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十篇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十篇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2:17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1

综述了近年来水生花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水生花卉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出适合在北方推广种植的水生花卉品种:荷花、睡莲、雪白睡莲等。这些水生花卉在园林观赏、净化水体及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生花卉;北方;园林水体

abstract

Summarizedtherecentyearsaquaticflowersandplantsapplicationaspectresearchprogress,elaboratedtheaquaticflowersandplantsdevelopmentusepresentsituation,analyzingsuitablepromotetheplanterinthenorththeaquaticflowersandplantsvariety,Lotus,nymphaeatetragonaangustata,Snowwhitenymphaeatetragonaangustataandsoon.theseaquaticflowersandplantsinbotanicalgardenwatchingpurifywaterbodyandintheeconomicdevelopmentareplayingthevitalrole.

Keywords:aquaticflowersandplants;north;Botanicalgardenwaterbody

中图分类号:X50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水景园频频出现于景点、小区。园林水景主要以水生植物、岸边植物、山石、建筑等作为构景要素[1]。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不仅极大丰富了园林水体景观,还可与水质处理系统、生态系统保护结合为一体,园林中水域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将向这方面发展。但目前尚没有建立水生植物的景观与生态功能的评价体系,因此,如何在园林绿地系统中正确、科学地建立有关水生植物的景观分析与评价体系,是今后亟需解决的问题。

1水生花卉的研究现状

1.1国外水生花卉的研究现状

国外水生花卉产品种类丰富[2]。已经形成了以睡莲、荷花为主体,挺水、浮水、浮叶、沉水各类植物平衡发展,并以此带动水景园的建设,形成完善的水景园建设体系。睡莲品种尤其丰富,育种工作于15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现今品种据国际睡莲、水景园协会2001年出版的《睡莲品种名录》记载已达上千个,其中在市场上广泛流行的有300多个。

1.2国内水生花卉的研究现状

与国外水生花卉发展状况相比之下,国内荷花、睡莲的研究没有国外的成熟[3]。如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价格不适中;协会组织不健全;信息来源慢;荷花品种较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缺点。但近年国内荷花、睡莲发展较快,比如江西广昌白莲研究所与航天部门共同进行的航天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广东成功培育出了冬荷;荷花专家王其超夫妇在云南普者黑风景区意外地发现了紫边野生荷花,他们怀疑是五六十年前淹没后又复出的古书中曾描述的紫边“小洒锦”,他们带回武汉扩繁,使这一古老品种失而复得;青岛荷花专家黄国振先后育出20多个耐寒睡莲品种和10多个热带品种[4];北京水天园艺场也培育了20多个耐寒品种,其中有的已在北京植物园栽植展出,南京丁跃生生产的荷花己销往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国外的很多经验都值得国内借鉴,东西融通,才会育出更多的精品,所以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取长补短。

2北方水生花卉的研究现状

2.1水生花卉资源的调查研究

我国利用水生花卉的历史十分悠久,并逐步积累了不少识别水生花卉的经验。但遗憾的是,我国迄今尚无一本《中国水生植物志》,仅有的几本图谱,如北京市水保总站编著的《北京地区水生植物资料汇编》、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水生微管束植物图谱》、颜素珠编著的《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图说》等,则记载不全。中国究竟有多少种水生植物,至今还是个谜。因而没有关于北方水生花卉资源的调查研究。因此,水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与整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可以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水生植物资源更是有待进一步整理。

2.2优良品种的开发性研究

我国北方各种水体星罗棋布,水生花卉种类丰富,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如何将这些水生花卉进行筛选,进而加以利用,是一项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过去10余年,许多学者对水生植物资源调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局限于植物资源的分类及其分布现状的研究,有关优良品种的培育、改良、驯化及生产方面的开发性研究不足[5]。我国学者于丹等提出将控制野生水生花卉优良性状的基因转移到普通的植物上,生产出抗逆性强、经济性状好的优良植株[6]。通过组织培养、无土栽培等手段来增加幼苗的数量,提高分株、分根的成活率。并将一些优良的品种在温带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水生花卉的综合开发。

2.3野生水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及其保护性开发利用

在园林应用中,除传统的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外,还有许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水生植物因缺乏足够的种源而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植物资源的利用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7]。随着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野生水生植物资源的开发性研究也有待加强。引种野生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成本低廉、引种成活率高、繁殖能力极强等优点。所以,目前首先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展野生水生植物生态、选种育种、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与调查,选择适合当地景观和治污需要的植物品种,开展在园林绿化和水生生境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3适宜北方种植的主要水生花卉的特征

我国学者韩全喜等[8]在调查黑龙江野生睡莲资源时发现属于睡莲属中的雪白睡莲、睡莲、香睡莲,适合生长在北方特殊的环境下。调查中发现野生的雪白睡莲、睡莲、香睡莲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它们都生长在沼泽的浅水中,抗寒性很强,冬季能在冻土层内越冬。睡莲是花、叶俱美的水生观赏花卉。大江南北的公园、风景区多有栽培。也可缸植于建筑物前,阳台上,均受欢迎。黑龙江的雪白睡莲土生土长,耐寒性极强,为广泛栽培提供十分有利条件。目前在黑龙江的萝北县、汤原县、佳木斯市、桦川县、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县、宝清县、友谊县、桦南县、饶河县、虎林县、密山市、海林市、社丹江市、尚志市、延寿县、方正县、依兰县、通河县等都有分布。

调查中发现黑龙江野生睡莲适宜生长在北方地区,主要有香睡莲:花上午开放,午后闭合,浮水。单朵花期3~4d,群体花期5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花杯状,粉白色,浓香。叶圆形或长圆形,革质全缘,叶表绿色,叶背紫红色。地下茎横走,少分支。适宜水深45~90cm;睡莲:根茎直立不分枝。叶较小,卵形、背面紫红色。花也小,白色,花期6~9月,午后开放。耐寒性极强,为培育耐寒品种的重要亲本[9];雪白睡莲: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状茎粗短,直立。叶长圆形,全缘。花果期6~8月;荷花: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据用途不同而分藕莲、子莲和花莲三个系统,前两者以食用为目的,园林造景应用较少,本文不作多述,后者以观赏为目的,开花多,群体花期长,花型、花色丰富,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10]。

参考文献

[1]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4

[2]黄秋生,国外水生花卉的发展状况[J].中国农业信息,2004,(4)

[3]夏佩荣.试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花卉盆景,1994,(12)

[4]杨智.我国花卉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点滴[J].中国花卉盆景,1996,(8)

[5]飞,邓敏,易建春.水生花卉引种与应用[J].现代园林,2006

[6]于丹,种云霄,涂芒辉,等.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受危种的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8,6(1):13-21

[7]王飞超,文剑平.水生观赏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6,(2):40-41

[8]韩全喜,刘秀华,韩素青,辛孝先.黑龙江省睡莲资源及利用[J].北方园艺,2000,49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2

关键词石家庄;城市绿地;评析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3-0076-02

城市绿地,是指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绿地则指人们为改善城市生态环镜、美化城市人居环境,在居住、工作、休憩、娱乐的主要场所中,合理规划、建设、培植的绿地[1]。

城市绿地系统,则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1]。但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使本已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失衡,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石家庄市绿地系统的分布情况以期对于今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做一个有益参考。

1研究对象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研究对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选取石家庄绿地系统中4类绿地为研究对象。

绿地分类特征

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以娱乐、休憩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主

庭院绿地不公开或半公开,

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设施环境为主要功能

防护绿地生物多样性较低,功能专向固定,带状分布为主

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联系各类绿地的纽带,

城市绿化的脉络和骨架

本文研究的石家庄市4类绿地主要特征

1.2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环渤海湾经济区。位于北纬37°27′~38°47′,东经113°30′~115°20′之间,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为滹沱河冲洪积平原。辖区内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间的接壤地带,地势东低西高差距较大,地貌复杂。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

现阶段我国坚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速度,探索出一条依据生态学理论,走“环、楔、廊、园、林”全面推进、地面绿化和空间绿化相结合、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大型城市绿化发展的特色。信息技术(如航测、遥感、GiS和inteRnet等)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开始全面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

然而从现况来看,我国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准备均有缺陷,主要表现在:

1)“见缝插绿”作为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态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由于景观环境具有专属性、统一性、生态性,当前我们先建筑,后环境,“见缝插绿”式的做法很难做到环境与建筑的统一,被条块分割了的绿地之间无法呼应协调;

2)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奉行抽象的传统布局模式,盲目照搬需依存于一定的气象和社会环境的布局模式,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和明确的系统性;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一种不切实际的“效益分析”,如:将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简单地以货币还原计量法相挂钩,片面夸大单位面积绿地的固碳制氧等生态功能;

4)园林绿地设计存在误区。如:片面追求高档、豪华,以人工取代自然;忽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人的需要。

国外:

通过对现今国际化大都市(如伦敦)的绿化框架的特点分析,发现现今国际化绿地发展趋势和途径基于自然保育原则,成功推动了经济发展。国外通过绿地的自然化建设生态公园、废弃地生态改造、河流管理、人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创建等措施,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将自然引入了城市绿地。

2评价因子的选择及绿地现状基本评价

判断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是否是“园林城市”或“花园城市”,首先要看该城市拥有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其次要看该城市的绿化效果。据对国内外绿地规划现状、评析方法的研究和石家庄本身的地理概况,本文选取以下因子作为评析石家庄绿地分布及功能的标准。

2.1评价因子的确定

2.1.1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所采用的衡量城市绿地的主要指标[3]

1)绿化覆盖率Go

按照植物学原理,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只有在30%以上,绿地才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才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功效;绿化覆盖率在50%以上,绿地的绿化、美化、与人工环境的协调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规模大于3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基本上才能消除热岛现象。

2)人均园林绿地面积F

人均园林绿地面积是指每个城市居民平均占有的城市园林绿地的面积。

据实验,每ho绿地每天吸收1t二氧化碳,释放0.73t氧气;而成年人每天吸入氧气0.75kg,呼出二氧化碳0.9kg,依此计算,每个城市居民平均需要10m2~15m2绿地;而工业运输耗氧量大约是人体的3倍。整个城市要保持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必须保证人均60m2的绿地。

2.1.2异质性指数,对绿地系统各级景观进行宏观评价

1)多样性指数(H).反映景观要素的多少及其所占比例的变化公式为:

式中pi为i种景观类型在景观里的面积比例;m为景观类型总数

2)均匀度指数(e).描述绿地系统内各级景观分布的均匀程度公式为:

式中;H为多样性指数;为最大多样性指数

3)优势度(D).表示景观多样性与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公式为:

2.1.3可达性

某一景观的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景观的相对难易程度,反映了景观对某种水平运动的景观阻力。

2.1.4物种配置(植物种类选择,群落设计和空间分布)

植物配置是指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2.1.5气候因子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并有针对地制定若干绿地规划对策来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针对城市气候要素的绿地系统规划对策

城市气候因素绿地系统规划对策

a通风1保留和创建城市通风走廊

2恢复和建立通风走廊间的连接

3保持通风走廊用地中较高的开敞地空间比率R70%

B大气质量1建立城市新鲜空气库

2保留对新鲜空气的输送

3降低敏感地区的空气污染

C热力状况1减少城市热量需求,控制热岛效应

2减少霜冻或冷压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2.2石家庄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评价

近年来,尽管石家庄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绿地现状同石家庄建设“部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以景观生态的观念和尺度来衡量还存在很多缺陷。现从绿地系统着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对石家庄市的各类绿地做基本的综合性评价。

年度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城市非

农业人口(万人)园林绿地面积

(公顷)人均园林

绿地

(平方米/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绿化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3

关键词:数字技术;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

1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和功能

1.1资料收集、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

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各园林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单位、园林生产单位之间,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远程教学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包括在网络上实现信息目录检索与查询、风景园林信息、方案征集、网络会议、网上方案评审等。全国乃至全球风景园林领域内的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风景园林信息的共享,这对于促进全球的风景园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了直观而理性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GiS对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各种领域的信息提取分析,可以在风景评价和规划中建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并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查询,可以将反映基地的各种景观要素信息进行统计,可以对各地图要素进行操作、编辑、提取和输出。

1.3景观表达

运用电子信息数据形式来描述景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形式,一种是动态形式。

1.4景观评价

采用“3S”技术,能够更客观地对景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价。

1.5植物选择

园林设计师应具备选择适宜不同场合植物的能力。

1.6动态监测与管理

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通过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可以对区域绿地变迁、城市绿地发展、风景园林建设进行动态监测,这对于营造大地景观,促进城市绿化,控制绿地流失,建设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7虚拟园林

1.8远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在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园林设计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千里之外的基地设计、施工与管理。

2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风景园林及其规划设计的特点,笔者认为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应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风景园林实景的三维模拟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风景园林的主题及景点介绍等相关信息的数字化三部分。具体内容及相应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2.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

在设计工作实践中,人们需要对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需要大量的表现图和信息化的资料来表达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图,希望在未建成之前,就能看到其设计效果,及时地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修改,以利领导或甲方对设计的方案提出建议和决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更新换代,给园林景观设计意图的表现,提供了一个能随时修改和展示空间。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以前图纸修改困难,表达不直观,而到建成后又留下不少遗憾的难题。

2.1.1建立数据库,现状信息采集

园林设计与建筑、市政设计相似,首先依据已有的地形图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现状调查,现状信息采集,包括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的现状信息进行采集,对已有的地形图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校核和充实,建立图样库。对现状信息采集,以前通常采用照相机拍照,再经扫描仪扫描后传给计算机(这样常会有部分信息损失)。现在采用数码相机,把现状拍摄下来,效果立刻可见,不满意可以重拍(不会浪费胶片),采集下来的图片是以数据信息来存储的,可以直接传给计算机,减少了信息的损失。也可以采用数码录相机把现场录制下来,以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数据传给计算机,经刻录程序easyCD等软件加工后,作为动画以真实再现的形式输出。

2.1.2三维建模,显示立体效果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在该设计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使用、居住和观赏、游憩的环境。我们将采集回来的现状信息,转成计算机信息后,作为背景或参考底图,由设计人员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勾勒出大致的设计意图(立意)。再由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设计意图,将设计人员设计的autoCaD格式的二维图形,转成标准数据文件格式传给现代先进的三维造型软件3DS或3dsmaX等软件,进行初步的三维粗胚模型制作,以寻求环境分布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来确定设计的合理性,在艺术构图技法上考虑统一、变化、尺度、比例、均衡、对比等原则。同时,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是一种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以至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塑造,它较其它一般建筑设计更加需要意匠。意者立意,匠者技巧,通过数字化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把立意表现出来,立意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相辅相成。

2.1.3设计反馈,确定空间关系

设计人员依据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得到的空间分布关系图,结合当地的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的园林布局考虑,把周边环境插入计算机虚拟现实的透视图中,进行借景的考虑,进行尺度与比例的综合考虑。再考虑以功能的需要,艺术的要求,环境的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思维产生出总的设计意图。

2.1.4材质设定,增强艺术感染力

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设计人员修改后的意图,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包中嵌入的LiSp语言,完成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及图形处理,也可以利用3DS或3dsmaX等软件的二维造型2Dshaper、三维造型3Dlofter的功能,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工作,利用材质编辑器material的复合材质与贴图,进行彩质的赋予,进行色彩与质感的处理,考虑绿化景观的地域性(如福州的南国风光),分析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的关系。

2.1.5后期处理,综合考虑

应用强大图像处理能力计算机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后期处理,由彩色激光打印机将透视图输出。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多种特殊滤镜功能,进行艺术效果的综合分析并及时地修改其艺术效果,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作为游赏的场所,还利用它来改善城镇的小气候条件,调整局部地区的气温、湿度、气流,以它来保护环境,绿化视觉,净化城市空气、减低城市噪音,抑制水质和土壤的污染,进行综合考虑,达到设计完美的境界。设计人员在确定效果图的同时也确定了图纸的设计,再配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和计算机数据,依法设计,使该项目不仅具有艺术效果,而且合法合理。

2.1.6投影汇报,声图文并茂

设计成果的投影汇报,应用计算机的投影仪,用世界通行的powerpoint或authorware软件,进行现状信息、设计意念,功能分区,设计图、三维效果图、三维动画效果有机的合成。将声音、图片、动画以及地理数字化信息,进行剪接和编辑,制作出正确清楚地表达园林景观设计意图的投影汇报程序。另外,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支持多种web使用文件格式及互联网络Homepage的功能,应用网络技术,通过intemet全球互联网,把设计完成的作品传到电话能通到的地方,实现不受地域影响的异地合作设计或委托设计。

2.2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

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实际上是风景园林实景的一种图像化、图形化的表达方式。它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实地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VR)、3DGiS等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与internet、web的集成,链接声音、照片、遥感影像、视频动画等,使用户在三维虚拟风景园林中动态地、多视角地、全方位地、多层面地浏览和欣赏园内各景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为了使风景园林的景观更加直观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风景园林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三维模型,从而全面、详尽地描述景观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等。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风景园林实际景观进行的数字化,对于专家分析景观的格局和确定景观观光分区及旅游开发都有很大作用,从而做到优化和美化景观,发挥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

2.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风景园林的主题及景点介绍等相关信息的数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包括:每个案例规划与设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条件等背景信息、风景资源调查及景观分析与评价、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原则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等;主题介绍,特别是专题性的风景园林,如纪念性风景园林、观光型风景园林的主题介绍;主要景点介绍,包括那些有充分代表性并且富有特色的景点介绍,如名树、名花、雕塑、喷泉、广场的介绍信息。我们必须对这些风景园林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及管理。首先,这些信息是风景园林各项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数字化后加以保存并提供利用;其次,把这些信息数字化甚至同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图形、图像一起提供上网后,无论是对于用户理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思想还是对于用户在线游览风景园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3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

美国自60年代在风景规划专业领域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工作以来,许多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和设计事务所都在组织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风景园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专业软件的开发、专家系统的研制等,并已走在世界的前沿。近十余年来,致力于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的一些国内学者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刘滨谊建立的景观信息系统理论框架,俞孔坚建立的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理论模型,赵涛构想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但是,我国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程度依然很低。如今,园林工作者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多还偏重于数据库的建立或者单纯的制图,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许多强大的功能却总是徘徊在应用的门槛之外。其原因除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面广泛、问题复杂之外,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包括风景园林界)对该领域不够重视,未形成整体的技术应用与开发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世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大尺度空间土地利用中对资源调查、景观分析、环境保护、废弃土地利用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因此,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范围和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日趋扩大。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4

1 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 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转贴于4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 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 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 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 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 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 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 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 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 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 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 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 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 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 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 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 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 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 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② 刘滨谊等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1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③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④ 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地理学报,1998,[6]:365~370

⑤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⑥ 刘天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画镜文心.生活1读书1新知三联书店,1994

⑦ 农村与景观.台湾大学农学院农村规划与发展中心编译,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⑧ 舒楠,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建筑师,1997[78]

⑨ 程极悦,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建筑学报11987[10]

⑩ 肖国清,论徽州古典园林艺术1中国园林,1988[2]. 张浪等,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1中国园林,1996[6]

ω 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ξ陈志华等,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1台湾省建筑师公会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5

   1 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 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 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 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 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 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 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 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 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 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S75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accordingtotheauthor'smanyyearsofexperience,thispaperelaboratesontheassessmentoflandscapeiscompleted,afterthecompletionofthesignificanceoflandscapeevaluation,landscapeevaluationaftercompletionstatus.

Keywordslandscape;afterthecompletionofassessment

1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概述

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亦为使用后评估的一种,是对园林景观项目建成使用后产生的视觉、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将使用后实际效果与使用前决策预想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对比考核,确定项目预期指标是否实现,是否满足使用需求,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对项目的未来使用提出科学的合理化改进建议,从而改善项目的使用效果;并对未来项目的建设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项目的决策建设水平。

2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的意义

随着人们环境生态意识的增强,国家对环境建设的重视,各地园林项目建设方兴未艾,但相对于建筑等其他领域而言,园林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各方面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许多项目存在重建轻管、重复投资、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不良现象,导致园林景观建成使用后与决策预测效果相差甚远。引入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可以通过美感、功能、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指标,有效地将园林建成使用后的实际效果与使用前决策预想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对比考核,对促进园林景观建设进入有序状态,真正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把实证的科学精神注入园林景观建设中,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设计结果的合理性。二是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是一种科学的实践检验方式,使园林景观建设的程序和模式进一步科学化。一般的园林景观项目建设遵循“策划—设计—施工—使用”这样单一线性的程序,而引入建成后评估将使其变为“(使用后评估信息反馈)—项目策划—设计方案—施工—使用—使用后评估”的循环过程,从而使整个项目建设程序更为合理化、科学化。三是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它将管理要素建立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克服管理、决策中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设计、施工、使用各阶段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园林项目建设的效率。四是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充分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利于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以后类似的项目设计中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宜人的公共生活空间,提高大众生活水平。

3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现状

目前,国内还尚未把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作为完整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但已有不少学者专家意识到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的重要性,开始涉及园林景观的各个要素、内容建成后评估。通过借鉴国内外视觉、建筑、环境等其他领域的评估(评价)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了园林景观美景度评估、园林植物景观评估、园林植物生态效益评估等理论研究及园林优质工程评比的实践操作。

3.1园林景观建成后美景度评估

人类对外界的知觉中,视觉是第1主观反映。优美和谐的园林景观是通过园林各要素的合理搭配而实现的。园林景观的美景度评估即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园林设计方案的优劣。美景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公认较好的有2种:一是美景度评价法(ScenicBeautyestimation,简称SBe),采用图片作为评判测量的媒介,依照SBe评价准则,让评判者给每一幅建成后的园林景观图片按评分准则逐项评分,最后给出一个反映美景度的表。二是比较判断法(LawofCom-parativeJudgment,简称LCJ),通过评判者比较一组建成后的园林景观照片得到一个美景度排序。采用SBe法进行评判时要综合许多评价因素,因此需要评判者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准才能胜任。SBe和LCJ在方法上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一般来言,照片样本数在25张以下时,采用SBe法较为省时高效,而对相似植物(如棕榈科植物为主)构成的园林景观采用LCJ法较好。通过对建成后园林景观美景度的测量,与建设前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看设计的美景效果是否能够达到、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

3.2园林景观建成后植物景观评估

园林景观建设中,园林植物是至关重要的构成要素,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整体水平。唐东芹等人通过统计应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观赏特性多样性、时序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多样性等定量指标,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0页)

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和谐、与其生长环境的和谐、与整体环境的协调等定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反映植物景观建成后的效果,总结植物造景的规律。

3.3园林景观建成后植物生态效益评估

众所周知,园林绿地是城市的“绿肺”,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有效的土地和空间中,最大程度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成为园林绿地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但园林绿地对城市环境改善作用的大小,人们无法准确直接地感受和比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陈自新、苏雪痕等人就对北京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提出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实质性因素,通过计算植物绿量回归模型,量化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后有人不断进行研究,通过植物绿量计算统计,得出园林绿地的增湿降温、杀菌滞尘、抗污减噪等作用大小,建立评估体系,量化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近年来,还提出了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从生态学来看,这也是城市生态效益的一部分。

3.4园林优质工程评比

目前,全国各省市为了更好地提高园林绿化施工水平、规范行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协会都纷纷组织专家通过企业项目资料审查、现场实地考察,评选出各省市的园林绿化优质工程,以更好地提升企业品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4结语

园林景观建成后评估是园林建设发展过程的有效反馈,虽然现在已经有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相关理论,并有优质工程评选活动作为实践操作,但尚未形成完整一致的评估体系。科学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和完善合理的评估机制是园林建设发展的有效鞭策,也是园林规范化建设的关键。

5参考文献

[1]任淮秀,汪昌云.建设项目后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7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加强了联系和交流,其中西方文化也通过这项渠道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给我国各个领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园林设计中,西方园林设计理念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新方式,并对此进行运用对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

1.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主要是在景观中带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这项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遵循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从而体现出浓厚的古典韵味,在园林景观的规划上,根据我国地域的差异呈现不同。1.1四合院。四合院作为我国北方园林景观中的代表,主要是通过仿照北方的皇城格局建造形成的,整体结构十分注重对称以及呈现闭合形式的独门独院模式。四合院主要是以一家人居住为主,并且与邻院的轴线形成对称式的排列状态。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1.2江南水乡。在南方中主要是以江南地区为代表,这一区域由于水流众多,因此在房屋、园林的建造中就将这一元素运用到其中。根据水势的组团分布,体现出婀娜秀雅的景观意境。2.现代中式园林景观。现代中式园林景观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不同,在现代中在古典园林景观上加入了现代的思想,使之在最终的体现上更加多变和时尚,并且也更加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在对园林景观整体规划上主要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构景和材料在其中的运用。注重对意念进行模仿,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上加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符号,通过现代设计方式表达出传统的韵味。

二、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要素

1.建筑。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首要元素是建筑。这一元素主要是出现在比较大的庭院景观规划中,采用建筑的元素还需要加强对建筑进行装饰,如:细部中运用带有意象符号进行装饰,或者是植物盆栽进行点缀。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还能够体现中国文化意境和韵味。如:在现代别墅中设计中式中庭或者是游廊等。2.山水。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山水也是运用比较多的方式。通过山与水营造出自然的山水环境,增强新中式园林的灵性。但是在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山水主要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使之与景观融为一体。3.植物。新中式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在选材上不是运用带有传统寓意的植物种类,而是采用外来品种进行装饰、点缀。在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采用都是带有一定寓意的,如:松竹寓意人品格和意志坚定,梅花代表人的气节等。对营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园林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新中式园林景观植物运用更多是自然形状的植物和运用修剪的方式,营造文化氛围。4.景观色彩。在景观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红色和琉璃黄色进行,如在过年时通过红色表达出节日的喜庆。黄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作为权力的象征,体现出高贵和威严。除此之外还有象牙白和黑色的运用,白色体现出干净、清爽,黑色主要是用于园路的铺装和亭子的底漆,呈现出内敛沉稳的氛围。

三、新中式园林设计手法

1.园林空间布局。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对景观整体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恰当决定的。对空间进行布局,首先是连续性的空间序列,主要是将开始、引导、高潮和结尾部分进行组织,使之联系到一起,规模也是从小到大,简单到复杂。其次是对空间进行巧妙的转换,运用多种方式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和点缀,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空间错觉,使之富有艺术性。最后是看与被看的关系,主要是促使景与景之间的过渡。2.构景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构景手法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悠远意境的景观氛围,通过构景实现对园林景观空间的分隔和组合。主要的构景方式有:其一是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之处的景观运用到园林中,达到丰富景致的目的。其二是隔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屏风的形式完成,激发人的好奇心,为景致蒙上一层面纱。其三是框景的形式,主要是从角度上通过画框对景色进行欣赏。3.叠石理水。叠石理水主要是通过山水关系与叠山的形式,对景致进行表现。其中山水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山与水之间的精妙布局,在形式上可以偏重于山,也可以是水,使之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风格类型。而叠山是通过石头渐渐堆积起来的形成的假山,使之成为一项景色,主要是为了呈现出景观的自然性。理水在其中运用是为了增添游览性和对景观空间的丰富。4.花木配置。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花木的配置与传统的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一是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造型风格上更加具有空间感;其二是植物层次上更加的简单、大方和自然。在植物的选择上通常是由乔木、草、灌木等相互配置的方式。在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上比较注重植物的颜色搭配和修剪。而新中式园林通常是以自然的植物为主,进行修剪装饰,植物色彩的运用上更多体现为绿色,同时与其他花色相配,以此从整体上营造出浓厚的古典园林景观韵味和氛围。

四、结语

本文是基于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研究,新中式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传统古典园林景观与西方园林景观两者进行融合形成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形式。在文中对此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新中式园林景观类型,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和现代中式园林景观进行研究,对其中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解。其次是对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进行分析,主要有建筑、山水、植物、景观色彩这四方面元素分析。最后是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叙述,对新中式园林景观在我国的设计和运用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与传统景观设计的对比应用[J].居业,2016,(5):56-57.

[2]黄丹平.浅析人居环境的新中式园林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995-995.

[3]李士明.浅析“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与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4]刘清.浅析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常州云山诗意小区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416.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8

关键词: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1引言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有别于传统园林,内涵已扩展得越来越广泛。风景园林、环境生态、旅游游憩三大优势互补是核心,在目前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快速发展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时空跨度之大,项目种类之多,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性,呈现硕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基本特性。但是诗情画意还得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所以仅靠传统的园林技术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景观的需要。因此,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的现状分析与项目实践,笔者认为观念创新是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基础。

2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分析

2.1观念目标陈旧僵化

当前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虽然引进、吸收、消化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但是个性鲜明、耐人回味的创新性作品很少,很多都在照搬模仿,其根本是忘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所在。环境绿化设计中从属不清。大多数设计者,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场地意识淡薄更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居住环境,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才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游憩行为这一基本目标,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作用。

2.2优化重组学科专业

在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这一新兴学科专业尚处研究、教育、实践的萌芽初期。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已松解,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者在分争天下,现阶段还难以做到重组统一。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强项;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园林专业最为擅长;“游憩娱乐学”这个专业在中国名义上没有,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快速产生一个“旅游游憩”分支专业。不管是哪种,均涉及到研究怎样的环境为人们所接受,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从学科发展阶段来看,园林专业与国际历经百年的学科专业相比较为传统,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专业,正在经历着结构分化、重组、转变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源于近年迅速扩展的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市场需求与工程实践。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转移。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强强竞争,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

3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项日实践

3.1视觉景观层面的感悟

从狭义景观设计讲,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3.2大地景观层面的感悟

大地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分析、规划、保护人手,使自然与人、环境与资源等元素有机统一、人文和谐。

3.3精神景观层面的感悟

从古至今,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它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之中,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形象。西安大雁塔南广场文化休闲区就实现了这种效果。而部分城市的广场只是对植物、花卉、地面做简单的分割,完全没有景观环境形象的感觉。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生物学原理,利用自然界的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不断注入现代工艺、内容,创造舒适、良好的环境生态绿化。从人类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规律,去研究如何创造出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强调景观环境形象,以呈鲜明的视觉形象为首;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除具备足够的场地外,还要有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侧重点差异,也正是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难题。纵横我国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放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就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创新之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佳作。

4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目标创新

针对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其观念目标就是“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的规划与设计的创新。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自然天成和人为创造两类组成的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进行相互交织的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以及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诸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就时空范围、项目内容、项目性质而言,虽其规模、层次、深度、性质各不相同,但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传统文化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理性的解析重构到浪漫的随心所欲,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等方面,都应予以重点考虑,所不同的只是其比重、深度和广度有所差别。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9

关键词:冬红;鸟类食源植物;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Q959,S7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1-0071-05

收稿日期:2016-07-28

修回日期:2016-09-12

abstract:inordertoattractmorenativebirdsinSouthChina,abird-attractiveecologicallandscapehavebeencreatedbyfoodsourceshrubofbirds-Holmskioldiasanguinea-andothersupportedfacilities,suchasshed,ecologicalswale,sheltershrubandstonesinashorttime.aethopygachristinae,Zosteropsjaponicus,Dicaeumcruentatum,Dicaeumignipectusandphoenicurusauroreusareattracted.HolmskioldiasanguineaecologicallandscapeinShenzhenmeilingparkisalreadyahotspotforbirdphotographyandwatchcommunityaroundthewholecountry.intheend,thepaperproposessomesuggestionsforcultivationandmanagementofHolmskioldiasanguinea,constructionofpopularsciencesystemandcreationofecologicalsoundlandscapeinthepark.italsodiscussespossibleconsequenceofintroductionforHolmskioldiasanguineaasaexoticspeciestotheurbaneco-system.

Keywords:Holmskioldiasanguinea;Foodsourceplantsofbirds;Bird-attractiveecologicallandscape

引言

建设有益于野生动物栖息的生态园林景观,一方面能更好地保护及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构建城市生境网络的“廊道”或“踏脚石”[1],促进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及食物网,防治城市中多发的园林虫害,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质量,显著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2]。另一方面,通过部分观赏鸟类展示多种声、色效果,并配以科普措施,可提升公园的美感度和社会效益,为市民及游人提供感官上的愉悦,形成丰富多彩的游览体验。

冬红Holmskioldiasanguinea在《中国植物志》《Floraofpakistan》中归类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3~4],《FloraofChina》中未记录本种。检索植物数据库Kew(邱园)、ipni(theinternationalplantnamesindex)、itiS(theintegratedtaxonomicinformationSystem)等⑵涔槿氪叫慰Lamiaceae。本文暂不讨论其分类问题。该种为常绿攀援状灌木,高可达7m;花序大而密集;花萼色艳,朱红色或橙红色,由基部向上扩张成一阔倒圆锥形的碟,直径可达2cm,景观价值高[3-5];国外有鹅黄色培育品种;在深圳的盛花期为11月至次年2月,开花可延续至4月;其花冠管长2~2.5cm,适合鸟类插嘴取食花蜜。有文献提及其特别为蜂鸟类和太阳鸟类所钟情[5]。

深圳市梅林公园、园博园、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已利用冬红营造出明显的生态景观效果。特别是经过近10年营造,梅林公园现已成为全国观鸟和摄影圈中的著名景点,部分国内外获奖作品系在此取景;国内外游客亦慕名来此观景。冬红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分[6]、系统分类[7~8]、扦插繁殖[9]等领域,其景

观领域的研究则较少。本文据此类实例展开对冬红景观使用的研究。

1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研究地:梅林公园紧靠梅林水库和梅林后山,植被以次生常绿阔叶林、灌木林和人工林为主,园林植物较丰富[10]。该园于2010年尝试种植新品种植物冬红,2011年发现其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诱鸟效果,便开始对其区域密植并配套一定的生态改造。另设园博园、莲花山公园和仙湖植物园三个观察点,前两者位于市中心区域,后者靠近梧桐山风景名胜区。

研究方法:以为期5年的梅林公园取食鸟类的种类记录为主,其他公园的情况为补充。定点观察记录取食鸟类的种类、取食频率。因无法辨别取食群体(/个体)是否重复,故将每只鸟取食单个花朵计一次。然冬红的攀援性使其隐于乔木层后的花序无法计数,因此实际取食次数应更多。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生态景观营造与对应的野生鸟类吸引效果

经过5年对梅林公园冬红区的改造、管理,呈现较好效果(表1)。2010年前,该区域主要种植了台湾相思林acaciaconfusa、粉单竹林Bambusachungii,及朱缨花Calliandrahaematocephala、鸡蛋花plumeriarubra等园林植物,少有太阳鸟类、暗绿绣眼鸟在固定时段出现,游人多为路过,基本无摄影者。在2012年增加种植数量后,发现该种对叉尾太阳鸟aethopygachristinae、暗绿绣眼鸟Zosteropsjaponicus的吸引效果显著,且有少量朱背啄花鸟Dicaeumcruentatum、红胸啄花鸟Dicaeumignipectus、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取食其花蜜。太阳鸟类、啄花鸟类和红尾鸲类的颜色鲜艳闪亮,暗绿绣眼鸟是喜在野外集群的传统笼鸟,该5种鸟类均易于辨别;同时太阳鸟类、绣眼类“悬停吸食花蜜”的行为,极易吸引游客关注。而虽有可观赏的玉斑凤蝶papiliohelenus、眼蝶类等蝴蝶类及蜂类经过、盘旋,但是未见其停留取食。

通过长期定点观察梅林公园的冬红群落,记录鸟类花蜜取食次数(表2),发现它们到访频率极高,基本保证每5min都能呈现鸟类取食、跳跃的生态景色。同时,根据整个深圳公园体系的鸟类监测结果,这两种鸟已逐渐成为近人鸟类;在定点拍摄时,如人静止,其取食距离可近至约1.4m;若人移动,其惊飞距离近至3.2m。

通过长期定点观察园博园和莲花山公园的冬红群落,记录鸟类取食花蜜的次数(表2),可见不同公园所吸引的鸟种、数量差异明显。其中园博园的冬红灌丛高约5m,位于一中型人工湖边,目标非常明显,吸引大量暗绿绣眼鸟到访。而莲花山公园的冬红灌丛位于桃林区,有较多支撑物(桃树枝条),故能吸引常在此活动的候鸟北红尾鸲。

在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栽培的冬红能很好地吸引当地黄腰太阳鸟aethopygasiparaja;同时课题组推测国内现有的太阳鸟类、花蜜鸟类、绣眼类或对该种植物感兴趣,未来将联系西双版纳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海南和广西等地单位进行观测。

2.2市民的吸引效果

整体景观效果“动静结合”。首先,在冬季,一大片乃至一种“瀑布状”的冬红花本身就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其合影;其花冠管结合花萼的“碟状”形态也非常有趣,多有近拍。其次,鸟类的行为、鸣叫能明显提升整体景观。如当叉尾太阳鸟在空中悬停吸取花蜜时(图6),游客惊呼“蜂鸟”的声音不绝于耳;又如暗绿绣眼鸟集群取食时(图7),叫声“喧闹”,刺激了游客感官,使他们不停惊呼“有鸟叫”“原生态”等。第三,集群效应,摄影师在进行鸟类观察和拍照时,会吸引大量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上前围观、议论(图8),而摄影师们也会回答游客提问,起到科普作用。

3讨论

3.1鸟媒植物的生态学和“声景观”意义

冬红的大量使用是一个基于经验判断,并不断完善的结果;在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同其他乡土、外来植物进行对比,进行更量化的调查。因此在景观建设中,巧妙运用适宜鸟类食源植物,一方面可形成景观效果,另一方面更能凸显生态效益。冬红在华南区域可有效提供冬季花蜜食源,非常吸引叉尾太阳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暗绿绣眼鸟等鸟类;且其开花时段正值叉尾太阳鸟、暗绿绣眼鸟等鸟类的求偶、繁殖时间,可在1~2月的观测期听到雄鸟站立周边枝条进行求偶鸣唱,这说明该食源对繁殖期的能量供给有重要意义。“声景观”是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一个新发展方向[11],而叉尾太阳鸟雄鸟长时间婉转鸣唱,暗绿绣眼鸟成群飞来时鸣叫,这些均能有效提升公园的“声景观”,较好地为整个公园渲染了生态和休憩气息。

3.2冬t的栽培与管护要求

冬红在深圳的管护、越冬均较简单,不需要特别措施;广东省2008年的冻害和2016年的寒潮均未使其发生明显冻害。温度:亚热带和热带区域均可种植,冬季则建议在0°C以上。在印度的原产地,遇到0°C以下的冻害时,剪除其地上部分后便可在第二年春季继续生长。国内现有种植区域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厦门)。光线:强阳性灌木,可直接种植在水边光线直射区域;有明显的趋光性,逐渐大面积攀爬、覆盖在周边相思林高3~4m的树冠层上。水分:在养护期,夏季可每天浇一次水,保证水分充足。在梅林公园、园博园,其紧靠季节性溪流和人工湖岸边种植。土壤:需要保证透水性较好、腐殖质较多。大沙河苗圃内冬红的长势较差,或因其种植区的土壤基质有较多的砂砾并混杂了建筑垃圾。修剪:其主枝无需特意修剪,便可快速萌发大量分支,形成一个攀附的结构。繁殖:现阶段主要为当年生枝扦插,肖春芬[9]的研究显示成活率可达100%。种子繁殖少,特别在华南区域或因年积温等问题,未见其成熟种子。病虫害:在长期的粗放式栽培养护中,未见特定病虫害侵害。

3.3科普系统建设

公园的建设首先应确保市民游览、休憩之需;其次应在人文和科学领域,通过多种潜移默化的措施,逐步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人文领域,树立“冬季观鸟区,请安静欣赏”等独立告示牌,提示和避免人群大量聚集围观和喧哗,影响鸟类,实则提倡“关爱自然、文明出游”等理念。科学领域,在梅林公园、园博园的冬红群落附近,应结合植物、动物的实景照片建设科普系统,包括展示牌、固定式观鸟设备等。

3.4外来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

作为一个外来植物,需要考虑其可能的生物入侵情况:1)国内外冬红的园艺栽培法均以扦插为主,且多地冬红的栽培区未见其自然小苗的出现,显示其种子较难自然繁殖。2)其具有攀附性,却异于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等藤本的快速生长、覆盖;同r其茎秆明显,无不定根,清理方便。3)对乡土植物传粉的影响可能性。作为在城市生态系统内栽种的景观植物,其补充了少花季节鸟类的食源,吸引了鸟类,也必影响部分当季开花的乡土植物传粉;而本课题组的调查也显示,因多种原因,乡土种在公园内的多样性下降很快[11~12]。因此,在城市生态系统内增加易种、易活的外来鸟类食源植物,在乡土种的商业种源缺乏的情况和控制数量的前提下,是否将其作为一个吸引鸟类、增加鸟类数量的措施值得讨论。另一方面,课题组将继续调查、引种能提供各季食源,又具有景观价值的乡土植物,尝试工程实践。

注:本文图1~7为林石狮摄,图8为马建庭摄。

参考文献:

[1]陶青,唐跃琳,陈永锋,等.广东梧桐山部级风景名胜区鸟类多样性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5(4):115-123.

[2]王和祥.增加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1999(5):77-78.

[3]裴鉴,陈守良,方文哲,等.中国植物志:65(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92.

[4]S.m.H.Jafrl,a.Ggafoor.FloraofpakistanVol.77[m].SaintLouis:missouriBotanicalGardenpress,2011:35.

[5]S.atkins.HoLmSKioLDiaSanGUineaLabiatae,formerlyVerbenaceae[J].Curtis’sBotanicalmagazine,1996,13(2):79-81.

[6]estherHelfrich,HorstRimpler.iridoidglycosidesandphenolicglycosidesfromHolmskioldiasanguinea[J].phytochemistry,1999,50(4):619-627.

[7]Dorothya.Steane,Rogierp.J.deKok,et.al.phylogeneticrelationshipsbetweenClerodendrum(Lamiaceae)andotherajugoidgenerainferredfromnuclearandchloroplastDnasequencedata[J].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2004,32(1):39-45.

[8]Jensa.pedersen.DistributionandtaxonomicimplicationsofsomephenolicsinthefamilyLamiaceaedeterminedbyeSRspectroscopy[J].BiochemicalSystematicsandecology,2000,28(3):229-253.

[9]肖春芬,普华琼.冬红扦插技术[J].西南园艺,2005(1):28.

[10]叶根生,孙延军,蓝伟根,等.深圳梅林公园植物配置及植物景观特色[J].广东园林,2011(5):42-46.

国内外园林景观研究现状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

abstract:landscapeplantscannotonlycreateahealthylivingenvironment,moreconducivetoimprovingtheecologicalbenefitofgreenspace,thelandscapeelements,plantsassoftmaterials,tocreatealandscapeeffectplaysaveryimportantrole.Dispositionofgardenplantsincitylandscapeconstructioninthestatusofbecomingincreasinglyprominent,plantlandscapeevaluationhasbecomethefocusofresearchscholar.inordertobuildahighqualitythepeople-orientedgardenplantlandscape,researcherscontinuetoexistingplantlandscapeevaluation,sumupexperience.atpresentdomesticgardenplantlandscapeevaluationorunidirectional,randomevaluationbasedonevaluationsystem,lackofsystematicanalysis.thisarticlemainlynarratedinrecentyearsplantlandscapeevaluationresearchofforeignanddomesticresearchstatusandplantlandscapeevaluation,andpointedoutthattheplantlandscapeevaluationofexistingproblems,tofurtherexplorethegardenplantlandscapeevaluationoftheprospectandvalue.

Keywords:landscapeplants;landscape;evaluationmethod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概况

目前,园林中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评价法(SBe),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语义分析法(SD)及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1.1层次分析法(aHp)

aHp法的特点是分析时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中。aHp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是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评价时,可根据专家咨询法或问卷调查法等方式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通过被试者的评分,再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量化分析来衡量园林植物的配置景观。aHp法虽然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被提出的,但是却广泛用于建筑领域、风景区的开发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国内将aHp法引入对园林植物配置的评价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1.2美景度评价法(SBe)

SBe法以归类评判法为依据,让被试者给不同的风景图片评分,最终得到植物景观的美景度量表。SBe法(scenicbeautyestimation)是由Daniel等提出的一种心理物理模式评价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

能够同时对大量风景进行评价,但是各风景之间缺乏相互的比较。SBe评价法多与“风景评价”相联系,最初应用于大尺度的风景区、森林景观及林分美学的评价方面。Schroeder等利用每个景观的8张照片对林内景观进行了美景度研究,并指出学生的评判可以充分代表公众的审美态度;Hull等对4种林分进行了美景度研究,认为天然林的景观质量最高;目前,应用SBe法评价园林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较多。有关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方面,翁殊斐、王竞红等用SBe法分别对广州、深圳的公园植物配置进行了评价。翁殊斐研究发现非专业学生组的评判可以作为公众对植物景观的评判,受过专业教育的园林学生可以作为预测植物景观的评判者。王竞红侧重分析了影响植物景观美学质量的主导因子,指出丰富的植物种类、多变的空间层次和合理的植物季相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周春玲将SBe法引入居住区绿地的评价,建立了对楼间绿地和中心绿地的美景度预测回归方程,通过SBe度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背景的被试群体在居住区绿地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这与其他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

1.3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p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