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十篇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十篇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5:13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1

为了贯彻“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激励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在教学科研中取得成绩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设立如下奖项:

(一)教学论文奖:

1、受奖论文的界定:

(1)发表在编有全国发行统一代号(以每年书刊目录为准)的有关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专业刊物上的论文。如《中学xx教学参考》、《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等。在报纸发表的文章按区级发表的论文获奖,在非法报刊发表的论文不列入奖励范围。被辑录在有关论文集的论文,按在区级杂志发放奖金。

(2)在国家、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论文竞赛获奖的论文。如佛山市、禅城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论文评比获奖的论文。在民间学术机构团体或学科学会举办的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的论文按区级论文评比相应等级颁发奖金。

2、奖励办法

(1)、已发表的论文凭登载论文的刊物原件或复印件按等级标准发奖。

(2)、获国家、省、市、区奖的论文,凭获奖证书按等级标准发奖。

3、等级和奖励标准

(1)

级别区级市级省级部级(2)获奖论文

级别区级市级省级部级二等奖80元120元200元300元

(二)、优质课奖励

参加各类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课件、说课、网站评比获奖奖励标准

级别校级区级市级省级部级二等奖50元80元120元200元300元二、学科竞赛辅导奖励方案

1、目的:学科竞赛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体现。为鼓励教师积极辅导训练学生,在各类学科

竞赛中为学校争取荣誉,现制定此方案,对辅导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一、参与学科:

1、由教育部门组织进行的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数、理、化、英等中考可加分的)

2、各级科技、艺术、体育类竞赛等

二、辅导要求及考核办法:

各科组要将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活动)辅导纳入学期科组计划,并能安排实施,发挥科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对于所参加的学科竞赛或第二课堂的相关成绩将成为评选优秀科组的参数之一。

三、辅导补贴及奖励办法:

1、活动辅导补贴:*提前将辅导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辅导结束将辅导教案交教导处,按每节课10元进行补贴。(要有辅导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有知识性的辅导)

2、活动训练补贴:对于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提前将训练计划及时间安排报到教导处,训练结束将实际训练记录交教导处,按每次(45分钟计)10元进行补贴。

3、获奖奖励办法:对于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有学生获奖的,辅导教师将按照获奖等级进行不同级别的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1)文化课竞赛奖励标准(数、理、化、英等全国学科竞赛)

获奖级别禅城区佛山市广东省部级备注

一等奖50701001000全国类可累加

二等奖406080300不累加

三等奖305070200不累加

(2)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奖励标准

获奖级别禅城区(每分*奖励金额)佛山市(每分奖励金额)

教师学生教师学生

第一名804010050

第二名60308040

第三名50256030

第四名40205025第六名20103015(3)集体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团体奖)

获奖级别禅城*区佛山市广东省部级等同级别

一等奖50070010003000第一、二名

二等奖4006008002000第三、四名

三等奖3005007001000第五-八名

(4)文化科、体育和艺术项目奖励标准(个人奖)

获奖级别禅城区佛山市广东省部级等同级别备注二等奖305070100第三、四名不累加

三等奖20406080第五-八名不累加

(5)参加由非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织的竞赛活动获奖的一等奖奖30元,二等奖奖20元,三等奖奖10元。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2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冲击,厂工会积极发挥劳动竞赛对企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坚持做好“科学制定实施办法,实施过程狠抓技术创新,检查考核公平公开,表彰奖励精神物质相结合”四个特点,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热情,极大地促进了产品产量质量和技术指标的提高,为企业顺利度过金融严冬,走向二次创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在竞赛办法制定上讲求科学合理,激励职工“跳起来摘桃子”。

在竞赛办法的制定上,厂工会一不追求形式,二不搞花架子,而是围绕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切切实实地制定竞赛项目,力求切入生产,促进生产,把劳动竞赛这个“美味的桃子”真真切切的挂在职工面前,激励职工去努力奋斗。厂成立了以工会主席、生产副厂长为组长,工会、调度、技术、机动能源、工程、安环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竞赛领导小组,为劳动竞赛日常管理机构。每年年初的工会全委会上,厂工会主席与各车间分会主席签订劳动竞赛协议书,将竞赛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个车间、科室。厂工会根据劳动竞赛协议书的内容制定下发劳动竞赛实施办法,20__年,厂工会围绕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开展“三比三赛”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即“比产量赛贡献,比质量赛技术,比成本赛效益”。一是在主要生产单位开展“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在备料车间、发电车间开展延长“4#干燥窑开窑、23t锅炉开炉时间”竞赛;在熔炼、修炉、维修、仪控开展“诺兰达炉寿攻关”竞赛;在熔炼、转炉、硫酸、电一、电二开展“主产品产量质量”竞赛;在熔炼、转炉、渣冷开展“提高冶炼回收率”竞赛;在电一、电二开展“降低残极率”竞赛;在硫酸、电一、电二开展“降低能耗”竞赛);二是在辅助车间、后勤单位开展“人均创千元班组”、“优质服务班组”竞赛;三是在全厂职工中广泛开展“生产明星”、“节能明星”、“安全本文明星”、“质量明星”、“技术明星”、“学习明星”、“服务明星”等7项明星竞赛。

二、在组织实施中狠抓职工技术创新,向科技要效益,用智慧代替汗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想更好的发挥劳动竞赛的强大生产推动作用,不仅要激发职工的动力,更要激发职工的智力。在劳动竞赛的组织实施中,大冶有色冶炼厂狠抓职工技术创新,向科技要效益,用职工智慧的结晶替代汗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年来,该厂坚持在职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发动职工围绕劳动竞赛的目标想办法、提建议、搞创新,厂每季度、车间每月召开“职工合理化建议评审会”,对促进生产经营、安全、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建议视创造价值多少按5的比例进行奖励。20__年至今,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近万条,实施5000余条,发放合理化建议奖60余万元。20__年,电一、电二两车间围绕阴极铜产量劳动竞赛克难攻坚,合作提出并实施的《缩短小板电解铜系统同极距》建议,将厂湿法生产小板极距由原来的95mm缩短到88mm,同时将电流密度由原来的235a/㎡提高到250a/㎡,年增加阴极铜产量7813吨,节约用电量2877008kwh,被评为20__年度黄石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修炉车间工人技师孙建华经过多年摸索,围绕备料干燥窑开窑时间竞赛提出的《干燥窑大修砌筑综合改进建议》获20__年度黄石市“职工十大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__年度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孙建华本人被授予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电二车间职工夏智勇经过多年观察摸索,自制“不溶性复合铅阳极板”代替铅合金阳极板进行湿法生产,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获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各车间围绕重点劳动竞赛项目,成立技术攻关组,组织职工针对生产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攻关,极大地促进了厂技术改进,推动了厂劳动竞赛形式从苦干型、经验型向智能型、创新型方面迈进。

三、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公平公开,阳光管理“还政于民”。

劳动竞赛是通过“赛”、“奖”等手段来促进生产经营的

进行,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它产生的是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使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等取得最佳成绩。如何让“赛”、“奖”等手段发挥最大的促进效果,厂工会通过推行厂务公开达到了这一目的。在大冶有色冶炼厂,各车间都将劳动竞赛的考核结果、奖励发放作为车间事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每月准时在车间公开栏上公开,各班组也及时在班组公开栏上公开车间对班组、班组对职工的考核结果、劳动竞赛奖金的发放情况。班组完成了多少工作、产量任务、成本消耗等数据每天由工会组长负责及时更新公开,职工把几个班横向一比较,就知道谁赢谁输,根本都不用等车间的考核结果就知道竞赛情况。有些班组的班组长一到月度中旬,就积极的跑到其他班去看公开的指标完成情况,发现自己班落后了,就赶紧召开班组动员会,想方设法赶、超指标,力争取得第一名。常常出现上旬一班领先了,中旬二班就赶了上来,到了月底,可能又一个班跑到了最前面,就如同赛马一样,你争我夺,谁也不甘落后。

四、在表彰奖励上坚持精神物质相结合,既给“红纸包”,又给“红旗飘”。

工会组织的劳赛费用毕竟有限,要比奖金,怎么也高不过行政发的单项奖。劳动竞赛主要是通过激励职工的荣誉心、求胜心、进取心等精神因素,从而使职工产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推动生产任务的完成和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劳动竞赛的表彰奖励上,厂工会坚持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每个月劳动竞赛考核结果出来后,厂工会办公室人员和车间分会主席组织成锣鼓队敲锣打鼓把竞赛奖金和流动红旗送到各个获奖班组,对获奖个人采用胸戴大红花拍照上光荣榜,发放奖金奖品,并组织业余通讯员采写获奖班组、职工的光荣事迹,在厂内部刊物《熔炉》上登载。厂内部比产量赛贡献,比质量赛技术,比成本赛效益的劳动竞赛氛围异常浓厚,职工们都说:“为荣誉而战比为奖金而干更鼓舞人心!”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组织管理管理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及阳光廉洁办赛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对加强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技能竞赛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服务,可以营造良好有序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调动全校师生提高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技能竞赛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以来部分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省分赛区技能竞赛及一些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情况进行调研,就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

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技能大赛顺利举办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对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这是搞好技能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成立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有关校领导、教务处、办公室、学工处、后勤处等部门和二级院系(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宜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技能竞赛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包括收集、公布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信息,组织技能竞赛项目立项审批,检查参赛进度和质量;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合作,及时协助解决参赛或承办赛事中的有关问题;核定各二级院系(部)参加、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费用预算;做好师生技能竞赛的级别认定及经费资助,组织对获奖师生进行总结表彰与经验交流,及时整理归档与竞赛相关的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通过校级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情,为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项目做好准备。

二级院系(部)职责包括做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宣传、发动、报名与参赛工作,制定本院系(部)师生技能竞赛管理细则和表彰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技能竞赛活动;认真遴选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参赛学生队伍建设;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对技能竞赛培训与参赛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上报学校;赛事结束后做好竞赛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上报等工作,做好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竞赛工作报告[1]。指导教师职责包括向隶属二级院系(部)提交书面指导计划等材料,二级院系(部)审核认可并报教务处备案;负责选拔确定参赛学生、制订培训方案、组织有关培训工作,按竞赛组委会和学校要求完成竞赛的全部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注重师德师能师风,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参加竞赛,不得弄虚作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协助做好参赛学生经费资助工作。参赛选手职责包括参赛选手在赛前要服从集训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进行训练,不迟到、不旷课;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在竞赛过程中,参数选手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参赛选手在竞赛时如果对竞赛成绩有异议,必须通过领队或指导教师向大赛组委会仲裁组提出,不得私自找裁判裁决,更不允许寻衅滋事。

二、注重申报立项与参赛策划

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由高职院校有关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师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能反映和促进学校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各类赛事。特别是重点支持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职业技能特色的,由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项目。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或学校指定的技能竞赛项目,有关二级院系(部)应优先组队参赛。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应视情况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报名应以正式竞赛公文为准。技能竞赛参赛二级院系(部)应根据竞赛的特点和专业实际情况向学校申报,由学校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未经批准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不予立项,也不予任何经费资助。

学校正式批准参加某项赛事,应由参赛第一责任人草拟参赛计划书,报送教务处备案。如需进行集训的,须在集训开始前一周提交。计划书内容应包括比赛的报名费、差旅费、必要的参赛服装费、参赛人员名单及其职责、赛前集训的次数、时间、内容及所需购买的培训材料、物资的详细清单、资金预算等。参赛计划书通过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确需变动的,须报教务处备案。出现较大变动的,须提交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同时,赛事安全工作是确保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涉及比赛的各组织机构和环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都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选手备赛和比赛安全,及时对比赛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2]。参赛人员应由学校统一办理人身意外险,参赛领队要在赛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参赛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实施赛前选拔与集训指导

经审批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参赛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制定选拔细则,公开遴选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并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赛前集训。鼓励跨专业、跨院系(部)共同打造技能竞赛团队。有关部门应为赛前选拔和集训及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各二级院系(部)应根据赛项的具体竞赛内容,围绕专业建设相应建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坚持常年活动。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参赛队员,应优先从兴趣小组内的优秀学生中选拔。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参赛队(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具有训练指导经历、富有指导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极具责任心且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

二级院系(部)应做好参赛计划书执行情况及集训工作的日程监督,教务处依据参赛计划书不定时抽查。监督和抽查工作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询,并作为将来考核和资助依据之一。二级院系(部)组织学生技能竞赛集训,一般应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原则上不得影响正常上课。若因特殊情况需停课或调课的,二级院系(部)则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报学校批准后执行。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训练需要酌减课务,由二级院系(部)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学校审批后执行。在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开赛前一月,经批准参加集训而减课或停课的正式队员,因参加集训和大赛而无法完成的课程,可依据竞赛获奖成绩申请免试通过或采取其他考核形式。

四、设计组织要素与参赛环节

院校层面的大赛是省级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重要基础。组织校级技能竞赛项目应结合国家、省、市竞赛项目及国家岗位技能标准,围绕行业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目的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因此,无论是组织校级技能竞赛,还是承办省级、部级技能大赛项目,高职院校均应与行业企业合作,比赛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倡导采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竞赛项目的设计、竞赛命题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均由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师、技术能手参与,竞赛的考核考评内容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比赛,同时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技能竞赛评价[3]。

组织技能竞赛的主要要素包括确定竞赛项目、成立竞赛组织机构、撰写赛项文件、赛项和奖项设置、召开赛项说明会、开展赛务咨询、大赛信息、竞赛场地准备、裁判员选拔与培训、保障和激励机制、竞赛经费预算、大赛安全管理等。其中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各赛项执委会、赛项裁判、仲裁工作组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不重叠重复,不越位、缺位、错位。各项赛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分清,确保相关机制运行有效。要合理安排参赛队领队会议,安排选手熟悉场地,检查赛前场地设备,设计开闭赛式和赛务安全保障环节,组织作品展示与合作交流,开发网络赛务系统,做好赛事宣传报道。参加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均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利用大赛机会加强了解和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完善激励制度与经费管理

高职院校应围绕教育部、省级政府教育主管等有关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技能大赛获奖资助办法等。教师参赛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可与个人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评优的重要参考。对经审批参加的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给予经济奖励。技能大赛教科研分依据竞赛的不同类别,按获奖等级予以认定。学生获奖情况可作为对二级院系(部)教学业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推进“赛教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技能竞赛与行业用人、岗位要求、技术进步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改革[4]。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获奖的,应参照学分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免修相关专业课程或相近公选课,直接获得课程学分及绩点。同时,在转本推荐、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高职院校应设立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二级院系(部)应遵守厉行节约原则和财务管理规定,年初申报全年参赛项目及技能竞赛预算。鼓励二级院系(部)发展横向联系,争取企业赞助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或适当考虑将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等经费投向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所需经费包括竞赛报名费、资料费、材料消耗费、器件费及制作费,以及技能竞赛的调研费、培训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差旅费等。参赛领队或指导教师应于竞赛项目结束后,凭备案表及相关凭证,依据财务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竞赛经费预算使用,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对经费的过程性使用进行监督。对用竞赛经费购买的非消耗性材料、设备等,要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孟恬.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管理研究[J].文教资料,2013,(25):162.

[2]刘群,元梅竹.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设计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4

关键词: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23-03

一、学科竞赛的现状

1.各学院对学科竞赛的推进不平衡。有的学院没有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没有对学科竞赛的规律、特点及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没有真正承担起实施学科竞赛的主体单位责任。多年来,各学院对开展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与成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希望各学院均衡整体推进学科竞赛活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2.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优异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有的学科竞赛没有固定的经费支持,没有合适的竞赛场地。有些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不愿意指导学生参赛。个别赛事没有稳定的指导教师参与,参赛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教师指导而只好放弃。有的报名参赛的学生怕苦怕累,责任心不强,不参加赛前集中强化培训,以各种理由临时退出,影响其他小组成员参赛,给竞赛的组织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存在的意义

1.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课外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平台,是有效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综合应用课内所学理论的具体实践。通过学科竞赛这样一个载体,使学生学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完成论文、作品、设计项目或产品开发,即通过竞赛实践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因此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学科竞赛是高校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国性学科竞赛的种类很多,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也有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竞赛。高校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已达二十多种,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文件中(“质量工程”文件)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并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以及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

1.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科竞赛体系。现在,除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委等官方主办的竞赛外,还有很多行业协会甚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主办的赛事。学科竞赛含金量不同、社会影响不同,其获奖难度也不同,对学生的锻炼效果亦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接到参赛通知,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不加选择地组织学生参赛,无疑会造成学校资源的巨大浪费,学生素质也得不到明显提高。在众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赛事,是各高校学科竞赛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根据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竞赛层次、社会影响和获奖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学校将学科竞赛分为a、B、C、D四类。a类指教育部主办、专家主导、获奖难度和社会影响均很大的全国性重要赛事,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B类指国家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影响较大的全国性赛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C类指天津市教委主办的竞赛或一些社会影响较小的行业竞赛,如天津市“盛群杯”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D类指学校主办的校内竞赛,如校级大赛及为参加相应部级和省市级竞赛的校内公开选拔赛等。学校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思想是扶持重点、兼顾一般、点面结合、区别对待。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形式,学科竞赛应形成以传统赛事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尽可能覆盖各院系、各专业,形成部级、省部级、校级竞赛并举,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相结合的学科竞赛体系。

2.运用多样化的组织模式。学校不断强化对学科竞赛的宏观指导,整合优势资源,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重点资助学生受益面较大的或新增加的学科竞赛。对连续3年成绩不理想的学科竞赛,适当减少学生参赛规模,降低经费资助力度。不同类型的竞赛,可采取不同的组织模式,一般有以下3种:①教务处主导、学院协助。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委或学校主办,需要组织或统筹安排数个专业的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一般由教务处负责竞赛的宣传发动、组织管理、经费管理、成绩归档及奖励等工作。学校指定一个责任学院,在竞赛指导教师配备、学生选拔、竞赛场地准备等工作上配合教务处开展工作。②学院主导、学校职能部门协助。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教委或学校主办,专业性较强且参与学生较少的学科竞赛,在学校指定一个责任学院,负责参赛宣传、竞赛组织、对外联络、指导教师配备、学生选拔、竞赛场地准备、成绩上报等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协调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责任学院开展相关工作。③学院自行组织安排。由兄弟院校、行业协会或某一技术学科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企业组织的竞赛,完全由责任学院自行安排学生参赛,经费由学院管理,教务处可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学校鼓励学院认真筛选质量高、影响大的学科竞赛,确定学科竞赛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结合学院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配套制度。

3.加强学科竞赛宣传工作。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各类学科竞赛的认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学校和二级学院应该通过校园网、海报、条幅、学科竞赛专题网站等加强对学科竞赛的全方位宣传,这种宣传不仅是获奖后的报道和嘉奖,更应该包括赛前校级选拔、中期培训、赛后效果等多方面的宣传。

四、建立学科竞赛激励保障机制

1.把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把基于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作为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使其活动贯穿于教学计划内外和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学校修订的2012年天津商业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参与本专业学科竞赛与科研所获学分计入专业选修课学分,参与其他专业学科竞赛与科研所获学分计入全校选修课学分。学生通过竞赛与科研所获学分,累计不超过5学分。在《天津商业大学评计本科生竞赛与科研类学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性竞赛及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数学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获得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者,计1学分;获得部级奖励(含各等级)者,计2学分。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2012年,学校出台的《天津商业大学教学奖励办法(试行)》文件规定:凡我校教职工指导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天津市)性的教学类大学生竞赛(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以市教委牵头组织为准)获奖,学校分别给予奖励。

3.学科竞赛经费保障。竞赛组织方面,学校划拨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对于每项竞赛给竞赛承办单位一定的经费支持,为竞赛的有序开展奠定好的基础。竞赛经费包括:竞赛前期的宣传、报名组织工作;对于耗材类的竞赛给予一定的材料费补贴以及对竞赛出题的试题费、评阅费等等多方面支持。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难在长期坚持,难在广泛参与,难在经常开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0,(4)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5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132-02

ResearchonthemodeofCultivating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bytheacademicCompetition

LiSheng,FanGHuan,FanGXian-wen

(1.SchoolofmathematicsandBigData,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232007,China)

abstract:innovationhasbecometheimportantgoalofundergraduateeducation,afterthediscuss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cademiccompetitionsandthecultivationofinnovationability,combiningthe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and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nationalcharacteristicspecialtyinformationandcomputingscienceof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expoundsthenecessityoftakingpartinacademiccompetitionsandputforwardtheproblemsandsolutionsinthecompetitionandthetrainingofstudents,introducestheachievementsofthestudentsandthepracticalreforminteaching.Finally,it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thedisciplineconstructionandthecultivationofstudents'creativeabilitybyusingtheacademiccompetition.

Keywords:academiccompetition;innovation;trainingmodel;reformineducation;characteristicspecialtyconstruction

1引言

2012年,教育部出_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创新人才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其目的都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运用已有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1]。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有了创新,才可以更好地创业。本科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也强调: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

安徽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2008和2010年分别遴选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和部级特色专业,围绕着特色专业的建设,我们也逐步摸索出利用创新带动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之路,而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又成为学科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现结合安徽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历年参加学科竞赛的经历和经验,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2]。学科竞赛是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自2007年起,按计划每年资助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并希望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竞赛平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理工科的学科竞赛,从某个角度来讲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无到有,运用原有基础知识,进行知识的重组、提出新思想的过程[3]。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科竞赛的举办,也为大学生们参加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支持,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竞赛促进教学的目的。

因此,配合特色专业的建设,利用学科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一种培养方式。这点在各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中也有所体现,大家把一些竞赛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中,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参加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生参赛人数逐步增加,作品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各赛事奖项均有所斩获,且完成了不少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等,说明这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为例,在利用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问题和困难,现将主要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列出,利用这些措施保证学科竞赛的持续发展。

第一,竞赛项目众多,学生精力有限,无法全部参加,便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我们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特点,针对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比赛进行参赛。目前,组织学生参加的主要有a、B两大类赛事:a类主要包括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B类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4],这些均符合以软件开发为目的的专业建设。对于那些开展较好的学科竞赛项目,鼓励向更深更高的层面发展,对于适合专业特点但没有参与过的竞赛项目,可以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促其发展,使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得到锻炼,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二,参赛作品利用率不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教师指导下耗时耗力设计的软件或产品,比赛完成后闲置一边,缺乏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针对这种情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老师们群策群力,指导学生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文章、申报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切实地将设计成果利用起来。因此而获得的奖励也还之于学生,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多出作品、出好作品。

第三,如何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因为参赛的学生主要从大二、大三中选拔,正值他们学业繁忙的时候,所以有的同学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对此,从2014年开始便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创建创新团队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将这批学生作为参加学科竞赛的主力军并鼓励支持其他感兴趣的同学一并参加。鉴于学生们担心的作品没有获奖、又耽误了学习时间的问题,系里制定了相关政策:对于没有获奖但通过校级选拔的作品,可以当做一次课程设计的作业以对学生进行时间上的补偿;另一方面,从质量工程的经费里拿出一部分,给参赛的学生报销一定额度的购买学习资料的费用,以资鼓励;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模块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即将竞赛论文等纳入实践创新模块,计入总学分,表彰和奖励获奖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参赛及创新的积极性,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的持续发展。

第四,如何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由于专业课教师对一些比赛了解不多,参与热情不是很高的,学院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也给教师们制订了进修计划,鼓励老师们攻读博士学位、当访问学者,将更新的知识带给学生们;参加相关竞赛的培训,方便教师了解当前的发展热点、竞赛规则等;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将教师送入企业去锻炼,以获得更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创新的来源;根据每年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近几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已形成了成熟的校、院二级竞赛管理机制,形成由学校教务处、团委主办、相关院部承办的组织结构模式,校教务处、团委对各类学科竞赛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安排,承办院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像数学建模、“蓝桥杯”、“互联网+”app设计大赛等竞赛就是由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具体承办。

在日常教学中,也以创新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争取把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相结合,编写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在课堂中引入竞赛的相关知识点,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

对于创新团队的培养,由于每个团队的研究方向不同,便由在各个方向有特长的老师分别指导带队,提出培养计划,高年级能力突出的学生负责日常组织和管理。目前,学院内已建成Java开发、.net开发、C++与嵌入式开发、移动智能终端开发四个方向的创新团队培养体系[5]。创新团队的建设,保证了参赛学生的水平及竞赛的持续性发展。

自2011年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以来,五年内取得了全国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二十余项的好成绩。近三年获得首届互联网app设计大赛最具潜力投资奖2项,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二等奖2项,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3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5项等等,完成部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三十余项,在今年的“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又获得省级金奖,并代表学校备战国赛。

与此同时,教师的水平也稳步提高,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的教师中就推出了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及校级优秀教师,所有的老师都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懈努力着。

5结论

学科竞赛活动是当前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培育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以近几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的成绩和经验总结了如何把日常教学、实践环节等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利用竞赛来促进教学,逐步实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朝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104-106.

[2]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130-132.

[3]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10):8-10.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6

记者获悉,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广东佛山市体育局和顺德中南集团承办的“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将于今年11月14、15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这次赛会设有规定项目竞赛、自选项目表演赛、特邀项目汇演三类竞赛和表演项目。

“规定竞赛项目”共设6项,即单掌断砖、石锁上拳、对拧长杆、抛接沙袋、绳镖击靶、桩上徒搏。

“自选表演赛项目”包罗的内容很多,根据规定,凡武术运动中最基本的或以武术内容为基础整理编创的,经实践验证(或科学测试证明)确有强健身心及发掘人体潜力的作用,健康文明,并具有可比性的传统功法和新编的武术功力比赛方法,皆可报名参赛(已列入规定项目的竞赛内容除外)。为了便于比试,主办单位将“自选项目表演赛”项目分为四组。一为克服重力组,诸如石担、抓罐、千斤坠、地称、天称、推山掌、开硬弓、大刀、掇石等等;②克服自身重力,诸如一指禅、二指禅等;③克制对手阻力,诸如对顶圆木、罗汉撞钟等。二为击打能力组,即各种击打外物的能力,诸如指墩瓦、指穿酒瓶、掌钉人木、掌断石条、掌削石板、掌推石碑、手法断板、飞脚踢坛,以及显示身体各部力量的击打外物的功法等。三为灵敏能力组,诸如①平衡能力(走缸、跑簸箕、梅花桩等);②敏捷能力(游打吊袋、飞穿九宫等);③蹿蹦跳跃能力(跑壁、跳越陷阱等);④精确能力(击点目标、弹弓等)。四为其它能力组:花样石锁、飞针穿玻璃,以及各种未列入上述项目的武术功力方法。

“特邀汇演项目”主要是一些奇功绝活的展示。凡武术传习者掌握的各种武术绝技,不宜列为“自选项目表演赛”项目的,均列入特邀项目汇演。

这次比赛为参加者设有多个奖项。

首先,凡参加本届赛会并上场完成了比赛和表演项目的,均颁发纪念状。

其次,“规定项日竞赛”中的6个单项,均各取前6名,颁发奖状。其中,凡获得规定项目竞赛各单项第1名者,授予奖杯、金牌、奖状、奖金8000元;获得各单项第2名者,授子银牌、奖状、奖金4000元;获得各单项第3名者,授予铜牌、奖状、奖金3000元,获得各单项第4、5、6名者,分别授予奖状、奖金1000元。

再次,“自选项目表演赛”中的4个组,均各设1等奖1名、2等奖1名、3等奖1名、鼓励奖6名。凡获得白选项目表演赛1等奖者,授予奖杯、金牌、奖状、奖金6000元;获得2等奖者,授予银牌、奖状、奖金4000元;获得3等奖者,授予铜牌、奖状、奖金2000元;获得鼓励奖者,分别授予奖状、奖金1000元。

凡参加“特邀项目汇演”者,赛会均颁发“特邀代表纪念奖”,并负责特邀代表的旅费和会期食宿费。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7

abstract:Subjectcompetitionisoneofimportantplatformstostimulateundergraduates'interestandpotentialandtotraintheirinnovativespiritandpracticalability.accordingtotheexperiencenationalundergraduateelectronicdesigncontestandmechanicalinnovationdesigncompetitionofHezhouUniversityinrecentyears,wediscusstheconcretemeasurestoraiseundergraduates'practicalabilityandtotraintheirinnovativementalityfromdifferentaspects,suchasthecreativeteachingidea,theconstructionplatform,managementmechanismsandmotivationalmechanisminviewofimprovementofelectronicandmechanicalstudents'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y.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平台

Keywords:subjectcompetition;practicalandinnovativeability;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72-02

0引言

作为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平台之一——学科竞赛,不仅是综合知识的平台,而且还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平台。学科竞赛是考察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主要培养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内化的科学精神的指引之下,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之一,对学生的就业也有直接影响[1-4]。

近年来,学科竞赛作为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典型载体,被我国高校广泛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和培养出既有创造性思维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方法之一。

为了加速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激发在校学生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我们提出了以“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课题。

1学科竞赛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成为当今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多数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第二期工程》建设内容第一方面工作“大力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中的第10条,标题就是“推进大学生竞赛活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中也要统计全国性学科竞赛的成绩,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中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学科竞赛成绩。可见,学科竞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下结合笔者所在的贺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例,浅议构建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很多,根据笔者近年来在组织学生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我们认为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有效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理念的创新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引导他们开阔视野,还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从变化中找规律,从不变中找创新。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善于不断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了解专业最新发展状况,要有广阔的思维、独特的见解,能不断调整知识结构,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8]。为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工具”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创新心理素质;二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创新者。

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都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比如设计一台新机器或机构,需要实现一种特定的功能,肯定有多种设计方法,有时换一种思路,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勇于不断地实践。

2.2实践创新平台的建立创新之基在于实践,创新作品的实现必须有适宜于工程训练的实验实践基地[9-10]。近几年,我院依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环境,以电子电气实验室和机械工程自动化实验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电子协会、机械创新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基地,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机械创新设计实验中心、CaD/Cam教学实训中心、pLC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测量技术实验室、现代机械制造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和学生创新活动指导中心组成。同时,我院还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学院“红五月”科技节,每届科技节历时近一个月,主要电子产品制作、机械设计、开展知识讲座、pro/e3D作品设计、autoCaD现场操作大赛、多媒体设计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活动,每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参加每年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隔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奠定了基础。

我院机械电子类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基地、机械创新开放平台和“红五月”科技节为支撑,开展课外学分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

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础知识,充分利用我院物电系近几年实验教学环节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尽可能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课程实验、创新设计训练以及制造技术实训,通过实践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竞赛管理方法随着各种区内外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我院已经充分认识了科技赛事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科技竞赛小组,制定相应的《贺州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学科竞赛由院教务处和相关系部统一管理。

2.4经费保障学科竞赛的经费保证,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开展的物质保证。我院学科竞赛的经费是由学科竞赛的主管部门教务处筹措学科竞赛所需经费,并设立了学科竞赛专项经费。

2.5激励机制除了以管理制度的手段来保证学科竞赛的开展以外,好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学生、指导老师,针对指导教师,我们学校在《贺州学院教育教学奖励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中,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的老师的奖励,物质和科研工作量均有明确的规定,参赛并获奖的学生也从物质和创新学分两方面均有一定的奖励。

3获奖成效

自2006年以来我院物电系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2011年和2012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每年一度的学院“红五月”科技节,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快速提高,竞赛中屡创佳绩。近六年来的获奖情况,参与学生数达640人次,取得各级奖项420项,指导获奖的优秀指导教师达480人次。

4结论

我院是一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生源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实验设施和实践基地建设也比较薄弱,但是自从2006年我院升本以来,我们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依托实践创新平台,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几年我们的各种实践教学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多学生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第一次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中我们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组织优秀奖的好成绩,在最近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区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本科组获得了二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们在校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表现特别突出,就业状况相当被看好;对于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很快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或技术中坚力量。其成效获得了全院师生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对推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4):31-34.

[2]蒋西明,邓明,徐云.构建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30-132.

[3]陈天虹,文献民,葛龙威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2):136-138.

[4]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0-132.

[5]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竟赛竹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阮学报,2009,(3):72-78.

[6]王树才,宗望远,丁幼春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63-65.

[7]冯林,芦新宇.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6):36-37.

[8]吴文通,李和平,赖成瑜.基于赛事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10):143-145.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8

一、建章立制,科学运作,确保竞赛行之有序

为确保劳动竞赛活动的科学合理有序开展,我们首先做到以下三个保证。

一是组织保证。我们将劳动竞赛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任组长,各分厂生产副厂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生产、安全、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

二是管理制度保证。为确保劳动竞赛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年初制定《两厂工资考核管理办法》,《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项目标指标及奖惩办法,将绩效考核工资比重提高到50%,每月考核结账,人人参与。铝、电两厂分级分解细化各项指标到班组到岗位,制定《产量考核办法》、《小指标考核办法》、《班组竞赛管理办法》,使各项劳动竞赛做到“有规可依,行之有序”。

三是监督机制保证。劳动竞赛活动由公司各级工会统一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处、人力资源管理处等相关组织和部门均可对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考核办法及奖惩兑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接受员工的各种投诉,严厉查处违规操作。

二、延伸环节,创新方式,确保竞赛人人参与

劳动竞赛不仅要适应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严峻考验,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竞赛的针对性,创新竞赛方式,灵活运用机制,推动劳动竞赛科学发展。

一是与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心紧密结合。我们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将竞赛活动分为长期竞赛、短期竞赛、临时性竞赛三类,长期竞赛活动是降本增效的核心,所有指标细化到班组和岗位,一月一考核,一月一结账,每月根据完成情况排名,分别给予奖励,并将每月成绩汇总,计入年度考核。短期竞赛是指开展机组大、小修等竞赛,在职工中开展争当检修能手、安全能手、技术能手、革新能手等竞赛活动。临时性竞赛是指铝厂在启槽、停槽、电网特殊运行方式期间的操作竞赛活动。一年来,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不断被刷新,厂用电率、发电标煤耗、氧化铝单耗、铝液交流电单耗、氟化盐单耗均比去年同期下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与公司的安全生产融为一体。突出“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强化一线教育管理”活动主题,实施“一法三卡”管理手段,明确安全责任抓落实,在车间、班组之间展开“三个百日安全竞赛”、“千项操作无差错竞赛”有力保障了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全年公司未发生重大工伤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消防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公司多次获得省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三是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着力推进素质提升向效益提升的转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推动员工岗位建功立业。一年来完成生产技术攻关58项,评审考核推广应用31项,年创效益1363.2万元。其中380V电动机保护、汽车采样装置等13个项目,投资15.62万元,产生经济效益563.21万元。铝厂电解工艺优项目,经过群策群力,全年节省电耗1700万KwH以上,创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三、奖优罚劣,总结成绩,确保竞赛深入推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奖优罚劣,总结和推广经验是劳动竞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一直重视引导职工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积累,在竞赛中提炼。

一是举办专题技术讲课和经验交流学习会。一年来,依靠内部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组织各类培训160场次,培训员工6450人次,培训率100%。其中岗位专业技能培训80人次,名师带徒培训26人次,特殊工种培训198人次,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考核2300人次。针对生产技术和管理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走出去”考察培训20人次,“请进来”重点培训256人次。我们还组织二工种培训,使广大员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全年共支付教育培训费53万元。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科竞赛;发展模式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校级教研项目课题(007-201105)资助]

引言

如今,高校学科竞赛门类越来越多,大有“百花齐放”之态。参加学科竞赛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校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途径之一。高校在学科竞赛中的成绩和排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因此,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科竞赛组织工作。

一、对艺术设计学科竞赛的认识

近年来,我院艺术设诗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多次在全国各类专业设计竞赛上获得奖项,其中不乏金银铜这样的大奖。不仅为学院增加了荣誉,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良好成绩的取得除了艺术设计专业师生重视学科竞赛及共同的努力付出之外,也与艺术设计本身的专业特色有关。如今的中国企业正面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转型,各级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著积极引导,企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重创新设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各种形式的艺术设计大赛应运而生,既为企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创意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然而,目前在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多年来,高校艺术设计类各种学科竞赛层出不穷,良莠不齐,而学校在奖励学生竞赛获奖时也有限定的范围,因此有必要对各种竞赛作整理分类,以利于今后在组织参赛时作出最适合的选择。

2.组织参赛的方式尚缺乏一定的规划,大多都是专业教师根据最近的学科竞赛,结合目前正在上的相关课程临时组织学生参赛;同一专业方向的教师之间在参加学科竞赛中也缺乏组织和沟通。如果操作不好不仅影响参赛效果,还会影响正常的课程效果。

3.参加学科竞赛的成果能否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艺术设计专业竞赛中获奖的作品往往是在上千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兼具创意性和可行性,因此可以探讨能否进一步将其推广运用,如申请国家专利,与企业合作对接等。

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众多的学科竞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极良好的专业学术氛围,是一个有利因素,我们必须很好地加以利用。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近年来在多次组织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在今后的学科竞赛中持续地取得良好成绩,并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应该总结这些有益的经验。

为了解决问题,总绪经验,笔者以我院艺术设计系为例,对如何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学科竞赛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艺术设计学科竞赛的统计

按竞赛的主办单位可分为教育主管部门主办、企事业单位主办、行业协会主办;按内容可分为单科类竞赛、专业类竞赛、综合类、职业技能类竞赛;按照组织规模一般划分为五个等级:国际级、部级、省部级、市级、校级;按时间可分为临时竞赛、一年一届竞赛、二年一届竞赛。而学校为加强学科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推进竞赛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也明确列出了资助奖励的若干竞赛。

为了厘清名目繁多的各种竞赛,精选了一些竞赛,并将它们根据举办频率、主办单位、竞赛主题等内容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作为今后参加竞赛的基础数据参考,见表1。(为保证此表的有效性,在整理时剔除了临时性的竞赛。)

表1艺术设计学科竞赛的统计

学科竞赛的总体思路是:重点扶持学校认可的竞赛,由于学校认可的竞赛,学校会报销一定的参赛费用,对获奖的作品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学生的激励。其他的竞赛,鼓励参加影响力大级别高的竞赛,如表中所列的一级竞赛,在级别高的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能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学生激励也大。国际类竞赛多以创新性为主,存在一定难度,但一旦取得成绩社会影响力较大。通过组织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和提高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带动国内竞赛的开展。一件好的竞赛作品往往是经过多次参赛锤炼而成的,可以让一件好的作品多次参加不同的赛事。各级竞赛除了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便于我们发现和挖掘人才,选拔出新人,形成梯队建设,更好的实现和提高竞赛水平。

3.参加竞赛的模式研究

当前我院组织参加学科竞赛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课程作业结合学科竞赛模式,第二课堂结合学科竞赛模式及工作室课余时间组织参赛模式。根据参赛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五个要素一实践作业主题与竞赛主题的相关程度、参赛学生动员、时间安排、辅导方式及作品完成度对这三种参赛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1.课程作业模式是否适合参加竞赛受到课程性质的限制,一是因为艺术设计类竞赛均要求提交创意设计作品,因此,通常只有包含实践项目的专业设计课程适合参赛,而类似《人机工程学》《展示概论》等理论课程以及《计算机CaD制图》《工业材料与技术》等非创作类课程就不适合参赛。二是作业完成度受到课程性质的限制,一般竞赛要求提交的作品完成度高,要求建立电脑三维模型并制作效果图及展示版面,而有些专业设计课程由于大纲的限制无法达到如此高的完成度,如《设计与表现技法》的实践作业为手绘效果图,只能参加中国手绘设计艺术大赛。

而一旦选定的课程适合参赛,此种模式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1.全体选课学生共同参赛,竞赛氛围浓厚;2.由于是利用上课时间辅导竞赛,时间安排充足且有质量;3.辅导质量较高,可以定期地、按部就班地进行辅导,整个作品创作的进程较容易控制。目前,我院艺术设计系在课程作业结合竞赛模式上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手绘设计表现技法》的优秀作业推荐去参加中国手绘设计艺术大赛,课程《商业空间设计》的作业布置会参考当年的“和成・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的主题,而毕业设计的优秀作品会推荐去参加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或者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

2.第二课堂是课内学习和实践的拓展和延伸,一般都包含实践项目,并且可以保证参赛的人数,非常适合参加竞赛。上课课时虽不如第一课堂多,但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后作业时间来作为弥补。如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第二课堂《作品创作》的作业安排可以同中国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或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结合起来。

3.工作室课余时间模式看起来在参赛学生人数,时间安排及辅导上都不具优势,但是如果操作得好的话,也能转劣势为优势,由于在课余时间还愿意额外参加竞赛的学生通常都是对专业学习有着深厚兴趣且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其自主积极性非常

高,可谓是“精兵强将”。他们愿意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深入钻研,导师通常也十分愿意辅导这样的学生,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整个过程变得很有效率,容易产生出精良的作品。

综合分析比较以上三种,建议在参赛时,如条件允许,优先考虑课程作业结合竞赛模式,再辅助以工作室课余时间模式,精选创意优秀的作品再进行更加深入的辅导和雕琢,冲击奖项。

4.建立指导教师团队

之前参加竞赛,基本都是由班导师根据本工作室情况自行确定参加比赛,参加竞赛的各工作室各自独立参赛,相互之间较少交流。通过和一些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的教师的沟通探讨,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方式可以作为多个班级联合参加竞赛的借鉴。

根据竞赛成立指导教师指导团队,同一专业各工作室导师根据各班自身情况确定是否参赛。确定参加竞赛的各班导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统筹安排参赛进度。优点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中优势资源,具体如下:

1.参加比赛过程中的一些组织性工作,如组织参赛报名填写参赛计划表、参赛作品投递及撰写参赛总结等工作,可以由一位导师专门负责,免去了多位导师各顾各的重复无序活动。不仅使整个进程变得富有效率,而且使其他导师得以将时间精力更多地投入于主要的竞赛辅导工作中。

2.竞赛辅导上借鉴基础部的教学改革方案,事先由各参赛班级导师集中展开讨论,共享各自的竞赛辅导经验及相关资料,理论辅导阶段由一位或几位导师讲大课(各班级所有参赛学生),作品创作阶段则由各班导师小班辅导各自班级。

3.辅导内容优化。上大课时,由各导师分别讲授各自最擅长的领域,以我院工业造型设计教研室为例,李老师长期讲授《机械结构》及《工业材料与技术》这两门课,可由他对竞赛主题涉及的相关机械结构及材料工艺作详细分析,而《产品设计前沿》一直是由刘老师主讲,因此由他介绍当前产品设计的最新趋势,并针对竞赛主题给予相关建议是最合适不过了。

此种竞赛辅导方式的改变,正是让各位导师在专业上取长避短,让每个学生能听取导师不同的意见与想法。分享各自的设计经验,提出设计问题,与所有参赛学生进行互动,展现了不同老师的教育风格,不同的设计风格。各导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与设计经验,也是对每个参赛学生至关重要的,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以及竞赛经验。

如此,既增强了参赛师生间更加亲密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措施,也正是积极响应了我设计艺术学院提倡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4.参赛优秀作品的宣传和推广

艺术设计专业竞赛中获奖的作品往往是在上千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兼具创意性和可行性,因此,在竞赛后可将其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

调动其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艺术设计参赛作品的主要形式为电子版和展板,也有少数竞赛需要制作实物模型,如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在获奖后,其推广形式主要有以下5种:

1.如果该竞赛与课程相结合,那么会组织各优秀作品办作品展作为课程作品汇报,如“和成・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的参赛优秀作品在竞赛结束后会在学校展厅或橱窗进行展览,作为课程作品汇报和竞赛成果展:

2.作为其他课程教学的学习资料。例如,二维设计思路表达课程中排版设计就是以参赛优秀作品作为资料进行分析讲解的,产品设计前沿课程中对于产品设计创新趋势的把握也是以新近参加竞赛的优秀作品作为重要资料来解读的。

3.作为其他专业类竞赛的模板设计参考。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品的展板设计在内容上需要说明项目来源、地理位置、拟解决的问题及难点、效果图、模型、手绘等等内容,要素繁多,不易厘清,因此在排版时需要有设计思路进行表达,而参考竞赛优秀作品的排版模式不失为一种比较直观的办法。

4.一件好的作品往往是经过反复研究,多次锤炼而成的,可以让竞赛获奖作品继续申请国家专利、SRip学生科研项目、“挑战杯”竞赛等其它研究项目。一旦申请成功,也是对竞赛作品的一种肯定,而获奖作品在申请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即是对原有设计进行优化补缺的再设计过程,可以将原来的概念创意设计变得更加成熟周到,使作品日臻圆满,真正成为精品,而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将更上一层楼。

5.举办规模较大的参赛优秀作品展。不仅是获奖的作品,不少参赛作品虽未获奖,但是也同样非常优秀,因此可以集合年度所有参赛优秀作品(包括获奖与未获奖的)举办一年一度的除毕业设计作品展之外的又一反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果的展览。如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曾举办过一次小规模的竞赛优秀作品展,获奖作品中绽放的奇思妙想和精彩创意,深深吸引了大家,展览现场交流气氛活跃,人气十足。

集中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举办规模较大的年度参赛优秀作品展,不仅可以起到内部学术交流传播的作用,还能成为校企合作的平台与窗口。展览中的作品反映了学生们的最新思考与设计理念,对设计艺术的执著追求与创新,今天的设计效果图或许将成为明日市场上的畅销商品,届时可以邀请相关需求企业与设计机构前来参观,可以向企业推介兼具创意与可行性的优秀作品,一旦企业有兴趣,便可共同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也能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长宏,戚向阳,薛猛等.四层次.三维度.学科竞赛体制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30(1),109-111.

[2]应永红,王小德.艺术类学生学科竞赛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艺术论坛[J],2010(7),127-128.

[3]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枸建.中国成人教育[J],2010(14),32-33.

[4]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2010,14(4],31-33.

[5]张玲潇,张广军,刘媛妹.高校艺术类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以河北联合大学艺术作品竞赛为例.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11(6),75-77.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办法篇10

关键词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建模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美国,1985年,数学建模竞赛走向国际化。我国于1989年开始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4年起由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我国自己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每年一次,并成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面向全国所有高校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我校(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于2014年起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两年间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我校虽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来说,我校的数学建模竞赛的整体水平与国内一些高校的建模水平还相差甚远。本项目结合我校近三年来数学建模竞赛的管理模式,通过借鉴区内外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提出一套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的管理模式。

1建模学生的管理

建模学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思想认识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管理。

1.1学生思想的管理

学生思想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获奖的学生,在校报上提出表扬,并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以及物质奖励。这样便可提升数学建模在学生思想上的地位。

(2)组织专题讲座,请学有专长的教师普及数学建模知识,让学生从思想上初步了解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3)在暑期举办建模培训班前,与学生签订培训协议。从思想上约束学生,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1.2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

学生能力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全校理工科学生中开设数学建模及相关选修课程,学习基础知识。

(2)在学校建立建模实验室,成立校级建模团队,借助实验室这一平台让老师和学生平时在一起探讨相关问题,并可以将好的成果公开发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暑期开设校级建模培训班,为九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做准备,从基础知识、相关软件、典型例题的讲解,到写作方面的指导,最后以模拟数学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组队完成模拟竞赛题。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培养管理,提升学生个人与团队协作能力。

2建模教师的管理

教师的管理主要包括心理和能力两个方面:

(1)通过教师座谈会或集体奖励机制,让建模指导教师意识到指导教师之间不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仅仅是为教师个人的荣誉,更是为学生和学校的荣誉。

(2)定期参加数学建模的指导教师培训会或研讨会,提高自身水平。借助学校自己的建模实验室这一平台,通过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并发表有价值的科研论文。

(3)建模竞赛结束后,指导组的几位老师举行座谈会,探讨本次竞赛题是否有可以延伸或推广的可能性,如果可以,将指导的论文做进一步研究,并进行发表。

3建模实验室的管理

对建模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借助校内建模实验室,在学校建立自己的建模团队(类似于大学社团),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实验室的设施。

(2)实验室经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直接源于学校资助,另一部分通过学生和老师参加建模竞赛获奖或而获得,并且经费由建模负责人管理。

4结论

本文提出一套大学生数学建模的管理模式,主要通过结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数学建模的现状以及参加陕西省建模指导教师培训班,与同行的学习、交流,从学生、教师以及建模实验室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各位同行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基金项目(2016G001),陕西省教学改革项目(15BY132)资助。

参考文献 

[1]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尚志.数学建模竞赛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