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2:54

法医学作用篇1

【关键词】保外就医;鉴定;法医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8-0788-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见,保外就医是我国监外执行的一种方式,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还有严重疾病需要就医,在有担保人的前提下,在监管场所之外进行治疗并接受监督考查的一种执行方式。保外就医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能使保外就医的人员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刑罚的正确实施,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致使罪犯逃避了应有的惩罚。因此,对于保外就医的鉴定审批必须十分严格准确。

1保外就医中存在的问题

1.1保外就医审批不严,造成了保外就医的滥用

因为我国的法律对保外就医的规定不甚严密,在1996《刑事诉讼法》实施前一直是遵照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几部门1990年颁布的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规定办理的,因规定权威性不强,各地都相应制定了这方面的细则,操作不是很规范,各地在尺度的掌握方面差异很大,漏洞很多。虽然存在着一套严密的审批程序,但很多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做到。有些单位擅自降低保外就医标准,对一些不符合保外就医标准的罪犯适用了保外就医,出现一些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外出打工经商,看不出有什么严重疾病;有些单位甚至对自伤自残的罪犯也保外就医;这些都造成了保外就医的滥用。

1.2在落实对保外就医犯的监督管理上,存在不负责任现象

一则监管机关和基层公安机关联系不够,监管机关在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后,把人保外后,没能及时送达法律文书,使保外就医的人员脱管失控;二则有些公安机关对保外就医人员的监管考查不严,定期的谈话和走访不够,甚至引起保外就医人员逃脱现象。

1.3个别人,致使有些罪犯利用保外就医逍遥法外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有些犯罪分子企图钻法律的空子,利用病残取保逃避法律制裁,用行贿、拉关系的手段拉拢有关人员违法办理保外就医,以保代放。

1.4操作程序不甚合法

《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对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依据罪犯病情,可以一次批准决定保外就医时间半年至一年。期满前,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派干警实地考查或者发函调查。需要继续保外就医的,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期限手续,每次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合规定的做法,如“一保到底”(在刑期之内,保外就医时间上没有限制),拖办、漏办续保手续等。

2加强保外就医的执法力度

2.1进一步完善保外就医的立法

首先,应明确规定批准保外就医机关应将批准决定送达检察机关的日期,以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保证人制度,明确保证人的权力和义务,规定对保证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对被保人的监督管理。再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保外就医是一项严肃的法制工作,政策性很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尊严,影响到刑罚能否正确实施、能否完成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艰巨任务,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稳定社会治安的高度,加强对保外就医工作的支持。有关干警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肃法纪,严格执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对保外就医工作的监督管理。

2.2严格把关,两种罪犯不宜暂予监外执行

一是改造表现和身体状况虽然符合保外就医条件,但罪犯及其家庭经济困难无力保障其就医的;二是无法落实监外执行担保人或其不能履行担保职责的。

2.3增强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堵塞漏洞

罪犯保外就医是一项综合性的执法活动,涉及公、检、法、司各部门。因此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也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审批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检察机关对于审批部门作出的保外就医决定,应当及时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防止保外就医罪犯脱管,审批机关应加强与执行机关的工作联系,保外就医罪犯应由所在监狱或看守所干警押往其住地,并将档案及相关法律文书交给当地派出所。派出所应定期进行检查,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保外条件消失的,应及时收监。

3加强法医在保外就医病残鉴定中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违反法定条例办理保外就医的案件中,与罪犯的病残鉴定直接有关的(如不符合保外就医病残范围规定)占76.9%,与鉴定相关的(如保外就医期限超过法定时间)占17.3%,合计占到94.2%;在违反法定程序办理保外就医的案件中,与鉴定直接相关的(如决定保外就医的医学证明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占44.7%;在保外就医罪犯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鉴定直接相关的(如保外就医期限届满未办理续保手续)占54.3%,与鉴定相关的(如保外就医条件消失应收监而未收监)占15.8%,合计占到70.1%。这些情况说明,罪犯保外就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多与医学鉴定有关。

对医学鉴定的审查是司法机关对保外就医执法监督的核心。而司法机关的法医作为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参与并主导对罪犯的医学鉴定的审查,有利于对保外就医的全程监督并提高监督效果,对于提高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法律规定对于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但是有些罪犯为了逃避法律惩罚,自伤自残,企图以此获得保外就医。而医院仅对罪犯的病(伤)情和程度进行鉴定,并不对罪犯是否自伤、自残做出鉴别。非法医办案人员在对医学鉴定的审查中,也只能对罪犯的伤情是否由自伤、自残形成进行案情调查,无法从损伤特征上对其是否属于自伤、自残做出判断。而判断、鉴别是否属于自伤、自残恰恰属于法医的技术专业内容和业务范围,在这方面的执法鉴定工作中,法医就具有专业技能的优势。

法医学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一般是设在医科院校的本科院系。法医学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医学专业基础,为此法医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前4年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在第5个学年才安排法医专业课,学习并实践与刑侦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法医人才既有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又有与司法鉴定程序相关的专门技能,这在司法鉴定及保外就医鉴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相应,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五十条也对审查部门在审查案件中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时规定,可以送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为此,建议将法医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医学鉴定的审查纳入执法工作程序,规定审查流程和时限,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司法检察机关在保外就医中的法律监督职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法医学作用篇2

中医急诊发展虽然起步较早,但中医急诊学规范化教材于近年由任继学教授主编的第一版教材[1]的问世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而随着每次再版而逐步完善。随着中医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急诊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与之相适应。目前我国从事急诊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为主,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首先,传统急诊医学教育方法,是以单纯的授课为主,形式单一而乏味,而且中医急诊科常常与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相交叉,加之急诊医学课程是选修课,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其次,中医急诊学是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课程,由于多数病种具有突发性、不易复现性,而学生中医急诊课间实习时间较短,故常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引起眼高而手低的现象[2]。我们从多年的中医急诊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了四步教学法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将四步教学法介绍如下,以引起同道的共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第一步:模拟现场,加深印象

由于急诊疾病具有突发性、紧迫性,面对急诊患者,往往要求医疗工作者快速做出初步判断,提检必要的急检项目,为进一步诊疗提供必要的依据,而这种快速反应在常规教学中是很少能够锻炼,因此我们提出模拟现场以加深印象。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进行模拟患者发病现场:可采取病案形式、多媒体影像资料或者请经过培训的志愿者或学生进行现场模拟等多种手段,以图构建一个逼真的急诊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急诊的紧迫性,同时加深对某些疾病的印象,以提高学习动力,模拟现场同时,教师可以现场提问、提示、解释。我们发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疾病定义、病因的讲解的生动性。此阶段主要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疾病的发病症状、时间、起病诱因等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此阶段教学时间约占20~30min,要求课前准备要充足,必要时辅助以多媒体资料,我们常常以有针对性的提问为主,而答案则会贯穿其后的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中。

2第二步:理论讲授,夯实基础

经过第一阶段的现场模拟,可以使学生对疾病的印象深刻,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兴奋点,从而带着问题进入理论学习阶段。这时老师又把学生们带入理论课中,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能够从原理上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要点和急救措施。针对模拟现场,首先提出考虑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根据诊断提出疾病的定义及病名。因为急诊课程多与其它临床课程交叉或重叠,故建议教学重点以快速诊断及治疗为主,突出重点,节省时间,以便将有限的课时分布于第三步及第四步。此阶段相当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但我们要求教学内容主要以案例为中心,简单分析病因,概括发病机理,重点强调疾病的诊断标准及疾病的治疗原则、抢救措施。此部分为传统授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理论知识传授的重点部分,可以系统、全面、扎实地传授理论,为临床实践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因为理论教学往往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我们常常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边讲解边分析,力图使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第三步:模拟抢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因为急诊疾病具有突发性、紧迫性,故治疗上要求急诊医生熟练掌握一些急诊急救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术、气管插管术等。因此急诊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临床基本技能,这些操作临床实用性强,通过学习操作还可迅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操作基础。这些技能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操作而逐渐掌握,并经过模拟抢救过程而进一步强化,进而达到可独立进行以上急救操作技能[3]。我们每堂课都坚持结合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模拟抢救训练,试图通过模拟抢救达到以下目的:①提高抢救的各种基本技能操作能力。由于抢救操作要求技术含量很高,因此每项抢救操作都要进行严格、长期的技能训练,熟能生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真正工作中能做到快速、准确地进行抢救打好扎实的基础;②迅速提高急诊病人抢救操作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急救技能训练方法是重视对急救仪器、操作配合进行单项训练、考核,但不足之处在于只注重单项操作,忽视了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进行模拟急救训练克服了传统训练方法的不足,既体现了单项操作,同时又培养了每项操作的衔接和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使抢救过程达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各司其职,充分培养急救过程中的团队精神。通过模拟抢救,我们发现可以让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真正把自己当作一名医生,通过快速诊断,确立治疗原则,自己下医嘱,动手操作,丰富临床经验。

4第四步:病例分析,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法医学作用篇3

[关键词]学生;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实验教学;模拟实验;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07-02

手术室基本技能操作是外科学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既有其特性又有共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长期以来,由于专业不同、实验室设备相对欠缺、教学管理模式及教学理念等限制,该类实验教学多是以各专业的学生分别单项进行示教一练习一考核的实验教学方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特别是团队合作能力的技能,学生在接触临床实习后很难快速适应临床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实验教学的关键。我校于2007年开始创建省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破学科界限组实验室,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围绕手术室工作的培养目标,采用医护合作式模拟实验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本校正在学习《外科学》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和正在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护理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

1.2 方法

1.2.1 外科护理学教研室和外科学教研室的老师共同讨论制定合作式实验教学计划。两个教研室的老师集体备课,统一认识,制定出合作式实验教学计划,特别是合作完成部分,在实践技能操作要求上各有不同,根据专业要求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比例和内容。

1.2.2 制定合理的考核评定标准。实验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技能操作,20分为学生实验过程。

1.2.3 实验室的资源配置。①模拟手术室。包括更衣间、洗手间、模拟手术室、器械敷料室、麻醉后复苏室等。②有网络的多媒体教室。可供播放手术室技能操作的Cai课件及录像等辅助实验教学资料。③开放性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实验中心有专门的网站,上课前老师将网站和需浏览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要上课前和练习过程中自行在中心网站上浏览辅助实验教学录像和老师实验教学幻灯片。④“双师型”教师队伍。由学校专职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组建一支稳定的“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1.2.4 医护合作式模拟实验教学法在手术室技能操作实验教学过程中分为4个阶段进行。①第1阶段:课前预习阶段。老师在上课前1~2周将操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发给学生,并将网上资源通知学生,学生提前预习。②第2阶段:教师角色扮演示教。每组学生20人(临床医学专业10人、护理专业10人)。由3名教师(外科学、外科护理学和实验教师各1名)分别扮演手术医生、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手术室基本操作及配合的全部程序。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的布局、手术人员的自身准备、打开无菌包、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等(以上为医护相同项目),铺无菌手术巾、清点器械、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以上为合作项目)等。③第3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性学习和练习。安排每4名学生(医、护学生各2名)为一组,进行手术室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同专业学生之间互换角色。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病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医、护专业学生设计侧重点要求不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表达、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此阶段通过老师考评和学生互评给出学生实验过程参与成绩。④第4阶段:技能操作实验考核阶段。4名学生为一组(医、护学生各2名),教师根据学生专业随机指定扮演各种角色。考核内容包括着装、手术室环境讲解打开无菌包手术人员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共同清点器械/手术区消毒铺巾无菌器械台的管理、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特殊器械辨认术后处理等。综合考评学生单项技能操作、合作意识和应变能力等。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92.1%学生认为跨专业合作式手术室技能操作的训练能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88.0%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认为跨专业合作式手术室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较快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100.0%学乍认为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和开放实验室对学习技能操作非常有用。30.0%的学生认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有待改进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讨论

3.1 现行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特别是护理实验多为单项技能训练,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多年来一直沿用示教一练习一考核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更没有跨专业的合作性实验,而外科大类技能操作有许多是需要合作完成的。但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训练。实验考核评定标准基本上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着重操作程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动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2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优势

法医学作用篇4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132-0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然而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然而,研究型学习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关注[2]。近年来,根据我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该课程的特点,我们有效地将“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参加对象

我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和医学营养专业三个高职专业的学生,每年共计150人左右,安排时间第四学期。

(二)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教学安排。将该课程划分为:医学科研方法和论文的认知、文献检索与信息提炼、项目内容的选定、项目技术路线的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结果的处理与总结、项目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和项目的汇报9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围绕“汇报――讲解――讨论”展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时数均为36学时。

2.项目内容来源和设计。课程要求项目内容选定按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岗位工作内容需求的原则,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研究型学习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既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3.项目内容的组织实施办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首先教师根据对整个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选出学习态度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项目组组长。然后组长再根据教师对成员的要求,选择其组内成员。每个项目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按照项目内容进行分工,各自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然后由组长负责资料整合与专题汇报。每个项目工作任务板块,学生均有2周的准备时间。每组必须根据每个项目任务的评分标准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环节项目任务的开展。

(三)教学模式的评价

1.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项目评审小组和项目汇报评委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考核。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项目评审小组,按照制定的课程项目评分标准,对项目选题、项目设计、项目汇报、项目论文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60%。项目汇报评委组成员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按照《卫生管理系项目教学评分标准》对每组项目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40%。

2.问卷调查。自制调查表,每班随机抽取30名学生,集中发放问卷,当场收回。调查表的内容包括研究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用SpSS11.5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用频数分布来描述和分析这些数据。

二、结果

(一)项目内容完成情况

从表1的项目内容来看,学生选取的内容均结合了各自的专业发展特点和行业岗位工作需求。部分项目小组还设计了实验研究,也有部分小组还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人群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二)项目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1.参加的项目性质。根据研究型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按照教学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参照教师根据行(企)业需求设计的模拟项目,占54.42%;有44.58%的学生自己寻找的行业项目;而仅仅只有1%的项目为企业委托的真实项目。

2.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教师在研究型项目教学中扮演着主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不同项目得以顺利实施。通过调查发现,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

3.学生的能力反馈情况。从研究型项目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来看,认为可以培养团队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潜力占30.09%;也促进了解企业情况,占85.31%。在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改变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分别为77.39%和65.45%;另外还有51%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项目教学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74.52%的学生认为实践技能提高比较明显,而认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样的仅为3.80%。对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35.67%的认为自己对项目策划表现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学生认为是表达最欠缺。在研究型项目教学过程中,38.29%和36%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老师指导下和小组协作下能独立完成该项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分别体现在学过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和自身实践的操作能力不够,各占41.67%和45.49%。从学生完成项目后的状态分析可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目标更明确的学生占80.34%;有74.57%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及39.91%的学生后悔平时的学习不够;还有27.74%的学生表示收获了挑战成功的喜悦,有机会还想参加。

三、讨论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与角色转变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必须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还要有教学热情和乐于奉献时间的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98.24%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表示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起到了指导、促进作用而不是灌输作用,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的积极和轻松。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增强,传统的教育将不再满足当前的需要。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不断发生改变。于是当代教育的教师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所以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由教材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活动组织者。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地位发生转变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在学生接受项目任务实施完成以后,明显提高了相应的能力,其分别是77.39%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应用能力和65.45%的学生体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96.20%的学生认为明显提高了实践技能。这是因为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任务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观点而结束。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学生采取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构建知识。学习地位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成为参与者、探究者和意义建构者。学习方式也从听讲―存储―再现,转向了探索―内化―创造,使得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中被忽略和压抑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得以释放和张扬,享受到了学习带给学生们的快乐。

(三)增加对行(企)业工作岗位的了解与关注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通过项目的选取、实施与总结以及论文撰写后,85.31%学生认为促进了其了解企业的情况。对行(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将为学生实习与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高职学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人才需求培养目标。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服务集体的意识

在项目任务实施中,只有1.84%的学生认为小组协作精神太差是研究型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组内同学间合作是学生任务完成和获取知识的关键。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增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能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对学生的同伴关系、交流能力和知识的获得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学习成果;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到一些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做事的技巧。分享和合作也是社会对职业人才在未来工作中的要求。

(五)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主要体现为:一是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无法提前准备,学习盲目性大,加上学习能力要求高,跟不上研究型教学步伐,于是感到教学内容及课堂秩序有些乱。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努力培养学生开发第二网络课堂,建立项目学习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与交流,并且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与能力,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二是当前课程设置上安排课时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研究型教学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全过程跟踪费时、费力,通常在耐心指导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课余休息时间来完成指导工作。为了使研究型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院)应在制度制定时应注意适当给予倾斜,多鼓励教师开展新型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三是需要努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与优良的教学团队。研究型教学模式具有学科知识点开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于是学生在选择项目内容上就会涉及到专业各学科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与运用,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多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项目指导组,参与到学生项目指导的工作,为学生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0-382.

[2]尹伟,范旭,胡德渝,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53-54.

[3]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10,367(8):105-109.

[4]范秉琳,杨志军,袁建梅,等.“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62-63.

applicationofteachingmethodof"Research-basedlearning"inthemedicalScientificResearchmethodsandthesiswritingCourse

YanGming-fei,wanGXu-hui

(DepartmentofHealthmanagement,GuiyangnursingVocational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81,China)

法医学作用篇5

关键词: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证据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在刑事案件中,随着犯罪的智能化,案件的侦破更加依靠证据,而证据的获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刑事技术,现代科技的进步已使刑事技术成为案件侦破的“杀手锏”,作为刑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医学检验在各类案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办案民警对法医学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办效率。因此,为培养高素质的公安应用人才,实施科技强警,公安院校必须重视法医学教学。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法律实践中的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通俗地说,法医学是医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但又不单纯是医学,它需要运用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应用医学。随着学科的发展,法医学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已分支为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司法精神病学、法医人类学、法医齿科学、法医昆虫学等分支学科,主要解决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致伤物推断、个体识别、亲权鉴定、损伤性质、损伤程度、精神状态、性别、年龄、身高等问题。从其研究范围而言,可以说从人的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只要涉及到法律,就可能与法医学有关。因此,要学好法医学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同时要有宽广的知识面。

一、公安院校学生的特点

1.公安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公安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意识,学习业务课的主动性比较强;同时,法医学作为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基础课之后,学生在学习了综合性较强的公安学基础课以后,知识面相对比较广,并且部分学生已经参加过案件见习,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对学习法医学都是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公安学生缺乏相应的医学基础,这就要求在法医学教学时考虑到这一问题。

2.职业需求

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公安部门的法医主要来自医学院校的法医专业毕业生,因此,公安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法医工作的可能性不大,他们不需要对某一法医学专业问题作出结论。但是,他们在各项公安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法医学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懂得法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知道哪些问题需要用法医学知识来解决,如何为法医学检验创造条件。

二、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内容的安排

1.医学基础知识教学

针对公安学生缺乏医学基础知识,而法医学又是一门以医学为基础的学科,如直接实施法医学教学内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往往有困难,因而在开设法医学课程时,要首先适当进行医学基础教学,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2.法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教学重在能力的提高,公安学科综合性强,学生需要学习了解的知识很多,所以,安排在法医学教学中的课时往往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一门课程,这就应重点进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自己去分析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举一反三,事半功倍。针对公安工作特点,主要应使学生掌握法医学有哪些研究对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碰到涉及法医学检验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如碰到损伤案件,作为办案民警应详细记录损伤经过及损伤当时的表现,为法医检验提供佐证;如办案时碰到当事人言行失常,应考虑到患有精神病的可能;碰到尸体现场要知道如何保护,应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能够解释,以便于解决纠纷。

3.重视实际应用

为适应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知识的传授不能面面俱到,要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相联系。比如在介绍暴力性死亡时,重点讲解常见的暴力性死亡;讲解法医物证检验时,重在介绍物证的发现、提取、保存和送检。同时,应使学生掌握哪些在公安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需要法医学解决,对各种对象的检验可得到什么结论,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充分利用法医学这一刑事技术手段。

4.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法医学鉴定结论

公安院校的学生学习法医学,其目的并不是作专职法医,作为办案民警,重要的是能够科学地运用法医学鉴定结论。一方面,法医学鉴定结论是建立在科学的检验基础上,依据具体的标准而作出的,具有科学性,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可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依据,应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法医学鉴定结论虽然具有科学性,但也不能迷信,在运用时要注意是否可能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存在,要跟具体的案情相结合。

5.重视学科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要充分运用法医学这一技术手段,就应了解学科的新发展,有哪些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突破。比如法医物证检验中,因Dna分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法医物证检验从排除到认定的飞跃,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因而,办案民警如能及时了解学科新进展、新方法,懂得运用新的技术,将大大提高破案效率。

6.加强学科间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明显,而且,公安工作是综合性的工作,一个案子的顺利办理,需要各方的配合。不管是在现场勘查还是案件分析中,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各自检验分析的基础上,交流意见,互相印证。

三、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方法的使用

1.理论教学为主,适当辅以实践教学

法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内容丰富,而公安院校法医学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学生毕业后一般不从事具体的法医学检验工作,因而在教学时不能照搬法医专业的课时安排,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等同,而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为使学生正确利用法医学检验技术,为法医学检验创造条件,应让学生了解法医学检验的程序、方法,可适当安排实践教学,如物证检验实验、参观尸体解剖等。

2.重视案例教学

针对前述理论教学为法医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在理论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接受情况,在教学时应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并可安排适当时间进行案例讨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法医学中,有大量的内容是形态学方面的,对这些知识,应以直观的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广泛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形象、直观地获取最大量的信息,也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能随时学习、复习,并与老师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法医学作用篇6

[关键词]法医学;问卷调查;教学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68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证据学科。我国法医学专业教育开办至今已30年,不仅医学院校开设了法医学专业课程,政法公安院校也开设有部分法医学课程。不同专业的法医学教学目的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安排时要做到目的明确、特点突出。[1]我们通过对实习返校的法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法医学主干学科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实习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以期指导教学方式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我校法医学专业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1資料与方法

11资料

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医科大学实习返校的2013届、2014届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共133名,其中男生76名,女生57名,实习单位为广东省各地级市和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及分局。

12方法与统计分析

被调查对象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主要涵盖学生实习工作与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各类型鉴定的工作量、实习的心得收获、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尚需强化的专业知识等共16个题目。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133份,回收13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各问题统计结果:一是835%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增加了简历分量,782%的学生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880%的学生与同事相处融洽;二是805%的学生觉得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性强,940%的学生认为法医病理学及临床学知识运用最为频繁,586%的学生认为法医物证学知识最为薄弱有待加强;三是82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公安局一线岗位工作,仅38%的学生选择尝试与法医学无关的工作;四是男、女生分别有447%、596%参与临床检案量超过100例;882%的男生实习期间参与了超过10例尸体解剖,145%参与了超过50例Dna鉴定,474%的男生通过实习锻炼,熟练掌握了解剖操作技能;而女生参与法医病理工作较少,421%参与了超过50例Dna鉴定。男、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和表2。

3讨论

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法医学毕业生应该掌握法医鉴定的基本技能,熟悉法医现场勘验及鉴定程序。[2]因此,法医临案实习是法医学专业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关法医临案实习情况的调查少见报道。本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专业实习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增加了简历分量,并学会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也充分说明实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级公安部门的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一线法医工作者在数量及学历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分工更加细致明确,以往一名法医同时负责痕迹检验、Dna提取、病理解剖等多专业工作的情况有所减少。本次调查显示,男、女生参与法医临床检案的数量均比较多,而男女生参与尸体解剖及Dna鉴定的检案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男生更多被安排参与现场勘查及法医病理检验工作,女生则主要参与Dna检验等实验室工作,这直接导致实习完毕后男生对尸体解剖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女生,也客观反映出用人单位对于不同专业工作内容的性别要求。对于男、女生实习科目不均衡这种情况,需在实习前对学生做适当引导,并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以满足本科生掌握法医学主干学科基本技能的要求,同时在此前提下,对男、女生的法医学科目考核做些适当的侧重。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性强,其中法医病理学及临床学知识运用最为频繁,反映我校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能较好地与实践相结合。[3]法医学学生对法医基本技能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实践教学上,[4]以书本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实际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式,[5]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调查显示有较多学生认为法医物证学知识很薄弱,难以应对工作需要。法医病理学、临床学及物证学是法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其中,学习法医物证学需要掌握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适当增加学时数及实践操作,弥补学生的薄弱环节。经调查,82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公安局一线岗位工作,因此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公务员考试相关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此我们已开始给法医学本科生最后一学期开设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培训课程,并提供报考公务员的协调指导工作,有效提高了校法医本科毕业生公务员录取率。

参考文献: 

[1]袁丽法学专业法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6):104-106 

[2]刘勇法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3(2):90-91 

[3]陈锐,赖小平,唐剑频,等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课程的认知调查[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2,30(1):111-112 

[4]陈瑶清,李剑波多媒体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0(20):224-225 

[5]张奎,刘莉,余舰,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44-946 

法医学作用篇7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循证医学;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感染控制;产科

产科监护室(m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也是重点的医院感染的监控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遵循证据进行医学决策制定的方法学,即以证据为基础来制定工作规范及诊疗流程。2010年以来,我院在新生儿监护室(niCU)应用循证医学的证据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流程[2],使医院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2012年1月开始,我们在miCU应用循证医学来管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12月,共收治重症孕产妇401例。2012年1月,我们将循证医学的方法用于miCU的管理,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重症孕产妇48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及疾病种类等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之后收治的患者,即2012年全年收治的4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循证医学以前,即2011年全年收治的4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普通iCU管理方法管理,不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管理过程中无特殊要求。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管理。具体方法参见文献[2]。通过1年的实施,比较应用循证医学前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卫生学监测(手、空气、呼吸机管道、雾化管道、氧气湿化瓶及深静脉置管)合格率及职业暴露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见表1。

3讨论

3.1循证医学的概念由加拿大戴维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3],是运用证据来制定决策的方法。流程是现代管理模式中最常用的管理模式。循证医学与流程管理相结合,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来建立流程,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开创了一种新模式。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的建立,要立足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流程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降低,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产科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流程是有效的。

3.2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灾区,因监护室内患者病情重、抵抗力低下、管路多、有创操作多、置管时间长,医院感染很难避免。因此加强监护室管理,有效阻断医院感染的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洗手、空气消毒、管道消毒与应用、有创诊疗操作等操作流程,在诊疗中强制性执行,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效提高监护室软、硬件水平。监护室内多次进行细菌培养,合格率显著增加,较应用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3.3专门制定了预防职业暴露及职业暴露后规范处置流程对具有潜在危险的操作制定了规范,建立了安全操作流程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降低了医务人员受职业伤害的可能,减少感染时间的发生。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的职业暴露处置,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直接保障。本研究显示,应用循证医学制定的流程后,职业暴露发生数及规范处置数均有显著差异性。

循证医学对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建立产科监护室感染控制流程,使感染控制工作做到有事可做、有规可查,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医院感染控制的合格率,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了职业暴露后的处置率,能够显著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先龙,李宁.iCU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38.

法医学作用篇8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中国召开最高规格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主张,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8月29日至9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进行二审。健康管理法治提上中国的议事日程。

中医是世界文明成果

中医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国学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而且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中医讲究“医者父母心”,显示了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医还讲究“上医治未病”,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防病比治病高明得多,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的广泛认同。

中医药具有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以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西医是局部医学,是分门别类的医学。如果将中医和西医作比较的话,可以总结为: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在战争年代管用,中医在和平时代效果好。

尽管中西医并重,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事实上,在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中,西医是主流,中医是边缘;在中医药里,中药居于主流地位,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没有副作用或少副作用的中医外治法,是边缘。

从成本、风险和效果的角度讲,中医外治法因不用药、不动手术而成本低廉;因免于伤害性治疗,没有副作用或少副作用的中医外治法对健康和生命的风险小;由于中医外治法能够调动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提高人的免疫力,没有副作用或少副作用,治疗起的作用都是正作用,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好;由于成本低、对人体没有伤害,中医外治法既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预防疾病。中医外治法的优越性,决定了中医外治法应当成为21世纪人类医疗的主流。

食疗在中医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食疗在西方叫营养学,通过改善人的饮食结构、食物种类增进健康,是大有可为的疾病防治法,具有中医外治法所具备的成本低、没有副作用、效果好、可预防疾病的特点。吃素对防范和治疗“三高”等慢性病有明显作用。

中医药立法之路漫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宪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根本法律保障。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国有了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改革中医医疗执业人员的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中国早在1983年就有对中医药进行立法的提议。中医药法迟迟没有出台,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体系,中西医争议颇大:西医生大多认为中医不科学,而中医师普遍觉得西医不了解中医,认为西医副作用大,往往治不好病。

2015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16年8月29日至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医药法草案进行二审。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作以下修改:一是增加规定,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二是明确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应当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

《中医药法》对发展具有几千年传承的中医,保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国民对健康、生命和医疗的偏见和误解,形成真正科学的健康和生命观,意义非凡。

《中医药法》立法需要解决3个重大问题:1、中医药与西医药能够平等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医疗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2、要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兴健康管理产业,将中医药行业发展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行业。3、中医在民间,要改革能防病治病的没有医师资质,而有医师资质的不会防病治病的体制,释放民间中医的潜能,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走健康管理法治道路

以法治消除“医闹”现象和杀医现象为例,中国的法治工作者可以成为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中国的西医与西方的西医在医学原理上是相同的,但由于中国现行的“以药养医”体制,导致中国医院的平均用药量是西方医院的3倍,出现了“诊疗过度”和“诊疗不足”并存的现象,看病难、看病贵、医源性疾病(俗称“把聋子治成哑巴”)成为中国医疗体制难以解决的问题。

医源性疾病和病人被不当治疗后维权渠道缺乏,其副产品和负资产就是“医闹”现象和杀医现象。“医闹”是违法犯罪行为,杀医是严重犯罪行为,自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要从根本上消除“医闹”现象和杀医现象,要大大减少医源性疾病,解决病人被不当治疗后的权利救济问题。

法医学作用篇9

关键词:临床医学;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力培训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人民健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我国医患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再者由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只需要身体上的康复,还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接受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培训,为患者的健康服务。临床医学教学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及医护人员的知识,同时对于医院的正常临床活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使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提高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临床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具有临床技能的人才。由于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复杂,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应在真实环境下教学(如理论性、实务性、技术性课程),但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此要求。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解决上述难题。

1情景模拟教学法简介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吸收了哪些知识,学生积极性如何,是否自愿,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意义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以及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工作情景,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和优越性,它是从病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病例教学法的延伸。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进行模拟临床实践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节约教学资源、场地以及人力等,同时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2]。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总结为以下4个步骤:(1)准备情景模拟材料,创设情景环境;(2)进行情景分析;(3)情景模拟实践,进行知识内化;(4)课后指导总结,延伸巩固提高。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由学校医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连续统一的部分组成。医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结束学校医学教育之后,进行临床实习及规范化培训,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行医技能,这个阶段也是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巩固临床知识的黄金阶段。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效果,许多医学院校、医院的各个临床教研室引入了情景模拟教学法。

2.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学专业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要求医护工作者拥有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以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及术后恢复,它包含临床麻醉、危重病急救、疼痛治疗及科研等,涉及多学科知识。王宇娜等[3]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临床教学中发现,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可显著提高学生理论成绩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邹磊等[4]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临床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麻醉学临床教学效果。魏霞等[5]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开展了情景模拟教学,调查表明,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麻醉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期间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对刘慧慧等[6]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为非麻醉专业实习生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效果分析发现,对非麻醉专业的学生采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可显著提高其麻醉技能,培养临床操作、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朱海燕等[7]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麻醉临床见习中发现,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临床麻醉见习教学,效果较好,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值得推广。

2.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内、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内、外科知识与技能是临床医生要掌握的重要内容,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将内、外科常见的临床情景再现,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乐飞等[8]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实习医师的外科临床技能。袁世明等[9]在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培训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且减轻了带教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教学成本。赵晓[10]在临床外科教学中开展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调查结果显示,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张学志等[11]将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应用于外科学教学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分析外科疾病能力、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与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有一定促进作用。石姝梅等[12]将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应用于内科实践教学中发现,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能明显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水平与操作技能,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提升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急救医学是一门高风险的学科,任何工作的失误或差错都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每位医生都需具备急诊医学知识并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抢救技能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朱贤春等[13]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新职工急救培训中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新职工的临床急救能力。赵晓[14]在临床心肺复苏外科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翁留宁等[15]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发现,培训后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提高了培训对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多发伤急救手术配合能力,增强了团队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

2.4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人际沟通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毕业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医患沟通能力欠佳、医学继续教育不足等问题,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及和谐医患环境的构建起着负面影响。近几年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大部分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导致,因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医学生应必备的素质[16]。郑鹏等[17]将情景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发现,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3情景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情景模拟教学的关键环节即情景再现,需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做到环境设置尽量接近临床实际,不能单单反应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其中。此外,课程知识点的难易、多少,也是选择课题时所需注意的要点。它要求情景能够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更加直观展示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领悟和正常表演出来,起到启发性教学的作用。另外,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需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适当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促进活动顺利进行,并做好课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其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是符合医学教育现状、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到医学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能及时把握和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江城梅,李彦荣.“情景模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1-272.

[2]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56-57.

[3]王宇娜,杨秀娟,刘海萍,等.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179.

[4]邹磊,刘丹彦.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44-45.

[5]魏霞,张兵.情景模拟教学在麻醉本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6-8.

[6]刘慧慧,岑晴云,罗艳霞,等.用情景模拟联合tBL法为非麻醉专业实习生进行麻醉临床技能教学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75.

[7]朱海燕,阳建福,廖琴,等.模拟教学法在麻醉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64-67.

[8]乐飞,何琳,邓漾.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91-92.

[9]袁世明,赵雪梅.外科实习医生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情景教学培训的应用效果[J].华夏医学,2015(4):133-136.

[10]赵晓.四阶段情景教学模拟在临床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培训,2016(4):183.

[11]张学志,凌云阳,王观发,等.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结合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1397-1399.

[12]石姝梅,黄敏娟.情景构建和病情模拟在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08(13):56-57.

[13]朱贤春,张敏,黄友梅.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新职工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3(15):74-75.

[14]赵晓.情景教学法在临床心肺复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39.

[15]翁留宁,高静,朱玲,等.pBL模式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36-37.

[16]杨洪斌,陈钰仁.住院医师规培学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成效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2-13.

法医学作用篇10

关键词:医事立法;迫切性;医患关系

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的医事法律体系,调整和规范医事领域中的医患行为。有一部分法学家们认为医事领域中的行为属民事法律调整范畴,没有必要单独立法,只需在民事法律中加入一个章节即可。有一部分法学家认为,不需要制定医事法,只需制订医疗损害赔偿法即可。实际上,医疗行为虽然属于民事法律调整范围,但是它的专业性太强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用民法通则调整太原则和模糊,法官因不具备医学的知识,在审判实践中很难操作,有时往往很难体现公平和公正。而单立一部医疗损害赔偿法不能解决现存医患关系的问题。医疗损害赔偿的前提是确定医疗机构的责任,没有医疗行为的法律规范又如何区分对与错呢?是非的标准是什么呢?再者医患关系中,不仅仅只是存在医疗机构的损害赔偿、调整医疗机构的行为,同样还应当有法律规范患者的行为,才能保证医疗行为中正常诊疗秩序和正常的医患关系,确保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正常发展,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促进医患关系缓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因此,应当有完整的医事法律体系,对医患关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确立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设立医疗行为的规范标准、医疗损害的赔偿项目和标准,对破坏正常诊疗秩序行为的具体处罚项目和标准,从而有效保障医疗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

1医务工作的职业特性

人不仅具有生物特征,并且具有社会特性。医师,作为社会上一种以人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行业,被赋予保卫人的健康,防治疾病,增进寿命的崇高使命,这个任务兼有生物学与社会学的意义,这就决定了对职业医师的品质的特殊要求。医务活动的庄严性,不论古今中外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就其实质来说,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这样一种以人的生命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更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保障,而且由于医疗行业基本上是以独立的脑力劳动为主要形式,更加需要职业的品德修养,强调自我约束(慎独),维护医师这一称号的纯洁和尊严。法制和道德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古今中外,有不少为医业制定的法律制度,有不少为培养高尚情操而设计的医德规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但许多已随社会变革而成为历史。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医学属于自然科学,对于为医业所规定的法制与道德,不应属哪一个阶段所专有[1]。对于那些反映了科学规律性、对我们仍然有用的,以及那些反映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对我们社会不起作用或起相反作用的,应该区别对待给予取舍。近来有关报刊上发表了很多借鉴古代医德的文章,正是反映了对传统医德的批判地继承。30多年来在我国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公费医疗与合作医疗普遍推行,就医率大为提高,医疗设施与医务人员成倍增加,在新情况下出现一些新问题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十年浩劫破坏了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医界深受其害。显然,当前在庞大而繁杂的新事物面前,单纯以朴素自觉的纪律性来约束已经不够了。在新的客观形势下,要求我们制订新的医事法制,树立新的医德规范,这是针对现实,革新风貌所必需的,也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所必需的。

2医事立法的依据

2.1宪法是医事立法的法律依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各类部门法的依据。我国宪法中有关维护人民健康和医事卫生的规定,如国家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事业组织和有关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等规定,这些都是医事立法的重要依据。因此,医事立法必须以宪法的规定为法律依据,也是对宪法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化[1]。

2.2医药卫生方针政策是医事立法的政策依据在我国,党和国家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是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卫生工作任务而提出的行为准则。它在医事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医事立法的重要依据。将党和国家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则成为全体公民遵守的行为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医事立法的过程,亦即将经过实践证明了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切实可行的卫生大政方针,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1]。因此,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医事立法的依据。

2.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医事立法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要不要立法?立什么样的法?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最终要取决于该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具体地讲要受到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制约。同样医事立法亦不能脱离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医事立法植根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才能使医事法所调整的医事法律关系更趋科学化。

3医疗实践的发展决定了医事立法的迫切性

医疗实践更迫切需要尽快出台医疗行为中的各项规范标准的法律规定和条文。医疗行为中的各项诊疗操作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履行职责的行为标准,是实现医疗安全的保证。卫生部已委托中华医学会众多专家对各项疾病的诊疗操作常规进行制订,但在院前急救、整形、医学美容、预防接种等部分内容尚还没有标准和规范,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在这些部分出现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多。当前的局面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难做,不知应如何操作。患者不满意,无法区分对错。法官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判断正误,很难体现公正。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而钻营捞钱,诸如此类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因此应当加快制定涉及医事领域中各项行为的法律规范。一整套成熟的医疗行为规范标准是促进医事法律建立的基础,同时也是确保人们的身体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保证。也是落实“三个代表”最迫切、最具体的体现。

4加强医事立法,重视医事法律实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1医事立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医事立法的目的和初衷无疑是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从而使双方的交流能够在平等的前提下更加规范而顺利的进行。然而,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医师认为目前的医事立法更为偏重于保护患者权益。这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被视为“弱势群体”,因此,无论在立法还是执法过程中,人们在感情上都往往更乐于偏向“弱者”,而使医生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事实上,这既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融洽,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医事立法与执法过程中,主张医事立法与执法的主体及公众都能更加理智,更加客观,使法律的天平不偏不倚,使医患双方的矛盾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4.2青年医师的医事法律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在绝大部分青年医师已经对医事法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医疗事故,但对其所带来的巨额赔偿仍在感情上存在一定的顾虚,不能完全接受。这说明青年医师对医事法律的认识仍然不够完整,大部分医师对它的理解仍只停留在法律形式的层面上,而对其相关的法律后果却不能作出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因经,对医事法律的学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使青年执业医师的法制观念更强,法律知识更为全面[2]。从而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4.3要提高在职医生的法律素养,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对医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既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又是取得良好收效的最佳时机。因此,学校决不能仅仅专注于对学生的专业课进行“严防死守”,对基础法律的普及同样不容忽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工作后的长期发展,更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的综合素质更加完备。建议各医学院校在已有法律基础课的基点上更进一步,开设医事法律部分的专门课程,同时提供司法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更多的形式中学到更丰富的法律知识。

4.4加强执业医师的法律学习,医院管理是重要的环节医院在组织在职医生进行法制学习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院方在注重医疗手段的突破和经济效益的收获的同时,更不应忽视了对本院执业医师法律素质的培养。首先,应加大法律法规教育宣传的力度,如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组织医务人员专门学习相关法律文件,以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并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医事法律在维护医院、医生、患者三方权力过程中的作用,使其能更客观地认识医事法律。另外,应制定具体制度规范医疗过程,促使医务人员自觉践行。如严格知情同意程序,规范病历书写等。这才是对医生真正的爱护,对患者真正的负责,也是着眼于本院长足发展的表现。

4.5成为出色的医师,自身法制观念的不断更新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方面立法工作的重视,以及医疗卫生立法工作的开展,作为一名医师,一方面应经常学习相关法律,培养法制观念。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实践中自觉的运用,如科学地论证每一个医疗行为的正当性、规范性,实施侵袭性较大的医疗行为前,要向患者说明告知,并有一定的文字手续,有关医疗文件记录一定要及时、完整、准确、规范、客观和真实,并能反映出病人的配合情况等。与此同时要注重与患者沟通,培养高尚医德,为医疗卫生法的实现提供有效保证。每一位医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跟上法制发展的脚步,把握好时代的脉博,处理好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利于工作进展的枝枝蔓蔓,使自己的医学事业这棵大树参天更挺拔,进而为祖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森林再添新绿,使之生生不息,茂盛蓬勃[3]。总之,医疗行业的服务不同于其它行业,由于面对的是患有疾病的人,因此,服务的标准更好,要求更严。据统计,时下在各种医疗纠纷中,因为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80%多缘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医德医风和医事法律不健全等等问题,可见医事法律是多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4]。我们的医师,不仅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法制观点。服务要注重人性化,不能“见病不见人”,更不能“见钱不见人”漠视患者的权利。就无法和患者建立起理解、信任、沟通的关系。患者同样也要遵章守法,不侵犯医院和医生的权利和利益,以及不干扰正常医疗活动。发生纠纷要在法律和相关规定下进行调解和解决,化解矛盾,和谐医患关系才能建立起来,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5]。

参考文献:

[1]姜柏生,田佩.医事法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2.

[2]王萌,李倩.青年医师医事法律观念调查[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9(2):127.

[3]郑雪倩.呼吁医事立法,正确调整医患关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7(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