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十篇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十篇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3:37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1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行业;发展应用

一、新媒体技术概述

当前,对新媒体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新媒体技术是一种用于传播新闻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新闻传播技术不同,新媒体技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操作、运行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信息时代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暂时将新媒体技术理解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用于传播新闻信息的技术手段。

二、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

1.新闻传播内容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第一,对社交网络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各种社交平台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不断出现,逐渐构建起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社交网络,人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通过社交网络增强了人们对新闻内容的信任度,重要的是人们利用社交软件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不涉及个人隐私,因此这种浏览新闻信息的方式获得了更多人的青睐。第二,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普及范围的不断拓展,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其一,新闻传播成本明显降低,新闻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新闻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各种新闻资源,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其二,新闻内容的可信度得到了广泛认可,人们在主观上更愿意去相信传统媒体所传递的新闻内容,而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传播新闻可以不断提升人们对互联网新闻的认可度,进而更愿意相信网络中所传播的新闻。其三,促进了新闻信息的共享,在传统新闻传播中经常出现某一家新闻企业垄断信息的现象,但互联网是公开的,其传播信息的实时性非常强,所有新闻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传播。这样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就实现了有效共享。其四,丰富了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利用互联网传播新闻内容,不再受文字和图片的限制,可以让人们通过视频更直观地了解新闻,并且人们在了解新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评论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增强了人们对新闻的参与性。

2.新闻传播途径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第一,对信息获取技术的应用。新闻传播行业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获得良好发展,但这也有一定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具备充足和新颖的信息资源,否则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将得不到任何体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行业可以在网络上不断收集实时、新颖的新闻信息,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及时传播这些信息。从网络开始出现到现在的广泛应用,相关部门不断创新搜索引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查询速度、查全能力、查询结果准确程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方面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搜索引擎的功能,也为新闻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二,对移动网络的应用。随着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拓展。新闻行业通过建立移动端的app可使新闻信息在移动设备中广泛传播,这种传播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实现了新媒体技术和新闻行业的共同发展。第三,对信息储存和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储存和传播技术指的是CDn技术,这项技术在当代的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网民数量在互联网的普及过程中飞速增长,而且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智能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更进一步提升了各种新闻信息的浏览量,所以导致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条新闻信息时会产生严重的网络延时。CDn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有效避免影响信息传播稳定性的因素干扰,使新闻信息传播过程更加稳定和迅速,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浏览体验,也增强了人们传播新闻信息的积极性。第四,对数据存储底层技术的应用。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与应用,现代社会中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海量数据开始出现。海量数据是指tB、pB、eB的集合体。海量存储技术为服务器节省了大量的空间,为新闻上传打下了基础,使之传播更快、更流畅。应用数据存储底层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新闻信息的有效管理,进行新闻信息的海量存储,为新闻信息的上传节省了大量空间,使各种新闻信息都能够被切实、有效地传播到网络中。第五,对数字化电视技术的应用。在传统的电视技术中,人们只能被动接收信息,不利于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数字化电视技术可以让人们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信息,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不再受任何限制。这样不仅令新闻传播的效果得到极大增强,也提升了人们传播新闻的欲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这些技术进行强化与应用,及时发现开展相关业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全面的发挥,进而实现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中的深入应用。第六,实现更大的突破。随着手机等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与广泛运用,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有线网络传播,手机可以在移动中自动获取连接。移动媒体在全国范围都可以使用,它的核心技术是ip计数,它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一系列服务。现在,很多人都使用手机上的新兴媒体,通过无线网络浏览新闻、网页,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用户接收新闻信息的速度较快,通过一键分享就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2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认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广播技术的发展是人们的追求和愿望。本文介绍了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对新媒体时代下促进广播技术的发展发挥借鉴作用。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出现的媒体,观众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也不必忍受冗长的广告,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喜欢的视频节目。新媒体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信息量大。可以向听众提供海量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听众能够接触政治、经济、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二是传播实效性强。新媒体信息的收集、制作、传播更为便捷,一些新闻信息还可以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传播的实效性;三是传播互动性强。随着网络技术、手机终端的出现,听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例如,利用微博、微信直接参与到节目的互动当中。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广播技术具有的优势

广播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覆盖范围广,听众众多等方面的特征。广播是传统的媒体,有着数量巨大的固定听众,如老年人、学生等等,不仅如此,广播的潜在听众巨大,如私家车主等等,都是广播的潜在听众。此外,广播技术运用简单,传播速度快,方便人们信息的获取。

2.广播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电视台传统的生产模式已遭遇互联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下降是否意味着电视产业的衰落?电视产业如何面对互联网视频媒体的挑战?尽管广播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例如,频道数量不足,缺乏外地落地方式,听众只能收听数量有限的节目。成本运作低,节目质量低下,精品节目缺乏,并且广告泛滥,影响收听率。此外,广播的功能定位不明晰,功能雷同,使得节目形式同质化严重,人们的收听时间下降,接收率下降,对广播的信任度下降。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广播在与电视、报纸的竞争当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新媒体的出现也给广播技术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为了应对广播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更好的促进广播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注重广播内容,提高节目质量

第一,做好基础性节目的广播。包括新闻、广播剧、音乐等等,以新闻为主要平台,同时,广播电台还应该聘请相关的专家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此外,广播还应该迎合观众的需要,制作和传播广播剧、小品、笑话等形式多样的节目。第二,重视突出广播自身的特色。由于听众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很难有一个节目能够满足所有听众的需要,因此,广播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注重突出自身的特色。根据年龄、兴趣、爱好、需求的不同,对节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有针对性的制作和播出节目,既突出自身特色,又能够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例如,河南是农业大省,可以制作为农民服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农节目,有针对性的进行广播,既满足听众的需要,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第三,更好地为人们生活服务。近年来,我国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人们自驾出行的时候,及时了解城市交通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广播台的实时路况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便于交警部门对交通进行管理,太和县广播电视台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

2.吸收新媒体技术,丰富广播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数字广播。数字广播频道数量大大增加,音质良好,抗干扰性强,便于携带,移动时接受的效果也比较好。此外,数字广播发射功率低、发射宽带使用充分,不仅覆盖面广,还能够大大提高广播收听质量。第二,尝试开办网络广播。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网络广播创造了条件。电台建立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将一部分网民吸纳为网络广播的听众。实现广播与网络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广播节目,听众在网络上可以自由点拨、收听广播,还可以参与到广播节目的实时互动中。据enfoDesk易观智库研究发现,在受到网络视频市场逐渐饱和的影响下,各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依靠自身的优势,积极布局多屏终端市场,以实现对用户的更为全面的时间、空间的覆盖,以带动其用户规模及收入的增长。同时,在商业模式、产品、营销服务、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尝试,以保证在激烈的网络视频市场中得以生存。第三,抓住机遇并实现与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融合。我国目前手机用户已达到12.9亿户。移动宽带3G/4G用户累计达到6.74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已超过50%。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正在进一步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媒体。因此,广播应该与手机开展合作,实现在手机智能终端上实时收听广播、节目回收、图文推送、微博互动等等。此外,还应该将广播业务扩展到平板电脑、车载终端、mp3、mp4、app等终端上,实现广播的联播、点播,实时互动,丰富广播传输的路径与方法,进一步扩大广播的影响。

3.重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广播技术的发展

例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视频播出等等,促进广播系统良好的发展。建立综合的网络化平台。该平台集广播电台生产、运行、管理于一体,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等,将广播电台各功能网安全有效的互联起来,形成统一的全台网,满足电台广播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同时,建成广播网,播控传输网,综合业务网三个功能网,采用星形网络结构,实现内网外网、各功能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和信息共享。建立数字化音视频转播车系统。系统由一部转播车、车载直播设备、车载发射系统、应急供电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组成。转播车使用微波传输技术,搭建起移动的数字音频视频演播系统。转播车系统不仅有广播播出设备,还能够搭建小型演播舞台系统,适用于各种转播和直播活动的需要。

4.营销服务创新

随着网络视频市场的发展,广告客户已逐渐认可pC视频广告的模式,这也直接导致一线城市广告库存不足,为了满足广告客户的需求,以提升视频企业广告收入,广告产品的创新成为视频企业拓展广告营收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移动视频市场,品牌广告主对其广告效果及展现形式尚存质疑,急需通过创新来促发广告主的认可。2014年,多屏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如何更好地为广告主提供一体化的多屏整合营销投放服务,是各家视频企业需要探索的方向。

5.视频内容创新

目前市场上主要以版权内容为主,但随着视频企业逐步注重品牌塑造后,自制剧内容逐渐得到重视,并且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成为用户重要的内容选择之一。此外,视频内容辅助功能也是提升用户忠诚的重要手段,如社交、资讯、垂直视频板块等新功能,均有效的提升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

6.用户产品创新

包括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两部分。在软件产品部分,主要是指网站、app,网络视频用户流动性较大,也使得视频企业寄希望通过优化产品服务、Ui等以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和忠诚度;在硬件产品部分,主要是指企业在终端产品的布局,包括互联网电视、盒子、电视棒等终端产品。

总而言之,新媒体给广播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既需要提高自身的质量,走媒介融合的道路,还需要吸收新媒体的优势,重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广播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和便利。

参考文献:

[1]李静.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89-90.

[2]周刚.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J].才智,2012,27:30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3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环境社会活动人性化

继网络所代表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出现以后,手机所代表的移动个体信息流通化平台也以非常快的速度普及大众,电信网,互联网将成千上万乃至数亿的手机和电脑连通到一起,虚拟化城市与网络社区成为了虚实世界中实实在在的存在,这种变化在理论上使各类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没有了一些以前所不能避免的障碍,并且将传统的媒介监察系统的诟病改变掉。

一、新媒体使媒介的环境回到平等状态

例如,网络上对于网络权威的不信任,网上言论的监视致使信息有所不平衡等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变,网民的言语也令一直比较强势和利益的网络集团参与与控制舆论方面的局势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从宏观上来看,新媒体的发展令媒介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形式多样化,组织分散化,传受个性化,内容多元化,话语平权话,传播途径复杂化等方面。从微观上来看,新媒体技术令视角触点,监管方式,话语表达,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新媒体的发展令媒体从向上仰视和向下俯视的视角都转化为如今的平等对视。由于网络中没有了严格上的中心与权威,连同政府网站,大家都是平等的,因此,在新媒体多如牛毛的信息系统中,除了个别的焦点和热点,现在的网络已经将利益,强权强势等中心主导趋于平淡化,而草根文化,平民舆论等等平民组织与一些往日的主流关注对象共同拥有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这些将是新媒体独特的一点,这些现象是开发一个平等媒介环境良好的开端。

二、新媒体将自由话语权归还给个人

每个人生来都是自由独立的。在法制社会,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都是有法律保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介入,人自身的传媒器官被传统的大众媒体技术所取代,例如,印刷媒与数字媒介是眼睛这个视觉器官的延展,广播媒介是耳朵听觉器官的延展,而电视媒介是人类很多感官的延展,和人的器官相比,这些媒介一方面拓展了传播的作用和功能,使得传播的面更宽;另一面,我们的延展会让我们麻木,原因是媒介拓宽了人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也改变了人本身和交流方式,重要的是传统的大众媒介的把关职责、平台非个人化、技术壁垒等因素,让个人的话语权受到了制约,让我们的思想产生了惰性。但正因为新媒体技术是将人类器官延伸,然后重新归还给个人,让人自由支配新的媒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回归。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突破和发展,社会大环境中原有的媒介壁垒和秩序被击破。个人的传播力量会得到张扬,但是,文化冲突共存,良莠信息共存、观念博弈共存,并且遵守着新媒体平等竞合的规则。因此,要是想成为新媒体的话语和舆论强者或者引领者,网民的拥戴才是关键。所以,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新的媒介机制就会产生话语领导者以此发出民间与个体的声音,吸引大家的讨论与关注。

总而言之,现在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将信息交流系统编织成了一个非常大的网,它不仅是网民的舆论平台,又是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而且对于社会的主流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舆论监督,公民意见,民意调查等方面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捷应用,也会受到广大人民的更多智慧和力量的支持。“中心”的权威和力量实际上就是贴近实际,民众,生活,真理。新媒体的发展令我们了解到一个信息,媒介的环境越开放,越是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人们越是可以献出自己的力量,让自己更加珍惜以往难得的理性自由和平等权利。

三、新媒体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关系

新媒体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把城市公共设施信息内涵传播即时化、清晰化。我们所说的公共设施信息内涵传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设施内容准确,指向信息精准;另一个是内容更新快,可以适时动态跟踪指向信息的现场,并且不断扩充指向信息的外延与内涵。2007年9月8日,位于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市的市民首先体验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设计的项目维基城市罗马的便利,这个项目利用无线设备采集信息,给市民提供了一张反映城市脉搏的动感地图。人们只需上网就能看到罗马生动的动感地图,她实时显示狂欢的人群的位置和流动状况、在任何时候城铁和公交车的位置及名人的踪迹。罗马市中心的主要广场的大屏幕上还展示着这张地图,用来方便市民随时了解周围人群和交通的情况。这个项目的开发者说,开发者个项目的同时也为了利用移动因素来创建一张城市的动态地图,所有人都能够在这张动感地图上找到罗马最热闹的餐馆或酒吧,还有能够到达这些地点的最好的路线。据说,将来该项目会发展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所有人都能够上传和下载具体地点和最新时间的信息。该项目的开发研究着还说将会从公车和出租车的GpS装置、群众的手机以及其他的无线设备上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因为数据的继承和采集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所以不会有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存在。通过语义网和技术的最新发展,维基城市将大力推动人类的活动和全面网络世界的互动的实现。在日本,现在也已开发出了在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机上显示的、依照机主的踪迹实时变化的三维地图。地图依据网络公司给予的信息完成制作并开通。这个三维地图不仅仅可以用图示和文字来表达,还可以用实时的图像反映所处环境和所需环境周边的真实情景,仿佛身临其境并能更快地浏览城市、熟悉城市,帮助不熟悉这个城市的人减少异地的陌生感觉。

参考文献

[1]贾文凤.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2]刘建美.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3.

[3]陈琳娜.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互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新媒体;发展模式;分析

DiscussionofnewmediaDevelopmentmodelisBasedon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

Dongpeng

(JiningteachersCollege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innermongoliawulanchabu012000)

【abstract】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ofnewmediatechnologyismainlybasedondigitalinformationtechnology,relyingontheinternetplatformforcommunicationandinteraction,themediaintheformofaninnovativeform.Currently,theinternetandothernewmediahasbecomeimportantfollowingthetraditionalmediamedia,toachievetimelydisseminationofinformation,richcontent,whilesignificantlyreducingthecostofinformationpublicity.intheprocessofthenewmedia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developmentamong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isconstantlydeveloping,anditsprovideastrongtechnicalsupport,sothatthenewmedia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playsanimportantroleindisseminatinginformation.inthispaper,newmediadevelopmentmodelof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analysis.

【Keywords】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newmedia;developmentmodel;analysis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也在不断地对新媒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了解互联网新媒体,到解决新问题在发展中的问题,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2网络新媒体的产生

网络新媒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开始逐渐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其开发和研究。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网校、网上银行、网络社区、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形式逐渐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技术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逐渐的走向社会,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渐提高,已经被誉为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将文字、声音和影响等形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了展示和解说,这种融合结合了其他媒体形式的优点,让信息更加直观地进行了展示。互联网新媒体不仅仅在发展自己,也推动了其他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因为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更加快捷,信息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更喜欢主动地去搜索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网络媒体凭借着其诸多的优点,被人们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重要的组成形式主要是依靠网络和移动设备,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对新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核心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极具商业潜力的重要发展模式,关系到新媒体的发展。

3.1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也随着不断的改变,其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互联网产生开始,人们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就在不断的变化。最早主要的媒体传播方式以网站为主,人们通过互联网去沟通和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形态之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多为单向的传播,带来具体的互动还需要一些聊天工具的辅助,聊天工具的诞生改进了人们之间进行传播的交流的重要形式。之后论坛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形式更加的快捷,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喜欢泡在论坛进行观点的阐述。而随后的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地发展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微博的开放型、便捷性深深收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现在微博作为信息重要的传播方式,不仅参与信息的传播,还是重要的言论所在地。一些政府都在微博中政治措施,告诉人们重要的信息。

3.2无线设备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设成3G、4G网络,这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正式开始,无线网络的发展将大大拓展新媒体的范围,移动设备也成为了新媒体的重要载体,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与人沟通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运行速度的加快,已经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浏览,让人们更好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上传信息,将自己生活当中的点滴和遇到的奇人怪事进行分享。未来的新媒体发展更多地需要移动互联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媒体的传播种类,让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的增长,开辟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纪元。

3.3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信息的内容结构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结构在不断地改变,早先的媒体传播方式仅仅是以文字为主,实际上是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化,并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视频技术的推出,突破了原有的传播形式,网络信息传播开始有直播、声音、图像的变化。其在线直播的内容多种多样,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播放的内容,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种回放和自由的形式是传播的播放形式所不能达到的,而且在对视频的处理上,更加地清晰。新媒体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务,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体验,也会给媒体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

4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现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其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促使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更加健康地发展,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艺,罗玉云.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2(06):98-100.

[2]褚永波,万文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新通信.2014(02):47.

[3]文新发.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信息安全的影响[J].信息通信.2013(07):132-133.

[4]王中贝.浅析凤凰传媒集团的互联网新媒体营销[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83.

[5]周钧.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3(10):117-11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5

一、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学生的需求和激励机制不对称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也可以满足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因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尊重学校教育目标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建立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建设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而深入。与共青团的使命相违背的思想必然随时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如果大学建筑工作是教条式的,告诉学生他们可以做什么,什么是不能做的。学生必须在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寻求更广泛的自我激励。导致思维偏差,使学校建设工作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团队建设的核心理念

大学统一的主要目标是团结人心,正确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目前的大学整顿中,教育的表现是经验性的,不能与学生面临的社会信息情况相结合,导致教育和联盟建设的目标偏离。例如,一方面,大学教育工作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独立勇敢;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囚禁学生思维,心理发展,自我实践发展。这种缺乏尊重,满足人们的教育观念的合理需要。在人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中,典型的缺乏教育。

(三)沟通不被视为新媒体技术下团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是团组织之间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可以使共青团的使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纪元。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一种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行政压制都可以用来规范学生。学生不得违背高校设立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开展。

二、高校团建工作利用媒体技术的发展路径

(一)提高大学生共青团工作的新媒体素养

从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有能力教育新媒体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建立以人文(尊重会员隐私)为理念的媒体交流平台。在熟练掌握新媒体交流平台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和总结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对共青团的教育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命的关键

在新媒体条件下,信息的公开表达使大学青年成员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和人格障碍。这与中国处于过渡时期的思想影响是分不开的。当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自由主义观念影响着大学生,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三个概念是联盟的使命。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核心是自私的表现。所以,这一次建设教育的使命,其实质就应该进入到学生的核心,引发思维的变异。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成了其核心使命。

(三)加强监督是新媒体集团建设有效的途径

目前新媒体的学生交流非常广泛。校园网是学生聚集的场所,主要观点和观点。大学联赛的工作充分利用了bbs的宣传优势,建设了新的使命团队。在bbs师的板块里,团队建设工作者以学生思想需求为分工板块的基础。比如,当学生们普遍讨论社会信息热点话题时,高校应该从三个概念的正确概念出发,建立起bbs热点领域,引导学生对信息热点的看法。在交流会员的想法。团队建设工人既是bbs论坛维护人员,也是论坛的导师。因此,当学生面对爱的困惑时,CYpC工作者应该能够在相对的亲密空间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教育。

(四)提高高校共青团员新媒体素养

首先,全面提高有关媒体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相关媒体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影响了教育的终极效应。如何提高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联赛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规范大学生联赛的建设,尽量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都是大众媒体的局限。非常重要。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的应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媒体传播的及时效应在当代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思想认识和社会工作生活方面,影响力也在逐步加深。分析目前高校团建工作的现状,及时提高和提高大众传媒相关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得在新媒体条件下,盟建工作有一直在稳步提高。

(五)加强新媒体监管力度

在高校中,有一种“监督即是不信任”的观念一直流行着。但是正因为这种观念,让很多有益的监督都成为了表面功夫,并没有起到该有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当中必须改变工作者及团员青年这一错误的观念,让大家都能接受公开监督并自觉地去监督别人。另外通过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督力度,也更好地实现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网络监督。也通过对新媒体及网络言论的监督促进正能量的传播,减少负面的、不正确的信息的误导,加强共青团思想引领。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6

新闻传播教学的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学开始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对于后备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对于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建设也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一些高校建立起教学评估制度以后,学校的教学体系、管理体系、配套设施等有面临新的标准和要求。这也意味着,高校的新闻实验室建设要有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使新闻实验室建设满足要求,这是高校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立足于新媒介技术的基础上,建设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实验室。本文重点探讨了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媒体变革技术下的发展,使新闻实验室的发展依托于媒介技术的而更好地发展。

一、根据媒介发展现状掌握新闻实验室建设方向

目前,新闻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根据媒介数字化发展的情况来确定方向,这是也是今后新闻实验室建设成功以后,在实践和教学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关键点。我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首先,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广播有限数字电视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过了两年,数字卫星直播发展相当快速,接着开始发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到了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开展,电视广播更进一步发展。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在取得了以上的成就以后,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可以覆盖我国的大部分地方,主要是通过卫星、有限等方式。预计到2015年,模拟电视节目将会停止播出。本文由收集整理因此,新闻实验室的建设就要依据国家广播电视发展总目标而进行,不管是购买设备、还是软件的应用,都要根据国家广播电视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例如数字音频采访机、dv摄像机以及数字电视等等在新闻实验室的建设中都可以使用到。新闻传播媒介在数字化媒介技术的支持下,依靠新的媒介和技术,可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样的成功例子在我国有很多,例如,2005年,南京政治学院建成了数字化的新闻实验室,其中,数字广播电视实验室有非常多的功能,例如战场采访、编辑局域网以及数字信号采集等等,上面的这些系统通过局域网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教学系统。广播电视数字化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在媒介技术的作用下,新建实验室才能掌握好正确的方向,不管在软件方面,还是在硬件方面都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新闻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把先进的媒介技术融入其中。

二、依靠技术改革扩大实验室规模

对于新闻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有长时间的规划,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进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展建设规模、健全内部机制。硬件方面,我们要坚持把媒介技术作为主要力量,媒介技术的改革都会给新闻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动。新闻传播学中使用的机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例如,数码相机能够使平面媒介更加方便、快捷,而数码相机的像素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成像的质量,还是变焦的功能,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超过人们的预期设想。像这样的技术改革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数字电视、数字dv、数码相机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电脑作为处理信息的主要设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intel处理器从最开始的奔腾4发展到目前的英特尔双核、四核等,由此可见,科技的改革和创新使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它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人们的预期想象、因此,我们在新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要有长远的规划,它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要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与世界发展相接轨。

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确定了新闻实验室建设方向之后,我们还要依靠媒介技术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例如,实验课程的设置、设备的应用等都要进行调整。网络传播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是新闻专业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新闻信息、新闻报道的传播离不开网络这一传播平台,而在近几年,网络技术也凸显了它的重要性。在现代的媒介中,不管是平面的,还是电子的,都与网络技术息息相关,而网络教育的相关话题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各大高校的信息,其中,特别是新闻传播院校的网页是非常丰富法人,它们都是通过网络来传达自己的信息、成果以及院校形象。因此,新闻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强技术教育,这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重点注意的。新闻是一个传统的学科,我们可以和其他古老院校一起竞争,把媒介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2008年,新华社报道的奥运信息建设成为了一个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产品被使用在其中,而网络传输也越来越快速、安全。这一平台与新华社、新闻中心以及各大奥运协办城市连接在一起,使奥运新闻业务得到了全面的报道。此外,这一网络平台还为各大报馆和新华社提供了数据、语音、电话会议以及无线输入等等。由此可见,网络技术是相当重要的,它将对今后新闻后备人才的存储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新闻实验室的建设一定呀注重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硬件,另一方面要注重将前言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接受技术的洗礼,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找准新闻实验室特色定位

现在这时代非常强调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发展思想不能总是保持原来的大而全,强调的精而细,这也是当前时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建设新闻实验室的时候也要坚持这种思想。在建设新闻实验室的时候一定要把办学经验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很多

院校在这一点是是不及一些老牌的院校,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媒介技术改革这一发展趋势,把那些陈旧的实验室进行改造。把新的技术作为指导,在学科建设方面才能顺利前进。采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是院校的新闻实验室发展与世界接轨。因此,全球正在进行媒介技术的改革,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把握重心,把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7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师;教学;科研

在当前信息技术浪潮不断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实现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所凭借的根本手段。如今,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直接介入和广泛应用,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内容与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高校将被赋予新的含义。评价一所高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标准,特别要看其是否拥有获取现代信息的各种设备和技术、教师是否具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进行科研探索的能力。

一、理论依据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Construe—tivism)作为一种能更充分解释教与学过程复杂性的理论就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近年来,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无论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还是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都主张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应当扮演“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要在完整、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同时也明确指出“学习者应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和帮助下,掌握他无法单独领会的概念和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提出要利用各种信息来支持学习,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并将其视为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这一理论把人们的视角从“知识是一种产物”转向了“学习是一种过程”。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则是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最有效工具。而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源来引导、支持学习者进行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监督和促进学习者准确作出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开展相关的各项科研探索。

二、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表明,它的主要技术内容产生于本世纪,它含有对人的心理诸因素较多的研究,也含有对学习者日益增加的重视或尊重。当然,它也广泛采用了物化形态的技术成果,如幻灯、电影、电视、收音机、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作支撑,其结构已较为复杂,所覆盖的范围相当广泛。现代教育技术至少涉及以下领域的研究或实践,即基础性研究、技术性研究、教育系统的开发研究、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教学管理研究。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其特点在于,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其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参与学习过程。

研究表明,人类接收信息是通过视、听、嗅、触、味这五种感官进行的,其中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大量图像中得到的;心理学家treicher也曾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94%来自于视觉和听觉。不仅如此,关于人类对其所接收信息的记忆持久性方面,treieher的实验进一步表明,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鉴于以上研究和实验,人类在接收、记忆信息的过程中对于视觉和听觉感官的依赖程度之深令人毋庸置疑,这与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性高度一致,故成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科研的有力佐证。

但是,必须指出,多媒体这种通过多样形式营造非凡表现力和强大冲击力的视听效果的固有特性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弊端,如降低学生的注意力。认知心理学有关注意力持续度的实验表明,如果一堂课投影播放超过20分钟,学生就会由于视觉疲劳而引发习得知识能力的下降。因此,为了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下的良好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图像必须要辅以教师的说明性语言或文字,才便于引起信息接收者的兴趣,促使其长时间的关注与记忆,保持其思维的活跃状态,进而维持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且,就评估教学效果而言,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固有特点使其自身无法监测并评估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和多媒体材料的反应和习得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同师生之间的呼应与关系的和谐程度高度相关的。综上所述,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固有特性在客观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适度、有效地利用并驾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科研探索中调整研究策略与理念。

三、多媒体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策略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8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美学;思考

视觉文化在20世纪由于媒体形式的变化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变革,社会生活也全面地进入了由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媒体化时代。新媒体艺术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同时也与没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带着深厚技术化烙印的新媒体艺术在自身发展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艺术美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审美趣味,大量运用数字智能化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为艺术的变幻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也使相关领域开始认识思考交互性浓厚的新媒体艺术到底会到美学产生什么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1新媒体艺术的界定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像(computergraph),通过利用录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等作为创作媒介的中介将多媒体工具与现代艺术进行整合进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技术。新媒体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虚拟性,即以独特的虚拟交互而表现出来的影像肌理为质感,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从而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其技术在实现形式上的幻想、规划性、复合性和虚拟性等使新媒体艺术成为语言的典范性。技术性,即新媒体艺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创造的革命和媒介转化的瘃,创造了夸张而富有梦幻色彩的艺术效果;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契合了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通过专业领域的拓展向工程领域、资讯领域、信息科技领域等的寻找技术和人才的帮助。

2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形式

2.1新媒体艺术的时空交互

新媒体艺术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使传统的艺术门类融合。通过与音乐、戏剧、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空间状态的感官享受,时间性很强,比如在作品中添加虚拟空间元素,这些虚拟空间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不仅将观众带来空间的体验,而且增添了艺术参与的纷繁多样性,为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做铺垫。通过新媒体艺术的时基特征,不难发现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典型特征就是以时间为基础,通过时间轴线的利用,通过时间轴线,新媒体艺术通过录像镜头、网络互动体验、时基媒体等技术轮回复活。尼克那佛利蒂斯的作品之一《追寻一个地方》,在这部影像装置作品的表演中,演员通过头戴乳气球打扮成玩偶,增强了表演的戏剧化表演体现。非线性的时间窗体通过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将主观体验有了生动形象的表示。通过重复、强调等打破物理时间顺序的手法,使心理状态的表现有了视觉形式,将联想通过时间轴进行顺次展开,增加了画中画与叠画等特技表演。新媒体艺术的空间体验也有别于的艺术空间体验,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如图1所示。

2.2身临其境――虚拟与现实艺术的交互

艺术设计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设计的身临其境性和交互性,实现了所谓的“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这种新颖的艺术创作设计方式,目前在影视制作、建筑规划、工业设计、文化传播、网络艺术等领域,并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变化,实现了传统艺术领域无法实现的特点和功能,使虚拟现实艺术变得更加直观、更加贴现现实并追求协作一致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都是通过“视”和“听”完成的,眼睛和耳朵都是我们对信息最初的感性认识,进而对事物的分析、思维过程、判断推理等获取审美愉悦进而传达所要的艺术信息。

3新媒体艺术对美学的影响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对艺术美学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艺术观念与美学是互动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先天的不解之缘,只有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充分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美学的创新发展。如欧洲的一个休闲广场,广场的照明强度是由全球上网的人流量来决定光线的暗弱的。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就是新新媒体艺术对美学的影响。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催生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美学艺术的发展又加速了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的快速革新。以计算机、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工具的出现又不断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新媒体艺术是从新的生产要素、文化艺术理念中发展起来的一样,它必定为技术的探索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变化。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美学等艺术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对于美学等技术是重要的,美学的存在和创新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更为重要,为新媒体艺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素材。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构建了新型的艺术关系和形式,为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4结束语

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艺术的创新和升华提供了可能。正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新媒体在内涵、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艺术正在引领美学的时尚潮流,引导美学向艺术化、人性化等方面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聂莎.浅谈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J].美与时代(中旬),2013(01):7474.

[2]徐静,傅畅.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J].科技信息,2007(27):213213.

[3]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探议[J].装饰,2006(08):128129.

[4]廖静,龚宗明.新媒体艺术对现代艺术发展研究浅论[J].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12):216216.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9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媒企业;新媒体;发展

一、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t,ai),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行为科学、生命科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领域。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即模拟人的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跨界融合成为重要经济模式;加快ai融合,发展智能化经济、建设智能化社会,构筑知识、技术、产业三方互动融合及其人、机、文互相支撑的良好环境;发展智能服务(包括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推荐社会治理智能化(涉及政务、法庭、城市、交通军民融合、环保等);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慧法庭、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都需要新闻出版行业知识服务的支撑。

二、传媒企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媒体企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大量媒体信息不仅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传播,还向网站、抖音、微信等新的传播渠道延伸。与此同时,国外媒体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及应用也日益重视。(1)传媒企业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增强其引导能力和传播效果。(2)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采―编―发流程的影响很大,涉及传媒企业生产各个环节。(3)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新闻、合成主播等智能技术应用。例如:个性化信息流分发、今日头条算法推荐、ai合成主播、“媒体大脑”。(4)人工智能对传媒企业影响深远,促进其新业态产生及媒体融合发展。

三、传媒企业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与媒体各生产环节深度融合、提质增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机遇与挑战。①机遇。促进智能升级:各环节变得更加智能化(选题策划、编辑、校对、排版、印刷、营销等);出版行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②挑战。ai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不足;资源整合难度比较大:大量高质量专业知识资源、数据格式不统一;传媒企业和读者之间、生产与发行之间渠道不够通畅。(1)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领先于观念认知水平。当前,传媒企业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最常见的误区表现在观念意识、认知维度、重视深度三个方面:①观念意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媒体融合,认识不充分、不到位;②认知维度,在媒体企业生产领域的各环节中,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③重视程度,清晰的发展目标、可行的实施途径和发展的战略规划,这三方面是传媒企业目前还比较缺乏的发展因素。(2)传统的媒体企业较难适应变革。①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难匹配。②资金受限。有关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引进与研发,以及数据库平台搭建与管理的资金投入都较高,可用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利用。③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媒体智能化发展要求,缺乏媒体智能化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技术、运营等部门,领军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传媒企业出现人才留不住、用不好的情形。(3)传统媒体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经验不足。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是媒体企业生产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地研发、运用智能化技术,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形式,促使智能化应用水平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发展水平相匹配,是媒体企业从传统向智能化转型的重中之重。(4)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数据是传媒企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砝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大量的高质量数据积累是不可或缺的。当前,不少媒体企业积极、大胆尝试,大量的文档、图片、视频等数据资源,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物力去支撑“数据清洗”及其相关工作,并最终生成高质量的信息化数据。(5)用户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媒体企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数据,因此,保障用户个人信息、行为数据的安全,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四、传媒企业发展建议和趋势展望

(一)发展建议

随着各种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各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仅是一种普遍发展趋势,而更是媒体企业掌握变革发展的金钥匙。只要能在智能化技术应用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媒体企业成功地进行变革发展就多一分把握。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进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持续推动媒体企业的发展与变革。(1)战略、路径的智能化发展。传统媒体企业应当根据本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早谋划、早制定智能化发展路线,紧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机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径,赢得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发挥传统媒体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力量,增加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媒体平台,不断开拓先进技术的研发途径和探索其可行的引进渠道。(2)从传统思维转变到人工智能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企业有了巨大压力。不论愿不愿意去直接面对,传媒企业的人工智能发展变革道路已经箭在弦上。因此,传统媒体企业需要利用全新的观念来迎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探索更适合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才队伍,进行全面转型。加快转型,改变思维,增强媒体人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深刻认识,提高技术运用水平对内容创新起的重大作用的准确认知,实时调整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企业中应用模式。(3)企业体制机制变革,重点开发技术优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企业既要提高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又要创新变革媒体企业的生产体制机制,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生产要素的完美整合,探索资源、人才,管理、功能、产品的融合发展路径。(4)推动内容完善创新,增强智能技术引领。媒体企业在引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动前沿科技技术充分地对内容进行创新,有机结合内容与创新形式。媒体企业既要凭借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形式和销售渠道,还要不断地改进产品形式形态、提高产品优质品质。(5)重新整合媒体资源,加快发展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与5G、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影响着传媒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企业需要不断地跨界整合并完善市场技术资源,在生产产品、终端、渠道、人员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掌握媒体市场主动权,构建合理、完善的信息传播链。(6)重视挖掘数据,重塑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企业应重视将大数据的信息分析能力融入进媒体产品生产的全流程中,从基于经验升级到基于数据,探索并建立传媒企业数据链。(7)打造智媒体团队,创办新媒体企业。新媒体企业需要智能编辑记者人才,未来的媒体人才队伍应当是智能型人才团队,即“全媒体人才+人工智能工程师”。媒体企业需要科学制定全媒体、智媒体人才的发展整体规划,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媒体人才培养;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业务培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探索专家型编辑记者的培养方式,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架构智能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路径。

(二)趋势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企业也面临着将要进行变革创新的局面,从生产内容、分发产品,到内容表现、销售管理,其工作流程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融合发展智能化人工智能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提高了媒体全要素的生产率;人工智能将推动媒体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体系中的功能作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化新型媒体企业平台,创建信息服务智能媒体库。2.新媒体形态显现多种多样传媒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逐渐涌现,不断改革、发展、演化迭代,智能化科技媒体产品健康发展。3.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从事高科技技术研发创新的公司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依托以芯片、算法和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促进多种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媒体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与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合作,为编发联动工作提供有效路径。4.媒体专业界限变宽媒体人的角色边界逐渐宽泛,优质算法和吸引广大用户是媒体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媒介素养将更进一步地深度重构,传统意义上的以文科专业为主的体系将不断调整、改变,跨专业、复合型已经是对传媒人的更进一步要求和代名词。5.音、视频生产消费晋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快速发展,音视频内容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创新创意空间进一步拓展,音视频内容消费迅猛增长,人机交互界面重塑,媒体企业新流量拓展,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6.版权保护意识及能力增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技术将进一步解决版权保护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强力支撑内容变现、盈利模式改革创新,增加传媒版权领域新规则。

五、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但是对于每个阶段内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传媒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必须合理地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才能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赢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皓.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风景名胜,2019(06):290-29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篇10

新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神秘,通过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信息的传播以及存储、多媒体资源的播放与制作都能够获取更为广泛的受众。可以说,现代社会文明的传播小到个人的娱乐方式大到整个社会体制中广告的投放、信息的传播都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力量而得到革新。舞蹈艺术作为艺术种类的一大分支同样能够借助新媒体环境的动力而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全新的发展方式,新媒体环境中的舞蹈艺术也因此而逐渐成为现代舞蹈发展的主流方向。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方面认为不仅要加强传统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各自建设,更要与时俱进,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制高点”。为更好应对当下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新媒体技术需要得到广泛的传播及应用。人类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有了舞蹈。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舞蹈艺术不断地吸收和抛弃、整合和传承。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新媒体环境中的舞蹈创作突破了传统舞蹈创作艺术灵感的限制,新媒体舞蹈的创作者也从艺术家转变成为了舞蹈艺术家与数字科学家的合作。在这一环境下,舞蹈的表演者不再受自身表达能力的限制,舞者自身的舞蹈水准也不再作为舞蹈艺术评判的唯一标准。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新媒体环境为艺术形式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提供,更在于能够使得舞蹈的表达形式能够与新媒体技术进行相应结合,且自身媒体技术也能够为现今社会之中的舞蹈艺术提供全新的艺术规律,并借此为观众带来更加具有冲击力以及感染力的舞台效果。可以说,舞蹈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将舞蹈艺术的发展及传播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且能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平台。舞蹈艺术与新媒体环境相结合也是人性与科技结合的一大体现,这不仅使舞蹈的表达形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更使得传统的舞蹈观念得到了一定的颠覆,是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进步。现阶段,舞蹈创作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尚处于研究阶段。虽然目前艺术创作中较为成功的新媒体舞蹈形式依旧较少,然而这并不影响新媒体环境中的舞蹈创作发展革新的步伐。现如今,我国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创作工作依旧存在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革新较为迅速,且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在人们的认知中依旧存在着较高的地位,因此想要使得新媒体舞蹈在短时间内能够在我国舞蹈创作之中脱颖而出并不现实。

二、新媒体技术下舞蹈创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新媒体舞蹈创作中依旧存在着经验不足的现状。首先,国内新媒体技术的搭载方式较为多元化,因此在实际新媒体舞蹈创作的搭载途径选择上依旧不具备相应的固定形式。我国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尝试性的新媒体舞蹈创作时普遍在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着模仿,国内的研究也多数侧重于介绍国外的实际创作和理论研究成果,仅有少数涉及国内新媒体舞蹈创作。近年来,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内新媒体舞蹈形式也得以崭露头角。部分舞蹈艺术高校中也进行了跨界合作类的新媒体舞蹈作品出现。创意的激发不仅促使了国内类似新媒体舞蹈形式的数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对公众的舞蹈审美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舞蹈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在公众环境中,同时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得到了全新的诠释。虽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尚未出现较为完善的创作机制,且相应的新媒体舞蹈创作作品数量依旧不多,但公众的认知以及类似创作灵感的萌芽已经预示了创新型新媒体舞蹈在我国的发展与推广已经成为了必然。当下中国新媒体舞蹈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从而增强在新时代下舞蹈与科技交汇的发展动力。

三、新媒体舞蹈创作问题的解决途径

对于新媒体技术下舞蹈创作面临的全新挑战,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舞蹈创作存在的机遇及挑战做出充足的认知。新媒体技术下的舞蹈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舞蹈创作对于灵感的依赖,而是更多的对新时期媒体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需求。新媒体环境下的舞蹈创作无论对于舞蹈艺术家的创作能力、编舞的节奏型还是对舞台环境的塑造、新媒体形式的舞蹈背景构建均提出了相应的需求。这不仅使得新媒体技术与舞蹈创作出现了全新的特征,更使得舞蹈的创作形式以及排演方法均出现了相应的改进。首先,舞蹈创作者在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时需要对自身舞蹈创作工作做出更加深化的理解,以适应新媒体舞蹈创作的实际需求。媒体环境使得舞蹈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屏幕中的舞蹈”以及“舞台上的屏幕”两大全新的形式,分别对应了对传统舞蹈艺术进行借助媒体技术的后期剪辑的视频作品以及应用了新媒体技术的全新舞台的两大舞蹈艺术方式。二者不仅代表了现如今的新媒体舞蹈的创意实践类型,更是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我国新媒体舞蹈的发展方向。其次,新媒体舞蹈创作工作应当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尽可能的利用。现阶段,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屏幕上的舞蹈将舞蹈艺术的表达空间从舞台迁入至了多媒体途径十分丰富的互联网络之中。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舞蹈艺术的表达更加多元化,且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舞蹈艺术的表达能力与受众呈几何倍数增长。演出空间的屏幕化不仅能使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以及舞蹈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能传递到更多观众的身边,同时也使得舞台空间无限扩大,能够使新时期舞蹈艺术的创新性以及空间想象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而舞台上的屏幕作为近年来我国新媒体舞蹈创作作品的主要形式,能够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载体,通过新媒体科技,如电脑控制灯光、LeD大屏幕、舞台升降器具、摄像录音、后期制作等,对舞台道具实行调度和对演出舞蹈进行优化传播。可以说,新媒体技术中舞蹈创作的特征更加需求多媒体技术对舞蹈形式的影响,在提升了舞蹈艺术的表达力同时也间接使得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之中的受众愈加增多。同时,舞蹈艺术家在新媒体技术舞蹈创作工作中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为自身创作提供灵感和动力。传统舞蹈艺术中对于舞蹈的创作主要依靠的是舞蹈艺术家对于舞蹈艺术表达能力的见解以及舞者的实际表达能力,二者有机结合与音乐构成了舞台的整体构造。但同时舞台的构造过于简单,对于道具的依赖性也并不高,这就使得舞台之中的容错率过低。一旦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或音乐在播放过程中出现断层就会使得舞蹈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极度不协调,舞台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然而舞蹈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时代之中遇到了媒体技术的相应发展,这就使得现代新媒体舞蹈创作的思维方式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舞蹈艺术的创作也随之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实现。现如今的大型舞台表演中的舞蹈节目大多都或多或少的对新媒体技术进行了应用,诸如舞者在已经设定好的编程投影下根据编程的视觉效果进行舞蹈,舞者在舞蹈时,舞台上的大屏幕播放与之相对应的视频,或是将舞蹈拍摄起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传播。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舞蹈音乐的应用以及舞台的效果布置同样需要做出改进。新媒体技术下的舞蹈艺术创作也同时对舞蹈音乐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在为舞蹈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全新动力的同时也为舞蹈创作过程中音乐的搭配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的舞蹈创作也不再拘泥于传统音乐的搭配,而是能够将舞蹈所需环境乃至于生活中的各种音效添加到舞台中舞蹈的实际表演效果中。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音效,诸如脚步声、动物的叫声以及下雨、风声等多元化的音效均可以被采集,并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舞台效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是在面对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舞蹈艺术发展,不仅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革新式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更是为我国舞蹈艺术在新时期中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相应的舞蹈艺术者在面对新时期环境下的舞蹈艺术研究创作时,应当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做出充足的认知,以应对新时期舞蹈艺术发展的各种需求。

作者:徐颖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新媒体的舞蹈教学实践———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传媒,2016(14):21-22.

[2]宋瑞江.新媒体艺术环境下舞蹈审美与创作技巧探究———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新闻爱好者,2016(7):13-15.

[3]高鸣.试论新媒体艺术带给舞蹈创作的新纪元[J].艺术科技,2015(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