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空气污染的认识十篇空气污染的认识十篇

空气污染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10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1

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污染;检测;防治方法

abstract:aspeopleincreasingawarenessoftheindoorenvironment,peopleonindoorairqualityrequirementsofthemoreandmoreisalsohigh,thispaperinindoorairsourceofenvironmentalpollutants,harm,inspectionandcontrolmethodsaredescribed.

Keywords:indoorairquality;pollution;Detection;Controlmethod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及工作环境的优化,人们有70%以上的时间留在家中、办公室或处身其它室内环境。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是保障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不合格的室内空气可导致身体不适,健康欠佳(例如头痛、眼睛痕痒、呼吸困难、皮肤过敏、疲劳或呕吐等),而在工作中,更会引致高缺勤率及低生产效率。近年来家装业发展迅速,不规范的家装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而目前建材市场的混乱,造成非环保、低劣质的家装材料进入家居,有害气体的污染十分突出。影响室内空气环境的有害物质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甲醛,氨,苯、tVoC和氡等。本文就以上几种污染物的来源、危害、检测以及防治措施作简单的论述。

1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

1.1甲醛

用作室内装饰装修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材料,在生产制作中,需要甲醛作粘合剂,粘合剂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另外甲醛还具防虫防腐功能而被广泛运用,各种板材残留的甲醛会逐渐向环境释放。其次地板家具的油漆、壁纸、涂料的稀释剂等,一旦用于装修暴露在室内就会释放甲醛。

1.2氨

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混凝土防冻剂;另一种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断增高。另外氨还来自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如家具涂装时作为添加剂和增白剂均使用氨水,氨水为建筑材料市场常用商品之一。

1.3苯

苯在室内装饰、装修所用的各种建材中大量普遍存在,装修使用的胶漆、涂料等,都是室内有机挥发组分包括苯污染的源头。室内装修以涂料用量比例较大。涂料主要成分多为树脂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施工使用时需用稀释剂调合。主要有辛那水、松香水及脂、酮、醚、醇类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等按一定比例与涂料配制使用,居室涂料后,挥发性强的稀释剂大气弥散空气中,是引起人中毒的主要祸首。

1.4tVoC

tVoC又称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含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等。室内的tVoC主要是由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和办公用品等散发出来的。如建筑材料中的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油漆、涂料、粘合剂、壁纸、地毯;生活中用的化妆品、洗涤剂等;办公用品主要是指油墨、复印机、打字机等。此外,家用燃料及吸烟、人体排泄物及室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也是影响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有量的主要因素。

1.5氡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分布极广的天然放射性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室内氡的污染来源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供水及用于暖通和厨房设备燃煤与天然气中释放的氡。

2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危害

2.1甲醛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白血病等。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引起少年儿童智力下降等。

2.2氨

氨对接触组织有腐蚀刺激作用,可吸收组织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组织膜结构。溶解性极强,浓度过高时除腐蚀刺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反射引起心脏停博呼吸停止,氨通过肺部吸收,少部分可被Co2中和,剩下部分被血液吸收或随汗、尿呼吸排出。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气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发生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当氨浓度为13mg/m3时,被接触人尿和血液中尿素和氨明显增高。

2.3苯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乏力等现象,重者还会导致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2.4tVoC

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tVoC还可使眼睛不适,感到赤热、干燥、沙眼、流泪,喉部不适,感到咽喉干燥,呼吸毛病,气喘、支气管哮喘等,同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2.5氡

接触高浓度的氡,人会出现血红细胞的变化,氡对脂肪的亲和力很高,若与神经系统结合损害更大。氡的危害具有潜伏期。氡被人体吸收后,其衰变的阿尔发粒子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拐伤,诱发肺癌。氡是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二杀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3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检测

3.1甲醛和氨

甲醛和氨一般都是用分光光度法来进行检测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现场用一个内装5ml(氨为1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抽取10L(氨为5L)空气,及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及大气压力。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24h内分析。

(2)将所采回来的样品放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检测,测得相应的吸光度值,进而得出空气中甲醛和氨的含量。

3.2苯和tVoC

苯和tVoC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现场打开tenax-ta管,与空气采样器入气口垂直连接,以0.5L/min的速度抽取10L空气,精确计时。采样后,应将吸附管的两端套上塑料帽,并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tenax-ta管在采样前已老化。

(2)将采回来的样品放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出相应的谱图,根据谱图分析苯和tVoC的含量。

3.3氡

氡一般用连续测氡仪直接测出其在空气中的含量。

4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健康的生活,源于清新的空气,室内空气对身体的健康影响颇大,要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第一,尽量选择环保建材;第二,装修不要太复杂,特别是儿童房尽量减少墙纸的使用和家具的摆放;第三,可以与装修同步进行装修污染治理,即对装修使用的石膏板、木工板或其他板材未上油漆前进行药剂治理,对于强化木地板,未安装前药剂治理一次,装修整体完工后再全面治理一次,这样就可以减少源头上的污染。

同时也可以用以下几个简单有效、实用经济的方法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4.1植物消除法

吊兰、芦荟、虎尾兰能适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改善室内空气污染状态;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使室内空气清洁卫生。但植物本身吸附作用较为微软,一般作为辅助方式。

4.2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能够对室内有害气体起到吸附作用,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4.3加强通风法

一般家庭在春、夏、秋季,都应留通风口或经常开“小窗户”;冬季每天至少早、午、晚开窗10min左右。平时如使用化学用剂后,不可马上关窗,至少通风换气半个小时。讲究厨房里的空气卫生。每次烹饪完毕必开窗换气;在煎、炸食物时,更应加强通风。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2

授课老师

田莉莉

科目

道德与法治

2019年5月16日第13周星期四上午第三节

科组长签名

授课内容

《清新空气是个宝》

授课班级

二(5)班

授课地点

二(5)班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列为本课程培养的“行为与习惯”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第8条,要求低年级学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本课是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第二课,保护空气质量、学会应对大气污染天气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觉维护空气质量的环保意识,知道并掌握在大气污染的环境里自我保护的简单措施。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清新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保护;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应对空气污染尝试,用行动共同保护生存环境。

教学难点:学会分辨污染空气的行为,从自我做起保护清新空气。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详案)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对比—我们生活的地方空气清新吗?

1.师:请“小小蓝天调查员”们把你们事先调查记录的湛江一周空气质量表拿出来,各小组进行一个统计,由统计数据和同学们的观察得出一个结论:湛江这座海滨城市是一个空气质量非常棒的地方。我市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5位、广东首位,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宜居城市。那么同学们,是不是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像湛江一样碧海蓝天、绿树银沙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

2.学生认真观看,对比分析空气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师: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污染了我们身边的空气吗?

(二)、观察讨论—是什么污染了空气?

 (播放污染空气的科普视频)

1.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视频短片后有何感想呢?

2.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试着举例说说你们生活中有这样污染空气的行为吗?

(三)、知法守法—让我们从小懂得敬畏规则。

(播放习爷爷瞩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视频)

1.师:为了防治大气污染,国家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课件出示相关的内容。

2.生:通过分析交流,将法治的种子埋在心里。

(四)、探究交流—我能做些什么呢?

1.师: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如果空气受到了污染,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那么,你们计划怎样保护空气清新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敢于举报严重污染大气的行为,做到环保出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是生命世界离不开的重要资源。

 

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掌握统计一个时间段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感知空气质量好差的变化,培养从生活中收集数据、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感知,学生初步树立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程度,发现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到国家层面用法律实施对大气的保护,唤起学生自觉保护空气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3

关键字:室内环境,污染,室内空气质量,防治

abstract:peopleusuallymorethan80%ofthetimeisspentindoors,indoorpollutantconcentrationshigherthanmanyoutdoor.atpresent,theindoorenvironmentpollutionaffecthumanhealthintheworldhasbeenbroughttopublicattention,andtheformationofacademicnewresearchhotspot.indoorairpollutants,sourcesofpollutionandtheharmtohumanbody,aswellasindoorairpollutioncontrolmeasures.

Keywords:indoorenvironment,indoorairquality,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834.6+1文献标识码:a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1、近几十年来,我国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部分人口依靠煤和生物质(biomass,如稻麦草秸秆等)作为家庭能源材料,由于煤等燃料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indoorairpollution,iap),其中的污染物质包括So2、nox、Cox和甲醛类。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日益多样化,目前尤以建筑和装饰污染为重。室内装修所用的各种板材、家具及油漆等,常会释放出甲醛等许多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例如甲醛在低浓度下最初刺激眼粘膜;浓度稍高时,刺激上呼吸道,会出现呼吸道水肿、呼吸道阻力增高、呼吸频率下降等,进而引进咳嗽、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吸入甲醛后可引起食欲减退、厌食、衰弱、失眠等症状;反复吸入小剂量甲醛可诱发过敏反应,出现哮喘;经常接触可能会造成皮肤组织溃烂。此外,对中枢神经也会产生影响,头昏、头晕。用各种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检测证明甲醛具有诱发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的功能,并且对Dna有损伤作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甲醛患鼻、鼻咽和口腔癌的危险性升高。

3、大量的病例证明,如果人很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污染空气中,会导致急、慢性呼吸系统障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提高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肺结核以及鼻、咽、喉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统计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所产生的年疾病率已占全球疾病率的4%,与香烟和酒精的影响相当,在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中排序占第四位,也是室外空气污染危险因素的三倍。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

要正确认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必须首先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物质。表l收集了家庭和商业建筑中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

2.1甲醛

由于人造板生产中所使用的胶粘剂90%都是脲醛树脂胶,所以室内家具、地板等木制品中甲醛污染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我国2001年12月10日出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国家强制性标准。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导致嗅觉异常、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此外还可损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气态甲醛强烈刺激粘膜,其中最敏感的是嗅觉和视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95)将甲醛确定为可疑致癌物[1]。

2.2室内燃烧的产物Co、Co2等

室内燃烧产物通常包括Co、Co2、Sox和nox等,Co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有毒气体,是由燃烧不完全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产生。Co2虽然无毒,但因为Co2的浓度增高会引起人体不良反应。室内的Co、Co2污染常发生在有燃烧器的家庭或有地下车库的居室内。

2.3生物类的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气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尘螨等,来源于死的或活的有机体。在室内,如建筑材料、空调设备和加湿器都有微生物滋生。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空气微生物是引发各种中毒、感染和过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的疾病如头痛、发烧、哮喘、过敏性肺炎、过敏性皮炎以及传染性疾病。归纳起来可称之为“建筑物综合症”和“建筑物关联症”。

2.4石棉

石棉是一类矿物纤维,具有良好的扩张强度、隔热性和耐腐蚀性,室内装饰材料有石棉水泥天花板、石棉隔音板等,石棉是致癌物,主要引起间皮癌和支气管肿瘤[2]。

2.5可吸入的颗粒物质

在室内空气中颗粒污染物质的几种主要来源是香烟烟雾、复印机、排字和室内燃烧器、地下车库等以及户外渗入。其中香烟烟雾中大约有50种成分已经被确认为致癌物质。

2.6氡(Radon)及其子体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人体受氡辐射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国际癌症机构已确认氡有致癌性,美国环保署已将氡列为最危险的致癌因子。每年因吸入氡气而引起肺癌死亡的美国人已达到两万人,仅次于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位居第二。

2.7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

现代装饰和结构材料以及家具用品和家用化学品,如消毒水、杀虫剂、除臭喷剂、地毯清洁剂和地板蜡等都在向室内散发出大量VoCs污染气体。

三、措施与建议

3.1控制污染源

控制污染源是去除室内污染的最根本的途径。不同类型的燃料,产生单位能量所生成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同,燃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电能。因此,建议城市在增加气体燃料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使用电炊具;在农村应逐步减少生物质燃料的比率,推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电等商品性能源来改善iaQ。

(1)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高温烹调都是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少吸烟或不吸烟,少食煎炸食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污染。

(2)慎重选择建筑、装修材料及生活日化用品,如前所述,一些建筑、装修材料以及某些日化用品含有多种污染物,所以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考虑环保型生态建材。并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物。改善室外空气品质,可减少室外源带来的污染。

(3)空调房间使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可以改善室内环境,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起镇静、催眠和降血压等作用,应用超高负氧离子发生器可进一步改善iaQ。

四、现阶段室内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室内环境检测市场混乱。由于检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手段趋于恶劣。压价现象非常普遍,有些检测公司打着治理室内环境的旗号甚至出现免费检测的现象。有的检测单位不按规范要求的数量抽样,而是少抽量,或在现场抽样后,不做试验就出据检测报告,这种现象在一些检测机构中普遍存在。有的检测公司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低下,管理混乱,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停留在纸上。甚至有的检测公司招收大量的业务员去市场承揽检测项目,业务员向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费,检测公司直接出具检测报告,扰乱了整个检测市场的秩序。特别是氨、苯和tVoC在试验室需要做试验的检测项目,有的无标准曲线,有的有标准曲线的不进行定期校对,造成试验结果有误甚至结论错误。标准物质、检测档案等资料管理混乱,造成检测数据无法追溯。从事环境检测行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多数检测机构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有的甲方单位对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认识还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认为检测或者不检测都无所谓,不会马上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只要价格低就行,造成了竞相压价。在目前利益的驱动下,有些检测公司很难把好检测质量关。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4

关键词:雾霾;影响;对策;徐州

项目基金:江苏环保厅环保科研课题(编号:2012089);徐州市科技情报项目(编号:XKQw018);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043);通讯作者:李惠娟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5日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月发生的雾霾污染事件覆盖了我国整个华北及华东大部分地区,影响8.5亿人,严重污染暴露人口2.5亿,其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高、危害人群之多在全球均属罕见。2013年12月,雾霾污染在中东部地区再次大面积爆发,几十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导致许多地方交通严重堵塞、飞机延误、学校放假,医院就诊人群大量增加。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3月,徐州市大部分时间都被笼罩在雾霾之中,空气质量常为重度污染与中度污染,轻度污染与良好的空气质量较为少见。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雾霾治理,于2013年6月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徐州市作为国家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被要求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014年,大气污染及防治成为各地“两会”讨论的焦点。在31个省份中,除、宁夏之外,29个省份的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其中,15个省市区提及治“霾”,全面治霾开启。2015年,大气污染仍是“两会”的焦点。

二、雾霾的危害

由于雾霾可以由气流长距离输送而在异地显现,所以雾霾污染属于跨界污染。目前,国内对跨界污染合作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污染方面,对空气污染方面涉及较少。偏煤的能源结构、异常的静稳天气等原因是我国大范围雾霾的主要原因,对治理雾霾污染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当居民持续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中时,急性健康损害风险及健康经济损失极大(谢元博等,2014)。但是,我国在雾霾污染法律治理中存在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完善、执法模式条块分割、配套制度欠缺的问题,需要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联防联控区域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侵权损害保障体系,力求建立治理灰霾污染的长效防控体系。

雾霾污染的不良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速度比想象得快(Giddens,2009)。雾霾污染产生主要是人为原因,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化石燃料燃烧和建设活动等。雾霾造成的空气污染会引发一些社会、经济、气候事件,如公共健康、交通拥堵、设备故障等。容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也可导致心血管疾病,使运动能力减弱,还会对大脑产生损害而造成认知障碍,尤其是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与身心发育也会造成极大影响。对动、植物的生长也有不良影响。

三、研究方法

针对徐州雾霾污染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形式。通过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在徐州市的各个地区对居民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徐州居民对雾霾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雾霾的影响、雾霾的防范和治理以及居民对行政部门的建议。通过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徐州居民对雾霾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提出相应的雾霾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四、雾霾污染对徐州居民影响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成员利用周末时间在市区及农村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可信度较高。

(一)居民对雾霾的关注度。首先,随着雾霾天气的逐渐恶化,徐州居民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一直关注、经常关注、偶尔关注的总人数占到一半以上,各占29.05%、23.46%、39.11%;很少和从不则只占7.26%、1.12%。其次,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居民多通过网络关注天气变化。

(二)居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雾霾的相关知识,根据问卷调查,很多居民对于雾霾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比如很多居民认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是我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然而我国记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可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是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且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然而居民对于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仅占16.3%。说明普及雾霾知识势在必行,只有更好的了解雾霾,才能更好地防治雾霾。

对于徐州近年的雾霾现象,58%的居民认为这种污染是可以避免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经济与生态环境要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雾霾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根据问卷调查发现99%的居民认为雾霾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37%的居民认为雾霾已经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对这种现象非常困扰;48%的居民认为雾霾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影响,但是不明显,可以接受。居民普遍认为雾霾对身心健康和交通出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1、身心健康。人体方面:雾霾天气出行时,居民普遍认为,由于身体暴露在空气中,雾霾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尤其是呼吸系统、皮肤、五官造成的危害更大一些,容易造成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咳嗽、皮肤病、鼻炎、结膜炎等疾病,但仍有极少数居民对此表示一无所知。心理方面:居民认为,雾霾天气比较阴沉,因光线较弱及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烦躁的状况,遇事不顺甚至容易情绪失控。

2、交通出行与安全。雾霾天气时,90%以上的居民会减少出行计划,降低户外运动的时间和次数。其次由于雾霾使得视野能见度降低,居民出行时需减慢行驶速度、或者更换交通工具。这不仅延长了路途耗时,也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图1、图2)据徐州交通广播报道,徐州的机场、公路等都曾受到雾霾影响而无法提供正常服务。除此之外,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

3、居住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居民认为雾霾污染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宜居性,对于举家搬迁到空气质量清新的城市,有14%的居民想法非常强烈;46%有点想,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没有那么坚定;27%的居民表示从来没考虑过。居住环境是居民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居民愿意在徐州市新城区购买住房,即使新城区尚未完全发展,但其周边环境却比老城区要好得多,雾霾污染程度也较低。

4、工作与学习问题。工作方面,超过半数的居民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选择一家收入较高并且稳定、但是稍微有点粉尘污染的企业,而是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方面,在孩子选择就读大学时,26%的家长对雾霾污染这一因素会考虑较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上学,而52%的家长会考虑一点。

5、消费支出。据相关文章中的淘宝数据显示,2014年淘友们在对抗雾霾的用品上,花掉了几亿元。在淘宝网上购买口罩的人,与之前相比大幅增加。因此,雾霾天气增加了居民的不必要开支。但从本课题组实地调查来看,90%以上的居民反映雾霾对他们的家庭支出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52.3%的居民对于抗霾所支付费用低于50元,说明居民虽然知道雾霾的危害,有抗霾的意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在抗霾行动上,付出甚少。

(四)居民采取的抗霾方式。根据问卷调查,居民通过佩戴口罩、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开门窗换气、外出归来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等方法避免雾霾对身体的侵害,46%的居民在雾霾天气佩戴口罩,29%的居民雾霾天气时偶尔佩戴口罩,并且居民普遍反映佩戴专业pm2.5口罩或者吃一些食物和药品有助于降低雾霾对身体的危害。而从不和每天都佩戴口罩的居民各占21%、4%。

(五)对政府治霾的建议

1、为了更好地防治雾霾,居民认为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控和治理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气象局加强雾霾天气的预报,相关部门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如图3所示。(图3)但是,居民认为环保部门对防范和治理雾霾付出一般甚至很少,仍有很多不足。居民认为自身主要可以多乘公共交通、多骑自行车、多步行、购买小排量汽车以防治雾霾。

2、根据问卷调查,居民认为提高居民自身的环保意识与行动是治理雾霾的重要环节,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科学防治雾霾污染,其次科技的进步、国家相关法规定的完善在雾霾的防治工作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3、根据统计局的数据,过年期间,雾霾天气急剧恶化,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急剧上涨。居民普遍认为是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造成的影响,并赞成适当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用电子烟花、彩纸礼花、无污染烟花等代替传统的烟花爆竹,或者政府可以统一组织花灯会、庙会、年会等活动。居民普遍接受环保型的烟花爆竹,但由于价格原因很多居民只愿意买一小部分。

五、徐州市雾霾治理措施建议

(一)调整经济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在应对雾霾的各种对策之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无疑是降低pm2.5的必由之路。所以市政府应该严格控制新增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以及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同时,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等,建立完善雾霾天气应急预案、控制pm2.5的法规体系。徐州市政府可借鉴日本经验,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规制。严格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必须按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设计安装过滤器,已上路行驶而没有安装过滤器的汽车须补装过滤器。

(二)加强绿化建设,鼓励绿色交通。众所周知,绿化带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能滞尘、减弱噪音、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因此,绿化建设也是雾霾治理的重要手段。到2014年9月为止,徐州市的城市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此外,绿色交通也是治霾的重要一环,徐州目前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不仅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也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有效作用。所以政府应继续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鼓励市民多乘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努力引进电动汽车,对买主实行高额返利,允许免费停车等措施。政府方面,应提倡以身作则,控制公务用车,多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起到榜样效应。应对雾霾绝不仅仅依靠广大市民,也是政府的职责。

(三)减少污染排放,转变能源结构。面对徐州雾霾日益严重的形势,徐州市政府必须通过现有机制、体制的改革,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清洁化。企业则可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应反省自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颗粒物排放控制;其次应节电节水节气,采取清洁燃烧技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努力推进清洁生产,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少排放或不排放废气,以高效用、低排污为目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四)提高思想认识,提倡低碳生活。在小组成员的问卷调查中,市民对于雾霾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更不懂得如何去应对雾霾。因此,提高思想认识,普及雾霾知识是广大市民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时刻关注雾霾动向,了解如何抗霾,时刻绷紧安全弦。市民有责任采取措施应对雾霾,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应成为每个市民的准则。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元博,陈娟,李巍.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环境科学,2014.1.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5

【关键词】: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室内空气污染构成及其危害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德、英、美、日等国就开始对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展开研究。各国先后在室内空气中检测出500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20多种被认定是致癌物质。

1987年世卫组织(wHo)在发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新建和改建住宅中居住的人中有30%的人患有"建筑病综合症"。这是因为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为此欧美等国先后制定了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建议。

在建筑中,室内空气主要受到物理、化学、放射、生物四方面的污染。

1.物理污染:主要指空气中的粉尘、烟雾、油烟、悬浮微粒等。这种物理污染本身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但由于室内空气中Co,Co2,nox,So2以及细菌霉菌都可以吸附在悬浮微粒和粉尘上,当这种微粒和粉尘浓度高时,会引起严重的人体健康问题。

2.化学污染:这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污染室内空气的主要化学物质有甲醛、苯、二甲苯、氨、Co、Co2、nox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

其中甲醛是一种原生有毒物质,能对人的眼、鼻、喉、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引起人的流泪和不适;含量再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疼等,含量更高会引起肺炎,甚至死亡。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污染室内的重要有毒物质。VoC浓度高时可引起人体麻醉窒息,神经炎,肺炎等。苯类物质能刺激呼吸道,破坏造血功能,长期接触会引起严重后果。

3.放射性污染: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氡气污染主要来自地下土壤和岩石。此外用工业废渣制造的建材如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砖,磷石膏板等由于对放射性物质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对室内也造成放射性污染。普通建材中的花岗岩、页岩、砼、红砖、大理石等建材,都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

通常情况下,人一生中受到的天然性照射量有一半来自氡气。高浓度的氡可直接导致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被美国科学家称为"小能量炸弹",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人类15%的肺癌患者发病与其摄入的氡及其子体的量有关。

4.生物污染:室内空气中的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霉菌、尘螨、病毒、花粉、生物体皮屑等。目前已知的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非典"病毒在内有200多种,这些感染大部分是在室内通过空气传播的。加拿大的调查认为,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中有21%是因生物污染引起的。从各国的调查资料看,生物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霉菌:能引起恶心、呕吐、哮喘、痢疾等呼吸道和肠道疾病、法国专家认为霉菌导致的哮喘比花粉和动物皮毛导致的皮肤过敏要严重的多。

尘螨: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尘螨能引起过敏性疾病如皮炎、鼻炎等。地毯和室内空调的普遍使用为尘螨的滋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根据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调查,不洁的空调吹送出的螨虫至少在万只以上。

军团病:是一种可以寄生在人工管道水中的细菌。在自来水中可存活一年,军团病表现为发热、肌疼、头疼、咳嗽、呼吸困难,病死率达15%-20%,我国调查的资料表明军团病占成人肺部感染的11%,占小儿肺部感染的5.45%。军团菌经空气的传播性很强。

生物体皮屑:近年来家庭喂养笼物曾多,笼物皮屑及其产生的毛发、唾液、尿液对空气的污染会给人体带来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建筑中污染室内空气的主要因素

建筑物内的空气品质是很多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至今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各种因素作用的认识也很有限,就目前研究情况看,污染建筑物室内空气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1.建筑场地

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氡气主要来自场地的土壤和岩石,各地土壤氡浓度是不一样的在地质断裂带,从土壤和岩石中析出的氡气浓度往往比较大。

2.建筑材料、家俱、设备系统

对室内空气形成化学污染的有毒物质,大部分是从建筑材料、家俱和设备系统中释放出来的。在目前常用的涂料、人造板材,壁纸、油漆、石棉板、石材、矿棉等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中使用的稀释剂中含有大量的醛类、酯类、醚类以及苯等芳香烃化学成份,在施工和长期使用中可释放出气味,微粒以及甲醛、苯、氨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构成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质。VoC往往是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和。

如果有足够的湿度和温度,又能为细菌、霉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便会形成新的挥发性微生有机化合物mVoC,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3.通风系统

供热空调和通风系统中的设备和管道的保温隔音材料,如纤维材料等会象建筑材料一样,释放有毒物质。并且其上容易聚积灰尘,滋生细菌、霉菌、污染室内空气。特别是不良的通风系统往往加剧了细菌和霉菌在室内空气中的传播。

4.建筑围护结构

这是室外空气渗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影响着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对室内空气的灰尘、烟雾、悬浮微粒的浓度都有影响。

5.人和宠物,是室内微生有机物和空气中的过敏源的主要发生源,人的活动和数量也会污染空气。

6.建筑维护

标准再高的建筑物,不进行清洁和维护必然会积累粉尘、微粒、气味,并使化学有毒物浓度提高,但清洁用具、用品选择不当也会在维护中构成对空气的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其危害程度可以从轻微的不适到造成死亡。

室内空气污染后主要引发的病症有三种:

6.1建筑病综合症:主要症状是疲劳、喉咙痛、昏睡、眼晴痛、呼吸道疼痛等。这种综合症短期较多,一般离开建筑物一段时间会自动消失。

6.2大楼并发症:这是由建筑物内的特别污染源或污染物引起,并可治疗诊断的疾病,如军团病、癌症及这次在室内通过空气等介物传播的非典型肺炎。

6.3多种化学物质过敏症:对这种病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手段,目前都认识的很不够,从调查资料看,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体吸入VoC或暴露在VoC中引起的,这种疾病可能影响人体多种器官,并能反复出现或消失。

三.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

在建筑设计和使用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控制污染源、完善通风、严格维护、控制人和宠物活动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1、污染源控制

场地、建材、家俱、设备系统内部都可能产生污染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如果控制这些污染源,就有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室内形成相对清洁的空气和健康的环境。建筑物污染源的控制,会受到投资、工程进度、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可行的控制次序如下:

・场地氡浓度调查,根据场地放射性资料确定工程防氡设计。

・确定优先控制的建筑材料种类(一般为在建筑中将被广泛使用并且有挥发性的材料)

・检查优先控制材料和产品的安全数据,如化学物质成份、物理化学特性、健康危险数据、危险成份等。

・按voc释放量评价材料、产品、家俱。

・评价排放量测试数据。

・确定材料、产品、家俱的气味特性。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被检查材料、产品、家俱是否可以采用,或仅在特定的场合下可以采用。有些材料也可以仅在施工过程中临时采用,对于不能采用的材料、产品可以采取"谨慎回避"的办法。

对于挥发性微生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下列技术设计进行控制:

・将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材料如管道保温隔音材料等进行密封。

・对施工中受潮的易滋生微生物的材料进行清除更换。

・建筑物使用前用空气真空除尘设备清除管道井和饰面材料的灰尘和垃圾。

2、完善通风。

对于受到污染的室内空气可以采用杀灭、吸附、稀释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杀灭的方法代价很高而且难于用一种药物清除室内上百种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细菌;吸附是将有害物质吸附到某种物质上,此方法需经常更换吸附材料,并且只能降低一点污染物浓度;稀释是用室外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稀释室内有害物质,并将室内污染物排到室外。相对而言,稀释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抗"非典"中,十分强调开窗通风,实质上是用稀释办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完善通风设计和调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加强自然通风的通畅性,合理设计门窗位置和大小,可以利用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被污染的空气,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的建筑物,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以下措施:

・新风进口应远离停车场、冷却塔、排风口等地方,尽量将新风进口设在空气清新处。

・设置屏障防止新风进口受到鸟污染。

・密封设备和管道中的保温隔音材料。

・安装气流监测系统,调节风量,保障室内良好空气品质所需要的新风量和循环风量。

・对有特殊污染源的房间,安装专用的局部排风系统。

・设计中充分考滤通风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清洁性。

・设计合理的新风量。

3、人和宠物活动控制

由于人和宠物不仅散发热量也会产生微生物和过敏源,当人的活动和设备散热超过设计容量时,就会出现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设计中可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使通风系统容量可进行调剂控制。

・建筑物内人员聚集空间,安装Co2和VoC传感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一旦接近或达到不许可标准时调整通风的新风量。

・限制抽烟,在可能产生油烟的空间里设置专用排油烟通风管井。

4、建筑维护

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建筑材料、家俱、设备系统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检查,防止室内灰尘,及各种化学微粒的积累,防止细菌滋生。设计中可考虑采取的建筑维护措施如下:

・选择容易维护的建筑材料和系统。

・选择低排放率对环境亲和的清洁剂。

・予留出对设备系统进行维护清洁时的必要空间。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6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R12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增多,生产活动持续加剧,城市大气污染日渐严重,城市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当前城市大气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并成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保护大气环境,特别是保护大气环境问题,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是政府面临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城市大气污染源分析

1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我国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寒冷,夏季普遍炎热,人们冬季会用炉火、采暖锅炉取暖,夏季会使用空调,这些(直接和间接)都要用到大量的煤炭,尤其是冬季,很多地区浓烟弥漫,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虽然我国现阶段在采暖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但在一些小城市、农村地区,还是大量使用燃煤取暖,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的限制,让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些都是So2过度排放的原因。

2工业企业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也要注重工业生产的生态管理。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成分也更加丰富,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所带来的大气污染程度也不同,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大气污染治理。

3市政建设

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公路都会出现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的现象,这让公路上的粉尘无法及时吹走,越积越多,汽车驶过就会引发扬尘。

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求,不断的建设、改造,随意滥用自然资源,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出现,而这些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据最近的中国环境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仅为3.1%,二级标准的为85.9%,三级以及劣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1%。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0.8%。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为1.2%。污染较严重的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等省份。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为84.1%。与前几年相比较,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整体上逐年好转。但是,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浅薄,能源结构单一,目前的环境质量还很难满足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依然很脆弱,局部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我国空气质量与国际标准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密集,城市污染将更加严重。

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途径分析

1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植树造林一直被认为是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且成本低,还能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绿化环境,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树木能发挥其净化大气的作用,为此,我们应扩大植树造林的面积和范围。根据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汇集区的地形地势、风向和污染气体的季节分配,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包围式或隔离式的林带,让那些含尘、含污染的气体在大气中被树木吸收,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有研究显示,不少植物具有一种潜在解毒力,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或形成一些大分子络合物,降低这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因而对大气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假如我们每种植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00多公斤So2,并吸收30多吨灰尘。

2利用教育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多数企业部门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仅从自身的近期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不考虑是否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甚至一些城市在制订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策略过程中缺乏对城市大气环境保护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在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生活环境。然而,大气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一旦遭到破坏,要想恢复到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将需要付出比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更大的经济代价。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充分地理解和认识,企业与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淡薄。所以,我国应当从学校教育出发,通过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利用经济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运用经济方法治理环境是指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利用价格、利润、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来调整各方面的环境关系,凡是造成污染危害的单位,都要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对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标准排放的企业,根据超标排放的数量和浓度,按规定征收排污费。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环境资源是无主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成人们对周围大气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认识不足,这也是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经济根源,同时也为政府以适当经济手段来激励企业和市民改善环境提供了机会和理由。从我国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和企业实际情况来看,通过税收、金融、财政等经济手段来扶持环境无害企业和环保产业是非常必要的。

4利用行政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运用行政手段治理大气环境是指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依靠和发挥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作用,借助行政决策和运用行政命令、决议、指示等方式来组织管理环境,解决大气污染中所产生的问题。比如,政府对大气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即通过城市区域协调,统筹分配其允许的排放量,把排入特定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实现预定的环境目标,这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来防治大气污染的一种方式。再比如,政府部门对一些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行政手段属于一种软性处理措施,虽然它不像法律手段那样具有强制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往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需要采取多种治理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建设和谐美好的城市家园。

参考文献: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7

环境刑法已经成为欧洲各国刑法发展最快的部分,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已经走过了头,因为学术界倾向于环境应当按照其本来的样子加以保护而毋须顾及人类生活的需要及其质量。这一观念也同样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环境刑法中法益的概念、范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污染和污染程度的评价问题,并成为德国环境刑法中复杂而重要的法律与政策问题。关于德国环境刑法中污染概念的研究(1),对于我们以德国为样板具体地了解西方国家的这一后现代化变化并进而思考我国的环境之刑法保护问题,是有借鉴意义……环境刑法中法益的确定对污染概念的影响环境刑法中的法益,是指环境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环境刑法中的污染,是损害这种法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环境刑法中,法益的规定性对于污染概念的成立有着直接的意义。在反对环境犯罪的斗争中,人们首先认识的是环境破坏之后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以人类为中心来确定“环境”的范围而形成的“人类环境”(注:“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大会人类环境会议时提出来的,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和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转引自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的概念,大致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初之前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在反对环境犯罪中需要保护的社会利益的性质。在这个时期之前,主要地是由于工业化的程度比较低,人类关心的主要是如何“合理地”向大自然索取。人们对于自己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改变从而最终给人类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德国在1971年由各方面专家提出的刑法修改建议稿中,“环境保护”的概念也不过是局限在“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免受环境的危害”这样的认识上。(注:关于德国环境刑法发展的概况,参见拙作:《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第九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7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的破坏,包括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物种灭绝、生态平衡失调等,尤其是通过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形式对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这些污染环境的后果对人类基本生存环境的威胁,更是震撼了全世界。在这种对环境意义的新认识中,德国刑法学界开始考虑将保护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作为自己保护的社会利益。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和主体而构成的为生物生存所必要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的总和。生态环境的概念与人类环境的概念对环境刑法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人类环境的概念,人类是可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并且,只要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改变没有直接侵害人类自身的生命和健康,就不会有刑事责任问题。根据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概念,则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犯罪将以环境是否受到对其不利的侵害为标准,并且,刑事责任的产生不需要以对人类的损害为必要条件。(注:有关的分析,参见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在根据“人类环境”的识识而确立的环境犯罪概念里,自然环境在实质上并没有成为刑法所要保护的一个自在的和独立的对象。在这种条件下,自然环境受到刑法的保护,其实是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不受到损害为条件和限度的。在司法实践中,如果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没有受到直接的侵害,或者该种侵害是在人类社会可以忍受的程度之内,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是不会受到刑法处罚的。因此,在以“人类环境”作为法益的环境刑法中,污染必须达到给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的地步,才能在刑法上被承认,也就是说,才能作为犯罪处理。在随后的几十年实践中,德国学者认识到,这种“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私和短浅的目光”,(注:德国弗莱堡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艾瑟尔教授:“德国经济刑法的最新发展”(prof.Dr.albineser,Zurneuestenentwicklungdesdeutschenwirtschaftsstrafrechts),参见拙作:《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00页。)并不能保护人类社会免除环境犯罪的侵害。一方面,由于人们在没有直接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和财产的范围内,仍然可以不受刑事处罚地损害环境,因此,刑法在保护社会功能中所必须发挥的“禁止性”作用,在人类环境的概念下所制定的环境刑法中,是相当不明确的。人们经常不容易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还是法律所禁止的。另一方面,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也揭示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特别是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现象,(注: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尤其是那些难以自然分解的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参见金瑞林:前引书,第12-14页。)使得人类对环境的损害行为实际上可以表现为一个过程。这就是,对环境的损害行为,虽然单个地看可能难以确定对人损害的性质,但是,这些行为不仅可以通过不断地持续地发生而使危害社会的结果得以积累,从而显示其危害社会的性质,更可能通过自然界中低营养级的生物向高营养级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过程,而使损害环境的结果得以浓集并最终在人类身上显示出来。由于这个过程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更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之后恢复的困难性,因此,环境刑法在“生态环境”法益的支配下,对污染的要求可能就会空前地严格:任何改变环境并且可能最终危及人类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认为是污染。不过,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所要求的严格污染概念,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人作为环境的产物,不仅要认识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如果完全地不考虑环境的改变对人的影响,绝对地将环境作为一个自在的独立的实体加以保护,使之免受人类的侵害,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恐怕不是“零增长”(注:“零增长”的理论是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在1968年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由于人类与环境系统存在着发展的无限性和地球的有限性这样的基本矛盾,为了防止地球和人类社会的瓦解危机,“必须把经济增长限制到零”。转引自金瑞林:前引书,第35,95页。)的问题,而是负增长的问题了。因为即使人类社会不发展,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但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问题,人类社会即使是向后倒退,也无法解决目前那些已知的环境问题。在德国经济界就经常有人担心,实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会不会危及“德国的经济地位”问题。很明显,不在利用和开发环境的基础上讨论环境问题是没有意义的,现代刑法不可能无条件地支持这样的保护环境的观念。在这种既要生存又要发展的两难选择中,德国环境刑法目前采取了结合“人类环境”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利益作为自己保护的法益的立场。德国政府在提请德国联邦议会讨论反环境犯罪法的草案说明中明确指出:“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自然生存基础是需要刑法保护与重视的,长期以来,它们一直处在为保护传统的尤其是个人权利的法益的刑法的核心部分,这是不言而喻的。环境的刑事保护不能单纯地局限于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保护,必须同时保护象水、空气和土地这样的基本生活基础,应当将它们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组成部分加以保护,并且将这种生态学的保护利益也作为法益来加以认识。”(注:参看“德国联邦议会公报”(Bundestagsdrucksache)8/2382,第9页。)德国环境刑法将“人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保护的法益,一方面承认地球资源的再生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或者说是承认人类有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认识到地球的资源和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或者说是认识到如果人类不把自己损害自然环境的行为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总有一天,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将难以适合人类居住。这种妥协式的立法安排,仍然受到许多德国刑法学者的批评。例如,德国弗莱堡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艾瑟尔教授(prof.Dr.albineser)就指出,德国的环境保护目前注意仍然主要是环境资源的适度使用和保护资源的再生上,对于维护遣传物质的储备必须保持必要的多样性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果人们认识到,在每一种植物或者动物中都有一种潜在的‘生存智慧’存在于遗传物质之中,这样,人们就会用新的眼光来认识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如果有人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维持物种多样性对保持不同动植物种类之间在功能平衡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仍然要求环境对人类的奉献,那么,他就将在对人类的生存质量的保障中看到这种奉献的消失。”(注:参见艾瑟尔:前引文。)然而,尽管有这些激进意见的批评,德国刑法界现在一般同意,环境刑法应当维护人类对自己未来生存的自然基础的责任感。在这里,对环境本身的保护,保护的最终还是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生存条件,也可以说,如果不能保护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环境,人类自己最终也是无法得到真正的保护的。根据这种对环境刑法保护法益的认识,在德国环境刑法的具体条文的表述中,有的是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作为直接的保护对象,直接体现对“人类环境”这种法益的保护;有的是以水、土地和特定地区作为直接的保护对象,直接体现对“生态环境”法益的保护。这些条文虽然是以保护人类为最终目的的,但是在如何保护人类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总的来说,德国环境刑法不仅是在保护人的生活,而且是在保护人如何生活。这样的立法认识和立法规定,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污染的表现形式,有着根本的指导性意义。污染在各种环境犯罪中的表现形式污染在德国环境刑法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两种立法技术来规定的:第一种是使用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危害状态(注:严格地说,德国刑法对危害状态的规定是以引起某种状态作为犯罪既遂的条件,因此,在德国环境刑法中,危害状态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或者结果。参见拙作:前引书,第346页。)这三种构成犯罪的要素来加以描述;第二种是根据“人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刑法法益的要求,从对人、水、空气、土地以及特定保护区域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分别来界定污染的各种形式。在具体法律条文中,这两种方法是交叉使用的。对于可能在多方面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害的放射性污染,德国环境刑法另外专门规定了未经许可使用(核)设备罪(第327条)和未经许可处理放射性材料和其他危险物品罪(第328条)。对于违法使用核材料足以损害他人健康、生命或者财产的,德国刑法是作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处理的,而不再作为一般的环境污染问题来处理。(一)对人污染的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对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直接损害。在德国环境刑法中,直接对人造成损害的污染,不是作为具体环境犯罪所侵害的直接法益来保护的,而是作为对环境犯罪从重处罚的情节加以规定的。根据德国刑法的规定,(注:这方面的规定主要是《德国刑法典》第330条“环境犯罪的特别严重情节”和第330a条“通过毒物排放造成的严重危害”中加以规定的。参见《德国刑法典》(Strafgesetzbuch,31.auflage,1998,Beck-texteimdtv)。)故意(注:过失犯罪时,只有在排放有毒物质产生致人死亡危险或者产生致多数人重伤危险的情况下,才能承担刑事责任。参见《德国刑法典》第330a条。)实施《施国刑法典》第324条至第329条规定的污染水、土地、空气和特定保护区,造成他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健康危险、使大量人员处于损害健康危险状况、或者造成他人死亡的,应当判处更重的刑罚。(注:根据《德国刑法典》的规定,污染犯罪的一般情节的法定最高刑是2-3年有期徒刑,具有从重情节的法定最高刑是5年有期徒刑,对于造成他人死亡的,最高法定刑是10年有期徒刑。参见《德国刑法典》有关条文。)对水、土地和特定区域造成严重的污染,达到无法清除或者必须投入特别大量的资金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清除的程度,也应当判处更重的刑罚。在德国的司法实践中,这种污染经常是由于以下行为产生的:违反为保护环境免受空气污染、噪音、震动、辐射或者其他对环境有害、对公众或者邻近地区具有其他危险的法律规定、可执行的禁令、命令或者规定,使用企业的场所和机器等设施(汽车、轨道车、飞行器或者轮船除外)造成的污染;未经必要的批准、资格认定、建筑许可、或者违反为保护环境免受有害影响而的可执行的禁令、命令或者规定,或者严重违反遵守公认的技术规范的义务,使用管道设施运送对水有害的物质,或者使用企业设备存放、分装或者重新包装对水有害的物质造成的污染;作为汽车司机或者作为其他对安全或运输负有责任的人,未经必要的批准或者许可,或者违反为保护环境免受有害影响而的可执行的禁令、命令或者规定,或者严重违反保护有关货物句受危害的义务,对核燃料、其他放射性物质、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或者其他危险的货物进行运输、发送、包装或拆装、装载或卸载、接受或转让他人,或者不作标记,结果造成污染的。另外,排放和泄露有毒物质也是对人的生命和健康有重大危害的一种污染形式。(注:参见《德国刑法典》第330a条释放有毒物质造成严重危害罪。)(二)水污染的表现形式水污染主要是由危害水资源的环境犯罪(注:在德国经济刑法中,保护水资源的刑事责任主要是在《德国水保持法》和《德国刑法典》中加以规定的。参见拙作:前引书。)造成的,其中主要是由《德国刑法典》第324条规定的水污染罪造成的。如果仅仅是违背了小心谨慎的义务,尚没有导致水污染事故发生的,或者说,尚不能充分地证明水污染的发生的,经常要根据《德国水保持法》承担违反秩序的责任。水污染罪侵害的对象是水。德国刑法界一般认为,水污染罪保护的法益是“水对人类和环境的功能”。也有个别意见认为,该罪保护的法益是“有关行政机关为了社会公众的福利对水进行管理的功能”。根据《德国刑法典》规定的定义,(注:参见《德国刑法典》第330d条第1款第1项。)“水”是指在《德国刑法典》适用范围内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洋里的水(注:对于海洋里的水,《德国刑法典》与《德国水保持法》的规定略有不同,并不仅限于德国领海里的水,也不限于《德国刑法典》适用范围里的水,而是指没有地域限制的海洋里的水,包括公海里的水。对此,德国刑法界不认为在这里引入了刑法适用的世界法原则(weltrechtsprinzip),因为根据《德国刑法典》总则关于德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规定,只有德国人以及在悬挂德国国旗的船上或者在德国大陆架上实施行为的外国人,还有那些在德国国内犯罪并且不应当引渡的外国人,才能根据本条规定受到德国的刑事制裁。)。《德国刑法典》规定的水污染的行为是“未经准许对水造成污染或者其他对水的性质造成不利的改变”。在水污染罪的行为构成中,污染是指水的表现形态在行为人的行为之后表现出不如从前那么“纯”(注:“纯”在德语中是rein,含义包括纯、纯正、完美无缺、清洁干净。)的状况,尤其是指那种水变浑浊、有泡沫、有油渍的情况。与过去《德国水保持法》的规定不同,为了防止对污染的概念提出过高的要求,现在德国刑法的规定不再要求造成污染的物质造成危害或者具有危害的危险,相反,只要造成水的不干净就可以了。然而,也不是每一种轻微的污染都符合本罪规定的行为构成,因为在这里,污染必须达到可以认定是对水的性质造成“不利的改变”时,才能构成犯罪。因此,那种通过泥沙使水造成轻微浑浊的情况,就不属于这里所说的污染。在决定是否存在着水污染的时候,关键在于判断行为对水的质量的影响。因此,是否存在水污染,只能根据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例如水的数量和深度,水的用途,水的流速,投入水中的物质的数量和危险性来加以决定。在德国司法实践中,对很小一部分水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一般来说,并不认为是符合情节严重的标准,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认定污染了一部分水就足以构成犯罪的情况。(注: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载“新刑法杂志”第91卷,第282页(BGHnS[,t]Z91,282)。)不过,从概念上说,并不要求被污染的水在污染前是干净的,换句话说,脏水也是可以被污染的,或者说,脏水也可以是本罪侵犯的对象。这里的关键之点在于:水的原来的状态被改变了。另外,德国刑法界还有一种有影响的意见主张,将有棱角的物体沉在河底,从而影响航行或者浴场的安全的,虽然没有影响水的质量,但是也属于污染的范畴。尽管这样的认识有点太宽泛了,但是还是被认为可以接受。对本罪所要求的对水的性质造成“其他不利的改变”的要件,应当看成是各种不能为污染所包含的对水的性质加以不利改变的情况的总和。其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对水的性质造成的无法用肉眼看出的改变,尤其是造成水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特性的不利变化,例如,水流变暖或者变冷,加快或者受阻,等等。在这里不需要发生具体的不利情况,例如,鱼的死亡。在水质由于被加入了某种物质而变差了的时候,这种不利的改变就可以认为已经存在。而在对水的客观使用的可能性造成危害时,不管这种危害是一种担心或者是一种可能,就足以认为水质已经变差。德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构成本罪所要求的对水的“不利改变”,不应当包括对人、动物或者植物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因为根据法律对行为构成的要求,不利的可能性并不局限于人、动物和植物这个范围。因此,只要存在着必须对水的使用进行花费巨大的预加工,即存在着财产损失的危险性,那么,就足以认为存在着“不利的改变”。水的再利用能力的降低,也是一种“不利的改变”,这就是说,受污染的或者其他在性质上受到不利影响的水,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侵害对象。德国地方法院曾有判例认为,水面下降,危害了动植物的生活关系的,也是一种“其他对水的性质的不利改变”的情况。(注:下萨克森州奥尔登堡司法公报第90卷,第156页(oldenburgndsRpfl.90,156)。)引起水污染或者水的性质的不利改变的各种行为,都属于水污染罪的行为构成的范畴。这种行为包括各种通过污染物质直接污染水的行为,也包括有害物质间接地造成污染的行为,例如,通过乡镇排水工程排放有害物质、通过渗井排放废油、放任汽油从汽车里漏出、允许青贮饲料汁渗入土壤,等等。水污染罪要求的污染不仅可以是由作为行为构成的,而且也可以是由不作为行为构成的。例如,由于不采取防护措施使油罐外溢造成的污染。但是,在污染发生的情况下,水污染罪所要求的不作为行为仅仅具有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的义务,就是说,如果行为人没有采取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的就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不具有将已发生的污染加以清除的义务,即行为人不会因为没有清除污染而承担刑事责任。当然,德国的水污染罪只有在“未经准行”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在有权机关许可的情况之下和范围之内,对水造成污染的行为就没有刑事责任问题可言。(三)空气污染的表现形式空气污染可以从两个阶段上来考察:90年代初期以前,德国在空气污染方面基本采取的是广义概念,包括狭义的空气污染和其他通过空气非正常震动的方式造成污染的情况;在目前的《德国刑法典》中,空气污染是特指通过改变空气的自然构成来造成污染的情况。原来这个方面的污染已经分解为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了。(注:为了保持对问题叙述的完整性,笔者在这里仍然将噪音污染作为一个子问题,将其包括在空气污染项下进行讨论。)《德国刑法典》第325条规定的空气污染罪所侵害的直接法益,一般认为是空气的纯净性。为了完整地保护本罪所危害的法益,刑法保护被设定在危害发生之前的预备阶段,即只要行为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定的义务,在使用设备,尤其是在使用工作场所或者机器时,改变空气的自然构成,足以造成设备所属的区域之外的人的健康和动物、植物或者其他贵重物品的损害的,就可以构成犯罪。根据这个法律要求,空气污染必须具有造成空气破坏的结果,因此,本罪也表现为一种结果危害构成。在污染空气的结果中,空气自然构成的改变可以通过气态、液态或者固态的物质来加以改变,例如,通过排放尘埃、气体、蒸汽或者有气味的物质,以及各种烟雾等行为来实施。并且,法律所要求的空气的自然成分,并不意味着作为污染对象的空气在被污染之前必须处于标准的洁净状态,事实上,已经被污染的空气仍然可以成为污染的对象。这里,有意义的是空气状态的具体改变,尽管改变的数值必须考虑空气的自然成分。不过,德国刑法界一般认为,抽取空气成分的行为,例如,减少氧气含量的行为不属于空气污染行为。空气污染的行为必须是通过使用设备造成的。这里所说的设备,除了刑法明确提到的工作场所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设备和机器。在土地上偶而进行的行为,例如,焚烧自家花园里的废物或者荒草,农田的施肥,等等,或者在时间间隔很长之后又做这样的事,都不能认为是使用设备。对于设备的使用来说,一般认为,只要该设备是处在为了实现建立的目的而加以使用的过程中,该设备就是被使用了。但是,这种使用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对设备的测试或者修理。设备归谁所有并不影响设备是否被使用了,就是说,设备可以是由非设备所有人使用。根据法律的要求,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为还必须是严重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定的义务的行为,包括严重违反可实施的保护环境免受有害影响的命令或者规定,或者在缺乏保护环境免受有害影响所必须的许可或者违反为此目的而的可实施的禁令的条件下使用设备的行为。一般认为,无视命令和规定,就可以构成符合要求的行为,这些命令和规定不必是专门保护环境的。对于“严重违反义务”的标准,可以从违反义务的程度、所违反的义务的意义来加以确定。如果有关的义务在特别严重的程度上,或者所违反的是特别重要的义务,就构成“严重的违反义务”。根据法律的要求,这种行为构成不必要求损害的出现,也不必要求对人的健康产生具体的危害,只要具有根据可靠的自然科学知识,该空气污染足以引起损害就可以了。一般认为,空气污染只需要达到对人的健康或者对动物具有一般的危险性就可以了,然而,这种可能的危险性可以仅仅限制在特定的人群范围内,例如,老人、病人、身体虚弱的人、婴儿,不必要求对所有的人同时都具有一样的危险性。污染的排放是本身就具有危险性还是与其他因素一起发挥作用的并不重要。但是,空气污染是间接地发挥危害作用的也属于足以造成危害,例如,有害物质污染了植物,动物吃了植物又受了污染,或者人吃了植物或者动物又受了污染。同样,动物的迁徙使得自然的种群受到不利的改变从而危害了动物或者植物的,也是属于足以造成危害。总之,一般的“足以”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是估计的或者仅仅是可能的。通常,是否“足以”应当在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判断。但是,在这里依据的排放标准是由德国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法规公布的,这种技术性规定仅仅对行政管理部门有约束力,却不能对法院产生约束力,虽然它提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意见。尽管这种与行政法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同的标准不会永远成为空气污染罪中的“足以”标准,但是,德国刑法界的确有强烈的主张,要求制定独立的刑法方面的标准。在噪音污染方面,噪音是指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属于扰乱正常人可以忍受的听力的相当大的声音。是否噪音并不考虑个别人可以超负荷忍受特大声音音量的能力。根据德国刑法的规定,噪音污染必须是由于使用设备并且违反行政法规定的义务造成的。这里所说的设备包括安装有产生噪音的机器或者使用发动机的装置,例如,履带式推土机、割草机、使用压缩空气的气锤和气钻,另外,还包括摩托车运动场和射击场。根据有关防止有害排放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声音播放器和乐器也属于设备。不过,噪音的产生只要达到足以危害设备所属区域以外的人的健康的程度,就符合本罪行为构成的要求了。德国刑法界虽然对于造成人的健康危害要求多高的噪音,例如,危害人的睡眠的噪音要求多高的等级,仍然没有明确的统一意见,但是,一般认为,噪音造成神经系统状态的病理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的,就属于产生了危害结果。然而,仅仅损害了精神健康的,还不能算造成危害结果。(四)土地污染的表现形式土地并不从一开始就是德国刑法保护的对象。在《德国刑法典》规定污染土地罪以后,对于生态有重要意义的土地的功能才成为德国环境刑法保护的直接客体。在此之前,土地只能通过对其使用有保护意义的其他规定(注:这些规定主要是《德国刑法典》规定的危害环境处理垃圾罪(第326条),危害特殊保护区罪(第329条)和释放有毒物质造成严重危害罪(第330a条)。另外,在化学品法和滴滴涕法等法律法规中也有一些规定。)而间接地受到环境刑法的保护。因此,根据现在的德国刑法规定,土地污染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的在土地上表现出来的污染,一种是间接的通过其他法律禁止的行为而对土地造成的污染。直接在土地上表现出来的污染,是污染土地罪所禁止的以土地为污染对象所造成的污染。作为污染对象的土地,可以是地球表面上层各种形态部分,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部分,只要其能够起到生态功能的承担者的作用。但是,对于土地上的水本身以及水下的土地部分,德国刑法学界认为,只要污染主要作用于水,那么,这些部分就不属于污染土地罪的保护对象,而属于水污染罪的保护对象。(注:参见舍恩科/施勒得:《刑法典注释》第25版,贝克出版社,慕尼黑,1997年,第2198页(Schoenke/Schroeder,StrafgesetzbuchKommentar25.auflage,VerlagC.H.Beckmuenchen,1997,S.2198)。)把土地作为环境刑法保护的对象,强调了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非生命物质的保护。在这里,土地上是否已经开发利用是不重要的。污染土地罪所指的污染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规定的义务,给土地带来、造成或者释放某种物质,并且通过足以危害他人健康,危害动物、植物,损害贵重物品或者水源的方式,或者在相当的范围内造成污染或者造成其他有害的变化的行为。在土地污染的概念中,关键在于给土地的属性造成有害的变化。这种有害的变化包括各种对土地的生态功能有意义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属性的不利改变。在实践中,这种不利改变需要以行为前后土地质量的比较为条件。土地污染所说的有害的变化,还要求造成土地成份构成明显可觉察的对生态的不利改变。不过,这种对生态有害的变化并不要求持久存在,因此,那种能够迅速不为人所见的不利改变,例如,可以很快渗入地下水的毒物,只要其在种类和影响范围上有相当的不利作用,就可以被包括进土地污染的范围。间接的通过其他法律禁止的行为而对土地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指垃圾污染。根据德国垃圾刑法,目前受到管制的垃圾一共有三类:第一类是能够含有或者产生对人或者动物有毒的物质,或者含有或者能够产生对人或者动物的群体有害或者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的垃圾。这里的有毒物质是指那些根据其自身特点会产生化学或者物理化学反应,足以损害人的健康的物质。第二类是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或者非少量放射性的垃圾。这里的爆炸危险性应当根据德国爆炸物品法中的规定来判断。自然性是指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未经点燃就可以自己着火的性质。放射性垃圾是指含有核放射性物质的或者可以放射出辐射线的垃圾,但是,仅仅含有少量(注:关于少量的界限,要根据不同物质确定。例如,《德国辐射保护条例》第45和46条中就有相关的规定。)放射性的垃圾不属于这一类垃圾的内容。第三类是根据其种类、性质或者数量,足以持久地给水、空气或者土地造成不利的污染或者其他不利的变化的垃圾。这一类首先是包括《德国垃圾法》第2条第2款的“特别垃圾”和德国《水管理法》中的危害水资源的物质。这类垃圾的种类很广,可以是生活垃圾、人粪、畜粪(例如在一天内在一个地方堆积一万立升的牛粪),只要其具有法律要求的条件,即足以给水、空气或者土地造成不利的污染或者其他不利的变化。德国刑法中的垃圾概念,虽然是在垃圾法规定的垃圾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垃圾在刑法上的概念与垃圾法上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垃圾法》规定的垃圾,是指全部可移动的垃圾,包括固体垃圾、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这些垃圾可以是垃圾的所有人愿意扔掉的,或者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应当有管理地不再保存的。前者也称为任意性垃圾或者主观性垃圾,后者也称为强制性垃圾或者客观性垃圾。(注:在德国法律界,对主观性垃圾与客观性垃圾的区分与种类存在着许多争论,例如,有的主张从是否出于保护社会的利益来区分,还有的主张从是否还有经济价值来区分。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概念下的垃圾都属于垃圾刑法的管制范围。参看:舍恩科/施勒得:前引书,第326条。)与《垃圾法》规定的垃圾概念相比,德国刑法中的垃圾概念表现出或宽或窄的特点。比垃圾法规定的概念较宽的地方在于,德国刑法对液态垃圾没有限制性规定,没有象垃圾法那样把导入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和其他物质排除在垃圾的概念之外,因为对导入污水处理设施中废水和其他物质的使用,也必须持有德国水法发放的许可才能进行,否则也构成犯罪。另外,刑法意义上的垃圾,还可能与德国《原子能法》和其他法规中规定的交出特定的垃圾的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原子能法规定的“放射性剩余物质”和“拆卸或者拆除下来的具有放射性的设备部件”,只要是从原子能法的角度看来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的东西,就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垃圾。不过,那种受到放射性污染的物品和食物,如果不能属于“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然或者非少量放射性的”垃圾的范围,就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垃圾。比垃圾法规定的概念较窄的地方在于,刑法的垃圾概念不包括垃圾法规定的垃圾推定,即推定为垃圾的情况。(注:例如,未经合法机关许可,在公共场所等地非法存放的汽车等物件,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垃圾法被推定为是垃圾。)在德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中,主张对垃圾刑法进行改革是最强烈的和最迫切的意见之一。德国刑法界中影响比较大的改革主张有:应当扩大垃圾刑法中应当加以管制的垃圾种类,特别应当在垃圾刑法中加以规定的垃圾种类有:对人有致癌作用的垃圾,会产生危害植物果实的垃圾,会改变遗传特征的垃圾,以及那些在种类、特征或者数量上足以危害动物或者植物的存在(即在特定地区范围内动物或者植物种群的数量)的垃圾。另外,还有人主张扩大法定的交出有放射性的垃圾的范围。德国垃圾刑法对造成垃圾污染的行为也作了以下具体的规定:处理,即对垃圾进行预加工、捣碎、堆积、烧毁、消毒,以及其他从数量上或者质量上对垃圾加以改造的行为;(注:例如,未经准许将被油污染过的土壤与未受污染的材料相混合,将报废的汽车压扁的行为,等等。)存放,即临时存放垃圾的行为;(注:例如,长期地不间断地将工厂的场地当作“临时”场地堆放特别垃圾。)贮存,即以长期堆放为目的存放垃圾的行为;排放,即让液体性物质流走,不再以原样收回的行为;清除,即其他使自己摆脱垃圾的行为,尤其包括将垃圾以其他形式排入水中和空中的行为,另外,将垃圾交给轻信的第三人作最后处理的行为,在行为人对此完全没有发挥作用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也属于清除行为。除了这些垃圾污染行为之外,违反法定义务不交出放射性垃圾的,也是一种犯罪行为。(五)对特定保护区域的污染形式特殊保护区是指在那种生态意义上特别敏感的地区。受德国环境刑法直接保护的特殊保护区有三个,即特定的容易遭受空气污染和噪音侵害的地区,水源与矿泉保护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这些地区具有的独特的生态利益,对人类的生存有着特殊的意义。危害特殊保护区的污染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违反法律法规,在需要特别防止空气污染或者噪音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地区,或者在缺乏变化的气候状况下应当担心空气污染急剧增加对环境有害的影响的地区,使用产生空气污染或者噪音的设备的;第二,违反法律法规,在对水源或者矿泉水源特别加以保护的地区,使用职业设备贮存、装载、转运对水源有危害的物质,使用管道运送对水源有危害的物质,或者在职业活动规模上进行的开采砾石、沙土或者其他固体物质的;第三,违反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或者作为自然保护区临时加以保护的地区,开采矿产或者其他土地的组成部分或者从中牟利的,进行挖掘或者堆积活动的,取水、排水或者对水作任何改变的,对沼泽、泥潭、池塘或者其他潮湿地区进行排水活动的,或者砍树挖根的。虽然这些污染行为的造成都是以违反法律和行政规定为前提的,但是,德国刑法学界认为,这种污染侵犯的法益不是单纯的超个人的行政管理利益,而是通过独立的生态方面的法益表现出来的对人的保护。污染概念中的正当化与免责问题污染概念中的正当化与免责问题是由于对污染概念加以限制的必要性而提出的。限制污染概念的必要性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理论根据方面的考虑。在污染还没有直接表现为对人的健康、生命和财产的损害的时候,就宣布其为犯罪的做法,在理论上似乎与“抽象的危害行为”的概念很难划清界限。根据抽象危害行为的概念,犯罪的成立不取决于损害结果或者具体危害的出现,尤其不取决于对危害结果加以证明的危害行为。如果在刑法中引入抽象危害行为,就意味着刑事责任的扩大,并且,如果在环境犯罪中不需要要求证明某种污染对人的危害,是否容易导致随意出入人罪的危险?显然,抽象危害行为理论与传统的以造成实际损害行为为中心的理论有很不一致的地方。第二,立法技术方面的考虑。德国环境刑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空白刑法”的立法技术。空白刑法是指完全或者部分地将对行为构成的描述“空白地”留下来,而通过引述其他法律规定,其中主要是非立法机构制定的行政法规,加以补充和完善的刑法规定。这种立法技术看起来就像立法者开出了一张空白支票,而有关管理部门则有权加以填写。同时,由于德国允许在合乎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排放废气、废水和废物,因此,在这种立法模式下,如何保证正确地追究污染环境的刑事责任,即在造成环境污染时不放纵犯罪和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排放情况下不追究排放人的刑事责任,就成为十分重要的立法与司法问题。为了防止滥用污染概念,德国刑法学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和努力。在理论方面,德国刑法界并不一般地承认污染犯罪都是抽象危害构成。从“人类环境”的眼光来看,抽象危害构成仅仅表现为与个人的人身财产利益有关。然而,从“生态环境”的眼光看来,与个人人身财产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环境利益,就对犯罪的成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在水污染犯罪中,如果只把人的生命与健康利益作为受保护的利益,那么,水污染就表现为对这些利益的一种抽象的危害。从生态意义上观察,由于水的纯净是需要保护的法益,因为那是人在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活基础,因此,水污染行为对水的纯度的损害就是一种真正的损害,而不应当被看成是单纯的抽象危害了。从理论上严格地说,德国污染犯罪中有一些是使用抽象危害构成加以规定的,有一些则不是。在立法技术方面,德国刑法界一方面通过宪法法院肯定了环境刑法依靠行政管理法规的立法模式符合德国宪法规定的明确性原则(注:《德国基本法》第103条第2款和第104条规定的原则。)以及分权原则,(注:《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2款规定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中,针对不同犯罪中法益保护的具体要求,对于各个领域中污染的不同表现形式,还采取了以下一些使污染正当化或者免责,即防止污染概念扩大化的做法:第一,规定轻微污染不处罚。这个做法典型地规定在《德国刑法典》第326条危害环境处理垃圾罪中。该条第6款规定:“由于垃圾数量很少,明显地排除了对环境,尤其是对人、水、空气、土地、可食动物或者植物的有害影响时,行为不予刑法处罚。”(注:参见舍恩科/施勒得:前引书,第2209页。)由于在危害环境处理垃圾罪中,是以管制垃圾为对象,采取抽象的危害构成尽可能地将所有违法处理垃圾的境况都加以包括了,因此,如果在垃圾数量和危害后果上不作明文限制,在实践中就可能造成处罚轻微的处理管制垃圾的后果。尽管这个著名的“轻微规定”在德国刑法中并不具有更大的一般性意义,(注:在德国刑法学界,对这一条“轻微规定”是存在着许多争论的。有关讨论情况参见拙作:前引书,第174-175页。)但是,在防止扩大垃圾刑法的适用范围方面,还是发挥了作用的。第二,符合行政许可不处罚。这个做法一般地适用于各种污染物排放的情况。根据“人类环境”的概念,废气、废水和废物在一定程度之内是可以排放的。在实践中,这个许可程度只能通过行政许可加以确认。通过取得行政许可进行排放,可以使污染控制在环境和社会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因此,在有权机关许可的情况之下和范围之内,对污染行为就没有刑事责任可言。当然,合法的行政许可是不包括使用威胁、贿赂或者共谋手段取得的许可和批准,也不包括通过不正确或者不完全的说明而取得的许可和批准。(注:《德国刑法典》第330d条第5款。)第三,实质无危害不处罚。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德国环境刑法在有关犯罪中对污染的形式做了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以抽象危害构成的方式写成的犯罪,因为这种立法技术不要求犯罪行为产生具体的危害或者导致一种损害。但是,这样也产生了一种危险,即某些行为在形式上符合法律的规定,但是在实质上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可能会被追究为犯罪。例如,《德国刑法典》第327条未经许可使用设备罪规定的行为包括,违法使用、占用、全部或者部分拆毁、或者从本质上改变核设施或者其用途的各种行为。其中,对于使用、占用和拆毁核设施的行为,必须具有本质上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危险,否则,就不构成犯罪。根据这种“实质无危害”的理论和规定,那种以加强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为目的,对核设施进行的建筑方面的改动,就不属于这种行为的范畴。德国环境刑法中的污染概念对中国刑法的借鉴意义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将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作为国家的责任。中国宪法第26条第1款也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从宪法的角度来看,“人类环境”和“生态环境”显然都是中国法律保护的对象。然而,由于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刑法在惩治污染犯罪方面,还没有将“生态环境”意义上的法律利益作为自己的保护内容。虽然这几年来中国一些地区的污染状况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北京的空气污染和太湖地区的水污染问题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要保持祖国天清水澈空气好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要做到持续经济有效地防治污染,刑法是可以也应当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水平上发挥自身作用的。很明显,德国比较成功地使用刑法治理污染的经验,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刑法保护的法益状况,对于明确环境犯罪中污染的概念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以“人类环境”的观念来考虑环境犯罪问题,只能根据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来确定刑法意义上的“污染”,如果污染没有直接侵害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就不能受到刑法的追究。以“生态环境”的观念来考虑环境犯罪问题,就可能在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还没有直接受到侵害的时候,对危害自然环境的污染采取刑法措施。很明显,把“生态环境”作为刑法保护的法益,一方面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法律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发展到给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程度上才加以惩治的无奈,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这样,刑法法益概念的改变促使了污染概念的改变,刑法法益标准的提高将导致污染构成标准的降低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第二,在刑法中,污染可以表现为一种危害结果,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危害状态或者一种危害行为。在环境刑法中,污染首先表现为对水、空气、土地的自然形态和自然构成有害的改变。根据特殊生态地区对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意义,例如水源区、自然状态脆弱地区、自然保护区,从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出发,环境刑法也可以规定更严格的构成污染的标准。然而,当污染是以特殊危险的方式造成时,例如核材料的非法使用,就不属于环境犯罪的范围,而属于其他犯罪,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围。总之,污染的概念在对具体的环境对象的危害上,有着各自具体的标准。刑法在确立和追究污染犯罪时,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具体法益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方式来界定污染的概念。第三,在完整规定污染犯罪的同时,应当防止刑事责任扩大化。德国刑法理论繁荣发展的结果,是对犯罪的完整彻底的规定和追究,这样,虽然使法益得到彻底的保护,使刑法的任务和作用在法定的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也使得在形式上符合法定标准而实际危害很小的污染将受到刑法的处罚、从而容易受到“刑事责任过分扩大化”的批评。(注:应当指出,这样的批评并没有得到德国刑法界的普遍接受,但是笔者相信,这样的批评在中国刑法界会更强烈。关于中德刑法基本观念的差异,参见拙作:“中德划分罪与非罪方法的比较研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秋季号,第94页以下。)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应当借鉴德国刑法界提出的轻微污染不处罚,符合行政许可不处罚和实质无危害不处罚的限制规定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8

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人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如:高一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卤素知识介绍臭氧层空洞,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高分子聚合物介绍白色污染;高三年级化学教学中结合电解、电镀介绍水体污染。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的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在中学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从初中空气知识中空气污染的简介,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的叙述到高中化学硫酸、硝酸知识中尾气的回收和利用、炼铁知识中高炉煤气的处理,石油中石化工业产生的三废、煤和煤的综合利用中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无不紧密地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另外,您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污染到何种程度了吗?

可饮用的淡水只占地球含水量的1%,这1%的淡水不会增加,5000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几百万人和现在60亿人口所使用的水一样多。这些水的自然净化过程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到水沟、河川、湖泊和大海,经阳光照射,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形成雨,雨水经过高山、峡谷、山坡一层层过滤,经过10年的自然净化,就成了干净的水。可是,在我们缺水,用量超标,在一些地方,水还未完成净化就被自来水厂抽回来,细菌、大肠杆菌等污染很严重。用化学方式杀菌,氯放进去了,杀菌、除臭的目的达到了,可余氯却留在水里。自来水通过水管时跟有机物混合,产生了三氯甲烷,煮开喝下就产生了体内酵素;酵素一活跃,癌细胞也活跃;加之自来水中无法除去的重金属,您的饮用水就变成了"致癌水"。

其次大气污染,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So2为大气污染的元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9

好不容易攒够钱买上房子,装修完新房却必须“晾”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左等右等终于等来家附近的大型商场开业,想要享受购物的乐趣但越逛越觉得空气糟糕?实际上,空气质量差不只表现为雾霾天,室内空气质量不一定就比室外更好。

比雾霾还可怕

云南省宣威市,在中国2000多个县级城市里,你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在国际上,尤其是关注环境健康的学者看来,这是无法绕过的地标。引发关注的,是这座县城部分村庄极高的肺癌死亡率,及其背后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

2010年年初,一项研究成果揭露了宣威肺癌现象更深层次的成因。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学者的联合研究指出,云南宣威高肺癌发病率地区使用的烟煤富含晶质二氧化硅成分,且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煤炭。这种晶质二氧化硅成分是一种疑似致癌物质,它可能与烟煤内更为知名的致癌性物质多环芳烃相互作用,导致当地高得不寻常的肺癌发病率。

这种高晶质二氧化硅含量的煤炭形成于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时期。当时,火山喷发导致结晶二氧化硅在泥炭沼泽中沉积,与泥炭一起最终形成宣威市的煤层,直至今日被大量开采,并提供给当地村民使用。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邵龙义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在宣威地区,很多村庄的主要生活燃料是来自于附近煤矿的烟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日常做饭还是取暖,各户农家均采用开放式“火塘”或者敞开的燃煤炉,由于缺乏烟囱等通风装置,室内烟尘浓度往往非常高。

在当下的城市生活,直接依靠燃煤或烧柴来取暖做饭的生活模式,已经罕见踪影,既然如此,城市的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就能让人安心?

根据环境学者的调查,随着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的增加,世界上30%的建筑物中存在有害健康的室内空气,受污染的室内空气中存在30余种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已经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美国环保署(USepa)也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有关国民健康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

室内空气中存在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包含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病病毒,我们所熟知的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系物、氨、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而室内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不光是装修材料,还包括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中散发出的一些挥发性的有机物和具有致畸致癌作用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会释放“毒气”的家具

在我国,家具、建材等产品质量问题更是令人担忧。我国建材和家具产量世界第一,其中污染建材和家具占很大比例。而消费者似乎认为装修材料、家具里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只要装修后通风散味三个月再进去住就行了。对于电子产品,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都在所谓的“辐射伤害”,可实际上,电子产品的辐射伤害不过是谣言,其真正的危害——可能散发有害物质对于人身体产生伤害——却被忽视了。

其实,在产品标准方面,我国已相继颁布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法规,规定了人造板及其制品、内墙涂料、胶黏剂、木家具、壁纸、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地毯等装修材料和家具中有害物质释放的限量值。

但是,具体细分到行业的针对室内排放的相关标准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比如,国内涂料行业目前仍没有具体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而2001年制定、2009年修订的室内装饰材料关于木器装修溶剂型涂料和内外墙涂料的VoC标准,也与欧美的相关标准存在一定差距。而整个家具行业准入门槛也都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相比中国市场,美国市场在室内空气质量领域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从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到制造商主动寻求第三方检测认证来确立市场优势再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注重认证标志,整个产业链都更为成熟。

在这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套更具完善性和具备高度可信性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最主流的是美国UL公司拥有的一套专门的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绿色卫士”(UL-GReenGUaRD)标准。从全面性看,这套标准涵盖了25个相关行业,检测范围包括建材家具、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诸多可能释放有毒物质的产品。厂家会为自己的产品“申请”“绿色卫士”认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符合标准的产品可以标注“绿色卫士”标志。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深入了解一系列检测过程及原理并不容易,但是认准一个可信的检测标志则更简易和实用。

环保标志不明

如果说在标准制定方面,国内的“不完善”令人担忧,那么在检测认证方面的“混乱不堪”就更加让人凌乱了。确实,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选购家具等产品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来让自己安心。本来有这样的意识是件好事,但我国并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国内也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现在国内市面上的认证机构鱼龙混杂,环保标志五花八门。再加上笼统的环保宣传使消费者在家居环保上存在认识误区,一些商家利用环保概念浑水摸鱼,甚至自己给自己印上环保标志,使得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目前室内污染程度其实要比室外高出2到5倍,成为热点话题的室外空气中的pm2.5对人们的伤害其实远不如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毒物质严重。

据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公布,70%以上的家庭装修存在污染现象,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在室内空气受到污染之后才开始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策略则是源头控制,即第一时间远离污染物。

空气污染的认识篇10

1引言

近年来,大气环境问题愈发严重,雾霾天气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而著名央视记者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亦发人深省,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行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推出,环境保护工作拉开帷幕。据资料统计,人在室内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3/4左右,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而校园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区,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校园师生的生活和工作。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并且浓度已经超过国家标准达到伤害到人体健康的程度,我们把此类现象总称为室内空气污染。处在这种环境内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晕、咽痛、厌食、鼻咽、全身乏力、反应能力降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为了了解污染情况,可以通过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可掌握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室内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如各种装修材料、建筑涂料等)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为建筑设计、卫生防疫、控制污染提供依据[1]。

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为评价对象,采用现场测定方法,在现场采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对氨、甲醛、笨、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5项污染物进行了大量监测采样及分析,在取得监测样本数据后,选择相关评价方法对所调查的室内环境做出分析评价。对校园典型功能区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分析评价及提出的建议措施,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参考远离危害,为校园管理者提供策略,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优雅、和谐温馨、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校园环境。

2采样及分析方法

采样时间为2015年1月份,监测点主要分布在辽宁工业大学校园内,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反映监测范围室内空气质量特征的典型功能区,包括图书馆、学生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食堂、二号教学楼等5个地点。

根据校园室内环境的特点、实验的可行性和代表性,本文主要对各监测点室内的氨(nH3)、甲醛(CH2o)、笨(C6H6)、甲苯(C7H8)、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这5种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将62人分为6组,携带便携式仪器,根据每个监测点按空间大小不同设2~4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测定,并取得最后监测数据,取数据的平均值。本次实习所采用的实验仪器如表1所示。

表1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所使用的仪器

检测对象仪器生产厂家氨(nH3)便携式氨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甲醛(CH2o)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笨(C6H6)便携式笨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甲苯(C7H8)便携式甲苯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VoCGraywolftVoC监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评价方法及指标

3.1评价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是评价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反映了环境因素对所在环境对人群的工作、生活适宜程度,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大多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主观评价的依据是人类的感觉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但主观评价方法不便于实际操作与应用,而且为一种以人的感觉为测定手段或为测定对象的方法,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仅用此方法是不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还必须结合客观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客观评价法是直接用室内污染物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它是一般先认定评价指标,再直接分析测定室内污染的统计值来了解、评价室内空气质量。客观评价的依据是人们受到的影响跟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种类、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到室内空气质量的低浓度污染物很多,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2]。因此,为了全面、综合的评价校园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本文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最高分指数与平均分指数兼顾的空气质量指数法对校园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此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由于对室内环境来说,空气中某一污染物偏大,可能会引起相应的较大作用,当最高分指数大大偏高于平均分指数时,还会进一步明显地扩大这种作用,而人的感觉量与污染物浓度大小不成线性比例。因此,选用该方法评价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而此评价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校园室内监测的5种污染物如:氨(nH3)、甲醛(CH2o)、笨(C6H6)、甲苯(C7H8)、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各自的浓度求平均值,再将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C)除以该污染物的评价标准(Si),得质量分指数ii(如甲醛的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为i甲醛),选出其中最大值(imax),后再求出i个污染物质量分指数的平均值(iav),两者几何平均数即为空气质量指数aQi(aQi=imaxiav),最后根据aQi值的大小评价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状况,对不同测点的aQi值比较,则可反映上述多种污染物的空间比较。

3.2评价指标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我国经过大量调研,根据我国国情,并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由国家政府确定出台的,因此我国室内污染物的评价都是以此标准为评价指标。综上所述,本文所监测各污染物的质量标准值见表2,为下一步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及控制创造条件。

对于空气质量分指数ii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值在0.5以下则说明室内空气质量好,室内环境未被污染或达到清洁;当达到1时可认为是轻度污染;达到2时则认为是重污染,其数值越大,反映综合污染程度越严重。

参数标准值备注氨(nH3)/(mg/m3)0.201h均值甲醛(CH2o)/(mg/m3)0.101h均值笨(C6H6)/(mg/m3)0.111h均值甲苯(C7H8)/(mg/m3)0.201h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mg/m3)0.501h均值4评价结果与讨论

4.1评价结果

各监测点测得样本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后,用空气质量指数法对各污染物和监测点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各空气质量分指数(ii)的大小说明了每种污染物对各监测点的污染程度,其值越大则污染程度越重。而空气质量指数aQi则说明所有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各监测点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其值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检测地点i甲醛i甲苯i笨itVoCi氨aQi空气质量状况教师住宅1.900.520.482.160.311.52轻度污染教学二号楼0.230.110.160.620.070.38基本达到清洁食堂0.420.370.351.240.170.80轻度污染学生宿舍1.260.280.342.330.651.50轻度污染图书馆0.140.210.160.530.040.37基本达到清洁

4.2结果讨论

4.2.1校园新建住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典型功能区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均是新装修的房子,教师住宅代表着教职工的生活场所,而学生宿舍是代表学生的生活场所。由表3可以看出,教师住宅的aQi最大,是1.52,学生学生宿舍的aQi仅次于教师住宅,为1.50。这两个典型功能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均属于轻度污染。教师住宅除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其它任何一项监测数值所计算的质量分指数都大于学生学生宿舍,空气质量指数aQi也大于学生学生宿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生宿舍与教师住宅虽都为新建,但教师住宅是家庭住宅,一般都会进行精细装修,室内会存在各种装修材料和家具,所使用的胶中含有有害成分如甲醛、苯等,或者涂料中也大部分会存在甲醛、氨等有害物质。学生学生宿舍只为学生提供住宿,功能单一,因此装修简单,故而污染污染物源少一些,但是学生宿舍一般是四人或六人一起,学生聚居,而且测试时间是冬季,天气很冷,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很少开窗通风,影响了室内空气的流通,因此总挥发性有机物比教师住宅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新装修的住宅房子对人体有伤害,因此要采取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笔者提出如下建议\[3~6\]:第一,注重住宅和学生宿舍装修材料的选取,使用绿色环保型无毒或低毒装修材料、油漆以及涂料,并使有害物质充分挥发后再使用,装修后不要立即居住,待污染物对人体不造成伤害后再搬进去;第二,尽可能保证良好的室内通风效果,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降低污染物浓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空气流动较慢,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是保证较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必备条件;第三,对于在使用煤气烧水做饭的教工住宅,厨房就设置烟道通风道或通风厨,室内也应尽量避免吸烟等能引起污染的人为活动。第四,采用能降低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的活性炭、硅藻土等材料或净化设备。

4.2.2教学与生活功能区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教室和食堂都是校园的典型功能区,皆是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所有师生的身心健康。教学二号楼代表着教学区,食堂代表着学生生活区,由表3中数值可看出,教学二号楼的aQi值是0.38,空气质量状况属于基本达到清洁,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而食堂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i甲醛、i甲苯、i苯、i氨、itVoC值均大于二号楼,其aQi值为0.80,大概是教学二号楼的aQi值的两倍,属于轻度污染。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食堂是食物加工的地方,许多食物都是经过烹炒煎炸等工艺做成的,在这些过程中会释放出甲苯、苯等物质,且食堂经常进行装修,装修材料油漆涂料,桌椅等都含有甲醛,氨气等物质,且人口流动量大,因此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故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值也比较高。教学二号楼是教学区,仅供师生上课,功能单一,且教师桌椅均采用的是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材料,而教学楼两侧都设有门窗,通风效果好,故而污染指数低。根据上面分析,学校食堂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污染指数。建议如下:第一,食堂桌椅材料应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第二,食堂应尽量保持卫生和好的通风效果;第三,厨房采用效果好的油烟处理设备,保证油烟不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4.2.3校园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分析

图书馆是学校特殊的公共场所,是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的圣地,作为校园的学习重地,在学生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图书馆每天的人口密度也很大,故图书馆的空气质量状况关系着图书馆读者的健康。从表3中可以看到,图书馆的空气指数aQi值是最小的,为0.37,属于基本达到清洁状态。图书馆2009年建成,室内装修皆采用了少污染无污染的材料,室内采取一体化,空间大,窗较多,通风效果好,且室内种植多种能吸收污染物质植物,降低了污染物浓度。因此图书馆室内环境较好,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