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医疗健康管理十篇社区医疗健康管理十篇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04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1

[关键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器材;消毒;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11(b)-161-02

Discussonmanagementpatternsofsterilizationformedic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incommunityhealthcarecentres

ZHonGBiqin,LiGuoqiang,JianGQunying

theCenterofSterilizationSupply,ShenzhenXixiangpeople'sHospitalinBao'anDistrictof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nhancemanagementofsterilizationformedic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incommunityhealthcarecentresandtopreventandcontrolmedicalinfections.methods:integratedandstandardizedmanagementpatternsonallocating,collecting,cleaning,packagingandsterilizingofthemedic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tothe39communityhealthcarecentressubordinatedtothehospitalwereadopted.Results:Re-investmentonthesterilizingequipmenttothehealthcarecentreshadbeendecreased,labourwassavedandthesituationoflabourlackhadbeenremitted,sanitationlevelandutilizationofthemedic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hadbeenimprovedandagoodstatuswasmaintainedwiththesterilizationqualificationrateof100%.Conclusion:itisabsolutelyfeasibletoadoptintegratedandstandardizedmanagementpatternsofsterilizationforthemedic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incommunityhealthcarecentres,whichsaveslabouranddecreasesre-investment,anditalsoisoneofthemostimportantmeanstopreventandcontrolmedicalinfections.

[Keywords]Communityhealthcarecentre;medicalinstrumentsandequipments;Sterilization;management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通过院办院管模式[1],建立了39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达到社区全覆盖,医疗资源大幅增长,居民就医看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品消毒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器械清洁不达标、器械陈旧使用性能差、社康中心自行灭菌的设备陈旧、灭菌效果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9年3月开始利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有资源,对下设的39个社康中心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材,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模式。

1.2方法

1.2.1设备准备

配送车1辆,消毒物品存放箱2个,置车厢内用于存放无菌包及社康中心代消毒的无菌物品;污物密闭箱2个,置后车厢用于存放回收的污染器械和社康中心需代消毒物品。

1.2.2规范常用器械包包内配制及标签

对各社康中心原有器械包名称及包内器械各异的,需统一规范。对不合格、不规范的器械给予报废。

1.2.3人员分配

专职司机1名,护士1名(由供应室排班)。

1.2.4下收下送路线设计

社康中心地理位置分散,路程远,大部分器械包使用频率较低,代消毒物品较多。笔者根据各社康中心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行时间及路线。

1.2.5工作质量流程

1.2.5.1准备当班需发放的社康中心的无菌包及代消毒好的物品,并装车。

1.2.5.2在社康中心回收发放工作流程:戴手套(一次性使用)清点代消毒物品,置后车厢密封储物箱清点回收的器械,置后车厢密封污物箱脱手套消毒液消毒手发放无菌物品。清点回收的器械:要求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污、体液等有机物,注意检查器械的完好性,按照社康中心填好的换物单上的品名、数量、规格进行清点;发放无菌物品:注意核对代消毒物品及器械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时间、灭菌方法、化学指示带颜色等,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器械包,如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胸穿包等采用灭菌有效期6个月的纸塑包装,并提前1d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

1.2.5.3收回的器械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后按器械清洗质量流程进行分类、清洗,代消毒物品在各社康中心下收下送后的前1天消毒,以延长消毒的无菌物品在社康中心的有效期。

2结果

经过2年多的运作,社康中心对器械清洁度和使用性能满意度大幅提高,减少了器械的丢失与损坏,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节省人力,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资。

3讨论

3.1医疗用品要达到的灭菌要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其服务规模逐渐扩大,介入性治疗已经逐步进入社区健康服务项目中,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2]。这样对社康的消毒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康服务中心大多没有灭菌设备,无菌物品在送取过程中无密闭转送,容易导致灭菌后物品被再次污染[3]。自行消毒的社康服务中心也因建筑面积小,会直接影响到消毒室的设置和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从而难以保证消毒质量,社康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方面,医生多于护士,消毒工作基本由护士完成,护士缺乏不利于消毒质量和消毒管理工作的开展[4]。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运送设施,护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经过专业培训,形成了有效且规范的清洗、保养、包装、消毒灭菌及收送循环系统,使物品的清洗、保养、包装、灭菌及运送质量得到保证[5],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源性感染,精密器械也得到了良好的维护。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器械,最后水温93℃,可达到消毒水平[6-8],减少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有利于社康中心的环境保护。

3.2节省人力物力

采用统一下收下送、集中清洗、包装、灭菌的规范化集中式管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只增加1名司机和1名护士,而39个社康中心同时可以将护士从繁琐的清洗、打包、消毒或到医院换送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地缓解了社康中心护理人员不足情况,提高了消毒资源共享率,减少了医院对社康中心消毒设备的重复投入。

[参考文献]

[1]张明新,江捍平,罗乐宣,等.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双向转诊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40-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S].27号.2002:28.

[3]郑秀梅.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源性感染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8,16(5):287.

[4]钱叶侃,申同洋,王效凤,等.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隔离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98.

[5]陈承伟,赵克辉.香港医院中心供应室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53-5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S].2002:156-168.

[7]韦焕钊,温汉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的要求[J].广西医学,2006,28(10):1669-1671.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2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保险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054-01

一、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1、慢性病预防和治疗

现代社会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加注重,不仅要求对疾病的预防很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也很注意。现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传染病的防治转移到对慢性病的防治,《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5)》指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201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3%[1]。慢性病的比重大而且慢性病治疗周期时间长、费用昂贵,治疗负担占医疗费用的70%。通过对150名慢性病人的研究发现,病患在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后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2、物联网的健康及疾病管理符合医学发展

物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医疗模式来说更加贴合于基层的家庭,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健康,贴合个人生活工作的状态,在物联网信息收集功能方面更加重视了基层人民的反馈意见[2]。物联网模式体现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展示了未来医疗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

通过物联网将健康和疾病管理起来,才能有效促进个人健康消除疾病。通过网络技术与健康理念结合是医学领悟的重大改变,通过网络平台及人的健康状况来分析解决最大程度帮助治疗个人的疾病,管理个人的健康。

3、物联网的健康管理符合国家医疗卫生领域发展要求[3]

国家政府比较重视对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2009年召开的卫生领域射频识别大会上,将射频设别系统运用到物联网上,加快了对物联网的医疗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智能化管理的安全保障,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二、物联网及健康管理服务含义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传感设备,将所有的东西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模式[4]。在互联网领域,物联网与传统的网络模式不一样,物联网可以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一个信息的交换和联系。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健康管理则指通过运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传感技术等对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是否有危机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分析,并通过检测结果提出对人体健康的指导方案,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对身体健康质量也有所提高。

三、物联网在健康管理的应用

针对家庭、社区及医院展开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管理

在物联网的广泛运用下,人们在家就能通过物联网对自身的健康管理进行检测,尤其是现代社会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考虑老年人出行不便等因素,通过物联网在家检测身体状况不为一个好方法。家庭健康是社区与医院健康管理的前提,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自助检查诊断,并通过摄像头等来对身体气色一些指标进行监测,也可以通过个人的需要,进行设置专门的监测设施,需要监测什么就导入什么设备,并在其设备中导入相关的健康指标,人们就能通过检测完后的健康指标内容,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

2、社区健康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是小区的重要核心,是连接家庭和医院的纽带。通过物联网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对社区成员的健康建立电子档案库,时刻监测社区成员健康。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卫生要重点监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使老年人能够健康的安度晚年。展开各种专业的检查,比如免费测量血压,通过远程血压监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监督,将高血压从6%控制到28%[5].创建个人信息的平台,使社区和医院能够共享资料,社区成员到医院就医时,医生通过网络信息更加了解病患情况,提高诊治的水平。

3、医院健康管理

医院是卫生领域的中心体,承担救治病患的责任,对于医疗领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因为人们对大医院的可信度高导致主要的资料都集中在了大医院,医院和社区都相对匮乏。通过物联网技术之后就能使医院、社区共享资源,遇到困难病患也能通过物联网远程模式让专业医生对此类病患进行诊治,得到治疗的及时性,缩短了治疗时间大大避免因时间问题导致的病患情况恶化。

四、物联网在健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医生不足、政府力度不够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中的设备产品大多已经成型,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所以发展还需要大力的引导。基本的医疗体系大多处于体检范围,没有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且对于许多的健康指标如测量血压、血糖这些都需要在家中自行检测,这个时候就更多的需要家庭医生的帮助,家庭医生可根据病情状况分析,督促个人的健康管理,随着社区卫生机构的扩大,家庭医生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大。

2、健康保险制度不完善

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只负责治疗,医保也只能在生病治疗才能使用,对于亚健康人群此类的健康保险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于医疗的赔付制度也是局限于大型医院才能使用,预防保健、长期的疾病管理及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也都未列入医保的管理范围内。

五、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健康检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记入到健康信息平台上,然后通过健康状况的评估内容建立数据库,实施监督,如发生健康问题可到医院、社区进行就医。根据检测结果采取措施,并对数据及时更新管理,协调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完善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使各方都参与到健康管理模式中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六、总结

打开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市场,发展整体理念和创新技术,对物联网应用进行推广试点,慢慢壮大团队规模,促进良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12:20.

[2]任菁菁,何前锋,金瓯,等.感知健康、智能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3):46-48.

[3]谢桦,陈春妍,曹剑峰.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6):493-496.

[4]王羽,徐渊洪,杨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2010,14(8):2-4.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3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卫生服务;策略

1社区健康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是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1]健康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对个人及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为其提供健康咨询与指导,并对危害其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健康管理,在社区内将被动的疾病治疗变为主动的疾病预防与管理,是现代医学服务的一个新模式。

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调动个人及群体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创造最大程度的健康效果。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个人疾病的发展与群体疾病的蔓延,降低发病率、病死率以及疾病致残率,可以有效防治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并降低医疗成本,可以建立有效的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档案以形成科学、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为医疗卫生部门制定与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全面提高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对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社区健康管理的发展与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范围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良好的基础医疗条件,因此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健康管理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既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保健的需求,同时提高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在我国健康管理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加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贫穷与患病人数众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因此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战略任务,既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社区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等诸多问题。

2.1社区人口老龄化

社区人口老龄化为社区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老年人群是多种疾病的易发群体,加之体质上的衰退导致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对疾病监测与预防能力下降,以及在日常保健与康复护理上都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与物力。

2.2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社区人口慢性病发病率增高不仅造成了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也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2.3医疗卫生费用上涨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大,多种因素导致医疗卫生费用的增加,很多社区群众不愿将钱花在疾病预防与日常保健上,忽视了健康管理的作用,影响了社区健康管理的建设与发展。

3加强社区健康管理的策略

3.1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政府合作

与政府合作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现阶段社区健康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人们还不愿意为购买健康管理而付费的实际问题。政府出资进行财政支持,主要包括社区卫生管理系统的建设费用、居民的部分医疗费用与医保费用,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宣传与教育的费用支出。社区服务中心出力,对社区居民进行档案数据系统的建立,对居民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与制定管理方案,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大力宣传并开展健康管理教育。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政府联手,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提升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

3.2完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化

社区健康管理系统是以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医疗、康复、保健、预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以此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的一种系统。[3]社区健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应用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就医情况等进行整体评估与分析,减少社区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人力与物理投资,实现办公与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并逐步实现网上在线的健康监测、管理与教育。完善社区健康管理网络化,可以在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拉起一张保护网。

3.3加强社区健康管理教育

疾病的发病要通过一个不断累积与发展的过程,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做到将疾病防患于未然,病患可以熟知疾病的康复与保健知识,提升社区健康的整体水平。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遗传因素,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进行干预,使得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摒弃不健康的行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要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渠道对多人群以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在校园里可以在儿童游戏过程中灌输健康管理知识,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讲解健康管理的文化课程;在家庭里贴挂健康管理宣传活页;在社区里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俱乐部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与文化水平,知病懂病防病,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4小结

社区健康管理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初级探索阶段,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是解决我国医疗矛盾的一大出路,加强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医疗体系与制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改善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实际状况,实现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权力。虽然要全面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功能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发展道路任重道远,但是在我国只有大力推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才能真正的将社区健康管理建设成一项惠民利民的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建勋,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01).

[2]邓晨珂,等.社区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26(09).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4

关键词: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慢病防控;探讨【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8-01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以及个人健康档案,其社区健康档案由社区基本资料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部分构成。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数量、性别、年龄、职业构成、社区疾病谱等人口学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档案就是个人健康档案,其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问题记录、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特殊性检查记录、会诊和转诊等。膳食不合理、户外身体活动不足以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疾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因此我国的慢性疾病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人提出纸质健康档案向电子健康档案拓展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也有人进行实验。本文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疾病防控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概括。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1.1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档案内详细的记录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能够为社区医生以及转诊医院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在详细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下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档案的资料有助于医生分析居民的病情,采取最正确的治疗措施,有效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1.2节省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档案包含居民的详细个人以及家庭健康状况,以及病人所有的治疗过程中的检查结果,病人进行再治疗时部分结果可以作为治疗的依据,以免重复检查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医务人员可以依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迅速诊治,节省治疗时间,提高诊疗效率[2]。

1.3为疾病的预防干预以及治疗提供依据:由于社区居民档案内记录居民一生的健康状况变化,可以对档案进行整理、统计、分析,预测出社区居民未来健康状况,可以找出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2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2.1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控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要真是落实“三级预防”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转变不利于健康的观念和意识,其主要纠正由于生活方式转变引起的慢性病。

2.2健康管理有利于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并且要在卫生服务以及管理模式上进行大改革。以社区健康管理中心为主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改变由于经济利于的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造成的双向转诊管理中“转上容易转下难”的尴尬,使双向转诊由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直线关系,转变成为患者、社区医院、大医院三方利益平衡的稳健就医模式[3]。

3健康管理对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控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把木桶原理和杜拉克原则有效的利用起来,一定要平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树立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创建社区卫生服务要有文化。由于我国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将在服务机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上有较大的突破,在建立健全提供经济、便捷、安全、有效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引入人文社科知识和理念,建立与社区居民生活贴近的运行模式,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4]。

4小结

分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完善社区健康档案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的将自身健康相关的信息记录全面,妥善保管,各个卫生服务机构要把居民的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要确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生管理,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谨健康档案的散失[5]。

4.2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具有众多优势,比纸质的材料村储信息量大,较容易保存,档案内容全面利于随时调取使用,医务人员可以快速了解患者情况;其次,方便进行信息检索,其档案以特定的格式存储,有利于快速输入检索查询,从而调取信息,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等提供大量资料,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4.3其他问题:要规范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并且要实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以及尽可能保障居民的个人隐私安全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卢建华,吴建国,吴静娜,等,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a):212-215

[2]韩云涛,杨艳,焦峰,等,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防控的意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8):165-168

[3]李晓凤,刘付琴,王艳梅,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J],首都公共卫生,2010,4(6):279-282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5

一、“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面对国内外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应以国家有关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分类推进为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规划和政策制定及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积极拓展健康产业服务领域,拉伸健康产业链条,鼓励新型业态的发展,提升健康产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内蒙古区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体制机制。

二、“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加强理论研究,科学规划健康产业

虽然健康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目前关于这一产业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较为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发展模式可以直接应用。国内虽有许多地区已经摸索出发展健康产业的一些经验,但内蒙古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地理区域特征,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本地区的发展。因此,要想推进内蒙古健康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首先必须对这一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特征和规律,同时加大对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经验的比较借鉴研究,再结合内蒙古地区健康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内蒙古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指引健康产业的发展。

(二)明晰产业构成,坚持分类推进原则

健康产业具有公共品和商品功能混合在一起的特有属性,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思想上辨析清楚健康产业与卫生计生事业的区别和联系,进而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清楚其服务内容,如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基本健康服务、非基本健康服务中,哪些属于事业范畴,哪些属于产业范畴,哪些主要由政府主导提供,哪些主要由市场主导提供。在此基础上,树立不同部分采取不同发展政策的发展理念,建立不同部分实施不同推进政策的发展原则,即以分类推进原则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坚持市场驱动,统筹推进健康产业

1.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业平衡特色发展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新医改以来,内蒙古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民营医院看似遍地开花,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承担的角色功能定位模糊,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其实力难与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竞争。面对内蒙古健康产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必须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方向性上做更多的引导和探索,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和高端家庭医生服务,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高端需求,以弥补公立医疗机构在这一服务领域的空缺。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我区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在我区设置医疗机构,特别是较为短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来内蒙古办医,提高疑难重症医疗救治水平。统筹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提升蒙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引领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专科优势突出的国内知名蒙医医院和优秀蒙西医结合医院。加快各级蒙医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改善服务条件。做好蒙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支持蒙中医药临床科研基地建设。

2.培育和壮大健康养老产业链

积极探索有效的医养结合模式。内蒙古自治区老龄化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且呈现出快速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和贫困化“五化”叠加的特点,这为今后养老产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未来,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特别是蒙医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将是一大趋势。我们必须建立资源共享、医养结合的理念,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机构、疗养医院等养老服务综合机构,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护理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

大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等,努力构建以提供中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心理关怀、蒙中医药保健等服务为主的老年健康护理服务体系。同时加强社区养老场所规范化建设,规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互助点的运营管理,扩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此外,还应结合我区区情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和牧区养老模式,破解农村牧区老年人养老难题。

3.提升蒙医药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蒙医药制造企业发展壮大。完善蒙医药标准体系,支持其自主知识产权药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支持蒙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蒙药传统剂型改造升级。加大对蒙药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现代蒙药产业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加大对蒙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提升蒙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自己的蒙名牌,重点打造蒙药的新形象。

全面发展蒙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发展蒙医医疗在预防保健特色中的优势,推动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蒙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宣传普及蒙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规范的蒙医保健知识及产品,推广科学有效的蒙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蒙医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4.积极促进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业的发展

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全过程健康服务。丰富完善大型医院体检中心、独立体检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中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健康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等服务,实现健康筛查、评估、干预和健康档案建立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认证体系,重点培育和引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机构,培育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同时加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健康物联网、健康云计算、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管理等前沿健康科技产业。搭建现代健康数据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本地和远程相结合的健康信息管理,实现居民就医诊疗、健康服务的信息共享,大力引导健康管理服务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产业联合的方向发展。

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填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因此,鼓励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势在必行。需要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扩大人群覆盖面。同时使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得到更V泛的普及。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执业保险,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健康保险新形式,建立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多方筹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老年健康护理服务发展。

5.壮大关联产业,拉伸健康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全民体育健身服务,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兴办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站点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组织。积极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大力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兴办体育健康咨询、体质监测、锻炼指导和运动康复等经营服务实体。大力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

推进面向蒙古国等相关国家的健康保健及医疗旅游服务基地建设。依托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蒙医药技术资源,吸引蒙古国及周边国家的人员来内蒙古进行蒙医中医治疗、预防及养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各盟市独特的生态、地热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矿泉泥美容、天然氧吧、温泉保健、蒙药中药药浴、沙疗等养生保健和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依托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尔山市、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宁城县、苏尼特右旗、凉城县、鄂托克旗、东胜区、乌拉特前旗等地区打造健康养生旅游基地。

6.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有序流动,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开展多点执业。加大对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投入,支持区内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更多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并不断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出台有关高端健康服务人才引进的配套保障政策,打造人才集聚的良好软硬件条件和环境,结合内蒙古区域特色,加快引进目前紧缺的高端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重点行业、瓶颈行业紧缺急需的领军人才。建立与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格认证培训、岗位培训、人才培养与考核评估等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优化政策环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6

【关键词】 社区健康管理;swot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abstract】 thispaperdescribedthecontentandprocessofhealthmanagement,expoundedthesignificanceof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health,andaccordingtotheresearch,communityhealthmanagementwasthekeyofcrackingtheproblemof“inade-quateandoverlyexpensivemedicalservices”,atthesametime,itwasalsoanimportantmeasuretomeettheno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preventionofdisease”.thepaperalsomadeaswotanalysisaboutthecommunityhealthservicesforthecommunityhealthmanagementdevelopmentstrategyinthesituationofthenewmedicalreform,andpointedoutthe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strengths,weaknesses,threatsandopportunities.atthelast,wegaveoursuggestionhowtodevelopfatherlythecommunityhealthmanagement,suchasupdatingnotion,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personneltraining,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platform,theestablishmentofmechanismsforpositiveinteractionamongcentralhospitalsand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sandsoon,inthesituationoftwodimensionscombined-thestrength-weaknessesandopportunities-threats.

【keywords】 communityhealthmanagement;swotanalysis;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

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受到日益重视和普遍认可。在2009年颁布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其中包括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时至今日,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已无需赘述,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及战略,尤其是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加,在新医改刚刚颁布,各地都在集中精力准备有所作为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社区健康管理怎样发展等战略问题还需要做一个明晰的阐述.

1 社区健康管理的内涵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有病才求医”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导致各类疾病以及老年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从而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而在我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结构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远低于社区居民需求,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因此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改革社区医疗服务的运行机制,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1·1 健康管理含义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过程。它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方面出发,对影响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跟踪预测、对疾病早期预警,全方位地进行健康干预的前瞻性理念,结合先进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信息技术手段,以各层次医疗机构为依托,为居民提供科学、系统及人性化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以此调动个人与家庭自我保健的积极性,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达到防治疾病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1-2].

它的主要实施流程见图1。首先收集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了解其健康状况,然后对有可能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有关风险性因素进行评估,通过社区诊断对社区居民目前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做出预测。然后是针对各个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改善其健康状况。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即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效果评价,为进一步调整干预计划提供反馈。只有通过长期的健康管理的过程,才能有效地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他们的医疗支出.

1·2 社区健康管理的内涵 社区健康管理是以社区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对全社区居民的生命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监控、指导和维护服务,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疾病(上接第1207页)治疗结合到一起,落实“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治未病”的目标,有效地分流患者,减轻大医院的压力,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3]。因此,它对建立我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型体制,推进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都要经历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累积过程,健康管理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归纳、分析和控制,以达到对疾病的预防或控制发展。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4]。所以,健康管理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它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提高了个人的生存质量.

2 发展社区健康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在医改进程中各种矛盾的凸显,发展社区健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社区健康管理是从上游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和举措。慢性病威胁和医疗负担加重是引发当前社区健康管理“热潮”的直接原因和最大需求[5]。只有实施战略前移(从疾病发生的“上游”入手,即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实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从以病人为中心转向健康/亚健康人群为中心)和重心下移(即将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家庭),才是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和举措。通过发展社区健康管理,能够引导社区居民的一般诊疗下移到基层,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②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是社区群众越来越迫切的需要。who认为所有就诊患者中,只有10%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80%~90%以上的基本健康问题,可以通过以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和社区健康管理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社区健康管理的大发展能够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③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适应疾病谱改变的需要。2006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城乡调查数据显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等发病率均比上一年度大幅度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也明确显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有效地预防的[6-7]。④发展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更是切合社区健康管理的理念,因此以发展社区健康管理为契机,可以充分促进中医的发展和普及[5-6].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7

全科医疗是提供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照顾;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这是全科医学的基石;强调综合性健康促进,这是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

社区全科医疗以门诊和医院外的服务为主,具有许多医院内服务不具备的特点,人员少而精,一专多能,医师除做日常防治工作外,还要分工兼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全科医师不仅是社区全科医疗的实施者,而且也是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掌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服务等级、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包括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社区全科医生在医疗保健服务中,既对社区人群健康负责,又对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负责,同时协调患者的需求和医疗保障制度及管理的一致性。

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

全科医疗虽然是以现代医学科学为基础,研究和处理人的健康问题,但它也拥有不同于专科学术领域和服务范围的鲜明特征。

基层医疗保健:全科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顾,即公众为解决其健康问题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医疗保健部门的专业服务,也称为首诊服务。它能够以相对简便、便宜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90%左右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病人方便而及时地进入其他级别或种类的医疗保健服务。正因为如此,全科医疗得以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这两种体系的基础与“守门人”,它使人们在追求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

人格化的照顾: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它将病人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医生必须视服务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综合:这一特征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的单位、家庭与个人,无论其在种族、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何不同;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对服务对象有利的各种方式,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

开展社区全科医疗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确定与划分:我国大社区的划分也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农村以一个乡、镇为一个社区单位,城市则以一个街道或居住小区为一个社区单位。目前所设的乡、镇卫生院即可视为社区医院或全科医疗中心。由于城市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流动性较小,离社区医院很近,居民就医比较方便,因此,城市社区一般不再划分小社区。如果有一个居住小区离社区医院较远,居民就医不方便,则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区中设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站。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地域辽阔,人多数居民离社区医院都比较远,就医不便。因此,可按人口分布情况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在大社区中再划分小社区,在小社区中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站。

社区医院的空间和科室配置:我国三级医疗网的构成有两种:①大三级网,即省(地、市)医院-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②小三级网,即县(区)级医院-乡、镇医院或街道医院-村、巷卫生室(或医疗站)。在大三级网中,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为一级医疗单位,应以提供通科或全科医疗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不必设立专科。以提供一般的专科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应设立一些大的专科,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等。从职能上看,相当于社区医院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医院,既是一级医疗单位,又是二级医疗单位,可以在通科或全科医疗的基础上来设置各种大专科,这些医院中的医生都应接受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各自的专科特长,以期在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同时,接受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专科医疗服务,降低社区医院的转诊率。

社区全科医疗科的职责:①直接对外开展门诊服务,所有的门诊患者均由全科医疗科接待,必要时,请各专科的医生会诊或直接转诊给专科医生,也可直接将患者收住入院。②接受上一级预防保健机构下达的任务,负责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并指导各医疗站开展全科医疗服务。③接受各全科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④协助专科医生治疗住院患者。⑤负责为社区医院所在地的居民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起中心全科医疗站的作用。⑥实施24小时值班制,保持其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⑦必要时,作为各医疗站的临时替补人员。⑧可分开内勤组和外勤组,内勤组负责社区医院内的业务,外勤组负责全科医疗站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建文,主编.现代医院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8

一、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现实情况。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对居民的医疗档案管理已实施多年,很多应用软件得到了开发利用。但是,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只是通过病人就医时输入的数据来反映现有该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虽然也开发了数据库系统,但是相对封闭,只根据患者的病例以及再次就医的数据进行存储,无法通过网络即时更新,患者无法与其医疗档案管理者进行沟通,不能随时对病情进行交流,社区住户由于无法得到有价值的医疗信息和基本的医疗服务,而对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信任不大。

2.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对社区住户医疗档案的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医疗档案信息十分烦琐复杂,加之医疗机构的采集方式单一,信息采集难度很大,使得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工作效率不高。其次,医疗档案数据庞大,误差频频出现。最后,动态管理只是样子工程,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档案管理系统无法与医院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有效信息不能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解决措施对策

1.医疗保健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难、管理不灵活、数据难共享,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档案管理的主要障碍。因此不及时深入社区,就无法及时获取居民健康方面的最新信息。只有保证实时共享区域所有居民的医疗信息,才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信息采集的意义所在。为此,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全体医护人员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在社区居民委的协助下,深入社区进行居民健康信息采集,采集的过程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信息采集结束后,还要经常与信息采集人保持联系,实时更新信息采集记录。对高发人群和特殊病症等,要分别建立数据库。进行分别建档、分段管理,按季度或按月定期调查,随时更新数据,真正在预防保健中发挥档案的作用。

2.档案动态管理。

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是社区预防保健门诊的医师与社区居民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纽带,社区预防保健门诊工作人员,应该在社区的协助下,定期举办医疗知识讲座,或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基本的体检。对存在问题和有疑问的居民给予详细的解答。针对存在健康隐患的居民要进行病情调查,并将其记录归入档案。同时居民对身体健康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这样有利于社区预防保健医疗档案的信息采集。

3.医疗资源共享。

社区预防保健门诊服务中心可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根据社区实际设医疗服务站,并派遣医护人员到站点上门服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采取门诊、医疗服务站和家庭三点式服务,初步达到社区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社区预防保健门诊还应该利用网络,与大型医疗机构联网,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要做到数据及时更新,便于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切实为社区居民健康做好服务工作。

4.提高认识。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9

2011年1月,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重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探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卫生科研和学科人才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上海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上海医改意见”),提出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

上海医改意见同时还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医疗资源整合,鼓励采取多种方式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完善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系统,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发挥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基础性作用,以居民健康管理为核心,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共享利用健康信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防病治病向健康综合管理转变;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挖掘和分析,促进医疗卫生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加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使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更好的把握和响应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完善药品安全监管、药品供求、采购、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信息网络。

与此同时《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以下简称健康信息网工程):

第一,建设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按照国家颁布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结合上海实际情况,为上海常住居民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内容的电子健康档案,为来沪就诊的外地患者建立电子医疗服务记录。

第二,建设覆盖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以政务外网为主要依托,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构建市区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级平台为全市范围跨区县、跨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共享协同提供支撑服务,医联平台为市级医院之间以及市级医院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诊疗数据共享提供支撑服务,区县平台为区县内部以及与本区县以外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支撑服务。

第三,促进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健康信息网为支撑,逐步形成连续、动态、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通过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交换共享,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业务协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医疗,提高检验检查、专病诊治等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健康信息网,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家庭医生制度的运作以及临床用药的使用分析和监管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服务。

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是上海医改5项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于2011年4月12日正式启动。

建设目标

“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共享工程”是上海市卫生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跨行业、跨部门重大协作项目,项目集合市、区二级政府以及各类相关单位的力量,多方筹资,共同参与,围绕有效实现全体上海市民的健康服务,整合多方信息资源,建设全体市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覆盖多领域需求的卫生信息化平台,推进各类卫生业务协同,保障全体人群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信息支撑。

建设“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共享工程”是以建立上海市全体市民的健康档案为核心,通过完善现有信息体系,进一步实现多系统整合,探索跨部门、跨专业的信息协同,以人民群众的健康管理为基本目标,提高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升卫生服务整体的质量和效率,增进卫生服务的便捷性和公平性,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信息支撑。其中市级平台中心端业务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仓库服务器各采用2台iBm小型机,其他共享调阅、区县端共享区数据库服务器等采用小型机16台、服务器17台、存储9台、光纤交换机2台。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有利于降低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成本。这些效益间直接促进医改目标的实现。

一是建设一个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逐步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医联系统和医保系统,夯实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二是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业务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数据中心和平台进行汇聚,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三是推行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依托,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重点的市民自我健康管理模式;

四是实现全市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对健康档案信息的互联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检验检查;

五是依托健康信息网加强药物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联动,发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辐射作用,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健康信息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全市所有医疗机构互通互联,整合公共卫生应急、医联、医保系统和各区县区域卫生网络,实现18个区县、600余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医务联动;其次是电子健康档案,户籍居民或外地、外籍人士在沪就诊的信息,都将自动建档、自动更新,成为家庭医生和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的依据。上海市闵行、长宁、闸北、卢湾、松江、宝山等六区已经开始试点建设健康信息网工程,2011年6月底完成接入市级平台;全市34家三级医院于2011年底全部联网。区一级单位中原定的6个区现在已经超额完成到8个区。到目前为止,全市34家医院和8个区已经全面联网。全市健康信息网建成后,无论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将居国际领先地位,市民就医问诊模式会发生可喜变化。如过去在大医院看病,挂号、付费、拿药需多次排队,而在信息化基础上推行“一站式”付费服务,患者排队次数可以从平均3.4次减少到2次以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50分钟。又如网上查检验报告,免去了往返奔波,并可自助打印。上海还将以健康信息网为基础建设公益性的预约挂号平台,市民一早去挂号、等候5小时问诊5分钟的现象可望缓解,预约门诊等候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

医生开检查单或处方时,联网的工作站将自动显示病人近期检查用药情况和禁忌症,提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或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辐射作用也将大大加强,如大医院的放射科、病理科专家可联网为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读片,减少患者拿着一张影像片四处问询的苦恼,提高疾病早期发现水平。

健康信息联网对于保障个人隐私也考虑得很全面。首先,健康信息网有上海市公共信息安全防护保障;其次,医生只有病人在场的情况下,凭工作卡和病人的医保或医联卡,“双卡合一”才能打开个人健康档案;此外,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滥用病人病史的监管,保障患者信息的合理应用。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上海医联中心主任于广军介绍了健康信息网的规划和实施情况,他说:“建设健康信息网的建设和上海的医改背景直接相关。上海的医改背景有几个特点,一是要体现国际视野;第二体现医疗卫生改革的规律;第三体现上海的特点;第四是要有现代化的技术。这是上海的四个特点,从国际视野角度来讲:第一是住院医师培养要和国际接轨;第二是区域医疗联合体,纵向资源整合;第三是家庭医生;第四是信息化。上海特点的形成,第一是因为上海人口的老龄化;第二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第三是上海面临着医疗服务的转型,医疗服务转型至少有两个转变,一个是从以临床为主的医疗模式要向医疗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转变;第二就是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支撑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型,要依靠体制和机制,同时也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来做支撑。所以健康信息网承担的这种职责本身是要支撑改革的。开展健康管理,然后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这些改革举措都是要靠信息化本身作为支撑。与此同时,信息化本身也是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一个角度说,也就是健康信息网是上海建设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健康网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统一规划的市区两级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

整合现有医联平台,构建市区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平台架构为1+19,即市级平台、医联平台和18个区县平台。其中,市级平台为全市范围跨区县、跨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共享协同提供交换服务和支撑服务,医联平台为市级医院之间以及市级医院与其他医疗单位之间的诊疗数据共享交换提供支撑服务,区县平台为区县内部以及与本区县以外的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支撑服务。

2.建设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

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由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组成。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确定健康档案信息内容如下: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基础信息以及基本健康信息。二是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从居民个人一生中所发生的重要卫生事件的详细记录中动态抽取的重要信息。主要卫生服务记录有:①儿童保健:如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儿童健康体检信息等;②妇女保健:婚前保健服务信息、妇女病普查信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孕产期保健服务与高危管理信息、产前筛查与诊断信息、出生缺陷监测信息等;③疾病预防:预防接种信息、传染病报告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信息等;④疾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病例管理信息;⑤医疗服务:临床检验检查报告、用药信息和住院病案首页信息等。

3.建设覆盖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

以政务外网为主要依托,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基层医疗机构中首先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网连通的信息系统包括医疗服务相关的HiS、CiS和LiS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传染病报告系统、肿瘤报告系统、儿保系统、妇保系统、计划免疫系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系统等。

六大类业务应用功能

(1)为市民提供网上健康档案及检验检查报告查询服务,减少往返奔波;为市民提供网上预约、健康管理咨询等服务,方便患者就医和自我健康管理。

(2)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健康信息交换共享。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交换包括同级医疗机构横向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纵向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两个“任何”。即任何一位在市内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可以被任何一家联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业务规范制约下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调阅,通过掌握既往病史,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医疗差错。

(3)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全程管理。慢性病患者的主要监测指标实现全程跟踪。市级医院的慢性病患者就医信息及时传递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

(4)实现重复检验检查和用药智能提醒。在各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实现联网医院内患者近期重复检验检查和用药信息的智能提醒,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医疗,节约费用。

(5)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院际协同医疗。实现三级医院对郊区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咨询;建立医院之间的影像会诊、病理分析等协同医疗服务。

(6)支撑医疗改革。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家庭医生制度的运作以及基本用药的使用分析和监管提供平台支撑和信息服务。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绩效考核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相关基础性工作

(1)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包括医院信息系统标准、社区信息系统功能标准、最小数据集标准、区县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规范标准、代码标准等。

(2)完善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在“公卫应急系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卫生网络平台,特别在区县网络平台的双向互通和网络带宽等方面加强建设,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包括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paCS、LiS、RiS等系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为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采集和共享奠定基础。

(4)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制定《社区信息系统功能标准》,在此基础上,规范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使得健康档案数据能够在社区医生提供服务的过程被自动采集,通过标准的规范自动更新到电子健康档案,同时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能够通过各种辅助系统为社区医生的服务提供有效帮助,使社区的健康服务更具针对性、更及时。

(5)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条线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改变原有垂直到底的数据采集方式,更好地利用区县和基层单位采集的数据,使数据采集更高效、更正确。

(6)与实有人口信息系统及医保结算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健康档案信息与实有人口数据和医保收费等相关信息的共享交换,为开展居民健康属地化管理及重复检验检查和用药智能提醒,增强医保监督检查能力提供支撑。

上海市居民可订阅相关的健康服务内容,其中包含自身的电子健康档案。考虑到数据安全,通常情况下,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居民可订阅自己的健康档案相关内容,并可通过健康信息网门户以及市民信箱的方式进行查阅。通过健康信息网,居民可与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专业性的互动,针对当前重点问题以及自身疾患情况进行咨询,并得到专业部门的相应服务,收到个性化的健康评估意见和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建议。就医时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可以按照有关权限管理规定在任何一所公立医疗机构,及时被主诊医务人员所调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检验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医疗差错。

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是国际上迄今为止覆盖机构最多、覆盖人群最广、内容最全、数据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健康信息共享项目。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是政府为主导、强调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上海实际不断创新。

“时”说“申”事

2011年4月12日:作为本市医改五项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的上海市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正式启动,通过推进“健康信息网工程”的建设,将为上海市民健康提供更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副市长沈晓明出会。

社区医疗健康管理篇10

智慧医疗概述

*何谓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的基础上、跨部门、面向患者的信息体系,它让一切有用的信息“活”起来,这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药品及医疗耗材的供应商也能因实现及时和准确的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保险公司更可因对患者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流程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智慧医疗的功能

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进行整合。

启动建设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构建省或市级卫生系统网络平台、办公业务和增值服务平台,功能包括区域内各类卫生数据库管理、数据交换、预警预报、医疗救治、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分析决策、远程视频诊疗会议、信息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互认”、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

以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健康档案的共享和居民健康服务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重点做好健康档案的计算机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多档合一”,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医疗保健信息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与发改委、劳动局、社会保障局协同实行“一卡通”,统一制卡、统一格式、统一票据等基础性工作,推进居民健康服务工作。

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做好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系统,建立市、区县二级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系统平台,实现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智慧医疗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人口与健康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针对慢性病的挑战,智慧医疗的主要策略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同时加强重点研究与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等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策略,改革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为医疗技术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未来的医院将会以“数字医院”和“智慧医院”为核心和方向。而未来发展的“泛在网”将通过各种基础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按需获取、传递信息等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医疗的无线化和医疗的数字化,那时人类将会享有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的生活体验。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特征

智慧医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无”、“四化”。“三无”,即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四化”,即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我们认为所谓智慧化就是智能化加信息化。

*智慧医院模式

智慧医院的模式是: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医疗模式会更合理,使疾病变得可防可控。由此,未来医学模式也将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智慧医疗社区

*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和功能

慢性病的特点是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单靠阶段性住院治疗往往花费大且效果不佳,必须辅以长期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刚好填补了医院专业治疗与个人日常保健之间的空白,这就是智慧医疗社区的功能。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就是通过持续性教育和定期检查,实现慢性病的人群预防与疾病管理。

*智慧医疗社区的建设

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和医疗社区为全程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入千家万户的智慧医疗社区,将通过干预生活的方式,让居民从注重疾病治疗逐步转向预防发病,有效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建设个人健康数据库、个人电子病历手机一机通。

*医疗健康监护服务

该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区健康小屋。通过多种通信协议连接各种即时检测医疗设备,包括基于Continua标准的家用医疗设备。社区选取半专业/专业级设备,如心电仪、心脏超声、心血管系统功能分析仪等。

第二,人体局域网络。通过手机无线连接人体穿戴的或植入于人体的各种健康监测设备,如穿戴式脉冲血氧仪、腕表式血糖仪、腕表式睡眠品质测量仪等等。

智慧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