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培训方式十篇电工培训方式十篇

电工培训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0:44

电工培训方式篇1

关键词:职工培训;单元培训;培训任务

作者简介:徐昆山(1964-),男,辽宁新民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培训中心,讲师。(辽宁?阜新?12300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15-02

近几年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管理力度,畅通培训路径,培训是各专业、各部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已根植,职工参与培训的主观热度有提高,培训任务得到落实,培训效果有所显现,生产技能人员适应岗位工作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全员培训局面已基本形成。然而,职工培训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深层次问题,培训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知识贡献力度还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培训组织机构、培训管理、培训人次数、培训计划完成指标、培训经费投入的数量比例为主要评估指标,这些指标有约束力,但还未能有效地反映课堂质量和培训对员工岗位能力的提升和培训工作的效果;基层单位培训的管理则是以完成企业年度培训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心态,安排员工培训工作,缺少细致考虑与培训整体的谋篇布局;许多脱产培训没有重视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而形成系统培训方案,急于求成,欲速不达。

以上说明:收效与投入还未形成正比例一次函数。

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和培训方法,给员工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提供平台,是职工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培训功能定位

职工培训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类型。前一阶段国内出现了“技工荒”,各行业都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究其原因:在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显得有些滞后,用人单位重使用、轻培养,不愿支付劳动力再生产的高昂成本,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对于技能人员培养,企业要从根本上培土施肥,才能推动技工队伍茁壮成长;同样,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制度安排。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获取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科学的定位才能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地市公司职工培训定位:培养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初中级技能的职工;行业职工培训(省公司、国家公司):在企业培训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

企业与行业共同形成培训阶梯,构建人才培养“金字塔”。

2009年起,阜新供电公司职工培训工作进行创新尝试,并收到了效果。

二、实施项目课程,开展单元培训

按照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分析为基础,采用便于施训、便于受训的单元制培训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培训“怎么做”和“怎么做得好”的问题。

1.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一项基础工作,通过调查找出实际状态与工作标准理想要求之间的差距。

案例1:2009年5月12日—14日培训中心与阜蒙县供电分公司、清河门供电分公司、城郊供电分公司生产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交谈,并围绕培训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人员现状及抽查结果:配电系统胜任本职工作且“游刃有余”的职工占其总数约17%,基本能完成工作的占83%;配电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职工文化程度偏低;善于思考问题和钻研业务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缺少专业公认的领军人物。

以上调查说明:目前配电专业与公司工作目标差距很大,也就是说培训有其紧迫性和现实性。

2.培训任务分析

班组是实现公司战略、安全生产的基本单元。为加强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班所长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线班所长的培训更显紧迫与凸出;农网划归后,在公司系统出现了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基于以上原因,开办了首期农网系统班所长脱产培训班。培训工作服务于生产、服从于生产,针对农电工作特点,我们找出其工作时间规律,形成图1(用工作值反映工作紧张繁忙程度)。

根据以上分析,培训集中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年的7月与8月为妥。培训班时间安排:7月6日~12日,每日8时30分~17时。

3.学员分析

培训中心设计报名表,要求各单位如实反映参培学员的学历状况、工作职位、本岗位工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根据以上信息,再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即他们不是一张白纸,有一定经验,有依赖经验的自我判断的习惯思维方式,学习兴趣有选择性,他们的学习需求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4.开发课程及遴选培训师

课程是实现职业培训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的架构、内容、实施途径要显示培训的特色。首期农网系统班所长脱产培训班制定了强化技能、注重整体的课程标准。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安排以下培训课程:架空线路故障诊断及检测;1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10kV架空配电线路设备运行规程;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标准化作业现场观摩。

选用具有专业知识及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完成传授规定培训任务,同时还应有课堂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控场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师。

培训目标:使受训人员的技能、态度及行为趋向提高。

5.培训教学与管理

电工培训方式篇2

介绍了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员工培训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员工培训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电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8402

1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

1.1m供电公司简介

m供电有限公司隶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是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业务包括供电营业区域内的电力销售业务、经营向省电网的趸构电业务、向地方独立小水电的上网购电业务、发供电电力工程勘测、设计、咨询、建筑安装、检修及电力物资经销,以及电力相关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截至2015年3月,公司共有员工242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91人,本科以下学历151人;中级职称18人,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8人,其余为无职称人员。

1.2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概况

云南电网公司建立了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员工培训制度主要包括课程管理、师资管理、基地管理、网络管理等。从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制度建设看,公司制定了《m供电有限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作为员工培训的基本依据。

培训组织领导方面,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是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公司领导及人事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财务部、党群工作部等有关部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监督和检查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情况,审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等。人事部负责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各基层单位设兼职培训主管,负责本基层单位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培训类别和内容方面,公司员工培训主要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场培训、学历教育、送外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新进员工入厂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昆明供电公司概况,安全知识,劳动纪律,组织机构,电力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电力法规知识教育,企业文化以及电力生产基础知识;生产人员岗位培训由各基层主任工程师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点是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骨干和优秀中青年技术人员,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先培养;现场培训以岗位练兵活动为主;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基层单位(部门)领导同意并经人事部研究、批准后,方可报名参加学习;送外培训申报审批流程执行《年度培训作业指导书》,外出培训前填写《供电公司送外培训审批表》;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管理的问题分析

2.1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领导层面看,个别领导存在培训工作“主要是培训部下”的观念,而领导干部本身事务繁多,没有必要参加培训。这主要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个别领导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没有深刻意识到领导干部更需要培训、领导干部素质的提升对企业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道理。

员工层面看,部分员工对培训没有兴趣,认为培训无关紧要、甚至浪费时间。这一方面和员工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他们没有意识到培训对员工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低估了培训对公司整体效益的长远回报。所以,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看到个别员工不认真听讲、不参与互动,对培训工作有抵触情绪。

2.2培训需求分析不够深入

m供电公司制定了统一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方式、内容等都做了规定。但在具体组织培训和实施培训时,忽视了对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方式和内容主要由公司人事部确定。

第一,不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员工培训计划需要充分调查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通过细致全面的调查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确保培训的价值和效果。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计划主要由人事部负责制定,制定前一般只会简单要求各部门通过表格形式上报各自的培训需求,而各部门负责人往往制定某位员工简单填表递交,不会真正调查和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培训需求。这样制定的培训计划往往是应及式的业务培训,培训深度不够,员工参与兴趣低,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第二,缺乏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整体规划。m供电公司目前把员工培训工作纳入到战略管理高度,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培训机构、培训人员设置等方面较为随意,这就导致了公司培训计划实施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员工培训的层次不高、大多停留在岗位技能培训层面上,缺少超前性,对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工作中遇到才会开展培训工作。

2.3培训方式单一

尽管公司的员工培训制度规定了培训类别、内容和方式等,但在具体执行时不能完全按照制度进行,存在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日常培训以举办培训班为主,多数是培训人员进行集中授课,以培训基层员工为主。而在参训人员相互交流互动、参观学习、分层学习、网络学习等方面比较滞后,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关注过少。培训的重点多在班组进行,但各班组资金、人员和设备等培训条件较差,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且一线人员工作负荷重,能参加培训的时间有限。由于公司培训方式的单一,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

2.4培训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现行的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管理中,没有科学的和定量的评估体系,导致培训效果不能得到客观评估,培训成果转化较弱。培训效果的评估方式方面,公司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考试和提交结业文章的方式进行,缺乏一定时期的跟踪分析,这就使对培训的评估停留在培训内容上,而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进步不挂钩,培训的实效性较差。培训评估内容方面,由于培训前培训需求不明确,培训与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加上培训过程中监督和指导不力,所以培训计划的执行力不强,培训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反馈和处理,培训计划得不到及时调整,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效果。

3加强m供电公司员工培训管理的对策建议

3.1统一培训认识

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充分体会培训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意识到培训工作是全员性的,领导干部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带动企业的发展。

员工同样要认识到培训对个人及企业的重要作用,把培训当作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通过培训能获得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自身获得进步的同时推动公司的发展。因此,员工要摒弃“培训浪费时间”、“培训没有价值”、“抵触培训”等错误观念,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

3.2增强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项目系统的前提,是培训全过程中的第一步。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公司领导、各部门及员工就能基本明白为什么要组织培训、哪些员工需要培训、什么培训内容适合员工、什么培训方法合理、通过培训可以达到什么效果、等问题。m供电公司首先应重视培训需求调查,投入必要的人力和时间,对公司全体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对企业及其员工的目标、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细致的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判定企业和员工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其次,应把员工培训工作纳入到战略高度,作为公司提升员工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的、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规划。在分析员工素质和岗位的同时,应和公司的总体战略保持一致,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组合应用多种培训方式

单一的培训方式不仅提不起员工的兴趣,而且培训效果也不理想。m供电公司可以尝试组合引用多种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手段的丰富提升培训效果和员工的参与积极性。除了集中讲授法以外、参观学习法等培训方式以外,m公司可以选择应用以下方法:第一,创建网络培训平台。m供电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了力量,和省电网公司等供电企业联合构建优质的多媒体课件与试题库,提供网络为载体的在线培训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优化,共享优质课件。网络培训平台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只要创建成功后则可以节约培训时间、培训师资,反而会降低培训成本。同时,在线培训方式解决了供电公司员工工作时间不规律、空余时间不统一的问题。第二,体验式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员工需要具备的不同技能,组织员工参与岗位知识传授、技能表现,以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拓展训练等为手段,让每个培训对象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兴趣。第三,虚拟培训。引进操作技能人员仿真培训管理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工虚拟环境,受训学员可以通过运用某些设备接受或响应该环境,也可以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环境以及用于操作的物体。虚拟培训方式具有较高的仿真性和自主性。

3.4完善培训管理评估体系

首先,从多方位开展培训效果评估。考核内容方面,要做到理论无复习题、实作无指定项目,依托新建变电站、停运设备和日常工作开展实施;考评等级分分高级工及以下、技师及以上两个等级,考试内容侧重不同,强调以学促用。评估方法方面,由员工自己、培训师、直接领导和同事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多方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做到客观、全面。

其次,重视培训评估结果的运用。培训结果只有及时反馈、强化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培训作用。公司人事部门应及时向领导、部门反馈培训结果,让员工、部门领导分析培训效果,找出培训不足和原因,报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可以和培训结果较差的员工单独沟通,找出客观原因。

最后,人事部门综合培训师、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的反馈,找出每次员工培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次培训改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电工培训方式篇3

1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发展与变化

第一,机构市场化是经营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我们知道,培训是市场条件下发展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投入资金开展培训工作,市场如果没有竞争,企业也不会投入大量资金来开展培训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电力发展体制的改革与变化,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的模式,因此传统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模式也不复存在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产权清晰、校企互动、资源共享、自我发展的新型培训机构,既不能脱离电力行业这块发展的“沃土”,放任、盲目发展,更不能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抱养”方式,“等、靠、要”地发展。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传统的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可以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成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部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工作质量与水平。第二,培训项目逐步产品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项目的产品化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电力企业培训项目来说也是一样,也逐步朝产品经验方向发展。所以,电力企业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电力培训工作的要求。第三,市场环境发展下,电力企业培训管理工作逐步目标化。管理目标化是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关键和出发点。也只有在目标化发展下,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力,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达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研究

2.1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变革培训方式一般电力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员工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综合能力培训三种方式。在岗培训所指的就是电力企业员工在岗位中开展的一种培训,在岗培训具有实践性强、成本低的特点。脱产培训所指的是在员工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参加企业外部的工作培训,这种培训的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培训过程对员工工作的影响比较大,且培训耗时较长,成本也较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培训所指的就是将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2.2培训部门要做好电力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分析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只有从企业发展需求出发来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员工培训效果。在具体措施与步骤上,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训部门有关人员要做好调查工作,了解员工需求什么,想要什么,决不能开展盲目的培训,这样培训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同时在具体的培训内容上,要将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化整理。其次,对调查结果要展开科学、系统的分析,决不能草草了事。要将调查结果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能够科学的预测出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力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员工存在的不足在哪儿,哪儿是着重培训的地方,将培训内容、企业发展、员工需求统一、协调、规划。

2.3要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一项成功的培训,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而且还需要有科学的、合理的培训内容。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出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企业、员工发展的培训计划。第二,培训内容不能局限于现阶段的发展,而是要有前瞻性,通过培训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转变要改变之前员工培训单一的模式,在员工培训方式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要拉开梯度,采用不同性质的、不同水平的差异化培训。通过这样的一种激励的培训模式,培训就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通过这种模式来激励主动向上的人群,吸引可上可下的人群,缩小被动人群的数量。建立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职工接受的方式,形成企业与员工良性互动。

3结论

电工培训方式篇4

关键词:新常态;电力企业;培训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43

0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家斥巨资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企业,另一方面也在鼓励企业创新经营、管理和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在带给电力企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对电力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原有的电力企业工作进行提升。所以员工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1.1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履行企业社会使命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方式呈现出合理化的转变趋势。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重点能源企业,通过科学的员工培训规划,有效的培训侧重点调整以及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使命精神的灌输,有力的推动电力企业向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化发展的方向转变,响应国家对于“万众创新”的号召,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改革中实现市场化转变,在经营管理中履行企业的社会使命和民族使命。

1.2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市场化改革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居不下。使得电力企业在经营利润上始终发展缓慢,不得不依靠其它经营项目进行资金的对冲和资产负责的平衡。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内外企业在经营行业上将会进一步融合,竞争的环境也会进一步激烈。通过调整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可以增加电力企业员工对市场环境以及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1.3提升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储备

通过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侧重点的调整,一方面可以转变员工的工作观念和在岗培训观念,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市场所需要的服务和产品提升工作专业技术能力。

2“新常态”背景下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侧重点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工作能力上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员工培训需要从以下几个侧重点开展。

2.1营销服务能力培训

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服务能力。但是在传统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中,对云营销能力的培训并不重视。不仅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受训员工有限,而且在实际培训效果上,不同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培训也存在显著的差距。同时在当前社会,营销工作中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日益成为营销工作的一项重点,电力企业的员工在服务态度等方面缺少专业的市场化培训,应当进行适当的培训调整。

2.2运维检修技术和安全作业技术培训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运维检修工作中,对输电线路的施工和运维检修技术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电力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年来,复杂地形、特高压、超高压项目逐渐增多,简陋的安全防护方式在某些运检维护中已经失去防护能力,所以需要采用更为严格和先进的安全作业防护技术和设备。这也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电力企业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重要体现。

2.3工作效率培训

在电力企业传统的工作方式中,不少员工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往往会选择低效的工作方式。电力企业必须增加员工工作效率的培训。通过对员工的工作岗位选择、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方式创新和工作成果审核等多个方面,提高员工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为电力企业其他工作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3关于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

3.1统筹培训工作安排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员工培训工作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受训员工在统一的时间集中到一起。对此,笔者建议电力企业建立地区级别的培训工作负责小组,统筹规划和安排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人员和培训时间,通过对下辖地区的供电所协调,让员工能接受高级别的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业务要求,在业务淡季组织好相关专业的培训工作,为职工提供固定的培训场所和培训课程,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3.2转变培训方式

对于当前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来讲,需要进行培训方式和通讯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非现场教学的培训课程中,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培训平台,让员工通过电脑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授课,也降低了培训对员工工作的影响。而且在培训中,还需要根据员工的学习情况,建立员工和培训讲师的互动反馈机制,让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培训诉求,以根据员工专业状况及时调整培训的深度和专业方向。

3.3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培训内容

对于当前的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需要创建符合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在平时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供电公司提交的检修案例、运维日报和营销案例等素材,设置专项课堂培训。通过培训工作完成后的考核和培训报告,了解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情况和技术提升情况,做到对培训工作侧重点调整效果的有效性检验。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人们对电力服务的需求和评价也在发生变化。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清晰的社会导向。对此,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及时了解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分析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合科学的培训内容选择和专业的电力技术培训提升员工培训的作用,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莉灵.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导向的供电企业员工培训研究[J].时代金融旬刊,2015(09).

电工培训方式篇5

关键词:电网;调控员;培训;需求;激励

作者简介:杨林(1983-),男,满族,辽宁锦州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讲师。(辽宁锦州121001)王亮(1983-),男,辽宁丹东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工程师。(辽宁沈阳110006)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42-02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在人、财、物集约化基础上,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运营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1]

在这场变革中,“大运行”部分的管理职责和业务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急需建立起科学的长效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力。从目前电力行业培训工作的现状看,存在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不科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显著,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作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技能培训基地的锦州培训中心,积极思考如何提高电网调控员的能力素质,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培训基地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作用。

一、培训需求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电网运行体系分为调度运行和变电运行两个层面,调度运行模式采取“国网省地县”五级调度机构,随着电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按照“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将电网调度和变电设备运行监控功能实施集约融合,一体化运作,将极大地提高电网运行、应急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效率。[2]

随着业务的变化,“大运行”对调控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原有调度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人员数量也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补充有一定素质和经验的人员,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培训。随着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推广和深入,调度员和监控员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成为迫切需求。在这种模式下,调控人员不但应全面掌握电气设备的相关知识,而且应掌握电网监控、电网操作、电网异常及事故处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一体化培训模式,使得调度员与监控员在业务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经验,提高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调度和监控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尽快适应“大运行”模式的岗位需求。

二、拟定科学的培训方案

企业培训活动起始于岗位需求,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岗位需求。明确的岗位需求是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和培训方案制定的前提,也是培训实施、评估和激励活动的基础。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有利于企业根据岗位的任职需求情况,优化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实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3]

通过对调控员进行培训需求的现场调研,培训组织者可以准确地掌握调控人员的能力现状和培训需求,充分考虑学员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满足学员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因此,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是统领整个培训活动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培训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完成。

明确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培训目标是企业期望培训活动达到的一种状态,主要涉及到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方面,是企业培训效果的检验依据。立足培训目标,企业才能进一步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资源、培训方案等各种培训要素,才能更好地保证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现场的培训需求调研结果,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效果。

三、培训的有效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活动的实际操作阶段,涉及到培训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协调和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和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冬夏季等作业少的时机开展培训,科学安排培训内容,选用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授课,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快速积累现场实际经验,改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

要加强培训管理。采用班主任和项目专业负责人制加强过程控制,以保证培训活动按照培训方案有序进行,提高培训满意度。第一,对培训对象进行考勤、课堂纪律的管理,保证全部学员能够按要求参加培训。第二,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并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实现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第三,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情况检查和考核,实时跟踪培训效果。第四,保持与学员的实时沟通,随时了解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意见,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培训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培训的闭环管理。

1.新进人员的集中培训

“大运行”实施后,对调控中心新进调控员(包括新转岗调控员和新进大学毕业生)开展系统培训,以使其尽快熟悉电网监控和调度业务,胜任岗位要求。根据新进调控员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进行系统性的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调控员岗位职责、调度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电网调控一体化相关规程规范;电网接线方式;电网一、二次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保护范围及动作过程;调度术语;电量统计;DmS系统应用;电网检修票、电网操作票编写;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分析;电网负荷预测;调度检修管理;无功电压管理;电网监控;电网调控;电网操作;电网异常及事故处理等。

对于此类人员常用的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和仿真法等。各种培训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往往需要将各种方法配合运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调控员所需的业务能力,并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高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批素质全面、专业技能扎实、应急能力突出的调控员队伍。

2.在岗调控员定期轮训

随着“大运行”模式和“调控一体化”的有序推进,对调控员岗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有的调度员和监控员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岗位需求。根据培训需求的调研结果,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及时更新完善培训教材,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消除薄弱环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快速提升调控员的能力素质。

由于在岗调控人员有一定专业基础,培训中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先进培训模式相结合,广泛采用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和仿真演练法等,以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交流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员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对调度员应加强电网监控和电气设备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对监控员应加强电网调度方面的培训,以适应“调控一体化”工作模式。每年定期开展全员岗位轮训,加强调控员对新设备、新技术、新系统的学习,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大运行”体系下的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进行电网潮流分析、状态评价、电网监控、电网调控、电网操作、电网异常及事故处理等方面培训。加强继电保护整定、配置及动作分析,新设备投运方案讲解,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电网经济运行分析,近年来电网典型事故案例汇总分析等。也可以编制事故预想方案,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调控员下达调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增强对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

3.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对技术技能人才日益重视和持证上岗的要求,生产一线员工要积极参加本专业的技能鉴定考试。随着“大运行”工作模式和岗位职责的变化,考试鉴定的内容和范围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应精心组织专家团队修编题库,及时对题库进行升级完善,使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试更有实际意义。

充分利用鉴定考试题库的内容和鉴定前培训,完善调控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调控员的能力素质,增强岗位胜任力。同时有利于提高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在专业人才中的比重。

四、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评估是企业培训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培训成果的重要手段。培训成果转化是指被培训学员将在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的过程。培训成果转化会受到转化气氛、管理者的支持、同事的支持、运用所学能力的机会、技术支持以及自我管理(动机、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培训评估是为了促进学员持续进步和培训项目的不断完善,最终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通过调查问卷、现场反馈的信息和意见,考察学员培训前后的变化,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未来的培训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五、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活动的成效与培训激励紧密相关。当员工认识到积极的学习能够获得激励时,他们会主动参加培训,并充分挖掘自身学习潜力,努力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因此,科学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培训的效果,有利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既定的培训目标,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发展。

大力开展“岗前、在岗、转岗”三类培训,建立和完善“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的培训激励长效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培养方略,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良好的职工成长平台。

六、结束语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趋旺盛,对电网的调控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中心积极研究现场调控人员的培训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计划,组织培训,不断提高调控人员驾驭大电网和电网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优质、高效运行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秀平.以“大培训”为抓手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2]王立新.围绕“大运行”创新员工培训方法[n].国家电网报,2012-07-16.

电工培训方式篇6

关键词:五大体系;国家电网;培训方式

作者简介:徐辉(1970-),女,湖北武汉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馆员;陈显坪(1957-),女,重庆人,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重庆400053)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81-03

国家电网公司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11年工作会议上,重庆市电力公司与江苏省电力公司被确定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单位。“五大体系”是公司实现“两个转变”的具体实践,为配合“五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中心作为电力行业职工培训的主力军,应在深刻理解“五大体系”理论的基础上,主动转变培训发展方式,积极应对“五大体系”对员工素质提升和员工培训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五大体系”建设理论分析

1.“五大体系”建设源于国网公司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力量

(1)“两个转变”是国网公司适应我国能源和电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快速增长,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电力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源以煤电和水电为主,煤和水能规模大,大多分布于边远地区,需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和大范围消纳的发展道路。为此,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能源和电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三化”是公司“两个转变”的推进方向。要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就必须转变公司的管理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集约化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统一配置生产要素,实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组织方式扁平化是指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以建立一种紧凑的组织,使企业快速将决策延伸至生产、营销一线,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率。生产方式专业化是同类产品由分散生产趋于集中生产的过程,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管理方式集约化、组织方式扁平化、生产方式专业化是公司“两个转变”的推进方向。

(3)“五大体系”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具体实践。随着公司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电网功能、形态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生产核心关键技术及设备整体上档升级,对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变革的需求。公司在准确把握能源和电力科学发展需求、电网和公司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五大体系”建设,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是公司实现“两个转变”的具体实践。

2.生产方式专业化是“五大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大体系”的本质是核心关键技术的跳跃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促使企业变革管理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专业化既是“五大体系”的发展方向,也是“两个转变”的内在动力,还是“五大体系”的核心内容。

(1)生产方式专业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现有的电力生产流程严格按专业和生产流程分工,工作界面和工作标准明确清晰。如运行和检修按专业严格区分,仅检修专业的二次专业部分就细分为继保、直流、远动、计量和通讯等专业,体现了一定的专业化水平。但是,生产方式专业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核心关键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专业化也会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变革,现有的基于传统电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专业化,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低层次的专业化。

(2)坚强智能电网要求更高层面的专业化。由于电网功能、形态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生产核心关键技术及设备整体上档升级,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对生产方式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为实施调控一体化,形成各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调控体系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撑。这种基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更高层面的专业化。

二、“五大体系”与公司员工培训

“五大体系”建设事关全局,必须具有坚强的思想和物质保障。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调整了电力生产的专业结构,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

1.“五大体系”对专业结构的调整

生产方式专业化是“五大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表现形式由简单和细分向高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转变,必然对电力生产流程的专业结构产生影响。由于对专业的数量和性质进行了调整与转换,为此,各专业的岗位设置和编制数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本为辅助专业的,现在可能变成了核心专业,原本岗位数量庞大的专业,可能会被精简。

2.“五大体系”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五大体系”建设,直接调整了组织架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的变化,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对员工的能力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表现为专业覆盖范围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素质要求更全面。如调度控制一体化要求调度员要掌握设备监控知识、监控人员要掌握电网调度知识,对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五大体系”对员工培训的挑战

“五大体系”提高了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对员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员工培训作为保障员工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重要手段,是“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方面,必须超前谋划,在充分、深入了解“五大体系”对专业结构调整和员工能力素质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员工现有的技术、技能水平进行分析比对,开展专项培训和岗位培训,以尽快满足“五大体系”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

三、“五大体系”与培训中心发展思路

“五大体系”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培训中心应积极应对,主动服务电力企业,深入分析“五大体系”下的专业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岗位工作标准和能力素质模型,以生产方式专业化为核心内容,转变培训发展方式,调整培训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建设,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培训标准体系,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坚强培训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提升培训质量。

四、转变培训发展方式,配合“五大体系”建设

1.调整组织架构,强化专业建设

“五大体系”从根本上调整了电力生产流程和专业结构,培训中心必须对生产流程和专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对应调整培训的组织架构和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

首先,要调整专业教学部门设置,原教学部门实训中心和仿真中心可整合调整为输配电实训中心、电网实训中心、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三个实训中心。其中输配电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检修”开展培训,电网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运行”开展培训,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主要围绕“大营销”开展培训。

其次,要调整专业教学部门的教研室设置,输配电实训中心下设线路运检培训室和电力安全培训室,电网实训中心下设电网运行培训室、电网修试培训室和智能电网培训室,电力营销实训中心下设计量技术培训室、营业用电培训室。通过培训专业教学部门和教研室设置的调整实现培训中心与生产现场的专业对接,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

2.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培训标准体系

(1)当前培训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不足。目前的培训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和报表统计的方式直接了解生产单位和职能部室的培训需求,汇总编制公司年度员工教育培训计划。

问卷模式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面向员工,针对性强,第二是具有较强的时间特征,时效性强。但同时,针对性强、时效性强这两个特点又决定了问卷模式制订的培训计划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适用于新兴企业或中小企业,却并不适用于公司这种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员工整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起点比较低,利用问卷模式制定的培训教育计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幅度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必然会遇到缺乏培训新内容、重复培训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现实的困惑,也是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2)以典型岗位设置为基础构建培训标准体系。“五大体系”对典型岗位设置进行了调整,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以“五大体系”典型岗位设置为出发点,建立了能力素质模型,确定了岗位人员能够顺利完成岗位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应制订了岗位培训标准。岗位培训标准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模块和考核标准等内容。所有典型岗位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训标准组成了整个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开展了针对性培训。岗位培训标准体系是培训中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构建与“五大体系”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标准体系是转变培训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3.构建全环节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1)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全环节质量控制。大力开展“培训质量行”活动,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工作,以教研室建设和培训教学基础台帐为抓手,建立培训基础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强化培训基础管理。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培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从培训需求分析、计划编制到授课实施各个环节,从需求分析报告、培训计划到实训指导书和课程教案等全环节的基础台帐,实施培训全环节的检查督导,实现了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各环节的可控、能控和在控。

(2)改进培训需求调查、效果评估和结果反馈方式。深入贯彻iSo10015质量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要着重改进需求调查方式,推广网络调查和培训项目菜单式调查,增强调查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着重改进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通过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质量。强化四级质量评估,改进评估结果反馈方式,从而形成培训质量管理闭环。

4.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服务重庆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公司现有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培训计划需要,也不能达到培训标准要求,且不具备改扩建条件。作为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国有大型央企,在当前“五大体系”变革的关键时刻,公司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此,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公司发展的迫切需要。

(2)结合“五大体系”建设方案修订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首先,要紧密围绕“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进一步修订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大运行”方面,公司“大运行”专业体系将实现电网调度与设备监控、配网调控合一的一体化运作,按照实训设施与现场同步的原则,应建设调控一体的电网运行仿真实训设施,实现覆盖10~50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调度仿真、变电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监控仿真的培训系统,满足电网调度和设备监控的技能训练功能。“大检修”方面,要结合“大检修”专业体系建设的实际,构建专业化、标准化、运维一体化的电网输变电设备实训设施,覆盖0.4~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变电设备的实训设施,满足设备现场操作、现场维护、新建和检修设备的技能训练功能。“大营销”方面,要结合“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电能计量、95598客户服务、电能信息采集与监控、电费业务、用电检查与反窃电、配电设备抢修的电力营销实训设施,覆盖0.4~500千伏电压等级电力营销业务的实训设施,以满足操作技能、管理技能的训练功能。

其次,电网一体化运行、电网技术进步促使电网继电保护、电力通信、电力自动化等设备、技术、建设、运维、管控进一步融合,可称之为“大二次”,培训中心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筹建与“大二次”相适应的实训设施,满足二次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业务的培训需要。

最后,要搭建与支撑五大系统相适应的信息化实训系统。信息化是公司“三集五大”的支撑平台,以信息化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现代电网公司,绝大多数员工均必须具备与信息化相关的知识、技能,需要按照“集中与网络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运行、维护、使用的训练设备及训练软件系统。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五大体系”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员工培训,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合适、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与“五大体系”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实现与“五大体系”的对接,培训中心的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与“五大体系”的专业对接存在差距;其次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能力结构不全面,电力专业专职教师仅29人,平均年龄达46岁,来自生产企业的仅2人,整体上欠缺现场实际工作经验;第三是系统内兼职培训师来源不够稳定,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1)打造具有开放性、立体式结构的师资队伍。首先,要适度增加电力专业专职教师数量,引进新鲜血液,增加师资队伍活力,从各供电企业选派具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优秀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入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队伍工作,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其次,创新系统内兼职培训师聘用机制,通过发放“兼职培训师”证书、把授课任务纳入优秀人才年度业绩考核等方式,实现优秀人才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兼职培训师的作用,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电力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培训师队伍。第三,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师资力量的合作,吸引社会高端师资到校授课。

(2)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师资专业能力。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电力生产先进技术,对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开发与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生产高度融合,要求培训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多维度发展,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向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延伸。另外,培训中心必须要加强师资培训,采取专项进修、现场实践、参加高层次科研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基于“五大体系”的电力生产流程,加强学习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的先进理论技术,熟悉设施设备,大力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

(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围绕坚强智能电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体系庞大,涉及的专业面很宽,依靠传统的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必须采取团队协作模式,进一步完善项目责任人制度,以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小团队,共同研究培训内容和授课方式,使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语

公司员工培训是培训中心的核心业务,为配合“五大体系”试点工作,培训中心应结合新的电力生产方式,围绕“五大体系”对员工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转变培训发展方式,大力提升培训的硬件、软件和教学水平,为促进公司员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提高“五大体系”建设人力资源保障水平作出贡献。

电工培训方式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可持续发展型;创新;模式

1引言

在电力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在持续发展。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若想做到持续、稳定地发展,就要从自身入手,从提高员工素质入手。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的深入,对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市场支持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为了使得自身得到最大的效益,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现状作出调整,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2电力企业传统的培训制度与方式

在电力企业中,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的职工是应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制度的,以达到较为高效的效果。在制度方面,主要对员工的入场培训、实习培训、上岗培训、转岗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

在培训方式上,企业根据职工的经验、职业性、应用性等特点,对职工采取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培训,比如技术报告会、技术讲座、技术问答、技术交流、技术比赛或是合作演练等,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得员工在较为有趣的环境下,获取技术知识,达到培训的目的。

3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

在我国电力行业改革以前,我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经过改革,将原有的机制打破,目前仍然没有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得电力企业中的培训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由于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观念出现偏差,只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职工的培训,导致目前的电力企业中的职工培训机制成为空缺。

当然,在某些电力企业中,还是存在对职工的培训制度的。但是其培训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由于没有完整的机制,没有确定的方向,缺乏规范化。并且在培训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上培训的时效性较差等因素,导致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效果并不明显。

当然,如果我国针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具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展培训中出现的培训覆盖不全面、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并进行调整,也将会对培训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但是我国恰恰缺乏较为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培训的数量和人数上,这样的考核方式将不能真正检测出培训效果,反而会误导管理人员,使得他们误认为培训效果良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3.2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的培训还停留在较为被动的局面,很多企业的培训都只是形式,管理人员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目前的培训大多都是策略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情况的培训,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得员工反感,还浪费了时间。

培训流于形式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培训内容无针对性,对培训的效果并不注重。培训,本身就是要在企业中根据职工的特点寻求最为适合的方式和内容,以求对职工进行影响和提升。但是很少有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往往都是由管理人员直接决定讲解的内容,使得很多职工重复地学习了很多知识或是学习了很多自身工作范围外的知识,导致培训的效率低,效果差。

4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方略

4.1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就要树立员工的战略理念,要改变陈旧的观念,正视职工的培训工作。众所周知,企业中人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所以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要重视起来。由此可见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在培训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并没有经济收益,反而是一个投入的过程,需要投入很多的费用,但是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并非纯粹的投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和短浅的经济效益相比,培训的投资更具有实际意义,将为企业带来更大、更加长远的经济效益。

4.2完善培训管理的制度模式

在电力企业中,培训工作的不规范化和缺乏针对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培训制度的建设力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才能真正起到培训的效果。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对职工做一个了解调查,考核职工真正需要接受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再根据职工的需要进行培训,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或是时间的浪费。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基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企业组织方面,需要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培训;第二是工作岗位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安排不同的培训;第三是员工个体方面,需要针对员工程度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对培训的过程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培训前的准备过程和培训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组织者对其有全面的计划和安排。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培训前对培训的内容、方式、教材等信息做较为具体的规划,对现场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设计。其次,对于培训的师资队伍也要要求严格,谨慎选择,包括培训的地点、设施等都应该在培训前做最具体细致的检查,以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在现场进行现场评估,评测培训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例如某电力公司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可以节省培训费,达到优化培训资源共享的目的。远程教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供电企业专业技术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供电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电力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

在员工个人方面,需要对员工采取激励制度。毕竟培训需要由员工进行配合学习,如果员工没有积极配合、认真学习,再优秀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都是白费的。所以电力企业还需要对员工的积极性加大关注度,通过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考察,对其绩效、薪水等进行奖励或惩罚,将会对激励员工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得培训的效果得到提升。

在培训效果的考核方面,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通过对学员的培训表现、知识积累、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以评测出培训的效果。比如培训效果方面,如果在培训后,发现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提升,销售额上升等,都能说明培训的效果。

5结语

文章根据对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分析,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结合起来对培训模式的创新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新的培训体系及培训的制度模式进行细化分析,并且将不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以求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希望其中的制度模式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有所裨益,可以得到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忠.基于可持续发展型电力企业职工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2).

电工培训方式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员工素质提升八学模式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00-02

1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网规模逐渐增大,自动化、智能化电力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电网日常运行维护、检修抢修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内容日渐复杂,需要电力员工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电力员工需要更高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来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1-2]。

电力企业的进步需要全员参与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企业发展的大局观,因此作为电力员工不仅精通业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同时,电力员工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后,急需一个良好的培训平台,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增强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结合以上三点,开展电力系统员工培训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工作,增强电力员工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投身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已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开展电力系统培训体系的研究过程

传统的电力系统的培训存在定位不准、形式与实际脱节、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电力系统的培训应使员工认识到提升素质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培训内容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帮助员工提高素质与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

开展电力系统培训体系的研究,首先要宣贯培训理念,使员工认识到培训提能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员工的调研工作,“以人为本”,了解每位员工的特长、兴趣,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个性化培训目标和计划,对每位员工因材施教,满足员工们培训需求。同时,创新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同步开展,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八学”培训系统,交流分享经验、心得,取长被短,在职工群体营造学、赶、比、帮、超的良性氛围。通过设置公平的激励手段,助推员工激发潜能,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图1为培训体系图示。

2.1宣贯培训理念,试点先行

电力系统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管理创新的过程,需要全员全面参与、实践。通过宣讲培训理念,使员工初步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向引导员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制定目标、计划,因材施教

体系的实施,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培训体系需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宏观、微观培训目标。宏观培训目标,即电力企业的培训目标,要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类别、层次、比例将是宏观目标的主要内容。微观培训目标即员工培训目标,以宏观培训目标为指导,侧重于员工个人发展为主,根据每位员工的性格、特长等个性化特征,“量身定做”培养方案,将每位员工的最大潜能激发出来。

结合培训目标,分别制定阶段性的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如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班组、员工个人培训计划等。按部就班完成培训计划,对每位员工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培训目标(图2)。

2.3创新培训模式,全面提升素质

丰富、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满足员工的多方面培训的需要。“八学”培训模式[3]是在电力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并固化出来一种人才培训方式。“八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领导贯学、因地自学、互帮互学、结对带学、换岗轮学、外派专学、取证定学、比武竞学这八类学习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讲传”教学模式,八种培训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将培训与工作相结合,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达到了培训目的,即省去了专项培训开展的时间,又使培训更切合实际,解决了工学矛盾。

2.4建立学习系统,营造学习氛围

“八学”学习系统是基于aSp及SQLServer建立的一个交流学习的网络平台。该系统具有学习管理、经验交流、学习天地等四个模块,方便员工进行学习内容的参考与统计,开展经验心得的交流与探讨,了解电力行业的前沿与动态,可以使企业中形成“学、赶、比、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员工将学习记录,如学习时间、类型、课时、成果录入系统,经管理员审核后存入数据库。再经数据汇总后,实现对“八学”的各个培训进行排名。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掌握员工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完善培训体系。同时,员工可通过系统看到其他优秀员工的学习情况,从而取长补短,全面提升素质。

同时,经验交流模块可以使员工们进行疑难解答、心得交流。从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天地模块包括国内外电力前沿,电力行业动态,电力安全知识,技术革新等内容,同时,由管理员实时更新维护。

图3为系统界面的截图。

2.5激励机制并行,助推激发潜能

以系统学习数据为依据,定期对员工开展阶段性考评工作,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鉴定。制定公平、公正奖惩机制,开展素质鉴定工作,综合考量员工的学习完成情况、素质提升状况,激励员工全面增长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同时,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员工有一个发展平台,促使员工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2.6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培训体系

总结培训中产生的问题,并且进行剖析,深入研究不同进步程度的学员的学习情况,积极与员工交流,对于进步快的学员,作为典型培训经验推广;对于进步慢的学员,找出原因,改进培训方案。以反馈情况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目标、计划,从而形成闭环管理。

3结语

该文介绍了一种针对于电力系统员工的培训体系。该体系已经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原名称为嘉兴电力局配电运检工区)深入开展,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该部门员工安全生产能力得到强化,技术理论水平得到提升,业务技能素质得到提高,团队综合实力得到加强,满足新时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长林.创建一流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J].黑龙江电力,2012,22(1):13-15.

电工培训方式篇9

一、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现实性意义

(一)电力企业技术化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应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对电力企业的需求,超高压电网区域电网在逐步增多并不断扩大,各电网之间电力电量的传输和转化也不断上升,致使大量的新技术应用于电力企业中。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讲,引进高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电力企业员工人才的科技水平和知识含量势在必行。

(二)人才战略发展企业的内在要求

国家的发展壮大,使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张,电力企业员工也在不断增长。现有电力企业员工的配比,精英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少数,基层员工是大多数,而基层员工一般学历不高、科技和知识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只有对占据电力企业主导的基层员工进行技能型培训,才能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技能水平,是电力企业技术化发展和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电力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些对于我国国有的垄断性企业电力企业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促使我国的电力企业也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加入竞争的行列。电力企业的竞争给传统的电力岗位增加了科技含量,也是对电力企业员工提出了科技化、知识化的新要求。所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提升电力企业员工的自我职业价值实现,有助于深化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

二、现行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开展着对员工的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首先,培训职责不明确,人力资源部和部门领导之间存在矛盾;其次,缺乏培训的整体规划,存在培训工作上的应付,没有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周详的安排;第三,培训内容与岗位实践内容脱节,培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第四,缺少培训评估机制和员工培训激励机制,将员工培训单独出培训整体工作,没有测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做后续支撑,培训效果差。

三、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方法

(一)加强电力企业需求分析,做好培训整体规划

电力企业要做好对员工的培训,首要的是要做好电力企业的需求分析。电力企业要依据自身企业的人才需要和岗位需要,采取部门和基层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从社会外部和企业内部不同角度分析企业需求,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了解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并保持社会、企业、员工三种需求一致来制定整体的培训规划。只有做好前期的企业需求分析,才能相应的制定员工培训目标,才能做好整体的培训规划,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丰富培训内容,借鉴现代化培训手段

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丰富培训内容和改革培训方式是员工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丰富培训内容,对于学历结构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的员工要给予不同的培训内容,开展按需施教,在本着能胜任员工自身岗位基础上,充分考虑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其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员工自我职业价值实现,进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目标和改革目标;其次,要丰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手段,在借鉴传统“讲授式”培训方法的基础上,还可采取一对一师傅带徒弟式的、一对多互动式的培训方式,还可借鉴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手段,形成随时随地交流合作式的培训方式,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开展按岗教学、实例教学、操作竞争等形式,加强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三)创建专业化的培训教师队伍,提升培训效果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还有赖于精良的培训队伍。电力企业要精选培训教师,建立专业的培训队伍,优化培训师资队伍。电力企业要开展高效的培训,首先是要建立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培训教师队伍,还要求这支队伍要不断与时俱进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技术技能,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修养和人格魅力,于有形和无形中带动企业员工共同成长,并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推动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培训测评和激励机制

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培训测评和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要员工将培训所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怎样衡量员工的培训实际应用效果,测评环节可以检验。在制定员工培训测评机制时,我们不能只关注理论性的测评,相反更关注的应该是员工的岗位具体实践,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测评部门监督检查员工的培训结果运用情况,以使员工培训切实做到实处。另外,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员工在岗时间长,培训也更显针对性,再加上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自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增加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企业、对岗位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对员工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四、结束语

电工培训方式篇10

关键词:电网企业培训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电网企业的综合性质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下,逐步发生着不同的模式转换,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电网企业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采用更加规范、科学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方式,能进一步提升电网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培训管理在电网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在充分考虑电网企业的行业特点外,还要考虑电网企业的历史发展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强而具有差异化的系统培训模式,提升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为企业建立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电网企业培训管理的重要意义

1.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电网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员工培训工作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类人才,还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各项工作业务水平,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企业在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在快速的变化,这就要求员工要适应企业经营及人员管理的变化。而电网企业员工培训是适应这种变化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也是电网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在企业新的要求下,要加大对培训管理投入的力度,构建动态的培训管理系统,建立业务能力与岗位、薪酬挂钩的激励考核机制,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在每个员工都要掌握本岗位的业务技能,会与不会不一样,会多会少不一样,培养员工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员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二、电网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不够重视。培训管理工作在电网企业中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体现在对培训的投入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无专职的培训机构。电网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一直都归口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并没有设立专职的培训机构,从事相关培训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明显不足。二是培训基地和培训设施不足。电网企业的许多基层单位都没有一个培训设施齐全的培训基地,无法为员工就近提供一个业务训练平台。三是无专职的培训师。电网企业的内训师都是兼职的,一般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抽时间兼职担任,这不仅加重了兼职内训师的工作任务,也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

2.员工队伍核心业务能力的下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的建设亦步入了快车道,企业的业务量飞速增长。为确保电网的建设进度,电网企业尝试着将一些大修技改项目外委给外施工单位,企业的员工只参与项目的部分管理工作。由于长期不用参加现场实操,员工队伍的核心业务能力全面下降,企业的生产作业已经离不开外施工单位的参与,这绝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员工学习动力不足。由于企业性质及历史因素的影响,电网企业的员工普遍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没有被辞退的风险,让员工乐于安于现状;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威胁,让企业允许员工安于现状。员工不思进取会让企业失去活力,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4.缺乏系统的培训模式。电网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培训模式。大中型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让员工胜任岗位的要求。企业要让员工清楚地知道各个岗位需要掌握哪些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这样才能为员工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电网企业培训管理的应用方法

1.完善培训管理的整体设计。在电网企业,要完善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采取有效的设计方式,更好地服务培训管理。首先在思想上加强引导,形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其次,要加大对培训的投入力度,确保培训管理工作中人、财、物的到位。对于员工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分、子公司应设立培训中心,专职管理企业的培训工作;县级以上企业都应建设一个包含所有核心业务培训项目的培训基地,为员工就近提供一个实操培训平台;每个县级以上的企业,各个生产专业都应配置2名以上专职培训师,以满足企业内训师的需求。

2.注重核心业务的培训,采用差异化的培训方式。企业的培训内容应以核心业务为主,员工队伍必须完全掌握企业所有的核心业务,而且具备相应的工具和设备,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开展,才会在技术上创新。对于从事同一专业的员工,应根据其年龄、学历和性别等因素,采用差异化的培训方式,让员工能尽展所长,发挥个人的潜能为企业服务,而不能要求员工达到完全掌握岗位的所有业务知识这种理想状态。

3.构建培训管理激励、考核机制。建立岗位的胜任能力评价模型,测试员工对本职岗位的胜任程度,将员工对岗位的胜任程度与薪酬待遇挂钩,以激励员工通过培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未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提升,在规定的时间内仍未能达到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的,应实行一定的考核,可采用降级、降薪或调离原岗位等方式,充分体现会与不会不一样的薪酬待遇,这样将会大幅提升员工的学习动力。对于经长期培训或调岗、转岗仍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的,应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以确保员工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