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疾控局改革方案十篇疾控局改革方案十篇

疾控局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6:39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1

酝酿十年之久的卫生防病与监督体制改革将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夏季正式拉开序幕,我市将分步骤地撤销原市区两级卫生防疫站,组建市区自上而下统一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棗卫生监督所,成立预防保健服务科研机构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此,引发了卫生防疫站从职能、机构到人员的大调整。而建立在原有职能、机构、人员上的档案工作也无疑面临着改革的压力和挑战。档案人员应如何应对,从哪些工作入手,积极配合和支持改革,是一个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挑战

1、机构的整合对现有档案工作格局的冲击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市防疫站、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市健康教育所合并组成,今后,还要逐步将市性病防治所并入。因此,原各自为政的档案工作格局将被打破。这些机构原各为一个立档单位,各有自己的档案工作网络和工作模式,现在都将并入疾控中心这一新机构内。市疾控中心的档案工作和各并入单位档案工作将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布局,都是改革为档案工作提出的新问题。再有,疾控中心建立后,对市防疫站内部机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新成立了应急中心、质量控制科、体检科、预审科等。而内部机构的新建,原有机构人员的分流,又使得重新组建科室兼职档案人员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2、职能的转变导致现有档案工作任务的调整

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划转到卫生监督所,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不是职能的萎缩,而是职能的拓展。由原卫生监督带动卫生监测转向以卫生防病为主,其职责也由原承担全市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拓展到预防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职业病和对突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疾控中心还将以科研为先导,以技术服务为手段,重点加强卫生监测、检验技术服务、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科研和教学等工作。单位职能的变化和拓展必然导致与单位职能息息相关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发生相应的转变和调整,都必将伴随着疾控中心新业务新技术的出现而产生新的内容,如业务档案的收集范围势必要扩大,档案的分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随着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与市疾控中心为同一法人单位)的成立,科研工作将加大力度,档案人员对科研档案的立卷指导上就需要加大投入。再如,卫生监督权力的撤出,使得档案人员将不再承担对行政执法档案的指导任务;但同时,由于疾控中心将以检验技术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手段,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就成为关乎疾控中心生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配合此项工作,就要求档案人员更经常地深入科室第一线,加强相关的技术材料如卫生检验检测技术报告、检验设备管理等技术材料的立卷指导。

三、对策

1、正确认识改革,思想上作好两手准备

卫生防病与监督改革必然会对档案工作有一定的冲击,档案机构和人员也面临调整,档案人员思想上可能会有一些想法。但应看到,疾控中心在科研、监测、技术服务职能的拓展和加强,将会给档案工作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既便档案机构、档案人员都可能要面临调整,但这项工作却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档案人员应对改革抱有正确认识,即使面临分流,也应克服浮躁心理,踏实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2、关注改革进程,档案工作要有前瞻性的安排

档案人员不能被动等待,应积极关注改革进程,认真学习中央、卫生部及市卫生局关于卫生防病与监督体制改革的文件,主动关心和了解有关信息,对档案工作可能因改革而做哪些调整,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站得高方可看得远。特别是目前防病保健体制的改革并不是一步到位,还需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处在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完善之中,我们更要随着改革的进展,新的机构的出现、并入和人员的分流,积极思考由此引发的在档案全宗的设置、分类大纲和编号方案的调整等方面一系列的改变,同时还要着手进行档案相关工作制度的修改和档案兼职人员队伍的重建等项工作。

3、盘点家底,对档案室藏做到心中有数

市疾控中心各并入单位档案室应着手盘点自家家底。也就是说档案人员要对其所保管的(包括分室保管的)各大门类的档案的数量,检索工具的种类及数量,档案室编制的编研参考材料数量,以及所存资料的数量,甚至档案室装备用具等都要进行清点,拉出清单,编好目录,为档案室并撤做好准备。

4、宣传档案法,依法进行档案材料的转移

档案人员要将此次卫生防病与监督体制改革做为一次宣传档案法、贯彻档案法的很好的机遇,运用多种形式,增强单位人员的档案意识。档案人员要通过宣传档案法,促使单位领导明确作出任何个人无权擅自带走任何技术档案和业务资料的规定;此外,档案人员要把好档案转移关。笔者主张,目前存于各并入单位档案室的档案应就地封存,不因单位人员分流而转移。单位之间档案转移待疾病控制中心机构调整结束后再做定夺。但如果调入监督所的人员有特殊原因确需带走档案的,应书面向档案室提出申请,报请站科两级领导批准后,办理相关的档案转移手续。再有,调出人员需要带走由科室保存的、与其监督业务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档案的,在得到主管站长和科室领导的批准后,也要通知档案室,档案人员要参加和监督其资料转移的全过程,科室要备有档案转移目录,要由经手人、科主任、档案人员三方签字。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2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问题;方法

在疾控中心的整个建设管理工作中,档案资料是各种工作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载体,对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是确保疾控中心正常工作运转的基础性保障。因此,疾控中心必须加强病例、设备以及人事等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疾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当前我国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就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使疾控中心更好的开展工作。

1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1.1档案存在失真问题

我国有些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料存在信息失真、缺失问题,这些都严重降低了档案的真实度和可信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1.1.1因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在资料的收集、转递、整理、利用等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档案资料的变形、缺损、遗失等,从而造成档案资料信息的失真失实。

1.1.2因为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上的良莠不齐,导致其对档案资料的甄别能力不同,没有及时的发现一些假履历、假职称等虚假档案,从而使得这些不实档案进入到疾控中心的档案库中,造成信息的失真。

1.1.3因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档案在其形成、整理和补充过程当中,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不少人钻了“空子”,导致档案资料的不实。

1.2档案管理的模式方法落后目前,我国部分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仍旧沿用的是以前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模式,在档案的分类、整理和格局布置上比较僵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高速变化发展的医疗环境和社会形势。同时,在档案的资料内容上也多以静态资料为主,缺乏现代化、信息化的影像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3部分地区存在“弃档”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人才在当前社会行业发展中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有些疾控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的医疗人才,许诺为他们重新建立档案,从而导致“弃档”现象的发生。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有些疾控中心在变更档案管理系统模式时,对一些不常用到的陈旧档案丢弃、销毁,从而导致档案资料的缺失。

1.4档案的更新速度和利用效率低疾控中心由于不是一线的医疗单位,因此在档案尤其是一些新增疾病档案的更新方面跟不上实际的疾病发展情况,从而导致其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疾控中心对相关档案的整理、利用效率偏低,有些档案甚至很少被人问津,从而导致疾控中心在出现相似病症时不能快速的做出恰当、有效的反映。

2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管理中,疾控中心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下面就其具体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1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国家要根据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结合当前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的情况,积极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构建全面、完善的档案管理法律保障体系,切实规范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在收集、整理、划分、传递、调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程序和标准,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向着法制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2.2大力建设疾控中心的档案基础工作目前,疾控中心的档案基础工作建设主要包括有制度规范、设备设施、组织机构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疾控中心的各级领导要大力推行领导负责制,对一些重要基础工作的档案资料要进行直属化的管理。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定期的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能素质和水平,从而确保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创新档案管理的新模式目前,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料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业务、文书、设备、财务、实物、影像等,其管理的模式通常是采用科室以及中心档案室的两级管理模式。由于我国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重,在模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定式和僵化,因此,疾控中心必须要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的创新和改革当前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中心内部各个部门在档案资料上的信息共享,确保科室档案管理的便利性和延续性,确保中心档案室管理的严密性,从而不断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4大力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普及,疾控中心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也必须要加快对它的信息自动化建设,构建全面、系统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办公,加大对电子资料、影像资料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不断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3结语

档案是信息保存和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同时,它也是一种信息资源,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义。因此,疾控中心必须要着重加强对相关档案资料的管理,使疾控中心的病症、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档案信息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管理,为疾控中心的发展积累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从而确保疾控中心的持续、良性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瑛.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2012(07).

[2]吴志超,巩立新,孙宏绪.谈谈如何做好基层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J].首都公共卫生,2010(02).

[3]王莹.论疾控中心物资档案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发展前景[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7).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3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教育股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常规管理和政策引导,在中考改革、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和规范办学行为、教育扶贫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细化教育管理,自觉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顺利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下面就一年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抓手,中考改革有序推进。

2017年8月,市人民政府向各县下发了《关于印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7】67号文件),标志着我市中考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我市中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20分的成绩记入中考总分,工作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县教科局十分重视,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2019年强抓平台评价工作,圆满完成了七、八年级两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明年中考综合素质评价记分创造了先决条件。今年6月份还完成了对新中考八年级生物、地理、生物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的中考,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以“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为重点,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市教基字[2017]1号)和《**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开展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工作实施方案》(*教科字[2017]87号)文件要求,在2018年全县78所学校创建验收达标的基础上,2019年5月前,对全县剩余的17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进行了验收评估,全部达标。圆满完成了我县今年的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任务,为2020年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以“阳光招生、均衡编班”为重点,切实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2019年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市教基字【2019】7号)文件精神,我们严格遵循“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采取“三优先一摇定”的办学,实施分批次划拨,依次公布空缺学位和随机摇号的办法组织招生。5月初组建了2019年招生编班工作领导组,制定下发了《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教科字[2019]63号),通过电视台、教育网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将招生公告下发到每一位适龄儿童家长手中,保证了人手一份;5月15日至31日,在适龄儿童少年就读的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报名摸底审查,5月初将初审结果公示;6月份,各招生学校对初审学生信息进行了复审;暑假前,对复审后的学生信息进行了二次公示;8月8日进行初中阶段空缺学位补充的现场摇号。8月28日,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举行了城区中小学均衡编班仪式,圆满地完成了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县教科局先后出台了《**县教育科技局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2019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县教育科技局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2019年中小学教辅材料目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县教育科技局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2019学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辅材料目录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和《县教育科技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安排全县教师签订了《县在职教师自觉抵制有偿补课承诺书》。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学校有违规情况。通过随机抽取学生家长,电话咨询了解各校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并及时对学校进行了反馈。9月初,对学校教辅材料征订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未发现有《目录》外教辅材料流入学校。

五、以“特教二期提升计划”为依据,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按照省市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的相关精神,县政府于2018年3月份制定出台了《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昔政函字[2018]10号),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一人一案”机制、“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和“送教上门”制度,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度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逐一核实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根据各自情况妥善安置他们接受义务教育,为不能到校上学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全部补建学籍,提供“送教上门”服务。2019年全县“6至14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共188人,其中入特教学校14人,随班就读114人(包括已初中毕业2人),送教上门60人,入学率达100%。在已建成四个特教资源教室的基础上,今年预计投资5万元,完成南渡海小学特殊资源教室的建设任务,并联合民政部门,利用东关小学、西大街小学、皋落小学和东冶头小学四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合市金色麦田心理咨询中心每月定期到这四所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帮扶工作。这些措施的落实,进一步保障了特殊群体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六、以控辍保学为突破,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4

【关键词】疾病控制卫生监测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R7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我国的疾病控制卫生监测评价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开展“两管、五改”活动,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国际饮水供应和卫生十年”活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和化妆品卫生监督等,特别是非典之后,我国疾病控制卫生监测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评价机制日益完善,为改善我国环境卫生状况,促进了环境卫生学科的迅猛发展,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我国卫生监测存在的问题

1.1改革不彻底

改革前卫生防疫机构环境卫生的日常工作相当大的比重和精力放在日常卫生监测和抽样上,由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经费普遍不足,甚至人员经费也不足,但工作习惯使然,这些工作执行较好。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后,因为经费没有配套解决,有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这种环境卫生工作模式没有改变。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允许监测和抽样检测收费;因为可以收费,所以增加监测和抽样检测的频次,这种不良发展方式目前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1.2职能分离使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近年来,卫生防疫站的环境卫生工作主要内容集中在公共场所卫牛监督监测、化妆品卫生监督监测、生活饮用水包括净化水卫生监督监测、净水剂和输配水设备的卫生监督监测。由于有卫生法规支持,卫生防疫站和生产经营单位相互之间形成了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执行较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防疫站分离出去,新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没有监督权,开展卫生监测和样品检测要与卫生监督所协调,并且从上作安排到被监测单位接治甚至收取费用都没有体制改革前那么顺畅,甚至会碰到经营单位经办人员的不配合。

1.3职能冲突严重

不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组建后科室盼漫置没有根据职能的调整而调整,以为只是不开展卫生监督工作而已,环境卫生科的设置和开展的业务与体制改革前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仍然按照法规或者地方规章设定的监测和检测频率安排日常工作。这些监测和检测可以收费,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部门利益密切相关,但需要以卫生监督行为作基础,所以环境卫生专业人员常常在不经意间仍以监督者的身份操作,角色的定位还停留在体制改革之前,或者对卫生监督所行政运作不适应、不满意,相互配合不好,容易与卫生监督所的职能产生矛盾。

1.4发展思路不清晰

新体制下部分环境卫生专业人员还没有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机构新组合后人员明显减少但工作量没有明显减少,到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工作遭到冷遇等,使环境卫生专业人员在处理和协调这些过去不需要处理或协调的事务时难以接受,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由于十多年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环境卫生业务主要是卫生监督监测,在新的体制下新思路、新突破不多。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所致,把解决问题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与卫生监督所的协调上,而不能根据当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需求开拓和发展相关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对环境卫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感到困惑。

2今后疾病控制卫生监测评价工作发展的思考

2.1弱化日常抽样工作

要使环境卫生专业继续得到健康发展,首先要改变目前的工作模式,减少日常监测和抽样检测的工作量,把环境卫生专业人员从繁重的机械的日常操作中解脱出来,从目前狭窄的专业思路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问、有精力去观察并发现当地的卫生问题,开拓环境卫生新业务。减少日常监测和抽样检测的工作量势必会降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经济收入,政府应当考虑把疾病控制机构的卫生专业人员(包括环境卫生专业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行列,让他们的工资收入和工作经费从财政的渠道得到保证,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从事专业工作。

2.2强化与生活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环境监测

应该严格遵循环境卫生监测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根据全国性和局部性环境卫生问题,制定与生活环境凼素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监测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的技术要求开展环境卫生豫测。要发展环境卫生专业,要提高现场环境卫生专业水平,应该把主要精力和主要工作业务放在讲科学、讲效能、讲联系实际的有严格技术方案的真正的环境卫生临测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上去。

2.3坚持环境卫生工作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原则

一切公共卫生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目前我国现场环境卫生工作的一个严重缺陷是与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和促进公众健康联系不够紧密,开展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比较少,对当地环境危害因素和疾病、亚健康状况相关性的水平调查比较少,前瞻性调查更少,根据基层调查开展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更少之又少。目前环境卫生一些业务的开展受到某些经营单位的非议,不仅由于这些经营单位在接受监测和检测时需要支付费用,更因为这些业务的开展和健康的紧密程度不够密切,经营单位觉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的这些工作对他们帮助不大,滋扰不小。一些传统的环境卫生工作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应该得到加强,控制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等。

2.4更新环境卫生范畴的思路,完善监测评价机制

环境卫生的内容其实很广泛,所有与健康有关的环境因素都可以纳入研究的范同。在西方国家,环境一生的内涵要比我国的大得多。环境卫生服务提供综合概念的卫生服务内容和项目,并且涉及环境保护、市政管理和城市环卫管理的部分内容和项目。如此一来,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疾病控制卫生范畴,并据此完善疾病控制监测评价机制,切实做到为公众健康服务。

3结束语

疾病控制卫生监测评价工作,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我国疾病控制工作能否让人民满意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坚持为公从健康服务,不断完善,建立具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控制卫生监测评价机制,不断推进我国公众卫生与疾病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杨青,甘露,谢谦怀.街道卫生防疫机构人员配置与利用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5.7.

[2]周磊.基层疾控机构在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的定位和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19.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5

一、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深刻理解政府公共服务责任,准确定位疾控机构的基本性质,逐步调整和理顺单位的职能;对照卫生《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能。

2、贯彻落实《市-2011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刚要》和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及市卫生局有关部署,全力配合市职业病防治院和市慢性病防治院的建设,并全力支持“两院”尽快开展业务工作,在“两院”建设期间,继续做好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各项工作,同时做好业务交接准备,做到无缝交接,平稳过渡。

3、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结合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工作,加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的指导,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每乡镇至少建1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任务。

4、落实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体系,整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资源,逐步建设集成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现以个案为基础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建立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实施全市接种一卡通目标,及时掌握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动态,实现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异地共享。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控机构基本信息系统的管理,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质量。强化对信息的分析、利用工作。

5、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意见》(河委发[]20号),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次源”的理念,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提高队伍的素质。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增加机构编制,引进若干名急需的专业对口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继续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在职人员培训的力度,选送部分业务骨干到省或有关单位参观学习、短期进修;及时派出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学习;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到挂钩扶持点锻炼;继续完善内部学习制度,各业务科室平均每月要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单位不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函授、自学等形式提高自身素质。突出学科骨干的核心带头作用,最大程度发挥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6、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配备

必需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满足正常开展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对各县疾控中心建设特别是实验室建设的指导和工作督导,配合市卫生局实施对县级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促进全市疾控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综合防控能力的提高。

二、以全省加强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7、以全省加强作风建设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的事业心、责任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协调领导的能力;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相关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8、巩固“文明窗口”的成果,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建立一支科学、高效、有力的工作队伍,以高度的热情、最高的效率、最优质的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并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及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依法依规从严查办违纪人员,促进单位行业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树立疾控队伍新形象。

9、落实五·五普法工作规划,加强普法工作,逐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力,特别组织学习与本单位职能相关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法规所赋予的职责。

三、推进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10、落实省、市关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的部署,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加强对各科室工作的管理,推进各项业务和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并力争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的考核。

11、进一步完善门诊、体检、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对单位财务收支、物资、药品、生物制品、固定资产等管理,及时掌握各类物资的数量,药品、生物制品的有效期和贮存量等。

12、加强增收节支工作,特别是在财政全额保障到位前,想方设法增加有偿服务收入,确保单位正常运转,促进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发展的后劲,如:继续发挥职业病“两证”的作用,进一步拓展相关业务。

13、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和本中心《质量手册(第三版试行)》、《程序文件(第三版试行)》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科学防病的能力。

14、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维稳、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的管理,明确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无失火、无失窃、无安全生产事故、无违法违纪、无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发生。

四、开展科研及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走科技防病之路

15、鼓励工作人员多钻研业务,多总结工作经验,多撰写论文,力争全年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4篇以上。

16、鼓励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

17、充分利用新仪器新设备、新标准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应用,服务疾病防控业务。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8、切实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准备。进一步加强流感哨点监测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分析、评估工作,继续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完成省下达的接种任务,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密切配合重症病例的救治。

19、深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艾滋

病防制能力建设,配合有关单位完成我市hiv初筛实验室网络建设;认真实施《广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和《市防治艾滋病部门责任分解量化考核方案》,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本单位的职责,加强宣传咨询和健康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大艾滋病人感染者的随访干预力度,控制二代病例;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强经性传播的干预工作;继续做好高危人群的筛查、哨点监测和群众自愿检测工作,并做好初筛检测样品的确认检测工作;做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管理;认真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控制项目,并做好项目的管理;做好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终期评估工作。

20、进一步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抓住发现和治疗等重点环节,围绕提高结核病人报告率、转诊率、系统管理率、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率”,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治和肺结核病人的转诊、追踪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建设的指导、督导和查痰质量控制工作,将流动人口纳入项目管理,实施免费治疗,开展现代结核病以及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控制工作。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g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80%以上,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95%以上,结核病人的追踪到位率85%以上。认真落实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提高结核病防治水平。

21、根据《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的要求,继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等急性呼吸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加强流感疫情监测,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手足口病等其他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农业部门传染病防治信息的通报、联防机制。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22、进一步加大狂犬病防控的工作力度,根据《广东省狂犬病监测方案》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和动物伤人暴露监测。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规范做好犬伤者暴露后伤口医学处置和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接种,切实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按照《广东省太类管理规定》,加强部门协调,落实部门职责,遏制狂犬病疫情,特别加强重点地区督导和疾控专业人员犬伤后伤口处理知识的培训,规范犬伤医学处理。

23、做好鼠疫防制工作。按照《广东省鼠疫监测方案》,建立省、市县(区)三级人间鼠疫监测网络,市、县(区)均开展人间鼠疫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防止外来输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预防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开展鼠疫宿主动物现场监测工作。

24、按照《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粤卫办[]7号),建立监测哨点医院,认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工作,落实以病源检测为手段的监测措施,及时处理聚集病例。

25、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监测工作;继续做好流脑、乙脑、登革热、霍乱、伤寒、痢疾等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疫情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暴发和流行。

六、全面加强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

26、认真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疫苗管理,一类疫苗免费调拨,并按规定配送,二类疫苗严格按《条例》采购,市全部委托省疾控中心采购,并只供应到各县和源城区各接种点,严禁从无资质单位和个人购进疫苗。抓好冷链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疫苗的质量、效价和用量,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安全、有效。严格按规范程序接种各种疫苗,杜绝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加强疫苗资金的回笼管理,促进资金的快速回笼,确保疫苗资金的良性循环。

27、认真抓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工作督导。配合市卫生局开展全市工作检查,保持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疹疫苗、白百破疫苗(含血破疫苗)、乙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等疫苗的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我省方案,落实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四种疫苗的普及接种,降低针对疾病的发病率。

28、抓好疫苗可预防的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年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重点抓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率,落实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的省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以自愿为原则,推广成人乙肝特别是高危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继续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按上级部署,继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或查漏补种,进一步推进消除麻疹工作。扩大免疫服务人群和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流感、水痘、hib、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等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工作。特别加强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边远地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开展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免疫效果和afp监测、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加强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指导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学校学生、托幼机构查出的缺种、漏种儿童,及时组织补种。

29、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及时有效地处理基层异常接种反应和由此引起的纠纷,降低预防接种风险。

七、抓好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30、贯彻落实《广东省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及碘盐鉴别活动方案(-年)》和《转发卫生部等4部门关于印发〈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粤卫[]16号),加大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宣传力度,按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食用盐碘含量的监测工作。特别要做好工作,迎接国家对我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的抽查和复核考评。

31、指导高氟地区继续做好地氟病改水降后的水质追踪监测工作,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2、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2015年广东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防治;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防止外来疫情输入。根据实际开展蛔虫、蛲虫等土源性线虫病的查治工作。

33、做好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预防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做好防治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八、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34、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做好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消除麻风病歧视,共建社会和谐,组织对麻风病院(村)防治工作检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有麻风病院(村)整合和建设。

35、按照国家新的性病监测规范,做好性病监测工作,扩大性病监测覆盖面;认真实施国家“基本控制梅毒项目”,加强性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切实降低淋病、梅毒等性病发病率。

36、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死亡监测,逐步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登记报告、随访复查、规范治疗、健康教育管理等制度,完善疾病信息监测系统,控制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牙病的发病率。继续配合省疾控中心到相关县(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关项目工作。

37、贯彻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15)》、《广东省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实施方案(-2015)》和《市-2011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配合做好精神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和精神卫生有关工作。

九、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工作

38、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

39、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开展劳动者作业场所的监测监护工作,保证出具的结果和建议科学、准确和公正,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危害。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等相关法规、规章,建立放射单位和放射作业人员档案,做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射线诊断机防护和光机性能质量监测。

40、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和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劳动者就业前、就业期间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保证检查结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协助疑似职业性损害的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

41、认真贯彻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推广驾驶人提交身体条件证明“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公字[]29号)精神,继续做好市区驾驶人员体检“一站式”服务相关工作。

十、加强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消毒卫生、媒介生物控制、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监测和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工作

42、制订市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卫生监测的计划(包括被监测单位名称、监测项目、频次、收费等),扩大监测覆盖面。按上级有关要求制订和实施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掌握本地食品安全状况。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前,继续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餐饮消毒环节的食品卫生监测工作,做好有关项目的卫生评价工作,防止健康危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等公共卫生危害的发生。

43、制订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建立病媒生物监测机制,开展以蚊、蝇、鼠、蟑螂等“四害”为重点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并及时分析其消涨情况及与疾病流行的关联性,预测其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

44、制订和实施消毒卫生监测和指导工作计划,开展医疗机构、托幼机构监测工作,加强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治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做好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传播。

45、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做好市区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体检和培训工作质量,特别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入学、就业体检项目的规定,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保护公众的健康,严格健康证和培训证的发放管理。

46、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展学生防病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强化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导,指导学校建立和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减少学校传染病的暴发。

十一、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和对基层防病机构的指导培训工作

47、根据防病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有关疾病宣传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病宣传和咨询活动

。突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等重点人群,开展疾病控制进学校、进工厂活动;发挥市健康教育网络优势,开展疾病控制进机关、进社区、进单位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的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8、根据工作需要,举办全市预防接种、卫生监测、卫生检验、结核病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班各1期以上,提高基层疾病控制人员的素质。

49、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各类专业技术骨干对县级疾控机构、慢病机构进行业务工作督导和评估,重点对免疫规划、传染病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治、结核病归口管治、“五大”卫生监测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协助下级卫生防病机构解决日常工作中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其做好技术服务提高基层防病能力,推动全市工作全面开展。

十二、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50、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进一步完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工作预案,做好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灾害防病、免疫反应等各类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技术等应急处理准备,及时、准确处理各类突发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十三、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51、全力做好“创卫”、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爱国卫生、扶贫、无偿献血、保密及其他相关工作。

十四、配套措施

1、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力争增加人员编制、科室设置,完善管理的职能。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6

一、20*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20*年上半年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经历了阻击禽流感,防控非典的严峻挑战,创卫灭鼠工作达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全区人民的身心安康,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

(一)依靠科学,有效阻击禽流感、防控非典

20*年初,广西隆安等地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我局按照北京市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工作布署,组织制定出“*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本着“百密无一漏”的工作方针对103个社区存在饲养家禽问题进行摸底调查,果断做出对禽类动物实施圈养,强制免疫等决定。加强对禽类运输、销售环节的检验、检疫和监测。同时广泛宣传培训,使专业人员及居民群众能够迅速的掌握防控禽流感的相关知识,指导群众摒弃不良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使禽流感疫情未在我区发生。

20*年4月22日,健宫医院呼吸科病房护士李某在人民医院被诊断为SaRS疑似病例。这是自去年非典疫情平息后,北京市的首发病例,*区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与支持下,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启动三级疫情响应,坚决、迅速、准确地贯彻各级政府的各项决策与部署,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流调与管理,累计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246人,严密封锁重点区域5个点,加强医院门急诊发热病人筛查,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蔓延的态势,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在短短的16天时间内基本扑灭疫情。

(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卫灭鼠工作达标

创建国家卫生区,营造生态健康美好家园是目前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灭鼠达标是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区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灭鼠工作中。我们向全区印发“除四害”宣传手册近3万份,“致*区居民、单位的一封信”5万余份,印发近500条横幅标语宣传创卫工作。开展全区性灭鼠技术培训12次,参加人2200人次,动员区内1万多人参加灭鼠投药员队伍工作。全区共建灭鼠投药饵站14129个,餐饮、单位食堂为灭鼠安装铁皮踢板2987个。5月20日-21日市爱卫会灭鼠工作专家对我区创卫灭鼠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市爱卫会和专家对我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创卫工作的第一个战役初告胜利。

(三)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

20*年上半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061例,发病率192.9/1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27.21%;丙类传染病1132例,发病数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除SaRS疫情外,处理其他甲乙类相关传染病疫情28起,未发生传染病多发、暴发。积极开展计划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接种率均为100%;全面推动健康教育,举办大型公共卫生咨询宣传活动,并以流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深入建筑工地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落实市政府“为贫困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免费精神康复服务”的折子工程;贯彻落实*区“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开展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规范*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贯彻落实卫生部出台的《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2.79‰。

(四)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

20*年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在我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中逐步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继续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动物检疫监督,严格审批程序,同时加大对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非典防控措施、消毒隔离、疫情报告、医疗废物管理以及放射防护等检查,1至6月份,监督检查共计18946户次,合格率97.95%。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予以打击,行政处罚共计110起,目前已执行金额145606.3元。

(五)加快公共卫生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稳步推进

完成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申报,并通过区长办公会,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政府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创建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认真进行自查,找差距并进行整改,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创建成功。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现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上半年社区诊疗90050人次,建家庭病床138张,预防保健服务39257人次,慢病管理28950人次,健康教育培训1742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1402份,完成老年免费体检10821人次,新建健康档案4302份,为全区老年人健康生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良好效果。

(六)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医疗行为

继续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医政、献血日常监督执法职能下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后成立监督三科,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在试运行阶段卫生局相关科室与监督所执法人员共同联合执法,通过传帮带,监督所人员很快掌握医政、献血执法的相关内容,加大了执法的力度和频率,提高了有效监管。实施全程办事制,卫生局所有许可项目的标准、条件、时限、收费标准已在网上公开。在区经济服务大厅设置的行政许可项目做到统一窗口对外,统一受理、发放证照,初步实现全程办事。

完成了一级及一级以下医疗机构评审工作。全区申报参加评审的医疗机构共计191家。有155家医疗机构通过评审,被评为合格医疗机构。34家医疗机构因搬迁、设置不达标、严重违规行为被注销执业许可;有10家因装修改造或暂停执业申请缓评;结合*辖区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区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七)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

一是制定《*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初步形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卫生局职能转变初步意见三个实施方案,组织多次研讨,充分论证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思想。二是完成天桥医院托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第一家医院,新建天桥医院于6月8日试运行开诊。三是卫生系统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广外医院启动医院职工食堂和住院病人的用餐都交给社会办,逐步将医院的后勤工作交付社会管理。

(八)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及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督查各种应急预案的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及时排查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卫生系统的安全生产。确保“两会”期间的卫生防病保障工作;未发生水污染事故、职业危害事件、传染病多发暴发疫情;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

上半年计划献血完成921袋。街头献血11240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街头献血满足临床用血的142%,总采血量满足临床用血153%。临床医疗用血:全血有所下降,成分用血达到98.9%,自体输血占临床用血有52.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4%。6.14世界第一个献血日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积极推进自愿无偿献血。

系统内医疗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493955,病床使用率64.74%,比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加17.93%、14.3%,业务收入11281万元,较去年同期比较减少295万元,降低了3%。

(九)大力加强党的工作

卫生局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区委和市委卫生工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紧密围绕“聚人心、汇群力、集众志”的主题,全力推动*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人才队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20*—2008年*区卫生人才规划,首批“压担子”工程深入开展。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稳步推进。

围绕*区卫生改革和发展,加强了对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投身卫生系统的改革与发展。在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会上,贯彻落实卫生部、市公共卫生工委、市卫生局关于行风工作七不准,以签署责任书、发出倡议书等多种形式落实行风工作责任,加强行风工作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深化规范化优质医院争创和四项服务承诺活动,落实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不正之风的有关精神,按照惩罚并重、纠建并举的方针,加强了制度建设和监督工作,推动了*卫生行业的行业作风建设。为了更加及时宣传卫生系统改革发展情况,《宣卫动态》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拓宽了内容,提高了质量。注重典型引路,挖掘先进典型并不断推出,出版了《宣卫动态》增刊《风采》,每月一期,树立卫生行业的新形象。在防控“非典”工作中,党委宣传部门汇总辖区内各医疗单位防控疫情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采取措施的情况,以及各医疗机构接诊发热病人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区委、区政府,为防控非典工作的指挥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非典专刊”》共出刊40期,上报有关领导和下发到各医疗单位,确保了信息网络畅通,在这场战役中,较好的完成了信息报送工作。

工会、共青团围绕“推进中心工作、贴近基层实际、贴近职工群众”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半年来,我们的各项工作,特别是阻击禽流感、抗击非典、创卫灭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工作取得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上,都还存在着差距,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可忽视。一是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认识和理解的深度还不够,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保证卫生改革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的还不够;二是在领导方法、领导作风方面仍存在事物性工作多,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还有待加强;三是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仍存在措施不够有力、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在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做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待提高;四是在加强干部管理上,尤其是对干部考核的力度还不够等。

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20*下半年主要任务

下半年卫生工作要围绕贯彻年初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完成好全年工作任务。

(一)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医疗卫生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深化*区卫生若干改革意见》,准确把握区域卫生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医疗体制、公共卫生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卫生服务的同时,使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群众不同层次卫生需求得到满足。

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与保障。卫生局自身要区分社会职能、出资人管理职能及其他职能,结合目前卫生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科室调整、管理方式调整。做好医政、血液管理日常监督职能下沉后衔接工作,完成妇幼监督执法下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不断完善执法监督、行政许可内部运行与制约机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手段,辖区内各类卫生资源均应纳入规划统一管理,根据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对区域卫生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合理规划医疗机构设置;成立国有卫生资产管理部门,行使政府出资人管理职能等,对应由市场及行业组织完成的职能,要逐步弱化。成立医院管理中心,负责辖区卫生行业管理的事物服务性工作。完成京新医药公司和百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转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重点。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类管理,建立高水平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形成功能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机结合,逐步推进国有医疗卫生资源战略调整,开放医疗市场,加快公立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路,完善政府所属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建立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使政府以出资人的身份与医院建立明确、规范的产权关系。在保证政府对国有医院行使所有权的同时,充分发挥医院的自主经营权,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实行院长负责制,加强责任目标管理。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和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意见》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网底作用,将公共卫生各项任务和要求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延伸到每个家庭、延伸到社区人群,积极推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把群众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

健全疾病预防、卫生监督体系。整合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资源,建设由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防卫生、慢病防治、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新体系。建立基层预防保健人员准入制度。与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不断改善疾病监控设施和手段,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区突发重大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区急救分中心建设;加强综合医院急诊科建设;加强社区医疗急救站点建设;普及辖区市民急救知识,掌握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各级医疗机构要统筹兼顾平时和战时医疗应急救治的双重需要,既要在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保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又能适应日常的医疗服务,保持正常运转。提高应急医疗救治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加强规范化培训。

落实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疾病防治预案,抓好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上升的趋势,使20*年全区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保持在380/10万以下;特别要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监测,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计划免疫工作继续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做好周期性查漏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的监测工作;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策略,继续做好结核病人的登记、疫情报告、转诊等归口管理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区五年慢病防治规划》,逐步加大对慢病的控制力度,形成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业务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三级管理的网络模式,并开展人群分类健康管理与干预,逐步实现全区健康档案联网、慢性病报告信息网络化。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市政府20*年56件实事之一,完成对“特困精神病人康复治疗”的工作。

(三)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契机,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在创卫第一阶段战役的胜绩上,结合我区城市建设、环境整治、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清洁美化环境、改变不文明行为习惯、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滋生场所等活动;督促检查单位卫生、居民卫生、食品卫生、工地卫生。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注重扩大社会单位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争取提前完成国家验收。

(四)贯彻落实“一法两纲”,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为和妇科疾病普查工作,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资格认证,成立*区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严厉打击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行为,依法对辖区内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复验。

做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项目工作,确保母婴安全,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生殖道感染/艾滋病预防,为育龄群众提供满意的生殖健康服务,在实施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方面进行尝试并创造经验,促使我区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落实市政府56件实事,与区残联联合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工作,掌握本区残疾儿童的现患率和致残原因,了解残疾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

(五)建立健全执法制约机制,强化卫生行政执法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重点对照许可法各项要求,建立健全公众查阅办法、审查的告知制度、公开制度、听证制度、集中办理制度、期限和送达等制度,规范各类许可文书,进一步完善我局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卫生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运行。

积极推行全程办事制。结合局机关办公地点变化情况,在区服务大厅内设置全程办事窗口,做到统一受理与发放证照。除卫生许可证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医师、护士注册等许可事项都将纳入全程办事项目范围。办事程序严格按照公示的《*区卫生局行政许可程序性规定》规定的环节、条件、时限等进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继续深入开展以食品专项打假为重点的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从源头上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学生供餐单位、大型集体食堂、送餐企业、中小餐馆、二次供水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加大对集贸市场和食品集中批发市场的治理力度;以*区居民消费的主要食品为对象,建立健全区域食品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生活饮用水实行监测;建立和完善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危险性定量评估标准,逐步实现区域水质污染及食源性疾病的预警。

清理整顿医疗市场,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清理整顿医疗市场的紧急通知》的部署,对辖区医疗服务市场进行专项清理整顿。重点是打击非法行医,加强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基本设置和执业人员监督管理,清理整顿并严肃查处科室、门诊、业务用房租借或承包给社会非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清理整顿违法开展性病、口腔、医疗美容的执业活动,依法治理违法医疗广告等。

继续认真执行医疗广告出证的初审工作,完善和改进审核制度和流程,协助工商、药监部门清理打击“违法医疗广告”。继续认真监督管理义诊咨询活动。针对“医托”、“号贩子”的特殊情况,督促医院加强管理,尽量缓解供需矛盾,不给其可乘之机,同时积极配合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综合执法,打击违法现象,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

(六)发挥政治优势,确保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下半年是卫生改革的关键时期,一系列方案政策已经或将要陆续出台。局党委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的稳定关系,牢牢把握住改革的大方向,认真调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组织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关于深化*区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深刻领会精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学在前,用在前,宣传教育在前。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改革的促进派。要党政工团齐动员,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目的和相关政策,要倾听群众的呼声,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绝大多数职工都能了解改革的精神,理解改革的做法,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以大局为重,以长远利益为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自觉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结合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逐步形成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干部工作良好环境。下半年局党委将举办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班,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和领导干部撰写调研文章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要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履职能力,重点提高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中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力度,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分析,选优汰劣,调整充实。认真落实年轻干部“压担子”工程实施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管好用活的原则,搞好规划,制定政策,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开创人才管理的新局面。

下大力气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和实施工作。局党委及各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要紧紧围绕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通过扎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和实践先进性的要求,使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宽领域,强化功能。

下半年将举办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医院文化建设研究会,总结研究和推广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程的检查和评选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要进一步加强职代会建设,不断完善院务公开制度,确实把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以庆祝建国55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和技术练兵活动。局团委下半年将开展对团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推优入党”和“推优荐才”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专业和资源的优势,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春映晚霞志愿者服务等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调动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卫生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统战工作、知识分子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

(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为重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7

【摘要】本文从组织形式、管理制度两方面着手,确保档案资料及时、全面、完整地收集,积极配合院中心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绩效考核;档案资料;收集;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专业机构,承担着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卫生检验监测、健康教育、紧急疫情处理等工作,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建立与疾控机构相适应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作为新的手段和方法,既是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疾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院中心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等相关要求,在结合本机构疾病控制工作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实践,认识到绩效考核在完成预期疾病控制综合目标任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拓展业务工作范围、促进业务创新、增强单位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部门主要承担院中心传染病监测完成率、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规范处置指数三个指标的资料收集及上网输入数据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功夫在诗外”的道理,绩效考核每一个指标的完成,都离不开平时档案资料的日积月累,平时工作做得细,就能较好地及时地完成绩效考核要求的工作。在此,我有一些工作经验与各位共同交流、探讨,以期给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一点启示与思考。

一、绩效考核关于传染病方面相关指标介绍

(一)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这个指标的填报涉及多个所处室和部门,包含23个病种;收集资料内容包括:部级和省级开展各种传染病的监测方案、监测结果、监测执行情况总结;督导方案、督导报告;个案登记表、个案收集情况表;各病种工作进展报告、情况通报、总结。

(二)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暴发疫情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传染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暴发疫情需要收集资料包括的内容有:某病种启动应急响应的通知、实施方案;防控预案、防控方案;初步调查报告、进展报告、结案报告;样品监测数、样品检测报告单,密切接触者人数;问卷调查;疫区消杀面积数等。

(三)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规范处置指数。这项指标与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收集的资料类似,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组织形式上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运转

从需要收集的资料来看,基本上规定了绩效考核资料收集范围和具体内容,但如何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收集这些资料呢?

有什么途径或者是制度确保资料的收集呢?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式。绩效考核是一个既系统又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且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为此,院中心成立了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指导办公室,院中心主任牵头;成立了以各部门主任组成的省绩效考核专家库,明确中心领导班子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分工、协作分工。工作中坚持中心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他们的职责是切实加强省本级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省本级绩效评估工作任务责任落实,负责省本级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从而在组织形式上确保绩效考核工作有效运转和实施。

(二)领导观念意识更新。在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目标之初,档案资料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就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没有充分的信息资料收集,不可能完成绩效考核工作。这就要求疾控中心领导观念意识更新,打破传统旧的思想套路,破除年终工作完毕才开始收集资料的观念,充分认识资料收集重要性,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的同时,即着手收集资料,做好绩效考核的前期工作,既能确保绩效考核目标的实现,又能保证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完成。

(三)认真组织,加强培训。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为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绩效考核工作:负责考核工作整体协调和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负责组织辖区区域和机构绩效指标的指导和自我评估;负责绩效管理系统数据的录入与审核:负责绩效考核相关信息的报道和结果通报,以及后期的反馈工作和指导意见。

绩效考核工作系统复杂,涉及到疾控中心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指标的理解和贯彻,涉及到相关专业人员。因此,实施绩效考核前,加强职工培训尤为重要。院中心采取集中培训、部门讲解指标内容等多种形式,多次组织职工充分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和考评结果,对理解不充分、不到位的,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使绩效考核工作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三、管理制度上保证绩效考核资料的收集

绩效考核最基础的工作即资料的收集,没有充分的资料收集,就不能有效地参与绩效管理。要做到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有机结合,需两部分工作同时布置、同步开展,同时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收集策略,做到绩效指标延伸到哪里,资料的收集就跟进到哪里,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完成了绩效考核工作,又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本部门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了重点急性传染病资料管理制度和文件资料收集的流程图,从而使资料的收集更快捷、更有效、更具有操作性。

(一)制定重点急性传染病资料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重点急性传染病资料的管理,及时完整系统地收集资料,提高管理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重点急性传染病资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管理原则;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档案保管等项。

(二)制作文件资料处理流程。制定文件资料处理流程,严格按照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资料收集完整及时。内容包括:上级来文;本部发文;疫情处置资料;出差资料等。

档案资料的收集,不是单纯地为了绩效考核,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科学规范疾控工作内容,提高整体公共服务能力,为疾控机构内部科室及职工工作绩效评定提供依据,以求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推进疾控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龙,仲杰.档案工作参与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中国档案2013;(3):64~65.

[2]谢晓华.疾控工作绩效考核资料归档的几点体会.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48.

[3]刘见顺,李韧.疾病控制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做法与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9(25).

[4]奚冬,周东晓.浅谈疾控绩效考核中的档案管理工作,心理医生杂志2012,5(下).

[5]叶春明,邹拥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档案科学化管理刍议.黑龙江档案2013(2).

[6]许艺文.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的意义与思考.中外健康文摘,2012(4).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8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3年规划、1年突破、2年提升”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的发展思想,围绕“健康临安”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以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重点,以改善医院看病难、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着力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就医效率,减少人员聚集,努力使医疗健康服务朝着更人性的服务关怀、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信息感知、更深入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统筹推进医疗机构服务大提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具体任务

(一)门急诊服务更有序。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预约挂号、预约诊疗、预约检查检验等功能,诊疗预约数据与杭州市医养护平台对接,实现患者就医“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根据各科室特点和医生接诊时间的不同,分时段合理设置门诊号源,提升按时就诊率。(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9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昌化中医骨伤医院、临安锦北医院、临安城南医院、临安骨伤医院在“健康e临安”平台上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预约患者按时就诊率大于50%,分时段预约检查率大于70%。

11月底前,号源纳入浙江省健康导航平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现场挂号高峰期排队时间小于5分钟,12月底前,预约患者按时就诊率大于70%,分时段预约检查率大于85%。

(二)疾病上报更全面。

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拓展平台功能,新增新冠肺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死亡监测、食源性疾病数据自动采集和直报工作。(牵头科室:信息办、疾控科,责任单位: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完成与杭州市平台对接,完成新增疾病的报卡工作。

(三)日间服务更高效。

提升日间手术比例,拓展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手术时间。积极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使日间化疗等服务更加普及。(牵头科室:医政科,责任单位:区第一人民医院)

完成时间:12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比例达到3%以上,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达到10个以上,平均住院日下降到7天以内。

(四)功能布局更温馨。

积极引入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等生活服务业态,有条件的可引入咖啡店、面包店、书吧等休闲服务业态,打造舒适、便利的医院生活及人文环境。在候诊区域引入自动售货机,提供饮用水服务,优化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牵头科室:财审科,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前,区第一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进一步优化布局;第五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至少提供一项生活业态服务;中医院新院区提前做好功能布局规划,确保布局合理、以提供更温馨的服务;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争创示范医院。

(五)公共设施更完善。

在医院内设置母婴室,为母婴提供人性化服务环境。在医院重点科室、重点场所的公共区域提供手消毒剂,进一步降低院感风险。在厕所、走道、台阶等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安装照明设施、防跌倒装置等以减少院内跌倒事故的发生。针对医院内残疾人通道、盲道、厕所、停车位、电梯等公共区域,规范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为残疾患者提供无障碍就医环境,在厕所等区域安装一键呼叫按钮。(牵头科室:家发科、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母婴室功能,对母婴室进行规范化管理;中医院新院区、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利用新院区契机,提前规划,合理设置母婴室。12月底前,所有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院内公共设施。

(六)就医环境更美丽。

加强对院内及周边责任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长效动态保洁维护管理机制,确保院内整体环境整洁无死角。对厕所实施改造提升,增加通风除臭设施,增设免费取纸设备,改进环境卫生巡查频率,确保院内厕所干净整洁“无异味”。结合医院实际,按照“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原则,对医院内绿化景观进行整体优化升级,提升院内绿化覆盖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放松、休息场所及舒适的疗养环境。(牵头科室:爱卫办、办公室,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七)费用结算更智慧。

进一步改进费用结算系统,提升病区智慧结算比例,优化出院带药流程及带药告知服务,实现出院“最多跑一次”。推进医疗电子票据的扩面、提质,从硬件设施和流程设计等方面为群众使用电子票据提供便利,提高电子发票使用率。(牵头科室:信息办、财务审计科,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80%以上,病房智慧结算率达到65%以上;区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75%以上,病房智慧结算率达到55%以上;第五人民医院、口腔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50%以上,第五人民医院病房智慧结算率达到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到40%以上。6月底前,全区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医疗电子票据全覆盖。

(八)就医更“舒心”。

高质量完成“双月攻坚”任务指标,进一步完善“舒心就医”应用场景,提升“舒心就医”在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率,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实现“一次支付”。(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2月底,全年全区公立医院平均“舒心就医”率达到80%以上,临安家家健康医院、城北医院、锦北医院、骨伤科医院平均“舒心就医”率达到60%以上。

(九)就医停车更智慧。

加强与交通、城建等部门的协调,优化医院周边公交线路设置,方便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就医。使用智能化手段对车位和车辆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车牌识别、剩余车位可视化提醒、智能引导等功能,采用“先离场后付费”的智能缴费方式,缩短收费排队时长。探索利用医院周边楼宇、小区、公共停车场等的闲置车位,开展错时停车试点。探索代泊车、开辟临时停车点等方式缓解医院“停车难”“接送难”问题。(牵头科室:财审科、信息办,责任单位: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十)医院就餐更智慧。

推进“智慧食堂”建设,改进用餐服务方式和结算方式,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选餐、“人脸识别”付款、移动端结算等方式缩短就餐排队时间,减少食堂人流的无效走动次数。优化住院用餐服务,鼓励推出病区点餐、送餐服务,通过开展自助订餐、电视订餐、患者床边pDa手持订餐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住院患者和家属的就餐需求。(牵头科室:财审科、信息办,责任单位: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完成时间:11月底前,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第四人民医院完成手机端点餐、移动端支付服务等院内智慧点餐服务。12月底前,区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临安骨伤医院等有食堂的单位开展智慧服务;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创建示范单位。

(十一)疫苗接种更透明。

接入全省疫苗和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成人接种服务功能上线试运行。(牵头科室:信息办、疾控科,责任单位:疾控中心、各免疫接种机构)

完成时间:6月底,完善横畈、天目山、西天目、太阳、岛石5家卫生院的接入;7月底,完成潜川,河桥,湍口,龙岗,清凉峰5家卫生院的接入。12月底,完成所有卫生院接入。

(十二)健康档案更实用。

完成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升级改造,通过“浙里办”手机移动客户端,基于居民健康医保卡,逐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根据省市要求完成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升级改造;10月底,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

(十三)完善电子病历建设。

公立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应用全覆盖,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二级医院达到3级,三级医院达到4级。(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前,完成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口腔医院、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电子病历试点;10月底,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应用门诊电子病历。

(十四)基层看病更方便。

紧密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医共体业务管理垂直化,通过人员统一排班、在基层设立慢性病专科专病门诊或专家工作室、组建全一专联合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等形式,强化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开展夜间门急诊医疗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适宜手术及住院服务。加强巡回医疗服务,提升服务可及性。(牵头科室:医政科,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锦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夜间门急诊,实现夜间门急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项举措》(见附件1)中,基层适用项目延伸拓展到95%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十五)“两卡”融合集成通办。

拓展“电子健康医保卡”的发行和覆盖范围,逐步在患者手机端实现诊前预约挂号、结算、检查、取药、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功能全覆盖,加快从自助机向手机端服务迁移,上线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医院体检报告在线查询功能。按杭州市统一部署拓展“健康码”应用场景,“一码就医”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应用推广,患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就诊卡和纸质病历本,通过“杭州健康码”实现预约、挂号、就诊、取药、电子发票等医院就诊和医保结算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就医。(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8月底前,公立医院和纳入区域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民营医院均推广应用健康医保卡和健康码“一码就医”。

10月底前,全区公立实现患者不再需要携带实体就诊卡和纸质病历本,通过“杭州健康码”就能就医。

12月底,电子健康医保卡覆盖率达到杭州市考核要求,电子健康医保卡的使用率区属医院达到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达到5%。

(十六)检查检验互通共享。

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区域检验、区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集约化应用建设,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区级公立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通过“浙里办”手机移动客户端国民医疗健康专区向群众开放自助查询。根据《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通细则》(附件2),推进检验检查结果数据互联互通。完善社会办医院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接入检验检查共享平台。(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11月底,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接入“浙里办”平台,检验检查信息共享应用和开放率达到100%;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化推送。

(十七)全区实现互联互通。

全面升级“驾驶舱”,汇集卫生执法、疾病预防、医疗、健康档案等健康数据。优化页面,提升界面友好度、美观度。开展区域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达到四级甲等。(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7月底,完成卫监“全诊通”接入数据驾驶舱;9月底前完成数据驾驶舱的升级改造;10月底,完成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十八)急救服务互联高效。

不断健全区域内急救站点设置和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区域内急救信息系统和医院急诊室及各急救点实时联通。畅通病人转运通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危急重症疾病识别能力,提升急救效率。扩大应急指挥平台覆盖范围,将公立医院、疾控、监督纳入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一键护航”系统,完成与临安区“交通小脑”对接,实现120救护车与交通指挥系统智能联动。(牵头科室:医政科、信息办,责任单位:各急救站点、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9月底前,完成区属医院和疾控、监督10家单位应急指挥平台接入。10月底前,急救平均出车时间不超过3分钟,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0分钟。

(十九)提升“浙政钉”应用服务水平。

协同推进浙政钉2.0迭代升级,完成数据迁移。依托“浙政钉”加快开发办公、监管、决策类微应用,推进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政务协同业务通过“浙政钉”电脑端(pC)、移动端办理。(牵头科室:局办公室、法制科、信息办,责任单位:局属所有单位)

完成时间:9月底前,浙政钉用户激活率达到100%,12月底前,信息完整率达到100%、日均活跃率达到80%以上,掌上执法率达到90%以上。

(二十)互联网诊疗更可及。

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化升级,丰富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服务内涵,形成“网上看病”“在线结算”“送药上门”的闭环式规范管理和服务。加强部门协调,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落地。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对服务规范性、响应时间、工作量情况定期通报。(牵头科室:信息办,责任单位:各医疗机构)

完成时间:9月底,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接入全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互联网诊疗。12底前,区第一人民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医院;中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接入全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互联网医院。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各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落实,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实施方案。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强化相关部门的血防工作职责,深化血防体制改革,将血吸虫病预防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血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血防网络和精干、高效的血防队伍,提高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能力。

二、理顺血防管理体制

将血防工作纳入“大卫生”管理,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血防办和现有与卫生局平行的县市区血防办与同级卫生局合并。血防办公室是同级血防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履行相应的职责。血防办对外称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内为卫生局内设机构,血防办主任进卫生局领导班子。

三、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体系

将血吸虫病预防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出预防为主职能,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网络。

调整市、县市区血防专业机构的防治职能。在血吸虫病疫区(以下简称疫区)的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设立血防科(股),负责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将现有市血防所(院)和县市区血防站(院)改为血吸虫病专科医院,从事以血吸虫病诊疗为主的医疗业务。

疫区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接受省血防所的血防业务指导。

调整县以下基层血防站布局,强化基层血防站以预防为主的职能。根据当地血吸虫病疫情和区域卫生规划,对现有县以下基层血防站的布局作适当调整,使其成为区域性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中心,主要承担查灭钉螺、血吸虫病检查与化疗、健康教育等预防工作。

建立乡村血防网络。在疫区一个基层血防站负责若干个乡的血防任务,乡镇卫生院设血防专干,或由防疫专干兼任血防专干,协同基层血防站做好本乡镇的血防工作。疫区村卫生室履行血防有关职责,乡村医生承担相应的血防工作。

四、加强血防机构和队伍建设

严格血防机构编制管理。市、县市区血防办人员改革前属于行政编制的,改革后仍使用行政编制;市、县市区血防办人员改革前属于事业编制的,改革后继续使用事业编制,实行公务员管理。血防专业机构的预防人员改革后使用同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改革后,市、县市区血防办和市、县市区血防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科、基层血防站)的人员编制根据当地疫情、防治任务和工作需要,由同级政府确定。疫区县市区血防专业机构的血吸虫病预防人员总编制数控制在疫区人口总数万分之一点五以内。

严格血防人员准入。血防机构应积极推行人员聘任制。市、县市区血防办和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科(股)所需人员从现有血防机构带人带编,择优选拔。从事预防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并经全省血吸虫病预防人员统一考试合格,竞争上岗。新进血防机构从事预防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医学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加强血防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教育,分级对血防人员进行培训。

改革血防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等分配办法,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五、进一步落实血防经费政策

血防经费实行分级负责。省财政重点解决血吸虫病防治专项经费和血防基本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查螺和药物灭螺、灭蚴、查病、化疗和基层血防站建设补助。市、县市区财政重点解决以下经费:一是编制内从事血吸虫病预防人员的工资、政策性补贴、公用经费;血吸虫病医疗机构和其它基层血防站从事血吸虫病医疗工作人员,其经费按现行财政预算拨款标准不变。二是血防机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单位缴纳部分。三是疫区乡镇卫生院血防专干人员工资。四是乡村医生承担血防任务的误工补贴。五是血吸虫病防治专项经费、环改灭螺和血防机构建设配套经费。

完善血防项目补助政策。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防治工作需要,从*年起,对查螺、灭螺、灭蚴、查病、化疗等防治工作实行项目管理;接任务安排项目补助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4:3:3的比例分级负担。

血防经费实行单列。血防经费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加强血防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要将血防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制定血防机构建设配置标准和建设规划,分期组织实施。采取分级负责和多渠道筹资的办法,近期内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快基层血防站建设,基本实现房屋、设备、人员配套目标。

六、切实加强对血防工作和血防机构改革的领导

疾控局改革方案篇10

1.1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指导和规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甲型H1n1流感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邯郸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

1.3工作原则

密切关注,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2.1.1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分工

县政府主要或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重大决策。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文教体育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商务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工商局、县林业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工业促进局、县红十字会、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等。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订甲型H1n1流感防治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甲型Hln1流感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开展疫区卫生处理,对疫情做出全面评估,根据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甲型H1n1流感疫区的建议。

县发展改革局:紧急动用县医药储备,迅速向疫区提供预防、控制疫情和治疗患者以及消毒等方面的储备药品和器械;及时协调调运疫区人民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资。

县交通局:按《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交通卫生检疫工作,优先运送疫情处理人员、药品器械和有关物资。

县农牧局:负责做好猪流感防疫和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县商务局:负责出入境招商考察人员信息登记与报告工作、疫区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应急供应工作,协助做好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疫区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监测,并在疫情发生时,协助做好疫情发生地的隔离工作。

县公安局:提供出入境人员相关信息,协助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区封锁,加强疫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县工业促进局:负责县内有关企业出入境人员的信息登记与报告工作。

县工商局:加强市场监管,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厉查处集贸市场上出售病死猪及其产品的单位、个人。

县财政局:做好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资金的安排并及时拨付,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县民政局: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提供医疗、生活救助。

县科技局:协助提供甲型H1n1流感疫区处理所需技术,支持相关科学技术研究。

县文教体育局:对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并组织落实学校、托幼机构晨检、缺课登记、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处置。

县委宣传部:按照疫情控制的统一部署,做好疫情相关的宣传报道。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疫与保健意识。

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积极配合,保障疫情控制期间疫区的通信畅通。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县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协助相关部门在企业、社区、乡村、学校等广泛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县人武部、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指挥驻广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完成营区内的疫情处理任务,并协助和支持地方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的需要,组织做好紧急物资的进口、市场监管、污染扩散的控制及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交办的相关工作等。

2.1.2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具体职责

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我县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我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理的决策,决定拟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事项。具体职责如下: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工作。

(2)根据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集县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3)划定控制区域: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县政府报经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范围;经市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对我县区域内疫区实施封锁。

(4)人群聚集活动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在我县发生后,县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工、停业、停课,停止集市、集会,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采取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视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交通卫生检疫:县政府组织公安、交通、工商、卫生、农牧等部门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县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移交。

(7)信息:甲型H1n1流感事件发生后,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做好信息工作。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8)开展群防群控:乡镇、村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转移或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

2.2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相关法规的起草工作;组织制订全县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的政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甲型H1n1流感监测预警系统;组织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演练;组织有关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各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实施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

县卫生行政部门、县武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日常管理协调工作。

2.3应急处理专家咨询组

县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工作需要,组建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家咨询组。

其主要职责:根据监测、报告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提出预警、分级、启动预案、终止响应等意见;对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准备、重要措施提出建议;起草、制订、修订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等。

2.4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业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2.4.1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做好疫情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为预警提供依据。

(2)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疫情控制的技术方案;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对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情况。

(3)对甲型H1n1流感样本进行采样并安全保存及时上送标本。

2.4.2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隔离、治疗和转运工作;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等。

(2)及时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完成标本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工作,实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院内交叉感染;严格处理医疗垃圾和污水,避免环境污染。

(4)负责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后尸体的解剖、消毒等处理工作。

2.4.3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机构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对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开展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监测与预警

3.1县、乡两级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体系。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方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做好流感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甲型H1n1流感日常监测工作。

3.2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主动监测,并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3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及时、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甲型H1n1流感型别、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4信息管理与报告

4.1信息管理

4.1.1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全县甲型H1n1流感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信息网络,承担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

4.1.2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防治管理信息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本辖区内甲型H1n1流感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4.1.3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分析核实辖区内疫情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料。

4.2信息报告

4.2.1县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为甲型H1n1流感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甲型H1n1流感的责任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信息。

4.2.2医疗机构发现甲型H1nl流感病例,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判定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畜牧部门为猪流感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

5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反应

本县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依据《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国内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本省发生或者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政府启动应急反应,我县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5.1县政府应急反应

县政府在市政府或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紧急调集和征集有关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现场隔离、疫区的确定与封锁;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物资、经费,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疗救治和人员疏散;及时做好舆论宣传与引导工作。必要时请求市予以支持。

5.2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反应

卫生行政部门迅速组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进行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病人隔离、人员疏散等疫情控制措施,同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按照规定报告有关情况;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县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5.3县政府有关部门分别设立临时处理机构,负责部门之间以及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协调,开展职责范围内应急处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协调指导涉外劳务人员做好相关防控工作。教育部门要组织开展基本常识和健康教育活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及消毒通风措施。宣传部门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宣传工作。

5.4乡镇政府应急反应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地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县政府或者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6应急反应终止及评估

6.1甲型H1n1流感应急反应的终止

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末例病例发病7天后再无新病例出现,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建议,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6.2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理工作评估

6.2.1评估人员组织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分别由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工作。

6.2.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疫区自然地理概况、发生的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疫情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7保障措施

7.1技术保障

7.1.1将甲型H1n1流感监测纳入疾病监测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监测点,坚持固定与流动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各级医疗机构应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7.1.2加强甲型H1n1流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卫生部《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规范甲型H1n1流感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通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能力和水平。

7.2物资、经费保障

7.2.1物资储备:卫生、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建立处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物资储备,财政部门保障物资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疫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及时调用储备物资,并加强出入库管理。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7.2.2经费保障:县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财政部门落实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应急处理经费,所需资金已在部门预算核定的应当按照有关快速拨款程序及时拨付;未在部门预算核定的,要通过调整部门预算内部支出结构和追加部门预算等方式,及时安排和拨付,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8预案的制定

8.1本预案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并按规定公布。

8.2乡镇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组织制订甲型H1n1流感控制应急预案。

9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制订并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