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村治理计划十篇乡村治理计划十篇

乡村治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13

乡村治理计划篇1

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健全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确定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活动,特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活动,实现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逐步建立起县指导、乡负责、村自治、户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村级规范化管理,乡级监督服务,县级调控指导的工作格局,从而推动我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阶。总体目标是:在全乡17个行政村中,100%的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活动,争取到2007年底全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达到1个、村民自治合格村(含示范村)达到40%。

二、创建条件及标准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的标准条件是:(1)达到“六好、四有、三落实”的要求,即班子队伍好、政策落实好、宣传教育好、管理服务好、制度执行好、干群关系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优良的计生工作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一个配套完善的服务阵地;做到人员、报酬、待遇(享受副村级待遇)三落实。(2)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开展好;既能完成人口责任目标,又使群众满意。(3)一年内基本达到“五无”,即无计划外生育,无大月份引产,无出生瞒报、漏报,无计划生育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无计划生育恶性案件。(4)基本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由乡负责验收,计生办备案。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的标准条件是:(1)达到合格村的标准要求;(2)全面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3)连续5年达到“五无”要求。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由乡负责验收。

非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全部纳入乡、办事处两级重点帮促范围,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等综合措施,层层落实领导包整改责任制,按照合格村的要求,进行重点帮促指导,力争整改出成效,切实加快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进程。

三、争创办法和步骤

争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的创建活动按如下程序进行。

1、抓好试点,培育典型。乡于2007年5月底前,在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办事处选择部分村进行试点。在创建试点村阶段,乡两委成员(人大)等联系办事处领导,带领计生办、服务站的人员帮助该办事处抓好试点工作。村级干部全力以赴,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试点成功后,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开。期间,其他办事处要按照“一条线或一个面”的要求,在本办事处选择部分村,培育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

2、组织实施,全面推开。各办事处要按照创建方案,在规范完善原有示范村的同时,按照标准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面推开各办事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每个村的争创活动,计生办、服务站工作人员入村进行指导。

3、组织自评,评估验收。今年11月底前,各村自评后已达到示范村、合格村标准的,及时提交评估验收申请,报乡计生办,由分管领导签字后存档。12月份,乡争创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精干力量对申报村进行评估验收。

四、组织领导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创建活动,是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上的重大变革,也是落实“二十字”方针的具体措施,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乡村治理计划篇2

人口控制思想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专利。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就曾描述过20世纪30年代江苏江村村民们自发进行人口控制的情景。在江村,尽管“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对象来利用这些劳动力。由于拥有土地面积有限,能养多少人也有限度,家里多余的成员成了沉重的负担”:“按照当地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就要分家产。有限的土地如果一分为二,就意味着两个儿子都要贫困”:“通常的办法是溺婴或流产……杀害女婴就更为经常”:“从儿童的总数就可以看到这个结果:16岁以下的儿童总共只有47名,平均每家1.3个”{1}.

费孝通先生描述的江村是中国农村即将面临重大社会变革前的真实写照。自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将农村纳入国家政权的直接管辖范围。这在《江村经济》中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可以反映出来。按照国家-社会二分法,这是国家权力不断深入到乡村生活、干预乡村现代化进程的表现,也是杜赞奇所认为的国家政权内卷化的进程。但是,这种体制在江村遇到了抵抗,并没有被村民认同。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村仍处在传统的村民自治中。

不过,这种村民自治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村民自治已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宗族势力已逐渐走向衰败,但是新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建立尚待时日。这一结论对我们认识当前村民自治状态下计划生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意在从制度层面剖析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并对今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制度性建设意见。

二、村民自治下的村庄与村民

村民自治是作为一种草根民主显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学者由此推导出村民自治的定义:“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物,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

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村民自治,与改革开放以前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政社合一的管理方式相比,它是在国家政权逐步退出农村过程中,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中加入了法的因素。这必将对村庄与乡镇政权、村庄与村民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村庄与乡镇政权的关系上,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法的意义上讲,村民委员会依法只需对村民及村民大会负责,村民委员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只对本村村民有效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庄与乡镇政权由此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博弈。此中类型繁多,不再列举。但是如何处理乡镇政权与村庄的关系却已不再是可以回避的话题。

从乡镇一方来看,随着乡镇政府对农村社会管理的职责和权能的增多,需要村民委员会的直接参与,这必然导致对村委会工作的干预,如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普九计划等等。乡镇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法律规定相悖,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仍认为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腿”,是自己的行政下属,和过去的隶属关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徐勇认为,这种现象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公社解体后,实行“政社分开”,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济、组织生产,村组织的行政化色彩也较浓,所以乡政管理较为顺利。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宏观环境有所改变,乡政管理的职能迅速增多;从中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制定贯彻与分权式改革有关。这种分权除了国家与社会分权外,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分权。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意志;从微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贯彻之际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步发育之时。人民公社解体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村基层干部的谋利意识和行为迅速增长,且得不到相应的约制。分权式改革赋予农村基层干部更大权限,但分权没有与制约相匹配,以致于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运用其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其重要方式就是“搭便车”行为{3}.

在村庄与村民的关系方面,焦点在于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及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客观地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使得村民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通过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也是近几年来村民委员会能够迅速被广大村民认可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参与的热情和如何参与等问题上,村民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存在很多研究者所诟病的农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村民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呈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一部分掌握村庄社会资源的群体,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最直接力量,这些成员包括村庄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任或者已卸任的村干部和党员等;另一部分是普通村民,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少。有研究者举例某乡的选举情况说:“一位原乡党委书记说:”如果我们通知一万个农民到指定的投票点投票,实际到达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多数农民对选举抱无所谓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几位村党支部书记谈到,为了确保大多数选民能够参加选举大会,他们不得不给每一个参加会议的农民发一天工资。有时候,村里的几个主要干部还得拿着投票箱分片跑到农民家中,’请‘他们在选票上划几个圈。“{4}

三、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政策推动进程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实施主要是由政府起推动作用。所以本文所分析的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基于当前广大村庄的一种实践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学者们基于法理等观念所提出的理想型。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基层还必须要依靠一套专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来做工作。理想中的“三结合”的状态即“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小家庭相结合”,在农业近几年来增产不增收的现实生活中处境难免有些尴尬。而村民自治在处理乡镇政权、村民之间的关系时,其优势尚待观察,这些都是我们在考察制度时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不过,从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的推动进程来看,二者都是我国由政府出面,由上至下逐步推行的。但是,计划生育虽历经坎坷,却因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工作体制。村民自治由于对村民委员会的定位等问题未能合理解决,离村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待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似乎仍然处在“普及”阶段。

四、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融合

经过对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历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曾被视为“天下第一难”,但是由于较好地考虑了城乡差别,尊重了农民的利益和意愿,还是能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受教育水平越高,理想子女数愈呈下降趋势。村民自治在我国虽然有史可寻,但是受建国后土地改革、建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村民自治的基础已基本消失殆尽,村民自治已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源可以借鉴,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村民自治道路探索之中。

笔者在此借用两个对立的概念来描述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间的融合关系:亲和机制与张力机制。亲和机制类似于根本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了制度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面;张力机制主要反映在制度的功能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既存在正功能,也存在负功能,张力机制反映的是制度间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一面。

从亲和机制的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存在以下共同点:

第二,尊重文化传统,重视农民利益。这个也是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共同点,但在当前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许多研究者对当前农村地区超生现象严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困惑不解,总以农民思想落后等观念来解释。但是如果考虑到农村社区封闭性强的特征,考虑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仍然存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体系尚未建立的事实,那么,对农民来说多生育一个孩子,确实能减轻养老的负担,确实能够增加农业生产力水平。

相信这些都是80年代计划生育实行“堵大口、开小口”的原因。从管理成本来说,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村民自治要求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其中就包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这必将增强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三为主”方针的落实(即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这将减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暗箱操作,减少寻租行为,有利于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张力机制来看,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这是当前村级组织面临的重要困境。有些村民自治只是走走形式。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导致村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将有害于村民自治的进程,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第二,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容忍度问题。尽管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主要由政府来推动,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视计划生育为硬控制——每年基层都要向上级汇报计划生育"工作,申请生育指标,编制人口计划,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要予以相关处罚。而村民自治则可以视为一种软控制——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村民委员会依法处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包括计划生育工作。那么这两种控制手段应该如何结合在一起呢?是通过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协议书,由此来约束村民的生育行为?还是像以前一样,通过简单划一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究竟是计划生育管理程序上的一种调整还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恐怕还有待于对村庄集体的再定义与土地所有制的改革的进行程度。要实行二者完全的融合,恐怕需要等到户籍制度被打破,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

五、村民自治下人口控制的基本设想

应该说,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有潜力可挖。本文所说的基本设想基于在村民自治环境下国家的可能作为,并将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进而将人口控制转到社区控制上来。对社区控制而言,一方面,社区控制具有硬控制和外控制的特性,代表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的“政务”;另一方面,社区是基层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具有“软控制”和“内控制”的特性,能够唤醒大家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参与感,可以成为村民自治环境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第一,重视村庄生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村民自治环境下的村民而言,他们实际上是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场内,在这个场内,村民们的生育行为有很强的趋同心理。村内文化观念是村民生育选择的重要坐标。与费孝通描述的30年代江村的人口控制不同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正步入小康生活,生儿育女并非完全是经济上的追求,而是村庄文化氛围的影响。新型生育观念按照国家计生委宣传司所说,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在村落生育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妇女的参与;一是对外来信息的引入。妇女参与有助于改善妇女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有提高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改变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外来信息的引入有助于开阔村民的视野,有助于更新生育价值观。

第二,消除影响人口控制的政策因素的影响,将个人的生育行为转变为可预期的理性行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村民生育的特点是无直接受害人,这极易触发村民的搭便车行为。

特别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此,就必须增强村民生育选择中的理性选择观念。除了加大对计划生育进行利益导向,还必须提高生育行为的机会成本。当前我国一些政策性的因素事实上是起着刺激人口增长的作用的。有学者就曾分析过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对人口生育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刺激人口增长;而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所有的包干到户土地制度,使得人口增长的机制得以保留{13}.贵州湄潭试验区为了利于分配固定的耕地给农户,定期重新分配耕地的做法于1987年停止,代之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的土地制度,使得多数家庭降低了生育意愿。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采用的是家庭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为辅。事实上起到了鼓励农民多生的效应,对人口的控制极为不利。这也是我们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其他诸如城乡间社会保障的差异等都影响了人口从农村往城市迁移,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控制加大了难度。使得城市化进程减慢,计划生育也随之受影响。但是,这些都是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并非单单依靠村民自治就能解决的,值得我们今后在村民自治中重视。

注:

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第3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徐勇:“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4张乐天:“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5赵德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6“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3月2日)。

乡村治理计划篇3

今天的会议有两个主要任务,既是社会秩序整治动员大会,又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动员大会。刚才,王红兵主席已就开展社会秩序整治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下面,我根据乡党政联席会议的安排,就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20*年是市政府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三年发展纲要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我乡*个行政村将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为此,乡党委、政府出台并印发了《xx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施方案》,明确了20*年村民自治工作的目标、标准、措施和步骤,很具体,很有操作性,希望各村、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从大环境看,充分尊重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人地位,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保障群众计划生育的权利,引导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是党的群众路线在计生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国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从我乡的实际情况看,计生工作开展难度越来越大了,难就难在群众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的生育愿望与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难在我们既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又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因此,必须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来实现工作的突破,那就是依靠村级切实承担起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变群众被动的计划生育为自觉自愿的行为。特别是村级规模扩大了,人口增多了,一个村专干要管二、三千人,甚至是四、五千人,管理难以到位,必须依靠支村两委,健全工作网络,充分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正因为如此,乡党委、政府对村民自治工作十分重视。在年后召开的全乡经济工作会议和人大会议上,党委、政府就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为今年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明确了提出了要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要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抓落实领导责任制与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二是抓优质服务与执法到位相结合;三是抓日常基础工作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因此,各村各单位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真正重视并切实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

二是保障措施要到位。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把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要由村支部书记负总责,专题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乡党委、政府将把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纳入到村级的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认真的考核评估;其次,要组织专门力量,确保每村派驻两名乡干部,集中三个月的时间,专抓这项工作;再次,要保障经费投入,把村民自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财政按人均一元的标准拨付到村,同时,各村也要积极筹措经费,切实解决好村、组计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报酬。

三是工作程序要到位。从三月份的启动到九月份的验收,有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健全网络、宣传发动、制定章程、签订协议、日常管理、优质服务以及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等多个工作环节都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个环节相应的程序也必须到堂,尤其要重视并加强经常性的工作。今年我们将按照上级提出来的“五上门”和“十到户”的工作要求,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内容具体化,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好,各村也要按照《xx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实做好工作。

四是目标实现要到位。在我乡*个村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要把大山、山斗、观阁、老桂*个村建设成为村民自治先进村,把黄岗冲村建设成为村民自治示范村。希望各村结合本村的实际,强化保障措施,如质如量地完成好各自的目标任务。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最终目标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二、强化举措,持续开展春季集中整治活动

目前,从掌握的情况看,我乡的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数据严重失真。相当一部分村不正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靠造假蒙混过关。一方面,计外出生瞒报、漏报现象非常突出;另一方面,查环孕检到位率、措施落实及时率等方面的数据存在大量水分。

2、流动人口管理滞后。流动人口管理是计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抓好了流动人口管理,就有效控制了计划外出生。但大部分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村、组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流动人口办证、孕检、合同率低,同时,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不规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范,报告单、手册等应由村级填写的资料基本上都由乡计育办包办完成,流动人口管理合同流于形式,而且存在大量的无效合同和假合同。

3、计外隐患明显增多。孕前管理跟不上是导致计外隐患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是应上环人数增多。二是出生一个男孩且年龄在30岁左右的已婚妇女取环、取皮埋改用药具人数增多。三是孕妇或计划外生育的对象没有纳入台帐管理,再生育孕妇及时上报率不高。

4、阵地设施不够规范。大部分村的宣传、服务阵地基本上只有人口学校,有阵地的村也大多数达不到要求,宣传、教育、服务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当一部分村级阵地的宣传窗栏无内容,各类培训活动没有开展,甚至连一些要求到户的宣传资料也没有下发。宣传教育的氛围不浓,既是计生工作措施、工作力度的弱化,也容易使群众产生计划生育放松了的认识。

5、法律责任没有到位。在追究违法生育者法律责任的过程中,没有执行能力的无从处罚,有执行能力拒不缴纳的难以处罚,只能依靠市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也因精力有限难以全部落实到位。法律责任追究没有到位,既助长了群众超生不要紧、计划生育放松了的认识,更刺激了一些群众的生育愿望,形成了计外出生的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在我乡计生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基础工作不牢的问题,只要基础抓牢了,统计质量提高了,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实现新突破的目标才会有保证。而以强有力的手段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整治活动,仍然是夯实基础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因此,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春季集中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效果,提4点要求:

1、高度统一思想。本次集中活动由乡计育办统一制订工作方案,集中机关干部,乡党政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分片包干,责任分解到人,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评先和工作奖金的发放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各

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乡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全力支持配合此次集中整治活动。

2、迅速澄清底子。会后,各村各单位要迅速组织人员,深入村组摸排核实情况,通过对孕检、流动人口办证、节育措施落实等情况的了解,列出应排查的计划外隐患、应处罚的计划外出生、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对象清单,将这些工作任务分解给各个集中活动小组,分别予以落实。

3、突出工作重点。本次集中活动的工作内容仍然是五项常规性的基础工作,即查环孕检、隐患排查、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办证和法律责任到位。流动人口办证和查环孕检是进行孕前管理、发现工作隐患的手段,因此,在澄清底子后,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应落实节育措施的对象,要落实一孩以上环为主,二孩以结扎为主的长效措施;二是可能计划外怀孕和已经计划外怀孕的对象,要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逐个落实,这次隐患排查做到位了,年度内计划外出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生的漏洞就堵住了;三是已违法生育的,必须从严追究法律责任,营造“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浓厚氛围,起到处罚一例教育一批的作用。

4、坚持常抓不懈。本次集中活动时间必须服从任务,各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好了,集中活动才能结束。我乡将把开展集中活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月集中力量抓几天。同时,各村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将宣传教育贯穿于集中活动的全过程,完善宣传阵地,拓展宣传途径,突出宣传重点,通过进村入户、入脑入心的宣传,形成有利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认真核查,确保奖励扶助制度顺利实施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从20*年起,浏阳市将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作为计生系列优惠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实施必将在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塑造诚信政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予以核查,确保奖励扶助制度顺利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人口学校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奖励扶助制度的意义、范围和条件,省级配发的宣传资料一定要全部到村到户,资料不够的还要由各单位自制,使这项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奖扶对象的条件。

2、加大工作力度。要在已经上报对象名单的基础上,组织联村干部、计生协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分片分组重新进行一次走访核实。走访核查一定要过细,要以多人议查为主,找多名同村同组群众了解情况,要以询问群众为主,不能只听信对象本人的一面之词,所有拟上报的对象名单,必须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情况有差异的对象,一定要重点核查。

3、强化责任意识。

要把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每一个村都明确一名党政领导负总责,明确一名联村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各责任人

乡村治理计划篇4

执行/邓智敏李新焕李馥婷赵全喜杨胜普毛国安

核心提示

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是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实现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的重要途径,对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完成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人口计划生育新机制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指导评估,促进规范运作,强化利益导向,大力创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全省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普遍展开,工作效果初步显现,涌现出一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先进典型,对推动计划生育整体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部分典型单位的先进经验摘编刊发,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辉县市:加强“三项”建设抓好“五个”结合增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生机和活力

多年来,辉县市人口计生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模式,有力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自2005年创建成“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以来,辉县市又先后荣获了“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等6个国家先进荣誉称号。

加强“三项”建设,着力构建村民自治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建设,提供领导保障。首先是加强村“两委”建设。辉县市每次都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机遇,通过广泛宣传,力争把有能力、有威信、有责任心、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以提高班子战斗力。今年新一轮村级党组织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辉县市要求进入“两委”班子的村管理员达到80%以上。其次是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辉县市推行的是在村民小组中每15户左右成立一个“计划生育自治小组”,每个小组民主选举1名村民代表,负责组内计生工作,同时要求村民代表、自治小组长、协会会员由1人担任,使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村民自治行为。要求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组织动员全体村民讨论制订好《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优质服务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管理员、自治小组长的职责,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加强考核奖惩机制建设,抓好村民自治的自觉性。市里直接组织市、乡两级计生干部采取平时抽查和半年、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各行政村考核。平时抽查侧重检查基础工作和人口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年终主要检查各村年度人口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或给予重奖,或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这种重奖严惩的措施,有力促进了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促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有效开展。

抓好“五个”结合,增强村民自治的生机和活力

与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辉县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先后协调民政、扶贫办、财政等部门,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建立种植、养殖、纺织等小康工程基地66个,吸纳2万多户计生家庭参与其中,计生家庭经济收入迅速增长。如常村镇各村规定,政策内双女结扎户给予一次性500元奖励;百泉镇百泉村规定,养猪规模在500头以上的,每户提供2万元无息贷款。

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提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服务能力。辉县市从加强村室建设出发,着力为群众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升村级服务能力。今年以来,该市已建设合格村室228个,建设高标准村室286个。

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增强村级宣传教育能力。全市建设人口文化广场9个、人口文化大院120个、新家庭文化屋19个、图书室492个,组建计划生育宣传队82支,村级自我宣传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入开展。辉县市明确规定,经考核验收,达不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标准的,取消生态文明村的资格;达不到示范村标准的,不得参与生态文明村的评奖评先。

与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相结合,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在组织部门开展的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中,辉县市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验收:本村计划生育工作受到通报批评以上处罚的,不得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黄牌警告以上处罚的村,党支部书记已享受乡干部工资待遇的取消其资格。

由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稳步、扎实推进,过去计生工作“热在县乡,冷在村组”的被动局面在辉县市被彻底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群众的支持与赞扬,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周口市: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巩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成果

周口市在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过程中,建立长效评估机制,牢牢抓住组织建设、群众参与、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四个环节,有力推动了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管理水平

周口市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的要求,依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指导评估意见》,出台了《周口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指导评估意见》,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了考评程序及方法。《意见》规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命名后,作为乡镇年度考核加分的依据,纳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按目标考核要求给予惩罚;凡是乡(镇、办事处)一年考核不合格的,该乡(镇、办事处)当年不得评为计划生育一类乡镇;连续两年不合格的,计划生育年终考评顺延降低一个类别。

抓住四个环节,稳妥推动村民自治

1.组织建设。各村都明确规定村委会候选人必须是模范执行计生政策的带头人。候选人确定后,先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然后将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四项民利交给群众,民主选举村委会。同时,按照年轻化、知识化、女性化、不违反计生政策的标准,选举产生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委员会。此外,他们还以计生协会员小组为基础,成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小组,使其成为村委负总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做骨干的“三位一体”的基层网络,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群众参与。以村计生协会为载体,组织群众自己制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委会与村民在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下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既明确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又很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制订章程时,他们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制订的章程要上合法律法规,下合社情民意。二是互约性。既规范群众的婚育行为,又规范干部的管理与服务行为。三是民主性。制订章程时,广泛发扬民主,起草小组草拟出章程后,交村两委、村民代表、协会理事讨论,随后再征求村民意见,并形成修定稿,最后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四是对等性。章程既体现村民的义务,又体现权利,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

3.分类指导。对国优县要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达95%以上,做到工作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在全市起领跑和带动作用;对省优县要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达85%以上,力争向国优县靠近;对一般县要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达70%以上,并督促他们按程序开展村民自治工作,尽快地赶上先进地区。

此外周口市还规定,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3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有2~3个典型村在当地起到带头、推动作用,供借鉴和推广。如淮阳县就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10个高标准的人口文化示范大院,为村民自治工作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参政议事的场所。

4.动态管理。市计生协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对上年的示范村进行“回头看”,实行动态管理,对工作止步不前的村,取消示范村、合格村的资格。2008年2月20日~3月20日,周口市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合格村和示范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后,重新确定了3386个合格村,摘掉了534个合格村、694个示范村的牌子,取消了相应的资格。目前,全市合格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9.68%,其中示范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8.68%,分别比2006年降低11.02%和14.32%,虽然合格村、示范村比例降低了,但村民自治工作扎实了,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

2008年6月中旬,中国计生协、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调研组对周口市淮阳县、扶沟县的5个乡镇、4个行政村人口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协会工作进行调研后,对他们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方面做出的大胆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口市的实践证明,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加速了计划生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内涵,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新安县: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全面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近来来,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管理”的新机制建设工作要求,新安县将村民自治工作作为突破口,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使村民自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抓好工作试点进行典型引路

2004年,新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的实施意见》,拉开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工作的序幕。随后的两年内,新安县人口计生委一班人从健全机制、宣传发动、完善村规民约入手,使城关镇厥山村、铁门镇克昌村、石寺镇石寺村等一批试点村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成为亮点。

然而,亮点并不完全代表着成功,要想全面推行村民自治,还要善于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为此,2006年,新安县人口计生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立即抽调人员对先期试点的几个村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完善了铁门镇克昌村的“六好四到位”村民自治工作模式。

“六好”,即订好一个章程、建好一个网络、签好一个协议、做好一个公示、搞好一个评议、办好一批实事;“四到位”,即坚持制度先行,做到制度到位;落实自我管理,做到管理到位;完善服务措施,做到服务到位;建立监督机制,做到监督到位。

通过“六好四到位”工作模式的推行,克昌村基本实现了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06年9月,全国人大计生法律法规调研组在克昌村调研时,对该村村民自治“六好四到位”的工作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实施分类指导推广试点经验

以克昌村为模式,新安县多次召开村民自治典型经验介绍现场会议,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大部分乡镇从创建两三个典型,扩大到全面实施“双创”。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强化工作措施,强力组织实施。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

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对工作基础好、班子坚强有力、连续5年以上无计划外生育的70个村,全面推行“六好四到位”工作模式;对工作基础一般的210个村,稳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对计划生育落后的17个村,全面做好抓后进、促平衡工作。

坚持动态管理,严格奖惩考核。制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级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监控和管理的措施。《制度》要求:凡是达到示范村标准的,一律按示范村对待,并享受相应的奖励措施;对示范村工作滑坡的,一律降为合格村甚至后进村;后进村长期不能达到合格村标准的,纳入重点管理,督促其尽快达标。

发挥网络优势衔接各项工作

整合优势资源,小康工程蓬勃发展。2007年,新安县将多个部门出台的116项优先优惠政策进行充实整合,形成了“奖、优、减、免、帮、扶、救、助”八方面的优先优惠奖励政策。同时,全县40个部门联系100个帮扶村,与2000余户计生户签订了帮扶协议,现已落实帮扶项目700余个,协调小额贷款35万元。

倡导婚育新风,村容村风明显改善。近年来,新安县累计印制法律法规小手册、流动人口服务卡等宣传品260余万册(份),全县8万多户农村家庭基本达到每户一份;通过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计划生育五好新家庭”创建和评选活动,大力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园区、文化大院建设,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

完善保健服务,群众健康状况良好。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程”,开展生殖健康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累计共为9万余名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妇科疾病普查活动60余场次,为所有怀孕妇女进行B超跟踪监控检查。

督促落实优惠政策,定期修改村规民约。目前,新安县的大部分村都对村民公约进行了修订,新的村民公约更加体现了对计生家庭的关怀,更有利于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近几年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新安县计划生育的整体工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改观,消除了过去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因素,为农村社会稳定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舞钢市:突出三个保障强化利益导向不断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

舞钢市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始于2001年。多年来,该市实行具有舞钢特色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2005年,平顶山市计生协、河南省计生协分别在舞钢市召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现场会,推广该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做法;2006年,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又把舞钢市作为全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亮点县(市)进行重点指导。

强化组织建设,解决有人管事问题

通过民主选举和公平竞争的途径选人用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及村协会换届中,舞钢市严格按照程序选出村“两委”干部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组织成员,并适时对村计生管理员进行公开续聘。

完善队伍建设各项制度。建立和落实了村计生管理员岗位职责制、待遇落实制、定期考评制、末位淘汰制和上级计生部门协管制等动态管理制度。

开展培训和练兵活动。市计生委、计生协每半年对村计生管理员进行一次培训;乡计生办、计生协每月对村计生管理员进行一次培训,同时开展“六比六看”岗位练兵及争创“十佳十优村计生管理员”活动。

落实待遇。舞钢市把村计生管理员工资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以存折形式发放。此外,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对30名优秀村计生管理员给予2000元以上的奖励。目前,全市有89名村计生管理员为党员,其中12人为市人大代表,21人为乡镇人大代表。

实行费随事转,解决有钱办事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入发展,舞钢市把计生村民自治融入新农村建设中,自2006年起市财政按省定乡级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标准的50%给予乡镇财政补贴,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也出台相关文件,切实解决了村级有钱办事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网络建设,自2006年起,市财政对新建标准化中心村室的村,每村补助3万元。目前,全市已建起48个中心村室。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心村室都建起了计生文艺宣传队,通过快板、小品、相声等文艺形式,使群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完善各项制度,解决有章理事问题

坚持民主评议制度。村委会每年向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报告一次计生工作情况,接受群众评议和质询。

坚持定期修改计划生育村民公约制度。随着市、乡、村三级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不断整合与有关计生政策的调整,舞钢市要求各村每年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进行一次修订。目前,大部分村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都在20条左右,更加突出了市、乡、村出台的优先优惠政策。

坚持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近两年来,舞钢市在坚持按照河南省计划生育政务公开要求做好公开的基础上,还对各种奖励救助落实情况进行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此外,他们还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名单、自愿放弃二胎指标对象名单、奖励扶助人员名单等制成版面及时进行公示,深受群众欢迎。

搭建惠民平台,提供政策推动力

舞钢市把利益导向作为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入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扩大奖励救助范围,建立和完善奖励、帮扶、扶助制度,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得以深入发展。

自2007年起,舞钢市政府把每年的8月10日确定为全市计划生育家庭光荣节,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集中奖励救助。在2007年和2008年两届光荣节庆祝大会上,市政府共出资108万多元,共对1470户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了集中奖励和救助。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也以光荣节活动为契机,出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救助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自治增活力

多年来,舞钢市始终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合格村标准,开展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他们把计划生育示范村、合格村标准印发到各村,并组织广大村民认真学习讨论,使人人明白标准,各村都能按标准去创建。此外,各村开展了评先、表先活动,对评选出的计划生育自治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互助户进行表彰;在全市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及争创诚信康检之星活动;成立“三夏”义务帮困队对计生户进行帮收帮种等。

舞钢市的这种处处以便民、利民、惠民、富民为出发点的工作方式,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计划生育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少数人管多数人的传统体制,也使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内黄县:建立“五四六”工作机制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从2000年开始,内黄县大胆探索实践,逐步建立了“抓好五个环节,落实四种制度,实施六动战略”的“五四六”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内黄特色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531个村(居)全部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90%以上的村达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标准。2007年,该县被国家人口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抓好“五个环节”,打牢自治基础

一是抓好政府职能履行环节,强化基础建设与自治活动经费投入。县、乡政府除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政策外,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都保证了资金的投入。近几年,县、乡财政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投入700多万元,按照国家标准对17个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了新建和改建;投入1000多万元,在全县531个村(居)建起了达标的人口文化大院。

二是抓好自治活动开展环节,搞好计划生育典型评比、优秀“三位一体”学习小组评比及合格村、示范村评比活动。

三是抓好监督渠道建立环节,保障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四是抓好创建评估环节,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创建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是抓好自治活力注入环节,在责任田、宅基地等村级资源的调整、分配上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在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分配上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待。

建立“四项制度”,确保工作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该县按照“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的原则,建立和推行了“民主议事、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四种制度。

民主议事制度。村民有权参与计划生育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有权了解掌握计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知识,有权监督村委会依法依规依约办事。

民主评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听取计生工作汇报,审议《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执行情况,讨论决定计生工作重大事项。

民主决策制度。村委会在研究计生工作时,吸收村民代表、协会专职副会长等人员参加,并通过落实村民会议制度,让村民直接参与计生工作决策。

民主监督制度。村委会坚持每月例会制度,按时对村民的婚育、节育、计生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公开;落实群众评议制度和差错追究制度,并将工作成效与村计生干部的考核直接挂钩。

实施“六动”工程,深化村民自治

“典型带动”工程。今年以来,该县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在继续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活动的同时,重点培植计划生育典型村、典型户,让典型带动多数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政策推动”工程。对各乡镇确定的典型村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建设新型生育文化阵地,实施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安居工程”等。目前,全县实施的198件“安居工程”中有87件都在典型村。

“部门联动”工程。该县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点村,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予以重点支持。

“保障驱动”工程。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落实“三结合”帮扶、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和提供生活保障、救济时,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示范村作为重点,优先安排。

“改革促动”工程。通过改革村组干部待遇落实形式,改革村室建设投入渠道等,调动村组干部和全体村民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奖励拉动”工程。通过评估验收,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成效显著的村授予“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明星村”荣誉称号,并对相关人员给予重奖,以此激励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郑州市庙李镇:加大利益导向力度引导计生村民自治

近年来,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不断探索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途径,逐步形成了“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实现了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从2005年起,该镇连续三年被郑州市评为“一类乡镇”,先后受到省、市、区的表彰。目前,全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证率达到36%,超出省定标准26个百分点,其中女孩办理独生子女证比率占22%。

强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意识

近年来,庙李镇的土地开发速度很快,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组)集体经济福利分配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长期以来,由于该镇在计生奖惩措施上基本上以超生罚款为主,独生子女家庭只享受每月10元的奖励费,而超生户却与独生子女户享有同等集体经济福利待遇,这就极大挫伤了广大独生子女户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性。2004年,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班子组成后,加大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力度,通过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形式,依托村民自治这个基层民主制度,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优先优惠政策为突破口,把政府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落实好,教育和引导群众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扎实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要顺利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村、组干部思想上的分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村、组干部认为,既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已经受到国家处罚且7年内不得享受集体福利,期限满了之后就应当按人头享受福利;也有人认为,把独生子女家庭多享受1人份集体福利的待遇写进自治公约里,会遭到群众反对,等等。

为此,镇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面对面做思想工作,最终在全镇7个村达成了“独生子女家庭在集体福利分配上多享受1人份”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该镇还要求各村在制订村民自治公约时,务必要把握好内容合法性、程序合法性、权利与义务平等原则,使其能在计划生育自治工作中发挥更好的约束引导作用。

抓好计划生育村务公开,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该镇要求,各村要确保做到计划生育政策和办事程序长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对《生育证》审批情况、村本年度有生育行为人员、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等经常性工作要定期张榜公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为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庙李镇不断强化组织服务体系:一是选好配强能抓善管计生工作的村“两委”班子,在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中,把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干部参选资格之一,严格审查把关;二是加强村组计生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组计生工作人员“区管、镇聘、村用”管理机制;三是切实抓好计生协会建设,以各村人口学校和会员之家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婚育、帮困、致富一条龙服务。

此外,该镇还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多方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04年9月,该镇出台了《庙李镇关于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多分给一人份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的规定》。2006年6月,他们又出台了相关的补充规定,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年龄提前15年,并延长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年限。一些非独生子女户的村民感慨地说:独生子女户少生孩子,不仅省心,还受奖励,下辈子我们一定也要当独生子女户。

近年来,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庙李镇的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那种以乡镇单一行政管理为主和少数人管多数人的传统体制、被动局面不复存在了,广大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并领取了二胎生育指标最终又主动放弃的,越来越多,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局面正逐步形成。

[链接]

10月13~15日,河南省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会议在辉县市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全省各地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河南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刘绍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人口计生委政法处处长王立英主持会议。新乡市副市长贾生祥、省计生协调研员毛颖忠、新乡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杨素民、辉县市市长王学胜等领导以及全省各级人口计生委和计生协相关负责同志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乡村治理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XX镇XX村、XX镇XX村的包保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0年1月-3月)

将和包保的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0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0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20年10月-12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驻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驻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工作内容

(一)产业项目发展

XX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XX镇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XX村施工队、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XX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19年经济收入10.3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

XX镇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19年经济收入10.6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提升至10.7万。

(三)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四)乡村振兴包保工作计划

XXXX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20余人,到XX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在村部两侧围墙制作文化墙85延长米。

3、为XX村村部更换XX村委会门匾3块。

4、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包保村发展集体经济,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

5、包保单位市住建局与包保村一起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要求,走村入户宣传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内容。

6、在村部的入口处建造一处“XX村”的石头村标,提高XX村整体形象。

7、从XX村检查站开始到村部柏油路两旁撒种黑心种(40斤),美化环境。

9、包保单位和XX村计划栽花5000株。

10、包保单位和XX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XX镇XX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20余人,到XX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包保单位和XX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3、包保单位对XX村2个文化广场进行修缮。

4、包保单位对村部西侧巷道进行铺设。

五、职责内容

(一)局包保领导要主动到XX镇和XX镇包保村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乡村治理计划篇6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有序建设。从2014年起每年美丽乡村建设我县均制定工作方案,7个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规划全部通过州级技术审查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复施行,251个推进村也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县还启动3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预计6月底覆盖率达80%,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二)示范带动,突出美丽乡村特色。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县以州级“示范村”带动、县级“示范村”推动,乡级“推进村”培育三种方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八舟、肇兴、蒲洞等7个州级美丽乡村作为示范村带动,抢抓党建精品示范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11亿元,打造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农村亮点,并实现开门迎客。

(三)以“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围绕自然环境生态美、产业发展生活美、村容寨貌特色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四美”建设标准,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建设点倾斜、集聚,促成项目集成与配套,全力推进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路、小康房、小康寨建设,2014至2017年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66亿元。

(四)以文明创建,促进人居环境改善。结合“三清二提升”、“农村清洁风暴”等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州级示范村、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传统村落等村寨整治,村庄环境及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涌现出了肇兴镇肇兴村,水口镇滚政村、花柳村、平善村,高屯镇八舟村等村容美寨貌新的亮点村;肇兴镇还荣获“省级文明乡镇”称号、水口镇平善村荣获“省级文明村寨”称号;蒲洞村、四寨村、黄岗村等7个村寨被评为“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州级示范村。

(五)多方筹措,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坚持“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共同建设”的原则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发展、交通水利、文化教育、财政“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23.5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在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如招商引资、争取信贷支持等筹集建设资金4亿余元。

(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县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推进农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生产,结合实际发展“两茶一药”主导产业,壮大传统特色产业,提升农业效益,加快农民增收。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我们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挖掘乡土文化,逐步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发展模式,如水口滚政、茅贡地扪等。

(七)创新社会治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广平安边界“七联工作法”、“侗乡款约文化”、“移动十户联防”、“双诚信、双承诺”、“三化管理、温馨服务”等社会治理经验,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充分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作用,进一步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涌现了一批社会治理的先进村寨,如洪州垒寨的“三省联防”、茅贡高进、流芳、寨头、寨南、寨母的“天甫款约”。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工作压力大力。我县村庄面广量多,全县403个行政村,30户以上村寨1112个,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随着村庄整治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入开展,建设任务繁重,整治难度大。

(二)资金瓶颈依然存在。小康示范村、中心村培育、特色村培育、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都是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很大。尽管各级不断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反复强调相关部门配套资金要紧紧跟上,但受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项目建设资金存在瓶颈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宣传发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等、靠、要”思想仍严重,项目推进困难。

(四)产业发展不够。尽管我县在强力打造“两茶一药”,但存在有“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百里侗寨”为切入点,认真对接上级部门,妥善协调本县涉农部门,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0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切实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八项行动计划。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计划,各有关部门围绕美丽乡村“八项行动计划”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及资金支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村倾斜集聚,形成合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的“五化标准”和“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全面提升”要求,继续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河道沟塘整治、道路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绿化美化亮化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总体目标。

(四)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上有新举措。在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专业户、农民书屋、民间剧团,创造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乡村治理计划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法律手段,严格依法行政,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地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生育秩序,使违育对象受处罚,计生家庭得实惠,周围群众受教育,从而推动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实现“三新”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组织领导

清理整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人口计生委具体组织实施,区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成立以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兵为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区长助理为副组长,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计划生育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4个工作组,各工作机构具体名单和职责如下:

(一)清理整治办公室

负责全区计划生育清理整治内部事务,掌握全区清理整治工作情况,每三天一通报各工作组清理整治服务进度。

(二)清理整治工作组

计划生育清理整治服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区直机关单位原则上参与本单位新农村挂点乡镇(街道)的计划生育清理整治服务工作,全区设立计划生育清理整治工作组8个,各乡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清理整治服务工作小组,清理整治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担任,清理整治工作小组组长由区直相关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工作组成员分别从区直机关单位、区人口计生委、乡镇(街道)、村干部中抽调人员组成。各工作小组在工作组组长统一指挥下,采取既分工又合作的方式开展清理工作。具体安排见附表(清理整治工作小组具体成员由各乡镇(街道)根据工作实际另行安排)。

(三)技术服务组

负责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保证服务质量。

三、计划生育“四清理六落实”内容

(一)“四清理”

1、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

2、人口出生情况

3、违法生育情况

4、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二)“六落实”

1、重点服务对象环孕情检查落实到位

2、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到位

3、计划外怀孕补救措施落实到位

4、社会抚养费征收落实到位(当年征收到位率达65%以上,历年征收到位率达80%以上)

5、2002年9月1日以来党员、干部(含农村党员、干部)违法生育查处落实到位

6、人口出生统计落实到位

四、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调查摸底(4月27日至5月5日)

1、4月27日,召开全区计划生育“四清理六整治”工作动员大会,5月5日,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区直机关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直接进驻乡镇(街道),参加乡镇(街道)召开的乡镇、村组干部、党员动员大会,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计划生育“四清理六整治”的意义,明确整治任务,严肃整治纪律,同时在圩镇、行政村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清理整治氛围。

2、全区动员大会结束后,各乡镇(街道)按照“四清理六落实”工作要求,对本乡镇(街道)的人口出生情况(2008年10月1日至今)、环孕检遗留对象(2008年10月1日至今)、计划外怀孕对象、节育措施遗留对象、党员、干部违法生育对象(2002年9月1日至今)、历年违法生育未缴纳社会抚养费和缴纳社会抚养费不满80%的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分类造册,并将名单和举报电话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具体名单5月5日前报区清理整治办公室)。

(二)清理兑现(5月6日至5月20日)

工作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按照对象就是任务的原则,对计划生育各类遗留对象进行清理兑现。对“四术”遗留对象,经医生检查身体状况良好的,坚决落实节育措施,做到该结扎的结扎,该上环的上环,该落实补救措施的落实补救措施;经多次动员环孕检和“四术”遗留对象仍未到位的,工作组协助村委会按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定严格兑现违约责任;计划外生育对象缴纳社会抚养费当年未满65%、历年未满80%的,坚决征收到位,拒不缴纳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清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区清理整治领导小组汇报,并尽快作出处理。通过整治,确保环孕检率达100%,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征收到位率达到规定目标,党员、干部违法生育行为处理到位,各乡镇(街道)人口出生无瞒报漏报现象。

(三)总结表彰(5月21日至5月31日)

1、清理结束后,工作组确认清理整治工作全面到位,向区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区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验收,对清理整治工作存在问题的责成重新清理,限期完成任务,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工作组长及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向区委、区政府作出书面说明。

2、召开全区计划生育“四清理六落实”集中整治服务总结表彰大会,对在清理整治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计划生育“四清理六落实”整治服务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这次活动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工作组长(小组长)要认真部署,主动负责所挂乡镇(行政村)的清理整治工作,要按照方案要求,做到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人员、车辆、工作时间到位。各工作组每天下午5点前将清理进度报清理整治办公室(各乡镇、街道负责)。各乡镇(街道)要充分抓住有利机会,全力开展整治工作,确保工作任务完成。

2、广泛宣传。工作组要召开挂点行政村的干部、群众会议,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积极举报。区人口计生委、各乡镇(街道)要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使清理整治活动家喻户晓,让群众从内心感觉到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不可动摇。

3、严肃纪律。工作组成员不得擅自离岗,特殊情况需向清理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请假;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包庇、隐瞒违育人员,不得出具假证,不得擅自降低处理标准,如有违反将按规定给予单位和当事人处分。

4、密切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技术服务实行责任包干制:引产对象,由工作组及乡镇(街道)及时送往吉州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施术;结扎、人流对象,由对象所在地卫生院或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施术;上环、环孕检工作,由对象所在地的计生服务所承担。服务中绝不允许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甚至刁难现象。

乡村治理计划篇8

一、狠抓落实,“三到位”扎实有效

明确目标责任到位。年初,乡党委、政府出台了《xx年计生工作意见》、《明确各部门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通知》、《三结合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加强计生工作的文件,做到目标明、责任清。

党政重视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听取计生工作汇报,研究计划生育工作,书记和乡长经常深入到村、组,对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

严格考核奖惩到位。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将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纳入各级干部年度考核,并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对计生工作前三名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后三名的村予以经济、政治处罚,倒数第一名的村主要负责人实行职务戒免,驻村乡干部扣发一个月的年度奖金。

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强化宣传,婚育新风扑面来

村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加强。购置文化娱乐用品,更新宣传版面,做到既科技含量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新安装计划生育宣传牌12块,沿各村主干道刷写标语25条。

宣传渠道不断拓展。一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干部队伍建设之中。定期组织乡、村计生干部学习“xxxx”重要思想以及“一法三规一条例”等内容。二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优质服务之中。组织宣传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科普知识、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知识和致富信息;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共普查妇科病1500余人次,面对面培训育龄群众1.2万余人次,发放婚育新风宣传资料3500份。三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乡党委、政府组织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宣传致富典型,传播致富信息,宣传致富经验,引导群众自觉少生快富奔小康。目前全乡共有独生子女家庭领办的个体企业12个,种植、养殖专业户350余户,全乡850多个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四是把宣传教育融入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之中。广泛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实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新型生育文化,使广大育龄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

三、精心组织,奖扶对象底子清

我们按照县计生委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抽调精干力量投入到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调查登记工作中。坚持不漏报一人,也不错报一人的工作原则,做到宣传发动广泛深入,调查摸底周密细致,审核把关严谨认真。调查登记信息准确,效果理想,群众满意。一是强化领导,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全方位开展。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使调查登记工作有章可循,为顺利完成调查摸底工作提供了保证。三是及时印发表格,搞好培训,确保质量。对乡、村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调查人员全面掌握了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程序、原则及要求,提高了对标准的界定和把握能力,为顺利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广泛宣传发动,确保调查登记工作家喻户晓。乡先后召开由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专干参加的动员会两次,出动宣传车17台(次),张贴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通告150余份,刷写标语300余条,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4500余份。各村也分别利用院户会、群众会、张贴公告、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全面了解了奖励扶助制度的内容、对象、范围及目的,使这次调查摸底工作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严格程序,坚持原则,严把标准。首先把好奖励扶助对象登记关,采取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调查摸底的办法,初步排查出符合奖励扶助条件对象,同时召开村民代表会对符合条件的对象逐人进行讨论,对讨论通过的申报人员名单在所在自然村张榜公布,对张榜公布后,有异议的认真加以复核,无异议后上报乡计生办。其次把好村首次公示关,在村张榜公布期间,乡计生办注重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逐村对公示情况进行现场照相。第三把好入户调查关。以各村上报的首次调查摸底名单为依据,逐户逐人进行现场核查登记,严格按要求确定符合条件的调查登记对象。在入户调查时,调查员认真查看调查对象的户口薄、身份证、结婚证、生育情况等有关证件,以确认调查对象回答的真实性。在对本户搞好调查的同时,还分别对符合条件对象户四周邻居进行暗访,重点询问符合条件对象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和现存子女状况,进一步提高了登记对象信息的准确度。第四把好资料审核关。乡计生办、派出所、民政办紧密配合,将户籍资料、婚育资料以及计生各类档案资料信息与现场调查情况逐一进行核对。重点核实调查对象的年龄、生育史、所生子女是否符合政策以及户口性质是否真实。保证了调查登记对象信息的质量。第五把好二次公示关。对调查核实后的申报对象,乡计生办统一按要求格式,分别在各行政村政务公开栏以及符合条件对象所在自然村进行二次公示。同时公布举报联系电话、举报地址、举报联系人,设立了举报箱。明确专人负责接受群众举报,保证对举报问题及时受理、及时调查、及时回复。  

四、严格标准,台帐资料信息准

我们注重加强台帐资料建设,做到内容变更及时,信息准确无误、档案规范整洁。为保证质量,计生办包村人员负责所包村,责任到人,明确任务,限期完成。乡计生办按照台帐资料的具体内容,设计了台帐资料验收表,各村台帐资料整好后,由乡计生办对照标准,一项一项验收,哪一项台帐资料合格,由计生办包村人员和村计生专干签字通过;哪一项不合格,严格按照标准,继续整理,直至合格,有效保证了台帐资料的质量。整理结束后,按照台帐资料规范化建设标准,将计生户口及各种档案资料全部输入微机,建立了计生服务信息的微机管理系统,分类建立了已婚育龄妇女数据库。把已婚育龄妇女的婚情、孕情、育情、节育情况、保健情况、户籍情况等全部纳入微机管理。

五、依法行政,法制管理上轨道

一是搞好法制宣传,深入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今年,我们在坚持宣传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既强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又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所有的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主要培训《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的相关规定。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执法人员的工作方法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强制执行转为说服教育。一年内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该落实补救措施的,全部落实,为落实人口指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实行依法管理,严格执法程序,对生育证发放、流动人口管理、节育措施落实、都实行合同化管理,建立档案。在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中,严格法律程序,按要求书写询问笔录、征收决定、完善还款计划等各项法律文书,并逐人装订归档。同时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活动。做到执法人员懂法,处理问题依法、解决问题合法。

六、健全网络,流动管理成效显

健全了乡、村、组、出租房户的四级管理网络,完善了一套乡政府、乡直各单位、各村委会、私营企业的四层负责体系。对各级管理网络全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半年一测评,年底总考核,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三是认真搞好“四方结合”,做到齐抓共管,全方位服务。即充分利用公安部门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对流动人口实行旅栈式管理,各片负责人对本辖区流动人口情况随时掌握;与工商部门结合,对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流动人员优先安排摊位、办理营业执照等;与民政部门结合,对计划生育户优先进行帮扶,与企业办联系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就业;与教育部门结合,对手续齐全、服从管理的流动人口,其子女优先安排入托入学。同时加强现居住地和户籍地、流动人口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计生状况。

七、党政重视,计生协会建设强

按照县计生协会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乡计生协会提出了“健全组织、落实经费、加大宣传、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协会活动定位于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由政府副职担任会长,亲自主持协会工作,使计生协会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计生协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全乡共有1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400人,已婚育龄妇女2900人,现有计划生育协会组织16个,协会会员1800多人。

八、措施有力,五清五落实效果好

为认真落实省市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会议精神,根据南委办发[xx]3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自今年6月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全乡范围内扎实开展了以“五清理五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对全乡进行计划生育法规宣传、违法怀孕及生育排查,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是加强对出生人口的清理。通过宣传教育,违法怀孕的对象自觉去落实了补救措施,在家的违法生育对象70%自觉接受了处理,并上缴了社会抚养费。二是对公民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了及时告知制度,并坚持开展了环、孕、病情普查,落实了免费施术,综合节育率达87%。三是生育政策执行中,无违反法定条件、程序、时限审批再生育、混淆生育政策类别和违法生育行为不及时立案,不按规定标准、程序处理等人和事。四是社会抚养费坚持依法征收,无随意降低标准的行为,应征总额清楚,交纳时间、金额、结案情况清楚及时。乡村干部无违法代收情况,无贪污、挪用行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及奖励扶助严格按政策规定落实,无一例因此上访引起的不稳定因素。

乡村治理计划篇9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推广和深化,1983年农村实行了政社分开,恢复了乡镇建制,1987年开始试行村民自治,形成了“乡政村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在此模式中,乡镇政府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脉络终端,村则成了村民的自治单位,“乡政”指导“村治”,“村治”是“乡政”的基石。此后,不少学者探讨了乡政与村治的模式。我们认为,无论是乡政还是村治模式的构建,都不可能是乡和村当中的某一个层面上、单一视角下的构建,而应该是根据整个农村社会环境,尤其是在乡村互动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设计。因为,乡与村的性质虽然不同,但关系却异常密切,具有高度相关的互动性。解剖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对“村治”和“乡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解读乡村社会和研究农村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

一、木兰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概况

1.地理、经济和社会状况

木兰乡地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原名塔耳岗乡,原有35个村,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350.3亩,其中水田21796.3亩,旱地6754亩,人口38000余人,计8158户,其中劳动力17205人①。水稻和小麦为主要农作物。2001年黄陂区将邻乡的7个村划归了塔耳岗乡,并将8个小村合为4个大村,于6月更名为木兰乡。现该乡有38个村、247平方公里土地、54700余人。木兰乡交通较为方便,但该乡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企业纳税户在1996年为8户,到现在只有1户。其经济定位于三大支柱:一为基础性农业,二是开垦山丘种植板栗,三是开发旅游产业。

2.乡和村的组织结构

(1)乡级组织结构状况。木兰乡的主要组织有党委、政府、木兰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木兰湖管委会)和其它一些组织,其中木兰湖管委会与乡政府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该乡党委、政府与木兰湖管委会编制总数为56人,再加上“七站、八所”的人员共计197人,其中编制内人员为123人,编外人员74人,占总数的37.6%。

具体地说,该乡组织结构为:①党委序列:包括党委办公室(实际上与乡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并挂“党政办公室”的牌子)、组织人事科、宣传统战科。原乡政府下设的5个管理区现被改名为“工作组”,但每个“工作组”仍保留了一个党总支,其书记在该乡的会议记录中被称作为“5个农村党总支书记”(各总支的书记皆由乡干部兼任)。②政府序列:除党政办公室外,还设有经贸科,负责财贸、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由一名副乡长兼任科长;农业科负责农业生产、科技、信息、种子等工作;社会事务科负责民政和社会治安等工作;建设科负责村镇建设和土地管理等工作;计生办负责全乡的计生工作;旅游综合科负责旅游开发区的工作。③按照党章、宪法和有关章程设置的乡人大(闭会期间设有乡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1人)、人武部、纪委(检查室)、工、青、妇、政协联络委等机构;④事业单位:包括农技站、经管站、林业站、水利站、农机站、种子站、文化体育站、民政事务所、劳动就业所、财政所、村镇建设管理所等。这些单位均已下放归乡管,但业务上接受上级机构的指导。此外,还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工商管理所等区直管部门以及国税所和地税所等市管部门。

(2)村级组织设置情况。村级组织包括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等。但对村务进行管理的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其成员都被村民统称为“村干部”或“大队干部”,其中村支部3人、村委会7—9人)。在村委会下,通常设立了负责村庄内纠纷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及引导红白喜事新办等事宜的委员会。

(3)正在进行的乡机构改革。根据上级有关精减机构、缩减编制的精神②,木兰乡在并乡扩村的基础上正开始进行机构改革。改革以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为指针,重点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在现有基础上精减25%左右的人员。改革后各机构的职数为:乡党委委员为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含乡长兼副书记),乡长1人、副乡长5人;按照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的乡人大、纪检、监察、人武部、总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与政协机构维持现状,其中人大2人,政协联络委2人,纪检2人,人武部2人,工、青、妇各2人;乡政府除了正副乡长6人外另设5个办公室,共计约29—34人。总计整个乡的党政人员约40—45人。其中,乡政府5个办公室的主要职权分别为:①党委办(挂政府办公室牌子)负责机关日常事务处理;②经济发展办负责经济发展总体规划;③农业办负责农业发展规划;④社会事务办负责民政与社会治安;⑤计生办负责计生工作。木兰湖管委会与乡政府仍是同班子挂不同的牌子。

另外,事业单位调整方法为:审计站并入经管站;农技、农机、种子、水利、畜牧等机构并为农业服务中心;文体与广播电视站并为文体广播服务中心;劳动服务、民政所并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防保所、血防站并入卫生院;土管、村建所并为国土建设所,挂房地产管理所的牌子;保留财政所、教办、计生服务站和林业工作站。其中卫生院、教办以区管为主,经管站、农业服务中心、社会事务中心、国土所、计生站、林业站、水产站以乡管为主。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由乡负责,编制按20%的比例精简(财政所编制由市另行文件确定),其领导职数依编制定,编制在4名内的配领导职数1职,5—8名的配2职,9名以上的配3职,最多不超过4职。另外,适当合并中小学校,辞退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定编到校。

二、乡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对村的指导

1.乡农业的发展规划与村的关系

在传统种植业的规划上,乡仍是侧重于水稻和小麦,品种单一且缺少优良品种。务农效益的低下致使青壮劳动力和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村民最大限度地外流,不少村民非但不愿务农,甚至已完全不想再居住、生活在农村。这使得村的经济尤其是农业变得极为脆弱,村庄治理的难度增加,村民自治发展受限。该乡的水稻与小麦种植大部分都靠木兰湖的水灌溉。乡政府对木兰湖及其配套的水渠等水利设施的管理对保证湖周围各村庄的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在管理过程中乡既要尽力争取做到全乡总体上受旱灾破坏程度最低,又要调节好各村因争取有限的水资源而存在的利益冲突。这一点又体现了乡对村的服务关系。

近年来乡政府还作出了开垦山丘推广板栗等经济作物种植与加工的规划。该乡有9万亩山场,现有茶场2000多亩,已种板栗3万亩,还在以每年8000亩的速度推进。乡提供树苗和后期服务,如保鲜、加工等技术和代售等服务,另外还为村民把山地修整成梯田状提供了部分机械。该乡还在逐步实施500—600亩的银杏种植计划。规划对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村民实实在在地看到受益的前景,使乡在村民中更具有凝聚力。

2.乡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与村的关系

木兰乡利用该乡的山、川、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木兰湖旅游区现已建成度假村一个,中天山庄、七星岛、八仙岛、月亮湾等景观也在建设中。旅游业的发展对各村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为了发展经济和方便村民,乡政府规划修建的通向各村的碎石路,十几年来都一直是村民联系外界和运输物资的最主要的交通要道,雨雪天气也基本上不受影响。为开发旅游资源,乡还在对一些路段进行碎石路向柏油马路的改造。这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通资源系统。一些村民经营的餐饮业等服务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另外,木兰湖开发区2000年还上交了210万元税款(乡可分得60余万元)、财政收入400万元,这大大缓解了乡财政的压力,减少了乡对村民各种费用的摊派和收取,甚至乡还拿出了部分钱用于补助贫困户和负担较重的村民。例如,该乡2001年人均负担并不重(90余元)。另外,全乡减免村民负担10万元,减免特困户负担3.3万元,这一成绩已让村民获得实际好处,并为全乡村民所肯定。

3.乡对村党支部、村委会选举和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2000年,木兰乡各村党支部都进行了换届,采取的办法是“两推一选”③。将军庙村在村党支部进行改选时,乡工作组先是找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了解情况,由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以投票的形式提名候选人,然后工作组根据选票汇总情况确定4名正式候选人,最后召开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群众代表一般为各村民小组组长,他们列席会议,可以发言,但不参加投票),从4名正式候选人当中选出3名支部委员。该村原村支书获得连任(但全乡有多名原村支书落选,而这是乡党委和这些村支书本人所未曾料及的)。将军庙村村委会的选举也由乡工作组主持,过程如下:①登记选民并公布;②每10户选一名代表组成选举委员会,由选委会选举产生候选人;③全村分3片对候选人差额选举,每片设1个流动票箱,2名选委会成员与1名乡工作组成员负责1个流动票箱(1人负责发、收选票,2人负责监督);④唱票、计票,选出7人组成村委会。其中,全村选民870余人,参加了投票的有720余人,村委会主任得680票,副主任兼会计得630余票。

在日常的工作中,乡对村的工作也给予了一些指导和监督。其中,工作组和驻村的乡干部甚至也帮村处理一些工作,如处理村内的一些民间纠纷、监督村干部的行为等。该乡财政所曾在1998年初的审计中发现雨霖村支书和主任吃、喝占用了2-3万元。之后,乡对二人给予了每人8000元的罚款并“撤了二人的职”。不过,与对村两委的选举相比,乡对村委会民主管理日常村务指导的重视是不够的。比如,该乡有的村基本上没有民主管理村务的规章制度;该乡对村财务的检查虽然“心中有数”,但实际上各村的财务公开栏却是完全空白的居多,少数几个公布的也是一年或一年多前的陈旧数字。乡干部知道按《村组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应当每6个月公布一次,但并未指导和督促各村委会去实施这一重要的民主管理措施。乡对村委会日常村务民主管理的指导不力可见一斑。

转贴于

三、村对乡政府运作的维系与影响

1.协助完成乡下达的政务和对乡财政的维系村委会每年都要协助乡工作组、驻村乡干部做好收粮、派款这两件大事。代收公粮、水费和五项统筹(简称五统),实际上成了村委会的最主要工作内容。将军庙村、梳店村的干部反映,收粮、派款花了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乡给每个村都下达了公粮、水费、五统和“两工”(指村民的义务工和积累工,该乡各村的“两工”全部是以资代劳)等任务。乡里给的“任务”(实际上是一种委托关系)不能不完成。虽然各村都有很多困难,但基本上还是保证将钱粮(公粮也是折价交现金)交到了乡政府手中。

另外,计划生育工作也是村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这是村工作中除收粮、派款外的另一件大事。与收粮、派款不同的是,计划生育是一项必须一年四季持续坚持抓的工作。村委会对村内计划内生育的管理程序为:村民提出申请计划生育指标报告,村对申请人夫妻双方的情况作登记、组织群众评议,村委会研究后张榜公布。然后再报有关政府机关审批。而且村最后还要负责将审批情况通知申请人,并监督其执行④。

表12000年木兰乡党政办公室公布的各村任务中部分村的任务情况单位:万元

村名农业税水费五统“两工”将军庙206505109220855430白石庙269033930115213640雨霖7003147750502090塔耳192303247136904880郑武冲84165502084710

注:此表根据木兰乡2000年各村公、水、提任务分解表绘制。

2.村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村民既是旅游开发的受益者也是旅游开发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开发过程中不少村都集资参与了旅游设施的建设。同时村民也参与了这些开发区和旅游设施的管理,使之做到“安全、文明,像个旅游区”。这对乡政府集中财力投资大规模的规划建设创造了机会,村民在管理上的广泛参与也为旅游区的管理节约了成本。

村民的另一类参与是根据乡政府的规划自发但大致有序地发展个体服务门点。在通往木兰湖的大道两旁个体户服务带形成了一条街道,这既便民也对乡政府的整体规划有补充作用。而且村民还要一次性交给乡政府一笔房屋基地费,交费标准按每间门面(一般约为40平方米)2万元计算。这构成了乡财政预算外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村在旅游开发前对村的水、厕所等方面也进行了统一治理。以双泉村为例,该村建于明朝洪武二年至清代末期,还保存有一些明、清风格的建筑群,由于“文革”时期破坏很严重,“文革”后村民的厕所、猪栏、牛圈建设也杂乱无章,村前河边的大池塘水黑发臭。现村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改水、改厕,重新调整了猪栏、牛圈等布局,清理池塘淤泥,修葺古建筑,辨认老地基。这些大量的前期开发和对村庄的治理工作,对乡政府的旅游开发规划既是一种响应也是一种促进,二者的关系是互动的。

3.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

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例如,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公粮和水费的收缴。乡政府通常都把目标定在6月份完成全部征收任务的50%,有困难的村最低也要达到30%。但事实上因村的经济尤其是农业不尽人意,已严重制约了这一工作的开展。表2中各工作组的农业税结算情况,可让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

其次是村务管理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乡政务的推行和完成。如有的村委会管理混乱、功能虚化,严重地制约着村治的发展和乡政务的推行与完成。以梳店工作组所分管的四个村为例,因刚刚并入木兰乡,村委会以及村党支部内部关系未理顺,起码的工作章程都没有,干部缺乏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了今年的农业税的收缴。这一点可从上表中梳店工作组与其它工作组的农业税任务完成进度对比中很容易得到证实。

村治对乡政务的影响还表现在村务公开对乡政务公开的影响上。村的财务公开也推动了乡财政公开,村民反映,这几年乡还是公布了一些财政收支状况。此外,村务公开也促使了乡的部分政务公开。可见乡依靠乡村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从上而下地推行政务的状况有了一些变动的趋势。以乡财政所为例,虽然有的会计表示,“如果要管还是能够管,而且也管得到”。但是乡财政所还是逐步取消了原有的“村财乡管”的模式(“村财乡管”是有违《村组法》有关村民自治的精神的)。另外,在村的一再要求下,该所自前几年以来一直坚持向村民公布“各村农民负担情况分解图”(见表3)。

四、目前乡村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财政、村财务难以走出困境

从村的层面来看,村的经济普遍不景气,村财务亏空严重。全乡除个别村之外,90%以上的村都亏空,60%左右的村用收到的那部分三提(指三项提留)补了五统的缺口,基本上能够保证完成乡里的任务,40%的村则负债运转。将军庙和梳店村的情况就是这样的⑤。

将军庙村全村1400多人,特困户10多户,五保户10人,每年的三提、五统和公粮、水费应交13万,其中三提是村的,但很多都收不上来,而上缴的(指交给乡政府的)却必须完成,村成了“空壳村”。梳店村全村3000来人,在家的只有2200来人,其它人基本上外出打工。外出户的钱粮难以收上来。每年全村的公粮、水费、三提、五统应交21-22万,但三提、五统收不上来,收起来的只能应付上面的(乡政府),如果不足就借钱上缴。现在村欠外债5万元,内欠村干部历年补贴款4万多元。

从乡的层面上来看,企业发展不景气,旅游业刚刚起步,乡财政主要依靠农业。该乡2000年的一般预算内收入中,农业收入为565804元,企业所得税只有12985元。⑥乡财政只是“工资财政”(目前该乡干部的工资已有2个月未完全到位),规划发展方面的投入主要靠市和区的拨款。另外,乡机构和人员过多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该乡财政所2000年的资金结算情况表明,乡财政供养人数为564人,除去教师367人外,尚有197人依靠乡财政供养,而财政计划内拨款开支的人数却只有123人。⑦当然,在本次调查中也有乡干部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如有一位乡副书记就认为,乡担负的任务太多、太杂,所以乡一级现有的编制不能减,真正的人员和机构膨胀是县和地区两级,应精减。但大多数村民和村干部都认为,乡干部太多,吃国家粮的太多。例如建设办公室在编人员就有22人,还有几个不在编的。

另外,木兰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费多于税且管理较乱。该乡2000年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为714.2万元,预算外收入(主要由收费和罚款组成)为389万元,如再加上乡教育办公室未交到乡财政所的那部分──约300万元⑧。也就是说,预算外收入几乎就等于一般预算收入。

乡财政、村财务都处在困境中,这使得乡难以为村提供优质的服务,村也难以圆满地完成乡推行的政务,乡村关系难以实现良性互动。

2.地税征收的压力与泡沫成分上升

地税所本不是乡政府的机构,但地税的征收却对乡、村影响重大。其原因一是地税与乡财政关系密切;二是地税在税源上很大一部分依靠村民;三是地税与收费的关系是互补的,而收费又是乡村关系中的敏感因素之一。故通过分析乡地税征收机制也可发现“费改税”的困难所在。

从表面上看,该所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该所负责人表示:征收压力特别大,一是上级的压力,二是同级政府要我们多收。如果我们的计划任务没有完成的话,区财政就会停拨乡财政的款,扣干部的工资,甚至会让乡里的领导掉“帽子”……乡里没有什幺工业,所以负担就都转到了农民头上去了。经济落后的地方真没办法。我知道邻近有的乡镇的屠宰税是在农民开始养小猪时就收了,甚至有的按人头收屠宰税。

显然,地税的征收制度进入乡的视野之后就发生了扭曲,征收的依据不仅仅是实际的税源,也往往以乡财政的需要为依据,其中还存在摊派性质。乡地税征收的这种虚拟的泡沫成分每年都有增无减,而此间实际存在的差额基本上都要转嫁于农民身上。例如,在与农民上缴款结算关系十分密切的年人均纯收入的问题上,在将军庙村实际上人均只有1500元左右,但上报的却是2300元(报告主要依据乡作出的估计)。⑨

3.村经济力量薄弱,村委会自治功能发挥不良

村的经济状况不景气严重限制了本应在乡村关系中发挥自治作用的村委会的自治能力。首先,村财务的亏空使得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无法落实。如在梳店村,村干部的补贴年年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不少村干部已不能把精力放在村务管理上。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开小卖店等事情上。另外,虽然该乡把不少村列入了旅游开发的规划中,但村并不是十分的主动,等、靠、要的思想仍较严重,自己的打算并不多。目前村的很多工作也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乡工作组或驻村乡干部来做。即便如此,由于村自身的自治功能弱化,许多任务的完成和公益事宜的组织,如组织抗旱自救等都仍有很大的困难。该乡一位乡干部说,“村里经济已成空壳,组织软化,没有号召力。如果要村委会搞个什幺抗旱的,就很难搞起来,个别村甚至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最近的以减轻农民负担为基本动机的乡、村规模调整,结果使乡和村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也给乡村的管理带来了困难,这有使乡村关系走向疏离的趋势。

4.粗放型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木兰乡的农业耕作方式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村民一年要为每亩地的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几百元,还要交农业税和水费上百元。但按水稻亩产1000斤算(两季多则为1800斤),总共也只有550元左右的毛收入。另外,分散的经营方式使得农民不愿或无力采用机械等新的生产工具。有的村面临干旱,村民说:“过去大队还有几台抽水机,再怎幺不行也可用水车(脚踏的),现在我们却只好用桶挑了。”

除此之外,农业种植主要为低产、低质的水稻和小麦,很少有经济作物,粮食出售困难。加上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不力,“谷贱伤农”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征收农业税将原粮折款时,按每斤0.55元结算(不分小麦和水稻),农民卖给粮站或市场的价格却是:小麦0.38/斤,水稻0.28元/斤。⑩而乡政府是国家在农村的代表,这也就加深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目前,该乡留在家里务农的多为“胡子军”(老人)、“童子军”(未成年人)和“娘子军”(妇女)。在梳店村土地抛荒300-400亩。这使农业乃至整个乡村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都面临着深层的危机。同时,这也是乡村关系难以实现良性互动的根本症结所在。

5.乡与村的利益矛盾乡

与村在利益上是有差别的,有时甚至表现为矛盾和冲突。如前文提到,在乡政府的压力下,村不得不每年都将一部分或全部“三提”,有时甚至借债来补“五统”的缺口。实际上村干部对此是有微词的。在“费改税”的问题上,乡与村的态度也不一样。村对“费改税”非常赞成并十分关心。而乡则感觉到有巨大的压力。因为,乡财政主要依靠农民收入支撑,费多于税是一个普遍事实。而“费改税”推行的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直接后果就是收费减少。因此这就使乡财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对经济本不景气的乡而言是难以弥补的。如果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的话,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乡地税所在上级部门和乡政府的压力下,会虚拟更多的税源来完成计划征收任务。

转贴于

五、初步结论

对乡村关系,《村组法》规定乡对村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对乡工作进行“协助”。目前,尽管村民自治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乡政府在乡村社会中仍起着主控性的作用,即当前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仍是乡行政主控型的。而在乡政府的背后,乡党委的直接控制也是十分明显的。乡党政、村两委不分的现象十分突出,书记、支书是“一把手”,决策最终由他们“说了算”。该乡设立的“党政办公室”说明党政不分已组织化。木兰湖管委会与乡政府实际上也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乡政府既是政权组织也是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组织。木兰乡这种党、政、企合一的做法,其结果正如木兰乡的不少乡干部所说,“现在是党管着政府的事,政府管着社会的事”。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第一,国家政权对社会需要有适度的控制力,而乡村地理分散等特性使得乡必然采取一些非规范化的手段来控制社会(村),以确保有效地推行自己的政务;第二,从乡财政的角度来看,乡一级吃财政饭的人过多,不合理的开支过多。乡财政的汲取就必然会伴随着凭借行政权力采取带有行政色彩的控制行为的出现。第三,从村的角度来说,村经济力量的虚弱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对乡政府的依赖性。乡行政主控型的乡村关系也便有了最基本的、最坚实的基础。当然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对村民和村干部来说,总觉得“官管民”天经地义,甚至有的乡党政领导人就认为“指导其实也是一种领导形式”,从而混淆二者的界限。

调查表明,目前乡村关系中乡对村民自治指导的缺陷在于只重选举,而对经常性的工作则重视不够,一些乡村干部认为规章制度作用不大,不在村一级的民主管理上下工夫。从而导致了“干部是选了,管理却还是老办法”的局面。各个村不能解决的矛盾更多的集中到乡,从而使乡面临的直接矛盾增加。所以,乡政府必须从基本的指导思想上认识到,对村民自治,尤其是对日常村务民主管理的经常性指导,应同发展经济一样摆在乡政府和基层党委的日常工作议程之上。要注意的是,对村治指导决非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所能代替。

我们认为木兰乡的情况在我国农村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以说,村民自治背景下乡行政主控型的乡村关系是当前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它本身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所以,在努力探寻限制乡对村民自治权力过多干预的同时,也要肯定并善于利用乡政府在引导乡村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村治置于坚实的乡村经济基础之上,使乡与村维持良性的互动关系。

*本报告由张厚安教授指导、谭同学执笔撰成,黄凯斌同志参加了前期的部分调查工作。本次调查曾得到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谨在此一并致谢。①此人口数为木兰乡分管民政的副乡长提供的大概数字,该乡2001年政务公开表中登记的人口是33480余人。我们认为前一组数字更接近实际人口数,因为它包含了计生部门统计的一些无户口的人口。户数和劳动力的数字基本接近实际数字,因为无户口的人口也必须属于一定家庭,而成年的劳动力一般也有户口。

②参见《关于街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黄陂区委(2001)17号文件。

③“两推一选”是指村党支部在换届选举中采取的一种做法,即党支部委员候选人先要经过全村18岁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的分别推举。只有在“两推”中得到过半数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和党员支持的党员,才能成为支委的正式候选人。然后再由全体党员从正式候选人中选举产生支部委员。

④参见《关于下达2001年第二期人口计划的通知》,塔耳岗乡政府(2001)12号文件。

⑤根据对木兰乡将军庙村主任和梳店村支书、会计的访谈笔记整理。

⑥参见《2000年塔耳岗乡财政预算收支决算表》,《2000年塔耳岗乡财政总决算》第2页。

⑦参见《2000年塔耳岗乡财政资金及基本情况表》,《2000年塔耳岗乡财政总决算》第8页。

⑧参见《2000年塔耳岗乡财政收支决算总表》,《2000年塔耳岗乡财政总决算》第1页;并根据对木兰乡财政所有关人员的访谈笔记整理。

乡村治理计划篇10

(一)强化领导责任,保障国策地位。

1、领导重视。历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计生工作的统一部署,一贯坚持将计生工作会议作为全区第一个重要会议召开,党政主要领导都参加会议并讲话,亲自安排部署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实行党委、政府定期办公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专题研究。至,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了12次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区长办公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了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表彰奖励、一票否决、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等12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坚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定人、定责、定期、定项进行督办,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定期下发督办通报,目标任务工作半年一督办,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督办,阶段性工作一周一督办。、、,连续三年,区委、区政府组织工作专班,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带队,对全区13乡镇(街办)、夷陵开发区及16个区直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指导和督查。所有乡镇(街道)坚持每季度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办公,及时解决工作难题。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直部门齐抓共管、责任单位真抓实干、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浓厚氛围。

2、责任落实。一是“一把手”负总责。多年来,区政府区长坚持与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区、乡(镇)、村层层建立领导联系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全体区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联系村(居委会),村干部联系组,区直部门干部联系所属二级单位,实行分管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一岗双责”、综合评价、捆绑考核。三是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我们严把三个关口,推行领导干部计划生育任期考核、离职审计和追踪奖惩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把年终考核关,区委区政府年终对乡镇(街办)、区直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时,计生部门必须参加,并提供计划生育目标完成情况。凡是没有完成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一律不得被评定为“优秀”等次;严把评先表模关,区委区政府在评选本级表彰或推荐上级表彰单位和人选时,计生部门必须参加审定,对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不履行计划生育职责义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以来,共对5个单位、人人实行“一票否决”;严把干部提拔任用关,区委区政府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征求计生部门意见,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或不履行计划生育职责义务的不予提拔使用。如全区村支书公务员招考录用时,就有二个村的书记因计划生育被“一票否决”,对一名提名政协委员进行否决。

3、投入到位。为确保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我区以保障投入、监管问效为重点,建立了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一是坚持投入标准。全区财政在人均3.09元的基础上,每年按人平0.75元的

标准递增,全区本级财政投入372.1万元,人均达到6.84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人平1.8元标准落实70.92万元。,区级计划生育事业费按照“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区财政预算内实际拨付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516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442.83万元,转移支付73.17万元),比增长16.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1.6%,人平达到9.48元。我区财政预算内预算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591万元(其中本级财政预算517.83万元,转移支付73.17万元),比增长14.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预算增长的1.5%,人平达到10.86元。无论财政多么紧张、多么困难,区委区政府对计划生育事业费优先保障,对区直部门经费预算普遍压缩20%,唯独对计划生育事业费不减反增,目前,全区计划生育事业费已到位302万元。二是突出投入重点。在经费投入上,我们突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基本项目的免费服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独生子女伤残救助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等“四个重点”。已投入237.92万元用于免费服务。连续三年,区人口计生局都按人平0.6元的标准给乡镇补助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按每村每月50元的标准落实村(居)委会月例会经费,给每个乡镇计生服务站补助5000元工作经费。同时,每年另外按工作项目给乡镇拨付一定的项目经费。,给每个乡镇补助规范化建设试点经费1万元。,另外按人平0.5元的标准给乡镇补助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经费30万元。各乡镇按人平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了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三是实行项目管理。每年由计生部门制定当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报区政府审批后,由计生部门负责实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监管问效,确保投入足额用于计生事业发展上。(二)推进文明执法,步入了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新阶段。

1、加大法制宣传,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强化法制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例”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定》出台后,组织区委中心学习小组认真进行了学习,并将“一法三规一例”纳入“四五”普法范围;区委党校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计生委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对计生专干也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将“一法三规一例”和《决定》知识套印在《农历》上赠送给千家万户。通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开办宣传专栏、刷写宣传标语等方式在全区广泛开展了提高群众维权意识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了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信息、教育和技术服务知情权。二是规范行政行为。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规定,依法规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许可范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生育审批制度改革,改一孩生育审批制为登记制,由村(居)代办《生育服务证》;改二孩生育层层报批制为村(居)民代表大会公开审批、人口计生部门备案制;并于10月将二孩及以上(再)生育证的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在全区统一规范了生育证办理程序、新生婴儿入户程序、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计划生育手术免费服务程序、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程序。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纳入各乡镇(街办)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严格执法监督。通过推行区乡村三级政务公开、设立举报电话,从社会各界聘请行风建设和行政执法监督员等方式,对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进行监督。研究制定了计划生育有奖举报实施办法,10月,我区接受了全国人口计生有奖举报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的参观考察,,被省人口计生委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十佳县市区”。

2、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行“双向”约束。我区坚持把深化管理机制改革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放到推进村(居)民自治上,把夯实村级工作基础和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治本措施。区计生局和区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村党支部、村委会和计生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领导管理服务体系;实行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落实计划生育有奖举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使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计划生育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并监督实施和落实;制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做到村村有章法,户户有准则,人人有规范;落实合同管理,规范村(居)委会与村民的行为,建立双向约束机制;推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已达100%,其中村民自治合格村比例已达85%以上,完成了从村配合到村为主再到村民自治的三级跳跃,实现了由“治民”向“民治”的跨越。

(三)推行亲民服务,步入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新阶段。

1、丰富服务方式。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和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把方便群众、保证质量放在首位,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进村为群众服务。具体实践中做到“四服务”。一是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区、乡两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积极下乡为育龄群众提供一年2-3次的“三查一治”(查病、查孕、查环;治病)服务,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二是开展先进文化传播服务。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送卫生、科技、文化到偏远山区,丰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少生快富、优生优育”等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同时,组织开展了“关爱妇女、关爱女孩”、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防治艾滋病知识等宣传活动。三是开展避孕节育知情服务。在全区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发挥了育龄群众在避孕节育方面的自主性。四是开展跟踪随访服务。计生部门组织区乡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常年对孕期、产后、术后及妇科病患者开展上门慰问、随访。以来,全区区乡两级共印制各种计划生育宣传资料近50万份,为育龄群众开展查孕、查环、查病服务近50万人次,开展随访服务近6万人次,群众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

2、落实服务投入。把满足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作为计生资金投入的第一需要,使全区

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一是落实工资待遇。以来,区、乡科技服务人员工资、各种保险金等共计120多万元,均由财政全额负担。二是保障工作经费。我们对区、乡计生服务站开展孕环情监测和生殖保健服务等所需经费,严格按照7元/例标准给予落实。并另给乡镇计生办、村委会各按1元/例标准配套工作经费。还针对基层开展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药具发放等工作无经费来源的实际,积极探索“以钱养事”新机制,全区预算工作经费60000元,年底根据职能履行情况,严格考核后下拨。三是加大建设投入。大力开展区乡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区计生服务站进行改扩建,为区、乡服务站配备b超设备。为各乡镇计生服务站补助规范化建设资金50多万元,并积极争取将4个乡镇服务站纳入国债项目。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房屋、设备、人员、管理”配套发展,面貌明显改观,基本达到了“环境优美、技术优良、管理优秀、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要求,整体提升了服务阵地的服务能力。四是整合相关资源。在强化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整合乡镇计生服务站、卫生院的人力、设备和技术资源等,科学规范科室布局,将计划生育服务科、卫生院保健组、妇产科统筹安排到一个服务平台,花最少的投入干更多的事,既节约了相关资源,又确保了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近三年来,全区每年用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经费都超过300万元。(四)推进生育文明,打造科学文明新观念

1、宣传营造文明环境。每年印制计划生育知识农历发放给各家各户,与宣传、文化、卫生、科技等部门联合开展“三下乡”活动,与文化部门联合开展“送戏进村100场、送电影进村1000场”活动,利用“5.29”、“7.11”等重要节日、纪念日,以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婚育新风、法律法规和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让群众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印制新《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5000多册,发送给区、乡、村各级干部职工。录制了13盒录音带发给乡镇,以乡镇为单位采取宣传车的形式巡回在农村播放。制作《国策之声》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知识宣传光碟300余套发给每个乡镇、村(居)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经常性组织群众学习观看。大力开展生育文明三级联创活动,在全区建设生育文化墙80多个,制作大型宣传标牌50多块,规范宣传标语1000多条,开办宣传栏300多个,建设生育文化大院48个。乡、村各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做到了“乡乡有宣传活动、村村有文化大院、组组有宣传标语、户户有宣传资料”。全区累计评选表彰9个生育文明建设先进乡镇、128个生育文明建设先进村、3万多个“五星级生育文明示范户”。

2、政策引导生育观念。坚持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落实,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对象累计达到2373人,落实奖励扶助经费170.86万元。二是落实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我区制定并实行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救助制度,按800和1000元的标准,对33个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了救助。,我区认真执行湖北省特别扶助政策,共对363名特扶对象落实特别扶助经费40.54万元。特扶对象累计达到405人,落实特扶经费45.34万元。三是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政策。区政府出台方案,将独生子女保健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凡年满14周岁应享受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对象全面兑现。、共对12037个家庭兑现373.77万元。四是落实湖北省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3500元的奖励政策。区政府出台方案,、两年共安排资金406万元,对符合条件的1160名企业退休职工进行了奖励。五是认真做好湖北省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奖励工作。、两年共申报符合湖北省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条件对象800人,其中今年446人。六是制定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从起,我区即对主动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群众,给予20—100元的奖励,三年来,共对8800多名群众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奖励经费22万多元。七是开展计划生育关爱行动。对并发症患者治疗经费全额报销,并每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困难家庭给予500—元的资金帮扶。投入10万元救助200个困难女孩家庭、“三难”“四缺”家庭和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家庭。今年,我们制定“牵手行动”计划,组织全体区、乡计生干部与全区61个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特困家庭“一对一”牵手结对,开展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发展家庭经济、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年终,将为每名帮扶对象送去不低于800元的帮扶资金。各乡镇以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樟村坪镇将所有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挂钩,在落实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困难救助、建房补助等政策时,先过“计生审核关”,如该镇桃坪河村对违法生育家庭取消镇、村两级建房补助6万元,砦沟村为所有计划生育家庭购买了养老保险,真正体现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优先。全区累计有近3万个家庭享受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政策,对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今年,我们将更加注重宣传教育,更加注重利益导向。

3、依法规范生育行为。一是加大对违法生育行为的查处力度。虽然省市均已不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内容,但我区坚持将该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督促基层对违法生育行为进行查处,维护生育秩序。全区近三个年度应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象338人,应征收社会抚养费312万元,已征收164.6万元,征收率52.71%。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对象,我们与区法院联合进行强制执行。、分别强制执行24例、17例。二是开展违法生育党员清理查处工作。对极少数党员违法生育问题,组织专班进行立案调查,按省委《关于共产党员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行为的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给予了严肃处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策教育。在今年全区工作会上全文印发了省委《关于共产党员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行为的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并利用短信平台向全区所有党员及私营企业主共发送计生政策信息27000多条。三是坚持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在全区卫生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全面落实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的11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对b超、终止妊娠药品、人流引产的管理,在所有医疗机构都设立了警示牌。每年与卫生、药监等部门联合组织专班,对各类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药店等进行2次以上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对一例群众举报私立医疗单位非法实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案件正在进行调查。四是全面开展村(居)民自治活动,全区100%的村(居)制定了村规民约,落实了生育合同管理。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将发放5万册会员证,强化会员身份和职责,更进一步发挥在村(居)民自治中的作用。

(五)合力实施综合治理,推动形成统筹格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工作中,我们积极寻求各部门支持,合力加强综合治理,推动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格局的形成。各部门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力度不断加大,措施不断完善。多年来,与卫生部门共同加强“院站合一”模式下的乡镇服务站建设,使各项服务项目有序开展

。与卫生、药监等部门坚持开展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了免费婚检的宣传落实工作。与教育等部门联合在各中小学开展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活动。与财政、劳动等部门配合,认真开展了各项奖扶政策的落实工作。与法院等部门坚持配合,加强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公安、工商、劳动、城建、房管、经贸、卫生、民政等部门按照要求,实行了计划生育信息“月报送”。与公安、工商、城建等部门常年配合,使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二是强化“一盘棋”观念,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夷陵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房管人”工作方案》,对流入人口落实了“以房管人”制度,落实了信息查验和免费生殖健康服务等工作。,结合国家、省、市各级要求和部署,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三年三步走”、“全国一盘棋”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大了部门协作、双边协作的工作力度对于跨乡镇(街道)流动人口,区计生局每季度举办一次信息交流会;对于跨县流动人口,每两月参加市举办的信息交流会;对于跨市流动人口,充分利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与流出地进行信息交流。-,共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交换重点已婚育龄妇女信息9000多条,提交率达到90%,反馈率达到100%。三是强化“同等服务”观念,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平台。各级各单位按照“居住地管理、居民化服务”原则,全面落实了对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免费服务工作。流入重点对象参加本地“三查”比例达到96.4%。四是强化维权监督,建立群众监督平台。严格执行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措施”的十条纪律,在“夷陵人口”网站上颂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事项,公布了便民维权信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六)健全“三大网络”,步入干部队伍建设新阶段。

一是抓好行政管理网络,建好计划生育工作主力军。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支优秀的计生队伍,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区、乡镇(街道)两级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将一批年纪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计生干部队伍,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的办法,对他们的工作方法、服务水平、工作能力、创新意识进行评比表彰。为有效提高计生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每年区、乡层层举办计生业务知识、技术服务、计算机操作等培训,仅全区举行大型培训班6期2200多人次,各乡镇(街道)都对村计生信息员进行了2次轮训。全区区、乡两级专职计生干部(公务员)85人,40岁以下的占7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0%。村计生工作人员、任务、报酬做到“三落实”。目前全区配备村(居委会)女计生委员220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5%,40岁以下的占57%,计生委员的报酬、分别按不低于村(居委会)主职干部报酬80%、90%的标准予以落实,并与工作业绩挂钩。全区配备组级信息员4000余人,人员工资每人每年300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精良的计生队伍和日益提高的人员素质,营造了“我为计生事业作贡献”的良好氛围,涌现了一大批责任心强、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基层计生委员和信息员。仅,组织区、乡全体计生干部举行了争创国优的集体宣誓仪式。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开展了学习《致加西亚的信》读书评比活动,每人都写了读后感。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勤政廉政”格言警句创作,将奋斗目标、服务宗旨、工作精神、公务员规范等制成醒目的标牌,悬挂于机关走廊,时刻提醒机关干部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先创优。为确保工作落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统一制作《下乡工作日志》,每名干部职工均详细填写工作内容和工作效果,不定期进行检查。局组织工作专班每月深入乡、村指导。二是抓技术服务网络,建好计划生育工作服务队。全区建立了以区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网点的技术服务网络。,投资300多万元对区计生服务站按“八统一”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对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在“计卫联手”、“站院合一”的模式下设置计生服务科,配备专人,独立核算,专项考核。对区计划生育服务站22名技术服务人员,33名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均实行了人头经费财政全额预算,专户专帐管理,确保区、乡两级计生服务站较好地履行技术服务、宣传教育、培训、药具管理发放等职能。所有村(居)卫生室均配备一名女乡村医生从事计划生育技术和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三是抓群众自治网络,建好计划生育基层工作生力军。我区在加强计划生育部门行政管理的同时,着力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充分发挥村、组计生基层网络和协会组织的主体作用,构建计划生育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几年来,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村(居)协会组织建设,在大型市场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发展了一批群众基础好、有影响力、有号召力、文化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协会会员。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所有村(居委会)都实行了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在生育证办理、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充分发挥群众民主讨论、民主监督功能,确保政策执行公开、透明、准确。目前,全区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村(居委会)达到了100%。

(七)创新管理手段,步入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新阶段。

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坚持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实现五级联网。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按省定标准加强区人口计生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搭建了人口计生专用网络和人口计生公众信息网。先后4次投入70多万元为区计生局机关和所有乡镇配备、更新电脑。近两年,将信息化建设从区、乡延伸到村(居),为部分村(居)配备了电脑,在80多个村(居)开通人口计生电子政务专网,初步实现了省、市、区、乡、村政务互通、信息共享。二是实现全员管理。,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和部署,克服人员不足、经费投入大的困难,举全区之力扎实开展了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鸦鹊岭镇、分乡镇、小溪塔街办成功完成了省全员管理试点任务。区乡村三级共投入280万元、组织3000余人参与,按照宣传动员、组建专班、操作培训、入户核查、微机录入、质量审核等步

骤,全面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库建设工作。共录入526546人2474万多条信息,全员人口信息覆盖率达99.51%。通过建设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并实时掌握了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等情况,为卫生系统人员定编和教育校点布局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实现部门共享。依托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搭建了部门信息共享平台,以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夷陵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部门共享实施办法》,实现了婚姻登记、婴儿入户、住院分娩、新生婴儿计划免疫等信息的网上传输和部门共享,有效地利用了部门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八)实施综合改革,步入工作机制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