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十篇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十篇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9:00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基层党建,万元增收

 

2010年初,重庆为加快“两翼”发展,着力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让农民通过林下经济种、养殖产业,整合资金,包村帮扶,为贫困村“供血”、“输氧”,扶持“两翼”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通过林权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一政策的提出给“两翼”农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也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市委提前为“两翼”地区足额选派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尽快转变角色,勤奋工作,积极发挥作用,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推动了富民惠民政策“落地”,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升了村级管理水平,对于“两翼”万元增收工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当前农村发展仍然滞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党员干部素质相对偏低。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并且,大学生村官充分运用在文化、专业、计算机等方面的优势,将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和大学生的成才锻炼共同结合,夯实了农村党建基础。

第一,做党政策方针的宣传员

他们以“送学”和“助学”为载体,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结合“三项制度”和村里各种工作,开展进农家、入农户走访活动,向老百姓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知识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征地拆迁政策等党员群众关心的各种信息,全面调查了解所在村党员群众家庭成员、住房、就业、收入等基本情况,认真做好调查日记、民情日志和活动笔记,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老党员上门“送学”、远程教育辅导“助学”、集中培训全面学等学习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必读书目,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科学发展共识。同时大学生村官还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入到实践之中,着力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切实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积极参与调研,撰写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做基层党委与群众的联络员

大学生村官是基层联系党委的重要联络员。他们根据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将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信息等形式将所在村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为各级各部门知民情、解民困畅通信息渠道,踏踏实实做好党紧密联系群众的中间桥梁。

二、拓展群众工作渠道,为万元增收工程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生村官是信息技术处理和科技服务的好帮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传播党的声音、密切党群关系,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实现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合力,实现从群众中了解、实施整改再次回到群众的良性改革。大学生村官在反映民情、寻找问题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运用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的特点充分运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技术平台,将各村的党员基本情况、各种问题整理归类在电脑上,规范党建资料,为建立长效的党建机制奠下基础论文的格式。并依托党员远程教育设备、QQ、飞信、移动电话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群众联系党的多种平台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畅通党员沟通渠道,使党员能及时了解党组织动态,参与党员讨论,提供意见建议等,推动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贯彻落实基层民主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为“两翼”万元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为万元增收工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支持,成为万元增收工程的助推剂

第一,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村官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与文明风尚的形成。以往村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而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他们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牵头组织开展“唱读讲传”和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增强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助推“两翼”万元增收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自身优势,走村串户,深入旮旯角落,切实服务三农,帮助农民增收。他们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农村。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他们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我们曾对89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跟踪调研。调研显示,90%大学生村官都能从最基础的村办公室工作入手,进而参与到村庄规划、道路建设、拆除违章建筑等中心工作。调研时不少村支书都反映,之前,村里档案、远程教育、图书等都没人管,大学生“村官”到村后,将村办公室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展创业。与农民创业不同,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一般技术含量高、成本低、销路广且辐射性强,往往是一个项目便可拉动一批村民创业致富。许多大学生村官,通过“村官+大户”、“村官+专家”、“村官+基地”、“村官+合作社”等多种模式,把企业、大户拥有的资金、管理经验,专家拥有的技术、合作社拥有的市场渠道等与自己的创新意识、开拓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多途径创业带民致富。切实推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重庆市梁平县委党校邱雪茹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高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36-02

1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个案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丰富,各类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加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各地情况,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扶持。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基地。指导各市(县)区整合各类资源,设立一站式创业服务站,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行业预测等便捷服务。培育“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种养殖大户、经营大户为依托,定期组织有创业意向或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到示范基地进行学习考察。二是创设基金,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各县(市)区在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对基金的动态管理,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创业时得到贴息支持和贷款优惠,降低成本。三是加强考评,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结队帮扶群众创业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方面,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带头和带领群众创业过程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努力营造大学生村官“比、学、赶、超”的创业氛围。

在这样的扶持政策下,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有了很大的飞跃。大学生村官们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自主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他们教会农民很多科学知识和文化,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比如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的江苏绿珠食用菌厂就是一个大学生村官依据相关扶持政策科技致富的典型。该厂的负责人是当地的某大学生村官,其哥哥在高校中所学的是有关生物培育的专业,如今兄弟二人分别负责科学研究和市场化运作,各司其职,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小时可以生产出1200包食用菌。除此之外他们的优势还在于政府的扶持,只需每月交2600元的基本费用,其余水电厂房费全免。再者,企业共有劳动力30名且吸纳的劳动力年龄在45周岁以上,每人月平均工资1000元,成本较低。

1.2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村官创业现象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存在地区不均衡问题。城区和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起步和发展快,而城郊地区偏重服务业创业较难,发展慢;(2)存在行业不均衡现象。在高校时学习涉农专业、家境好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多,而其他专业、家境不好的,很多则对创业存在顾虑。(3)创业项目体量小,规模小,仅凭大学生村官的微薄力量难以发展壮大。(4)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绝大多数是启动资金少、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则较少。(5)对于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不明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然选择城市打工。(6)部分大学生村官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仍有待提高,使得创业项目难以做大做强。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完善的健全的培养,如开拓思维的创业教育、知识含金量较高的专业培养以及与田间地头民风民俗相衔接的实战演练,都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所在。

2高校培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培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过程中所采访成功创业的村官所得到的信息来看,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以及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大学生心智成长的最后孵化场,大学生个人的各项专业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均在此成熟,高校培养的效果对大学生的发展成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高校是大学生村官的输出基地。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场所,也成为大学生村官政策中村官来源,抓好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源头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当然,高校要输出的不仅是村官,更重要的是要在输出的同时赋予其再深造、再创造的能力,加强大学生村官们“产、学、研”结合建设的素质。

2.2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和培养能力下,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经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校的课程设置有所偏废,与三农知识相脱节。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需要充分的“三农知识”,然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却对“三农”知识知之甚少,而要靠岗前培训和参加工作后的慢慢摸索才能逐步找到方向,这期间的机会成本加之农村经济基础差、资金项目支撑不足,严重降低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

(2)高校“软文化”教育不足,实战机会少之又少。当前,各高校普遍把高就业率、高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偏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就业实战演练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但思教与实践的作用却是不能被忽略的。正面典型如,宿迁市沭阳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任杰,一方面,他受到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毕业于“211”高校河海大学的他,始终铭记母校“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感恩文化,做到对母校、群众、社会和家人感恩。小到在每月的村官座谈会上,任杰总是脱稿发言,他认为这也是体现他对群众尊重的一处表现。另一方面,这位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也坦言农村工作中,需要去理解许多的“当地文化”和“农村习惯”,如果高校在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知识的引导,初来乍到、缺乏实战的大学生们需要摸爬滚打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反之,则可以让大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

(3)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匮乏,思路眼界有待提升。大学生村官如果想要在农村待得住、带得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创业教育尚未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大学创业教育欠缺、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的大学生村官在日后的工作中把不准方向、拓不开思路、看不到前景。

(4)高校的就业指导忽视农村,校企合作联系不紧。即使在当前政府就业主管部门日益重视农村就业市场,加大大学生村官基层就业指导力度的情况下,大多数非农高校依然停留在程式化的工作协助与执行上,没有将此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瓶颈的契机。

另一方面,高校与农村各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健全,使得有志于走上村官岗位的大学生难于获得安全稳定又坚实可靠的官方支持。

3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各大高校如果能对以上问题加以重视和改进,对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培养个人优秀、领导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有卓越成效。针对上文提出的几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逐步对接高校培养与农村需求。在现今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能之一的各高校需要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改革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在学科专业的整合方面应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既要把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好,同时又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的课程。目前只有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极少数的高校开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又被人成为“村官”专业。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设置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或开设相关的课程,从而产生更多具备农村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村官,改善现有的因专业不对口而导致的大学生村官闲置的现象,推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储备丰富的知识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逐步深入民风民俗的探讨教育。各高校可以提炼符合时展方向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精神,潜移默化地给在校大学生以今后长远受益的思想引导,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精神氛围。教导大学生对待村民乡戚应以德服人、恩威并施。与此同时,为大学生介绍各地的民风民俗,使得大学生村官不再是村民眼里的“书呆子”和“反正过几年就要走的无关紧要的人”。而成为知乡情、明礼法、既有理性判断,又有感性关怀的好官。

(3)加速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大力推进学生思维的全面革新。各高校应该在原有知识型的教育基础上,可增设创新导论课程、创业准备课程、创业法律及政策指导等若干课程。同时,导入一些优质创业项目指导课程,让大学生与优秀的前辈探讨疑惑、在经典案例里面获得思维的拓展,培养更宽更深入的思考维度。

(4)重置就业指导的理念方向,搭建强化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一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要克服服务选择单一、服务内容有限等不足,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极大需求的有利条件,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想要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情感教育和农村工作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大意义,消除其功利思想,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激励大学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加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发展,投建定点见习单位为大学生村官接触、了解、服务和带领农村搭建桥梁。将学校的知识财富与企业的资金优势充分结合,不懈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共同助力政通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祥梅.从现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看高校培养环节的重要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57-258.

[2]宫敏.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大学生村官[J].法制与社会,2009(9(下)):310-311.

[3]李霄锋.高校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3):110-112.

[4]王卫华.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0.

[5]邱哲.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0(6(下)):218.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战略思维,新农村建设

 

2008年,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的群体形成了。如今两年已经过去,按照重庆有关政策的规定,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满两年后,经考核合格即可转为正式公务员。大学生村官本身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为先进的理念,为推动重庆市新农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农村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和艰巨任务,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的中青年后备领导干部,日益担负着重要职责,但是,必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战略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村官战略思维能力是提高其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新生的后备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强烈的事业心,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许多村官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成绩。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阅历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村官缺乏对农业知识的了解,缺乏对农村复杂关系的认识,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由此造成他们在解决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时,不能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分析和把握,从而出现无所适从、茫然无措,或顾此失彼甚至急功近利等状况。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少数大学生村官心理承受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的原因外,更多地反映出的是他们战略思维能力的缺乏。

(二)培养大学生村官战略思维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客观上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备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还必须得有全局的、长远的、系统的和创新的战略思维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村官战略思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成绩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隐患,比如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等,这些困扰将阻碍我们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我国城镇和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论从全面还是从重点来看,无论对全局还是对局部而言,实现这一目标都是极其艰巨的,这就要求处于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系统思维是基础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优化与建构、信息与组织、控制与反馈、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研究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达到最佳认识客体和正确进行实践活动的思维。系统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全局性思维,它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其思维程序是:整体一部分――整体,是整体性、开放性、相关性与结构性方法的高度统一,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对领导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系统思维是领导进行战略思维活动首先应当掌握的基本思维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论是农业种植,还是农产品销售;不论是农村经济,还是农村政治管理等,都需要走向系统化。所以,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只有善于多向思维,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才能真正提高系统思维能力,作出正确决策。

(二)机遇思维是关键

系统思维的必然诉求和逻辑结果是要善于把握机遇的发展。机遇思维也是战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村官善于把握机遇思维是从战略思维的高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把握农村建设中的机遇是事物发展到关键的转折点时,就可能会有良好的机遇出现,而村官能否充分的认识和抓住机遇就需要领导者要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和发现机遇的思维,准确的抓住和把握机遇,能动的利用和创造机遇。所谓机遇是指人或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从外部获得的对于实现预定目标非常有利的然而又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条件,即通常所说的外部环境。所谓机遇思维,就是以自己的立足点为基础,及时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所提供的有利机遇,因势利导,趁势而上,把自己的发展提升到新阶段的思维。现代科学和实践都证明,机遇在事物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机遇不仅影响到事物发展速度,而且影响到事物在可能性空间中的发展方向和结局。抓住了机遇,战略思维就能成为现实;抓不住机遇,再好的发展战略都无法实现。

(三)危机思维是补充

是否真正认识和抓住机遇归根结底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具有危机思维。危机思维同样也是战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善于发现和处理发展中的危机和不和谐之处是从战略思维高度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所谓危机就是指各种紧急的、意外发生的、对人员、组织和其它资源有重大损害或潜在重大损害的突发事件。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旱涝灾害、地震、病虫、雪灾及寒潮等自然灾害使农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威胁。同时,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征地补偿不到位、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问题在农村日益凸显,使村官们在工作中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每个人的心理都承受着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重负。人为制造的,客观存在的和偶然发生的,都会让人感到危机,产生危机感。这些危机的合理解决呼唤并催生战略思维,因此,战略思维成为解决新农村发展危机和问题的先导。所以,现代领导者应注重培养其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强化危机思维。

(四)和谐思维是重点

和谐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底蕴,在政治、道德、生态等领域都有体现。所谓和谐思维就是用对立面双方有机统一的观点认识矛盾,在对立统一中以战略性态度促进发展,用和谐共存与相互交合的办法来避免冲突新农村建设,并切实解决矛盾的思维方式。它立足整体、强调全面,照顾和尊重系统各要素的地位和价值,并重视相容共处、协调合作的从他方汲取有益成份发展壮大自己。大学生村官只有具备了和谐思维才能够站在双赢、多赢的战略高度,在农村创新和开辟出新的发展模式,彰显出鲜明的战略思维特质,用战略性的思维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创新思维是突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新思想、新理论,以解决新问题和新矛盾的高级思维方法。新农村建设的“新”是创新思维的总源头,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创新思维不牢固,工作必然务虚落空,那么创新思维包含哪些因素呢?具体说来,创新思维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智力要素。这一要素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总和,它贯穿创新过程始终,包括综合智力、分析智力、实践智力等;其次,经验要素,这里的“经验”是指感觉经验,经验的主要内容来自个体的社会实践。最后,还有人格要素,人格要素是指个性心理倾向,或称“非智力要素”,如兴趣、需要、动机、诱因、情绪、情感、意志等。它渗透到村官们的所有工作行为活动中,影响村官们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

三怎样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战略思维能力

(一)努力提高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领域

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战略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要求大学生村官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大学生村官的战略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知识的丰厚积累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指出:“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科学家是沿着相当狭窄的途径探索知识领域的,而战略家则不然,他们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为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必须提高学习能力。针对我国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人才工作决定》指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里关于不断拓展知识面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知识要有用而且广泛。知识越广泛,我们所思考、所用的元素也就越多,对战略思维就有帮助。二是要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所以,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据调查,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时大多数是非农专业,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培养战略思维能力,还必须加强农业、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打好战略思维的理论及思维基础。

(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强化战略管理

战略思维属于直接指导实践的实践理性,必须具有对客观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只有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获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当然,由于战略思维的对象和侧重点与一般科学思维有所不同,因此,战略思维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和途径,同一般的科学思维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和途径相比较,便有所差别。战略思维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更加强调在宏观上、整体上指导或协调实践活动。

因此,特别追求指导或协调实践活动的整体效益,必须在实践中掌握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一是明确村官权限和职能,找准村官定位,确定目标。这是确立战略目标的前提。二是分析所在村外部环境,抓机遇,迎挑战。任何一个新农村的建设都存在一个机遇与威胁并存的环境中,因此必须要超越农村目前的生存环境进行战略思考新农村建设,及时发现并抓住机遇,能敏锐地意识到农村存在的威胁,制定完备的战略规划。三是协助村干部制定好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在充分考虑所在村的优势与劣势,准确把握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步骤所作的战略选择。它为农村建设提供行动纲领,可以使该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四是要推动战略规划的执行。村官由于特殊的身份,不但可以协助村长制定战略规划,还负有抓战略规划执行和协调各方的职责,要通过搞好村与村,村干部与群众,村里与镇里的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合力干好工作。

(三)转化思维方式,使行动更加科学化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归根结底,战略思维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更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和科学性。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战略思维,就要变革其思维方式。一是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孟子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锄头),不如待时。”宋朝的苏洵又从反面做了相应论断:“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二是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三是要从单维走向多维。既要有经验思维,又要有理论思维;既要有正向思维,又要有逆向思维;既要有线性思维,又要有立体思维;既要有求同思维,又要有求异思维;既要有发散思维,又要有聚合思维;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抽象思维;既要有逻辑思维,又要有灵感思维。

总之,战略思维是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战略思维能力是新形势下建设中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村官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以丰厚的知识为基础,积极投身实践,增强全局观念,强化未来意识,善于把握机遇,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村官计划考核考察程序公开选拔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27-02

一、大学生村官的提出及发展

大学生村官,是政府面向全社会经过过严格的考核考察程序,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工作,出任村干部(一般情况下,根据是否是党员的条件,充实到村党支部或村委会干部群体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协助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处理农村日常事务,从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为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自从在海南省局部试点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争取在三至五年内达到一村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2008年12月,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村官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全国目前至少有20万大学生村官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成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和先进文化的代表,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结合农村的实际,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许多可喜的变化。随着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他们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成为新农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

虽然公众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充满了溢美之词,但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却难免有一些问题出现。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村官选聘的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海南省持续七年之久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江苏省海安县提出了大学生“村官”的后期管理问题等。然而,作为这一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大学生村官则需要我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他们,探讨他们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在农村基层实践的酸甜苦辣。自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消息屡见于报端。譬如,毕业于

其他学者对大学生村官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李伟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对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建设提出对策。他认为大学生村官社区归属感弱、自我认同度低、社会认同度偏低、价值满足程度偏低。张丹以以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切入大学生村官。她认为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对于走进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需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农村比较艰苦的环境中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付红霞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有相应素质的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她认为大学生村官素质的提高前提条件是政府良好的体制环境,村官的能力发挥奠定基础;其次,村官需要有强烈的道德操守。耿相魁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大学生村官还是新兴的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他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权利与义务。李文腾和陆文聪通过个例分析与数据对比,阐述大学生村官这一社会实践方式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强调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对于非政府的环保是一重要补充。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韩新宝认为,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但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障碍因素不容忽视。解决障碍因素,首先需要大学生村官更新就也观念,有长期服务农村的意识;第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适应基层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改善农村基层环境,为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条件;最后,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促进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张丽将研究的基点放在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取向择业心理及社会认同领域,她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村官及部分准村官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大学生村官作为特殊的群体,完全有义务责任明确目标,端正自身动机,让其基层工作经验,成为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对于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认同度,她认为,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的社会角色尚未被社会所完全理解和接纳即呈现“迟发展效应”。赵新彦通过对北京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成功实施的探析,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高校毕业生在自身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热爱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做好准备;第二,高校毕业生要调整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以在农村建设中有用武之地;第三,高校毕业生“要留得住”,这应该靠事业与待遇留人。丁艳霞和刘娥认为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是有必要的。首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其次,这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第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第四,这是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的需要。他们还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结合农村当地情况优化选拔机制与后期管理工作衔接起来。

编辑

参考文献:

[1]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10).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5

为便于分析,先把浙江文综卷第41题抄录如下: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

(2)“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一、审设问、明指向――“问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针对性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设问。在具体审设问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问的各种指向:一是思维指向,即设问是“是什么”型、“为什么”型还是“怎么办”型。二是知识指向,即设问要求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知识作答;有些题目还明确要求用某个模块的某一具体知识(点)进行回答。三是主体指向,即设问是否有特定的主体限制。特定的主体在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党、政府、人大、公民、国家、国际组织等;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有国家、企业、劳动者、消费者、农民等。另外,我们在审设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一些其他指向,如设问是否要求结合材料,设问是否针对特定的事件和现象等。我们若明确了设问的各种指向要求,其实也就基本上知道了这个题目该答什么,答题的针对性自然就能提高。

以41题第1小题为例。本设问的思维指向是“为什么”,即要我们分析原因。设问的知识指向是《政治生活》知识。设问的主体指向主要涉及“党”和“政府”,当然在本题中“村官”也是一个重要主体:就党这一主体而言,我们可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等组织答案;就政府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和职能等角度作答;就“村官”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从对农村发展和农村干部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就其他指向而言,本设问还须明确两点:一是需要我们结合材料一、二;二是设问是针对重视“村官”工作这一特定事件的。从中我们可解读出两个信息:一是党和政府重视“村官”工作的必要性(材料一),二是党和政府重视村官工作的“重要性”(材料二)。

此过程列表如下,可据此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面对我国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和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执政党和人民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既可以为农村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成长,也为农村干部的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审材料、明信息――“有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全面性

审题的第二步是审材料。在具体审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三个环节:一是读“全”材料,即全面阅读材料,养成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仔细分析的习惯,这是提高答题全面性的前提;二是读“准”信息,即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这是提高答题全面性的关键;三是读“出”知识,即对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进行学科解读,用具体的学科知识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以41题第2小题为例。首先要求考生在读全材料的基础上读准信息:一是小杨及其做法――小杨作为大学毕业生,“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等。二是该村的变化。此过程列表如下,可据此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三、审意图、明目的――“要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审题的第三步是审意图。审题时具体可分三步:一是目标定位,即要以命题者的思维思考问题――命题的目的是什么,要对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定位,有时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定位。这是顺利作答的前提。二是知能再现,即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对命题意图所考查的知识、能力作全面搜索,再现课本上的具体知识和自己所积累的各种能力。这是提高答题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三是恰当选用,即考生在自己再现出来的具体知识和各种能力中,根据设问和材料的要求正确选择、合理运用,组织答案。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应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变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

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决策,为党的基层组织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加强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建设,改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方式,改变了党的基层组织人员知识结构,为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打牢了组织基础。大学生村官来自千家万户,社会关系涉及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他们的就业和工作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在扎根农村的工作实践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把党在新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既需要精干高效的高层管理人才,也需要千千万万的普通基层工作人员。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指出:“强调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选派大学生村官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21世纪的大学生村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到基层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必须坚持在基层了解民情、摸清民意、体察民苦、共享民乐,在最基层的工作和生活中磨炼陶冶自己,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积累和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履行新的工作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建设的推动作用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科学发展观,从2005年开始,中央在全国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制定了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村官”以振兴和推动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这项计划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天地,又为农村基层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向较为落后的农村基层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文化程度的大学生,让他们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整体发展,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也极大地磨炼了大学生。

1.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队伍,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改变原有组织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年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于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而言,大学生村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为农村基层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技术知识、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精神面貌。

2.有利于更新农村基层传统的思想观念,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千差万别,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系统工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干部作为联系上下的“针”,既是农民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农村基层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者、处理者。这就需要农村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恰恰能在解决农村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运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工作方式拘泥于原有的经验等问题。

3.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基层和谐稳定

大学生村官都是通过严格程序选的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治国、民主管理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路线的认识更加清晰。他们往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公平正义感,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不过多考虑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因而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自觉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事。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必将明显提高。这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保持农村基层和谐稳定。

4.有利于传播农业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农村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村官有学识、有见地、有技术,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新科技。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后,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科技致富的理念带到了农村基层,使农民学会用市场经济意识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对农业院校或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更是他们的优势,他们能够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一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从而极大地促进农村基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对策

虽然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但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1.完善培养机制

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派好大学生村官,避免用非所学,尽可能就近任职。要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不仅要给他们明确职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多压担子、多交任务,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官”。特别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实际,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培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管理型、社会服务型和创新型等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

2.健全考核体系

为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多作贡献,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标准,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3.引导扶持创业

要制定和出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措施和政策,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开创事业的激情和热情,正确引导,积极扶持,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带动农民创业致富的“领头羊”。

4.注重选拔和流动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打消思想顾虑,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到事业单位工作等政策,并加强思想引导,鼓励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安心农村工作,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总之,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电子商务

本文为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研究”(编号:SY201611641111001)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步伐逐步加快,被视为电子商务“新蓝海”的农村电子商务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发展的势头,农村网店、农民网商、农村电商交易额均得到了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淘宝村的数量已超过一千大关,活跃店铺超过30万个。国家也出台相关文件,不断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生村官计划现已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成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村官”工作部署自从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电商下乡是大势所趋,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究竟担任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本文研究在这个大趋势中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二、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因素调研

为了解大学生村官生存和留任现状以及农村电商发展实况,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愿、探寻阻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调查法,围绕大学生村官、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展开调研。

(一)阻碍因素。在农村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势头很强劲,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其实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通过我们的调查与研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发挥。

1、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村地域广、人口比^分散,导致农村电子商务行业不规范,整体发展格局比较乱,致使大学生村官在管理中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道路交通及运输物流系统的不规范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难以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限制。

2、农村电商发展缺乏人才及技术支持。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学生村官制度也已确立,但是实际能够深入农村并且能够在农村留任的大学生村官比较少,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员的支持;通过调查也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备,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技术支持。

3、农村从业人员对电商认识不足。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农村的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的了解还不够多、认识不足,这就导致大学生村官空有一身本领发挥不了,阻碍着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发挥在农村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4、农村电商发展缺乏特色产品。农村电子商务易受地域和季节影响,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并且没有主打或特色产品,形成品牌影响力比较困难。如何寻找并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形成当地的品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激励因素。大学生村官留任是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的,最重要的无非是内心情节、待遇优厚与否。作为一项国家鼓励支持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很多方面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挥更好的作用。

1、国家政策支持。从国家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视程度,同时在电商下乡大的大趋势下,政府也审时度势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扶持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同时,国家对大学生村官以后的发展有很多的政策优惠,在工资待遇和参加工作招聘时都会比没有基层经验的人要好;对于留任村干部方面,鼓励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员大学生“村官”,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乡镇党委推荐等方式,参加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选举。

2、通过创业获得收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业经济,顺应了时代潮流,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3、感情因素。很多大学生村官选择留任村里是因为本身就出生于农村,对农村有强烈的归属感,也愿意留在农村继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另一方面在农村发展电商,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在农村可以充分实践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比较有成就感。

三、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电商的促进表现

现如今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成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也成为社会热潮,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大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年轻有文化的人才。大学生村官作为有知识的青年人,深入农村能够更快地学习和实施国家的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引进新的发展理念,同时强调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下乡促进农村互联网经济硬件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硬件建设。随着大学生村官下乡发展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业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村网络、公路等基础建设。

(三)大学生村官引领发展农村电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村官将电子商务引入农业经济,顺应了时代潮流,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大学生村官的加入后,农村电子商务有了更加规范和高质量的发展,这将会给农村的青壮年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大大减轻如今农村劳动力全部外出务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回到农村,也将拉动农村生产、消费,加速新城镇化建设,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养老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

四、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电商发展的作用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1、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整体管理机制还没有一个雏形,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管理以及行业管理都没有出台具体的相关法律法规,造成相关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监管。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时,没有相关管理条例作为依据,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大学生村官在电子商务发展飞快的今天,需要国家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的支持,而不仅仅是看着农村哪些行业和产品适合进行互联网买卖。当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时,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时,能够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自由发挥。

政府应当根据现在电子商务发展的状况和不规范市场行为的案例,结合国家目前的经济形势,在不违背基本法律的前提下,制定一套初步的管理体制。可以选择部分地区设置试点,看看制定的体制与实际能否符合。在试点地区,根据管理情况再对初步制定的管理体制进行修整,随着试点的进行,可以逐步扩大范围至全国。在试点地区的选择上,政府可以选取已经发展电子商务的农村和]有发展电商的地区,同时观察管理体制在两种相差甚远情形下的适用情况。

2、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还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依靠。所有的电子商务策划活动都只能依靠大学生村官自己,没有外界的助力。在一些落后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大学生想要进行电子商务的想法可能会和村民有冲突,一些村民由于看不到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希望,在响应大学生村官的互联网经济号召时,他们本能地拒绝发展互联网这项活动。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凭借大学生村官的一腔热血去进行。在政策制定上,政府可以依据现今农村的条件以及村官的反馈制定促进电商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年轻人可能会选择返乡发展,为农村注入一些新鲜力量,增强村民对新事物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减少社会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老龄化严重的情况。

政策可以从经费扶持和技术扶持两方面进行。在资金缺乏的地区,政府主动给予帮助,同时也达到监管作用;在落后偏远地区,政府可以配送一些基本的硬件设施,如在农村创立计算机室,让农民能够接触互联网,了解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在缺乏技术人员的地方,政府可以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去传授互联网的知识和操作能力,让想发展电商,但一窍不通的群众能够有一定认识和基本技能。政府也能够借着互联网经济的风潮,加强对普通民众的互联网知识教育,提高农村人民基本的应用能力。

3、具体地区具体分析,提供相应支持手段。不同经济条件地域下,农村的整体条件差别十分大。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会较快,大学生村官在发展电子商务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宣传,农民接受宣传时的认可度较大,有的村民在之前就已经接触到电子商务。根据大数据统计,经济发达地区的网民数量高于不发达地区。

而在西部等经济不是十分发达的地区,农民还是接受传统的行业,对互联网的态度不是十分认可,这就造成了这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电商时,不易于被村民接受。政府可以在农村进行一定次数的互联网经济的宣传,让当地的宣传办能够根据所在地的情况,安排相应的宣传活动。

在已经发展电子商务的农村,大多是以农产品进行产品买卖,但是这类农产品易受季节气候的影响,导致每年农作物的产量不同,在收成不好的年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受到阻碍。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时难以找到特色产品来进行定位和宣传,大学生村官即使想要进行农村电子商务也会受到当地的产品限制,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政府可以学习农业补贴的方案,在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但受到自然条件影响的地区,发放一定的补贴,帮助农村电子商务渡过难关。同时,定期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帮助农村发展经济。

(二)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作用

1、大学生村官提升自身能力。想要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大学生村官不仅仅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而且还要提升自己,了解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大学生村官可以在互联网上了解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同时也能在一些教育网站获取专业课程,通过网上公开课了解专业知识。大学生村官还应去和高校的讲师、教授等咨询学习如何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借助一次次咨询的机会,大学生村官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收获到他们对电子商务不同的见解;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可在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实践操作,了解网上商城的各个流程。这样在农村发展电商时,遇到实际问题也知道如何去解决。

2、大学生村官吸引人才。大学生村官借助一些与高校交流的机会,了解高校里有哪些对电商有兴趣的大学生,吸引他们这批人去帮助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与高校讲师、教授的接触,询问他们的学生中有哪些思想较为潮流,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接下来就去接触这批大学生,将现在所在地农村电商发展的形式告诉他们,听听他们这群年轻人的看法,说不定能够找到适合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大学生村官也可以与高校联合举办一些活动,让参与群体能够感受到农村电商发展的情况,进而吸引有意向的人才。

3、大学生村官定期培训村民。大学生村官作为最接近农民的人,在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上,大学生村官应当走进农民中,听听当地村民的看法。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学生村官应当定期对村民进行培训,包括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两方面。在文化知识上,给村民传递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思想,让他们逐步的了解电子商务,认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上,给村民教授上网以及网上商城开店等基本技能,让村民能够掌握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在硬件设施上,大学生村官可以和当地政府申请增加基础设施,借助政府的力量去建设新农村。

总之,大学生村官对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机制更多的还是要依靠政府的方针政策,而不仅仅是大学生村官自身的作用,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借助国家的影响力去实现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05.10.

[2]鲍丰梅.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于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2009.

[3]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9.5.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问题 体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和地方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而实施的一项人才战略计划。目前我国村一级干部明显老化,文化素质较低,已不能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而高校毕业生知识体系完善,思维模式先进,头脑灵活,有开拓精神。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不如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则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村官”体制。

1.探求大学生村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配套政策缺失,制度性保障尚未得到健全完善

从身份定位看,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官”,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通常作为基层党组织或村民自治组织的助理和智囊而存在。这种“非公务员、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非官非民”的尴尬身份使很多大学生村官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工资薪金看,参照《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录取公务员适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和生活补贴标准,这就造成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大学生村官工资差距悬殊,带来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的后果,从而落后农村建设更无力推进,如此恶性循环。从政策导向看,对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公务员的优惠政策,导致很多人在任期满后“另谋高就”,使大学生村官实践的短期性更加明显。从分流机制看,大学生村官的分流机制存在严重阻塞问题,任期满后,有少数扎根于农村,极少数提拔为乡镇干部,更多的大学生被精简,就等于面临再次就业的问题,而这些大学生村官该何去何从,还缺少一个合理的引导机制。

1.2思想行动欠缺,大学生村官素质仍有待提高

1.2.1价值观存在偏差

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动机比较复杂。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而投身基层,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有些大学生是为了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需要的地方;甚至有些从小成长在城市里的大学生为了磨练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怀着对农村的向往和热爱到那里去施展理想和抱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大学生是为了逃避严峻的就业压力,抱着先到基层锻炼两三年,任期满后再享受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在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投机心理,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显然在思想上和价值观上存在错误和偏差,不免会造成其在工作上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敷衍应付,不仅不能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还浪费了时间和人力资源。

1.2.2工作上无法深入

大学生村官只有深入农村,与村民建立起水融的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带领村民搞好农村建设。但是由于初出校门,农村和农业知识贫乏,大学生村官处理起农村事务磕磕绊绊,并不顺利;其次农村人际关系复杂,特别是家族矛盾、及遗留问题较多,大学生村官对于这些问题往往无法入手;再次由于农民知识结构和层次与大学生相距甚远,大学生村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难免不被村民理解和支持;更严重的有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部分大学生想要逃离农村的冲动。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大学生村官深入工作、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活跃的思维带动农村走向进步。

1.2.3能力仍有待提升

有些大学生在校理论知识学的很扎实,但是却缺乏一定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因此到基层后,出现“有劲使不出”的现象;有些大学生感到专业不对口,学的用不上,用的都没学,以至于“有劲没法使”;有些大学生面对农村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处理的办法,但是却缺乏交际疏通的能力,问题同样不能得到解决。因此,大学生村官面临着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的迅速提升问题。

1.3思想陈旧保守,基层干部群众“误解”大学生村官

部分村干部和村民歧视大学生村官,认为他们刚走出校园,乳臭未干,什么都不懂,更有甚者,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究生的“差学生”,因此大学生村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就不能被采用;有些地方的村干部妒贤嫉能,怕大学生村官抢了自己的“饭碗”,于是就安排其打打字、写写报告、报送资料等一些琐碎的事,使其处于“摆设”的地位,如此大学生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发挥。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村官就失去了政策赋予的意义,形同虚设。

2.创新大学生村官体制建设的构思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战略举措,而要真正铸就一支稳定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我们要从引进机制、管理机制、流动机制入手,切实建立起“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长效工作机制。

2.1创新引进机制

2.1.1完善政策体系,让大学生村官当得安心

(1)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政府应积极探索,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经过考核的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合法的选民资格,使其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合法化,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权力和义务,这样大学生才能从助理和智囊的角色中摆脱出来,真正掌握一些权力,更好的发挥作用。(2)应提高大学生村官工资水平,中央政府应加大基层财政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可以在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录取公务员适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和生活补贴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地情况给予大学生村官额外的生活补贴,以弥补农村各种设施和环境的不足。(3)应保障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确保大学生村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农村社会风气、加强农村治安管理、配备必需的办公用品等。如此,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养老保险制度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大学生村官不仅能“引进来”,更能“留得住”。

2.1.2加强思想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当得专心

(1)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农村实践活动,使其真正的了解农村、深入农村、热爱农村,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其服务农村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2)大学生村官工作部门应帮助大学生村官调试心态,树立正确的利益价值观,使其能真正安下心来,切实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3)大学生村官也应该在实践中走群众路线,认真向基层干部和村民请教学习,真正融入农村,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改革的精神推动农村工作,为农村带去新面貌、新变化、新发展。

2.1.3引导社会舆论,让大学生村官充满信心

(1)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宣传,增强社会认可度,为其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科教、文化部门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智力支持,引导企业为大学生村官建立帮扶机制,引导金融银行机构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同时,引导基层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看法,以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使其真正融合,共同进步。

2.2创新管理机制

2.2.1健全科学选拔机制

注重对人选的“到村适应度”的预判,从源头入手,提高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素质。(1)在进行大学生村官选聘时,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选拔标准、选拔流程、选拔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并置于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之下,保证整个选拔过程在“阳光下操作”。(2)按照“属地优先、就近分配、适当调剂”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建设要求对专业对口、本地生源、有农村工作经历等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择优录取。(3)因地制宜创建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可以建立高校“大学生村官”班,使其更加专业化;也可为当地年轻的优秀村官提供资金使其进入高校学习有关农业的课程,使“普通村官”“孵化”为“大学生村官”。

2.2.2建立能力提升机制

(1)加强培训教育,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组织大学生到先进村考察学习,举办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邀请农业知识丰富、技能熟练的优秀基层村干部和村民给大学生村官传授经验和方法。(2)建立帮扶体系,建立健全市级领导联系、县级领导指导、乡镇干部结对培养,和村“两委”负责人帮带制度,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方法,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实现其在专业技能、管理水平、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2.2.3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实施360°绩效考核法,通过上级考核、同级考核、村民考核、自我考核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在德、能、勤、绩方面的表现,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建立动态考核体系,进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张榜公示,并预留意见反馈时间,镇组织对反馈意见进行审核并将最终结果记入管理档案。采取360°绩效考核方法和动态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出大学生村官的优劣等级,作为使用、提拔的依据,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奋发向上、创先争优。

2.3创新流动机制

针对大学生村官对于前途茫然,三年后出路不确定的担忧,我们应积极疏通大学生村官流动通道,引导任期已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出路实现有序流动。(1)鼓励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对于可以胜任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考虑将其推选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岗位,列入党政后备干部。(2)择优招录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公务员,每年留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优的原则,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3)扶持自主创业发展,在各项政策上予以倾斜和帮助,让一批有志向、有能力、会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村官走向基层创业的道路。(4)继续学习深造,落实考研加分政策,鼓励高校在笔试、面试环节向优秀大学生村官倾斜。(5)引导另行择业,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企业招聘和事业单位招聘,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肩负着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储备熟悉农村基层情况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等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因此,实现大学生村官计划从权宜之举向长期的制度性建设转变,建立起“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南京大学学报,2010(3).

[2]全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网站省略/.

[3]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2008(10).

[4]代丽云、徐秋梅、赵国友.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研究综述.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1).

[5]刘桥生.“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孙灵芝.大学生村官现状及问题分析.2011(6).

[7]刘唐宇,彭桂汤,林莉.大学生村官的理性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9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民主政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各个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制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没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2]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这诸多不足之处,遭遇困境,这些不利因素阻碍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困境

(一)经济发展困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存在着双向互补的关系,列宁指出:“任何单独存在的民主制度都不会产生社会主义,但实际生活中民主制度永远都不会‘单独存在’,而总是共同但实际生活中民主制度永远不会‘单独存在’,而总是‘共同存在’的,它也会影响经济,推动经济的改造,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3]这一论述表明经济是民主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民主的发展水平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美国学者科恩曾说,使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条件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4]民主的实现离不开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的保障,“民以食为天”当农民在面临生存挑战时,首先关注的自然是温饱生计而不是所谓的民主。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得知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和驱动行为。按中国扶贫基金会近期统计,中国家村人均年收入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1459万,人均年收入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贫困人口有9033万,人均年收入1000至2000元人民币以下的有31097万人[5]这样庞大人口的基本需求还只是停留在温饱挣扎线上,目前我国绝大数农村经济还很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人才资源困境

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6]社会主义的建成离不开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关键在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中心的中共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揽全局,明确的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才观。实践证明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村民自治,它已经成为治理农村的一个有效方式。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效性。“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在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农村中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农村大学生大部分选择在外发展,导致剩余农村人口总体素质偏低,人才资源匮乏,加之部分村干部学历、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方法的先进性,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领导方法老套;不能够很快的从“控制型”的基层政权组织转向“服务型”的基层政权组织,观念上得不到转变导致了有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国家的政策,民主观念不强,“官本位”思想严重,为民服务意识薄弱;法律意识较欠缺,干部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越来越不适应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绊脚石。

(三)政治文化困境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是与中国宗法家族制的社会构造、政治伦理化的儒家学说紧密相联的。它与整个封建社会的大厦相适应的,是黏附在封建社会结构当中的,它的整体性框架已不能适应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村民主政治的消极影响已在很多方面显现出来,成为制约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显性障碍。

1、民主观念和民主主体意识缺乏

拥有良好的民主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民主的发展才能平稳而有序,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才能走出形式化的沼泽。基层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村民形成一种政治上的主体意识和具备基本的民主观念,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小农经济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塑造是严重缺乏的。虽然自近代社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体制和物质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政治文化所造成的主体意识的缺失仍然是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暗礁。

2、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不足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虽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换其形式,但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传统道德心理早已占据人们的头脑,并且不随时间的流失而趋于瓦解。这种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先天缺陷已在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运作中显示出极大的消极作用。现实生活中,农民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人们习惯以情代法,注重人情关系、礼俗规范,从而干扰和挤压了农村民主政治的正常发育。

3、宗法家族力量的暗潮涌动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是传统中国农村在社区组织、社区结构、社会控制和农民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重要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族势力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是一个相对闭合的权力网络系统,村落家族力量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宗族势力凭借其特有的惯性韧劲和绵延功能,深深地影响着作为直接民主的村民自治,影响农民的政治思维、政治行为等,也制约着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村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是市场经

济取得一定发展,工业化取得初步成就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物。经过几年的发展,许多地方“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已经实现,大学生“村官”这一有利的人力资本注入新农村建设,必将会成为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力量,必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必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机遇

1、大学生村官是现代政治文化的传播者

阿尔蒙德指出:“一个稳定的、有效的民主政府的发展,不能仅依赖于政府和政治结构,它依赖于人们对政治程序的取向一依赖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由一定阶级、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自从20世纪50年代“政治文化”概念诞生以来,政治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留给我们的是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因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迫在眉睫,大学生村官是顺应中国历史时展的产物,这一群体拥有双重身份—大学生和村官。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上进,为广大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已经成为农村不可或缺一支骨干力量。

大学生在学校系统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能够打破君权至上、父权至尊、伦理神圣等与现代政治文化相悖的政治附庸意识,吸取西方民主、自由、法制、人权以及市场意识、公共意识等现代政治文化,集现代政治文化于一身的大学生村官嵌入农村后,能够加快农村政治文化观的建立,推动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的基本素质,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政治文化观。

2、大学生村官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推动者

作为政府所赋予的“村官”大学生,他们不仅仅是现代政治文化的坚定传播者,更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积极推动者。“村官”大学生是新农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种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新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大学生村官到所服务的农村,一般都是以中共农村党支书助理或者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的身份出现,又由于许多大学生村官本身就是中共党员,所以就有机会进入到农村中共支委,处理日常事务。从民主选举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作为农村熟人社会的外来者,不受传统家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在农村中大力进行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中国先进的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创新之处,通过这些宣传措施,大学生村官推动民主的思想和先进的民主措施进入到自己所服务的乡村,为村党支部和支委会班子选举提供了指导,并促使村民和普通中共党员对选举进行监督,有效地促进和监督村务公开,大大促进了乡村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发展。

3、大学生村官是民主意识的承载者

大学生村官们在村内一般担任中共助理村支书或者村主任助理,有职无权。因此大学生村官们采取了对农民进行教育,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使村民自治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村民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和对中共村支部的党外监督,只有村民在思想上抛弃了过去一贯听从基层政府行政命令的习惯,才能真正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而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村官的嵌入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带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需要我们去思考。

1、大学生村官的政治情感波动化

政治情感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感、爱僧感、美丑感、亲近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政治情感不同于政治态度,是一个相对主观,多变的政治心理因素。

大学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但对农村生活中贿选现象、政治冷漠、执法不公、贫富不均等现象不能正确地看待,从而产生偏激和愤世嫉俗情绪,用批评一切、否定一切的态度把社会看成漆黑一片,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认识偏差,容易导致政治行为上的错位。

2、大学生村官的政治观模糊化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网络政治应运而生,它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政治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加快,人类政治活动的范围拓宽,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更新,这也给青年政治社会化带来压力和动力,促使青年必须努力学习新鲜的政治知识和技能,积极调整自身的政治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也就不断地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新一轮的政治社会化。”[8]

大学生崇尚自由,民主,强调自我意识,勇于创新,因此也就更容易接受西方社会所谓“民主”、“自由”的宣讲。面对良莠不齐政治文化,面对海量的政治信息,他们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感和鉴别力。当前网络上宣扬的政治文化,多是在所谓的民主、自由旗号下,以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为代表的西方政治思潮的变体,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挑战他们正确的政治观,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媒介潜移默化地干扰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价值取向。

三、大学生村官嵌入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村官的嵌入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抓住机遇的同时,迎接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主体作用,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为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属于“村官”的行列,是农村基层干部中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而只是准村干部。也就是说,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上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他们只是村官的助理,是“员”,而不是“官”。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协助农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辅助性工作,其首要职责是协助、配合农村“两委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他们,实际上很好参与到基层民主管理中,被基层村干部边缘化,职务虚化,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制,无法发挥其在农村中的实际价值,个人成就感不强,主体性被漠视,无疑影响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宣传现代政治文化。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报纸、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政治文化传播的主渠道。通过大众媒介传达的知识和信息,首先解决农民观念上的认识问题才能进一步激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规范民主实践,克服消极无为的冷漠态度和过于狂热的偏激倾向。广大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大学生村官具有高度的政治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促使农民的权利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文化条件。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借精英下乡之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为村民自治打下良好的现实根基,才能使村民自治真正成为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会,2007

[2]魏定仁.宪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页

[3]徐勇.中国民主之路:从形式到实体—村民自治价值的再发掘[J].开放时代,2000,(11):56一61

[4][美]科恩.论民主[m].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内参》2003年第26期。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310页.

[7][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郑碧强.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考青年探索[J].2004(2):4.

[9]李兴平.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农村基层民主限制因素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0(1)

大学生村官基础知识篇10

了解村官新政策,为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培训开始前来自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就现今村官的新政策进行了解读,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的新时期农民,他们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这也使得大学生村官逐渐由“一村两官”向“多村一官”方向发展,大学生村官的数量虽然在逐渐减少,但是大学生村官的业务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为一个人同时要做好多个村的工作,因此现今的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前因先了解村官新政,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前提下,完善自己的业务技能,以期更好的为新农村做贡献。

要把创意与都市型现代农业思想带入农村

2006年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文化、科技、教育基础雄厚并拥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郊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的有着潜在优势。几年来,北京郊区以创意为理念、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向导、以人才为支撑,积极开发创意农业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果,彰显出巨大的潜力和活力。创意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意农业的兴起是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趋势,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常听到果农因为自家的果子卖不上价钱而垂头丧气,作为新时代的知青我们是不是可以帮助他们创新自己的农场品,例如起一个耳目一新的名字或者设计一个过目不忘的商标,这些虽然是创新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相信这一小部分的改变一定会给果农带来销量上的巨增。

摆正自己的位置,全身心的融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好自己的坐标,放下架子,融入到农村生活中去,只有把自己当成村庄的一份子,才能切身体会到农民的疾苦,才能帮助村民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