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防治的前景十篇生物防治的前景十篇

生物防治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11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1

关键词:盘山风景名胜区;森林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

盘山风景名胜区是部级5a景区,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境内,属燕山山脉南部分支中低山地貌,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m。主峰挂月峰,海拔高度864.4m。该区域植被丰富,历史遗迹众多,奇松异石,巍巍壮观。盘山称呼始于汉代,兴于唐,胜于清。清乾隆帝游历盘山后不禁感慨“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足以显示出盘山的奇秀与壮美。盘山景区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类型为油松针叶林群落,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群落。盘山尤其以奇松众多,严冬时节,玉岭琼峰、青松增翠。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因素、旅游资源开发及外来植物的影响,该区域的森林虫害发生也呈现多发态势,防治形式不容乐观。森林是风景区景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持有效的森林虫治防治,对于景区来说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盘山景区森林虫害的发生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

1当前盘山景区森林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发生面积扩大及由专食性虫害发生到杂食性虫害发生趋势

随着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景区每年游人数量的增长,对森林造成踩踏现象严重,加上连年干旱风沙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环境污染严重,林区树木长势偏弱,给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从原来的小面积部分林地发生到现在的主游览线大面积发生,从原来的专食性虫害发生到现在的杂食性虫害发生。受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影响,害虫越冬死亡率低,虫害发生面积有上升趋势,据调查统计2000年在万松寺及周边林区发生舞毒蛾虫灾,受灾面积达53.3hm2,2008年全景区虫害发生面积达到33.3hm2。在当前人力、物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1.2原偶发性害虫现在呈现多发态势

小蠹类、天牛类原来为偶发性害虫,原来只是危害个别长势衰弱林木,现在确成为危害松科及桧柏类植物的主要害虫,此类害虫在林木木质部及皮层下危害,树木表面喷药难以有效防治,目前,在景区内发生比较严重的害虫由80年代初的十几种增加到几十种,其中有些害虫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景区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危害比较重的害虫如松毛虫、松梢螟、红蜘蛛、蚜虫、瘿蜂、舞毒蛾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甚至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造成严重危害。全景区每年因虫害危害造成树木死亡达数百株,对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造成极大地破坏。

1.3危险性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2000年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油松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盘山景区,特别是美国白蛾,其为外来入侵害虫,1a在天津地区发生多代,重点危害阔叶类植物,由于盘山地区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木易遭此危害,该害虫又为暴食性害虫,短期内即可造成重大损失,虽不致树木死亡,但长期树势衰弱也会造成其它害虫乘虚而入,进而造成严重损失。我景区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虽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如盘山主景区内的10大名树是景区的瑰宝,均坐落在游人聚集的地方,由于受人为踩踏和干旱风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均长势较弱,很容易受害虫的侵食,如若遭受小蠹虫、天牛类害虫的侵害就很难防治,使这些千年古树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给盘山景区的主要景观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4盘山景区山险林密,森防措施实施难度大

盘山景区属燕山山脉南部分支,景区面积106km2,以往发生森林病虫害均采用传统化学方法防治,速度慢投入大,由于山高坡陡林密,人员行走不便,一般喷药机达不到要求的喷雾高度,使防治工作受到很大限制,森防措施实施难度大。

2主要对策措施

盘山地区森林虫害的发生情况直接影响着景区的景观效果与旅游开发,加强森林虫害防治,保持该区域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2.1普及区域森林虫害防治知识、树立森林虫害危害及防治危机意识

针对盘山景区的森林虫害发生情况,将该区域的虫害发生种类及规模进行分类汇总,培训、宣传、普及森林虫害发生及防治知识至每一位森防人员及景区管理人员,以便能准确判断相关害虫的种类及防治措施,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森林虫害的危害性大,要把其危害性提高至与森林火灾危害同样高度树立危机意识。景区载体是什么?是有效的森林覆盖,是林木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森林虫害的防治,强化领导意识,才能保证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与持续发展。

2.2健全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测报先行

预测预报是林木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第一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虫害进行调查,只有摸清虫情及危害情况,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定期调查,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坚决避免平时没观察测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2.3采取多样防治措施,多措并举有效治理

2.3.1以虫治虫

管氏肿腿蜂是天牛等多种蛀干害虫的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等都得到广范应用,从防治技术上已经成熟,特别是对于盘山景区,防治优势明显,可实现森林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2.3.2利用以生物制剂防治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进行虫害防治,可避免虫害防治过程中的药物污染,也避免对天敌昆虫的危害。仿生农药灭幼脲等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盘山景区已进行生物防治的推广应用,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需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2.3.3充分利用森林害虫的各种习性进行综合防治

利用害虫的各种趋性,如趋光性、假死性、趋化性、群集性进行防治,如利用捕虫板等防治蚜虫有特效。在成虫的羽化期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进行害虫防治。

2.3.4利用飞防施药及烟雾制剂

飞机喷药进行防治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北省等多地进行大面积使用,防治效果明显,对于山区森林防治有明显优势。据报道河北省涞源山区利用烟雾制剂进行虫害治也取得不错效果,可以借鉴使用。

2.4加强外来林木检验检疫,防止危险性害虫传入

目前国家绿化实施的力度逐年加大,绿化植物的跨区域调运也极为频繁,因此加强检验检疫是源头治理的首要措施,森林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

2.5多方筹措防治资金,保证防治需要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33-02

1引言

现代化园林城市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城市园林化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病虫害的不断发生已成为园林发展的瓶颈,不仅影响城市园林的景观效果,造成环境的生态污染,严重的还会造成园林植物的死亡。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园林植物病虫害,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将其消灭于初发阶段,从而确保植物更好地成长,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美感。

2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阻止园林病虫害扩散蔓延,保护物种

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病虫危害与治理新技术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传统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严重影响着园林绿化美化功能。而且,一个地区一旦发生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有从该地区或该植物传播蔓延到其他地区或植物的可能,从而导致病虫害发生区域扩大,影响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导致植物景观的破坏,会造成土壤、育种资源、所需生态环境资源、可用植物产量、经济效益等的损失,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由此可见,病虫害的防治在园林植保工作中尤为重要,只有确保园林景观的健康,才能使园林植保的发展可持续。

2.2确保园林景观效果促进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园林景观的美化是优化人类城市生活的重点和前提。城市园林病虫害一般有食叶害虫、蛀食性害虫、刺吸式害虫、地下害虫、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性病害等,造成林木失叶、蛀孔、生长滞缓、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要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园林景观效果,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和茁壮成长,因此预防和治理病虫害工作必不可少,只有确保园林景观的健康,才能使园林植保的发展可持续。

3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科学应用园林技术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措施就是通过改善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措施,使得这里的环境条件变得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保护园林景观的目的。

(1)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做到树种合理搭配。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该选择生存能力相对顽强的物种,以此来适应城市中遇到干旱、土质贫瘠、空气污染、治理粗放等情况。根据城市的环境特点来选择种植的植物,根据本地经常出现的病虫害类型,选择不易发生或传播病虫害、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的可能。由于很多病虫害都是在同品种植物间传播,若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大就会加重一些病虫害的蔓延,植物种类多、同种植物片植面积小,则即使发生病虫害,也会因食物出现“断供”而无法传播扩散。

(2)强化养护管理,不断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不仅可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还可以达到更好的园林景观效果。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往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上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造成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平时需要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地园林植物进行美化管理和保护,及时修剪植物使其既美观又茁壮生长,及时清除病虫植株残体和枯枝落叶,集中销毁;检查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治理,防患于未然,尽早治理,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3.2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目前,防治园林植物普遍使用的方法仍然是施用化学药剂,既污染环境,又会造成病虫害的抗药性,而且有悖于建设生态城市的初衷。无公害防治技术,采取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源农药或仿生制剂、生物天敌、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手段,达到控制园林病虫害的目的。使该地园林植物既不受药害,又能达到理想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综合考虑该地区环境,从而引进病虫害的天敌来消灭病虫害,既能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又能繁衍天敌,甚至可能达到同时收获天敌与园林植物的效果。其次,考虑到化学药品对园林植物的损害,也有可能通过园林植物影响人体的健康,可以将生物农药使用到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生物作用,所以应用生物农药既可将病虫害消灭,又能将副作用降到最低,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应不断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更好地促进园林的发展与建设,保证园林环境的净化。

3.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森林植物检疫是园林植物保护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大多数是由于人为传播造成。由于推进园林化城市建设,城市大举实施园林绿化施工,大量的苗木从不同的地区间相互调运,由于缺乏严格的检疫管控,导致危险性病虫害相互传播,给园林及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园林工程建设苗木选择应尽量避开检疫对象发生的疫区,严格选用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进行栽植。调运时,必须严格按照森林植物检疫要求进行检疫,防止使用携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造林。发现有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养护期间,定期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提前预防,提早发现,将损失降到最小。若发现病虫害尽早处理,若发现不及时,造成严重病虫害等后果,需将植物进行销毁,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加,作为环保一项重要环节的园林植被管理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我国的园林景观建设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病虫害的发生制约了园林景观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帮助解决园林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因地制宜,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来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最终实现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月凤.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研究[J].科学种养,2016(3).

[2]马冬菁.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0(6).

[3]张利军,闫莉瑾.城市园林植物害虫及无公害防治研究概况[J].辽宁林业科技,2007(6).

[4]王亚彬,孙洪刚.园林植物害虫有效防治对策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8(6).

[5]武红敢,常原飞.高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4(5).

[6]谢敬宇.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2016(20).

[7]何华,王海燕,张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3(3).

[8]孙琪.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现代园艺,2015(10).

[9]史向辅.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5).

[10]韩超翔.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3(22).

[11]孙昕娱,于美玲.大庆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

[12]周德才.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2).

[13]白丽霞.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保护防治[J].现代园艺,2013(8).

[14]杨建峰,卢忠良,祖晶晶,等.阐述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J].现代园艺,2013(12).

[15]李亚娇,董海燕.刍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园艺,2013(19).

[16]杨鹏.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3

关键词:蛀食性害虫调查防治对策

abstract:thedecayofpredatoryinsectsisalsocalledadecayedstempests,drillingorbranch,stempests,pestsuchdrilldecayedplantbranchandtrunk,hostsufferharmdirectlyaffectthenormalgrowthoftheplant,afterseriouswhenkillingplants,knownas"sting"gardenplants.BasedonYunLongHuscenicdecayofpredatoryinsectpestsonthebasisofinvestigationandthecognitive,recordedthedecayofthescenicspotofpredatoryinsectspeciesandhabitat,thescenicareadistribution,harmplants,andaccordingtothedecayofpredatoryinsectlifehabits,summarizesthedecayovertheyearsYunLongHuscenicspotofpredatoryinsectpest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andexperience,hopeinthevirescencemaintenanceworkinthefuture,helpofpredatoryinsectpestspreventionandcontrolofdecay.

Keywords:decayofpredatoryinsect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

前言:蛀食性害虫以植物木质部及韧皮部为主要为害对象,使植物正常输导组织受到破坏,造成生长不良,树势早衰,植株枯梢、枯枝,容易形成风折,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云龙湖风景区已知蛀食性害虫有鞘翅目的天牛类、小蠹类、吉丁虫类,鳞翅目的木蠹蛾类、透翅蛾类,膜翅目的茎蜂等。特别是光肩星天牛对杨树、柳树及部分蔷薇科植物如杏树、碧桃、红叶李以及悬铃木等植物的危害,尤为严重。

本文通过对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建成绿地及核心区山林绿地实地调查,结合多年来对蛀食性害虫的观察,持续防治和防治效果的总结,旨在为减少和降低蛀食性害虫对景区园林植物的危害,控制蛀食性害虫虫口密度提供参考。

一、蛀食性害虫的危害共性及特点

1.营隐蔽生活

蛀食性害虫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仅成虫在植物体外活动,其余虫态均在寄主的植物体内活动,因此,外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其生活史影响较小,其卵期、幼虫期为害活动不易被发现,当出现较为明显的为害迹象时,已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机。

2.虫口稳定性高

蛀食性害虫在自然进化过程中营隐蔽生活,形成天敌少、寄生生物寄生率低的优越生存条件。在自然界中,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在生态系统中,当内、外环境因素适宜时,容易形成爆发性危害。

3.为害后果严重

蛀食性害虫幼虫为害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成虫也多啃噬植物皮层和嫩梢,形成为害后果后很难恢复,且易引起植物暴亡。同时,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以及不当的养护措施,均可能引起蛀食性虫害的爆发。蛀食性虫害的为害后果包括枯枝、枯梢和引起植株死亡。

4.易受侵害植物

经观测发现,在云龙湖风景区,生长势旺盛植株对蛀食性害虫抵抗力较强,单株虫口密度小;生长势衰弱植株及嫁接植株对蛀食性害虫抵抗力较弱,虫口密度较大。

二、云龙湖风景区蛀食性害虫调查

1.鞘翅目天牛类蛀食性害虫

(1)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

生活习性:在云龙湖风景区,光肩星天牛幼虫3月中旬即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开始化蛹。6、7月为羽化盛期;10月中、下旬仍可见成虫活动;常见越冬老熟幼虫。

景区分布:湖东路、湖西路、湖南路、湖中路、玉带路、金山东路、小南湖环湖东路、紫薇岛、西湖岛、荷风岛、鸣鹤洲、苏公岛、金山公园

危害植物:垂柳、旱柳、月季、樱花、樱桃、碧桃、悬铃木、胡桃、红叶李、杏树等。

(2)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Faldermann

生活习性:2年1代,少数3年1代,第1年以低龄幼虫,第2年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蛀道中越冬。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为害,5月为害逐渐加重,6~7月初为害最重,严重时造成寄主植物暴死。云龙湖风景区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景区分布:湖南路、小南湖景区、湖东路、湖西路

危害植物:碧桃、杏树、梅花、垂柳、郁李、榆叶梅、红叶李等。

(3)双条合欢天牛Xystroceraglobosa(olivier)

生活习性:1年1~2代。成虫5~6月出现较多,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景区分布:金山公园、小南湖景区、荷风岛

危害植物:合欢、国槐、桧柏等。

(4)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

生活习性:1年1代或1年2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根茎部木质部蛀道内越冬。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5月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20天左右。成虫4月下旬开始出现,5、6月份为成虫羽化盛期,8月下旬仍可见羽化成虫。

景区分布:湖东路、湖西路、湖南路、湖中路、玉带路、金山东路、小南湖环湖东路、紫薇岛、西湖岛、荷风岛、鸣鹤洲、苏公岛、金山公园

危害植物:杨树、柳树、榆树、构树、刺槐、悬铃木、胡桃、椿树、楸树、石榴、梧桐、楝树等。

(5)锈色粒天牛aprionaswainsoniHope

生活习性:2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幼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为化蛹盛期,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21天。6月上旬可见成虫出现,6月中、下旬未羽化飞出盛期。

景区分布:小南湖景区、湖中路

危害植物:在云龙湖风景区国槐、龙爪槐受害最重。也危害柳树,主要为害植株主干和大枝,极易造成树木整株枯死。

(6)桑天牛apriponagermariHope

生活习性:1年1代,5月~8月均可见成虫出现。

景区分布:小南湖景区、湖西路、湖南路、玉带路、金山公园、湖东路、西湖岛

危害植物:无花果、海棠、毛白杨、构树、柳、刺槐、樱花、樱桃、紫荆、枇杷、紫薇等。

(7)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

生活习性:2~3年完成1代,以幼虫越冬,也有以蛹或幼虫越冬。成虫5~6月为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产卵于树干基部,初孵幼虫在韧皮部蛀食,排出粗条状木屑。成虫有趋光性。

景区分布:湖南路、小南湖景区

危害植物:杨树、柳树、乌桕、女贞、胡桃等。

(8)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subluscathomson

生活习性:1年1代,以幼虫在大寄主植物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羽化成虫。11月中旬以后幼虫逐渐停止活动,陆续越冬。

景区分布:湖东路、湖南路、湖西路

危害植物:在云龙湖风景区仅发现危害大叶黄杨,2005年,云龙湖风景区黄茅岗三角广场花坛绿篱出现双斑锦天牛爆发,大叶黄杨成片死亡,后经仔细辨别,为双斑锦天牛为害。

2.鞘翅目吉丁虫类蛀食性害虫

(1)金喙吉丁虫LampralimbataGebler

生活习性:2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在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

景区分布:湖西路、湖南路、小南湖景区

危害植物:云龙湖风景区主要危害山楂、碧桃、杏树、红叶李等蔷薇科植物。

(2)六星吉丁虫ChrysobothrisaffinisFabricius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6月份羽化。6月下旬为羽化飞出盛期。6月底至7月初为产卵盛期,卵产于皮层缝隙。

景区分布:湖西路、湖南路、小南湖景区

危害植物:梅花、樱花、碧桃、海棠等植物。

3.鞘翅目小蠹类蛀食性害虫

(1)柏肤小蠹phloeosinusaubeiperris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少数2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蛀道内越冬。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中旬羽化为新一代成虫,6月中、下旬达羽化盛期。

景区分布:云龙湖风景区核心景区内山林

为害植物:侧柏、圆柏、桧柏、龙柏等。因为云龙湖风景区内山林均为侧柏纯林,目前仅在侧柏纯林中发现危害。

4.鳞翅目蛾类蛀食性害虫

(1)芳香木蠹蛾CossuscossusL

生活习性: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体内越冬。6、7月为羽化期,傍晚活动。

景区分布:湖南路、小南湖景区、湖东路

危害植物:杨树、柳树、槭树科植物、胡桃、红叶李、杏树、碧桃、山楂、樱花等。经观察,在云龙湖风景区,樱花、碧桃、杏树等危害较重,常出现急枯失绿枝条。

(2)咖啡豹蠹蛾Zeuzeracoffeaenietner

生活习性:1年2代,老熟幼虫11月上旬停止进食,于受害枝条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进入蛹期,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出现,8月上旬开始为害2年生枝条。

景区分布:湖南路、湖东路、小南湖景区

危害植物:刺槐、石榴、碧桃、枫杨、柳树、杨树、木槿等。

(3)小褐木蠹蛾HolcocerusinsularisStaudinger

生活习性: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幼虫蛹期不一致,5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为蛹期,6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成虫期。

景区分布:湖东路、湖南路、湖西路、小南湖景区、荷风岛

危害植物:国槐、丁香、海棠、山楂、樱花、榆叶梅、悬铃木等。在云龙湖风景区主要寄生于垂丝海棠、郁李、榆叶梅等。

(4)杨干透翅蛾SpheciasiningensisHsu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或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

景区分布:金山东路、湖南路

危害植物:在云龙湖风景区主要危害杨树、柳树。

5.膜翅目茎蜂类蛀食性害虫

(1)玫瑰茎蜂neosyristasimilesmoscary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内越冬。翌年4月份越冬幼虫开始为害,4月底幼虫老熟在枝内化蛹,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幼虫孵化。

景区分布:小南湖景区、湖南路、湖东路、湖西路、金山公园

危害植物:月季、蔷薇、木香等。

三、防治对策

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蛀食性害虫防治要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和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蛀食性害虫控制在最低危害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开展对声、光、微波等防治及研究,以遗传学和内分泌和放射性研究为基础,进行了绝育及激素控制等防治实验,已成为今后蛀食性虫害防治的趋势。

2.苗木检疫

(1)施工现场检疫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把园林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列为园林工程施工监理项目,由监理公司相关人员对工程中引进的每个批次苗木严格进行检验检疫,拒绝染疫苗木的应用。

(2)日常检疫

在日常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把病虫害监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防止害虫扩大传播。

3.人工防治

(1)击杀虫卵

天牛类害虫产卵时有明显的产卵刻槽,且每刻槽产卵1枚,利用这种特性可以人工以钝器击杀虫卵。云龙湖风景区曾经采取十字起子挤压的方法击杀虫卵,即于天牛产卵刻槽中心点稍上部位作试探性挤压,当感觉到轻微的“啪”声,虫卵即被击破。其缺点是仅能在主干和较粗枝条上进行,且浪费人工,效率低。

(2)钩杀幼虫

对于初孵幼虫,可采取人工钩杀的方法,清理蛀道粪屑后,以带尖钩软钢丝沿蛀道试探,当感觉到虫体时,迅速刺入并钩出虫体。

(3)捕捉成虫

根据不同种类蛀食性害虫生活习性,掌握成虫羽化飞出期,集中人力捕捉成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早、晚时摇晃树身,震落成虫。在成虫活跃期可用捕虫网捕捉,然后集中销毁。

(4)人工挖蛹

在冬季和卵期清理地面枯枝败叶,刮除树身开裂表皮,并对树体周围土壤进行翻挖,结合冬季冻垡,清除虫卵。

(5)整形修剪

秋季落叶期后,集中修剪染疫植株病弱枝、干枯枝、虫口密度较大的主侧枝以及伐除虫口密度较大树势衰弱的单株并销毁,以消灭传染源防止扩散。修剪后,及时用混合土封闭枝干蛀孔,防止雨水灌入导致木质部腐烂。

4.机械物理技术防治

(1)诱杀

利用蛀食性害虫的趋性和某些特殊的生活习性,设计诱杀器械诱杀害虫,同时也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包括灯光诱杀、潜所诱杀、毒饵诱杀。

(2)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是根据石灰具强碱性的原理,适当加入石硫合剂或其它具有渗透作用药物,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又能够阻止初孵幼虫上树和蛀食性害虫在树干产卵。在冬季,小乔木和花灌木如碧桃、杏树、紫薇等,可以全身涂白,达到防寒保暖、杀灭病虫害的目的。

(3)增强树势

增强树势就是通过修剪、施肥等一系列人为干预养护措施,来提高植物自身病虫害防御和抵抗能力。修剪就是剪去树膛内多余枝条,去除衰弱枝,虫口密度大的枝条,选择培养健壮枝更新树冠。

施肥分为追肥和基肥,在冬季施有机肥,在生长季节追施速效肥和微量元素肥,根据树体大小和具体情况来制定施肥量。

5.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是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防治虫害的方法。蛀食性害虫天敌种类有:花绒坚甲、啮小蜂、肿腿蜂、赤腹茧蜂、姬蜂、蒲螨、猎蝽、赤胸步甲、蠼螋、蚕饰腹寄蝇、金小蜂等。一般以虫治虫采用人工保护、招引、助迁和繁殖后释放等方法来消灭害虫。

(2)益鸟的保护和利用

据观察,云龙湖风景区存在并对取食蛀食性害虫的益鸟有星头啄木鸟、黄腹啄木鸟、戴胜、大山雀、麻雀、燕、斑鸠等。保护益鸟,可在景区内布设人工鸟巢。

6.药物防治

(1)用挂吊袋的方法防治

吊袋是简便易行的药物防治方法,利用树木疏导组织进行的营养物质交换原理,将药物稀释后以吊水的方式将药物缓缓注入植物体内,通过疏导组织将药物传导至为害部位,杀死害虫。吊袋防治法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配制,一定要选择具有内吸作用可被植物吸收转化的药物,如氧化乐果等。配制浓度和施药量根据植株大小、虫口密度、生长势等因素而定,一般10~30倍为宜。施药点乔木可选择在距地面50~120cm处,大乔木可吊2~3袋;灌木选择根茎部施药。施药点深度约为3~5cm。

(2)压力注射防治

压力注射防治的原理和吊瓶防治方法原理一致,通过具有一定压力的注射工具,将药物通过压力注入植物体内,但压力注射方法会破坏植物疏导组织,药物无法到达树冠部,或仅作用于注射部附近。注射药物可选择吡虫啉、高渗苯氧威原药,注药量为0.8ml/cm。

(3)成虫羽化飞出盛期喷施药物防治

根据不同种类蛀食性害虫羽化飞出盛期选择具有熏蒸、触杀、胃毒作用的药物进行防治。防治成虫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蛀食性害虫羽化飞出时间的掌握。可结合其它虫害防治同时进行。

(4)根部施药

根部施药就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作用,施用一定量的可被植物吸收转化的药物。一般采用25%克百威颗粒,在植物周围沿树冠投影部分向内挖4条深约20cm放射状沟,将药施入并灌水。施药量根据树体大小而定,一般胸径10cm施药0.75KG为宜。

(5)堵塞蛀孔

蛀食性害虫在云龙湖风景区危害期较长,自3月起一直到11月,还可以见到幼虫活动。堵塞蛀孔就是发现幼虫活动后,可向蛀道内注射80%敌敌畏或50%辛硫磷,然后用泥封口,或者用常规杀虫剂稀释20倍制成毒膏、毒泥、毒棉堵塞蛀道,也可选择磷化锌毒签、磷化铝片剂防治。

7建立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和联动机制

(1)日常巡查工作中的资料收集

日常巡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养护公司日常巡查,一是监管人员日常巡查。把病虫害防治资料收集作为日常巡查工作的一项内容,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的病虫害发生时间、种类、分布、虫口密度、防治措施、防治效果等均记录在案。

(2)建立病虫害防治电子档案

建立云龙湖风景区病虫害标本库和病虫害防治电子档案,对于认知景区病虫害存在种类,了解病虫害防治历史,总结病虫害防治经验,展示病虫害防治成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3)病虫害防治技能培训

加强和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组织相关业务技能技术培训,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对于减轻和降低病虫害损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成立病虫害防治联动机制

形成病虫害防治联动机制。由云管委相关职能单位定期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信息,病虫害防治督导和指导并举,达到防治系统、措施有效、生态环保、联防联治。

结语:随着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绿地养护市场化,存在着养护公司周期化的问题。在不同时期,进入云龙湖风景区绿化养护市场的中标公司,对病虫害的防治认识不同,防治技术水平不同,而蛀食性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本文旨在为蛀食性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使养护公司在进入云龙湖风景区绿化养护市场后,能够及时掌握蛀食性害虫的种类、分布、生活习性以及蛀食性害虫的防治经验,为防治工作的接续性和综合防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萧山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beautifulgardenlandscapedegreeandhealthstatus,howeveristheeffectofplantdiseasesandhealthofthekeyfactorsinthegarden.inthispaperthexiaoshandistrictofhangzhoucityzhejiangprovinceasanexample,firstintroducedthegardenlandscape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xiaoshanplantspecies,secondlyanalyzesthegardenplantdiseasesandinsectpestsxiaoshanpresentsituation,atlastputsforwardxiaoshangardenplantdiseasesandthemeasuresofprevention.

Keywords:gardenplants,plantdiseasesandinsectpests,xiaoshan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萧山园林造景特点及植物种类

萧山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杭州市的南部,萧山园林不仅具有湖山相映的特点,而且具有植物景观多且美的特点。园林中的乔木、灌木以及草皮成片地种植,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而园林中的假山、楼台等建筑物却是非常之少,所占比重不足40%。萧山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具体如下:

1.1主要种植常绿阔叶树种

萧山园林造景主要使用的植物科类有樟树科、山毛榉科、冬青科、金缕梅科、山茶树科、槭树科、木兰科、杜鹃花科、蔷薇科、豆科等。在确定园林造景应使用的植物种类和人造建筑群中应点缀的植物种类时,萧山园林严格遵循自身的环境特点,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如金缕梅科的枫香古树,高耸入云,笔直挺拔,很是雄伟;木兰科植物主要选择白玉兰、紫玉兰、含笑,还种植了大量的鹅掌楸;山茶科中除了种植许多的山茶树外,还种植了浙江的特色植物——红花油茶和厚皮香,另外还从外面引进了一些杨桐。

1.2种植大片草坪及地被植物

萧山园林造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种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草坪。大草坪一眼望去很是辽阔,例如柳浪闻莺的草坪面积是34998平方米、花港公园最大的草坪面积是16397平方米、孤山后的草坪面积是4076平方米等等。小草坪通常被设置在大草坪之中,或者被隔离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由于大草坪比较宽阔,所以在大草坪里可以种植成片的树丛、孤立树等,还可以设置大面积的宿根,例如樱花林、杜鹃、银杏、乌桕、红枫等。2.萧山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

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萧山园林中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可达400多种,其中虫害种类最多,大约有300多种,病害只有60多种。这些虫害主要有食叶害虫、枝干害虫、吸汁害虫及螨类、根部害虫等;病害主要有叶花果病害、枝干病害、根部病害。笔者认为,萧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2.1不重视园林病虫害的发生

园林管理人员没有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意识,更是缺乏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知识,也没有认识到植物病虫害将会造成的后果,只是把防治病虫害当作一项次要工作。所以通常会造成最好的防治机会流失、导致病虫害恶化的局面。遇到上述情况,管理人员一般都会将病害的植物扔掉而换成新的植物,这种不断更换病害植物却不进行日常病害防治的行为给萧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2.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低

园林管理人员一般都不具有专业的绿化知识,当园林工作繁忙时,通常是从保卫处、街道办事处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寻找临时工,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更是缺乏有关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知识,因此经常发生认错病害、虫害种类,用错杀虫剂等关于农药类的事件。

2.3时常发生植物病虫害跨区域传播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地区所发生的植物病虫害种类也不同,但由于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上为了满足城市美观的需要,园林工作者经常要从外地购进一些本地区所没有的名贵植物,从而造成了植物病虫害的跨地区传播。如萧山某园林茶花上的柑橘壶蚧、苏铁上的片圆蚧,均源自外地购入的树木花卉,另外最近几年泛滥的白蜡蚧,就是前些年从外面引入小叶女贞球时引起的。

2.4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简单

目前,萧山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使用化学药物,比如杀虫剂,其优点是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因此在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时,管理者通常只使用化学药物。但是,这一防治措施存在许多的不足,它可能会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会使得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造成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不能彻底根除、防治越来越困难。

3.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提高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意识

园林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园林植物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比较容易发生病虫害,因而应更加重视。首先,园林中的植物不仅有本地的还有外地的,有些植物在引进的过程中可能没被检验到,如果携带了虫害和病害,那么它们在进入园林后,很大程度上会将自身的病虫害传染给其他健康的植物,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其次,从外地引入的植物由于刚种植上不久,再加上水土不服,所以生命比较脆弱,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较差,很容易患上病虫害;再次,园林绿化土地缺乏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加上城市污染严重,所以园林植物很容易发生病虫害。

3.2提高园林管理者的技术水平

目前,萧山的园林绿化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园林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却踏步不前,为了满足园林建设的发展需要,应该加强对园林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讲解,比如组织技术培训班和理论知识讲解班等,不断提高萧山园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3加强对外来植物的检查

国际上买卖植物时,检查一般比较苛刻,但是我国内部各地区间买卖植物时,检查一般比较宽松,这是造成病虫害跨地区传播的主要原因。要想预防病虫害在地区间传播,首先应严格遵循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植物检疫管理办法》,所有进行交易的植物,都应该先经过病害检查机关的检查,合格后方能交易;其次成立健康良好的植物种植专区,严格禁止携带病虫害的植物进入;最后是本地植物种类丰富的话,可以多使用本地区的植物,进而减少外地引进的植物数量。

3.4遵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重视防治过程对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比如对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手段,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实现经济、安全、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3.5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园林植物成百上千种,有些园林还设置了别具风格的生态小环境,这些也是造成病虫害传播的原因之一。因此,园林应该提高自身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比如合理的布置植物种类、种植区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给植物提供充分的光和氧气,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提高其抗病能力。另外,应合理的搭配植物,避免植物种类的过分单一,减少病虫害传播的机会。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5

河道整治是当前我国城市水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城市水务行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热点问题[1]。由于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此前经历了膨胀式的发展阶段,没有及时保护好城市内的河道,且在河道功能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和不足之处。片面强调其简单的防洪排涝工程属性(如“渠化”),而忽视生态、景观等社会属性,致使部分城市河道污水横流、水质低劣,河道及河道周边环境严重恶化,河道生态功能尽失,更无河道景观可言[2]。为此,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城市河道整治,满足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结合近年深圳市的河道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对于城市河道整治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城市河道整治的生态景观工程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城市河道的功能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都偏爱“近水而居”。我国的大部分规模或大或小的城市都建在河道周边,这也反映了人类对河流的潜在需求。社会发展到今天,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行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等7个方面[3-5]。(1)防洪排涝功能。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从而减轻河道下游洪峰的强度和形成。河道的行洪排涝作用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对位于城市内河道或河段的最基本要求。(2)灌溉供水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环境得以存在的必要因素。从河道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和市民生活用水,因此,良好的河道水环境是保障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3)交通运输功能。随着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及其较高的运输效率,河道运输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城市河道的运输功能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一些中大型河流上,仍然不失为一种低廉的交通运输方式。此外,滨河道路和河道提防可以用作跨越式通道、休闲运动通道或者立体交叉的空间。沿河道路或者堤上道路也是交通观光、接近自然的途径。(4)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河道具有调节局域小气候的作用。由于城市河流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可以增加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城市河道的周边绿化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毒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嘈杂的城市噪音以降低噪音污染。(5)景观功能。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美丽的滨水景观可得几乎由直线条方块体构成的城市不再机械,水面转化了固体边界,水体潜藏着无限神秘,水流充满了勃勃生机。无论奔腾咆哮的大河,或是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几乎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水域都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构成了河流景观动与静的和谐统一。(6)休闲娱乐功能。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谧性、运动性、持续性和舒适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体验,同时还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河流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娱乐活动可以分为两类:①直接利用水的娱乐活动,如划船、滑水、游泳、渔猎和漂流等;②沿河岸进行的休闲活动,如露宿、野餐、远足休闲和摄影等。(7)生态功能。自然状态下的河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河边绿化可净化市区空气,调节小气候,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河水的自净能力能够消除污染物质,净化水体,同时边坡植被可截留部分污染物;生态河岸可有效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作为景观生态学中的线性要素,河道的异质性决定其河流廊道的身份,供野生动物栖息,尤其是输送矿物养分满足生物迁徙需求,具有其他廊道类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河床的透水性可以保证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减弱河道的水文变化。在城市河道的以上功能中,行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最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而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被人们忽视,特别是在我国城市急剧扩张的某些阶段,某些城市的某些河道的这些功能已丧失殆尽。从城市生态和河流健康的角度,只有具备以上各项功能的河道才是一条完全意义上的河道,名副其实的河道,才能发挥河道的系统功能。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现代城市水务工程河道综合整治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城市河道的以上功能,特别需要注重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等易于被人们忽视的城市河道功能的最大程度保护、开发和重构。2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原则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和自然属性,使得通过河道整治的相关工作,还原河道的本质属性和自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河道的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河道的整治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6-7]。(1)遵循河流本身特性的原则。这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与本质性规律性所在。在整治的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流特性、水力学特性、生态流量、降解特性、生物属性等自然属性是整治工作的依据和落脚点。任何违背以上规律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都将不能完全发挥城市河道的功能,或者留下其他隐患。(2)防洪安全与生态安全并重的原则。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同步解决防洪排涝问题和河道生态安全问题。河道整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排涝安全,更重要是为了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质量安全。河道整治应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保留或重构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促使水体自然循环与净化,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地域适应性原则。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的整治措施。流经城镇居民区的河段在整治过程中宜注重景观功能,满足人们回归、亲近自然的要求,把水利工程和城镇景观结合起来,造当地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切勿照抄照搬其他城市的整治措施或具体方案,而应该根据本区域的气候特性、河流特性、生物群落等特点和属性,选择适合的整治方案。#p#分页标题#e#(4)河道独特性原则。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整体目标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然而其河道景区内的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建筑小品、河道护岸风格等应各具特色。根据沿河区域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可将整个城区段划分为商业、生态休闲、亲水景观等不同的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的方案设计应根据所在功能区的特点而具有独特的风格,最大程度发挥河道带给城市的“灵性”,避免因简单的重复而乏味。(5)截污治污同步原则。城市河道整合整治的同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截污治污工作,这也是保证河道整治成效的关键环节。任何一条河道的污水承载力都有限度,超出其纳污承载力的河道生态系统必将受到破坏,无法实现预期的河道整治目标。因此,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同时,必须对河道沿岸的污水排放进行系统治理,确保各类污水达标后再排放。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技术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与关键,其工程技术体系已逐渐发展与完善。具体的工程技术内容包括生态护坡技术、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河道景观设计3大块,这3个方面协调发挥作用,缺一不可[7]。3.1生态护坡技术对于标准“梯形”浆砌石断面或混凝土断面对河道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合理解决防洪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各类河道岸坡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河道整治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态护坡技术是基于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及植物与工程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边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的自我支撑、自我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实现边坡的抗冲蚀、抗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坡面植物生存环境、提高坡面动物和微生物栖息地的质量、营造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改善人居环境等目的[8]。发展到今天,生态护坡技术的体系已日臻完善,根据土质条件可分为土质生态边坡防护和岩质边坡防护,岩质边坡防护的关键是创造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生态护坡必须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植被的选择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一致,并考虑植被的生态性、形态性、地域性,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且抗逆性强,生长迅速、自繁殖能力强、适应粗放管理,维护工作量小。当前国内外采用的各种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技术、多自然型技术等。3.2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城市河道水质修复与净化需要从3个方面做好工作。①系统的截污、治污,确保排放到河道的水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同时,需要做好河床的清淤工作,使得整治后的“初始河道”归位于清洁的状态。否则,就算是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对于河道水质的治理也无济于事。②确保城市河道所需要的基本生态流量、流速等特性与性质参数,使得河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③通过对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水质净化技术,包括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人工浮岛技术等的综合运用,保持城市河道水质,且实现稳步提高的理想效果。其中,人工湿地技术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具有投资小、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同时水生植物的搭配还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技术广泛应用于景观水处理、湖泊生态修复、生活和工业、农业等污水处理。3.3河道景观设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水是我国永恒的主题。中国人在几百年前已经引进了水利景观的概念,追求的是自然的地理景观,以青山绿水、烟波浩淼为美。而现代人除此之外,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亲水建筑和水的文化氛围。河道景观设计的牵涉面较广,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主题的河道景观差别较大,但在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入城市历史文化元素、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性以及鲜明的景观主题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需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可通过河道护岸形式、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河堤连续生态绿地的塑造、水生植物的选择、亲水活动设施的建设(栈桥、码头、亲水平台等)、小品和配套设施、生态驳岸设置等多种形式构造理想的城市河道景观。4深圳市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简介福田河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北起梅林坳,南至深圳河。流域面积15.9km2,干流全长6.8km,横穿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两大市政公园。河道周边人口稠密,是深圳市民主要的休闲游览场所之一,是联系南部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北部梅林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绿色生态纽带,是提升深圳市环境质量、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节点。本次治理工程之前,福田河虽然地处城市中心800m绿化带,但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发展,与其所在的重要区位极不相称。存在着3大突出问题:①排涝困难。河流防洪标准低,只能满足10a一遇的过流能力,雨季时经常发生沿河社区水浸现象。②水质低劣。河流污染严重,水质发黑、发臭,河道自然净化能力丧失,流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虾灭绝,人迹稀少。③景观不良。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梯形明渠河道,水面窄小、水景观少、滨水空间和亲水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市民亲水、赏水需求;绿化以荔枝树为主,品种单一,公园面积虽大,但利用率低,市民游览兴趣不大。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利用800m绿化带预留空间,科学统筹治涝、治污、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绿道建设5大任务,按照现代城市水务工程的要求与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任务与目标主要包括5个方面。(1)通过治涝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造干流驳岸3.1km,在红荔路河段增设19万m3滞洪库容作为滞洪区,在深南路段增设分洪压力箱涵,防洪标准从10a一遇提高到100a一遇。(2)通过治污提高了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沿河敷设截污管涵6.78km,建设1座2万m3的调蓄池,拦截、收集入河初期雨水污染和旱季漏排污水,全流域每天13.5万m3污水实现旱季100%收集,解决流域污水“跑、冒、滴、漏”问题。收集的污水全部送到污水厂达标处理。(3)通过利用再生水提高了河流水体质量。敷设补水管道从滨河污水处理厂引再生水回补河道,每天补水4万m3,河流水质显著改善,消除了黑臭现象。利用湿地系统对补入滞洪景观湖的4000m3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要求。同时,利用工程补水系统加大向福田中心城区主要河湖的补水量,替代周边部分市政绿化用水,规模达10万m3。(4)通过绿化造景提高了两大市政公园的景观水平。拓展滞洪库功能,蓄水形成景观湖3个,形成6.2万m2的湖面水景。结合公园改造升级,进行驳岸绿化,种植3600棵乔木、绿化面积38万m2,增加公园绿量;利用工程建设土方就地平衡形成4处小山丘,塑造山峦起伏、山水相依的立体质感地貌,两大公园整体景观水平大幅提升。(5)通过绿道建设提高了河流、公园与人居环境的有机融合。利用防洪堤岸建设6.8km的沿河绿道,下穿打通两大公园4处市政道路的隔离瓶颈,激活两大公园共18km的人行步道,使294万m2的市政公园融入城市绿道系统。增设跨河桥梁8座,打造亲水平台11个,便利市民戏水、赏水,增强了市民游公园、行绿道的亲水兴趣,显著提升了周边居民生活质量。#p#分页标题#e#深圳市福田河综合整治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通过采取河流截污、中水利用、人工湿地、水循环净化、清淤、营造水景观等科学治水方法,使几年前的臭水河摇身一变成为一条美丽的景观河,同时河流的防洪能力、自净能力、水资源利用能力得到提升,使河岸两侧的居民切身感受到城市水环境的明显改观。5结语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各大城市正着力开展此项工作。河道整治工作需要从河流的自然属性出发,遵循其自身规律,纠正曾经的单一化、硬化处理方式,最大程度发挥河道所具有的各项功能。在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可借鉴国外和国内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河流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依靠相关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稳步推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创建优美的河道景观,构建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6

关键词:河道综合整治理念布置

1、工程概况

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范围以鉴湖为主线,东起偏门大桥,西至壶觞大桥,全长5.35公里,面积268.62公顷,水域面积69.5公顷。整治工程分为河道、景观、建筑、桥梁工程四个部分,河道工程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整治工程完工后,区域内的重要文化遗产――马臻墓、太守庙、快阁、三山遗址等将完善保护,沿岸将建起鉴湖文化园、陆游故里、钟堰遗韵、快阁览胜、鉴湖诗廊等景观,鉴湖游将成为绍兴市推进全城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

2、工程总体理念

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充分体现“安全、生态、景观、文化”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指导思想,使河道整治工程既能够实现人们期望的城镇防洪的功能价值,又能兼顾建设一个健全的河流生态系统,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景观及文化方面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3、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设计理念

在河流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在满足河道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将河道设计成生态型河道,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3.1保证和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等主体功能要求

水利工程,首要保护的是其主体功能要求,鉴湖河道目前淤塞严重,杂草丛生,过流断面不足,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该河道的行洪排涝工程,因此,应着重考虑鉴湖的防洪排涝要求,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3.2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

由于周边大量经济开发和商业建设,原河道的自然特征正逐渐消失,自然景观被人工化。如护岸多采用不透水灌浆材料,植被破坏,湿地消失。所以本次河道治理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

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是保护河流形态多样性的重点之一。应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尽可能避免采用几何规则断面,避免河道断面的均一化。河流的横断面形状多样性,表现为非规则断面,也常有深潭与浅滩交错的布局出现。由于水文条件随年周期循环变化,河湾湿地也呈周期变化。在洪水季节水生植物种群占优势。水位下降后,水生植物让位给湿生植物种群,是一种脉冲式的生物群落变化模式。由于水温、阳光辐射、食物和含氧量沿水深变化,在深潭中存在着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形成生物的多样化。

3.3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

河床的冲淤特性取决于水流流速、流态、水流的含沙率、颗粒级配以及河床的地质条件等。由悬移质和推移质的长期运动形成了河流动态的河床。河床筱盖有冲积层,河床材料都是透水的,即由卵石、砾石、沙土构成的。具有透水性能的河床材料,适于水生和湿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生存。不同粒径卵石的自然组合,又为鱼类产卵提供了场所。同时,透水的河床又是连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通道,使河流系统形成整体。因此,河道防护工程的岸坡采用有利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特别注意采用当地天然材料。注意整理、发掘和发展我国各地的传统治河工法和材料。开发和推广新型衬砌材料,可供植物生长并具有一定防渗性能,从而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3.4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

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开发与推广生态系统治污技术,开发人工湿地、生物廊道、生态浮岛等经济实用技术。通过恢复和平衡生态系统来净化水体,形成优良的水质,达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的,并由此而形成整体河道的良性循环。

3.5营造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保留河道天然的美学价值

鉴湖的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及当地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周边环境整体自然景观相和谐的河流公园,使河道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为了便于居民欣赏水域景观,在景观建设中还需要有亲水性,即创造人与水接近的条件,如鉴湖文化园、鉴湖诗廊等。近年来,人类从亲近水到远离水,现在的任务是把人们再吸引到水边来。

4、工程总体布置

4.1工程现状

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东起偏门大桥西至壶觞大桥现状是:河道两侧大部分岸线为天然土坡,而该河道除了承担该地区的防汛除涝任务外,还属于规划中的Vi级航道,其本身等级较高,势必来往船只甚多,交通频繁,船行波对河道岸线的冲刷较为严重,加上多年来的风雨侵蚀,河道边坡坍塌比较严重,目前该段的河口宽度普遍达20~30m左右,两侧堤防现状高程约4.00m左右,河道坡脚左右两侧由于边坡坍塌而大量淤积,普遍高程在0~1.0m左右,势必影响该规划航道的通航能力。

4.2总体布置方案

鉴湖沿线河道淤积严重,两岸边坡坍塌,原有部分老墙,河道两侧现有大量房产公司,应综合考虑布置防洪、景观、绿化工程。

河道走向与平面布置上,考虑水利规划要求,根据现状河道走向及地形,以及尽量减小土方开挖回填的原则进行布置,河道规划口宽30m左右,但考虑到目前该河道两侧为大量房产用地,地区功能定位对河道的景观功能定位提出一定的要求,即该河道的景观文化功能将进一步提升,河道的底宽和口宽在满足防汛排涝和航运功能的前提下,需进一步放大,以满足视觉的最低要求,因此河口间距在土地使用和动拆迁允许的条件下放宽至30~60m左右,既满足了规划的河口宽度最低要求,又能结合景观文化建设,满足景观河道的视觉效果,局部桥台或者动拆迁有困难的地方,保持规划最低宽度要求。断面布置过程中,有针对性的结合工程现状布置生态断面。

工程范围内结合现状地形布置绿化,宽度在6~l00m不等,绿化带内除集中主题景点外,并以人行步道兼作防汛通道串联,宽度不低于3m;河道岸线在支河口处采用10~20m光滑园弧过渡,支河护岸范围至绿化景观带边沿结束。工程范围内大量房地产开发前置,部分景观绿化已经形成,在河道护岸设计和景观文化设计上揉合考虑已形成的绿化方案,力求沿线景观、景点、绿化风格上协调一致。河口线平面上自然曲折,立面上高低错落,绿化或景观布置与现状地形的结合,增强了河道两岸景观的自然气息,力争在最大限度内贯彻目前要求的“环境水利”的方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和谐统一,创造一个真正的清新自然的人性化环境,并在最大程度上恢复生态环境平衡。

利用工程建设挖掘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文化内涵,沿线借助景观景点表现这些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大禹治水以来政府和广大人民在治水历程上的丰功伟德。

5、结语

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该地区的防汛、排水能力,改善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投资环境,提高航运效益,使整治后的鉴湖成为集防汛、排涝、航运、休闲、生态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景观河道。

其河道设计体现“安全、生态、文化、景观”的原则。平面布置上,在规划蓝线的基础上和不影响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根据两岸实际地形和现状发展情况,并结合航道和景观要求,适当调整岸线走向,局部河口宽度放宽,力求平面布置的自然合理和人性化,不仅提高游人视觉效果,更能还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以达到生态治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7

物价局2017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工作总结范本:

一、节前市场检查情况

1、省价检局严月天局长带领省价检分局、市价检局、户县检查所、周至县检查所的工作人员对户县境内太平森林公园、周至县境内的楼观台道观、楼观台森林公园、终南山古楼观、赵公明财神庙等景区进行了检查,对明码标价不规范的问题现场进行了纠正,并要求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罚。我局已责成户县物价局对太平森林公园进行处罚,周至县物价局对楼观台森林公园、道观、赵公明财神庙等单位进行处罚,目前正在进行中。

2、价检局四个检查科室分四个区域组织实施市场检查。各科按照分工联合区(县)检查所对区域内的大型商贸单位、旅游景点及周边配套的停车场、商铺、饭店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长安区物价局4月27日召开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与服务专项治理警示会,与辖区内各景区负责人签定了责任书。

据统计,节日期间市价监局共出动价格监督检查人员x人次,检查商贸单位x余家,旅游景点x家,客运场站x各类停车场x余个。

二、节日值班情况

“五一”放假期间,价检局严格遵守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尽职尽责,确保x价格举报电话畅通,确保紧急事件及时处置,确保对价格举报投诉及时答复、及时受理。据统计,“五一”放假期间,xx市价格监督检查局“12358”价格举报电话共接听电话162个,主要咨询酒店收费及停车收费相关问题,其中受理价格举报5起。

4月29日,xx游客杨先生向12358反映在友谊西路芒果酒店入住一天后,酒店临时将每天247元的房间价格提高至每天365元,马世威局长批示值班人员即刻查处落实。值班员及时转至碑林区物价局,要求第一时间处理,经该局查实后,当场责令该酒店将入住价格恢复到之前约定的每天247元,投诉人杨先生对xx物价部门处理结果和处理时效表示非常满意。

公安局2017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工作总结范本:

在4月29日至5月1日的2017年“五一”劳动小长假期间,xx县公安局将“五一”安保工作作为“全市公安机关旅游市场治安秩序整治春季攻势专项行动”的攻坚战,作为践行“迎接,忠诚保平安,跨越式发展,铁警勇争先”主题教育活动的一次大检验,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力确保了辖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一是精心安排部署

为将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关于“五一”长假安保工作的系列安排部署落实到位,确保节日期间社会治安平稳有序。4月28日下午,县局党委组织召开全县公安机关视频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五·一”长假期间安保ww工作。根据会议安排,全县公安机关立即启动一级勤务模式,全力以赴投入到安保工作之中。局党委一班人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周明局长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统筹安排、指挥全局工作并赶赴泸沽湖督导安保工作。毛杰政委带头值班,各班子成员按照值班安排,每天准时到“110”指挥中心当班,及时指挥协调各方面工作。交警大队领导主动到旅游主干线交通比较拥挤路段进行交通疏导。

二是强化社会面巡逻管控

为维护“五一”小长假期间泸沽湖景区良好的旅游治安环境,从4月28日开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邹文全同志率旅警大队全体民警及20名新招录的旅游辅警赶赴泸沽湖开展景区社会治安维护工作。期间,工作组与泸沽湖派出所全体民警立足景区实际、科学部署警力,在人员密集场所加大显性用警,强化巡逻防控力度,在景区主要路段强化交通秩序维护,重拳出击整治危害游客违法犯罪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购物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场治安秩序的“黑车”、“黑社”、“黑导”、“黑店”以及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打骂游客、扰乱交通秩序等破坏旅游治安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格消防安全监管,严防影响旅游安全的重大案事件发生,确保了整个泸沽湖景区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五一”期间,县局党委安排部署反恐特警大队全体民警及30名旅游辅警会同大兴派出所,在县城开展24小时巡逻防控工作,围绕县城人群密集、案件高发区域,增加巡逻频次和密度,“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切实提高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各派出所全体民警坚守岗位、履职尽责,针对各自辖区社会治安实际,积极开展巡逻防控,交通、消防安全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了辖区社会大局平稳。

三是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五一”期间,针对新一轮的人流、车流高峰,交警部门全体民警停止一切休假,全面充实一线路面警力,加大路面巡逻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严重交通违法,依法严格管控重点车辆,集中整治公路客运安全,加强对公路营运客车等重点车辆的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科学合理安排警务,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控率,确保路面24小时不失控。消防大队全面加强对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娱乐服务场所、餐饮、旅馆业等重点部位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消防应急准备,全力确保节日期间消防安全。

四是强化信息预警研判

在“五一”前夕,各相关部门及派出所全面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积极推动各类ww信息的搜集上报,提前预警研判,有针对性地搜集辖区可能影响节日安全的情报信息,特别是可能影响安定祥和节庆氛围的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可能报复社会、有极端暴力倾向的重点人员活动动态。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放在突出位置,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对重点人员、群体的稳控措施,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期间,快速调解治安纠纷30余起,搜集上报涉稳信息20余条。

五是强化值班备勤和信息报送工作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8

关键词:城市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

1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引诱物质可引诱昆虫而大量诱杀,性诱饵即属这类物质。毒物可经口(通过昆虫口器)、经皮(通过植物表皮)或内吸(通过植物液流)起毒害作用。毒物有少毒类或多毒类,有的还具有植物毒性,因此也可危害寄主。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

1.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热处理、射线、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要死亡。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止中,热处理又分干热和湿热2种方式。机械阻隔也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例如覆盖薄膜,许多叶部病害的病原物在病残体上越冬,花木栽培地早春覆膜可大幅度地减少叶病的发生,如芍药地覆膜后,芍药叶斑病成倍减少,减少侵染来源。

2城市园林树木建设的管理防治

2.1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规划设计抓起,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应注意植物的选用及配置必须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在树种选择上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保证园林花木健康生长及提高花木抗性的前提。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本地城市生态环境为原则。

(1)植物配置应依据生态学规律,设计人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仅要注重园林的美学观赏功能,还应符合生态学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则,致力于建立与天然植物群落相似,富有地方特色及符合美学原理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在这种植物群落中,园林害虫及病原物成为园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受自然天敌等因素的制约,不易爆发成灾。(2)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生物学特性,植物的相生与相克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或临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2.2苗圃地防治

(1)从苗圃的卫生状况人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的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2)从生长季节人手,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能继续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在栽植苗木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虫害。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9

关键词:木兰围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生态保护;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687-05

生态旅游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而建立在森林公园基础上的森林旅游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1]。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而以其良好的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场所的森林公园,正好为人们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自1982年第一个部级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后,森林公园迅速发展[2]。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使我国一大批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项目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并运用生态旅游规划的相关理论方法,对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以期为森林公园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的资源条件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北省围场县西部小滦河流域,南北长15km,东西宽9km,面积5351hm2。地质构造上,公园地处内蒙古台背斜东南部,构造、岩性复杂,岩层古老,受历次构造运动及火山活动的影响,区内岩层破碎、断裂、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作用强烈,为丰富多彩的造型地貌发育创造了条件。地貌上,森林公园位于坝缘山地区,地处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的“山结”地带,区内山峦起伏,走向多变,山峰林立,沟壑纵横。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地处东亚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升温较快;夏季凉爽,雨量丰沛;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下降迅速;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园区内年降水量达560mm,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形成多雨中心。地表径流丰富,汇聚于谷地河流中,形成常年性河流,滦河支流小滦河就在其中。公园地处国有林场内,植被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86.6%,初步调查统计,有高等维管植物90科371属793种。天然次生林植被依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带谱,从低至高可见到落叶阔叶灌丛、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园区内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山地森林中有狼、狍、狐狸等十余种哺乳动物以及黑鹳、金雕等数十种珍稀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182种。

园区内满清皇家猎苑(木兰秋狝)文化氛围浓郁,自1681年清政府建立木兰围场以后的139年中,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构成了满清皇家“三点一线”的政治活动线。随着时代变迁,木兰秋狝文化活动除保持传统的骑马射箭外,还逐渐衍生出了独具满蒙民族风味的民族歌舞、马术比赛、摔跤比赛、敬酒献歌以及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礼仪、萨满教祭祀观礼及篝火烧烤等,使木兰秋狝文化除具有政治、军事等要素外,更增加了体育、娱乐、欣赏、休闲和参与等内容。

2木兰围场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

2.1总体布局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又有浓厚的森林文化、皇家猎苑文化与民族风情,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山水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相结合,可发展为集观光游览、度假休闲、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会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部级森林公园。

根据公园的内部资源分布状况和未来的功能需求,划分为五道沟生态旅游景区、小滦河休闲游乐带、浩赉郭勒皇家狩猎体验区和东山生态文化园4个部分。五道沟生态旅游景区面积4406hm2,属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可依托区内良好的植被生态环境开展各种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小滦河休闲游乐带面积239hm2,属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主要营造丰富多样的河岸景观,打造别具特色的漂流及滨河休闲旅游项目。浩赉郭勒皇家狩猎体验区面积466hm2,属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该区曾是当年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现处于滦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可开展狩猎体验活动。东山生态文化园,位于围场县城东山,面积240hm2。利用其区位及资源环境优势,建成围场县集文博、健身、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大众活动场所,同时配套完善围场县城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

2.2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中的主体景观又是生态环境中的关键环节,规划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以现有森林植被为基础,按景观需要,结合造林(种草、种花)、改造和整形抚育等措施进行设计,尽量保持森林植被原始状态;森林公园内尚存的宜林地,应结合景观进行人工造林(种草、种花),植株应自然配置;对于生长不良、无景观价值的残次林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景观应具有特色,并应与总体景观相协调。植物景观应突出区系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色;充分利用森林植物群落结构、树种、植物干、花叶、果等形态与色彩,形成不同结构景观与四季景观,并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布局应突出局部特色和多样性,总体上合理搭配、相互协调。营林生产过程中兼顾景观性,在重要的游览区不对景观构成破坏。

植物景观规划具体措施。水土保持林绿化规划:对于山地上部、公路两侧及阳坡等植被稀疏地带,规划水土保持林,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最终目标,同时兼顾景观效果,防止水土流失。主要种植根系发达、耐旱的乔木、灌木等。护路林带绿化规划:以护路为目的,减少和防止塌方,保障行车安全。绿化应因地制宜,道路两旁平坦的部位或区域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冠较大的乔木(结合灌木)。道路两旁为陡坡时,可种植藤本和木本地被植物。在适宜的地段可选择种植照山白、迎红杜鹃等花灌木。特殊景观区绿化规划:对于特殊景观区内各个景点的开发应以不破坏其植被资源为前提,适当增加色叶和花果类观赏树种的比重,丰富林相变化,强化季相交替。而对于重要景点的植被改造,要根据实际条件避免单一结构,注重乔木、灌木和草结合。游憩区绿化规划:应着重将绿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绿地以乔木、灌木、地被相搭配的观赏型植物为主,植物品种可选择部分野生花卉、乡土树种、当地特产果树等。亚高山草甸植物景观规划:亚高山草甸的植物种类基本以双子叶植物草本为主,且观赏效果较好,有大量的开花品种,花期集中,景象壮观。亚高山草甸的生态比较脆弱,应该以保护为主,开发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草甸的破坏,严禁人工种植乔木和其他外来品种,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湿地景观规划:现有的湿地以保护为主,湿地的开发应该以不破坏湿地环境为前提,现有的湿地植被类型主要以喜水的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蓼科等,不宜引进外来品种。

2.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为突出公园的文化特点,可建设“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布局于服务中心的展览馆内,具有游客中心和园区概况展示两大功能,包括游客中心、森林公园综合展厅、森林公园自然与生态展厅、森林公园动植物展厅、森林公园人文景观厅。游客中心具有完备的导游服务功能。各个展厅以照片、录像、光盘、触摸式显示屏以及图册、折页及动植物标本等形式介绍园内自然地理概况、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和植被垂直分带及植物、动物的种类、演替规律、生活习性等内容;以沙盘、导游图、环境公约及游客须知等指导游客在园内的行为,以减少在游览过程中的管理压力。展览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给游客一个明晰简要的公园概貌,学习森林生态文化知识,让游客在参观后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景区与游线,安排好在园内的游览行程。

建立完善标准的生态标志标识系统。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概念,充分利用导游系统展示森林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如草甸草原、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植被,对本区的稀有植物、药用植物和古树名木要着重介绍。游客可通过沿途的标识系统了解不同的代表性植物、气候带及所栖息的野生动物。通过学习各种生态标志,提高游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让人们在欣赏探索自然的同时学会珍重自然,增强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森林旅游以森林生态为基础,完整的森林生态环境是保证旅游业不断发展和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先决条件。为此,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必须做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1生物资源保护

木兰围场森林公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个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生态环境表现出其脆弱性的一面[3],而对生物资源的保护是重中之重。保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1植被保护

1)河流源头及两侧植被保护。河道两侧的植被对于保护河道、美化河岸、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至关重要。园区内河道两侧的植被严禁破坏,因景区景点开发受到影响的,应及时补植补种,严防由于旅游开发而破坏植被。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规范游人的旅游行为,使游人自觉按照指定旅游线路参观游览,不能擅自进入景观生态保育区;适当设置围栏及标识,明确保护范围,特别是在天然林资源周围游人活动频繁的区域,同时设立标示牌;在源头区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2)山区植被保护。①对山区现有的天然林要加强管理并采取封护措施,同时对民俗部落景区、白桦林景区要进行林地补充,使成林面积不断扩大;对河道沿岸、陡坡、山脊、梁峁等生态脆弱区域现有的植被要加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创造条件使现有植被尽可能繁衍扩展;在开发建设的景区、景点周围,视立地条件和当地的需求,在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部分经济林的同时,营造景观风景林带,增强景区美感。②对于高山草甸区域,由于其生态十分脆弱,需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现有的天然草甸实施就地保护,严禁乱采滥挖及牲畜啃食,并创造条件使现有植被能自然繁衍、自然演替,进入良性循环过程;沿旅游路线树立宣传牌和标示牌,对游客进行自然保护和科普教育,对国家及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生境应划区、定点进行保护;对涉及该区域的景点开发,只能进行必要的修饰,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并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工作。

3.1.2野生动物保护①在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周围通过设立标示牌、张贴警示语、加强巡逻与宣传等措施,使之免受人为干扰,保证其正常栖息。禁止追打、恐吓野生动物;禁止游人自行向野生动物投喂食物。②在鸟类频繁出现地带,有计划地设置鸟巢、投食台,以招引更多的鸟类,特别是为冬季觅食困难的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繁衍条件。③在园区内人类活动较多的河段设置护栏和警示标牌,提醒人们不得在溪流、河流中捕鱼,保护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的正常生存环境。

3.1.3护林防火森林资源是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的物质基础,对其加强保护是第一位的工作。木兰围场森林公园每年春秋季节气候干燥,火险等级较高,必须做好护林防火工作:①改造现有的防火瞭望塔,使其具备防火瞭望和观景平台的双重功能。瞭望塔在设计上要求大方新颖,取烽火楼的形式,顶部平台兼防火瞭望与观景于一体。②公园范围内的一切道路都可以作为防火的应急通道。③储备防火用具,防患于未然,是保证森林安全的重要措施。储备库要建在游客较集中、易引发森林火灾、交通比较方便、取用便捷的地方。

3.1.4有害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具体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提倡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同时,保护现有物种,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的研究工作,在林区设置森林病虫害监测点,配备监测和防治设备。明确防治责任人,定期汇报本辖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时间、数量、危害面积和发展趋势,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

2)严把病虫害检疫关。森林公园营造林应尽量避免引进物种,对确需引种的,应严把病虫害检疫关,配备相应的检疫设备,避免在引种时造成新的病虫害侵入。

3)落实生物防治措施。采取就地保护、区内移放等措施,增加林内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3.2景观资源保护

内容丰富的森林景观和优美的地貌景观是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命,保护这里的植物、地质地貌景观,就是保护木兰围场的生命力。

3.2.1一般景观资源保护①禁止私搭乱建与景观资源不协调的建筑物,除规划的设施项目外,不得随意增设与生态旅游无关的建设项目。对现存不合理的建筑应拆除或移位重建。②景点、景物及其周围禁止乱刻乱画,以保持景观资源的自然风貌。③对以木结构为主的景点,应注意消防、清洁卫生及蠹虫危害。④利用原有林区公路系统,尽量避免对路旁景观资源造成破坏。⑤对影响公园整体景观资源开发的住户实行搬迁措施后,选择种植适当的地被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以改善森林公园及其周边的环境质量。

3.2.2特殊景观资源保护①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建档造册。对目前需重点保护的树木,可在周围重新设立围栏和标示牌、通气透水、堵洞支撑、防病治虫等。②古遗址保护。对园区内的古遗址进行修缮,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格、传统风貌,作为供游览欣赏的宝贵文化景观资源。森林公园内的其他服务设施建设应考虑与景观的协调一致、与木兰秋狝文化传统协调一致。

3.3生态保护措施

3.3.1管理措施目前,关于生态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4],为此对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应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①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把环保工作列为森林公园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③兴建的旅游接待设施,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处置设施和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开发项目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④在施工中,要减少采石、破土对环境和景观的不良影响,对产生影响的地段,施工结束后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环境。⑤施工期要采取水土保护措施,严禁雨季施工中产生水土流失。⑥对游览区内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处置设施,促进污染的集中控制,增强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⑦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得出现采伐游览区内的林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⑧食宿设施采用节能设备,所有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3.2监测措施规划在园区的重点和敏感地区设环境监测点,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Co2、Co、So2、总悬浮颗粒(pSt)、氮氧化物、氟化物、苯并芘、臭氧、负氧离子浓度、细菌含量及噪声等。在游览区内适宜地段布设气象、水文监测点,定期监测气温、湿度、水温、悬浮物、pH、电导率、溶解氧及盐度等要素。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承载力评估[5],以控制由于游客数量增多对森林公园造成的破坏,将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的限度[6]。

3.3.3保护措施

1)垃圾污染处理。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不留陈旧垃圾;垃圾箱标志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加强废旧电池等危险废弃物的环境管理,防止重金属、有害细菌污染土壤,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

2)污、废水处理。污、废水在管理服务区主要为生活污、废水。排水方式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明暗沟导流直接排放。为了不影响景观和环境质量,生活污水需净化后才能排放。园区内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并限制洗涤剂使用量;一切生活污水经排污管道、沟渠引入污水处理池,经过生物消毒处理后再排入林地或沟谷。

3)大气污染防治。园区内的烟囱均应安装排烟、除尘设备,增加烟囱高度,达到环保要求;进入园区的机动车辆需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尾气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外部车辆仅可停放在各景区的停车场,严禁进入景区腹地,由停车场到各景点的运输由森林公园设置液化气游览型班车等无烟运输工具予以解决;禁止柴油船参与游乐活动。

4)噪声防治。新建建筑物旁尽快种植绿化林带,尽量发挥林带的吸声作用;并利用自然地形,屏蔽一部分噪声的传播;园区内禁放高音喇叭,进入园区的车辆禁鸣汽笛,公园内以及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噪声不得超过控制标准,以保持幽静的生态旅游环境;各类型住宿房间必须达到隔音要求。

5)环境容量控制。森林公园经营和管理部门及旅游组织部门应将游人严格限制在环境容量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旅游线路安排游客活动,并对游客采取严格的行为规范使之符合生态旅游的要求。

6)能源建设。森林公园内管理服务区及接待服务设施应采用电、气代煤、柴,减少大气污染,又保护自然资源。采取节能措施,景点越冬用房和农户住房做好保暖设计;景点建筑设置太阳能采暖和加热设备;建筑门、窗使用夹层保温玻璃窗。

4结语

森林公园建设同时也是一种生态建设,通过国土治理、清理污染源等生态景观保育措施的实施,将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和发展,丰富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多种功效。以保护生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发展森林旅游为宗旨,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为准则,对公园内的建设和旅游活动组织进行严格规范,确保园区资源、设施和人员安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促进公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勤,屈作新.中国2000-2009森林旅游发展的实证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3):73-79.

[2]吴楚材,黄艺,刘云国,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园林,1994,10(3):32-38.

[3]吴良林,周永章,陈子燊.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及其安全保护[J].热带地理,2008,28(1):74-79.

[4]严健标,于晓聪,毛成龙,等.低碳经济下城市森林公园发展的新探究[J].生态经济,2011(8):138-141.

生物防治的前景篇10

[关键词]番茄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81-01

一、前言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呈扁圆、圆或樱桃状,成熟之后为红色、黄色或粉红色。原产地为南美洲,现作为食用蔬果已经被全球性广泛栽培,一般冬春于保护地育苗,春季栽培为主,夏秋季直接采用露地栽培,冬季栽培需要用温室。果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多种维生素,可以生食或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蜜饯。

二、罗甸县的基本情况

罗甸县位于贵州南部,总面积3013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452万亩,土壤质地好,壤土占98%,土壤中性pH值5.5-7.5,适宜番茄种植面积至少有11万亩,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5万人,是一个山区县,素有贵州“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是贵州省蔬菜、水果主要产区之一,早熟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等25个品种。罗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水丰富,无霜期长达335天左右,所以有“天然温室”之称,是发展早熟蔬菜以及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理想地方。在十一五期末,罗甸县建立起年生产规模20万亩季节性商品蔬菜基地,被评为“全国蔬菜生产先进县”,列为农业部“蔬菜定点批发市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农业标准化基地县”和“贵州省无公害生产基地”。

三、番茄的营养价值

番茄兼具蔬菜和水果的双重身份,含有13种维生素、17种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胡萝h素、粗纤维、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还有番茄红素,其番茄红素含量是各种果蔬之首。

1.在中医角度看,番茄可以生津止渴、凉血平肝、清热解毒,对于夏天暑热、平时上火都具有很好的功用.

2.促进消化吸收,番茄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和糖类,这些都是促进消化的良品,同时番茄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生长,可以预防消化道肿瘤,促进消化,利尿。

3.防治心血管疾病,西红柿纤维可以和胆固醇产生的生物盐结合,然后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使人体血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4.番茄中含有叶酸,其含量居蔬果之首,叶酸是黄酮体素的一种,也是一种维生素,能够保证胃酸分泌正常,促进红细胞生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其硬化和破裂,有效地减少和防治高血压。

5.防衰老和抗癌。番茄内含有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含量上升时,细胞能够正常代谢,明显降低癌症发病率。此外,这种物质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使人体内沉着的色素减退消失,减少和淡化色斑,起到美容和抗衰老的作用。

6.防治贫血、缓解疲劳、护肝、促进骨骼发育和治疗皮肤病。番茄中含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对大脑发育非常有利,能够缓解脑细胞疲劳,另外番茄中还还有胡萝卜素和氯化汞,对肝脏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保护皮肤弹性,使皮肤变好,促进骨骼钙化,防治佝偻病,也可明目、防夜盲和眼干症。

7.防治溃疡和治牙龈出血。番茄中所含的维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牙病,如牙龈出血、发炎、口腔溃疡等。

8.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预防癌症、抑制突变、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降低核酸损伤等作用,尤其是在防癌方面具有很大功效,现在也是研究热点。

四、罗甸番茄的发展前景分析

1.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居各种蔬果之首,番茄红素也是现在的市场研究新热点,2003年番茄产业就已经被称为“红色产业”,番茄具有很多作用,如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紫外线辐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美容等,正因为它功效之多,所以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保健食品研究的新热点。

2.贵州罗甸县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位于贵州南部,罗甸素有贵州“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该地区是发展早熟蔬菜以及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理想地方,周边经济条件好,番茄消费量大。

3.罗甸自然条件优越,作为一个山区县,比平原拥有更加凉爽的夏季气候,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小,是种植蔬果的良好场地。种植前景好,产量高,亩产可达5500-6200公斤。

4.该地区一直是蔬果种植基地,拥有丰富的蔬果种植经验,技术先进,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番茄,露地种植番茄成本低,价格高,产品销路好。主要销往四川的成都,重庆,湖南的怀化、衡阳、张家界以及贵州北部的遵义、六盘水等地

5.番茄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可以保护人体心血管系统,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发病率;番茄具有促进利尿、消化、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对肾病患者有一定好处;番茄除了对前列腺癌有预防作用外,还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能阻止癌变进程,在癌症发生率不断升高的今天,番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现在番茄的使用还是主要以食品添加剂和色素为主,国外也有将此利用来制成药物的例子,如开发研制用来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在国外,番茄开发利用的市场前景相当好,市场大,一年四季均在销售,在我国,番茄红素的开发也已经被纳入国家863计划中,番茄红素产品也慢慢在占领着更广大的市场。

五、种植规模

目前罗甸种植番茄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特别在龙坪、沫阳,逢亭,八总等乡镇,种植番茄已经是农民增收的一道菜篮子工程,种植茬数不再是以前的一年一熟,而是采用番茄-豆类(或速生蔬菜)-番茄、番茄-玉米-番茄、豆类-番茄-白菜等冬夏秋轮作多熟,种植方式也由露地栽培逐步改进成春季地膜加小拱棚、夏秋地膜保护地的科学种植技能,不断地增加种植规模,现在罗甸的各个乡镇均在种植。

六、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市场还不够成熟,番茄的开发利用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还属于新兴发展产业,前景乐观,现阶段番茄的开发还停留传统加工和生食上。番茄红素的发现和发展为番茄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番茄红素在抗癌、防癌方面的作用研究的深入,番茄红素将会成为保健食品市场中的一颗新星,展现其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日渐提高,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近年来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从中也可以看到番茄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范立梅.浅谈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生物学通报,1999,34(9):16-17.

[2]林易,陆露,三种番茄食品精加工技术农村科技开发,200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