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治理办法十篇社区治理办法十篇

社区治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2:08

社区治理办法篇1

关键词街道办事处撤销自治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

一、街道办事处的产生与定位

通1954年1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简称《五四条例》,在部级法律规范中正式设立了市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并对街道办事处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确认,正式将其纳入了国家政治制度。

在我国,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的派出机关,是政府在城市基层的最后一层政权屏障,受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领导,行使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赋予的职权。为了加强城市的居民工作,密切政府和居民的联系,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一般要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二、街道办事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街道办事处作为市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街区、条块、街居关系不顺,办事效率不高。

首先,街区关系不顺。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办事处没有理顺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区里总是会对街道办事处的能力有所防范,把有些应由街道办事处管理的事情放在自己的权限内,不肯给街道办事处下放应有的权利。其次,条块关系不顺。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的原则,要把条条延伸到街道的机构、工作、编制和人员。然而,街道办事处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实行以条为主的工作由条条负责,以块为主的由街道负责,致使条块关系混乱。最后,街居关系不顺。社区居民委员会没有把城管卫生、治安、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劳动就业再就业等社区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没有给街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政企、政事不分,影响街道正常发展。

首先,街道办事处与自办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没有彻底脱钩,有些企业的领导就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各种活动进行干预和指令,使街道辖区企业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次,街道办事处将所有的街道事务揽在自己手中,没有将政事分开,没有把应由社会办的事转移给社会或中介组织,没有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要求,把街道办事处建成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关。最终,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事务繁杂,增加了街道办事处处理街道事务和问题的难度。此外,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没有好好分配,缺乏重点,重政治职能,轻视了社会、经济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使得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不能正常进行。

(三)街道办下设的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自治功能弱。

街道办事处经常扮演“二传手”的角色,将区里交代的任务直接布置给居委会,因此,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完成政府的任务上,致使居委会行政化严重,留给自己实现自治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自治由其“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有时间、有精力就做,没时间、没精力就拉倒”的现象既非常普遍又实为无奈。居民反映的要求、解决的很多问题逐渐积累起来,拖延解决,甚至是无力解决,自治功能大为减弱,俨然一级官僚机构。因为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自治组织,公民自治精神得不到发育和培养的土壤,民主意识甚至在社区范围内都无法进行像样的实际训练。这不仅不利于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且也日益造成城市社区的碎片化和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化。

三、社区的优势

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社区在我国是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城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这个城市社区里,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社区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在服务性的活动和设施上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中,政府在某些地级市开始试行撤销街办事处,建立大社区。在撤销街道办事处后,按照区域把街道整合成大社区,街道原有的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级职能部门,而社会管理、服务等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这样,区政府就可以直接服务社区,实现市――区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居民在社区就可直接办理民政社保、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事务。整合后的新社区,设置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前者主要承担社区范围内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对居民的事项实行“一厅式”审批和“一站式”集中办理。居委会则还原自治功能,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活动。在“撤销街道办事处,建立大社区”的实践中,政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了施行五十多年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为之后铜陵市撤销街道办事处提供了法律依据。2010年8月18日,铜官山区6个街道被撤销,49个社区撤并为18个。2011年7月,铜陵将另一个主城区狮子山区4个街道撤销,至此,“街道办”这一存在了五十多年的基层政权机构从铜陵完全退出。铜陵市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部撤销“街道”的地级市。透过铜陵成功的改革经验,我们看到了撤销街道,成立大社区,减少管理层级,加强基层力量和居民自治的改革方向。

四、加强城市社区自治的对策性建议

(一)政府要切实分清与社区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在撤销街道办以后,政府必须理清行政事务与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与社区自治事务的边界,避免“下改上不改、与外界对接不顺”的困局,实行上下一致、共频共振的改革构想,促使政府实现从“全面干预社区”到“政策引导扶持”的职能转变,实现国家权力运作模式由“统制”、“管制”向治理、自治的转变,实现由政府绝对主导向引导、疏导的转变,实现由行政命令向协调、沟通的转变,实现由直接提供服务向购买服务的转变,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最终实现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华丽转身,确立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府和社区的办事效率。同时,政府要在社区真正做到去行政化,做到由“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的转变,强化社区的自治能力,以保证改革不走“行政化”的回头路。

(二)组织动员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随着城市街道办的撤销、新社区的构建和发展,政府将从一些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的管理中退出,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因此,让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承担政府的某些职能,可以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具体来讲,由于社区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对拓宽社区居民就业渠道,缓解社区建设资金压力以及城市社区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首先,社区非营利组织源于社区,立足于社区,熟悉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能够为人们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机会。社区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入户调查,摸清辖区内所有下岗失业者个人和家庭情况,然后编制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表。由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社区公益劳动、公共服务和集体活动,这不仅促进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同时也满足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精神需求,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其次,社区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吸纳各种社会捐赠用于社区的建设,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收入来为社区提供便利和服务,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最后,社区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在社区开展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活动、修建社区绿化带、倡导环境保护、举行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讲座等,把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总之,社区非营利组织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实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而实现社区自治。

(三)加强居民自治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由于街居制体制的存在、社区居委会严重行政化、居民自治意识缺乏、社区组织力量薄弱,致使社区居民不能真正实现自治。在撤销街道办、建立大社区后,社区居民应把社区事务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逐渐提高自己的自治意识。首先,公民自身要有参与治理社区的意识。社区治理关系到每个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只有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只要与社区居民有关的事物,社区居民都有权参与并发挥作用,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被激发和调动起来,社区治理才能走上内源性发展的良性道路。其次,政府在撤销街道办后,应该适当扶持大社区的治理,以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一般来说,社区居民会有“搭便车”的心理,认为社区公共利益对自身没有直接的影响,漠视对社区的治理。这主要是由于政府长期的管理错位,没有给居民有限的自治空间,让社区居民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因此,政府应该在建立社区之初,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并给社区居民自治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但政府必须明确,在帮助社区居民提高自治意识的时候,只是在我国社区发展不成熟的时候进行的适当干预。当社区发展成熟的时候,政府应该不干预社区自治,让社区真正作为一个自治组织,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最后,社区组织应协助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社区内部的党工委、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应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倡导社区和谐治理,把居民集合起来,讨论协商、掌握社区居民不同利益诉求,与社区居民一起解决利益纠纷与冲突,从而营造社区居民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五、结语

综述所述,我国撤销街办事处,建立大社区的构想是可行的。我国政府要切实分清与社区的关系,提高办事效率;组织动员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加强居民自治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董娟.关于撤销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学思考.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

baike.省略/view/300244.htm.

舒圣祥.撤销街道办是财政减负的必须.中关村,2011.

周沛.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陈荞.街道办彻底退出安徽铜陵.政府法制,2011.

钱昊平.铜陵:撤销街道办的“获”与“惑”.南方周末,2011.

李静,周沛.从政府管制到社区治理――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领导之友,2011.

关友希.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治理.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

社区治理办法篇2

近年来,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市、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区综治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按照省、市综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团结奋斗,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为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1、社会治安比较平稳。今年以来,全区有30个社区列为“无刑事案件社区”、33个社区列为“平安社区”;未发生大的有影响的,中央门地区治安案件案发率明显下降。

2、严打整治成效明显。中央门地区和四大专业市场治安、市容、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涌现出五塘新村二段、热南五段、清江小区、象山小区、四平苑、东炮台和张家圩等一批综合防范先进社区居委会。下关区被省评为“创安工作先进区”,中央门综管办、四所村派出所被省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区综治办等7家单位被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公安分局等5家单位被市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单位”;“无刑事案件社区”和创“平安社区”活动成效在全市名列第二、第三。

3、维护稳定措施有力。制定下发了《下关区2003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区委与各系统、街道,街道与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与居民住户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建立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信息网络,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举办顽固分子普法学习班,全区教育转化率达66.6%,实现“一个零指标”和“三个不发生”的目标;流动人口集中清查规范管理;进一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每天出动110在辖区内不间断巡逻,每天组织专门警力对辖区内重点路段、场所进行巡查整治。

4、防控基础得到强化。公安整合力量,进行“三队一室”改革,特巡大队划归分局;调整防控布局,加强一线力量,最大限度把警力压向街面;采取一台主机多探头方法大力推广技防设施。中央门综管办投资30余万元购置安装了集监控矩阵、多画面分割和录像为一体的电子监控系统,在中央门长客站广场、南京商厦广场、白宫大酒店、金桥玉桥市场等重点部位和地段安装10个360度旋转的监控探头,对中央门地区路面状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动态监控。

5、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520万元,建立了410人的社区保安队伍,填补治安防范空隙,压减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调整充实44所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科学整合群防群治队伍,全区有8000多名志愿者积极投入加强社会治安各项活动。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1、政治斗争形势依然相当复杂。等组织、敌对势力的渗透捣乱破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出现新的“全能神”组织,影响很大,发展很快。短短一个月时间,先后在我区就有十余人被发展为其组织成员,甚至包括两名宗教堂点负责人。

2、社会矛盾纠纷产生新的难点。企业三联动改制、老城改造拆迁和“三小车”整治等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增多。如南京长江链条厂、南京肉联厂、白云石矿等企业单位在改制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

3、各类犯罪案件出现新的情况。今年以来,辖区陆续发生1.29恶性杀人分尸案、南堡新寓案、喜之郎果冻系列投毒案、5.14系列团伙飞车抢劫案、九家圩39巷附近发生伤害致死人命案件、热河路周边地区连发三起两个涉恶团伙参与的持刀聚众斗殴案件、中央门和家乐福地区多起团伙抢劫盗窃案件以及其它经济犯罪案件、非法传销经营案件、涉毒犯罪案件等。突出的是抢劫案件增多、案件增多、盗窃案件增多。

4、治安经费不足办公用房困难。如:中央门综管办日常办公经费每年100万元,原来由有关企事业单位分摊解决,因企业有抵触情绪,经协调现改为由市财政、市城建每年分别补助50万元解决。但迄今为止,市里仅拨付70万元。另外,综管办目前共有人员114名(包括临时工)人头经费也不足。三汊河与二板桥派出所、热河路与车站派出所调整合并后办公拥挤,车站所还有部分人员只能在原热河路所办公;中山桥所因用房限制无法与车站所合并;公安分局办公大楼和中山桥、热河路所又面临拆迁。中央门综管办办公用房2001年6月市委书记办公会规定:永久性办公用房在玉桥二期建设中协调解决。但至今仍然没有着落。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深入普法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政治责任。要正确估价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深刻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搞好政法、综治工作的内在联系,花大力气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四五”普法宣传,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把“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四五”普法规划,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纵深发展;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起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坚决打击利用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努力铲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保护和促进先进文化的前进和发展。

2、注重矛盾排查,调处矛盾纠纷。随着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对社会治安稳定必将产生一定影响和冲击。全区有77家单位要改制,驻区企事业单位也要全面改制;“三小车”整治还有后续工作要做,这也将给社会稳定带来一些隐患,务必充分估计出现矛盾的复杂性和工作的艰巨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密切掌握社会动向,依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及时解决因拆迁、改制等利益调整所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快速反应,冷静处置,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有效化解和钝化矛盾。要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和人员的利益,认真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成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依法予以调处和疏导,把纠纷和矛盾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3、实行长效管理,保持“严打”态势。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实行长效管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只有“严打”才能震慑犯罪,伸张正义,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信心。对于某些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某些猖狂一时的犯罪活动,应及时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斗争。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必须露头就打,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要进一步提高“110”快速反应能力,加大打击“两盗”、“两抢”的力度。继续把“打黑除恶”作为“严打”整治斗争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除恶务尽,不留后患。要以重点整治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中央门地区、家乐福、惠民桥、白云亭、热南农贸中心等专业市场区域性和发案频繁时段的治安问题,对顶风作案分子,要狠刹其嚣张气焰,从重、从快打击。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对外来经营或务工人员的管理要多服务、少罚款,减少或取消超额多收的费用或特定的收费项目,减轻外来人员的经济负担,减少社会治安的压力,确保我区社会治安的稳定。

4、强化治安防范,完善防控体系。建议在区委、政府直接领导下,由区政法委、综治办统一协调,建立以公安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会面、居民区和单位内部的防范为基础,以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以街道、社区为单位,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业防范与群众防范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全社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大力推进公安警务制度改革,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适应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将社区治安防范与社区建设同规划、同部署,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把治安防范网络和触角向外企、混合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延伸,尤其要做好“三人公司五人店”治安防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密防范“”等组织的捣乱破坏活动。

社区治理办法篇3

同志们:

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在这个美好的季节,由市委组织部、市综治办、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市“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经过精心筹划,认真准备,今天正式启动了。在此,我们向为“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顺利启动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以及**社区全体居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植根基层、面向群众,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最直接、最坚实的工作基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地位独特而重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及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社区工作要迎接新挑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强基固本。而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是社区党的建设、平安社区建设、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先导性工作,也是贯穿社区建设发展始终的保障性长远工作,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就是依法推动社区组织机构完善并有序运转,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维护稳定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民主机制健全;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居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居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足不出居就能得到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与帮助,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法律援助。切实做到治安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我市社区建设是扎扎实实推进的,“民主法治社区”建设起步也是实实在在的。为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市委组织部、市综治办、民政局、司法局、依法治市办这市直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市“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市“民主法治社区”考评标准》,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还专门组织编印了符合社区特点的《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指导手册》、《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台帐》,选择**中心城区的**、荆襄河、和平、三义街等10个社区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并为其选配了思想素质高、水平能力强的社区义务法制副主任帮助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尽快推向所有社区。

“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是法治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我希望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管理职能,加强督促检查,把“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办实、办好。

各社区居委会应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创建工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依法办理好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积极做好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稳定的新型社区。

社区治理办法篇4

今年以来,各镇(乡)街、各部门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政法综治和维稳工作,确保了全区社会持续稳定,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基层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为此,现就深入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抓好落实。

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建立健全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机制

(一)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原则,把社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建设的必经环节,真正实现维稳工作关口前移,从源头预防不问的问题发生。(责任单位:区级各部门、各镇乡街)

2、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维稳工作考评体系,实施量化考核。(责任单位:区委维稳办、区考核办)

3、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应评估未评估或者在评估中弄虚作假,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决策、上项目,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责任单位:区委维稳办、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

(二)健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维稳信息研判机制

4、加快区级联合接待大厅和乡镇便民服务厅建设力度,尽快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区级领导“大接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活动,切实抓好积案化解工作,进一步巩固“三无县区”创建成果。(责任单位:区局、各镇乡街、区级有关部门)

5、进一步健全维稳情报信息研判、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会商、安全生产检查通报、社会舆情收集引导“五大机制”。(责任单位:区委维稳办、公安分局、局、安监局、宣传部)

6、进一步规范维稳信息研判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区长参加的维稳信息研判会,由区维稳办负责组织,区委办协助,每季度召开一次;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牵头,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区长参加的维稳信息研判会,由区维稳办负责组织,区政府办协助,每月召开一次;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委政法委书记牵头,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区局、区维稳办负责同志参加的维稳信息研判会,由区委维稳办负责组织,每周召开一次)。各乡镇街、各部门设立分管领导周研判、班子会议月研究机制。

(三)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

7、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着力构建政法、综治、维稳、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调解成功率。(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综治办、区委维稳办、区局、区法院)

8、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领域和部门,建立行政调解组织或调解队伍,完善制度。(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及区级相关部门)

9、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最大限度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始终。公安分局、检察院对一般治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要探索建立运用和解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机制;法院要积极推行民事案件审理全程调解,依法探索刑事自诉案件、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和解解决的新模式。(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

(四)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10、整合维稳情报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维稳信息搜集、报送、研判、处理制度,构建渠道畅通、信息共享、灵敏迅捷的维稳信息工作网络。(责任单位:区委维稳办)

11、完善区委、区政府负总责、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适时组织演练,提高指挥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公安分局、区委维稳办)

12、完善镇乡街、部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各单位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责任单位:各乡镇街、区级各部门)

(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综治维稳工作考评

13、扎实推进镇乡街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建设,配备力量,完善制度,规范运作。(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维稳办、各乡镇街)

14、在镇乡街设立法律服务工作小组(隶属于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由政法干警组成,按照每月在镇乡街工作不少于2个工作日的要求,参与基层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设立法律服务工作联络员(隶属于综治维稳工作站),由政法干警担任,负责做好法治宣传、协助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工作。(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15、实行综治维稳绩效同责任人考核等次、提拔使用、奖惩“三挂钩”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综治维稳实绩考核档案,实行综治维稳专项述职制度;试行新提拔干部综治维稳责任鉴定制度;对综治维稳工作不力,造成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直至实行“一票否决”。(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维稳办、区综治办)

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16、研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分局、财政局、区及级关部门)

17、将刑期较短、改造较好、社会危险性小的服刑人员纳入社区矫正,降低工作成本,提高改造质量。加强对非监禁刑罚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工作,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对刑释解教人员,建立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假释安置、帮教“一体化”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乡镇街)

18、对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开展排查摸底,尽量解决其就学、职业培训问题。充分发挥“青春驿站”作用,开展法制教育、就业辅导、困难帮扶等工作,创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渭滨品牌。坚决打击取缔“黑网吧”,大力开展“绿色上网”活动,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教育体育局、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团区委)

19、对已经彻底转化的“”人员,落实好解脱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痴迷人员,组织帮教力量进行攻坚,提高转化率、巩固率。对有现实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责任单位:区610办、各乡镇街)

(二)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20、全面构筑“天眼地网”工程,加快派出所监控平台建设步伐,完善全区视频监控网络,基本实现城区技防监控全覆盖。继续在农村推进技防建设,提高农村技防设施覆盖率。健全网格化治安巡防体系,构建巡防大队、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农村中心户长为主体的人防队伍管面,警灯闪烁、治安卡点、救助保护岗亭为依托技防设施管点的立体巡防网络。(责任单位:公安分局、区综治办)

21、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经常性组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限期改变治安面貌。要重点打击黑恶势力、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分局、各乡镇街)

22、加强校园及其周边治安防范工作,建立校内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定期排点人员,落实稳控责任。(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公安分局、区综治办、各乡镇街)

23、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加大对消防、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防重大恶性事故。(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公安分局)

(三)加强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

24、强化舆论引导和网络技侦投入,及时封堵删除网上造谣、煽动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并落地查人、依法严肃处理。(责任单位:公安分局)

25、时刻关注网民对“平安渭滨”建设、政法队伍建设和重大事件的舆论反应,高度重视舆情分析,严防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进行串联,制造事端。(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委维稳办、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

(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

26、加强对境内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及时掌握其活动情况,教育引导其在法律允许和行政批准的范围内活动。(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27、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宗教类和基金类等背景复杂、政治意图明显的非政府组织,要坚持利用、防范两手并举,既保护其正当交往与合作,又坚决抑制和防范其渗透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公安分局、区宗教局)

三、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政法机关公信力

(一)大力开展执法教育培训

28、每年对政法干警特别是新任领导干部、新进干警,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职业道德、纪律作风教育培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29、加强对全区从事综治、维稳、反工作的领导和专干培训及政法干警执法业务培训,创新执法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执法教育培训实效,提高广大干部和政法干警的综合素质。(责任单位:区综治办、维稳办、610办及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30、积极开展“三进一保”等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增强政法机关促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本领。(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31、严格执法办案、执法业绩档案、案件评查、执法督查等制度,建立科学、简明、有效的执法考评工作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

32、坚持开展执法质量“创佳评差”活动,建立办案风险评估机制,健全涉法涉诉和清理执行积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

33、积极推进信息化办案,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新机制,实现对政法干警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管理监督。(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

34、全面实施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实行执法窗口、监管场所实况监控,防止发生刑讯逼供、冷硬横推等问题。(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35、全面实行审务、检务、警务公开,依法将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促进执法公正廉洁。(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

(三)创新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36、全面加强政法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政法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四)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执法考评和保障机制

37、建立科学、简明、有效的执法考评指标体系,把政法干警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提高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水平上来,引导到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上来。(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分局、区司法局)

社区治理办法篇5

一、街道调查整体介绍

我于月日至月日,在自己的家乡省市新义街道办事处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了为期天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跟随指导老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对街道办事处所负的职责、职能有了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以《社区管理》试卷调查内容为重点,在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街道调查的过程中,我尊敬老师,认真工作,遵守街道办事处各项规章制度,在完成学业工作的同时,取得了新义街道办事处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我在实践调查中充分运用了个人社区管理专业所学、所知,在强化知识掌握的同时取得了实践调查的突出成效。

二、街道办事处职责

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看,新义街道办事处是基层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市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新义街道办事处工作数量大、范围广、事项杂,但主要是以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秩序优良、方便生活的文明社区。

按照新义街道办事处对外职责公示的规定来看,其主要职责有:

1、贯彻正确政治路线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负责街辖区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2、推动经济发展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做好培植税源工作,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保护环境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承担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道路日常养护等城市建设和管理职能,协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综合治理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辖区稳定;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民事调解,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5、社区服务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兴办社区福利事业,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等工作。

6、管理居委会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指导和帮助居民委员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

7、精神文明建设职责,积极组织以提高市民质素为目的的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8、行政管理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评议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的管理

从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二者的主体关系来看,街道办事处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基层级政府在辖区内实行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而基层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代表居民在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其管理手段是自我管理。因此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行使行政上的管理职权。本人所调查的新义街道办事处,下辖6个基层社区,通过日常严格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良好作用,推动社区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1、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作用

一是以考核管理为抓手,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新义街道办事处注重对各个所辖社区的管理考核,以考核促工作、促发展,不断取得社区工作新实效。新义街道办事处以社区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再就业、环境卫生、民政、社区建设七大项为考核内容,一年分四次对社区进行考评,即每季度考评一次并打分,实行百分制。总分达80分以上为达标,有创新性工作视情加分。街道办事处认真做好评定结果的记录及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完善,公布每季度考评结果。通过评比活动,激发了组织活力,社区工作得到加强,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

二是以日常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改进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制定了严格的《新义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其中明确规定,社区人员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串岗,严禁上班时间在网上下棋、打扑克、聊天、干私事。、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外出开会、办事均要进行登记备案,明确记录外出的具体时间、地点、事由、返回时间、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参加街道、社区安排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其它会公益活动,无故缺席的,按旷工处理、社区工作人员要注重形象,仪表要端庄、衣着要整洁。通过严格的制度不断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纪律性和组织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三是以活动管理为重点,全面深化社区各项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以指导、领导各社区开展活动为重点,通过开展在实实在在的为民活动不断深化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促就业,成立促进就业服务办公室,加强对闲置劳动力的培训和规范化指导;倾听群众呼声,开展联户、结对、帮扶、亲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社区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拓宽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渠道和解决渠道,建立大信访格局,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各部门联合,集中研究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以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提高居民素质,促进街居文明主题教育工程,结合居民需求及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便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全面开展社区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医疗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妇女维权等项服务,全力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社区平台。

四是以安全管理为突破,不断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街道办事处在市委政法委和综治办的领导下,指导社区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宣传普及平安建设常识,不断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深化防控体系建设,细化巡控力量布局,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社区增配辅警,完善装备,强化管理;安装电子眼和防盗门,有效预防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治安组长居委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坚持每月两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把各类矛盾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建立社区信访联络员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反映合理诉求,及时有效地化解不稳定因素,社区居民治安满意度和安全感满意度达到100%。

2、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社不分,职责模糊。

由于社区地域范围界定不清,街道办事处对于社区组织管理职能不明,导致街道管理职责模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社区区域,于是街道办事处一身二任。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代表政府对基层社会行使全方位的综合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它又作为社区居民的代表行使社区自治管理职能。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加上自身的管理范围没有用明确的制度来规范,使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或者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二是队伍混乱,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许多优秀的社区人才常年大量外流,形成了当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混乱,甚至是无业人员待岗就业前的过渡性职位,整体上来看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街道办事处因为只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虽然能够发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但却是爱莫能助。这样一来,人员队伍素质的低下就容易造成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低下,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造成了不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流于形式,民主低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因此,社区人员名额及产生应当由社区居民自主选举而定。但是在本人的实践调查中发现,新义街道办事处决定着社区人员的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任、书记候选人一般都是由街道办事处推荐。对候选人资质的认定上,街道办事处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举成为了一种形式,社区民主管理程度低下。

3、完善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建议方法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革,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各自职责。

通过不断改革发展,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针,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管理的权力与职能。按照放权与分权相结合、责任主体明确、管理幅度适中的原则,不断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的管理职权和责任界限。要按照政企、政社、政事三分开的原则,将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原来承担的一些社会服务性、经营性的事项,分别划归基层社区行使。

二是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

社区处于与群众接触的最前沿,社区工作人员的言行、工作对群众的影响最为显著,街道办事处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通过法定程序,将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居委会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走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道路,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主力军。要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区工作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建设,鼓励他们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要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人员充足的志愿者队伍,逐步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社区治理办法篇6

社区设置**社区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3个,辖区楼栋三级网格14个。对于二级网格员都配备了专门综合治理手机,对网格内居民情况、就业情况及重点人员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接受上级信息,更新社区动态,以小组形式,建立完善巡查机制,向上级综治部门反映群众对综治维稳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社区内大事小事,及时宣传,调查,处理,多方面的了解民情,上传居民需求。

社区对辖区内居民信息,出租房信息、矛盾纠纷等全部及时录入系统。特别是对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特殊人群管理情况,定期更新,实现办公了办公信息化、方便社区对重点工作情况的管理。建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可以对大小矛盾纠纷和特殊人群信息等及时上传,归档,转结。自社区成立以来,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社区有专门法治宣传阵地和公示栏、对社区居务党务信息及时向居民公开,每年开展多期法律及安全知识讲座,开放法治书记借阅,帮助居民知法懂法。大会议室视频可连线区政法委的会议视频系统。

社区治理办法篇7

一、预约沟通制度

1、各街乡综治维稳办专职副主任全程参与服务站到社区村巡回服务工作。

2、各街乡综治维稳办对辖区内各社区(村)排查出的事项认真梳理。并根据服务站组成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服务站工作时限,确定各社区村需由服务站提供服务的工作事项。并按日程表至少3个工作日之前报送服务站。

3、区综治办对街乡上报的事项进行分类研究,将适合于通过服务站解决的事项情况发送到相关部门。各部门安排专门人员与区综治办联系巡回相关事项及预约会商会具体业务办理事项。

4、与各相关部门预约会商会后,区综治办至少1个工作日之前将确定重点解决的事项反馈给街乡综治维稳办。

5、根据已确定的将为各社区村提供的重点服务事项,服务站统筹安排每月的巡回工作日程表,根据需要及时到各社区、村巡服务,每次工作半天时间。

6、流动司法便民服务站在每月初将工作日程表发到各各街乡综治维稳办。如有变动提前告知。

二、工作受理、登记、分流、汇总、督办制度。

1、政法委工作人员负责办理事项的登记。对于确定办理的社区村提供的书面材料或群众临时口头提出的事项均要进行登记。

2、现场不能予以办理的重大事项、疑难问题等,要做好解释工作,并为其指明解决途径。对于新发生的、容易造成重大影响和后果的事项要及时并上报。属于在办的事项,将该事项的情况通报到承办部门。

3、局、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各成员部门工作人员遇紧急情况,可先介入服务,再报政法委工作人员填表登记。

4、各成员部门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要认真接待,经辨析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事项也要跟踪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

5、政法委工作人员将登记后的需要服务站处理的事项进行梳理分类,分流到相应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

6、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办理,办理完毕后及时予以答复,对于当场不能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限。办理不了的事项要做好解释、并为其指明解决途径。做好全程业务工作记录。

7、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要将当天办理事项的结果报政法委工作人员处;每月要对办理的事项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工作台帐报政法委工作人员处。

8、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法委应当督促办理

一是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事项的;

二是未按规定反馈受理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是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事项的;

四办理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是不执行协调会商后处理意见的;

六是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三、工作实绩考评考核制度

1、区综治办负责对流动司法便民服务站各成员部门工作人员的考勤。并及时向工作人员所在部门反馈考勤情况。

3、区综治办要对流动司法便民服务站各成员部门工作人员的每次巡回工作纪律情况进行记录。

2、区综治办记录巡回工作当天各相关部门办理事项情况。

3、区综治办每月要检查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台帐完成情况。

4、区综治办对服务站成员单位工作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依据相关工作要求,将考核内容要进行分解细化,逐项打分。

社区治理办法篇8

【关键词】居委会;社区;社区自治;基层民主

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以及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社区居委会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了角色错位,给社区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定位好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能促使居委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加强社区建设、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制度完善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然视角下社区居委会角色

应然视角下的社区居委会角色就是指在现行法律法规或社会规范下,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所应具有的特征和作用。我国现行的对社区居委会角色及作用做出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和《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这两部法律从居委会的建立与组成、作用内容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成为我们了解并定位居委会角色的基本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定的社区居委会角色所应具有的特征

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也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从以上法律法规条款可以看出,居委会的在社区治理中主要扮演着自我监督者的角色、自治主体角色、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社区居委会角色所应具有的作用

根据《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体现在以下方面: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依法履行义务,开展社会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行政部门做好各项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如社区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居民教育等;向行政部门汇总并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对行政部门的行动改进建议等。

二、实然视角下社区居委会角色

实然视角就是将一个事物放在社会历史这一大环境中,根据它在这一大环境下的运作方式、状态表现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来定义这个事物的性质,说明其实际状况是怎么样的。实然视角的社区居委会角色,就是考察社区居委会在实际的社区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基层民主建设中所承担的角色。通过对社区工作流程的考察和研究,居委会的实然角色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政府行政任务执行者

为充分了解当前社区居委会的实然角色,笔者对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某街道办及其所管辖社区进行了考察。岳阳楼区社区各居委会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与街道办的市政科、卫生科、民政科、治保科等部门相对应,居委会设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居民调解、文体娱乐、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等各个小组,由居委会成员专人负责。居委会的日常工作大部分都是受是街道办的命令。每个星期,各个居委会的有关人员都要按时到街道办去开工作例会,向街道办领导汇报工作并接受街道办领导对居委会的工作指示。在接到市、区级工作任务通知时,街道办的各个部门人员还经常通过电话或到居委会直接指导工作或分派任务。同时,街道办也通过评比以及各种创建活动对委会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分出排名先后,排名靠前的居委会,街道办就会发给一定数额奖金。不难看出,现在的街道办事处基本上已经成了居委会的直属上级部门,居委会也成了街道办的行政任务执行者。街道办通过掌控居委会的财权,对其发号施令,将使之不完全再是自治性的组织而是听令于街道办下属行政机构。同样的现象不只存在于岳阳地区,全国也屡见不鲜。比如,深圳市罗湖区湖景居委会只有6个编制,却挂有45个牌子,大约平均每人要顶8块牌子。据统计,深圳市内各社区居委会实际上承担着计生、治安等至少28项本应归于街道办的政府职能。这些现实都无疑论证了居委会作为政府行政任务执行者的角色。

(二)社区居民非真实意愿的代表人

通过对社区的考察,我们也发现了现今社区居委会的一个更加明显的角色特点:居民会虽然仍然代表社区居民表达意愿,但是更多时候却并不真实,它所表达的意愿通常都是经行政部门“过滤”后的居民意愿。

比如,在街道办进行人大代表选举中,居民委托居委会来选举人大代表。由于受到第一个角色的影响,行政化了的居委会由于受到“上级”街道办事处的制约,在选举的过程中,参与投票的居委会成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投票方案,而不是遵从社区居民真实意愿的投票方案。在这里,居委会虽然形式上还代表着社区居民行使选举权力,但是实质上却并不能真实的表达居民的意愿了。显然,一个不能真实表达居民意愿的居委会,是很难真正为社区居民们表达意愿与诉求的,此时的居委会成了居民非真实意愿的代表人。

(三)社区关系的协调者

社区管理需要一些社会民间组织和政府官方组织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处理好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民间组织中,除了社区居委会外,还有如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等等组织。但现阶段,社区管理面临的显著问题之一就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等甚至是一些政府组织都未能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和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各种组织之间的功能作用多少都有重叠交叉。社区居委会在这里就可以扮演一个很好的协调者。社区居委会的成员是由本社区居民组成的,与社区居民联系密切,但是又由于它是已经行政化了的组织,使它与街道办等政府部门也密切相连。这样一种“双面人”的地位无疑能使它在社区各种组织力量之间斡旋,发挥很好的协调作用。

三、居委会角色错位所带来的问题

社区居委会角色的错位虽然为上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也省去了不少事情,但是造成的问题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方便”。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阻碍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居委会已趋于行政化,与社区居民的联系逐渐拉远,不再是“听令于”社区居民的组织。因而实际上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就失去了表达自身诉求的有力途径,使得居民不再能很好的通过社区居委会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治理,使得社区层次的基层民主建设失去了它最可靠的组织基础,直接阻碍了整体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二)社区居委会工作不堪重负

后果就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完不成,上级政府部门又将责任推卸给居委会承担,居委会在此时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工作而且还要面临责罚的困境,极大地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时下一些城市社区居委会干部戏称自己为“小巷总理”,意思是什么都管,简单罗列一下他们的工作,大的不下十几项,小项多达百余个。

(三)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人浮于事

基层政府(街道办)将工作交由居委会去执行,导致居委会工作量的膨胀的同时也必然是基层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办事推脱。一般而言,只要有机会,人们都会将自己的任务推给别人去完成,而社区居委会的存在及其与基层政府的渊源(听令于基层政府),使得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理由不将工作任务推向居委会这一机构。

(四)居民监督失效

居委会成员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的,从理论上讲,居委会成员的业绩的考核应该由居民或居民代表来执行,基层政府只能对其考核程序与结果等提出建议或提供帮助。但在现实中,基层政府的考核和监督的效力及执行力远远大于居民。因此,从对居委会的监督的角度看,与广大居民群众对居委会的软弱无力的监督相比,基层政府可以对居委会的监督更加有效力。

四、社区居委会角色的矫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应作为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居委会蜕变成行政任务的执行者,使得居委会在社区治理和社会基层民主建设上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治理理论出发,提出采取如下对策来矫正社区居委会的角色:

(一)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

依据治理理论,在社区治理中应当追求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寻求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主体关系的和谐。政府是当前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它的职能是宏观性的,主要在于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培训社区管理人员、帮助社区完善必要的服务配套设施、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整合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发展。政府在对社区事务进行管理时不能将居委会管得过死,应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改变惯用的领导、命令、控制等行政化管理手段。街道办事处应回收本应由其承担的却已转移给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工作,下放一部分社会管理权给居民委员会。

(二)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技能

依据治理理论,在社区管理中应当追求社区管理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强化各主体的责任意识。因此,实现居委会角色的矫正,就要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技能和责任意识上努力。居委会和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责任到人,避免人浮于事和推脱工作的现象,防止他们将工作和责任推给居委会。

(三)培育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的独立性

治理理论要求平衡主体间权力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为此,政府必须要逐步授权给社区居委会,使之摆脱政府的主导,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提高居委会自治与自律能力,建立基层政府与居委会的相互协作的互动关系,将居委会的财源从基层政府剥离开来,使居委会在行事时不再受到基层政府的制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本身应该发挥的作用。

(四)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

基于治理理论关于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和政府作用范围及方式的重新界定的要求,必须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关系,以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社区居委会是公民便利直接地表达自己意愿的有效机构,为恢复居委会这一角色的作用我们还必须重视教育,加强宣传,这是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积极参与民主治理的意识,实现转变社区居委会角色良性转变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结语

实践证明,定位一个正确的居委会角色,能够使居民通过社区居委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来行使自身民力得到保障,从而使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更趋完善。现在,虽然居委会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区居委会在社区中的角色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培元.6个人的居委会竟挂45块牌子[J].新民晚报,2004-10-15(10).

[2]杨小华.社区建设中的“三巨头”(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角色探讨[J].社会纵横,2007(11).

[3]龚志成.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委会转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5]杨云霞.社区居委会不堪重负[J].宁夏日报,2004-10-09(10).

[6]马军涛,周剑.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11(9).

[7]马健.城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探讨[J].重庆行政,2007(5).

[8]张勤.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内涵、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

[9]徐君.社区自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走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

[10]白健.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存在之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07(9).

[11]李薇薇.社区自治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2]郭卫建.城市社区自治的困境、实践、方向和对策[J].现代物业,2007(13).

[13]王君健,齐军营.从社区行政化到社区自治[J].社区,2007(5).

社区治理办法篇9

论文关键词 大社区 定位 治理模式

一、“大社区”的定位

目前全国有些地方进行撤销街道办的试点,改以往“区——街道办——居委会”为“区——大社区”的两级管理模式,撤销街道办改成大社区,同时撤销原有的居委会。在目前我国的行政架构中,街道作为中间层,集聚了大量来自上一级政府划拨的资源,而社区由于受资源、权力的限制,难以为公民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这种尴尬的局面使街道办成为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撤销街道办这一中间层级,可以使权力和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行政权力对社区事务的干涉。那如何对大社区进行定位就成了新的问题。

所谓大社区是相对于我国以往的社区形式而言。在我国,社区建设主要是以法定社区即行政单位或者基层自治组织来进行操作的,长期以来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的居委会所辖范围和农村地区的行政村所辖范围。大社区就是在整合原有居委会和部分村委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笔者认为大社区应该具备两大特征:第一,大社区不是地方自治,完全的地方自治与我国宪法和国家结构形式都是违背的。第二,行政权力下放。结合我国的行政架构和我国的国情,大社区是我国行政层级的一级,但不同于以往的街道办,做到了事、权、责主体一致,具备较强的服务性、治理性和协商性。第三,大社区不应是市区级政府的派出机关而是具有治理色彩的基层政府,否则还是不能解决上级行政权力干预的问题。当然这需要在宪法和法律上赋予其一定的地位。因此大社区应该定位成直接服务群众、可由群众直接参与的、协商性更强的较大范围的社会网络。

大社区治理模式:目前学术界对治理理论的理解主要有二,一是各利益相关者合作管理共同事务,二是在国家和市场之外的自组织治理。我国大社区治理主要指的是前者。长期以来,对于社区的管理,虽然有居民委会自治、村民委会自治等基层自治形式,但仍摆脱不了上级政府的管理,政社一元化和权威主义影响了自治效果。大社区治理就是要摆脱单纯的政府权威,形成多元的管理主体。对于大社区治理要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引入新公共管理的理念。

二、大社区治理存在的障碍

实现大社区的治理,进而实现与之对应的“以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和有效为基本要素的善治社会”是国家和公民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目前存在较大障碍。

(一)权力理念问题,即如何平衡大社区中公民权、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的问题

大社区的治理的权力理念问题在于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会建设往往都是政府主导的,行政命令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始终,难以调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大社区要实现有效治理,就必须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减少和规范行政权力对社区建设的干预。因此大社区治理的权力理念应该具备以下三点:(1)国家权力对社区治理的支持但不是过度干预。(2)发挥社会权力的主导作用,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权力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3)保障公民权。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我国公民有权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只有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和参与权,才能保障公民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

(二)大社区治理的现实障碍

1.行政权力的干预

尽管街道办撤销,减少了行政层级,但是如果不改变行政命令的主导地位,大社区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模式和之前的街道办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模式并无本质区别。尽管街道办的人员大多转移到大社区从事社区服务,但离真正的“权随责走,费随事走”还有距离。如何放权,如何区分行政职能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如何在宪法和法律的合理框架内实现大社区利益最大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原有的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协商机制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促进社会治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从协商制度看主要是公共决策的听证制度,从社会治理的主体看,主要是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听证制度不同于我国的民主座谈会、民主恳谈会等民主形式,它可以使公民直接表达意志对政府形成压力。但近几年的执行却不尽人意。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不成熟,虽然我国社会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到一定程度,但离善治社会所要求得距离还很远。

3.复杂的利益关系有待协调

大社区不同于范围较小的小社区,也不同于行政权威主导的街道办,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协调各种利益的过程。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是摆在大社区治理面前的重要问题:(1)社区范围变大带来的问题。范围变大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大社区经济团体的关系。大社区不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和村委会,辖区内往往包含经济团体,如何处理好与经济团体的关系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二是解决村改居带来的问题。(2)与原有群众自治制度的关系。原有的居民委员会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是组织公民进行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撤销居委会,建立新的大社区,如何实现基层管理形式的有效转变,如何处理好其与原有人员的关系,如何解决原有人员与大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三、探索大社区治理的道路

大社区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把公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协商作为解决问题的首要理念,把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在健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划分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界限

1.大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划分

大社区治理就是要改变以往的行政主导,建立多元管理主体,因此大社区在职能划分上要遵循以下规则:上级安排的行政性的事务统一由区级政府管理,必要时可以在大社区设立分理站,服务性的事务由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社区内部事务由社区委员会讨论决定。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走”,实现权力的下放。

2.推行大社区领导人直选,探索集体决策机制

借鉴农村村民自治中选举村领导的经验,以及近年来在四川、云南等地进行的乡长直选,在大社区中推行领导人直选。大社区领导直选有助于改变基层政府领导由行政命令决定,基层政府不对下负责的局面,改变了基层政府的合法性来源。借鉴部分地区乡长直选的经验和教训,实现大社区领导人直选需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和程序设计。二是实现党内民主与大社区民主的同步。三是直选后的制度保障。

3.充分利用已有协商机制,积极开发新的协商形式

社会治理要把协商放在第一位,改变以往的行政主导,把协商贯穿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始终。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政治协商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要依据现实对听证制度、政务公开等制度进行改革,要把网络民主、业主委员会制度等新民主形式利用好。尤其是充分挖掘互联网在社会问题协商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加强公民参与、提高社会组织地位

1.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公民对大社区的归属感

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差,政治冷漠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长期实行的居民委员会制度和村民委员会制度由于行政色彩浓厚也不能让公民建立归属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增强公民参与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保障公民参与。同时要加强大社区内公民的互动,真正建立“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通过大社区内社会群体的互动,建立市民对于大社区的归属感。

2.公共政策制定模式的改革

公民是否能够影响甚至参与具体公共政策的制定是衡量民主社会的一大标志。人本社会制定公共政策时必然听取公民的意见,以公民的意志为导向。实现社会有效治理就要增加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定的可能性,尤其是涉及到大社区公民利益的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要增加公民参与在社会问题觉察机制中的比重,改变以往公共政策的制定模式,减少“精英理论。

3.促进社会组织的独立和成熟

社会组织是社会权力的核心,是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真正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培育,加快政社分开的步伐。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等方式促进其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相关法律体系。承认社会组织的合法地位,尽快出台《社会组织法》,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再次,要完善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构建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借鉴公司等法人形式的治理结构。最后,在经费上政府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投入,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募集资金,增加经营性收入。但要通过监事会监督,公民监督等监督形式确保经费专款专用,避免浪费和腐败。

(三)协调大社区各方面利益关系,避免出现社会矛盾

1.与经济团体的关系

大社区与与原本居委会等小社区在辖区范围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大社区下的经济团体的大量存在。调动经济团体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性,协调与经济团体的关系是实现大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

2.与村改居辖区的关系

村改居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城镇化的和城市化的过渡形式。在村改居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要处理好村改居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第二,村改居辖区的服务保障。第三,促进城乡居民的互动。

3.街道办变大社区后的人员分流

社区治理办法篇10

本刊政策顾问组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养老保险管理,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抵抗风险的能力,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参加自治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下简称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

第三条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

(一)统一缴费基数。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应当按照自治区统一规定的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应逐步实现全区统一。

(二)统一缴费比例。参保单位缴费比例为20%,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8%;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为20%。

(三)统一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统一按照本人缴费工资的8%记入,按照自治区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四)统一待遇标准。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按照自治区规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逐步实现全区统一;基本养老金执行自治区的调整办法;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项目应按照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和信息系统。全区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全区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流程经办养老保险业务,按照金保工程总体规划,使用全区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础数据实行集中管理,确保全区基础数据完整、信息系统运行正常,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第五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自治区级统筹管理和使用。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自治区本级经办的直接缴入自治区本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盟市、旗县(市、区)经办的直接缴入盟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二)旗县(市、区)历年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自治区授权盟市核准可预留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外,其余全部上划盟市级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盟市累计结存的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基金,暂不上划自治区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三)留存在各盟市的历年积累基金,除周转金外,各地不得擅自动用。因特殊原因确需动用时,须由盟市提出意见,报自治区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自治区级预算管理。

(一)预算的编制。每年10月底前,由自治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盟市和自治区本级基金收支实际和预测情况,编制下年度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草案。

(二)预算的报批。在每年11月底前,对自治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下年度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草案,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审核,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三)预算的下达。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下达。

(四)预算的调整。遇到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时,由自治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调整方案,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审核,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五)预算的执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月下旬将次月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计划提供给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每月中旬编制次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用款计划,经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于当月月底前将次月所需发放的基本养老金拨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支出户。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财政部门的拨款后,通过社会化发放的形式,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六)基本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预算管理办法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制定。

第七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调剂补助。

(一)对盟市的基金补助方案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根据年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和各盟市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予以补贴,补贴数额应根据各盟市工作成绩、财政状况、养老保险覆盖面、养老保险负担水平、平均替代率、收入增长率、基金征缴率、实际缴费人数比例、基金清欠率、社会化管理率等因素确定。具体补助办法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另行制定。

(二)对盟市的调剂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其当年基金预算缺口,其余部分存入盟市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三)对旗县的基金调剂补助方案,由各盟市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年度基金收支预算和各旗县(市、区)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

第八条未完成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预算少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及违反规定办理退休支付的费用、自定政策增加的费用,由当地财政负担。

第九条年度终了,各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养老保险财务会计制度,编制本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决算报告,并在规定期限内逐级上报。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要健全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责任,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第十一条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