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养老服务战略报告十篇养老服务战略报告十篇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1:30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1

报告称,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12亿,占人口总数的15.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亿。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少子无子家庭剧增,空巢、失能、高龄、贫困等多种现象叠加,各种老龄问题短期内同步呈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而中国老龄事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法律实施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建议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

报告指出,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检查发现,一些地方对完成这项战略任务的思想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养老服务用地、融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国家支持政策在不少地方未能有效落地。

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普遍较低,贫困老年人救助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五保老年人分散供养和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较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刚刚起步,对失能、独居和高龄老年人的特殊照护工作严重短缺。补充性商业保险发展不充分,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

为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到实处,报告建议,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统筹救助体系,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

“养老服务业现状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报告分析,一是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二是养老机构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城区“一床难求”、郊区农村养老院多有空置的状况;支持社会力量办民办养老院的政策措施不到位;面向失能、高龄等特困老年人的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严重短缺。三是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

报告建议,要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各级政府在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兴办家庭式、社区型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医疗资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同时,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鼓励城市养老机构与农村养老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机制。在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改革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农村居民养老的长效保障机制。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疾病护理与康复等设施网点。

将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

报告指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严重不足。一是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力度不够。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用地、融资、用人、政府补贴等方面缺乏统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市场准入、服务标准、定价机制等方面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配套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现有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同时,取得资质的护理人员极度缺乏,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2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直接关注下和多个中央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国著名社会保障学者郑功成教授主持完成的社会保障国家战略研究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亲自作序推荐,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编纂历时4年(2007-2011),在郑功成教授主持下,著名专家学者组成1个核心组与30多个分项目组,先后有200多位专家学者和200多位各级官员参与研讨,并到20多个省(区市)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大小规模专家研讨会28次,到4部委12省召开征求意见会16次,还与韩、日、德、瑞等多国进行直接交流。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理论学术界集体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其发展描绘的全景式战略蓝图,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被誉为“中国式贝弗里奇报告”。

本书立足于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挑战与任务,系统诠释了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了宏观规划。同时,立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四大支柱性制度安排顶层设计,以实现“人人老有所养”、“人人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健康”、国民平等的社会救助权与通过福利制度安排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为战略目标,分析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阐述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与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规划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对诸多关键性问题作出了理论回应。

《总论卷》

本卷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核心成果,是数百位专家学者与各级官员参与研讨后的集体智慧结晶。

全书立足于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形势、挑战与任务,系统诠释了社会保障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了宏观规划,从理论上厘清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目标、城乡一体化与均等化进程、经办机制与信息化建设、政府财政责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同时,亦将有关军人保险、失业保险发展战略报告与战略研究过程纪实收入本书。

《养老保险卷》

本卷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十位从事养老保险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全书立足于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以实现“人人老有所养”为战略目标,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阐述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与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规划了养老保险制度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对关键性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内容包括老有所养及其实现路径、覆盖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投入、养老保险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退休年龄延长方案等。

《医疗保障卷》

本卷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十位从事医疗保障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全书立足于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以实现“人人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健康”为战略目标,从全局与长远的发展视角,分析了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与任务,阐述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与目标体系,从理论上规划了医疗保障制度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对关键性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内容包括病有所医及其实现路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医疗救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医疗保障改革配套机制等。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3

《报告》总体布局为三部分:“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016年重点工作,也可理解为三篇:成就篇、展望篇、自身建设篇。成就篇――即回顾部分,独立成篇;展望篇――由“十三五”和2016年的目标、要求和任务共同构成;自身建设篇――寓于三部分之中。

成就篇:辨识方位,充分认识

和把握新常态下的省情特征

站在历史的关口,必须认清所处的方位。《报告》对此客观、辩证地进行了总结。

历经五年奋斗,辽宁老工业基地站上了新起点。“十二五”时期,辽宁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二五”中后期全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辽宁遭遇了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传统增长动力弱化的考验。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抓住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报告》从五方面予以概括: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这些成就标志着辽宁发展站上了新的台阶,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一年,各项工作承上启下意义非凡。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以来辽宁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一年。全省上下积极努力,迎难而上,扎实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报告》先总结了4项攻坚破难成就:认真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科学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养老保险风险基金,主动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推进政府机构调整,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又对落实去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工作进行了6方面回顾:全面落实振兴发展政策举措,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这些工作保证了“十二五”的顺利收官,也惠及长远。

新常态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十二五”中后期,我省经济下滑较快,部分经济指标未完成预期,遇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阶段性考验,遭受到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报告》不回避现实矛盾,主动查摆了存在的问题:投资增长乏力、工业下行压力和财政收支压力持续;深刻查找了科技、新兴产业、服务业、县域经济、区域发展存在短板,发展环境存在不足,政府职能作用不能适应新常态要求等自身原因,对省情的认识更加全面。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考验,辽宁别无选择,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为此,《报告》鲜明指出:面对压力和挑战,信心至关重要,信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来自全省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定力和决心;进而作出了分析和判断:我们虽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困难中也孕育着希望,辽宁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增长的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辽宁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装备制造业基础,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业全面提速,特别是科技教育人才荟萃,一定能够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辽宁近年培育了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一定会形成新的增长点;辽宁人民勤劳智慧、坚韧不拔,依靠全省人民的奋发努力,一定能够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四个没有变”,科学判定了现实方位;“四个一定能”,彰显了必胜的豪迈气概,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展望篇:描绘蓝图,充分体现

和贯彻新时期的发展理念要求

2015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推动老工业基地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是新一轮全面振兴的起步阶段,《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如何落实?《报告》作出了进一步安排。

坚持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发展的新部署和新理念。《报告》提出:在新时期、新任务和新的考验面前,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省委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五个必须”时代要求。《报告》强调“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五个必须’时代要求”,此句话虽未作展开,但含义极为深刻。其所说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辽宁“十三五”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机遇,坚持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个驱动”为引擎,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五个必须’的时代要求”是: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必须全面落实“四个着力”新要求,必须激活“四个驱动”新动力,必须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经济新增长点。

坚持指导全面振兴的“四个着力”要求。2015年7月17日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四个着力”的指示,是推动全面振兴的行动指南;10月22日,省委第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年底,党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围绕“四个着力”做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安排。《报告》牢牢把握这些要求,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全面贯彻‘四个着力’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并结合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新要求,提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聚焦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聚焦转型升级;着力鼓励创新创业,聚焦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惠民富民”,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部署。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目标引领新一轮全面振兴。《报告》根据省委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两大战略进行了目标规划。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7方面具体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围绕全面振兴,重申了省委提出的五年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把辽宁建成体制机制重点突破、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民生社会全面进步的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先行区。

坚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努力实现良好开局。美好的蓝图、清晰的思路,都必须始于足下、步步为功、扎实落实。所以,《报告》清醒地指出:“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抢抓新一轮振兴发展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大力实施‘四个驱动’战略,培育壮大‘六个新增长点’,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按照这种思路,《报告》分解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指标、9项重点工作任务:围绕稳增长,提出“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围绕促改革,提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围绕调结构,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促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继续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围绕“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惠民生,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自身建设篇:坚持优化

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4

关键词: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群众体育

1.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

1.1群体性格局初步形成。国务院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三纳入”的要求。即要求把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把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13年底,地市级“三纳入”总体覆盖率高达97%,在县级市“三纳入”的总体覆盖率达93%,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1个百分点。实现全民健身“三纳入”,已经普遍成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的重断发展,全民健身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财政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这是为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1.2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截至2014年,我国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28.2%,体育锻炼越来越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方式。以各级政府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突出标志的法规制度日益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加快改善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粽体育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机制和要求,积极推动《“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推进基层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2013年,投入总局本级体育公益金约13.3亿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近5万个,“雪炭工程”190个,采购符合新国际的健身路径器材1192套。为支持各试点单位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群体司在2013年支持20个试点单位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示范工程”,每个试点单位有10套《新国标》生产安装的路径器材,集中安装在1-2个公园(广场)或大的社区等对外开放,便于群众使用的公共场所。并对“示范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努力将“示范工程”场所打造成宣传科学健身的新阵地。

2.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

2.1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客观规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

(1)个人层面的意义。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个长远的,重大的,有建设性的策略。那么对于个人层面来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的,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扩大社交,锻炼意志,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水平和社会素养,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参与运动对其成长的积极意义非常重大。“现代文明病”的出现,更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求尽快建立包括体育活动在内的更加文明、健康、高效的生活方式。因此,开展全民健身,使大众树立“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力量”的全新健康理念,走出“食物进补、药物保健”误区,提高大众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体育健身观,并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是全面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有效途径。

(2)社会层面的意义。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使体育运动本身所固有的积极意义得到很大的体现,如:规则意义,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公平公正等充分的发挥,同时,全民健身也具有体育的固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塑造人格的健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和谐社会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3)国家层面的意义。对于国家而言,体育是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国家文化宣传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是建设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综合实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准。

2.2推动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支柱性产业。截止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1万亿元,中国体育产业年度总产值占GDp的0.6%,而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体育产业总产值大致占到GDp的2%,与此相比,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另外,我国目前的体育人口还达不到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美国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8亿。基于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预计在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万亿,是目前规模的5倍,其专家预测增加值将占到GDp总量的1.3%。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优化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使其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在体育产业总比重中大幅提高。

2.3能够稳步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培养群众体育意识,促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发展全民健身,本质上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可以激励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群体,促使群众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我国体育人口数量,推进体育社会化。同时,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言传身教,会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随着体育人口的增加和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推广,群众对体育基本知识的需求日益迫切,这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将促使体育知识在大众中迅速普及,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2.4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能够提升老年人身体素质,为广大老年群体造福。根据联合国定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有超过10%的人口超过60岁,及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到总人口数的15.5%。根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届时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在此情况下,老年人的身体与否特别关键,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推广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届时运动养生康复运动需求将大幅提升,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推进以舒缓亚健康及自然生态休闲为主体特色的,将健康监测、健康评价、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紧密结合,将社会交往、医疗康复等元素与体育健康相结合的健身养生康复产业势在必行。

3.结语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里程碑式的突破发展,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实施,也为我国全民健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定会使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建设的环境与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另外,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财力保障、以及制度和政策保障,必然会使我国全民健身进入到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平台,为实现全民健身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也为全民健身事业的腾飞提供了保障。(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波,李慧萌.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与结构[a].体育科学,2011,31(2).

[2]阮伟,钟秉枢.2014年体育健身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C].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p90-91.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5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企业陷入招商的困局?究竟什么模式是适合企业招商制胜的法宝?

提到招商的困局以及招商制胜的方法技巧,其实众多的业界同仁早有细致深刻的分析,蓝哥智洋行销顾问机构也曾于近期在《医药经济报》、《中国经营报》年发表过“医药保健品招商8大困局”、“招商三步曲:企业招商实现低成本运做”及“强化招商过程管理”等大幅文章,对目前招商的困惑做了详细的阐述,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重复了。那么,究竟有什么低成本成功招商模式可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想就蓝哥智洋行销顾问机构2005年成功策划的永和堂营养保健品连锁加盟的招商操作,对蓝哥智洋阐释招商解困的观点做些实例型的佐证,同时对迷茫中的招商企业起到有益的启示。

第一斧:招商企划:构建差异性竞争品牌

永和堂保健营养品连锁有限公司是加拿大永和堂集团在国内投资的医药保健品企业,其主打产品集中在中老年市场,如:改善心脑血管病的银杏滴丸、西洋参滴丸,预防糖尿病的消可康,免疫调节功能的乳清蛋白粉等,其配方和生产技术虽然和国内同类产品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其招商实力和国内业界大腕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在当今“好产品不一定是畅销产品”的过剩经济时代,如何实现产品的成功招商?是采用国内大企业常用的大手笔广告招商还是选择低成本创新模式的招商呢?经过多方论证,我们决定选用以打造品牌优势来实现成功招商的低成本扩张策略。

预防养生,倡导全新差异性概念。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其实一直做的是治疗市场的推广,但是保健品的先天功效又不能满足消费者被宣扬起来的心理期望值,同时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夸大的广告宣传、过度的透支市场,让当今的保健品市场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状态,购买需求有场无市,其实这也是当前招商市场整体不容乐观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相反预防养生市场在我国还是个全新的市场,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并且和保健品的预防改善功能宣传非常的吻合。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更加明确了用养生品牌拉动产品招商的思路。

经过洽谈,在国内预防养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和熟悉西方健康管理的加籍美国药理学专家张永博士共同发起创办的洪昭光·张永国际养生中心,最终与永和堂集团形成了全球独家战略合作伙伴,至此,以立志打造中国养生第一品牌、为中、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心灵养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洪昭光·张永国际养生中心成了永和堂系列产品招商的金字招牌,为产品成功招商提供了不可复制的优势资源。

洪昭光教授作为心脑血管病防治专家,其本身就和永和堂的产品特点非常吻合,同时他作为健康教育专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众健康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100多万人聆听过他的现场报告、7000多万人阅读过他的养生书籍和手抄本,2亿多人看过他的电视养生讲座,他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红、黄、绿、白、黑”膳食结构更是家喻户晓。显而易见,2亿多已经被教育好的预防养生市场,为永和堂系列产品的成功招商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坚实的市场基础。

完善品牌识别系统,形成区隔优势。招商策略确定后,所有的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着战略思想有序的展开。首先我们确定了以连锁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建立1000家洪张中心和3000家永和堂保健品营养连锁店作为企业3年的战略规划;将科技弘扬养生文化,关爱人类养生与健康,打造中国养生第一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同时围绕企业以人为本,关爱健康,科技创新,造福社会的核心理念完善了全套的企业Ci形象及产品Vi体系的规划,至此,一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被勾勒的栩栩如生。

养生品牌,提升产品鲜明个性。以预防养生作为基调,我们对主打产品从成分配置、研发技术、功效诉求、卖点提炼、概念传播、广告诉求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了个性化的市场定位,同时围绕市场定位设计了配套的产品包装和宣传物料,最后还不忘记将“洪昭光·张永国际养生中心监制”的字样留在了所有产品的包装盒上。

可赢利的模式,丰厚的利润空间。无庸置疑,好的赢利模式无疑是最吸引商的核心卖点。然而,目前众多招商企业在产品招商前连自己都不知道产品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市场运做模式可以实现赢利的目的就开始大范围的盲目招商,这种圈钱为目的的短线操作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为了保证永和堂连锁招商的成功率,为了给商的投资负责,也为了实现长线经营的战略思想,我们决定先做样板市场,摸索一套真正适合产品特点的可赢利的市场运作模式,真正帮助商消除顾虑、实现零风险经营,从而最终形成产品招商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对样板市场的了解,同时结合产品的品牌优势,经过3个月的艰苦摸索尝试,我们终于找到了“专卖店+会员制”这种可赢利的模式。紧接着,结合样板市场运作所积累的经验,我门出台了切合实际的招商政策,包括对商的资质要求、首批提货量、退换货机制、合理的价格、丰厚的利润空间及适当的返利奖励,当然还有总部所能提供的必要的市场支持等等。

品牌招商,规划全新低成本模式。鉴于前期细致的企划准备工作,我们对永和堂产品招商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考虑到自身拥有的品牌含金量,分析比较可采用的招商途径,我们确定了“品牌造势+权威招商媒体广告+专家推广招商会”的组合招商模式。从后来的招商效果来看,这种模式是可行而有实效的,一版《中国经营报》下来,就实现了当期广告费用4—5倍的招商回款,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洪昭光养生品牌的独有魅力和样板市场的示范作用,还有就是《中国经营报》的行业权威性和招商软文广告的杀伤力了。

至于专家推广招商会这个途径,我们是将意向商邀请到总部,同时将洪昭光教授、张永博士和美国健康管理专家团请到招商会现场,利用他们各自的权威性分别对养生市场的前景、对产品特点及市场成功运作的模式、对招商政策的实惠等方面做了令人信服的的细致解说和分析,同时以样板市场作为有力的佐证,通过以上的有力措施,现场实现了很高的签约率,专家推广招商会的效果超出了我们预期的期望。

第二斧:招商整和:聚焦个性化宣传威力

在招商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后,如何进一步的扩大招商影响,提高招商工作进度?我们将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和,具体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措施得以体现:

放大品牌,借力造势。预防养生市场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是一块仍需培育和教育的市场,而同时洪昭光教授的个人养生品牌在我国存在南北区域不对称的缺陷,还有洪昭光·张永国际养生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有很大待提升的空间,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调动多年积累的资源在《中国食品报》、《销售与管理》、《医药经济报》、《中国经营报》、《中国营销传播网》、《华夏营销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博锐管理网》等众多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媒体大篇幅对洪昭光及养生中心养生品牌进行了广泛的报道。从后期的信息反馈来看,这种造势对于提升养生品牌起到了很好的公信力作用,为产品的招商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和更广阔的运做空间。

公益造势,推拨助澜。宏观造势完成后,我们又有意识的联系了部分有市场基础的省委老干部局和规模较大的高校学府,为他们离退休的高知高干举办了几场规模宏大的养生健康公益讲座,凭借洪昭光教授的影响和现场精彩的健康报告,公益活动取得了轰动性的影响,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对公益性的健康报告给予了高度品价。当然最高兴的还得是我们的永和堂了,因为公益活动的成功,为企业建立的美誉度是千金也难买到的财富。从后期的招商情况来看,做过公益报告活动的省份招商情况明显优于其它地区,商的销售业绩也是一路的攀升。

强化服务职能,健全售后体系。招商局面打开了,加盟商进来了,如何与加盟商实现双赢的长期战略格局,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深知如果不能为加盟商提供真正有实效的服务和帮助,商不能实现赢利,那么发出去的产品严格来讲只是产品仓库的转移,这是我们不愿见到的局面,也不是我们的初衷。有鉴于于此,我们制定了严密的跟踪售后服务体系,成立了专职的售后服务部,为加盟商提供包括专卖店选址、装修、人员招聘及技能培训、开业庆典、区域广告的投放、活动开展、会员管理等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和支持,全套的贴身服务极大的降低了加盟商的运营风险,从全局而言为招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良好的口碑。

第三斧:招商团队:提升规模化优势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6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蓄势转型、奋力赶超的一年。回望这一年,一项项措施的出台、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实施,促使青海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2017年年初,青海民族大学理论经济学教授、政府经济学博士后陈文烈对即将在两会上审议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充满期待。

2017年1月15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西宁开幕。会议由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时任青海省代省长王建军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王建军指出,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以下六个鲜明特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持续加强;协调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王建军强调,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向全省人民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已全部兑现,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13项民生指标调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当前,青海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青海提出“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青海省委也提出“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的发展思路。

王建军指出,2017年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8%,进出口总值增长5%,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比例保持在83.3%以上,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规定目标以内。

王建军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有三个方面需要用心把握:一是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二是把握好民生民心民力的结合点;三是把握好生态生产生活的关键点。

在会议上,王建军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将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包括加强就业帮扶,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8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85%以上,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招考5000人左右,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社会实践及校外活动收费项目,将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50元,新建及改扩建75所公办幼儿园,落实社保提标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标准提高15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5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350元。继续实施婴幼儿营养改善、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农牧区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和村医报酬,为200所学校配齐配强卫生室,免费治疗结核病2000例,筛查包虫病重点人群100万人,综合施策,最大限度解决疾病给人民健康造成的困难和痛苦。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7

论坛邀请了国内有关学术组织和老龄、社会、环保、生态、养生、保健、文化、旅游、医药、教育、规划、建设等多方面的23位专家学者与老龄产业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百余人参加,就人口老龄化问题、“银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银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相关政策与市场需求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对罗江开发银发产业的可行性,以及有利条件和不足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为罗江县政府今后发展银发产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找到了科学发展银发产业的路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罗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也、县政协主席邓华明率四大班子领导及全县乡镇领导、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倾听专家建言。县委常务、副县长陈天航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光勇在欢迎辞中表达了全县干部群众对建设生态罗江、打造“银发产业”,推进县域经济纵深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专家学者出谋划策的热切厚望。

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李连仲先生赶赴论坛,做了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专题发言。并对罗江县委、县政府倾全县之力,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打造“银发产业”,拉动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经济共融的做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孟俊修等老领导到论坛致贺,表达了四川省老领导对罗江发展银发产业举措的肯定和支持,对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的关注和期望。

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万本根以《打造中国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县,创造部级银发产业基地》为题作了主题报告。(本报6月5日已在a-3版《西部论坛》整版全文刊登。)

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何保全就《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报已在6月5日a-2版《西部观察》新闻报导中作了主要摘引。)

23位专家19位相继发言,有的作了书面发言。论坛召开前,罗江县委、县政府专派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天航到成都召开“通气会”,向专家们介绍了罗江县的全面情况。论坛前又邀请专家对罗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状况和传统文化进行了初步考察。

老龄问题是21世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老龄问题、艾滋病问题、贫困问题,是世界公认的21世纪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这是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原新主任在今年2月1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向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为主任的全体委员和全国人民传递的两条重大信息。

在国际上,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或者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们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687万,占7%),并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有资料显示,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其中80岁以上的为1600万。据预测,20年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3亿,30年后有可能超过4亿。更为突出的是,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惊人速度递增。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现状。我国人口是“未富先老”,被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人口大省,60岁以上老年人2006年底为1167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为120万。每年从59岁跨入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0多万,年平均净增40万左右。据预测,到2010年,四川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300万人,2020年将达到1638万人,2036年将达到2500万人,占总人口的27.93%,达到最高峰。

人口老龄化为银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川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何保全指出: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为银发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人口环境,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旅游、理财等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长,孕育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老龄结构的转变而出现的新兴产业,在国外被称为“银色产业”。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老龄产业的理论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普遍认可的老龄产业概念是:老龄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医、学、为、乐、葬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从上述概念的界定上看,老龄产业包括生产、经营和服务三个方面,它的内涵具有如下三方面属性:一是老龄产业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商品和服务;二是老龄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即衣食住行用等,基本包括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但包括物质方面的商品和服务,也涵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商品和服务;三是老龄产业不仅包括生产领域,也包括流通领域,以及相关的服务领域。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老年人是老龄产业的活动主体。按年龄段来分,又可将老龄产业分为高龄老人产业、低龄老人产业、“老人消费偏好产业”三类。

老龄产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不完全局限于年龄界限意义上的老年人口。有些人虽未满60岁,但因生理、心理或其他原因同样对相关的老年产品和服务有着客观的需求,他们也是老龄产业的直接服务对象。由于老年人群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决定了老龄产业是一个带有公共性、福利性特征的领域。

四川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谭继和研究员在《银发产业的定位与罗江的特色文化》中,对“银发产业”的内涵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说:银发产业的概念是最近才提出来的。银发产业相对应的概念是青丝产业和呀崽产业。发展银发产业就必须给其定好位。给银发产业定位,就要明确银发(老人)的特征和需求。

从老年人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需求出发,可以把银发产业分为四类:一是生存生活产业,解决老有所养即老年人生存的问题;二是生理养生产业,解决老年人的生理健康问题;三是心理卫生产业,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四是心灵开发产业。

以上四类产业中,心灵开发产业犹为重要。老年人是智慧的宝库,有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的追求。丰富的阅历和深邃的智慧。让老年人能够俯视众生,洞察世事,在精神上,他们是先驱。他们从内心深处要求开发其智慧以飨世人。这种智慧开发属于创意产业。它是银发产业的最高层次。

银发产业也是康乐伦理产业。在商业社会里发展银发产业,是对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传统道德回归的呐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银发产业归纳为“以满足心理、生理需求为基础,以追求心理卫生健康为特色,以开发心灵智慧为亮点的康乐伦理产业。”

银发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模式

此次论坛中,多位专家对银发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走的路径、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对外开放)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的专家王小琪研究员在发言中提出:“将银发产业打造成罗江县域经济的新生长点”。他说:县域经济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点。银发产业既包括了传统老年产业如食品、服装、特殊商品、交通、医疗保健、老年福利设施等,也包括了现代老年产业如休闲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从县域经济与银发产业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到,它们都具有“结合部”和“宽领域、广覆盖”这两个共同点,都起着连接城乡,一二三产业的作用,都覆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多个行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罗江县的区位特点、资源结构、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统等,王小琪认为,应紧密结合成德绵产业带和成渝经济区建设,将银发产业打造成罗江县域经济的新生长点。建议罗江在四川省和德阳市老龄委及其他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申报“中国银发产业之都(或之乡)”,并建设银发产业策划、研发和咨询基地、银发产业会议和培训基地、银发产业投融资基地、银发产业制造基地和银发产业交易和展示基地这五大基地,将罗江打造成四川、中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银发产业品牌。

四川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陈明立所长在论坛上提出了《对建立文化生态银发产业链园区的构想》。他指出:构建文化生态银发产业链科学园区的背景是:人口老龄化、生态运动、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背景是人口老龄化向高龄化的发展将是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由此带来的老年问题将成为日渐突出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需求的多样性决定老年产业的多样化。因此,老年产业就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综合性的而且相互关联的“产业链”。

罗江县作为以县为单位进行规划的区域经济带,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打造文化生态银发产业链园区:诸如居家养老园区、观光旅游景区、老年精神文化产品园区、老年保健品产业园区、老年食品园区、老年医药及医疗器械园区、老年保健食品园区、老年健身器材园区、老年日用品园区、老年个性化特殊用品园区、老年家庭个人护理人员培训及中介机构、其他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等。

四川旅游学院(筹)徐学书教授在论文中分析了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关爱需求、社会价值需求、服务需求后指出:老年群体的庞大、老年人多种多样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需求市场,为发展银发产业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故银发产业被认为将是21世纪最赚钱的十大产业之一。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达到8383亿元;到2020年时将达到28145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73219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将进入市场消费,关键看有没有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他提出了银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六个方面:1、银发商品生产;2、银发服务业;3、银发房地产业;4、银发康疗保健业;5、银发文化旅游业;6、银发产业人才培养来促进银发产业的发展。

中国市政西南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国绪、西部经理学院执行董事刘泽勇博士《从新农村实业与物流业的现状,探索罗江生态银发产业的发展路径》,他们指出:老龄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问题;新农村实业的发展是银发产业的基础平台;物流业是新农村实业发展的咽喉。他们认为:罗江银发产业的发展可以沿着以下路径去探索:1、挖掘比较优势,突出文化内涵;2、发展农村实业,打造养老基础;3、创建生态物流,建设幸福罗江;4、建设老年社区,推动自助养老;5、借助养生论坛;推动观念转变。

他们认为创建“自助型老年社区”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3经济效益。它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群“老有所养”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西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尝试;有利于提高社养老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带动与养老生活有关的产业发展,并因此在中国·罗江形成新的银发产业链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天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吴祥云提出“把罗江建设成为四川老龄产业基地”,他认为罗江县自从德阳市中区划出后,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却处于中游地位,其主要症结就在于缺少一个能够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抓手和支柱产业集群。罗江县委、县政府正是基于对本县县情的深入分析和深刻认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老龄产业作为启动全县快速发展的基石,把老龄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这个决策是卓有远见的精明决策。

吴祥云从老龄产业保健、医药卫生;日常生活用品;社会化养老服务;旅游、休闲;老年文化、教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老龄产业基地的具体内容和模式的建议。

四川大学张钦教授就“发展银发产业与发展银发事业的关系”发言道:发展银发产业,最终是为了推动银发事业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宏观构思的整体策划中,需充分地关注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娱乐休闲服务、心灵慰藉和终极关怀服务、子女亲人的关怀、安全服务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以产业来推动事业的发展,又以事业为价值核心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成长,只有这样,银发产业和银发事业才能相得益彰,恒久地造福人群。

张钦教授还指出:银发产业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朝阳产业,已引起海内外实业界、学界的高度关注。罗江县委县政府将这一产业作为自己现在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推动,是很有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同时,提出以银发产业带动全县的新农村建设事业,将全县建成“城市在乡村中,乡村在城市中”的新型村镇模式,也是相当有创意的。

西南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廖明铨教授在论文《兴银发产业添罗江锦绣》中指出:银发产业是以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他列举一系列数据后指出: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应通过长期大量的工作来改变。他提出兴办发展银发产业,应当走社会化的路子,实行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在政府的领导下,民政局可联合规划局、建委等部门,认真研究,哪些方面可以开放,哪些方面可以拍卖,把准备招商的项目、地点、政策扎扎实实落实好,并据实研究相关政策,召开民政福利事业招商引资会。还可培训服务人员、吸引服务对象,谁投资谁受益,只要项目的效益比较好,不管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不论是民营的,还是外资的,都要支持在罗江搞起来。还应拿出一批好项目走出国门,向世界招商。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社会支持,兴银发产业,添罗江锦绣。

开发银发产业应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川省社科院谭继和研究员在《银发产业的定位与罗江的特色文化》中指出:罗江县要发展银发产业,首先就要找准本地特色文化,要把特色文化和银发产业结合起来。原来很多人认为三国文化就是罗江本地特色文化,其实这还需要深化认识。三国文化很普遍,在成都就提出民族智慧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我们知道,诸葛亮是智慧圣人,庞统是亚智慧圣人。罗江可以借鉴成都这个思路,宣传庞统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也即庞统逍遥文化或风皱文化。这样,就找出了一种罗江的特色文化。另外,李调元是罗江人。他的《潮海》恣意,海涵百科。读书破万卷,从中寻智慧是李调元也是蜀中所有文化巨人的特征。

罗江在开发银发产业时,可以把李调元的智慧文化即《潮海》文化作为一大特征。不论是庞统逍遥文化还是《潮海》文化,都是智慧文化。因此,罗江文脉的传承从凤皱文化到《潮海》文化,都是智慧、浪漫文化。这就是罗江文化特色。

罗江文化特色怎么融入银发产业中呢?庞统逍遥文化中的心灵文化,与开发老年人心灵的文化相一致。因此,银发产业可以以开发三国庞统逍遥文化为基石,开发银发心灵文化。还以从李调元的《潮海》中找出关于老人、智慧的论述,作为银发产业的源泉之一。同时,从史料中找出李调元曾经提到过的川剧曲艺、戏班,进行恢复,既可作为银发产业的内容进行开发,也可作为非物质文化加以保护。罗江在开发银发产业时,可以把李调元的浪漫和庞统的逍遥结合起来,作“诗意罗江、逍遥罗江”的宣传。

《中国西部导报》总编辑杨达提出,发展银发产业应与弘扬孝道文化相结合。要基于“博敬”和“泛孝”的人性化情结,形成一个社会公德的“磁场”,从而引发人文关怀的“磁力效应”,带动资金流的集聚,保证产业链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罗江除了三国、李调元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具有孝道文化资源的天然优势:罗江隶属“中华孝德之都”——德阳,紧邻“孝德之泉”——孝泉。如果能将其作为发展银发产业的一种核心精神支柱,对于崇尚孝道传统的人群,特别是海外华人应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只要聚起“人气”,何愁银发产业不旺!

四川省通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刘永康在发言中强调做好银发产业要与道德建设结合。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都爱依照传统美德而讲究“道德文章”,罗江县银发产业的文章,就是银发产业这个一系列的实体建设,而道德是精神追求和支柱,是对建设者的素质的要求,也是搞银发产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追求,是至关重要的。孔子云:“克己复礼是谓仁,仁者,爱人也。”我们的建设者要抱着仁爱之心去开发银发产业,而不能只为产业而产业,甚至只顾赚钱去抓银发产业,而忘却初衷、忘却根本、忘却爱心。

四川新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刘波在《重视合理开发利用老年知识分子的智力资源》中指出:针对全球社会人口高龄化发展趋势的出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生全程(青—中—老)年龄划分的新标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是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的老人(或称较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是长寿老年人。按照这种新标准,人在60岁以上才开始进入初老期,75岁才算进入老年期。

在当代,身心健康的中老年者,包括55岁左右的“中年人”、60~74岁的“较老年人”,即使他们在离退休后,不仅智力并未明显衰退,而且拥有足以继续开发利用的智力资源,理应在鼓励他们强身健体、力求健康长寿的同时,促其继续发挥余热,为国为民服务,乃至再立新功,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再创辉煌。

发展银发产业的战略、策略

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副秘书长范世华在《将罗江创建成“银发产业示范县”的战略思考》中,建议实施战略目标分三步走,先把罗江建成银发产业的“特色县”,进而创办“示范县”,争取早日成为“银发产业第一县”。为达此目标,可实施六个战略:

1.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实施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下决心打造“银发产业特色县”。要客观冷静地面对劣势,综合梳理罗江的比较优势,全面分析罗江的产业结构特征,选择自己具备而其他县不具备发展优势的产业结构,做大县、富县不愿做的事,形成自己的县域特色。

2.先做规划,打造名牌,实施品牌战略,从县域、行业产业、企业产品等三个层面努力创建“银发产业示范县”。

3.打造产业链,形成增长轴,实施产业化战略,推动罗江经济高速增长跨进“十强县”,罗江应以养生养老房地产业为增长点,以银发产业基地为增长极,通过养生养老等银发产业集群的整合成为产业链,形成巨大的增长轴,推进罗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跨越提升。

4.面向世界规划,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在为世界银发产业做贡献中取得两个效益。开发银发房产、还要考虑卖给想到四川来养生、养老的外国人;要有组织地创办国际养生特色游;银发护理学校要培训懂外语,会针灸的罗江妹子满足外国老人的护理需求。

5.拓宽领域,多辟渠道,实施积极的财经战略,从七个方面做大“资金链”为银发产业作好经济支撑。

6.招贤纳谏,积聚英才,实施人才战略,建造银发产业的“人才高地”、“人才银行”,保证银发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共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王庆跃编审以《关于做大做强罗江银发产业的运作策略》为题作了建言:

1.罗江县四大班子要统一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共谋发展。县委应将发展罗江银发产业作为中心工作和系统工程来抓,牵头组织制订近期、中期、远期战略发展规划,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大政方略,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协同作战,倾全县的力量打造银发产业。今后,各届县委、政府要按照既定的政策一以贯之,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依靠专家智囊团的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及其措施。聘请省内外专家作为发展顾问,依靠专家智囊团的力量,制定发展规划方案及措施,积极向国内外招商引资,为投资商和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注重加强宣传策划,争取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罗江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做法,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银发产业造势。同时争取中央和省市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在项目、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逐步做大做强银发产业。

4.罗江的发展与中央和省市委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如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特色经济区域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银发产业的示范基地,努力创造罗江模式,进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5.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发展基地。深入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孝道文化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罗江厚重的历史文化,研发具有罗江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产业链,通过培育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来发展老年产业,探索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川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杨槐在《发展银发产业与实施大熊猫品牌战略》中指出:罗江打造银发产业,非常富有远见和胆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前瞻性,从战略上讲也意义深远,价值巨大。而且适逢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和社会大环境。这就是四川省正在规划和即将实施的“大熊猫品牌战略”。

在“大熊猫品牌战略”中,国宝大熊猫不再是一个狭隘的物化概念,而是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观念品牌”,代表生态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形象的永久标识和经济社会战略的价值取向。“大熊猫品牌战略”的核心价值是:生态——和谐。

在“深圳经济阶段”、“上海经济阶段”之后,一个以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为特色的“中国第三发展阶段”必将出现。而承载着上述特定战略理念的“大熊猫品牌战略”及其经济文化区,具有充当这个“第三阶段发展抓手”的各种应有资质。规划和建设“大熊猫品牌战略”,是四川加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就罗江说,它山明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是全国的生态示范县,而且领导班子具有远见卓识,年轻团结,作风扎实,敢想敢干,发展符合大熊猫品牌战略要求的生态型产业的条件相当好。倘若说,我们规划的“特色”又定位在“生态银发产业”上的话,则它就完全同四川目前正在制定和规划的“大熊猫品牌战略”合拍了,就有纳入省的这个发展新战略中予以规划、予以实施的可能。因此建议罗江应下功夫,做好纳入省规划的争取工作。

要把罗江的“生态银发产业”打造为四川、乃至国家和世界的一个知名品牌,并纳入省的“大熊猫品牌战略”,这就离不开宣传和造势。在这方面,我建议罗江可考虑操作自己的“四个一工程”。即:设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生态银发产业论坛”(每年一届或每两年一届);办一个一年一度的“国际生态银发节”;创一个有关“生态银发文化”的刊物;建一个“老年智慧文化”创造发展中心。

意义重大深远新闻反映热烈

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何保全在论坛闭幕式总结讲话中指出:“由四川老龄办、四川中华文化学会与县级政府联合主办老龄产业论坛会,这在四川是第一次,这次论坛会为四川系统地研究老龄产业迈出了第一步,为推动全省老龄产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它将写入四川老龄工作史,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相关工作人员为发展老龄产业做出了贡献的也将成为历史人物写入四川老龄志。”

联合国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李连仲说:中国罗江银发产业论坛,意义深远,认真抓下去抓出成效,不仅对中国县级单位具有影响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解决老龄问题也具有示范意义和指导价值。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8

创意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通货膨胀压力下人民币升值的思考

新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探讨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优化探究

论电力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论管理创新视域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高校内部审计理念探索

“创先争优”背景下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思考

会计制度改革下的公务接待刍议

论秘书与领导之间关系的“度”

居家养老心理关爱服务的困境与思考——以南京市鼓楼区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论多极化老龄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论化妆仪式: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身份和性别表演

文学创作中作家性别与儿童视角研究

十年回眸:高职院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

“四个合作”应成为高职院校学报办刊的出发点

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及应用——以加拿大乔治亚学院为例

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的思考

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

加强外汇储备动态管理的对策研究

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人才储备与竞争战略

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思考

论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

高校原始凭证的审核

浅析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下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竞争力的思考

中小房地产企业成长的困境与突破

旅游的美学意义:走出现代性的困境

漓江旅游开发战略分析

佛教伦理与明清以来江南工商文化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与价值创造机理分析

农业承包制与工业承包制的比较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的思考

简析18世纪德国人赴法文化之旅的类型与内容

浅析英文标识语中的词义交叉现象

再谈“虚伪”笼罩下周朴园的悲剧人生

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基于学分制的高职导师制、学长制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路径——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我国中小银行营销环境Swot分析

中国银行奥运促销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方法探讨

汽车4S店网络销售力增进模式研究

近年楼市需求对房价的影响

推进泉州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思考

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策分析

试论和谐视野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建设和谐校园需正确处理的关系探讨

新时期高校外事工作探析

高职院校特色优势专业图书馆建设

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色、局限与现代走向

从翻译哲学观探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

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我国广告教育的调研报告

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分析

“2+1”模式下的课程与评价方法改革探索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9

刚度过59岁生日不久的曹远征已经在考虑退休后的生活。这位中国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不打算和工作繁忙的子女住在一起,也不想住在家里等待他们看望。按照他的计划,到70岁的时候,他会住进一个专门的养老社区,和他的同龄人一起做运动、看歌剧、互相扶持,优雅地老去。

在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长的中国,养老服务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市场。中国的多家保险公司、房地产企业正在发起一项新战略,建设和运营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住宿和生活各项服务的养老社区,进入规模在万亿元级别的养老市场。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表示,未来10年,泰康人寿将投资700亿元人民币,建设和运营养老社区。今年6月中旬,陈东升在北京昌平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体验馆亲自充当解说员,他说:“泰康人寿已经开始在昌平、上海崇明岛、海南三亚开建高端的养老社区,同时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7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推出15个连锁养老社区项目。”

泰康人寿连锁的养老社区除了五星级的酒店式公寓,还包括专门的社区医院、健身、护理、餐厅、剧院等多项配套设施和服务。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Ceo刘挺军介绍,泰康人寿位于昌平的第一个养老社区将在2015年正式开放,第一期包括627套养老公寓,最终将可以容纳3000位老人入住。泰康之家是泰康人寿的子公司,专门负责养老社区的投资和运营。

除了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集团、太平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已分别在河北廊坊、北京延庆、浙江桐乡、上海周浦等多地开建养老社区。

陈东升认为,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优势得天独厚:保险资金大多为长期资金,通常15年到20年才需偿付,适合长期投资于不动产;养老社区直接满足了保险公司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提供长期护理险、健康险等与养老产业衔接的产品。而且,通过将未来居住权与保险产品挂钩,解决了养老社区回报期长的问题。

这些养老社区瞄准的大多是那些拥有数千万元以上资产的富裕人群。根据泰康人寿已经推出的一项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只有那些一次性缴纳200万元保费,或者同意在未来10年每年缴纳20万元保费的客户,才有资格在未来人住其养老社区。粗略估算,在这个养老社区中,每个人的月租金和服务费等平均在万元以上。

尽管价格不菲,这样的高端养老社区仍然供不应求。尽管2015年第一期养老社区才会开放,但泰康人寿的上述养老计划推出不到一年,已经有超过2000人购买,购买者大多是金融业人士或高级知识分子,曹远征就是他们的第一个客户,打算70岁之后人住。另外一个位于北京昌平的高档养老社区——汇晨国际老年公寓,提供温泉等多项服务,接电话的客服表示,单个健康的老人每月费用在6000元左右,早已没有空余床位。

高端养老社区的紧缺背后,是中国老年人数量正在急剧增长。截至2012年底,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2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9.4%。而根据联合国网站的一项预测,到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0%。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一对年轻夫妇赡养4位老人已不少见。

在这些数量与日俱增的老龄人中,相对富裕的人群更能够接受社区养老。中国人更习惯于在自己家里养老,与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曾毅指出,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更容易转变居住观念,愿意选择养老社区,而他们的子女也愿意为父母选择条件优越的社区服务。

养老市场潜力巨大,申银万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在60张左右,而中国目前仅有20张,仍有很大投资空间,养老市场规模在万亿元级别。

保险公司正是看中了这块市场。陈东升表示,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养老社区是泰康人寿未来的核心战略,泰康人寿将把能够用于不动产投资的资金全部投入养老社区。根据中国保监会的规定,保险资金能够用于不动产投资的比例,最高为15%。

在美国,保险公司主要通过投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方式拥有养老社区,采取酒店式管理,收取会员管理费或护理费等,同时开发高端的养老保险客户。养老社区的年均回报可以达到10%以上,超过普通商业地产的回报。

除了保险公司,不少房地产企业也在开发养老社区,包括万科集团、保利地产等在内,销售额全国排名前50名的开发商中,目前已有10余家涉足养老地产。“我们希望在两三年后,养老产业能够达到今天商业地产的规模。”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明在今年7月该公司的成立20周年媒体会上表示。

但投资养老社区并非没有风险。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耀辉表示,在美国实际上大约90%的老人仍然是居家养老,“美国的社区养老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普及。”招商证券保险业分析师罗毅则在今年9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养老社区的回报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配套设施高档的社区,回报期会高于20年。

养老服务战略报告篇10

【关键词】21世纪;人口老龄化;老龄化阶段;发展趋势;主要对策

一、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据报告及有关统计,从2001年到2100年,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1]。

2、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2]。

3、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3]。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

我们必须看清,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尤其是高龄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1、高度正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该站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科学、客观、理性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认清未来中国人口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一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养老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二是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发挥好家庭、社区、老年公寓、和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三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城镇职工、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全面启动,存在问题较多,需着力解决。四是合理设置保险缴费比例,对“三无”、“五保”老人、困难老年人交费实行全免和半价优惠或更好的优惠政策。

3、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体系

“老有所医”是我国养老宗旨之一,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医保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农村老人住院的医保报销比例。二是拓宽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来源渠道,多方筹集医保基金,完善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确保这项投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四是加强医护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积极储备医疗人才。”

4、充分发挥老年人资源优势作用

众多的老年人之中,仍有许多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都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愿望。老年人继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减轻社会在“养老”、“医老”方面的压力;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如何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一是建立老年人才信息服务网络和老年人才交流市场,完善推荐聘用管理机制。二是制定有利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规章制度。三是健全老年教育网络和老年教育内容,充分挖掘老龄人的社会价值。

5、积极创办老年消费市场

据调查显示,2010年老年人的市场需求保守估计已达到10000亿元,2020年估计达到28000亿元,2030年估计达到73000亿元,而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000亿,供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4]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逐渐加大,老龄产业也必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其可观。一是要制定老龄产业的扶持政策,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二是建立健全关于老年产业的法律法规,制定各项老年服务行业和项目必要的标准和规章制度。三是多样化开发老年用品、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房地产业、老年保险业、再教育业、老年咨询服务业,提高服务产业特色,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三、结论

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特别是2030-2050年间人口老龄化高峰的严峻挑战。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努力开创老龄社会新局面,使千千万万的老年人在21世纪中安心、舒适、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颐养千年。

参考文献

[1][2]3]123.132.116.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东方财富网.2011.9.24

[4]唐文广、郑竹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怀化统计信息网.20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