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十篇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十篇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14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群众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宗旨和任务。新时期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应把握如下几点:

一、树立“服务”的理念

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这一特性,我们一定要十分明确。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正确处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尽心尽职地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位的任务。只有这样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二、立足长远,抓好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新时期群文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十分繁重。又因为群众文化工作对象面向全社会这一特殊性对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群文队伍的建设。要抓好组织建设,选好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群文工作者建设先进群众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特别要认真研究小康社会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养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为群文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要深化群文事业单位的改革,充分调动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应多样化

群众文化活动基于群众基础的广泛性,群众文化活动不受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的限制,因其系业余、自愿、小型、节约的自我行为,不具强制性,而显得异常活跃。

现行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农家书屋等在党的光辉政策沐浴下,在56个民族中应运而生,并空前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公益性基础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夯实了群众文化活动“硬件”基础。人们健身活动意识的不断增强,全民参与度不断提高,广场、校园、企业、社区等群众文化载体的功效能够得到十足的发挥。

我国各民族历史悠久,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千年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蕴味深沉。青山绿水可入画,小桥人家能入诗,心中情愫可为歌,劳作场景能为舞。群众文化素材的多样性造就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现在,除传统的歌、舞之外, 棋、琴、书、画,赏石、根雕、盆景、泥塑等不同的群众文化表现形式纷纷呈现。

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使得一些趣味相投、爱好相近的人凑到一块活动,其热闹、欢快、愉悦自不必说,其积极性、主动性犹为突出。为丰富活动内容,编排节目,敲定细节,有的不分白天、黑夜,有的不论田间、地头,特别是一些老年文化活动更是劲头十足。

群众文化发展到现行阶段,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不仅仅是量的追求,更多的是寻求质的飞跃。为了提升本体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多出花样,提高活动内涵,增加参与成员,部分群众文化体除自身成员间交流外,还与其它相关群体进行交流。交流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互得益彰。

四、创新思路,创造特色,创造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景观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文化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再次突显出来,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成为时代的意识和潮流。群众文化工作根在百姓,旨在服务,重在建设,生命力在创新。任何按部就班,墨守陈规,按老框画图,照老皇历办事的观念和做法都是没有出息的,也一定不会有出路,只有创新求异,锐意进取,才能取得新突破,开辟新天地,创造新的文化景观,使群众文化工作更有影响力、生命力。

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内容非常广泛,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还包括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等。这里我想讲的是创新绝不是做花架子,不是搞形式主义,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它的群众性、服务性很强,一定要把创新的意识和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以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生命力,为宗旨积极实践,大胆探索。着重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总方向和原则是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着重在机制创新上动脑筋。这一方面,潜力很大,有很多的工作好做,我认为重点要在实现公共财政由“养人”向“养事”转变上动脑筋,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活力动力。

2.要紧紧围绕解破群众文化的主要问题,在工作思路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如何增加投入上下功夫。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不足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当然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但在目前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我们要依靠政府,但不能依赖政府,要用市场运作的思路,来研究群众文化投入机制问题,充分运用群众文化的资源,吸纳社会资本进入群众文化领域,努力增强群众文化发展的后劲。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2

摘要:邓小平在进行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不但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人的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进行了重塑,对当今有效激发和调动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主体性,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重塑;启示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变得愈发迫切。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创造主体推动下的大发展大繁荣。邓小平文化建设创新探索的过程,既是文化不断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人的文化建设主体性不断重塑的过程,为当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一、邓小平文化建设创新对主体性重塑的三个转变

人是实践的主体。主体意味着人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处于一种能动的地位。人的主体性内涵丰富,涉及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等多个方面,其中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主体特性则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集中的体现。人的主体性首先体现为“自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具有自主性,自主性是人成为主体的重要前提。人不一定能够安全支配外部力量,却必须具有自由意志,能够支配自身。其次,“自觉”是人的主体性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人在摆脱了本能冲动以后,能够在理性的支配下,积极能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实现活动目标。在实践活动之前,人就已经设定好活动的目标,制定了计划、措施和步骤,并在活动中能动地对活动本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不断适应变化的具体实际,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第三,人的主体性还体现为人的“自由”。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合乎规律的活动。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身对事物变革的诉求到对象上面,实现新的创造,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自身的提升。

文化建设创新活动是人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活动,亦是人充分彰显和实现“自为”“自觉”和“自由”的活动。然而,改革开放之前,受“文革”等影响,文化领域专制色彩浓厚,文化发展长期处于僵化凝固的状态,“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①。这种情况下,人的文化建设创新“自为”不复存在,“自觉”受到严重束缚,“自由”更是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创新贵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需要充分尊重和实现人的文化建设创新“自为”“自觉”和“自由”。为此,邓小平着力进行文化建设创新探索,重塑人的文化建设创新“自为”“自觉”和“自由”。

1.鼓励和支持人民保持文化建设创

新思想和意志的独立性,重塑人的“自为”在实践中,面对“两个凡是”的困扰和文革时期遗留的封建迷信思想,邓小平对充分代表和展现群众文化独立精神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领导。他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的方针……不允许有丝毫动摇。”②

2.注重尊重和发挥人的文化建设创

新主动性和能动性,恢复人的“自觉”邓小平积极推动开展思想解放运动,鼓励人们努力冲破旧的不合理的精神桎梏,努力转换科学观念,以推动人的文化建设创新主动性和能动性的释放。他深刻剖析了一味墨守成规、思想僵化、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危害,鼓励人民群众敢于打破精神枷锁,敢于突破禁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尝试。“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③

3.支持和推动文化建设创新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实现人的“自由”

邓小平强调文化建设创新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文化发展规律,要反对用上级意志和长官意志代替规律的错误做法,要“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④。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邓小平还强调要充分利用规律实现新的文化创造,“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⑤,不断满足人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发展。

二、邓小平文化建设创新对主体性重塑的启示

1.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的基础:尊重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自主性

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先进文化的创造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内在需要。充分保护人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自主性。首先要充分尊重群众对文化的内在需要和要求。人民群众在不同阶段的实践要求,反映到文化领域,则体现为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尤其是在特定方面对具有典型时期特点的文化的需求,如,在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困生死存亡的情况下,救亡图存成为人民群众的实践重心,在文化领域,人民群众急迫地需要革命的文化来为人民群众指明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力量,组织起革命的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的奋起,以重振民族雄风,重立民族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对革命文化的需求有力地激发了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自主性,促进了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热情的提高,促进了文化实践的发展,各种革命主题的文化形式和题材竞相涌现,革命文化快速发展,充分释放出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主体性。和平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生产建设的热情高涨,反映到文化领域,则是迫切需要文化建设创新反映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这种要求大大激发了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积极性,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同时,尊重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在需要,并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反对借口尊重群众在文化建设创新方面的内在需要而为所欲为、不正当、不科学的做法。

其次,坚持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自律性。群众在进行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中,从自身对文化的需求出发,对文化建设创新作出选择,选择适应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这种自主决定本身也意味着群众要对自己在文化建设创新方面的自主决定负责,并要实现自律。在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群众勇于面对这些问题和挫折,随文化建设创新实践的发展不断对自身作出调整,努力实现文化建设创新目标,并为文化建设创新的结果负责。

2.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人民群众发挥文化建设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文化发展不是机械地重复或简单地继承,而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人民群众在充分参与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清楚明白需要何种文化内容和形式,这种实践驱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出群众文化创造的热情,也往往更易于创造出符合实践需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充分支持群众的科学创造,在精神、物质等各个层面上给予群众文化创造以有效地激励和肯定,可以有效地激发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积极性,使人本身的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其次,鼓励群众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文化建设的过程亦是如此。在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困难,直接考验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能力。困难的存在,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人民群众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困难的解决也在更高程度上锻炼了人的体力和智力,促进了人的主体地位的提升,彰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创新中的主体力量。为此,创造条件鼓励群众积极面对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解决困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人民群众在创造先进文化的同时,一些非科学的内容和形式可能出现并干扰先进文化的创造,需要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不断克服消极因素的干扰和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科学分析这些消极因素,在充分反思消极因素的基础上,改进先进文化的建设创新机制,在同非科学的成分斗争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文化建设创新的良性发展,并使人本身的主体性得到巩固和发展。

3.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的关键:把握和遵循文化建设创新的规律和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文化建设创新也不例外。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建立在把握和遵循文化建设创新的规律和特点基础之上。只有在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创新的规律前提下,按文化发展规律办事,人的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创造出符合实践要求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才能够推动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反之,背离文化发展规律,片面强调从主观意愿出发,则会使实践与规律背道而驰,阻碍文化发展,人的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也就无从谈起。

新时期,充分实现和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主体性,需要认真把握和遵循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第一,坚持社会效益是首位的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中,社会效益居于首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针作为指导,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的着力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社会保障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支持,并共同为文化建设提供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有力的推动其它方面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都需要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其一,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第三,坚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的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体制机制等环节上还存在很多不合适、不协调的地方,改革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亦是如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具体的体制机制等环节中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的地方,制约着群众文化建设创新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主体性,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群众文化建设创新的“自由”,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把握改革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这一规律基础上,深化改革文化体制机制中不适应文化发展的具体环节,实现文化发展新的创造。

引文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1.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3.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259.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0.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当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形势良好,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人才缺乏;群众热情不高,参与率较低;活动形式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如何有效开展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了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人才缺乏

当前,大多数乡镇缺乏专门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而且数量不足。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自身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文艺创作人才奇缺,缺乏专职的演出团队;民间文艺才人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文化活动缺乏群众基础。

(二)群众热情不高,参与率较低

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众多,但前来参与的人却不多,特别是年轻人寥寥无几。很多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没能很好地理解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刻内涵,缺乏对活动的充分策划与分析,一些活动仅有形式没有内容。有些活动组织者出于政绩需要,以行政命令要求群众参与活动,违反了群众自动参与的原则,使得群众的热情不高、参与率低,出现活动组织者"一人独舞"的局面。

(三)活动形式单一,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传统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对大众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当前,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多以舞蹈、歌唱、大合唱为主,从内容上看,体现文化底蕴的作品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学别人的多、自己的东西少,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整体处于浅层次、小规模、低水平的局面。

二、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举措

(一)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培养

加大资金投入,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以群众为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一是逐年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设立群众文化活动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发挥群众自筹力量;三是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来。

重视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培养,要逐步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和队伍网络。一是要充实文化工作机构的队伍,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二是要培养年轻骨干文化人才,解决专业人员不足问题;三是挖掘培养群众文化人才,通过举行比赛、开展活动等多种途径挖掘文化人才,使民间文化能人浮出水面。

(二)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

党的十明确指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不是组织者的个人舞台,应加强群众的主体性,加大对群众的引导,促进群众的自我发展,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使群众在活动中增强自我认识,增进自我了解,通过引导激励群众发挥主动性,来实现群众的自我服务;要有意识地对群众进行引导,多举办参与性强的活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带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

(三)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工作机制

深挖传统文化资源,要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民

俗节日、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要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现状,拉动群众文化活动向更多种类、更高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创新文化工作机制,要把握好新时期的新理论,用新的理论促进文化工作机制的创新。一是要创新思维,用新的思维来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二是要创新引导机制,上级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的引导;三是要创新制约机制,建立系统的监督考核机制,使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做到听民声、干实事、合民愿。

三、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集娱乐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活动,对于丰富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养都大有裨益。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承晋.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究[J].群文天地,2012,(12).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时代价值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319-01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及基本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与否,群众的参与情况及各相关行业的发展等都反映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成功。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将人们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也是社会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国际化,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听听戏,跳跳舞,变得更多样化和便捷化。包括可以去瑜伽馆练习瑜伽,健身房健身,多种周末团队建设活动,以及出国旅游,感受异国风情等,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而且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更多收获。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1.有利于群众自身的发展

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既能够愉悦身心,又能够帮助群众认识整个世界,塑造更完整和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元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帮助群众获得更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以及一个健康的体魄,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利的。另外,当一个人精神状态极好,身体也良好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也往往是最高的,因此,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价值。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和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行业息息相关,尤其是能够推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如今网络包括移动互联网和pC网络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群众可以更方便快捷的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效果。同样,更方便的文化活动,也使得群众更愿意参与和分享,从而推动了依托于此的各行各业的发展。

3.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对于群众个人来说,群众文化活动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开阔视野、熏陶身心。对于群众的精神面貌具有重大的提升作用。另外,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良好的个人精神风貌和状态,能够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变得积极和乐观,因此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一个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必然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使得精神文明的成果累累。

二、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创新方法

1.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上的创新

如今,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群众文化活动就成了人们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途径。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而有利于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和方式。然而,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只有固定的几种形式,不能满足所有群众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对新颖、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形式加以推广,提高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扩大活动群体。

尤其是当今时代下,新型的文化活动形式,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改善利用,优化升级,找到既新颖独特,易操作,又能促进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活动形式。

2.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思想和内容上的创新

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是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保障。坚持正确先进的思想领导,才能够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创新的文化发展之路。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的群体活动,因此,保持活动内容和思想的先进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要遵守科学发展的原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加强其科学性和民族性,让活动内容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另外,在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思想性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其进步性特点,让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随时保持活力,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

3.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管理体制的创新

要想使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更加完善,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理论,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对其进行科学运用。在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不仅要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文化活动管理体制,还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总结教训、发挥优点,在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使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以运用,从而提高群众文化管理水平,完善文化管理理论。

4.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理念的创新

积极学习和探讨如何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和开展,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形成新的符合时展潮流的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理念,从理论上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完善管理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研发,找到最适合当地群众文化发展的方法。

5.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设备的创新

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活动,另一类是无形活动。有形活动是指需要开展具体项目、需要一定设备支持的活动,而无形活动主要指思想精神层面的活动。要想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就要重视对活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增强自身的服务职能,积极更新文化活动设备,与时俱进,迎合群众需求,建设符合群众需求的设备。如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活动的工具、图书、培训课程等。另外,还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规模,选择合适的地区设立街道文化站,使其发挥良好示范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了解和融入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在整个群众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实现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理解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更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方法,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为群众文化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锦坤,杨立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5,09:105-107.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多样性;大众化;层次性;群文辅导工作特征;文化政策

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文化,是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严肃使命。身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促进文艺创新和文化繁荣,为文化艺术创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就针对如何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群众文艺创作的宗旨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近年来,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事业在各级政府、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等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繁荣文化艺术市场,弘扬经济发展主旋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创作的文艺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艺术水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群众文艺创作的开展方式

群众文化艺术能够促进广大群众生活和谐、增进了解、消除隔阂,能够对各种矛盾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文化艺术创作氛围不浓,作品数量少、层次不高、水平有限;二是硬件设施不完备,展览、创作活动场所不足;三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和协调服务不到位,各文化协会、团体的活动太少。很多群众文化艺术协会的领导都是相关单位的领导兼职,多数时间要忙于事务,对于兼职工作在管理指导上难以分心分身,使各协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培训辅导:要积极发挥文化馆专业人员的优势,配合各乡镇及社区文化站,多方面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学员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各种体验,激发和培养各种审美情感,逐步累积文艺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引导他们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带着有感情地心去观察事物,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将自己的情感转变成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组织展演:首先是在民间,举办各种形式的展演活动,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展现自己文艺作品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作者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达到自己的作品自己写、自己作;自己编、自己排;自己演、自己唱的目的。另外,对于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创作者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来增强作者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激发创作者对文艺创作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三)发挥群众文艺团体的作用,依靠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团体,把更多的专业人才组织和吸纳起来,开展一些座谈、研讨等文艺创作交流的活动,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繁荣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事业,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大力推进群众文艺进校园活动,把群众文化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校教育保障群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人才的评定工作,进一步尊重和爱护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人才,使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特色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流传千秋。

(五)开展群众文艺创作采风活动,定期组织部分文艺骨干通过采风寻找创作灵感,使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推出一批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文艺创作采风过程还应该举行一些作品交流会,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到关注现实、表现生活、讴歌时代的文艺创作中去。

(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激发工作活力,努力推动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群众文艺创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出一批精品名家和领军人才,增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普及程度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三、群众文艺创作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切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永远繁荣兴盛。作为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艺创作也必须以创新为生命和灵魂、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促繁荣。

(一)要提高群众文艺创作者的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群众文艺创作者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于新鲜的事物要有更好的接受能力与判断能力。只有走在信息的潮头,引领最新鲜的资讯,才能把更先进的文化传递给人民群众,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其群文工作的目的。这就要求群众文艺创作者时刻把创新的意识贯穿于群众文艺创作当中去。其次,群众文艺创作者属于社会文化和教育范畴,每位群众文艺创作者除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刻苦的学习精神,更要有文艺创新的能力。文艺创作的不断繁荣,文艺作品的不断出新,是群文事业蓬勃发展的鲜明标志,也是群文工作者的立足之本,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群众文艺创作者要深入基层,走进生活,贴进群众,不断的创新、挖掘和拓展具有民族的、民俗的、民生的题材,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创作团队;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J7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13-01

舞蹈与其他群众文化都是以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起源,其特性包括自娱性、群众性以及非职业性。群众舞蹈密切关系着群众的生活,其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具有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使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审美能力提升,并且加深基层群众对舞蹈知识的理解,使其艺术修养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创新舞蹈创作,有效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创作意识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重点是宣传,舞蹈文化以创作为核心,只有具备较强的创作意识,才能使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在创新过程中逐渐繁荣。业余性、地域性、自娱性、社会性都是群众舞蹈文化的特点,为了对其创作工作加以创新,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的创新意识增强。重点要培养创新意识、市场意识与时代意识,与时俱进是基层群众舞蹈文化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同时具有两种特性,即保守性与传承性,所以应当要使群众产生时代意识,积极、自主创新舞蹈创作。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舞蹈文化工作应当随之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结合,开展创新工作,采用多种途径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舞蹈创作。

二、培养专业人员,打造创作队伍

舞蹈文化艺术能够将群众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创作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打造专业的创作队伍是非常重要的。编舞队伍不仅要了解当地的历史与群众生活,还要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和编舞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吸取经历和经验,从而获取创作灵感。舞蹈创作人员要善于发现和思考,运用独特的艺术眼光,对潜在的舞蹈艺术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自然地融入舞蹈之中。将当地特色体现在舞蹈作品中,使基层群众可以产生内心共鸣,自主创新舞蹈创作工作。

三、重视表现手法,贴近群众生活

在创作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时,要选择积极向上、健康的题材,使群众的生活热情体现在作品之中。遵循适合人民群众的编排原则,调动群众的参与及表演热情,表达处群众的真情实感。根据舞蹈作品选择适合的音乐,合理设置舞蹈结构,确保群众对舞蹈内涵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在凉山等特殊的地区,人民群众以少数民族为主,其舞蹈元素较为传统,进行舞蹈创作时需要征求群众的意见,使传统元素得以保留,并且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与人文特色及地域特色相符合的作品。这种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作品,同时具备现代美感与传统保留,使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充分体现,除了具有时代感,还能达到传承传统舞蹈的目标。

四、合理组合舞蹈,表达人物情感

舞蹈动作是决定舞蹈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不同器官能够通过各种动作表现舞蹈艺术,使观众感受舞蹈的内容和含义。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具有一定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创作人员需要组合各种舞蹈动作,将基层群众的情感和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特别要展现群众的美好生活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利用艺术化的动作,人民群众在理解新创作的舞蹈作品时可以理解地更加充分和容易,感受舞蹈的主题和思想,从而调动其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对舞蹈作品加以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其中的文学性,一个好的、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水平提高,从而使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

五、创新组织方式,培养骨干人员

为了培养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骨干人员,应当积极组织文艺表演、舞蹈练习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鼓励和支持各单位与企业组织各种比赛,利用多种途径安排舞蹈活动,使舞蹈创新范围得到有效拓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培育舞蹈创作骨干,尤其要加强培养年轻的创作骨干,抓好基层人员的基础培训工作,使创作人员具有更强的艺术动力,为舞蹈想法新颖的人才创造平台,使其有机会展示自我。尽可能为创作人员提供和其他城市优秀舞蹈创作人员、同领域内的评委及专家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其对舞蹈流行趋势、舞蹈发展动态可以及时了解。除此之外,需要推广并普及舞蹈文化教育,针对基层群众组织讲座等讲授舞蹈知识,使其舞蹈意识受到启发并增强,从而形成更高的舞蹈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组成基层文化的重要部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创新有助于促使群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所以相关部门必须以时代要求为依据,融入创新元素,使舞蹈作品的样式更新、体现中国特色、与群众相贴近、与基层群众的审美趣味相符合,支持并引导群众参与舞蹈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7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对文化的建设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群众作为国家基础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创新时代背景下,对其文化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概念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了群众文化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

关键词:

时代创新;群众文化;建设管理

群众文化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对促进国家持续、稳定、和谐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期创新科技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有关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创新方式研究被重视起来。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与意义

群众文化的本质就是人们自我形成的一种社会性质文化。可以在参与者进行娱乐的过程中,对其思想意识进行调整,并使其达到满意的情绪效果,包含了群众性、多元性以及自主性等特点。这种思想文化可以渗透到人们的文化工作生活当中去,甚至可以影响事业与建设。群众文化基于大众的基础特点,它可以体现在人们的地域文化及精神风貌等方面,是国家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针对群众文化而设定的有关活动对人们有一定教育作用,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一定的文化传承与引领的作用。群众文化随着人们在生活实际状况中渐渐形成并发展,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并遵循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特别的群众文化所带动的活动也具有独特的内容。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活动参与过程中,人们会受到一定感染与启示。不同的人对于群众文化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也会在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上有着自己的选择。但任何形式的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的管理与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伴随国家的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对思想文化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及相关的认识与观念都是对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促进。在创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力度有所增加,但由于基础较低等其它因素,在结构与管理的和谐方面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群众文化作为人们自愿参与的社会实践文化,其主要思想离不开“自我”的体现,是群众个体主观意识上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由于人们的文化基础以及地域存在差异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很难普及到各范围地区的所有群众。

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

(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群众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对群众精神需求的满足既丰富了其精神生活,同时有助于推动群众参与和发展群众文化的建设。由于群众数量较大、爱好特点与知识基础经验存在着差异性、其参与范围较广,对于活动的需求也较多。为满足文化建设方面的众多需求,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先做到对群众精神需求的满足。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有很多成功的实际例子,如深圳福田区所创建的公共文化服务区,从服务群众入手,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大范围覆盖,建成功能强大的文化区域,构建普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管理与建设的创新基础上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

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它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既有助于普遍群众接受与参与,又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欢迎。通过民族民间文化的参与,群众的个人能力得以提升,民族民间文化也可以发挥独有的美丽与特色。如民间歌舞戏曲、剪纸皮影等众多文艺形式;民俗特有的礼仪节日、美食服饰等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与群众文化紧密融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不过,可以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但不可完全被其替代,群众文化的范围较广,对其管理的创新只是基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借鉴的基础上,强调科学发展观,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发展先进的文化。

(三)提升群众道德水平。

群众道德的提升是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中心环节,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文化管理创新进程中,从提高群众道德水平入手,以爱国主义思想、先进的、时代的创新文化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利用民族科学、易于群众接受的活动方式,使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并在过程中得到思想意识、道德精神、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文化建设的投资,联合有关部门发挥其相应作用;培养专职干部队伍,带领群众走向创新发展;提升群众文学艺术作品的关注度,鼓励发扬群众文化等方式。

(四)打造群众品牌,深入群众生活文化。

在新时代文化发展背景下,为适应形势的转变,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深入群众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方面需要加强。品牌体现的是理念与精神、民族与文化。将先进的文化元素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区,使群众愿意接受、愿意参与、愿意创造、愿意互动与交流,将群众文化的凝聚力表现出来。从多视角全方位迎合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除了群众的积极配合外,相关的建设与管理方式与措施更需要打开思路,借鉴传统并高于传统,让群众文化在新时代形势下,能够有更深更远的发展。

结语

文章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有关分析研究,讨论了国家目前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对其加强。希望可以给阅读者提供一定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在阅读文章后对相关问题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作者:沈跃龙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侯乐.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鄂尔多斯文化,2013,Z1.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59-01

一、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的积极参与,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

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大众性,在全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自主意识普遍增强,表现在文化上,最明显的就是自我参与、自我欣赏、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而且人们的欣赏口味越来越趋于随意性,审美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由于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人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的广泛参与性活动,就使得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在形式上表现为多样性,加之群众文化的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口味、年龄、阅历、知识结构、欣赏水平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要满足他们的业余文化需求,就需要在群众文化管理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着眼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亲自参与,才艺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满足,情绪得到释放,情趣得到提高,这是专业团体无法替代的,这也是民族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民族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民族民间文化像一个磁场,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传承着民间文化艺术的精髓,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教育,也是群众文化活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虽然群众文化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学许多内容和形式,但二者并不能等同,群众文化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手段都比民族民间文艺宽泛得多。正因为如此,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就应该利用群众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形式,着眼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完全照抄照搬。

三、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04-01

近年来,笔者在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这一中心,以全新的状态、昂扬的精神,狠抓文化建设、强化乡村文化队伍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在创作、辅导、培训、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了新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出现了不足之处,试着总结一下自身的创新工作历程,跟大家学习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一、深入挖掘、广泛发动、广泛借鉴各地经验、有效提升群众文化工作创新能力

艺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文化站工作的“主业”。今年以来,我们统一思想,抓创作队伍、抓重大赛事,用头脑引爆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潜能,初见成效。一是结合重大赛事、重大活动不遗余力地抓好群众艺术创作,让群众文化工作长出创新的翅膀。二是根据本单位实际做好本人的创作,用双眼洞察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时机。根据站里业务工作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农村文化管理员的积极因素,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多方位迈进。参加摄影少数民族采风行,思维转换中打开文化创新之门,筹备了群众文化短期摄影培训班,并赴丽水东西岩,景宁等地采风,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结合省作品征稿活动,积极投稿,效果明显。三是进一步抓好群众文化理论调研工作。本人参加了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协会,重新构建我站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交流平台;赴丽水、绍兴等地参加群众文化培训、调研农村文化;组织论文参加省以上评奖、交流等。去年二月份在省级刊物《文艺生活》发表了安仁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安仁。在龙泉新闻网上发表了数篇跟我们日常工作生活有关的作品,展示本土民俗风情。

二、精心组织、勇于创新、认真盘点自身资源,繁荣群众文艺活动

历年以来,我们无论是参加承办政府指令性的重大文化活动,还是商业性的演出活动,始终都能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高起点、高定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做好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力求创新,其影响力和两个效益十分明显。以公益性活动为主体,全面提升各类活动的档次和品味。在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创新,以提高艺术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广场文化活动在前几年的基础上,今年来进一步扩大了辐射面,进一步深入到了各村。我们在策划、组织中,创造性地加入了“影像”元素,首次拍摄《安仁板龙闹元宵》电视短剧,并在优酷网上发表。制作了一些有宣传效果的flash图片,在群众文化影视化方面作出了尝试。配合中央省电台来我镇拍的板龙民俗活动。

三、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创新设置免费项目

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中国梦;群众文化;工作者;基本素质

群众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一手来抓,就目前的情况看,建设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了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群众文化工作者是建设群众文化的直接接触者以及主导者,其基本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建设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群文建设效果,就必须要从其基本素质的培养入手,这是保证建设效果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得到重视。

一、具有完美的人格

群众文化建设对于其工作者人格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当今时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但还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培养完美的人格重视性的认识程度不足。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去实施多种策略,去保证其人格能够达到群众的要求。总的来说,对群众文化工作者人格的判断需要从很多角度出发来完成。例如: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终身学习和勇敢面对问题的思想便是完美人格的主要体现。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其重要性,要认识到培养自身上述素质对于长远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要从自身出发,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去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认识到,健的体魄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但作为群文工作者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人格。只有“自己健康”了,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群文工作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群文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有意无意间去影响广大群众,才能通过开展各种群文艺术活动来丰富百姓生活,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这一素质对于任何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都非常重要,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鉴于群众文化工作者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爱岗敬业更是尤其重要。一个称职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以身作则去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同时和能够使人们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这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必须要得到有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和支持。职业道德是在社会活动中各行各业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虽不带强制性,但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担负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操的重要职责。群众文化工作的职业道德与群众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组织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水平,忠诚于党的群众文化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敬业精神,把群众放在首位,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有人说,群文工作者是万金油。因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包罗万象,包含着广阔的内涵,然而,它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群文工作也需面面俱到,只要与文化、与群众、与宣传有关,就是群文工作者为之服务的地方,就会有要运用的知识。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一场场演出,组建一支支文化活动队伍,来丰富和充实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而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必须要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使群众的生活能够更加便利。

三、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是社会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一个主要要求。所谓的一专主要指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性要强,其主要抓的工作重点必须要是群众文化,而不能偏离轨道。所谓的多能主要指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在专业范围内,其能力要拓展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对一次文化活动的宣传,大到组织群众进行文化方面的汇演,甚至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基地,这些都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因此可以说,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保证一专多能。基层群众工作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是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是辅导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的平台,是不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提升公益文化综合服务的载体。可见,群文工作者专业技术的高低,也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优劣。

四、发展创新

创新是评价一个领域能否得到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评价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能否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的一个主要标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水平对于群文建设效果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得不到保证,那么群众文化也必定会出现过于传统的现象,不仅其内容不够新颖,同时其气氛也必定会较为沉闷,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先进性的提高会产生阻碍。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将群众文化建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以及技术等应用到具体建设过程中,同时也就能够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群文建设整体水平以及效果的提高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群文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其基本素质能够得到提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