4个处,设立了9个组,分别负责早期预警、产品分析、贸易分析和农业展望等。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Fa0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分析工作由贸易及市场司负责。近年来不断创新市场监测与预警工作机制,强化内部分工与协调,加强外部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的格局。

——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的采集主要由统计司完成。统计司主要通过每年向各国发送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各国的统计年鉴和公开出版物及官方网站、联合国或者Fao其他部门统计的数据、一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和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同时,贸易及市场司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采集数据。一方面借助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集各国作物生长情况、作物产量、干旱、植被变化及其他农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农作物收获的关键季节,向世界各国派出调查组,通过走访当地统计、农业等部门和实地查看作物长势,获取各国人口、气候、作物产量、单产、价格以及政策等方面数据。贸易及市场司数据侧重于动态性和时效性。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目前,在短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方面,由贸易及市场司完成,其9个工作组之间互有分工又有广泛合作,编辑出版《食物展望》和《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两份报告。中长期市场监测分析和展望上,Fao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合作,编写《oeCD-Fao农业展望》,这是对未来10年的中期展望报告。其中,oeCD负责用自己的aGLinK模型预测,Fao主要负责用自己的ConSimo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预测,然后将二者的预测结合,得出对全球农业未来10年的预测结果。另一方面,在分析人员组成上,建立了产品分析与地区分析师相结合的分析师队伍。以《食物展望》为例,目前贸易及市场司中有25-30人在做这份报告,涉及产品有小麦、大米、粗粮、油籽和食用油、奶类、肉类、水产品等,人员包括负责研究产品的分析师和负责研究地区的分析师。产品分析师重点关注自己所负责产品的重点国家的供需变动情况。一般来说每种产品有2个人负责,其中1人侧重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核等。另一人侧重分产品报告的撰写和与地区分析师及其他专家交流讨论,相互校正双方数据。产品分析师是《食物展望》的核心工作队伍。

——信息。目前,Fao主要通过《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食物展望》和《oeCD-Fao农业展望》等报告展示其研究成果。《作物前景与粮食形势》每年出4期,内容包括全球谷物供给与需求、粮食作物生产、消费、贸易和库存变化与展望,食品价格变化,低收入国食品形势等。

《食品展望》侧重于短期预测,每年出2期,内容包括全球食品和饲料市场有重要影响的小麦、大米、油料、糖、肉类等产品。对其生产、消费、库存和价格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包括一些产品深度分析报告。《oeCD-Fao农业展望》侧重于中期预测,预测周期为10年甚至更长,每年向前滚动1年并出版l期。内容包括专题分析(如农业能否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未来10年全球各地区及各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库存、价格等趋势预测等。此外,Fao在其网站上提供各种展望报告的免费下载链接。用户还可通过书信或电子邮件直接索取。Fao专家和官员也经常利用各种国际会议和论坛宣传其研究成果和观点。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具有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体系。在机构设置上,专门成立了世界农业展望局,由该局牵头协调开展农业短期展望和中长期展望研究;在工作机制上,建立了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的跨部门整合研究的协调方式;在技术支撑上,拥有强大的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和高素质的分析人才。为国内外市场供求、政府农业政策的调整、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场主、经营者和需求者的决策,也影响世界期货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构。美国农业部由34个局(办公室)组成,共10.5万名员工。工作人员分布在农业部、各州办事处、试验站等,年度经费预算260亿美元。美国农业部的农业展望工作,主要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综合协调。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与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直接相关,主要是世界农业展望局、经济研究局、国家农业统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海外农业服务局、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联合农业气象中心、预算与项目分析办公室、风险管理局、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局和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

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机制。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在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和信息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原始数据采集工作由美国农业部内部的专业司局负责,数据信息均公布在美国农业部网站上,可以免费查询下载;研究分析工作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组成共同负责,所有研究人员不必参与基础数据收集;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农业展望研究局牵头负责。

——基础数据采集。美国农业基础数据采集由国家农业统计局和海外农业服务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其中,国家农业统计局主要负责农业普查、经常性调查等国内数据采集,海外农业服务局通过驻外使馆农业专员、贸易商和遥感系统等方式,收集全球作物和畜牧业生产数据和进出口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评估出口前景。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美国对于农业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由政府部门、研究单位和大学共同负责,实行跨部门整合研究。美国农业部参与农业展望研究的部门包括经济研究局、海外农业服务局、农业市场服务局、农场服务局和世界农业展望局等。总的看,各部门任务分工有所不同,分别按计划完成各自承担的研究预测任务,由农业展望局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最终报告。

——信息。美国农业信息的由多部门组成的世界农业展望研究局负责。美国农产品分析预警信息由世界农业展望局负责最终审核,并经农业部长签字后。在的众多信息中,每月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每年的《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及年度农业展望论坛最受世界关注。其中,《世界农业供需预测报告》(waSDe),经美国农业部长和世界农业展望局主席授权后,每月由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负责。该报告包括美国和世界主要谷物、大豆及其制品、棉花以及美国糖料和畜产品的供需平衡情况。《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一般为10年)由跨部门的商品预测委员会完成,于每年2月份对外,内容包括两年的历史数据以及未来10年的预测数据。

日本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统计和产量预测体系。现以水稻为例,简要介绍日本主要农产品监测预警机构设置、运作机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日本农产品监测统计采取的是分散性统计体系,各类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等信息均由农林水产省和地方农林水产部门独立进行。农林水产省的生产调查和预测结果对国家负责,是中央政府农产品生产状况和产量预报的依据,各地方农业部门的生产调查和预测只对当地政府负责。农林水产省在各都、道、府、县依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直接设立农林水产事务所,全国共设立300个。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日本的农产品生产等信息的监测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负责,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农产品的生产、供求、价格等为主。数据采集主要通过3个渠道实现:一是通过各主管省厅的地方分支机构执行。通过各类批发市场每天的交易品种、数量和交易价格把握市场动态;二是通过批发市场实现价格监控。日本政府将设置在全国各地的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通过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负责统计当天交易金额,批发价格,收集交易信息等;三是发挥行业团体、协会的作用。多个行业组织承担本行业商品市场调查和监测工作。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在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的事务所将得到的资料数据通过专用的内部网络报送到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统计部门进行综合汇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预测和统计结果向外。预报结果由农林水产省向国会负责,各地农林水产部门所得资料及预测结果只适用于当地,不影响农林水产省的预报结果。预报结果主要用于以下6个方面:供需计划基础资料、米价审定参考资料、稻作技术指导基础资料、农业公用事业基础资料、国民经济计划基础资料和其他政策改进基础资料。

——信息。日本农产品市场监测统计信息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一是发表年度、月度、季度白皮书和《统计快报》、《统计确报》,对本部门所管商品的市场动态、价格起伏、企业经营状况等分别进行年度、季度总结;二是通过政府网站及时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包括农林水产省对农产品的长期和短期预测;三是通过媒体和行业组织会刊。如:《日本经济新闻》每日刊登各地期货市场的价格情况。东京、大阪等主要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价格情况(包括牛肉、猪肉、水产品等)。上述信息还定期在《日本农业新闻》、《畜产情报》等主要媒体和行业协会会刊上。

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大国之一,非常重视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为国内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较为充分的信息服务。加拿大农业展望报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由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组织实施。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目前加拿大农业部展望报告有三类: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预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报告(10年内预测)。报告由3个不同的小组负责,每个小组约7个人,小组间合作密切。与美国一样,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市场展望报告的质量,对参与人员的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功底有严格要求,大部分人都拥有博士学位,并且是长期从事农业问题研究的专家。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的工作机制

——基础数据采集。加拿大农业数据比较详细,主要来自统计部门,可从网上直接获取或用电子邮件索取。市场预测组并不参与原始数据采集,而是直接利用公开数据,如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数据库。预测组在得到基础数据后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的加总与分割(分割成地区数据)。同时,还需对一些参数(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进行更新。最后是进行预测,除有基线预测(基于现实情况的预测外),还需进行模拟方案(如关税变动等)预测。

——农业信息研究分析。加拿大的市场展望研究模型采取引进和开发并举,主要用于农产品市场中期预测。主要引进了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联合开发的aGLinK/ConSimo模型。根据加拿大农业部与经合组织的协议,加拿大为aGLinK/ConSimo模型提供,一些服务,作为回报加拿大可以使用经合组织aGLinK/ConSimo的最新版本。目前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在使用aGLinK/ConSimo模型,如欧盟委员会、英国、日本、新西兰和一些欧盟成员国农业部。

此外,加拿大农业部还自主开发了食品和农业区域模型(FaRm)。该模型主要用于加拿大国内市场展望和分析。加拿大农业部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模型的弹性与市场结构和aGLinK/CUnSimo非常相似。模型使用权为加拿大农业部专有。最后,短期预测报告(1年内)。主要运用经济推导(如根据供给和代表性价格进行简单推算),并没有运用复杂的经济模型。农民收人及农业综合指数短期预测报告运用的模型类似于会计方法。

——信息。加拿大农业部的大麦、小麦、肥料、玉米等农产品的展望报告均可从其网站上免费下载,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直接索取。此外,加拿大农业部专家和官方还会利用各种会议场合宣传其结果和观点,以期达到扩大影响的目的。

欧盟

水产市场分析篇4

一、湖南农业市场化程度测算

(一)农业市场化程度测算指标

农业市场化程度主要体现为农业经济活动中各个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这里选取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即土地、劳动力、农产品和农业资本,分别测算出各个要素的市场化程度,然后综合这四个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计算出最终的农业市场化程度。1.土地市场化程度(a1)。土地是农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是反映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测定方法应该是在市场上流转的土地数量占全部土地数量的百分比。2.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a2)。劳动力是农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里主要从数量方面测度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即农村非农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根据湖南统计年鉴查到的数据,将乡村从业人员数作为农村劳动力总数,将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作为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乡村从业人员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差值即为农村非农从业人员,其占乡村从业人员的百分比则为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3.农业资本市场化程度(a3)。农业资本市场化是指在农业的各种固定资产投入当中,由市场配置部分所占比重。从投资主体可以划分为国有投资、非国有投资两部分,国有投资基本上是无偿、保本或微利投入,非国有投资基本上是为了追逐利润的投入。显然可以将农业非国有经济投资作为市场配置的资本,根据湖南统计年鉴查到的数据,将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农业资本投资总额的资本。4.农产品市场化程度(a4)。农产品市场化用主要农产品人均销量占主要农产品人均产量的比重表示。

(二)湖南农业市场化程度

对农业经济活动中四个要素市场,即土地、劳动力、农产品和农业资本平均分配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出各年度湖南农业市场化程度如表1。

二、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测算

(一)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

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使用直接体现农业产业化特征的指标进行测算,包括基础指标、规模指标、效益指标和科技指标。1.基础指标(B1)。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与产业基础密切相关,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农业丰产、优质和高效的前提,包含农业资源、运输能力、信息化程度和城镇化程度4个指标。其中农业资源用农作物人均播种面积表示;运输能力用人均货物运输量表示;信息化程度用人均邮电业务量表示;城镇化程度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示。2.规模指标(B2)。规模是产业化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包含龙头企业规模、商品基地规模2个指标。其中龙头企业的实力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产业化的水平,其规模用产值表示;商品基地是规模经营的保证,是龙头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用商品基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表示。3.效益指标(B3)。获得良好的效益是产业化的主要目标,包含劳动效率、人均年纯收入2个指标。其中劳动效率用产业化产值与乡村从业人员的比值表示。4.科技指标(B4)。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包含农技人员比重、农业科技贡献率2个指标。其中农技人员比重用农技人员与乡村从业人员的比值表示;农业科技贡献率可从科技进步统计公报获得。

(二)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

根据历年湖南统计年鉴、农村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省农办提供的数据,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并与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累乘相加,最后计算出湖南农业产业化水平如表2所示。

三、湖南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内在联系

(一)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指标关系分析

将表2中的农业产业化指数(B)与表1中的土地市场化程度(a1)、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a2)、农业资本市场化程度(a3)、农产品市场化程度(a4)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与土地、劳动力、农产品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对应的p值都接近0,表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这3个指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资本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稍弱,但是也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二)农业市场化与产业化指标关系分析

将表1中的农业总体市场化程度(a)与表2中的基础指标(B1)、规模指标(B2)、效益指标(B3)、科技指标(B4)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农业市场化与基础指标、规模指标、效益指标和科技指标4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对应的p值都接近0,表示农业产业化水平与这4个指标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三)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总体关系分析

根据表1、表2中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13.0对湖南农业产业化指数和农业总体市场化程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B=0.252+0.372a(10.685)(7.621)R2=0.921F=58.077从结果来看,回归的可决系数为0.921,即农业产业化水平有近90%都可以被该模型所解释,拟和优度较高。回归方差分析F统计量为58.077,对应的p值为0.01,所以,拒绝模型整体不显著的原假设,即该模型的整体是显著的。从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t检验来看,无论是常数项还是解释变量x,其t统计量对应的p值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检验。变量x的回归系数为0.372,即农业总体市场化程度每增加1点,农业产业化水平就提升0.372点。

水产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防水材料;投资价值

abstract: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ofthewaterproofmaterialindustryanddevelopmenttrend,andmarketchangesinsupplyanddemand,throughtheanalysisoftheeastrainrainbowCo.,LtDproductstructurechangeandthecorrespondingfinancialstatements,waterproofmaterials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prospectevaluation.accordingtotheresultsofanalysis,andrelativeofthelistedcompanyofinvestmentvaluetoanalysis.

Keywords:waterproofmaterials;investmentvalue

1.研究背景

防水材料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油毡作为主要防水材料。油毡的缺点主要是寿命短、防水效果差以及不环保,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防水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市场供需状况,有利于准确把握防水行业投资前景。而相关企业的防水材料产品结构和投资战略,决定了相关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对防水材料行业市场分析,和相关上市公司产品线的结构性调整,对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做出分析。

2.防水材料的市场分析

防水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领域,如建筑、水利设施、交通等行业。沥青类防水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防水材料市场。由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限制,目前产销量已经很小,并将最终逐步退出国内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包括改性沥青在内的多种防水材料生产技术。目前,新型防水材料一般分成6个种类,分别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密封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刚性防水堵漏材料以及特种防水材料。[1]

2.1宏观市场Step趋势分析

2.1.1社会因素: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渐进性,淘汰落后产能难以迅速完成,新型防水材料对原有的纸胎沥青基防水材料的替代需要一个过程。

2.1.2技术因素:防水工程首先同防水材料有关。不同防水工程,以及个体化的特殊要求,使防水材料在选择上呈现很大差异。如地下室防水,会选择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有迎水面和背水面双向抗渗,独特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在潮湿基面上施工,能够承受一定外力等优点。[2]不同用户的防水需求,鼓励企业开发生产新型防水材料。

2.1.3经济因素:防水材料使用受国民经济水平制约,虽然新型防水材料的环保、节能,但是防水材料价格和施工价格形成的总成本相对仍然比较高,制约了新型防水材料的使用。

2.1.4政策分析:建设部和全国化学建材组相关文件,支持新型防水材料的研发和使用。国家环保方面的相关文件,如《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防水涂料》的实施,禁止环境污染类防水材料的使用。大量政策积极支持支持防水材料产品的结构转型。国家相关防水质量标准的推行有利于淘汰落后产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扩大了防水材料市场。中国在水利,保障房建设的相关政策,带动了防水材料市场的增长。政策出台有利于规范市场,增加企业环保意识,促进行业产品升级。

2.2微观市场趋势分析

防水材料关联行业影响:

石油价格变化对防水材料市场的影响。石化行业对防水材料的影响主要是石油价格对防水材料生产原料价格的影响,石化行业原料价格取决于石化行业自身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行业的景气度。

房地产行业发展对防水材料市场的影响。防水材料主要用于民用住宅为主的建筑物。受益于十二五期间保障房的开发,防水材料用量将不断扩大。仅2010年需求量就达6亿平米。

根据国务院《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高速铁路对铁路性能的要求较常规铁路线路有很大提高,因此为高性能材料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其中也包括防水涂料,特别是高性能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需求。“高铁”规划将大大提速我国防水涂料市场发展。例如,京沪高速铁路桥面防水用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等材料,共12个包件(Jn01~Jn12),材料用量为2.02万余吨,其中,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涂料868吨;高铁聚氨酯防水涂料6707吨。

中国防水材料行业发展上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生产结构比例角度观察,以改性沥青基防水材料为主,占全部防水材料的65-70%,防水涂料和其他防水材料20%,高分子卷材占10-15%。而市场增速最快的防水产品,主要是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因此,现阶段企业应大力发展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同时,注重研发有特殊防水材料,提升防水材料寿命。

3.相关上市公司价值分析

以防水行业龙头企业东方雨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防水材料上市公司价值。东方雨虹产品线涵盖所有防水材料全系列,2011半年报,材料销售占主营收入比重为91.42%,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毛利率接近,分别为26.42%和27.21%。防水卷材占主营收入比重的52.13%。动态观察2009-2011年度半年报,发现企业产品毛利率逐年下降,从42.26%下降至26.76%,企业难以维持较高的毛利率,说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此调整,通过收购,定向增发融资等手段,扩大规模优势。企业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比重大幅变化,显示出企业良好的生产弹性。因此得到结论,在防水材料迅速发展的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可以凭借规模优势和生产弹性优势,迅速调整生产种类和产能。

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角度看,201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较2010年度收入上升24.40%而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利润总额大幅降低20.86%,净资产收益率下降50%,难以用单纯的销售人员费用增加和利率上涨解释。利润的下降和销售费用的增加,可能在某种程度提示公司销售渠道上尚有不足,导致业务收入难以上升。

根据以上研究认为,防水材料市场竞争较2009年加剧,而且受到2011年宏观环境影响,利率变化影响使东方雨虹难以依靠负现金流的财务收益,防水材料相关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市场可能经历一段时间的下降。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和Cpi的回落,相关成本的下降,防水材料市场可能重新活跃,而经历了本轮经济下挫的中国防水市场,可能迎来的是结构性市场机会,防水材料产品应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在数量和比例上进行调整,注重重点行业建设带来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沈春林.中国防水材料现状与发展建议[J].硅酸盐通报,2011(6):78-85.

水产市场分析篇6

【摘要】农业上市公司作为一国农业行业的领头羊,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经营、市场表现、投资收益六个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单方面评价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竞争力

一、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在a股上市的农业企业共计39家,流通股市值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0.80%,净资产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0.41%,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0.37%。介于以上数据可以了解到,农业上市公司整体所占a股比重较小,主营业务收入对a股市场贡献不大,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缺少农业技术,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往往是依靠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的,在市场渐趋饱和、生产力过剩的今天,这种以量取胜的方式越来越不合时宜,而且农业生产过程的周期较长,并且受到客观因素,尤其是来自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不可控的因素比较多,致使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制约着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但是,受益于国家对“三农”及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多数农业类上市公司能够收到大额补贴或者享受税收优惠,这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财务视角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是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比较抽象,难以观察和测量。但是,我们可以从其外在市场表现来衡量,这种外在市场表现的一个具体性的指标就是企业的财务数据。财务分析对一个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上市企业的评价是非常直观的。我将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经营、市场表现、投资收益六个方面分别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一)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通过财务分析来评价企业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反映非常直观。在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中,我将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收益五个指标来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1.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它直接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从图1中不难看出,2011至2014年,a股主营业务利润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较为平缓,而农林牧渔业的下降则较为明显,到2014年,农林牧渔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更是由正转负,行业主营业务整体上出现亏损。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数据很直观的反映出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现状,即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低于a股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缺乏盈利能力无疑使得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大打折扣,而这种状况在我国的农业上市公司中是比较普遍的。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缺乏利润增长点。长期以来,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但伴随着生产力的过剩和市场的渐趋饱和,这种以量取胜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而我国低下的农业技术水平使得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要产品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更新换代,从而无法从产品品质上打开利润增长的突破口。第二,从农业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上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与国外的农业上市公司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农业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较为低下,各专业管理岗位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才,还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摸索阶段,从而难以为利润的增长增添助力。第三,导致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下降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几个外,还应包括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农化经营趋势。由于农业行业利润率较低,农业上市公司普遍采取了多方位经营策略,即对非农行业进行投资或者直接参与其他行业的经营活动。农业上市公司对非农行业的投资无疑会导致其对主营行业关注度和投资力度的减小,分散农业上市公司的力量,久而久之,将会使其主营业务缺乏利润增长点的缺陷更为明显。

2.资产收益率分析。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是资产收益率分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反映了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实现效果,即投资者投入的资源可以带来多少收益。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是站在企业资产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的,虽然不能像主营业务利润率那样直观的表现企业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但仍然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的重要参考。

从表1可以看出,在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指标上,农业上市公司同样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1~2014年,a股总资产收益率总体持平,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则略有下降,反观农林牧渔业,两个指标的下降都非常明显,且都于2014年由正转负。不同的是总资产收益率方面,在2011~2012年期间,农林牧渔业总资产收益率高于a股平均水平,而农林牧渔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则一直低于a股平均水平,且差距不断加大。

总资产收益率除了反映运用股东投资创造利润的能力外,更多的是反映了企业运用借入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2011和2012年,农林牧渔业在此指标上能高于a股平均水平主要是凭借着对借入资本的合理利用,即借入资本提供的杠杆效应为企业带来了盈利的增加,但当经济增速放缓、农业市场的饱和、农产品需求减少,农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也应声下降。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则是企业利用股东投资创造利润的能力,而农业上市公司在这个指标上的表现显然更加难以让人满意。导致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个:第一,由于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下滑,导致农业上市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变小,从而将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拉低。第二,由于农业行业利润率的下降,农业上市公司转而向非农领域进军,但由于对这些非农行业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缺乏专业的人才等原因,导致这些从事非农行业的农业上市公司不仅收益率无法到达预期甚至还出现了大幅亏损,这无疑拉低了农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3.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收益分析。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每股收益无疑虽然属于绝对数指标,但通过将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与a股平均数进行比较,还是能从中得出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有用信息。从表2中我们了解到,2011~2014年,农林牧渔业在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每股收益上的表现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每股未分配利润方面,2011~2013年,农林牧渔业每股未分配利润相对持平,在2014年则出现了一个断崖式的下跌。而在每股收益方面,2011~2014年,农林牧渔业每股收益呈逐步下降的态势。与农林牧渔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在这两个指标上均出现了上升,尤其是每股未分配利润方面,2011~2014年,连续四年上升,这样的状况导致农业上市公司在这两个指标上与a股整体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每股收益这两个指标除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外还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的每股未分配利润和每股收益较多,可以反映出该企业未来具有较多的资金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农业上市公司在这两个指标上与a股市场迥异的表现无疑反映出了农业上市公司较差的盈利能力,其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抗压性差的缺点也暴露了出来。而这样的数据表现与农业上市公司主要依靠数量增长的主营业务增长模式是分不开的,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力逐渐过剩的今天,这样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要求。农业上市公司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寻找新的主营业务增长点迫在眉睫。

(二)农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作为财务分析中评价企业竞争力的第二大指标,偿债能力分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部分,即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这两部分分别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负债率分析和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分析组成,所有这些指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对企业整体偿债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对企业总体偿债能力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a股方面,2011~2014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率均有所下浮,且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率的下降更为明显。农林牧渔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率也存在一定幅度的下浮,但三个指标在2014年均有企稳的迹象,尤其在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率上,在经历2013年的下降后,2014年农林牧渔业速动比率和现金负债率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

与a股比较,在这三个指标上农林牧渔业是占有明显优势的,这也直接说明了农业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近年的数据表现无疑说明了农业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短期投资方面有了一定突破,而现金负债率指标上的优势则反映出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现金保有量是比较大的,这对于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但大量的现金持有也意味着高额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大众对于农业上市公司资金运用能力的质疑,所以较高的现金负债率对于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也不完全是一个有利因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传统优势,这也就直接使得农业上市公司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三指标均高于a股平均水平,但由于农业行业的不景气,农业上市公司转而将力量投入到其他领域的经营中,期望得到更多的收益,这也就导致了农业上市公司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的表现有所下滑。第二,农业上市公司逐渐意识到在非农业务上的比较劣势,开始回收投放在非农业务上的力量,转而将其注入主营业务的提高中,从而使得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三个指标在2014年有所回升。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资产负债率和股东权益比率指标的关联度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两个指标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指标不同,除了直观的从数值上来评价偿债能力外,更多的是从中预判出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从而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产生影响。从表4来看,农业上市公司远低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的资产负债率和远高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的股东权益比率说明了农业上市公司较好的长期偿债能力,但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方面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而股东权益比率方面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正在逐渐变弱。

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针对农业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上市公司对于借入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且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农业上市公司不愿意借入更多的资金来承担过多的资金风险,从而倒逼长期偿债能力,使得长期偿债能力被迫上升。第二,针对农业上市公司长期偿债能力下降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上市公司对于提升盈利能力的努力。由于农业行业较低的利润率,农业上市公司转而投资其他非农行业,以帮助度过农业行业的寒冬,从而导致了其借入资金的增加,进而降低了其长期偿债能力。

(三)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分析,对于衡量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成长能力分析并不是单独成块的,它与财务分析中的其他板块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对盈利能力分析产生影响,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是企业竞争力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1.主营业务增长率分析。在成长能力的分析中,主营业务增长率是最为重要的分析指标。从图2中不难看出,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2013年更是一改之前的高于a股平均水平的状况首次低于a股平均水平,而2014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大。从主营业务增长率来看,农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是很不乐观的,而导致这种原因产生的根源还在于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萎缩。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下降,农业上市公司以量取胜的传统模式在市场无法产生更多需求的情况下难以带来主营业务的增长,而这种主营业务的成长能力缺失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成长能力而言是致命的。如果一个企业的主营业务逐步萎缩,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致命的。

2.资产增长率分析。除了主营业务增长率以外,总资产扩张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于成长能力的反映也较为直观。在总资产扩张率方面,农业上市公司显著落后于a股平均水平,在2014年a股总资产扩张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农业上市公司却仍保持着其垂头向下的趋势不变。农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方面则与总资产扩张率呈现出较大不同。2011~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高于a股平均水平,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于2014年出现了企稳的迹象。

造成总资产扩张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两指标这样状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差,且主营业务缺乏利润增长点,这也就导致了农业上市公司缺失了提升总资产扩张率的一个主要方面,又是因为农业上市公司较差的盈利能力,导致其不愿意借入过多资金来进行产业扩张从而又进一步萎缩了农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扩张率。第二,农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增长率虽然高于a股平均水平,但这种高水平的增长率是由农业上市公司低水平的固定资产保有量导致的。而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下降的原因与总资产扩张率下降的原因类似,也是由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缺失造成的。

(四)资产经营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与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是反映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从表6中的数据来看,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经营状况正处于下行趋势中,尤其在2014年,两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经营情况受到考验。反观a股,在经历了2011~2013年小幅下降后,2014年,两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这样的数据除了能直观的反映出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经营情况的恶化外,还能从侧面标出农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发展水平的低下,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两方面的:第一,受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的制约以及农业行业不景气、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下降的影响,导致农业上市公司出现流动资产周转率的降低。第二,农业上市公司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率较少导致了农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显著高于a股。虽然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从直观上讲表现的是资产经营状况的恶化,但根据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言则可能是农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所导致的,这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

(五)市场表现分析

市场表现指标除了能反映出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衡量上市公司投资风险外,更能从中分析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预期,从而达到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目的。此环节将从市盈率、市净率、每股净资产三个指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进行说明。

1.市盈率、市净率分析。市盈率与市净率既能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也较为直观的反映市场预期。从图3、4中可以了解到,2011~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均高于a股平均水平,尤其是市盈率方面,更是远高于a股平均市盈率水平。虽然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市盈率较2013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仍高出了a股平均水平十余倍。

这样的数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农业上市公司的股价被高估了,投资农业上市公司存在较高的风险,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利润下滑,在现有股价上升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了市盈率的飞速上升。第二,由于股价的较快上升,而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的增长速度无法跟上股价的上涨速度,导致了市净率的快速上升。对于企业的市场表现分析而言,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显然是不利的,在投资者对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中也属于扣分项。但从侧面看,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同时也象征着市场对企业的高预期,是投资者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肯定,所以,较高的市盈率与市净率或许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有一定的加分作用。

2.每股净资产分析。每股净资产是一个绝对数指标,主要反映上市企业的投资风险,但是无法从中分析出市场是否对于上市企业有较高的未来预期。结合之前的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在每股净资产上的表现是容易预测的。从表7可知,农业上市公司近年每股净资产的表现与a股整体的表现迥异,不仅显著低于a股平均水平,而且在2011~2014年a股总体每股净资产水平呈上升趋势的同时,农业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使得与a股总体的差距越拉越大。

数据无疑揭示了农业上市公司较大的投资风险,即农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保有量与增长能力均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水平较低,且由于农业行业本身固定资产较少的特点,导致农业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远低于a股平均水平。结合农业上市公司较好的偿债能力,这种较低的净资产水平更是暴露无疑。

(六)投资收益分析

本环节主要运用的是投资收益净利比来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进行分析。从表7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的收益是极为不稳定的,2013年农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净利比高达67.53%,但到了2014年却由正转负,下降为-89.59%,农业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净利比的出现巨幅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近年由于农业行业的利润率下降,许多农业企业转而从事其他非农行业,以求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农业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的是农业行业方面的生产经营,缺乏投资非农行业的专业人才和相关技术经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农业上市公司在投资收益上极为不稳定。第二,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步与世界资本市场接轨,而这种接轨也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增大,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市场波动,而将这种较剧烈的市场波动与农业上市公司较弱的投资能力结合起来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大幅波动的投资收益净利比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财务分析是一个整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经营、市场表现、投资收益六个方面密切联系,不可以单独而论,所以运用财务分析来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也不可以单独而论。

(一)竞争力的“六维框架”:财务视角

(二)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竞争力的“六维框架”

1.盈利能力较差对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市场表现产生了不利影响。运用财务分析评价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指标无疑是盈利能力,在这方面,与a股平均水平相比,农业上市公司明显是缺乏竞争力的。主营业务上,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缺乏利润增长点,利润率低下,结合成长分析中的主营业务增长率指标,更是显示出了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薄弱。在非主营业务的投资收益方面,从农业上市公司波动极大的投资收益率不难看出农业上市公司缺乏投资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农业上市公司投资非农业行业存在较大的风险。较差的盈利能力又进一步影响着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市场表现,下降的短、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下降的主营业务增长率、畸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归根结底都是受到低下的盈利能力的影响,据此看来低水平的盈利能力无疑是拉低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水平最大的绊脚石。

2.偿债能力较好的本质是较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能力倒逼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好,无论从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上看,都高于a股平均水平。但结合盈利能力来看,其实这种较高的偿债能力是一种迫不得已。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导致农业上市公司不愿意借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使得负债在资产中所占比重变小,所有者权益所占比重相对变大,造成了这种偿债能力较强的现象。这种并不是依靠盈利的增加带来的偿债能力的增强虽然是客观的、不可否认的,但由于其产生的原因,难免会导致其在竞争力评价中的作用打上折扣。同时,过低的负债率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农业上市公司较差的资金运用能力,对于外界评价企业的竞争力也是相当不利的。从近年的数据上看,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虽然看似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却从侧面佐证我国农业企业在提升盈利能力上的努力,这无疑会使外界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期待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但这种偿债能力的下降同时也是值得警惕的,因为在偿债能力下降的背后还隐含着农业上市公司非农化经营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在投资收益的大幅波动上已经有所反映。

3.低下的盈利能力和非农领域投资是导致成长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低下的盈利能力导致农业上市公司缺乏成长必须的资金,农业上市公司从事其他领域投资也分散了企业成长所需的力量,从而农业上市公司较差的成长能力也就不难预料了。农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主营业务的增长率的表现显然是差强人意的,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农业上市公司在成长能力。总资产扩张率方面则进一步佐证了农业上市公司在成长能力方面的缺陷,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方面,农业上市公司与a股平均水平相比显然是具有优势的,这对于提升农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方面的评价有一定的帮助。但正如开头说道的,财务分析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单独而论。尽管农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可圈可点,但结合市场表现来看,这种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由农业上市公司较低的资产水平造成的,所以农业上市公司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于提升其成长能力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4.较差的资产经营状况反映了固定资产较少的现状。资产经营方面的数据则进一步反映了农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较少的现状。这种现象虽然与农业行业的特点有关,但作为上市企业,这却是投资者在投资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所以其对拉低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的作用还是较为显著的。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低下除了因为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外还要归因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而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盈利能力分析里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结论。

5.市场表现较差反映了其较差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市场表现指标中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数值的偏高无疑反映出了农业上市公司较高的投资风险,这样的表现也进一步印证了农业上市公司较差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这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评价是相当不利的。如果投资者对目标企业的感知风险较大,则极有可能导致其将资金抽离或者保持观望,这明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凡事都有两面,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在揭示风险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市场对于农业上市公司较高的市场预期,这又从侧面抬升了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6.较大的波动反映了较差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分析虽然是从财务分析角度评价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最后一个方面,但它却贯穿了整个竞争力评价的始终。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得出农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差的结论,于是大量的农业上市公司转而开始从事非农事业,希望从其他行业的增长中分一杯羹,而这样的行为也就导致农业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有所增长,进一步推动农业上市公司经营周转率的下降。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缺乏非农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人才,导致农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波动较大,而这种巨大的风险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评价显然是不利的,从而再一次的削弱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农业上市公司现阶段竞争力不强,但未来仍可期待。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经营、市场表现、投资收益的表现均不理想,虽然偿债能力有所优势却是由较差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能力倒逼产生,所以短期内农业上市公司与a股其他行业相比是缺乏竞争力的。但介于我国农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家空前的重视程度,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

四、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农业上市公司必须放弃传统的单纯以数量增长提升主营业务收入的方式,转而以发展农业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增加收益。农业上市公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一是积极与农业类高校、国外成熟农业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切实提高自身农业技术,提升产品品质。二是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市场调查,紧密结合现时的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并将现有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进一步细分,从而创造出新的主营业务增长点。三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农业上市公司可以更多的走出去,充分利用周边国家的高速发展来帮助自身走出困境。

(二)提高公司的投融资能力

农业上市公司应该切实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资金按一定比例进行划分,并将最大的部分投入于提升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方面,将提升农业技术、提高主营产品竞争力放置在资金运用的首要位置。第二,在运用融入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时,应利用其在农业领域的优势,主要投资于农业行业,并抓住现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农业行业不景气的机遇,进行产业上下游的兼并重组,扩大其产业覆盖范围。除了进行纵向的产业整合外,农业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农业行业进行横向的投资。农业产业的各子行业有其共通性,而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各农业子行业内的佼佼者在整合农业产业中是具有较大优势的,而且横向的产业整合对于增加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点无疑是大有帮助的。第三,更为谨慎的看待大量非农领域投资。农业上市公司对非农领域的投资应该更为精简,尽管在现阶段,农业行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投资于非农领域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但长期来看,过分关注非农领域的投资,分散了本应投入在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方面的力量。第四,在融入资金方面,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确定融资比率,摒弃不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盲目融资的行为,充分利用好财务杠杆,控制好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效益与风险完美平衡。

(三)提高公司内部治理能力

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突出表现在融入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利用财务杠杆提升营业收入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在这方面需要做到:一是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聘请行业内具有较高水准的财务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切实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二是积极借鉴国外成熟农业企业的管理方法,吸取国外经验中的精华部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厚任.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益生股份为例[J].理论建设,2014(2):57-61.

[2]桑亚娇.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3]高峰,孙自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3(3):124-128.

[4]王茜.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

[5]任菁.农业上市公司中各子行业经营绩效分析[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06):67-69.

[6]徐琳.中小板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J].商业会计,2014(22):44-46.

[7]童建元,杨亦民.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2014(02):117-119.

[8]方民.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比较[D].安徽农业大学,2010.

[9]张广宏.上市公司竞争力及其评价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

[10]李轶男.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济绩效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1]殷端.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12]黄琴锋.非农化趋势下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与治理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3]刘h.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

[14]孙跃.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运行效率研究――以沪深两市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3.

水产市场分析篇7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作用。由于政府对“三农”予以重点扶持,对农机工业予以大力支持,因而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中央财政2009、2010、2011年的补贴金额就分别达到了100亿、140亿和175亿元。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各自具体情况给予了一定的地方财政补贴。如重庆旭田牌4LZ-0.3型履带式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2011年在重庆地区的零售价为28000元/台,农户购机每台补贴13000元,占产品零售价的比例高达46.4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激发农户购机热情和促进农机企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国内目标市场、容量和年需求量分析

(1)国内目标市场分析。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目标市场,主要为山区、丘陵及平坝地区水稻种植的区域市场。众所周知,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水稻种植面积约0.32亿hm2(4.8亿亩),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是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中国以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获得了世界稻谷产量的34.5%,水稻生产在我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60%以上的水稻种植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地带,约为0.19亿hm2(2.88亿亩)。其中,地处长江以南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海南等12省区,水稻种植面积又占全国总面积75%以上,多数地区还是双季或三季稻,而且水田泥脚都在20cm以上。由于丘陵、山区和水田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大中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田间作业,因而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关键在于推广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所以,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2)国内市场容量和年需求量分析。如果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可以收割的面积按60%测算,市场容量按平均每台收割13.3hm2(200亩)测算,年需求量按市场容量的20%测算,则我国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容量和年需求量的预测见表1。

国外目标市场、容量和年需求量分析

(1)国外目标市场分析。国外主要以东南亚为目标市场,其中中南半岛五国有2.2亿人口,面积193万km2,都是农业生产国,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越南俗称是“一根扁担、两筐稻谷”,泰国是东南亚的“米仓”,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水稻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同时,这几个国家多数种双季稻,还有部分种三季稻。由于地形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再加产量高、水田多、气候炎热,水稻收获劳动强度非常大。入世后,我国农机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机产品供不应求,缺口最大的还是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2)国外市场容量和年需求量分析。越南农业部和老挝农业部有关人员曾对中南半岛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需求量作过估算,每年销量在30万台左右。现参照国内市场的预测方法,对东南亚国家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容量和年需求量的预测如表2。

水产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新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步骤

一、评估量化利益并确定价格上限

在推广新产品时,企业应该准确地评估和量化产品带给消费者的利益,这些利益可能是功能性的,可能是与过程有关的,也可能是与关系有关的。关键问题是要从市场收集信息而不是轻信内部理念。通过评估和量化利益,企业可以确定有效的价格上限,这既可以从零开始为一种完全创新的产品确定价格上限,也可以相对于市场存在的其他产品确定价格上限。这个理论上的最高价格可能最终并不会被采用,因为在这个价位上可能没有市场,这个价位还可能为竞争对手留下了过多的进入空间;或是消费者实力强大,要求分享更多的产品价值,但是在开始所有的定价选择之前,知道封顶价格是必需的。

在许多标准的市场研究工具中,联合或权衡分析对于判断相对利益是相当有用的,因为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企业将新产品与相似产品进行比较。这类评估可以量化改进后的产品相对于原产品为不同客户增加的利益。权衡分析对于企业考虑功能之外的利益非常实用,它可以考虑过程利益和关系利益。新产品越具创新性,越能满足消费者在原来市场无法得到的那些需求,联合分析的精确度也就越低。在探索那些市场所不熟悉的产品特性时,终端越开放的市场研究方法越能更好地收集到信息。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消费者随心所欲地发表对产品利益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对供应商的假设做出反应。此时,市场测试和有针对性的小组调查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衡量市场规模

为新产品限定边界的下一个因素是确定在产品的利益水平上的潜在市场规模。对潜在市场的准确衡量不仅对于估计产品的生存能力是必要的,而且这还是分析产品成本的基本要素。利益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特殊的消费者群体更加重视新产品提供的利益,市场分析可以指出其中每个细分市场的规模。在本质上,它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小于等于最高价格的每个价格点的潜在市场规模有多大?

细分市场分析不仅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价格水平的吸收力,还能警告企业不要将产品定价在市场的死亡区域上。如果定义恰当的话,每个细分市场都将对产品的利益拥有不同的观点,愿意为这些利益支付的价格也不同。而且,市场细分分析还能发出警报:某个价格水平是否加速了与本企业其他产品的自相残杀。估算在不同价格点上的市场规模可以为企业正确制定新产品的价格水平范围提供导向。它还能促进企业更好地估计该产品的利润率和更精确地估计成本。

三、确定最低限价

此外,企业还要决定产品的最低限价。企业可能因为根本无法正确分析,所以不知道制定什么样的价格水平才能从新产品中赚到钱。建立正确的最低限价,要求企业孜孜不倦地进行成本基础分析。还有一个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底线,它可以通过精确的价值分布图表现出来。根据价值分布图,企业不会希望产品价格低于某个水平,那样的水平会对等价值线产生不恰当的向下压力,或者冲破了可信任的区域。成本叠加定价是一种“营养不良”的战略,把它作为唯一或主要的定价工具是不够的。使用成本叠加模型会使企业忽视整个定价范围的中部和上部的界限。但是对单位产品成本的精确分析后再加上一个代表最低可接受的投资收益率的毛利,将得到企业可盈利的最低价格水平。如果市场连这个价格都接受不了,那么企业就应该重新考虑这种产品的可行性。

四、预测竞争企业的反应

对于改进产品或模仿产品来说,企业必须清楚地评估其他竞争企业可能做出的反应,以避免新产品的价格损害企业和整个行业的价值。过低的投放价值很可能激起一场毁灭性的价格战。很少有竞争企业能够立即推出新产品来匹配对手提供的利益,因此他们捍卫市场的唯一选择就是降价。特别是对于改进产品,如果新产品的定价相对于增加的利益较低,很可能被视作激进的争夺市场份额的行为,而且经常会引发竞争对手强烈的反击。将产品价格保持在等价值线的中性区域里,只会引起市场份额一两个百分点的变化,这种变动被看成是一种威胁的可能性就小得多。如果中性区域很大,这样就留给新产品较大的定位选择空间。当企业推出创新产品或改进程度较大的产品时,它必须估计其他竞争企业会以多快的速度进入市场,自己的定价策略是否给竞争企业的攻击留下太多空间。

五、确定投放价格

新产品的定价界限确定以后,企业便可以开始建立具体的投放价格了。简单地说,新产品的投放价格是企业希望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本质上来说,这个价格描述的是希望消费者感觉到的价格,特别是与竞争产品相比时感觉到的价格。在建立投放价格时,企业应该尽量发现新产品能够创造的所有利益。但是,投放价格可能仍会低于在确定价格界限时所得到的最高价格。在推出新产品时,企业必须进行内部评估,确定如何在企业本身和消费者之间划分新创造出来的价值。这里没有正确的公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供应商可能收获90%的价值,也可能只收获10%的价值。企业还必须协调投放价格与其他目标的平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新产品价格对本企业其他产品和品牌声誉的影响。

六、进入市场控制

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向市场介绍价格需要巧妙的沟通和良好的耐心。尤其是创新产品。但是无论新产品面临着什么样的定位,企业必须注意不要因为错误地执行定价政策而破坏其向市场发出的价值信号。新产品上市最初的6~12个月是其建立价值定位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这段时期,企业必须保证从上到下在每一个交易中对定价操作的牢固的控制。

然而如果管理者认为有必要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他可以选择许多不牺牲投放价格或市场价值感知的做法。最常见的三种方法是:将产品首先推销给那些特征明显或对市场有显著影响的消费者,派发免费试用品以及提供一段免费试用期。标准的折扣或回扣通常是错误的信号,因为它们事实上降低了投放价格,使消费者对企业宣称的产品会提供的利益产生疑问。

水产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股票化率;市销率;投资价值;分析指标;指标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B

由于具备客观性、时效性及互补性等多种优势,指标分析法在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评判中被广泛采用。但是,传统分析指标又因为单一指标视角孤立、指标之间关联关系揭示不清等内在缺陷而受掣肘。鉴此,如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关键性指标一样,寻求研判投资价值的综合性指标,并由此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既是理论探讨之所需,也是实践指向之所在。

一、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指标的重要性与传统分析指标的不足

在对股票投资分析的四个主要流派中,尤以基本分析流派和技术分析流派体系最为完善,应用也最为广泛。基本分析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设计有关分析指标,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研判,从而作出理性投资决策。本文所涉及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是以基本分析为主的研判方法。股票作为公司所有权凭证,其价格的涨跌最终取决于自身投资价值的大小,即使股票价格可以在短期内脱离其内在价值。从长期来看,价格的波动必定与公司的内在价值呈强相关的特征,即价格会向价值回归。在充分有效的市场体系中,价值的大小通常由价格的高低来折射反映,所以价值分析的核心环节便是分析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既与其内在素质(如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关,也与其外部条件有关。在股票投资价值的分析方法上,价值分析指标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构建股票价值分析指标则具有相当的难度。

传统的价值分析指标指的是证券投资类书刊中常用的财务指标,或者是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财务报告如年报、中报、季报中必须计算并披露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利润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以及反映公司成长能力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这些指标对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和获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经营安全性以及后期的成长性,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和参考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由于这些指标自身的局限性及应用的时效性,很难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反映股票投资价值的全貌[1]。鉴此,构建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综合指标,力求从综合、创新的视角反映股票投资价值极具学术和操作价值。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市值角度出发,将宏观市值(即股票市场市值)与宏观经济指标GDp相比,及微观市值(即单个上市公司市值)与微观经济指标公司销售收入相比,得到包含诸多子乘积因子和子影响因素的两大综合指标。

二、宏观价值指标:证券化率或股票化率

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下同)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该指标可以用来测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量化关系,进而可用于衡量前者对后者的反映情况。虚拟经济的存在主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既不能过于低迷拖累实体经济的增速,也不可过于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基础。与此伴随,证券化率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过低意味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反映不够,过高则意味着证券市场存在泡沫。由于证券市场中可流通交易的证券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而本文重点研究股票投资价值中的指标体系,故现需从分子证券市值中去除债券市值,所剩为股票市值,该指标相应改称为股票化率,其公式与证券化率类比可得:

股票化率(Stockratio,简称R)=[SX(](股市)市值(tmV)[]GDp[SX)](1)

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市总市值的增长会带来股票化率的提高,而GDp的增长会导致股票化率的降低。总市值的增长率应与GDp的增长率保持一定的适应性,若前者增速较于后者过慢,则说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若前者增速明显快于后者,则说明股市存在较大泡沫。因此,一国股市投资价值(从反方向来看即投机泡沫)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国证券化率的大小。由证券化率演绎而来的股票化率即为宏观价值分析指标,故公式(1)中市值为股市总市值,它在数值上等于总股本乘以股票价格。总股本即市场发行股票的总股数,属于数量因素;股票价格由股价指数来反映,即指市场的总价格水平。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在对GDp指标进行核算时,假定社会所生产出的全部商品Q以社会平均价格p卖出来实现其价值即形成收入,由此得GDp=p×Q。

下面来分析股票化率的两个构成要素――股市市值与GDp及其影响因素。从公式1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的高低既取决于tmV的大小又取决于GDp的大小,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应该通过较高水平的tmV与较高水平的GDp两者并存来达到,并且应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是R受分母GDp的影响。在实体经济的循环过程中,社会总需求使生产和销售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销售(p×Q)形成社会总收入,总收入在数值上即等于名义GDp,这是从核算的角度。也就是说,名义GDp可看作是经济中的平均价格水平和真实产量水平的乘积。如果以现行市场价格计算GDp,实质上其应该等于价格指数p与真实国内生产总值Q(实际产量指数)的乘积:GDp=p×Q,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即是对社会生产出的全部商品进行的分配。从支出法的角度,名义GDp即为整个经济的最终支出之和,包括家庭消费(C)、政府支出(G)、对新资本投资(i)和净出口(nX)。由真实GDp(Q)即为真实支出的和:Q=C+i+G+nX[2]。综上所述,Q的增大与p的提高均能带来GDp的增长,政府可通过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p和Q,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目标。

二是R受分子tmV的影响。tmV=市场总价格水平×市场总股本,市场总股本即股市总股本规模,等于市场中所有股票的股数之和。显而易见,市场总股本规模扩大,在总价格水平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tmV增大,反之亦然。股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是用各时期的股票总价格水平与基期(假设为100)得出的,现用股票价格指数来动态地反映市场总价格水平。tmV虽不能简单地用股价指数与市场总股本相乘得到,但股指作为市场总价格水平的代表,其变动会对tmV产生直接影响。股指上升会引起股票价格不同程度地上涨,在总股本没有明显缩减的情况下,tmV增大,反之亦然。

具体而言,股价指数的涨跌变动受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市场预期及股市中资金流动性等的综合影响,且各因素之间亦相互影响。首先,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利率、汇率、税率的波动等。理论上讲股指的波动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是基本一致的,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股指上涨;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和危机阶段,股指下跌;而利率、汇率、税率的调整也会导致股指不同程度的波动。其次,国家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能够明显影响投资者的未来预期,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上冲或下推的作用。政策因素包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扩张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扩张政策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和增加货币供应等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带来股指上涨;反之,若政府实施紧缩政策,会引致股指下跌。再次,各市场参与者如投资者、分析师等对股市的中、短期走势的乐观或悲观预期也会对股价指数产生影响,若为前者,则刺激股指上涨;若为后者,则可能引致股指下跌。

此外,股市中资金流动性的充沛程度也会直接导致股指的波动。股票也同普通商品一样,价格的涨跌根本上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若市场流动性较好,资金充裕,则对股票的需求增大,在供给没有明显变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股市总股本规模的增减变动主要受上市公司的决策及行为的影响。企业在一级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行为及在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如配股、增发、转增等)与替代性股本(如债转股)等行为会引起市场总股本的扩张,而上市公司回购部分或全部股本、注销部分或全部股本、退市等行为则会引起市场总股本的减少。

事实上股价指数和市场总股本的变动并不是孤立的,两者之间也不无关联。具体来讲,股市总股本规模的增大(扩容)会引起股价指数的波动,而股指的持续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股市的扩容速度。理论上讲,股市扩容会通过资金面的减少影响股价指数,无论是一级市场扩容(ipo),还是二级市场扩容(再融资),都需要吸收相对应的资金量,从而使股市中流通的资金减少,引起股指下跌。而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扩容速度加快时,股价指数往往处于上涨周期,扩容速度放慢时,股价指数则处于下跌周期。这是因为股市扩容只能在股价指数保持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股价指数越高说明股市中资金充沛,对股市扩容的消化能力越强;反之,股价指数越低,股市资金不足,扩容难度相应增大[3]。

从以上分析可知,市场总价格水平的上涨和总股本的扩张均会引起总市值的增加,但两者的效应不同。由于股票价格瞬息万变,而股本规模在短期内则相对稳定,因此总市值的变动大多数时候都由股价指数的波动带来。若一段时间内股市出现“非理性上涨或下跌”,由此带来的总市值的急剧扩张或收缩并不能真实反映股市的内在价值。总市值的波动会带来股票化率的同步波动,因此股票化率具有不稳定性,股票化率偏离一个合理区间的程度,即可视作股市投资价值彰显或投机泡沫过大的判断依据之一。

对股票化率进行理论分层的审视之后,有必要对中国股票化率进行实证分析。由图1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后半段股票化率一路走高,从1995年的不到10%逐年提高到2000年的50%。在以后的五年中沪深两市表现不佳,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背离。至2005年,股票化率又跌落至十年前20%的水平。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实施,我国股市迅速开启发展之路――股指的连续上涨,总股本的不断扩张导致总市值的急速增长,至2007年股票化率已高达150%,而彼时并无实体经济的同步增长作为支撑,泡沫现象异常明显。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但近两年股票化率又回升到70%左右。该图均显示股票化率在每次阶段性冲高之后,必然回落至平均水平附近,这说明长期而言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股市总市值的增长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一致[4]。经比较可知我国股市仅用短短20年的时间,其股票化率已基本达到美国股市经200年发展之后的水平。由于我国股市成立较晚,股票化率起点较低,一段时期内的较快增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隐见政府“赶超”的“推手”作用,必导致股市出现一定程度的“虚胖”现象,即较之于美国等成熟股市,我国股市内在泡沫较大,波动性也更为明显。

三、微观价值指标:市销率

市销率(price-to-salesratio,简称p/S),是上市公司市值与公司销售收入(一般以主营业务收入代替)的比率,亦可用每股市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得到,用公式表示:

市销率(p/S)=[SX(](单个公司)市值(mV)[]销售收入(S)[SX)]=[SX(]当前股价×总股本[]销售收入[SX)]=[SX(]当前股价[]每股销售收入[SX)](2)

该指标用于确定股票相对于公司经营业绩(收入乃绩效之源)的价值,它告诉投资者每股销售收入能够支撑多少股价,或者说单位销售收入所反映的股价水平,以此来判断企业的估值是偏高或偏低。同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一样,市销率也属于相对估值法的范畴,其使用时也应与同行业其它股票或其它行业乃至整个市场中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才有意义。在进行比较时,公司之间在各方面的相似度越高,该估值方法越有效。理论上讲市销率越小,表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每股销售收入的每股价格越低,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运用市销率指标分析股票投资价值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传统指标均以利润为基础构建,而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是一个经计算得来的间接指标,因而容易出现人为运用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调节和操纵的情形。由于销售收入为企业的实际销售所得,影响销售收入的技术性因素不多,相关会计准则可利用的空间不大,其受反复操控的难度大得多。换言之,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市销率指标更有利于让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状况[5]。下面来具体分析市销率两个构成要素上市公司市值与公司销售收入及其影响因素。从公式(2)可以看出,市销率p/S比值的大小由公司市值和销售收入的大小共同决定。

一是受公司市值(分子)的影响。上市公司市值mV=ps×qs,ps为上市公司股价,qs为上市公司股本,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和股本的扩张均会引起公司市值的增加。股票价格从上市公司本身及所处环境的角度,受到股票估值、公司成长性、经营预期及市场和政策的影响。股票估值是指通过对上市公司历史及当前的基本面分析和对未来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来获得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影响股票估值的主要因素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等指标。若投资者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估值较低的股票,将可获得较大收益。公司成长性主要从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两方面来考察,若两者均有较大增幅,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经营业绩突出,则该公司具备较好的成长性,长期来看股价亦会有良好表现。经营预期的好坏主要从预期净资产收益率(Roe)的高低和预期经营现金流(C)的大小来反映,若预期未来Roe较高且C较大,则上市公司的预期经营向好,对公司的股价将产生助推作用。此外,金融市场波动和货币、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股票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上市公司股本的扩张必会凭籍一级市场的ipo,二级市场的再融资如配股、增发以及公积金转增股本来实现,而公司的这一系列行为会受股市周期与政策的共同影响。

二是p/S受公司销售收入(分母)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S=pc×qc,pc为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qc为公司产品产量(此处隐含假定:产量=销量,即应收账款为零),产品销售价格的提高及产量的扩大均会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由于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是获取利润,故pc应由生产产品的保本价格p0加成一定的目标利润率p得到,即pc=p0(1+p)。保本价格指产品处于保本销售状态时的价格,其应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和生产性税金。考虑到生产的连续性,保本价格应该在前期生产成本、三项费用和生产性税金的基础上,加上当期成本、费用和税金的变动。而目标利润率的形式包括产品毛利率和产品净利率,其中,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产品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提升会引起销售价格上涨,进而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与pc类似,qc也包括保本产量q0和有盈利产量q,即qc=q0+q,而q0包括前期总成本率下产量和当期总成本变动率下的产量,q包括老项目扩产、新项目投产所增加的产量以及购销净增额。

作为综合性指标较之于其它价值类指标,市销率既有独特的理论特点,也具鲜明的应用功能。其一,与其它的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法、市净率等不同,市销率不会因为利润、净资产为负数或者为微利而使指标失去意义;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的每股销售收入都是正的,因此在计算市场或行业平均市销率时,可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几乎无需剔除任何一家,保证了计算数据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其二,由于销售收入对经济形势的敏感性相较于利润要弱,且在会计处理上比利润难以操纵,故其波动性也小得多,尤其是周期性强的上市公司,市销率的波动要大大小于其市盈率的波动,即市销率指标不易受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年度变化的影响,更能体现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6]。其三,运用市销率指标进行比较选股时,还要考虑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的高低和成长性的优劣。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如果销售毛利率很低,表明企业没有足够多的毛利额,补偿期间费用后的盈利水平就不会高,甚至无法弥补期间费用,出现亏损局面。一般而言,毛利率较高的公司,其产品竞争力强,增长确定性好。因此,市销率相似的上市公司,毛利率高的更具投资价值。而成长性是从利润增长率的角度来考察,同样是2倍市销率的两个股市或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较高的市场或公司就更有投资价值。从成长性角度来看,新兴市场比成熟市场的平均市销率较高,创业板比主板的平均市销率要高,新兴产业比传统产业的平均市销率要高,都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

四、从股票化率与市销率两大指标公式的分解中进一步考察综合性特征

从影响因素出发,对股票化率和市销率进行分解,从而可以定性观察两大指标与构成要素的交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两大指标进一步分解,还可定量认知两者对其它指标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

首先,股票化率之所以能作为判断股市投资价值的指标,因为它同衡量市场投资价值最常用的指标有着直接的数量关系。

其中pe代表单个公司市盈率,eps代表单个公司每股收益,np代表单个公司净利润,pe代表某个时点整个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np代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np′代表全体上市公司利润率。

通过公式分解可以看出股票化率R与市场平均市盈率pe、上市公司利润率np′呈正相关关系,而pe是衡量整个市场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一国股票化率的高低取决于该国股票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即股票化率由该国股市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决定。在假定np′不变的情况下,pe的提高会导致股票化率的增大,此为资本市场产生泡沫的过程;而在假定pe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让更多盈利的企业上市,就可提高np′,进而提高股票化率,此为经济证券化的过程。因此,一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既要努力推动经济证券化进程,又要时刻警惕经济过度泡沫化。合理水平的股票化率可以通过调节上市公司整体市盈率、利润率水平及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来实现,但采用财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也会同时影响到股市的运行,故政府在采取政策措施时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7]。

其次,市销率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反映企业价值的关键性指标,是因为其它同类指标能够而且必然会从其“分解”得出。传统理论认为公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司净利润上,净利润受公司费用影响显著,而市销率指标不考虑费用等因素影响。恰恰相反,通过公式的进一步分解却能清楚寻找到市销率与费用指标的关系,并最终指导上市公司通过费用管理来影响公司市销率。

通过公式分解可以看出市销率与上市公司税后经营利润率、市盈率水平正相关,与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呈负相关关系[8]。具体来说,一方面税后经营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扣除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所得税后的企业利润,因此公司税后经营利润率(pt′)的表达式是:

税后经营利润率剔除了财务费用对企业价值分析的影响,准确反映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企业议价能力、日常管理制度等诸方面原因,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企业财务费用比率是净利润与税后经营利润的比值,若企业有借款并归还利息时,该比率就小于1,它的数值反映了借款利息对企业获利能力所起负作用的大小,该比率越接近于1,说明企业的财务负担越低。具体来看,企业财务费用比率的表达式为:

从中不难看出市销率与公司财务费用比率呈正相关,即与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呈负相关。由于公司财务费用负担又与银行基准利率呈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基准利率与股票市销率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最后,弄清了两大指标的各自分解脉络之后,接着进一步审视两者之间的内含逻辑。股票化率将虚拟经济的股市总市值tmV与实体经济的总产值GDp进行比较,旨在衡量某时刻一股市的估值水平。一国的股票化率水平并非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还受到国家的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市销率将单个上市公司市值与企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进行比较,旨在考察单个股票的投资价值。个股的市销率由上市公司的成长性、销售收入和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等决定,是衡量股票是否被高估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假定社会上所有的企业都成为了上市公司,则全社会的总产值即为所有企业的销售收入之和,即GDp=∑p,则R=tmV/GDp=∑mv/∑ps,即R为宏观视角的p/S,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若市场上每只股票的p/S均提高,则R也会相应增大。反之,若R出现大幅提高,则意味着总市值相对GDp的大幅增长,单只股票的p/S亦会增大。

虽不能用一个具体的等式表达两者的数量关系,但两者均作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值比率指标,分别立足不同的视角,其存在内在相关性,即R与p/S是对股票宏观和微观投资价值的分别研判,两者为“面”与“点”的关系。若一股市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则意味整个市场的投资环境较好,个股的投资价值相应较高。换言之,在具体应用到分析股票投资价值时,R与p/S相互补充,起协同作用:对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的核心在于运用相关指标对个股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但应先通过对市场估值水平的研判确定买入或卖出时机。在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一国股票化率的高低先来判断股市的估值,再选取较低市销率和较好成长性的股票进行价值投资。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路径虽异结果类似。

总之,传统的投资价值分析指标多是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为基础构建,单一性和静态性较强,如对上市公司估值常用到的每股收益(e)、每股净资产(B)、每股经营现金流(C)以及以此为基础结合股票价格构建的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现率(pC)、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均可包含在股票化率与市销率两大指标当中。股票化率和市销率作为虚拟经济市值与实体经济产值的比率指标,分别从宏、微观的角度度量股票的投资价值。换言之,对两者的构成要素及指标公式进行深入分解分析后较易发现,此两指标涵盖问题较为全面,影响范围较大,称其为股票价值分析中的两大综合指标,无论在理论还是操作层面,均有创新与导向价值。

五、基于两大综合指标的后续新型指标的构建指向

虽然两大综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了股市及股票的宏、微观价值问题,但值得指出的是要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投资价值指标体系,还要进行更深入更艰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下述一些与两大综合指标密切相关的创新型指标,虽非系统构建之全部,但至少对系统构建应考虑的具体指标无疑有一定的创新指向作用:

1.市值贡献度。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值成为一个衡量上市公司业绩、公司治理、管理层绩效、投资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市值贡献度分析即是对市值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在市值的变化中股价和股本的贡献比率。从公式看,股价贡献度=ps/V×100%(V:value即公司市值),股本贡献度=qs/V×100%。若公司市值的增长主要由股价的大幅上涨带来,即股价贡献度较大,在缺乏业绩支撑、收益未有大幅上涨的情形下,由高股价支撑的大市值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代表公司价值的提升,应警惕股价短期快速下跌导致市值缩水的风险;若公司市值的增长若主要由股本扩张所致,则此市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也应清楚分析该公司股本扩张是否源于其发展所需,扩张背后是否有良好的经营业绩来支撑。

2.股本泡沫度。股本泡沫是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中发行的超出其市场价值的股份资本,很多经营业绩差的中小盘股经常会通过高送转来扩张股本规模,吸引投资者眼球。这类企业的股本扩张速度远远赶不上其净利润增长速度,最终会导致每股收益不断下降的现象。笔者尚没有找出能够精确衡量上市公司股本泡沫程度的指标,但股本泡沫与股价泡沫关系密切,股价泡沫化率指股价超过每股净资产的部分在股价中所占的比重。两种泡沫都有每股收益、股息率偏低和市盈率高企的表现;但同时两者也有区别,即公司股本规模在急剧扩张后,每股收益偏低的状况极易造成市盈率激增,因此股价泡沫有时是股本泡沫的转变,泡沫的形成源于上市公司筹资决策而非市场不理,投资者在面对股票泡沫时应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泡沫。

3.公司增长适应率。现有理论在分析利润与收入关系时多采用两者比值来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属静态指标,而公司增长适应率则是两者增长率比值,是动态变化率指标。公司增长适应率公式表达如下:

公司增长适应率=[SX(]利润增长率(p′)[]收入增长率(S′)[SX)]

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关系适应程度,比值越接近1,说明公司收入增长与利润增长越同步,比值增大,反映公司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说明公司的期间费用得到改善。若能照此良性循环,上市公司势必会提高其产品议价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对公司的利润率提升起到明显推动作用,公司股价也会有良好表现。

4.公司现金流净利率(eoC)。在衡量公司获利能力时,传统指标中的分母较多采用资产平均总额、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等,以衡量企业利用此类资源的效率。同时,现金也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产生收益的资源,现金流净利率表述为公司经营过程中每1元现金所能带来的净利润,反映了公司的现金利用效率及整体利润质量状况。从公式分解来看,eoC与市现率水平呈正相关,与市盈率、公司股本规模呈负相关。

5.市场占有增长率。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强调销售收入的重要性,公司若想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先决条件。前文所述的市销率综合指标中提到的销售收入(S)指企业当期销售收入,属静态指标,而我们在研究公司发展能力时则更需要动态指标的体现,市场相对占有率增长率反映了公司在该行业地位的变化情况,该比例持续、较快的增长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业绩的迅速提高和市场地位的提升,表明公司拥有较强的发展能力。

市场相对占有率增长率=[SX(]qc2[]Qc2[SX)]-[SX(]qc1[]Qc1[SX)]

其中qc1、qc2分别代表企业上一期、本期的产量,Qc1、Qc2分别代表该行业上期、本期的总产量。

本文对证券化率与市销率两大综合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给出了若干创新指向,试图对现有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及其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与创新。正如“理论是灰色的,唯实践之树常青”所言,股票投资价值问题乃理论与实践属性十分显著的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探索,一个相对完善而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才可能真正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顾纪生,吕厚军.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中的指标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1(4):31-34.

[2]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李惠男,付晓梅.对股价指数变动影响因素的几点思考[J].学术交流,2001(1):82-85.

[4]刘国芳.加强市值管理,协调虚拟与实体经济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8-09-16.

[5]杜惠芬,平仕涛.在a股市场使用市销率系列指标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35-38.

[6]蔡飞.市销率指标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8(2):19-20.

水产市场分析篇10

一、引言

绍兴会稽山度假区经多年开发推出许多旅游产品,但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者观念变迁,现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浙江省及邻近的江苏省省级度假区众多,与会稽山度假区争夺着游客。更大区域范围看,长三角地区旅游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竞争日益激烈。会稽山度假区面临的竞争态势严峻,对原有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已迫在眉睫。本文试图运用昂谱(Rmp)分析方法,即分别对Resource(资源)和market(市场)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product(产品)分析,并最终提出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框架,为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提出设想。

二、会稽山度假区基础分析

(一)资源分析(Resourceanalysis)

1、会稽山度假区资源概况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是以历史文化、地方风情为特色,融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城郊型度假区。从文化启承关系来看,会稽山适宜的区位和优美的山水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僧人、道士、名人志士来此,进而发展起宗教文化和名人文化。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宗教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又为其自然旅游资源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2、会稽山度假区资源评价

首先,会稽山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其次,会稽山旅游资源地域结构合理。自然资源遍布全区,有形的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分布于山河之中,名人、名士文化则笼罩着整个度假区,给旅游者处处以抵达心灵深处的精神享受。第三,资源文化内涵深厚。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文化,从中华民族文化开始之祖大禹文化到宗教文化、名士文化、山水文化,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

3、产品与资源的契合性分析

将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必须深入挖掘资源价值。会稽山度假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虽好,但只有地方意义或区域意义;而历史文化意义则是全国性和世界性的,最有价值之处正在于此。因此,本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文化特色。

(二)市场分析(marketanalysis)

1、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度假区目标市场客源以浙江本省及邻近地区为主,旅游者多为学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中青年群体。在旅游行为特征上,以本地市民的家庭游、本土游、结伴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旅游者的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自驾车为主,目的指向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增长见识为主。从旅游者的期望来看,他们对山水自然类旅游资源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对大禹治水的历史普遍了解,对其他中国神话传说普遍感兴趣,这为度假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

2、产品与市场的契合性分析

目前会稽山度假区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文化旅游产品是需求弹性变化很大的产品,开发难度高、发展阻力大,要将它推向市场需要很大努力,而且见效较慢。解决的办法是将文化产品转变为观光产品与体验产品,使旅游者有内容可看、有项目可参加。市场分析中发现中国神话传说题材对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将此类题材转变为观光产品、休闲产品、体验产品。

三、会稽山度假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productanalysis)

(一)产品主题提炼

会稽山度假区目前主要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存有儒家、佛教、道教及大禹文化等。佛教文化从已有资源的质量和发展的可行性而言不能作为文化本底;道教文化无论就其体量还是其在道教文化体系中的地位,都无法承担作为度假区本质文化的重任;儒家文化的开发存在相近区域内的同位竞争。相对而言,大禹文化最具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这体现了会稽山度假区的核心资源价值;其次,对山水自然类旅游资源的期望、对中国神话的兴趣代表了客源市场的普遍的深层需求,这体现出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市场诉求。所以,文化游乐将是会稽山度假区开发的理想状态。

因此,确定度假区的主题为:“神奇山水,神话国度”。“神奇山水”这一形象定位首先强调了区内神奇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神话国度”则是以一个创新性的视角挖掘了大禹文化背后蕴含的“中国神话”元素,同时又包容了区内的佛教、道教等文化元素。在国内并没有以“中国神话”为主题建设的景区,因此,此定位抢占了定位的先机。从产品营销的角度看,该定位为今后的产品营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卖点。

(二)产品类型组合

度假区旅游产品系统的层次脉络,即是以神话文化游乐体验、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融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山水休闲旅游产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运动娱乐旅游产品、宗教祭祖旅游产品等多种产品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旅游产品层次(图1)。

文化观光、神话游乐、生态度假类旅游产品最符合景区开发目标,文化资源质量也为上乘,神话游乐感兴趣游客也是最多,市场发育潜力大,所以其开发决策为扩大开发规模、继续提高资源质量;当地的宗教寺院处于宗教活动中,与景区开发目标也较为吻合,但据实地考察分析,市场发育程度却是到了峰值,应继续维持规模,维持质量。虽然会稽山自古以来就以山水风光秀丽著称,但目前山水风光因大量现代建筑及设施设备的影响秀美不在。山水资源弥足珍贵,而且符合现代人接触自然的旅游需求,市场潜力大,因此应不断优化提高资源质量,使山水休闲旅游产品保持一定的规模。现有的科普教育、运动娱乐产品质量较低,可以适当压缩规模,作为度假区的补充性旅游产品。

四、结论

众多的旅游目的地都将景区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希望发挥景区的核心带动作用。而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塑造旅游景区大众脸谱的重大机制是“replace”与“copy+paste”,或是作为景区灵魂的文脉在景区的开发中蒸发,或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在景区开发中被置于边缘。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深入研究了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建设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景区。

参考文献:

[1]约翰·斯沃布鲁克,著,龙江智,李淼,译.景点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范保宁.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景区定位研究[J].商业研究,2001,(1):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