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十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十篇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56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1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应用

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属于重要因素,通过视觉符号的合理应用,可使设计作品内涵及意义得到更好表达,可使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作品内容,从而能够较好吸引消费者注意。因此,为能够更好实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符号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重要手段。所以,在作品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各种视觉符号合理应用,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得到更好进行,进一步提升作品水平及质量,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得以更好发展。

1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特性分析

1.1视觉符号具有定位性特点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及符号而言,均要在一定条件及一定范围内才能够被理解,在具备一定相关文化修养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接受并理解符号所表达信息。对于受众所具备的视觉经验而言,其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知识背景与文化修养,而这些因素同时也对用户的符号识别能力以及识别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质量而言,受众视觉经验以及联想能力对其具有很大决定作用,因此设计实质上所针对的就是用户思维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所选择设计符号应当使各个方面人员均能够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信息得以准确传达,因此视觉符号具有较明显定位性特点。

1.2视觉符号具有认知性特点

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对于所选择视觉符号而言,必须要具备明确意义,应当保证不会由于地域及文化特点差异而有歧义出现,从而使受众能够对符号信息准确进行解读。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而言,其成功决定因素主要就是对作品含义能够正确理解的受众广度,以及受众理解作品的深度,广度越大,深度越深,则所设计作品可能性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符号也就有越强认识性。

1.3视觉符号具有独特性特点

通常情况下,符号都比较注重于追求相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理解更加容易,然而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其关键内容通常情况下都是追求差异。一般而言,虽然符号形式对识别以及传播比较有利,然而要引起注意相对而言却比较困难,很难对受众视觉神经造成刺激,也就很难使受众产生深刻印象。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依据不同环境及不同受众选择不同视觉符号进行运用,增强符号独特性,从而尽可能实现创新,使受众印象加深[1-2]。

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同视觉符号运用分析

2.1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指示性符号运用

对于指示性符号而言,其所利用的就是符号形式以及所需表达意义见所存在必然逻辑关系,其是在由因到果认识基础上而使得指示作用得以实现的,从而使受众能够对其意义能够进行充分了解。

对于指示性符号而言,由于其与其对象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其对象也就属于一种相对比较特定的事物,具有确定性、单一性及个别性特点,并且和具体实践及地点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对于某一事物而言,只要能够表明其真实存在,则指示性符号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便能较好发挥出其作用,很多记录性文件就是以大量指示性符号为基础,从而确证某种事实。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城市中,若缺乏指示性设计符号,则人们很难准确确定方位,也很难区分事实及虚构,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人们生活中指示性符号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2.2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图象性符号运用分析

对于图象性符号而言,其属于直觉性符号,其主要是通过在造型上对对象相似性进行模拟而得以形成的。对于图象性符号而言,其属于表征对象所具备一种特性,对于这种符号人们可产生直接感知。此外,在图象性设计符号中很多方面因素均有着较好应用,包括结构图、图案以及模型与效果图等相关因素,这些符号均属于模拟实际中的一些有关事务,或者对其实行造型描写。在广告图形形象设计过程中,若向受众直接展示商品外观形象,利用图形符号较好展示商品特性及材质,可更好吸引受众注意力。对于图象性符号而言,其所具备较明显特点就是具有较强易读性,并且简单明了,这种符号在较难相互进行沟通的领域内比较适用。

2.3视觉传达设计中象征性符号运用

对于象征性符号而言,其与所涉及对象之间并无必然内在联系存在,而是以社会上自觉形成的习惯的作用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对于该类型符号所具备意义是人们共同认可的,且继续对这些符号进行使用,从而使其得以形成。对于象征性符号所涉及对象以及所具备相关意义而言,其属于长期以来很多人共同感受并且产生联想而得以形成的。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为能够较好运用象征性符号,必须要对象征性符号所具备象征意义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运用,才能够使象征性符号的运用发挥其作用及价值,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3-4]。

3结语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逐u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这一因素加强认识,并且要加强重视,对其特点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对各种有关视觉符号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其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使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萍.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学解读[J].艺术研究,2011(1).

[2]苏箐,昌蕾.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视觉符号与设计内涵的融合[J].学术探索,2013(10).

[3]孟雪娇.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J].大众文艺,2014(12).

[4]张成琳.论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形式与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6(2).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2

关键词: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多感官前言

多感官表达已经成为现代人追求重点,加之受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的感官体验也在增多,视觉传达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将多感官表达与现代视觉设计融入在一起,不仅可以获得新的感官体验,还有利于创新现代视觉设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感官表达。

一、多感官在视觉设计中的含义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传达与方式也比之前重要了很多,现阶段,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并可以对冲击人们的各种感官,这样也就使人们逐渐重视感官体验。通常来讲,感官就是感受外界对人体器官的刺激,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感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多感官就是各种感官系统的综合体,它是一种认知理论与模式,并从各个角度与方向改变人们生理、心理,最终使其认识发生变化。将多感官表达应用到传播学中,可以有效消除视觉传播的限制,其所关注的内容是人的生理,并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与多感官表达方法联系在一起,依然要以视觉传达为主,感官表达为辅,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渗透。

二、多感官表达方法

感官刺激法

为保证视觉传达设计能够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就要通过感官刺激法来表达,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将主旨传达完整,还可以引起大众的注意,让其久久不能忘怀。

感官愉悦法

所谓的感官愉悦实际上是一种浅层次审美,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很少会获得感官愉悦,相反会出现很多令人不悦的声音或气味。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上就要重视愉悦的融入,将带有享受性质的感受传达给大众,这样就可以让大众在体验愉悦的同时,并获得好的感受。

情境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就是在多感官表达的作用下,通过晴景交融的方式,将大众带到主题设计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作品的记忆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识别率。感官表达应用的越多,所创设出来的情境就更加真实,这样也可以让人们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从而获得最佳没计。

主体互动法

互动是两个主体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主体相互发展与作用的过程。视觉传达中,受众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使用者,作为信息接受者就要增强产品辨识度,让其主动参与到接受中,而互动就是让受众的各个感官都要参与到体验中,增强产品与受众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产品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深意。

三、多感官表达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听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无论是信息的传达还是接受都离不开听觉的应用,它也是现代设计师常用之一,与视觉表达同样重要。所谓的听觉表达就是运用声音引起大众的注意,但这种刺激只能是愉悦身心的。现代设计中对于听觉表达的设计不仅局限于消声,还体现在传播速度与面积上,且减少限制,现阶段,很多设计都是通过听觉带动视觉的,如在很多大型商场中,商场经常会播放一些动听的音乐,采取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愉快购物。

触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视觉主要是给人的感官上带来美的体验,而触觉则是让人们通过感受深入人心,给人的心理也带来美感。触觉往往与材料材质有关,人们在触摸到材料以后,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柔软度与舒适度,进而对其产生一定认识,这样一来就使触觉成为人们主要关注内容。现代设计也开始注重触觉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如很多手机外型的设计就考虑了触觉因素,以求给人留下美的触觉体验,可见,触觉表达已经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重点。

嗅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嗅觉也是现代传达设计重点,尽管人的嗅觉不是那样灵敏,但却可以记住某种物质的味道,进而给人带来美的体验,使人即便离开了这种味道也会回想它给自己的带来的感受,引起大众回味与注意。如百合花的香味,如果人们不认识这种花,但只要再次闻到,就会知道那次闻到的是不是这种味道。

味觉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3

【关键词】图像公共图像视觉沟通时尚策略

公共图像可以看作是人为制造的视觉产品,其共同点是公众共享性。因此,公共图像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视觉语言,更是一种复制人在历时性经验中积淀的记忆,它是对生存环境实施反思的美容文化。现如今的很多图像作品不仅是宣传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诠释一种思想状况。

公共性与艺术性原本是有矛盾的,伴随科技的进步,传统艺术的基本功能已被科技发明所替代,美化功能加入到信息传播和调解社会心理的工程中来。公共图像不仅能够传播信息、调解社会心理,它还存在着对审美体验的需求和对艺术性的追求,它是艺术审美概念的体验对象和艺术概念的表现对象。60年代至80年代,英国的书装、杂志开展了刻意创新的设计面貌,不断向读者提供文化信息;英国报业的版面不断进行演变设计,同时也把美观作为首要任务。90年代,英国人已普遍地认为公共出版的图像都有必要进行设计,而书籍设计一定要经常性的作为一种美的事物被创造和消费。公共图像在很大程度上感召和愉悦消费群体,它为商品提供了可观的文化附加值,也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美学产品。

此外,公共图像与时尚结合的产物也屡见不鲜。时尚是人求新求变的精神活动,时尚的载体可以是一种物品、一种环境,时尚可以是一种设计观念或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通过图像设计的造型组合,挖掘消费者的潜意识来预支消费者的想象力和敏感度。其中,公共图像的时尚设计关注更多的是公众的精神走向,以及公众心理反应和视觉认知的形式,从而将设计的风格、形式和法则囊括进以公众审美体验为主体的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中,使公共图像与艺术沟通相契合。

在艺术的形式法则中,图像符号的象征性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而在设计的形式法则中,图像符号的差异性则是设计师最为重视的。设计从图像符号的视觉出发,形式的组合就如同意义的领地。图像对功能的阐明并不等于对价值的创造,特别是对于具有真正视觉感染力的公共图像设计作品而言,它永远不会像一件产品的样式那样简单地被人们理解。公共图像的视觉设计只有与公众的经验和感知达成共识,提供有关审美趣味和价值的判断,图像才有可能被公众接受。这种互相关联性,需要把设计作为一种视觉沟通的策略来认识和理解。

沟通意为交流。视觉沟通的过程,是将设计与公众的视觉习惯、认知心理及想象力,作为一种可视性语言的相互交流、相互协调的过程。设计的处理能使图像亲切、生动而诱人,最终达到使公众对现代化所产生的物质幸福感有所感受。想要产生视觉沟通,则必须具有能够识别的视觉语言,必须建立在对视觉形式概念的辨别和认知基础上,还需要以少胜多的简洁图像和一目了然的符号意义。以完成诉求、达成共识为目标。例如虎皮纹啤酒瓶的包装设计中,图像既没有标志,也没有任何信息。设计体现的是与虎皮纹有关的视觉概念,能自由地联想与视觉刺激相关的系列含义。没有文字,没有冗繁地推理,只有图形传递的思维。此外,还要注意沟通设计注重视觉形式概念的关注,沟通的认知来自视觉元素的对比逻辑,沟通的目的性是以旧换新,本末不可倒置,沟通的共识则是以情托物来把握艺术程度。

由此可见,图像的视觉沟通十分重要。影响图像视觉沟通的因素有消极性、认读性、共识性、和谐性和活力性,在思考和判断图像视觉沟通的设计取向时,大致可认为消极性是不具有沟通性的,只有认读性的视觉图像才能进行沟通,进而才可能达成可信任的共识;而且,只有和谐性才可能产生审美的体验,中国人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应该是这个道理;也只有和谐才可能产生具有活力的艺术作品;同时,活力性也呈现多元化艺术的视觉传播形式,这是公共图像进行视觉沟通的艺术行为。

视觉沟通设计不仅要构建图像中视觉元素的次序,以此提高识别率。还需要使图像的形式意义能够诱发受众的审美体验,以此赢得公众的好感度。公共图像应是信息传达和艺术表达之间的结合体,信息传达要求很高的内容认知度,而艺术的写意表达给予公众更多是联想和感受的意义。沟通的视觉识别率主要来源于受众对视觉认知的写实性传达,好感度主要来源于艺术写意对受众心理的作用。写实直接影响内容识别率的提高,好感度水平则相对较低。写意能够导致好感度的提升,使得内容识别率提高。如果采取图文认读的方式,要提高图像构成的视觉结构和美感,寻求理性诉求与感味的平衡。只有认读性才能进行沟通,只有和谐性才可能产生审美,只有活力性才可能呈现多元化的视觉艺术的传播。

公共图像只有通过视觉设计,提供审美趣味和价值、意义的判断,才能完成与公众之间的视觉沟通。在设计过程中,要掌握影响图像视觉沟通的因素和沟通程序,才能更好地完成沟通目的,以更美、更艺术的形式有效地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4

【关键词】视觉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216-04

一、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

人们一般认为,视觉属于本能接受信息、获取信息的感性知觉,思维则属于认真进行筛选、分析、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过去人们一直将视觉与思维分隔开来,视为两种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

“人们在视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会本能地去追求所见事物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形态,而不只是注意其局部形态。”这是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在其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中阐述的观点,韦特海默将这一现象称为“格式塔”。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滕守尧也曾在其著作《审美心理描述》中说到:“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格式塔”现象向我们证明了视觉不仅仅是人的本能的感性知觉,同时还证明了视觉与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视觉思维。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较早对“视觉思维”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阐述的学者。阿恩海姆从更高的角度研究了视知觉的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阿恩海姆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理的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通过自己的研究对视觉思维这~概念作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也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视觉思维借助三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同时,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更为合适。

视觉思维是建立在眼睛对外部刺激进行正常反应的基础上的,大脑所形成的视觉意象会直接成为视觉思维的材料。那么,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被称为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真实现实情况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视觉思维是始终依靠意象,在观看、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笔者认为,“视觉符号”和“传达”是视觉传达的两个基本概念。通过眼睛看到的能表现事物的一定性质的符号就是“视觉符号”,视觉符号就是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比如说电影、广告、建筑、钱币、摄影等。信息发送者通过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传达”,“传达”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自然与自然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都是传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传达者——传达信息——受众——传达效果”这四个方面。

视觉传达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受众(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无论是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还是受众(传达对象)的信息接受过程,都要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都有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的心理过程。所以,视觉思维与视觉为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视觉思维的原则

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当今,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视觉传达作品如何让观赏者看着好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师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要创作出好的视觉传达作品,必须创新视觉思维。创新视觉思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视视觉中心

视觉思维在寻找既存图像对应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对视觉对象的扫视过程中,兴趣中心是专一的,只对最主要的、有意味的图像感兴趣,只关心能与眼睛背后储存的既存图像起对应作用的图像。对于其他不懂的、不熟悉的画面会漠然处置。随着一次视觉认知的完成,视知觉又会很快转移到另一个兴趣中心上,进入下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从而形成视觉流程。这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保证了辨认物象的可能性和快捷性,但也存在着认知过程的狭隘性和习惯性,以及对视觉中心意外的图像认知的模糊性与简略性。

在欣赏一件画作时,人们会有一个欣赏次序:先观整体,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注意到某一处,这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再遍观全画。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可以解说这一现象,因为人眼瞬间只能产生一个焦点,人的视线不能同时停留在两处。视觉中心具有突出特征,能够左右读者对设计核心元素的认识。视觉中心在平面构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要将视觉中心优化就要协调好设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按照格式塔的观点,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其特征就越容易参与到整体中去。也就是说,视觉中心越明显,就越有利于实现整体的传达效果。这里,我们就要运用换位思维,思考人们的第一印象和认知,循序渐进,设计出既要符合设计者心意,又要符合受众欣赏次序的作品。

(二)把握比例与尺度

中国人所说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古人常用“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来形容绝代佳人,这一方面说明美与不美往往差在分毫之间,另一方面阐明了尺度对于美的重要性。

比例与尺度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和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与比例不同,尺度是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判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与把握,往往能体现设计者水平与修养的高低。

(三)控制对比与统一

在两种相比的效果之间所能看出的明显的不同,我们称之为对比。每一种对比在性质上和艺术价值上,在视觉、表现和象征的效果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手段。如:色调的明与暗、冷与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与异;形状的大与小、粗与细;方向的垂与直、水与平、倾与斜;数量的多与少;排列的疏与密;位置的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远与近;形态的虚与实、黑与白、轻与重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在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

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对整体美感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英国美学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所有看起来是合乎目的的和符合人的意图的东西,总会使我们感到满足,因而是令人喜欢的,统一也属于此类。当我们需要表现静止和运动的稳定性时,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非常必要。”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艺术作品是根据作者内心的原理而合乎目的地统一起来的。”因此,在设计表现中强调统一的相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

(四)注重对称与均衡

对称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对称的形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蜻蜒的翅膀、人的身体、车的外形等等。这里我们就要根据人们审美观的共识,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

均衡是平衡关系中的不对称形式,与对称是不同的概念。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形式,而均衡是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协调。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类在观看任何东西时其实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阿恩海姆说:“一个观赏者视觉方面的反应,应该被看做是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状态时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对应性经验。”均衡是一种心理的体验,所要体现的是“同形不同量”的组合方式所形成的稳定状态。

(五)协调整体与局部

视觉思维关心的是形的完整感觉和整体印象,能够对所认知的对象进行自觉的组织和完善,具有能动的创造力。比如说一个人换了个发型,化了妆,但是视知觉仍然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做出正确的辨认,这是基于视觉思维对视觉对象整体上的把握和感知。视觉思维并不是孤立地和机械地反映个别现象和离散要素,而是具有整体反应并进行进一步组织的能力,视觉思维对图像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视觉思维在认知对象特征时,能够自觉地按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组,视知觉会根据相近的因素的内在张力,对线条、形状、空间进行组织和分类识别。视觉思维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补充残缺的形象部分,在心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观赏者在看一个平面作品时,首先会在视觉上对版面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所谓整体感,就是版面上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各要素不孤立存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总体设计中,内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点线面的处理和版面布局的分寸都应统筹规划,局部服从整体。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思维的形式因属性不同,有多种分类。从视觉的思维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模式则有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三种模式。设计师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创新和综合运用这三种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才能产生新的创意,活跃创作思路,寻找出最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大脑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因对象性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与因果联想。顾名思义,接近联想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联想思维是一种比较冷静、理智,逻辑性比较强的思维方式,运用这一思维,事物之间的递进关系就比较清楚。它拥有连续性、形象性、概括性这几个特点。

联想思维是最普通也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产生思维创意的一种很重要的视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人们比较容易做到的,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视觉传达设计运用联想思维,对原有的多种表象通过想象,进行整合、重构,联想出的事物会慢慢改变原有属性而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思维创意。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指导人们的思路向相反的方向指引,从常规的设计观念中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创意组合和设计方法。

在视觉传达作品的创作中,设计师可以采取与正常思维相反的方式,用一些夸张的、对比强烈的方法进行设计。为了在脑海中有新颖别致的想法,为了让思路打破常规,得出新的创意,设计师们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活跃、特别,让自己的思路反方向运行。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就容易落入俗套、表现平淡,这样的艺术作品就会过于平凡,个性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社会的生命力所在。有创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观者的眼球,达到引起受众关注的效果,视觉传达设计才能发挥它存在的意义。逆向思维实际上打破了我们平时思维层层递进的一般规律,当设计师采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寻找创意的生活,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能够围绕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全面扩散式的比较和联想的思维形式,拥有多种选择和开放性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这种形式从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向,尽可能多地发展思维空间的基点。思维空间的基点,代表着一个个思维的要素,我们在视觉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各个因素。比如说风格、色彩、图案、题材、材料或肌理等。在设计过程中,多一个思维的基点,就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就多一分设计出优秀视觉传达作品的可能性。视觉传达设计要从众多的思路中寻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大大增强人们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和多感官性。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5

1.公共空间的信息

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即为空间信息传达和接收的过程。空间信息传达是空间应用特有的视觉语言,向身处其中的人表达信息的过程,其本质是以人的视觉来传达符合人的认知和体验规律的空间样态和信息符号。这种视觉信息可分为功能信息和文化信息。“功能信息”属于“显性信息”,是在人们需要确认方位、寻找目标时所需要借助的一切空间中可以通过视觉认知的信息介质,比如建筑体形态、外观装饰、标识广告牌等功能性信息;而“文化信息”属于“隐性信息”,是相对内在的,属于一个特定空间的信息品质,它负责提升空间的文化意义,需要通过深层认知和体验才能获取。这说明,如果一个城市由于环境构造的多方因素,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而减少提供公共的空间所场,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缺失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

2.公共空间的信息可视化

依据信息传播的理论,在空间中传播信息是通过人的认知与体验的视觉化过程来完成的。认知(cogni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词义为“gettingtoknow”,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人对空间的认知,就是将视觉感官收集的信息输入到脑中,经过编码、加工、储存、转化和再输出的表现过程。而所谓的体验,即是用心去感受信息、沟通情感,实现文化的传递。空间体验不仅是指人的感觉刺激,而是针对特定的空间信息,如主题书店、概念商店、娱乐园等具有特指信息承载与传播的公共空间。当然,认知与体验在人的意识状态上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分,但在空间的信息传达中,二者又不是单独进行的。良好的空间认知会帮助人们深入体验,而深入空间体验也给人的认知贡献完整的宽度和强度。二者相互依存和推动,为人在空间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提供条件。因此,公共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可分为感知空间、认知空间和符号空间。而不同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空间认知方式,分为空间特征感知、空间对象认知、空间格局建立三个层次。其中空间特征和空间对象则是空间认知模式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3.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

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首先有相对应的环境空间结构和视觉空间载体。环境空间结构,包括营利性组织(如城市建筑空间)和非营利性组织(自然景观空间),视觉空间载体包括有形的(如建筑装饰立面、环境装饰墙面、特定空间识别平面等)和无形的(如空间载体的功能性、文化性信息等)。这种系统的内容是需要预期做出分析和策划,并通过公共空间的表达方式来完成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公众的行为内容和方式已经被“符号化”,或者说被“品牌化”。因此,公共空间信息传达的视觉形象表现,不仅是一个学术或者商业的概念,在今天已作为一种消费印象和欣赏偏好,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比如选择哪个城市建筑、哪家企业环境、哪所商业空间或者哪所学校环境,实际上就是选择一种空间功能的形态和文化意义的载体。“公共空间信息形象”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说这形象是原空间所没有的而被拓展而来的。无论是商业的还是企业的空间,它们的独特性与现代“空间”的性质是一致的,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概念在一定空间中的视觉化。它们传播的目标性也是与信息视觉传达的目的性一致的。这是公共空间信息传播的根本性和立足点。

二、公共空间与文化形象

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是由于空间形象本身的信息给公众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二次走入空间的可能性,驱使内部形象的信息赋予公众互动流连而产生文化审美的交流特征,告诉人们这儿是什么,让人了解并产生记忆。因此,公共空间的信息功能格局决定着不同形象的表达。

1.公共空间的信息格局

(1)空间外观的信息格局。

公共空间环境往往错综复杂,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共空间,外观形态的载体包括建筑外观、引导地标、文化墙等设施的集合形象,有一种大容量、多信息的传播格局,体现人与社会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这些外观区域的识别,来确定基本的活动方式和产生认知的意义。如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是一栋“绝对现代”的建筑,它的建造使用了最前卫的营造技术、结构和釉料立面,铝材装饰覆盖的结构局部,突出传统阿拉伯建筑的原型成份,建筑外观则用类似照相机光圈易变的控光装置变换一系列阿拉伯文化中常见的几何图形,使人能够对其做出清晰的认知。

(2)室内空间的信息格局。

公共室内空间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核心区域,因此内部空间的信息配置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公共室内空间的信息种类,需要按照空间的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人的行为方式来设置不同的信息载体,而信息可视化的形象设计就是立足于人与环境交流的视觉形态创制的。

(3)个体空间的信息格局。

如同商业公共空间主要划分为大型超市、大型电影城、品牌零售店等空间业态一样,个体的信息传达方式是通过个体形象的设置,将人引入不同的功能区域,吸纳消费者聚集活动,并通过垂直路线(自动扶梯、楼梯)连接次级功能空间以及辅助空间,使信息形象的组织让人产生文化好感和记忆来提高消费的持续力。因此,个体公共空间的信息格局呈现出视觉传达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也体现出人与事物交流信息的个性化视觉语言的创新。

2.公共空间的信息形象

信息形象,广义上就是信息的视觉形象,包含着信息理念的视觉转换和传播价值的视觉形式和符号。信息形象的认知关键是“信息的形象”,有别于“任意的形象”,是一种特指信息的形象表现。信息所指是与人视觉相关联的形象、符号、色彩和立体的肌理形态以及光构成的运动形态等。在今天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公共空间的信息形象包括建筑空间视觉立面形象、公共环境中的装饰形象和特定空间的识别形象等。由于公共空间的信息传达具有高度的视觉性和文化性,当人们对其信息视觉形象发生联想时,形象内在的信息意义和视觉品质受特定空间形态的识别引导,就会产生特定意义的联想和记忆,从而构成公共空间视觉形象的信息传播效应。在此意义上,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传达也就是信息形象的传达。对建筑空间而言,除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实体形态外,建筑内外的立面装饰形象,不仅是附加和延伸意义的空间信息形象,更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视觉艺术产品,即是对特定空间形象注入消费功能与观赏品质的理念,形成创意空间的信息形象设计,达成与观者在空间导视中的信息沟通和审美。如建筑的外部立面形象设计、公共环境的景观形象设计、企业文化的装饰形象墙设计等。因此,公共空间信息形象,包含着视觉信息与文化意义同构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文化的视觉形象。

3.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

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是公共环境中公众想要看到并感受得到的形象,是人们对空间信息形象的文化认知和评价。文化形象是公众在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一文化意义的看法,具有影响公众生活经验的倾向。因而是公众直接透过空间形象本身,了解其意义信息所拓展的文化和价值所在。公共空间的文化信息形象设计必须按照确定的文化理念,来进行一系列的形象构成、包装和推广的创造过程,也就是通过塑造一个特定空间拓展形象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生活空间的设计过程。这说明,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是体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空间之间的视觉信息交流,并通过空间媒介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的形象。这个形象不仅要完成简单的视觉信息传递,而且要给人以生理和心理上的感染和满足,实现视觉的文化信息沟通。因而文化形象的信息元素就必须表意清晰,具有很强的可观性与可读性,才有可能为受众理解和接受,并积极地对其做出回应,实现文化信息的互动理解和交流传播。如荷兰埃德的“维曼印刷”是一座艺术印刷企业的大厦。建筑立面的底座呈深色,立面是白色玻璃体,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就像是公路边上一个巨型广告牌,建筑立面装饰是荷兰诗人施博尔(K.Schipper)的诗“maskerade”。

三、公共空间的形象设计

公共空间信息是依据视觉形象来传达,而传达是由一个信息系统向另一个视觉形象系统的意义传递,从设计学的意义上讲,传达就是一种设计。理解这一点,会使设计思考更加清晰。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是用以呈现公共事物的标识及其相对应的形态、符号、色彩和综合材料的形象设计,是显示其个性并与其他形象区分开来的视觉识别样式。任何空间的视觉形象,之所以成为信息的形象载体能够被记忆和区分,首先因为它是原空间中不存在,要通过设计而成为具有独特识别的符号形态,以整合和强化人们对一个或多个特殊信息予以认同。当人感知到某种空间拓展的形象符号时,就会产生相关的“意义联想”。而认知程度的不同,所产生的意义联想也就不同。因此,公共空间的形象设计实质上是由各种信息传播的空间格局决定设计的成败。设计的思考必须是同时把空间属性、文化信息与受众意象三方面具有个性的要求联系起来,使设计行为成为设计师、设计物和受众互为沟通信息的视觉形式,才能使设计与受众达成“通而会心,感而知意”的审美体验。有三种对应性设计的方式:

1.公共空间形象的识别性。

在公共空间中要完成一系列活动,首要解决的是空间形态的认知特征。一个没有“可识别性”的形象,无论怎样的形态都无法赢得公众的青睐,原因在于公众没法在不同空间形态中寻找识别出具有文化意义吸引力的形象来。从公共空间的整体形态来看,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留住人,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文化形象的识别作用。公众能够在空间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才能带动更多、更持久的消费行为。识别信息的文化形象,既包括城市建筑外观形象,也包括环境景观、公共场所的识别形象等,都是通过不同的文化识别形象来构成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如法国的蓬皮杜艺术馆。

2.公共空间信息的体验性。

体验信息与识别信息的区别,在于形象传达作用于更深层次的认知。体验信息在公共空间的传播作用主要体现在不同空间的区划,因而所转换的视觉形象也是不同的。尤其在大型的公共空间中,不同文化信息的传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否促进人群在空间中获取深层次的体验经历,并记忆空间所传达的理念意义。如在商业公共空间中,对品牌体验的空间信息理解,就是将二维的品牌演绎为立体文化活动的认读,通过某一特定的名称与概念来营销商品和服务,借助人们对其个性生活方式、素养和兴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来体验品牌信息的定位特征和个性,由此完成商业的营销目的。

3.公共过渡空间的象征性。

基于公共空间信息传播的作用,将过渡空间,即承接空间的形象设计特征归纳为过渡空间的象征性形象表达。当人们需要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换时,过渡信息作用于人们转换需求的表达,形成象征性的形象样式,为下一个状态的发生提供时间和信息传达的停留和预言,针对的是人在空间中的信息接受度。而过渡象征性形象表现出两种形象语言:一是作为空间过渡的“连接形象”,连接空间的内部与外部、动态与静态、私密与公共,从而实现公共空间信息传达的连续性,避免不同性质的空间信息之间在形象塑造上的相互矛盾;二是作为心理过渡的“告知形象”,告知人们接下来另一种空间的体验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确定了过渡空间形象表达的象征性特质。如世界博览会场馆中具有鲜明民族告知形象的中国馆。这样的对应性设计形式,能使形象设计的思考脉络更加明晰,而不同的设计形式根据其特点、性质和目标,所表现出的创意重点不尽相同。这就说明在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设计,必须要针对特定信息概念与视觉表现语言的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信息诉求和受众心理的接受度来进行设计,这应是设计创新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6

一、课程分析

(一)教学内容、地位和作用。

广告设计中的图形、文字、色彩都是以视觉传达为中心的,但在广告设计中又起着不同的作用。广告设计中的图形视觉传达要素对于加快广告信息的传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文字视觉传达要素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广告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往往能藉色彩的运用,勾起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能够激发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要素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把视觉传达要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并掌握与视觉传达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画面充满艺术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商品的形象,因此,如何使学生学好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熟练掌握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笔者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首先,用讲述法教给学生设计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设计方法。因为设计方法是实现设计预想目标的途径,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缚,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动,这样,既落实了“双基”,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又渗透了德育和美育。其次,用启发式、联想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等思维能力,并明确其中的辨证关系。思维方式的运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途径,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高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在于有效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要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而“选择”、“突破”、“重新建构”则成为其中所体现的主要内容。“选择”是对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设想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取舍;“突破”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实质,广泛的思维形式奠定了突破的基础,使供选择的大量设计方案中必然存在着突破性的创新因素,合理组织这些因素构筑起新的理论和形式,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完成的关键所在。最后,用演练法,即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举一反三的演练教学。在广告设计中,多媒体教学、电脑演练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再高,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但是若没有学生的密切配合,仍然完不成教学任务。况且,广告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观赏性极强的课程,尤其是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一章更是如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在学生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要求他们把赏析、评价放在首位,中间穿插相应的理论知识,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达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结合,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践性,即教授本节课,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是万万不行的,所以,笔者在注重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这一章时,要引导学生对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三个方面(即图形视觉传达要素、文字视觉传达要素、色彩视觉传达要素)的内容逐一进行讲练。最后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所讲到的内容,接着通过一组广告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思考作品中用到了上节课所讲的哪些知识,除了这些知识以外,作品中还有哪些没有学到的内容,请找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针对作品强调学生重视“注意视觉传达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并明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课。

该章节重点学习“注意视觉传达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这一知识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图形视觉传达要素:

(1)广告插图的作用——传达广告的中心、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2)广告插图设计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视觉效果、不断创新变化、真实可信、有针对性、符合广告的主题。(3)广告插图的表现手段——应用摄影手段表现插图、应用绘画手段表现插图、应用电脑合成手段表现插图。(4)广告插图的表现形式——具象插图、抽象插图、卡通pop插图。

2.文字视觉传达要素:

(1)广告文字的撰写——连贯统一、重点突出、简约单纯、生动有趣、勇于创新、富于创造、配合插图、增强效果。(2)文字设计的原则——文字的可阅读性、赋予文字个性、在视觉上应给人以美感、在设计上要富于创造性。(3)广告语的撰写——简洁、单纯、易记,有一定的刺激性。

3.色彩视觉传达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2)两种三原色——光学三原色(红、绿、蓝);物体三原色(青蓝、洋红、黄)。(3)色彩的感觉——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收缩与膨胀、色彩的软硬与轻重、色彩的华丽与朴实。(4)色彩的心理象征——红(夕阳、火、热情);橙(温情、积极);黄(注意、光明);绿(安全、和平、理想);蓝(沉静、忧郁)等。(5)色彩的流行。

(三)指导演练并讲评

(四)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对广告设计的视觉传达要素的课堂教学安排,希望学生牢固掌握与视觉传达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演练,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的创新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的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本章内容后,能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设计当中,从而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主题,设计一张宣传海报,注意图形、文字、色彩的应用。

五、结束语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7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视觉媒介向人们传达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创新设计。是人们通过观察的方式接受设计者在视觉上的信息传达。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具有范围广、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正是因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更新速度快,人们对艺术的需求量大,导致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者需要非常强大的创新能力,人们对创新的理解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了能让设计者更加清楚当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理念,笔者将结合当下时代的发展特色,对目前艺术界中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理念作为一个简要的概括,并对艺术教育者的创新理念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概述

经济水平的提升,让人们更加注重于精神世界的满足,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推出历史舞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为了向人们传播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可视形式的主动行为过程。主要通过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和色彩等表现形式,向人们传达一些特点的设计理念,并以此来影响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念。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摄影、服装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设计、舞台设计等各种商业领域逐渐被广泛使用。这主要是因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能有效的激发人们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的艺术精神追求,进而提升商品的宣传效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行业,其从1960年就在日本东京的世界设计大会被人们提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9世纪中叶的欧美印刷美术设计。可以说,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视觉传达专业在我国的起步时间却比较地晚,主要是由于清末闭关锁国政策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的快。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加入wto后给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环境,也给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是设计者通过视觉媒介向人们展现并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的这一过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一直都是紧跟着时展的脚步,随着科技进步和新视觉媒介的出现,以及新的艺术工艺的出现而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目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适用于印刷行业、书籍设计行业、展示设计行业、影像设计以及视觉环境设计行业。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具有使用范围广、内容丰富的特点。另外,由于人们欣赏观念更替速度的增快,和人们精神艺术的需求增大,导致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速度非常的快。还有,视觉传达设计是为当代商业服务的,主要通过在标志、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通过这些设计的视觉形象向消费者传输者企业或商品的销售理念、观念。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又具有非常巨大的商业价值。

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一)创新设计理念物质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欣赏水平不断地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地在变化。为了能设计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符合时展特色,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设计师应该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要不断提升自己在艺术当中的创新能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利用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和自身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创新设计理念的实质主要是设计者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不断的总结,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区别于常人的设计思想。然后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创作出满足人们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新事物、新方法、新理念等并获得良好商业效益的创作行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设计理念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当代时代的特点和作品的审美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视觉符号(文字、图形、色彩)与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的结合,最终完美诠释出时代和美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主要使用领域在商业当中,因此,设计中应该要将商业当中需要的宣传作用与艺术进行有效地结合,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为商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语言的创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图形语言化、语言图形化的制作过程。艺术设计者为了能有效的向社会和群众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设计理念,需要不断的寻找和挖掘出最能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视觉语言。在现实中没有符合自己设计理念和创作理念的设计语言,设计者就只能通过自己的设计经验和艺术知识来创造出更能贴切自己设计理念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让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做到有效地结合,通过线条、形状、色调、色彩、肌理、形式、比例、空间和光线等视觉设计基础元素的创新,将信息在商家、消费者和商品直接的有效流动。视觉元素的创新,非常考验设计师的艺术设计知识和观察能力、以及创作能力。通过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设计语言进行创新,不仅能开阔设计师的创作思维,还能开拓艺术作品的表现范围,以及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展现内容。

(三)设计理念表现方式的创新

科学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促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也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因为科技的大力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机械设备、思维方式和研究理论都获到了非常大的进步。正是因为这种进步,设计者依靠各种视觉媒介、物质材料和设计工具进行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以此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四)绿色元素的体现

随着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脑海中的环保理念也越来越深刻,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全民的主流意识。因此,设计师应该抓住环保这个潮流理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当中,不仅要体现出目前时展的特色,还必须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在现实的艺术设计过程当中,设计者应该在自己的作品当中积极地融入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还应该将生活当中的环保思维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如此,设计师不仅能紧紧抓住当下艺术发展潮流的主要方向,还能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时时刻刻的提醒人们爱护环境,为过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能直接的体现出艺术作品的环境保护理念,艺术创造者经常会在作品中加入绿色元素。而绿色元素的加入也是符合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五)个性化的体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不仅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自身所需要的,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设计理念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文化,认识到设计师自己的艺术风格,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应该要掺入具有自己艺术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可见,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应该要不断追求自己个性化的体现,要在单一传统的设计基础之上逐渐向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转变。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师自己本人要走出传统设计的束缚和创新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来说,只有将自己的个性化色彩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才能让消费者在众多同类的艺术品中分清、认出自己的艺术品,展现出自己艺术作品所有表达的个性内容,并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精神需求。

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的结合

(一)设计理念和视觉语言的结合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让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理念之间产生了结合,也就是在自身原有的设计理念和知识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的设计元素进行二次创作,以此做到视觉理念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在日常的设计活动中,设计理念的创新经常会与各种不同的视觉语言进行结合,通过不同的视觉语言,通过不同的视觉媒介,通过创新的视觉语言设计方式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加以精准的阐述。并且,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图形语言化、语言图形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为了能设计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符合时展的艺术作品,设计师需要不断的寻找更适合自己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通过对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文字、色彩、图形进行二次创新来挖掘出更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视觉语言。然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将这些新的视觉语言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创造出满足当代人们艺术文化需求的作品来。

(二)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创新的结合

设计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实现自身作品的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结合。使自己的作品在众多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并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设计风格。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其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化,为了能满足不同人之间的艺术需求,设计师应该实现设计作品多元化,并保证自己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能朝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前进。如此才能一直保证自己的设计作品的前沿性、潮流性,不被时展所淘汰。

五、结论

经济水平的提升导致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致使人们对艺术文化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和不断变化的艺术文化需求,设计师应该在扎实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满足大众艺术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不断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创新力去创作更多的视觉传达艺术品。

参考文献:

[1]叶莉,林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J].大家,2012,(01):279-280.

[2]王乐.分析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包装世界,2015,(06):30-31.

[3]翟颉.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J].现代装饰,2014,(01):101.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8

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两者相辅相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两者具有相通性,运用视觉思维,可以更好地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基于此,必须加大对视觉思维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对其创新,从而有效保障视觉传达设计的质量与水平,本文以视觉思维创新模式为基础,重点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方向。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美的事物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必须重视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才能更好地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视觉传达设计以视觉符号为基础,通过设计等方式,而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视觉思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依靠良好的视觉思维,才能够更全面的对信息进行分析、重构,因此,培养设计者创新的视觉思维模式,能够提升其设计的水平,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既属于一种设计方式,也属于一种设计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发展趋势受到受众主观视觉形象的影响,且呈现出三维立体、思维时空的特点。基于此,必须加大对视觉思维创新模式的应用,在作品中加入适当的时代元素,从内容、形式和思想等方面综合创新传达设计,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设计的需求。视觉思维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发散式、逆向思维和联想性思维模式,三种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有不同的作用,应深入研究其具体创新方向,才能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二、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方向

1.协调比例与尺度的关系

比例是视觉传达作品中衡量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协调的比例可以给作品增添美的元素,使得受众体会到作品的美感。而尺度能够更好地提升受众对作品的观感。因此,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应协调好比例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设计者应找到其平衡点,注重作品中尺度和比例的处理,充分发挥两者在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2.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视觉思维是设计者对图形、物体等事物的印象和感受,只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物,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在设计过程,不断完善其设计作品,基于此,在设计视觉传达作品时,应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得设计者在认识事物时,可依据其不同要素划分,对事物的面、线、点做出最优的识别与分类,从而更好地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3.强调以视觉为中心

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在进行视觉思维创新时,必须强调以视觉为中心,围绕视觉展开相关的研究和泰索,确保思维创新方向的正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视觉是人体观察、感知事物的重要感官渠道,其可以快速集中人体兴趣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辨认,因此,设计者必须强调视觉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受众对设计作品的兴趣,从而扩大设计的影响力。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途径

视觉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其思维模式的创新力度,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三个方面创新视觉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受众体会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内涵和深意。

1.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体验,在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加大对设计者逆向思维的训练程度。从设计者自身的角度分析,应进行有意识的逆向思维训练,在设计作品时,从后向前或者从下向上思考事物,从而丰富设计作品的创意效果。同时,在搜集视觉传达设计的素材时,设计者可以收集创意型或特殊型素材,使得设计作品在不同的素材前提下,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加深受众对作品的印象。

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人们常提到的一种创新思维,其属于视觉思维模式中的特性与应用,在培养设计者创新视觉思维模式时,可以对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在设计事物时,要求设计者从其他角度切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找准作品的立意,赋予作品更多的含义。通过加强设计人员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使得其视觉思维更为活跃,拓展设计人员的思路,更好地创造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3.加强联想思维的训练

联想思维应用的范围较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让设计者主动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连,生成一种全新的创新视觉思维,提升其作品的质量与水平。联想思维可以分为对比、接近和因果三种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作品进行联想与记录,选择恰当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

四、结束语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9

一、本能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觉信息传达策略

本能水平设计的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在人们之间和文化之间是一致的。如果你根据这些原理设计,那么你的设计永远是吸引人的,即使有些简单。一般来说,本能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觉信息传达设计除了要符合色彩、文本、图片、动画等基本视觉信息表达元素的视觉规律之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以人的视觉习惯为基础进行设计

人们在阅读图片、文字、视频时,视觉总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决定着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再看什么。视觉流程的形成是由人类的视觉特性所决定的,因为人眼晶体结构的生理构造只能产生一个焦点,而不能同时把视线停留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地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平面上,上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下半部则让人稳定和压抑。同样,平面的左半部让人轻松和自在,右半部让人稳定和压抑。这样,平面的上部和中上部被称为“最佳视域”。人们阅读材料时习惯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浏览者的眼睛首先看到的是页面的左上角,然后逐渐往下看。根据这一习惯,设计时可以把重要信息放在页面的左上角或页面顶部,然后按重要性依次放置其他内容。同时,在屏幕色彩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柔和的颜色,避免出现过分强烈刺激的颜色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与厌烦情绪。

2.注意保持页面的简洁与有序

多媒体教学中由于视听信息呈现数量较以往课本呈现信息量有大幅增加,认知负荷也相应增加。研究表明,同一时间里呈现过多的信息会产生对信息的混淆并对学习者增加额外地认知负荷。当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不能满足加工要求,出现认知超负荷现象,就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屏幕设计一定要注意保持简洁有序。

3.注意视觉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与统一

多样统一是合理构图的基本条件,多样避免了单调,统一则避免了杂乱。在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设计中,如果只有文字(或者只有图片),则整个页面会显得单调而乏味;如果把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视觉信息元素进行合理组合,页面就会显得多样而生动;同时,如果图文的排列按照一种标准的栅格分割,版面就会显得统一。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记忆,识记成效为70%;通过听觉记忆,识记成效为60%;通过视听觉结合记忆,识记成效为86.3%。迈耶也认为,学生学习语词和画面组成的呈现比学习只有语词的呈现效果要好。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策略研究并不排斥听觉元素的合理应用。

二、行为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觉信息传达策略

行为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觉信息传达策略更多的是从“有用性”方面对多媒体课件设计进行思考。在多媒体课件中,精彩的动画和视频的确可以吸引学习者的目光,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并不能达到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除了考虑其外观视觉因素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有证据表明――实用性与美观性之间密切相关,人们往往会认为“美观的物品更好用”。

1.科学导航,引导正确操作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成多元化的视觉信息表达元素,也可以承载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缺少科学导航,学习者很容易在琳琅满目的信息世界里产生迷航。设计一个好的导航,就是要用最少的动作,最短的等待来引导用户到达特定的目的地。人性化的导航设计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导航设计包括制作导航和操作导航。制作导航在于制作过程的逻辑构建,由于课件及其流程涉及分支较多,可以借用整体思维和导航图标来实施有效导航策略;而操作导航在于界面设计的形象化和高度的非线性特点,能够让操作者一目了然地找到操作按钮或者其他操作提示。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化操作性导航。

完成正确操作的前提是操作者理解其操作或熟记各操作步骤。所谓的理解并不是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理和创造过程,而是理解对课件进行操作会产生何种结果。大多数课件的导航系统都采用菜单式或按钮式交互设置导航,菜单和按钮的标题(或形状)使导航目标比较直接、明确,方便操作者快速找到并进入学习内容,并能从任何一处返回到入口处。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小喇叭”形状的图标按钮来表示声音控制开关,用电影胶片形状的图标按钮来表示可以在这里观看活动图像和视频片断等。学习者根据以往的视觉经验,很容易达成对图标所起作用的理解。

菜单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他给软件的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课件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菜单从形态上划分,菜单式导航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导航菜单一般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有利于学习者的快速识别与内容进入。动态导航菜单在静态菜单的基础上加入了丰富的动态效果,使多媒体课件的页面更为生动,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在图1中,菜单的初始状态如同卷起来的书轴,用鼠标在快速菜单上进行点击以后,书轴很自然的舒展开来,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2.及时反馈,促进有效交互

反馈主要是指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能否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这是实现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双方的有效交互的关键。我们可以在学习者完成一项操作以后,通过快捷按钮进行单项反馈,也可以在学习者完成一系列操作以后,给出总结性反馈。

Golas等人对如何增加多媒体程序的交互性提出了五条指导原则,这对于多媒体课件同样适用。

(1)每3至4屏或者大约每分钟要提供一次交互的机会。

(2)可以将大块内容分解为小部分,再在反馈的基础上利用问题进行重建,对每一部分要进行及时回顾与总结。

(3)在不中断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要多提问。当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立即呈现相关内容。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习者可以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回答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而不是记忆和重复答案。

(4)注意在教学中使用反问来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作为画面之间的自然过渡。

(5)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来发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以线性方式直接提供信息。

三、反思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视觉信息传达策略

让我们先来看两幅优秀的反思水平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作品,图2所示。图2是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海报,主体图案简洁大方,五条平行线象征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也体现了莫斯科的城市建筑风格。如果观者对“奥运五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以及莫斯科的城市建筑缺乏了解,就难以正确解读海报所要传达的视觉信息,从而了解传达的真正意义的。图3整个构图似一组拉链的形态,拉链的联合很容易使受众感受到设计者的用意,即通过2008奥运会,中国将世界联合起来,实现沟通。显然,如果观者以前没有见过拉链,缺少解读视觉信息所需要的视觉经验,是难以达到预期的传达效果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多媒体课件中体现反思水平的视觉信息传达呢?

1.走近观者,体现情感性

在愉悦心境下轻松快乐的人们会更富创造性。而研究也证明,情感事件有利于记忆,我们一生中记忆最深的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情感事件。多媒体课件除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内容需求,还应该注意满足学习者追求轻松、幽默和愉悦的情感需求。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也可以通过灵活创意体现情感性。比如在图4中,该课件的内容是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五课――《温暖的阳光》。设计者在课件中展示了各种各样充满想象力的太阳造型,这些可爱的图案成为使孩子们亲近的视觉元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使学习者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愉悦。

2.联系生活,体现创意性

如图3所示的拉链造型海报就是联系生活,展现创意的一个范例。正是基于生活中的视觉经验,观者才会对海报中的拉链这一形态产生联想,设计者也才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意义的传达。

我们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入认知过程的既有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基于所受的教育、社会生活的方式等。当我们认知事物时,既有经验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看到的图像。因此,学习者的视觉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寻找能与学习者过去的记忆产生共鸣的元素,以达成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所期望的某种意义诉求。

3.关注文化,体现差异性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乃至家庭,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差异使某一文化语境下的文本根本无法得到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关注和理解。

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10

自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即为中国设计教育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我国正面临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来培育设计人才和构建“中国梦”。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学科范畴地位极为重要。设计服务着重强调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行为,也因此将设计教育推向一个全新发展层面,为国家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动力。设计服务教育理念是将设计理解为满足并提高社会需求水平,并与之紧密结合的系统。以往的设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设计知识教育,设计过于单一。设计服务教育理念即为增加其他环节的教学与学习,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解决设计所关联的经济、文化等现实问题,使设计满足国家及社会全方位需求包括设计创意水平的提升诸多方面。

二、民办高校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与改革

1.基于设计服务教育理念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21世纪适临社会转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基于设计服务教育理念的视觉艺术设计师应采取定制化设计。根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特征,本着“理论教学直观,实践教学模拟”的教学思路,构建必修课以专业课为主线,选修课以相关专业基础课为辅的总体框架,以此来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技术范畴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创新设计理念与思维方法、增强人文素质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培养,以此实现高技术、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是以二维与三维空间的图文信息传达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满足书籍、广告、标志、包装等传统产业的需求,又要满足转型后的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创意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

2.构建应用型视觉艺术设计人才独特教学体系。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视觉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体系,要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意设计实训动手能力,对比中外设计教育差异,优学优用,从而强化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国诸多艺术院校专业间界限分明,在教学上交流匮乏,导致学生被动地局限于某一单一领域,从而抑制了多层面多元化的学习和认知。在当今转型社会下,技术与艺术交融的艺术设计学科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应用型民办高校应建立以“设计实践应用和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民办高校教师应该着力于设计实例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进行创新教学研究,更应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设计人才境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应该是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教学体系,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东西方审美理念融合的科学教育体系。

3.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而言是实践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方式。视达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紧密相联,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同样重要,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自觉地积极地融入工作室中的各个设计项目,熟知设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分流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按现代企业人才标准及设计生产实践来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分流式教育模式首先可以解决系列设计课程的课题问题,其次有利于学生连贯性的学习,通过大三对课题的基本认识,大四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设计公司实习,可以使学生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设计方向;最后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通过系统学习,及对实习公司工作流程的了解,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同或相似的工作。众所周知,视觉传达设计所服务的对象具有各异性和广泛性,可以在广告企业和设计企业担任平面设计师和设计企划;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互联网企业等媒体单位担任美术编辑;还可以在相关事业单位等从事设计宣传服务。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应将“工作室制”与“分流式”两种教学模式纷纷开展,有效合理的结合。这样既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激励教师的提高教学水平,又有利于学生熟知本专业的设计整体流程,真正的为社会培育出应用技术型高素质设计人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