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审核意见十篇企业审核意见十篇

企业审核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2:20

企业审核意见篇1

为更好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按照《*省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办法》的要求,强化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增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意识,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扎实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实施清洁生产是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要手段之一。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上来。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全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具体措施,围绕污染减排中心工作,重点抓好能有效形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或二氧化硫减排能力的重点污染企业,尤其是在重污染行业中选择一批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的全过程控制作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严格监管,狠抓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落实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监管,不仅要重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公布和审核的监管,更要重视企业按审核报告的要求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尤其是实施中高费方案的监管。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督促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由地级以上市环保局提出责令限期改正的建议,报省环保局责令限期改正;市控重点企业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责令限期改正。

各级环保部门要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所提出的各类中高费方案的监督实施纳入日常环保监管的范围,要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国控及省控重点源主要由省环保局有关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配合;市控重点源主要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县级环保部门配合。

要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的分级管理。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后,应提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申请,经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初步审查后,上报省环保部门。其中,国控及省控重点企业由省环保部门组织评估;市控重点企业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组织评估,并出具初步评估报告,由省环保部门作出最终评估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按环保部关于污染减排的有关要求,建立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减排核查档案。主要包括:实施工艺改进、再生水利用的相关资料;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实施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的情况、中高费方案完成情况以及评审、验收报告等资料。将清洁生产审核形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纳入减排核算中,发挥其在推进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于每年年底前将本辖区本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总结以及清洁生产减排汇总情况报送省环保局。

三、强化服务,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

各级环保部门应强化对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指导和扶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帮助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省环保部门组织编制印染、造纸、电镀、建材以及电力等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引,举办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训班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研讨会。组织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一厂一亮点”活动,筛选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示范技术,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并以*环保公众网为依托,建立全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建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档案,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清洁生产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水平,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四、增强企业主体意识,确保清洁生产实施

重点企业要增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主体意识,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把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与污染减排和企业增效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重点企业要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领导,成立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要做到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全员参与、目标可达、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资金到位,确保各类清洁生产方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重点企业要自觉遵守清洁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省环保局公布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后一个月内,在企业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在名单公布后二个月内,全面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名单公布后一年内,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当地环保部门。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后,应积极组织实施各类中高费方案,及时申请评估,并组织开展新一轮持续清洁生产审核。

企业审核意见篇2

现将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城[2006]122号)和省建设厅建城(2006)238号文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做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申报工作,在申报过程中,请贯彻执行以下实施意见。

一、规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批程序:

1、城市园林绿化一级(含试行一级)企业,由当地建委向市建委提出申请报告,市建委对申报材料和现场进行核实后,行文报省建设厅,省建设厅组织专家对申报企业现场核查并提出专家核查意见,根据专家核查意见,研究、公示后上报建设部审批。

2、城市园林绿化二级(含试行二级)企业,由当地建委向市建委提出申请报告,市建委对申报材料和现场进行核实后,提出初审意见行文报省建设厅,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并提出专家核查意见,根据专家核查意见,研究、公示后审批。

3、城市园林绿化三级(含试行三级)企业向当地建委提出申请报告,经当地建委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行文报市建委,市建委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根据专家审核意见,研究、公示(公示一周)后决定审批,并报省建设厅备案。

二、根据省建设厅文件精神,自今年起,二、三级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年审工作由各市建委负责。市建委将于每年12月份对我市二、三级园林绿化企业进行年审,要求各区、县建委(局)于12月之前对辖区企业年审资料核实后提出初审意见并行文报市建委,中心城区园林绿化企业由市园林局提出初审意见后行文报市建委,市建委将报省建设厅备案。

三、各企业的申报材料和年审材料,应报送市政务服务中心建委窗口,市建委城建科不再直接受理。每年园林企业资质申报时间为5月和11月。

企业审核意见篇3

卫生专业技术职务是医疗卫生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科研业绩和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也是评价、激励医疗技术人员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卫生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工作价值观和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与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由于企业职称申报审核的时间期限比较短,工作程序比较复杂,以往纯手工上报、人工整理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职称申报及评定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已成必然趋势。

1企业职称申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申报材料较多,工作量很大企业职称申报工作涉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信息,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工作履历信息、职称评定信息、绩效考核信息、奖惩情况信息等。涉及员工上述信息的修改、打印、汇总、统计等功能。存在信息审核、业绩核实、材料补充等工作环节。涉及的申报材料多,申报及审核的工作量很大。

1.2申报材料审核及反馈的时间较长企业职称申报涉及的工作过程繁琐,申报材料的审核及反馈需要的时间较长。一是在职称申报评定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企业员工现有职称期间的履职情况和工作业绩,往往要求职称申报人员把履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尽可能地填写完整,申报材料较多,初审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二是为满足企业职称审核相关规定的规范要求,需要对申报材料进行反复检查、审核并反馈申报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反馈和二次申报的时间周期较长。

1.3申报及审核的工作效率较低企业职称申报与审核工作的总体工作效率较低。一是层级较多的集团性企业,存在二级企业初审、集团总部复审的情况,申报材料的审核与反馈周期较长。二是在审核重新申报的材料是否遵从反馈意见的要求时,工作量较大且容易产生错误。三是申报材料的数据量大,因而对相关申报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的效率较低,出错的可能性较高。

2实施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2.1规范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的工作流程通过建设职称申报管理系统,企业能够优化、规范职称申报管理的工作流程,制订科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配置高效、严谨的工作机制,有序推进职称申报和审核工作。

2.2构建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的工作平台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企业建立了职称申报和审核管理的工作平台,申报工作的启动,各项工作要求,初步审核,修改意见反馈,重新申报,审核过程及审核结果都是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来进行,实现了职称申报的协同工作。

2.3提高企业职称申报和审核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可对企业职称申报和审核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不仅提高了申报和审核工作的准确性,而且实现了对企业职称申报和审核工作涉及内容的动态统计和分析,提高了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

3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既是相关信息收集与的管理平台,也是开展职称申报和审核工作的操作平台。

3.1系统主要功能(1)信息采集模块。主要功能是收集职称申报人员的职称申报申请和职称申报材料,以及根据初审意见补充填报的其他职称申报材料。(2)审核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资质审查、意见反馈、审核管理等。(3)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各类职称申报和审核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以往职称申报和审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告。(4)信息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反馈初审意见,职称申报和审核结果信息,以及对以往职称申报和审核的结果及分析报告进行查询等。(5)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注册和设置用户权限,设置企业的组织架构及职称申报和审核的处理流程,设置各类统计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系统数据备份和维护等工作。

3.2核心工作流程企业职称申报工作涉及相关人员申报,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初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复审,专家评审,结果公示,职称评定委员会授予等环节。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人职称申报表,基本信息表,培训进修情况,工作业绩情况,履职期间情况,职称评审参评论文,外语考试证书,计算机操作考试证书等。

4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

4.1系统结构设计根据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将系统划分成5个子系统:信息填报子系统,审核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职称申报申请,职称材料申报,职称材料修订等。审核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资质审查管理,意见反馈管理,职称审核管理等。统计分析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分类统计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报告报表管理等。信息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申报信息查询,审核信息查询,审核结果查询等。系统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组织机构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备份管理等。

4.2数据库设计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支持集团型企业的职称申报和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设计为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共3个层次。职称资质和职称申报材料的审核权限分为集团公司层面和二级公司层面。注册用户的角色划分为职称申报用户和职称审核用户。不同用户对职称申报管理系统不同应用模块的访问权限划分为查询、提报、修改、删除4种类型。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4.3系统类设计

4.3.1系统实体类设计实体类是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处理对象,主要包括职称申报登记表、职称初审情况表、职称审核情况表、职称审核统计分析情况表等。实体类中封装了对系统关键性信息的数据属性及操作,是对系统进行分析后抽象出来的数据模型,体现着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实体类的设计模型如图4所示。

4.3.2系统控制类设计控制类是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逻辑,主要包括底层数据访问,申报申请,申请受理,材料评审,统计分析等。控制类中封装了对系统关键性业务的处理逻辑,是对系统进行业务功能分析后抽象出来的逻辑模型,体现着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系统控制类的设计模型如图5所示。

5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实施

5.1系统架构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是由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3层结构构成,表现层是用户使用界面,业务逻辑层包含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业务处理逻辑,数据层保存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p#分页标题#e#

5.2实施方法

5.2.1硬件配置系统应配置中档pC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配置激光打印机作为各类报表的打印输出,配置中档笔记本电脑用于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

5.2.2软件配置系统架构为B/S架构,软件系统采用微软的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Server,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Xp,开发工具采用,数据库为SQLServer。

企业审核意见篇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药生产管理,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农药,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农药生产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核准和农药产品生产的审批。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等农药生产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生产实施监督管理。第五条农药生产应当符合国家农药工业的产业政策。第二章农药生产企业核准第六条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包括联营、设立分厂和非农药生产企业设立农药生产车间),应当经省级主管部门初审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核准,核准后方可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或变更工商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第七条申报核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二)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厂房、生产设施和卫生环境;(三)有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设施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四)有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五)所生产的农药是依法取得过农药登记的农药;(六)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七)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八条申报核准,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农药企业核准申请表(见附件一);(二)工商营业执照(现有企业)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新办企业)复印件;(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药项目需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四)企业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意见(原药项目需提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评批复意见);(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九条申请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将所需材料报送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将经过初审的企业申报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自受理企业申报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不含现场审查和专家审核时间)完成审核并作出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对通过审核的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其农药生产资格,并予以公示。未通过审核的申报材料,不再作为下一次核准申请的依据。第十一条农药生产企业核准有效期限为五年。五年后要求延续保留农药生产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第十二条申请农药生产企业资格延续的企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农药企业生产资格延续申请表(见附件二);(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三)五年来企业生产、销售和财务状况;(四)企业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核意见;(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材料。第十三条申请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将所需材料报送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将经过初审的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企业是否满足核准时的条件,自受理企业申请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不含现场审查和专家评审时间)做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并公示。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十日。逾期不申请延续的企业,将被认为自动取消其已获得的农药企业资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注销其农药生产资格,并予以公示。未通过延续的申请材料,不再作为下一次申请延续的依据。第十五条生产农药企业的省外迁址须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省内迁址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第十六条农药企业更名由工商登记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并予以公示。第三章农药产品生产审批第十七条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药产品的,应当经省级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给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企业获得生产批准证书后,方可生产所批准的产品。第十八条申请批准证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已核准的农药生产企业资格;(二)产品有效成份确切,依法取得过农药登记;(三)具有一支足以保证该产品质量和进行正常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计量、检验人员队伍;(四)具备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相应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厂房、辅助设施及计量和质量检测手段;(五)具有与该产品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设施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六)具有与该产品相适应的“三废”治理设施和措施,污染物处理后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七)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九条申请批准证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表(见附件三);(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三)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四)具备相应资质的省级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距申请日一年以内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五)新增原药生产装置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部门的审批意见;(六)生产装置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审批意见(申请证书的产品与企业现有剂型相同的可不提供);(七)加工、复配产品的原药距申请日两年以内的来源证明(格式见附件八);(八)分装产品距申请日两年以内的分装授权协议书;(九)农药登记证;(十)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的其他材料。申请新增原药产品的,应当提交前款(一)、(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材料。申请新增加工、复配产品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六)、(七)项规定的材料。申请新增分装产品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八)项规定的材料。申请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七)、(九)项规定的材料。分装产品申请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提交第一款(一)、(二)、(三)、(四)、(五)、(八)、(九)项规定的材料。第二十条企业生产国内首次投产的农药产品的,应当先办理农药登记,生产其他企业已经取得过登记的产品的,应在申请表上注明登记企业名称和登记证号、本企业该产品的登记状况,并可在办理农药登记的同时办理生产批准证书。第二十一条申请批准程序:(一)申请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备齐所需材料向省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二)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工作,并如实填写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见附件四);(三)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将经过初审的企业申报材料及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四)国家发展改革委自受理申报材料之日起,应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对通过审查决定的,发给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并公示。第二十二条申请本企业现有相同剂型产品的,两年内可以不再进行现场审查。但出现以下情况的可以进行现场审查:(一)企业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二)省级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现场审查的。第二十三条省级主管部门在受理企业申请时,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是否需要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及其所需要的时间。现场审查和产品质量检测所需的时间不在法定的工作期限内。第二十四条现场审查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及具有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经验的行业内专家进行。现场审查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对现场审查结果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审查小组应当场告知原因及整顿、改造的措施建议并如实记录于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中。第二十五条申请颁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可由企业提供有资质单位出具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申请换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应当进行产品质量抽检或提供一年内有效的抽检报告。产品质量抽检由省级主管部门现场考核时抽样封样,企业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省级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农药产品出厂必须标明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编号。第二十七条首次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有效期为两年(试产期);换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有效期原药产品为五年,复配加工及分装产品为三年。第二十八条申请变更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企业名称,应当向省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发新证书。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更改企业名称申请表(见附件五);(二)新、旧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三)原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第二十九条企业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遗失或者因毁坏等原因造成无法辨认的,可向省级主管部门申请补办。省级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补发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补办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遗失补办申请表(见附件六);(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第三十条变更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企业名称和补办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省级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初审及上报工作。对申报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相关工作。第三十一条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每年的二月十五日前,企业应当将其上年农药生产经营情况如实填报农药生产年报表(见附件七),报送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汇总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三十二条申请企业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第五章罚则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其农药生产资格:(一)己核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上报材料严重不符的;(二)擅自变更核准内容的。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或注销其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一)经复查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二)连续两次经省级以上监督管理部门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三)将农药生产批准证书转让其他企业使用或者用于其他产品的;(四)在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有效期内,国家决定停止生产该产品的;(五)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第三十五条承担农药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机构违反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的,由省级主管部门或者国家发展改革委提请有关部门取消其承担农药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资格。第三十六条农药管理工作人员、、、索贿受贿的,依照刑法关于罪、罪或者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材料,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当至少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告后,方能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第三十八条农药生产企业核准和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审批结果及农药生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公告、产业政策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上公示。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的《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同时废止。附件:一、农药企业核准申请表;二、农药企业生产资格延续申请表;三、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申请表;四、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生产条件审查表;五、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更改企业名称申请表;六、农药生产批准证书遗失补办申请表;七、农药生产年报表;八、农药原药来源证明文件格式。

企业审核意见篇5

关键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企业名录;国际收支申报核查

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履职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和声誉风险,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外汇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企业名录管理是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制度,是外汇管理部门运用数据统计手段,依法开展的一项非现场监测工作。以这两项重要工作为抓手,作为外汇监管的内控环节,开展绩效审计,成效显著。

一、总体思路与主要做法

1.确定审计项目,突出审计重点(1)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审计项目。根据外汇管理的工作实际,选择货物贸易企业名录管理和国际收支间接申报核查两项工作作为绩效审计的切入点,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企业要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首先必须到外汇局办理名录登记,名录管理的绩效水平直接关乎外汇局的社会形象和服务水平,并且《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与《实施细则》对名录管理规定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也便于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二是间接申报核查工作是保证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的重要管理手段,并且相关制度规范比较完善。(2)以管理绩效为重点,确定审计内容。绩效审计主要是审计项目或对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对外汇管理工作而言,经济性较难考量,因此,在确定审计内容时,要兼顾合规性,重点放在效率性和效果性上,突出绩效的核心内容。如企业名录管理共涉及审计内容21项,合规性内容有3项,而效率性和效果性内容达18项,主要是规定期限内办理企业名录登记占比、辅导期企业业务合规率、企业满意度等反映外汇局对外履职效率效果方面的内容;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工作共设定绩效审计内容14项,合规性内容2项,效率性和效果性内容达12项,主要是核查率、差错率、申报考核排名等。(3)突出四性,制定审计方案。一是操作注重便利性。使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操作表等,使审计工作表格化、明了化。二是指标设计注重层次性。设计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从不同层次和侧面评价被审项目的绩效水平。三是评价方式注重多样性。通过业务检查、征集意见、满意度调查、政策业务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客观反映评价结果。四是测算方法注重通用性。测算分项指标采用百分比计算,汇总指标采用权重叠加计算。

2.建立指标体系,定量分级评价为从不同层次和侧面评价被审项目的绩效水平,便于审计评价操作,分别探索设计企业名录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操作表、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核查工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操作表,该指标体系共设三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主要是评价合规性、效率性、效果性;二级指标主要是评价全面性、执行性、控制性;三级指标主要是评价具体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与效能。同时,根据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可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和分值。在评价方法上,采取权重乘以实得分计算分项评价结果,然后逐级汇总相加得出综合得分。最后,在定量的基础上完成4个等级的定性评价:综合得分90分(含)以上评为有效,认定为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工作成效十分明显,履职效果非常突出;综合得分75(含)一90分评为基本有效,认定为管理制度无内控缺陷或隐患,管理工作成效比较明显,外汇履职较为突出;综合得分60(含)一75分评为部分有效,认定为管理制度部分存在重大内控缺陷或隐患,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外汇履职有一定的效果;综合得分60分以下评为失效,认定为管理制度存在重大内控缺陷或隐患,管理工作混乱,外汇履职效果差。

3.综合运用五法,开展绩效审计为了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评价结果,审计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调阅相关业务资料、查询系统业务数据、征集外界意见、满意度调查、政策业务测试等五种方法开展绩效审计,进行综合评价。(1)调阅资料。调阅企业名录管理登记档案、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非现场核查和现场核查的相关资料和档案等,进行相关业务审计。如对a市中心支局企业名录管理绩效审计中,调阅了审计期内80余份企业名录档案,发现企业名录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9个,其中合规性1个、效率性3个、效果性5个。(2)系统查询。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与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的相关查询功能,查询相关管理数据信息,获取审计数据资料,进行绩效评价。如通过国际收支网上申报系统(外汇局)版,查询B县支局审计期内相关数据时,发现有1笔对私申报信息被银行误删除,而该支局未进行核查;C市支局审计期内,银行对外汇局反馈的错误申报信息修改时限长达18个工作日(正常为5个工作日)。(3)问卷调查。按照一定比例选择银行和企业,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征集意见,从外界收集审计资料,进行绩效评价。如对a市中心支局的绩效审计中,选择了30家企业和8家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征集意见,反馈率达100%。调查显示23家企业对外汇局工作满意,7家为基本满意,问题主要反映在工作效率和便利化方面,2家银行提出了加强名录管理的政策意见等。(4)试卷测试。通过试卷测试来评价外汇局宣传外汇管理政策和培训外汇业务知识的效果。如对a市中心支局在名录管理绩效审计中,针对新进名录企业辅导期管理进行了效果测试,设计了5道辅导期结束企业外汇政策测试题,48家企业参与了测试,7家企业外汇新政掌握了解不够,需要外汇局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辅导。(5)观察分析。根据外汇局内部管理现状,观察分析其在内控制度、管理措施和方法上,有无执行不得力,措施不到位,方法不合理等现象,对其管理成效进行评价。如对省内三个直管支局进行审计时,发现普遍存在人员配置较少的问题,虽然都指定了一名人员负责国际收支核查工作,但该同志仍兼顾经常与资本项下的业务办理,工作精力难以顾及核查工作,三个支局的申报差错率均高于全省平局水平,申报考核排名普遍靠后。对此,审计组要求其及时整改,并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初步成效

(1)客观反映了绩效管理水平。一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绩效管理问题,这是与合规审计最大的不同。从对a市中心支局企业名录管理绩效审计情况看,审计发现效率性与效果性问题9个,如辅导企业不及时、特殊标识设置不及时、工作成果不突出,个别企业满意度不是很高等;从对三个县级市外汇支局的间接申报核查审计情况看,也存在核查效率不高、错误申报记录修改不及时、差错率高、在分局国际收支申报考核名次偏低等绩效问题。二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绩效水平。如审计发现,a市中心支局共办理名录管理业务80多笔,有5笔业务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理,银行和企业对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政策掌握不够,a市中心支局绩效审计综合得分为89.8分,评价为基本有效,这一评价结果也较为准确地反映了a市中心支局企业名录管理绩效现状。又如C市支局审计期内,国际收支申报应核查笔数为5034笔,核查率达100%,但有6笔差错未被核查,1笔银行误删除信息未发现,绩效审计得分84.6分,评价为基本有效;而B县支局审计期内,国际收支申报应核查笔数为12352笔,有103笔差错未被核查出来,部分时段未开展核查工作,绩效审计得分为72分,评价为部分有效。

(2)有利于增强绩效管理理念。a市中心支局针对名录管理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加强银行与企业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培训、强化企业名录登记限时办理、主动对名录企业进行政策与业务辅导等措施,企业对外汇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有很大提高。B县支局针对人员少,核查工作量大,考核排名低等问题改进核查方法,运用eXCeL表格的筛选、排序功能,提高了核查效率。接受审计之后,该支局提高了核查频度,在待申报信息、逾期申报信息、银行删除信息核查方面,从原来的按月核查改成了现在的按句核查,大大减少了申报数据的差错率。

(3)有助于加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此次绩效审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外汇局在绩效管理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从业务管理向绩效管理深化,逐步形成了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如a市中心支局针对绩效审计建议,及时制定了日常业务工作检查制度与工作督办制度,在相关内控制度中补充了限时办理等内容。B县支局针对银行反馈修改错误信息不及时的问题,完善了外汇指定银行综合评价制度,增加了银行限时反馈修改错误信息等内容。

三、几点体会

(1)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重点应在于评价效率性与效果性。外汇管理与服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外汇管理部门的一项神圣职责,其对象是外汇指定银行、进出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非)居民个人等涉汇主体,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关乎国家外汇管理政策能否有效贯彻落实,以及外汇局的社会形象。因此,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重点和核心在于评价管理与服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经济性则次之。另外,企业名录管理审计中规定时限内办理企业名录登记占比、政策法规和系统操作测试合格率、银行执行名录管理政策法规的合规率等指标,都能直接反映外汇局对外的履职成效,以及涉汇主体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效果程度。

(2)外汇管理绩效审计难点在于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设计。目前,外汇管理政策主要是就办理外汇业务作出合规性规定,除了行政许可项目有)时限性要求外,大部分外汇业务并没有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的规定,这就为开展绩效审计、设计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带来较大难度,需要相关人员凭借对外汇管理政策的理解与把握来进行,其科学性、合理性与客观性值得研究和探讨。另外,涉汇主体对外汇履职的要求往往是服务大于管理,外汇局只有寓管理于服务中,才能得到主体较好的绩效评价。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上,必须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增加科学性和实用性。如在绩效审计中,设计的限时审批、企业满意度和银行意见等评价项目及评价标准。

企业审核意见篇6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60号),做好我省企业改制工作,现就省属企业改制中如何做好清产核资工作通知如下:

一、根据〔**〕60号文件规定,清产核资结果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起2年内有效,凡在清产核资有效期过后实施改制的,企业均应重新进行清产核资。

二、省属企业在改制中的清产核资工作由企业自行组织。各企业在制定改制方案的同时,应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和《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具体工作步骤:

(一)成立清产核资工作机构。指定内设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或者成立多部门组成的临时办事机构作为清产核资工作机构,负责本企业清产核资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二)制定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当明确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目标、办事机构、组织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步骤、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事项。

(三)开展企业内部户数清理。按照产权和财务隶属关系对企业下属的各级境内外子企业、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等进行全面清理,确定基本清查单位或项目,明确清产核资工作范围。

(四)进行账务清理、资产清查。对纳入清产核资范围企业的各类账户进行清理、核对,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清查、核实,通过实物盘点、函证、核对资料等手段,全面核实企业的资产财务状况,确保企业账实相符。

(五)对资产损溢进行认定。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按照集团内部的认定程序,对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审核认定。具体认定程序如下:

1、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对清查出的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提出处置要求,并说明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的基本情况,逐笔逐项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企业内部审计、监察、法律或其他相关部门对该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发生原因及处理情况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

3、企业财务部门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的处置报告和证据材料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

4、设立董事会的企业由董事会核准同意,未设立董事会的企业由经理(厂长)办公会议核准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

(六)编制清产核资报表。企业在清产核资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依据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编制清产核资工作底稿和清产核资报表。企业清产核资报表由省国资委统一制定,具体表式见附件。

(七)上报清产核资结果。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应将清产核资结果报上级单位审核确认。

三、省属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认定权限及申报材料如下:

(一)省属企业及所属子公司改制开展清产核资的,其清产核资结果的认定由省国资委负责。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下列材料。

(1)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基准日资产及财务状况、清查出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等情况及处理意见和其他有关事项;

(2)按规定表式填报的清产核资报表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

(3)清查出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的内部处理意见,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4)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出具的承诺书;

(5)子企业是股份制企业的,还应当附报企业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同意对清产核资损溢进行处理的书面证明材料;

(6)其他有关材料。

省国资委接到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申报材料后,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并对企业申报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逐笔逐项进行经济鉴证。

(二)省属企业子公司所属企业改制开展清产核资的,其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中介机构的聘请和清产核资结果的认定由省属企业负责,其中涉及不良资产处置的,由省属企业审核并经中介机构经济鉴证后按有关规定报省国资委确认。省属企业子公司所属企业申报不良资产处置需报送下列材料:

(1)申请不良资产处置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本企业清产核资基本情况、基准日资产及财务状况、清查出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等情况及处理意见和其他有关事项;

(2)中介机构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的经济鉴证意见,并附有关原始凭证资料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

(3)子企业是股份制企业的,还应当附报企业董事会或者股东会同意对清产核资损溢进行处理的书面证明材料;

(4)其他有关材料。

四、省国资委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等有关规定,对企业上报的清产核资结果(或不良资产处置)申报材料、中介机构出具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和经济鉴证意见等进行审核后,下达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或不良资产处置)批复。

企业审核意见篇7

一、公文审核的意义和重点

公文具有政策性、定向性、实用性、可靠性、时效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公文处理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在一份文件的流转过程中,公文审核贯穿始终,具有极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上述规定突出了办公厅(室)在公文审核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要求公文审核贯穿于公文处理的全过程。落实到企业办公室的公文审核,既有合法合规性审核,又有公文规范性审核;既具有企业管理的广度,又具有专业技术的深度,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专业性强的工作。

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管理中,公文审核的重点有:1.把好行文关:包括该不该发文和以谁的名义发文。2.把好政策、法规关:包括公文的合法合规性审核,是否符合行文规则等。3.把好程序、格式关:包括文稿送审程序、公文格式是否规范等。4.把好文字关:推敲文稿用语是否得体、准确,是否有错字、漏字。5.把好数字、标点关:包括数字是否准确、规范,标点是否完整准确等。

二、公文审核中常见的问题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基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纸化公文处理的全面推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企业公文处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公文格式不规范。主要有发文模板适用不当,行文流程错漏关键节点,格式排版错误,公文要素标识不规范,发文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等。

常见问题:一是公文结构层次序数错误,正确的四层结构层次应为:“一、”(黑体),“(一)”(楷体),“1.”和“(1)”(国标仿宋),该结构层次可以跳过,但不可颠倒使用。而集团相当一部分公文将第三层序号“1.”误用为“1、”。二是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年份应用六角括号〔〕扩入,部分公文仍使用【】或[]。三是办公软件掌握不熟练,常使用word或excel等软件的自动排序、默认行间距等排版功能,不符合公文处理规范。

(二)文种混用、错用或自制文种。如请示和报告混用,公告和通告混用,决定和通报混用;如“函”错用为“通知”,“复函”错用为“批复”,“通知”错用为“意见”等。

常见问题:一是请示和报告混用或报告夹请示、请示夹报告。请示是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适用的文种。而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询问适用的文种。报告夹请示,上级机关就可以不批复,请示没有实际意义;请示夹报告,造成文字冗长,不简洁,影响了办文效率。特别是在请示中,请示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一文一事,不能在一个请示中请示多个事项,能够批复和不能批复的事项混杂一起,或该具体的没具体,上级机关难以批复。二是自制“申请”文种,与请示、报告混用。如企业向上级行文《关于建议XXXX的申请》,就是极为典型的“自制文种”的例子,如果请求上级批准某事项,应使用“请示”文种;如果是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则应使用“意见”文种。

(三)文稿质量不过关。公文立意不清晰、词不达意,情况掌握不全面、分析不透彻,公文指导意义不强,可操作性小等。

常见问题:情况说明不全面、内容混杂或语言歧义造成正文主题不明确,使用限定词语不准确、滥行省略、语序不当、错用标点符号等造成对公文理解混乱,使公文无法办理。如某企业向上级行文《关于公务车辆报废的请示》,正文中未说明报废车辆的技术参数、使用状况及报废原因,使办文无法进行,因此只能做退文处理。

(四)公文审核不到位。公文起草、审阅、签批、校核、封发等流程各节点没有真正起到公文审核作用,部分公文时间紧急、没有充分的审核时间,部分公文起草、审核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审核流于形式,导致公文审核未形成全程、全员审核的局面。

常见问题:一是文稿送审程序不够完善。如文稿需经企业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是否已上会?文稿需经有关部门会签,是否会签?制度新建或发生较大程度修订,是否已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并完成制度审核流程?如果这些程序不完备、有缺漏,办公室审核人员就要提醒文稿起草部门完善上述措施后再发起发文流程。二是公文未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要求。主要问题集中在适用文种、标题不够准确,上行文未加注签发人姓名,主送、抄送范围不准确,附件不齐全,附加标记有遗漏等。三是文字、数字、标点符号适用不规范。部分公文用词不够简练、精确,数字使用与行文目的不一致、使用不规范,标点符号、字母词及一些特殊称谓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等。

三、加强公文审核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公文前置审核制度。精简文件是中央八项规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建立前置审核制度,在严控文件规格、数量、篇幅的同时,切实提高文件质量。应切实转变思维观念、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靠发文推动工作、以文件落实文件。同时要切实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克服发文中经常出现的“穿靴戴帽”、照抄照转、贪大求全的现象,多一些结合自身、创新务实、简洁高效的举措。

(二)加强公文审核责任意识。机关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公文审核工作,在行文过程中强化公文审核意识,熟知公文规范,全面掌握情况,勤于学习,准确定位,才能在行文的各个节点把好公文审核关,确保公文质量。公文审核不是办公室一个部门的事。公文流程的每个节点都负有公文审核责任,需要各节点人员都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公文处理制度做好审核工作,关注细节,提高效率,进而提高文稿质量和行文效率。

(三)提高公文审核业务水平。公文审核重点要做到“看、问、核”。“看”公文要件是否齐全;“问”清楚发文目的及背景情况;“核”则要对行文格式、适用文种、公文内容、背景依据等进行全面审核。

企业审核意见篇8

一、适用范围

本通知的规定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国有参股公司、集体企业、已改制企业占用国有资产的处置。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以下两类:

(一)涉及资产产权变动的处置。调拨、置换、转让[含股(债)权],报损、报废、捐赠、对外投资或合作、资产损失核销,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方式。

(二)不涉及资产产权变动的处置。出租、出借、担保(抵押),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非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方式。

二、审批权限

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审批权限,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一)行政事业单位(含出资创办的企业及公司)的资产处置审批。资产处置由资产占有(或持有)单位提出申请,主管(或授权)部门审核同意,经区财政局复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方可实施。其中账面值5万元以下的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的处置(含报废、报损)由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审批。

(二)企业(除财政监管的企业和财政为出资人的投资公司外)国有资产的处置审批。企业国有资产处置由企业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经区财政局国资办复审后报区政府批准,方可实施。其中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流动资产和自用办公设备的处置(含报废、报损)除外。

三、处置程序及要求

(一)资产占用(或持有)单位持区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表a或表B),到区财政局国资办申报后,到指定的公示场所进行公示,必要时应在《晚报》上予以公示。公示内容主要包括:资产名称、资产状况、处置原因、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和处置价格等;公示时间:从正式公示之日起为期10个工作日。

(二)公示场所在公示结束后的2个工作日内签具国有资产处置公示意见,并送达区财政局审核。

(三)区财政局国资办根据资产占用(或持有)单位填报国有资产处置核销申报审批表的情况,按程序审批(本部门意见→主管部门意见→主管区领导意见→区财政局国资办意见→公示场所意见→区财政局意见→区监察局意见→区主管领导意见)后,下发国有资产处置批文,资产占用(或持有)单位据此调整帐务。

四、处置收入管理

(一)行政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出让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投资收益、租赁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属于国家所有,应上缴区级国库;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单位资产收入全额上缴区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单位(部门)综合预算。

(二)国有企业产(股)权处置收入、资产处置收入、非正常生产经营下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等缴入市区非税收入管理局账户,实行专户管理。

五、其他事项

(一)采用公开拍卖、招标投标方式处置国有资产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进行。

企业审核意见篇9

享受冬日暖阳的证券媒体记者们突然接到证监会的通知。证监会定于当日下午召开临时新闻会,“或将有重大政策信息”。在证监会实施每周五例行新闻会制度以来,还未有过周末开会的先例。

这一消息随之在互联网上传播、扩散,有关“ipo重启的猜测又或新三板扩容”被无数次转发。下午2:20左右媒体同行们相继到场,虽然前一天这里刚刚举行了例行新闻会,但这一天,谁也不愿意错过任何重大信息。

下午3点,中国证监会101听证室。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走进新闻厅,宣布会开始。疑惑打消,《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改革意见》”)正式。至此,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方案。

自2009年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本次改革也被市场认为是耗时最长、任务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也是被业内称之为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市场化改革。证监会可谓煞费苦心,为了保密特意选择在周末公布如此重大的改革决定。

事实上,自2012年10月10日后发审会暂停,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或已开始酝酿。2013年6月7日,证监会曾就上述《改革意见》的初稿公开征求意见。彼时监管者需要面对的,除了ipo停摆外,还有ipo堰塞湖。市场更以《改革意见》的正式公布时间来预期ipo重启时间表。

176天过去了,经历了数次修改、讨论,甚至是“头脑风暴”,一份“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的改革图清晰呈现。相比此前6月下发的《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本次《改革意见》的总体原则中强调了“加快实现监管转型,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接下来,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审核重在合规性审查,企业价值和风险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经审核后,新股何时发,怎么发,将由市场自我约束、自主决定。”邓舸称。

如此,ipo开闸可期。据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改革意见》后需要一个月时间的准备工作,才会有公司完成相关程序。2014年1月底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注册制破题

本次《改革意见》中指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厘清和理顺新股发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实现监管转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市场约束,促进市场参与各方归位尽责,为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奠定良好基础。

按照2013年6月证监会公布的《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监管部门仅将发行端市场化作出了明确安排(即放开发行节奏和发行价格)但对审核端市场并未触及。

彼时,曾有投行人士在内部研讨中表达了对审核端仍未市场化的些许“遗憾”。中信证券更是在内部研讨中表示,如果可以实现审核端市场化,即注册制,不对企业做实质性审核,把企业的优劣让投资者判断,那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证监会审核效率的提高、摆脱市场的指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ipo供给,改变上市企业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现状,防止暴炒的发生。

11月19日,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在《财经》年会上首谈股票发行注册制。他认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发行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的重大改革,也是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这个改革会带动和促进很多方面的改革。

“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注册制就是登记生效制,不是这样的。股票发行不是不要审了,更不是垃圾股可以随便发了,而是审核方式要改革。”肖钢说。

鉴于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与现行《证券法》的相关条款尚有冲突,故在目前《证券法》修订过程中,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验推进信息披露建设、向股票发行注册制过渡成为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的重中之重。

为此,本次《改革意见》中关于“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中明确了在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后,监管部门在对相应申报材料的审核时的权责,提出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门和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发现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11月3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本次《改革意见》提出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意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突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审核标准更加透明,审核进度同步公开,通过提高新股发行各层面、各环节的透明度,努力实现公众的全过程监督。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表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需要有步骤地推进。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注册制的做法不完全一致,但共同的特点是,新股发行应当以发行人信息披露为中心,中介机构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把关,监管部门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申请文件进行合规性审核,不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在充分信息披露的基础上,由投资者自行判断企业价值和风险,自主做出投资决策。

“注册制改革需要法律的修改,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也需要市场逐步适应和过渡,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本次改革将为注册制改革打下良好基础。”该部门负责人称。

400余天的等待

截至11月30日,ipo暂停已经超过400天。

证监会发行监管信息显示,自2012年10月10日以后,包括发行监管部和创业板监管部再没有召开过发审会。ipo被暂停。

彼时状态有一个绕不开的状况——ipo堰塞湖。同年11月初,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宁波会议”上提出了“当前排队等待发行上市的企业数目过多,要发,但要如何发”的问题,由此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发行体制改革的问题。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3日,在中国证监会ipo排队待审的企业总数高达837家。其中,创业板为330家,主板、中小板507家。ipo堰塞湖何时破解、如何破解,引起市场各方思考和探讨。

很快地,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时的部署,各保荐机构、会计师应在3月31日之前将财务核查工作报告报送证监会。本次核查主要是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提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

2013年两会期间,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po财务核查进展到了很关键的时候。ipo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核查阶段,由发行人、中介机构自查;第二阶段由监管部门抽查部分公司的自查报告。核查阶段结束后,ipo相应程序即可启动。

6月7日,证监会例行新闻会。在新闻媒体的见证下,ipo第二阶段对部分公司的抽查名单出炉。随后,《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下发。

在这次新闻会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提醒说,不要以为经过了财务专项检查,这家公司就100%一定能够赚大钱。本次检查只是督促中介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并不表明证券监管部门对这家公司质量有任何的认定和认可,投资者还是需要根据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披露的相关信息,自主投资自主决策自担后果。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来讲,证监会负责的是市场三公原则,但证监会不可能也不应该做投资收益的承诺和保障,这一点必须和市场讲清楚。按照国务院关于职能转变的要求,这就是属于我们不该管、不能管,也肯定管不好的,我们不可能对投资收益做任何保障,这不是监管部门的职责。”

在随后近6个月的时间里,市场陷入了漫长焦急的等待。由于本次《改革意见》亦作为ipo重启的“信号”,各方对《改革意见》的修订进展一直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关注。

为期两周的公开征求意见即将结束之际(6月末),有券商培训会上传出消息,监管层已经意识到市场上有声音认为改革力度不够,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改革,未涉及深层次改革,例如审核权仍在证监会、首发发行条件无变化、发审委未做改变等。

此后,有市场批评称《改革意见》“没有触及灵魂”,《改革意见》或因无法达成共识导致“公布时间搁浅”。

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9月底针对“ipo重启时间”的问题回应时亦表示,“必须对过去的ipo办法进行较大的改革”,“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重在改革,重在理顺新股发行体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市场各参与方归位尽责”。

10月1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披露了财务核查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发行监管思路。通过自查报告的审阅及抽查工作,监管部门发现,部分企业存在财务基础较为薄弱、内部控制质量有待提高、会计处理不恰当、招股说明书财务信息披露针对性不足等情况;部分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执业准则,核查程序不到位,未能保持必要的执业敏感和谨慎性等情况。

“提高首发信息披露质量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任务,不会通过一次专项检查活动就解决全部问题。中介机构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应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遵守首发各项规则要求,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

他还表示,今后,证监会将从五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提升发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充实和细化首发信息披露规则,强化披露要求;二是建立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在发审会前对中介机构底稿进行抽查;三是要求保荐机构加强内核制度建设,将原由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门主持的问核工作关口前移;四是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将预披露时点提前到受理即预披露;五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目前稽查部门已制定了立案标准,发行监管部门将总结日常监管经验,特别是本次专项检查积累的经验,认真执行立案标准,发现重大违规线索,立即移送稽查部门。

如今,上述五方面监管工作意见已经被涵盖在《改革意见》成稿中,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明确。

改革力度

《改革意见》从注册制、审核提速、老股转让、存量发行、市值配售、抑制“三高”、强化中介机构职责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要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本次《改革意见》中明确了中国证监会自受理证券发行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作出核准、中止审核、终止审核、不予核准的决定。且放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个月,以便过会企业自主选择发行时机。

如此,拟进行ipo企业审核流程、时间预期明确,不会再出现“材料上报后石沉大海、遥遥无期”的担忧。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公开在审企业受理进度的基础上,未来还会考虑将对受理企业的反馈意见情况公开。

“目前情况下,由于本次规定进一步提前招股说明书预披露的时间,未来投资者在证监会公开信息中会看到在审企业的两版稿,包括申报时的原稿和落实完反馈意见后,补充修改完善后的稿。这两个稿子出现的主要变化,反应的实际上就是反馈意见要求。”上述负责人称。

本次《改革意见》的亮点之一,即是老股转让的相关政策。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推出老股转让措施,允许首发时公司股东向公众公开发售存量股份,一是可以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数量,缓解单只股票上市时可交易份额偏少的状况;二是推动老股东转让股票可以对买方报高价形成约束,进一步促进买、卖双方充分博弈,促进新股合理定价;三是推出老股转让可以缓解“超募”问题;四是缓解股票上市后,老股集中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据悉,有关老股转让的配套措施仍在制定中,新股发行重启后,拟进行老股转让的公司须按照配套规则要求进行。

另,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本次《改革意见》首次引入了发达资本市场普遍使用的自主配售,使得投行与投资者之前的关系互相依存且持续。

在以往的投行业务中,承销商关注的是如何把项目卖出去,不关心投资者利益,而由于上市资源的稀缺性,投资者也更加关注是否能获得配额。在这种情况下投行和投资者之间经常进行的是一锤子买卖。

“而采用自主配售制之后,承销商考虑到项目出售的可持续性,需要拥有稳定的投资者;而投资者为了保证项目获取的可持续性,也需要稳定的承销商。”平安证券进一步表示,对于项目获取能力强和机构客户资源丰富的大券商,由于在项目端和资金端都具有优势,将会获得竞争优势。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作为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审核理念市场化。改革后,监管部门和发审委只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判断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改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

二是融资方式市场化。今后发行人可以选择普通股、公司债或者股债结合等多种融资方式,融资手段将更加丰富自由。

《改革意见》规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审企业,可申请先行发行公司债。鼓励企业以股债结合的方式融资。

三是发行节奏更加市场化。新股发行的多少、快慢将更大程度由市场决定,新股需求旺盛则多发,需求冷清则少发或者不发。

对应《改革意见》显示,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改造会后事项程序后,中国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审企业通过发审会,履行会后事项后,即可核准发行。就是说只要通过发审会,会后事项应该落实的全部都落实了,马上就会给核准批文。

四是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市场化。不再管制询价、定价、配售的具体过程,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确定发行时机和发行方案,并根据询价情况自主协商确定新股发行价格。主承销商可以根据事先公布的原则自主配售网下发行的股票,促进主承销商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合理定价。

企业审核意见篇10

   使用对象:企业、省市县主管机构审核员、负责人。作用:企业对登记备案进行业务操作,主管机构对企业登记备案进行管理。核心功能:企业:可以注册企业账号;可以对企业基本信息、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生产信息进行录入和编辑。主管机构审核员:可以对本辖区内的散装水泥相关企业递交上来的登记备案的企业信息进行初步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并可作通过和退回操作。主管机构负责人:以对本辖区内的散装水泥相关企业本级初审递交上来的登记备案的企业信息进行最终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并可作通过和退回操作。子功能模块:企业信息、公共信息、系统管理、备案信息登记、递交、打印、备案进度查询、备案结果上传。首先是技术分析,本文采用B/S体系结构来构造软件,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实现系统客户端零维护,跨区域使用系统,结合当前先进的、成熟的、稳定的aSp.net开发技术、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和B/S体系架构,其中由aDo(activeXDataobjects,ac-tiveX数据对象)数据库组件提供的数据库访问组件是数据库连接技术是系统开发的关键,它决定了web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性能访问速度、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方面,方便以后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其次是资源分析,广东金万邦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提供了硬件保障,包括:服务器和多部式电脑和笔记本;网络保障方面,公司提供了内网与外网两个网络;软件保障方面,购买了正版的VisualStudio2008软件开发平台和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并且拥有正版的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2设计方案

   2.1基础网络设计

   平台开发采用weB界面客户端/服务器的网络架构模式,管理平台运行在weB服务器上,所有数据集中存储与服务器便于日常系统维护,并提供方便简单的参数配置功能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实现服务器系统的快速安装部署。

   2.2功能模块设计

   平台采用基于aSp.net软件开发技术的B/S设计模型作为本平台的设计方案。在B/S体系结构下,平台的主要功能有:企业信息管理、业务管理。

   2.2.1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是用户进入系统后,获知一个系统提示信息就是备案状态:等待处理。企业信息管理模块其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⑴备案信息管理:通过该功能,将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生产信息、企业地理位置和设施设备信息)登记、递交、打印。⑵备案进度查询:通过该功能,将可查看到历史审核意见,主管机构、备案阶段、备案状态、审核意见等信息以列表形式显示出来。⑶备案结果上传:是企业备案通过后,将结果上传到系统的接口。

   2.2.2业务管理业务管理是主管机构可通过对企业的审核,填写相应的意见,令自己可以掌握企业的全面情况,有助于开展对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业务管理模块其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⑴备案审核:主管机构审核员和负责人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审核,待审核企业以列表的形式显示。⑵审核进度:可以查看到本辖区内已递交企业的审核进度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⑶审核记录:可以查看到本级及本级以下的企业审核历史记录,以列表的形式显示。

   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通过定义系统各角色的操作权限,用户登录后,将相应的菜单权限分配给对应的角色,从而保证每种角色的用户,只能操作本角色权限内的数据,从而保证数据的存取控制的安全性。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系统用户表的设计。系统用户表Users:用于存储系统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账号、密码信息及对应的主管机构信息,用户表各字段设计如表1所示。用户类型表Usertype:用于存储系统用户类型(角色)信息,主要包括角色名字,并针对同一角色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排序分类,各字段设计如表2所示。用户角色权限表UsertypeFunction:用于存储各用户类型(角色)的系统菜单信息,主要包括系统菜单编号、用户类型编号等,各字段设计如表3所示。

   4平台实现

   平台采用基于B/S设计模型作为平台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windowsServer2008作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并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系统采用VisualStudio2008软件开发工具,通过使用C#开发语言进行实现。

   4.1登记备案子系统登录模块实现

   系统的企业包括已获资质和拟建企业,已获资质企业在登记备案子系统登记备案本企业信息,拟建企业需要先对拟建信息审核后才可以对拟建信息进行备案。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界面,如图3所示。企业在登记备案子系统登录时,系统会先判断企业的类型,如果是拟建企业则系统登录到拟建备案子系统,已获资质的企业则直接登录到登记备案子系统,并对授权企业相关的权限。

   4.2企业信息管理模块

   企业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了对企业备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生产信息、企业地理位置和设施设备信息)的登记、递交和备案结果打印,同时实现了备案结果的上传。企业信息登记模块管理界面,如图4所示。

   4.3主管机构管理模块

   主管结构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对企业备案信息审核、查看主管机构管辖区域内的所有企业的审核记录及审核进度。

   5系统测试

   5.1测试环境与配置

   本平台的测试环境采用windowsServer2003企业版作为本系统试运行的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采用iiS6.0作为应用服务器支撑平台;测试的访问客户端则采用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l/windows7或更高版本作为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8.0作为客户端浏览器。系统的测试环境与配置清单如表4所示。

   5.2测试方法

   从测试设计方法来看,本平台主要采取黑盒测试法,对平台功能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⑴功能测试。在功能测试上,在系统的不同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在系统测试阶段,我们针对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编写了正常场景和异常场景的用例,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深入测试,尽可能全面覆盖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⑵性能测试。在系统的性能上,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页面响应时间和用户并发量的测试,以确保系统能满足平台用户的日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