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十篇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十篇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7:26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1

【关键词】行为准则职业会计师公司治理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ccountants,ifac)的职责是保护公众利益、巩固会计职业以及为国际经济的强劲发展做出贡献。ifac在2003年的报告——《重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一个国际视角》中强调,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公司治理。此项报告的研究成果为其下属的职业会计师委员会(professionalaccountantsinbusinesscommittee,paib)指明了工作方向。2006年1月,paib了“《公司行为准则制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其目的是帮助职业会计师在其组织内部制定和实施行为准则,以支持良好的公司治理实务。这不仅适用于在工商业供职的职业会计师,还可为在非赢利组织和政府机构工作的会计师提供参考。本文拟介绍征求意见稿的背景及主要内容,以期对我国公司治理实务的完善有所借鉴。

一、征求意见稿的背景

近年来曝光的公司丑闻及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不良影响,使公司行为准则的制定与遵守逐渐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在行为准则中明确传达价值观和指导原则是极为重要的。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如何使公司最有效的运行、如何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公司行为准则可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另外,ifac在对职业会计师多重角色的调查中指出,作为组织的ceo或cfo,职业会计师可能直接参与行为准则的制定与批准。征求意见稿也指出,从事内部审计的职业会计师可能参与评价在将组织的不正当风险降到最低的过程中,行为准则是否是一个有效手段;职业会计师也应该识别道德问题、监督并报告行为准则的遵守情况等。

鉴于公司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以及职业会计师对组织行为准则所负有的责任,paib拟订此项指南帮助职业会计师处理行为准则的制定、监督、执行与报告的问题,以为完善公司治理实务提供支持。

二、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1、行为准则的定义。征求意见稿指出,行为准则是指行为的原则、标准和规则。它指导组织制定决策、程序和制度,致力于增加股东的福利和尊重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行为准则一般包括道德准则的声明、组织目标、经营方针、行为标准和企业价值观等内容。

2、制定行为准则的方法。征求意见稿分别为一般性组织与全球性组织提供指南,以制定公司行为准则。第一,一般性组织行为准则的制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了制定行为准则的三阶段法。第一阶段,管理层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违法行为与公司丑闻。与此目标相一致的行为准则制定方法是遵循管理,即建立一套行为准则来保证组织遵循法律以及公众所要求的行为标准。通常包括以下程序:采用一套针对具体行为的准则;培训员工遵守准则;对遵循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标准明晰,并且对违反准则的行为有明确的处罚。其缺点是只能针对有限的组织情况和行为进行规范,而且只设立了组织行为的最低标准,并且可能向员工暗示他们的行为受到控制是由于他们不被信任。不能满足于这种方法的组织,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法制定超出最低标准的行为准则。第二阶段,管理层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创造价值。与此目标相一致的方法是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即组织针对各利益集团的期望或要求制定全面的行为准则。通常包括以下程序:确定利益相关者;评价各利益集团的态度和意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制定项目以及审定行为准则的有效性等。其优点是组织能够调查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态度,并能通过满足他们的要求得到回报。缺点是股东的期望因时间、地点的改变具有不确定性;一些期望不能被满足;在许多问题上缺乏指导,并且在行为的背后没有清晰的价值观作基础。第三阶段,管理层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拥有持久价值观的组织。与此目标相一致的方法是创建基于价值观的组织,即定义组织的价值观,使其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以成为行为的判断标准。主要程序有:定义组织的价值观、对反映价值观的行为准则予以制度支持、监督价值观是否得到遵循并予以报告等。对价值观的界定应该从组织的最高职位开始进行,并且需要经理和其他员工的参与,以在互相磋商承诺的基础上获得广泛的认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帮助组织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行为变得本能,而且当公司的决策与价值观相一致时,决策是富有成效的。但其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从短期来看执行成本较高。第二,全球性组织行为准则的制定。征求意见稿指出,组织在制定适用于国外机构的行为准则之前,应该考虑组织的类型、结构、文化、发展趋势等问题。另外,为了使公司在实施统一行为准则的同时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以对准则作适应性修改。但是这样的修改不得偏离公司总体的目标与价值观,并且需要得到管理层的事先批准。虽然对于全球性组织而言,行为准则的制定更为复杂与困难,但是三阶段实施模型仍然适用。第一阶段,组织力求遵循每个当地管辖区的法律法规。处于这一阶段的组织仅希望减少面临法律诉讼和重大舞弊的风险,管理者认为没有责任也没有必要制定适用于所有经营所在国的行为准则。第二阶段,组织努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缺点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要求可能相冲突,而且如果缺乏基本的行为准则,管理层很难解决冲突。第三阶段,组织为世界范围的经营管理建立一套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组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利益,这也是优秀的管理方式。

3、职业会计师面临的挑战。有效执行行为准则存在许多障碍,例如管理层与员工是否有积极的态度;对价值观和准则进行沟通存在的困难;实现公司其他目标的冲突与压力;制定与执行准则需耗用资源和时间成本等,而且行为准则可能与短期内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冲突。对于公司的职业会计师而言,应该在解决以下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第一,保证行为准则得到执行。客户、投资者、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信息和标准以评价内部和外部的组织行为,包括遵守法律法规、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以及与组织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等。因此,应制定衡量行为准则是否有效执行的标准。另外,对于这些标准,应该解决偏离问题,比如行为偏离准则达到何种程度时,职业会计师被授权向管理层报告。第二,在行为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比如确定行为准则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战略、资源配置或股利分配政策;如何解决组织行为准则与会计师职业行为准则的冲突等。

总之,随着公司治理实务的完善,管理层将认识到制定准则并且积极执行准则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性。这将需要更加关注受托责任、行为准则的遵循和控制等问题。职业会计师能够满足这些需要。

三、征求意见稿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介绍不难看出,为了支持世界范围内良好的公司治理政策、使人们更加关注公司行为准则,paib做出不懈努力,为职业会计师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在组织内部制定和实施行为准则提供指南。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际的先进理念,学习其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

1、重视公司行为准则。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制衡,而是通过制定科学的决策以保证各公司参与人的利益得到维护和满足,从而使公司最有效地运行。如上所述,公司行为准则是组织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指导组织制定决策、程序和制度,致力于增加股东的福利和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因此,行为准则可以保障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良好的行为准则能为公司的经营提供环境、为公司人员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保证,而且客户、供应商以及投资者等外部组织更倾向与遵守良好行为准则的公司进行商业活动。相反,没有制定并有效实施行为准则的组织可能承担以下后果:生产能力减弱、交易和成本增加、由于欺诈行为而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增加以及缺乏公众信任等,这些最终将会增加公司的资本成本。因此,公司应重视行为准则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积极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行为准则。

2、制定可执行的行为准则。在我国,许多企业积极去挖掘、提炼核心理念,明确了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这在企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有的企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经营理念之后,没有重视如何贯彻的问题,从而使先进的理念不具有可操作性,没有真正成为员工的行为标准。因此,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可执行的行为准则。公司的目标不同,制定行为准则的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如果企业规模较小,面临的管理问题较少,且其行为准则的目标仅仅是对法律法规的遵循,那么可以制定比较清晰、具体细致的标准,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简单的行为准则已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此阶段公司的目标不仅仅是对法律法规的遵循,而是创建强大的公司文化。那么在这一阶段,公司则可以采取三阶段法中的第三种方法,即明确公司的价值观,从而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信念作为行为的判断标准。

3、改变对会计师角色的认知。paib为扩展公众对职业会计师价值的认知,在题为“职业会计师的角色和范围”的报告中指出,职业会计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尽管职业会计师在审计实务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重要性已被公众承认,但企业还需要职业会计师来设计并维持公司治理机制,以确保行之有效、合乎职业道德和受托责任的公司治理及控制得以实现。在我国,对会计师的角色定位比较单一,仅仅局限在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内部控制等职能。但是,如果会计不与管理结合,不发挥其管理功能是无前途的,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机会损失。而且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发速发展进程中,会计人员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的会计人员,特别是高级财务人员,他们作为价值管理方面的专家,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管理活动及其过程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思路。而且财务人员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可以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特别是作为高级管理者的会计人员,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道德规范、公司治理与战略决策等活动中,以发挥更高层次的作用。比如,会计师可以积极参与公司行为准则的制定,以发挥会计人员对组织经营情况的控制、指导和评价作用。为了胜任这一职责,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生产工艺以及行为科学方面的知识。这不仅仅是挑战,更是契机。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把握发展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与能力,以扮演好在企业中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公司治理内涵[eb/ol],.cn/theory/zltx

/zltx-gszlnh.asp.

[2]马广林:现代企业财会人员的角色定位[j],企业研究,2006(2).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2

一、新加坡审计及质量控制准则的框架

在新加坡,衡量会计公司审计质量的基本标准是审计准则,只要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便可解除审计责任。新加坡的审计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原则、计划、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价、质量控制等内容。由新加坡审计准则SingaporeStandards0nauditing(SSas)、新加坡检查业务准则SingaporeStandardsonReviewengagements(SSRes)、新加坡保证业务准则SingaporeStandardsonassuranceengagements(SSaes)、新加坡相关服务准则SingaporeS'tandardsonRelatedServices(SSRSs)以及新加坡质量控制准则SingaporeStandardsonQualityControl(SSQCs)共同组成了新加坡业务准则(theSingaporeen-gagementStandards)。

新加坡审计准则对社会审计的目的和责任规定是明确的,即通过采取一定审计方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取得审计证据,以证明会计报表反映各项资产的存在性,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仅对会计报表的存在性负责,而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任。审计准则明确规定:编辑确实与公正的财务报表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这就使审计和会计的责任变得十分明确,便于审计人员掌握和执行。只要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程序操作,取得审计工作底稿,由企业管理层签字,审计质量便得到社会认可。如果出现不真实或其他错误,一律由企业负责。法院在审判民众控告社会审计质量的案例时,新加坡法律规定法院要看会计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如果审计人员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并有企业管理层的签字,法院直接宣判审计无责任,其责任由企业承担。

新加坡还制定了实务规范对审计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从编制计划、人员配备、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借用其他审计成果、内部审核,到报告提供、发表审计意见,都有十分明确健全的具体规定,而且对审计质量实施层层控制,便于审计人员遵守和操作。尤其是在围绕防范审计风险方面采取了一些合理的办法和措施。

新加坡拥有健全的审计准则体系,明确了审计质量责任。新加坡财政部和iCpaS一直关注领先国家的制度发展,了解其所出台的新准则,并努力与之协调一致。

二、新加坡与Cpa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

(一)公司法(Companyact)新加坡会计审计实务属英国模式,与英国一样,新加坡的公司法也是公司编报财务报表及其审计的重要依据。新加坡《公司法》于1967年制订,经历了多次修改。目前的《公司法》是2005年修订的。

按照新加坡《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3个月内,必须委任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的审计师。审计师的任务是在公司年终结账时,独立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并提出审计报告。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必须经过会计公司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才能向社会公布。同时,政府规定民间组织团体的年度财务报表也必须经过会计公司进行审计。所以,新加坡会计公司主要承担企业及民间团体的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新加坡《公司法》也规定,所有上市公司均应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功能主要是检查审计师的审计计划,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的流程和结果,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审计委员会有权任命审计师,审计师有权出席审计委员会,也可以要求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并讨论任何审计师认为应该提交给董事或者股东的问题。

(二)“会计师法(accountantsact)”以及“会计与公司监管法(accountingandcorporateregulatoryauthorityact)”安然事件等会计丑闻的频频曝光,促使各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加坡在2004年对《会计师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并颁布了《会计和公司监管法》(theac-countingandCorporateRegulatoryact)。其修改的法案及新颁布的法案均于2004年4月1日起开始生效。根据2004年《会计师法》,新加坡公共会计师委员会(thepublicaccountantsBoard,paB)及《会计和公司监管法》将原paB机构和公司注册局(Reg-istryofCompaniesandBusinesses,简称RCB)合并,成立会计和公司监管当局(accounting&CorporateRegulatoryauthority,简称aCRa)。paB和RCB的各项工作由aCRa继承。aCRa的成员包括1名主席,lo至15名其他成员,所有成员均由财政部长任命。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会计师的注册、会计公司设立的审批;控制和规范公共会计师、会计公司的职业行为;执行《会计师法》规定的法律条令等。根据《会计师法》,为了履行其职责,aCRa经财政部允许,下设公共会计师监管委员会(thepublicaccountantsoversightCommittee,简称paoC),paoC的成员从aCRa中产生,其中必须包括1名公共会计师。paoC协助aCRa履行其职责,具体包括管理公共会计师、会计公司的注册;安排公共会计师的考试、后续教育与培训;协助aCRa制定公共会计师的职业准则、方法程序等。根据2004年《会计师法》及修改过的《协会法》(theSocietiesact),iCpaS由一个法定的团体改组为一个非法定性的会计职业协会。

《会计和公司监管法》强调了审计人员的责任,规定审计师应该在其报告中指出: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和交易经过授权;会计账目是否进行正确的处理;收入、支出与资金的投资以及资产的获取和处置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它也赋予审计人员权力:审计师以及审计师授权的人员有权自由地使用和复制或摘取会计记录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资料;审计师及其授权人员为了法律规定的目的,可以要求任何知情人员提供其掌握的信息。如果任何人没有合理的理由而拒绝审计师及其授权人员的要求或阻碍、干扰、拖延其进行正常审计工作的,将被视为犯罪,并处以不高于每次1000美元或每天100美元的罚款。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审计准则与iFaC的iSa基本一致国际审计准则有利于国际资本投资。新加坡企业的主体是欧美和日本的跨国公司。新加坡也正是完全利用外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由于跨国企业编制报表的管理部门和外界使用报表的部门相分离,再加上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的差别,跨国公司与外界的差别就更大了,在此情况下,一套有效而又可信的审计准则是必要的。因此,就更需要国际审计准则。新加坡审计会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非常接近。实际上,新加坡是“吸纳”国际审计准则,并不自己“制定”审计准则。如2005年,在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影响下,新加坡也相应修改了11个审计准则,废除了4个审计准则。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3

abstract:perfectstandardneedsgoodexecutiontomaintain.otherwise,themostperfectstandardmustbeuseless.Byanalyzingfourfactors,theaccountingstandarditself,internalenvironment,thebodyofexecutingandtheexternalenviroment,wegotfourconclusions.First,it'sgovernmentthatactsasstandardsettercanimprovetheexecutiveofthestandard.Buttheenterprisemusthavetherighttochoosetheaccountingpolice,thereforetheobjectiveorientedmodeisthebeststandardsettingmode.Second,perfectcorporategovernmentcanimprovetheexecutionofthestandard.third,thehighlevelprofessionalskilloftheaccountantsisthefundamentalguaranteefortheexecutionofthestandard.Fourth,effectiveexternaloversightistheexternalguaranteefortheexecutionofthestandard.

关键词:会计准则;执行;制定;目标导向;公司治理;职业技能;外部监督

Keywords:accountingstandard;execution;set;objectiveoriented;corporategovernment;professionalskill;external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183-04

0引言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一准则体系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乃至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完善的准则需要由良好的执行来维持,否则,再完美的准则也形同虚设。本文将从会计准则本身、企业内部环境、准则执行主体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

1会计准则本身

影响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第一类因素是会计准则本身的强制性和适用性。而准则制定者的选择和准则的制定模式则是影响会计准则的强制性和适用性的两个具体因素。

1.1会计准则制定者――从文化背景看准则制定者的选择格雷(Gray)提出了连结会计价值和文化价值标准的4个假设:第一,一个国家个人主义倾向越大,权力距离越小,不确定性回避程度越低的社会,会计职业性越强。第二,一个国家集体主义倾向越大,权力距离越大,不确定性回避程度越高的社会,其会计价值的统一性越强。第三,一个国家不确定性回避程度越高,个人主义倾向越小,阳刚性倾向越低的社会,会计价值的稳健程度越高。第四,一个国家不确定性回避程度越高,权力距离越大,个人主义倾向和阳刚性倾向越低的社会,其会计价值的保密性越高。同时他认为不确定性回避程度和个人主义是对会计价值标准和实务影响最大的文化变量。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强调“和”,此外受中国近代史以及现代革命史的影响,我国是一个集体主义至上的国家,相应具体的权力距离较大。此外,儒家强调“中庸”,不愿意冒险,从而对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较高。无论从儒家文化“重义利轻艺事”的传统影响,还是作为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都是阳刚社会的典型代表。从而,结合格雷(Gray)的四大假设,可以推断我国的会计价值的统一性较强,也就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不能与西方国家相似采用职业机构作为制定主体,而应当选用政府作为制定主体。只有政府作为准则的制定主体才能够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力。

1.2会计准则制定模式――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不能面面俱到,还要考虑到会计准则的剩余制定权的问题,即还需要考虑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主要有两种: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

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即不明确规定特定主体和事项的特征,而是根据经济事项的本质进行相应的会计政策选择。而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则是明确规定特定主体特征或者赋予一种特定的事实状态而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选择。比如:会计准则规定:如果投资公司持有被投资公司的股份达到50%以上时,就说明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具有控制权,这种规定明确了持股的特定状态,这种规定就应该算作规则导向。若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特定的持股比例,而是从本质上要求若投资公司能够决定被投资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即说明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具有控制权。这种规定没有明确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的持股状态,而是对其事项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相应的要求,这种规定就应该算作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

从两中准则制定模式的概念比较中可以看出,两种导向的会计准则各有优势。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不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只需要将企业发生的会计事项与准则对事项特定状态的描述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选择相应的会计处理,从而该模式下制定的会计准则执行起来相对较为简单。但是特定的事项状态可能会掩盖其本质,从而该模式下的会计准则会给执行者提供一定的操纵空间。比如,安然事件中最为重大的会计问题就出现在此。与此对应,由于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中没有对事项特定状态的详细描述,而是要求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准则时,依据事项的经济实质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从而该模式下会计准则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但是由于原则导向下制定的会计准则的执行相对灵活,但是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两种导向各自有其优缺点,因此,2003年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国会提交了《按照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08(d)条款要求对美国报告系统中采用基于原则的会计体系进行研究的报告》(以下简称《体系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一种介于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之间――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制定的新观点。目标导向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一方面避免了规则导向下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任意策划交易事项而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适当的细节提高会计准则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下的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目标,也就是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时更加强调了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

依据王莉,郑伟,吴清坤(2011)经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中涉及到职业判断的项目遵循程度偏低,另外,从披露格式上讲一个新准则执行中披露的自主性较弱“样板化”严重。从而,目前我国现行状况下,如果大幅度放手由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行享有会计准则剩余执行权可能会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起到负面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国情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剩余制定权也需要大部分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可以有保留的一部分较容易判断的放手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将会是我国准则制定的最佳模式。

2企业内部环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是当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了解决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制衡的制度安排。我们可以说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良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保证。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机构。

2.1股东大会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依据其持股比例行使职权的机构。而股权结构是影响股东大会的重要因素。股权结构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其中:股权构成是指各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国主要是指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重。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一般用第一大股东比例衡量股权集中度,当第一大股东拥有50%以上的股权时称为股权高度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时是股权相对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以下时称为股权高度分散。

国家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国家股由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机构,或根据国务院决定由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或机构持有。作为国家股的“人”,这些部门和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并不是积极的监管者,有时甚至会出现所有权虚置缺位的情况。如此,经营者利用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这导致经营者很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能较好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财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法人进行股权投资的动机在于获得投资收益、跨行业经营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等。如此他们就有动力去收集企业相关的会计信息以选择投资对象及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进而法人股就有影响经营管理者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意愿。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数量。我国的流通股股东既包括机构投资者,也包括个人股东。无论个人股东还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都需要充分考虑投资收益与风险还要考虑经营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财务报告作为他们决策的重要信息之一,因此他们有意图影响经营管理者较好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上述描述可以看到,除当企业国有股占有较大比例时,由于存在所有权虚置缺位的情况,可能不存在影响经营管理者较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强烈意愿外,其他法人股和流通股都具有实在的所有权主体,都具有强烈的获取收益的意愿,而财务报告作为其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其必然具有影响经营管理者较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强烈意愿。

除了股权构成会对经营管理者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产生较大的影响外,股权集中度也会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股权高度集中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变为控股大股东和广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控股大股东作为全体股东的人,形成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从而控股大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另一个极端,当股权高度分散时,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够形成对企业的重大影响,股东存在“搭便车”的侥幸心理,没有人有主动监管企业的意愿,从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相对较弱,从而也没有强烈的意愿影响经营管理者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介于两者之间的股权相对集中一方面克服了大股东一股独大,控制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克服了股权高度分散,中小股东偏向“搭便车”,缺乏主动了解财务信息的不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增加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观意愿。

2.2董事会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董事会是股东推选出来经营管理公司的股东会的常设机构,对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的成员构成等都会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董事会的规模是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一个因素。一般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虽然团体综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可以增加决策时的思想碰撞,但是其在进行决策时效率会降低,反而不会提高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有效性;然而若董事会规模较小,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但是每个人工作负荷过重可能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最重要的是少了董事会成员不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综合,少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则可能会降低决策的有效性,因而董事会规模过小也会降低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有效性的结果。Jensenandmurphy(1990)认为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董事会规模有助于改善董事会的治理效率,董事会规模为9时可能是最优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主要分布在7到11人之间,应该属于可以改善董事会治理效率的最佳规模,这种规模也是保证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最佳规模。

董事会成员构成是会计影响准则执行的另一个因素。依据董事会成员与公司的关系可以将董事会成员分为:内部董事、有关联关系的外部董事和无关联关系的外部董事。其中内部董事又被称为执行董事,即在公司或者关联方的经济实体内有具体任职的董事;有关联关系的外部董事是指与公司存在实质性利害关系的外部董事。而无关联的外部董事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与企业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外部董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独立董事。既然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从而他们能够较执行董事和有关联关系的外部董事更加独立、客观、公正的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和对管理层进行监督评价,因此,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较高的公司能够更好的执行会计准则。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主要职责为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专门机构。从而审计委员会也是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因素。西方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即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可以提高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

2.3监事会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监事会是大陆法系国家公司设置的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的常设机构。它的具体职责与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相似,因此它对会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影响也与英美公司制度模式下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相似。即监事会的设置可以提高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

2.4经营管理机构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经营管理机构对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其与公司的利益关系。经营管理机构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从而,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设计使经营管理者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相一致的机制,以促使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相应的经营管理决策时同时满足股东和经营管理层的利益最大化。公司的激励机制就是影响经营管理者和股东利益相一致的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年薪制和股票期权两种制度。

其中,年薪制规定,经营者的年薪收入由固定薪金与年度奖金即利润分享两部分组成。其中年度奖金即利润分享是企业当年的经营业绩的分享,从而年度奖金应该是对经营管理者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重要机制。但是年度奖金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经营管理者为了当期获取较高的奖金,可能会选取盈余管理的各种手段,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水平。另外一种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制度是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经营者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按照事先约定的行权价格在约定的期限内购买本公司股票的一种权利。此种激励制度下,经营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不再是当期的奖金而是行权时行权价格与股票市价之间的差异,股票市价高于行权价格的差异越大,经营管理者获取的收益越高,而股票价格不是与企业当期收益相关,而是与企业未来收益相关。但是,企业的未来收益毕竟尚未实现,股东只能通过经营管理者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经营管理者为了获取较多的自身利益,就会出现选取激进会计政策、玩弄会计数字游戏、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会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3准则执行主体――会计人员职业水平

随着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会计准则越来越复杂,从而对作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体――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麦克里(1973)在论文《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中强调利用传统的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是不合理的,而应考察那些真正能够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作出实质性的贡献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胜任能力”。许萍(2010)参照iFaC的研究成果认为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应当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三个能力之中是职业价值观是会计人员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根基,职业知识是执行会计准则的保证,职业技能则是执行会计准则的具体工具。所谓职业价值观指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包括遵循法律与法规、正直、客观、终身学习的责任、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等。职业知识则包括由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和外语等构成的基础知识和由组织行为、经营管理、会计财务以及信息技术构成的专业知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教育准则》第3号“职业技能内容”提出,会计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性技能、个人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6项。而从王莉,郑伟,吴清坤(2011)经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1)涉及到只有内部人才能掌握的信息企业披露意愿明显不足,这显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违背的客观、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原则,是由职业价值观缺陷带来的结果;(2)信息披露“样板化问题严重”,是由于会计人员不理解什么是可收回金额,从而不知道可收回金额的具体计算方法,因此无法进行详尽披露,这属于职业知识不足带来的后果;(3)涉及到职业判断的项目遵循度偏低则主要是执行人员的职业技能不足造成的。从而,只有综合改善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主体的职业价值观,扩充其职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才能从执行主体上保证企业会计准则良好的执行。

4企业外部环境

4.1法律环境政府为了防止会计准则流于形式,必须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即强制实施制度体系保证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我国保证会计准则执行的最高强制制度是法律,也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第二章会计核算规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除了最高法律《会计法》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强制性要求以外,财政部除了负责制定会计准则以外,还有权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4.2资本市场除了对上述对所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强制性法律规范外,证监会负责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检查;证券交易所有权在本交易所公开交易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来自各方面的监管无疑会提高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尽管存在各方面的监管,现实中依然存在大量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舞弊案件,原因如何?刘慧凤(2007)发现由于监督成本的限制,企业对不执行会计准则查获的概率具有不确定性,而对财务报告的行为后果是可预期的。也就是经营管理者会计舞弊接受惩罚具有不确定性,而其带来的的增发、配股、融资等方面的收益确实可预期的,从而这种正式的强制实施制度体系在保证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配合其他的相关制度来保证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4.3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他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鉴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并且其选择的会计政策是否已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社会审计可以作为监督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经济警察。好的审计质量是高质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的前提。

5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会计准则本身、企业内部环境、准则执行主体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四方面因素。只有强制性和适用性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系统的外部监管体系才会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凤.情景架构下的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王莉,郑伟,吴清坤.基于资本市场经验数据的会计准则执行评价[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1(10):3-6.

[3]裘宗舜,李栗.美国后安然时代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导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37-39.

[4]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规则;队伍建设

近年来,财务人员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反思事件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不到位,即事前选人用人不到位、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事后工作结果监督不到位。举一反三,我们要认真筛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有哪些漏洞和不足,还有哪些制度不完善,还有哪些工作亟待我们去整改,以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用制度管好人,依规则做好事。

一、抓好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按照管理、核算、服务、监督等职责,要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资产、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控制好财务风险,确保公司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通过财务职能的完成,不断提高决策支持能力、预算引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要做好以上工作,就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抓好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助力公司达成经营发展目标。

(一)提高财务人员入职门槛

财务管理的职能是管理、核算、服务、监督、沟通、分析和汇报。财务人员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主体,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公司财务工作质量的优劣。在目前的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广的知识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职业道德是决定以上工作内容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仅仅通过学习一个会计证就能满足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面临各种经济业务,在业务处理中要运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多种知识,所有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会计证是必要条件,而专业背景是充分条件,所以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入职门槛,专业学习的过程是培养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过程,必不可少。所以建议财务人员的任用应该从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中选聘,专业背景是作为财务人员入职的一个最低门槛。那些认为财务工作谁都能做而忽视财务专业学习背景的想法是不对的,是对财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伤害。诚然,提高财务人员入职门槛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从用人制度上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基础保障。

(二)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做好财务人才战略储备

公司的发展受市场行情、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影响,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前景,配备与战略实施相匹配的财务人员队伍。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提前安排;绝不能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了,需要完整成熟的财务人员队伍时才去着手建设,这样会造成企业发展的滞后。所以,做好财务人员梯队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做好人才规划十分重要。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源的方式,只有做好这些准备,也才可以避免任用财务人员时手忙脚乱,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中选择。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倡原则性和责任感

公司财务部门作为核算、监督和资金管理部门,数据的准确性、资金的安全性都至关重要。因此,财务人员既要确保财务资金安全、财务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又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因此,从一个公司健康发展的角度,需要严谨的、认真的、敬业的财务人员去保驾护航。良好的财务职业道德是一个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一个称职、合格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做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所以,财务人员更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为公司把好财务关,坚持原则性,体现责任感。《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二节第17条至第24条都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了明确要求,主要内容如下:1.爱岗敬业。财务人员要树立职业荣誉感,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安心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2.诚实守信。财务人员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实事求是,如实反映。3.廉洁自律。财务人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对待名利,把住关键环节,筑严思想防线,带头遵守纪律,不贪不占、清正廉洁。4.客观公正。财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客观公正,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严守职业操守,保持公信力。5.坚持准则。财务人员要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公司的各项制度,结合财务工作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并广泛进行宣传。6.提高技能。财务人员要熟悉本单位的业务活动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改善公司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7.参与管理。财务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公司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要点,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8.强化服务。财务人员要运用掌握的财务信息和财会分析方法,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并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四)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提升财务人员队伍质量

财务人员的新老更替是必然现象,这就要从两个方面做好财务人员的梯队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第一,严格把控新进财务人员质量,即把好入职门槛。入职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未来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水平。所以必须要明确人员标准,把公司需要的、可用的人才吸收进来,并对新员工进行有步骤、有规划的培训,使新员工快速融入;第二,对于老员工,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其提高业务技能。可以通过送培、请专家培训、与其他单位交流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结构。

(五)实行岗位轮换制,激活财务人员工作热情

根据内部控制要求,基于岗位之间相关交流学习和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养的需要,要定期对财务人员岗位进行轮换,特别是像出纳等一些比较敏感的岗位。尽可能使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全方位、全流程去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提升每个财务人员的素养和能力,这也有利于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六)加强财务团队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财务知识是一门持续更新的学科,每年都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严格学习要求。通过继续教育,让财务人员掌握最新的财务、税务知识;也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或其他方式营造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类职称、职业资格考试,并通过现金奖励、工资挂钩、职位晋升等给予激励。

(七)改变服务意识,参与企业管理

财务部门掌握着公司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能够监测各方面运营情况。必须让财务人员真正参与公司的管理。财务人员利用其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可以给公司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公司更好地发展。很多公司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运作,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有更好的创造力。通过全面参与企业管理,提高公司决策支持能力,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八)加大绩效考核力度,营造平等公平的氛围

评判财务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一个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在制度层面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要尽量通过定量、定性等指标考核,从而使财务人员岗位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和目标要求。公司要建立以人才评估、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用人机制,做到因事择人,任人唯贤,用人所长。对优秀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和岗位晋升机会,为优秀的财务人员提供公平合理的发展和上升平台,打造人才建设的良性机制。

二、履责过程中要以规则为指导

财务人员的职责概括为管理、核算、服务、监督、沟通、分析、汇报等,通过以上职责的完成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控制好财务风险、确保公司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通过财务职能的完成,不断提高决策支持能力、预算引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所有这些职责的履行和完成均应在规则的指导下进行。财务人员只有知道规则、尊重规则、执行规则、完善规则,才能做好财务工作;只有按照财务规则做事,在财务风险控制上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才能确保资产、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实现风险防范的目标要求。

(一)财务人员需要遵守的规则

1.核心规则。核心规则就是以《会计法》统领的从国家法律到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岗位的规范。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公司制定的会计制度以及财务岗位的具体规定;这些规则是财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规则,会计工作就是在这些规则中做选择。以会计主体原则为例,它从空间上规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非会计主体发生的业务不能作为核算内容;以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例,成本录入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以内部控制不相容职责为例,财务人员不能同时作为复核、记账和出纳等职责,等等。2.关联规则。关联规则包括税收法规、工商法规和其他法律,甚至包括刑法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这些规则对财务人员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尤其是税法和工商法规,无不是会计必须遵守的规则。3.核心规则和关联规则的关系。无论是核心规则还是关联规则,在标准适用上都分为三个层次:(1)法律层面:指国家颁布的法律,主要指《会计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这个层次的规则居于最高位,尤其是《会计法》,是整个财务规则的核心,该层面的规则主要是概括性的规定。(2)法规和规章层面:指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以及地方政府及部门颁发的一些法规和规章,如国务院颁发《增值税暂行条例》,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增值税实施细则》等,该层面的规则既有原则性的规定,也有具体的规定,以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居多。(3)公司及其部门制定的制度:该层面规则是对国家法律法规与公司业务范围结合后指向更明确的规则,如施工企业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金融企业管理制度是金融企业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个层面的规则是对财务人员影响最大的规范体系。同时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怎么样,也在于它能制定并执行什么样的财务规则制度。会计法规体系是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财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最终要接受国家法规体系的规范和制约。

(二)财务规则的执行和落实

1.改变财务理念,正确定位财务工作目标。目前,部分人员对财务概念的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是理解错误,他们只有会计概念,没有财务概念,如他们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简单的会计运算,把财务等同于了会计,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企业资金和项目投资的管理手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浪费,并且加大了企业投资风险。因此,要认真落实执行好财务规则,推进公司财务管理,就必须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内涵、正确看待财务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将其地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运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诊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控制它的资金调度等,切实落实好成本管控制度,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2.完善财务制度,细化岗位职责,加强财务基础工作。(1)从梳理经济循环的角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要覆盖公司经济运行全部领域和交易环节,所以必须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管理、核算、服务、监督、沟通等职能要求,完善全覆盖的财务制度,从预算、核算、决算、财务分析到财务报告,从账户开立、资金预算、资金支付到银行对账,从资产购置、管理、折旧到清理等,梳理出全部的业务循环和会计循环,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费用管理、账户管理、印章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档案管理、会计报告管理、纳税管理、资金管理、发票管理、会计人员管理、职业道德规范、对账管理、资产管理等制度。通过以上制度的完善,从外部控制、内部要求两个方面实现对财务价值管理“全覆盖”要求。(2)从梳理会计循环的角度,完善会计岗位管理职责。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安排是财务工作分析中的一个环节,来源于财务流程和财务战略的需要。岗位职责安排主要解决做什么,即工作任务;为什么做,即工作目标;谁来做,即工作主体;什么时候做,即任务时点;怎么做,即工作标准和方法;要留存什么资料,需要移交给谁等。通过明确岗位职责的设置,明确岗位边界、实现任务传递、提高流程管理和效率、实现规范化、细化岗位责任和权利,又加强了会计循环的链条管理,为促进财务管理提升及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3)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之上对财务工作进行的细化,因而,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就得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这个过程涵盖从会计循环最开始的报销审批到财务科目的设置、凭证报表的装订、记录完整的数据信息、财务报告的形成、会计档案的完成等,最后通过财务分析,充分挖掘公司发展潜力、改进经济活动处理的方式。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首先,公司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作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公司领导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切实解决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问题。其次,在公司内部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管理层和制度执行相关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使内部控制成为公司的自觉行动,为贯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应围绕内部控制体系来制定。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体系涵盖多个方面,要合理设置重要节点与一般环节上的评分比例,另外要考虑考核方法是否具备足够的激励性和可执行性。

结语

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只有从管理层面通过完善制度明确规则,才能在执行层面让财务人有则可依、有纪可循;只有选择了那些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感强的人从事财务工作,才能确保规则的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也才能真正实现用制度管好人、依规则做好事。

参考文献:

[1]许娟.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8(21):49-50.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5

业务员工作细则一为了更好地树立公司的形象,促进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发展,以及加强对市场推广人员的有效管理,特制订以下管理规定。

第一章出勤制度

一、全体业务人员必须认真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

二、全体业务人员上下班必须到公司报到。

三、因公,因私不能上班的,实行书面请假制度。

1.请假必须经总经理签字生效

2.特殊情况来不及书面请假,不能上班的,应向上头报告,并事后补办请假手续。

3.办公室应加强考勤管理,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书面请假制度,请假手续交办公室留查。

第二章业务员管理条例

业务员是公司的生命,为充分调动公司业务人员的积极性,特制定本条件,具体如下:

一、试用期业务员管理条件

1.新业务员到公司正式报到需携带身份证原件,毕业证原件,1张身份证复印件,1张毕业证复印件,1张个人简历。

2.业务员到岗后,由公司统一安排参加岗前培训,每个业务员需通过基本培训方可正式上岗。

3.为了让新业务员早日熟悉公司业务,公司对新业务员采取底薪+无定额+奖金的工资发放制度,鼓励业务员大胆拓展业务范围。

4.新业务员试用期一般为3个月,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从业务员的责任心,业务能力以及对公司的贡献三个方面对业务员进行考核。由总经理决定业务员转正时间。新业务员试用期3个月后仍不能通过业务考核的做自动离职处理。(对责任心强但业务能力弱者公司将适当放宽条件)

二、正式合同期业务员管理条件

1.业务员基本工资=底薪+提成+奖金

2.底薪计算方法

业务经理有责任帮助其它业务员提高业务能力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领导和管理整个业务部将影响个人的业务量。

三、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对业务费用,需事先填写申请表,注明用途并由公司经理批准。报销时,原始凭证必须由经理,经办人两人以上签字并附清单。经财务部门核准后给予报销。当月发生的业务费用当月必须结清。

四、提高公司凝聚力,提倡公司员工互帮精神

公司会每月凭出责任心强、业绩好的优秀业务员,累计三个月可享受金牌业务员称号。成为金牌业务员的人员,除具有带领团队的资格,同时还有月奖金及年终奖。

第三章业务员日常行为规范

一、在公司内,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指挥。

二、必须建立晚会制度,宣布当日各位业务人员的业绩,包括小区情况、拜访客户数,成交客户数等,需提出疑问、建议及市场动态反馈,以供大家讨论。促进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要安排次日工作内容并作好准备。

三、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下班时间到后,必须整理好物品下班。

四、工作期间应认真工作,不允许串岗聊天和在工作区内大声喧哗,不得妨碍其他人开展业务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可阅读与工作业务无关的书报杂志。

五、工作时,不打非业务性电话,接非业务性电话时应尽量缩短时间。

六、必须履行对公司机密、业务上的重要信息的保密义务,不得将公司业务及营销信息泄露给他人。不打听,不传播与本人无关的,不该打听不该传播的事项。

七、不得将公司资料、设备、器材用作私用,如需携带外出须得到批准。

八、与工作无关的私物不得随意带入公司,工作场地非经许可不得进行各类娱乐活动。

九、个人所借用的工具、物品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拆卸或改装。若出现故障须及时向上级申报。

十、无操作资格者不得操作公司的有关设备、器具等。

十一、客人来访原则上应有预约,并在指定场所接待。非工作人员不经许可不得进入工作场所。

十二、公司员工间及对公司外的人员,必须礼貌待人,文明用语,不讲粗话、脏话。同事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团结、帮助。

十三、员工着装应以反映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原则。男职员着装要清洁整齐,禁止穿拖鞋、背心、田径裤。女职员穿着要大方得体,不浓妆艳抹,不准单穿吊带衫、凉拖鞋。

十四、随时注意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清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烟蒂、不乱涂乱画。雨具、雨鞋一律放置在规定存放处。

十五、除在指定场所、时间外,不允许饮食、吸烟。

十六、节约用水、用电、办公用品。安全用电,爱护灯管、插座、开关等电路设施。不准私自拆除、搬移和乱拉线路。若有损坏,须通知物业处进行更换、修理。

十七、必须遵守用电规则(下班前关闭电脑、清理烟缸、切断电源)

十八、所有设备、器具等必须保持可正常安全运作状态。

十九、发生传染病立即报告

第四章业务操作行为规范

为提高业务人员素质,规范管理,防微杜渐,特制订公司业务人员业务操作行为规范。

一、四做到

1.做到保守机密,不向客户及竞争对手透露价格等机密。

2.做到通讯畅通,不无故关机或失去联系。

3.做到据实报销,不隐瞒行程,不瞒报费用。

4.做到爱护公物,不损坏公司物品。

二、业务中注意事项

(一)用户询价或报价注意事项:

1.业务人员联系客户时,严格按公司公布的价格向客户报价,并记录备案(含报价时间、客户名称、所报价格等)。

2.业务人员负责向本辖区的客户报价,若接到其他区域用户询价,须转达给主管。

(二)信息收集注意事项:

1.与客户交流中要充分了解客户目前的装修状况,和采购渠道,建立各级客户资料档案,保持双向沟通。

2.在业务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反馈要及时、准确、全面。

3.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同时,要积极调查市场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搜集新的信息,开拓新市场。

4.做好行销日志,要求明确具体,及时汇报并上交公司

5.每月定期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回公司

(三)签定合同的注意事项:

1.签定合同前,了解客户/商家资信,做好资信调查,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2.签定合同时,业务人员对合同文本所规定的条款填写内容进行认真推敲,逐项填写完善,不得涂改,严格按《合同法》和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执行,并签章认可,对违规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3.合同文本采用公司规定的标准合同。

(四)资金支付注意事项:

1.业务人员在合同或订单签好后,应严格按约定支付款项,不得为难客户、故意拖欠货款。

2.业务人员由于工作失误造成资金丢失或被骗,承担全额损失,对配合客户诈骗公司货款的,挪用公司货款等行为,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务必坚持原则,维护公司利益。

三、驻点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日常管理:

1.业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劳动纪律,在公司人员执行公司作息时间;驻点人员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制定本驻点的作息时间,但要报公司备案,每日工作服从主管安排。驻点人员晚上无业务需要不得外出,如因业务需要外出必须经驻点主管以上领导批准。

2.每天根据值日程表安排人员值班,由值日人员负责做好驻点的卫生打扫及伙食安排,始终保持清洁整齐的办公环境。

3.驻点的公共物品及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如人为损坏公物及租住房屋原有设施,照价赔偿。

4.驻点人员外出时要有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应做好自身的保护工作,以防止发生意外。

5.驻点电脑由内勤保管和使用,在使用电脑的同时做好保养、维护和管理工作。

6.驻点电话及传真只用于公事,不得因私使用电话,驻点内勤和主管负管理责任。

7.客户来访时,礼貌接待,并将各种资料收藏好,以防止公司机密外泄。

业务员工作细则二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增强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销售业绩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原则,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销售部人员应做到对企业忠诚,敬业、奉献、团结,并严格遵守《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协议书》的内容规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如销售网络明细、销售策划、营销政策等)如有违反,轻则扣罚200元,重则立即开除,并追究相应的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

二,要廉洁奉公,严禁行贿受贿,如有违反轻则扣罚,重则开除并移交司法部门。

三,业务员必须将自己开发的客户名称、联系人、地址、电话、传真、品种、单价、月销售及销售额全部报给公司财务部,以便公司全面管理。新开发的客户一定要认真填写销售记录表,所填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回收货款金额,单价应与实际销售金额相符,如有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第一次给予销售货款的50%扣罚。第二次给予100%扣罚,第三次予以辞退。

四,公司每月对业务员进行评比,选出当月最佳及最差员工,如果连续五个月被评为最差员工,公司将予以辞退。

五,业务员应与公司共同发展,跟上公司的高速发展,如完不成销售定额,公司将予以辞退。

六,销售部每周六应报出下一周的用车计划。

七,对客户文明礼貌,做好友情公关

八,业务员未经申请同意产生的任何费用,将由个人承担。

九,业务员要保证及时送货,并保证所送货物的完整。

十,业务员所借货物,两日内必须与仓库平账,(特殊情况如有业务经理同意除外)每拖延一天扣罚20元。

十一,业务员应如实填写行车路线,如有弄虚作假,每次扣罚50元。累计3次,公司将予以开除。

十二,业务员在出差前应先写好出差申请,写明出差地址、时间、销量及回收货款等情况,未经批准的出差线路一切费用自负。

十三,业务员出差后必须认真记录工作日记,内容应为每天什么时间到什么地点,与什么人谈了什么业务,结果如何及何时返回住处;日记还应写出该客户的姓名、地址、电话、并做到每3日向公司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电话汇报工作,应提供所在地居住电话。出差回公司后应及时将工作日记交予总经理审查。每拖延一天扣罚50元。无工作日记扣罚200元。

十四,外埠销售员或销售经理出差前应先写出差申请,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到财务部借差旅费,出差回连后为第一天休息,第二天应到公司对账,并将出差工作日记等销售情况向总经理汇报,作息时间按公司正常管理,如超期休假,扣除超期工资。

十五,由于业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客户订货必需及时送到)因此,休息日一定要保证电话正常开机,如有订货,及时与公司联系送货方式,电话关机每次扣罚20元。超过三次者扣罚100元。公司不再补助电话费。

十六,业务员应按公司规定的销售价格进行销售,不得自行变动销售价格,特殊情况应向业务经理或总经理汇报,经研究批准后再决定按什么价格方式供货。如未经请示随意降低价格造成损失,由业务员承担。随意提高价格的按提高价格部分双倍处罚。

十七,业务员在给客户供货时应根据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当地气温及产品保存方法、保质期等情况适量发货,做到少送勤送,每一批货物到达目的地后,第二个月内必须过问销售情况,如有积压,必须马上调货;如有不负责任盲目超量发货造成滞销变质退货的,运费由业务员承担,退货的损失由公司、业务员各承担一半。

十八,业务员必需有极强的责任心,对所维护的客户必须每月要走访或电话查询两次以上,如发现有缺货超过一周现象者,少一个品扣罚20元。

十九,业务员当天销售回收的货款,回公司后,必须马上将货款交到公司财务部,并与财务部讲清该批货款是哪个经销商或客户的返款,如当天不能回公司,第二天早上交,如有拖延,每拖延一天扣罚50元,欠款三个月的客户由业务员个人承担欠款(特殊情况经总经理批准除外)每拖延一天扣罚50元。欠款部分必须说明清楚,并有欠条。收取支票,应先进行审核(字迹工整,日期在十日之内)。不能接收过期和远期支票。不按时对帐的业务员,财务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每拖延一天扣罚50元。

二十,业务员应虚心接受财务部的监督,财务部每月将与所有客户对帐,业务员应积极配合,按时到财务部对帐,外地未回公司的业务员应电话对账,对账的内容为:品种、数量、金额、回收金额、欠款额、欠款部分必须说明清楚,并有欠条,不按时对账的业务员,财务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每拖延一天扣罚50元。

二十六,如有客户投诉,比如:销售价格高于公司规定的价格、服务态度不好、不及时送货、该调换货的不予调换等,(业务经理或总经理同意的特殊区域除外),经查证属实,将对业务员进行处罚,每次扣罚50-100元,并收回此客户,交给其他业务员管理。

二十七,业务员未经许可,不允许到生产车间,如有违反,每次扣罚200元。

二十八,业务员年终完成销售定额的,公司将给予奖励,涨工资一级。超额完成定额的,超出部分公司给予提成并涨工资二至四级。

二十九,业务员有突出贡献者,经业务经理申请,报总经理批准,公司将给予、重奖。

三十,业务人员应熟记金达调味品有限公司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做人标准以及工作中的好习惯和办事效率。

业务员工作细则三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能使公司运作有秩序地进行,维护公司及员工的切身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涵盖业务员思想道德行为准则、日常工作规范条例、账款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管理办法等。

第三条凡公司业务员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业务员思想道德行为准则

第一条业务员应思想端正,品德高尚,诚实守信,对公司拥戴忠诚,热爱本职工作,有奉献精神,严格遵守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公司领导的安排。

第二条业务员之间应相敬相爱,团结互助,要具备团队意识,有矛盾纠纷要妥善解决,或上报公司领导寻求调解,不得私下用武力等不良方式,一经发现,扣除当月所有工资奖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予以解聘。(此条之所以严厉,是因为在销售业务领域,矛盾特多,比如抢单等现象)

第三条业务员是对外代表公司形象的重要代言人,每个业务员在客户面前,不得作出有损公司形象的行为或举动,不得作出有损公司信誉的事情,如经发现,或有客户投诉涉及公司形象的,经公司调查属实,扣除当月所有工资奖金。

第四条公司本着充分保障每个业务员利益的原则,严禁业务员之间出现抢单或划单的行为。抢单,是指甲业务员在洽谈的业务,乙业务员利用关系或以让出自己提成点数等别的手段抢走此业务;划单是指,甲业务员将自己的单划到乙业务员的名下。公司一经发现有抢单或划单的行为,扣除双方当月全部工资及奖金,并在全公司通报一次。如第二次再犯,公司有权解除合同,予以辞退。

第五条业务员应善待公司的任何财物。如有恶意破坏者,除要求赔偿外,公司予以扭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不小心损坏者,比如灯具,公司按成本价从其工资中扣除。

第六条业务员在外不得以公司名义、打着公司的旗号从事与业务无关的活动。如经发现,扣除当月所有工资奖金,立即予以解聘,并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条业务员应具备职业操守,遵守公司相关的保密规定,不得将公司的商业秘密告诉竞争对手。如经发现,扣除当月所有工资奖金,立即予以解聘,并根据合同内容中的相关保密协议向法院起诉。

第三章业务员日常工作规范条例

第一条业务员严格遵守考勤管理规定,具体奖惩规定详见《业务员薪酬管理制度》。

第二条业务员每天必须向负责主管口头汇报前一天的工作详情,如有困难,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每周周一提交周工作总结的书面报告。此项规定旨在发现并解决业务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归纳,帮助提高业务员的业务水平。

第三条业务员在上班期间,要求着装整洁,形象健康,禁止奇装异服或过于暴露的服装,不得有披头散发、敞衣露背、穿拖鞋等有碍观瞻的举止。

第四条业务员在上班期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公司的电话不得用来做与工作无关的闲聊。

第五条业务员在上班期间,不得瞎晃闲逛,不得到各个部门串岗聊天消磨时光,影响他人的工作。

第六条业务员的请假规定。业务员每个月请事假不得超过三天。事假超过三天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旷工一天扣30元,当月旷工超过15天的,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如事假有特殊情况的,应写出情况说明报上级主管审批。请病假应提供相关的病历。

第七条公司对优秀业绩者会给以特殊优待假期,具体假期时间视公司而定。

第八条业务员如需出差洽谈客户的,业务员必须提前向上级主管申请,经批准,方可外出。出差期间应有详细计划,并报以上级主管备案。出差旅费的具体报销办法见下章《账款管理制度》。

第四章账款货物管理制度

第一条业务员每天从财务处领取收款账单,当天下班前必须将收回的账款(现金或支票)交给出纳,与财务核对剩余的收款账单是否对数。业务员收回账款后,才能凭账款开取发票。因业务的灵活性,如果业务员当天不能在下班前赶回公司,可以于次日与财务交接收款账单,再重新领取新一天的单子。

第二条若有客户因某些原因,收到货后却不能及时交款,业务员必须收取客户的签收单或借条凭据,上面须有客户自己注明的未付款项,并签字盖章。业务员必须把客户的签收单或凭据交回财务处,自己留复印件。

第三条坏账准备金。所谓坏账,是指那些收不回账的。为提高业务员的警惕性,也是为了防范业务员的利益不受侵害,增强业务员的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公司特设坏账准备金。公司每月从业务员的工资里提取150元作为本人的坏账准备金。当年度满,如果未发生吊账问题,公司全数奉还准备金,并予以适当奖励。如果真有客户赖账或跑账,首先由业务员出面追讨,追讨不成,由公司出面用法律手段解决,这其间的诉讼费用的一半由坏账准备金提取。公司出于人性化考虑,也出一半。如果坏账准备金不足诉讼费用的一半,从业务员工资中扣除。如果诉讼无果,成了死账,由业务员承担全部死账,诉讼费用由公司来出。(此条任主可作详细斟酌,也可以不设此条。)

第四条每月28号下午四点为当月最后回款时间。业务员不得将已收款项故意挪至下月。一经发现,从工资中扣除500元。

第五条对于那些暂时收不到账的规定:公司本着出货见款的原则,要求业务员在客户收到货物后当即予以收款,但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原因存在,客户暂时交不出款的,业务员除了交回客户的签收单或借条凭据到财务处外,还应及时报知直接上级主管备案,在这期间,业务员应主动提醒催促客户,超过十天仍未见到款项的,应与上级主管协商妥善追款办法。

第六条业务员出差旅费报销的规定:为了提高业务员出差洽谈业务的成功率,遏止乱出差的现象,特制定本条。以签单为基准,单没签成,不报销;签成单,报销其交通总费用的80%,且不超过签单金额的2%,如若超过,以2%支付给业务员。

第七条业务员为谈业务请客吃饭报销的规定:以签单为基准,单没签成,不报销;签成单,报销实际消费数字的60%,且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如若超过,以2%支付给业务员。(作者附注:第六、七条任主看情况而定,因为这两条规定一出来,就可能会出现业务员凡是签成单都要报销,去哪里找来一张餐饮发票,谎称这是请客户吃饭的。无形中公司增加了额外的成本。杜绝办法就是,要嘛不规定,要嘛被充一条,限额限量,比如洽谈金额超过两万的,一个月不能报销超过三次的)

第八条对于货物的管理,公司实行货物出借制度。在与客户洽谈中,有时需要货物的现场展示,为了方便业务员的谈判,业务员可从仓管处借出货物,业务员开具借条。货物必须在两日内交还,交还的货物不能有破损,破损的货物由业务员照价赔偿。

第五章客户关系管理办法

第一条业务员应该认识到,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条业务员每月必须详细整理新增客户的资料,包括姓名、地址、客户的实力或规模、尽可能多的关系网等等,将其填入客户档案里,复印一份交予公司备案,公司将严密保管这些资料。

第三条业务员要养成定时回访客户的习惯。每次将回访客户的内容及经过简要地记述下来,上级主管会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如被查到毫无记录的,处以200元的罚款。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6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义;思路

0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保险行业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其身处金融领域,同时资本运行具有独特性的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一直不尽人意。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在我国政府的百般努力下,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算太大,但保险行业依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进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现保险公司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保险行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1我国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重要意义

最初我国保险公司是在政府监督下开展业务和进行财务管理的。伴随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金融的混业发展,对保险公司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监管其财务管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就财务管理而言,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且政府也随之加大了监管保险公司财务的力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及专业化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虽然在财务管理的有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比较成熟的西方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伴随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及金融开展混业经营,财务风险在我国保险公司中正在逐渐增大,这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化解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为保险公司保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视为重中

之重。

我国大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通病也表现的比较突出,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难以借助银行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更好的开拓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各营业网点都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许多基层公司也存在着财务工作缺乏标准化的现象,导致各项业务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去完成,这必然使操作风险增加,从而容易产生数据失真、弄虚作假及信息传递慢等情况。正因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偏低,在面对拥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外资企业的冲击下江河日下,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唯一的多网点优势将沦为效益低、耗资多的沉重负担。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其财务处理和业务进行改造,把各个营业网点尽快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最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2.1保险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系统性的规定,缺少针对性,覆盖面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当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遵守的规定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明细准则,而一些补充规定则集中在保监会和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意见和规定中。缺乏针对性只要表现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是各类金融机构,因此,针对保险公司的限制性和规范性条款一般比较宽泛、模糊。覆盖面不够则表现在相关规定予以明确,民营和外资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进而使民营和外资保险公司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在财务规则上没有统一起来。其次,保险公司制定出的部分内部规章条款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有的保险公司因第一款的局限性制定了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及会计实务等规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内容与保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现象。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将为展业支出的客户旅游及招待费用计入佣金科目进行核算。再次,缺乏严格明细的操作流程。有些保险公司报销的发票开具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审核报销时没有对所提供的发票通过税务热线与税务网站进行验证。最后,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存在五险一金漏缴的现象。因保险公司对员工劳动保障权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有些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制定出的考核办法、操作办法等文件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将员工人为的分成经理层与管理层、营销员与正式员工,对于经理层与管理层来说,五险一金都会缴纳,为了激发营销员和普通正式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底薪都没有。

2.2现金管理存在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量现金流转是一个特色,所以保险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现金开支超过规定的数额就需要运用转账结算。然而当前保险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通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在购置办公用品、支付赔款等方面使用大量现金,有些基层公司甚至每个月发放的工资、福利费等也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直接坐支现收的保费,进而避免银行等部门来有效监管现金。有些公司对现金日记账也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现金库存量,使经营管理产生不少漏洞。现金收付的手续缺乏规范化,混淆了现讫、转讫,思想上开始有怠慢的情绪,认为不管是转账还是现金,只要钱已经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就行,导致了业务的真实情况难以通过账面准确反映,某些数据在会计上产生了偏差。故意将财务印章弄得模糊不清,方便以后合并记账,使得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相符。在付款时,有的付完款后再盖章;在收款时,有的盖完章后再收款;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对收款人不要求必须亲自签章;对于外部的原始凭证,只要领导有签字就会一路绿灯,对其审查不严,导致会计失去监督效用。

2.3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

保险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会计人员整理的财务信息为前提。因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特征:保费收取在前而赔付支出费用在后,这两者有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造成了各会计期间不合理的收益费用分配。除此以外,保险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对未来要具有较高的预期性,以自身工作经验开展操作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误差。另外,尽管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业务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遇到具体业务时,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原则性导向代替了规则性导向,尽管让保险公司在会计信息上表现出一定质量,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存在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造成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冲击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3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3.1加强建设财务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其一,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对保险公司统一规范财务制度,可以依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将以往零散的关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统一归纳到《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中,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使各个保险公司都处于同一水平,防止以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出现。其二,各个保险公司内部的规章不仅要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努力做到明确化、细分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

3.2强化现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保险公司生存发展依赖的血液就是资金,在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中都贯穿着资金管理,保障保险公司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实施报批与备案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不能擅自对银行账户进行变更与撤销。并且要分类管理账户,基层公司不能互相划转混用各种账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范围包括所有账户。其次,切实贯彻执行现金收支管理办法。由于当前实行的是现收保费即出保单的制度,极大降低了应收保费的额度,使保费资金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对资金收入实施限额限时上缴制度,使得资金在基层公司减少沉淀时间与沉淀量。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预算来拨付费用资金,一旦项目费用支出超过了预算,财务部可暂停拨付资金。就理赔资金而言,对客户的信息财务部要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把好理赔支付这道关,保障理赔款能够直接汇到客户账户上。最后,对银行账户实施严格的对账制度,强化未达资金管理。必须将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请上级公司审核。防止出现超过规定时间和非正常的未达账项,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必须向上级公司汇报引发的具体原因及限时予以处理。

3.3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素质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对基层公司的员工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委派的相关人员要实行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相辅相成的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其次,委派的相关人员为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搭建起了沟通桥梁,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是沟通的时间成本极大降低。最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逐步提高财务工作执行力和服务质量,使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4结论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思路,使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汉民《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7

「摘要明确财务报告主体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规范对称的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作;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公司治理的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由于会计控制准则规定得不严密,公司治理得不成熟,会计师行业面临竞争的压力,造成了人们对当时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审计人员诚信的怀疑。一些著名大公司的意外倒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对公司治理的研究。1991年5月,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司治理委员会,也称为cadbury委员会。之后,各国和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也都先后制定公司治理准则。本世纪以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使得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从财务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提一些建议。

一、明确财务报告主体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内容

长期以来,中国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主要由五个部门分割行使,被喻为“五龙治水”。其中财政部行使收益及产权变更管理职能,大企业工委或金融工委行使选择经营者的职能,国家经贸委行使重大投资、技改投资的审批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国有企业的破产、重组、兼并、改制等职能,国家计委行使基建投资管理职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则负责审批企业工资总额。“五龙治水”的结果是,有好处的事各部门抢着管,导致所有者越位;有了问题则退着躲,导致所有者缺位。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公司的董事和董事会是不可能真正代表所有者的权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就谈不上真正的公司治理。因此,从体制上讲,所有者缺位的上市公司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财务报告主体。

明确财务报告的主体必须改变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的状况。现代企业制度首要条件是产权明晰。但国有企业迄今为止仍未解决所有者到位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至少从两个方面对多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重大突破。其一是突破了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地方分级管理”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所有,分级行使产权”,明确了出资人职责、所有者享有的权益,使所有者到位。其二是突破了原有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成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由于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而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问题。当然,国资委在实际运作中还面临很多复杂繁琐的问题,但是,随着所有者到位,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的出现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财务报告主体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二、对称、充分、真实、规范的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市场监管者等交流的主要渠道。投资者选择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是分析公司披露信息的文件,如果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对称、不及时、不充分、不全面、不真实、不规范,就有可能对投资者造成误导或欺诈,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对称、充分、真实、规范的信息披露对公司特别重要,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会计标准力求统一,财务报告应简单明了。

安然事件暴露了现行会计制度与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美国证监会主席哈维·l·皮持(harvey·l.pitt)在2002年1月17日一次公开的演讲中指出:“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信息披露系统、财务报告、公司治理以及会计处理等已经明显地不能满足今天投资者的需求,……‘安然事件’使我们的披露和财务报告系统的不完善之处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需要我们对系统立即进行改进,不能有任何拖延,……现行系统已经用了67年,不能提供‘趋势信息’。财务信息披露很复杂且难于看透。我们主张简单明了的财务报告。”

安然事件后,美国证监会对安达信正式立案调查,安达信不服,其首席执行官约瑟夫·伯拉迪诺专门撰文,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上发表,回敬人们对安达信的抨击。有报道说,“在他看来,会计标准过于复杂,而且越弄越复杂,好像黄河地上河。安然2000年的财务报表的脚注就有16页,有谁看得懂?还有财务报告的格式不合理,跟不上形势。会计理念主要是1930年代的产物,而1930年代的特点是工业化企业,资产都是有形资产,没有衍生产品。”

2002年11月18日在香港举行了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两年前曾将主题确定为“知识经济与会计师”,但由于在最近12个月中发生了安然、安达信和世界通信昔日三大巨头轰然倒地之事件,大会不得不加进以下议题:审计师的独立性;监管程序和结构;国际会计标准的趋同;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大会达成的另一个重要共识是,国际会计的标准应当统一。现在世界上除了国际会计标准ias和美国的gaap之外,欧洲许多国家均有自己的标准,甚至澳大利亚、香港的标准也自成体系。这给国际间的财务审计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甚至严重影响会计执业质量。目前国际会计行业正努力试图达成各种标准的统一。安然事件之后不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已经在不同的场合指出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大会期望,一个全球性的标准最终得以形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世界财务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③acca提出,全球资本市场需要一套以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准则和一套全球性公司治理守则。欧盟去年通过一项提议,要求在2005年以前欧盟范围内的上市公司一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制的财务报告。经济全球化势必要求国际会计标准的统一,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趋同推动了财务报告的国际协调。

世界银行专家的一个报告指出:“尽管中国的会计准则和规定总体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但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asbe)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却可能明显地不同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编制的财务报告,而且许多国际会计准则中的项目在中国企业准则中没有相对应的内容。但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购并重要作用的日益突出以及中国成为wto成员,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呼声就会变得更加迫切。”

三、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审计委员会。它是在公司内部设立的从属于公司董事会处理有关财务与会计监督等专门事项的职能机构。何美欢认为,作为公司治理的基本要素,审计委员会在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尤其是在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欺诈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不仅能缩小上市公司与管理当局之间的期望差距,还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具体地说,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在于充当缓解公司与外部独立审计之间矛盾的缓冲器,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层对外部审计的干扰,为审计师直接将他们的会计做法、内部财务能力的质量或可疑的财务做法与董事会成员进行商讨提供一个场合,以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鉴证作用。可以说,审计委员会已经成为公司内部最为重要的机构,其对保证审计的可信度、实现董事会对公司的有效控制以及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设立审计委员会已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1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2条也要求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其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因此,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为公司董事使用财务信息及其向公众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二)会计师事务所。它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接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会计、审计、申报税收和经济咨询等业务的中介组织,属于社会审计的范畴。无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原则,还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都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独立审计。我国约有71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为1000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服务,会计行业的竞争自然是非常激烈的。为占领各自的会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竞相降价,从而导致了审计质量日渐下降的恶性循环。拥有近百名注册会计师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曾为6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银广厦事件后不得不被摘牌。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重要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非常关注,采取了不少重要措施。

一是双重审计。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年底出台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6号——a股公司实行补充审计的暂行规定》,对2002年4月1日以后报送拟上市材料的公司,以及从2002年1月1日起报送拟增发新股及配股材料的公司做出规定,除了聘请国内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有关规定进行审计外,还必须聘请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这里存在三个问题:(1)审计成本的提高。据介绍,提高幅度是原有成本的5倍还多,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同时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的低高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就那么可靠?且不谈安然事件引起美国证监会(sec)对安达信的主案调查,安达信在2001年6月就被sec指控为“欺骗及伪造账目”,被华盛顿联邦法院罚款700万美元,一位资深会计师被罚终身禁入。安达信不仅涉嫌违反财务准则做假账,更严重的是其雇员毁坏了部分有关安然公司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电脑文件、书信、审计报告、存档文件等。此类丑恶行径不得不使安达信高层作出决定,将休斯敦首席合伙人大卫·邓肯除名。位于全球“五大”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之首的普华水道近年来也因涉嫌违反审计法则而被罚款。(3)双重审计信谁?如果a公司与b公司所做的审计报告结果不一致,那么应该相信哪一个呢?绝不能因为是国内审计师做的审计报告就不信任他。

二是拆分。境内外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是混业经营,即既从事审计业务,又从事咨询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的传统业务是会计及审计服务,延伸至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的业务所占比例很小。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种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1993年美国“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0%,随着brp(企业流程改造)、erp(企业资源规划)、y2k(计算机千年问题)维护、网络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等的蓬勃发展,1999年“五大”(普华兼并永道后只剩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收入比重已高达51%,审计收入的比例则从45%降为30%,另外19%为税务规划与咨询收入。由于致力于拓展利润丰厚的咨询业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疏于主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质量下降。目前美国sec要求“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分离咨询业务,实行经营拆分。其实,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有些国家禁止审计人员从事一些特定业务,如日本和荷兰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为同一委托人既提供审计业务又提供税务和咨询业务;在瑞士,向一个客户收取的服务费用不能高于事务所总收入的10%;在墨西哥,如果审计人员一年中来自同一企业的审计收入超过其年收入的40%,就可以认定其与该企业有经济上的关联关系。然而,在我国对于提供财务会计、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还没有限制;对于注册会计师从一个委托人处获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没有规定。从机制上讲,拆分的规定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违法经营的重要措施。

三是会计行业的监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提高会计执业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要求会计师严守职业道德的同时,会计行业应致力于推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点现在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改进自身的质量控制程序,从内部进行风险控制,防止少数人的道德风险对整个事务所甚至整个行业的破坏。大会还提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观点,认为为了使公众确信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和质量,应该提高其执业的透明度。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各项事务的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采用横向联系、纵向整合、竖向协作等经营方式,真正实现个人经济提高创收,公司经济基础不断发展壮大,并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全体股东及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决定、纪律。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各项管理包括公司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物业管理、劳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第二章:公司管理;

公司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文印管理、公司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第四条、档案管理:

1、归档范围:公司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规范、标准图集、财务审计、劳动工资、人事档案、会议纪录、决议;聘任书、协议合同、项目管理方案、通知、通告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资料。

2、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3、档案的借阅;总经理、副总经理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管理人员办理手续,直接提档。公司其他人员借阅档案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4、借阅的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用要摘录或复制的,密极档案必须经总经理批准,一般档案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复制。

5、公司所聘员工的相关技术职称及各类证书,属公司无形资产,由公司统一管理,未经同意,任何个人或公司负责保管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借口,外借其他经济组织和团体使用,对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离聘人员,向公司索要证书的,必须经总经理批准,由本人赔付公司为此证件支出的培训费、工资等相关费用及本人在工作期间领用的用具用品等,若当事人在工作期间曾因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有权要求其进行经济赔偿,对拒不进行赔偿,而又情节恶劣的,公司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条、印鉴管理

1、公司印鉴由办公室和业务、财务部门分别保管。

2、印鉴的使用一律经公司总经理许可,主管副总经理签字允许后方可加盖,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3、公司所有需要加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六条、文印管理

1、文印由办公室统一负责。

2、确需到公司以外去打印的文件、资料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由具体打印人员将原件、废件全部收回交办公室集中处理,严防泄密,如违反此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负责。

第七条、公司财产及办公用品管理

1、公司库房由材料设备股负责管理。

2、库存、入库材料设备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锈蚀,并应统一编号、分类、排放。

3、公司各股室办公用品由办公室负责统一采购。

4、各股室应按实际需用量领取,不得私用、浪费。

5、各股室配备的电脑等高档办公用品的采购、更换必须经总经理批准,指定专人负责。

6、办公电脑使用人员要保持用品干净、整洁;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由责任人负责赔偿,如违反以上规定造成工作延误或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

第八条、公司资质及职能股室

1、公司所属业务股、办公室、资料室面向市场,均实行有偿服务。

2、公司所属机械设备、场地面向市场,均实行有偿服务。

3、公司允许有信誉的单位或个人挂靠,但须收取1-3%的管理费用,所发生的税金、人工工资、质量、安全保证金等相关费用均由挂靠人负担。但介绍人或推荐人应对信誉户进行详细调查,否则造成的损失由直接责任人负责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4、凡有要求陪标、标书制作、工程资料等服务的单位必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并收取费用,费用额以市场价为基础

第九条、报刊及邮发管理报刊征订、文件邮发由办公室负责统一征订,但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第三章:财务管理

第十条、公司一切财务、会计活动均应符合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会计核算遵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执行。

第十一条、本财务管理内容属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各股室、2项目部、厂及各职能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合理使用、降低风险、加速周转、提高效益、减少压占。

第十三条、为保证库存现金的安全合理,公司下属各部门应按规定限额提取备用金,一般不超过2019-5000元,备用金的支取必须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方可办理。备用金的支取必须注明用途、金额。

第十四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以任何借口坐支或挪用营业收入款,否则公司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章程、制度的规定予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将由公司提起诉讼,依法索赔。

第十五条、各项目部、厂应经常和客户保持联系,按期进行帐款催收,由主管副经理和财务部门监督。

第十六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年度可行性分析,以便为固定资产的增减提供准确依据。

第十七条、支票管理严禁签发空白支票;持票人应妥善保管,如丢失将由个人承担全部经济责任。支票印鉴应由专人分别保管。

第十八条、信贷管理由财务部门统一负责。

第十九条、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按时缴纳各种税金及员工“两金”、职工医疗保险等。

第二十条、参加工程的决算会议。

第四章:合同管理第二十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合同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要求股东及员工极积学心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条、业务部门应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记录、总结。为合同的完善提供依据。

第二十三条、业务部门对合同的文本应逐字逐句进行推敲研究,力求杜绝漏洞;杜绝含有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条款词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十四条、施工合同由业务部门(预算股)统一负责保管。

第二十五条、公司内部项目承包合同由办公室负责保管。

第二十六条、物业管理部门签订的合同,由物业部门负责保管,但应转办公室留存一份,以便存档。

第二十七条、材料设备部门签订的采购合同由材料设备部门负责保管,并转财务股一份作为记帐凭证。

第二十八条、预制厂签订的供销合同由预制厂设专人负责保管,并转财务股一份以备查存。

第五章物业管理

第二十九条、本物业管理是指公司所属财产、房屋、楼院及配套设施、设备、场地管理。物业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

第三十条、物业管理部要与业主依法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服务内容,合同要求详尽、实用。

第三十一条、物业管理部门应就本公司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财产、设施设备等建立台帐,做到有序管理。

第三十二条、物业管理应设立专门银行帐户、帐表、合同,独立核算帐目,分别设立会计、出纳做到钱帐分离,严禁一人统收统管。

第三十三条、物业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合同的履行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了解、掌握,按月、季度向主管副总经理汇报。

第三十四条、及时掌握汇总业主、市场反馈信息,为物业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提供详实可行的原始资料。第六章劳务和工资管理(一)员工的聘用

第三十五条、公司及各项目部、预制厂用员工应本着精简的原则,可聘可不聘的坚决不聘,无才无德的坚决不聘,有才无德的坚决不聘,真正做到按需录用,择才录用,任人唯贤。

第三十六条、公司所聘管理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政策,做到依法办事。

第三十七条、公司所聘人员必须遵守本公司章程、改制方案和公司制定的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公司聘用人员严禁私自对外提供专业服务。

第三十九条、公司所聘人员不得使用公司财产、用具、图片、图书、资料、档案等领人情。

第四十条、公司聘用的员工,一律与公司签定聘用合同。

(二)工资及奖金

第四十一条、公司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和效益分配制,劳务人员实行计件制、计时制、计工制。

第四十二条、公司聘用的人员,凡实行年薪制的“两金”按比例上缴,实行计件制、计时制人员,按考勤自然天数计缴。

第四十三条、公司员工年度工资及奖金总额,由总经理按章程的规定拟订。

第四十四条、公司执行董事会批准实施的工资系列。

第四十五条、员工的奖金由公司根据实际效益按有关规定提取、发放。

第四十六条、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参照劳动法有关规定执行,标准为员工的基本工资。

(三)辞职、辞退、开除

第四十七条、公司有权辞退不合格的员工,员工有辞职的自由。但必须按本制度规定履行手续。

第四十八条、员工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后,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员工不得随便辞职,用人单位不准无故辞退员工。

第四十九条、合同期内员工辞职的,必须提前10日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报告,否则,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付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员工未经批准而自行离职的,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付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员工必须服从公司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凡有违反并经教育不改者,公司有权予以解聘、辞退。

第五十二条、员工辞职、被辞退、被开除或终止聘用,在离开公司以前,必须交还公司的一切财务、文件及业务资料,并移交业务渠道。否则,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付赔偿责任。

(四)奖惩制度

第五十三条、为了对公司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以及对不良行为者给予惩处,进而促使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五十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五十五条、本公司奖励办法如下(具体办法由董事会临时决定):[1]嘉奖[2]记功[3]授予荣誉称号

第五十六条、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员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公司股东或员工承揽到工程。纳入公司管理的,按工程结算扣除前期费用后的总价给予1%的经济奖励,但承揽人必须配合公司进行进度款及最终尾款的催收工作;不纳入公司管理,而以公司名义自已承建的工程,公司给予大力支持,但要视工程实际情况须收取1-3%的管理费,承建者的工资、奖金、福利及承建者本人所需缴纳的“三金”(三金指职工医疗保险及大病医疗、职工养老金、职工失业金)等所有费用将由本人承担,公司不再负担。超额完成公司利润计划指标,经济效益显著者;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者;敢于制止、揭发各种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司财产,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或挽回经济损失的;5维护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各种违纪行为敢于制止、批评、揭发的;对社会作了贡献,使公司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的;以上未注明具体奖励办法、种类的,其奖励办法、种类视绩效程度而定。

第五十七条、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批评教育不改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除工资奖金、辞退、开除、追究经济责任等处分: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2、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3、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指挥或无理取闹,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的;4、拒不执行董事会决议及总经理、部门领导决定,干扰工作的;5、工作不负责任,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造成损失的;6、玩忽职守,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造成事故或经济损失的;7、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公司资财,损公肥己,造成经济损失的;8、财务人员不坚持财经制度,丧失原则,造成经济损失的;9、挑动是非,破坏团结,损坏他人名誉或领导威信,影响恶劣的;10、泄露公司秘密,给公司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11、把公司客户介绍给他人或向客户索取回扣、介绍费的;12、散布谣言,损害公司声誉的;13、私自挪用公司资金的;14、有其他违章违纪行为,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认为应予以处罚的。员工有上述行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应赔偿损失;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第七章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第五十八条、工程项目管理执行的原则以现场文明施工为外在要求,以质量、工期、安全、效益为中心内容,以抓好施工现场管理,营造良好企业形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成本核算为手段,内抓现场,外抓市场,调整结构,提高效益。

第五十九条、工程项目管理系指项目的施工阶段即从施工的准备阶段开始至竣工验收及竣工后全过程的管理,其基本内涵是:以项目工程为核算单位,以个人经济负责为基础,以项目的施工安全、工期、质量、成本的全过程管理为内容,按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离的形式,以经济手段的项目责任制6的合同管理,使每一个项目由不独立的单纯生产体,转变为内部相对独立的经营管理实体。

第六十条、项目经理的产生项目经理通过招标选聘、自荐选举、论辩考评、公司择优聘任产生,其身份是受公司法人代表委托就某一项工程进行管理,直接对总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受法定代表人委托,进行项目管理,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利,项目经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违规管理;不胜任或造成损失,公司有权解除其项目经理职务;情节严重的有权要求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项目经理及项目部的产生与组建时间以单项工程周期的寿命为计算单元。

第六十一条、项目班子人员的组成按照公司人事管理的规定,原则上由项目经理提名在全公司中优化招聘组建,劳务和其他人员面向社会招聘,成立项目管理班子。项目部管理人员执行年薪制和效益分配制,劳务人员实行计件制、计时制、计工制,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执行,对不服从生产安排,不遵守劳动纪律,有破坏阻碍生产者,可劝退或辞退,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者,依法索赔。

第六十二条、项目经理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公司决策以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办法,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确保公司制定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

2、在项目管理中,严禁工程整体对外发包,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现场管理全面负责。

3、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方案,制定安全生产及保证质量措施并组织实施。

4、科学组织和管理进入现场工地的人、财务等资源,作好人、物、设备的调备,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履行与公司签定的项目责任合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5、组织制定项目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与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业务联系和经济往来,定期向总经理报告工作。

6、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公款,与建设单位结算的各项费用一律通过公司财务、帐户,方可使用,推行各种形式的项目责任制,正确处理公司、项目部、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7、项目经理及成员,必须按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和会议。

第六十三条、项目经理的权限

1、组阁权:确定与工期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可根据公司有关人事规定自聘或辞退管理人员、后勤人员。

2、生产经营权:全权负责项目施工生产的经营,包括配合建设单位。

3、劳动用工权:自行解决劳务人员的选用,只能签定以完成某项项目施工任务为期限的计件工、计时工的使用合同书。不得私自签订中长期合同工,劳务合同依据劳动法应签定劳动保护、待遇、报酬、安全等内容。

4、内部分配权: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项目班子成员执行年薪制、效益分配制,招雇的劳务、施工人员可自主分配和嘉奖。

5、拒绝摊派权:对公司经理和有关部门违反合同行为的摊派,有权拒绝。

6、材料采购权:项目经理对项目所需材料享有采购权,采购的材料应从价格、质量、产地上,增加透明度,禁止积压各种库存材料。

第六十四条、施工阶段项目班子的基本职责

1、责任范围、内容:项目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效益为项目经理的主要责任内容,亦为基本职责,各项职责范围内容的目标值以合同契约形式与公司法人签定。

2、以项目成本指标控制为基本责任,项目班子对项目工程实行施工准备到竣工移交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项目班子具体管理职责为:⑴审查图纸,自编施工预算,学习掌握合同内容及其他技术经济文件。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质量达标方案,工程成本降低计划,并报公司审批后执行。⑶完成现场的三通一平,规划现场的平面布置,现场条件的创造,进场材料,构配件现场验收,现场保管,使用控制,耗用考核等。施工现场企业文化宣传标牌制作和设计。⑷工程施工的组织实施,包括对进场的劳务进行施工技术、生产进度、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的文字交底和随时进行检查记录。⑸负责工程变更签证,建立工程变更台帐,催收工程进度款。⑹按成本降低计划,按月、年度向公司财务股上报成本报表及竣工工程成本经济分析。⑺按要求填报计划、统计等各类报表,填写施工日志,积累技术档案资料,做竣工图及该工程的施工总结(装订纸张均为a4)。⑻办理竣工移交,包括竣工后与建设单位办理验收,移交手续,竣工结算、收款包括5%尾款及一年内的保修和费用承担。

第六十五条、项目班子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

1、项目管理层生产与经营管理尽量做到层次少,人员精干得力,提倡一职多岗。

2、管理上根据公司总经理的安排和企业的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接受公司直接领导。

3、在经济往来上,项目经理根据公司经理与项目经理签定的合同,公司机关职能股室服务于与各项目部。

4、在业务管理上,作为公司的一级管理层,受公司职能股室的指导,一切统计报表包括技术、安全、质量、预算及各种资料,都要按系统管理的有关规定,准时报公司查验存档。

第六十六条、项目经理的控制目标

1、质量——工程质量以检验评定标准为依据,必须达到合格标准。

2、工期——执行工程承包合同中的工期规定。

3、安全——按照政策规定,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若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费用由项目班子负责承担。

4、总成本——按70%有权支出且能调节和自行控制成本费用,如有公安、市容、环卫、质检部门及公司质检安全等罚款,计入工程成本,由项目班子负责承担。

第六十七条、项目班子的解体

1、工程竣工后,项目班子应迅速解体,重新招标或聘用时,必须按规定三个月内做到人走帐清、物尽,不留任何问题时方能重新上任,否则不予安排新的工作,工资停发。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9

会计管制是指政府通过法规或行政手段对会计行为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与控制。作为会计管制客体的会计行为,既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行为,也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鉴证行为等。公司治理旨在解决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形成的委托一关系所产生的一系列难题。从本质上看,公司治理的目标并不仅仅限于保护股东的利益,还在于通过运用一套科学而富有成效的机制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并协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以“琼民源”、“银广夏”等为代表的财务舞弊案件。在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同样发生了诸如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丑闻。这类财务丑闻不管是发生在哪个国家,都使本国资本市场遭受了灾难性打击,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经济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过理性反思和检讨,人们已经发现,会计规则有缺陷、会计监管乏力、公司治理失效是导致这类丑闻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我国学界围绕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这两个主题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如黄世忠等,2002;杜兴强,2004;李维安,2003;綦好东,2005;雷光勇、刘慧龙,2006)。而近年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则加快了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步伐,并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效。安然事件后,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也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学界及政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并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改进。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国际会计准则在欧盟等更大范围的被认同等便是例证。毫不夸张地说,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已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的世界性课题。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看,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会计规则制定、会计监管方式和公司治理结改进等对资本市场发展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但当前尚未有学者明确提出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命题,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也还缺乏有深度的理论阐释。本文将以资本市场完善、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机制相对健全的美国为例,对其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演进的历史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机制架构。

二、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美国经验

19世纪后期,股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例如,到1904年,股份有限公司占了美国工业产出的四分之三(布莱克福德,1998)。随着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越来越掌握在经理人手中,公司管理权的分配逐渐形成了一种“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结构。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对国家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干预的需求。例如,美国议会工业委员会于1900年发表了初步报告,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应建立独立的公共会计师职业来阻止公司滥用诸如股票掺水和过度资本化。这个初步报告将该委员会的目标阐释为:防止公司或行业合并者通过隐藏重要的事实或公布带有误导性的报表来欺骗投资者和公众(普雷维茨和莫里诺,1998)。而在1902年的最终报告中则更为具体地阐述了政府的监管目标:“要求大型公司,即所谓的托拉斯每年提供一份经过适当审计的报告,其中应展示有关其资产和负债、利润和损失的合理的细节内容;这样的报告以及进行了宣誓的审计都是政府监管的目标”(普雷维茨和莫里诺,1998)。根据立法,1903年美国商业部设立了公司局,该局被授权汇编及公布信息,对公司进行调查和监督,推行“有效的公开”并对大量的公司实施调查。公司局曾请求联邦通过立法授予其“直接审查公司账目以保护公众利益”的权力(普雷维茨和莫里诺,1998)。然而,由于当时美国政府奉行的是自由放任主义理念,这些要求未能变为法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则主要是依靠证券交易所的自律性要求,而政府并未担当起应有的政府监管职责,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没有提出统一的强制性要求。企业管理当局则往往以商业秘密不宜对外披露为由拒绝向外界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这样,投资者便很难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例如,1897~1905年威斯汀豪斯电器制造公司没有向股东公布过任何一份年度财务报表,而且这一时期会计系统有一个普遍的特征是“秘密账簿”的使用(普雷维茨和莫里诺,1998)。而直到1909年纽约交易所才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并分发每个年度的盈利报告和资产负债表(齐斌,2000)。在美国,此时期的审计只是对资本家和公司董事的费用支出提供证明,并不针对政府或股东(查特菲尔德,1977)。由于缺乏对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监督,使得董事会职能失效、公司治理弱化。1914年颁布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是美国较早涉及会计信息报告要求的法案。该法案虽然其立法宗旨是反不正当竞争,但其中对会计科目和会计信息的报告提出了法律要求。如该法案第十条规定: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账目及经营报表,或不能按时提供年度报告,属于非法行为,当事人或企业将受到惩罚。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开始推动信息披露,当然,这种推动还只是一种非政府性管制的自律行为,国家并没有出台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法规。

应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要求,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17年制定了《统一会计》,并得到了联邦储备局的认可。1918年将《统一会计》修改后以《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公认方法》为题予以公告,我们可以将这个公告看成是美国政府实施会计管制的最早文件。但由于这个文件只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格式作了规定,并未建立起系统的会计实务标准,仍无法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隐瞒重要会计事项的现象。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缺乏统一实务标准而生成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不可能依赖这样的信息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控,这便导致了众多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失效,并最终成为1929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和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意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这也促使美国的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步入法制化轨道。韩铁(2004)的研究表明,经济危机以后的证券交易立法及管制不仅仅是针对证券市场,而且影响到涉及股东、董事和管理层权益的公司内部关系和结构,即今天所说的公司治理问题。美国于1933年和1934年先后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制,促使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可靠性。《证券法》曾被看作是美国的“证券真相法”。根据《证券交易法》成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代表国家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并被授予制定会计规则的权力。尽管sec将会计规则的制定权又交给了民间机构,但sec在会计规则制定过程中一直实行强有力的监督,并且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制定或修正现有规则。会计规则制定是美国会计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规则一经制定,检查公司财务的可信度和公司是否完全遵守了那些被强制执行的规则就成为sec的首要任务。作为监管者的sec要求会计数据应充分到能够让投资者和监管者和监管者约束管理者的越轨行为,推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使之成为股东行使所有权的手段(普雷维茨和莫里诺,1998)。斯考森等(2005)认为,sec的权力和监督领域涉及公司理的许多方面,但主要是通过要求公司遵循严厉的报告政策来保护投资者免受错误信息的危害,维护证券交易市场的信誉。可见,美国在经济危机后通过制定和实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旨在加强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并通过二者的协同改进来维护证券市场的信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sec了《s-x条例》和《s-k条例》来分别规范财务报表格式与内容及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定了一些要求财务公开化和规范会计、审计实务的标准,并给管理当局以外的投资者以更大的监督权来强化公司的外部治理。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案》则对董事、执行官的人选以及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作出限制,规定企业向投资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政策的信息,并要求以股权分散化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会计职业界,sec采取鼓励行业自律的方法,即由会计师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我管理,sec则主要进行监管。在此模式下,会计职业界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会计、审计标准来推进公司治理的完善。自1938年罗宾斯事件以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成为美国审计的出发点,并由此扩大到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及管理政策,从而诊断和建议委托公司解决经营问题(查特菲尔德,1977)。随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建议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并最终由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来规范内部控制实务,促进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提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通过敦促证券交易所的自律完善公司治理。197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提议由独立董事组成公司审计委员会。该制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便把独立董事制度规定为上市公司标准,对董事会及经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这一时期,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不仅广泛参与会计准则制定,且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的“恶意收购”浪潮,使美国先后有29个州通过法律作出规定:董事会及公司经理在做出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对其负责。该时期兴起的股东行动主义、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在董事会中有利益相关者作代表等,体现了公司治理的要求。

20世纪后期,美国政府曾一度放松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然而,2001年以安然、世通为代表的财务丑闻又促使美国加强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改进。这些财务丑闻暴露了美国会计管制的机制性缺陷和公司治理的失败。会计管制的缺陷既包括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式,也包括会计公司审计职能与咨询职能的连体以及审计道德的缺失。公司治理的失败表现为管理层的不道德以至腐化(包括会计欺诈和个人腐化)、内部审计的功能性失效等。正是这些“缺陷”和“失败”催生了2002年的美国《萨班斯法案》。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该法案隐含着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思想,即企图通过二者的协同改进来遏止会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恢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该法案要求sec:开展关于采用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的研究,以完善美国的会计准则。《萨班斯法案》既是一部会计管制法案,也是一部强化公司治理管制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建立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对公众公司和审计行业进行监督,承担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并禁止审计师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这意味着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为主的时代的结束,而代之以高程度的国家管制。同时,该法案通过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问责制的强化加大了公司管理层的会计责任和管理责任。例如法案规定,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对其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负责,要求管理当局证实其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披露其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显然,《萨班斯法案》在会计审计准则规制、民间审计监管、董事会职能加强及公司高管责任强化等方面所进行的诸多改革,体现了通过加强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宗旨。为了实施《萨班斯法案》,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于2003年初分别出台了《公司治理规则建议》和《公司治理和上市标准》,旨在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提名、薪酬、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以强化公司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4)。

从美国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演进的历史来看,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是伴随着应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管制以公司治理为导向,并与公司治理经历了一个协同改进的过程。

三、我国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目标

美国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经验可以大致验证二者协同改进的规律。这种协同性改进可以避免制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提高制度实施的效果。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关制度建设还不够配套和完善,实现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改进更具必然性和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规则框架已经形成并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和实施初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也已经制定并实施。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不论是在制度的衔接上,还是在各自机制的完善程度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公司治理失败的事件频频发生等。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危及到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会计规则及公司治理规章均采取了政府主导的模式。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及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注协在财政部管理下,拟定民间审计准则。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也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特有行业公司治理的规章制度。尽管近年来财政部与证监会等部门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过去一度存在的制度安排不同步甚至制度冲突等问题,但仍存在着各部门、各项制度之间协同性不够的现象。例如,证监会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2条规定,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而央行却在其《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第64条规定,在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多个监管主体的协调一致性方面也存在某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及地方上市公司常常依赖地方政府的保护,逃避或抵制监管,依靠其国有企业的“出身”背景对其会计舞弊等不当行为寻找借口。此外,监管者的再监管缺位也导致了监管效率的低下和低质量。因此,从制度变迁的成本效益角度看,要想减少摩擦成本和实施成本,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势在必行。

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目标统一、权责清晰的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监管体系,构建一套内在和谐一致的实施机制,整合现有会计规则和公司治理准则,提升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保护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我国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协同改进的机制框架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从机构设置、规则制定权安排和监管责任3个方面进行机制性改进。

1、顶层机构设置

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并明确其职责是实现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监管目标的基础。考虑到制度的继承性和制度变迁的成本,不宜对我国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监管的主体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进行调整与整合性改良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可以设立由全国人大领导下的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监管委员会,简称公司监管委员会。为保证该机构的代表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委员会的成员由人大财经委、人大法制委等权威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学术界的人大代表组成,所需经费由国家预算拨付。全国人大除了直接领导该委员会外,还负责监督财政部和证临会等会计和公司治理监督主体。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构以及行政、司法的监督者,对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行政执法与司法过程中的冲突与歧义,有权通过法律解释等方式进行协调。财政部、证监会等作为履行政府监管职责的部门承担着宏观会计监督和公司治理监管的职责,但由于缺乏再监管主体,无法对其监管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绩效评价。而全国人大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者能够担当起这一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就为人大进行这类监督提供了制度保证。

我们认为,在全国人大设立的公司监管委员会应主要履行3项职能:(1)协调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央行、银监局、税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及监管范围;(2)负责整合有关会计、审计规则及公司治理规则,梳理和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出台的会计规则、审计标准、公司治理准则等规章及其配套政策和规定,对制度之间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对存在的冲突进行协凋;(3)在企业、中介机构(如民间审计、投资银行等)、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与政府之间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可考虑在该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建立“反馈及投诉中心”,听取民间审计及上市公司对目前制度的评价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投诉及加强公司治理的建议,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社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为了节省成本,公司监管委员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立,设5~7名具有会计、管理和法律背景的委员,其中2~3名为专职,其他为兼职,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3~5人专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

2、规则制定权安排

公司监管委员会虽然是会计管制和公司冶理监管的顶层机构,但只履行协调和监督职能,并不直接制定规则,规则的制定权仍分属于全国人大、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法律这一最高形式的规则仍有全国人大常委制定;法规条例作为第二层次的规则由国务院制定;而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准则等部门规章仍有国务院相关能部门制定。就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监管的部门规章而言,应对规则的制定权作进一步明晰。这主要包括:财政部在会计、审计规则制定以及规范会计工作方面具有权威地位;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线监管部门有权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内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规范,有权制定公司治理准则及规范公司治理方面的规章;审计署有权制定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审计监督的具体办法;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在遵循国家统一会汁制度和公司治理准则的前提下有权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标准等提出具体要求;央行、银监局、保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可参照国际惯例,在不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公司治理准则要求的前提下制定金融企业会计工作和公司治理规章。对于职责交叉和权责界限不清的规章的制定应由公司监管委员会进行理清和明确。对于会计规则、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的缺陷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冲突公司监管委员会应予以协调,涉及法律层面的,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解决方案。

3、监管与再监管责任

仅有好的机构和好的规则,而没有好的执行和监管机制仍不会取得好的制度绩效。因此,明确监管与再监管责任十分重要。财政部、证监会等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监管部门必须履行其监管职责。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财政部门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实施全面监管,并依据《注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在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作用的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监管和指导责任。证监会依据《证券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依法对上市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进行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上市公司治理规范的监管是证监会监管的主要内容。政府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等会计监管。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等对所监管企业、金融机构等实施会计监管和治理结构的监管和指导。应强化各监管主体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既要保证监管的效率又要降低监管成本。各部门均应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不得缺位或越位行政。拟新成立的公司监管委员会则对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央行、银监会等部门进行协调和监督,这事实上是一种再监督。监管责任的划分,既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叠以降低监管成本,又要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更要杜绝监管冲突。

关于我们所设计的会计监督和公司治理的机制架构如图1所示:我们认为,上述机制构架是对我国现行会计管制和公司治理监管的一种渐进式改进而并非根本性变革,不会导致现存监管体系和部门分工的结构性变化,因而也就不会招致来自相关部门反对的阻力,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监管资源和经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篇10

__铝业__分公司是国家为开发__丰富的铝土资源,利用__具有的水、电、交通等优势,于“八五”期间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是集矿山开采、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体的大型综合性工业企业。公司一期工程设计年产氧化铝30万吨及相应的矿山生产能力、电解铝10万吨、碳素6.8万吨,于1991年5月开工建设,1995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使氧化铝年产达到45万吨及相应的矿山生产能力;1999年7月建设了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320Ka大型电解槽系列,使电解铝年产达到13.5万吨;20__年5月10日,设计年产40万吨的氧化铝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__年6月28日全面投产,仅用两月就达产达标。20__年将生产氧化铝超过91万吨。

长期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列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首,始终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围绕“三全”(即:全员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和“三个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各类安全生产竞赛,深入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基本实现了全体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有效地减少和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传统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围绕和处理“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这一课题,从主动安全着手,提出并建立了一套以“1331”安全管理理念为核心的自主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绩效。

二、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的确定:

近年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日益提高,特别是《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工伤保险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强化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力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意识到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要得到最有效的遏止,归根到底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长效安全监管机制。

我们公司在不断总结投产十年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广泛总结和学习国际上安全管理先进企业(如:杜邦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南非五星安全管理等)的经验,提出并建立了一套本企业的自主安全模式——“以1331安全理念”为主线的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模式如下:

1.以“1331安全管理理念”作为指导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

2.以“贵在认真,重在落实,持续改进”作为管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

3.以“三个全员、三全管理、三个标准化”为重要管理手段。

(1)“三个全员”即:全员安全承诺、全员培训上岗、全员危害辨识。

(2)“三全管理”即: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

(3)“三个标准化”即: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

4.以“员工安全导则”做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5.以“实现安全自主管理”为宗旨。

6.以实现“零伤害、零事故”为长远目标。

自主安全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保证体系:

1.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体系

2.安全生产制度保证体系

3.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

4.安全生产监督保证体系

5.安全技术管理保证体系

6.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7.安全文化建设保证体系

三、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的实践和具体落实:

(一)“1331安全管理理念”是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

安全生产的灵魂源自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理念的特性表现在:安全管理理念是由最高管理层设置;是书面的——简洁、通俗易懂;被所有员工理解;被积极推广。按照安全管理理念的特性和公司实际的情况,公司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公司领导班子会议和两次职业健康委员会会议,在广泛吸取国外先进企业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并确定了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目标:

1.__铝业__分公司安全理念(即:“1331”安全理念)

坚信一个核心理念:

——“只要采取措施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强化三种观念:

——安全优先(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

——安全要讲认真

——安全要自主管理

执行三个全员:

——全员安全承诺

——全员安全上岗培训

——全员危害辨识

牢记一个确认:

——“所有作业行为都必须预先进行安全确认”。

2.__铝业__分公司长远的安全目标:

最大限度地追求零伤害、零事故。

(二)“贵在认真,重在落实,持续改进”是管理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和落实的态度。

安全工作贵在认真,“认真、严格按章办事”是提高和抓好企业安全管理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企业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安全管理真经。现代化的企业不是缺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其关键是在于能否严格遵守、认真落实这些规程和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只

有讲认真、重落实,才能持续改进。一方面要求各级安全责任者在违章面前不讲情,另一方面要求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不违章,真正做到“管理者认认真真地管、操作者实实在在的做”。在近年开展的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复审考试以及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等各项具体的工作中,这种管理安全工作的态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实。在20__年特殊工种复审考试过程中,一位自治区级劳动模范因为违反考场制度,最后被取消考试成绩,进行补考。也是因为这种认真和理念的影响,公司各类安全培训考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真正在职工心目中形成了安全讲认真的态度。

(三)“三个全员、三全管理、三个标准化”是公司一直坚持的重要管理手段。

1.“三个全员”即:全员安全承诺、全员培训上岗、全员危害辨识。

——“全员安全承诺”。公司不仅要将安全责任状从公司、厂矿、车间一直签到每个员工,而且管理层和每位一线的操作者都必须对当年的安全工作做出书面承诺。在20__年第一次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公司总经理殷恩生率全体领导班子和委员会成员向全公司做出了庄严的《安全承诺书》。

——“全员安全培训上岗”。按照《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公司切实强化了安全培训的力度,这也是促进自主安全管理的基础。

20__年4月份,公司首先选择并组织了对公司领导层、部门厂长经理等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资格证取证培训办”,有71位厂长(经理)获得__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

接着,公司组织对320位车间负责人、兼职安全员以及一些生产科室的负责人分期分批进行了8天脱产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并也获得__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

有了管理者的模范作用,从20__年6月至20__年7月,公司用了一年的时间全面推行“员工安全上岗资格证”,11个二级生产单位,14个部室5500名职工全部完成了全员安全培训工作。

20__年3月份,公司再次将班组长安全管理资格的培训纳入公司直接管理,公司正在组织对近600名班组长进行为期3天的安全培训。

——全员危害辨识。现代安全管理是体现了对现场危险源的控制,危险源也是造成生产事故、设备事故的最主要的祸源。“知危险、知危害、会防范”是员工实现自我保护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公司确定了“全员参与危险危害辨识”的原则,按照“组织培训——个人辨识——班组讨论——车间汇总——车间评定——返回班组讨论——车间再评定——厂矿审定——公司批准”的危险源步骤,让全体员工都参加危险源辨识。我们公司危险源辨识经历了近3年的细致工作:

20__年四季度,公司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危险源排查,当时,由于对危险源的认识局限性,主要是排查了979项以事故隐患为主的“危险源”。

到20__年底,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理办法》,各单位共辨识出1800项危险源。

20__年,公司结合创建并整合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要去,再次开展“全员的危险源辨识”,此次辨识不仅包括了全部生产操作现场,而且包涵了各级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潜在的缺陷。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共辨识出来的危险源22407项,其中管理方面危险源2314个,重大风险9项。

20__年3月份开始,公司又决定用4个月的时间,开展“全员危险源辨识、熟悉本岗位相关危险源”竞赛活动。

通过多次开展危险辨识,补充了12371块现场安全标志牌、以及各类危险源点标识牌826块,全部按规定悬挂在危险点(源)的重点部位。

2.“三全管理”。即: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

——“全员参与”。公司在深化推行全员安全承诺、全员安全培训以及全员危险辨识制度的同时,又推出了班组安全员动态轮换制度,人人当安全员、人人参与安全工作。

班组是安全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安全工作的基础。班组安全员也就是安全工作的前线“把关人”。为了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热情,发挥出员工搞好安全工作的巨大创造力,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促进全员参与和自主管理,公司明确要求推行“班组安全员动态管理模式”,对班组安全员实行动态管理,即班组安全员由班组成员定期轮换担任,担任班组安全员的时间为1——3个月,这样一次轮回就使得班组每一位员工都能当上安全员,切身体会安全员的实际工作。公司各单位组织对轮换上岗的班组安全员实现“安全管理资质”上岗培训,要求上岗前必须接受班组安全管理员相关常识的专门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轮换担任班组安全员

——“全过程控制”。公司无论从制度的修订完善、还是制度的执行落实,整个过程都是按照认真严格的态度加强控制。所有的生产操作和检修作业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和“三个负责”。“四个到位”即:一是防范措施要到位;二是现场监督监护以及互保要到位;三是现场安全确认要到位;四是安全审批、确认、监护的责任落实要到位。“三个负责”即:“谁签字审批安全措施,谁对措施负责;谁监护,谁对作业过程的安全负责;谁确认,谁对确认的结果负责”。

——“全方位预防”。公司在吸取传统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对危险源监控的前期预防和风险预防的思想,而且推行了所有的事故必须报告、分析和处理的原则,强化了对所有事故的管理和处理力度,加强了事故预防的力度和手段。“事故无大小”,关键是要认真吸取每一起事故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事故的发生,因此,公司规定“所有的事故必须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原则,各单位不论发生多大的事故必须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处理。20__年,共接到各类事故报告18起(只有1人次轻伤事故,其余都不能构成轻伤或重大设备事故),对所有报告的事故,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处理,同时,为全公司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宝贵的经验。

3.“三个标准化”即: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车间、工厂和企业,是我们公司一直坚持的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从1995年开始创建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1999年,公司作为全区第一家通过自治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验收命名的单位,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创建的模式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悬挂墙上的规程和制度,很多都是采用刻字制作,成本很高,当规程或制度需要修改时,由于缺乏经费,常常没有能给予及时更改,造成了制度、规程跟不上,形式上的东西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20__年,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换版的规划,将原来挂在墙上的版式改为电子版本,把所有相关的材料全部装到专门制作档案盒,在车间班组公开展阅,既便于查阅,又便于管理和修改。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生命力”,公司从“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三方面提高了“验收复审的标准”:

——管理标准化:

1)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方针、目标;

2)倡导“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的安全管理方式;

3)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的三全管理;

4)颁布《员工安全导则》,规范进厂员工安全行为;

5)实行全员安全承诺、全员安全上岗培训、全员危害辨识制度;

6)推行安全标准化园地电子版并在班组公开展阅;

7)健全安全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

8)推行所有的事故必须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

9)坚持三级危险作业的“危险预先分析”、“安全措施审批”以及“对现场和行为的安全确认”;

10)定期开展安全学习、安全讲话、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包括日常、季度、节假日前后、交叉、重点等),安全责任人定期参加基层安全活动;

11)实行各级安全责任人上岗挂牌制度,逐步推行项目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问责制;

12)实行了班组安全员动态管理,促进人人轮值担任

13)“安全生产标准化车间,班组”实行年度复审、动态管理制度(优秀的三分之一奖励、最后的三分之一通报、不达标的取消)。

——现场标准化:

1)推行生产现场本质安全化管理;

2)对所有生产现场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并进行相应标识;

3)实行危险源分级管理,隐患查找、整改日常化和制度化;

4)实行生产现场安全通道、大型设备和危险部位的安全警戒线、厂房人车分道线等管理;

5)一切跨单位的施工和作业,必须得到相关方的安全确认;

6)在班组推行所有安全制度、规程、标准公开展阅制度;

7)现场安全标志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悬挂,并且清晰明了;

8)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9)现场隐患最大可能的得到消除。

——操作标准化:

1)所有操作制定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

2)员工按章操作,并实行日常、季度和复审等形式,不定期抽查员工熟悉岗位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岗位危险危害因素等基本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情况;

3)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4)严格实行互保联保制度,各岗位员工有责任和义务提醒他人或外来人员注意安全和防护,关心他人的安全健康;

5)所有特殊工种严格持证上岗;

6)实行违章操作和事故举报制度。

(四)“员工安全导则”是每为员工进入生产厂区的行为准则。

为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营造尊章守纪的氛围,公司组织制定了《员工安全导则》,作为规范员工进入厂区的行为准则,并在公司各主要通道悬挂。

——__铝业__分公司员工安全导则

生命属于您只有一次,进入厂区,您已身处危险境界范围,以下十条安全规定务必遵守:

1.请收起您随意的自由,做安全遵章守纪的楷模;

2.严守规程、按章操作是您职业的天职,不经意的创新和变更会给您的生命带来危害;

3.走人行道、斑马线、安全通道、行车限速、行驶分道线是您值得尊敬的良好安全行为;

4.驾驶摩托车佩戴安全头盔是您不能疏忽的头等大事;

5.牢记穿工作服、戴安全帽是从您做起的基础安全工作;

6.注意各种安全警示、辨识周边危险,是确保您平安的关键;

7.安全工作“五同时”、“四不伤害”、“四不放过”原则是预防事故的根本;

8.危险作业执行审批、高空和有坠落危险的作业佩戴安全带、电气作业执行工作票,是做好安全工作铁的纪律;

9.运动或旋转的设备、带有压力或腐蚀性介质的容器(管道)内部的作业,必须停机并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是用鲜血写成的制度;

1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是您一生平安的守护。四、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一)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

1、健全完善了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公司设有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公司和二级生产单位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车间设有专兼职安全员。同时,在各层次还设有劳动保护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等安全监督人员。

2、切实落实各级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成员的责任。传统的企业安委会职责笼统,没有具体落实,因此,委员会行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公司统一规定各级安委会的职责必须落实到每一位成员,安委会成员必须在安委会的定期会议上汇报本职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此外,各级安委会委员每季度按规定不定期参加了各班组的安全活动,指导和督促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

3、落实全体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未真正落实,是造成“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一种监督机制。我们公司决定从公司一把手、安委会成员到厂矿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从专职安全员到各级兼职安全员,1100余人都统一佩带18种不同内容的安全胸牌。这样,既增强了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时刻提醒自己安全监管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又形成了职工对我们各级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

(二)安全生产制度保证体系

从1994年开始,公司就组织制订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和标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部分制度、规程和标准不再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1999年、20__年,公司先后两次对全现有的安全制度、规程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排查。据统计,目前为止,公司补充、修改、完善成了32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37项通用安全操作规程,并将这些制度和规程印刷成册,下发到班组,在车间和班组公开展阅。同时,各单位共清理和健全了1500余项厂矿、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规程,从而建立健全了公司的制度保证体系。

(三)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

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层次化,明确各级安全监控的职责,促进安全自主管理的深入。公司明确了安全监督实行“三级安全监控”,即:公司主要检查厂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自检自查结果及落实以及厂矿安委会职责落实和作用等,同时抽查车间、班组;厂矿主要监督检查车间安全工作,同时抽查班组;班组和岗位的安全工作、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主要由车间负责监督落实。这种管理模式,不仅避免了公司的安全监督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岗位的不足,而且促进了车间、厂矿的安全自主管理。

在推行层次管理的同时,公司实行了监督检查

评比的重奖,对季度综合评比第一名的厂矿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奖励,第一名的车间给予近3000元奖励,把“只重结果”(年度评比)的奖励模式,改变为“注重过程管理”(季度评比)。

1.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公司在坚持“日常安全巡视检查、特种设备检查、节假日前安全检查、季度安全检查以及交通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种专项的安全检查,如:厂矿交叉安全检查、每月重点安全检查。同时,实行公司、厂矿、车间三级安全监督检查月报表制度,报表中共有27个分项,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抽查核实,有虚假成分的,按规定进行处罚。对现场检查发现的违章人员除进行严格的处罚外,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出具违章教育通知,在二级厂矿安全环保科进行不少于一个小时的违章专项安全教育。

2.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以及确认制度。针对危险作业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点,公司加大了对危险作业的审批和监护力度。根据公司《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的规定,凡达到一级危险作业的,必须经公司安全环保部审批签字,并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派专人跟踪监护;对二级危险的作业,各分厂安环科要签字并现场监护;车间对三级危险作业也都严格按要求进行了审批手续和现场监护,审批认可后的安全措施,要求参与作业人员集中学习讨论,并签名认可,保证了各类危险作业中不发生事故。

3.加强舆论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参与作用。为了体现安全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使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参与到安全工作中,营造一个声势浩大的安全氛围,公司每年要坚持开展两次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利用内部办公网络系统开办了《安全环保信息网》,汇集了大量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安全制度、事故暴光等栏目,在公司电视台开辟了《警钟长鸣》栏目,每周三、四晚定期播放违章暴光、事故案例、安全讲座等,同时,在公司安全环保部、生产运行部设置了违章及事故举报电话。

(四)安全生产投入和财力保障体系。

安全是需要投入的,并且也会有很高的产出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历年来,我们公司对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费用、夏季防暑降温饮料费、岗位保健津贴、事故隐患整改和治理费用以及固定的安全奖励基金(工资总额的5‰)、安全教育培训费等各种投入都是得到了有效保障。20__年,公司对现场存在的隐患投入了970万元的专项安全整治费用,安全责任状奖励费用也达到了150万元。。

(五)事故应急救援和响应保障体系。

从20__年开始,公司就组织对一些重要/危险部位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到20__年,全公司修订了43个事故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开展了一些演练。20__年,公司简化并确定了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化管理的原则,制定编写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要求。目前,全公司针对9个重大风险制定8个应急预案和《非正常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管理规定》的生产应急指挥规定,各单位制定了28个具体的应急措施。20__年,公司已经组织了氯气泄漏、煤气泄漏、尾矿库泄漏、油库火灾救援以及生产区域大停电等具体应急预案的演练。

(六)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

20__年4月开始,公司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整合,通过初始评价、体系策划、文件编写、管理体系试运行和体系认证等五个阶段,了《__分公司HSe管理手册》一本、程序文件41个(包括质量公用的5个,各单位控制程序10个)、HSe管理制度36个、安全通用规程36个、汇总事故应急预案8个,健全了分公司层的HSe文件管理系统。20__年11月17日,分公司通过了__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__质量认证中心审核组总结报告中指出:__分公司策划并建立的HSe管理体系给审核组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表现在:一、分公司领导对HSe管理体系建立的高度重视,并且熟悉现代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分公司1997年通过了iSo9000认证、1999年成为__及有色系统首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二、配备了适宜资源,分公司的HSe管理理念在国内应该属于领先的;三、体系策划人员认真、敬业、专业,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策划既覆盖标准、又具有操作性的HSe体系和文件,体系文件层次清晰;四、体现了全员参与HSe体系的创建,开展全员危险源辨识和培训,提高整体HSe意识;五、各相关单位(部门)及全体人员认真落实和实施HSe管理体系;六、自我完善机制有效,配备实施了各种奖惩、监测等保障机制。

(七)企业安全文化保障体系。

生产过程的安全氛围和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构成了企业社区的一种安全文化。我们公司在从严生产场所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坚持实施“人性化”的社区安全教育,每年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板报展览”、“事故图片及安全漫画展览”,“忆发生在身边的一起事故教训”、“事故现场急救常识讲座及演示”、“安全文艺汇演”、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签名、社区安全宣传日等,把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父母、妻子、儿女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懂得“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你的安全就是家人的幸福”,“温馨的家盼着你安全归来”,“有了安全,生活才会永远快乐”的道理。五、取得的效果:

(一)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20__年,全公司实现了工伤事故为零的历史最好安全绩效,20__年,全公司虽然发生了一人次轻伤事故,但是各类事故损失(包括设备和未遂事故)创下了历史最低。

(二)促进了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几年来,由于健全了各种保障措施,切实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了多起“突发大停电”等应急事件对生产的连锁影响,不仅确保了原有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而且为生产的高产保驾护航,其影响和价值是无法估计。

(三)违章行为和现场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

自主安全管理的提出和实际应用,全面规范了员工的安全准则和各级安全管理的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强化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工作效率和生产设备运转的安全性能明显的提高,确保了生产连续、稳定和高产高效,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变“被动的管理”为“主动的参与”。

(四)得到了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广,为公司赢得了社会声誉。

20__年11月,迎接了国际铝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20__国际铝工业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交流研讨会”的参观,并得到了国际铝工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20__年11月,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__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__铝业股份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复审验收,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赏。

20__年10月,__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我们公司组织召开自主管理和危险辨识现场研讨会,推广我们公司安全管理模式。目前,__区内的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推广和应用我们公司的管理模式。

20__年、20__年,连续两次被自治区总工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直接点名推荐,并评为“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先进企业”。

20__年,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监督一司和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的推荐下,《劳动保护》杂志对我们公司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

20__年3月,公司又被确定为“全国非煤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标准”的试点单位和起草单位。

(五)安全管理也创造出管理成果。

公司在20__年总结的“全员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的安全管理模式”被__有色工业协会评为“20__年度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20__年8月公司“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的实践”被__有色工业协会评为“20__年度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20__年11月,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了__质量认证中心组织的认证审核,并得到了认证审核专家的高度评价。六、一些体会:

公司pBS安全管理子系统体现了安全管理由责任管理向技术管理,最终发展到企业文化管理的一种新思想和新境界。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竞赛。通过自主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我们公司体会到:

(一)安全理念优先。在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较量中,__企业的主要差距越来越体现在管理水平的高低上。我国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最欠缺的不是制度和措施,也不是方法手段,而是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动力的缺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念比方法和手段更重要。

(二)解决人的“隐患”是核心。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切实解决人的隐患,实施主动安全,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运行。

(三)简洁实用的制度是保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凡事只要有了标准,才会具备自觉遵守的条件,有了比照的对象和标尺,从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无为而治。总之,“规章无弹性、制度非游戏”。

(四)现场的落实是根本。有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简洁实用的制度,还离不开“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贵在讲认真,“认真、严格按章办事”是企业安全管理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企业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安全管理真经。现代化的企业不是缺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关键是在于能否严格遵守、认真落实这些规程和制度。

(五)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树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观念,使安全工作从防范工伤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转变,充分体现对员工生命价值的尊重,促进员工自身价值提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