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的认识十篇体育教学的认识十篇

体育教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8:54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1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 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 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 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 、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 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 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 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 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游戏;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后天环境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重点探究的问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以后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操练来获取体育知识技能。那些枯燥的体育知识技能练习和单一的教学办法是造成学生被动练习以及厌学心理的根源。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参加体育学习并获得良好的教学结果,不妨在体育课上采用一些相关的体育游戏,以便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平台,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愉快地进行。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按照一定的宗旨、规则与章程组织的体育运动,它把游戏的优点与体育活动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体育游戏是走、跑、跳等各种技能的综合,既具备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也具备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把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喜欢,是体育教学中切实有效的教学办法。

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时候,学生们常常是抱着自觉自愿的心情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在进行体育技能操练的同时领悟体育活动的精髓,促使自己的全身心呈现轻松愉快状态。教师在体育课上导入体育游戏,不但不会令学生觉得体育活动枯燥无味,反而会激活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体育游戏既能够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训练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场合,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和运用体育游戏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新颖、科学、实用的体育游戏选用和搭配。新颖的体育游戏容易激发学生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产生参与兴趣。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选择一些相关的游戏,做到科学和实用并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比如:一些游戏适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令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发挥其热身作用,比如“贴膏药游戏”。一些游戏适合体育教材的辅助练习,比如“迎面接力跑游戏”。还有一些游戏适合完成教学操练使命,比如篮球“投篮接力游戏”。以上游戏的功能是:能够促使学生们迅速激活大脑皮层细胞,集中精神,成功地调整学生的心态,迅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2)教学阶段与体育游戏密切联系。符合教学阶段的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课之前,教师常常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热身活动,这些准热身活动是为了学生能够充分活动全身,尽快地转入良好学习局面。这时的体育游戏的选择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普通热身活动中采用,一种是在特殊热身活动或者专项性热身活动中采用。前者是经过全面地热身活动,激发身体所有的细胞,慢慢激发大脑皮层细胞。如:报数分组游戏、贴膏药游戏、奇偶数凑团游戏,这些游戏简单易学,效果令人满意。后者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游戏。当学生上球类课时,采用体育游戏教学办法,便于学生拉伸韧带,活动全身关节,改善学生的弹跳能力、运动速度以及气力等各项身体素质,使机体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教导学生团结互助有良好的效果。在体育课结束之前,如果安排一些轻松的游戏,甚至把舞蹈、音乐等融合进来,就会解除学生的疲惫。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体育游戏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承受能力等。体育教学中安排一些动作难度低的体育游戏,不但增添了趣味性,而且还大幅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对一些适应自己水平的体育游戏渴望较大。例如:锻炼下肢的“青蛙接力赛”、锻炼上肢的“老汉推车赛”;锻炼敏锐度的“打靶赛”等。采用这些办法进行训练,学生们往往都会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锻炼了身体。值得强调的是当举行这些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掌控好活动量,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把体育游戏特点和学生身体素质结合起来,会使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效果明显,能够鼓动学生自始至终心甘情愿的参与练习,因此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对要做的体育游戏进行充分的探究,安排好游戏的数量、时机和方法。

(4)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环境组织体育游戏。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集中学生的精神,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学生经常需要参加体育活动,以便释放日常学习上的压力。体育游戏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科学新颖的组织,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得到了锻炼。

三、巧妙运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相关的技术技能教学中,高效地建构和采用体育游戏方法,不但能够改进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出乎意料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篮球游戏教学里选择“一人运两球游戏”“两人运一球游戏”“多人接力投篮游戏”“晋级投篮游戏”,可以把篮球教学变得非常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篮球运动学习中来,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高效地掌控篮球的运动技能。再如:用于锻炼学生意志的运动,中长跑就是一种有助于增强学生心肺能力的体育活动。教师假如在教学过程里简单地要求学生沿着跑道跑圈子,那么学生们必然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害。如果更换一种办法,选择接力跑比赛或者追逐游戏等方法,学习情况很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J].中

国学校体育,2005(1).

[2]李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育;体验学习;实施策略

面对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的音乐也面临着全方位的探讨和改革。因此,新课程教育改革倡导国际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推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将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音乐教育的功能和教育要求也进行了改革。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倡“体验学习”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等,并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还是美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种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

一、音乐教育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对美的升华,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它以其特有的节奏和音律陶冶着人的情操、净化着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其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人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人的道德情操。音乐与音乐教育一经融合,对人们将会产生教化作用。

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载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培养人的美感素养的教育实践活动。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的手段向受教育者传达一种能够符合一定社会价值取向的审美价值取向。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音乐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传授音乐知识让受教育者不仅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而且让他们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的美感以及音乐的精神,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使情感得到升华。

二、“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

“体验”是人们通过实践在头脑中对现实世界形成的印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改变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理论支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做中学”,即将学生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音乐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技能;二是“发生认识论”,即由于外界的刺激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然后将新认知转化为内在的能力,最后通过学习将已经具有的能力和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三是“体验式学习圈”,即学生通过体验不断更替新旧知识,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心理体验,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三、“体验学习”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具有美育功能。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激感的手段,它将音乐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体验教学让音乐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内容,而是无限放大音乐教学的课堂空间。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以活动的形式融合音乐,使音乐课堂成为一个立体、多维的课堂,然后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知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体验学习”使学生学习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民主、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然后在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由交流、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不断探索、求证,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因此,“体验学习”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四、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实施策略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体验学习”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四个环节:

(一)导入体验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导入体验,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感知音乐,然后从情感上认同音乐,进而才会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音乐知识。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采用情感、符号、感知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情感取向,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音乐审美进行再创造,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发挥,创设自己对音乐感知的体验情境。导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知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具体体验

在导入体验之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被激发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感受、反思,对音乐树立具体的形象感观,然后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再现形象,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基调,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强化体验

在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具有了形象体验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音乐节奏,接着让学生欣赏音乐,然后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形象感观的音乐体验变为抽象化体验。

(四)评价体验

评价体验是学生进行体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评价,以便巩固体验学习,让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纠正,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结语:

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探索“体验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改善自身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验教学,使体验学习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教育,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建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J].中国音乐教育,2008(02).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4

其实,增强体质要靠两条腿,一条腿是营养,另一条腿就是锻炼,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体育锻炼这条腿不但成了短腿,甚至还没有了腿。在文化课分数第一的教育评价体制下,学校体育早已成了“鸡肋”。在操场上打篮球、踢足球的孩子不是没有,然而这些孩子却几无例外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差生”。学生在题海之中沉浮,学习时间已逼近或超过身体机能的承受极限,重重压力之下,身体机能紊乱,体质下降。其实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不到位、体育教育设备跟不上、膳食营养不合理都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多年的学校体育教学使我们感到,在文化课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体育教学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或“花瓶”,有的学校甚至把达标等同于体育,使体育仅仅局限于达标训练,所以有些地区试行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当然很有必要,但对体育应试褒贬不一,利与弊的争论也存在,但是通过一些一线教师教学观察、了解和实践,认为体育应试利大于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它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中考加试体育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学校重视体育,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加上中央精神的落实,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一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堂质量,体育教师从内心发出感叹:“体育的春天来了。”其次,学生是直接的最大受益者。中考加试体育,表面上是应试,但学生一旦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则终生受益。有的学校每年对升入高中的新生摸底,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较高,这说明通过加试体育,学生初中体育课得到了加强,经过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给终身体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学生是直接受益者。而且,随着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不但改变了睡懒觉的习惯,自觉锻炼,还带动了全家人都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也进入千家万户,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若认为做到以上这些就足够了,认为体育考试就是万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体育考试只是分数的体现,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长此以往,无疑使学校体育走进死胡同。身体素质测试和体育应试分数显示的只是生理指标,而体测查不出的心理疾病同样是一个隐患。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学校体育,呼吁理想的学校体育。理想的学校体育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因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参加自己深爱的游戏与活动,更因为体育可以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的气息。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最讨厌上体育课,因为体育中考的存在,迫使部分学生从事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尤其是体质较差或体重过重的学生,被迫做不适合自己的运动,被迫接受统一的达标测试,被迫咀嚼在运动中失败的苦果。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更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张扬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要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体育活动,在体育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只有充满乐趣的体育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

二、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

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状况。而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果断、自控力、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难得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孩子从小被喂娇了、抱赖了、惯坏了,有的成了“胖墩”,有的成了“豆芽”,还有的成了“药罐子”等。这与时展对人的强健体魄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桑新民等在《教育哲学的对话》中谈及现代体育的有关问题时说道:现代教育很需要一点儿斯巴达教育的精神,就是强调体育训练,加强身心磨炼,要让学生吃点苦头,摸爬滚打,强壮筋骨,增强体质。因此,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心智“苦”,筋骨“劳”,不断体验欢快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会得以形成,也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磨炼学生意志的责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

体育作为一种竞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能培养个体的合作意志,并求得两者的内在统一。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而且要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成立自由组合的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抗团体竞赛时,要鼓励学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励学生默契配合,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知识,又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进取,为国争光,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在激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同时又身处纷杂的社会环境及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中,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育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做到既让学生勇于争光、勇于拼搏,又让学生正确对待名次、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坦然面对竞争,并培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5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旧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达标,教师根据达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然后考试,不及格的再练,补考……一个体育教师只要完成指标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现代的体育教学是以三维健康观为依据,所谓健康三维观强调在原有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只有达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才算达标,并以此贯穿整个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与环节。所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目标必须由单一而转为多样,内容必须由呆板而变为灵活。其目的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习惯,塑造一个健康的人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观终身教育健康教育转变

一、体育教学观的内涵

(一)体育教学

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二)体育教学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体育教学观的转变

(一)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教材观的转变

首先,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四)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三、结论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6

摘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追根究底就在于人们对体育教学的价值、高职体育专业毕业就业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不清甚至带有误解和偏见,在本文中笔者就从体育的价值以及体育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入手,深刻分析体育对个人以及整个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中国社会在近年来也走入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只要体育生们能够从市场需要的角度来完善自己,相信一定会有美好的前程。

关键词高职体育价值

笔者从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多年,深感人们对体育教学的价值、高职体育专业毕业就业及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有失公允,而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又会造成舆论和行动上的进一步不尽人如意,所以笔者决定将自身对此的认识加以陈述总结成文,以期与方家共同讨论,摆正认识,为体育专业的长远发展点滴做起。

一、体育的价值

体育对人类是有价值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除了增强体质,强健体魄之外,人们对体育所抱有的其他重视因素还有什么?为什么在家长眼里体育课跟数语外课程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连在高职学生眼里,体育课也是一门可以很容易请假甚至直接翘掉的课程?那体育课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笔者认为,小到个人,大到民族国家,体育都是对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影响的。对个人而言,除了能培育一个有高素质健康的身体外,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因为,合理的饮食、睡眠、体育锻炼都是良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需要长久时间积累的;第二,是人气质塑造的秘诀。人的形态美主要靠后天运动锻炼而成,衣服化妆配饰等等只是起点缀修饰作用;医学研究已证实从事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体心脑系统供血,而这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和释放具有推动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和加强,能改善大脑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敏捷性、准确性,进而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拥有一个内外兼修的美的气质,体育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是建立积极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因为无论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在现代社会由于被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困扰而造成自杀自残等现象层出不穷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而进行体育运动就能为不良情绪提供发泄的出口,把坏情绪释放掉,减轻内心过重的心理负担,是健全人格的首要标志;第四,是融入集体的有效方式。无论是多人参加的体育活动还是体育社团,在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整个团队又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人际关系的培养就有了切实的依托和基础,培育正确的竞争合作关系,使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和谐。体育除了对个人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外,对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也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们也都认识到了,青年人的体育素质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关涉一个民族的未来,以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素质来说,当时在校的学生多数都有身材瘦小、营养不良以及肠胃衰弱等病症,身体的体力素质反映在精神上就是志气的萎靡,心境的烦闷,艰巨的工作无法胜任,使得国家元气空虚,民族隐患加深,严重影响到国家抗敌御辱的实力,试想,一个胸膛和脊梁都挺立不起来的国民,怎么会让国家的脊梁挺立起来?

二、体育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前景

其实体育的价值人们细细思考起来总是会发现一些的,但这并不能代替当下尤其是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前景的信心把握,他们内心深处还是会认为自己对体育事业空有一腔热血,到头来还是会被社会现实冷水浇头。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体育生在高职院校逐渐成了成绩最差、翘课最多的一部分人群,他们对本专业课上老师枯燥乏味的照搬课本、形式单一的训练没有了耐心,大部分同学就纷纷在校期间在各个训练营做青少年训练的兼职教练,虽然这让他们在校期间可以过得比较宽裕,但一到毕业需要就业时,却发现自己还是只能做代课教师,而这样的收入就难以支撑自己的基本生活了。这是现今高职院校体育生比较常见却又难以转变的情况,但笔者认为,只要对当下我国体育形势稍加分析并及时改变观念,高职体育生的困境摆脱并不是那么困难。首先,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无不向我们传达着“发展体育事业”这一重要信号,随着国家大量资金的投入流向,国内著名大企业大公司也抓住时机进入体育行业积极布局,并预言体育行业在中国大有可为,细心的人也会发现,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裁员规模越来越大,而体育行业却独自欣欣向荣,人才紧俏,作为高职院校体育生来说,属于我们自己最好的时代不是来了吗?

三、小结

对高职院校体育本身价值的认识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发展前景的准确分析是高职体育工作者们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个人强身健体、气质塑造、健康人格、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对一个民族国家精神风貌、未来依托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要对高职体育事业的发展寄予希望,并不断鼓励我们的学生在当今中国体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做好迎接的准备,一方面夯实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不断打造自己以体育专业为核心的多功能综合技能,相信作为高职院校体育的学生也能在自己未来发展的岁月里走入诗和远方的理想人生。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7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评价

“评价”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几乎人人皆知的词。如《辞海》所述,其含义是“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将评价应用于体育教学便产生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历来对教育活动具有导向、监控、鉴定等重要作用,因此,能否建立一个符合当前教育改革思路的评价制度,是关系到教育改革能否取得较高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体育教学开始向健康角度和学生为中心发展。2011年基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我国对原有的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新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了原有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两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在两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评价一直都是重点论述和强调内容。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这一评价理念对于强化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初中体育教学经验,具体探讨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学评价的认识与看法。

一、淡化考核、甄别等评价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并通过身体素质的测评对学生现实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分数高的学生为优秀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课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为不及格的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最主要功能与作业便是给学生打分,为班级和学生甄别好坏学生作出贡献。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最主要依据便是学期前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并根据教学任务考核和甄别学生的优劣。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核和甄别好坏学生,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手段与方法,与现实的以人为本的大的国家理念格格不入,毕竟学生的运动能力,受遗传、运动时间、兴趣等多因素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部分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高,即使不锻炼,其在现实的体育评价过程中也能够获得好成绩,而一部分认真上课,但先天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体育成绩欠佳。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欠缺,应该改变或淡化考核、甄别等评价观念。

二、淡化竞技能力评价注重健康诉求

在传统体育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学生的体能评价或者说是学生的竞技能力评价,学生的体能越强,其在现实的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便会越强,而传统体育教学过程由于特殊时代的要求,将运动技能学习作为最主要的学习任务。由于有这样的学习内容,因此在现实的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最主要内容是学生的竞技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竞技能力某种角度上讲具有一定狭隘性,因为其仅仅考查了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对于学生的整体健康情况测量不佳。现代社会随着物质充盈经济进步,人类对于长寿和健康的认识被推到很高角度,不但饮食注重健康,生活习惯注重健康、卫生习惯注重健康等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均体现出健康的地位和意义。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加入一部分健康的内容与元素,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新课标也加入对健康的诉求。

三、重视学习过程,轻视学习结果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期末对部分体育运动技能或项目进行测评,并且这次评价的力度较大,会直接与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名次挂钩。终结性评价某种角度上更倾向对学生整个学期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理念尚属第一代评价的观念,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通过评价达到成绩增长的目的。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有失公平性,很多认真上课,学习态度端正,但先天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测评过程中依然分数较低,部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态度不端正,但先天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过程中较为有利,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不太客观,即使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认为不用太认真,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获得高分,而不认真学习,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中学体育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体育教师或者是学校内主管体育的领导,中学体育发展性评价的评价主体呈多元化,为了更准确、全面地给学生在本学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评价的主体不限于体育教师和主管体育的领导,学生的家长、班主任、同学甚至自己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升华,先进的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实施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新课标实施后积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在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过程中,笔者认为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评价中要淡化考核、甄别等评价观念;淡化竞技能力评价注重健康诉求;重视学习过程,轻视学习结果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等,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兰字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3-67.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元化内容;榜样作用

体育的理论教学是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实践教学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相当于体育运动的技术部分,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田径运动有时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在讲解完动作要领之后,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完善,学生是参赛者,学生是评委,体育教师随时指出每个人的动作缺陷,及时纠正,及时改进,寓教于乐。学生爱上这样的课,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的30米跑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接力跑、折线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让学生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学生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因此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因此,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让学生在就能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一、丰富教学内容

如果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即使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但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此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或者把教学内容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在练习高抬腿时我们可以看作是爬山,练习慢跑就把它当作是一次野游,我们还可以把打沙包、跳绳等运动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另外,适当的教学内容还需我们精心设计一些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图片具有逼真、美观等特点,它可以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多媒体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的课堂教学,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的标准是:只要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学中从严从难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注重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的学生在做跳山羊动作时,由于踏跳不准,撞到山羊身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害怕,以为自己怎么也跳不过去,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这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要及时了解情况,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奋发向上,敢于挑战,直到成功。意志在体育活动中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德、智、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做为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好学生的意志品质,我们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更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

三、体育教学要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本身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同时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巧、技能的展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吃苦,不怕受累,教师要顶太阳、迎风吹,工作认真负责,各种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尽量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积极陪学生们练习,耐心帮助同学们改进,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水平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的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的更高要求。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学校体育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把学生团结在一起,它能使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它能使孩子们形成独特高雅的气质。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例如在体育课的加速跑中,经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练习,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对其他同学也会有很大的鼓舞,对学生道德培养以及拼搏进取的精神有很好的作用。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有着一种特殊情感,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了一份人格感染。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的优美语言、优雅的行为、整洁得体的衣着……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正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人格教育的需要不相符时,那就只有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起到有效性的教育作用。

五、结束语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它是唯一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好玩、贪玩、求新、求异,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新鲜的事物或形式来刺激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要接受体育教育,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成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去实践,以便我们的课堂理念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9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主体

一、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认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角色

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质、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

2.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学生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相同。因此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制订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尊重个人选择出发,新课标对教学方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新旧教学方法,可以从旧的教学法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造,同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可以使学生精准地去学习各个技术环节。

(2)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

在原有教学模式下亲自参与到运动中,体育教师只是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运动本身的快乐,几乎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空间。在新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教师应该参与到教学中,营造体育运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运动精神。

(3)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体育教学的认识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训练

耐久跑训练需要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还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现代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而身体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只有拥有一个好的身体,学生才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学习压力。此外,为了更好的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问题,学生还必须要具备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愈挫愈勇,勇敢的面对和解决错误。这是学生成才必须要具备的挑战。由此可以看出,耐久跑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初中教学就必须要做好耐久跑训练,两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1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耐久跑

耐久跑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是受到一些错误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和学生对耐久跑都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耐久跑。这主要是因为耐久跑教学难度比较大,学生在刚接触耐久跑的时候因为吃不了苦往往选择退缩。这些因素都对耐久跑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耐久跑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说,长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心肺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因为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一次一次的挑战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因此训练也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韧性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跑步过程中人体会出现极点,这是运动的正常反应。但是不少学生都会因为这一点小小的不舒服选择停下来甚至终止锻炼。这是十分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只要坚持一下就能够克服这一点点的困难。在克服后学生会觉得克服极点是比较容易的,并不是特别困难。这样学生以后运动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将其处理好。举个例子来讲,在学生出现极点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在旁边给予科学的建议,并且疏导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放松下来,那么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好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学生这个时候停了下来的话,那么他就很难再重新开始,因为这种恐惧感已经在学生心理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2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学生的身体状况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异,在教学的时候如果这个问题不仅仅会使得教学质量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耐久跑训练产生消极的印象。所以为了做好耐久跑项目训练,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举个例子来讲,教师首先应该和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对学生的身体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教师应该按照这些信息先将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考察。通过思想交流和实际考察的结合教师能够比较科学的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加强要求,但是可以适当的放松管理。而对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投以更多的关注。但是初中时期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教师的行为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些误解,这些误解有可能会造成学生间甚至是教师间的矛盾。

在分层完成后,教师也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化和明确化。所谓科学化就是教师在考核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时候应该使用不同的标准,以不同的目标来鼓励和要求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所谓明确化就是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给每一个学生制定明明白白的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更加的有动力。

3提高教学科学性,保证学生人生安全

耐久跑训练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事都要讲究适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好的事情也可能会产生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训练的时候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放松下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不能因为训练而伤害学生的身体。举个例子来讲,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该陪在学生的身边,跟学生一起运动,在发现学生有任何不正常的情况的时候都要停下来检查。所以教师应该联合学校医务室一起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4结语

耐久跑训练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发展,初中生都需要耐久跑的帮助。但是耐久跑运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操作不恰当甚至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损伤。所以如何开展耐久跑、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初中体育教学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