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十篇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十篇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36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智慧;环保;建设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80-0034-02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病”问题。同时,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建设也逐渐从以往的工业型向智慧型开始转变;各种网络和云服务无处不在,不断的提升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建设逐步走近人们的视野。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面对不断爆表的pm2.5的数据,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智慧环保的同步发展,智慧环保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智慧环保的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环境污染的防控能力。

1智慧环保的概念及体系

智慧环保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相互融合的概念。“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的拓展,是通过将感知层的各种感应器装置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以监控环境对象的实时数据及影像,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对相关环境问题进行上报,然后通过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及影像以及公众上报的相关问题及时的传输到操作平台,转发给各类终端设备,最后操作平台将汇集的信息及影像集中在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建立大型的资源库,从而实现数据的储存、分析、整合及共享,同时当数据出现异常或者限值之后,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出现污染源的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加强控制及监管。智慧环保系统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系统构架包含有3个层次,第一层是感知层,第二层是网络层,第三层是应用层。具体构架如图1。

2智慧环保体系构架的建设

2.1智慧环保感知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的感知层是智慧环保体系的基础,但是却是整个智慧环保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层。首先,在智慧环保感知层的建设应该是至上而下的,政府领导层应该对全国的感知层的建设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统筹建设,否则势必会出现跨区域之间的环境问题。比如,长江上游城市的污染源,但是污染更多的却是中下游的城市。其次,通过政府领导层的顶层设计可以更合理的利用各部门目前已有的各种资源。比如,在目前已有的路网监测系统中添加环境监测系统设备,在通信系统中的利用GpS的定位系统,将监测到的环境污染源定位到具体的位置具体的单位。最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利用移动终端随时监控各类环境问题。总之,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原有资源,增加新的监控及感应装置,充分利用公众移动终端设备,最终形成天空地协同监控系统,从各方面监测各类环境,从而获取全面地第一手环境监测数据。

2.2智慧环保网j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的网络层是整个智慧环保体系中的枢纽,主要是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及影像以及公众上报的相关问题及时的传输到操作平台,转发给各类终端设备。网络层的建设首先要整合目前已有的宽带网络、无线网络、通信枢纽等。其次,扩大环境监控中的网络层的覆盖面,不管是一线的大城市还是偏僻小山村亦或是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都应该要有标准的环保网络覆盖,以方便各类环境数据的传输。再次,针对开发适宜的移动终端app,以方便公众及时参与监督、上传、上报各类环境问题。最后,在整个网络层的建设中,还要注意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国家信息的安全性,个人隐私的保密性。总之,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覆盖面,使公众便于参与,最终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传输系统。

2.3智慧环保应用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的应用层主要是操作平台将汇集的信息及影像集中在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建立大型的资源库,从而实现数据的储存,分析,整合及共享,同时当数据出现异常或者限值之后,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出现污染源的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加强控制及监管。首先,应用层应该要有大型的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的储存、分析及共享,同时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及移动终端app软件,为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员查找相关数据提供方便,同时也方便企事业单位通过门户网站办理相关环境审批备案手续。其次,在应用层里面当数据出现异常濒临限值时,能够及时的追根溯源找到相应的出现污染源的位置及单位,给予相应的预警,一旦超出限值就发出及时的警报提醒相关企业及部门注意监管。并且,对数据进行不同密级的设置,以实现数据的网络安全,同时可以设置不定期的检查制度,以实现突击检查。最后,应用层能够为领导的奖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制定最佳的环境风险应急处理方案。

3智慧环保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个体系的构建应该是至上而下的,应该有一个顶层的方案,否则做出来的就是一个局域的、片面的东西,也不能够实现对原有资源的整合。其次,整个体系的构建不只是一个环保部就可以完成的,应融合交通部,规划部、林业部、工业部、通信部等多个部门,只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与配合才能够建成智慧的环保体系。最后,智慧环保的建设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公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建设出来的项目才是适合公众需求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否则只是闭门造车,华而不实。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环保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才刚刚起步,智慧环保的建设就更加任重而道远。但是,智慧环保是未来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环保的建设涉及到多个系统部门,只有在政府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下,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增加环保网络覆盖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智慧环保的应用,从而真正实现智慧环保,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杨学军,徐振强.智慧城市背景下推进智慧环保战略及其顶层设计路径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4(6):22-25.

[2]韩璐,郅二铨,于会彬.智慧环境平台总体构架及构建路径探讨――以沈阳经济开发区智慧环境平台建设为例[J].环境保护,2015(6):54-55.

[3]陈刚,蓝艳.大数据时代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5(19):34-37.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运动已经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全球的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难以逃避的问题,包括提高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就业、交通、住房以及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及空气与水的污染等,凡此种种城市病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的传统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落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都面临着重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它有效地集成“四化”,使“四化”同步推进、互促发展,对整合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统筹智慧业务应用、规划城市发展路线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智慧城市可有效破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还能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应用,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智慧城市作为最具创造力的城市新形态,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河北省先后与中国联通、神州数码、浪潮、腾讯、阿里巴巴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在全省各地有序推进。石家庄、廊坊、秦皇岛、邯郸等城市的国家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张家口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速。张家口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张家口移动4G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现已开通4G基站近1,100个,冬奥会所有申办场地均实现4G全覆盖,不仅能够支持话音、短信、彩信业务,还能够为赛事提供实时视频监控、视频调度、高清视频会议等高带宽实时业务,保证后方指挥与前方人员实现现场高清视频会议,已经具备了高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的实战经验。

(二)门户网站宣传和为民服务职能不断提升。2014年全年在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新闻资讯栏目公开政务信息111条;上传群众路线专栏信息73条;上传公告通知信息14条;在线互动栏目答复群众咨询7条;上传视频新闻信息1条;上传县区信息66条。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部门工作动态108条,行政权力公开栏目以表格形式动态公开审批事项10,074条,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信息10,209条。截至2014年12月3日,“中心”门户网站公开办事信息16,193条,告知申请人办理环节短信发送4,793条。有效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门户平台已经成为张家口的第一信息平台及网络问政的第一服务平台。

(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张家口人口基础信息服务涵盖公安、卫生、社保、民生等各部门信息,加强了虚拟社会管理,有效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积极举办信息化宣传培训活动,各部门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初步感受到信息化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各部门、单位全面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网上查询,群众来信第一时间处理并反馈,行政审批项目的网上办理。

三、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重政绩轻实效。城市问题日益严峻给政府管理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所以改善城市运行效率,提升人居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管理者找到一个改变现状的捷径。而城市运行效率,城市问题的解决处理效果是体现地方政府工作能力的外在表现,所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成为政府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问题在于政府偏爱面子工程,重外在轻实效,重显性工程轻隐性工程。

(二)企业缺乏主动权。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下政府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企业要想获得当地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部分市场份额就必须得听命于政府的安排,或者被政府手中的筹码所绑架。所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远景规划都会与政府的行为产生很强的相关性。在目前智慧城市还处于探索期的阶段,涉及到的很多方面都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的行为也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研发重点方向、战略选择等如果都跟随政府的脚步,那么其不确定性也会相应提高,这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三)路径依赖问题。张家口智慧城市目前的建设模式会延续政府主导模式长久以来的优点,即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攻重点,短期成效会比较明显,但是这种模式将无法形成广泛调动社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那么,张家口在追求智慧城市短期内建设效果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探寻适合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长久之法。

(四)业务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局面。当前,张家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并未形成建设性的参考,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矛盾和问题也被掩盖。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云计算”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但目前张家口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没有云的概念。

(五)没有与移动互联网有效结合,全民受益度不高。智慧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交通信息到天气预报,从大众娱乐到时政新闻,从技术进步到科学研究,从金融股市到文化阅读,甚至包括随时随地的医疗信息服务、随叫随到的出租,这些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智慧城市才能满足居民的这种信息服务要求,而移动互联网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智慧城市规划均以政府、企业信息化为主,政府和企业是主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市民不能感同身受,没有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开展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智慧城市的舆论宣传引导与其建设进度严重失调,智慧城市不只需要政府和企业关注,更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建设。

(六)信息网络安全等问题仍未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被大量应用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逐步增多。但是,张家口市却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对信息网络安全这个重要问题语焉不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七)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建设工程和项目,项目完工之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考核也很重要。目前,张家口市某些企业由于利益与纠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一哄而上,定位各自为政,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存在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和城市安全的风险,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流程和新兴产业等方面缺乏有效整合,使之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忽略了城市的主题――人的智慧和人性体验,这些都需要考核指标的约束和指导作用。

(八)产业链没有有效整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提供商、硬件提供商、手机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多方面的协同,形成合同。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形成产业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又一问题。目前,困扰张家口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行业壁垒、产业链各行业开放度不高以及行业参与度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与服务不同于基础通信服务或者增值服务,它不是单一的生态链,而是一个完整的形成稳定共赢的商业模式,是解决产业链有效聚合的关键问题。

四、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一)合理规划,完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张家口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有:交通、医疗、安全、环境等。所以,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规划;二是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三是信息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城市管理水平外在体现为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张家口市政府需要认清当前张家口城市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根据长远发展需要采取及时措施优先解决瓶颈问题,由此进入下一个优化循环,从而不断提升张家口城市管理水平。产业是支撑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广泛参与,但是不能盲目规划,需要根据张家口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各种项目的轻重缓急协调各高新技术协调发展。在云计算方面目前尚处于大数据阶段,离真正的云计算尚有很大的空间需要突破。云计算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技术瓶颈,所以规划方面张家口应该在这些研究方面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奠定技术保障。

(二)优化智慧城市的发展生态。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作用不只是倡导者角色,更重要的是建设适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生态,使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内容应包括提升张家口投资软硬件环境。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张家口要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更大的力度营造优良的发展软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在张家口发展,对于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企业提供相对更优惠的政策。具体的可以指定严禁触犯的高压线,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建立简单易行并便于考核监督的制度以提高部门办事效率,改进干部作风。推行限时服务制,加速项目落地;强化责任追究,取信于企业和群众。硬环境建设上,一要广开资金来源;二要加强教育、医疗等生活设施配套,以满足张家口居民消费为目标,以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业为重点,逐步退出商贸用地拍卖,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为企业家和员工解决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三要构筑与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体系。随着张家口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完成,物流业在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更加凸显,张家口的这块“短板”应迅速补齐。

(三)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构建智慧门户,提升居民参与度。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发展工程,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利用好各种媒介作用,舆论上要使得公众对建设智慧城市达成共识,并能引导学生以及青年学子投身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五、小结

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是个持续宏伟的工程,一朝一夕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形成长效合力的机制调动张家口本土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根据研究分析,最有效的路径是由当前政府主导模式不断创新机制,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自申奥成功以来,张家口智慧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并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这将为河北省其他地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崴.济南西区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mBa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6.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新理念;智慧化城市建设

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现代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以及各类工商业活动的不同需求进行感测、分析以及整合,并做出最终的智能响应,以实现城市管理运行的智慧化,为城市居民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1]。其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了解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应对对策,以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智慧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庞大,极其复杂的工程,其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信息孤岛导致整合难度大,单纯依靠技术治理城市等四方面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1城市建设存在重项目,轻规划的现象

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出现国家层面的统一的智慧化建设的专门性建设,这就导致很多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的攀比的情况出现,而缺乏一个详细的科学规划,很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项目纷纷上马,又立即施工,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对于建设决策比较随意,而智慧城市建设又需要一个长远的发展制度保障,这就可能使得骑在建设的过程中陷入“人走政息”的厄运[2]。

1.2城市建设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在城市智慧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过多的为了所谓的政绩工程或者形象工程,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市民应用及普及的情况下,盲目的过度投资,引进一些信息基础设备或者产品技术,导致很多系统的功能和市的需求相去甚远,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没有为改善民生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多数只是简单的沿用传统的建设思路,没有根据当地的时间情况做出应有的调整,导致很多城市智慧化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格局,城市特色文化无法发挥,城市软实力下降。

1.3城市建设重模仿,轻研发的现象严重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国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国外技术发达国家的依存度也相对较高,而我国本身的自主研发的能力又偏弱,这就导致很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手里。然而,在城市智慧化发展建设过程显然是离不开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这些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3]。

1.4信息孤岛导致城市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很大

在我国城市信息孤岛的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很多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以及评估标准,不同的行业系统之间又存在着接口复杂,很难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的情况存在。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其需要通过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商业、通信、运输以及能源等各种资源系统进行统一的整合,所以可以说城市信息孤单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资源整合中最大的一个障碍。

2.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应对对策

针对上述的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着眼于全局,在突出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将技术创新和智慧进行整合,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健康可持续。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几点建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在注重城市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差异定位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性质,以及各自的特点、功能以及城市历史作为整体的规划,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制度性保障,在建设智慧化城市时,需要首先明确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再根据这些任务和目标提出一个有章可循且循序渐进涉及全部领域的应用体系,以保证其建设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具体来说,在进行项目选择时,需要符合城市发展而比较优势,以提高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自豪感和认同感[4]。

2.2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

城市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作用,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推广和培育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并且处理和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断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作为城市智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并加上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实现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目标。另外,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于城市产业化的推广和普及,以引导市民对于城市智慧化的认识和运用[5]。

2.3加强对于技术的研发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智慧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对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也是以计算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城市各种经济社会系统的智能整合改造的过程,我国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信息研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减少我国对于外国技术的依赖程度,以确保我国的信息安全。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信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现代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球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培养大量的人才,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

2.4联通整合,解决城市信息孤单的格局

在应对城市信息孤岛格局时,需要通过智慧整合,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信息化的标准,以实现城市各系统间的信息连接和资源共享,尽可能的解决城市孤岛现象,在智慧化建设上,需要注重前期的规划设计,建立统一的建设步调,在管理上,需要完善城市的各项综合管理运行体系[6],以打破智慧城市建设中因为行政分割和管理分治引起的不利的局面。

3.结束语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努力进取,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快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乾.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信息界.2013(01).

[2]马先南.面向智慧城市的民生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中国档案.2013(02).

[3]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01).

[4]胡冬雪.“智慧城市”能否化解城市病?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之问题与政策研究(上)[J].华东科技.2015(03).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化农业;供应链

一、引言

智慧农业作为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及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后发优势、经济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模式,智慧农业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农业内涵应包含侠义和广义两方面:侠义的智慧农业指智慧农业应用,是传统农业高级发展的阶段。传统农业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及通讯技术环境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加工及运输等环节的可视化、自动化、远程化管理的新农业生产模式;广义的智慧农业指智慧农业体系,是传统农业系统化发展成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以外,智慧农业还将促进农业与更多产业融合并不断创造新型业态模式。如在农业配送端与农村物流结合,创造智慧物流模式。在销售端与农业电子商务结合,拓展农业销售渠道并提升农业服务质量。同时,智慧农业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功能并通过产业集合方式形成农业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模式等。发展智慧农业还可以解决传统农业功能单一、附加值不高等缺陷,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农业的生产功能,还可以外延其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等其它功能,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农业服务水平。另外,智慧农业可解决农业高污染问题,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智慧农业作为一种集生态保护和发展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模式,其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可以根据土地的承载力和农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对农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使用,以此来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境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智慧农业运营模式不断丰富,服务价值链突显智慧农业属于复合型新兴产业,除了对资金具有较大需求量之外,还需要新型互联网技术及移动通讯技术为其作为支撑。因此,传统农业在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农业企业或者互联网技术企业实现,需要通过整合与发挥社会资源共同实现智慧农业发展。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及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独资、官办民营或者联合建设等方式,具体每种模式的优缺点见表1。此外,随着我国智慧农业不断深入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不再仅关注农业生产环节,同时不断重视智慧农业价值链末端的盈利能力,拓展了智慧农业的服务价值链,增加了农业附加值,提升了农民收入。例如,智慧农业的服务提供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智慧农业的运营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线下体验、智慧农业的系统服务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制定化服务等。

(二)智慧农业商业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新兴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智慧农业领域,例如通过区块链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及保障农产品安全、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生产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使用物联网建设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拓展农业产业链,创造了C2B、C2F、o2o及F2C等电商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并提升了其发展质量。在此背景下,我国智慧农业商业模式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实现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的智慧农业发展。例如,在大田种植方面。我国建设了北斗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实现了高精度农业自动化作业、精准导航与农业信息实时采集功能。同时,基于遥感信息、无人机观测和陆地信息传感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农业种植生产一体化模式发展并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保证农业种植生产安全;在畜禽养殖方面,实现了畜禽圈自动化通风、控温及空气过滤等功能,实现饲养自动化调节。同时,自动化喂养和精准偷食协同解放了人力资源,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难点及痛点

(一)智慧农业发展必要设备及软件服务费用较高,应用推广存在多方面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14600元,较去年提升了1000元,收入增速保持在7%与2017年基本持平。虽然,我国农民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总收入及可支配收入在逐渐提高,但是与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备相比,农民收入可谓是望尘莫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居民之所以收入有所提高,大部分是因为外出务工,因此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言,其收入会进一步减少。以标准载荷10公斤的植保无人机为例,每小时作业面积为40-60亩的无人机售价为52999元,其价格远超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致使大部分农民无法接受,进而将限制我国智慧农业的设备和技术入场,难以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的智慧农业生产模式。此外,该类机械设备在后期维护也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农民对于智慧农业发展转型兴趣不足,同样将影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与普及。

(二)智慧农业业态复杂多变,需要与其它产业进行协同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及消除贫困,实现我国后发优势、经济后来居上的重要途径。智慧农业作为一个系统概念,除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以外,还包括农产品的销售以及运输等环节。因此,智慧物流发展质量的优劣与其它产业息息相关,尤其是与物流产业的发展最为密切,如何解决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决定我国智慧农业商业模式能否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农产品物流运输往往需要冷链运输给予配合,以保证流向消费者农产品质量。然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十分缓慢,具体表现为市场集中度低,迷你型冷链运输企业较多。

(三)智慧农业资源发展不均,区域化发展趋势不断突显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数据的流转,不仅智慧农业生产、农产品的流通需要与农业相关的土地、气象、土壤及水文等数据,同样连接上下游农业生产的供应链链条同样需要农业信息及农业市场信息数据的支持。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同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智慧农业发展将存在成本收益极不均衡问题。除了国家政策性投资外,很难获得市场资金支持,因此导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区域性失衡问题。

四、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由于智慧农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发展智慧农业、拓展其应用范围和领域必然离不开一系列的条件支持。对此,综合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本文提出智慧农业体系发展的三步建设策略,如图1所示:

(一)智慧农业基础建设首先,加强智慧农业顶层规划设计,统一规划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智慧农业包含众多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运作方式和连接方式需要借助智能感知设备、遥感设备以及指令控制设备等,因此前期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需要政府统一规划,通过政策方式整合社会闲散资金,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此建议各地政府统筹规范,根据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址状况,推出智慧农业宏观发展统一指导意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拓展智慧农业融资渠道并建立适合当地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5

引言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旅游已经融入国民的常态化生活,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2013)。

然而,旅游购物却依然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购物收入在旅游创汇中所占比例仍旧在20%左右的水平低位徘徊(见表1),远低于国际公认的40%―60%的发达水平。旅游购物被看做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成熟以及旅游业发展深度和广度标志[1,2],对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进行科学、理性的事件解析与对策研究,似已成为攸关旅游业发展的大问题[3],为适应全球化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转轨要求,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的旅游购物发展迫在眉睫,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4]。

新时期,智慧旅游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治愈旅游购物中的多年沉疴,对改善目的地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旅游购物(tourismShopping)

学界关于旅游购物的概念曾有不同的见解,争议焦点在于对购物中“物”的界定。目前,把旅游?物中的“物”界定为实物形态的旅游商品在学界已经约定俗成,并被政府采纳[5]。据此,本文采纳石美玉对旅游购物的定义:旅游购物是指旅游者为了旅游或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各种实物商品的经济文化行为,它不仅包括专门的购物旅游行为,还应包括旅游中一切与购物相关的行为总和。但不包括任何一类游客出于商业目的而进行的购物活动,即为了转卖而进行的购物行为[6]。

石美玉在论述中进一步确认,旅游购物行为发生的空间范围包括客源地、目的地以及二者之间的转移空间。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考察,游客在客源地和空间转移过程中的购物行为不能增加目的地财富总量,因而有别于游客在目的地的购物行为对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如何改善和促进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购物行为。

在现代旅游六要素中,购物需求弹性较高,游客的购物动机随时可能被激发;购物具无限性特征,旅游购物收入因此成为目的地旅游创收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旅游购物由于对目的地的非破坏性,也日益受到发展旅游业的地区和国家政府的重视[7]。

(二)智慧旅游(Smarttourism)

在国内,“智慧旅游”这一概念在2010年被首次提出,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业界高度认可而迅猛发展,成为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未取得统一认识。张凌云教授从产业总体运行的角度分析,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8]。较多的研究文献采用了张凌云教授的观点[9]。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

在技术层面上,学界都认同“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服务平台。它作为旅游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形态,不但将给传统的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直接的影响[10]。

二、我国旅游购物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在国内,旅游购物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在业界不断爆出围绕旅游购物的各类潜规则和种种冲突的同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水平长期低位徘徊。

政府和业界先后采取了不少政策和措施。如《旅游法》专门针对旅游购物做出具体规定以规范市场、旅行社和目的地企业利用各种机会鼓励旅游购物。但迄今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低水平踟蹰不前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这从表1的统计数据也能得到证明。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旅游购物给予长期关注,研究集中在旅游商品、旅游购物行为、旅游购物市场、旅游购物产业等四个方面,但尚缺少细化研究。

(二)存在问题

学界对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曾有广泛研究,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旅游商品

已有的研究关注焦点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它们是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属狭义旅游商品的范畴。设计不能表现目的地文化特质而缺乏个性、品种单调且相互雷同、质低价高无法激起购买欲望是旅游商品的主要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旅游商品难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2.销售环节

营销低效率、销售环境粗糙且缺乏设计、销售人员不能提供高品质的销售服务、购物缺乏体验、游客对旅游商品性价比做出准确判断能力缺失或不足、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等,是已有研究中被广泛提及的旅游商品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3.监督管理

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单位以及旅行社等都曾尝试对旅游购物加以规范,使其能够在公平前提下满足游客需求,为其提供体验。由于自身利益所限,这样的行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基于此,政府采取了设立定点商店、强化执法、重视投诉、加大惩罚等措施。然而,由于违法违规成本低,维权周期长、难度大且成本高等原因,相关的监督管理作用有限,旅游购物健康发展难以得到制度性保障。

上述种种问题导致游客在旅游购物中可能遭遇不公平对待。旅游购物市场的无序、失序,导致旅游者对这一市场的信任度大大下降,阻碍了旅游购物的迅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作为目的地旅游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购物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旅游业发展。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基本都是针对上述旅游购物中的种种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如通过比赛等途径获取最佳旅游商品创意、强化商品的文化特色、改进生产提高商品质量、合理定价以保证旅游商品交易公平;注重营销、美化购物环境、提高销售人员素质以改善旅游购物体验;强化旅游执法,消除各类回扣,改进旅游购物投诉制度以保障购物市场的正常秩序等等。毋庸置疑,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保护了旅游商品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地旅游业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旅游购物长期低水平徘徊,说明还存在过去没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阻碍目的地旅游购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以及高维权成本,这是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被普遍忽视的问题。

地方性或“地方特色”是旅游商品最本质的特征,它源于一种地域的差异化,是旅游者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对比,是促使旅游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本动力。旅游商品正是源于这样的“差异化”而对游客产生吸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化”导致游客可能产生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判断困难,旅游者有限的认知能力与旅游商品“地方特色”的无限性之间就可能存在矛盾冲突。

当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存在缺陷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旅行社、导游、商店等旅游商品销售单位和中介的单独或联合误导甚至欺骗,并因此作出不恰当的消费行?椤=酉吕吹奈?权无论成功与否,失败的旅游购物体验已经产生。本为寻求愉悦体验的旅游活动因旅游购物而产生了不愉快的经历;即使维权成功,游客得到某种补偿,被破坏的旅游体验由于超过时效已成不愉快的回忆。研究结果显示,高达95%的游客有了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后,会在以后的旅游中选择不再购物、减少购物或者更加谨慎购物。

综上所述,要促进我国旅游购物全面发展,在坚持提高商品性价比、改善购物过程体验、规范完善售后服务等前提下,搭建某种可靠的、具有足够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公众服务平台,及时高效地为游客提供所需服务以助其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通过平台将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和组织的业务时刻置于公众,尤其是潜在消费者的有效监督范围内,以对其形成足够的震慑,应是解决上诉针对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维权的最佳途径,智慧旅游则是搭建这样的公众平台的应景之物。

三、基于智慧平台发展旅游购物的新思路

智慧旅游是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游客”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智慧旅游为其提供各种与旅游相关信息,借助智慧旅游创造的有利条件,有助于克服我国旅游购物领域内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旅游购物突破。

(一)政府:利用智慧平台促进旅游购物健康发展

智慧旅游具有多利益主体的价值供给特征,鉴于旅游商品供给双方在利益上的对立,建立有利于发展旅游购物的智慧平台应由政府主导。事实上政府主导是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1.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权威旅游购物信息

实践中,政府在建设智慧旅游时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智慧平台促进目的地旅游购物发展,在智慧系统中嵌入旅游购物子系统,在实现对目的地旅游购物实施监督管理功能的同时,面向旅游商品供求双方提供公益性服务。

针对游客准确把握旅游商品性价比能力不足或缺失的问题,政府及其认可的行业管理部门应利用智慧旅游泛在化特征,向游客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及时向游客推送有关目的地旅游商品种类、品质以及价格标准等权威信息,为游客提供购物参考,以利于其能够做出正确的购买决定。

2.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改善购物监管工作

智慧旅游出现之前,游客作为单独个体难以形成合力,在旅游购物中处于弱势,利益受损后缺乏有效途径警示后来者,因而无法对旅游购物中的违法违规形成足够的震慑。缺乏游客参与的旅游购物监管是难以奏效的。智慧旅游的多方参与性特征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应该在智慧旅游系统中建设有游客参与的旅游购物监管平台,让游客成为旅游购物的监管主体,使他们的购物过程同时成为监管过程。通过智慧平台将游客的购物监督及评价信息即时向公众,供后来者参考。只有这样,先期游客旅游购物体验的质量才会真正成为影响旅游商品销售方及中介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游客的参与有利于形成最有效的监督。

充分利用发展智慧旅游的优势解决旅游购物中的弊病,需要政府在建设智慧旅游中做好顶层设计,给予旅游购物足够重视,立足实践需要开发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应用系统。考察我国现已建成或在建的智慧旅游系统,流量监控、交通引导、危机处理等是政府想着力借助智慧旅游解决的主要问题,缺乏专门针对旅游购物的通道和平台,对旅游购物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销售部门:依靠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商品销售升级换代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商品销售部门只有完成自身智慧化,参与到目的地智慧旅游系统,才能充分享有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变革管理、创新业态、提升服务甚至催生周边业务等目标,最终成为智慧旅游的受益者。

1.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减少旅游商品销售的冗余环节

传统旅游购物除供求双方外,还常涉及旅行社和导游等第三方中介。在旅游商品供求信息通道不畅旅游商品销售服务不到位的时代,第三方服务促进了旅游购物的发展,但游客购物成本也因此增加。当中介和销售方为不合理利益联合时,误导、欺诈甚至强制消费等问题就可能出现,游客利益受到侵犯,严重影响目的地旅游购物的发展。

新时期,依靠智慧旅游平台带来的便利,旅游商品销售的中介地位和作用被大大弱化,旅游商品供求双方可借助智慧旅游平台直接完成交易,中间环节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进而实现旅游商品销售供求双赢。

2.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改善游客购物体验

传统的旅游购物体验实际是对终端旅游商品、购物环境以及服务人员提供的即时服务体验。为了改善旅游购物体验,卖场多在销售过程中融入游客参与的内容,例如DiY陶器、彩绘等部分体量小,工艺简单的旅游商品,或是将旅游商品生产线置于卖场,如丝绸、竹编等工艺品。由于多数旅游商品生产周期较长、所占空间较大,将其生产过程纳入旅游购物体验延伸范围难度很大。

在实践层面,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借助虚拟技术,开发专门的智慧终端应用,将旅游商品的原材料获取、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内容立体再现,借此克服时空限制,游客因此能得到延伸体验,这有益于进一步改善游客购物体验。

(三)游客:凭借智慧旅游实现愉快购物

智慧旅游平台的服务对象涉及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9]。随着智慧旅游平台逐步完善、终端日益普及,智慧旅游对于游客出行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旅游者而言,智慧平台不仅能有效降低购物成本、确保交易公平,而且有助于改善其购物体验进而实现愉快购物。在此背景下,引导游客正确利用智慧平台实现最佳旅游购物体验,是旅游购物各方都应关注的问题。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感知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城市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城市信息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而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三个阶段。数字化建设就是把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转变成能够进行计算机存储的数字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提高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和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网络化建设是将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各类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连通。使得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城市的信息流,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的一种优化。通过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系统可以对城市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信息提取,并且分析找出需要优化的环节,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整个城市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由数字化发展成为网络化再进一步优化成为智能化建设俨然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特点入手,对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

1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尚未已经被大家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城市综合运行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将整合的信息利用到城市服务、民生工程等各类活动中去,从而对城市的各类运营能够做出一个智能的回应,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特征

2.1智慧城市具有融合性

智慧城市建设把信息化技术和政府智能相互融合,致力于医疗、交通、教育、环保等公共基础服务,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到通讯、旅游和商业发展中来,从而衍生出一批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这种融合性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互动性

城市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人和人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交流中心已经从最初的市场、庙宇转变为当今社会的大型卖场、股票期货交易场所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地。城市就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形成的网络互动系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房屋建筑等为人们的互动提供了场所和物质保证,而手机、网络以及即时通讯类新兴软件已经成为智慧城市互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2.3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开放性

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通过数据共享来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例如城市公交系统软件是使用,道路拥堵情况的介绍等等这类信息的共享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减少等候时间。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众多求职、房屋买卖租赁的信息开放化也更好的实现了资源的配置。使得城市资源得以共享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3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所发挥的作用

数据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当下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产生的海量数据日益增长,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已经被各个行业尤为看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建设、国家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大数据对政府行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在城市建设、市场经济调控以及防灾救灾和人口管理等问题上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过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下行政管理的需要。为了提高自身管理职能和工作效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已经逐渐利用数据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科学的行政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完成城市的日常公共管理工作。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带来行政管理的改革也为科学的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以及交通住房紧张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与城市管理相互结合,正好使上述问题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得以解决。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数据存储技术奠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大数据的处理技术相互融合。从城市规划建设到日常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再到政务处理和企业工程,民生服务等活动都建和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城市的管理也将在经验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治理。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3.2.1城市政务服务和城市安全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务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主要指政府行政部门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政务服务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办公流程自动化。这种新型的办公模式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政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在过去一旦出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都是采用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的紧急会议的处理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处理问题可以采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来确保城市中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运行,资源共享在突发事件的时候来进行应急调动,统一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城市抵抗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的能力。3.2.2企业领域的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可以对客户需要、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市场份额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了解市场动态走向,进行市场预测,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将实体的消费模式、交易过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使得金融物流等行业实现了实时感知和动态信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建设,通过GpS技术、互联网、传感器等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信息,从而组成强大的物流网络。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证,也降低了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成本,使城市的企业发展更加智能化。3.2.3民生领域的建设智能化城市中民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和交通两部分的建设。在医疗领域不管是病症源头的追寻还是药品的研发,数据分析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医院电子病历的建立以及网络平台上进行的疾病诊断和预约治疗等都大大的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益。不仅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也为医院临床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通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电子感应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通过对路况的实时视频监控可以提高事件处理效率,保证交通行驶安全,缓解道路拥堵情况。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4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否认的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大大的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也有很多有待加强改进的地方。

4.1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以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作为技术支持,为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保障。这种科技的应用不仅为城市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城市管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现象。整个智慧城市的信息系统里边包括了政务信息、企业信息以及居民个人信息以及众多民生数据。一旦不法分子对信息进行窃取,很有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信息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2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高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效率,使城市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将城市本身置于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通过工程,而这两者所支撑的网络也是众多不法分子所攻击的对象。网络承载了太多的公民个人信息,智慧城市的管理系统中公民的各种联系方式以及个人信息都登记在册,储存在网络云端,一旦网络服务器遭到攻击,那么居民的个人信息就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这样不仅会使公民丧失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心也会给信息采集工作增加难度。除此之外,随着及时通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生活数据已经完全暴露于网络之中,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出个人的生活轨迹,比如长期活动范围,个人爱好以及社会关系等众多信息,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势必会对公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要提防不法分子对数据进行窃取也要对设备故障、用户操作错误等行为进行预防。个人隐私的泄露会对社会信任和相关部分的公信力带来挑战。这种信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

4.3信息孤岛现象

智慧城市的智慧之源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统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而得到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成为空谈。拥有庞大的数据来源,若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也会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孤岛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急需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会造成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也是分散的,这样的数据将大大增加大数据处理的难度,不能及时为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并且我国各个城市、各个行业以及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孤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是普遍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无法真正的进行推广。让智慧城市建设得到普及,需要各地共同努力一起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5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无法离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而独立进行,大数据技术如同血液一般贯通着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医疗问题等各类“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政府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城市该如何建设、如何管理,而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又该如何选择。大数据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大数据不仅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生产动力。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大大的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我们相信,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会融入新的管理模式和民生服务模式,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早日实现。在智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和美。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02):30-35.

[2]操梅.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324.

[3]魏剑源,陈煌,吴志涛.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6(20):6-7.

[4]郭守团.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196+15.

[5]宋玉玲.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智能城市,2016(12):54.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此后美国、加拿大、欧盟、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在国内,智慧城市也非新鲜热词,前两批试点城市名单都已经公布,智慧城市也成为指导当下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那么,智慧城市智在哪里?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智慧即要“精明地增长”

智慧城市的产生来源于“精明增长运动”。

20世纪90年代晚期,美国城市掀起了一场“精明增长运动”,此运动旨在倡导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制定新政策,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是精明增长的典型案例,它又被称为“玫瑰之城”,经常被引作设计良好的城市典范。

美国城市的“精明增长运动”催生出智慧城市概念的产生。2005年之后,智慧城市被思科、iBm等一些技术公司所采用,意图借助信息系统应用,去整合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服务,如建筑、交通、电力和水资源分配及公共安全。从目前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国内智慧城市的整体结构基本都遵循了iBm关于“智慧地球”提出的“3i”特征:即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更详细地解释是,利用传感器感知所有物体和环境的状态,利用网络传输信息,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对生产生活实现智能控制。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争事实,即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撑,智慧城市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在“人”的城市化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正逐渐显露出其中国文化体系下特有的涵义与价值。

智慧城市强调城市“人本”与“技术”双轮推动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套系统复杂的工程,绝对不是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和系统集成,它源于信息化却要高于信息化。

以葡萄牙普兰尼特谷生态城市建设为例,其特点在于更突出智能城市化,而非仅仅智能系统,其本质是以城市环境和市民需求来主导技术,而非让技术居于城市化的核心来控制城市环境,体现出从技术与智能城市迈向智慧城市的发展态势。

在国内城市的变化上,无线通讯、GpS、无线射频、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带来了从有线连接到无线接入的重大进步,智能交通技术也已派上了用场。

日常的生活体验让人们发觉,一种全新的“城市移动社会”正在迅速出现。之前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城市框架,正在向一个融技术、经济、社会、空间于一体的智慧城市演变。

这是一个包括制度、技术、经济和社会四个层次的新的城市框架体系。其中,制度是统一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道德、法律、规章的总和,是智慧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技术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保证了各种社会经济及公共服务活动的进行。经济活动促使智慧城市更加高效,而以人为本的社会网络及公共服务体系则是智慧城市的本质所在。四个层次相互作用、紧密关联,共同形成一个全新的城市空间形态。

“使用城市”的新方式

在整个智慧城市框架体系中,如果说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是“智”的话,城市活动的组织、城市管理与制度创新则体现了“慧”。

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去观察居民“使用城市”的方式,它所展现出的富有远见的未来发展之路,让国内各大城市找到了一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变革城市治理模式的途径。

当前,大多数城市都普遍面临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公共部门效率低、城市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因而,智慧城市概念的产生,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运行质量,优化城市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慧城市是综合、统筹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管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与工具。

依托智能技术,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的出现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与效率、建设高效、透明的责任政府提供了新的技术机遇,也有助于城市政府跨越数字鸿沟,为市民提供更加敏捷、优质的普遍服务。

在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方面,首先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和移动政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建设。其次是由政府机构组织和程序的变革,促进以公民为中心的改革和网络问政的制度化。这些是传统的城市管理走向智慧城市管理的“软硬兼施”。根据测算,如果将传统的城市治理和管理方式改变成智慧城市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话,城市的红利能增加三倍。

不难看出,智慧城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但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来讲,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多地变现为一个持续更新、可升级的发展过程和手段。

“热智慧”需“冷思考”

在当前这样一个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尤其需要冷静地去思考。从全局观视角出发,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从而避免仅仅从信息化建设或者投资商机的狭窄角度去理解和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作为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的城市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个适用技术的原则。

一方面,选择怎样的技术去实施智慧城市的平台建设非常重要,这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市民的需求,不能因为求新求大而造成资源和资金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与管理,是一个紧密联系、互相链接的系统工程,为不同的系统之间留好接口以满足共享、互通、互联,至关重要。因此,从城市总体层面去考虑数据库开发和平台建设,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设施不符合部门需求、数据之间不能共享等问题。再次,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参与,经济效益很重要,但是在公共服务、社会效益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与规范。同时,建立和完善一个合理的投融资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

智慧城市并不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和手段。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提出了通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这是我们判断城市是否智慧的重要参考。

据此,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应包括活力高效的城市经济、宜居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智能与协同的基础设施、透明可行的城市管治、自由丰富的社交生活以及富有生机的城市文化。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8

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影响下进行建造的、能够促进城市更有效率的发展、并促进城市长期持续发展的全新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意义重大。首先,能够促进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虽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推广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其次,能够为科技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在智慧城市的理念指导下,能够真正实现科技的规模化发展,以及为保障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可以说智慧城市为科技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模式,在这个平台上集合所有的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误区

我国许多城市展开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

1.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过于盲目

党的十以后,我国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地方政府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积极采取措施。但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结症也在于此:许多地方政府没有看到智慧城市需要的一些先决条件,没有认清智慧城市建设的真实内涵,比如在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极为欠缺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项目上马,缺乏前期的规划和合理的实施方案,过度地进行城市基础建设,致使智慧城市没有建成,却出现了许多城市建设“后遗症”,对于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智慧城市建设过于表面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资源配置,需要有一个平台设计,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在我国许多智慧城市的建设缺乏这些核心的因素,地方政府在盲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安排,在经济能力、科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其只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表明现象,没有注意到智慧城市内部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支撑力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上存在照搬他国或者其他城市发展的现象,这种方式就是脱离本地区实际的表面化现象,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3.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力有限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强力支撑。然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仍没有突破。一方面体现人才的匮乏上,缺少创新创造的原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体现在许多领域并没有掌握先进科技,据不完全统计,信息领域我国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因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在模仿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我国政府要切实结合智慧城市所包含的全新理念进行全面解读,根治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发展策略。

1.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做好前期规划

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避免表面化、政绩化的现象,政府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真正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在确定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之前要对城市的整体优势和实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智慧城市未来几十年乃至一个世纪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长久和可持续;另外,还要从自身优势上挖掘能力,构建起良好的资源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的表面化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坚持和规划的复杂架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首先要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进行评估,确定适合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这样能够避免盲目的项目上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地方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要做好内部工程建设,积累起雄厚的建设资本,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就是从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分工到每一项工程实施都要思路科学、落实细致,防止因为表面化的建设为城市带来背离规划目标的灾难。

3.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智慧城市应依托信息技术的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对接,从而形成对智慧城市发展强有力的驱动力。一是要优化技术创新环境。要进一步完善研发、试验、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硬环境;要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依靠科技进步投身技术创新创业实践,不断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软环境。二是要加快智慧技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改变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三是要完善人才吸纳利用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智慧技术的专业性人才。

四、结语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暖通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暖通与自动控制的存在本身就不矛盾,它们互相促进,彼此共同发展。首先,当暖通需要自动控制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动控制促进了暖通的发展,同时由于暖通的问题研究,推进了自动控制技术的前进;其次,基于自动控制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运用某些自动控制技术促进暖通行业的创新和微变革。在暖通变革过程中我们又可以发现新问题,来推进自动控制技术和暖通的共同发展。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智慧城市的潮流被掀起之时,暖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势必要与自控相辅相成。另外,暖通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信念支撑并推进行业发展,运行在暖通行业的自动控制技术也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创新和发展。

1智慧城市潮流下的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之间的关系会大致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相互融合阶段,二是共同发展阶段。

1.1智慧城市中自动控制与暖通的相互融合阶段

从逻辑上讲,并不是所有的自动控制技术都适用于暖通,也不是所有的暖通问题都是由自动控制技术来解决的,但二者绝不矛盾冲突。

由于智慧城市的推进,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暖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比之前更广更先进地渗入到暖通行业,但这个渗入具有针对性、专一性、准确性等特点。暖通行业在接纳自动控制技术的渗入过程中,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排斥反应。这种排斥违背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理念。然而,它的解决首先需要人类这个最大被服务对象在主观上逐渐去接受和相信两者的融合结果,并且需要人类靠集体智慧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融合阶段存在的问题。

1.2智慧城市中自动控制与暖通的共同发展阶段

经过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的相互融合阶段,人类已经无法适应没有自动控制技术的暖通系统了。这时自动控制和暖通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即共同发展阶段。

在共同发展阶段,首先,当暖通需要自动控制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动控制会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解决暖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其次,当自动控制技术在其他领域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暖通单方面需求时,我们可以考虑用先进新兴实用的自动控制技术让暖通行业微变革,并在变革中继续探索新的问题,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2自动控制技术与智慧暖通

智慧城市浪潮中,自动控制技术会打造出智慧暖通行业,智慧暖通反过来会促进自动控制技术发展。他们的共同发展有四大特征,分别是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2.1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全面透彻感知

暖通系统的全面透彻感知是指通过自动控制中的传感技术,主要以人的感受和整体客观环境为感知对象,实现对暖通系统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暖通系统会利用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系统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暖通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促进人在舒适的暖通环境中高效率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

2.2自控系统与暖通系统之间的互联

暖通系统之间的宽带泛在的互联是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使城市中暖通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互动,并把重要反馈信号反过来作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使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应有的信号作用于暖通系统,实现宽带泛在的自控互联。暖通系统之间的自控互联离不开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宽带泛在网络,它不仅是参与互联的多个暖通系统以及多个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双向催化剂,它还可以提高整个智慧城市的整体性,方便整个城市暖通系统的运行管理。

2.3自控系统与暖通系统的智能融合

未来城市智慧暖通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系统的海量数据。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暖通系统的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接收结果并产生信号作用于智慧暖通系统,推动实现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暖通工程,实现自动控制系统与暖通系统的智能融合,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2.4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

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必然要重塑以人为本的内涵,并且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暖通行业也必须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Lab、Living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找到暖通系统仍然存在的问题。暖通行业则通过这些问题不断推动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实际解决这些暖通系统问题,捍卫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最终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自控技术与暖通共同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共同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非凡,二者的共同发展也是暖通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潮流中不被淘汰的必然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的共同友好发展首先响应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遵循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理念;其次促进产生了智慧暖通,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还极大程度地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政府、企业及人)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环境,使人们有更加愉悦的心情和更加充沛的精力贡献集体智慧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卿晓霞.建筑设备自动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梁晓东.BSCe新工厂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与自控改造[J].暖通空调,2014(05).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篇10

智慧城市建设再掀热潮。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中,突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条就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这意味着雄安新区的设立或掀起新一轮智慧城市需求增长,特别是在当前智慧城市推进缓慢的现实情况下,雄安新区有望成为领头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我国对雄安新区建设智慧城市委以重任,再次证明国家高层对智慧城市的重视。实际上,早在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就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速度十分迅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该机构表示,2016年,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就超过5000亿元。分析人士称,随着雄安新区龙头效应逐渐显现,智慧城市有望进入加速发展期,2017年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新局面。

“我国多数城市还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探索阶段,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整合共享难、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公众获得感不突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讲,很多‘智慧城市’其实还处于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的发展水平,距离‘智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说。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指导下,如何从土地的城镇化转到人的城镇化,如何让人在城市有更好的思想交流,其实才是智慧城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问题就是机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正好说明了智慧城市产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创新发展空间。真正建好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这个复杂的工程中,需要调动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力量。

什么是智慧城市

从概念上来说,智慧城市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将城市信息化推向更高阶段。它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和智能融合的应用。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从内容上来说,智慧城市包含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其中与百姓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智慧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电网、物流、医疗、食品系统、药品系统、环保、水资源管理、气象、企业、银行、政府、家庭、社区、学校、建筑、楼宇、油田、农业等诸多方面,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可以想见。

智慧城市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只有实现数字化,才能谈智慧化的题。从服务性来说,城市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数字化最为关键。第二阶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阶段,将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互联和互通,借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第三阶段是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城市服务。

目前,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认为关键在于人的参与,有的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而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更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它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据统计,随着城市扩张、人口增长与流动,到2030年,全球33%的居民将生活在城市;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会上升至70%,即超过60亿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另据统计,1990年全球的超级大城市仅有10个,而到2030年,超级大城市的数量将上升到41个。毫无疑问,城市化贯穿于现代社会构建过程的始终,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的必经之路。

而在构建智慧城市过程中,科技是最强大的势能。智慧城市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检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等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让城市管理和运行更加高效。

今天,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大幕,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技术这“三驾马车”在推进城市化、实现城市的“智慧”上展现出了无可匹敌的速度与能量。

因此,只有借助数字技术,城市才能顺利升级为智慧城市,人与自然才能在其中和谐共存,经济也将赢得长久繁荣。

不止于满足居民“衣食住行用”

城市建设归根结底要为民众服务,更好的居住环境、更高效的生活方式是人们不变的诉求。如果说眼下人们“衣食住行用”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那么智慧城市不仅会使“衣食住行用”的资源更富足,其数字系统也将让这一过程变得更顺畅、更个性化。

比如,一站式市民服务中心会让居民办事流程最大程度简化,办事效率最大幅度提升。自证母子关系、办证要盖十几个章的繁杂情况将成为历史。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已经将政府业务全面云化,借助资源虚拟化手段实现了更加高效、灵活、环保的新型办公流程。

早在2013年,就有数字技术研发企业开启了“未来城市”计划,通过和政府的深入合作,共同摸索出全球城市化建设、社会发展等重大领域的转型发展之道。在中国,“未来城市”项目已与海南、云南及武汉、温州、长春、株洲等多个省市合作,涵盖交通、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通过政务的数字化转型,各地方政府能更高效地在公共服务及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进行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针对相应的问题提供多达30种先进的解决方案。比如,海南智能旅游产业的智慧合作,管理部门可以借助城市指标仪表盘,从客流、交通、餐饮等环节得到实时数据更新,直观掌控全局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

城市日常交通会产生海量数据,数字技术软件通过专业的技术洞察,对北京出租车日常运营中的数据进行挖掘,以此优化出租车路线、推动拼车模式的应用、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以期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近年来,各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但城市环境因此遭受的破坏也让人类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今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题为《联合国部门携手应对导致不健康的环境根源》的文章。文章指出,每年有大约1260万人死于与环境危害相关的疾病,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气候变化,约占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的1/4。

以空气污染为例,虽然城市仅占地表面积2%,但产生的碳排放量却占总量的75%。由燃烧能源造成的大气污染引发的心脏病、肺病甚至癌症,导致每年约650万人丧生。这也是近两年雾霾问题不断困扰政府和民众的症结所在。

保护城市环境与每位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借助数字技术,智慧城市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目前,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优化城市环境的软件研发工程正在推进。比如,针对愈演愈烈的雾霾问题,通过大数据来监测和预报细粒度空气质量,该项服务覆盖了中国300多个城市,可以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以及单独的城市进行未来48小时的空气质量预测。通过预测未来空气质量情况,城市居民将凭借提示信息适时做好防霾准备。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东莞模式”

日前,在东莞市政府、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和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大力推进下,负责“智慧东莞”项目的东莞智慧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宣布,经过历时十个月的建设,东莞建成并开通上线26763个ap,现在免费wiFi――“无线东莞DG-FRee”已覆盖到东莞338个场所,东莞市民在市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免费、高速且安全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建成首个安全无线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上再现“东莞模式”。

和其他无线城市项目相比较,“智慧东莞”最重要的技术亮点就是“安全”。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东莞”奉行安全与建设同步的理念。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我们在无线城市建设的网络安全方面加大了投入,就是希望给市民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环境。

因此,东莞智慧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从项目规划之初就将安全防护措施作为重中之重,安全防护投入占整个项目资金比重高达36%。而在建设过程中,该公司与360公司密切合作,打造了无线安全管理的闭环,为东莞市公共区域免费wiFi的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除部署传统的审计监控系统外,“智慧东莞”还额外架设了1万多台无线安全设备,建设了无线安全防御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和阻断非法热点,让市民避免因接入不明wiFi而遭受损失的问题。此外,“智慧东莞”还部署了威胁感知系统等安全平台,可以直观地掌握东莞市的网站漏洞、网络攻击等安全态势。

东莞市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相p负责人表示,360公司拥有丰富的安全大数据资源,以及大量的网络安全核心人员与核心技术。相信与360的合作,可以为“智慧东莞”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通过上述举措,东莞智慧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可实时、快捷、全面地监控无线环境安全状况,有效地为“无线东莞DG-FRee”用户避开钓鱼网站,避免信息泄露、数据篡改等威胁,给东莞市民一个好用、安心用的免费公共wiFi。

东莞无线城市的建成,极大便利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对推广移动电子政务、促进信息消费、催生移动互联网新业态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最佳实践。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发展,应立足城市发展的实际,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出发,设计好城市规划,并注意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其他规划无缝衔接。应该注意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所未遇的工作,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侵扰着建设工作,把握好关键点才会使建设过程少走弯路。

关键点之一: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只有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整合个部门力量,统一思想,使智慧城市建设贴近本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些城市的管理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信息产业部门的事,使智慧建设方案变成可能存在天生的局限性,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全局性形成了一定差距。

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全面、长远的规划,需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依据本城市的发展基础,找到本城市智慧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仅从技术方案角度、从政府一个部门进度看待智慧城市建设,其所能涵盖城市的宽度、广度、深度恐怕是有限的。

政府部门既要看眼前的建设需要,还要看到长远建设要求,既要尊重政府各部门的意见,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的期望和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步一步来,闭门造车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外,还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关键点之二:智慧城市建设要回归到城市本身,从城市建设角度看智慧,而不是从智慧角度看城市。有人这样来定义智慧城市:所谓智慧城市就是指把感应器嵌入到城市的各种物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不可否认,物联网的出现给城市建设确实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而且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传感器、各种网络把真实世界虚拟成了数字世界,使人们可以“坐在屋中观天下”。但是,光有数据的整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部,物联网的建立也只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物理上的建设代替不了科学治理,更何况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是城市建设,而不是信息技术建设。以技术为出发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最终可能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或者建设了先进的系统但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相吻合,从而背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

关键点之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平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基础支撑是信息技术,数据整合、共享是关键,数据采集、安全是保障,数据的存储、使用是根本。没有统一整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城建设只能是分立的行业智慧孤岛。

关键点之四:需要改变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作秀的舞台,要真正解放思想,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政绩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政府部门自身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外,还需要彻底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方面存在的瑕疵。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突飞猛进,组织管理制度的改进能否和新形势下干部选拔考核任用相适应是建设的关键。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因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不会停止,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目标。

关键点之五: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的整合、协同、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海量的数据进行融合和共享,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充分应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形成支撑城市智慧决策的数据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

关键点之六:信息安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海量信息数据的搜集存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须,同时也让信息数据处于安全风险之中。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流将成为城市运转的“血液”。

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化硬件是支撑,海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融合、开发是核心,激发城市信息化活力、满足城市居民需要和城市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没有安全的数据就没有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发展,只有数据安全有保障,才能使智慧城市管理成为可能。

智慧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的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其涉及面宽、结构复杂,需要城市建设与信息化技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前,首先要明确建设目的,摒弃仅仅以“高、精、尖”为目标,贪大求全,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进行统筹规划,防止无序发展和盲目建设。

警惕智慧城市建设“局部过度”

从长期发展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远远不足。某些地方、领域出现的相对过度建设迹象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要防止“走偏”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局。

目前,我国有超过500个城市进行各类智慧城市试点或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预计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智慧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大机遇、大战略、大方向,建设发展方兴未艾。所以,从绝对意义上说,在很长时间内,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着不足现象。但是在相对意义上,从小范围内、小时间段内看,会有智慧城市过度的迹象,值得警惕。

例如:有的地方马路上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与车,但也投入巨资推出所谓“智慧交通”平台项目;有的地方3年前建的园区与房子,现在房子依旧在,数据业务没多少,显得冷冷清清;不少企业“拽”着政府投资一些智慧产业的平台项目,项目清单不断增加,政府投资不断累积,却长期看不见效益,成为鸡肋。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相对过度的迹象是存在的。虽然说,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部分,能够对智慧城市整体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其社会与经济效益需要逐步显现,不会立竿见影。但在此过程中,不应忽视可能存在的过度建设迹象。这种“局部过度”,不仅会带来资源的浪费,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更重要的是,这种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若不调整,会使相关政府部门越陷越深,进入恶性循环。在一些城市调研中,就有地方领导对建设智慧城市心有余悸。

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不足是长期的、全面的、^对的,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某些投资建设过度是短期的、局部的、相对的,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次要矛盾。当前,要防止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影响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甚至波及地方经济社会全局。那么,如何才能使智慧城市过度建设的迹象得到缓解并最终消除呢?

一是从需求上下功夫。智慧城市的投资总是要对应着需求。在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政务方面的各类投入都是供给,它们都要对应着各类需求。一些地方在需求上考虑不深、不细、不具体,没有充足的需求来引导供给、调整供给。未来,需求的功夫要下足,短板要补齐。

二是千方百计引导企业投资。现在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企业“拽”着政府投资智慧城市。这些企业为政府出谋划策,把政府要投资的原因讲得很多,意义讲得很足,紧迫性讲得很重,引导政府拿钱购买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品与服务。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而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共赢。对地方政府来说,要保护与转化企业的积极性,学会千方百计引导企业自身来投资,或者创造条件来形成有利于投资智慧城市的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入,只有这样,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过度投入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三是加强大区域统筹与规划协调。智慧城市是共享的城市、开放的城市、创新的城市。以行政建制的县、区、市甚至小城镇来画地为牢,盲目建设,就可能形成过剩与恶性竞争。应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与共享、开放与互补。

专家谈智慧城市如何建

智慧城市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行政效能的“硬支撑”,同样也是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的“助推器”。政府工作报告近40次提及“创新”,并将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深度结合。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在做客《两会财经观察》时,与特邀评论员石述思一起,就“智慧城市”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刘伟表示,“智能城市”有一个核心点,就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指联通不畅的问题,因为政府的管理是条块管理,公安的信息不能抵达教育系统,教育系统的信息去不了交通系统,各个政府之间数据不相连,无法造成整个社会的信息互通,这些都是属于体制问题。

而技术方面,刘伟透露,佳都科技正在跟住建部合作,将全国77个城市的交通一卡通全部打通。“技术上完全没问题,现在缺乏的是顶层设计”。对于这个现象,刘伟建议国家应该针对智慧城市出台相关的规划方案和指导意见。

对话期间,刘伟还畅谈了对当前ppp模式的看法。刘伟表示,虽然现在ppp很火,但目前主要是央企通过垄断资源形成更大的在ppp上的投入,这样主要依靠的还是国家的资金或者银行的资金,缺乏社会资金的投入,使得整个发展受到了影响。

对此,刘伟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国人大提了关于“ppp立法”的建议案,希望不止在地方立法,更要从国家层面立法。

“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参照国际智慧城市先进立法经验,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尽快制定我国专门的智慧城市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保护政务数据、商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安全。”杭州安恒信息技术公司副总裁冯旭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