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十篇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十篇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4:57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1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师;数学素养;数学基本功

九年义务制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保证,小学阶段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而且小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从孩童成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做为小学教育的实施者—小学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更高,需要他们具备各种各样的素养和基本功,数学素养和数学基本功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小学教师应有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小学教师应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在上述的界定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内涵。1、“社会”。它包括自然、社会、个体生活的文化背景。2、“从事”。它并不仅仅指狭义上的身体的或社会的行为,而是包括传递、联系、评价甚至欣赏陶醉于数学知识。3、“当前及将来的生活”。它包含有个体的私人生活、职业生活,与朋友、亲友的社会生活,以及作为社区公民的生活。基于以上对数学素养的认识,小学教师主要应有四个方面的数学素养即数学技能、主要的数学概念、数学课程因素、数学情境。其中,数学技能和主要的数学概念为主要内容,数学课程因素和数学情境则是次要内容。

1、数学技能。数学技能是指数学的综合能力,它是评定小学教师所有的数学素养的第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各种不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数学综合能力,当然,这种技能与各级的教育相关。具体而言包含这样几个方面:①数学的思考能力;②进行数学论证的能力;③建立模型的技能;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表示的能力;⑥使用符号、形式和技术能力;⑦交流观点的能力;⑧使用各种工具、辅助物的能力。2、主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的数学概念应是包含有足够多的类型和深度来揭示数学的本质。要学会慎重选择机会、变化和增长、空间和形式、数量推理、不定性、从属性关系等概念作为其需要的主要数学概念。3、数学课程因素。主要来源于职前所学的系统的数学课程,这部分内容包含有数字、测量、估计、代数学、函数、几何学、概率、统计学、离散数学等。4、数学情境。要求小学教师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解答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二、小学教师必备的数学基本功

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计算基本功,包括口算、速算,估算与四则混合运算。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飞跃发展,现代化计算工具,已日益普及,繁杂的大数目及四则混合运算完全可以由计算工具来进行,为保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要求一些基本口算达到熟练的程度即可。预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内容,加强口算与估算,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算理教学和过程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估算、速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器用法。2、逻辑思维基本功:包括分析综合基本功,比较抽象基本功,归纳、类比基本功,检验和论证基本功。3、数学语言基本功:数学语言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要语音适度,节奏分明,形象生动。书面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两种,文字语言要求题文要一致,叙述要简明,判断要恰当,措词要精确,叙述要层次分明。数学符号语言包括:个体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性质符号和其它符号,书写数学符号应注意,书写准确,符号统一,要注意习惯用法,要便于观察。图形是表达数学内容的一种形式,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图形有:线段图、框图、集合图和几何图。4、解题基本功:小学生学数学,实质上是在学习解题。学生掌握概念,弄清定理、公式,都少不了解题这一重要环节。数学解题要求正确、合理、完整、简洁和清楚。5、教材分析基本功: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编写时,既要处理好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又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还要注意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等。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体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并且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6、教材组织基本功:“教材组织”是指课时教学内容如何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进一步进行教学法加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这些工具。7、教研和科研基本功:会写各类教学总结和有关的教育论文。

三、如何培养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主要是通过职前培养,小学教师在从教前,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1、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未来的小学教师)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数学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没有兴趣、模仿和追求的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成效的。一个数学老师,首要的成功,在于使自己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且终生不忘。2、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加强以下几点:(1)通过数学告诉学生数学与周围的现实具有广泛的联系,要求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主动去观察这些联系,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2)引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从而考虑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而不是看它属于哪一类型。3、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1)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和实验。(2)抽象概括、划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等。(3)逻辑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类比、完全归纳、反证法、演绎法等。(4)技巧型的思想方法,如换元法和待定系数法等。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法中只对演绎法和一些技巧型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对其他方法的重视则不够。我们今后必须大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且它比知识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地理解知识,使他终生受益,同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4、更应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许他们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忘光,但是,他们所受到的数学训练,那种铭刻于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能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如何培养小学教师的数学基本功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职前教育阶段,要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通过课内、课外以及教育实践的有关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必修课是主体,所以,关于基本功训练的项目、内容和各阶段的要求都应该在必修课教材的有关章节中明确提出以便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基本功训练,使这种训练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使基本功训练得到有必要的理论指导。在职后教育阶段,基本功训练只能有重点地进行。训练的重点要根据所教的学科,并且针对本人的薄弱环节,结合教学实践,刻苦地、持之以恒地进行。由于职后的基本功训练是现阶段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符合我国小学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把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抓紧抓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包括通用于所有教师的一般基本功,也包括学科教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将相应拓宽和提高。

(二)教师基本功训练要面向全体教师,通过各种训练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基本功训练是长期进行的教师培训活动,必须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要分阶段进行训练。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标准,分层次地达到训练要求,切忌“一刀切”,要把阶段训练和长期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要讲求实效,训练内容、要求、形式都要适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达到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基本功训练是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持久实践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持久地把这项工作搞好。自学自练是开展基本功训练的关键环节,必须牢牢地抓住,通过反复的练习,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同时,要按照基本功训练的特点和规律,辅之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和考核评估,提倡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基本功训练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要与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或开展校际间的交流,或组织表演和竞赛,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师任职学校对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工作;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领导和管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政策、划拨经费,保证基本功训练的开展;要制定训练实施方案和管理、考核办法;要建立表扬、激励机制,抓好典型,及时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培训机构要与教研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训练活动;加强对基本功训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展对基本功训练的研究,定期组织基本功训练的考核、评估、验收。教师任职学校是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场所,校长是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建立约束机制使训练制度化,提供训练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保证教师基本功训练持久、有效地开展,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资料: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2

基础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教育工程。学术我国在把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领域适度超前发展的同时.把基础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部级期刊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f11.其霞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面对新世纪、新任务的挑战.基础教育决不能沿着传统的道路盲目发展,而应当用改革的眼光、改革的方法推动其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对此,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学术界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对他们深表敬意。目前指导我国今后12年教育工作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订12J,该《规划纲要》与中共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系中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时间正好契合[31;而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闻。在此情况下,若能把基础教育放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中加以思考.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对其功能和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合理设计,则对我国基础教育功能、结构的优化和完善.乃至对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的深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对此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基础教育概念辨析

f一)主要概念的歧异性及其所面临的矛盾

1.主要概念的歧异性。基础教育的主要概念以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为代表。凝聚了我国学者的长期认识和研究成果.具有开拓创建之功.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是毋庸讳言.它同样也有可以推敲和商榷的地方.而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歧异性。《教育大辞典》关于基础教育的定义和解释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

质的教育。也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它经常与普及义务教育相联系。”151笔者认为,这里的概念含有两个方面的歧异性。一是范围上歧异性。

“一般指”、“有的包括”的表述不够确切。且均与我国的有关实际不相符合。我国的基础教育主管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实际上不止小学阶段乃至初中

阶段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包括普通高中教育(61。基础教育的实际学习阶段,也包括了普通高中阶段的3年(即高一、高二、高三或十年级、十一年级、十二年级)川。二是层次和类型的歧异性。教育既有层次之分.也有类型之别.而有关的概念必须在两者之间有一个确切的定位。基础教育究竟是一个层次概念.还是一个类型概念.二者必居

其一。而这里“基础教育”的概念中则既有层次的成分(中小学教育),也有类型的成分(普通教育)。这些歧异性使概念本身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现

实的矛盾。’

2.主要概念所面i临的现实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全体社会成员个体发展道路多向度化的迅猛推进.教育的类型结构日益丰富多样:而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终结性教育”的概念也逐渐边缘化。逐步失去社会认同感.从而使现有的基础教育概念面临诸多矛盾。

首先是人才类型多样化与基础教育单一性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中,除了传统的知识型人才之外,已经形成了包括知识——技能型人才、技能——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

的基本人才类型结构18];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教育也渐具雏形。而在我国基础教育

的概念中。“基础”一词显然具有一定的比喻性。在其本体学科——建筑学中.“基础”就具有明是的

区别性。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农业建筑物、水工建筑物、道路与桥

梁建筑物,或木结构建筑物、砖石结构建筑物、砖混结构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钢结构建

筑物、索膜结构建筑物等等)各自需要适应自己建筑特性的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或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等)。区别相当大。同样的道理。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发展的全面需要.适应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必然要有类型之别。这一点,在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都应当有所体现。如果把高等教育比喻作建筑物、把基础教育(初等、中等教育)比喻作基础,那么,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也必然需要不同类型的基础教育与之相适应.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基础教育培养出自己适宜的生源。只提供传统普通教育一种教育基础的基础教育是教育不够发达、不够普及时代的产物.显然不能够满足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这一时代要求,必须加以补充和完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是终结性教育与入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

矛盾。由于1985年以来教育结构的大规模调整,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类型已经空前多样化了.除了

“以初中后为重点的教育分流”所形成的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之外.还有因早期职业导向的

需要而形成的小学后乃至更早阶段的教育分流。而

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这些“非普通”类的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屁然不应成为终结性教育.从人的可持续

发展的角度来看,接受了这些教育的学生.也应该有一条适合自己的求学、深造之路。否则。“教育公平”、“机会均等”在这里就会成为空谈。再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基础教育精英性之

间的矛盾。高等教育大众化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即除了培养传统的知识型人才之

外.还要培养知识型之外的其他各类人才。而传统基础教育所提供的生源则具有明显的精英性倾

向。即着力培养能够通过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层层选拔.成功地挤过普通高考“独木桥”的准“知识型”学生。而从教育的适应性角度而言.这些学生只适宜成为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的生源.并不适宜作为培养其他类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生源。

上述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现有的基础教育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概念,科学地界定它的范畴。

(二)基础教育概念新探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不是一个类型概念。而是一个层次概念.它与高等教育相对而言.特指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由于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结构已经日益多样化。“公民基本素质”、“继续升学或就业培-iJii”所需的教育基础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基础教育的内容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了.还应包含其他中小学阶段教育的丰富内容。关于这一点,20

世纪90年代初期张友渔先生主编的《政法辞书》中早就有所表述.书中提出了在我国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独立设置的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列为义务教育的一种学校形式”19J的权威观点。《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lo年发展规划》也提

出了“职业教育以初中后为重点,实行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的目标。这些观点和方略对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都具有深刻的

启示意义。吉林省几台市2005年形成的在初一、初二、初三分别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分流教育”、“职业预备教育”的初中教育改革模式.则是我国基础教育界按照这一观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取得的实践成果(iol。

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功能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应当具有完善的功能体系.能够为我国社会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中小学阶段的相应教育。这个功能体系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方面.

(一)中小学阶段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功能

基础教育中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功能是其传统的功能.也是其迄今为止基本的和主要的功能。这个功能由来已久.曾经发挥了伟大的历史

作用,并仍然在继续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功能中,它具有原生性、基础性和

前提性。不仅普通教育需要这种功能.而且职业教育也需要这种功能。只是由于教育类型和层次

的不同,其容镀、内容、结构有所不问罢了。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这一功能是一种合理的、必然的存在,而且从总体上说,这一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如体育、艺术、武术、戏曲、杂技等类学校所实施的职业教育)来说。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过于弱

化、最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不能保证的情况必须得到有力的改变,不能放任自流。所以。基础教育的这一功能有其光明的发展前景.这是毋庸置

疑、无可厚非的。

(二)中小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功能

基础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功能过去长期被人们

所忽视,至今人们一般仍然认为,基础教育中不应包括这一内容。但是教育实践的发展变化正在逐渐突破人们认识的局限.使人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如.人们在高中及其以下阶段所接受的职业教育。相对于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来说。明显地具有基础性、可持续性,而不具有终结性。又如,我国在中小学阶段教育(即基础阶段教育)开设有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如高中阶段的中等专业教育、中

等技工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艺术专业教育等等)。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

家则在中小学阶段的各类学校中开设有职业教育的课程或内容(如澳大利亚在中学阶段所开设的

“新高级中学证书职业课程”【川.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从幼儿园到大学后的生计教育1121.等等)。足见这一功能的普遍存在。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功能必然还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从教育体制上搭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搞好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为各类学校毕业生就业成才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13J贝U从国家意志层面传达出了重要的改

革导向。

三、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结构

2003年.笔者曾提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结构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翼.初等、中等、高等

教育各个层次.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各个阶段”【14】的观点。其中初等、中等教育可合称为基础教育。2007年.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围教授也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说法旧.形成关于教育结构的一种基本共识。据此而青,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层次,应该具有以下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普通基础教育

普通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基本教育类型、一种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形态.在人类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启迪心智、凿破鸿蒙和普及文化知识、传承文明成果、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的今天.它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因而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f1日.其存在和发展都是无可非议

的。而作为这个教育类型的基础部分.普通基础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为以培养知识分

子为使命的普通高等教育提供生源.而且为多数类型(如培养知识——技能型、技能——知识型人才

的类型)、层次(如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职业教

育提供不同普通文化基础的生源。在初中及其以下阶段的基础教育中,它应当占居主体地位。这是因为,人生之始,童蒙初开。人类经过亿万年生物进化

和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社会历史发展所获得的最基本的认知成果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习

和掌握.因而最需要接受的就是知识和心智教育。教育的制度设计必须反映这一规律。所以,除非有特殊的职业需要。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应在小学、

初中教育年龄段接受普通教育。因而普通基础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普通基础

教育应当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不断提高质量.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职业基础教育

如前所述。按照“基础”和“高等”的区别。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高中及其以下阶段各类教育均应称为“基础教育”。从类型结构来说。它不仅包括

传统的普通基础教育.也应包括“职业基础教育”。

“职业基础教育”包括各类中小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如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体育学校、武术学校、文武学校、杂技学校、戏曲学校等所实施

的教育)。这些教育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特别是针对以体育竞技、杂技表演人才

为典型“特殊技能人才”教育.至今仍是基础教育中一个盲点【t7】).而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则应当是

一种成型性与发展性有机统一的学校教育.既为学

生阶段性成才创造条件,又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成为本类型、本专业具有更高层次学历的人才打下基

础【嘲。包容这一要素,发展和完善这一要素,应当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区别于传统国民教育体系的一

大特点.也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一项基本工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

出。要“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119].鲜明地彰显了这方面的国家意志。当然,这也是一项

难度大、阻力多、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进行探索的工作。

教育是社会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探索和建构中.除了层次、类型这些教育的内部因素之外。还有经济与社会需求变化(特别

是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方面的外部深广原因。教育职称论文投稿在高等教育中。面向第一、第二产业的“大理工类”人才和面向第三产业的“大文科类”人才的分

野已逐渐明朗阎,在初等、中等的基础教育中。这种

状况也必然要有所反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构建应当在明确功能和结构的基础上.充分

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整体优化,进而形成大文科类、大理工类布局均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翼互动。知识型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共同繁荣.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基本功;依据;实践

我校是部级重点中专,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全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近年来,我们依托学校办学资源,瞄准市场需求,结合课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的调查情况,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强化了“六字”基本功职业技能训练,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办学规模,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稳定率,真正实现了“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弹会唱、能歌善舞”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一、“六字”基本功的真正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为顺利完成职业任务,经过练习、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各方面技能基本合格的基础上具备某方面特长,是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六字”基本功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教学的特色。“六字”基本功,即“说、唱、弹、跳、书、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说”指的是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语音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发声、吐字归音等规律,熟练掌握童谣、幼儿诗歌、幼儿散文等诵读技巧,绘声绘色地讲幼儿故事,顶岗实习前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唱”指的是会唱20~30首儿童歌曲,会唱民歌,懂得乐理,能识简谱和五线谱,掌握发声的方法和幼儿发声的规律。

“弹”指的是能用钢琴或电子钢琴演奏20~30首儿童歌曲,能边弹边唱。

“跳”指的是会跳儿童舞,动作要自然、有美感、有节奏感,懂得儿童舞的特点和规律,有创编儿童舞的能力,掌握常用的民族舞、中国舞、现代舞的动作和技巧。

“书”指的是能写规范的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掌握汉字书写笔顺、间架结构,懂得书法理论方面的知识。

“画”指的是能熟练画简笔画,有色彩学和素描理论知识,能画简单的素描和色彩画,会剪纸技能和手工制作。

“说、唱、弹、跳、书、画”这“六字”基本功所定的目标要求是很基本的,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必须要过关。在此基础上,学生视其个人兴趣爱好也可针对性地加强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训练,形成合格加特长。

二、“六字”基本功的确立依据

1.就业市场的需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校的幼师毕业生去向可分为三个地域:珠三角、长三角和本地。幼儿教育理念最先进的是长三角,其次是珠三角,最后是本地。长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从根本上脱离了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以上。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是鱼目混杂、良莠不齐。本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特色明显,很多幼儿园在小班就已经开始拼音、识字、算术等知识的教学了。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幼儿园,对幼师人才的要求都强调“六字”基本功,面试时,也就基本上定在这“六字”基本功的测试上。

2.因材施教的需要

毋庸讳言,现阶段中职生源质量不好,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永州地区小学初中阶段的艺术教育又相对薄弱,我校幼师学生进校时简谱不识、乐理不通,弹琴跳舞、画画、写字就更差了。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加强了“六字”基本功的教育和训练,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六字”基本功的具体实践

1.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形成“六字”基本功教学特色

提升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抓好学生“六字”基本功,教师是关键。“师范性”是我校的特色,我校对于师范专业办学已有一定的经验,但过去的生源质量好,严格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教学,文化课比例重,职业技能课比例轻,学生有分配,教师较适从。现在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教学重点已从文化课转为技能课,对师资结构、教师自身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几年我校从武汉音乐学院、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了不少艺术人才,学校的师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现有教师中也有相当部分改专业任教,很多学科职业化特色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使用普通话教学,45岁以下的教师普通话必须流利、准确。学校再专门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我校的书法教学、普通话教学、形体舞蹈教学已自成体系,校本特色明显,声乐、器乐等课程教学改革较大,注重因材施教,完善了教学大纲。

2.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六字”基本功训练条件

为了训练学生“六字”基本功,近两年,我校增设了教室一间,添置了80台风琴,50套电钢琴,20架钢琴,装修了两间舞蹈教室,更新了舞台演出设备,新建了三间按学生机60台标准配置的电脑室,改装了一间语音教室,添置了学校有线电视系统等,学校的风琴是三年一更换。尽管我校办学去向摇摆不定,但我校坚定职业化教育的方向不变,在办学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也挤出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

3.依靠班主任常抓不懈,落实“六字”基本功训练工作

“六字”基本功训练这项工作要常抓不懈,必须依靠班主任去落实。在我校任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学校出方案、定目标,教导处作督查、汇成绩,管得大,没有管到学生个体。只有班主任,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现在的学生贪玩好耍、怕吃苦、没毅力、无恒心,“六字”基本功训练往往是开始有兴趣,不多久就放弃了。要使这项工作常抓不懈,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依靠班主任去落实。

为此,我校将“六字”基本功的考核情况纳入到班级评比和优秀班主任评比中,要求班主任“六到场”。事实证明,学生技能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只要是班主任到场抓了,效果一定很明显。

4.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六字”基本功考核方案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校实行考核考试定等级,制订“六字”基本功考核方案。每一学期的基本功考核安排两次,每次考核的时间是一周,称作基本功考核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依据考核的内容定等级,分为a、B、C三级,C级要求最低,每个学生都要达到C级。考虑到有些学生怕吃苦,每次考核前一个月公布考核内容和标准,让学生明白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学习、训练。

学校按学生在校两年四期制订了详细的分期次的基本功考核的方案。已形成了学校出方案、定目标,教导处作督查、汇成绩,班主任具体抓、抓细节,科任教师严格教、勤辅导的考核传统。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展示“六字”基本功

学生的“六字”基本功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也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为此,我校每一个月都有一项大的活动,每一个学期有4~5个大活动。开展的大活动有“普通话推广活动周”“三星(歌星、乐星、舞星)大赛周”“元旦文艺汇演”“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剪纸、手工比赛、简笔画比赛、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运动会等。基本上每一次大活动都是要先从班级内部开始,再到学校参赛,从而达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事做,优秀的有表演的舞台,普通的也有展示的场所。

现在中职生不爱好读书,强压他们在教室学习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普遍感到在学校里学到了东西,也感受到了学校里的快乐。我们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在每一次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变得更有礼貌、更守规矩、更懂事。

6.营造良好培养氛围,构建“六字”基本功基本框架

我校为体现“合格+特长”的职业技能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了“六字”基本功基本框架,积极营造了良好的培养氛围。学校目前有蓝窗文学社,两个书法兴趣小组(基础组和提高组),三个舞蹈兴趣小组(健美操、街舞、拉丁舞),两个声乐兴趣小组(基础组和民歌组),两个器乐兴趣小组,两个普通话兴趣小组,两个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组和手工组),每天的早自习和下午第七节课是这些社团、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时间。开展活动时,每个社团都有指导老师来现场指导。每学期学校专门安排时间展示社团、兴趣小组的学习和训练成果。

我校兴趣小组还走出了校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湖南省祁阳县每届县级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我校献演的节目是重头戏;我校在县城举办了祁师文化艺术节公演活动,参加了陶铸文化广场的专场演出,广受好评。2012年文学社周娟同学在长沙市教育局主办的“热爱祖国”征文中获一等奖。2013年书法组的刘文霞、宋仁明在第二届全国规范汉字比赛中,获中职组硬笔书法特等奖,永州市高中阶段学生只有我校的这两名学生获奖,全省中职组硬笔书法特等奖获得者也是我校这两名同学,现在他们正准备参加全国复赛。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育 舞蹈教育 舞蹈基本功训练 

 

2000年,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 

资华筠指出,舞蹈的美育功能: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资华筠介绍说,美国曾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课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统一评估标准。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艺术教育标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制定出比它更好的。 

另外,舞蹈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青少年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打好扎实的基础。舞蹈训练可以锻炼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不仅增强对形体美的认同,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集体意识,不仅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能力,也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育青少年的艺术美感,美感不仅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热爱和追求。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舞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跳舞,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编导、排练音乐舞蹈节目。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教学是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基本功训练则是舞蹈课程中十分重要一部分。如不经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必跳不好舞,将来也教不好舞。这恰如一个不会写字、不懂语法修辞的人,必然不会写文章一样。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实践起来往往背道而驰。 

舞蹈的动作都是经过美化、夸张、人为塑造条理化了的,是最有典型性的动作。一方面,舞蹈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或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自然动作及其法则;另一方面,还要在更大程度上加工、改变和美化自然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 

力量训练: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它们是在肌肉收缩或张力增加时所产生的一种能力。 

柔韧性训练: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画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为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就要保证把上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为使学生增加表现力就要多做把下练习和各种组合练习。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5

一、强化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在于队伍建设。我校在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1.做好教师校本培训。我校一直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组织教师苦练内功,强化培训提高。一是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组织校内省、市骨干教师选取适合的内容为其他教师做业务培训或专题辅导讲座,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二是扩大外出培训成果。学校规定,凡参加上级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对本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形成汇报材料,进行大会交流,其他教师共同研讨、反思。

2.抓好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相应拓宽和提高。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基本功训练:一是一般教学基本功。包括三笔字、朗读、普通话、简笔画等。二是学科教学基本功。学校要求教师“三册在手”,即:《教学资料册》、《教学札记册》和《习题演练册》,并统一规定了“三册”的内容范围。三是现代化教学基本功。我校现有37个教学班,每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二、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延伸、发展的生命线是教育科研。我们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线,开展教育科研能力有限,但我们觉得,发挥自身优势,从实际出发确定课题,大家一起努力,会成功的。近些年来,我们相继向上级行政部门申报了多个实验课题,并获得了立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平市2001-2002年度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度全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0-2012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基地、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先进单位。

三、开发校本课程,突出教学个性

为了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特长,实验小学校充分考虑教师的特点和能力,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儿童英语、心理健康等课程。自编了一二年级适用的《古诗词吟唱》、三四年级适用的《趣味数学》、五六年级适用的《美文欣赏》6本校本教材。在使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重视教学教研,坚持教学活动多样化

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主要坚持以下原则:把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改实施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基本点,把学科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作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切入点,把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作为生长点,广泛开展多样的教研活动。

1.立足课堂常规,开展教学评估工作。依据“一评三考”机制要求,我校每学年都要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并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估办法。

去年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估是把校内评估课和组内教研课结合起来。抽调本校“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担任评委,分成两个评估小组同时进行。提前一周通知授课教师,做好充分准备,目的就是了解教师最高的课堂教学水平。

今年的课堂教学评估采取的方式是由教学领导做评委,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提前一天通知授课教师,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正常进度必须同步,课后检查个案设计是否与课堂教学相符,目的是检验教师常规备课与教学的能力。

2.实施小课题研究,组织多样的研讨活动。为更好的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在各学年与学科中开展了以《探究有效教学提高学生技能的教学策略研究》为总课题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全体教师参与此课题研究,各学科学年依据所任教学年学科特点,从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实际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子课题,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教研。

3.优化集体备课,抓好网络教研工作。我校的集体备课不走形式,不摆架子,而是将集体备课研讨、教师听课评课融为一体。具体做法就是由教研组长利用每周四下午集体备课时间,带领组员集体研究一课,形成教学预案,然后随进度由一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组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反思改进。有效促进了教师备课水平和授课能力的提高。

自进修学校建立网络教研平台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进修学校教研员组建的QQ群教研活动,同时学校也成立了教师QQ群,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教师可以在群内和博客上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上传创新的教学方法、自制的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五、关注学生发展,促进特色教学常态化

1.营造适应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我校秉承“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逐渐打造完美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楼前绿化带里修建了24米的文化长廊,背面彩喷校风、校训,正面给每个学年一个区域,让学生自己进行版面设计与涂画;教学楼内每个班级的后墙彩喷了墙报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版块;教学楼内走廊的墙壁上,展示学生自制的粘贴画、手抄报、书法漫画等作品,为学生搭建了多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2.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特色活动。学校本着“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的理念,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校的特色教学工作。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解决体育教师匮乏的问题,我们在上好体育课、两操及大课间活动的同时,发挥本校教师优势,在三、四学年开设乒乓球课。学校投入资金购买室内球台5副,室外球台3副。在前操场还设置了2个羽毛球网、1个排球网。让学生在大课间及午休期间有了很好的体育活动场所。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6

[关键词]乡镇中心小学;农村教育;教育管理

目前,随着新课程在乡镇学校的开展,作为农村教育改革主力军的乡镇中心小学被赋予许多更重要的功能,而现实中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否完全到位呢?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试图探讨课程改革背景下乡镇中心小学的“应然”功能,并以福建省漳浦县某中心小学为个案进行相关研究,了解目前乡镇中心小学功能发挥的“实然”状况,寻找差距,旨在更好地促进乡镇中心校功能的发挥。

一、新课程背景下乡镇中心小学应当具备的功能

(一)课程改革示范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乡镇中心小学无论在师资力量、实验研究能力上,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占有、利用和管理上,都有村级小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心小学要起示范作用,率先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这不仅可以带动乡镇其他村级小学的课程改革,还可以积累经验,避免简单的重复和走弯路。

(二)教研中心功能

在课改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村级小学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组织实施问题。乡镇中心小学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而且有比较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的经验,有比较畅通的教育信息来源,与课程专家有较多的联系,完全能够帮助村级小学解决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因此,乡镇中心小学应组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全乡镇小学的教育教学业务和教材研究工作,从而带动全乡镇各村级小学开展教研活动。

(三)师资培训功能

乡镇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对村级小学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前和改革中的培训,是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乡镇中心小学一般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备下拥有较好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源、电教设备及教学资料等教育资源,又处于乡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应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师进修规划,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结合所在乡(镇)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负责起全乡(镇)小学教师的业务文化进修和考核工作,承担起培训整个学区教师的任务,使乡镇中心小学成为农村教师进修基地。

(四)规划督查功能

2002年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提出,“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教学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这意味着乡(镇)教育教学管理权下移交由中心学校负责。在管理过程中,监督和检查是一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乡镇中心小学必须负责起学区课程改革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督促村级小学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市、区的统一部署开展课程改革,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乡镇中心小学功能发挥的实然状况

乡镇中心小学诸多重要功能发挥的实然状况如何呢?围绕这一问题,笔者以漳浦县某中心小学为个案进行相关研究。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该中心小学在发展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一镇的教育中心,其带动辐射等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示范带动功能尚有欠缺

该中心小学能够抓住实施新课程机遇,开展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论,并在校本教研中积累了不少良好的经验,2008年6月该校经由市批准成为校本教研基地。在县、片区教研活动中,教师所开的公开课经常受到领导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虽然该中心小学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镇各小学中起示范作用,但却忽略了与“兄弟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目前该镇17所小学的教研水平十分不均衡,呈现出“中心校强,村级小学弱”的局面,边缘村级小学,办学规模较小,在教研方面并无太多成绩,平时很少开展教研活动。而“兄弟校”的教研弱势现象则直接反映出中心校在教育改革中的示范带动功能发挥并不十分到位。

(二)教研辐射功能明显不足

该中心小学目前拥有43名教职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有25人。自课改以来,学校一批优秀骨干教师不断实践并屡创佳绩,但仅凭中心校这些骨干教师很难对全镇教育工作起很大推动作用。

据调查,中心校与其他村级小学问很少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学期至多一两次。另外,据教师反映,中心校与其他村级小学间关于教学的交流往往短暂而流于形式。其他村级小学之所以很少开展教研活动,原因或许在于其不懂得如何开展,而作为中心校,尽管自身校本教研勇创佳绩,但是却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没能深入到其他村级小学中进行“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指导,未能将教研功能辐射到其他小学。

(三)师资培训功能有待发掘

该中心小学拥有全镇最好的教育资源,为中心校师资培训基地的建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而本校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又为教研中心的建成提供了人才保障,但该校却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也没有意识到建立教师培训进修基地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让农村教师都前往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是不切实际的。为进一步了解教师接受进修培训的需要及乡镇中心小学师资进修培训基地建立的必要性,笔者结合问卷进行了以下调查。第一,在调查培训内容方面,选择“应更贴合实际教学”的教师占49%,认为内容应“多样化”的占23%,而更偏重理论的教师则占28%。大部分教师期望培训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而乡镇中心小学一般拥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可供其他村级小学借鉴。第二,在100名被调查者中,选择“培训机构的地点最好设于城镇”的教师占80%,而认为中心校可胜任并应当成为“教师进修基地”的教师占85%,从中可看出农村教师对中心小学具有很强的认同感。

调查结果证明了农村教师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明显不足,基于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笔者认为,把中心校建成村级小学师资培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四)督促检查功能未能落实

中心小学目前特殊的地位大大影响该校对其他村级小学进行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与校长的访谈中,校长十分明确作为中心校所应发挥的示范、骨干、辐射的功能,对本镇其他16所村级小学的情况也大致了解,但或许是日常事务过于繁忙,校长的中心校“主体意识”渐渐弱化。据教师反映,该校由于受上级领导的重视,各种“检查”和“评定”特别频繁,校长的“业务”也更加繁忙。所以,中心校只能自我监督,根本顾不上对其他村级小学的督促与管理。由于中心校的督促工作不到位,其他村级小学自我监督力度偏弱,发展意识也不够,致使边缘村级小学的教研水平及课改进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目举步维艰。

三、从实然走向应然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客观地说,造成目前乡镇中心小学功能发挥“应然”与“实然”的差距,责任不全在中心校本身。因此,解决中心小学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发挥出应然功能,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理顺学区与中心小学的关系,提高中心校的主体意识

目前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学区与中心校职责不明的问题,应尽快理顺学区与中心小学的关系,使两者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并给自己的地位与职能定位。对于学区而言,其职责主要应是协助乡政府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档案;维护学校的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协助县教育行政部门发放教师工资,搞好全乡学校规划和学校布局调整。而对于中心小学来说,主要任务则是利用在全乡中的优势地位,整合全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自身优势,负责管理全乡教育教学工作,为全乡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办学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为全乡各学校服务,提高全乡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全乡整体教育质量。学区与中心小学唯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各尽其职,避免产生“侵权”现象,而中心小学的办学才能更具活力,更加自主,进而更好地为村级小学服务。

除了明确各自的职责外,两者间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新体制下,乡镇中心小学在业务上要对村级小学进行业务管理和指导,而实际上单凭中心校领导班子的努力很难负责好对各村级小学的管理和指导,因此,中心校应当与学区各机构人员平等交流,共同规划提高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统筹全局,分工合作。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尤其要加强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校长培训是校长成长和成熟的保证。以往那种面向所有校长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并未能有效加快农村教育改革的进程。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作为“主帅”,其个人素质是决定农村教育改革“成败”的因素。对此,上级教育部门应专门组织乡镇中心小学校长进行研修培训,使乡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们在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及各项操作技能的同时,通过对农村教育形势及中心校自身地位、功能的认识,树立起较强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

作为农村教育的主力军,乡镇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尤为关键,乡镇中心小学应负责起培养和配备村级小学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工作。首先,中心校要承担起培训村级小学骨干教师的任务,负责起全乡(镇)小学教师的业务文化进修和考核工作,努力把中心小学办成教师进修基地;其次,鼓励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到村级小学任教,这部分教师可保留中心校编制,在村级小学交流三年又回中心校;再者,按照相应的关于提高教师素质的规划,让村级小学教师轮流到县进修校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小学的师资水平;最后,应尽可能补充一些新教师到村级小学,为其输入新鲜血液。

(三)努力建成乡镇教研中心,帮扶村级小学开展教研活动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7

【关键词】成功教育;小学生;美术教学

在深化美术新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问题,如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学科本位。教师常常用自己的目光看待小学生,致我们从学科本位出发来看待美术,也导致部分学生被压动地接受美术教学,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了学好美术的自信心。

成功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

一、成功教育的内涵

成功教育以激励全体师生追求并获得成功为价值为定向,以培养师生成功心理为突破口,以开发师生主体潜能为着力点,变外压式、训诫式班级管理为主体参与式班级管理,变传统经验型教师管理为科学型教师管理,变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应试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传承的应试教学模式为强调因材施教和主体参与、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成功教学模式,藉以激励和引导师生把追求成功的过程与道德养成、知识内化、潜能开发的过程结合起来,通过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而形成源源不绝的内动力,从而使他们各自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并培养起有利于终生发展的自我增值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功。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怎么会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正是在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刻意追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成功。当然即使这样,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还会有失败,失败显然是常常会发生的。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其目的和途径都不应是设计失败。著名心理学家爱珀凯曾下结论说:“大概唯一的、最重要的,教师能在课堂采取的步骤是提供一种教育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

二、成功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认定教育理念的合理性的主要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儿童的特点。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上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儿童有特点,其中至少有三个特点与成功教育的理念有关。第一,儿童天生是喜欢成功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也不仅仅是儿童喜欢成功,教师、校长、局长、市长哪一个不喜欢成功呢?只是儿童在这方面的特点更为突出,儿童常常在成功中认识和发现自己,增加自我有效感。第二,儿童喜欢被称赞,这是人们都能感受到的,而成功教育三个要素之一就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的评价。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强调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这与第一点一样,是人们其本特点之一。第三,儿童天生是喜欢活动的,这个特点很重要,因为成功是与活动相联的。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成功,学生喜欢活动,教师才有可能通过活动帮助儿童取得成功,以往人们总是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讲和示范,否认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必然也就否认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缺少活动,缺少成功,学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也就无法形成。综上所述,帮助学生成功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因此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其基本的合理性也就得到了证明。

三、成功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一个健康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不单是身体的健康,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心理品质。这往往是过去的传统教育中一直忽视的。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自觉、乐意接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合理要求,经常体验到自身成功的喜悦,不断进取,让学生在学习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将成功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1、执行“低、小、多、快”的教学原则

低:即低起点。由于小学生的美术基础不高,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对教学的要求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摸清学生相关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形成网络。

小:即小步子。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

多:即多活动。调节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大量参与教学、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力的发展也通过逐步积累而得以实现。

快:即快反馈。就是在每一层次的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快速的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实施鼓励性评价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8

关键词:教育负向功能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1-01

近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每日一呼”: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

小学英语成为近日一个热门话题,前不久,台湾地区也新规:英语、珠心算、作文、速读班等,未来都不能招收6岁以下幼儿,违者最高可罚50万元(新台币)、且可连续罚。如果补习班招收未满6岁的幼儿,只能教“身体律动”、“艺术才能”等。

教育部在最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里,也把小学英语划出了学校统考之外。

那么究竟小学阶段是否有必要开设英语课程,本文试通过教育的负向功能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概念

根据默顿的结构功能理论,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在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功能时,它对社会和人产生的消极作用。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

教育负向功能在现实中的表现为:

1.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

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传递人类以往的智慧结晶,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因素便是教育可以使人类新生代接纳前人的经验智慧,进而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但是,教育在向人类新生代传递以往智慧结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向后人传承着保守的文化因素。

2.强化种族中心主义

迄今为止,各个独立民族国家的教育无不以塑造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为己任,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各独立国家教育的基本法则。这种教育的结果是,西方民族以其技术的先进和物质的富裕使得他们感到处于优越地位,而非西方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智慧认为他们才真正优越,特定的政治集团和独立的民族国家则固执地强调自身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准则。毫无疑问,各个国家都在适时地利用教育的正向功能,然而在教育的这一正向功能充分地发生作用时,它的负向功能却明白无误地显示了种族中心主义倾向。

二、分析

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我国教育部2001年要求全国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但现在的小学普遍在一年级就设立英语课。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是,花的时间比较多,但效率处在不均衡的状态。以前的低效是受教材的局限,基本上是哑巴英语。教材改革以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注重了听说,但不认识英语,成为了文盲英语。而校与校、地区与地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也呈现两极分化,因此对于英语的教学,出现了两种态度,有人说要取消,有人说要加强。这样的语言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

谈及语言教学,特别是英语这样的第二语言教学,就应该从应用语言学的科学角度来看问题。第二语言的发展规律不同于母语,它不像母语那样自幼在环境中自然习得、它最终达到的水平是因人而异参差不齐的、它的学习过程中所依赖的第一利器是学习者已经建立的母语体系和通过母语获得的知识面、世界观以及学习方法。从跟踪研究的数据看,早学外语并不能提高最终达到的水平或是缩短学习年头,从对比研究的数据看,等到母语系统以及相关的知识面、世界观、学习方法完善后再开始学外语,速度和效率都明显要高很多。

接受访谈的其中三位学生家长表示:“先把母语学好再学英语,学英语可在上初中后学,教书育人不能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快乐童年,学习负担不能太重啊!”、“现在小学英语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当年初二所学相当。二年级时,孩子的课文中就有时态的学习、人称的学习。如果把英语的考核做得人性化、不苛刻,以游戏、儿歌、诗歌等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做,情况会好得多。”、“我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个星期后就对我说:爸爸,怎么(汉语拼音)a、b、c又读成(英语字母)a、B、C真是搞不懂。我只能与他说前面是汉语的读音,后面是英语的读音,他又说:我汉语还没学会,干吗要学英语呀。我无言,是呀,我们汉语还没学会学英语干吗?”

三、结论

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学校教育教育以正向功能为目的,但随之产生的负向功能又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端正思想,更新理念,改革创新,竭尽可能地减少负向功能。

英语教育应进行体制改革,或者说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使其回归语言教育本位。具体做法上,一方面是要降低小学英语在学校课程设置上的比重,不必对这门课程进行常规考试、考核,鼓励孩子在轻松阅读中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学英语是必要的,却不是必需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如果想让孩子尽早掌握英语,不妨通过校外教育进行自由选择。因此,小学英语课的去留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评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1996(3):77~78.

[2]张人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理论之质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3).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9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实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轻视甚至漠视体育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诸如对体育教学的功用认识不到位,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和条件落后,所需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等困难。本文在理性分析上述困难,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对于改进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期望这些措施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以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说到:“实质上,人们的身体是个性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地适应他们的身体。体育并不是在理论上有什么不足之处,而是受损于人们对它的漠不关心,这种不关心体育的现象实际上仍然是非常普遍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也说道:“关心儿童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

但是,在现实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轻视甚至漠视体育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面临许多困局:

一、无视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

因城乡的差别,农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漠不关心;虽然我县已把体育测试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中,但学校领导在事实上依然奉行“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这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对体育教学的功用认识不到位

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体育学科具有德育、智育、美育、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品质的教育功能。但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跳跳蹦蹦,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和条件落后,所需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

对于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等基本上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式,体育教师在办公室很少看到,室外体育课到处是三三两两的学生、室内课一片喧嚣声。场地器材严重缺乏,连简单的平整的操场多被占用,基本器材更是难见。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发展。

如此困局下,我们体育教师怎么办呢?怎么能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没有“米”,不能只等着挨饿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以为:

一、要利用农村中小学现有条件设计出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体育课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驱力。而我们农村中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设计坚持趣味性原则。把体育教学活动生活化,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方格活动,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用游戏式体育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整体素质。通过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教育实效。

二、要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场地和器材

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篇10

一、体育基础教育的功能

1.体育基础教育具有生存教育功能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倡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今天,加强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生存教育”的范畴,我们称之为体育基础教育,它的地位和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在体育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体育的含义,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所体验和心得,培养运动兴趣。在体育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本领和保护性动作。体育教育的生存教育功能源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生存教育功能虽不太突出,但是仍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基础体育教育能够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身体得到锻炼和改善,为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能够教会学生一系列保护性动作和运动技能,预防各类疾病的侵蚀,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自己成为身心健康、品质坚毅的人才。

2.体育基础教育具有德育教育功能体育基础教育的功能多种多样,不仅局限于生存和健身,更主要的是,它在道德素质提升和审美观培养等方面具有比较强的教育作用。体育基础教育是形式特殊的教育手段之一,体育运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中学生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竞争,坚忍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也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在运动中不断领悟社会人的规范和社会群体的期待,循规蹈矩地加入到维护社会良好道德的行列中去,并自觉地运用那些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体现了社会对于全民族道德素质和修养提高的殷切期盼。因此,我们说基础体育教育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和机会。

3.体育基础教育具有提升智力的功能拥有正常的智力是人类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物质基础。经过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有深刻的感受: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多年来众多研究成果也都表明:体育基础教育虽然不能决定学生智商的高低,但是它能够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等生理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应激程度,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

二、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基本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文化课程为主,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不足,并时常存在被占用的状况。这使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功能无法发挥。这种现象的持续发展导致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成分的“体育基础教育”距离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渐行渐远,这使体育基础教育逐渐滑向基础教育的边缘,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这种被忽视的边缘化状态最终导致了体育基础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弱化和衰退。另外,除了在地位上处于边缘化,体育基础教育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流中也经常作为“小三门”之一被排斥在外,整个体育基础教育的地位非常被动和尴尬。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是国民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其中,体质健康是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目前那种仅重智育而轻体育的教育活动必定是不完善的教育。目前,由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完善素质教育、推进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有很多种的表现形式,如: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基础教育,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处于短缺的状态;在开设体育基础教育课程时,没有开足课时,体育基础教育课程经常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现有的体育课时也经常被其他主流课程所挤占;对于从事体育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绩效考核等方面没有鲜明的体现,导致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等等。

1.体育基础教育质量不够高有的学校在体育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时,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但是由于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参与的体育基础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基础教育的效果亟待进一步彰显。产生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的地方对于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有的体育设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体育教师作为体育基础教育的主导者,其在数量上严重匮乏,有的学校没有设置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他老师兼任。学校在招聘考选教师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多招聘语文、数学、英语等主流课程的教师,对于体育教师的选聘力度不够,在申请编制的时候力度不够,造成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师缺编严重,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更为严重。体育课由兼职老师担任授课任务有诸多弊端,首先体育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较强的体育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经验,需要具备较强的体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分析研究学术参与体育课程锻炼的心理,确保实现体育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目标。造成体育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许多学校当中更加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流学科教师,较少关注体育教师,甚至对于体育课程的设计存有偏见,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当中,没有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课时有效算入评定考核之中,认为应将体育教师与其他主流科目的教师区别对待。在晋升职务和职称、奖励和福利、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教授主流科目教师具有较大差距,影响了体育基础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体育基础教育场地设施不完善符合运动要求的场地和安全多样的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基础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科学舒适的体育场馆和多样化的设施器材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满足广大学生的运动需求和运动安全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在体育教育的场地方面投入力度都不大,学生人均锻炼场地的面积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运动设施配备的数量不足,种类较少,体育器材严重短缺且缺乏维护。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和实际身体状况来设计。有些学校还将成年人的运动器材搬进校园,使得学生没有得心应手的器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育部曾经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器材的安全工程,对体育基础教育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坚决纠正中小学体育器材的成人化倾向,努力设计和使用符合广大中小学生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的体育器材,使学生真正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科学合理的体育设施和完善的体育器材是充分激发广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关键所在,对于有效促进体育锻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种体育器材的学习,广大学生也能够实现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3.体育基础教育课时不足或被占用2007年,我国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保证的体育基础教育课时和基本要求,明确要求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度和质量要求。从实际贯彻落实情况来看,各个学校也能够严格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安排上,课时的安排比例比较合理,体育师资的配备程度逐步提高。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课程表与实际执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不完全一致的,存在着课程表是一套,实际教学又执行一套的新现象。有的课程表安排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是在做表面文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执行。体育课时的分配比例原本就比较少,还经常被其他学科或其他活动占用。即使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学校体育基础教育的开课率也仅为25%左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基础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三、预防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的对策和建议

1.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体育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应严格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力落实加强体育基础教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项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质量的评价方法,将运动能力纳入学生年度及升学评价体系,避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因追求升学率而对体育基础教育带来的障碍与冲击。切实落实体育课程的课时,做到时间不挪用,场地不占用,让学生真正能够从课桌前、各类补习班中解放出来,走进运动场,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中去,实现德智体均衡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

2.不断创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我国的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进而带动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改革措施,建议加大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加大体育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将体育基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运动器材、制定相应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和锻炼形式,加大体育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纠正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扭转体育基础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学习,努力借鉴各国各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深入研究体育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完善,对现有的体育基础教育考评办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修订,增加体育基础教育考试在中考、升学考试中的权重,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锻炼,将体育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战略目标来实施,建立完善的体育基础教育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