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媒体发展趋势十篇社区媒体发展趋势十篇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37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1

广播电台在经历电视、互联网的冲击后,目前已逐步形成固定的受众和相对固定的节目制作、广告营运模式,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显而易见。想要打破当前尴尬的格局,使广播电台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必须融入到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之中。但是,这种融入不应盲目跟从,而应抓住互联网移动化和社会化的两大发展趋势,找准切入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和收益。

互联网的“移动化”和“社会化”以相互交织、互相推动之势,席卷百业;这两大趋势仍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潜能(“钱能”)和发展空间。反观广播业,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劣势、颓势已经显现。首先,广播业受众人数在各类媒体中处于弱势,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全国广播听众约为6.53亿,这一数字持续位于电视、报纸受众之后;广播节目构成程式化,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互动有明显局限;广播经营模式总体单一,在电视的兴起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之下,广播发展处于被打压的境地。因此,广播电台随着互联网起舞,作出网络社会化和移动化的转变,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借助“网络社区电台”的模式,将广播电台的天然移动优势和社会化需求,与互联网的移动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相对接,作为广播电台切入新互联网时代、跟上新媒体时代步伐的突破口,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社区网络电台,可以理解为聚合传统听友,同时拓展网络听友、延伸电台节目平台的类型化SnS类媒体。这种新型网络电台,既具有一般SnS类社交网站的优势,又能延伸和拓展电台固有的音频传播特质,是打破时间、空间,将广播从业人员、听众、网友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社会化(可移动化)的网络新平台。网络社区广播可以目前一般的SnS类媒体作为基础(如开心网、人人网等),加入简易的广播(音频)节目制作程序,让用户可以上传、分享自己制作的简易音频节目,分享、收听社区友人的节目;电台主办的社区网络电台,可以提供专业主持人的节目,达到社区化的收听效果,方便在线沟通。社区网络电台的手机应用客户端,可提供移动化的社区电台节目(或音频文件)上传、收听功能,打破地域界限。

社区化网络电台将有效地融合电台与互联网,并极有希望延伸出新型的电台节目类型。由传统广播电台主办社区网络电台,更有着许多优势条件。

1.“移动”的天然优势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车载人群大幅增加,给传统广播电台节目带来了生机,广播具有移动的优势,这一天然优势恰恰与互联网的移动化进程相呼应,通过社区网络广播,可以实现广播网络移动化,打破单一的广播输出模式,为移动人群带来无时空限制的广播互动乐趣。这一变化,能够将广播原先拥有的移动车辆用户人群,拓展至所有手机移动人群,听众基数发生量变,还可以增强听众、网友对电台节目的黏性,形成广播媒体在移动媒体中的绝对优势。

2.电台有“互动”的迫切要求

电台节目主持人囿于平台局限,难以实现与听友的流畅互动,目前的电话、短信等方式,已不能满足节目和听众的需求。社区网络电台则能有效地带领广播进入“社会化”时代,将广播听友从线下拓展到线上,通过网络电台社区进一步融合电台和听友的关系,为广播人和广播爱好者之间建成网上无壁垒的类型化社区。

此举,既有利于广播人与受众更好的互动,从而拓展节目制作思路、开拓制作空间,社区网络广播还将为“草根DJ”打通展现才华的管道,改变广播业的单一输出生态,实现线上线下平等、优质互动。此外,在宣传舆论导向和安全保障方面,电台辖下的社区网络电台也更具经验。

3.享有“台网互动”的政策鼓励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正式启动,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正在提速。在政策引导下,近两年电台台网互动、融合的气氛非常浓厚,各省市纷纷建立网络电台。抓住先机,用足政策,迅速融入互联网新时代,走向“移动化”、“社会化”,将成为广播电台发展的新引擎。

4.传统广告新投入渠道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2

1.报纸媒体的“联盟”与“抱团取暖”。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很多传统报刊杂志在经营上有20%—30%的下滑,2012年同期,全国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比下滑了7.3%。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广告人》杂志及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地标大报联展”的等多家中国地标大报,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标大报启动仪式暨报企联盟成立仪式”,包括广州日报、南京日报等在内的22家地标大报“抱团”形成报企联盟,倡议全民读名报,相约共同发展。

看点与趋势:区域性的都市报依靠其本地化的趋势,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报纸媒体如何从媒体化到产品化,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依然是逃避不开的话题。抱团和联盟,仅仅是资源上的相互协同和支持,但是这些并不能改变媒体本身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模式,未来报纸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电视媒体的“大片时代”和“细分时代”。本届广告节,央视和各个主流卫视都进行了媒体推介,尽管有很多新媒体在宣扬电视媒体开机率下降等等消息,但是电视媒体的地位依然坚固,但是电视媒体也并非毫无压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在央视级电影电视媒体的推介会上提出,电视媒体进入“大片时代”,即要利用产业链和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进行大投入、大制作、高造势、高回报的内容制作,例如央视就提出在新闻、财经、综艺、体育、公益等方面的一些重点节目的大片制作战略。另外,电视媒体也需要不断的结合观众生活形态的变化进行节目创新和编排上的创新,例如湖南卫视2014年将亮相30多个新品节目,并启用主题日编排,每天都以一个主题日命名,周一真人秀日、周二比拼日、周三约会日、周四创意日、周五活动日、周六青春日、周日喜剧日。

看点与趋势:电视的内容创新的原点,依然需要关注观众在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形态内容需求的变化,切割受众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看电视的时段和生活形态进行有主题性的内容创新,将是未来电视创新的关键。

3.新旧媒体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提出,今天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共荣的多媒体时代,而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与受众的互动,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呼啦,打破了传统电视和观众单一的联系模式,利用手机移动端的便捷性,通过二维码连接电视屏和手机屏,紧密捆绑湖南卫视节目、电视剧等优质内容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和用户互动的模式,并在用户彼此之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交圈,上线十个月,超过800万注册用户、600万周活跃用户,而《我是歌手》总决赛影院直播开启三屏联动、《中国最强音》打通线上线下、和电商合作发起快男直播互动等一系列由呼啦主导的活动更是成为了电视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江苏广电集团新推出的“梦之音”则可以让观众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用智能手机领取优惠券、实现购买,实现了电视广告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很多报业集团也在试图打造新媒体平台。

看点与趋势:如一位媒体记者如此所述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景象,即从“与狼共舞”甚至“驯狼为我所用”。今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已经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传统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媒体也需要传统媒体的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受众需求与技术作为核心的双重驱动,缔造新的互动和体验是所有传统媒体都需要去积极探索的。

4.传播转向:从媒介资源购买主导到激发用户传播的路线。无论是艾菲奖,还是中国广告长城奖“互动创意奖”与“媒介营销奖”,获奖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利用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等与消费者互动的创新与扩散的创新营销。而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将营销重心从单纯的媒介资源的购买,转向能否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上,数字营销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而数字平台为传播引擎的角色在很多案例中都有所展现,例如在艾菲奖和长城奖互动创意的全场大奖,都是可口可乐夏日昵称瓶的传播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线上线下整合的案例,其中利用互联网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化媒体的扩散传播成为其主要的亮点。

看点与趋势:不互动无营销,今天的消费者在嘈杂的信息噪音中,品牌除掉要购买优势的传播资源,还需要考虑如何制造消费者更多与品牌互动和体验的机会,数字化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引爆消费者的重要驱动的问题。

5.内容营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媒体尽管往往是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支出的转移者,但是,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和媒体形式也需要变革,传统的展示型的互联网广告也在遭遇到受众注意力和点击率下降的挑战,内容营销成为一股重要的趋势,无论是凤凰网提出的“原生广告,品效合一”还是新浪对于微博营销的新的一些产品,都在指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有大动力和内容。

看点与趋势: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平台,需要的是深度的卷入和共鸣,而卷入和共鸣,则需要有更生动的内容,基于消费者生活场景和内心共鸣的内容营销创意会越来越重要。

6.技术驱动的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无论是腾讯提到的从关注广告到关注人,关注人群背后的数据与需求,结合关系链与营销工具,更人性化地为品牌提供高效、精准化的社会营销,针对更多的行为轨迹,如用户曾经在媒体上的行为、标签等,做到精准定向服务,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推介会上,各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对于用户的分析和案例分享,都在指向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消费者洞察成为新的精准营销模式,但是如何挖掘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却是所有的技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看点与趋势:大数据再大,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回归消费者生活场景,吻合场景的营销才是精准的营销,大数据的精准是未来,但是营销的实践和优化,还在路上。

7.网络视频的传播价值提升。今年广告节中,视频媒体的展台都是最耀眼的和最大的,尤其是乐视网、腾讯视频和迅雷看看,而今年多屏联动,台网深度的联动的话题继续深化,相比去年,网络视频的话题已经不再那么的有爆炸性和冲击力,在广告主心目中已经逐渐成熟。

看点与趋势:广告节刚结束,苏宁联合弘毅资本收购pptV大部分股权,网络视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而视频平台和流量的集中化,有助于广告主进行更好的选择,网络视频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8.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未来的传播结构。我去年和今年都主持了移动互联网的推介会,去年是各个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知识普及会,今年则是大家更多的分享案例和营销模式的推介,总的来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单纯的广告展示也不再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内容、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特性的互动,才能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点,创意无限。

看点与趋势:移动互联网依然是消费者移动生活形态的展现,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是整合营销,也是结合移动设备属性的全息化的营销,移动营销一定要和终端互动,社会化等等整合才能发挥效应。

9.中国元素创意的全球化。每年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盛典都积聚了很多人,从2006年开始,中国元素先后经历了奥运、盛世中国红、中国力量、创意中国、新青主题,今年的主题定为“中国元素中国梦”。所有嘉宾一进场,就按照入行年代领了不同颜色的运动服,人手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小书包,三代广告人都在这一刻重归校园。而2013年5月第60戛纳创意节,中国广告协会举办了戛纳·魅力中国周活动,2013年釜山广告节举办了首届中国专题,中国元素、中国创意正在被全球所关注。

看点与趋势:很多国际品牌都在积极利用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广告创意,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大,中国创意和中国元素将有机会走向世界,但是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并没有被广告传播界深度挖掘,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意元素未来也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3

对于2003年的中国广告、营销界来说,有件事非常值得一提:5月29日,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公司(SoftBank)宣布投资4000万到Focusmedia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高档写字楼的液晶电视媒体为主营业务),一时间,各大媒体将国内风险投资的这一大动作炒得沸沸扬扬。这一事件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看成是分众营销时代真正来来临的某种标志性事件。无独有偶,当该公司的年青掌门人在侃侃而谈“创意即生意时”,6月,由中国广告协会主持的2002中国广告经营单位广告营业额、收入的排行榜中,涉及直邮广告的江苏邮政广告公司和上海邮政广告公司,一个从2001年的第26位窜升至第2位,营业收入增长588.42%,一个则新进榜就居第22位,增长之快令人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如果说SoftBank的动作有点“风险”味道的话,直邮,这种分众营销最常用的营销工具则以实在的业绩回应了这种新的趋势。

广告主媒介策略新特征

无论是分众营销,还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的直复营销(Directmarketing)(分众营销的一种),在中国,都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它们声音的低弱很大程度是与中国的这种不成熟的市场有关,自然,与之相适应的分众媒体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生活模式的改变,市场的逐渐成熟,传统营销依赖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它的不足和劣势:电视频道增多,纸制媒体版面增加,媒体时效的大大缩短(如报纸更多地出现了晨报、午报、晚报),而在广告主一方来说,他们早已抛弃过去选择媒体“就像是河塘炸鱼,丢下炸弹,炸死多少算多少,炸不死算运气不好”,已日趋理性,出现新的特征:

①性价比成为媒介首要考虑因素;

②关注有效到达,广泛尝试、使用新媒体、分众媒体;

③更加注重渠道建设,积极利用各种终端媒体开展各种类型的营销活动;

④注重综合使用各种媒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众媒介黑马——定位于“社区”的社区媒体在这种矛盾的“供需”中应运而生。

传统媒介的传播缺陷

社区媒介的形成,并非纯粹意义上传统户外媒体的延伸,它有其产生的深刻背景:

从传播学的观点来说,媒介只是信息传播的信道,只有正确的接受者接收到信息同时进行正确译码,并能够有效的反馈才能够说是完整有效的传播(事实上,communication英文真正含义是“互动的传播”,而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单向“传播”)。

而现实情况是:传统媒介越来越不能到达有效受众,即便到达了也不能正确的译码,这里不能正确的译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接受者(消费者)不想译码,因为广告太多,对广告排斥,看电视看到广告就换台(如果在节目、广告少的情况下,消费者甚至会主动去看,尽管产品也许并非所需);第二,接受者(消费者)想译码但没有充分的条件,如;电视广告稍纵即逝的时间,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有限容量,以及缺乏人性的沟通方式都使正确译码产生障碍。另外,从反馈角度来说,报纸、杂志在效果反馈方面几乎是空白。

社区媒介——受众细分、有效、性价比高

社区媒介的概念的真正提出和热炒,应该说是近一两年的事,它最早发端于早期的社区电梯广告,逐步发展成以电梯、候梯厅、大堂、车库门、外墙灯箱、社区入口指示牌、绿化带广告牌、公告栏、车库等为广告地点的新颖媒体形式。

相对传统媒体,这种几近于点对点传播的媒介优势非常明显:

(一)、它实现了目标受众的细分(到达有效受众)

作为市场细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区住户在很多方面的消费特征都有共性,如:收入状况(楼盘售价决定)教育水平、消费特征(和小区开发商倡导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领导效应有关)。因而也就在根本的一个层面上解决了有效到达受众的问题。

(二)、有效、人性传播(正确译码和反馈)

1.在社区里,它很大程度上是半强制性的阅读,避免了接受者不想译码的缺点。电梯

广告表现尤为突出,“狭小的空间,沉默的环境,有创意的画面,使消费者视觉不自主的停留在广告画面上”;

2.同时,在家的氛围中,消费者会比在其它环境中更容易接受产品,特别是像一些诸如汽车、牛奶等容易和“家”、“关怀”联系在一起的产品;

3.高频次暴露机会,使正确译码效果大大提升。据测算(以电梯媒体为例),凡居住在高层时尚住宅楼的用户,每人每天平均至少3.7次乘坐电梯上下,电梯厢体及其装饰附属品不可避免至少近四次闯入他们的视线;

4.互动的反馈机制,一般来讲,媒体经营商一般都会和物业公司签订社区媒介广告反馈流程的相关条款,而且因为环境的特殊性,消费者(业主)如果对广告有什么意见,物业都会及时地进行反馈。

(三)、媒介性价比高

其千人成本为26.44元,比上海的东方电视台41.94元、《新民晚报》63.89元、《申江服务导报》105.26元还低(source:mpi),如对比有效千人成本的话,其差距还要大。

案例分析

客户:上海某知名汽车销售公司

时间:2003年7-8月

内容:10-15万左右的家用轿车促销、品牌形象广告

要求:配合促销活动(包括小区现场活动),进行活动告知,提升汽车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分析:客户促销产品为中低档轿车,而且在上海汽车经销商有很强的地域销售性,因此在选择楼盘时我们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小区位置、楼盘售价、汽车拥有情况等,实施了我们的“温馨家园”媒介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小区数量(个)广告位(面)户数入住率楼盘售价(元)入住时间(年)轿车平均拥有率已拥有汽车品牌业主特征

232002045097%6000-9000左右2000-2002左右(含分期入住)19%桑塔纳、polo(54%)宝来、捷达(20%)赛欧、别克(18%)其它(8%)年青白领、高级经理人、私营业主、部分文化界人士

说明:1.地至售地车程20分种左右(公交),一部车即到,无须换车;

2.以住宅楼为主,并选用部分商住两用、商务楼(配合商务客户);

3.业主以25-40左右中青年为主,注重生活品味、质量、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上海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

执行效果

总反馈率:64%(参照小区平均潜在消费者数量)

现场咨询:31%

售车数量:13

社区媒介在终端营销的作用

对许多产品来说,终端营销已成为营销成功的关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愈演愈烈的终端大战中占得先机,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并非易事。超市、手推车、便利店、药店都被越来越多的广告所占领,但居民小区——这个最接近消费者的终端却迟迟没有大面积的铺开,这里面有它的一些特殊性:相对来讲,其开发难度要远远大于商业区域媒体,首先,媒体经营商必须拥有一支浩大的队伍,然后逐一与各小区物业进行谈判,签订相关协议。因为小区非商业环境的特殊性,使很多物业公司也非常谨慎,要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才能确定,这样势必延长开发时间。也正是由于它环境的特殊性,这一块消费者广告领地的最后“处女地”被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所关注,而一些媒体经营商则顺势扩大战果,把它逐渐演变成包括Sp/pR在内的“社区终端营销”。

(一)、社区营销“占位”优势

对比超市这样的传统终端媒介地的有效性来说,且不说其高额的(进场)费用,各种品牌同台竞技的局面常常使促销的品牌淹没在一片商海中,而社区媒体则不存在这样的局面,通常地品牌最多也就2-3家,而且媒体经营商通常会限制地同行业竞争品牌只能由一家,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占位”优势。这对于一些非常依赖终端的产品来说,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据笔者了解,仅上海一地,几家乳业巨头就已经开始积极在接触,而且动作甚大。而在深圳,达能已经先期进行了投放。

(二)、社区营销的强大支持工具

在社区终端中,一般Sp/pR形式可分“讲座型”、“促销型”、“路演型”、“公益活动型”、“社区活动型”等多种形式。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或直接促销为目的,而社区媒介则是配合营销活动有效执行的强有力工具,可形成立体式的媒体覆盖,起到通知和延续活动效果的作用。另外,社区媒介还可以在同期广告运动开展时,既可配合超市等传统渠道的活动,又可直接进行精确定位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在我们已经执行的上海麦当劳新品上市广告活动中,我们甚至会同客户对其每个分店的位置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家店的覆盖人群,选择了不同的小区,并附上分店的电话,执行后效果非常明显。

各界的反映和广告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社区媒体自诞生以来,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像国内广告媒体航母级公司如实力媒体、传立媒体都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的关注事实上有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的客户,在跟一个4a公司的媒介负责人交流中,他这样告诉笔者:“现在企业都在讲创新,媒体也不例外,广告主不得不积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式,作计划的时候如果老是4大媒体投来投去,客户都没什么兴趣。”为此,一些大的媒体公司还专门成立了新兴媒体部,专门负责寻找象社区媒体这样有创意、效果好的媒体。虽是分众媒体,但从客户的构成来看,4a级的广告客户占去了至少6成以上,包括象达能、麦当劳、上海通用、沃尔沃、花旗银行、西门子等,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凸显了全球媒介形式的发展趋向。

当然,因为是新兴媒体,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由于目前全国各地的社区媒体经营商都是各自为战的松散式经营,而导致产生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权威的第三方媒体监控、价格混乱、无法完成有效的跨地区乃至全国投放,目前可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规范之前典型的“诸侯混战”局面。鉴于此种情况,已经有一些实力强大资本运营商,开始介入这个市场,整合全国各地的社区媒体,逐渐形成强大的平台,并依赖科学的投放计划和媒体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广告主,在这一方面,上海家泰广告有限公司已走在前列,该公司现已整合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社区媒体资源,并开发形成了网上媒介数据库查询及预定系统,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社区媒体平台。

第二,相对来讲,社区媒体的媒体评估数据并不完整。当然有权威的数据对于形成科学的媒体计划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根据媒体的特殊性,并考虑到市场的时机问题,可按以下方式展开:

①局部进行测试,因为社区媒体各单位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局部总价较低,在正式投放之前可选择代表性的小区进行试点,但要注意样本量的有效性。这样就很容易直接的测试出媒体的效果出来;

②相似区域差异测试,即在较小相似市场环境中,择其一投放,另一个按传统媒体计划执行,结果两相对照,即可得出结论。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4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形媒体集团,以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尚无现成的、可资借鉴的”路线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已然明确、可避免重复探索的领域?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

强化一种思维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站在媒体人的角度看,就是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的背景下,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对传统传媒产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全产业链进行重新审视、改造的思维方式。

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化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改造传统传媒产业。在新闻内容生产环节,变过去“我报道什么你看什么”,为“你想看什么我就报道什么”,更加强调受众的感受与需求;在新闻内容传播环节,变过去“单向传播”,为“互动传播”,更加注重受众的体验,并创造条件让受众评论、跟帖、拍砖、顶赞;在新闻产品营销环节,变过去着眼于一个区域的用户与市场,为着眼全球用户与市场,更加关注品牌效应、全球视野。

遵循两个规律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是此消彼长,不是一抑一扬,而是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新应用新手段,改造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以更好地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这就要求.必须同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马克思认为,“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新闻传播是由传播主体、收受主体、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四大要素构成的。新闻传播规律是传播主体通过传递新闻内容满足收受主体新闻需求的规律。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既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题,善于因势利导,还要坚持党性原则、新闻伦理要求、新闻法规规范。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兴媒体一路高歌猛进,攻城略地,已日渐成为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思维审视、改造传统媒体的语境下,更需要遵循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一是微内容传播。多生产“短、实、新、生、活”的新闻产品,利用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平台,实现新闻实时采集、实时。二是分众化互动。分众化互动传播是新兴媒体的一大特征,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传统媒体要充分学习借鉴新兴媒体这一优势。

一方面,要准确掌握本媒体的受众群体信息,积极提供满足受众需求的个性化信息;另一方面,要主动搭建平台与渠道,为受众提供意见反馈、沟通交流、线索汇集、报道评估等便利,实现新闻产品的互动传播。三是多媒体展示。对重点报道内容,要综合运用传统传播手段与新兴传播手段,做到深浅结合、图文并茂,使新闻产品可读可听可视可品,并满足多种终端传播的需求。

顺应三大趋势

回顾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的内容与载体都在不断演进,而载体的每一次变化、升级,如由竹简到纸质、由纸质到电子,都将带来传播形态的巨大变化。有人说,从传播载体看,当前,新闻传播已由“铅与火”、“光与电”走进了“数与网”。我们在“数与网”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这三大趋势。

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趋势。近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3C、4G技术的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兴媒体正式借助这些移动终端,通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实现了裂变式扩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顺应这种“移动化”的趋势,尤其是传统媒体要积极开通门户网站,便于受众及时快捷获取相关资讯: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开发易于下载、不断更新的客户端;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推介新闻产品,传播有价资讯。

顺应互联网传播社交化趋势。当前,社交网站已成为互联网新业务的服务入口和用户来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顺应这种“社交化”的趋势,“有选择地发展社交类应用和技术,促进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有效对接,增强平台粘性,集聚更多的忠实用户。要借助商业网站的微博、微信等技术平台,建好法人账号,扩大用户规模,提升传播效果。”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众传媒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大众传媒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时代格局之下,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其优势及影响力也日渐凸显。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开发;优势

在以科学技术主为导的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不少冲击和挑战,但也同时有着大好机遇,通过对新媒体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少数民族文化呈现由小众化转向大众传播的新特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既要做到在全球化大浪中保护和发扬,也要借助新媒体发展契机改善提升其传播力。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而传统媒体则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而言的,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平台的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及自媒体以外的网络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二、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在新闻开发上的优势

1.新媒体发展迅猛,政府部门支持力度大。

自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至今,网络在我国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孕育(技术与内容发展、受众形成)后,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中国网民数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18.7个小时,中国域名总数775万,其中.Cn域名353万,网站总数230万。新媒体发展的迅猛势头可见一般。

同时,我国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给与了充分的支持与帮助。2016年10月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同时他还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网络治理体系。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速,影响力不断增加。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以及新闻资源挖掘成果显著。

2.新媒体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地域的限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西南以及东北。这些地区包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也包括“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的青海,还包括“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的,这些地区大多是地形险峻,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传统媒体在这些地区发展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对当地新闻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更是完全失去了其作用。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如w络、手机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它们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无疑有着特殊的长处。而在这些新媒体种类中,网络媒体独领潮流,发展势头最猛,影响力最大,这些优势在地理环境差、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新闻资源的挖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需要新媒体广泛传播扩大影响。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其文化与生活很难被外界所理解,甚至有些人仍然认为他们是“蛮夷之地,化外之邦”。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难以被外界所知,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消亡。这极大地算坏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地形与交通严重影响了外界消息的传入,导致那里消息闭塞,观念落后,发展缓慢。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与协作,不利于各个民族共同发展进步,更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则会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它及时、开放、互动、检索便捷的特性,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之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的对外传播等具有极大的帮助,它将极大地提高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相互传播和交流,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播的重任。因此新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新媒体传播信息及时,时效性强。

时效性是新闻的第二生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这一特性做到了极限。互联网络基本上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以为适当的时候选择自己喜爱的信息,“无论何时何地”已成为网络新境界“黄金时间等于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的这是特性,新媒体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信息传递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外界对于少数民族的理解,更有利于第一时间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

5.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发展落后,新媒体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新闻媒体是现代化建设的宣传者和促进者,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以及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宣传力。但是,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

而新闻媒体有超时空的功能,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正好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筑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报、手机增值业务等新媒体来加快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

三、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网络文化存在着对思想意识的影响和垃圾信息污染。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在发展互联网新媒体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监控和管理。

其次,网络传播还会对民族丰富多元文化产生消融。在互联网的互联性和扩张性的影响下,各地接受到的信息内容趋于一致,这样就使得文化朝着单一方向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将被一元化消融,这对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最后,网络传播的快速反应和便捷互动性,有可能成为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滋生蔓延的温床。新闻源的开放性,在诸多事件中表现出积极正面的功效,但也有恶意炒作、谩骂攻击的情况。如果不加以管理则将产生民族问题,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

四、结语

当前人类文明社会新媒体神话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高速向前演进,它必将改变和颠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理念。在这种浪潮之下,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新媒体更是大势所趋。但我们须谨慎利用新媒体,这样才能在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避免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阎敏.新媒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青年记者,2014,32:14.

[2]卢思蕊,孙渭.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J].科技传播,2014,24:159+135.

[3]朱亚茹.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媒介传播调查研究――以灾后重建的玉树地区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60-61.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6

王晖认为,近几年来,中国报业的发展已逐步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媒体整合趋势的加快,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报业的跨媒体经营趋势也愈加明显。与四川广播电视报社有密切合作的上市公司博瑞传播,开始从报纸发展到网络媒体和it电视节目制作领域。赛迪传媒重组St港澳后,从原先主要经营16家it专业报刊开始渗透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等领域。跨媒体经营加强媒体间的合作,为中国报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实现资源的共享。

王晖说,伴随跨媒体的发展,报业的跨区域经营也渐成趋势。最早是南方日报与光明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手打造《新京报》,在市场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之后,其他的报业也纷纷仿效。2004年8月,深圳报业集团全资购并新华社辽宁分社旗下的《时代商报》;同月,华商报业投资1亿元的《重庆时报》创刊;11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在上海创办《第一财经日报》;12月,解放日报与成都日报两大报业集团投资的《每日经济新闻》出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甚至把这种模式延伸到了澳大利亚,2005年6月与侨鑫集团合作创办了华文报纸《澳洲新快报》。跨地区的经营加强了报业集团之间的合作,这也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上报业集团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有利途径之一。通过地区间的合作可以开拓市场,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节约运营资本,从而为报业的发展开拓更大的利润空间。

王晖介绍,近年来,江西日报社多次积极组织和承办不同类型的跨区域省级党报合作会议,与各区域的省级党报传媒集团达成了多项共识,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

——海峡媒体庐山峰会成为两岸媒体交流的里程碑

2011年5月24日,由江西日报社、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等单位主办的海峡媒体庐山峰会在庐山举行。来自台湾的15家主流媒体的高层和记者,以及来自大陆10个省市报业集团的负责人聚首庐山,共商促进海峡两岸媒体合作交流大计。本届峰会取得多项突破,影响巨大,成为两岸媒体交流的里程碑。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11年第51期《对台工作简报》,以《搭建交流平台凝聚合作共识——第三届海峡媒体峰会成功举办》为题,发专辑对“海峡媒体庐山峰会”给予高度评价。

——泛珠峰会打造泛珠区域主流媒体全方位合作新机制

2011年9月19日至23日,由江西日报社承办的第七届泛珠三角媒体合作峰会在南昌市举行。泛珠三角区域的9家省级党报传媒集团和香港文汇报、澳门日报的负责人出席峰会。峰会以“协作·创新·共赢”为主题,以“深入探讨面对媒体发展新生态,泛珠三角媒体如何融合借鉴新的传播理念、新的传播手段,强化互惠互通、协调合作,实现共促共赢”为主旨,通过专题报告、深度对话、互动沟通等形式,共同推进泛珠三角媒体的合作与交流,以提升话语权与影响力。与会各方就“9+2”主流媒体进一步扩大协作领域、深化协作内涵、建立协作机制、增强协作实效达成广泛共识并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华东九报总编协作会构筑主题探讨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华东地区经贸文化合作蓬勃开展,交流融通不断深入,为华东地区媒体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强劲的动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江西日报社发起,华东地区9家省级党报、晚报经过共同推动和努力,搭建了华东九报总编辑协作会暨组织人事工作研讨会这样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每次确定一个主题进行交流发言,迄今已举办了30次联席会议,在媒体发展、新闻业务、人事管理、交流互访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进展。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甲、乙类传染病;趋势分析;防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志码:a

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病对策提供相关依据,我们对1953―2008年松江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松江区1953―2008年历年传染病疫情报表及疫情资料汇编。人口资料来源于松江区公安局人口统计资料。

1.2 疾病分类

限于资料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对甲、乙类传染病的划分依据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播途径,将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甲类传染病中的鼠疫无病例历史记载,霍乱只有20世纪80年代后有疫情数据记载;急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急性肝炎)由于早期未分型,本资料全部归属肠道传染病;性病、肺结核从1990年开始按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

1.3 分析方法

将1953―2008年的疫情数据按不同年代分为6个时段,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200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传染病流行强度趋势

1953―2008年松江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共22种计277753例,死亡病例共13种计15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49.5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5.68/10万,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递减趋势。50、60年代疫情位居历史高位,其中60年代为最高峰值;70年代后疫情大幅下降,2000―2008年为历史最低值,与60年代峰值相比,平均发病率下降89.94%,死亡率下降91.07%;70年代环比降幅最大,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58.21%和70.97%(表1)。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1978年各年龄组人口数为标准人口数,对2005―2008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标化发病率、死亡率的动态趋势与实际发病率、死亡率的动态趋势表现一致(表2)。

2.2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趋势

50、60年代呼吸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历史高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70年代后急剧下降,90年代肺结核开始报告,疫情有回升趋势。若剔除肺结核,90年代呼吸道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5.64/10万,2000―2008年为7.59/10万,其最低值与峰值相比,下降99.26%。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自90年代以来维持高度散发水平,其平均发病率最低值与峰值相比,下降99.97%。肠道传染病70年代明显上升,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疫情已大幅下降的呼吸道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80年代后疫情开始呈下降趋势,2000―2008年平均发病率历史最低值与70年代峰值相比,下降88.62%。90年代起实施性传播疾病报告,其后疫情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2008年平均发病率与90年代相比,上升58.39%(表3),报告病种有淋病和梅毒,艾滋病为报告死亡病种。

2.3 传染病谱和顺位

各时段的传染病谱和顺位都有不同。1953―1969年疟疾、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等急性呼吸道和虫媒传染病发病猖獗,是危害我区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70年代后,急性呼吸道和虫媒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而急性肝炎、菌痢、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病上升,成为当时区域优势病种;进入90年代后,淋病、梅毒、肺结核疫情呈显著上升,新传染病(艾滋病、HiV感染者)突破零报告且有发展之势;流脑、乙脑、出血热的发病率虽得到有效控制,但死亡率仍位居各时段前5位,表现出其较高的病死水平(表4)。

2.4 主要传染病趋势分析

2.4.1 计划免疫相关疾病 白喉、流脑、百日咳、乙脑、麻疹、脊髓灰质炎在50、60年代流行严重。随着免疫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自80年代后白喉无新发病例和死亡报告;自2000年后百日咳无新发病例报告,70年代以来无死亡报告;脊髓灰质炎自90年代后无新发病例报告,80年代以来无死亡报告;流脑在60年代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145.54/10万,2000年后降至0.11/10万,下降了99.92%,其死亡率从60年代的5.79/10万降至2000年后的0.02/10万;麻疹在50年代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558.10/10万,80年代后疫情得到控制,但2000年后平均发病率呈现回升趋势,90年代以来无死亡报告;乙脑虽不是区域优势病种,但其死亡率在1953―1999年均居传染病死亡前5位,2000年后无死亡病例报告(表5)。

2.4.2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 疟疾平均发病率在50、60年代位居一、二顺位。60年代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1259.54/10万,70年代疫情大幅下降,2000年以来维持历史最低水平的0.22/10万,70年代以来无死亡报告;出血热平均发病率在70、80年代处于历史高位,90年代后疫情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仅有散发病例发生(表5)。

2.4.3 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疫情在50年代只有1958年和1959年有报告记载。自70年代以来一直为我区高发传染病之一,70年代为流行高峰期,平均发病率为542.91/10万,死亡率为2.14/10万。2000年以来疫情保持历史最低水平,平均发病率为66.41/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最低值与峰值比较,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87.77%和83.64%,降幅小于呼吸道和虫媒传染病(表5)。

2.4.4 痢疾 菌痢的平均发病率位居各时段传染病前5位,除2000年后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外,其余时段均表现出其较高的发病水平。2000年以来未发生死亡报告。阿米巴痢疾60年代平均发病率的高峰值为50.43/10万,70年代后疫情大幅下降,2000年后平均发病率降至

0.06/10万。死亡病例除60年代有报告外,其他年份均无死亡报告(表5)。

2.4.5 伤寒副伤寒 和菌痢疫情相似,50―80年代伤寒副伤寒疫情呈现高位波动态势,90年代后疫情下降明显,2000年后维持历史低发病水平。80年代以来无死亡报告(表5)。

2.4.6 霍乱 只有1989、1994、1995和1999年有病例报告记载,其中1994年报告病例数84例,其他年份均为个位散发病例,无死亡报告(表5)。

2.4.7 淋病、梅毒 疫情均呈上升趋势。淋病2000年以来平均发病率位居各传染病首位,梅毒疫情2000年后上升明显,平均发病率是90年代的16.31倍(表5)。

2.4.8 肺结核 肺结核的平均发病率自90年代以来位居传染病前5位,死亡率在90年代位居死亡顺位第二,2000年后位居第一(表5)。

3 讨论

从本文分析可知,50多年来松江区传染病疫情表现为以下特征:①传染病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递减趋势,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漏报率检查结果显示,我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不断加强,自90年代以来漏报率稳定在1%以下,表明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是可信的,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成就。2005―2008年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表明,实际死亡率普遍高于标化死亡率。间接反映出人口老龄化进程对死亡率的影响。标化发病率、死亡率的动态趋势与实际发病率、死亡率的动态趋势表现一致,也说明用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合理地反映50多年来我区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趋势。②传染病谱发生变化。50、60年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主导地位;70年代后转变为肠道传染病占主导地位;90年代后性传播疾病和肺结核疫情明显上升,尤其是2000年后,淋病、梅毒、肺结核成为区域高发病种,疾病谱变化与上海市其他区的报告基本一致;流脑、乙脑、出血热的发病率虽得到有效控制,但死亡率仍位居各时段前5位,表现出其较高的病死水平。③甲类传染病、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一些多发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如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基本消灭或区域性消灭;霍乱、麻疹、流脑、乙脑等得到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痢疾、猩红热、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

综观历史,我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现阶段传染病依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疫情动态又表现出新的特点:①在我区,性传播疾病、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近几年发病率居高不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每年均有新发和死亡病例,且其传播途径也由以前在高危人群中以吸毒、经血感染传播为主转变为主要通过性接触在一般人群中传播。②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突发事件在学校、幼托机构和工厂企业中时有发生。③随着松江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迅速扩张,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防治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居住环境较差,卫生知识较缺乏,免疫接种有空白,给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其传染病发病也会对本区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④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跨地区、跨国界传染病的输入,也会使我区出现新发或罕见、少见传染病病人。如近几年报告的登革热、流脑、乙脑、疟疾等疾病,大多为境外输入或省外传人性病例。⑤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传染病高度关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可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稳定,面对目前严峻的防病形势,我们应与时俱进,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对策,加强防病工作基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和监测水平。①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对传染病的鉴别和诊断水平,做到对传染源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②深化疫情监测体系,完善传染病预警预测工作。不但重视来自医疗机构的传统症状监测信息,还要重视收集和分析来自社会媒体、实验室结果、兄弟单位及周边省市等渠道的相关信息,为发现新传染病或警示传染病疫情提供更多途径。③从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的人员建设、制度建立、工作协调、质量考核、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夯实基础预防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提升传染病防制水平,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④开展重点、多发传染病危险因素及防病机制调研,寻找积极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把危害我区人民身体健康的优势传染病控制在最低水平。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民众加强对传染病的自觉防范意识,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的养成。使其他相关部门能够承担起各自责任,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传染病防病工作的局面。⑥重视来自民众的公共卫生问题呼声,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病工作。⑦经过实践证明,免疫规划工作在传染病防制中具有举足轻重,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消灭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计划免疫工作,让更多的群体能够接种相关传染病疫苗,建立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 参考文献

[1]李秀君,康殿民..等.1963―2005年山东省部分法定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5):414-415.

[2]张世宏,王国荣.舟山海岛1953―2006年传染病演变动态研讨[J].疾病控制,2007.11(5):526-527.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播特征;优势;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049-02

20世纪80年代,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被提出,并简单地被定义为将原属于同一类型的媒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此,美国艾·浦尔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传媒经济学》的作者喻国明教授这样理解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作为中介,将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作为传输手段,运用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并且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加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从而导致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1]。

近几年中,新传播科技与新资讯媒体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并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媒介融合的发展进程也被大大促进了,并涌现出了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通过不同媒体之间的资源重整与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的信息产品,从而达到了单一媒体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应该看到的是,本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呈现出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媒介融合也逐渐开始加强重视。综上所述,研究媒介融合的优劣势以及发展前景是非常必要的。

一、媒介融合的传播特征

当前,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体现为以下两种:一是跨领域的整合与并购。即通过组建大型跨媒介传媒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媒介技术的融合。联合新旧媒体技术,从而形成新的传播手段以及全新的媒介形态。以下是媒介融合的主要传播特征:

(一)新闻业务等的资源共享

媒介融合打破了媒体之间的限制,整合了各类不同形式的媒介,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新闻采编流程。首先,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将共享的新闻内容制作成文字、图像等,形成风格迥异的新闻产品,以不同的媒体平台相继传播给各自的受众。相同信息根据不同的媒介产品将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加速传播。既扩大了市场,提升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又有利于打造交互媒体的品牌效应。

(二)数字化的新闻载体

媒体发展至今呈现出边缘淡化与相互融合的传播形态,这与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传媒科技与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将成为各个媒体平台共同存在的形式,最终实现“媒介大融合”,出现集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的全新数字媒体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都将数字化并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2]。

二、媒介融合的优势

(一)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更加便携的应用

媒介融合搜索功能中的搜索结果更加清晰和准确,这是由其多媒体特性决定的。搜索的结果将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并能进行评级分类。

媒介融合的便携功能主要体现在媒介终端上,媒介融合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标是,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与时刻都可获得任何目标信息,而这依赖于媒介终端向更轻巧便捷改进。

(二)传播结构优化,服务个性化需要

媒介融合的发展使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传播的广泛度提升,受众和媒体之间的没有了清晰的界线,受众更加主动地参与评论、传播、反馈和分享。媒介融合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以任意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极大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传播效果强化

受众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因媒介融合提升,受众的积极参与使得信息的接收和记忆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同时新媒体能够获得更更准确、快速、及时的用户信息,有利于媒介受众定位和传播策略的调整,极大地改善了传播效果。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同时运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媒介形式,可以使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在同一时间认识客观界[3]。

(四)实现内容决定形式的优化传播

传统媒介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受众是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其实,信息本身才是传播过程的主体,而传播信息的内容恰恰受到了传统媒介传播形式的制约。媒介融合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地方在于,它充分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变成了传播活动的主体,实现了内容决定形式的优化传播。媒介融合突破了传播信息内容的境界,使媒介成为为内容服务的真正传播载体[4]。

三、制约媒介融合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并没有放开对传媒产业的管制,传媒产业仍没有统一规划,其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竞争机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管理机构不统一。在我国当前的政策体制中,并非所有媒体都有新闻采访报道权,特别是在跨地区、跨媒体的采访时,除少数中央级的媒体外,大部分媒体仍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网络媒体中的绝大多数没有采访报道权,不可兴办刊物、杂志和电视台;报纸虽然有采访报道权,却不允许办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使得我国新闻媒介融合深入、多样化的发展和探索得到了抑制。

(二)传统媒体管理落后

目前,报纸、电视、电信、广播等传统媒体虽然都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链条,管理体系逐渐完备,但内部管理落后、整合能力缺乏。就我国初步构建的媒介融合的媒体组织来看,多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媒介融合的基本框架,仅呈现了操作层面的初级融合,而没能实现产权融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三)缺乏全能型优秀人才

媒介融合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新闻采写的“多面手”被更多的需要,这就是说,对同一报道内容,他们要同时为平面媒体、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提供各种类型的报道。这就要求媒介从业人员在掌握新闻业务知识的同时,熟悉电脑和网络知识并能综合使用文字、图像、视频等传播手段;从业人员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还需及时进行文字报道以及视频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培养制度,目前极其缺乏能够适应多媒体报道工作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四、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尽管媒介融合现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充分体现出特点和优势,我国政策和媒介环境中众多因素仍制约其发展,但纵观全球视域,媒介融合呈积极走向,我们应在积极预测其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基础上,改变束缚其发展的消极因素,优化其发展进程。

(一)新旧媒体的内容融合

媒体内容的融合,即分属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交换和消费平台,利用数字和网络终端,逐渐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内容融合”产品。在信息时代,传统媒体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掌握大量的信息,然而传统媒体自身却难以对规模化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生产和传播;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技术的先进优势将大规模的内容生产变为可能,但资金的缺乏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的高度融合势在必行。

(二)媒介融合趋向于多元化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更新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媒介融合将涉及更多相关产业,媒介产业融合形式在信息产业并购和信息产业战略联盟的主导下更加多样化,将进一步打破电信业、计算机业、大众传媒业的技术壁垒,并趋向跨地区的媒介融合。媒介跨媒体、跨地区的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改变了媒介的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极大地增强了媒介的影响范围和作用力,使得媒介经济得到有效增长。新型的媒介融合以此为基础,将更加注重开拓新的赢利模式。另外,当媒介发生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的融合后,会大大增强垄断势力,媒介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形成,使得节目创新得到更多资金的支持,节目种类和媒介言论都将更加多元化[5]。

(三)关注低成本运作与人性化服务

媒介融合使媒介尽可能为信息消费者即受众提供“一站购齐”式的服务。这成为媒介融合的动机之一,同样也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消费中,现代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传播途径以及信息附加值等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受众可以享受到媒介融合所提供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和全方位解决方案,这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产品的制作成本,提升了规模效益。媒介融合的趋势从当前来看是“三网合一”——融合现有的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电视网络,逐渐形成一个包括数据、音频和影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并依赖全数字化网络设施的支持,将电视、电脑及手机有机融合,为受众提供信息人性化服务的“三网合一”,如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等将给受众带来更加快捷、便利、舒适的服务[6]。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高寒.论新媒介时代的媒介融合[J].才智,2011(28).

[3]张乔吉.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3).

[4]周志平.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2010(10).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9

业内人士认为,微博的发展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其即时分享、互动性强、社区化的特点正在开启一扇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门。

微博成国内电子商务新战场

易观智库近日的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7500万,而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800万,增速高达837.5%,而今明两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45亿和2.4亿。微博,作为web2.0的突出应用,发展至今包括电子商务、危机公关、广告营销等多个类型的盈利模式日渐清晰。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上,李开复曾表示,内容生产成本的极大降低、内容生产工具的简化、随时随地的发表、人人创造和传播使微博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高社会化媒体。在众多人认为微博仅是新媒体、社区化网络应用的时候,各大电子商务企业却把它当做电子商务平台展开营销。

VanCL曾在微博上连续推出一系列活动:1元秒杀原价888元服装,网购豪礼相送,邀请姚晨、徐静蕾等名人互动吸引用户,赠送VanCL牌围脖等;趣玩网则针对微博用户开展的“趣玩大战”、“穿越时空”、“晒货有惊喜”等互动活动更是取得显著效果;在微博上,用户和同样关注创意的粉丝们一起分享关于创意的交流。微博营销从无到有,正一步步走向成熟。截止目前,国内淘宝商城、1号店、中粮我买网、当当网、百思买等也都在开展微博营销,充分借力这一新兴信息交流与营销模式,电子商务微博战场的烽烟就此燃起。

与国内微博营销的趋势相比,国外类似的营销模式发展起步更早,优衣库的微博营销被视为业内典范:为庆祝英国网站改版,优衣库推出了“UniqloLuckymachine”弹珠小游戏,用户可以把这款3D游戏分享给Facebook及twitter上的朋友,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可获得折扣券。优衣库还为此次活动专门设了一个虚拟社区式的互动网站,用户选取自己的像素小人形象,拎着优衣库购物袋在网络上拿号排队,这个活动吸引了65万人参加。

微博营销探路社区化电子商务发展

从互联网广告、博客营销再到今天的微博营销,互联网营销环境、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区平台的迅速发展,国内以微博为营销平台的社区化商务凸显其出强大的生命力,模式更是多种多样,用户主导、用户参与、用户分享成为其主要特点,但社区化营销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中,依然没有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微博是基于信任链的传播,属于社区化的人际传播。随着微博发展的逐渐成熟微博营销前景可期。互联网营销专家刘兴亮认为微博关系链的驱动,关键在于通过官方品牌微博账号的信息,借助活动、事件、话题等刺激用户和FanS的情感神经,让用户真正能由内而外地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并让用户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与关系链上的好友通过转发、点评、收听、私信、QQ传播等方式进行互动,获得情感和心灵上的满足感、成就感,才能实现有效地借力营销。

除电子商务企业,房地产、杂志发行等更多的行业企业也在加入微博营销。近日,紫金东郡成为全国首家正式使用微博进行开盘推广的楼盘,直接促成5套认购。《创业家》杂志也首次尝试通过微博与读者直接深度互动,探索商业媒体B2C新路,第一天订购数达3323套。尽管目前微博营销并未带给各类型企业高额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微博营销正以其操作简单、信息便捷、互动性强、低成本的优势,探路社区化电子商务的发展。

社区化发展引领电子商务新趋势

维基百科的解释认为:社区化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最新形态,用社会化媒体来增加网络销售过程中的人际交流、互动和用户参与。社区化商务时代,消费者通过自己个人形成的社区,分享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采取购买决定和发现新的商品。

卓越亚马逊总裁认为,消费者自发的一些评论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去改变,也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旺盛的生命力。我相信消费者的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过了专家的评论。电子商务推动了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的社区化,包括以后的物联化,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篇10

以下为霍尔姆斯文章主要内容:

Facebook能否继续保持社交领域的王者地位?企业在社交媒体的大笔投资能否换来更高的回报?企业Ceo最终会不会开始发送twitter消息?下面就是接下来一年社交媒体领域最重要的趋势。

一、移动社交媒体使用量继续攀升

今年9月份,Facebook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移动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个人电脑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在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在2015年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但是在社交平台,这个转变会来得更早。

对于社交媒体的未来,这意味着什么呢?令移动社交更便捷的网站拥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像instagram这样的视觉分享平台,事实上instagram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twitter。与此同时,传统网络必须更好地使自己的桌面和移动体验实现差异化,确保移动界面简单实用,加载速度快,同时充分利用GpS、近场通讯等技术,甚至还要充分利用周边地理位置功能。

同时,针对移动平台开发实用的广告技术比以往更加迫切。到目前为止,将广告有效投放到窄小的移动设备屏幕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严重问题,甚至是阿喀琉斯之踵。

二、社交广告继续发展和完善

为了解决移动营收难题,社交网络将在明年探索新的社交广告模式。传统的横幅式广告和侵扰式广告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型的广告,例如twitter“推广消息”(promotedtweets)和“SponsoredStories”等。这些所谓的本地广告(nativead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广告,而像是一种内置的、用户选择的另外一则内容。

一些用户对广告侵入自己的屏幕感到非常不满,而本地广告有望使品牌根据客户的喜好与需求联系到他们。在这背后是一种聚合理念,即广告和内容可以相互替代。例如,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渠道向关注者发送twitter消息。使用分析工具确定哪些消息阅读量最高,进而选择性地扩大这些消息范围,例如发送“推广消息”,进而将内容变成广告,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三、国际和小众社交网络实现巨大发展

2013年,北美地区的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增幅预计仅有4.1%,而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增长率预计高达21.1%,拉丁美洲增长率为12.6%,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率为23.3%。

大型社交网络将继续大步拓展国际市场,去年Facebook在拉丁美洲的用户数量增长了47%。但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尤其是主要依赖于移动用户的社交网络,也将经历长足的进步。例如中国的新浪微博用户数量最近突破4亿,而面世仅两年的微信也拥有了2亿用户。

与此同时,致力于提供更深入、更专一功能、总被大公司忽略的小众社交网络将继续在北美和国际市场经历爆炸式增长。例如,instagram在被Facebook收购之后,社交媒体流量增长了17319%,而pinterest流量增长了5124%。

对于品牌和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要想实现覆盖范围最大化,就要与社交网络在北美和全球的发展保持同步。另外对社交媒体管理系统,包括简化监督和发贴的需求也会很大。

四、社交媒体拓展到营销以外的部门

接下来一年,预计企业将更多地接受社交媒体工具,包括内部网络、实时聊天等,将使用范围扩大到熟悉的营销和社区建设以外的领域。这有可能极大提升经济利益。去年,mcKinsey出版了一份令人大开眼界的报告,称未被发掘的社交技术在企业市场的价值高达1.3万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于办公效率的提升。

我们已经看到,人力资源部门利用社交媒体来简化申请程序,销售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培养人脉和监督销售渠道,运营和分销团队则利用社交媒体详细追踪供应链。另外还有HootSuiteConversations等内部网络工具可以使企业共享专业技术。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在大企业的部署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到目前为止,社交网络在企业的部署主要靠基层员工、大型社交媒体和社区经理来推动,但越来越多的Cio(首席信息官)、Ceo(首席执行官)和Cmo(首席营销官)也将看到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价值,并开始采纳。随着企业顶级管理层自上而下地制定社交媒体战略,社交媒体管理系统也会成为企业办公软件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必备组成部分。

五、大数据继续发展且更易管理

社交媒体为企业提供了关于客户和购买趋势的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从数据巨头Facebook,到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即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适当的行动和政策。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93%的北美地区企业高管认为,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数据,他们将失去一部分营收。

数字分析师玛里塔·斯卡菲(maritaScarfi)解释说:“我们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系统来分析这些海量的社交媒体数据,并将他们连接到消费者与品牌的交汇点。”

接下来一年将出现大量的新软件和工具来完成这些任务。新型社交媒体控制中心将实时追踪多个社交平台的数据,包括twitter消息、Facebook“赞”,以及用户的情感,进而使企业快速提升用户服务,预测未来的购买趋势,更可以简化内部沟通,提升工作效率。雀巢已经开始利用这些社交数据来提升用户满意度,通用电气则利用这些数据加快电网维护速度,华尔街利用这些数据预测股价走势。

六、社交媒体教育走上正轨

最近《哈佛商业评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利用社交媒体的企业当中,只有12%感觉自己能够有效利用。随着社交媒体在企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想使影响力最大化就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培训。只知道如何发送twitter消息或者在Facebook建立好友关系远远不够。预计在2013年,大学将开设更多的社交媒体课程和专门的社交媒体mBa培训。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以及数十所其他高校已经开始了这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