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流运输安全十篇物流运输安全十篇

物流运输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1:35

物流运输安全篇1

1.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安全运输能力的提出

就目前国外的运输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基于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安全运输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对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也要有效地构建安全运输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1.1构建安全运输能力所需要的差异性概念的提出

所谓差异性的概念是安全运输能力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外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或大或小的差异性才让世界多姿多彩。物流企业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就会因为时间、空间、地域等的不同,造成各种各样的差异性,我们在构建安全运输能力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差异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资源的时空差异性、运输卡车的空间差异性等都会影响到运输企业的资源配置,也会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安全运输能力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差异性。

1.2安全运输能力的简要阐述

基于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构建的最终目标还是要促进运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运输能力主要是指物流企业在资源配置均衡的条件下,由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差异性造成的缓冲货运的能力。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安全运输能力也具有其独到的特性,例如:安全运输能力的本原性,是整个物流运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保障,是伴随着物流企业的存在而存在的,在产生物流需求的同时,物流企业的资源供给也相继产生,安全运输能力也就应运而生,从零变为有。安全运输能力还有其他的特性,如:相对独立性、广泛性、非增值性、动态性等明显特征,它是由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引发的,与企业资源的时空差异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广泛地存在于各式各样的、不同地域的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中,同时,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运输能力是一种单纯的资源配置的保障,与企业的物流价值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就目前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每个企业的模式、与时代俱进的状况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具体的安全运输能力的构建也要考虑到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输能力以及潜在运输能力,进而推动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如何构建基于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

既然,安全运输能力是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的关键,也能有效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去构建安全运输能力,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推动企业更加合理地做好物流资源的配置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将有效的构建方法尽快地落实到物流企业资源配置的实际工作中,将安全运输能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下就如何构建基于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做了简要的阐述:

2.1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的有效评估

我们可以将物流运输企业的运输能力用货物量来表现,进而对安全运输能力的构建进行分析,把公路货物运输作为研究的主线,然后再对其安全运输能力做进一步的评估。首先,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运输能力看作供需均衡地发展,也就是企业的资源配置处于饱和的状态,这时,企业还是有一定的物流价值的。安全运输能力伴随着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的产生而产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主要是与物流企业的后备资源的充足与否有关系,所以,在评估公路运输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时,与潜在运输能力是否为零没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只与企业的资源配置有直接的关联,与生产者能够提供的运送货物的能力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做安全运输能力的评估时,也要把生产者的供货能力、生产能力、运力数量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将企业的运输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创造出更大的物流价值,评估好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让安全运输能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2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安全运输能力的模型构建

在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中,其主要的物流供给能力包括实际的运输能力与安全运输能力两部分,在构建安全运输能力的过程中还要与企业的实际运输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公路运输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也要综合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输能力,尽可能地搜集相对完善的物流数据信息,并把有效地数据归纳、整理,进而构建出更为合理的安全运输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企业的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在企业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能创造出的物流价值,让企业的供应与需求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企业的供应与需求处于均衡,也要保障物流企业的资源在最充分的前提下创造物流价值,才能构建出最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安全运输能力,为物流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做贡献,进而推动我国公路运输的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能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物流运输安全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案;优化

工程项目物流是指在水利水电、石化、冶金等大型建设项目中,通过大型货物和设备的运输为基础平台的物流活动。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的逐步发展,全球范围内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工程物流概念和配置措施不断应用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对工程物流的深入研究不足,成果较少,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都无法满足当前工程物流的运输管理要求。随着近年来工程物流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者和专家逐渐开始关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优化。

1、运输方案优化选题

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全球范围内各种大型物流公司不断兴起,为各种大型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和生产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有力保证。工程项目物流服务是为了满足各种大型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物流计划、执行和各种控制过程,为各种项目建设工程提供成套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服务。由于在物流运输中各种设备价值高、运输和装卸风险大,因此就需要在运输方案中进行优化和选择。

2、工程物流的概念

工程物流是一种近年来经物流市场专业细分化形成的物流分支。是一种服务形式,是以工程项目为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体系。工程项目是一个专业术语,属于项目的一个大类,是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有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为了满足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设备需求和材料需求而进行的物流计划、执行和控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完全解决方案。

3、工程物流特点

工程项目物流由于其专业特性,与其它细分的专业物流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工程项目物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物流主体的特殊性

工程项目物流主体的超重、超大、价值昂贵等是工程项目物流的主要特征。由于大型水利、电力、石化等建设项目多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工程项目,其成套设备中的的工程核心设备通常是价值昂贵、重量超重、体积尺寸超大,产生的物流活动和其它货物形式的物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工程项目物流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大型超限货物及其配套设备的差异化的物流活动。

3.2物流技术的特殊性

在工程项目物流中,大型货物的跨国运输是工程项目物流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诸多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论证,并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手段来实现其运输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物流的技术水平又是物流领域中的高端。

4、运输方案优化原则

4.1安全性原则

运输方案的安全性是保证物流运输的前提,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安全性的首要条件,它包括人身、设备和被运货物的安全。为了保证运输安全,应首先了解要承运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贵重程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易碎、易燃等危险性),然后选择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

4.2及时性原则

设备运输的在途时间和到货的准时性是衡量运输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运输时间的长短和到货的准确性对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极大,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用户缺货,有时会对客户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3低成本原则

运输成本是衡量运输系统的综合指标,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运输费用似乎和以上的两个原则存在悖反,如为缩短运输时间,选择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一般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即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要运输系统的成本较低,需要综合考虑全局之后衡量一个最优的方案。

5、制定运输方案的步骤

5.1方案策划

制定物流运作模型后,即可着手于物流方案的策划阶段。策划的主要内容包含多条运输路线、多种运输方式和多类型运输工具的相互组合即选择,装/卸货物方式、具体实施步骤等。每个方案考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例如装船方案就主要考虑船舶的类型和货物的配载;运输方案则主要考虑运输线路等因素。制定物流方案的两个必要条件如下:首先,必须满足客户提出的物流需求,其次,物流方案需要必要的、科学的技术论证。满足客户需求是制定方案的首要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定性的标准,达到足够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即可;对定量标准,则应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论证物流方案是指判别物流方案可行性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依据经验判断、数据分析及实验论证。

5.2运输方案的选择

由于不同工程项目物流对运输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社会发展中,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是提高运输质量、保证运输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物流广泛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进行物流项目运输。多式联运是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的紧密衔接和密切协调。优化多式联运运输方式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通过最佳的联运方式和运输路线减少物流成本。由于工程项目物流的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且运距较长,所以还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工程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基于以下三要素:一是运输的安全,安全性是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中的首要要素,也是客户关系的核心问题。二是运输的时间,工程项目物流中对运输的时间有较高的需求,货物是否及时运抵收货地将影响整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进度。三是运输的成本,即以最低的运输成本完成符合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因此,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综合考虑上述三要素后,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能符合客户运输时间要求的运输成本最低的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方案。

物流运输安全篇3

关键词:安徽省;物流;低碳经济;“互联网+物流”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我国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业以运输、信息和政策三大平台作为支撑,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加速了企业结构调整,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同时,我国物流产业的新型结构体系与战略定位也吸引了国外企业与国际资本的入驻,促进了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所以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与经济动脉。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可以衡量国家综合实力与现代化发展程度,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竞争领域。低碳物流是通过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来降低运输中二氧化碳排量,以降低能耗与污染来实现低碳经济的现代化物流运输模式,通过利用能效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提高物流产业运输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面发展。[1]

一、安徽省物流产业现状综述

(一)安徽省物流概述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东部与东南部结合处,横跨长江与淮河,在我国经济布局与物流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上起到了承东启西与连接南北的重要传递作用,同时也是东部沿海产业技术的重要专业通道、西部产业与资源向东部市场发展的重要廊道。随着我国物流需求的不断高涨,全国物流运输对安徽省的物流通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安徽省物流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物流网络与经济发展并不适应,皖西地域现有公路运输等级较低,以及水航等港站综合配置较差等。再加上物流运输中的装卸搬运自动化程度比较低,电子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较慢,因此安徽省物流产业的结构模式还有待调整与革新。近几年安徽省物流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物流园区得到了国家与省政府的支持,数量已达170多个,且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干线铁路覆盖了全省辖市与48个县,已有100多家物流企业升为a级。从大数据来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7年的2875.4亿元增长到2016年2月6日的10000.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2017年上半年物流总额达到了4.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近800亿元。2016年物流货运量达到36.75亿吨,其中铁路货物运输1.01亿吨,公路运输23.65亿吨。

(二)影响安徽省物流产业发展综合因素

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基础建设、人口密度、物流生成密度、城市现代化水平四个分因子。社会经济基础的建设与发展是物流产业能够持续运行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也是物流产业的基本驱动力与经济纽带。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对安徽省物流产业的设施装备、技术水平、装卸搬运、信息网络平台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物流通道、仓储面积、通讯设施以及物流载体作为分因子。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了物流发展的实力。物流业绩:对安徽省物流产业业绩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经济效益与实物运输,即一方面考察安徽省物流产业的经济实际收益情况,另一方面考察物流产业的实物运输能力。物流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时间资源和信息资源五大类。对于安徽省物流企业的现代化产业结构而言,物流企业的内部资源主要指加强存货管理资源,即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和运输资源,这些资源因素影响了物流企业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以及存货仓储成本等。[3]环境负面影响:对安徽省大气污染状况与包装废弃物处理现状进行分析,考察物流现行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尽管降低了社会成本,提供了优质服务,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其物流运输排放气体、包装废弃物等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污染治理费用。

二、安徽省物流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的综合分析可知,影响安徽省物流产业结构发展的因素较多,而安徽省物流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少。

(一)物流基础性工作薄弱

主要表现在现阶段物流标准化建设比较滞后,标准化建设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缺少标准化很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加。现阶段安徽省物流标准化整体水平正在提升,但是相较于邻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物流设施与装备标准不够统一,计量、技术、作业和服务标准不够完善,阻碍了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像一些国家物流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不够到位,比如《储运单元条码》、《数据仓库应用系统规定》等。另外,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比如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的差异性,往往会增加物流成本,降低物流通用性与连贯性,进而降低效率。一些自动化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对运输装载率、荷载率等影响比较大。

(二)缺乏互联网技术整合

现阶段安徽省物流产业在“互联网+”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方面有所匮乏,由于安徽省社会物流总成本较高,包含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建筑企业、流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产生的运输费用、仓储费用、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人员费用等。社会平均物流费率=社会物流总成本/国民生产总值(安徽省GDp),物流需求增长率=一定时期内物流需求量变化量/该时期末物流需求量,物流需求强度=分析期物流需求量/分析期国民生产总值。[4]通过进行互联网技术整合能够降低流通成本,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共识,以及缺少信息技术发展与电子商务的成熟运用,所以安徽省物流产业现阶段在互联网技术整合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方面发展较慢。

(三)物流运输形式单一

安徽省物流产业受区域空间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影响较重,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区中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战略需要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并加强与外省的交流合作。物流服务主要内容有能源产品与原材料产品的存储和运输,以满足长江下游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根据自身地域环境与特点,安徽省物流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物流运输,来提高运输效率。但是现阶段安徽省物流运输形式比较单一,且物流节点多集中于交通枢纽城市,现有公路运输与航运较多,管道运输相对较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较高,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三、促进安徽省物流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一)完善物流资源

安徽省现阶段物流资源无法满足本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需求,应加强人力资源、公路交通资源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通道建设与仓储面积的扩增,并完善通讯设施与物流载体建设,提高公路货物载运量,提高载货汽车数量、载货船舶数量、铁路货物机车数量等。[5]尤其应当提高公路物流运输周转量,提高公路物流运输程度。物流企业应当全面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合理分配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与时间资源,提高经济采购量、仓储量,降低仓储成本,顺应安徽省物流企业现代化产业结构的转型。一方面从物流业绩与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合理配置与利用资源提高物流产业运输效率与业绩量;另一方面展开科学化管理,减少大气污染与包装废弃物,减轻环境负面影响。

(二)引入低碳经济物流产业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顺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低碳经济下物流产业模式应当引入低碳产业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物流产业结构转型。第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低碳是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量,物流产业发展在运输技术上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与能源的消耗,企业应当倡导与自觉地减少能源消耗,加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队伍中,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第二,发展先进运输方式。包括甩挂运输、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这些运输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车辆运输次数,降低成本,并节能减排。[6]第三,改进运输设备。摒弃传统煤炭与石油资源,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与氢能源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能源再生。

(三)引入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理念在于共同送配,通过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任务。如果物流企业分别寻找第三方物流,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增加企业与物流的成本。并且第三方物流机构可能只会进行分散的存储、凌乱的库管与配送通信资源,并不能制定整体运输方案,造成了人力资源与设备的极大浪费,提高了物流成本,进而对城市交通造成拥堵,加大了尾气排放量,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污染。第三方物流具有关系合同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信息网络化等特点,第三方物流建立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能够充分满足运行与发展的需求,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与经济效益。

(四)加快“互联网+物流”整合

“互联网+物流”整合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监控和调节手段有效地整合商品移动、储存等物流作业,或有效地整合流通信息、订单、货运单据、发票等,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进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物流整合的成功基于整合企业之间的诚信合作与公平分担,包括成本的分担与成果的共享。[7]物流整合包括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发掘第三利润源泉等,整合物流系统,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念。“互联网+物流”整合离不开三个方面的条件支持,包括物流企业上下达成共识为物流的整合提供基础,信息技术发展与电子商务的成熟应用推动物流业务的整合,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外部有利条件。

(五)开展多种形式联合运输

安徽省物流产业应充分利用省市交通优势,采用多式联运能够综合多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利用。安徽省物流现有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其中公路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而管道运输则最少,然而管道运输由于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仅仅满足气体与液体的运输。[8]水运、航空与铁路运输的环境污染程度依次增强,在多式联运中充分利用每一种运输方式的自身优势,避免运输方式的片面造成运输效率的低下,扬长避短展开优化运输,便于降低污染排放并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友婧.基于低碳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0):43-44.

[2]方秀丽,吴灼亮.安徽省物流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竞争绩效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3):34-37.

[3]温蕾.基于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10):72-74.

[4]于丽静,全.低碳视角下中国区域物流效率研究——基于SFa与pp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7(4):43-48.

[5]董锋.低碳约束下的我国省际物流业效率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5):86-91.

[6]张沈青.低碳经济下物流运行模式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6(7):92-96.

[7]童燕军.基于物联网的低碳物流研究[J].中国储运,2016(2):112-114.

物流运输安全篇4

关键词:公路运输;物流企业;环境法律意识

公路运输领域发展,备受大众及各企业关注,主要因为公路运输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物流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与要求,既是对自身安全性负责,也为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减轻工作负担。同时,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发挥出自身监管作用,对相关政策与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探究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有目的性地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引起物流企业重视,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1物流企业运输相关法律问题

1.1物流人员环保意识较低

物流企业对我国经济水平提升有一定影响,还需要物流企业自身重视运输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大多数物流企业往往重视各项工作开展,而忽视了对人员综合素质考核,使企业所具备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其中就包括环保意识低问题。物流运输工作是既枯燥又辛苦,需要消耗精力与时间,往往会因为送货时间,使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吃饭,只是买一些面包、饼干等食物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环保意识较低,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个人素养与环保意识差,使公路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增加环保部门管理难度。

1.2超载运输

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比较大,企业为确保自身发展与经济效益,往往会在运输速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其中,有部分物流企业选择超载运输,一方面,是能够减少运输成本,为防止被相关部门处罚,往往会选择夜间运输。由于夜间视线不好,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超载运输也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无法确保运输人员生命安全。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超载运输,也会因为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未能制定完善监管方案,使部分物流企业依然抱有侥幸心理进行超载运输,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存在监管人员一己私欲,选择“放宽政策”方式让物流企业进行超载运输,违背公路运输规定。并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还会增加公路承载力,无法确保公路主体结构稳定性,使路面出现坍塌情况,严重影响公路运输工作质量。

1.3公路养护难度加大

随着物流企业数量增多,增强了公路运输管理工作难度,物流企业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加速公路结构受损程度,使人员出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增加公路养护部门管理工作难度。除此之外,公路养护部门对公路养护工作实施,还会因为物流企业及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低,养护工作未达到检测标准、公路养护部门并未发出正常使用通知后,就有车辆在养护路段行驶,严重影响公路养护工作质量,使公路养护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在养护路段上超载运输,不仅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对各领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无法确保运输人员生命安全。

1.4法律法规影响范围受限

环保工作是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目的就是使环保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各领域的重视与支持,引导各领域积极参与。但是,结合目前环保工作实施情况分析,整体效果并不好,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发生,而污染程度也逐渐严重化。其中,就包括物流企业的不重视与不配合。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因为运输货物的类别不同,针对特殊类别物品需要进行包装,而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因为包装不扎实,使一些包装袋、纸盒等会散落到公路及公路周围,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虽然相关部门是对环保管理制度制定,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与保护,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未充分发挥出效果,其主要原有之一就是各领域对其不重视,使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实施受限,严重阻碍公路运输稳定发展。

2公路运输中物流企业环境法律意识提升策略

公路运输中,物流企业环境法律意识提升,需引起各部门及人员重视,详细探究公路运输法律法规内容,要求各部门积极参与,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实施基础,加大对物流企业监管力度,降低管理工作难度。

2.1物流企业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保物流企业稳定发展,还需企业加大对物流运输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能够逐渐提高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能够在运输过程中,规范自身工作行为,从自身做起,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那么,在人员招聘环节中就需要每位运输人员都必须有驾驶证与上岗证,这是最基本条件之一,然后,再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要求人员能够对自身工作内容全面掌握,并对环保知识学习,通过人员对具体知识学习,使人员逐渐意识到环保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在以后工作环节中注重环境保护。

2.2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禁止出现超载运输情况

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对环境法律内容全面掌握,并具备较强环保意识,还需监管部门发挥出监管作用,第一,是对监管制度制定,从物流企业内部发展、公路运输情况、货物运输要求等多角度分析,确保监管制度内容完整性,满足各项工作开展要求;第二,以确保运输安全性为分析角度,加大监管制度实施力度,能够对物流企业进行全程化的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各项工作问题,降低物流企业工作难度,使物流企业逐渐完善自身工作流程,从细节上处理各项工作,通过对大问题解决成小问题,由小问题发展到没问题,为物流企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最后,在监管部门监管下,禁止物流企业出现超载运输情况,并选择一些实际性的案例详细说明,使企业与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超载运输的危险性与危害性,为自身生命安全考虑,还需严格遵守公路运输规则,从而确保公路运输管理工作质量。

2.3注重公路养护工作,促进各部门相互协作

公路养护工作也需引起各领域重视,不单是满足物流企业发展需求,而且还为大众日常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我国政府部门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而市政工程项目自身建设要求与标准非常明确,还需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建设过程中就能够严控施工质量。而在后续工作环节中,还能对公路工程加大养护力度。因为公路会因为经常性使用、车辆反复性碾压,出现坍塌、坑陷等情况,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确保公路正常使用,还需建设单位积极配合,定期对公路养护,及时修补塌陷路面,从而增强物流运输安全性。

2.4完善环保法律内容,大量宣传环境保护工作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不单是需要环保部门及工作人员发挥出自身作用,而且还需每位大众积极参与,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与责任对环境保护,共同营造良好生活家园。由于大众自身环保意识较低,在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积极地配合,增加工作人员实施难度。针对此情况,有必要采取相关法律措施进行全面保护,在政府部门正确引导下,使各领域对环保工作引起重视的同时,还能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环境中,以自身的力量去缓解环境污染程度。各领域的积极参与就保护物流企业,因为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需要重视环境保护,环保部门与物流企业相互探究,考虑到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又重视对自然环境保护,所以采取相关法律法规对环保工作开展,以此使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配合环保工作开展。在此基础上,逐渐改变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错误认识,增强生态系统平衡性与稳定性,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迎来新局面。

3结语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为使我国物流企业稳定发展,还需重视环保法律意识增强,相关部门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各领域环保意识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在监管部门严谨管理下,使物流企业约束自身及工作人员行为,坚决不能出现环境污染行为。并且,随着物流企业环保意识增强,还需完善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单单要提升工作质量,而且还能对自身未来长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注重公路养护,降低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是对物流企业运输人员生命保护,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梅.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物流运输的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7(21):66-67.

[2]朱婧.浅谈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7(14):46-46.

[3]薛丽洋.浅谈道路运输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建议[J].甘肃科技,2018,34(21):110-111.

物流运输安全篇5

关键词:物流运输,现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一、物流运输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物流运输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经济行为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发展的今天,运输既作为极具活力的独立产业,又是物流的重要职能。

运输是指物流企业或受货主委托的运输企业,为完成物流业务所进行的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工作。论文格式。它是物流的中心业务,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运输和理化为目标。它在物流系统中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运输方式的选择对于运输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因此在决定运输方式是必权衡运输系统所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大类,下表是它们的主要优缺点。

主要运输方式优缺点对比表

 

 

物流运输安全篇6

关键词:运输质量;道路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运输质量

在实现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过程中对运输消费者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包括运输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便利性和经济性。反映运输质量的指标有:(1)旅客运输质量指标:旅行安全率、旅客运输正点率、对号入座率、旅客运输运价率。(2)货物运输质量指标:货物完好无损、货物运到期限、货物取送走行率、货物运输运价率。这些运输质量指标,对于不同运输方式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二、客运质量与货运质量

运输质量分为客运质量与货运质量。特别指出的是,运输质量与运输品质的不同。运输品质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其一,指运输质量;其二,指运输产品的档次,如普通运输、快速运输、直达运输、限时运输等。不同档次的运输产品,有不同的质量内涵,因而对运输服务有不同的要求。

(一)客运质量

旅客运输质量简称客运质量,是公路运输部门向社会提供运输劳务,完成客运任务的优劣程度。交通运输产品与物质产品的质量有明显的区别,既没有物质产品那样的品种、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方面的内部特征,也没有其外观、手感、音响、色彩等外部特征。交通运输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不具有实物形态,对质量的评价应当从其完成"位移"的全过程为旅客服务好坏程度而定,既要使旅客走得了,还要走得好。所以,旅客运输的质量属性大体上可从运输的安全、及时、方便、舒适、经济等方面反映出来。

(1)安全。公路客运的安全性主要指保证旅客不发生伤亡事故以及托运的行包和自理的物品不因远方的责任发生丢失、损坏事故。安全运输是客运质量的基本内容。

(2)及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旅客能及时办理各种业务手续并很快地把他们运至目的地。客运的及时性通过正点和迅速两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来。

(3)方便。为旅客在旅行途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可从旅客在站办理各项业务手续、候车和乘车旅行的过程中反映出来。

(4)舒适。为旅客在候车、乘车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服务设施和运输车辆,使旅客在施行中舒服、愉快。

(5)经济。选择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妥善安排班车班次,尽量减少旅客在途时间,并避免因不必要的绕道运输等原因而增加旅客的旅行费用。

(二)货运质量

货物运输质量简称货运质量,是指物流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如何衡量货物运输质量是物流管理的重点。货物运输质量的保证首先建立在准确有效的质量衡量上。大致说来,货物运输质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1)物流时间。时间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越来越凸显出来,谁能保证时间的准确性,谁就获得了客户。

(2)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不仅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源泉,也是节约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3)物流效率。物流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指的是物流系统能否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满足客户的要求,也是指物流系统的整体构建。对于社会来说,衡量物流效率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

三、道路运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道路客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客运质量指标是反映公路运输部门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优劣程度及变动情况的计划性目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绝对数表示,如客车肇事次数、旅客伤亡人数、行包丢损件数、赔偿金额、旅客表扬意见条数、批语意见条数、批评意见条数、好人好事次数等;另一类以相对数表示,如客车肇事频率、客车正班率、定站停靠率、售票差错率等。客运质量指标可作为车站及各种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能够比较具体地表示出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购票方便性。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方便、较方便、一般、不方便。

(2)进出站方便性。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方便、较方便、一般、不方便。

(3)平均候车时间。一般认为快速客运平均候车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旅客所能容忍的。

(4)换成便捷性。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方便、较方便、一般、不方便。

(5)运力规模。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非常适宜、较适宜、一般、不适宜/

(6)车内服务质量。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好、较好、一般、差。

(7)客运安全保障系统。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好、较好、一般、差。

(8)客运信息服务系统。其相应的判断变量为好、较好、一般、差。

(9)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次数/运输总次数0%。

(10)实载率。实载率=车辆实际装载人数/车辆装载能力0%。

(11)运力利用率。运力利用率=实际人公里数/运力往返运输总能力0%。

(二)道路货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说来,货物运输质量指标,包括物流工作质量指标和物流系统质量指标两个系列。以这两个指标为纲,在各工作环节和各系统中又可以制定一系列分目标的质量指标,从而形成一个质量指标体系。整个质量指标体系犹如一个树状结构,既有横向的扩展,又有纵向的挖掘。横向的主干是为了将物流系统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包括进去,以免遗漏;纵向的分支是为了将每个工作的质量衡量指标具体化,便于操作。没有横向的扩展就不能体现其广度,没有纵向的挖掘就不能体现其深度。

(1)服务水平指标,或者以缺货率表示:服务水平指标=满足订单次数/总服务次数0%;缺货率=缺货次数/用户要求次数0%。

(2)满足程度指标。满足程度指标=满足要求数量/用户要求数量。

(3)交货水平指标。交货水平指标=按交货期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

(4)交货期质量指标。交货期质量指标=规定交货期-实际交货期。

(5)商品完好率指标,或者以缺损率,或用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表示。商品完好率指标=交货时完好的商品量/物流商品总量0%;缺损率=缺损商品量/物流商品总量0%;货损货差赔偿费率=货损货差赔偿费总额/同期业务收入总额0%。

(6)物流吨费用指标。物流吨费用指标=物流费用/物流总量。

(7)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率=正点运输次数/运输总次数0%。

(8)实载率。实载率=车辆实际装载量/车辆装载能力0%。

(9)运力利用率。运力利用率=实际吨公里数/运力往返运输总能力0%。

参考文献:

[1]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Z].交通部综合规划司,2004.

[2]周怀慧.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物流运输安全篇7

一、我国危险品物流运输的现状

1、安全问题。作为危险品的运输,安全问题是首要的考虑方面,如何防范危险二字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国的危险品物流中,运输方面的事故占了所有危险品事故的30%多,由此可见,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是不够的,尚红卫在《浅谈物流中化工危险品运输现状以及发展对策》中说到“我国危险品运输企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很低……”这些都是导致安全问题的原因,运输企业的运输车辆技术落后,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差,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低下,导致了危险品运输的事故率居高不下,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物流运输的效率低,成本较高。我国低物流成本的水路、铁路对危险品运输限制多,铁路运输运力严重不足,加大了高本钱的道路危险品的运输量。危险品生产又重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偏少,而需求疏散,导致运输半径过大,其运输半径往往超过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再则我国危险品运输从业职员多,专业技术程度和运输装备条件参差不齐。加上运输网络不够健全,反复运输多。运输企业还大多采取人工物流操作,系统利用非常有限。据统计中国物流本钱占GDp16%―20%,而同期欧洲为10%,美国为8.7%。而且,运输成本就占GDp的10.2%。

3、信息技术落伍,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在危险品运输企业的运用还很有限。目前仅上海,江浙地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已强迫利用GpS系统。就算很多运输车辆装上了GpS系统,现在国内的许多企业车辆的GpS监管存在较大的问题,甚至是无人监管,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导致无法及时的处理。

二、我国道路危险品运输现状的发展对策

1、我国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危险品水路、铁路、码头等基本设施、运载操作装备及危险品监管系统。疏通公路危险品运输瓶颈。进一步加大准进门坎,加强对现有危险品运输企业的评估体系,对于不符合条件,且整改后也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采用淘汰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外资危险品物流企业的开放。促使国内危险品运输企业加强竞争意识,搬场公司,晋升自己,加速国内危险品运输企业的淘汰、整合和优化。激励危险品物流企业朝范围经营、装备先进、管理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2、建立符合安全的装备更新与技术提高机制,包含:制订先进的装备安全技术标准;积极引进先进的装备技术;建立技术提高的政策支撑环境;培育和进步与装备的研发、生产、保护相干的职员技术程度。加快现有技术装备的升级和改革。

3、树立全国性的危险品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应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体系(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为危险品运输进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供给了技术支持。并为事故产生后的应急管理供给了技术上的保障。目前,这些监控网都是独立运行,只能监控本地区、本企业内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从已往产生的事故剖析可以看出,就一个地区网而言,对于外地驶进的车辆,无论是否安装了GpS都缺乏监控,一旦这些车辆在本地区发生事故,就很难在第一时光调动本地域内的应急部分进行处置。因此,实现各地域网和各企业网之间的连网,实现信息连通,做到事故在第一时光就近、就地处理。用信息化推进物流现代化。

4、更要健全道路危险品应急救济体系以及机制。建立专业的化学品应急救援网络,并树立快速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对化学品应急救济成员的培训,以便在事故产生时快速处置,防止事故扩展,使丧失降至最低,以保障国民性命财产安全。树立与企业的应急反映结合机制,公兴搬场,结合进行培训、演习以及事故救济。

总之,做好危险品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和完善危险品物流管理,使企业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危险品物流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危险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

[2]郝洪,吴焰.危险品泄露频频,拷问大化工时代安全[n].国际金融报,2007,(04).

[3]李艳华.危险化学品仓储存在的问题和安全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02).

物流运输安全篇8

[关键词]逼近理想点法;配载;理想解

[中图分类号]F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40-02

1引言

据统计运输费用约占整个物流费用的40%,是物流费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货物配载对运输效率影响很大,空载造成运力的巨大浪费。货物配载方法的优化能为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正确合理的安排货物装车,可以提高车辆装载率,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减少货物损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公路运输有诸多优点。比如,灵活性强,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运输速度快,物品损耗少,装卸方便等。本文采用topSiS,即逼近理想点法以“货选车”为例来研究公路运输配载问题。

2问题研究

2.1关于公路运输配载问题

配载,即承运人按照货物托运人提出的托运计划,根据所属运输工具的具体运班确定应装运的货物品种、数量及体积。货物配载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如何将一批批数量众多、品种各异、送达地点和体积各不相同的货物配装到车辆上,及时送给客户,是一个需要统筹兼顾、反复权衡的决策过程。

近几年,我国货运运输车辆实载率平均为50%左右,有一半的车辆处于空驶状态。每年车辆空驶造成能源无效消耗达108亿元。在我国,货物配载多年来一直采用很原始的手段,货物配送机构一般规模小。这种原始的配载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随着物流企业接到的小批量运输业务的不断增加,货物配载的作用越来越大。物流企业掌握科学的配载方法,在公路运输中能提高车辆利用率,节约成本,保证企业运输业务的顺利开展,提高服务质量。

2.2topSiS法简介

topSiS法即逼近理想点法,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它通过构造多目标问题的理想解与负理想解,并以靠近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长度作为决策标准,来评价各方案的优劣。topSiS法的基本做法: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优解;否则为最劣解。topSiS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它的优点是应用范围广,信息失真小,灵活简便易行等。

2.3公路运输配载问题指标体系

(1)公路运输配载的原则

①经济性,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物流企业追求的也是投入最少的资源,为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在决策时,成本往往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因素。

②快速性,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速。方便快捷的服务会获得顾客良好的评价,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如果物流企业不能将货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将有可能失去这些客户,从而失去市场。

③安全性,不同的运输车辆对所承载的货物的安全性的影响不同。运输途中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也是我们在选择运输车辆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发生事故,造成损失,企业不仅要作出赔偿,还会给企业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2)公路配载问题指标体系的建立

①耗油量:油料消耗是运输过程中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汽车的型号和运输里程有关,另外汽车的维修费用、路桥费、折旧费等也与型号和运输里程相关,为了研究方便这些费用我们把它计入油料费中,不单独列出。耗油量通常以升/百千米来计量。

②载重量:载重量是车辆选择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载率,实际装载货物重量与车辆载重量的比值,越大说明运力利用率越高,越经济,越合理。

③运抵时间:指客户下订单到货物运抵目的地交付给顾客所需要的时间。包括从客户下订单到车辆进货场装载完毕的时间加上运输途中所用时间。

④安全指数:影响运输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汽车型号、车龄、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小时等。在这里我们统一用安全指数来衡量,该指数越高安全性越好。如果为车辆购买保险,指数越高保险费率越低。我把它分成“1,2,3,4,”四个等级,“1”表示“不太安全”,“2”表示“较安全”,“3”表示“安全”,“4”表示“非常安全”。

(3)说明:影响配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货物的特性,有的需冷藏,有的不能挤压;货物的体积、形状,有的货物特别大,形状很特殊。因素过多,太复杂导致我们无法研究。在这里我们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假设货物的装载只与其质量有关,而且单个货物的体积足够小。

2.4用topSiS法解决公路配载问题的基本步骤

权重确定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常用的有专家直接赋值法和特征向量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客观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而得到的权重,常见的有均方差法和熵值法。

第四步,确定理想解x*和负理想解x0。

理想解是假想的最优的解,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值;而负理想解是假想的最劣的解,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差值。

第五步,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距离。

设理想解的第j个属性值为x*j,负理想解第j个属性值为x0j,则备选方案到理想解的距离为:

2.5此模型的使用

(1)此模型中的候选车辆既可以是从货物所在地出发的,也可以是途径货物所在地的车辆,此时车的载重量就应该是该车剩余载重量,即车辆的总载重量减去已载货物重量。运抵时间就应该输入从客户下订单到该车到达货物所在地装货完毕的时间加上在途时间。

(2)物流公司现在正在进行维修的车辆也可以列为候选车辆,只不过运抵时间应加上维修时间。

(3)对于“车选货”类型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予以解决。

(4)求解多目标评价问题的方法很多,常见的还有加权和法、加权积法、层次分析法等。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没有哪种方法是十全十美的,而且不同方法其结果可能还不一样。比较好的做法是多用几种方法求解,综合比较各种结果,得出方案。

3结论

公路运输是物流企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配载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运营成本。本文运用topSiS法(逼近理想点法)建立模型,找到了一种帮助物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货主要求,选择出最合适的运输方案的一般性方法和模式。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其他决策方法,建设自己的公路运输配载决策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达强,胡军.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17.

[2]胡列格,何其超,盛玉奎.物流运筹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9.

[3]杨保安,张科静.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9-21.

物流运输安全篇9

[关键词]物流;发展现状;趋势;江苏省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7.074

[中图分类号]F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7-0155-03

1江苏省物流运输成长近况

自2010年开始,江苏省物流运输行业快速成长,其规模渐渐加大。2014年,其物流运输总额达到91517.10亿元,较之2013年增长19.8%,在全国所占比例高达10%。连续确保相对快的增长形势,而增长的幅度比去年有所下降2.9%。增长值1882亿元是江苏省物流运输新的实现,所占服务业增长值的1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年平均物流运输增长率为16.8%。物流运输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体系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组成。

2014年,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物流运输货物总量达23030万吨,增长13%。总周转量为4707.5亿吨千米的运输货物,增加了6.4%。11.5亿吨为完成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9%,外贸货品吞吐量为1.6亿吨,增长了2.5%。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的集装箱吞吐量高达850万标箱,增长了36.1%。305万标箱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9.3%。2014年年末江苏省全省公路全长14万千米,比之前增加6300千米,见表1。

从表1中得出,近些年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物流运输中的货物运输总量皆呈现出递增趋向,其中,年平均增长最大的是管道运输量,达19.07%。并且,货物运输总量也开始递增,2011年货物运输总量为83772万吨,2014年增长达到23034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6.48%。

2江苏省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

2.1物流运输成本高

在物流业急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物流运输支出要占到总成本支出的1/3。多数情况下,江苏省的物流支出达物流总成本的50%以上。因而,江苏省很多企业要比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企业多花费40%~50%的物流运输成本。2007年,美国相关机构“世界观察家”展开了一活动,相关数据揭示,江苏省物流运输支出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先进地区,甚至高达几倍。

2.2低下的物流运输管理效率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在节约成本和环境负担的管制下达到顾客满意的服务为宗旨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物流管理。因为江苏省物流业相对于欧美国家及先进城市而言还在低级发展水平,物流管理还在较为粗放的经营布局,多数物流运输企业管理机制仍不够先进,甚至还是较为低端的机制,服务机制依然低端化。首先是物流设施配备整体低端化,基本凭借廉价人力资源作为劳动力来做成的各项物流活动。其次是较为落后的物流信息系统功能,没有办法来实现现代物流所需的信息一体化的需求。再次是统一的物流管理机制的缺少,延迟了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交接和物流信息的传递,导致物流运输的管理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低下。

2.3过高的物流运输门槛,较难开展良性竞争

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物流运输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是铁路和水运。而江苏省内,国家铁道部大力度管制铁路运输市场,国家铁道部是经营主体,铁路运输市场不存在来自铁路部门以外的竞争。水运业尤其是外贸远洋运输,其运输市场门槛高,实际上就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因为垄断和分割长期以来存在于物流运输市场,良性竞争较难在物流企业中开展,因此物流运输业的成长受到了很大阻碍。

2.4低程度物流运作,长时间物流运输

江苏省传统的仓库,运输企业成功地转型成现在的物流运输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需求还有颇大的距离是技术能力,服务范围和管理水平。物流企业不但普遍有经营规模小,所占市场份额少,服务项目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高素质管理人才大量缺失等现象,而且物流企业整体运行水平低,缺乏高科技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因为以低水平运行的物流企业,物流运输时间得不到保障,致使企业可以用来流动的资金很少,甚至物流运输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更是导致物流企业入不敷出,严重匮乏周转金。

3江苏省物流运输的对策分析及意见

3.1减少运输中不当运输现象从而减少物流运输成本的支出

3.1.1返程或启程空驾

在查阅江苏省各大中小型企业相关运输合同时,发现各大企业车辆空驶率在30%到50%之间,于此大大地增加了各大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费用。相关资料显示,在某公司的运输合同中,有两份这样的合同,一种合同是货物从苏州运往南通,一种是把货物从盐城运往宿迁,该公司从苏州出发,把货物运到南通,然后返回到盐城把货物装车送到目的地宿迁,这样就出现了返程空驾现象,该公司应该先到盐城先把货物装上,分别运往南通和宿迁。因为没有正确合理安排车辆调度,原先物流运输成本是2465元,因为该企业返程空驾,最后运输成本为4465元,运输成本白白增加了2000元。

3.1.2对流运输

在查阅江苏省各大中小型企业相关运输合同时,发现各大公司在同一运输线上,相同货物做相对方向的运输。在江苏省某公司的运输合同中,收货地徐淮连宿在同一条运输线上,该公司在往收货地淮安,连云港送货时,先把货物送达淮安,再送达连云港,这样就产生了对流运输,应该先送连云港,再送淮安。采用第二条运输线路则可节省成本2443元。

3.1.3迂回运输

在江苏省某公司运输合同中,在南通市的货物运送中,因为没有相关专业的人才设计物流运输路线,没有合理安排运输路线,舍近求远,若走近的运输路线,运输成本为2345.77元,该公司运输路线为绕远的一条路线,实际运输成本支出为4232.89元,增加运输成本支出为1887.12元。

3.1.4重复运输

在江苏省某公司运输合同中,在运输货物时,还没到达目的地时,在其它场所将货物卸下,然后再装上,由此就产生了装卸搬运费,增加了运输成本,在苏州运往宿迁的运输路线中,卡车运输的为大批量多品种货物,到达某一需求地时,原本只需要卸下该站地的货物,由于没有安排好货物的装载的先后顺序,使许多货物在中途卸下后,又重新装上,这样就增加了人工装卸费,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3.2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鉴于经济社会的快速成长和巨大成就,物流运输基础设施设备能力与提供方需求供给间的矛盾渐渐加剧,只凭借以前扩大外延样式的增长模式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需要凭借科技的进步,运用新时代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观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运行模式,强力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适性。

江苏省在持续加大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同一时间,要积极发展,应用高科技新技术,确保运输安全。提高运输率,加速智能化交通的研讨开发和推广运用。运输技术装备建设应该坚守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在区域各和各方面运用各层次的技术装备,逐渐形成综合运输能力强,管理技术水平高,货物运输成本低,安全质量功效好,具备江苏省物流运输特色的技术配备体系。

3.3完善与物流业相关联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行的物流行业里创造一个相对有竞争性的法律环境。在扩大铁路运输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方面,一面将铁路运输企业做强,一面允许其他资本进入铁路投资方向,据我国目前的铁路建设实际情况而言,确定各种投资主体所占的比例,开展合理的资金配备,必要情况下政府适度干预。对于铁路部门的政府监管、出资人代表和行业管理3项职能进行相对的分解优化,避免职能过于集中产生的尴尬和冲突,确保公平竞争。逐渐减弱行政干预能力,加强应用法律措施最高程度保护铁路物流权益,最后减少物流经营风险。组织、调和、计划职能的施展,开放、有序、公道的市场环境的创立,为物流企业大力开展物流运输营造良好的条件;并采用某些策略法规,扶持综合性物流企业开发,比如政府在税收,征地一些方面给以综合性物流企业某些优惠的条件。物流市场初成时期,政府应注意市场的自发性和无序性,以防蜂拥而至,无目的建设等情况出现。

3.4实施多式联运,开展共同配送

伴随着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运输开始加多,它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较,具有一些优点。①简单化、统一化。因为货主只需要办理一次委托合同,投保一次,剩下的所有运输事务都由联运经营人负责处理,如果在运输中发生的货物损害风险都是联运经营人的负责。②缩减中途过程、提高运输货物质量。多式联运的运输单元是集装箱,可形成“门到门”服务,货损、货差事故、货物灭失的可能性将大幅度降低。此外,因为过程中都是专门业务职员组织,并做到不同阶段与不同运输工具之间短时间停滞、按时中转、紧凑衔接,货物送达速度大幅度提高,而且确保了运输质量和货物安全、及时、准确、快速到达目的地。③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增加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涂成波,刘英杰.透过快递爆仓现象看应急物流建设[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10):104-106.

[2]康亮.后“双十一”时代快递物流的行业弊端与发展机遇[J].中国商贸,2012(35):133-134.

[3]陈泽云.浅析我国“网购”的物流协作[J].中国水运,2009(3):74-75.

物流运输安全篇10

关键词:西安国际港务区国际内陆港实践价值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84-02

拥有国际港口,对于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广大内陆地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西安国际港务区为实现这一梦想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动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宏大背景下,开启了内陆地区优化物流环境、推进开发开放的创新之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由一个地方发展题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性地构建国际内陆港功能平台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部,区位良好,交通便利,新亚欧大陆桥穿区而过,窑村机场位于区内,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米”字型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园区定位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构筑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规划建设面积44.6平方公里,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和功能分区,肩负着打造“以大物流带动大服务,以大服务升级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城市,为大城市开创大未来”的光荣使命。

西安国际港务区自2008年6月建设以来,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并在区内研究设立陆港型综合保税区;2010年4月20日,西安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保税物流中心正式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四部委验收封关运营;同年7月1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开通;同年11月4日,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1年2月14日,西安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

依托正在建设的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支撑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性地在内陆地区构建起具有强大功能的国际陆港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平台。西安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面积最大、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为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最大、西部地区功能最先进、建设标准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被国家视为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样板工程”,凭借西安在全国内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将发展成为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中心;西安公路港是国家大型公路交通运输枢纽项目和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支撑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功能叠加,成为西安国际内陆港模式的核心。

经过3年不懈努力,西安国际内陆港运营模式和口岸服务功能初步成型并高位运行,内陆地区梦寐以求的“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梦想在西安变成现实,为西安打造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国际内陆港”新名片,凸显西安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地位。

二、西安国际内陆港将极大降低内陆地区物流成本

对于广大内陆地区来说,由于远离国际海运航线,经贸运输业和其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天然劣势,直接制约了内陆地区的发展。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建设将极大降低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

首先,西安国际内陆港凭借西安全国地理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和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良好交通条件,以现有铁路、公路、空港等运输手段为依托,以与沿海国际港口合作为基础,通过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和西安咸阳空港的有效衔接,为内陆地区物流环节持续沉降成本探索出“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新模式,成功解决了公路运输与海港、铁路运输与海港、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等的物理连接问题,以及西安咸阳空港和园区内窑村机场的深度利用问题,从而在远离海港的内陆搭建起陆、海、空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的物理平台,推动内陆货物运输由散货和零担运输向集装箱运输过渡,减少货物运输中的重复装卸周转,解决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等交通衔接不紧带来的迂回运输问题,以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损耗、缩短货物运输距离、减少物流环节和时间,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力。

其次,西安综合保税区借助其保税物流和口岸功能,通过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之间大通关模式协作,建立起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基础平台,实现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和服务在西安的延伸,解决了传统转关过程中内地企业必须到沿海口岸申报的问题,在通关便利化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内陆地区进出口贸易的费用和时间。

第三,西安国际内陆港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针对物流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的缺乏,优化园区功能布局,集合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和规模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积极推广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有效整合区域物流企业、交通管理、物流分拨和信息,形成兼有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汇聚点等三种功能,通过硬软件设施的提高和现代管理经验的外溢和示范,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较好地解决内陆地区运输外部性问题,减少诸多不必要的物流环节,以此降低物流和通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