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医学模式十篇传统医学模式十篇

传统医学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3:19

传统医学模式篇1

教学模式为灌输式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育理念,采用病房式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和病房的比例分配,给予了学生大量的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积累,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会增加学生的自我职业优越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重点关注了患者的主体,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重点在于治病,而忽视了预防的作用,在为患者治疗时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治疗的病因。多数学生缺乏全面的知识且伦理意识较为冷漠,对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不强,伴有个别的价值观,突出了钱的作用,而出现了过量的医疗服务。服务模式专科化在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疗机构的功能得到了明确细化,多数实行了专科化的服务,学生很难适应农村及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不能实现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训练、优生优育、健康教育、保健宣传为一体的服务方式。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大量高职毕业生很难为城市医院所接纳,个人意愿又不想去农村等卫生机构,造成就业状况较难,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原因与农村的卫生机构条件差有一定关系,与待遇低也有一定关系,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且缺乏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也不能良好的适应农村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机构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队伍人员,以建立一支全科医学的卫生服务团队,体现出了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迫切性。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必然性现代医学模式需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逐渐转变,而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因素进行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1世纪的生态医学模式迫切需要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需要培养出具有相应思维方法、知识结构体系、教育方法、广阔视野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患者进行诊治时还要关注患者的环境因素、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状况、精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需求,学生接受的知识局限性较为严重,学科性较强,技能与方法也缺乏时效,体现出了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必然性。

传统医学模式篇2

【关键词】康复医学;工作小组;实习带教法;临床教学;实习

康复医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就康复医学而言,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广、实用性较强,因此其临床教学实践一直是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3]。从目前的教学要求来看,康复医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有关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呼吸科、神经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4-5]。如此庞杂的知识系统无疑加大了学习难度[6]。近年来,笔者通过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采用康复工作小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某中医大学2008级康复专业实习生50名。根据该校的教学计划和实习生的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观察组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带教法相结合的方法。两组实习生年龄、性别比、专业知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学生均在本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实习周期为3个月。在实习期间内,轮流由作业治疗师、康复医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进行带教。同时,针对不同实习岗位的学生,由该岗位的专业老师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并在有关老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工作。

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同时,结合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实习。根据学生自愿和具体的实习情况,每3名组成1个小组,分别承担实习作业治疗师、实习康复医生和实习物理治疗师的角色。在小组确定后,实习小组需要在每个月跟踪1例患者。小组成员要从各自专业和工作角色出发,就患者有关基本情况进行采集,并登记好相关病历资料。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结合自身的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以形成完整的计划。在此期间,实习老师、住院医师等需要进行指导和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指点和完善。每周小组要召开讨论会,就过去的1周中所发现的问题、难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剖析。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点,并就实习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在患者出院前2d实习小组要做好患者出院前评估,并召开康复工作会议,总结治疗成效,并完成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方案等。同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提升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1.3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评估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技术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以脑卒中患者为例,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康复理论掌握情况,包括康复功能诊断、康复计划的制定、病例实施要点,功能评估等方面,满分60分。操作技术考试依然选择脑卒中患者,由没有带教关系的治疗师进行考核,就实习生的评估、判断主要问题能力、基本动作、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打分,满分6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试结果比较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操作技能考试结果比较就总分而言,观察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43.94±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1±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医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较多[7]。从传统的带教法来看,由于跟随指定的老师进行学习,难免造成操作技能的不熟练。而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往往被动地等待老师“下达指令”,然后根据“指令”行事。这样一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实习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

将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与传统的带教法相结合,则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9]。尤其是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的治疗康复计划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综合而言,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可以充分体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思想[10],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本组资料来看,采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进行临床教学的观察组理论考试总分(49.05±4.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4.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过,就康复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带教法和传统带教法比较而言,虽然在操作技能总分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上,尤其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储备的评价项目上,比如功能评估、问题解决、物理治疗等操作方面,两组学生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应该与学生实习时间仅有3个月,时间较短有较大的关系。从这一结果来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除了有好的方法外,还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这需要学生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时间中,依赖自己的工作积累和不断学习予以逐步地提高。

整体来看,使用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的实习带教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临床教学的效果,帮助实习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颖,杨坚,沈俊,等.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35-237.

[2]叶正茂,张海燕,潘翠环.基于控制理论的康复专业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996-998.

[3]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4-395.

[4]牟翔,袁华,刘卫,等.浅谈pBL教学法在康复医学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6):583-584.

[5]江征,王世忠.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中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30-232.

[6]张世卿,王喆,高山,等.基于临床路径的五段教学法在康复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53-355.

[7]张效玮,曾玉,冼少龙.“师生角色互换法”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4):103-104.

[8]李湘云,邹伟,宾文凯.反思性教学法在康复医学实习带教中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03-104.

[9]常华,张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87-788.

传统医学模式篇3

【关键词】:医教协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整合课程;课程拓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意见》,强调深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改革,推进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整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国家实行的这些医学教育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务人员。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规律的自然科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医学类专业教育中,基础医学教学是开展医学教学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基础医学的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其教学改革的思路,希望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医学教学提供参考。

1当前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基础医学学科分类科目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这种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大都存在教学内容局限和过于繁琐,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学科中的缺点。但生命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界限分明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育模式,难以把问题阐述透彻,必然会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存在各学科脱节、基础课程重复率过高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互相协调的关系,没有实现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1-2]。国外医学教育多以长学制为主,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使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临床技能大幅提高[3]。但在我国现有医学教育模式下,要在医学教育特别是基础医学教育中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明显弊端。

1.2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由于上述这种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致使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为了追求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只是孤立地强调本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本学科知识的讲授,对于相关知识的介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1.3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实际

在理论课讲授方面,由于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面对这些枯燥难懂的理论,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基础课与临床课截然分开,不利于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是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的,临床知识相对匮乏,难以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入临床案例,造成基础与临床的脱节[4]。

1.4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的实验课程设置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划分方法,即基础医学生物学实验、形态实验和功能实验三个部分课程。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大部分实验课程仍然只是按每个学科的要求设置,强调每个学科的完整性,缺乏综合性、开放性,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不利于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学生能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的少,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学习者,其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学习内容与现代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脱节,造成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5]。

2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由于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基础医学教学应当要为临床能力的培养服务。所以,有必要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我们认为,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变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块

由于传统的按学科分类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内容重复、相互脱节等现象,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实际,对课程进行整合。2010年,复旦大学医学院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现状,提出了“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初步方案”并逐步实施。该方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开展整合式和模块化的系统医学教育,包括9个系统整合核心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健康与社会模块、临床技能与沟通模块、科研素质培养模块和选修课模块。9个系统整合核心模块以人体系统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界限的教学模式。国内一些医学院校按照这个模式,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讨。如: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整合课程体系建立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整合课程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和提高了医学生综合应用医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6]。邰浩清等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采用以系统为主线、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横向教学模式,将分属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新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合理地展现基础医学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使教学进程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4]。我们认为,这种整合的课程更加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医学知识,加深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对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具有很大的帮助。但这种课程的整合毕竟还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课程整合的内容。根据基础医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应当对课程进行如下整合:将医学生物学、遗传学课程整合为人体生物学绪论,主要讲授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生物学知识;按照“器官—系统”的模式对课程进行整合,按照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等对解剖、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课程进行整合,遵循从形态到功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疾病的形式对各个系统的内容进行讲授;对于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课程可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2.2构建适应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实验教学也是后期临床教学的重要基础。由于目前实验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按学科界限,即基础医学生物学、形态和功能三个部分,强调单个学科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系统、综合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对其医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培养不利。因此,有人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潘銮凤等从四方面进行了探索:①配合系统整合模块“人体结构与医学生物学基础”,构建“基础医学整合实验i”,内容主要为动物手术基本操作、生理机能观察、正常形态观察、细胞培养和形态、生化指标检测、细胞和分子分离和分析等基础实验。重点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贯穿于解剖、生理、细胞与遗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课程。②配合“感染与免疫”“生殖与人体发育”及各个系统正常与异常的理论教学,设立“基础医学整合实验Ⅱ”,开展疾病动物造模、生化和免疫诊断、病理形态观察、药物治疗等综合性实验课程,将功能、生化、免疫、诊断和形态、病理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融人其中,目的是加强各传统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协调知识的综合应用。③配合“科研素质培养模块”,以基础医学研究入门课程和“基于项目学习”的科技创新项目实验课程作为整合实验课程的后期课程“基础医学整合实验Ⅲ”,开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医学生物学研究前沿技术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7]。另外,有意识地减少验证类实验课程的内容,增加自主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课堂实验,加深对医学难点的理解。

2.3针对临床要求,设立拓展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上述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对课程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早接触临床,为后期临床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可在整合课程模式下,针对临床的实际问题设立一些拓展课程,让学生能充分地运用基础医学知识来思考临床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可设立《生理病理学与临床》《病原生物学与临床》《免疫学与临床》《生物化学与临床》等课程,实现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有机结合,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渗透,实现不同学科的补充与促进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

2.4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医学模式篇4

【关键词】循证医院管理医院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医院管理的重视,传统的医院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应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资源的有限与需求达不到正比等问题层出不穷,而循证管理的出现极大程度地缓解了这一现状,并成为了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

1传统医院管理现状

(1)多数医院的管理方式都比较陈旧、传统,大都以经验为主,这样一来,存在许多弊端,某些医院也尝试着改变管理方式,采取综合诊疗模式,但这只是极少数医院,大多数医院还是沿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为从上到下的命令式管理。(2)陈旧、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使得医院的服务水平无法提高,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刚性、命令式的管理使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而对于就医者而言,就医成本高,还得不到良好的服务。(3)多数医院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医院相对于社会效益来说,更重视的是经济效益;医生和患者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各地医疗纷争不断上演,患者大闹医院的事件也迭出不穷。(4)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困难,医院改革步履维艰,医院的改革方案不少,却无法找到适合大多数医院都实行的方案。而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市场份额较小,在公立医院的竞争下,难以发展,导致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2循证医院管理简介

2.1循证医院管理的含义

循证医院管理是指根据全部正确的信息,经过充分衡量,医院决策者做出影响医院患者保健的决策。在该过程中,管理者要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科学决策。这一管理模式需要实践的证明,需要管理者反复积累经验,逐渐适应,反复修正不合理的部分,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该过程是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最佳临床途径和最佳管理途径来管理医院。循证医院管理的核心就是以证据为决策依据。

2.2循证医院管理与传统医院管理的区别

传统医院管理的证据来源是管理者的经验和教科书中的管理理论,循证医院管理的证据来源是当前最科学客观的管理依据和管理者经验的结合;传统医院管理收集的证据不系统、不全面,而循证医院管理收集的证据系统、全面;传统医院管理评价证据不重视依据的质量评价,循证医院管理评价证据强调的是重视管理效能和综合评价体系;传统医院管理的管理模式是以规章制度为核心,而循证医院管理的管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以上是区别传统医院管理和循证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2.3循证医院管理的意义

该管理模式强调科学性,以证据为依据,可靠、科学。该模式的采用,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医院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效地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促进医学的发展,促进管理科学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循证医院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的诊断正确率,让医生的治疗措施更加合理、有效、准确。循证医院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循证医院管理模式创新了管理方式,是医院管理的一大进步,该模式势必会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医院,增强医院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医院和医学事业的发展。也会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造福于民。

2.4循证医院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

(1)目前循证医院管理已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多次研究与实践,人们不断探索医院管理的新途径,国外医院管理专家对循证医院管理已经进行了多次研究与尝试,并取得显著成果,南卡莱罗纳州大学卫生管理系的David教授开展了“循证管理运用对医院收支的控制”方面的研究。这一研究有望给医院增加收入。(2)在我国,循证医院管理的研究也步入正轨,并且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医疗质量管理、医德医风建设、临床医学教育、医院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逐步开展循证管理,使管理更加民主、科学。无论是李包罗教授的循证医院管理报告,还是华西和广州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都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循证医院管理的发展。(3)我国循证医院管理虽然得到发展,但对循证医院管理的研究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循证医院管理的研究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个别方面还有待提高。

3开展询循证医院管理的目的

(1)开展循证医院管理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何减少费用,还能提供较好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管理者所追求的,在医院管理中,管理者也想以较少的费用,为患者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循证医院管理的目标相一致,都追求管理效果与效益的统一,循证医院管理模式,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2)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模式,循证医院管理的模式,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是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竞争的关键,取胜的关键,是医院在有限资源下,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循证医院管理与时俱进,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始终以证据说话,适应当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3)循证医院管理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循证医院管理努力减少患者的就医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新型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循证医院管理的发展,医学模式逐步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同时也要求新型的医患关系尽早的建立和完善,使循证医院管理的模式受到人们的重视。(4)传统医院管理模式往往以经验为主,自上而下命令式管理,至此医院的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服务质量无法提高,就医成本高,人民群众也得不到实惠,要想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必须推行新的模式,医院循证管理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最佳的管理决策,使患者得到实惠,使医院的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服务质量有所上升,方便患者,又能减少医院成本。

4如何开展循证医院管理

(1)对于管理者来说,先进的管理知识比什么都重要,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知识,决策要科学,这就要求管理者学会慎重、明智地选择并应用管理依据,结合管理经验和社会实践,又要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权利、期望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2)管理者要思想认识上全面接受循证医院管理的思想,培养循证的思维,掌握循证医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医院要大力弘扬和宣传循证管理的理念,并把该理念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逐渐掌握循证管理各种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与教训。这样一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将循证医院管理的思想保持并推广下去,实现医院管理模式由传统管理模式向循证医院管理模式转变。(3)要想大力发展医院循证管理,医院管理人员就要做好长期的工作,定期总结分析实施循证医院管理经验与教训,好的继续保持,差的一方面就要加以改正和完善,及时根据当前的管理成果和医院多年的管理经验,进行合理正确的判断,以做到对循证管理项目进行修正、补充等,以获得更好、更完善的发展。(4)做好开展循证医院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决定开展循证医院管理前。要梳理各项工作,包括各行政科室的工作、职能岗位等,然后要合理分配各个循证管理项目,各个项目的分工要明确,由专人负责。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还应该建立监督机制,设立监督小组,定时对循证项目进行测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循证医院管理要遵循循证思维,要做到以人为本,医务人员要向患者提供最佳证据,要学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循证医院管理强调患者的参与,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增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另外,对于员工,要做到与员工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6)要想深入、长久的开展循证医院管理,重要的是培养循证管理团队,使管理专业化,效率化,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循证管理机构。一般的方法,医院可以组建循证医院管理小组,注意小组内分工要明确,还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是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循证医院管理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循政管理理念拓展到医院管理的每个层面。

5循证医院管理在医院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存在的问题

(1)循证医院管理的运用将会大大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循证医院管理理论还不够成熟,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循证医院管理的发展造成了加大的阻碍。(2)循证医院的管理讲究证据,但是循证医院管理在搜集证据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证据的总结、传播和利用也比较困难。各个医院有各自的管理方式,适合别的医院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管理者不能一味借鉴。如果管理者不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就盲目借鉴,是不会利于本院的发展的。(3)虽然循证医院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但是对于传统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抛弃,客观证据不能完全代替管理者和多年的经验。(4)建立循证医院管理体系投入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工作量也繁重,需要对医院的每项决策进行循证。

5.2应对方法

(1)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循证医院管理的相关知识,让相关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循证医院管理的方法和技能。(2)可以利用图书馆等场所学习,学习循证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展读书活动,以循证医院管理为主题。(3)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如各种循证医院管理竞赛活动,对获胜者进行奖励,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循证医院管理工作的进行。(4)利用专家讲座的形式宣传循证医院管理的相关知识,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也可以派遣工作人员组成学习小组到那些开展循证医院管理的医院进行学习,交流经验,吸取教训。(5)开展循证医院管理,医院的基础设施是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院的网络系统,对系统进行更新,应入新的循证医院管理的知识和信息,重要的信息要及时向管理人员传达,并鼓励员工上网学习,查找循证医院管理的有关知识,并进行自主学习。(6)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管理人员必定积累了许多管理知识,可以将这些管理知识与经验进行总结,并将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与循证医院管理模式相结合,吸取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分析证据、资料等,创新管理模式,寻找适合本院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于医院来说,有很多途径进行交流,可以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医院管理总结会议等进行经验交流。(7)医院的财政支持是开展循证医院管理的关键,因此要想开展循证医院管理就要在财政预算时留出一部分用于循证医院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循证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8)循证医院管理的项目选择也是一大难题,在选择项目时,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不仅要对效益进行分析,还要对影响医院效益的重大方面努力实现开展循证管理。(9)循证医院管理模式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因此,高层管理人员要给与大力支持,只有高层管理者支持与重视,才能顺利开展下面的工作。但对于循证管理模式来说,推行的过程会对高层管理者的威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高层管理者要不纠结与个人威信,该管理模式才能顺利推行。

6结语

循证医院管理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这是不可否认的,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就要推行循证医院管理。近几年来,循证医院管理有所发展,但也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其中影响循证医院管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推行循证医院管理的道路还很长。管理者要想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不能只局限于局部和表面,必须深入管理模式中,创新管理模式,从循证医院管理的思想、方法入手,一步一步,改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循证医院管理必然会发展的更好,走得更稳、更远。管理者要借鉴传统管理模式的经验与教训,与循证管理相结合,形成依一套成熟、完善的医院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孙惠民.试述循证医学与循证医院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3):33.

传统医学模式篇5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课程大多还是承袭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机械照搬西医临床专业基础医学的课程体系,即以学科为中心,按医学科目进行教学,各个知识点分散于不同的科目中。课程设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在大一、大二阶段分别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各自的独立性、系统性,而同一器官或系统的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知识本是相互联系的,孤立地依据某一门课程难以阐述透彻,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这种忽略医学知识整体联系的传统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明显弊端。在教师方面,各课程通常各自为阵,基于本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难以完成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无法给学生勾画出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各课程教师为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都必须做承前启后的铺垫,这又导致了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另一方面是课时不足的尴尬局面。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的整体了解,在单个课程中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态度消极、被动,对所学基础医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对后续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易于局限在某个专业范围内,对医学整体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内容的无序重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学习耗时长、效率低。有鉴于此,必须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基础医学整体知识的掌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为造就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服务。

2改革的对策

2.1变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改变原有按医学科目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以系统为主线、形态和功能阐述相结合的新的横向教学模式。即将分属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新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进行横向教学。新模式不再以课程为单位分别安排教学,而是以系统为轴线,各科目教师穿插授课,着力为学生勾勒出基础医学的整体知识体系,使基础知识真正服务于临床实践,让学生提前对临床知识有直观的了解。以泌尿系统为例,在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里,我们首先让学生明了肾脏的位置、形态,这部分知识由解剖学教师讲授;继而由组织学教师和生理学教师阐述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尿液的产生过程;最后由病理学教师讲解肾脏的常见病变,如尿毒症形成的机理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当我们完成泌尿系统中肾脏的讲授时,学生对肾脏这一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生理以及常见的病理表现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这种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课程横向同时进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临床相关联的知识,而且便于各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防止了重要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也避免了授课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减少了课时数,为学生赢得了更多讨论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2.2整合教学内容参考国外教育界倡导的融合性学习(blendedlearning)模式,从宏观的角度综合考察课程体系,站在整体的高度整合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组织学等各课程内容按照结构-功能-病变的主线进行横向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块,即基础医学教程。新模块分为理论与实验课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及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下);实验课包括基础医学形态实验与基础医学机能实验。通过整合,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实现形态与机能、宏观与微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新的教学模块强调整体意识即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淡化了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群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重组与综合,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与改革,避免了传统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中常见的内容重复及相关联知识点衔接不充分等弊端,实现各学科间的有机衔接。这种整合体现了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也强化了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缩短了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讲授法为主的同时,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设计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带领学生参观解剖形态陈列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完成各种实验等。这种采用多专题和重讨论,将演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融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式的沉闷讲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能主动围绕专题积极讨论,活跃思维,深化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化学习相结合,即将视听媒体、计算机辅助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的传统学习方式相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结构图,并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网站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在我们自己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辅导与答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与学的融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又大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优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评估

3.1授课对象及教学模式授课对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级五年制本科中医学专业精诚计划实验班、普通中医班,精诚计划班35人,普通班41人。精诚计划班依据整合后的教学模块“基础医学教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横向教学;普通班采用传统的以课程为单位的一般教学模式。以泌尿系统为例,传统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27,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学、标本实习、大体形态,9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6课时)、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实验(3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9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所用课时数为18,教学内容包括: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3课时),由解剖组织学教研室承担;尿液的生成与排出(9课时),由生理学教研室负责;泌尿系统病理(6课时),由病理学教研室完成。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按学科安排教学,上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负责的教学内容分别在各自的学科中横跨2-4个学期完成;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强调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因此上述教学内容横向整合在同一个学期中完成。

3.2测试方法在完成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组织该系统的病案讨论,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在该系统的教学过程全部结束两周后,对学生进行测试。选择该系统最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测试内容,学生采用口头表述或者书面作答的形式完成测试。3.3测试结果以泌尿系统为例,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泌尿系统各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如下。

3.3.1肾的形态结构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3人,未达标7人,达标率80%;普通中医班:达标9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1.228,p>0.05。两种模式下肾的形态结构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2肾小球的滤过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7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总人数41人,达标5人,基本达标26人,未达标10人,达标率76%。经χ2检验,χ2=0.905,p>0.05。两种模式下肾小球的滤过过程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3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2人,未达标8人,达标率77%;普通中医班:达标5人,基本达标25人,未达标11人,达标率73%。经χ2检验,χ2=0.193,p>0.05。两种模式下尿液的排出过程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3.3.4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测试结果精诚计划实验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19人,未达标12人,达标率66%;普通中医班:达标4人,基本达标20人,未达标17人,达标率59%。经χ2检验,χ2=0.417,p>0.05。两种模式下尿毒症的病因病机等成绩达标率无显著差异。两个班级的达标率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改革后新模式教学的精诚计划实验班总体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普通中医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章节的测试结果亦如此。

4新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尚待完善之处

4.1已取得的成效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固有屏障,建立起多学科交叉且有机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创立了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泌尿系统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将组织的微观结构部分压缩了一些(基于现代诊疗场所的检查已非常细化,不太需要医生读片),主体内容没有变化,从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到功能再到病理机制,一气呵成,课时减少了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整地掌握了该系统的重要知识点。从测试成绩看,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及优良比例普遍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但至少有以下两方面成效:其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教学课时数。课时数的减少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直接解放,为他们拓展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其二,在后期对相关临床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回访中,他们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完整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前瞻性更好、目的性更强,因而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增强了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切合社会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对上述两个班学生西医内科相关章节的考试成绩进行过比较,发现采用新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传统医学模式篇6

 

关键词: 中医药特色 中医教育 医院管理模式 传承与发展 困境

1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根基不固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30万中医人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1]。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医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中,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文(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难以培养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功夫更无从谈起。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 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特色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众多医家临床实践的积累。中医药历来重视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则重视病因、病理、病位;中药强调性味归经,西药则重视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必须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辨证论治的方法、思路,应以研究药性,以及药性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为切入点。然而,目前中医药科研淡化了中医理论整体思维方式,确立了以线性、分析还原论为指导思想,按现代医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研究中医药“实质”、“本质”和“有效成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微观探索”、“指标检测”、“客观实证”,试图从实验室里发展中医理论、开发中药新药,甚至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这种完全按照西医科研路子开展的中医科研违背了中医药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据统计,2001-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纯中医药类研究课题很少,其中有些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因此,加强和正确引领中医药科研,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只有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根本,确立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不断创造和完善符合整体医学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体系,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活水源头。

3 医疗管理模式削弱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诊断治疗的模式和标准,以整体论的思维为主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疗疾病。一个处方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都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征。如蒲辅周曾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乙脑,在治愈的167人中,用了98组中药处方[2]。可见,中医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以及医疗模式不同于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有不同的诊疗模式和标准,在实践中应“求异存同”,而不应“求同存异”,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必须认同和建立不同模式和标准。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用西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然而,我国现行的中医医疗模式、标准以西医相应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为主导;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按西医医院的管理方式来实施。西医院是分科管理,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如北京某大医院共分了37个科室,各科室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一个科室对患者全面负责,通常情况一个患者看一次病要跑几个科室。而中医历来只分内外妇儿,大夫大多是全科医生,每个大夫都对患者全面负责。但目前我国的中医院也同样按照西医院的分科方法,科室越分越细,全科医生越来越少,医药分离、针灸与中医分开等。这种按西医医疗模式和管理方法从事的中医临床实践和管理,丧失了中医药的整体优势与特色,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导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药必然会日渐萎缩。

4 现行法律法规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依据和保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着眼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没有充分考虑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有些甚至不符合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实质上,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医生历来重视使用自治的丸散膏丹为患者治病,且医药不分家,但这些传统做法和经验,如按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则是不合法的。另外,中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然而,按我国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只能在传染病医院治疗,但传染病医院基本没有中医。2003年有关部门确定SaRS是i类传染病后,北京的中医就无法介入SaRS治疗。后经多方面努力,中医才在防治Sa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间中医是振兴中医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药发展史,历史上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无一不是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名于民间。当代的中医名家吕炳奎、董建华、方药中、焦树德等也无一不是来自民间[3]。有许多民间中医具有一技之长、掌握特技疗法,他们的治疗方法不但具有中医特色,而且效果好、费用低,民间中医的研究成果只要加以重视和整理提高,有很多可成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但按现行的《医师法》规定,许多民间中医无法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

传统医学模式篇7

摘要:目的探讨组合教学模式在《医药知识产权》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两个实验组采取前后对照方式,同期开课,均接受三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课程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比较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结果两组均高度认可以组合教学模式(p<0.01),两组间的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组合教学模式克服了单一教学方法的缺点,适用性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组合教学模式医药知识产权教学效果认可度

组合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法与CBL等新型教学法相结合,集各种方法之优势,组合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传统教学法的精髓为基础,以CBL(case-based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为主体,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为辅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实际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实践现场,通过角色参与、学生的独立思考及集体协作分析,将理论教学融合于具体案例分析之中,融学习趣味和能力提升于一体,在模拟现实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专业(本科)1个班40人、2008级药学专业(专升本)2个班119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分为实验Ⅰ组,药学专业分为实验Ⅱ组。两组均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方式,同期开课。所有学生入学时均为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同一教师执教,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药知识产权》。

2.研究方法

2.1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每一板块随机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授课。教学模式Ⅰ为传统教学模式,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Ⅱ为单一的CBL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Ⅲ为以传统模式为基础,以CBL为主体,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为辅助的组合教学模式,即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引入CBL教学法,以CBL为主体,必要环节穿插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升格为“导演”,学生转换为“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演员”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完成其内容的学习[1]。

2.2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课程结束后向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学生发放无记名问卷,分别就三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进行调查,比较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应以及两组学生评价与反应的差异性。

⑵访谈调查法:两实验组的每个学习小组派出1名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对三种教学模式分别就其优缺点、适应性、接受度与感受、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果

3.1问卷调查情况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均表明,教学模式Ⅱ的认可度高于教学模式Ⅰ,教学模式Ⅲ的认可度既高于教学模式Ⅰ,亦高于教学模式Ⅱ,三种教学模式之间的教学效果认可度,具有显著性差异(秩和检验,p<0.01),两实验组间的三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无统计学差异(秩和检验,p>0.05),说明认识比较一致,见表1。

3.2访谈调查情况

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高度认可组合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呆板、沉闷,又避免了CBL模式的单一和知识连贯性差的缺点;既汲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精髓,又扬长了CBL的激发与调动能力。学生参与度大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大大增强。既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课堂精讲为基础、以CBL为主体,配合穿插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较之于单纯的传统模式、CBL、pBL等模式,教学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

4.讨论

《医药知识产权》以知识信息工作为逻辑起点,以医药专利权、医药著作权、医药商标权、医药商业秘密权、药用植物品种权、药品药材地理标志权、医药厂商名称与商号及域名权、医药卫生服务标记权、中药品种权、医学科学发现权等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类课程。这些内容紧贴R&D、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与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医药知识产权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重知识,轻能力,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不善于主动性学习,不善于捕捉问题,不善于交流辨析,不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

CBL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观众(听众)升格为“演员”,教师由“演员”转换为“导演”。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承担责任,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2]。

CBL、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主导的学习氛围,采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例,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积极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组合教学模式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又有效步弥补了单一CBL、pBL教学模式的不足,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学生最乐意接受。

5.结语

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以CBL教学模式为主体、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为辅助的组合教学模式克服了单一教学方法的缺点,适用性好。传统教学方法的知识“系统性、连贯性”精髓得到了传承,新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学生主动性学习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锻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医药知识产权》特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115GG83)。

参考文献:

[1]胡昱,胡修周,司传平等.医学生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34

[2]胡昱.CBL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1(7):252

[3]刘玉.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产业与科技论坛[J].2008,7(4):204-205

传统医学模式篇8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留学生教育;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国际化,大理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日趋增加,留学生教育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与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比较适应留学生教学特点,是留学生教学中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1-2〕。由于社会上重治轻防的观念影响,且预防医学产生的效果多为远期效应,所以部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习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3〕。大理大学开展了部分关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但涉及预防医学课程的较少〔4-8〕。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pBL教学法在大理大学成建制临床医学留学生(mBBS)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探寻适合我校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理大学2005级、2007级至2011级临床医学全部留学生,其中2005级134人,2007级38人,2008级35人,2009级37人,2010级66人,2011级148人。

1.2研究方法

2005级、2007级、2008级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共计207人,2009级至2011级采用pBL教学模式,共计251人。各级留学生均来自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各级专业基础课程、预防医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学时、教材及授课教师均无太大变动。1.2.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了解留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留学生祖国国情的基础上,以因材施教和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主旨,制定教学计划。1.2.2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以往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师、病例、技术设备等资源,最大化服务于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留学生出勤率、课堂学习参与度、实验报告评定、综合能力评价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调整修正,提高教学效率。1.2.3强化教学师资力量培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英语口语及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α取0.05,以p≤0.05判断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相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表2可见,相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间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显示在传统LBL教学模式教育组中,2007级留学生的成绩较高,在pBL教学模式下,2009级留学生的成绩较低,可能因不同年级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管理方法不同所致,随着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留学生的成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2.2不同教学模式下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见,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63,p=0.000)。pBL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实验成绩比在传统LBL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实验成绩有显著提高,在教学管理手段完善的前提下,主要与pBL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有关。

3讨论

3.1pBL

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强化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9〕。本研究显示,采用pBL教学的班级成绩比采用传统LBL教学的班级的成绩要好。分析其原因,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中,教师难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10〕。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pBL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教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力和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模式与传统LBL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3.2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医学模式篇9

【关键词】妇产科学;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教学模式是21世纪医学教学发展的方向[1]。其核心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从而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自上世纪引入我国后,目前已深入到临床实践,在口腔科、外科、神经内科、儿科学、心内科等学科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均取得了一定成效[2-6]。妇产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本研究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并通过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估其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就读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学习成绩相当的妇产科专业研究生16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人,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随机分为2人为单位的小组。两组带教老师无变动。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教学总时数相当。两组学生平均年龄和平均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研究方法

(1)分组:将同年入学、学习成绩相当的妇产科专业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带教老师无变动;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随机分为2人为单位的小组。(2)实验组采取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寻找证据—评价证据—解答问题—后效评价;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进行床旁示范讲解—结合患者情况进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教师总结。(3)评价及考核:以6个月为期,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是否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是否提高、知识掌握是否加强、临床思维是否提高、创新能力是否提高)。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样本量<40),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2.1理论考核成绩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核平均成绩进行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9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临床技能考核成绩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技能考核平均成绩进行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1.92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兴趣、文献检索能力、知识掌握、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各个方面,实验组学生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传统医学模式篇10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邃而广搏,是中医学的源头活水。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一的实用精神,重德尚义、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2]。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含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3]。从中医专业基础教育及中医学来源来看,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基础[4]。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影响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5]。中医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动静结合的恒动观有助于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将影响中医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传统中医文化促进医德形成。

2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中医药存废”之争已经硝烟散尽,各高等中医院校不断发展,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多,让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但实际上中医事业的发展却遭受着极大的困境,其前途让人堪忧。如今,中医药事业发展迟钝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跟当前的中医教育相关。

2.1教学模式的改变

由于招生人数大大增加,现在的中医教育已不再是曾经“师带徒”的模式,而是更多采取了大规模院校培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看,中西课程安排比例的改变,面对学习古代文化和现代科学的矛盾,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必须寻找一些方式来回归中医教育的本原。

2.2传统文化的缺失

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医学的发展永远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只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能让中医学繁荣昌盛[6]。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已建立抽象逻辑思维模式,当面对深奥难懂的中医基础理论,他们往往陷入迷惑。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特别是中医经典理论教学的薄弱,使中医的教育需要更多真正热爱中医的人来传承。

3中医学教育事业的出路

3.1政府:加大中医文化教育投资鼓励中医学发展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使其昌盛而不是衰败,政府应该首先担起重责。加大教育投资,充分肯定中医学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应提出一些保护中医的政策,加大对中医教育、中医药科研及产业的投资。让中医走出国门,孔子学院已经在很多国家设立,她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针灸医院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中医学。这让我们看到中医的美好前景。

3.2高校:改革教学机制优化专业主干

高等中医院校应将办好中医类专业放在突出位置,应突出中医院校的自身特色,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西医院校的教学模式。遵循中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教学机制。中医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为更好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好文化基础。优化专业主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进入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以及中医科学性的专门教育,请有经验的中医专家讲述中医学的特色,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学习中医学的兴趣;从传统文化如《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国古代哲学史》《医学三字经》等的学习为出发点,进一步学习《医古文》《中国医学史》等,然后进入《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的学习,由浅入深,逐步进入中医学的殿堂中,将文学作品中的医林人物故事、汉字中孕藏的医道哲理、诗词中隐现的医药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学习中医的兴趣。

3.3中医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