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养老调查十篇社区养老调查十篇

社区养老调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43

社区养老调查篇1

【关键词】自助养老;现状与需求;调查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1.776亿,占13.26%[1]。老年化已是中国,乃至全球不争的事实。我国人口的老化与其他国家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如未富先老、社会养老力量薄弱等,是在尚未有充分应对的情况下即“跑步”进入了老年化社会。老年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日益突出的问题。应对养老问题,结合国内外养老经验,我国目前主要形成和发展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形式[2]。本研究提出自助养老理念,并调查社区人群自助养老现状及需求,旨在转变中国传统被动养老的思想,让每个人特别是老年人自身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有利于缓解日益突出的家庭和社会养老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5-6月按方便抽样随机选取成都市社区60岁及以上、思维和表达能力正常、愿意配合的老年人15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人,女74人;60~74岁90人(59.2%),75~89岁58人(38.2%),90岁及以上4人(2.6%);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8人(25.0%),中学68人(44.7%),大专40人(26.3%),本科6人(4.0%);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10人(6.6%),1000~2999元者62人(40.8%),3000~4999元52人(34.2%),5000元以上者28人(18.4%)。

1.2研究设计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

1.2.1调查工具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初稿,进一步征询专家完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自助养老现状、自助养老需求3部分,共25个条目。

1.2.2调查方法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进行社区问卷调查。由于部分老年人因视力或听力等健康原因不能自行填答问卷,故主要采取他评,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询问并填答,可避免部分老年人对问题的理解偏差而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准确,确保资料准确、完整和有效。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84.4%。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社区152例老年人自助养老现状及需求调查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从未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82.9%;从未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90.8%;有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5.3%;有承担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1.3%。

3讨论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目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口号,其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民事务[3-4]。“积极老龄化”旨在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体力、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参与社会,而当其需要帮助时,也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5]。本研究提出自助养老理念,即是指老年人不单纯依赖社会和子女,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为养老做金钱和精神的储备工作,让老年人群体“自助”与“互助”,与“积极老龄化”内涵一致。

3.1社区老年人自助养老意识较薄弱由表1可见,从未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82.9%;从未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90.8%。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孝”文化决定了我国特有的养老伦理观念,尤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中就蕴含了养老的成分[6]。当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成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即是老了有人照料。因此社区老年人往往把养老的重任寄托在儿女身上,反而把自己置身度外。从本次调查“自理能力减退时最好的照顾者”的结果也可看出,首选配偶(76.3%),其次即为子女(44.7%)。然而西方国家恰好相反,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只有感情上的联系,不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7]。在其养老文化中,老年人的“自助而养”早已是一个坚定的、有根基的、上下信守的文化观念。虽然中西方国情不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现代社会421家庭越来越多[8]。子女异地工作、生活,特别是失独家庭的大量涌现,“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而在社区养老方面存在资金匮乏,投入不足;社区养老服务动机模糊,行政干预严重,社区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志愿者队伍规模小;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地区经济差异导致养老服务水平失衡等问题[9]。因此,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必要自己行动起来,借鉴西方的自助养老理念,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念,为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作好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储备,不再被动地等待养老。

3.2老年人群体自助养老具有较多优势老年人自助养老,即让有能力的老年人承担有需要老年人的照顾工作,具有较多优势,如时间充足、有共同语言、可创造社会财富、延缓衰老,让生活充实、减轻社会和子女负担等(表2)。同龄照顾者更容易沟通和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因而更有耐心,这也是保姆、护工、老年护理员等其他照顾者所不能比拟的。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缺乏兴趣爱好,又不能和子女朝夕相处,疏远了几十年的同事、朋友,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相继离去时,容易出现孤独、抑郁、怀旧、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健康。研究显示,更多的老年人愿意保持与朋友、同事和其他亲属的关系,多样化的社交网络可增强幸福感和带来积极情绪,有助于预防焦虑、抑郁和孤独[10]。老年人每天的时间由自己支配,如每周安排2~3个半天参与社区自助养老服务,承担部分需照顾老年人的养老工作,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或能增加一定收入,为自己的养老做经济储备;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可锻炼和保持身体功能,有利于延缓衰老,让自己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3.3倡导自助养老理念,努力实现“积极老龄化”由表2可见,有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5.3%;有承担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1.3%。提示老年人有较高的自助养老意愿。有研究显示,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继续工作或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80%以上的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需求非常强烈[11]。他们最希望得到的老年社区服务有:为特困老年人提供护理和照料、开设家庭病床/送医上门、提供便民维修服务及组织群众性的老年文体活动[12]。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协会等组织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如通过传单、宣传栏、讲座等宣传自助养老理念,组织、协调有能力的老年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养老工作,包括帮助失能老年人购买生活必需品、简单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等,协助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积极老龄化”。

总之,应对目前中国养老现状,积极倡导自助养老理念,将其融入现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中,可促进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积极老龄化”。

参考文献

[1]伍国铭.各种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12):7-8.

[2]刘益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7(5):100-102.

[3]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eB/oL].(2004-12-11).http:///20041211/n223446258.shtml.

[4]HunterRH,andersonLa,BelzaB,etal.environmentsforhealthyaging:linkingpreventionresearchandpublichealthpractice[J].prevChronicDis,2013,10(5):55.

[5]陈国梁.积极老龄化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1-3.

[6]付曦.从我国养老文化传统看城市社区养老的发展[J].经济视角,2011,5(3):115-116.

[7]赵丽宏.我国与西方养老现状之比较及其启示[J].学术交流,2005,141(12):168-170.

[8]马荣真.试析美国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工会论坛,2011,17(3):21-22.

[9]梁馨月.中国社区养老方式的新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78.

[10]StevensnL.agingwell'inde21eeeUw:eenpsychosociaalperspectief[J].tijdschrGerontolGeriatr,2013(5):1-3.

[11]刘闯.沈阳市社区养老问题的对策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319.

社区养老调查篇2

7月26日,“积极老龄化,养老新转型”调研团团队就现阶段养老服务模式的调研,在社区和老年活动中心周围的地区,对广大中老年人展开了问卷调查。

下午四点,团队乘车前往山大宿舍公交站附近的生活小区,这里聚居着多数老年人,他们有些是山大退休职工,有些在此地买房养老。团队每位成员进入小区后,便开始分头发放问卷。老人们多数都很热心积极地配合问卷调查,有一些还和成员分享他们的经历。由于很多老人听力能力欠缺,所以成员们都是将问卷读给老人听,再亲自填上老人的回答。一个小时后,团队顺利回收了二十份问卷。

晚上六点,此时太阳已下落,正值很多老年人外出散步、锻炼,团队趁此良机继续开展问卷调查。所有成员先在蒙牛广场集合,随后分散成两波,一波负责在校园内发放问卷,另一波负责在学校外的沿海休闲区域发放问卷,这样就能使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问卷调查中团队注意到,为了提高问卷的普及性,调研的范围不能总是集中于学校周围区域——聚集着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老年群体,而应该扩展到各类型的老年人。在这次的问卷发放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老人,有退休的老教授,有从外地前来居住的老人,有还在教会工作的教徒,有互相扶持的老伴······从他们的回答中,成员收获的不仅是问卷里的答案,更是丰富多样的人生经历,世间百态。此行确实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晚上八点,团队顺利回收四十份调查问卷。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的正式发放,团队成员从实际经验认识到问卷的可行性高、成效高,也积累了一定发放的经验,增加了团队继续开展调研的信心,同时,这些问卷数据也从老年人这个角度为“积极老龄化,养老转新型”调研提供了宝贵材料,接下来,成员们还会继续走进社区、养老机构、其他休闲场所分发问卷,多方面收集材料。相信团队能收集到丰富的调研数据,为调研团今后分析整理打下基础。

社区养老调查篇3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调查方法

2.2.1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调查结果分析

3.1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10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5)

社区养老调查篇4

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一、基本情况

2009年11月,耀州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部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目前该区共有农业人口182312人,须参保1488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0%。截止6月30日,全区参保缴费117680人,缴费率达到79.1%,基金总额2668.52万元,其中个人缴费1135.11万元,各级财政补贴1533.41万元。目前该区已先行为16794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122万元,其他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审核之中。

(一)政府全力推动。耀州区将新农保列入“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之首,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14个乡镇街道配备了电脑,安装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软件系统,抽调540名干部进驻全区189个行政村,并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了新农保信息员,为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原文刊登、政策解读、现场直播和举行首发仪式等多种形式、实施多渠道、多轮次、不问断的宣传。并由区上组织对各乡镇领导、劳动保障所长等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业务人员深人乡镇、村及农户,面对面答疑解惑。

(二)完善政策保障。区政府出台了《铜川i市耀州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细则规定凡在耀州区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自愿参加。保险费缴费设每年每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同时建立了家庭成员捆绑缴费制度,以家庭为单位核发办理《参保登记证》,使享受养老金与参保缴费权责对等。对于参保缴费起始日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55元基础养老保险金,其符合参保条件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应当参保并正常缴费。同时在实行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70岁、80岁以上人员,市区财政又分别增加基础养老金10元、20元;对残疾人参保的,重度的由省级财政按最低档次缴费标准予以全额补贴。中度、轻度的由市、区财政补贴最低缴费标准的50%。对于参保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按每人每年定额补贴3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15元,市区财政各补贴7.5元。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对本村居民参保缴费给予补助。为了调动各乡镇积极性,区政府制定了《耀州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考核奖励办法》,将试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政府斥资62万元重奖新农保工作先进乡镇和办事处,用激励机制促进新农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银行跟进服务。农行耀州区支行作为新农保业务的唯一金融合作单位,承担着全区新农保养老金的发放兑付工作。农行选择各乡镇有经济实力、信誉度高的村民作为新农保发放点,并为其安装了支付通电话,止8月末,共计发放新农保养老金713.67万元。

(四)农民态度积极。农民普遍认为参加新农保好处很多:一是政府主导,政府补贴;二是零风险.能和城里人一样养老有保障;三是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领取标准就越高;四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适合农民的缴费能力。在参与调查的50人中,认为新农保政策可以达到惠农目的的占70%:选择缴费100—200元的,占实际参保人的74%;不愿参加新农保的仅占10%,主要原因是缴不起保费。

二、新农保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层面。耀州区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此项业务,整户参保的规定,虽然是新农保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也增加了扩大参保面的难度,在实际执行中60岁以上老人由于子女经济条件不一,参保意愿不一.导致个别达到发放养老保险金年龄的人员不能按时领取养老保险金。在调查中要求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和提高保障标准的均占40%。部分农户反映缴费标准可不设500元上限,资金宽裕农户根据经济情况缴纳,根据缴费标准不同给予不同的补贴标准,也可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二)经济层面。调查中,有村干部反映一家三口人均最低标准一年300元缴纳,部分特困家庭由于经济原因参加不了新农保,造成经济越困难的,越享受不到国家这种优惠政策。这部分人群在不愿参保的人群中占比为60%。

(三)程序方面。调查中参保登记、养老金待遇审核审批要经过村委会、乡镇农保所、县农保经办机构,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而且规定身份证、户口本原件要经过县农保经办机构集中审核,一个乡镇按2000人计,就要审核2000个身份证、户口本。耀州区经办机构5人面对着全区117680名参保人员,工作量非常大。

(四)财政方面。耀州区2009年度地方财政收入1.6亿,一般预算支出4.2亿,预算支出基本靠财政转移支付。止6月末,省、市、区三级财政补贴共计1533.41万元,其中区级财政补贴147.54万元,占比为地方财政收入的0.9%左右,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五)金融服务方面。调查中有86%的农民认为目前农行在各乡镇均没有网点,农民持惠农卡必须到就近的新农保代办点或者县城农行办理,如跨行取现还要收取手续费,很不方便。

(六)养老金方面。目前耀州区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在调查中农民反映,基础养老金应以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纯收入作为参照标准,认为月领取基础养老金额度太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的养老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对已年满60周岁缴费后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老人,规定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但不应作为必备条件,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二)加大新农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人员配备。目前县、乡一级人员非常不足,新农保由村文书代管,工作量非常大,建议给一定的补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减轻县财政压力,确保“新农保”政策在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缴费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适当降低或者由国家新农保基金收益给予一定补助。

社区养老调查篇5

abstract:astheagingpopulationisincreasingrapidly,theelderlycommunityfacilitiesalsohasaconsiderablegrowth.Bythemethodsof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interview,observationtoresearchfacilitiesintheuseoftenses.theelderlylivingincommunitywaschoosentobetheobjectofthesurvey.throughobservationandanalysisofactualbehaviorofseniorpeoplethere,theinsufficientofcurrentcommunityendowmentservicefacilitiesinthefieldofarchitecturaldesign,operationandmanagementaresummedup,andtheimprovementopinionisputforward,soasthebeneficialreferenceforthiskindofconstructionisprovided.

关键词:城市社区养老设施;满意度;服务需求

Keywords:urbancommunityendowmentfacilities;satisfaction;service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tU2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2-0257-03

1研究目的

在全球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统计数据显示出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截至2013年底,昆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1.9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81%。据调查显示,有95%的老年人并不愿意住进养老机构,因此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度很高。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政策环境下,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大范围建设,是现阶段我国解决快速老龄化最可行的策略之一。笔者对正在使用这些设施的老年人群体进行满意度调研,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调研方法收集数据,经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后,总结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为即将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合理的建议。

2研究方法及调研内容

本论文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实地调研,运用观察法记录所见,得出结论。问卷由基本信息问题和养老设施的满意度问题组成。通过对使用者和管理者进行访谈,得出设施的使用情况。

3昆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概况

笔者对昆明市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昆明市共有11个昆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于经营或管理不善,有3个已停用。11个社区基本情况如表1。

4调查结果分析

4.1社区老人的基本情况笔者向昆明市正在使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老年人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虽问卷数量有限,仍能反应实际问题。得出下文结论。

4.1.1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调查共计47位,男性为18位,女性为29位,如图2所示。接受调查者年龄主要以7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其中51-55岁占调查总人数的2%,56-6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2%,61-65岁占调查总人数的6%,66-7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9%,71-75岁占调查总人数的31%,76-8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29%,八十岁以上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如图3所示。

接受调查者的年龄分布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如图4所示,数据显示65岁以下的老年人都属于健康状况能自理,甚至身体状况好的老年人还能照顾家人;66岁到80岁这一区间半自理的老年人居多;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年龄阶段主要分布在80岁以上。从图中可得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呈下降的趋势,需要有人照顾和护理。

4.1.2老人的学历与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占大多数,为总人数的72%,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老年人占总数的13%,中专或高中学历的老年人占总数的15%。对应社区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也是如此,月收入水平为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57%,月收入是1000-2000元的老年人占比为34%,2000-3000元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3%。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年人每月主要收入来自子女的赡养费,有一定学历的老年人每月收入主要来自养老保险和退休金。

4.1.3居住方式及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将社区老人的居住方式分为单身独居、与伴侣居住、与子女居住、与子女毗邻和居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社区老人与子女的居住距离情况分为同住、同住一栋楼、同住一个小区、同住一个城市,可从数据得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占总数的15%,同住一个小区的占9%,同住一个城市的占总人数的76%。其中与子女同住一个城市的一部分老年人入住了居住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单身独居的老年人占调查总数的11%,与伴侣居住的老年人占11%,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占15%(如图7),由此数据可看出,目前在休闲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老年人的居住状况为,单身居住、与伴侣居住的情况多于与子女居住,大部分老年人在家都无人照料,因此,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各方面需求很紧迫。

4.1.4子女的个数与养老方式的选择社区老人的子女个数方面(如图9),有3个以上子女的老年人占总数的71%,有2个子女的老人占20%,有一个子女的老年人占总数的4%,没有子女的老年人占5%。老人期望的养老方式方面,有45%的社区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希望能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占33%,选择入住养老公寓和自己生活的老年人分别占13%和9%(如图10)。从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大多数老人有3个以上子女,并且大多数老人希望能与子女同住、享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4.2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现状及满意度

4.2.1老人对设施的使用频率及交通方式选择社区老人对设施的使用频率图显示(如图11),每天使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6%,每周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使用设施的老人占7%,几乎不使用的老年人占7%。从交通方式选择方面,选择步行的老年人占91%,选择短距离公交车和机动车接送方式的老年人分别占7%和2%,而选择自行车或电瓶车的比率为0(如图12)。

4.2.2老人对设施不满意的原因分析问卷调查了社区内老年人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满意的地方,选择设施缺乏、有待增加的占总数的68%,认为目前配套设施一般的老年人占21%,认为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较多,能满足需求的老年人占11%(如图13)。在对设施不满意的原因方面,认为社区内设施数量不足、配套不完善的老年人占46%,认为设施管理、服务不佳的老年人占35%,不满意的原因为距离远的老年人占13%,其他原因占6%(如图14)。通过访谈可知,有的老年人希望与子女同住,但子女违背老人意愿,把老人送进居住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所以这些不自愿入住老年人会在其它原因上对服务设施不满意。调查显示,目前昆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应迫切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设施配套不完善、管理、服务不到位、活动设施和场地数量不满足需求。

4.3老人对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

4.3.1老人的交流方式的选择把交流方式分为社区组织活动、自发组织活动、日常的邻里交往,社区老年人选择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占52%,愿意自发组织活动的占总人数的2%,愿意参与日常邻里交往的老年人占46%。因此在设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时候,应为老人考虑提供适宜日常交往活动的室内外空间(如图15)。

4.3.2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社区内的位置要求在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社区内的位置要求方面,认为应设于社区中安静的位置的老年人占19%,认为应设在社区中心的占49%,认为应和幼儿园设置在一起的老年人占5%,希望设施设置在绿地附近的老人占25%。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希望社区服务设施设置在能与邻里有更多交往的临近社区中心的位置(如图16)。

5昆明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建议

5.1问题笔者结合对昆明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满意度调研结果(详见图17),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造和新建中引起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注意。

在图17中,纵轴为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满意度百分比,横轴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满意度调研项目。通过图17所示调研结果,笔者认为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筑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无障碍设计不完善,如:学府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住宿楼入口处没有坡道;永宁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入口无扶手;西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走道无扶手;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盥洗室和洗手间不适于使用轮椅;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使用;除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有电梯以外,其他的社区均是楼梯上下,甚至有的楼梯坡度还比较陡,给老年人上下楼带来诸多不便。

②建筑尺度不适宜,西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筑尺度非常不适宜作养老服务中心,其层高比一般公共设施的还要高一些,人处于其中会产生空旷感,不利于为老年人营造温暖安全的心理舒适感。

③无良好的室外活动区域,典型的例子就是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坐落于金河社区居委会院内,建筑旁边有很好的条件供老年人活动,但室外却连简单的座位都没有设置。访谈过程中,几位身体状况好的老人都反映没有设施可供室外活动。

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运营方面同样存在很多不足:①缺乏医疗康复类型的服务。笔者发现这样的现象,几乎所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都设有理疗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但其实这样的功能设置只是“徒有虚名”,其中并无专业的设备和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服务。②服务功能不健全。经过调研,笔者把昆明市8个正在运营的养老服务设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休闲型,即老人居住在自己家里,白天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另一种是居住型,即老年人是长期居住在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休闲型的服务中心缺乏医疗方面的服务项目,而居住型的服务中心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无照顾,既无组织活动,也无适宜老年人自发活动的场所。③无上门服务。目前昆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几乎不提供上门送饭、照料等服务,但调查数据显示上门服务对于社区内不能完全照顾自己、无家人照顾的老年人来说,是一项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④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目前服务设施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数量都明显不足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如学府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反应,该服务中心一层楼有20-30人,却只有一个护理人员,这显然是不能保证服务质量的。⑤缺少有组织的活动。几乎没有社区为老年人组织活动,老年人大多是进行日常的简单交流,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无益的。特别是在居住型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住的老年人,普遍反映日常生活的乏味。社区应该不仅照顾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也要为社区老人的心理健康作周全的考虑。

5.2建议根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满意度调研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笔者建议以为老服务综合体为基点,对社区老人进行近距离服务辐射。通过建立日间照护+服务投送+喘息服务的模式,公建民营日托中心或养老机构,结合老年人对社区服务满意度的调研结果,分别提供市场化服务和社区养老政策。具体来讲,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适当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按照老年人喜好的交流方式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调整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②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和自理能力完善基础设施,重点为8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设施和配套的社区医疗服务。③根据老年人的学历和收入水平,增设一社区老人文化交流与日常娱乐的基础设施,比如开办书法社,组建老年人舞蹈队等等,以满足不同学历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④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使用频率来看,仍有一部分老人几乎不接触养老服务设施。建议加大养老服务设施的宣传力度,引导老人提高养老活动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养老活动。

参考文献:

[1]周燕珉.老年住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艾克哈德-费德森,伊萨-吕德克.全球老年住宅建筑设计手册[m].中信出版社,2011.

[4]凤凰空间编.夕阳无限――世界当代养老院与老年公寓设计[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社区养老调查篇6

关键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对策

一、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养老需求

随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民社保的不断推进,退休人员对养老的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人们空间和心理上的新的组织形式,社区养老自然而然地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新载体。

据此,笔者对厦门市某街道7个社区的老人及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的7个社区总人口29918人,社区老年人总数3859人,占社区总人口12.9%。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2927人,其中:50岁以下的占0.4%,51~60岁的占32.5%,61~70岁占44.6%;71~80岁占16.7%;81~90岁占7.7%;91岁以上占0.9%。60岁以上的退休1948人占7个社区60岁以上3859老人中的50.5%。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7个社区老年人口已达总人口的12.9%,根据人口老龄化的标准,7个社区的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并且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是领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人中,约有九成老人选择在自己家里养老,与子女们生活在一起。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多是“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目前尚能自理”、“家里人能够照顾”等。在此次调查中,赞成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达95%。另外据统计7个社区有68人重病、33人特困、15人孤寡、7人独居共123人占退休人员总数的4.2%,这部分人倾向社会养老。

随着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被纳入了社会化管理。据厦门市近十年的数据统计,退休人员的死亡率是1.59%,新增率6.8%,也就是说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正以每年5.21%的速度增加,可以看出,把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解决好就把中国城市一多半的养老问题解决了。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作为对居家养老的替代,社区居家养老以所在的社区为载体从物资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籍、法律咨询等方面为老人提供社会化服务。以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主要是在专(兼)职工作人员工资,办公装备的购置,无偿、低偿、有偿的补帖等方面进行了资金投入,而服务则是由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机构提供。具体如下:

1.以社区为依托构建社区养老平台

调查的7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从服务网络、服务队伍、服务制度、服务设施上部署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已向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投入了六十多万元;7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现有专(兼)职管理人员51人,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12支,共有成员133人,各类志愿者(义工)队伍12支,共有成员574人。

2.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

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与33家服务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提供医疗保健、家政保洁、代购代缴、配餐送餐、家具维修、应急救助、精神慰籍、上门理发、衣物缝补、文化教育、日间照料、法律咨询等多种切合老人实际需求的服务项目;为老人建立了档案,明确社区内享受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的标准和服务提供方式,以规范对助老服务的管理;通过“街道——社区——卫生院”进行共建,建立老人健康档案;与辖区内的诊所进行共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巡珍、义珍、上门送药等活动;各社区还设置了一部老年人应急求助电话,实行值班制度,保证24小时都有人员对社区老人的救助进行帮助。

3.取得的社会效果

截至2011年底,厦门全市13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的无偿服务的对象547人,低偿服务对象567人,有偿服务201人,共对31257人提供各种免费的文体娱乐活动及心里援助法律咨询健康讲座等,享受志愿者服务的老人79770人。此次调查的7个社区主要是对71人进行了无偿、低偿、有偿服务,还提供了一些免费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三、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

调查也显示:社区养老服务还是初步的、粗放的,更多的还是停留给享受无偿、低偿对象发放补贴上。提供的其他服务非常有限,还无法完全通过社区来满足。通过走访和了解,笔者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社区建设发展滞后

首先,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起步晚,尽管社区养老服务站已经挂牌,但大多数是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而且专职管理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志愿者服务队伍看起来人多,但专业人员少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不仅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在调查中,很多老人也都反映说,“社区居家养老好,但享受到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太少”。

其次,由于很多社区在规划建设时,开发商出于对利润的过度追求,没有考虑社区管理场所也没有预留活动场所,使得目前在社区里很难找到合适办理社区养老基础设施的场所。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站经费紧缺,就目前很难深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养老服务流于机构管理

据调查得知,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精力主要集中在机构管理建设上,忽视了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往往流于机构管理。另外,以社区为平台组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太大,社区成员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设参与程度低,无法通过加强成员之间的互动来形成大家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养老调查篇7

关键词:老龄化;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35-02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杭州市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44万人,占总人口达到了9.02%,高于全国887%的平均水平。按照联合国7%的标准杭州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是全国最早的老龄化城市之一。为了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养老模式,本文对杭州老年养老需求现状开展调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3年3月5日至3月20日,为期半个月。针对调研主题,在所选取的样本在符合老龄人标准的基础上,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450位符合调查条件的对象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回收率95.3%)。

1被访问者的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男性占到68%,女性占到32%,性别比例将近达到6∶4。从年龄构成来看,55—59岁占到10%,60—64岁占到18%,65—69岁占到26%,70—74岁占到16%,75—79岁占到13%,80—84岁占到11%,85岁以上占到6%。从老年人家庭居住规模来看,仅有8%的老年人过着三世同堂的生活(不包括老人帮忙带小孩而临时居住在子女家中);有19%的老年人是与子女一起生活;而61%的老年人则是与配偶两人一起生活;还有10%的老年人是独居生活。由此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受到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影响,致使家庭养老的功能正被逐步弱化,并且家庭养老的承载力明显下降。在生活照料方面,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有73%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完全自理生活,但目前还是有27%的受访老人认为自己需要他人帮忙照料。而在自认为能自理的老人中也有很大部分患有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见老人对于上门的医疗服务等日常照料的需求会逐步上升,这也是将来老年人养老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从老年人参保情况来看,杭州老年人参与养老或医疗保险的已经极为普遍,将近91%的老年人参与了社会保险。而且随着社保制度的贯彻和深化,参与养老或医疗保险的人会原来越多,这也为老年人自我居家养老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老年人是否有自有住宅来看,有78%的老人拥有1套住宅,有13%的老年人拥有2套住宅,仅有4%老年人没有自己住宅。可见,杭州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住宅。住房的高自有率,也为老年人改善养老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2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

2.1养老方式调查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杭州现行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占到59%;其次是家庭养老占到34%;而机构养老的老人,仅占到7%。

2.2养老资金来源调查

本文经过调查显示杭州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来源中,有392位老年人有离退休金,有41为老年人有在职收入,这部分老年中有部分是离退休后单位反聘,因此同时还有离退休金,有87为老年人其子女会提供赡养费,其余26为老年人还有政府及社区福利的补助等,可见杭州老年人的养老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自身的离退休金,单纯由子女提供赡养费的老年较少。

2.3养老收支情况调查

本文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收支进行调查后得到下列数据,受访的杭州老年人其月收入(涵盖家庭提供的赡养费)的平均值在2800元左右,在支出方面,不考虑请保姆或者入住养老机构等个别老年人的特殊支出方面,在常规支出中,每月的饮食费在600元左右,每月的交通费在100元左右,每月的医疗费用在300元左右,其余生活开支(包括水电煤费用等)在300元左右,支出占了收入不到一半。此外,有10%左右的被访问者由于请保姆或入住养老机构,这部分开支大约在2000元左右,虽然费用比较高,但这部分老年人往往收入较高或者子女提供的赡养费较高。当然,不同老年人养老成本也有很大差异,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医疗费用或保姆等开支也会较大。

2.4对居住住宅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反映,仅有31%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满意,而有69%的老人对目前的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居住条件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使用面积过小,建筑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二是希望改善现住房屋的结构和楼层、朝向、缺乏无障碍设施等不合理的状况。一些老年人受限于自身健康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建筑的结构、楼层、朝向都感到不合适,并且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三是希望改善住房的质量。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住房质量差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一些自建房属于旧房产,少数还是危房破房,通气采光情况不佳,另外还会出现漏水、泛潮、下水道堵塞等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严重干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还有待改善,那么今后住宿成本有可能会逐渐提高。

2.5社区提供养老或医疗服务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社区会提供老年体育活动设施和老年活动室,老年体育活动设施覆盖率达到89%,老年活动室覆盖率达到了78%,这主要是得益于国家与2001年提出的老年星光计划,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以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和学习。因此目前杭州大多数社区都有室外体育活动设施及老年活动室,但相对比较简陋,而且室外体育活动设施经常会有损坏并得不到及时维修的情况。此外,有277位老人提出所居住社区的老年人会自发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文娱活动,但主要是以广场舞蹈为主。但涉及家政服务中心、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和老年食堂这些设施和服务,老年人反映较少,其中受访的老年人当中只有91位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社区提供医疗服务,78位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社区提供家政服务中心。另外由于被访问的老年人数量有限,因此本次调查中,认为提供老年大学和老年食堂的社区为0。

2.6社区服务及设施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和服务项目不太满意,而对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也做出了保守的评价。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养老需求,显然目前的社区服务及设施是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

3老年需求特征调查分析

3.1无障碍住宅的需要

所谓无障碍环境,就是指无障碍居住环境和无障碍社会环境。人到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肢体还是感官、智力技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高会逐渐妨碍老年人对台阶、沟槛、楼梯、蹲式便器等设施的使用,那些由于疾病造成的身体的某些器官障碍的老年人(如偏胖、残疾、卧床不起等疾病),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会更高。针对无障碍的生活环境,从我们所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及住宅有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地面材料防滑处理、设置扶手、低按键高插座设置、户内紧急呼叫、电子安防系统等。

3.2社区服务及设施的需要

在调查中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能够为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老年活动室、老年健身中心以及文娱交流中心等日常服务及设施。这说明老年人对于保持身体身心健康的需求非常急迫,因为容易患病的老年人特别需要社区内提供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比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要方便省事得多,更何况日常能够做好保健也起到了预防的作用。另外,老年活动室、文娱交流中心的需求也说明了杭州老年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需要,因为离开子女的老年人非常孤单(包括丧偶的老年人),只有通过文娱活动和相互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保持心理的健康。具体需求见图1所示。

3.3日常生活服务需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送餐、洗衣、扫除、陪护看病、上门医疗服务等日常服务。可见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比较普遍,见表2所示。

综上所述,目前杭州老年人对当前的养老现状并不满意,杭州各社区虽然都逐渐注重兴建各类老年服务设施,但由于经费的不足、场地的限制及组织管理等问题,使得大多数由街道、居委会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不仅简陋且功能单调,无法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休闲、饮食起居和护理等服务。为此本文在参考了国外养老模式,并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润生,焦丽娟.城市养老需求差异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天心区m社区为例[J].民族论坛,2009,(8).

[2]贾云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助老服务的需求研究[J].人口研究,2002,(2).

[3]张晶华.我国养老地产现状简析[J].经营管理者,2010,(4).

[4]韩燕琴.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4).

社区养老调查篇8

关键词:老年人口;养老方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在人口达到13亿的今天,中国面临的人口挑战大多与老龄化问题联系在一起,而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总数将超过中国,中国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其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现在,大部分中国家庭已进入“124”模式,即夫妻二人抚养一个孩子和4个老人的家庭模式。因此,养老问题就成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现如今,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是三种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基于“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等传统观念,有人认为家庭养老可能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成本最低的一种养老方式。对此,本文从社会工作学科的角度出发,对江苏省南通市4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为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3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400人,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1.25%。其中,女性占54.1%,男性占45.9%;南通市城市居民占88.7%,农村居民占9.6%,其他占1.7%;60~69岁占72.5%,70~79岁占21.6%,80岁以上者占5.9%。

(二)方法。调查员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经过自我学习和统一培训达到实践标准,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实地走访南通市社区、公园、养老院对老年人进行一对一式的详细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我国养老现状、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现居住环境条件等各方面。

(三)访谈。在调查中,分别对老年人、社区居委会成员、敬老院负责人、社区门诊医疗人员进行实地访谈,对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当今社会对不同养老方式的观念。

二、结果

(一)个人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养老金主要来源是离退休工资,占76.3%,依靠政府补贴或救济占18.7%,其他占5%;日常生活中食品支出占57.8%,医疗支出占38.1%,其他占4.1%;老年人将养老金主要用于储蓄占76.8%,用于购买保险占17.9%,用于投资占5.3%;认为其个人经济状况达到幸福标准的占68.3%,未达到幸福标准的占31.7%。

(二)生活居住环境。老年人群的居住地以社区、养老机构为主,居住在社区占48.5%,其中居住在市中心社区的占21.3%,非市中心占27.2%,居住在养老机构占38.5%,其他占13.3%;在老年人群中,与子女同住占32.8%,与配偶同住占45.7%,单独居住占18.4%,其他占3.1%。(图1,图2)

图1为老年人选择居住地的比例,其中选择在社区养老的占48.5%,证明大部分老年人选择传统的养老方式。

图2为老年人与子女、配偶或单独居住的比例,与子女或配偶居住率达到54.1%,这造成了家庭养老是现如今大部分老年人的选择。

(三)个人健康状况。调查对象中确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分别为17.8%、43.5%、25.3%、13.4%;调查对象中行动方便者占75.3%,行动不方便者占24.7%,其中行动方便者在看病就诊时有子女陪伴的占37.4%,配偶陪伴的占45.7%,一个人前往就诊占10.7%,其他亲属陪伴占6.2%;身体感觉不适后,45.6%的人首选离家近的医院就诊,16.5%的人选择社区门诊,不选择就医的占37.9%;在老年人群中,最大的困难主要是行动不便,占65.2%,无人陪伴而感到孤独的占31.3%,无困难的占3.5%。个人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愿意照顾老人,如果老人行动不便且对医疗需求较大,那么大部分家庭成员会选择将老年人送至养老机构养老。

(四)养老方式选择。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地理环境、养老机构的选择。(表1)

三、讨论

社区养老调查篇9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卫生服务;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4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根据全国老龄办最新消息,截至2006年6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万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年均增长率达3.2%,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空巢老人”比例显著增加;18%的城市老人常感孤独;养老保障尚有较大差距[1]。世界各国从成年型到老年型社会的过度一般需50~8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上述情况说明,应对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任务紧迫[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人口“未富先老”;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为此,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走访调查和分析。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漯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双龙、沙北、干河陈、郾城区、天桥、翟庄和万祥街等七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涉及人口35.27万,其中60岁以上人数30307万,慢性病人9224人。并对漯河市社区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1.2调查方法

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健康档案逐项统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见表1,表2。

2.2结果分析

2.2.1漯河市共有4个区,9个社区服务中心,城区人口46.8万。本次调查涉及7个,调查总人数为35.27万,建档达19096户,其中60岁以上老人数3030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6%,慢性病患病人数9224人,占被调查老年人数的30.4%。由于各个社区发展不平衡,入户调查正在进行中,社区高危人群和5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占建档户人数比例也各不相同。

2.2.2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又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需要政府财政做出相应安排;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老年消费的特殊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代际关系出现许多值得重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研究和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正如同志指出的:“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要予以重视。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同志也强调:“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2.2.3解决好我国健康老龄化问题的主题思路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和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服务体系。

2.2.4照管好老年人的生活,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把低龄和健康老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加入创造社会财富的行列,减少需要养护的人口,将老年人重新融入创造价值的生活主流,开发老年人人才资源。要在关怀老年人健康前提下,量才发挥,量力而行,使“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相结合。为社会、为国家继续奉献光和热,创造更大的财富。

2.2.5实现健康老龄化,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节省医药卫生资源,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老龄化紧逼中国社会[n].河南日报,2007-12-18.

[2]王睿.关于社区养老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93-94.

社区养老调查篇10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泉州

据泉州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人口691.5万人,其中老年户籍人口76.3万人,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1.03%,预计到203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激增为170多万。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泉州市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0年2月1日正式出台的《泉州市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贯彻意见》指出,泉州市将在社区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一站式服务。

泉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层面,社区所提供的老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休闲活动等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社区对老年人的关注不够。调查结果显示:近90%老人反映社区内没有向老人提供生活服务的家政公司或其他机构;在被调查的老年人群体中,47.1%觉得社区不够关心老年人,仅1.4%觉得社区对老年人很关心。调查问及“您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会向谁寻求帮助”时,78.6%的老人是需要家人帮助,9.5%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8.1%向邻居寻求帮助,仅1.4%是向社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这说明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还落实不够到位。

泉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与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有: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氛围不强,养老观念不强

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更注重的是小孩的成长性教育,比如说,托儿所,幼儿教育等等都是围绕小孩展开的居家服务,而针对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欠缺,社区居家养老的氛围不够浓厚。人们,包括一些职能部门、社区管理服务部门对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

2.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缺乏力度

目前社区在一定程度就是政府的下派机构,成为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社区工作被动化,难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走访调查中,在询问“您觉得应该由谁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85.7%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应该由政府提供,14.3%认为由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而没有人认为应该由社区提供。可见,社区很难独立自主地按照居民需要提供养老服务。另外,作为一项新政策,部分干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认识不够,导致工作缺乏力度,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3.经费短缺严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是公益性的,以低偿、优惠服务为主,经费短缺就成为制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在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调查中,71.4%的社区在养老服务过程中存在经费困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中,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中心(站)6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其他经费要求各地自筹;各地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也是补的,对社区需要服务的庞大老年群体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没有利润或微利的,难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所需资金短缺严重。

4.服务人员欠缺,且缺乏专业技能

目前,就社区的工作量来说,配备的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仅能满足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问题。

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泉州还没有健全完善的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一是总量不足,真正参与到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远不能填补缺口;二是来源渠道不畅,很多有服务意愿的人缺乏相应的路径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三是专业性较差,很多志愿者往往仅凭人道主义精神和热情而工作,基本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资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发展泉州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具有的福利性、公益性而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政府行为,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积极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将之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一方面,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在调查中,77.6%老年人认为应由政府来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合适,老年人“花钱买服务”意识不强,都希望政府能够投入资金,真正关心老年群体,因此由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特别是老年人了解、感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越性。

2.多渠道筹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庞大,完全由财政负担,对政府而言压力巨大。因此,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应多渠道筹措。一是增强社区自筹能力,盘活社区现有资源,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还应该鼓励公益捐赠,发挥慈善组织的优势,有效筹集社会资金。三是象征性收费。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也可通过社区成员的出资与出力来共同实现,据调查,25.7%的老年人认为应象征性付费,其中60%老年人可以接受每月100元以下的费用,我们认为可以适当收费,弥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