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十篇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十篇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58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1

通过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提高乡镇卫生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构建长期稳定的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我所对口帮扶热务片区的等4家乡镇卫生院。确定燕云、红扎等新近任命院长的卫生院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二)制订对口帮扶年度和中长期工作方案,承担对所帮扶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帮助受援卫生院开展新业务、应用适宜技术等。

(三)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卫生院,全面了解工作开展情况,统筹协调、协助抓好挂联点的各项工作;要采用平时沟通与到卫生院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和卫生院保持经常性工作联系;要结合自身职能,深系单位进行调研,帮助卫生院解决管理和诊疗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每个月至少要深入帮扶的卫生院1次以上,积极参加卫生院的相关活动。

(四)由所长分管此项工作,卫计局公卫股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具体事宜由负责;帮助受援卫生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

(五)单位党组织与帮扶的片区卫生院党支部要建立结对关系。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对活动的领导,认真研究部署活动,结合热务片区党支部人员缺少的情况,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日常党建工作材料由卓玛机负责指导。

三、支援形式

(一)下乡支援: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每年对帮扶卫生院的院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确保帮扶医院提高业务水平。

(三)进修学习:每年由受援单位派出1-2名医、护、技等专业人员到支援单位联系的县级医疗机构无偿进修学习,学习期限为3-6月。

(四)我所邀请疾控中心对各卫生院的计免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公卫股开展公共卫生知识讲座培训2次以上。

(五)重点帮扶:对燕云乡、红扎乡卫生院,我所负责完善卫生院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参与该卫生院的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组织领导

成立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领导小组,由王所长任组长,卫计局公卫股股长黄喆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所办公室,办公室具体事宜由卓玛机负责,负责安排各项日常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2

县卫生计生局

全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1个,其中县直4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个,村卫生室431个,民营医院2个,诊所4个,门诊部2个,惠民医院1个。共开放床位数2035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20张,执业护士980人,每千人口执业护士1.47人,执业医师1008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1.54人,村医506人。我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抓重点、促难点,抓协作、形合力,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助力深化医改,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9日,英山县卫计局局长胡安仁一行34人来我县考察交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医改工作。

一、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保障群众基层首诊

实现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加强基层能力建设是关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紧抓卫生项目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医改实施来,共争取县级医院、县卫生监督机构、急救中心建设、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和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转房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各类卫生建设项目27个,共争取资金2.9亿元,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12个,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260个。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布局渐趋合理,已形成15分钟就医圈,医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二是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3年行动计划,聚焦规范诊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已按要求建设三医监管平台,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实时网上监控,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成功创建3家卫生院为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9个乡镇卫生院为“四化”乡镇卫生院,406个村卫生室为“五化”村卫生室。自去年1月起,对符合条件的到龄离岗乡村医生463人按240元、270元和300元/人/月的标准予以补助,进一步筑牢了全县医疗卫生“网底”。全面推广医疗废物回收集中处置措施,全县17个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医疗废物暂存间和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辖区内医疗废物和污水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县、乡、村医疗责任险全覆盖。继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12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国药堂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命名。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工作。

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执业资格人员45人进编,充实到各单位医疗一线工作。有计划地委托培养28名一批农村紧缺专业全科医生和42名新型乡村医生,毕业后统一调配至基层卫生机构工作。每年到省内医学院校参加招聘会,引进15名以上本地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创业。坚持继续教育制度,突出骨干人才的培养。实施全员轮训和免费进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不。每年组织开展巡回授课80余次,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开展专家咨询30余次,提高临床急救处置能力,实施岗位练兵比武2-4次,增长临床操作技能。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向优秀人才、重点岗位、一线工作人员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工资激励机制。

四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卫计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强力推进签约服务工作。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参与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并建立专家指导团队14支56人。400家村卫生室开展了签约服务工作,覆盖率100%。截止到10月底,全县签约服务总人数41.5万人,签约服务率69.8%,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74.5%,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74.8%。

二、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县把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办印发《**县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选入重点改革项目,并制定改革督察工作计划。县医改办下发《2018年**县深化医改工作要点》,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改革工作要点。在分管县长的带领下,我县组织考察团到安微天长、江苏无锡学习当地组建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等先进医改工作经验。县卫计局组织人员到我省枝江、勋西两地学习当地医联体建设先进经验。县政府召开医联体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出台《**县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县卫计局下发《推进**县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县卫计局率先在全市联合县物价、人社、财政等部门印发《关于委托县内医联体各医院增设相关辅助检查收费项目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9大项350多个医疗服务小项目可在当地卫生院计费,在牵头医院实施,并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目前,我县以县一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内医共体,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专科联盟,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的妇幼保健专科联盟已组建完成。医共体牵头医院和成员医院成立了工作小组,设置了专门的医共体办公室,负责医共体建设及运行相关工作。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实行人员柔性流动,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

二是加强对上联系。县一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积极争取省梨园医院、市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省儿童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省新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长期对县一医院开展技术协作支持。县一医院与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肺科医院签订医疗联合体协议书。

三是加强对下支援。县卫计局下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印发关于扶持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通知》,明确由县级医疗机构对各乡镇卫生院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三家县级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包保乡镇卫生院,同时每年下派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县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一年。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实行执业资质县域内通制,鼓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医师到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多点执业。牵头医院组织12支共50人的医疗专家团队每周定期到成员单位医院开展带教和坐诊,成员单位医技人员免费到牵头医院进修培训学习。县级公立医院对上接受上级医院对口支援、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和技术协作关系,对下建立医共体内管理微信群、双向转诊微信群和专科联盟专业交流群等,不断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患者首诊在基层,合理就医。县医共体运行以来,县级专家团队累计下乡帮扶263人次,查房1300余人次,诊疗门诊病人1600人次,开展手术60余人次,教学讲座35次,上转病人165人次,下转病人67人次,委托检查收费项目Ct1102人次,核磁共振221人次,其他项目187人次,患者双向转诊通道得以打通,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

四是探索专科对接。为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下沉,9月12日,副县长张丽萍一行到花园镇卫生院调研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县第一人民医院与花园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逐步实施实现“六统一”(统一运行模式、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工资、统一后勤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信息管理),为最终建设县域内大医疗集团打好基础。县第一人民医院根据花园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选派两名善管理、懂业务的科主任挂职该院任副院长,参与医院的集体决策、运行管理。选派一名护理专业人员任该院血液透析室任护士长,指导协助开展血液透析。花园镇卫生院与县一医院签订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协议书,成立县一医院花园分院,投资300万元改建完成面积达320㎡的全市乡镇卫生院一流的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每周可为36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有效缓解了我县血液透析供求严重不足问题。

通过医联体建设,参保城乡居民县域内住院率达86%,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较去年分别提高14%、8%。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达到56.7%,远远超过全国水平,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达到规定要求,城乡居民住院例均费用425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强化三医联动,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建立合理有序的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叠加作用是关键。

一是发挥医保政策杠杆撬动作用。对同一种病在不同医院实行差别化支付,按医院等级逐级降低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同时,实施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和100个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合理就诊。出台城乡居民住院双向技术转诊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就诊,转诊审批制度。患者因病就诊应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初诊,依病情、病种等情形逐级转诊,未经转诊审批到上一级医疗机构住院就诊,补偿比例下降10%,下转到基层住院康复治疗的,出院结算不扣除起付线,且在规定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5%。目前,患者在基层就诊首诊率达65%以上。

二是建立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100%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0%实行零差率销售。制定**县补充药物目录和低价药目录,增补了110个品规,对12645种常用低价药进行了精减。探索成立直接挂网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小组,制定直接挂网药品目录,开展直接挂网药品联合议价统一配送。通过建立和巩固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我县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得到优化和保障,人民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是持续推进公立综合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都先后都实施综合改革。县卫计局下发《**县公立医院2018年度控费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控费目标任务,并对改革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控制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定期公示监测,将公立医院控费目标实现情况与改革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使用的耗材100%实行集中网上采购。医院严格按照改革工作方案要求,100种临床路径管理有效开展,100个单病种付费正式实施,实现电子病历管理和远程会诊,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科室全部实行,医院信息化系统全面改造升级,医疗服务收费智能监管系统正式启用,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不断加强。重新聘任中层干部185人,继续引进和招聘人才36名,自主招聘的编外50名护理人员也正在进行中。民营医院更一步发展。在前期兴办2家民营医院的基础上,又成功引进2家民营医院落户我县,预计年底投入运营。通过各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医院业务增长、能力提升、职工积极性提高,群众看病方便、社会满意度上升的良好效果。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县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尽管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人才不足问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缺少全科医生,缺乏学科带头人,是制约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是医保资金困难问题。受健康扶贫医保政策影响,精准扶贫对象报销占资金比例较大,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导致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不敢大胆收治病人,给基层首诊造成了困扰。

三是人员待遇偏低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待遇偏低,导致人员引进难、留住难,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给基层首诊带来了困难。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3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于2015年5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沿口镇、飞龙镇、卫计局、国土局、县医院、中医院等乡镇和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查看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乡镇卫生院3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26个、沿口镇中滩卫生院1个),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9121㎡平方米,开设内科等常用医疗科室24种,主要医疗设备593台件,开放床位940张,医护人员803人(其中临聘人员225人),执业(助理)医师为306人,注册(执业)护士198人。主要承担乡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工作,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补助缺口的经费保障模式。2011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2.12亿元。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建设项目,县财政加大财政投入,2011年2014年投入资金7685万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逐步推进卫生院标准化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下达基建和设备项目资金21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07万元,用于解决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及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建)工程。截止目前,已完工交付使用的有万隆中心卫生院、金光乡卫生院等14个项目。其中烈面卫生院扩建业务用房1100㎡,增加病床30张;乐善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门诊大楼1200㎡。万隆卫生院完成1600㎡住院大楼建设,增加病床40张。礼安镇、胜利镇等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住院部建设,建设面积共计6450㎡,共增加病床114张,龙女镇卫生院实现整体搬迁。二是加大医疗设施设备配备。2009年以来,全县争取到中央项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135台件,通过自筹等方式,配备常用医疗设备488台件,5个中心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急救车和车载急救设施,一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也有所改善,保障了医疗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起,全县32所乡镇卫生院和515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覆盖率100%。对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药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各卫生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如烈面镇卫生院推行少缴多用、一站式服务和零陪护服务模式,免费复印报账资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三)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100%。截至2014年,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建康档案570503份,建档率6.91%;在管儿童40428人,儿童系统管理率95%;在管孕产妇数75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44%;在管65岁以上老年人6297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1.6%。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预防接种合格门诊,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管高血压患者51902人,管理60.12%;在管糖尿病患者人数22332人,管理率50.14%;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079人,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婚前医学检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2014年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2060.45万元,补助农村免费住院分娩5115人,核补项目资金255.06万元,共有7206名孕产妇免费补服了叶酸。

(四)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继续实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和用药行为,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大比武活动,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医护技能操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工作规范建设,建立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办法、医患纠纷规范化处置办法,医疗行为管理日趋规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一是医技人员缺口大。2015年1月,全县乡镇卫生院核编826人,实有在编人员578人,缺编248人。按照《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明确我县医疗资源配置标准,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比标准少1.21.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标准少1.32.2人。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有13人,占2%,中级职称78人,占10%。普遍缺少妇产科、中医、化验等专业人员,既具备基本医疗又具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急诊、B超、检验、妇幼防保等技术人才断档,上级配备的一些设备无人操作,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没有专业医技人员操作,全县有16个乡镇共24台设备购买近10年一直闲置。三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与大医院相比受限太大,优秀医疗人员不愿到基层卫生院工作。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卫生专业人才招聘条件设置高导致招聘难,医技人员流失多。2010年至2014年全县累计新招聘卫生技术人才316人,流失83人,其中辞职52人,考(调)到县级医疗机构或县外31人。如2014年计划招聘卫技人才40人,实际招聘16人,正式上班的9人,辞职调离的31人,人员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卫生院土地权属没有落实。全县只有5个乡镇卫生院有土地证,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现有占地没有确定土地权属。目前全县有4个乡镇属于国有存量土地没有完善供地手续,有10个乡镇属于租用集体土地建设,无法确权。有10个乡镇在建项目申报的土地未得到落实。已立项建设的21个项目中有16个乡镇因土地权属问题未落实没有办理开竣工手续,没有进行项目验收和审计,共计830.22万元项目资金无法拨付。二是医疗业务用房不足。按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的床位标准和达到的建筑面积,目前,全县有清平卫生院、赛马镇卫生院等24个乡镇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如沿口镇卫生院服务人口12万人,占地面积仅0.384亩,业务用房1135平米,人平仅占0.009平米。三是医疗设备欠缺,按照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标准要求,目前只有5个中心卫生院设备配置比较齐全,其他卫生院配备都不齐全,已有的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主要医疗设备已配备10多年时间,陈旧老化,正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有一半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尚未配备彩超、救护车和急诊急救设备,如赛马镇卫生院由于没有生化检验仪,为了业务的开展将该项目外包南充某医药公司开展。四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污水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辅助设施。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合理用药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科室设置单一,外科、产科诊疗能力太弱,目前仅有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产科服务,极少数卫生院可开展外科手术,医疗服务现状与群众健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与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总体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急需提升,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服务能力急需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三是乡级卫生院发挥医疗卫生三级网的枢纽作用不够,特别是急救转诊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比较弱。四是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制约服务能力的提升。2011年3月,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县政府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局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情况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差额,按收支差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政补助,这就形成了奖懒罚勤的现象,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积极主动作为的思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不同的工作量,没有细化的考核标准,职工收入趋于均等化,吃大锅饭的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医技人员滋生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情绪。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全天24小时和节假日必须值守,八项规定实施后,取消了所有的值班费和夜班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变得消极,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考录机制,探索建立统一招聘和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放宽招聘条件,为优秀人员建立多方进入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公共医疗和乡村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努力解决村医养老保险的问题,逐步将热爱卫生工作,有意愿到基层服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村医队伍中,补实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网底。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鼓励优秀医护人才到乡村工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实行特殊津补贴,并提高工资标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走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困境。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展“卫生强县”创建活动,深化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要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从20*年起,逐步建立以县为主,县、乡镇、村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基本建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到20*年建成“卫生强县”。加强公共卫生投入的保障和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工作,使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公共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健康保障体系

1、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根据合作医疗运行实际,适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并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额。同时,加强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和引导,扩大合作医疗保障覆盖面,努力使所有的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

2、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对无主病人、重症精神病人给予医疗救助;对现有的医疗救助对象实施医疗救助卡制度。实施惠民医院,逐步完善惠民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肝炎、伤寒、痢疾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积极开展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提高对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

(三)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加强婚前保健服务,积极引导欲婚青年接受婚前检查,婚检单位要保证婚检质量。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常见妇女病防治和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强化产前筛查与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创建文明村镇、卫生村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等为载体,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和除“四害”工作力度,逐步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大力推进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五)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协调公安、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城管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作用。以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危害及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食品、药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六)改进基本医疗服务。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和配置,做优做强公立乡镇卫生院,加强对已转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监管与指导,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断提高基层卫技人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为群众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镇(社区)、大病及时救治。

(七)做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公安、卫生、人口和计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乡镇(街道)之间流动人口的信息交流。重点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落实对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

(八)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为切实保障农民健康,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从20*年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由政府提供经费实行每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九)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20*年,建立全县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库,将预防接种、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管理、居民健康体检、居民就医的诊断治疗信息等进行计算机管理,为居民的健康保障建立信息数字化平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到20*年,建成县公共卫生数据中心。

(十)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严格准入条件,在全行业内择优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强化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比例。20*年前完成在职医务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社区护士、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制定县级医院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政策,开展卫生下乡、巡回医疗等活动。认真实施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至20*年底,每个县级医院必须结对帮扶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和网络保障

1、成立县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全县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实施县域卫生规划,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骨干,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依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网络。

2、乡镇(街道)要强化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落实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与考核。乡镇(街道)必须要有一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并在乡镇(街道)在职干部中确定一名以上专职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乡镇(街道)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公共卫生工作。

3、村级组织要做好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村“两委”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督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履行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职责。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专(兼)职的公共卫生联络员(信息员),协助做好本村有关日常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4、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医疗机构的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事业补助政策,并达到国家和省有关建设标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应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

5、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并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内设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乡镇卫生院要与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6、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健康宣教,协助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工作。

7、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完成县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按每2—4个乡镇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派出机构,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监督员,执行县卫生监督机构下达的辖区卫生监督执法任务。派出机构的人事和财务纳入县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管理。

(二)经费保障

1、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从20*年起,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设立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按全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设立医疗救助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按照省市要求建立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

2、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项目及基本内容另行下文),提高现已开展工作的服务质量,增加符合农民需要的服务项目,减轻农民的服务费用负担。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用于二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用于持有医疗救助卡的群众和无主病人、重症困难精神病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和惠民医院由县财政承担部分。

3、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和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社会监督。专项资金不冲抵省市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其他投入,不冲抵县级财政已有的对卫生事业的其他投入,不得用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4、建立县对乡镇(街道)和乡镇(街道)对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考核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列入年终工作业绩考核。县财政根据各乡镇(街道)落实县政府工作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等情况拨付专项资金。三项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县卫生局、财政局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制定。

5、保障公共卫生工作经费。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安排;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经费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落实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公共卫生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的有关政策,稳定基层卫生队伍。

6、村级卫生机构提供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乡镇(街道)、村要在房屋、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乡镇(街道)、村对村卫生室、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四、深化改革

(一)集中力量办好每个建制乡镇(街道)的公立卫生院。按照规范化标准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到20*年,所有公立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并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

(二)深化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院长竞争上岗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完善卫生人才服务站运行机制,深化从“单位人”到“系统人”的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可以实行合作经营、租赁制、委托经营等国有民营的多种方式,以激活其运行机制。

(三)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根据县域卫生规划,对现有的村级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整,到20*年,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举办,也可采取乡镇卫生院派出服务、乡村联办等多种形式承办。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四)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承担,鼓励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五)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按照县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制定、完善卫生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新的体制和机制运行。

五、加强领导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在县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探索,定期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取得成效。

(二)公共卫生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宣传、发改、卫生、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水利、建设、城管、环保、教育、人口和计生、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质监、民政、残联等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5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浅析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确保全面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保障,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要任务。全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有效运作,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句容市作为江苏省镇江市代管县级市,近年来,坚持把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作为统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投入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在镇江率先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卫生运行新机制。2014年初,句容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

一、主要做法

全面实现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2月起,率先以市为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到了四个“百分百”:100%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00%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在网上集中采购并零差率销售;100%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病人享受药品零差率政策;100%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接受了基本药物政策、使用及处方集应用指南的培训。

全面完成人事制度改革任务。2011年,根据《镇江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完成岗位设置、岗位聘用管理和负责人竞聘上岗等工作。严格按照“双考核、双挂钩”要求,建立了以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全面落实多渠道补偿机制。依据“政府卫生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大对卫生的财政投入,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均由政府预算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2013年,开展了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门诊总额预付制,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一般诊疗费和新农合(居民医保)报销政策。

全面加强基层能力建设。采取市直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协办或承办的方式,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题培训,为基层培养一批具有医防两方面知识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覆盖率100%;政府办乡镇卫生院100%;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67%,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省定建设标准。

全面筑牢农村卫生网底。按照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设置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1名乡镇执业(助理)及以上医师。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实行以“统一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镇村一体化管理率100%。各镇均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乡村医生的工资收入由乡镇卫生院考核发放,收入标准基本达到年人均3万元以上。通过放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年龄,镇财政、村集体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形式解决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全部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于离岗乡村医生,采取最低生活补助加工龄补贴或享受村级副职干部生活待遇的方式妥善解决离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离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已全部落实到位。

二、初步成效

建立了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领导层面,成立以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卫生副市长为组长,卫生、财政、发改、人社、物价等部门参与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医改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部署、高位协调基层医改工作,为基层医改提供组织保证。管理层面,市区基本医疗保险实行财政、人社和卫生三方制衡的管理体制,在市卫生局下设医疗保险结算中心,负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个险种的结算工作,发挥一手托两家的作用,为基层医改提供医保支持。制度层面,通过制定年度目标责任状的形式,将医改工作任务落实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加大基层医改工作行政推动力。

建立了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调动各镇(街道、开发区)政府在村卫生室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责任意识。在硬件上强调标准统一,区域内统一设计图纸、统一标牌标识、统一设备设施和统一人员培训,句容市各地村卫生室由当地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的设备设施均在30种以上;在软件上强调人员配备和服务内涵,目前全市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区域健康联合体建设。整合一、二、三级医疗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管理团队,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把优质管理和服务理念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居民在社区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社区的收费价格”。推行康复联合病房。为推动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形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康复联合病房,市级医院将适宜的康复期病人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联合病房,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共同提供后续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让康复期病人获得全程、无缝、同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了全新的基层服务新模式。开展“健康服务零距离”品牌活动,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在城市,将团队服务、网格化管理与家庭医生制度相衔接;在农村,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在市级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临床信息共享为目的集团医院信息平台;在基层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开展智慧健康系统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均安装了新农合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区域内联网,做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三、存在问题

基层医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为市级医疗机构一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职称水平还是学历层次与大医院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村卫生室人员状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年龄老化,素质不高。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招录难度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待遇、社会地位,还是职业发展前景,均难以与大医院媲美,多数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虽然目前各镇(街道、开发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降低招聘门槛、放宽招聘条件、开展校园招聘等,但效果依然不佳,应聘人员不足,甚至无人应聘,基层急需的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利用率不高。经过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受绩效工资制度影响,职工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发挥,卫生服务利用率依然不高。

基药配供问题影响服务有效提供。部分基本药物采购目录内的药品由于企业生产及招标原因,存在供货不及时或断供现象,特别是急救药品和常用药品配送不到位情况严重,廉价药、短缺药品不能保证及时供应,造成高价药使用频率上升。中标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需求。药品供货企业服务质量不高,对基本药物供货企业监督制约不够。

进一步明确财政投入责任。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政府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提高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深入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大病保险。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放低招考门槛条件,简化招考程序,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招录工作,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加大对在岗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探索开展全科医生特岗制度。

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健康服务联合体,调动县级医院参与、支持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积极性。拓展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康复联合病房内涵质量和服务能力,在全市形成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就医新格局,大力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设立老年护理和康复病床,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深化“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治未病”工作。推动疾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综合防控模式实施。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6

一、医改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建立,重点难点有效突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综合医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及时调整充实了县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具体抓落实,领导机构得到有力强化。并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平阳县“做强做优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营利性医院”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平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平政办〔2017〕28号)等纲领性文件,细化了医改重点任务,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将医改工作纳入部门、乡镇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牢牢绷紧各级齐心抓医改的弦。

(二)医疗资源有效充实。对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20亿元,迁扩建工程陆续开工,其中县人民医院已基本完成建设处于收尾阶段;县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竣工验收,二期结顶并推进砌体作业;县中医院迁扩建工程已顺利奠基。通过加大对医疗卫技人员的招录和培养,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千人床位数3.4张,千人医生数2.8人,千人护士数2.4人,各项指标较“十二五”期末有较大提升,医疗资源增量得到有效充实。

(三)分级诊疗逐步建立。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加强县级医院与省市级医院的合作办医,并以3家县级医院为核心组建3个城乡医疗联合体,实现对16个建制镇(乡)卫生院医联体全覆盖,形成省市、县级、基层三级医疗机构联动的服务网络。切实落实“双下沉、两提升”,推动县级医院医师下基层服务。并通过完善家庭医师签约、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实行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建成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等分级诊疗配套措施,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得到较大提高,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建立。

(四)多元格局基本显现。持续加强对社会办医良性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在巩固发展平阳长庚医院、转型提升平阳富阳医院的基础上,陆续引进落地了平阳健安康复医院、康宁精神病医院、润德医院、养和医院等社会办医院,社会办医规模不断扩大,床位数逐渐增加,全县社会办医床位数占比已提高床位总数的25%以上,社会办医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23%,全县基本形成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医疗格局。

二、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综合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通过近期调研来看,仍存在一些制约改革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医疗体制改革中凸显出较多问题,亟待尽快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资源分布仍不合理。全县医疗资源的总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千人床位数(3.4张),千人医生数(2.8人),千人护士数(2.4人)等几项重要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5.55张、3.17人和3.33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同时,我县存量医疗资源的分布仍然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县乡分布不均”两个不均的现象,昆阳、鳌江、水头等重镇拥有3家县级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6家民营医院以及300多家村卫生室,医疗资源主要呈东部链状分布,中西部地区资源也主要集中在水头,西部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群众就医相对较难。

(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孱弱。从调研结果来看,乡镇卫生院中高级医技人员偏少,仅占人员总数13%左右,人员资质普遍偏低,人次梯队不合理;开放床位数215张,不到全县床位总数的8%,床位使用率仅50%左右;2017年门急诊人次137万,仅占全县门急诊总人数18.3%,出院人次3921人,仅占总数的5.7%;业务收入1.37亿元,不到总数的10%。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落后也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一大短板,目前还有昆阳、水头、万全等6家乡镇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鳌江镇钱仓卫生院被鉴定为D级危房仍未落实解决办法,2018年县财政落实医疗设备和业务用房更新维护经费仅200万元(永嘉安排设备更新经费800万元,业务用房经费200余万元),远远不能满足乡镇卫生院硬件设备设施更新升级的要求。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导致群众缺乏防病意识、护理人员素质及健康教育技能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此外,乡镇合并后,部分卫生院没有进行合并管理,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过低。我县基层卫生院为差额编制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水平在全市范围属于垫底。虽然2015年县财政将基层医务人员的人头费从5.3万元提高到6.6万元,但其他兄弟县市均远高于我县(市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永嘉8.9万元,同时永嘉每年安排7000余万元用于药品零差价后卫生院政策性亏损,人均约5万元,总计将近14万元;文成也有8.3万元),我县基层医务人员人头费扣除五险一金和办公经费等,仅剩1万多元。卫生院人员收入主要依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维持(2018年财政安排公共卫生经费55元/人,其中省财政40元,县财政15元,根据服务人数下拨资金),全县基层医务人员年均收入6万元左右,待遇过低造成了基层卫生院人员招录难,人才流失大,待遇过低造成了基层卫生院人员招录难,人才流失大,人员队伍很不稳定,昆阳、鳌江等大镇招录较为容易,但流失大,仅今年昆阳卫生院就辞职2人,鳌江卫生院辞职3人。而偏远地区卫生院招录难,甚至出现没人报名的现象,2018年乡镇卫生院计划招录57人,实际仅招录23人,共有17个岗位无人报名。

(四)医疗收入结构不合理。当前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结构很不合理,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严重偏低,仅为22.86%,远低于50%的要求;药占比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占40%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将近7个百分点;检验检查收入也同比增长。以往“以药养医”逐渐转变为“以检查养医”。此外,基层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少,2012年实行药品零差价以后,政府未对卫生院安排改革中的政策性亏损(永嘉每年安排7000余万元用于药品零差价后政策性亏损),卫生院除门诊诊疗费以外几乎无其他收费项目,目前基层卫生院门诊诊疗费10元/人次,下属服务站点仅5元/人次,扣除一次性输液针管等耗材成本5元左右,几乎没有利润。目前的收费水平和收费模式造成大部分单位不愿意开展基本医疗,基本医疗功能逐渐萎缩。

(五)医保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县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突破,但支付方式仍然较为单一,医保支付仍然以“项目付费”为主,推进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进度相对滞后,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特别是对医院的引导制约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2015年以来,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从188.5元增长到214.9元,住院次均费用从8200元增长到9369.9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5%和4.6%,医保支付制度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力度不强。

(六)中医传承发展力度不够。中医的传承发展力度远小于西医,中医药在基层的应用不广,推广面不够。570余家村级医疗机构,仅有中医类别医师86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量远远不够,且主要集中在中医门诊部,虽然通过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大部分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基本都存在设备简陋,提供的适宜技术项目不多等问题,中医药服务不精、不细、不优。

三、建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推进“健康平阳”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县作为医改先行先试地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加快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力争先行一步、先见成效。

(一)切实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领导责任清单,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要将医保、医药改革提高到与医疗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社部门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减少按项目付费,提高医保对医疗价格的调控作用。卫计部门要进一步严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以及控制检查检验等收入,调整医疗收入结构;发改部门要尽快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年底前要完成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

(二)深入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继续依托县域医联体建设,推动“双下沉、两提升”,将县级医院的人员、技术、设备通过各种形式沉到基层去,在乡镇卫生院开设专科门诊、联合病房等,缓解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大的局面。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探索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人、财、物没有进行一体化管理,形成利益捆绑的长效机制作为内在驱动力。特别要加强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确实缺乏村卫生室设置条件的地方,要依托流动服务车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务必形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满足偏远山区群众医疗需求。

(三)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加快三家县级医院的迁扩建工程,确保县人民医院于今年年底前投用,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工程也要根据计划有序推进。要加大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业务用房更新维护经费的保障,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特别是要尽快落实万全镇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建成一家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卫生院,牢守平阳县北大门,以免平阳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昆鳌大道后,造成万全片医疗服务能力减弱,致使县域病人外流至瑞安和温州。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要尽快落实鳌江镇钱仓卫生院业务用房的解决方案,为医务人员执业提供安全环境。

(四)不断加大基层扶持力度。重点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体现待遇留人。参照永嘉等地基层人员待遇,提高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人头经费补助,每年至少提高2万元/人(目前全县基层实际在编1100余人,提高后财政每年支出增加2200余万元)。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水平,统一基层卫生院和下属服务站点的门诊诊疗费收费标准,将服务站点的门诊诊疗费提高至10元/人次,适当增加基层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同时,要将基层卫生院的存量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整体盘活,加快将钱仓、宋桥、鹤溪等8家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整合进当地建制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财务管理因素

农村的卫生工作是我们开展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工作要点,其发展的程度以及落实的有效性则关系到农村生产力的促进、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从长远来说对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身体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乡镇卫生院可以说是我国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重要枢纽,而解决了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问题,也就是切中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命脉。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针对乡镇卫生院的相关评价较多,然而各种评价并没有能够更好地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动力机制,总结原因主要的出现在财务管理的正确把握方面,可以说,分析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财务管理因素,对于更好地完善我国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机制来说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一、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概述

与资源利用有关的目标实现程度被称为是绩效。而绩效评估则是指通过数理统计以及运筹学的方法,运用既定的指标体系,参考统一的评估标准,依照相应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评估,针对企业在一定经营阶段内的经营效益以及经营者业绩,做出科学、公正、客观与准确的系统评判。从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角度,可以将乡镇卫生院绩效界定为发挥乡镇卫生院功能的程度,换句话说也就是实现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以及管理职能等相关功能定位的程度。因此,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就是以所界定的机构绩效为重要依据,联系包括效益、效率、效果、质量、满意度以及反应性在内的相关内容,从而构建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从多种维度针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

二、当前影响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的相关财务因素

(一)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从当前情况来看了,乡镇卫生院出现了普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会计科目的运用也不够合理。这直接造成了会计核算监督的相应职能无法发挥出来。比如说个别乡镇卫生院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内容不符,可靠性与真实性无法保障,甚至还出现了“打白条”的现象。此外,相关的财务管理机制也缺乏规范性。比如预算缺乏刚性,预算机制不健全等等。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的乡镇卫生院的预算管理仅仅是纸上谈兵,缺少执行力。这一局面的产生与个别领导的过度主观和预算机制没有能够做到事前研究以及事后评价有很大关系。

(二)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不够

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综合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方面还有待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绩效评价的影响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遗憾的是尽管有些卫生院不断加强了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但相关人员仍然因为专业水平限制而无法达到实际要求。

(三)乡镇卫生院的经费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的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还不够,特别是卫生院的实际收入因为药品折扣与回扣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药品核算收入与实际不符。并且乡镇卫生院主要面向的服务人群多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经济能力普遍不高,所以有大量的乡镇卫生院在财务方面都存在医疗欠费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不到帐。

(四)必要的内部考核与外部监督不力。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财务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奖惩力度也不够,这直接导致了相关财务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并且在考核中仅仅以医疗业绩为主要参考,严重缺少对于其他经济指标的综合考察。与此同时,相关上级卫生行政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督力度不够。缺少第三方的独立核算机构对财务账目进行有效的审计。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绩效评价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首先要把新农合基金全部纳人财政专户管理与核算,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以及亲属回避制度。要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职位,保障出纳与会计不由一人兼任。还要根据卫生院的详细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卫生材料以及药品等要进行妥善的转账管理,此外,卫生院还要进行统一财务收支。对于私设小金库行为要严查到底。

(二)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内部考核、外部监督机制与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要切实地促进药品的折扣、废止药品以及库房的有效管理。妥善解决医疗欠费的相关问题,积极设立专项追缴欠款的制度与部门。其次,对于院内的财务管理检查必须要长期严抓不懈。此外,相关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还要不断地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责任意识。

(三)重视会计监督

乡镇卫生院的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与会计人员必须对财务管理和监督加强认识,提高重视程度。第二要科学处理会计监督同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并要落实在制度和行动上。此外还要侧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互审制度,充分交流,继而通过整改从整体上规范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促进财务管理向法制化、正规化发展。

(四)加强乡镇卫生院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综合素养

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机构要尽量配备那些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财会人员。要定期开展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运用多媒体设备,鼓励在职人员通过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网站收听专业课程,自行汲取专业理论知识营养,特别是对会计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要保障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性不仅关系到乡镇卫生生院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影响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巩固与发展。所以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来说,我们都必须要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稳固了财务的根基才能保障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才能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拓红.日本医院医疗质量评审[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9(6):49-52

[2]袁兆康,刘勇,周小军,等.乡镇卫生院租赁制改革效果的综合评价[J].卫生经济研究,2004(7):21-24

[3]蔡志明,陈春涛,王光明.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J].中国医院,2005(09)

[4]张从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估[J].现代医药卫生,2004(19):2071-2072

[5]王嵩.论我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现状及改进对策[J].市场论坛,2009(08)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8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委全会精神,以2018年认定的33+10个贫困村、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二)总体目标。巩固县级综合医院二甲创建成果,推进县级专业公卫机构创等达标工作,提升22个乡镇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确保33+10个计划退出村均有达标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对重特大疾病患者,进一步加大兜底救助力度并实施总额控制,确保其年度个人住院费用累计支出控制在当年贫困线以内。2018年12月底前,计划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扶贫移民局、残联、红十字会、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完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对全县贫困人口中的患病人口逐户分类建档,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就医信息精准管理。进一步落实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优先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即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10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2.在办理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时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统筹安排,确保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孕产妇应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危急重症孕产妇确需转诊救治的除外),统筹使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等专项经费,实现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全免费,超出限价控费标准的部分,由、县级财政统筹兜底解决。

3.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全面落实对全县贫困人口的医保扶持政策,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全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5%以内。强化基本医保支付主体作用,改进大病保险服务水平,提高保障程度,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将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补助范围。2018年,在中央和省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增的补助资金中,根据农村户籍参保人数和一定人均标准落实专项经费,按精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配,专项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卫生扶救助基金申请标准为本县区域内的建档立卡户按要求在县域内住院及依规转诊住院的,享有现有医疗保障后,个人支付达到500元的实施救助。补助标准为每户每年500-5000元。爱心基金救助申请的标准为符合93种疾病的建档立卡户,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相关医疗保险报销后,对个人支付部分按照40%的比列进行救助,最高额每人不超过2万元。乡镇卫生院负责收集相关基金申请资料,并核实后由村委会及乡政府签字盖章,上交至我局汇总申报。

4.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首诊责任,规范双向转诊,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县域外转诊备案,重点监管“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等不规范医疗行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控费政策,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连规行为,产生的所有不合规医疗费用全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公示制度,广泛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覆盖率达到100%。

5.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县贫困人口中的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100%。按照“无病防病、有病管理”原则,通过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和转诊预约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连续、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二)大力实施贫因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扶贫移民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精准实施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至64周岁人群在脱贫攻坚期内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做到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2018年对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贫困村的0至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以上原发性高业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虫病8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水平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降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强化我县预防接种工作,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通过对口支援方式开展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查漏补种。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做到年安排、季评佑、月分析、日监测。强化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佑。对传染病高发的乡镇进行重点督导,督促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控措施。

3、加强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包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全年艾滋病检测量不少于辖区常住人口的8%.提高结核病患者成功治疗完成率。强化包虫病患者规范治疗,管理率达到85%以上。加强卫生监测工作,实现饮用水卫生监测全覆盖。

4.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完成健康管理员培训20名。开展针对性除治知识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原心脏病患者管理工作。

5.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对标"四好村"创建,在全县全覆盖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落实、人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五进五讲"活动(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广播电视、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健康教育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100%,健康教育村级活动开展率达100%,力争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6、加强卫生细胞建设。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对标城乡提升、全域旅游两大战略和“四好村”创建,积极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2018年力争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及卫生院分别不少于2个和8个。

(三)大力实施医疗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继续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发病率排名前十位、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确保县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率达95%。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乡村卫生机构基挑设族建设、实用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措施力度,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2.聚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33+1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每个乡建设一所达标卫生院和每个村建设一所达标卫生室的要求,加快目前还未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由县扶贫移民局牵头实施卫生室建设,县卫计局配备脱贫村卫生室打造提升的科室制度牌、藏药盒、药柜、桌椅板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检查床等设施设备,着手做好药品储备工作,待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后,责任辖区乡镇卫生院将逐一展开打造提升工作。

3.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城乡对口支援“传帮带”、实施医院托管、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

4、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结合实际,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促进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推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人口计生服务能力,着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强化县医院医疗体系建设。提高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多级多学科联合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业务数量和质量。县级医院远程会诊量占院外会诊总量的50%。

6.严格执行巡回医疗制度,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分别开展4次,乡级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回医疗活动。依托对口支援专家定期开展义诊活动,巡诊、义诊活动要覆盖所有贫困乡镇。

7.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全县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大练兵行功、设备使用率提升行动和健康管理全覆盖行动。通过远程培训、临床实践、技能竞赛和完善激励配套措施,全面提高乡(镇)卫生人员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诊疗技术。全面提高设备使用率,着力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完善以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为主要数据的电子健康档案,逐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四)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委编办、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妇幼计生中心、各乡镇卫生院)

1.推进人才增量提质。通过培养、引进、招聘、对口支援等多种渠道。

2.开展大培训带动大提高。按照分级分类、各级负责的原则,以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为主要形式,加强全县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3年轮训一遍。

3、人才招引。按照《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川人社[2017]24号)精神和州内人才招聘政策规定,采取公开考核、考试招聘方式,主动招才引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4.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实施贫困地区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建立稳定结对关系、精准对接需求、合理选派人员,推动实施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等“九大帮扶行动”,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5、人才稳定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主阵地,对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人才要优先提拔重用。

6.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着力解决村医人数不足、能力不高问题,积极推进以聘用管理、合同管理、签约服务管理为基础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工生室的人员队伍一体化管理。鼓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空缺内,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鼓励乡镇卫生院具备资格的在编在岗卫技人员,选派到村卫生室服务。根据省上文明规定,要求脱贫村有合格村医,我局组织工作人员实地查验,今年脱贫的33+10个脱贫村卫生室无村医的由乡镇卫生院包村医生兼职村医工作,要求村医每月到贫困村坐诊7-10天,确保“乡到村”柔性流动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并建立台账,经确定的包村医生不准擅自更换。同时脱贫村有村医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村医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建立工作台账,并落实一名乡镇医务人员具体对口帮扶。

确保到2019年129个贫困村均有合格村医。建立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绩效考核机制。一体化改革数和“村医应聘”数力争提高到59%、40%。

(五)大力实施生育秩序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县卫计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各乡党委政府)

1.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生育秩序整治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极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将"一票否决"执行情况报上级卫生计生部门备案。

2.落实“包村包户”责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实行乡村干部计划生育包村包户责任制,组织发放计划生育入户宣传品和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每月到所包村了解群众婚、孕、育信息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每季度组织所包村已婚育龄妇女参加计划生育"三查"服务,及时动员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群众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不符合政策怀孕对象落实补救措施。2018年内包村包户责任制落实率达100%。在实行包村包户责任制地区,组织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为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指导育龄妇女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2018年内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落实率达92%。包村包户干部和一对一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要记录工作日志,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检查。

3.落实卫生计生系统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县卫计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分别联系2户已达到政策规定生育数量上限的家庭,做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督促联系对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力争联系对象不出现透法生育行为。

4.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统筹组织县、乡医疗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力量,通过定点服务、巡回服务等多种方式,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大力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避孕药具发放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生育秩序整治重点县实施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2018年,已达到生育政策规定数量上限的育龄妇女长效节措施落实率不低于75%。

5.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注重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加强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全面落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不低于村主要负责人的80%。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卫生计生局将加强领导,结合实际细化措施,明确目标、责任、任务和进度,统筹实施健康扶贫,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明确牵头人和责任人,遂项落实好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9

2011年上半年,全市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公共卫生、农村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医院管理等工作,加快推进医疗服务区域中心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的好成绩。现将2011年上半年全市卫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快农村卫生三级网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申请中央财政资助项目工作。今年3月初,召开了全市卫生局长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在3月底,举办一期“全市乡镇卫生院省级财政补助申请材料撰写学习班”,邀请省药学院专家授课,并对调查和申报材料撰写作具体指导。完成了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现状摸底调查和乡镇卫生院房屋现状情况调查表填报和乡镇卫生院总平面图、业务用房平面图及相关图片资料采集,并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建设计划。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作。今年我市89个乡镇卫生院获得了省财政补助,人员补助经费中80%用于在职员工工资补助,20%用于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装备添置等。省财政对我市翁源龙仙、坝子等9所乡镇卫生院下拨了共900万元用于业务用房建设、设备添置等的补助经费。中央拉动内需增加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经过努力争取,我市有4个乡镇卫生院获得了第一期新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央投资计划各50万元建设资金。有6所乡镇卫生院已上报中央争取第二期新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央投资计划各50-90万元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做好革命老区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作。经省确定,我市有一、二类老区卫生院42家,改扩建业务用房面积共14545.79平方米,有三类老区卫生院危房拆除面积为1513平方米。6月18日召开了全市召开革命老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会议,加快推进老区乡镇卫生院建设。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卫生局会同县财政、扶贫办等部门,在6月底前对老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危房情况进行核查建档,并按照《广东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制订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建设明细台账,力争今年年底前全部解决革命老区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达标及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四是积极探索乡镇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机制。我局拟定了《韶关市村卫生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全市进行征求意见和开展调研,并选择1-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更好地发挥“一村一站一万元”的作用。五是加快空白村建设进度。采取乡镇卫生院设点等多种形式在没有设置卫生站的行政村设站。新增的乳源县板长村等10间卫生站已获得省的“一村一站一万元”补助。五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技术。

二、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我市规划建设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去年底有6个建设完成挂牌。为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我局督促各县(市、区)卫生局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并及时把省补助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计200万元补助资金足额下拨到有关县(市、区)级财政。为确保各地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我局联合市财政、监察等部门加强对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财政资金的监管,督促按照省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的要求,做好相关材料准备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发挥作用,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积极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协助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开展把适宜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试点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到社区指导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人群保健工作。积极做好社区全科医护人员培训工作。我局在去年完成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护人员有关情况摸底调研的基础上,今年初拟定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护人员培训大纲,委托韶关学院医学院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200名医护人员(其中全科医师93人、社区护士78人)进行转岗培训。今年5月29日,举办了第一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转岗培训班,74名医护人员(全科医师43人,社区护士31人)参加了第一期培训。

乡镇卫生院医联体总结篇10

20*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全国有45%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30.3%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其中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多少农民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失去了往日的欢乐,生活陷入困境。“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住一次医院,一年活白干”。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影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公平和农村居民健康权利的实现,影响城乡和谐社会的建设。实施农村合作医疗迫在眉睫。

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健药社和卫生合作社。建国以后,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掀起和农村集体经济地位的确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58年,全国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0%,1962年接近50.00%,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则达到90.00%。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许多地方的农村合作医疗组织迅速解体,到1989年,全国的覆盖率降至4.80%。农民的医疗保障几乎完全变成了自费医疗,农民越来越无力支撑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农民健康问题凸现,因病返贫现象增多、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明显削弱,一些已被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地方病死灰复燃。我们*市亦是如此。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重新重视农民医疗保障,并认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关键是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年以来,政府把重建合作医疗作为建立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政策手段,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我市临邑县被列入第一批试点县,拉开了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序幕,目前我市已实现全面覆盖。

一、*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及开展的工作

*市面积1*56平方公里,辖11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1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56.9万人。其中834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23.69万;21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城关镇城镇居民43万。20*年实现GDp1180.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6元。全市有公立卫生机构184个,卫生技术人员16484人,床位9747张,固定资产12.98亿元。其中,市直卫生机构9个,县级卫生机构43个,乡镇卫生院128处。村卫生室4090个,乡村医生7155人,民营医院或诊所5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服务站25个,职工95人。年医院门诊总人次380.3万,住院总人次29.5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4人、床位1.74张。

市政府逐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全市卫生事业财政拨款*年62*万元、*年11*3万元、*年9729万元、*年1.*亿元,分别比20*年增长4、90、68、79个百分点,成为历史上我市卫生事业财政投入最多的一个五年。*年,市财政投资3000万元,较全省提前一年规划建设了37处中心卫生院。*年又重点建设了12处一般乡镇卫生院,*年完成“1127工程”项目87个。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去年7月建成启用,实现了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和医疗急救的统一调度指挥。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我市自20*年开始实施新农合试点以来,市政府始终将新农合制度试点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政策,扎实推进、稳步提高,目前已覆盖全部乡镇村。20*年,全市388.2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0.86%,基金使用率84.82%,住院补偿比31.53%。农民参合率等有关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参合农民409.96万,参合率96.76%,一季度已为48.11万人次报销医药费5827.3万元。为将这一惠及农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各级、各部门实施了扎实的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协调小组,连年将其列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十件实事,市政府连续两年下发关于加强新农合工作的意见,并作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与财政等部门联合定期进行督导、评估和检查。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协调配合的运行管理体系已经成熟。二是经办机构到位。市、县、乡均建有专门的合医办。其中县级13个、99人;乡镇146个(在乡镇政府的53个,在卫生院的93个)、475人。*年支出公务经费457.*万元。县域内实现了审核报销、数据分析微机联网。三是宣传培训到位。各县市区除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公开信、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外,近年来更加注重运用大病报销实例来影响群众。目前,参合已成为农民的自愿迫切要求,积极性空前高涨,没有发生强迫参合的事件。年年开展新农合管理干部和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培训县、乡管理人员395人次,定点医疗机构经办人员4922人次。四是资金筹集到位。新农合资金“县筹县管”。个人缴纳的10元于每年3月底前筹集到位;市、县财政补助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于每年5月底前足额到位。今年我市筹集额为每人每年70元。除中央、省财政补助外,市、县财政分别补助4元、14元,并于近期到位。五是资金管理到位。各级经办机构认真贯彻有关规定,基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健全了社会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机制,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将报销补偿情况向社会公示。20*年,2个县接受了省级审计,5个县(市)接受了市级审计,表明市县资金管理规范,工作运行良好。六是方案调整到位。每年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测算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适时调整方案,逐级审批。今年全市将实行“四统一”、“两规范”、“一提高”的运行机制,即统一起付线和封顶线、统一报销比例、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药品目录和诊疗范围,规范二次补偿、规范健康查体,提高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报销比例。在确保不突破风险基线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基金使用率。七是医疗救助到位。*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制度的通知》。*年市红十会制定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管理办法》,当年救助52个家庭计10.4万元;民政部门发放20.29万元,资助5000余户贫困家庭参加新农合。

(二)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相配套,建设体系、改革机制、提高能力一并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初步形成。一是建设体系。目前,全市11个县级综合医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站及10个县级中医院已成为三级医疗保健网的龙头;处于枢纽地位的128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建筑标准,房屋、设备基本配套。5*2处村卫生室有2370处达到了“四室分开”的甲级室标准。在卫生院改貌建设基本完成后,我市计划从20*年开始,利用四年的时间,每年重点规划建设1000处村卫生室,这项工作已列入政府的十件实事,调研规划正在进行之中。二是改革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每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实行县级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庆云、武城、临邑三县的乡镇卫生院已全部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其余县市区乡镇预防保健人员也已上划到县级财政管理。所有卫生院均实行了公开选拔院长和公开聘任人员制。有的还实行了县医院托管(宁津托管4处,陵县、乐陵托管8处)。对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率占79.44%。乡村两级所需药品、器械实行以县为单位集中招标采购,今年我市还准备实行配送制度,方案正在制定之中。三是提高服务能力。全市已建立*市人民医院和陵县、齐河两个县医院三个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到去年底,已培训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4*人,占总人数的50%,剩余的50%今年全部完成。全市7155名乡村医生均经培训考核取得了《山东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市卫生局出台了《关于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每天有市县两级医学专家在128个乡镇卫生院坐诊。通过专家应诊,直接带动了乡镇卫生院技术水平的提高。98%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科、中药房,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1/5的村卫生室有中医中药。新农合中药补偿标准和中医适宜技术补偿标准得到相应提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色

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并直接出资对参合农民予以补足的制度。新型合作医疗是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而过去的合作医疗则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行组织。

第二、新型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方筹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具体的筹资比例为:20*年至20*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占1/3,农民个人缴纳1/3;20*年筹资比例为中央和地方财政各增加一倍,农民个人缴纳比例不变;*市政府刚刚下达文件,20*年新农合资金筹资额为每人每年70元,其中,中央、省补助42元,市4元、县14元,农民个人缴纳10元不变。2009年开始为每人每年100元,农民个人缴纳20元。临邑县已于20*年6月1日起率先施行。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是中央对农村“多予、少取”惠农政策目标的实现形式,是国家和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具体体现。而过去的合作医疗资金,主要靠个人缴纳和村级集体经济补贴,政府各级财政不负筹资责任。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即因病住院治疗和大额的医疗费用,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主要解决小伤小病,抗风险能力差。

第四、在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即对于特困户、五保户和交不起合作医疗经费的、或自付医疗费用无法承担的,国家设立由政府投资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资的专项基金,实行医疗救助制度,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同时,作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雏形,它的建立和完善将为社会保险事业逐步覆盖农村居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新型合作医疗实行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多方参与管理的体制。一个县的人口,大县有100多万人口,小县也有20—30万人口,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抗御疾病风险的作用就大;而过去的合作医疗一般都以村为单位(2000左右人口)统筹,少数以乡为单位(2—3万人口)统筹,互助共济的能力较小。

第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注重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制度建设。从政府来看,有国务院多家部委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市、县都有领导小组和经办机构;在农村成立了由农民代表参加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管理与监督,并要求将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这有利于培养农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第七、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通过大病统筹制度,一部分得大病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实惠,过去一些农民因为无钱求医问药,大病拖、小病抗,结果“小病积成了大病,大病在家等死”的现象逐渐改善。农民看病由原来完全自费的“无人管”到大病统筹补助的“有人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从我们调研的结果看,近两年来,乡镇卫生院的门诊量比新农合前普遍提高30%以上,个别有的达到100%,“新农合”使农民看病就医率有所上升,农民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有了很大缓解。

第八、医疗救助制度为一些特困农民(五保户、地保户)加入新农合,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提供了保障。大病医疗统筹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困难,但对身患重病的农民来说,享受补助后家庭仍然摆脱不了贫困。目前我国“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不是很高,最高报销的封顶线20*年是2万,目前规定为4万元。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我国农村9亿农民的健康和利益,是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筹资水平低导致大病统筹补助水平低,大病农民自费医疗费用仍然居高不下。我市是欠发达市地,对新农合的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农村大部分地区还不富裕,地方政府财政比较困难,除了发工资以外,可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十分有限,教育、卫生方面的公共投入更是难以提上议事日程。新农合的筹资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我市执行了国家规定最低的每年10元的人均缴费标准,即使加上20*年新调整的中央和省、市(含县)财政各拿20元的补助,农民拿10元的参合费用,最终形成的合作医疗基金还是非常有限的。据我们的调查,在这样的筹资水平状况下,农民患大病所获得的补偿比例大约在30%左右。过低的参保待遇不能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政策目标,一些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2、报销比例分级、分段报销,报销起报线高,封顶线低,不能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例如我市平原县定点医院住院费用补助标准:

起付线:乡镇卫生院80元,县级医院300元,市及以上医院500元,起付线以下自付。起付线以上,乡镇卫生院按可报费用的55%,县级医院按45%,市及以上医院35%的比例报销。最高限额20000元。临邑县的政策稍微优惠一些,起付线:乡镇卫生院没有,县级医院200元,市及以上医院500元,起付线以下自付。起付线以上,乡镇卫生院按可报费用的60%,县级医院按50%,市及以上医院40%的比例报销。

3、以大病统筹和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农合制度没有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新农合制度的实惠。大病统筹制度针对的主要是得大病的农民,而得大病的农民在农村毕竟是少数,1998年和20*年两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每年仅有3%~4%的农村人口住院治疗,对于患了大病并享受了部分医疗费用补偿的参保人员来说,满意度会提高。但对于绝大多农民来说,得了病而不需要住院治疗,受益的人少,没有生大病的人觉得自己交钱没有受益,就降低了继续参保的积极性。而且以保大病为主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投入绩效。因为,真正影响农民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许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扛成大病”的。从医疗卫生投入的绩效看,对大病治疗的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预防。

另外,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目前主要救助对象是五保户和特困户,对这两类人口之外的其他因天灾人祸致贫的贫困人群关注不够。同时,医疗救助基金总量不足,使医疗救助对象在享受大病统筹补助后的高额自费费用还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有些大病农民在大病统筹补助后的自费费用高达70%以上。

4、新农合的管理费用较高。市、县、乡均建有专门的合医办。其中县级13个、99人;乡镇146个(在乡镇政府的53个,在卫生院的93个)、475人。仅*年支出公务经费达到457.*万元。

5、农村乡镇卫生院没有全科医生,医护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使新农合的惠民政策打了折扣。目前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还没有全科医生,大专以上学历的医护人员不足七分之一,设备、设施也较为简陋,这使新农合的惠民政策打了相当的折扣。

6、县乡的计划生育服务站没有切实参与新农合制度。

四、几点建议

1、为了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加入“新农合”和提高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20*年1月,财政部、民政部颁布了关于印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是用于农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的专用基金。基金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公益金、社会各界自愿捐助、利息收入等。

“新农合”制度的发起是政府,主导也是政府。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为“新农合”提供的医疗救助资金非常有限,同时又不能有效地吸引和配置社会资源。而作为社会公益组织的红十字会加入“新农合”制度建设后,建立了社会资源流入医疗救助基金的渠道。(例如即墨市红十字会3年来向社会募捐了3920万元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不足,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团体组织之间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20*年9月8日,国务院同意增补红十字会总会为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明确了红十字会总会的职责:“参与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工作,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原来单一、封闭的由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组成的“新农合”的组织结构逐渐被开放的、有社会团体参加的组织结构所替代。从而实现了“新农合”组织结构的创新。更为我们切实提高新农合的补偿比例,减轻患病农民的负担开辟了新的渠道。

2、新农合方面,我市主要实行了家庭帐户与大病统筹相结合的模式,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央、省财政补助到位时间晚,基层医疗机构垫付压力大。随着“一卡通”的实行,监管任务越来越重。一方面建议省政府明确各级经办机构设置标准和编制要求,上级资金分期拨付或实施预拨付;另一方面引入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工作。据有关方面统计,20*年,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4个县(市、区)参与新农合工作,基金规模36.6亿元,参合人数3017万人,875余万人次农民享受到共计18.4亿元合作医疗费用补偿。建议引入保险行业采用基金管理模式提供经办服务,即政府支付适当的管理费用,委托保险公司提供报销、结算、审核等服务,不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基金赤字由政府承担,节余转入下一年度。这种“征、管、监”分离的运行机制,有助于减少“人情支付”等问题,防止“骗保”等现象发生,节约了政府经办成本。例如,河南新乡市采用该模式后,从事新农合工作的政府人员从519人减少到56人,政府管理费从每年1000万元减少到300万元。又如,江苏江阴市农民人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1%,平均结报医疗费用时间缩短为15分钟,政府没有接到过一例农民投诉。

3、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方面。乡镇卫生院建设虽然在房屋、设备方面基本建设到位,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建议省政府继续加大对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参照浙江省的做法,明确对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补助政策。目前,乡村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全科医生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瓶颈,结合全省“村村有大学生”工程的实施,建议山东省政府制定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