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十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56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黑色圣骑士”为你整理了这篇林业工作总结及2021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茶陵县林业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部署,以生态建设为中心,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三大方向,突出提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克服新冠肺炎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88%;有林地面积195.1万亩;活立木蓄积达526.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8万立方米;森林火灾受害率0.034‰,远低于绩效评估考核0.9‰;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3‰以下。

(一)政治生态成效显著

1、政治建设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员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林业业务和法律、法规”等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推动生态茶陵建设。

2、廉政建设上。依托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督”一体化政务平台宣传月活动、推进数据共享,创新监督方式,加强民生、扶贫等领域资金项目监督,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通过政治学习、正面引导、反面警示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纪律观念,提高工作效率。

3、队伍建设上。全面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突出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严格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加大了干部引进、交流、激励力度,形成了以人为本、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1、生态绿化成效显著。一是扎实推进国土绿化。2020年,完成新造林面积2.6万亩,其中油茶新造1.5万亩;补植补造2.1万亩,其中油茶0.8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45万株。二是稳步推进道路绿化。完成2019年“春季绿化行动”补植补造70658株,100%完成任务;完成新绿化里程236公里,完成任务的146%。

2、资源保护措施有力。一是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经过多个部门连续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已经形成整合优化方案并通过了省级专家团评审。二是野生动物禁养、退养工作全力推进。野生动物禁养宣传到位,全县退补资金221.9279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积极鼓励引导养殖户转产转型,并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相应帮助扶持。三是森林资源保护全力推进。积极筹备2020年森林督查工作及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封山育林,禁止一切商业性采伐,严格控制全县林木采伐量。四是林地保护全力推进。加强林地资源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林地行为,全年立案91起,行政处罚86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40余万元;审批林地使用项目38个,面积117.87公顷,征收植被恢复费1394万元。

3、疫情防控措施有力。一是联防联控到位。根据《茶陵县林业局全员上阵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将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人,扎实开展联防联控工作。二是野生动物防控到位。对全县51家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采取封控隔离措施,建立管理台账,跟踪管理。组织林业局执法大队、林业派出所,联合市场管理部门,开展野生动物清查执法专项行动。

4、森林火灾防控到位。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9月30日,我县发生火警火灾总数为9次,森林过火面积为12.95公顷,受害面积为4公顷,受害面积控制在总林地面积的1‰以内,无大的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

(三)林业产业发展提速

一是推进油茶产业发展。2020年,完成油茶新造林1.5万亩,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41.26万亩。2020年9月,茶陵县被确定为湖南综合油料大县,是我省38个综合油料大县之一。二是推进楠竹产业发展。2020年完成竹林道建设110公里,方便了楠竹生产运输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楠竹高产示范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脱贫攻坚推进有力

一是精准实施生态护林员补助项目。投入资金472万元,精准巩固脱贫472户1888人(10月份增加56户),实现人均年增收2500元。二是精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油茶造林和森林抚育等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020万元,带动巩固脱贫700户、2980人脱贫。三是精准实施结对帮扶。派出驻村帮扶队员12名,结对帮扶队员73名,帮扶桃坑乡南坑、晓枫、东江、带江、马溪及腰潞镇竭石6个村,巩固脱贫成果。

二、2021年林业工作部署

2021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第一年,茶陵林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营造林2.6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88%、活立木总蓄积增长16.8万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2%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

(一)总体思路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关于湖南工作和林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强县为总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总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生态保护、生态提质、生态惠民,全面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推全县生态系统整体性提升,为加快“一心四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始终坚持党管全局。

1、强化政治建设。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习党史为抓手,扎实落实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

2、强化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整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严格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项目建设、资金分配等重点领域,教育提醒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守纪律、敢担当、善作为。

3、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林业业务及相关技能培训,注重打磨干部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不断优化林业干部队伍结构;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营造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

(三)不断提高资源管护水平

1、努力提高资源总量。2021年,完成新造林面积2.6万亩(其中油茶新造1.2万亩),补植补造1.3万亩(其中油茶新造0.8万亩);油茶低改0.8万亩(抚育改造5600亩,更新改造1100亩,品种改造1300亩);楠竹低改2.5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退化林修复0.3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倡导全民义务植树。

2、切实加强资源保护。

(1)抓严保护地保护。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保护地的保护,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问题严查的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落实各类补助资金。

(2)抓严森林资源管护。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强化森林采伐管理。

(3)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清风行动”,保护好我县现有的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资源,进一步落实禁食野生动物退出养殖户转产转型“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积极开展湿地日、爱鸟周、观鸟节、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宣传活动。

(4)加大林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守好林地红线,禁止非法开采破坏林地行为,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涉林矿山、企业的相关台账,积极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5)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强化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尽职尽责做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积极落实防控举措,确保两项指标控制在省定标准范围内,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3、持续调优生态修复质量。

充分发挥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遵循近自然理念,科学合理规划,注重乡土树种使用,严格质量管理,统筹安排好全县造林绿化工作。认真落实植树造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措施,切实提高生态廊道建设进度,继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突出湿地功能属性,构建多样性的生物保护网络,促进重要湿地及林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景观和功能全面提升。

4、高速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产业特设突出、生产加工标准化、产品质量优良、品牌效应好,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油茶、楠竹、森林康养与旅游、竹木加工、林下经济集聚性发展,高质量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1)突出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在全县掀起油茶产业建设新高潮,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油茶低产改造,促进增产增收。

(2)突出楠竹产业发展建设。加大楠竹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出山难”瓶颈问题,以县级财政产业发展资金为依托,积极宣传发动林农增加楠竹产业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带动林农发展楠竹产业。

(3)突出典型示范作用。打造油茶产业、楠竹产业、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支持万樟园林、虎源生态、旺丰油茶等示范企业,争创全省一流,国内知名品牌。

5、扎实做好松材线虫除治工作。2020年12月1日,茶陵县召开了松材线虫除治工作动员会议,引起县、乡镇、村高度重视,已由专业团队科学处置,计划在2021年3月底前完成全县枯死松树的清理除治工作,并于4月底5月初之际申请完成省局验收工作;8月底之前完成松材线虫防治工作,同时启动松材线虫秋季普查工作,并于9月底完成普查工作,10月,启动2021年度松材线虫除治工作。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2

一、切实加强对创“四好”活动的领导

局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市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把以“学习创新、民主团结、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创“四好”活动,作为加强局党委班子建设和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切实加强创建工作领导。局党委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洪流为组长,局党委委员、党员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创建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规划,平时有活动,年终有总结,做到了常抓不懈,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

今年以来,局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和全局干部职工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全会精神,把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与学习林业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相结合,坚持中心组学习,职工会、支部会学习和干部调训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水平,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全年共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4次,职工学习37次以上,机关党支部学习9次,离退休干部学习12次,选送干部参加中、省、市培训60余人次。副县级以上干部共撰写理论文章5篇,记读书笔记1.3万字以上。

通过学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林业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体现出一些新的举措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今年灾后重建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1328亿元,占总投资71364亿元的86%,位居全省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前茅;二是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并通过省厅验收,正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后续配套改革。三是建立了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全市2.4万余亩城市森林今年起落实生态补偿;四是在统筹城乡绿化方面有新突破,在全市全面启动农民新村绿化工作。10余万农户受益农民新村聚居点绿化工作(全市绿化震后新建居民点279个,绿化面积达11441亩,受益农户达46423户,14.41万人),道路水渠绿化形成灾区靓丽风景(全市共绿化道路204条,734.7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高标准绿化达到150公里;绿化水渠56条,144公里),积极实施城镇绿化和城镇周边绿化工作(林业部门共实施城镇绿化144.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224万元,其中市县财政投入达5184万元),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绿化美化家园,认捐认养金额达207.8万元。

三、进一步完善机关各项制度和决策程序,努力形成民主团结的工作局面

局党委班子成员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合力。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注重发挥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作用,坚持按党委议事规则办事,坚持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集中研究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今年,我局先后完善了局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林业局机关非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周一碰头会制度》等机关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林业重大资金使用、新上重要项目等也都由党委集体研究或局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避免了内耗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局党委班子成员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经常开展思想和工作沟通,按要求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局机关呈现出和谐有序的工作局面,为全面超额完成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勤政务实,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局党委按照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手抓生态重建,一手抓改革创新,全面完成了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林业灾后生态修复重建。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市完成受损林草植被和大熊猫栖息地恢复28.94万亩,占市年度目标的13万亩的222.6%;新建和修复林木种苗基地1135亩;恢复林区水、电、路、通讯线路99.8公里;维修加固新建各类房屋累计2万多平方米;购置设备68台(套)。全市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投资61328.0万元,占总投资71364万元的86%。

2、造林绿化工作。截止目前,完成营造林4.01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116万亩,占目标任务1.4万亩的286.5%;迹地更新0.61万亩,低效林改造4.5万亩,占目标任务的3.5万亩的128%;新育苗完成609亩;中幼林抚育完成10.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205%。加速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至今年11月底,全市完成义务植树507万株,占年度目标任务400万株的126.8%;平原绿化4000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完成城市森林工程景观改造300亩,占年度目标260亩的115%。

3、森林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和各项防火措施,加强监管。今年,全市发生森林火灾6次,火场总面积0.25公顷,森林火灾损失率为0.01‰;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为0,成灾率为0。严格执行森林采伐数量,确保今年森林采伐控制在限制目标以内。

4、林业产业。2010年,全市新建工业原料林、核桃、大枣特色经果林和药材基地等林业产业基地5.1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2%,总投资达2.4亿元。实现林业总产值19.04亿元,占市目标任务的126.9%,其中:第一产业11.08亿元,第二产业2.81亿元,第三产业5.15亿元(旅游产值)占目标任务的114.4%。实现林业农民人均收入519元,占目标任务的115%。

(二)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天然林保护工程,分解下达中央财政管护资金332万元到各实施单位,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全市230万亩天然林资源实施有效管护。公益林建设目标任务完成1.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做好全市17.7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全市各县(市、区)按照省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按照专项建设的相关规定、规程,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专项建设稳步实施。完成国家对我市2010年到期退耕地的阶段验收,保存合格率和基本合格率之和为100%,圆满通过了国家验收。

联镇帮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多次深入绵竹市金花镇、孝德镇,罗江县金山镇营盘村开展帮扶工作。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计划解决帮扶资金近5余万元,用于联系村发展特色林业种植。

(三)为农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0年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根据省林业厅“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全市参加林业科技推广行动的林业科技人员共有4260人次,累计培训林农82000人次,发送林业科技宣传资料230000份;积极参与“科技下乡”活动,发送林业科技宣传资料24850份,受教群众4000余人次;在全市建立巨桉、107杨、四季杨、薄壳核桃、柚、桃等各类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17610亩,辐射面积121700亩,建立各类示范户2583户;积极开展林业科技研究,正在进行德阳市重点科技研究项目——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速生树种——竹柳的引种试验,目前,全市在不同地域建立定点试验种苗基地4个,共计5亩。

(四)确保了林业系统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为确保林业系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局面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局党政班子成员积极宣讲政策,化解矛盾,热情接待基层干部职工和群众,及时答复和处理一些带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先后接待市伐木厂职工、什邡林场职工和基层群众上访17余人次,特别是对市伐木厂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多次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破坏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的案件进行了及时查处。实现了本系统、本单位无安全稳定事故的目标。

(五)积极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德阳市林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德阳市林业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和《德阳市林业局关于加快推进农民新村绿化工作的意见》,做好机关和“包片”责任区环境整治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林业与园林管理)局将城乡绿化工作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工作,美化城乡环境。

五、廉洁从政,树立了林业部门良好的形象

一年来,局党委一班人认真履行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职责,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分管工作,分管的部门,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局领导班子及成员,系统干部职工均未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今年以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廉政准则》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贯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积极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活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二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结合林业系统工作实际,围绕林业履职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防范开展工作,以廉政风险预防为抓手,初步建立具有林业系统岗位特点的风险点防范管理体系。三是积极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在推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完善了机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多项制度;四是认真开展林业两大工程的执法监察,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了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五是严格落实灾后重建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的各项规定,积极推行资金、物资使用管理的公开、公示制度和招投标制度,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林业系统无截留、挪用、贪污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行为发生;六是加强机关人、财、物管理,坚持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同时,双本着力所能及的原则,针对今年的灾情,及时解决系统干部职工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体现党组织对干部职工的关心,使干部、职工自觉维护党的纪律。从而使林业系统树立勤政、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

六、坚持选拔任用程序,严格选拔任用监督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突出抓好推进区生态建设,高标准建设花卉苗木基地,认真落实林业重点工程,为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造林工程37.6万亩。其中新增花木面积15万亩;重点营林工程16.87万亩;补植补造4.5万亩;城区新增绿地706亩,改造完善绿地422亩。分工程目标任务如下。

(一)花木基地建设

全市新增花木面积15万亩,总面积达到90万亩。按照种植区域化、管理集约化、产品标准化、销售信息化的建设要求,坚持发展花木产业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花木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鲜花、切花,提升花木档次,提高经济效益。

(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生态建设

推进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5748亩,其中高档花木种植面积达到12600亩以上。要学习借鉴*县现代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中土地流转工作的做法,采取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进大型花木公司、种植大户等多种方式,扎实促进土地流转。年底,推进区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0%,实现流转的土地80%以上发展花卉苗木,剩余20%发展果品经济林和生态观光林,确保完成推进区生态建设任务。要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成功的造林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积极探索和推广花果间作、林花间作、林菜间作、林草间作、林苗间作、林禽共养等造林模式,提升推进区生态建设的档次和效益。

(三)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依据各县(市、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建设环城防护林带和城郊森林1.91万亩。补植和完善新107国道5.05公里,面积103亩;补植和完善环城快速通道6.58公里,面积293.5亩。

(四)生态廊道网络建设

按照ii级廊道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绿化宽度20米以上;iii级廊道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绿化宽度10米以上;iV级廊道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绿化宽度5米以上的标准,完成生态廊道建设348公里,折合造林面积2.5万亩。G311按照专项规划补植完善每侧200米花木长廊,京珠高速按照专项规划3年完成每侧1000米宽的花卉苗木带建设任务,2009年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万亩。

(五)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一般平原农区农田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300亩以内,沙区林网网格面积控制在200亩以内的标准完成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53万亩(完成农田林网30万亩,折合造林面积2.1万亩),完成防沙治沙工程9200亩。

(六)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在加大对现有有林地保护的同时,依托国家退耕还林等工程,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木本中药材、生态能源林等,完成造林面积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2.5万亩。

(七)村镇绿化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街道和建筑物布局特点,按“用材林围村、乡土树种上路、果树入院、闲置土地建园”的要求进行绿化美化。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成村镇绿化任务4.27万亩,绿化村庄707个。

(八)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

加强对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完成11.07万亩中幼林抚育任务和5.4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

(九)林业重点工程的补植补造

根据省林业厅核查结果,对*年林业重点工程中成活率在41—84%之间的造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总任务4.5万亩。

(十)城区森林生态建设

完成城区绿化建设工程87项,其中新建40项,续建11项,完善36项。新增绿地706亩,改造完善绿地422亩,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三、具体任务

(一)禹州市

1.新增花木面积1.5万亩。

2.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工程1.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4.59万亩;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3.15万亩。

3.按每侧林带宽度20米,补植和完善郑石高速、许登高速、S231、S325、S236、火磨路、贺神路、禹浅路等林带空挡共106公里。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1.81万亩,绿化村庄217个。

5.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5万亩,完成其他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5万亩。

6.完成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1800亩。7.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2760亩。责任人:蔡全法

(二)*市

1.新增花木面积2万亩,其中京珠高速两侧9000亩,城乡一体化推进区3000亩。

2.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工程4300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2万亩;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5000亩。

3.按每侧林带宽度20米,补植和完善郑石高速、彭花路、许开路、三号公路等林带空挡共15.3公里。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6000亩,绿化村庄120个。

5.完成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1800亩。

6.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6100亩。

(三)*县

1.新增花木面积3万亩,其中京珠高速两侧8500亩,城乡一体化推进区1万亩。

2.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44万亩;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9500亩。

3.建设和完善生态廊道145.8公里:

(1)按每侧林带宽度50米,完成魏武大道林带建设12.5公里。

(2)按每侧宽200米,补植G311花木空档6.7公里。

(3)按每侧林带宽度5米,完成老张古路、陈小公路、苏桂路、天兴路等县乡道路林带建设124.5公里。

(4)按每侧林带宽20米,补植颍河林带空挡2.1公里。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1341亩,绿化村庄90个。

5.完成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4125亩,补植和完善新107国道3.95公里,面积87亩;补植和完善环城快速通道4.9公里,面积219亩。

6.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20205亩。

7.城区绿化完成新建任务10项,完善任务1项,总绿化长度11440米,绿化面积401.7亩。其中,京珠高速南引线绿带两侧绿化长度2400米,绿化面积18亩。

(四)*县

1.新增花木面积6万亩。

2.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工程6822亩;完成防沙治沙工程9200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3万亩;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6000亩。

3.建设和完善生态廊道58.5公里:

(1)按每侧林带宽度50米,完成许亳高速林带建设26公里。

(2)按每侧花木宽80米,完成名优花木科技园区道路花木带建设20公里。

(3)按每侧林带宽50米,补植兰南高速公路林带空档7公里。

(4)按每侧宽200米,补植G311花木空档5.5公里。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9200亩,绿化村庄92个。

5.完成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7886亩。

6.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8247亩。

(五)*县

1.新增花木面积1.5万亩。

2.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工程1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000亩;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2000亩。

3.建设和完善生态廊道21.5公里:(1)按每侧林带宽度50米,完成北汝河林带建设11.5公里。(2)按每侧林带宽度10米,完成大乔路(大陈闸至乔柿园)林带建设10公里。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7000亩,绿化村庄160个。

5.完成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2万亩。

6.完成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2000亩。

7.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6700亩。

(六)*区

1.新增花木面积3000亩,其中城乡一体化推进区1748亩。

2.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工程300亩。

3.完成村镇绿化任务300亩,绿化村庄16个。

4.完成城郊森林及环城林带建设工程1000亩,补植和完善环城快速通道80米,面积2.5亩。

5.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294亩。

6.城区绿化完成新建任务17项,续建任务11项,总绿化长度13530.5米,绿化面积446.8亩。其中,天宝路西段路侧绿带绿化长度4216米,绿化面积120亩。

(七)经济开发区

1.新增花木面积3000亩。

2.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300亩。

3.按每侧林带宽度30米,补植和完善许登高速、许平南高速、京广铁路等林带空挡共7.5公里。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400亩,绿化村庄8个。

5.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215亩,补植和完善环城快速通道1.6公里,面积72亩。

6.城区绿化完成新建任务2项,总绿化面积6.15亩。责任人:冯金长

(八)东城区

1.新增花木面积4000亩,其中京珠高速两侧2500亩,城乡一体化推进区1000亩。

2.按每侧宽200米,补植G311花木空档800米。

3.完成农田防护林工程1900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0亩。

4.完成村镇绿化任务350亩,绿化村庄4个。

5.完成*年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造任务555亩,补植和完善新107国道1.1公里,面积16亩。

6.城区绿化完成新建任务7项,完善任务4项,总绿化长度3550米,绿化面积123亩。

(九)市建委

1.完成文峰路、*路、前进路、文化路绿地建设任务,总长度6690米,总绿化面积19.86亩。

2.完成清潩河游园、许由路、新兴路、延安路、八一路、兴华路、劳动路、文博路绿地提升改造任务,总长度9086米,总改造面积92.62亩。

3.完成春秋广场草花栽植2.88亩;完成其他22条道路行道树补植198株,绿篱1600平方米。

(十)市城管局

完成文峰路、许南路、许禹路绿化改造任务,总长度4150米,总改造面积22亩。

(十一)市公路局

1.完成24.3公里外环路肩绿化补植任务,总面积36.4亩。

2.完成文峰路北环转盘、梨园转盘、许禹路转盘、许南路转盘绿化任务,总面积18.9亩。

(十二)中石化*分公司

完成延安路加油站、七里店加油站、新东路加油站、许庄二站绿地建设任务3.42亩。

(十三)中石油*分公司

完成*县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十三加油站和*区一站绿地建设任务,总面积4.7亩。

(十四)*公司

完成*游园绿化任务83.2亩。

(十五)金地房地产公司

完成许继广场绿化任务4.5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都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指标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未完成年度绿化任务的县(市、区),取消其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评先资格。继续坚持行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领导机制,主要领导要亲自动员部署,亲自挂帅,一线指挥;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及时发现和解决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要精心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二)深化林权改革

按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流转,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真正落实“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不建无主园”。今年年底以前,平原区要全部完成集体林权改革的主体任务,山区要完成任务的80%。花木基地建设、推进区生态建设、iii级以上生态廊道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都要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其中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土地流转要达到现有绿化空地的70%以上。要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引导群众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一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流转。二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干部以及当地造林大户的作用,通过算帐对比的办法,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三是切实抓好土地流转的服务、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妥善地化解调处土地纠纷,认真做好后续服务,切实保护群众和土地承包人的利益。iii级以上廊道两侧土地一经流转、绿化,要确定为固定林地,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廊道两侧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许政办〔*〕97号)要求,纳入林地管理范畴。

(三)创新造林模式

各地要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成功的造林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合理解决林业生态建设收益周期长、见效慢与农户近期收益的矛盾。花卉苗木基地建设要坚持花木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原则,达到花木生产和生态旅游相互促进的目的。其他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要大力实行宽窄行及大行距小株距造林模式,宽行距8—10米、窄行距2—3米、株距2—3米为宜,既能确保单位面积合理栽植株数,又有利于林间通风透光,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可充分利用宽行距延长间作年限,提高土地收益。积极探索和推广花粮间作、花果间作、林花间作、林菜间作、林草间作、林苗间作、林禽一体等造林模式,既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总体经济效益,又解决农民近期收益问题。

(四)兑现扶持政策

最大限度地引入和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激发和调动全市广大群众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各县(市、区)已经出台的有关林业生态建设扶持政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能够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确保及时、足额兑现;扶持政策不完善的,要调整完善,吸引更多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业主和大户投入林业生态建设。

(五)加大宣传力度

新闻媒体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造舆论声势,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日报、*电视台要开辟林业生态建设专栏和栏目,集中宣传报道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动态,宣传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典型,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努力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尽责率,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认真组织参与义务植树活动,自觉履行植树义务,积极承办造林绿化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每个单位、家庭、居民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机制,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人人植树种草、爱花护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合力,推进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加强督查考核

继续坚持严格的督查考核工作制度。市创建办负责全面协调;市创森办负责花卉苗木、廊道绿化、村镇绿化和省级以上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督导;市推进区联席办负责推进区生态建设工作的督导;市创园办负责城区绿化的督导;市景观办负责景观道路绿化完善工作的督导。各督导组要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均衡发展。市监察局要继续坚持全程介入生态建设工作,对林业生态建设进度慢、质量差的单位,按照《*市林业生态建设问责暂行办法》的要求,给予责任追究。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4

这次全市林业工作暨市绿化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央和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林业工作。会前,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了市林业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对下步的全市林业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推动我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林业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发展林业,功在当代,惠及子孙,意义重大而深远。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认真组织实施了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工程,掀开了我市林业发展建设的新篇章,林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

(一)林草资源总量明显增长。全市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农防林更新改造及长岭县生态草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江河、公路、铁路等绿色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开展,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林业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保障功能明显增强。森林培育、木材加工、生态旅游、林果经济、牧草经营、野生动物驯养等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总量逐年攀升。

(三)资源管理与保护取得综合成效。实现连续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进一步加强。滥伐盗伐、毁林毁草、非法经营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

(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认真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国家对退耕还林、生态草、重点公益林的补偿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创办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林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森林公安改革基本结束,森林资源保护步入新阶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制约林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目前,已建设森林面积19.9万公顷,生态草面积264.2万亩。生态环境、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牧业实现了稳产增收,林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各县(区)领导重视村屯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12年,全省村屯绿化现场会在扶余县召开,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受到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林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总量小、质量差、效益低。生态保障能力仍显不足,水土流失、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依然严重,资源利用率、林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都比较低。我市的森林覆盖率为9.9%,远远低于全省43.4%的平均水平;我市人均森林占有量为6.5立方米,而全省人均森林占有量是33立方米;我市每亩林地年均经济产出918元,而我市每亩耕地年均经济产出达到了1587元,是林地的1.7倍;2011年,全市林业生产总值是28.4亿元,仅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2.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1%。与其它行业相比,林业发展明显滞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各级领导与群众认识需要提高。有的县工作抓得不实,效果不明显。三是工作抓法创新不够。传统做法坚持的不好,“义务植树”抓得不实,村屯绿化方面创新方式方法还不够;城区和重点镇绿化美化的效果不够好。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极不协调。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经济发展目标,对林业战线来讲,要完成的任务更重了,时间更紧了。近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林业工作汇报,并亲自出面向上争取林业项目和投资。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区)分别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状。这些,为我市林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耕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7.6%,农村各业的稳定增收与林业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三十多年来林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粮食生产的阶段性水平。我市还是林业资源大市,林木、林地、林果、湿地、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许多林业资源都可以形成产业,林业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具有巨大潜力。我市又是个资源型城市,石油、天然气比较丰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显现并将日益加剧。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可行性。发展林业,在减少排放、降低污染、推进工业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迎难而上,不断把我市林业事业推向前进。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全力推进林业发展

2012年是“十一五”决战年,也是“十二五”谋划年。“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林草资源总量为目标,强化基础建设,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着力实施一大战略、构建三大体系、突出三大功能、推进“4321”工程,努力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实施一大战略即发展现代林业。用现展理念引领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化机制发展林业,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努力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解决谁造谁受益的问题。

构建三大体系即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通过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构建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长、生态保障功能显著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努力构建一产切实加强、二产全面提升、三产充满活力的发达林业产业体系,努力构建生态知识得到普及、生态意识普遍提高、生态道德牢固树立的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突出三大功能即通过三大体系的构建突出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推进“4321”工程:“4”即在生态建设上,要特别突出“四大工程”:一是防沙治沙工程,二是退耕还林工程,三是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四是以低质低产林改造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培育工程;“3”即在环境绿化上,要着眼“三大区域”:一是城市,社区;二是村屯,庭院;三是公路、铁路和江河沿线;“2”即在产业发展上,要推进“两大项目”:一是木材加工业,二是生态旅游业;“1”即在资源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核心”:资源保护。

按照上述思路,“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28533公顷。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5312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全社会林业生产总值达到64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全面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工程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事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绿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事业。一要全面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决战年各项任务。各地要按照规划要求,找准差距,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村屯绿化为重点,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创建绿化机制为动力,以党委、政府为主导,林业部门牵头,工青妇武等群团组织为骨干,全社会广泛参与为保障,加强领导,全民发动,坚决完成十年绿化美化大地各项任务(民兵林、共青团林、妇联林和工会林)。二要制定十年绿化美化大地二期工程规划。要在全面总结十年绿化美化大地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谋划未来十年本地区、本行业的绿化发展思路、绿化重点和主要措施,组织编制好十年绿化美化大地二期工程规划。要按照从下至上,再从上至下的程序,反复研究论证,力求科学合理。规划要着重推进“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绿化向美化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每个家庭搞绿化转变。三要继续实施好“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2011年,我市启动了“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力度完成好三年创建任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村屯综合整治、地方配套资金、护屯林所需土地落实等重点难点工作。要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市80%以上的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验收标准,使农村的村容村貌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四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要在千方百计扩大新增绿地面积的同时,合理配置各类绿地,提高标准,创精品工程,实现绿化面积和标准双增长,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系统。五要加快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要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护林体系,并做好迎接国、省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围绕增产37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总目标,抓好哈达山百公里干渠绿化和上下游水库库区绿化工程,争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抓好西部土地整理绿化工程;抓好长岭县北部土地整理的绿化工程;抓好农田防护林新植和更新改造工程。要把过去规划目前还没有建设的和已经流失的林带,全部建立完善起来。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林业产业是生态建设的延伸和提升。我们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性,把林业产业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科学谋划,加速推进。要继续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基本方针,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三大园区”、“四大基地”、“十大龙头企业”建设,发挥幅射带动作用,增强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百万立米”木材项目,以扶余县弓棚子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立足木材精深加工,扶持木材加工企业开发下游产品,提质增效。要积极改造加工、制造等林业传统产业,增加科技投入,加速技术更新,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物开发等林业新兴产业,引入产业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进一步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要逐步形成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新兴产业为补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发挥各级林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培养产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三)切实抓好资源管理与保护。林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资源管护的重要性。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为全市林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林业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联合公安、工商、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草地、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以大案要案为突破口,顶住压力,排除干扰,不徇私情,彻查严办,坚决遏制涉林案件的多发势头。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扩大声势,增强效果。各县(区)要抓紧组建森林公安大队并迅速投入工作。要结合林改,进一步加强林地资源管理,突出抓好迹地还林和林地清理收回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狠抓源头防范,确保我市无重大疫情发生。

(四)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2012年我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区)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展不平衡,县与县、乡与乡之间进度上的差距拉得过大,整体推进不够。个别地方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碰硬,不愿触及矛盾和问题。有些地方没有明确的部署和要求,没有严格的检查督导手段和措施,心中无数,工作推着干。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林改工作马上就要着手落实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很多问题都要暴露出来,而且不可逾越,必须处理,林改工作真正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关键性环节、敏感性时期。前段的所有工作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能不能让改革的成果惠及百姓,让大多数群众满意,能不能保持社会稳定,关键在此一举。这也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强不强、前段工作是否扎实有效的试金石。

按照林改方案的要求,全市6月末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把“两权”落实到千家万户,2012年年底完成归档发证工作。这个目标不能动摇,要必保全面如期完成,不能留下一乡一村。下步工作要突出“四抓”。一要抓重点。林改是全年工作的重点,落实“两权”又是林改的重点。各地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在工作安排上、方法措施上、组织领导上、督导检查上都要突出这个重点。市县两级政府督查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2012年督查工作的重点,定期开展督查。各级林改办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搞好检查指导。各地、各部门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视察和监督。二要抓时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季节性强,真正属于林改的时间并不多。要充分利用春节后、春播前这段有利时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强力推进。三要抓难点。解决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是改革的难点、热点,但同时也可能是创新点和突破口,有的地方之所以求稳怕乱,根源就在于此。各地、各部门要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集中精力,集中智慧,创造性解决好林改难点问题。四要抓进度。各地、各部门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强时间观念和紧迫感,加大推进力度。一村一屯的林改工作都要提到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落下一个都表明全市没有完成任务,不能因此影响全市林改工作整体部署。鉴于市哈达山水利工程管理局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发放林权证的行政许可权,也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林改进度与质量,因此,市扩容划归市区社里乡和前郭县咚勒赫村、一部落村的林改工作,仍然由扶余县和前郭县统一组织实施,兴原乡林权证审核发放按照行政属地管理原则由宁江区负责。

(五)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剧烈。持续高温、干旱和大风等极端天气出现比较频繁,高火险天数大幅增加,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风险。2012年是全省实现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的决战年。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2012年春防期间我市降水比历年同期略少,气温略高,大风日数略多,并有明显的持续高温、少雨和多大风时段。目前,森林防火区的农田内还存有大量未运回、未烧除、未清理的秸秆,火源管理压力极大,加之我市森林防火设备设施还不完善,2012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突出抓好“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驻山人员清查、火情监测、预警响应、火灾扑救、隐患排查”等七大环节,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组织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落实。要认真落实好副省长王守臣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衔接,密切协作,统筹整合人力、物力,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组成部门和单位,要加大组织管理和协同支持保障力度,做好处置森林火灾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各基层单位和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制度,层层落实防火责任,确保全省、全市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形成政府领导、林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行政推力。要按照省里会议要求,把造林绿化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一级对一级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要进行排序、通报。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派、工青妇武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林业发展。

(二)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形成强大合力。完成好新形势下的造林绿化任务,仅仅依靠林业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党全民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才能取得成效。前不久,省绿委会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成员在造林绿化上承担的具体责任,提出了目标要求和推进措施。按照省绿委会的要求,市级绿委会成员单位都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可以挂靠在其它内设机构,并配备精干人员从事绿化管理工作。交通运输、水利、铁路、住建、公用事业、军分区、油田等绿化任务较重的部门,要设专人具体抓绿化。会后,各成员单位要抓紧成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并把本部门绿委会和绿化办成员名单上报市绿化办。市绿委会每年春季造林前,对各部门下达绿化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要实行部门绿化监督检查和评比表彰制度,奖优罚劣,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绿委会成员单位要在绿委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造林绿化作为本部门重点工作,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事业。林业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抓好协调指导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要抓好辖区内各级公路的造林绿化工作。住建、公用事业部门要抓好辖区内城市建城区的园林绿化工作。水利部门要抓好辖区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渠道、水电站的造林绿化工作。铁路部门要抓好车站和铁路地界范围内的造林绿化工作。军分区要组织预备役官兵积极参加村屯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油田分公司要抓好住宅小区和矿区、井区绿化美化工作。农业部门要抓好垦区、国有农场和农业节水示范区的造林绿化工作。畜牧业部门要抓好草原管护和治理。发改委要积极争取国家造林绿化工程投资项目。财政部门要保证造林绿化资金。其它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造林绿化事业,为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提高建设质量。要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和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机制灵活、转化顺畅的良好氛围。要与林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解决森林经营、种苗培育、沙化土地治理、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生态保护及林业产业发展等重大科技难题。要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构建以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大力开展林业教育,全面加强技术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5

一、我省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林业科技工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特别是去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贯彻《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省林业厅党组关于“生态建设出精品、产业发展创品牌、林业管理上水平,实现林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狠抓林业科技工作,全省林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4%,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3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全省造林良种使用率达59%,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林、示范园、示范点5000余处。

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一)狠抓林业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林业科学研究坚持面向生产、服务基层的方向,突出抓好一批生产急需的研究和攻关项目,在主要用材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和引进、丰产栽培技术、名特优经济林树种良种选育、高效栽培及果品加工技术、木材加工利用技术、森林保护管理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年以来,全省共选育出林果新品种、无性系49个,引进林果新品种110多个;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林业科技成果75项,其中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33项,林业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我省林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科技成果推广与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年以来,全省共落实国家、省重点科技推广项目155个,其中国家林业局项目15个,省项目140个;建立各类推广示范基地1500多处。推广了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美国黑核桃、豫楸1号、豫罗红板栗、无核枣等一批优良树种;推广应用了全光照喷雾育苗、脱毒繁育、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等一批新技术;全省实施林业科技开发项目28个,其中国家重大计划项目6个,省科技开发项目2个,通过科技推广和开发,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大面积扩散,大幅度提高了全省林业的科技水平。

(三)狠抓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兴林示范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继续开展了以“211”科技兴林示范工程为主体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全省共建立科教兴林示范县2个、示范乡19个、示范村146个、示范户1000户;新建了*、许昌、漯河等8个省市合建的“河南省林业高技术试验示范园区”;建立了四个河南省退耕还林(草)工程科技示范区;各地结合示范工程建设和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等,共建立各类科技推广示范林、示范园、示范点5000余处,总面积近百万亩。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大部分基地已成为各地林业建设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四)加速发展林业高技术产业,形成了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全省林业部门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开展了林业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良好开端。实施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河南鄢陵基地”和“河南省西部林木优良品种驯化繁育基地”项目,积极促进林业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努力培育高技术新兴产业;在木材和林果精深加工、利用“3S”技术实施森林资源监测;利用生物技术繁育林木新品种;实施花卉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带动了一批林业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五)狠抓队伍建设,林业科技工作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

全省林业系统现有职工2.95万人,其中科技人员5600余人,约占职工总数的19%;现有省、市、县林业科研机构64个,职工总数153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500余人,占33%。全省现有县级以上林业技术推广机构151个,其中省、市站19个,县(市)级站132个,共有职工290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00余人。全省共建乡(镇)林业站21*个,共有职工91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11人。全省林业科研、开发、推广体系初步形成。

(六)构筑科技支撑平台,为林业工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成立了河南省“科技兴林”顾问组,聘任省内外9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家为全省林业重点工作出谋划策;建立了河南省林业专家信息库,为合理使用和科学配置技术人才打好基础;组建了河南林业信息网,为实现林业信息的快速传递,数据资料的共享、林产品价格的网上创造条件等。

(七)制定印发精品工程标准,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人工造林工程质量的提高。

20*年初,制定印发了《河南省人工造林精品工程建设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标准》对人工造林工程的规划设计、良种使用、栽植模式、管护措施、档案管理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使人工造林质量的优劣问题有了衡量标准。省林业厅党组十分重视精品工程建设工作,提出从20*年起,全省所有人工造林工程都要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提高造林质量。全省各地在今年春季造林中,严格按照《标准》组织施工,使造林质量比往年大幅度提高,据初步检查,三门峡、济源等地人工造林精品率达到50%以上。

二、当前林业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在全行业还没有真正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还没有真正落实,对林业科技工作重视和宣传不够。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对林业科技工作是“口头上重要,规划上次要,行动上不要”,错误地认为,科技工作是软指标,抓不抓都行。

(二)林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总体实力薄弱,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推广经费不能集中使用,形不成规模和效益。科研设施陈旧,手段落后,严重制约林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1996年省科技专项事业费取消以后,林业厅不再有专项科研经费,使我省林业科研和标准化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原创性研究不足。无法组织有针对性的联合攻关,林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无法开展研究工作。加上经费的多头管理,少量的经费不能集中使用,直接影响到推广和示范的规模和效果。

(三)科研、推广、生产三者结合不够紧密,技术棚架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方面林业生产对科技需求缺乏自觉性和紧迫感,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不足。另一方面,科技项目立项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有的科研单位还存在体制不顺,多头管理。

(四)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的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不高。对各地林业工作科技含量高低没有确定硬指标,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仍有三、四个省辖市林业局没有落实科技管理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

(五)林业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员知识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缺乏学术造诣深、善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和高学历科技人员,特别是缺乏从事林业第二、第三产业研究的知名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基层林业科研、推广机构和人员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更新缓慢,科技培训工作滞后。对专业技术人员关心、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

(六)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缺乏培养、引进、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专门人才的具体办法;没有建立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市地林科所深化改革和作用发挥引导不够;缺少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的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科技运行体系弊端和影响依旧存在,有限的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和低效运作等问题比较突出。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不够强。

(七)林业标准化工作投入不足、进展缓慢,不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和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工作。

全省林业系统各级主要领导都要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要把林业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投入到位,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切实增加林业科技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1、广泛宣传林业的特点、社会公益性质及林业科技对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计划部门的支持,确保对林业科技的投入逐年有所增长。

2、积极争取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省计委、省科技厅、省外专局等部门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与经费,特别是努力争取对河南林业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大项目。

3、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强调的“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科技支撑投资,要列入工程总预算予以保证,其资金份额不低于工程总投资的3%”的意见。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项目要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的林业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化项目。

4、科技部门与林业生产部门紧密结合,利用生产经费,结合生产建设,通过科技示范等,以增加林业建设科技含量。

5、吸引社会资金及鼓励科技人员投入技术和资金创建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企业等,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林产工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

6、建议省林业厅每年解决10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用于重大科研攻关和林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有效解决科技经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1、进一步明确林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机构的地位和作用,稳定和发展林业科技队伍。建议市、县将林科所和推广站合并为林业科研推广中心(全额事业单位),并按照中国林科院改革示范引导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突出林业的社会公益特性,稳住一支精干高效的林业科研队伍搞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尽快建立科研推广机构面向市场的灵活运行机制,一部分技术人员搞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等。

2、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在用人机制方面,要完善“开放、流动、竞争”机制,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和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行全员聘用制;在立项机制方面,实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推行重大科技项目领导负责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在分配机制方面,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林业科技大发展;在成果评价机制方面,引入科学的评价监督机制,完善成果实地验收和成果汇报答辩制度;在科技管理方面,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院所长负责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度。

(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

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入调研,依据生产需要,每年申报指南,围绕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着力支持产出值高、显示度大的生态和产业项目,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申报的项目一定要有规模、有亮点、有效益,科技支撑和推广项目要突出各项林业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突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要积极做好各类科技项目的争取及组织协调工作。主动了解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等单位每年项目安排的思路及重点,多向他们汇报和宣传我们的工作,并结合我省林业建设需要,指导各单位做好选题和申报工作,对生产上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五)强化科技兴林示范工作。

围绕全省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区、示范点。

一要继续实施“211”科技兴林示范工程,重点抓好一批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园和示范点的建设;

二要结合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和“948”项目、科技攻关、中间试验、科技推广等项目的实施,通过林业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力争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兴林示范区、示范园和示范点;

三要突出抓好人工造林精品工程建设,做到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使全省人工造林精品率大幅度提高,优化林业结构,实现生态建设出精品、林业产业创品牌、林业管理上水平,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六)抓好科技推广、培训和普及工作。

把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科技与林业建设的紧密结合。要下大力气抓好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工程标准化及质量技术监督,搞好技术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培训计划,加强对现有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还要利用乡站技术力量、农业广播学校、技术讲座、信息网络等多种形式,抓好专项技术培训和科学技术普及,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技术队伍,提高成果的扩散水平。通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开展以林木优良新品种和林业先进适用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和培训,重点解决好林业“技术棚架”问题,促进科技、推广和生产的紧密结合。

(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加大引进、培养、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工作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院士、博士导师、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到林业部门工作。要认真落实《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6

一、农林产业基本情况

1、粮油生产继续保持稳定。2019年我县完成市下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万亩,粮食总产6.4万吨的目标任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5万亩,比去年增0.24万亩;粮食总产9.05万吨,比去年增0.32万吨;粮食单产402公斤,比去年增9.89公斤。其中春粮播种面积3.08万亩,比去年增0.05万亩,总产0.71万吨,比去年增0.11万吨;油菜播种面积9.3万亩,比去年增0.32万亩,平均单产140公斤,总产1.3万吨;早稻播种面积1523亩,平均单产420公斤;单季晚稻播种面积8.4万亩,平均单产536公斤,总产4.53万吨。

2、水果规模发展回落,总体减产增值。今年新发展果园面积2962亩,以樱桃、猕猴桃、蓝莓、杨梅等小水果为主。全县水果总面积为6.03万亩,比去年减9.83%,其中梨生产规模下降明显,面积2.14万亩,比去年减9.98%,桃1.25万亩,比去年减5.92%,早熟桃比重持续下降。受不良气候影响,今年梨、樱桃、桃和杨梅达到近年来最低产量,全年水果总产量约40915吨,比去年减17.55%。受市场拉动影响,水果平均销售价格明显提高,为6.18元/公斤,比去年增28.12%,水果总产值稳中略升,全年总产值约2.53亿元,比去年增5.63%。

3、茶叶增产增收。全县茶园总面积为6.3万亩,其中新发展1100亩。茶叶总产量2850吨,比去年2600吨增9.61%;总产值25500万元,比去年22950万元增11.1%,其中名优茶产量430吨,比去年420吨增2.38%;产值20850万元,比去年17900万元增16.4%。

4、蚕桑产业进一步萎缩。全县桑园26500亩,比去年减9.56%;全年饲养蚕种27290张,比去年减18.3%;总产茧1208.9吨,比去年减16.9%;蚕茧产值3227.76万元,比去年减37.4%。

5、水产养殖保持稳定。今年我县水产养殖面积继续保持稳定,为1430公顷;预计全年养殖产量9800吨,产值2.2亿元,和去年基本持平。

6、蔬菜生产基本保持稳定。今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9.84万亩,比去年同期减1.8%,总产量21.3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2.47%,总产值3.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3.54%。

7、中药材产业继续发展,增产又增收。全县有中药材面积15000亩。其中草本中药材8600亩,新发展1400亩;产量为3027.2吨,比去年增11.2%;产值为7025万元,比去年增4.93%;平均亩产值达9001元,比去年增9.1%。

8、食用菌发展势头迅猛,持续增产增值。全县食用菌总面积维持在500余万袋(平方尺、亩)左右,比去年增56.25%,其中黑木耳76万袋,香菇65万袋、秀珍菇35万袋、金针菇5万袋、蘑菇20万平方尺、大球盖菇300亩等,预计全年总产量2100.5吨,比去年增16.56%,总产值1308万元,比去年增3.21%。

9、畜禽养殖进一步转型升级。2019年我县生猪存栏1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000头。我县养猪场经过拆除、停养,保留养猪场66家,出栏20万头,生猪饲养量稳定在30万头。家禽存栏85万羽;家禽出栏135万羽,饲养量保持在220万羽。生猪及家禽饲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明年将持续保持稳定。全县共定点屠宰生猪9.95万余头,比去年下降10%,屠宰点无害化处理病害生猪及其产品445.74头,占屠宰量的0.45%。

10、蜂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县蜂群饲养量6.7万群,比去年略有增长;生产蜂蜜4400吨,比去年下降25.4%,蜂王浆240吨,比去年减14.3%,其它产品蜂蜡75吨、花粉110吨、蜂胶3吨,也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养蜂产值8375万元,和去年基本持平。蜂产品经营企业共经营蜂蜜600吨、蜂王浆105吨、蜂花粉50吨、蜂蜡10吨、蜂胶3吨,经营销售额4100万元,比去年略增。主要蜂产品加工企业共加工销售蜂蜜7966吨、蜂王浆1090吨、蜂花粉263吨、蜂蜡675吨、蜂胶67吨,加工后销售产值达5.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3.23%。全年产业链产值达6.94亿元,比去年减2.53%。

11、林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特色产业林39.4万亩,今年新造特色产业林4791亩,其中竹林2662亩,山核桃1268亩,香榧861亩。

二、农林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两区一基地建设,提升现代农林发展层次

1、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0.81万亩,其中市级3个,县级10个,管护已建粮食生产功能区6.7万亩。在粮食功能区实施水稻产业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农业部单季晚稻、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586公斤和174公斤,省级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645公斤,比去年增35公斤,增9%,油菜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195公斤,创浙江省农业吉尼斯记录,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现代农林园区建设圆满完成任务。继续深化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检查、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园区建设任务。积极做好省下达的“两区”建设调查工作,建设桐庐县中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林业园区1个,瑶琳茶叶、方埠珍珠、旧县毛竹、分水毛竹特色农林精品园4个,并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3、“菜蓝子”基地稳步提升。根据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全年新建蔬菜类“菜篮子”基地4家,面积960亩;水产类“菜篮子”基地3家,面积500亩。畜禽类菜篮子基地标准化提升改造2家,新增出栏生猪4000头,鸭出栏3万羽,保障了周边市场的有效供给。

(二)抓生态农林建设,提升绿色农林发展水平

1、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有序开展。一是抓好桐庐中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列入全省16个创建样板区之一。二是完成两减增效工程,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2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75万吨,病虫害统防统治4.05万亩,实现化肥减量325吨、农药减量38吨,绿色防控融合1.8万亩次。三是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焚和废弃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四大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完成18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建设,已通过省级验收10个。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进一步巩固。巩固提升农业水环境治理成效,一是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场生态治理和达标验收,组织开展综合整治专项检查8次,下发整改通知书6份,全县计划保留的143家畜禽养殖场,基本完成整治提升106家(其中基本通过联合验收97家);已关停24家(其中生猪17家、羊4家、禽3家);计划关停拆除10家,剩余3家正在整治,年底基本完成治理。二是开展清洁田园美化工作,对慢生活体验区、江南古民居区等重点区域的农田垃圾、农药瓶农膜等农资废弃物、农田抛荒等情况进行重点监管和清理整治,确保田园结清。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全省领先,已回收废弃农药袋206万只、农药瓶166万只,回收率达88%,处置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累计44.32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三是开展“渔业转型行动四大工程”,突出渔业的生态功能定位,完成改造生态化池塘2240亩,稻鱼共生轮作2366亩、温室拆除整治195亩,增殖放流各类鱼种1036万尾。

3、生态林业建设步伐更加有力。一是全面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全年完成绿化造林8000余亩,结合“三江两岸、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完成平原绿化4745.5亩,其中新建2940.5亩,改造提升1805亩,完成省市计划2500亩的190%,完成县计划4500亩的105%。重点实施分水江沿岸及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绿化景观带工程建设面积58.4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1个,完成义务植树48万株,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面积460亩,绿化造林面积已达8000余亩。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开展省级公益林扩面工作,完成省级公益林扩面309072亩,扩面后我县重点公益林面积达1194450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5.69%。实施公益林阳光工程,全年公开、公平、公正发放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2201万元,充实调整生态公益林监管人员,全县现有监管人员265名,三是继续实施森林抚育工作,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0478亩。四是拓展森林旅游、休闲养生,今年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业绩再次刷新纪录,1-10月份累计接待游客27.9万人次,营业收入1164万元,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县被列为全省4个森林休闲养生试点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启动森林古道修复工程,莪山乡新丰村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森林人家创建项目。

(三)抓美丽智慧经济,提升现代农林综合效益

1、推进“色彩农林”改造提升。编制完成桐庐县色彩农业、色彩林业总体规划,确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桐庐县发展色彩林业资金扶持实施办法》,县财政落实每年600万用于发展色彩林业建设。今年建设色彩农林业示范面积共5265亩,目前“色彩农林”示范点建设基本完成。全年重点做好分水镇、江南镇、富春江镇三个“风景田园”示范乡镇建设点和瑶琳大洲畈、百江清水湾等共10个“色彩农业”示范点建设工作,其中分水新龙村百合花、瑶琳千亩金花和江南荻浦花海示范点接待了大批游客,建设成效明显。推进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结合分水大路、富春江芦茨村等13个“色彩林业”示范点建设工作,完成建设面积3700亩,今年我县被列为全省5个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示范县之一,全省彩色健康森林建设现场会在桐庐召开,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做好农产品电子产业园建设的推进工作。二是创新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模式,继续帮助安厨生鲜平台对接合作社、种养大户等117家,销售额达1600万元。三是做好淘宝网桐庐馆开馆建设相关工作,确定蜂产品、茶叶等7大类目30余个产品为首批入馆展示宝贝。四是建立桐庐县农产品数据库,共录入产品信息440个,供应商信息216个,于6月20日启动运行。

3、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建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2个,为瑶琳清境农业(水果)生产基地和浙江沃德威先种猪养殖公司;新建市级智慧农业示范点1个,为桐庐畲洪禽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4、农林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完成。加强“万元亩值”技术示范推广,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共建设示范基地20余个,建设水果、茶叶、毛竹等农林高效示范基地7000余亩,目前已做好总结台账工作,计划11月底完成验收。

5、“一村一品”建设再显成效。2019年新申报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1个,为桐庐阳山畈蜜桃示范村,并于8月通过农业部认定。加上原先认定的钟山蜜梨示范村,目前我县已有2个部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四)抓产业健康安全,提升农林安全保障能力

1、全方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体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省领先,今年我县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首批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之一。一是实施追溯管理,全县50家县级以上生产主体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化平台,并与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网对接,推行农产品二维码追溯。二是强化抽查检测,共接受上级部门农产品定量抽检583批次,合格率为100%,完成快速定性检测2870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8.6%。三是抓好三品认证,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企业12家,到期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达80%以上。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筑牢防线。全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没有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一是切实开展强制免疫工作,全县已免疫注射牲畜口蹄疫疫苗32.31万头、禽流感疫苗184.79万羽,狂犬病疫苗8.31万只,应免畜禽100%免疫到位、牲畜标识到位率100%。二是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全县共建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化尸窖)97座、9813立方米,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5409头、禽892羽、羊76只。三是积极开展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实行活禽交易季节性休市,规范家禽“杀白上市”;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妥善处理野生鸟类意外死亡事件。四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监管,严厉打击私屠乱宰行为,开展肉品安全“百日会战”、“瘦肉精”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销毁未经检疫检验的非法生猪产品183.9公斤,教育警告11人,列入2019年桐庐“食品安全黑名单”3人。

3、森林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第28个森林防火期发生森林火情32起,没有发生森林火灾,顺利实现了“无人员伤亡、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的目标。一是县政府、乡镇(街道)、村、农户四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防火责任。二是充分利用媒体、活动载体和宣传标语等方式,多元化宣传森林消防工作,营造浓厚的全民防火氛围。三是开展“一高五小”山地抗旱和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森林消防预防能力;森林公安执法办案区和森林消防仓库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搬迁,为全县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和使用提供有力保证。四是加强村级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新组建10支村级森林消防队伍;组织对全县森林消防队伍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综合扑救和应急处置能力。

4、农林有害生物防治确保实效。全年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成灾率0.59%,无公害防治率100%,测报准确率98.7%,种苗产地检疫率99.3%,均超市级指标要求。一是全力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制订《2019年桐庐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实施方案》,强化疫木源头管理,在重点预防区对松树注射免疫剂,悬挂诱捕器,加大松林保护力度。清理枯死松树8496.21吨,面积24400亩;注射免疫剂3万瓶;安装诱捕器300套;完成松林林分改造3321亩,受害林森林抚育14916亩。二是强化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调查面积1万余亩,发生面积142亩,防除面积138.5亩,化学防除率达到了97.5%。春秋两季共普查梨树面积28641.4亩,未发现梨树疫病。三是积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政策制定上严格限伐和采挖,针对受森林病虫害影响的古树名木,采取了积极预防和救治,并做好跟踪服务,全年对古树名木救护服务38次。

5、农机安全监管常抓不懈。围绕全年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任务,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未发生农机较大以上事故。开展外籍拖拉机专项整治,核查252台外籍拖拉机登记信息,新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2家,开展上道路拖拉机年检,到10月底已检拖拉机824台,检验率达92%。开展农机系列安全执法行动,检查农机合作社7个,农机维修网点27个,农机销售企业1个,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具830台,查处违法行为8起,严防了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抓农林法制建设,提升农林依法行政水平

1、严厉打击涉林案件。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年共接处警155起,立案46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林政案件37起),结案查处39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林政案件30起),追究9人刑事责任,收缴罚款41万余元。深入开展“雷霆”系列专项行动,清除火患,查处罂粟种植点3处,收缴罂粟577株,清查破坏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10余个,有效震慑和遏制了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对县城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及野生动物养殖场进行多次执法检查,没收青蛙80斤、保护蛇类20余斤,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鹰2只。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运输木材行为,全年共检查车辆4890辆,检查木材61562立方米,巡查投入800多人次,行程17000余公里,查处各类违章运输木材案件3起,无一起行政投诉。今年我县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平安林区”县(市、区)荣誉称号。

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畅通“12316”投诉电话,强化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群众合法利益。累计检查各类监管对象347家次,抽检农业投入品123批次,抽检农药产品标签18批次,抽检农产品273批次。共立案8起(一般程序),结案4起,涉案假劣农资产品1501.3公斤,案值0.639万元,罚没款1.0264万元,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

3、加强渔政资源管理。巩固渔政与公安联合执法长效机制,积极打击非法捕捞行为,1月至10月,共巡查295次,出动执法人员1180人次,检查渔船720艘,共查处电鱼案10起,无证捕捞6起,没收电鱼设备14套,没收电鱼船3艘,其中立案5起,罚款5000元。开展桐庐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共计放流各类鱼种1036尾。

4、严格林木林地审核审批。一是严格落实林木分类禁伐机制,全面践行县委、县政府“不砍一棵树”理念,1-10月份,共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221份,发证蓄积量1.4万立方米,全年林木发证采伐量控制在3.5万立方米以内,实现三年内采伐量指标减半目标。二是做好重大项目林地林木审核审批,提前进入,搞好服务,对杭黄铁路、千岛湖配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及时做好跟踪服务,确保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2019年共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21起,面积61.3公顷,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357.6万元。

(六)抓农林改革创新,提升服务全县大局能力

1、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列入我县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方毅县长代表我县在全省农业“两区”现场会作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典型发言。一是编制完成了桐庐县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桐庐县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分等定级,共采集土样2370个,分析化验26070项次,新增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取样调查监测点192个。三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专家系统建设,在全县14个乡镇安装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15台,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四是编制完成了二期桐庐县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报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五是启动实施农业“两区”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试点工作,在瑶琳镇落实了100亩土壤修复治理试点示范区。

2、林权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探索集体林地转为国有林地试点。3月中下旬分别到绍兴市会稽山、西湖林水局考察村集体林地收归国有模式,即通过“摸底调查、政策批复、制定方案、核定资源、签订合同、兑现补偿、确认山界、公开公示、定权发证”等工作程序,将集体林地转为国有林地。在征求部分相关单位、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在富春江镇开展试点探索,目前已完成慢管委有关村集体林地转为国有林地工作方案、步骤、变更登记程序及相关表格等工作。二是有序推进林权抵押贷款。3月19日印发《关于桐庐县2014年度林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的申请》,开展核查工作,确保2014年度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及时落实拨付。全年共登记林权抵押贷款15笔,抵押面积共计14619亩,贷款3442万元,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截止目前贷款余额为1亿元。三是创新“绿化造林与森林有序经营利用”管理机制。出台《桐庐县“绿化造林与森林有序经营利用”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瑶琳镇开展试点工作,改原“先采后造”为“先造后采”,涉及10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实施造林面积1323亩。四是开展建设项目林地“征转用”改革试点。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坡地村镇”试点工作,探索“征转用”“林地活用”试点改革,通过“保持原地形地貌的杆栏式建筑”等方式创新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对今年选定的16个“坡地村镇”试点项目主动跟踪推进,完成林地征用预审工作,16个项目共涉及林地23.97公顷。

3、农林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今年我县被省厅列为项目创新管理试点县,根据省、市加强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县项目管理进行创新管理,一是出台项目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并做好“三权分离”、“两个必须”、“一个公示”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工作。二是开展项目全程服务,积极指导业主开展项目调研、规划、申报、实施和总结等工作,全年服务项目80余项。三是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小组到现场踏勘检查3次以上,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提供的规范性票据和中介机构审计结果分别拨付资金。今年多次接待省市调研,项目创新管理工作获得相关领导的肯定,全年共实施农业中央支农项目31个、省级支农项目资金37个、市级支农项目45个。

4、农林科技创新力度更大。一是深化农作制度创新,重点抓好分水镇市级创新农作制度示范乡镇建设,完成畜禽—沼液—种植业生态循环模式、大球盖菇-水稻种植模式和白茶套种旱粮高效种植3个模式的示范推广任务。二是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工作,开展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实施面积4.1万亩,服务面积17.6万亩次,购置机械52台。三是促进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积极推广优新良种、节本高产增效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一种提高高节竹笋品质的培育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实现了我县林业发明专利“零”的突破;首架无人植保飞机在大路粮食功能区升空喷洒农药。

三、当前农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农林产业发展带来了新趋势、新变化和新挑战,我县在农林产业布局、转型升级、经济效益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产业存在低、小、散局面。由于土地流转比较困难,山区农民小农经济观念影响,规模化发展速度偏慢,造成我县农林特色产业“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对外没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业。同时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涨幅较大,综合效益不够高,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压力仍然较大。

2、农林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林基础设施存在陈旧、老化、不配套,整体抗灾能力不强,综合生产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非粮化现象日趋严重,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仍然存在。

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农技服务手段比较落后,造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加上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等综合因素,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造成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仍然不够快。

4、养殖业污染长效管理难度较大。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深入推进,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养殖业面临的转型不够快、区域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牧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亟待解决。养殖业污染整治提升质量不高、安全监管不到位,长效监管仍需进一步强化落实。

5、山林纠纷调处有待加强。山林权属存在四至不清、证册不符等历史遗留问题,对林权确认、登记及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等服务不够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涉林信访、涉林案件在一定层面有所增加。

6、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艰巨。林业灾害未完全得到遏制,资源保护管理任重道远。还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森林防火压力也逐年加大。受周边松材线虫病疫区县市的影响,其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压力巨大。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使林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2016年加快农林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一)总体思路:

2016年是农林“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年。桐庐农林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紧扣农林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这一核心目标,力争在绿色农林发展上有新进展、在农民持续增收上有新成效、在打造美丽农林上有新亮点、在安全保障建设上有新提升、在深化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有新作为,不断推进我县农林现代化建设,为美丽桐庐建设添砖加瓦。

(二)工作举措:

1、抓生态环境治理,力争在绿色农林发展上有新进展。一是要在生态布局上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进一步深化绿化造林、平原绿化工作,重点抓好“四边、三改一拆”区域和公路、河流沿线绿化工作。二是要在标本兼治上着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建设,推进治水治土联动,进一步深化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养殖业整治提升和清洁田园工作。三是要在常态监管上着力,着眼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焚、废弃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四大长效管理机制。四是要在集成技术推广上着力,强化示范带动,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增效,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一批新技术。

2、抓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农民持续增收上有新成效。一是着力农林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比重,改全面发展九大传统产业为重点发展干鲜果、蜂业、茶叶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油茶三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上规模产业基地,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着力粮食生产潜力挖掘,向改善生产条件要粮食生产能力,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5000亩;向大力发展旱粮生产要面积,规划建设一批旱粮基地;向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要产量,向推广新型农作制度要效益,大力推广稻鱼共生、稻菇共作等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三是着力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园区水平,重点抓好精品园、标准园规范建设,巩固提升万元亩值示范基地、培育创建百亩以上农林高效示范基地,引领效益农林发展。四是着力“智慧农林”升级,进一步抓好农产品电子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抓好物联网技术在农林生产上的应用,推进“智慧农林”示范园区和示范点建设。

3、抓一产接二连三,力争在打造美丽农林上有新亮点。一是着力“色彩农林”提升,以全域景区的理念,布局“色彩农林”建设,抓好已建“色彩农林”项目点的管护和提升,打造一批游客青睐、景色优美的特色基地。二是着力森林景观提升,大力推进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建设,加强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建设绿化、彩化、美化的彩色健康森林景观林5000亩。三是着力森林休闲养生,拓展生活、生态功能和价值链,通过营建森林氧吧、修复森林古道、发展森林人家、保护古树名木、开发森林产品、挖掘森林文化,积极推进森林休闲养生试点县建设。四是着力农旅融合发展,推进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联接,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提高美丽农林综合效益,打造美丽田园风光。

4、抓安全生产监管,力争在安全保障建设上有新提升。一是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管理、责任追溯、标准化生产和示范创建入手,破解监管难点,确保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以上,新建农产品产地准出示范基地5家,到期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率达80%以上。二是切实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免牲畜100%免疫,牲畜标识到位率100%;建立健全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运营机制;加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力度,进一步规范家禽“杀白上市”工作。强化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继续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机制。三是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严格落实责任,加大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一高五小”设施建设,购置森林消防车和高压水泵;整合森林消防队伍,强化考核管理,开展“引水灭火”实战演练;强化监管,严格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四是加强森林资源、农机安全监管,牢牢把握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林区治安稳定的总要求,开展专项整治,严打涉林违法行为,维护林区和谐稳定。以遏止较大以上事故为重点,深化对农机重点领域、重点节点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保持在较低水平。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7

总策划吉吉吉

本刊特稿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委厅篇

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振兴办副主任曹大卫

以创新促发展开创振兴伟业

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臧忠生

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共享和谐

吉林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以人为本服务于民

吉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筑牢和谐社会基础

区域篇

松原崛起.奋进.跨越

领军区域发展“大延吉”蓄势待发

美丽富饶的前郭在快速前进

企业篇

做大做强自强不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

――专访通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安凤成

创新长客加速中缔造奇迹

造福苍生回报社会

――东宝集团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纪实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区域能源旗舰为振兴东北做贡献

吉林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持续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人才兴业战略,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城镇化,调动一切发展因素,利用一切发展条件,抓住一切发展机会,采取一切发展措施,更好更快地发展,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快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的新吉林。

党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基本任务,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抓住历史机遇,突出重点工作,合力攻坚破难,振兴老工业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长期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破解,经济社会开始进入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9.23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3.1%。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81.01亿元,同比增长17.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8.27亿元,同比增长45.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3.56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净利润158.8亿元,同比增长60.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8.01亿元,同比增长33.9%。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大突破。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产量在连续三年丰收的基础上,去年达到544亿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加快发展以食品和饲料为主要产品的农产品加工业,粮食加工量达到260亿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已经成为我省继汽车、石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长期困扰吉林的“卖粮难”已经成为历史,粮食多由包袱变成了优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二是进行国企改革攻坚,改革和投入实现较大突破。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企业包袱重、发展活力不足是制约吉林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组织开展国企改革攻坚。2005年一年基本完成了列入计划的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同时带动了其它国有工业企业和粮食、流通、建筑、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国企改革,共有3228户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筹措支付改革成本223亿元,妥善安置职工98万人,保持了社会稳定。改制后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国有股本比重由80%下降到36%,改制企业活力全面增强,发展速度普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通过国企改制,培育和引进了投资主体,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幅度增长。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001.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比重由前年的1.67%提高到2.52%,进入人均投资超万元的省份行列。在项目建设中,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和外部资本。在去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只占9.2%,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只占3%。土地使用符合土地规划、年度计划和供地政策。

三是实施“扩权强县”,县域经济实现较大突破。为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积极推动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组织省直部门分两批下放权力876项,占省直机关原有行政审批权限的60%。2005年县域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历史上第一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全省县域GDp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县域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

四是推动结构调整、提速增效,重点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开展工业提速增效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了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提高,产业集群开始形成,新型产业基地建设进展加快。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395亿元,增长18.5%;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增长46.9%,创历史最好水平。汽车产业产值实现1630亿元,增长18.8%。石油化工产业产值实现740亿元,增长40%。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增长25.6%。医药、光电子等产业在规模、市场、效益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五是加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组织开展系列大型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43.4%,引进外省资金475.48亿元,增长95.7%,外贸进出口总额79.14亿美元,增长21.2%。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19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6万人。完成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130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了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到去年底拆迁面积达到950万平方米,实际开工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群众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突出困难正在得到有效解决。

吉林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持续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面向未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人才兴业战略,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城镇化,调动一切发展因素,利用一切发展条件,抓住一切发展机会,采取一切发展措施,更好更快地发展,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快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的新吉林。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吉林农业优势,稳定增加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大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十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十大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十大特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全国著名品牌。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标准化,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进一步完善“扩权强县”政策,增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强农村道路、能源、电网、饮水、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调整增量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放手发展一切可以发展的其它产业。推动汽车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和零部件配套升级,形成省内百万辆以上生产规模,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产业方向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方向发展,建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立足发展现代生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积聚发展能量,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搞好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努力使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国前列。

第三,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更加健全、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深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完成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域外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企业,大力培育区域资本市场。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结构。继续办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加快各类开发区创新发展步伐,推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使吉林成为亲商、安商、扶商、富商之地。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8

一、牢牢抓住一个中心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牢牢抓住提升创建这个中心,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00万亩年度造林绿化任务。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在抚州召开的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现场会精神,突出把握“三个方面”:

1、确保提升质量。一是明确通道绿化提升标准。坚持做到四点:(1)“树有高度”,坚持把高大乔木作为通道绿化的主要树种,尤其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边落差大的地方,更要栽高大乔木,使绿化与通道相协调;(2)“林有厚度”,要栽全冠树,省级以上通道绿化带要有一定宽度,在绿化树种的配置上要体现从低到高的层次感、立体感;(3)“四季有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坚持常绿与落叶结合,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与季相搭配,真正做到“春夏秋冬有看点、一年四季景不同”,切实把绿化做成景观、做成文化、做成品牌;(4)基本实现“白天看不到村庄,晚上看不到灯光”,形成以村庄绿化为点、主要通道两侧绿化为线、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山体绿化为面的通道绿化格局。二是严格把好提升关键环节。要采取重新开沟等措施,提高整地标准;要精选优质苗木,合理搭配补植,提高栽植质量;要坚决克服“一包了之”现象,落实管护措施,提高造林成效。

2、营造创建氛围。以广泛开展“森林十创”活动为载体,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创建森林城乡。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创建活动,多栽树,栽20厘米以上的大树,选树形和景观好的树,把森林引进城市,让森林装点城市,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动员广大群众在房前屋后、沟渠堤路多栽果树、笋用竹等经济林,加强村庄古树名木保护,实现村庄绿化美化。以全省开展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批乡镇绿化样板和示范点。加快推进园区、校区、营区、社区绿化,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各方齐动的城乡绿化热潮。

3、强化督查考核。按照“两个扩大、两个调整”的思路,完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考核办法。将部级风景名胜区和设区市所属开发区列入考核范围,将“森林十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调整奖励办法和资金补助办法,拟评选45个先进集体,其中综合先进县20个、通道绿化先进县10个、“森林十创”先进县10个、山上造林先进县5个,评选100名“绿化书记”、“绿化县长”以及市县分管领导和林业局长,省财政造林绿化补助资金不再按通道绿化里程进行补助,改为奖励造林绿化先进个人,增加奖金额,扩大表彰面,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扑下身子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督导,加大督导力度,把握督导重点,改进督导方法,增强督导的针对性,充分发挥督导对“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重点推进两大改革

1、深入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主要做好五项工作:(1)做大做强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组建南北方林权交易有限责任公司,以会员制形式,完成县级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整合,形成统一管理的林业产权交易网络体系,建成全省统一、辐射带动南方周边省份的林业产权交易网络,在林地林木流转交易量上实现新突破。(2)运作好省林业投资公司和省林业产业基金,开展森林资源的资本运作和林业企业的优化重组,力争2011年孵化2-3家林业上市公司。(3)在实现生态公益林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商品林政策性保险,鼓励各种形式的森林保险统保方式,全面推行林木综合自然灾害险,实现森林保险覆盖面积达到80%,参保面积突破1亿亩,增强林农抵御风险能力。(4)继续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业务,力争2011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5亿元;做大做强省级林业担保公司,力争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为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担保贷款超5亿元。(5)加快林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全省网上办证和林权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2、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国家已确定我省为国有林场改革首个试点省,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出台《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召开全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动员会和全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现场会。按照“全面整合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用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剥离社会职能、化解债务负担”的改革思路,稳步推进国有林场资源、机构、人员整合,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国有林场。继续为全国探索路子、总结经验。

三、精心做好六件大事(主要措施和工作目标)

1、科学编制“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抓好林业重大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和联络,精心编制“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争取中央和省在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血防林、油茶产业、竹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建设、林木种苗、中幼林抚育等林业重大项目的投资份额。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实施日元贷款、欧投贷款、亚行贷款等造林项目,吸引境外资金投入我省林业,增加林业投资总量。力争全年争取林业项目建设资金突破35亿元。加大林业项目资金稽查力度,严格项目检查验收和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发挥投资效益。

2、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主要包括林政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林地保护管理、森林公安、木材流通监督管理、湿地保护、林业法制建设、山林纠纷调处等内容)认真总结吉安樟树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推进森林资源分类管理,转变森林资源管理方式,进一步放活商品林,严管生态公益林、天然阔叶林和国有林。巩固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成果,抓好森林公安“五化”建设,深入开展林业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力争全省新建1-2个部级、3个以上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2个部级、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3个部级,18个省级湿地公园。配合国家抓好全省森林资源连清调查,在井冈山、三爪仑等重要生态区建设一批森林生态监测站,开展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精心编制“十二五”林地使用规划,继续实行林地定额管理,继续开展全省林地和森林采伐等综合行政执法检查,联合国家林业局福州专员办重点查处一批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联合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规划院重点查处1-2个林政资源管理混乱、乱砍滥伐严重的县。加快森林公安“五化”建设,强化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新批6个高速公路木材检查站建设。争取出台《省湿地公园条例》和《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提高林业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

3、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切实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建设,加大森林火灾事故查处力度,健全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防火指挥部规范化建设,专职指挥配备率要达到50%,推进防火办机构升格。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装备建设,完善营房及相关训练设施,继续推进林区乡镇半专业扑火队标准化建设。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生物防火林带、火情预警监测和扑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成森林武警营区和省航空护林站建设。抓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开展森林防火综合演练。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力争全年拔除3个松材线虫疫点,加大枯死松树清理力度,抓好杨树病虫害监测预防工作,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态势。

4、加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油茶产业、速生丰产林建设、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竹产业、苗木花卉产业、林产工业、林业龙头企业等)通过利用好现代农业油茶产业示范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名特优项目、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长(珠)防林、血防林等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全年新造油茶林突破60万亩,通过注册“山茶油”商标,打造油茶品牌。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竹产业发展;重点扶持雷竹、泡桐、杨树、香樟、光皮树、红心杉等速丰林基地建设,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力度,规范木竹加工行政审批,提高木竹精深加工水平;加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支持毛竹、油茶等加工龙头企业上市;加快省级森林城市和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业发展;大力推广林苗一体化造林绿化模式,发展绿化苗木经营利用产业,大力支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做大林业经济总量,力争201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9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林业提出的要求前所未有,维护能源安全为林业创造的发展空间前所未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要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不断把林业事业推向前进。

建设现代林业,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建设现代林业,主要内容是提升三大功能、建设三大体系、发挥三大效益,必须综合统筹、全面推进。建设现代林业,目标是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林业的巨大潜力;建设现代林业,核心是兴林富民,必须真正做到兴林是为了富民,通过富民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现代林业,突破口是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入推进各项林业改革;建设现代林业,关键是狠抓落实,必须确保既要落实得好,又要落实得快。

做好林业工作,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紧紧抓住生态建设不放松;要深刻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紧紧抓住林业产业发展不放松;要深刻认识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紧紧抓住拓展林业新领域不放松。做好林业工作,必须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紧紧抓住改革这个关键。要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用最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努力以改革的突破来实现林业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二是紧紧抓住质量这个关键。要高度重视营造林质量,把质量工作贯穿到种苗乃至森林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建设高素质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高度重视我们制定的政策、提出的规划等工作的质量,为林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各级林业机关和全系统有一个优良的作风来保障。要切实改进学风,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国家林业局机关干部职工要带好头,争做学习表率。要端正思想作风,在全行业强化思想教育,强化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思想作风考核。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抓落实的意识,养成抓落实的习惯,强化责任,完善抓落实的奖惩制度。要把功夫下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努力在全行业上下树立一心一意谋工作,聚精会神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贾治邦指出,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当前,要着重从严格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好表率作用,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等四个方面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林业工作的新局面。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以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改进机关作风、促进系统平衡发展、增强服务功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内容,认真查找解决机关效能和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强烈的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步伐,为我县“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工业崛起,建设中国贡米之乡,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活动主体

全林业系统各单位、各股室、各站所及其工作人员

三、工作内容

1、围绕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做好林地征占用工作。林地既是重要资源,也是重要财富。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林地报批工作,切实加强与上级林业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千方百计争取林地使用计划,保证全县重大项目能快速落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依法足额收缴植被恢复费,为做大财政蛋糕、推进造林绿化、实现生态平衡提供财力保障。这项工作由张华耀同志负责。二是要进一步做好项目争取和资金使用工作。重点要严格规范项目的实施和质量把关,严防“年年造林不见林”现象的发生;要制定2011年度项目争取计划,把亚行速生林贷款、湿地恢复工程和补偿、林区公路建设、林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补贴、补植补造试点等新项目作为重点,务求突破,当前重点要抓好长防林、血防林、油茶示范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中幼林抚育等在建项目,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国有林场危房改造项目要高质量实施,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同时,要围绕“三提升、四结合、十创建”的总要求,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力争全省先进。这项工作由丁家顺同志负责。三要进一步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有新的突破。这项工作由许武科同志负责。

2、围绕推进工业化和林业现代化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以油茶、花卉苗木、雷竹等林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林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优化完善扶持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稳步增长的林业现代化投入机制;组织开展林业现代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加强政银企信用合作,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流转,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力度;建立各股室与重点龙头企业对口联系制度,对龙头企业发展实行动态监测和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从科技、人才、信息、品牌、用地等方面,积极主动为林业现代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这项工作由丁家顺、饶品泉同志分工负责。

3、围绕保护森林资源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重中之重是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突出抓好野外火源整治、巡逻值守等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火灾。这项工作由饶品泉同志负责。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林木资源保护,规范并强化林木采伐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盗伐和超伐等违法犯罪行为。这项工作由张华耀、程宇舸、洪勇和虞航海同志分工负责。

4、围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重点推进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和效能考核制度,形成“周通报、月交账、季汇总”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决策和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这项工作由曹建青同志负责。要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纵深推进争先创优活动,突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健全制度规章,做到靠制度管人,凭制度办事。着力抓好局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努力形成人人勤奋工作、个个严于律已、时时发展为重、事事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这项工作由陈德平同志负责。

5、围绕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要以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做好“两个集中”的工作,积极推行领着办、代为办,严格挂牌上岗制和首问负责制,尝试群众测评制,力促服务水平有个明显提高。重点是要加强植树造林,特别是雷竹栽种的用地选择、苗木选用、种植技术和管护的指导。这项工作由丁家顺、曹建青和许武科同志分工负责。

三、活动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分为学习部署、组织实施、考核总结三个阶段。

(一)学习部署阶段(2011年1月7日-2月28日)。主要做好动员部署、方案制定、学习教育等工作。结合实际,县林业系统效能办于2月15日之前制定实施方案,并报县效能办。2月18日召开动员大会,学习传达全县创业服务年活动总结表彰暨发展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等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县林业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学习发展提升年有关文件,并将学习情况以书面形式于2月26日前报县林业系统效能办。通过动员部署,使全体干部明确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充分认识开展发展创新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1日-10月31日)。结合全县动员会要求,进一步明确各项重点工作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使任务落实到股室、责任明确到个人。局效能办3月底前出台具体任务分工和重点工作安排,并报县效能办。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求每月20日之前以书面形式向局效能办报告一次工作动态。

(三)考核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31日)。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对县林业系统发展提升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重点是总结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和意见建议,形成县林业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总结报告,认真做好县效能办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机关各股室要对本股室开展活动情况、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局效能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位。县林业系统成立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效能办)设在县林业系统监察室,负责县林业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日常工作。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要把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与推进现代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人人参与,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林业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