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新理念的理解十篇创新理念的理解十篇

创新理念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33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1

一、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是法国社会文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译者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译者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反映在翻译过程当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最后他总结道:“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1·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文学翻译之所以具有创造性是因为它使作品产生了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新的文学交流的可能,翻译不仅使作品永存,而且使作品获得了“第二生命”。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文化心理、文化价值取向、个人审美心理、文学气质、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都给译作打上了“再创造”的烙印。茅盾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用最合适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发挥工作上的创造性,而又要完全忠实于原作的意图……这种艺术创造性的翻译就完全是必要的”。文学翻译的再创造绝不是主观生造、乱造、硬造,而是在忠于原文的“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基础上的创造。傅雷先生认为:“即使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

总之,翻译既要求译者的创造才能,又须遵循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既要吃透原作的语言文字,又要把握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所呈现的形象;既不能逐字死译,也不可随意乱译,而要求忠实性和创造性统一。

2·文学翻译的叛逆性

翻译的叛逆指对原作的误解与歪曲,甚至背弃。在翻译中,一部作品被置于另一语言中,词语与意义的参照关系有所不同,机械的变易势必成为真正的叛逆行为,语言表达的形式在翻译中进行简单复制的这一负面后果为我们在语言转换层面的“叛逆”行为提供了合理理由。我国学者谢天振认为:“如果说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的叛逆性,在多数情况下就是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在实际的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和叛逆性其实是根本无法分隔开来的,它们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翻译的跨语言和跨文化性质,造成翻译中的信息变异或“变形”,所谓“翻译就是创造”、“翻译就是背叛”正是这样的道理。林纾翻译了一百八十多部西方小说,在中国翻译史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许多人认为林纾的翻译算不上真正的翻译,因为他总是对原文进行任意的增补、删节。但林纾的这些“创造性叛逆”活动正是受到他的翻译观(翻译只是一种将西方小说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文化、风俗等展现出来的工具)的影响。如其译《黑奴吁天录》第十章结尾乔治送别汤姆的对话处理:

汤姆曰:“小主人切勿以一奴之故,致家法阻梗,于理非福。”/乔治曰:“吾自有道,亦不致取怒于二亲。”/汤姆曰:“且吾尚有两雏,此后仰属小主人恩履矣。”/乔治曰:“谨佩良箴,至尔二儿,吾定不以常人目之。”

译文中添加了“家法”、“道”、“二亲”等词,且增补了后两句对话,给人临别托孤的凝重和人情味。

二、解构主义的翻译模式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解读

解构主义是源于法国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它的主旨是“解构”传统的语言逻各斯———形而上的绝对规律性:意义、观念、理性,以新的“文字学”对语言文字的结构和意义加以彻底相对论的阐释。解构主义翻译观提出以下见解:原文取决于译文,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存在,原文的生命不是取决于原文本身的特性,而是取决于译文的特性。文本本身的定义是由译文而不是由原文所决定的。德里达等解构主义者甚至认为“翻译文本书写我们,而不是我们书写翻译文本”。

就传统的翻译观把文本看作是脱离社会语境的自在之物,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只存在唯一解释。解构主义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的翻译理念,使我们得以怀着开放的心态、用多元的标准去对待译者、对待译作。根据解构主义的文字论,作品的意义完全在于“白纸黑字”之间的无限的指涉和延宕,它揭示了文本的开放性和互文性,从而使不同的读者可以读出无穷多的意义,这就极大地倡导了阅读中人的主观积极性、能动性和开创性。正如法国解构主义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福科说的那样,读者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受到所处历史时期的制约,因此,原文便总是在不断地改写和重建,因而纯粹意义上的原文并不存在,原文的地位也不应高于译文。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研究者开始把翻译研究的视线转向文本以外的因素,从而形成了多元、多向度的翻译研究局面。不懂中文的庞德在译《落叶哀蝉曲》前是读过翟里斯的英译文的,但他仍执意对其进行“改写”,成为“我们时代中国诗歌的发明者”。刘象愚对庞德的译诗精辟地评论道:“庞德始终是在以一个力求创新的诗人的身份来做翻译的……事实上,他并不是在翻译,而是在创作,在按照他自己的审美原则创制新声。他的策略是要尽量避免落入韦利等人的窠臼,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诗意上的忠实与否,重要的是必须在意象的奇绝上、韵律的新颖上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在许多时刻,庞德是刻意在扭曲原意,在发明创造。”

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将译者的这种“发明创造”称之为“创造性叛逆”。因此我们试从创造性叛逆的角度来看待文学翻译中这些“编译”、“节译”和“误译”的现象,就会发现以前所谓的“忠实”的标准是有问题的。正如我国学者谢天振教授所说,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译者采取有意误译的创造性叛逆行为,就是“为了迎合本民族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故意不用正确手段进行翻译,从而造成有意误译”。辜正坤也就此提出了一个“标准系统”:绝对标准—最高标准—具体标准。翻译的绝对标准就是译作本身,这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然而又是必要的标准。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与原作的最佳近似度,这是一个抽象标准,它统摄一个多元具体标准群。

解构主义者同样从自身的研究理论出发,明确了翻译本身所具有的再创性。德国翻译理论家本雅明可以称得上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奠基人。早在1923年他即已指出:译作与原作均为如器皿般的“纯语言”掉下来的,不能再重组的碎片。这无疑意味着译作享有跟原作一样的地位。本雅明另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就是把译作喻为原作的“后来的生命”(afterlife)。“译作是自原作衍生而来的———但更多地是来自于原作后来的生命,而不是原作现有的生命。翻译总是晚于原作,因而译作标志着它们生命的延续……这种不断的更新使原作青春长驻。”德里达也认为,翻译的使命就是通过使语言延伸(“延异”和“撒播”)来保证语言“活下去”、“活得更好”,活得超出原作者之外。语言的生命也就在于如此破坏性的翻译活动,它是整个语言存在、语言世界的生命延续。活动、破坏、差异即是存在和意义之所在!这正是解构主义的真谛。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2

注解:**的发展就是为了给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职工的事业和企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把促进社会发展看作企业发展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企业目标:做精、做强、做大,创新、创优、创名。

注解:**从创业初期的摄影门面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注重细节,企业只有做精做细,社会才能认可你,自身才能逐步做强、做大;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走在别人前面,你才能不会被淘汰,然后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进而争创优秀、争创**名牌。

核心价值观:企业与我同发展,我与企业共命运。

注解:**与员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承,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为员工谋求发展和福利。

企业精神:艰苦创业、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注解:自创业以来,**人一直秉承着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不断向更高远的方向发展。

企业核心理念:务实、创新、共赢、发展。

注解:做任何事情都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并以共赢求发展,不断创造**新的飞跃。

企业作风:严谨、快捷、细致、协作。

**人做事向来以严谨、快捷、细致出名,协作意识强,注重团队力量。

经营理念:诚信双赢,人本和谐。

注解:**将以诚信共赢求发展,并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为每个人创造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条件,使其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并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思想。

市场理念:观念创造价值,品牌引领市场。

注解:不断更新观念创造价值最大化,将**品牌推向市场,并能引领市场。

发展理念:员工同企业共成长,企业与市场同壮大。

注解:**人以**为家,把**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与**一起成长拼搏发展;而**的发展又紧随市场,并引领市场共同发展。

学习理念:创新中学习,学习中创新。

注解: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发展中独占鳌头。

人才理念:公平竞争,不拘一格,育人晋人,激发潜能。

注解:**注重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为员工构建公平的竞职舞台来展示职工自我价值和才华,并创造各种条件来培训员工,激发、挖掘员工潜能,使员工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

沟通理念:真诚互动,及时有效。

注解: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我们坦诚互动,真诚沟通,有不同意见建议将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质量理念:质量就是生命。

注解:质量决定命运,质量决定品牌,**在发展路上正一如既往地秉承着“质量就是生命”的全新理念,不断创造着新的、更大的辉煌。

成本理念:节约就是利润。

注解:“节约就是利润”,节约兴企是企业积累资本、永续发展之根本。在**节约就是制度、就是文化,就是风尚。

诚信理念:立诚守信,言真行实。

注解:诚实守信是**立足于市场的信条。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3

一、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

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产生不是凭空的,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锐意进取,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又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规律。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从整体上、内在联系中把握,不断提高贯彻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报告指出,“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目的和重大任务。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1.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做到深学笃用

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实质内涵,认真把握新发展理念对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充分认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要从整体上、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树立全面系统思维,掌握科学统筹方法,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2.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用好辩证法

新发展理念是协调统一的整体,体现了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切入点、发展着力点,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统一性、整体性,要认识内在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能将新发展理念割裂开来,不能用某一理念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也不能偏执一方、倚轻倚重。

3.坚持创新发展,使创新成为看家本领和行为习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基础地位。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党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飞跃,正是因为我们在历史进程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新形势下,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新困难、新目标,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上做出变革,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使创新成为看家本领和行为习惯。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落实新发展理念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衡量这根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灵不灵、这盏“红绿灯”亮不亮的重要标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建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的。**区生态资源富集,是京津冀的重要生态涵养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赋予**特殊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奋战在林业战线上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动生态**建设中当先锋、做猛将。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一章三书”,重点学习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运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深学笃用、知行合一。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4

【关键词】大学生士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1-0010-1.5

一、大学生士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部队在培训直招士官期间,发现管理工作需要转变观念,把握现代官兵中出现的新特点,才能提高训练、管理的质量效益。

(一)教育管理对象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学历较高,知识面广。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士兵,他们接受能力强,文化基础扎实,对武器装备操作掌握快,但存在做事情好高骛远的特点。二是思维活跃,善于接纳新事物,不因循守旧,不拘泥于传统,但立足本职岗位干好工作的思想准备不足,心理素质较弱。三是向往民主,讲求公平,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生活上讲平等,希望管理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但他们中的部分人还存在考虑问题简单、看事物片面、对个人意愿看得过重的现象。

(二)教育管理模式遇到新的挑战

当前部队管理工作通常都着重强调“严格管理”,由于部分管理者曲解本意和思想保守,导致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严而出格的现象,片面强调部队的特殊性,忽视官兵的正常需求;片面强调继承传统,忽视顺应形势发展,长此以往,人员是管住了,但是观念落伍了。当前管理中因循守旧、思维固化、不区分管理对象、忽视管理效益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管理中要面临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从更新思想观念入手,寻求科学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思维更加趋于理性化、实际化、效率化。

二、要确立教育管理工作新理念

管理的对象复杂了,管理的难题增多了,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适时地转变管理工作思路,尤其是身为一线带兵人的干部骨干要抛弃陈旧理念,确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理念。

(一)树立人本教育管理理念

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兵员成分的改变,要求部队各级管理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正确处理部队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不断推进部队管理创新,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要突出官兵在部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部队的主体是广大官兵,管理的对象也是广大官兵,要让官兵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部队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懂得自己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才会使其自觉地接受人本管理的理念。一种新的思想在被人们接受之前,肯定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对人本管理理念的优点进行宣传,提高管理者素质,让他们自觉地接受人本思想。

(二)弘扬科学教育管理理念

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一切社会组织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也要弘扬科学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部队管理效益。弘扬科学管理理念,必须充分认识科学管理的重要作用,科学管理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加强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对部队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部队官兵应该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以科学管理来推动部队现代化建设。教导大队担负对直招士官进行集中培训的任务,那就要不断增强管理者对科学管理的领悟能力、实施能力和教授能力。科学管理思维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管理者充分领会科学管理的内涵,切实掌握科学管理手段,科学管理的理念才会真正被推广、普及。

(三)严格坚持教育管理理念

依法从严治军是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和原则,也是对部队管理着基本要求。当今世界,各个国家无不重视通过严格管理来规范军队的行为,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坚持严格管理理念,首先要严格纪律。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经常性的严格管理,使官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令行禁止的好作风。其次,要严格规章。在部队管理上,必须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范官兵的行为,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不断提高部队的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严格管理的理念,才能抓好部队管理工作。

三、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主体以创新意识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实现创新与突破的积极思维。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部队将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新的特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管理者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坚持创造性思维

在管理实践中,任何一种创造性思维都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制约新构思、新思想的产生,使人畏缩不前。管理工作必须有敢为人先的思想,树立创造性思维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在管理实践中,凡是有利于新时期部队管理工作需要、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益、有利于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做法都要积极去尝试去实践,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促进军队管理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坚持开放性思维

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要摒除习惯性思维和思维定式,必须树立开放性思维方式,以宽广的眼界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从无数成功的管理实例中吸取有益营养。当前部队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需要我们把思想观念自觉从以前的老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用新的目光去审视过去传统管理方法的利与弊,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坚持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从活鲜的军队管理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新做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队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坚持实效性思维

创新是对既有事物的突破,管理工作的创新就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找出管用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创新的过程就是迎难而上、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树立时效性思维,立足于管理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探索创新的过程。如果不注重解决问题,管理工作的创新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5

【关键词】工会;创新;问题;理念;对策;途径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enterprisesinthenewsituationfacing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enterpriselaborunionshouldknowthecurrentmetthenewsituationandnewproblemsandsolveproblemsintheprocessofenterprisedevelopment,explorationadapttothenewsituationoftheenterpriselaborunionnewpathway.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thecurrententerpriselaborunionappeargenerallyexistenceproblem,thisenterpriselaboruniontocarryouttheprinciplethatidea,andproposesthesolutionofthenewsituationandproblemsofenterpriselaborunion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andmethods.

【keywords】union;innovation;problem;ideas;Countermeasure;way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企业工会是企业领导联系企业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当前,企业工会在新时期企业发展中,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工会的工作创新很重要。如何通过工会创新发挥关键作用,提升企业发展能力是我们企业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

1企业工会创新的存在问题

1.1创新的形式与内容背离问题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就在于突破前人,但有些所谓的“创新”,实际上只是总结后所产生的“新名词”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创新,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花样,而无实质上的创意和内容。

1.2创新的开拓与继承脱节的问题

有些工会干部不深入基层调研,拍脑袋进行空洞的创新,一味追求推陈出新,对现行较成熟有效的办法,却置之不理,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坚持。主观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抓出成绩,结果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造成提出的思路不对路,工作效果不好的局面。

1.3创新的重研究与忽实施的问题

一些企业工会组织花在创新项目研究上的多,花在如何运用推广、应用研究上的少,没有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对创新是因为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而推出的,是为了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目的不明确。其实,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工作,要把创新的成效体现在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会工作效果上。

2企业工会创新的原则理念

2.1求变理念

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工会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工会工作总体状况。当前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树立科学求变理念。为此,对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探索建立新的制度是创新,对现有制度的完善和规范是创新,执行制度中不断变化和改进方法是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发和扩大制度的应有效能也是一种创新。我们既要反对不敢创新、不想创新的因循守旧、患得患失的消极思想;也要反对从形式上片面强调创新、为创新而创新、摒弃一切旧的和传统的经验做法的创新。

2.2人本理念

我们在企业工会工作中要树立人本理念。人本理念实际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根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把满足广大职工的物质文化需要、有利于职工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职工利益无小事”,只要我们企业工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企业工会组织就能永葆活力,就能永远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因此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去寻求创新,必须以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作为衡量创新的标准;我们要从“大处”着想,“细处”着手,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动力和着力点,牢牢把握住企业工会组织面临的问题和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需求的细微变化的规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

3企业工会创新的对策途径

3.1以观念思路促进企业工会创新

观念思路是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和工会创新的前提,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前提是观念创新,只有思想观念创新了,其活动方式、方法和各种工作机制才能真正创新,才能发现和开辟企业工会工作的新天地。在思维上改变旧观念、老框框的束缚,联系实际解放思想,教育广大职工树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工作中心,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形势教育,按照新形势的要求,以创新精神探索企业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同时,企业工会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树立工会工作服务全局、服务中心、服务职工的理念,把满足和丰富职工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保障和促进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工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保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企业工会工作的准则和尺度。创新观念,就是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不断丰富工会工作的内涵,突出强调工会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同时,各级企业工会干部都要树立社会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提高沟通、协调、组织等社会活动能力,努力成为组织活动专家、协调关系专家。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6

织推动的“四个一”活动,是对当今时展背景下,如何强化**跨越发展的核心元动力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一、建设新的主观世界因应**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

**应和着时展的节拍不断发展进步,时至今日愈益明显地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我们提出了实践上开拓创新的新要求。

首先是“新”。这个“新”从县委县政府新领导的新思维开始,在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框架内对**做了新的定位,确立了符合时代主题的发展目标体系。这个“新”还集中表现在,全域**的规划、产业体系规划、整合利用域内域外发展资源的方式方法上的新思路、新策略、新举措上面。

再者是“快”。“快”是竞争行为所要求的优秀品格。一个体认到使命感的人,自然会觉得“时不我待”,当然要“只争朝夕”。近年来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而且正趋向一个更大的“加速度”。这将考验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力、办法,能不能跟得上?能超前,会促进;跟不上则客观上将构成前行的阻碍力量。我们不可以不自警醒不自鞭策。

第三是“高”。**有了新的发展基础,这是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上的重要变化。县委县政府因应时代和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对贯彻决策、解决实际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发展,客观上我们有可能要更多地遇到新的、高难的、深度的矛盾,我们既有的观点、经验、办法,可能失效,甚至不当使用可能加剧问题程度及其复杂性。在工作目标加“高”与客观矛盾可能更复杂的情形下,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发展的主观能力。

第四是“大”。**现在给人的一个直观感觉是“大”,这个感觉当然是对的。但我们更应该更深层次上的“大”,我想,大格局、大气派是县委县政府的一个追求,而谋求大发展是它的一个层次目标定位。如果没有大思路,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没有从狭隘的经验中跳出来的能力,没有相当高远的眼界,这些就无从做到。基于这点,该看到我们面临的开阔眼界、变化思维的任务之迫切、之广大。

略作深一些的分析,不难发现,上述这几个特点(包括首先是“新”这一特点)共有的一个属性,就是“新”。

“新”是以前所无,新是创建,新是变化;“新”让我们原来的思路、经验、办法,和我们曾经所宝贵的一切要重新估价、再行甄别;“新”逼使我们从中学习和发现,逼使我们在不停向前的实践进程中锻炼成长。拒绝成长不啻自塞出路,而又因为身系一官半职,必然还会有害于事业发展,有害于今日生机勃勃的**。

二、建设高能量的实践创新力担当起“关键时期”的发展重任

县十届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大力度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聚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强农富民、生态立县、民生普惠、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深入推进新兴产业3年200亿、乡镇财政收入3年超3000万、滨水城市3年大变化、“教育名县”3年达目标、“部级生态县”建设3年见成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3年再夺标“六大规划”,奋力开创**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局面。

**正处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关键时期”所具有的意义,需要身处**发展实践中的所有的组织和个人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要在时展的宏观背景下把握“关键时期”;要在区域发展的态势下把握“关键时期”;要在深入研究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的基础上把握“关键时期”;要在县委县政府推动县域发展的战略框架内把握“关键时期”。

在这么个“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做?如何争取做到尽可能的好?如何做的实质,在于如何应对?思想解放、理念进化,是于思维层面上谋求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思想解放、理念进化是解决现实存在的主客观矛盾的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发现和把握现实,发展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思路,是推进实践发展所必须的认识基础;进而创新发展目标、发展战略,设置推动**跨越发展的科学的动力元素;在贯彻落实上,找准上联目标、战略,下洽**县情实际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以求得实效,保障科学决策得以有效实现。这些是在主观世界、思想领域的积极应对。

思想解放、理念创新的社会功能通过多途径得到实现,塑造积极的观念生态与思潮,以期形成发展战略、重大决策的正向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是我们要更加注重并要努力做好的一项任务;而且通过理念创新来组织社会发展动力,激发社会活力的生息弘扬,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准备精神基础。

放思想与理念创新对不同社会组织,其要求和可期望的目标是不同。解放思想、理念创新,就其思想品格而言,要体现时代要求和世界眼光,掌握最先进的理论、观念;就政府功能角度而言,要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行政理念与运作模式,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先进理念、现代模式要贯彻、体现为政策,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制度力量;从执行层面看,要形成发动并维持其目标、政策、措施等的执行能力、执行机制,以保障科学的决策得以产生有益的结果;就不同职责的部门和具体职位而言,则务必找准位置,有深度地解放思想,有针对性地谋求实践上创新。

三、把握解放思想的价值取向力避某些误区在思想和实践上的消极后果

思想解放向实践创新的贯通是思想解放的价值归依,也是提升行动效能的深层机理。解放思想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推动和保障理念进化、观念创新结出实践之果,需要社会各类组织,特别是主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政治组织,用新的眼界、新的思维,规划、组织、推动解放思想不断地、正确地、有效地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潜能,进而产生出客观的社会实践成果。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7

关键词:新理念;创新教学;中学数学

教师要立足新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转变教学理念;要灵活运用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以切合二十一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如何在新课改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成为人们探索实践的目标。经过近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新教材的教学应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定位全新的教师角色。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首先对教师旧有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正确使用教材、做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深入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新教材,熟练地驾驭新教材,使新教材尽其所能。

(二)把握全新的教材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教师应准确的把握其精髓,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近几年课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等优秀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拓展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空间。

(三)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有机勾连,比如用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立体、形象、直观地讲解几何图形的各种要素。例如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的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既直观形象,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新教材的基本精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其精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及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以往学生都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融入生活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总结,加深了对概念透彻的理解。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数学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也培养了数学思维的独创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过程。

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和思考方式的共性,最终上升到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高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方法和思想。如第二章数学活动中,有一题是通过火柴棒摆三角形来研究三角形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答案虽然一样,却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课题的研究过程。

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如讲《统计调查》这一节时,在引导学生探讨完例题后,教师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与例题相似的数据处理问题,如现在人们热门话题股票的涨跌等。由学生自行设计数据表格、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出评价,做成一个小型的数学报告或数学论文。通过这种开放性课题的研究,学生既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关于新教材探索与实践中的困惑与商榷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8

创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书中指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5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以及非技术的组织性创新。 

融合认知心理学的产品创新设计。设计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类为满足一定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实践过程。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设计活动的历史。产品是设计结果的物质表现。产品设计是人类创造有使用价值的创新产品的实践过程,最终表现结果就是产品模型,其过程本质在于创造与革新。概念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具创新性的阶层,而设计者本身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构建更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创新方法,或将现有的各类创新设计方法融入概念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概念设计阶段的创造性,支持概念创新的实现。而可使用的技术有以下: 

1.会聚技术:nBiC(nano-Bio-info-Cogno)会聚技术是国际上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几个领域的科学的融合。而其结果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技术的两两融合、三种会聚或者四者合成,都将产生难以想象的效能。美国将会聚技术认可为推动美国经济长期繁荣和增长的关键。会聚技术发起者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最重要的是通过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的融合发展,推翻学科之间的壁垒,使这四种技术能发出最大的潜力,所以这个技术有着许多的发展领域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2.信息技术: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源泉。对人类来说,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演化,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就不能驾驭大自然。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产生、获取、储存、传递、处理、显示、使用等方面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技术。它随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而逐渐由低至高发展。 

3.认知科学:认知科学的产生,受到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影响,是关于人类心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性研究,由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神经科学和哲学6个领域的学科组成。认知科学探索人类智力如何由物质产生,是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科学,如感知、语言、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研究领域包括从感觉的输入到复杂问题的求解。这个领域是一种全新的学科,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二)、产品创新设计的创新设计的创造力模型:心理学领域对于创造力的定义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 

融合会聚技术思想,以产品创新设计的创造力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框架。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是借助一定的设计规则和创新策略,对某种需求功能创造性设计方案的实现过程。该过程包括认知过程信息加工、创造思维方法、问题求解步骤、创新设计过程模型等内容。根据设计问题的角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创新策略,利用不同的创新工具和创新方法,结合各种知识信息,最终得出创新概念方案。 

2产品创新设计的认知机理 

人是设计的主体,研究产品创新设计的本质规律需要从设计者的角度探索设计固有的认知规律,即认知机理。本部分主要讨论了产品创新设计的认知机理,是关于创新设计内在属性的基本研究,是构建科学、系统的设计理论,产生符合设计规律的设计方法的认知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产品创新设计认知的规律、模型及研究方法。 

(一)、产品创新设计认知机理的科学基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即把人看做一个积极的知识获得者和信息加工者。可以说,认知就是信息加工。人脑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可以对表征信息的物理符号进行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复制和传递,而这一过程的完成是系列性的,不同的加工任务和加工阶段由不同的认知结构来完成,这些相对独立的认知结构类似于计算机,即可以使用若干操作来处理符号。 

记忆是指存储、提取过去的经验,并将这些信息用于当前的情景,是一种动态的机制。问题解决过程可视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问题解的产生是人脑中各种信息之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其关键是信息的刺激、存储、存储提取等。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等的过程,能更全面地体现信息加工系统的工作流程。 

(二)、产品创新设计的认知机理及过程模型:通过研究产品创新设计创意方案生成的认知思维过程,探索产品创意方案生成的内在机理,构建全面、系统的符合认知机理规律的模型过程,进而实现设计者认知与产品设计过程的有机结合,帮助设计者有效地完成产品创新设计过程。

  3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物品、过程、服务及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创新设计过程的本质是融入了创新要素的概念设计过程。因此,创新设计过程的研究实际是对概念设计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具有创新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通过实现用户的某种需求与使用特性来实现其价值。 

(一)、产品概念设计的定义及特征:在确定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这一部分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即是考虑设计问题的內容,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众多的解的设计阶段,一般认为,概念设计是指以设计要求为输入,以较优方案为输出的系统所包含的创新性思维工作流程。概念设计包括两个基本过程:方案综合设计过程与方案优化评价过程。 

(二)、支持产品多级创新的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产品的功能需求,而功能设计的核心是创新。因此,如何有效地支持产品创新设计就成为概念设计模型所优先考虑的事情。功能设计模型经历了公理化设计、系统化设计、行为辅助模型、环境约束模型和拓展环境约束模型五个阶段。 

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是根据一定的设计理念,借助某种设计策略,基于普遍的设计过程对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规范,为设计过程提供设计思路,从而使整个设计过程在有序合理的过程中展开。在以“产品为中心”设计思路的指导下,设计人员提出了不少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传统的概念设计过程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通过市场分析确认需求,再通过概念设计将总的需求目标转化为功能上的层次结构关系,并得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求解方案。 

4产品创新设计策略 

创新设计就是设定一个特定的目标,然后找到达到该目标的合适路径。设计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设计问题类型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求解和创新策略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设计问题分类及形成创新求解策略决定着产品创新效率,是创新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设计策略可以加速问题的解决,而不完善的设计策略则会限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阻碍问题的解决。 

(一)、面向问题的产品创新设计策略:面向问题的创新目标是提高现有产品或系统的性能,解决现有产品或系统中影响主要问题,朝着理想化的目标前进。在这类设计中,所要设计的产品是已经存在的,但由于产品中存在问题缺陷或者存在改进的空间,因此需要将产品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或将成本进一步降低。因为这类设计问题针对的是某种具体的技术问题,所以采用的策略是解决最小化问题,解决系统中的冲突,对系统进行改造。 

(二)、面向目的的产品创新设计策略:面向目的的产品创新目标是设计一个全新产品或系统,可能现有产品或系统的主要功能改进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不局限于现有产品或系统的问题,而是跳出现有系统,思考设计最终目的的是什么。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更好的达到此目的,采用的策略是解决最大化的问题和对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改变。 

总之,为了实现每个人的人生目的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必须把创新放置在最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自主创新结果比较少,高精尖装备仪器严重依赖进口。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因素是: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相对不够,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学技术没有获得创新方法的有效支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科技的创新技法与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蔡文,杨春燕,何斌.可拓逻辑初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9

(1)从理念做起,推进先进管理方式的进行。在新时期的企业管理方式当中,管理者们应时刻牢记公司的思想文化核心、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奋斗目标,在自身企业的基础上,引进并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在企业中积极的推行最新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应该做好协调工作,适时的展开一些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2)实际工作的内容中展开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者应该充分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整个的创新工作都应该围绕企业员工展开,有效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让员工能够带着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投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产当中,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要围绕企业改革的发展与稳定为目的,正确引领职工认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3)政工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企业的政工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使命,坚决脱离空、假、大的教育思想,运用新的方式和方法,使员工真正的能够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政工人员正确的做法是应对企业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剖析,掌握企业改革的动向与现状,由浅入深、自上而下、分层次、分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宣传和解说,切实的将企业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当中,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念、文化观念,使员工全力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当中。

(4)管理机制的创新。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各个要素和环节正常运行的保证,这种保证需要强有力的机制作为源动力。首先,作为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机制作为基础,其实是要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了这两点,管理机制的创新才能够有效的、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其创新的内容应针对关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整顿,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为主,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新的管理机制当中,不做被动的被管理者。

创新理念的理解篇10

企业文化的兴起正是缘于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发展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与时代结合,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种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土壤里,才会成长出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

一、要注重在企业固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创新

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相当于思想对于人。如果一个人再强壮但没有思想,那他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而已。所以对企业来讲,为什么设备资金差不多,有的会发展,有的不发展,甚至有的设备资金都很雄厚但最后都没有发展起来,企业文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思想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那么,企业文化就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员工的思想行为观念的变化去发展和变化。既然要发展和变化,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发展的方向性和措施。

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老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这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企业的改革与实践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展的,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也要与之相适应,不能采用不符合国情、企情、员工情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的基础要基于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历史背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二、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如何去创新地发展,适应一个个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呢?简单讲有下面几个步骤: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先行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实现创新,首先就是要有新的思想去支撑,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符合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去创新企业文化。就是说对于企业来讲,要创新发展企业文化,首先要认识到位,然后才能措施到位。

(二)要对固有的企业文化进行评估,在继承其优秀文化基础上创新

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洗澡水和孩子一块倒掉”。创新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应该分别对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客观评估。明确哪些是优秀的文化,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哪些是过时的文化,对企业未来发展起阻碍作用。

对优秀文化的继承首先要从理念开始,要对优秀的理念进行充分的继承,其次是继承优秀的制度文化,再次是行为文化,最后才是物质文化。

在继承过程中,必须注重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匹配和有机结合问题。在很多情况,四者之间是相互矛盾,而不是有机结合的。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四部分单独继承,而不是组合继承,把有矛盾冲突的都丢掉。比如,公司倡导的理念与所制订的制度之间不相吻合,存在明显冲突,在继承的时候不能简单把这样的理念和制度同时丢掉,而是应该对两者分别进行分析,分别看是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只要有促进作用,就应该保留下来,没有促进作用的就丢掉。因此,最后的继承结果有四种情况:一是保留理念,废除制度;二是放弃理念,保留制度;三是修正理念,调整制度;四是放弃理念,也废除制度。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有效地创新

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要着力深刻分析并解决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中国创建和谐社会的国情下,特别是在经历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环境下,企业文化发展的不适应问题。

一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二要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三要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四是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例如,四十多年来,吉林化纤公司员工发扬务实、严谨、协作、高效的企业作风,铸就了“学习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吉林化纤公司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不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