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十篇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27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1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使得诸如预算、资产、专项资金收支、工程项目、负债资金收支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存在资金安全隐患。财务收支不能完全做到“一支笔”审批,“白条子”报账、“白条子”抵库、大量现金结算和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普遍存在。此外,财政总会计、政府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不清,财政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一是财政票据管理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收据成了“万能票据”,导致坐收坐支、个人占用票款、票据遗失等现象的发生。二是人员支出管理失控,超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发放职工福利、补贴、奖金的现象普遍,如某镇全年发放各类福利、补贴、奖金数额达238万元,某镇全年人均发放各类福利、补贴、奖金达4.2万元,有些乡镇在负债的情况下,各类福利、补贴、奖金也照发不误。三是公务接待费用居高不下,公款吃喝现象有增无减等等。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乡镇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客观因素。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还需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对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

领导重视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乡镇领导干部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一是有利于其治财理财能力的提高,二是有利于对财务人员依法管财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人事组织部门应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内容之一。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规范理财行为;开发乡财县管应用软件,建立县乡财政信息网络系统,县乡财政之间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拨款,并将乡财县管应用软件融入“金财工程”系统;加强资产管理,掌握乡镇部门资产家底,保证预算分配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物资产基础之上,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转3.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模式。

①实行“乡财县管”模式(即乡财乡用县管)是推动建立县乡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规范乡镇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对实行“乡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三不变”原则:预算管理权不变、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

②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即县财政部门按政策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在县财政局内设立乡镇财政管理分局,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分别核算各乡镇综合预算收支;取消乡镇财政总会计,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乡镇财政管理分局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乡镇列入政府采购支出项目,由乡镇根据年度预算提出申请,经乡镇财政管理分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中心集中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分局直接拨付。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其管理权上收县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

③县级财政部门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财政、财务知识的培训和监督。乡镇政府在县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2

——##县转变乡镇职能的调查经过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三农”问题再次被全社会所关注。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不仅要面临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抛弃,而且还将面对新形势下农民致富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的乡镇人民政府,其职能到底如何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亟待研究和着力实践的课题。带着这一课题,近期,笔者先后深入城关镇、汤坪镇、龙王镇和太山庙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与思考,得出的综合结论是:“转变乡镇职能,已经不单纯是乡镇自身的改制,它牵动着农村*体制改革的‘神经’;也不单纯是依靠一项改革就能完成,它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与之相匹配”。一、问题与分析城关、汤坪、龙王镇和太山庙乡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人口37463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0.1%和50.2%,四乡镇在##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县上下达的编制,一乡三镇共下达行政编制133人,事业编制65人,目前行政人员在岗103人,缺编30人,占总数的22.2%;事业人员编制65人,在岗61人,缺编4人,占总数的6.2%。一乡三镇正副科级干部定编62人,目前配备55人,尚缺7人。1、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乡镇干部队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基层,长期扎根农村,熟知乡镇之苦、干部之难、报酬之低,在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相对老化的现象。从所调查的4个乡镇来看,乡镇干部在册人员总数167人,其中: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41人,仅占在册人员总数24.5%;30-48岁的105人,占62.9%;48岁以上的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12.6%。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4个乡镇167名在册干部中,仅有大学文化1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5.9%;有大专36人,占在册人员总数21.6%,这部分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本科、大专*,专业知识相对贫乏;中专以下的1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72.5%。干部创新意识差,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由于常年工作在乡镇,普遍缺乏正规化培训,加之山区信息闭塞,远离县城,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坐井观天,缺乏开拓发展的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果菌药等主导产业,基本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可喜局面。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产业结构调整不力和推广科技的方法和能力欠缺,4个乡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6名干部中,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4个乡镇目前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上述情况的存在,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出现了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二、有益的探索在现行体制下,固然影响乡镇职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一些乡镇面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在职能转换方面坚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乡镇职能的转换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1、取消包村制度,强化村民组织自治功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汤坪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工作方法,其弊端有三:一是大包大揽村务,弱化了村民组织自治功能;二是导致镇上干部力量分散,加大了干部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是包村干部几乎年年轮换,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对此,该镇今年在柏杨村进行了取消包村工作试点,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短期内使后进村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近期汤坪镇党委、政府正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明年将在全镇全面推行取消包村工作制度,集中干部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2、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增强政府服务功能。成立各类中介组织,加强各种专业服务,是乡镇政府在新时期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来,城关镇在围绕袋料产业,汤坪镇在围绕果菌药菜主导产业,太山庙乡在围绕果菌药桑主导产业建设上,依靠科技、提供信息、加大投入,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两镇一乡的共同经验是:围绕主导产业,增强服务功能。他们认为,要实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联结,必须以引进和培育龙头基地为主,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为辅的中介组织。因此,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开始倾斜干部力量,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以此强化服务功能,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3、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服务效果。好行为要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建立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搞好服务的根本,也是实现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环节。汤坪镇、太山庙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汤坪镇创新工作机制,在产业建设中,推行了党委、政府建协会、支部建分会、协会联公司的模式。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营造市场上,努力建好镇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协会。村上建立分会,在能人党员中扶持了汤坪镇蔬菜、药材、食用菌3个协会。镇协会采取引资、合作等方式吸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提供技术,建设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渔湾村秦岭菜业经营公司、安康北医大华严村绞股蓝种植公司、汤坪江浙食用菌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全镇菜、药、菌三大产业的发展。太山庙乡在创新工作机制上,突出抓了以下两点: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在规范机构设置后,进一步规范各办(站、所、协会)职权范围,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对(站、所、协会)工作落实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或限期完成,如限期整改无起色,仍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列入办(站、所、协会)或个人考核档案,年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十三月工资及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一项产业、一个协会、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考核转移到数量考核和质量初期自以为是错误的做法中跳出来,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好的履行职责。4、创新培训机制,提*部素质。一要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要严格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总体要求,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需要。对每名干部都应建立学习档案,每半年由组织、宣传部门检查考评一次,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学习、集中培训、轮训制度。严格按照全县干部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全县14个乡镇所有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和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提*部*理论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三是要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专业考试和各种*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5、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首先要强化县对乡镇的工作考核,突出对最终成果的考核,重点考核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农民的收入和负担情况,以及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情况,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和完善考核的方式,使乡镇工作考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核和奖惩。应当结合各地实际,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目标,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第三要把考核的权限交给农民。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二是创新干部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定期不定期在乡镇机关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轮岗交流,县委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要适时对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进行异地交流。同时积极做好干部分流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逐步推向市场,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基本保障,变事业单位为经济实体,鼓励干部1─2年带薪创业,到期脱离财政。三是健全干部“上下”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同志提任领导职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3年工作考核倒数第一的进行脱岗学习或进入再就业中心,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四是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管理权限,县直部门下派乡镇业务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提拔交流、工资晋级等由乡镇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6、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转型。一要灵活设置机构。乡镇在机构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职能转变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合理规划,要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经济”的原则,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建立机构,以确保有充足的力量来抓产业、包项目。二要突出工作重心。我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恢复重建、加快发展。乡镇工作重点必须从管理具体事务尽快转变到谋划经济大局上来。立足本地实际,制订好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引导农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要转变工作职能。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提供服务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对农民的管理体制更为松散,只有“服务”才是联系乡镇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乡镇工作一定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切实实的为农民致富出点子,办实事,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3

经过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三农”问题再次被全社会所关注。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不仅要面临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抛弃,而且还将面对新形势下农民致富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的乡镇人民政府,其职能到底如何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亟待研究和着力实践的课题。带着这一课题,近期,笔者先后深入城关镇、汤坪镇、龙王镇和太山庙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与思考,得出的综合结论是:“转变乡镇职能,已经不单纯是乡镇自身的改制,它牵动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神经’;也不单纯是依靠一项改革就能完成,它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与之相匹配”。

一、问题与分析

城关、汤坪、龙王镇和太山庙乡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人口37463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0.1和50.2,四乡镇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县上下达的编制,一乡三镇共下达行政编制133人,事业编制65人,目前行政人员在岗103人,缺编30人,占总数的22.2;事业人员编制65人,在岗61人,缺编4人,占总数的6.2。一乡三镇正副科级干部定编62人,目前配备55人,尚缺7人。

1、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干部队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基层,长期扎根农村,熟知乡镇之苦、干部之难、报酬之低,在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相对老化的现象。从所调查的4个乡镇来看,乡镇干部在册人员总数167人,其中: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41人,仅占在册人员总数24.5;30-48岁的105人,占62.9;48岁以上的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12.6。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4个乡镇167名在册干部中,仅有大学文化1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5.9;有大专36人,占在册人员总数21.6,这部分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本科、大专文凭,专业知识相对贫乏;中专以下的1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72.5。干部创新意识差,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由于常年工作在乡镇,普遍缺乏正规化培训,加之山区信息闭塞,远离县城,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坐井观天,缺乏开拓发展的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果菌药等主导产业,基本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可喜局面。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产业结构调整不力和推广科技的方法和能力欠缺,4个乡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6名干部中,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4个乡镇目前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叫法不一,但工作模式大体一致,基本上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各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科学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于个别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是吃“大锅饭”,搞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干部管理体制不顺。4个乡镇除乡镇直接管理的站所和工作机构外,现有林特站、社保所、派出所、土管所等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工作人员管理权仍归主管局管理,虽然这些人在乡镇工作,但工资、人事管理调动权都在县直部门,乡镇只有使用权。这种现状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瓜分和肢解了乡镇政府的大部分职权,使乡镇工作和干部管理的难度明显增大。干部交流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县上和乡镇都采取了干部竞争上岗、轮岗、异地交流等形式就干部交流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总的来说,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交流干部人数所占干部总数的比例还比较小,干部本地化和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太山庙乡33名在岗人员中,有14名是乡上的本地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2。在这14名干部中,有4名是夫妻关系,8名是亲戚关系。由于当地干部长期在固定的区域工作,而且社会关系复杂,给干部管理工作既增加了难度,又使这些干部造成思想僵化,工作无动力,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进出口不畅。纵观##乡镇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80年代初招考了一批轮换干部,从村干部中选拔了一批乡镇领导干部,其二,90年代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从98年以后,由于学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原因,除了少数选调生被分配至乡镇工作、县直部门部分中青年干部被选拔乡镇任职外,乡镇的进人渠道几乎被堵死,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在干部的出口上,目前除了到龄离、退休和自然死亡外,其他渠道很少,这也是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2、乡镇转换职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中央1号文件、税费改革以及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无不对乡镇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乡镇工作由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许多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将很快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往哪里去?税改后,乡镇干部征收税款这一主要任务将逐步消失,加之计生、土管、司法等工作走向法制化,乡镇一些原有职能即将弱化,几十年一贯履行“安排生产,催粮要款,结扎引产”三大项常规任务基本不复存在,一些干部偏多的乡镇许多人无事可做,富裕人员分流问题再次凸现。

二是钱从何处来?税改后,虽然中、省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进行补偿,但乡镇缺口仍然很大,本来在此之前就十分困难的乡镇财力就更加捉襟见肘,这种现状,不但难以保持乡镇最基本的运转支出,而且许多乡镇无力偿还欠款,更何况又面临教育、修路、集镇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投入。

三是事该怎么做?乡镇工作历来辛苦,其任务之重,条件之差,待遇之低是众所周知的,但乡镇工作最容易出问题,这也是无可争论的事实。因为职责界定不清、事务繁杂而导致顾此失彼,又因为机制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导致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乡镇搞好工作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四是职能怎转换?由于现行体制问题,随着乡镇林业站、社保所、派出所、土管所管理职能上划,导致部分乡镇职能削弱,增加了协调难度,致使部分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工作落不实。乡镇在管理方面严重存在着“责、权、利”不相一致的问题,本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的事务,但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致使乡镇政府管理权名存实亡,导致部分“七站八所”与乡镇政府“两张皮”,上述情况的存在,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出现了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

二、有益的探索

在现行体制下,固然影响乡镇职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一些乡镇面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在职能转换方面坚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乡镇职能的转换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1、取消包村制度,强化村民组织自治功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汤坪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工作方法,其弊端有三:一是大包大揽村务,弱化了村民组织自治功能;二是导致镇上干部力量分散,加大了干部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是包村干部几乎年年轮换,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对此,该镇今年在柏杨村进行了取消包村工作试点,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短期内使后进村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近期汤坪镇党委、政府正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明年将在全镇全面推行取消包村工作制度,集中干部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

2、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成立各类中介组织,加强各种专业服务,是乡镇政府在新时期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来,城关镇在围绕袋料产业,汤坪镇在围绕果菌药菜主导产业,太山庙乡在围绕果菌药桑主导产业建设上,依靠科技、提供信息、加大投入,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两镇一乡的共同经验是:围绕主导产业,增强服务功能。他们认为,要实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联结,必须以引进和培育龙头基地为主,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为辅的中介组织。因此,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开始倾斜干部力量,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以此强化服务功能,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3、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服务效果。

好行为要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建立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搞好服务的根本,也是实现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环节。汤坪镇、太山庙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汤坪镇创新工作机制,在产业建设中,推行了党委、政府建协会、支部建分会、协会联公司的模式。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营造市场上,努力建好镇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协会。村上建立分会,在能人党员中扶持了汤坪镇蔬菜、药材、食用菌3个协会。镇协会采取引资、合作等方式吸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提供技术,建设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渔湾村秦岭菜业经营公司、安康北医大华严村绞股蓝种植公司、汤坪江浙食用菌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全镇菜、药、菌三大产业的发展。太山庙乡在创新工作机制上,突出抓了以下两点: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在规范机构设置后,进一步规范各办(站、所、协会)职权范围,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对(站、所、协会)工作落实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或限期完成,如限期整改无起色,仍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列入办(站、所、协会)或个人考核档案,年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十三月工资及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一项产业、一个协会、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考核转移到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上来,坚持以实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对引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做出积极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与晋职评优直接挂钩。

4、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

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对此,汤坪镇党委、政府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去年以来,该镇在创新工作方法中坚持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在全镇建立了“一访、两定、一查、三评、三贴近”的工作制度。“一访”就是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走访一次所联村的全体党员群众,村两委成员至少走访一次全体村民。通过走访了解和掌握他们所想、所需、所忧;“两定”就是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要求,村上根据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和群众党员的要求,确定当年要办的具体实事,确定当年的具体工作目标;“一查”,就是定期进行一次督查,镇党委、政府组织由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县镇人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定期对“两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做好指导帮助和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解决不了的困难,协调有关方面,把定下来的事情一件一件落到实处;“三评”,就是让群众评优劣。镇村干部以述职形式向参加评议的党员群众汇报当年“两定”目标完成情况,参加评议的党员群众根据“两定”任务完成情况,分别对镇村干部进行“优秀、称职、不称职”的量化测评,并当场汇总,将测评结果纳入镇村干部年度考核;“三贴近”就是办实事。要贴近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坚决防止说大话、讲空话、不办事、不求进取的现象;贴近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防止发生脱节、不合拍现象;贴近群众,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既要谋发展,又要保稳定,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汤坪镇这一创新工作方法的推行,把立足点放在办实事上,不仅为镇村两级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指明了方向,而且有效地激发了镇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也对镇村党员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转换的设想

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首先应该从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入手,依靠机制的转换推动职能的转变。

1、调整机构设置,转移工作重心。乡镇对应县级机构设立了站、办、所,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这样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带有明显的行政事务色彩,导致了机构臃肿,人力分散,加之乡镇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收入上,导致职能错位。在新形势下,乡镇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才能使乡镇职能到位而不错位。这就要求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的职能。

2、转换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力量分散在村上,每到中心工作来临时,集中力量搞突击,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在村民自治之后,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乡镇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分流人员,以此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换,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进行协调,靠服务来实施管理。这必然要求乡镇干部纠正农村工作中随意命令、胡乱指挥、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务透明,从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计划行事和市场经济初期自以为是错误的做法中跳出来,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好的履行职责。

4、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干部素质。一要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要严格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总体要求,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需要。对每名干部都应建立学习档案,每半年由组织、宣传部门检查考评一次,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学习、集中培训、轮训制度。严格按照全县干部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全县14个乡镇所有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三是要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专业考试和各种成人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5、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首先要强化县对乡镇的工作考核,突出对最终成果的考核,重点考核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农民的收入和负担情况,以及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情况,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和完善考核的方式,使乡镇工作考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核和奖惩。应当结合各地实际,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目标,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第三要把考核的权限交给农民。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二是创新干部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定期不定期在乡镇机关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轮岗交流,县委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要适时对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进行异地交流。同时积极做好干部分流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逐步推向市场,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基本保障,变事业单位为经济实体,鼓励干部1─2年带薪创业,到期脱离财政。三是健全干部“上下”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同志提任领导职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3年工作考核倒数第一的进行脱岗学习或进入再就业中心,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四是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管理权限,县直部门下派乡镇业务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提拔交流、工资晋级等由乡镇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

6、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转型。一要灵活设置机构。乡镇在机构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职能转变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合理规划,要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经济”的原则,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建立机构,以确保有充足的力量来抓产业、包项目。二要突出工作重心。我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恢复重建、加快发展。乡镇工作重点必须从管理具体事务尽快转变到谋划经济大局上来。立足本地实际,制订好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引导农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要转变工作职能。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提供服务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对农民的管理体制更为松散,只有“服务”才是联系乡镇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乡镇工作一定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切实实的为农民致富出点子,办实事,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4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软件产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使用正版软件对于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主要任务

各部门、各乡镇要对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办公软件(wpSoffice、microsoftoffice等)、杀毒软件使用情况。凡是使用未经授权的非正版软件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需要的正版办公软件、杀毒软件,要安排必要的资金并按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购买,切实加强对软件的资产管理。购置、更换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符合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要求。

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2011年3月)。各部门、各乡镇要精心组织,将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认真梳理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整改方案,进行自查自纠。2011年4月10日前,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方案(见附件)报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文广新局)。

(二)督促整改(2011年4月底前)。各部门、各乡镇要切实推进整改工作,及时汇总正版软件需求情况,落实采购经费,并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实行集中采购。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将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开展督促整改,并对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总结,上报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抽查迎检(2011年5月至9月)。5月至6月底,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自7月开始,各部门、各乡镇要积极做好国家督导组及省、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的抽查迎检工作。

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成立望江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部门、各乡镇要在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切实保障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5

一、高度重视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政府机关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对于树立全县政府机关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各镇乡和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本地、本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领导,带头使用正版软件。为加强对此次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开展全县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镇乡和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专项检查的主要任务

各镇乡和部门要对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杀毒软件使用情况。凡是使用未经授权的非正版软件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需要的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杀毒软件,要安排必要的资金并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购买,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加强软件的资产管理。购置、更换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符合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要求。

三、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步骤

(一)自查阶段(年月-年月)

各镇乡和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梳理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计算机正版软件的种类、数量以及是否具有合法的授权文件等情况进行自查,于年月日前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方案(见附件)上报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更换正版软件阶段(年月-年月)

由县党政信息中心对镇乡和部门需要购买的正版软件种类、数量进行汇总,由政府集中采购。年月底前,完成全县政府机关正版软件的安装、调试。

(三)检查验收阶段(年月-年月)

各镇乡和部门对本乡镇、本单位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书面总结及电子稿于年月日前报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全县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各镇乡、部门使用正版软件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租赁制;泰兴市;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5-02

0引言

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做到每个县1-3所乡镇卫生院,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虽然国家已给予充分重视,然而,乡镇卫生院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情况较差、人才匮乏等等。因此,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于2003年机动的设置了乡镇卫生院“租赁制”体系,以缓解存在的种种问题。

1租赁制产生的背景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全市总人口1197181人,辖泰兴、黄桥等15个镇和根思乡1个乡。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320个护士,其中在城护士110个。2003年改制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经济情况较差,仍存在生存困难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较差,一些卫生院甚至入不敷出。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多年来卫生院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甚至在进行租赁制改革后的近年,不少乡镇卫生院仍然亏损:截至2009年,亏损已上升至1022.01万元。2007-2009年三年收支差额平均亏损面达78%。而这一情况,在改制前更加严重:2001年时,37家卫生院负债总额6448.6万元,有22家卫生院负债额在100万元以上,最高的负债高达1381.1万元。[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1.1就诊患者太少根据学者张朝阳的一项调查显示,“就全国来看,除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外,乡镇卫生院的就诊率都有所下降。据统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985年的11亿人次降低到2003年的6.91亿人次;床位使用率由1985年的46%降低到2003年的36.2%。”

同样,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造成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太少。

泰兴市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2009年,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从25项指标上看,泰兴市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由此可见泰兴市的经济情况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高。同时,泰兴市全市已拥有等级公路1967.3公里(含村道),高速公路73.4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85%,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3.11标台。200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0275辆,私人汽车拥有量20964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居民经济情况的良好、泰兴市交通的发达,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患者数量的减少。

1.1.2上级补助太少,扼制乡镇卫生院发展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9080个,占全国总卫生机构数的14%。然而,2008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仅为1397502万元和85952万元,分别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17%和1%。由此可见,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过少。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2007-2009年间,虽然政府财政每年递增100万元,但是到2009年政府财政补助仅为903.97万元,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4.27%。

1.2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较差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1.6%、大专学历占17.9%、无专业学历人员占到21.8%。无独有偶,泰兴市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中专以上70%多;320个护士,在城的护士110个,其他的共210个。可以看出,直至现在,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人员队伍素质较差。而在2001年时,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情况更差: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4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有428人,而无职称和无规定学历的人员达1106人和1703人。[1]

由于政府补助的不到位,且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乡镇卫生院就医患者数量小,卫生院的效益不好,人员福利自然也随之缩水——这是目前乡镇卫生院难以招徕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运行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即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不好,造成人员的流失,因此造成了医疗水平的低下,由此造成了病人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就诊,进一步的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不良。如图1所示。

2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租赁制的具体举措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开始,实行租赁制,进行两权分离的改革。具体,即将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制形式公有,经营权有偿出让,保持卫生院的性质、功能、名称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政府拨款的渠道不变,通过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卫生院之间的关系,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卫生院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两权分离改革以后,政府仍然是卫生院所有权的主体,政府只是把经营权和相关的责任义务落实给经营者。经营者通过竞争获得经营权,其权利一般有:管理经营权、财产支配使用权等;应承担的义务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设备完好与充分运行,承担开展卫生服务的义务等;其责任是保证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自负盈亏,保证公有资产不流失,保证职工的民利和利益等。

不难看出,租赁制实质上是对乡镇卫生院产权的一次明确界定。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的界定使得人们可以自己承担行为的全部后果,因而可以减弱或消除人们行为的外部性,从而达到长期收益最大化。经济学家诺斯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诺斯所说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主要就是指与产权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制度。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们推动的。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行为,使得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不一致。因此社会必须设计出一种机制,使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率接近私人收益率,使产权所有者能够充分享受其经济活动的收益,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从事相应的活动。这就是产权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结合泰兴市卫生局的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租赁制的运行情况及实施背景,并就其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租赁制;泰兴市;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5-02

0引言

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做到每个县1-3所乡镇卫生院,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虽然国家已给予充分重视,然而,乡镇卫生院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情况较差、人才匮乏等等。因此,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于2003年机动的设置了乡镇卫生院“租赁制”体系,以缓解存在的种种问题。

1租赁制产生的背景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全市总人口1197181人,辖泰兴、黄桥等15个镇和根思乡1个乡。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320个护士,其中在城护士110个。2003年改制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经济情况较差,仍存在生存困难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较差,一些卫生院甚至入不敷出。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多年来卫生院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甚至在进行租赁制改革后的近年,不少乡镇卫生院仍然亏损:截至2009年,亏损已上升至1022.01万元。2007-2009年三年收支差额平均亏损面达78%。而这一情况,在改制前更加严重:2001年时,37家卫生院负债总额6448.6万元,有22家卫生院负债额在100万元以上,最高的负债高达1381.1万元。[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1.1就诊患者太少根据学者张朝阳的一项调查显示,“就全国来看,除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外,乡镇卫生院的就诊率都有所下降。据统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985年的11亿人次降低到2003年的6.91亿人次;床位使用率由1985年的46%降低到2003年的36.2%。”

同样,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造成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太少。

泰兴市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2009年,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从25项指标上看,泰兴市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由此可见泰兴市的经济情况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高。同时,泰兴市全市已拥有等级公路1967.3公里(含村道),高速公路73.4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85%,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3.11标台。200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0275辆,私人汽车拥有量20964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居民经济情况的良好、泰兴市交通的发达,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患者数量的减少。

1.1.2上级补助太少,扼制乡镇卫生院发展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9080个,占全国总卫生机构数的14%。然而,2008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仅为1397502万元和85952万元,分别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17%和1%。由此可见,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过少。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2007-2009年间,虽然政府财政每年递增100万元,但是到2009年政府财政补助仅为903.97万元,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4.27%。

1.2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较差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1.6%、大专学历占17.9%、无专业学历人员占到21.8%。无独有偶,泰兴市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中专以上70%多;320个护士,在城的护士110个,其他的共210个。可以看出,直至现在,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人员队伍素质较差。而在2001年时,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情况更差: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4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有428人,而无职称和无规定学历的人员达1106人和1703人。[1]

由于政府补助的不到位,且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乡镇卫生院就医患者数量小,卫生院的效益不好,人员福利自然也随之缩水——这是目前乡镇卫生院难以招徕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运行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即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不好,造成人员的流失,因此造成了医疗水平的低下,由此造成了病人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就诊,进一步的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不良。如图1所示。

2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租赁制的具体举措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开始,实行租赁制,进行两权分离的改革。具体,即将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制形式公有,经营权有偿出让,保持卫生院的性质、功能、名称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政府拨款的渠道不变,通过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卫生院之间的关系,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卫生院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两权分离改革以后,政府仍然是卫生院所有权的主体,政府只是把经营权和相关的责任义务落实给经营者。经营者通过竞争获得经营权,其权利一般有:管理经营权、财产支配使用权等;应承担的义务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设备完好与充分运行,承担开展卫生服务的义务等;其责任是保证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自负盈亏,保证公有资产不流失,保证职工的民利和利益等。

不难看出,租赁制实质上是对乡镇卫生院产权的一次明确界定。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的界定使得人们可以自己承担行为的全部后果,因而可以减弱或消除人们行为的外部性,从而达到长期收益最大化。经济学家诺斯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诺斯所说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主要就是指与产权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制度。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们推动的。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行为,使得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不一致。因此社会必须设计出一种机制,使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率接近私人收益率,使产权所有者能够充分享受其经济活动的收益,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从事相应的活动。这就是产权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存入我的阅览室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7]徐爱军,陆荣强等.张家港乡镇医院的改制模式研究[J].中国药房,2010,(13):1153-1155.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7]徐爱军,陆荣强等.张家港乡镇医院的改制模式研究[J].中国药房,2010,(13):1153-1155.

存入我的阅览室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7]徐爱军,陆荣强等.张家港乡镇医院的改制模式研究[J].中国药房,2010,(13):1153-1155.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非正式行政指导;村民自治;乡镇改革;乡村双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227-03

自从我国实行村民自治以来,正式国家政权与自治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在税费改革以前,乡镇政府往往倾向于积极干预村民自治,力图把村民自治变成自己的下一级机构;而在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府干预基层自治的动力大大削弱,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理顺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本文仅从非正式行政指导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这个特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这样的角度并不是排他的。

一、国家政权与自治体的关系困境

地方自治在现代民族国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人们认识到,中央政府不可能掌握地方治理的所有相关知识和信息,这样的“地方性知识”实际上只有地方居民的自治才可以做到,因此,在国家的总体框架下承认地方自治的合理性,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总趋势。

综观世界上的地方自治模式,不外乎英美式自治和德日式自治两个模式。英美式自治内部还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是自治体萌芽从就的国家体系中分离出来,然后与旧的国家体系时而对抗,时而合作,最后通过一个根本性大法的形式把两者的关系稳定下来。诺斯等指出:“一般来说,历史上的一些代表性的政府解决方案的协议都是以某种精英条约的形式出现的(如1215年大和美国宪法)。”[1]在这样的模式下,尽管国家权力可能极大扩张,但是自治地方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权力,并保留通过违宪审查等方式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

德日模式则缺乏一个自治体的自我生长的过程,主要是依靠法律体系的规定使地方获得了自治权。以日本为例,地方自治的原则在明治宪法中就获得了确认,但是并无宪法的实质保障。1888年制定的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制定的府县制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制度,但府县仍然有地方行政机关的强烈色彩,1943年更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市町村领导人选任的干预。1999年修改地方自治法,弱化了国家对市町村的监督和干预制度。但是,国家与地方公共团体的关系的问题并没有因为法律的修改的获得彻底的解决[2]。可以说,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行政指导最发达的国家,原因之一也就是单一制国家下国家与自治地方关系的困扰。

在我国,也存在着类似日本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法律规定村民自治,乡镇无权干涉村民自治内部的事务,但是规定非常简约含糊,不便操作;另一方面,乡镇在国家的强大压力下,必然希望村民自治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二者经常发生冲突,但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解决纠纷,因此事实上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具体博弈的结果,其效率非常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乡镇职能、模式乃至于存废的广泛争议。在学术界,就有乡镇自治论(沈延生等),乡镇县派论(徐勇等)、乡镇强化论(主要是实务界人士)、乡政自治论(吴理财等)。废除乡镇的主张由于其依据的不可靠最为人们所怀疑,乡镇自治的主张由于过于激进也不为多数人所接受。乡镇县派论的主张其实不过是把乡镇的自由裁量空间变小,把矛盾上收到县而已,很难说是治本之策。吴理财“镇政、乡派”的主张注意到了农村的异质性,但是他也承认这不过是制度建构的一种形式而已,“现代乡镇制度建构关键在于乡镇权力的重构”[3]。作者比较倾向于吴理财的观点,本文的论旨之一,便是为“乡镇权力的重构”提供一个特定的思路。

如果从制度成功的角度上看,英美式自治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不过其特殊的文化和不可复制的历史进程使得它对于中国乡镇自治的借鉴意义其实并不大。就国情与制度环境相似性的角度上将,中国同日本的情况可能更为接近。为了解决国家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当然应当尝试英美式的契约方法,但是日本式的行政指导方法也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的路径之一。由于国家与自治体之间不存在正式的强制制度联系,国家对于自治体的指导可能更加的非正式。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应当是通过对于自治体及其基础的非正式指导,来减弱二者正式法律关系的困难。法律制度与非正式行政指导之间构成互为支持的关系。

二、“草根社会”的自治基础功能

中国的农村实际上是千差万别的,笼统地讨论“中国农村”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我们大致上可以把中国农村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基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村,即学术界研究颇多的城中村、城边村、大中型企业所在的村等。第二种是兼业型的农村,在这种村庄中劳动力大量流出,从事非农产业活动,村庄表现出高度的“空心化”状态。第三种是纯农业村,居民以种养殖业为主业,人口基本上不流动。本文讨论的是第三种村庄。

按张康之教授的看法,传统的农业社会是一个生活领域不分化的社区。一方面,人与自然还不能比较彻底地分开,社会也就不可能分化,因而,农业社会是以一体性的形式出现的,人们生活在熟人圈子里,受到习俗、习惯的规范,个人与群体浑然为一,是一个混沌的“一体性”、同质性存在[4]。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公共生活领域、私人生活领域、日常生活领域实际上是一体化存在的,很难把它们截然地分开。这就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农民对于公共生活的决策通常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的,因此农民既是理性的(在日常生活领域的意义上),又是不理性的(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意义上);第二,在农村实际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理性”。如果从这样一个思路来观察问题,那么时下流行的“公共性与社会治理”[5]的命题在纯粹农村社区是否能够获得支持便大可怀疑。

在这样的哲学理念的支持下,陶传进指出,农村社区实际上是一个双层结构,其一是由村民组成的“草根社会”,其二是由这个“草根社会”中产生出来的(毋宁说是外部安排的――引者注)、位居更高一个层次的村民自我治理组织[6]。虽然在政治学看来,村民自治已经是一个最低层次的政治结构,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这个政治结构乃是由更基本的社会结构所支持的。“草根社会”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会学变量,如社区发育程度、社会资本储量、志愿者组织的多寡等等。当这些变量取低值的时候,“草根社会”是非常贫瘠的,有效的村民自治便不可能展开。陶传进以此为进路,讨论了强化“草根志愿者”对于乡村治理的意义。但是,在强化“草根社会”的发育程度的进程中,基层政府不应当无所作为。

我们对于正式国家与乡村自治的关系的思考,一直是包含了一个压力型和直线型的思考模式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国家权力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到村民自治的这样一个直线的压力型体制。村干部成了这个压力体制的末梢。他们总是在国家与村民的双重压力之下寻求空间,一旦二者的矛盾尖锐化,村干部就会站到乡镇政府的一边,而农民就找不到自己的组织化的代言人。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思路稍微改变一下:乡镇政府不是直接地把压力加到村干部的身上。乡镇政府可不可以首先同“草根社会”取得一致,深刻地影响“草根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从而达到政府与“草根社会”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一致?

三、非正式行政指导及其作用

传统的行政行为的定义是:“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相对人在具体事件中作出的决定其权利的优越性的宣示。”[7]这样的行政行为定义,在中国这样的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文化系统中无疑是深受欢迎的。但人们也看到,对于行政行为单方性和优越性的定义也导致了权力滥用这一消极的后果。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行政和法律环境的不同。西方国家的行政行为单向性,一是受到人权保障原则的制约,而是权力制约制度的完善。而在我国,上述两个方面都还在建设之中,因此,不宜简单地强调行政行为的单向性[8],而应当更多地强调行政行为中的柔性和协商。

既然行政指导本身已经是非强制性行政行为,那么非正式行政指导又是什么意思呢?非正式的行政指导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在身份上,非正式行政指导者有意淡化自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身份,而是以朋友、专家、内行的身份为相对人提供友好的帮助;第二,在途径上,非正式行政指导者主要是通过参与农村的私人领域生活甚至日常生活领域来实现的;他提供指导也许是在婚礼或者葬礼之上,也许是在日常的娱乐之中;第三,在法律后果上,除非存在恶意,非行政指导者原则上不承担法律责任;即使存在恶意,也是由指导者去承担个人责任,行政机关原则上不承担责任。简单地说,非正式行政指导是国家理性对于农村私人生活和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以期提高农民在公共生活中的理性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国家理性同村民自治之间的对抗程度。

在中国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有固有的思想和制度资源。就思想资源来讲,我们从来都强调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之道思想。“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9]对于共产党的政权来讲,不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而运用它的工作人员实现对于社会的非正式指导,不应当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组织资源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对于这个战斗团队来讲是不存在自治的问题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遍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为非正式的行政指导提供有效的组织支撑。

但是,目前很多地方对于展开非正式的行政指导缺乏信心,其中重要的原因,一是干部作风漂浮甚至恶劣,不能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目前的乡镇干部包村制度,就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这些包村干部吃住都在村干部的家里,一到周末就回镇上,基本上不同普通群众接触;一到村里面就吃喝打牌,基本上不关心普通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形成了一种“到村不下村”的现象。二是乡镇干部本身能力有限,即不知道村民有什么需要,也无法对村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村民还要懂得少。村民至少还知道一般的农业生产知识,但包村干部既不懂农业又不懂工商业,对政策法律也是一片朦胧。有人戏称,在税费改革以前,乡镇干部是“暴力威慑型”,谁块头大谁能力强;税费改革以后,乡镇干部自己都不知道干什么,变成了无所事事型,谁跟本地干部搞得好关系谁能力就强。三是乡村党组织本身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相应的资源,很难为非正式的行政指导提供帮助。

鉴于此,强化乡镇政府对于村民自治的非正式行政指导应当做到:

第一,加大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增进村民与干部之间的信任,从而使乡镇干部能够非常自然地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去。由于农村基本上不存在一个完整的“公共生活领域”,因此,乡镇干部如果要影响村民在乡村公共生活之中的决策,唯一的办法就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去。那种正襟危坐、大量使用正式官方语言的干部,会使得村民敬而远之;那种作风恶劣、生活腐化的干部,会遭到村民的更大的排斥。建立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信任,靠尊重,靠业绩,更靠人品。有一些“能人”干部,自以为成绩卓著而不屑于与村民打交道,实际上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

第二,乡镇干部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乡镇自身要非常注意各种生产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的收集,然后有意识地通过干部传递给村民。二是乡镇干部自己要非常注意学习,尽可能从酒桌牌桌之上摆脱出来。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奖惩升迁制度的引导,要有合理的干部业绩评价机制。第三是对干部的使用要适当。政策法律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可以派往矛盾比较多的村;对工商业比较熟悉的干部可以派往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对农业比较熟悉的干部可以派往传统农业村。如果干部用非所长,他就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推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可以缓解农村的人才匮乏,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难以融入农村社会生活,难以为村民提供切中肯綮的指导。在一个县或者乡镇内大规模地使用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乡镇与村的联系人,利弊孰大,有待研究。

第三,村党组织必须成为非正式行政指导的重要组织渠道,除了人员精干、组织严密之外,必须针对本村的情况拟定清晰的工作目标与计划。然后与乡镇政府互通信息,由乡镇政府派出适当的人选参与到乡村社会生活之中去,提供非正式的行政指导。托克维尔说:“一个内容错误但是被表达得清晰明确的观念,经常比一个内容正确但被表达得含糊复杂的观念更能掌握群众。”[10]这是我们进行非正式的行政指导的时候也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当然我们要努力保证目标正确而明确。

参考文献:

[1]诺斯,等.秩序、无序和经济变化:拉美对北美[a][C].梅斯奎塔,等.繁荣的治理之道.叶丽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8:19.

[2]江利红.日本行政法学基础理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45-49.

[3]吴理财.论现代乡镇制度的构建[J].天津社会科学,2008,(2).

[4]张康之.在领域分离与融合中看制度[J].探索,2006,(1).

[5]郑杭生.公共性与社会治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6]陶传进.草根志愿组织与村民自治困境的破解[J].社会学研究,2007,(5).

[7][德]哈特穆特・毛雷尔.德国行政法总论[m].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81.

[8]田文利.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及其法治化路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1-22.

[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85.

theinformaladministrationGuideandVillagerautonomy

JianGZheng

(politicsandLawDepartment,LeshannormalUniversity,Leshan614004,China)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8

(一)取消农业税给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新困难

1.乡镇债务十分沉重。自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在独立的乡镇财政和“承包式”的财税体制下,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的征税任务向农民征税,在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的过程中,乡镇政府便把各种税费任务落实到村里,完不成的村干部必须先垫付,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大量的债务积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这些积压下来的债务更加难以清偿。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因乡镇政府举债兴建基础设施等其他原因造成了大量的乡镇债务的积压。据悉,到2004年底,全国的乡村两级基层债务总额已超过6000亿元。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债务包袱,很难设想乡镇政府还有能力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的投资[1]。

2.乡镇运转资金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了国、地税任务分成收入外,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外,主要来源是上级的转移支付,因为属于专款专用,受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因而实际操作运行缺口相当大。总之,乡镇政府作为国家一级基层政府却没有自己真正的财政,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所需要的资金基本不具备。

3.乡镇政府中人浮于事现象严重。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定位在引导农民进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农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乡镇政府干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规划,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但是,不少乡镇干部简单地把政府职能定位在收费和征税上,取消了向农民收税收费的权力,这意味着农村工作已经没有必要由乡镇干部去管,造成许多工作人员觉得无事可做或工作无从开展。同时,在乡镇政府内部也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许多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就缺乏积极性,无心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经济[2]。

4.乡镇机构膨胀,冗员问题严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机构重叠,冗员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增加了行政成本,加大了财政负担,而且还降低了行政效率。(1)长期以来,县级政府就将一些无财权职能部门直接交由乡镇政府全权管理,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七站八所,即文化站、农机站、兽医站、林业站、卫生院、教育站、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同时,又将乡镇政府内设的办公室、民政办、司法办、计生办、财政办、土地办、农经站、企业办、城建所、教育办这些绝大部分都拥有相应执法权,控制和管理着农村社会的主要资源的部门收归自己管辖。大量的机构功能都是重叠的,而且这些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职权和责任脱离。(2)原来的一些职能部门在农村免税后基本上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职能,但仍然保留。在这种机构膨胀的情况下,人员也随之增加,使得乡镇政府人员数量快速膨胀。

(二)税费改革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创造了条件

随着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乡镇政府由过去的“接受任务”到“找事情做”,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减轻了干部的负担,因此,由于税费改革前“催粮罚款”而导致的乡镇政府人员剧增、机构膨胀的状况必须改变,乡镇政府精简机构、裁剪冗员成为税费改革后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收税,能把税费收齐就是最大的政绩,其他本属于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却逐渐弱化,乡镇政府只能做到对上级政府下达的行政指令的服从,而上级行政指令大都是围绕“农业税”而衍生。所以,解除了税费征收为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紧迫性。另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农民由“被取”变成“被予”,农民的经营主题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干部那种主要忙着催种、催收、催款、以农业税费为抓手,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的工作方式已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这就需要乡镇政府职能实现有效的转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信息。

二、促使乡镇政府职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后税费时代的改革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不仅农村原有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出现,而且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乡镇政府的冲击很大,乡镇政府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定位,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税费改革最主要、最直接后果就是乡镇财政的汲取能力下降,财政上的窘境必定给乡镇政权的职能带来影响,乡镇政府内部的设置和运作以及乡镇政权的结构和功能都必须进行重新的构建,迫使乡镇政府必须进行人员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支,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乡镇政府应该做的事务中去。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乡镇管理的职能不转变,机构改革后的乡镇机关必然将出现新的膨胀,人员的不精简,税费改革后农村乱收费的口子就没法堵住,乡镇政府“赢利型经纪人”的角色就没法改变[3]。

(二)农村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形成推动政府进行职能变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化的进程,政府职能变革已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国际性浪潮和趋势。中国20多年的改革历程,以市场化与民主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做出回应,中国的乡镇政府也同样要进行政府职能变革。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的乡镇政府必须不断满足乡村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上的要求,不过度干预市民社会,改变“全能型”的政府格局,不再过度干预市场和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建立有限政府,重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缩小政府的职能,向培育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护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向转变。塑造出一个相对独立于乡镇政府的强大的农村社会,实现部分政府职能向公民社会转移,并进而依靠强大的农村社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政府。把乡镇政府的事务都交给农民社会来决定,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管理机制。

三、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镇政府职能转换认识模糊和不到位

目前,对乡镇政府职能转换还未形成共识,离职能转换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乡镇对自身的职能认识模糊。随着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及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对此,一些人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转换明显表现出了不适应,过于强调客观困难,缺乏在新形势下对自身职能思考、探索的主动性;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对乡镇政府职能转换认识不够。乡镇政府职能转换与部门的职能转换、职能发挥和服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不少职能部门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三是对乡镇职能转换重视不够,存在“等”、“观”、“望”等现象。

(二)财政紧缺,收支矛盾突出,工作举步维艰

一是税费改革后,虽然对乡镇减收的缺口通过实施专项转移支付给予了全额弥补,但对多数项目的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导致过去靠调剂乡镇统筹等来弥补运转经费不足的乡镇,间接减少了资金来源。二是乡镇骨干税源严重匮乏,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三是一些乡镇对乡镇供养人员进出把关不严,超越财政承受能力盲目进入,加重了财政的困难。四是由于税收征收机构垂直管理和按区域设置,不但加大了税收计划与收入预算的衔接难度,而且造成乡镇税收成本过高,增加了乡镇财政支出负担。五是乡镇政府宏观调控预算外资金的效果较差,使本就运转困难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

(三)干部队伍素质总体偏低,干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是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素质不适应。一些班子成员创新意识差,缺乏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一些班子成员“对上不对下”意识严重;一些班子成员不注重团结,相互抬杠“内耗”现象得不到根治,削弱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是乡镇干部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目前,乡镇干部队伍大致呈现三种状态,一是有一定创新和拼搏精神,能积极工作;二是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稀里糊涂混日子,得过且过。三种状态中趋于中间的较多,真正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这就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干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镇对所属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主要是干部管理方式单一,大部分乡镇仍然采用以干部包村和片线为主的岗位管理,特别是对所谓参加“社会实践”的乡镇干部的管理放任自流;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吃“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缺乏创新,只是一味地喊“现在干部难管、不好管”。另一方面,是县级有关部门对乡镇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动力机制不健全,主要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干部本地化和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的现象较普遍;在选人用人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淘汰机制,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个人升迁几乎没有发言权;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乡镇对上级部门的考核非常看重,围绕考核做足文章,把大量精力花费在上级安排的各种任务和考核上,造成一些工作只有服务的形式而无服务的内容。

(四)有责无权,大包大揽,以有限的权力承担着无限的责任

乡镇政府管理着成千上万人口,责任不可谓不大,要做的事情不可谓不多。然而现实是乡镇政府处于“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两难境地。究其原因,在于乡镇政府和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乡镇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甚至是某些职能部门的办事机构。每年,乡镇总要签下数个“责任书”,成立数个工作小组,真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对自上而下的数量化的任务没有任何商议和保留权,特别是对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工作,上级没有赋予相对应的职权,乡镇几乎没有实际控制权力,这就导致乡镇以有限的权力承担着无限的责任。

(五)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薄弱

近年来,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但仍然滞后于时展的要求,乡村一级民主法制建设尤显薄弱。有的乡镇干部对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知之甚少,要靠其依法行政、进行有关的宣传、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还有较大困难;村组建制调整后,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落实还处于探索阶段,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何做到村党支部坚持发挥核心作用与村民委员会强调村民自治的统一协调,如何有效解决部分地方存在的封建、宗族、家族势力阻碍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等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等。

四、实现乡镇政府职能顺利转变的对策和建议

(一)界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政府职能

总理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适当调整乡镇在经济管理上的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同时,要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宣传、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规范自身的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4]。这为乡镇政府职能界定确立了方向。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政策服务和法律服务,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合法经营观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纠纷,整顿农村社会治安秩序。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教育培训服务。销售服务的内涵主要是对现有的供销系统进行彻底改革,用现代化物流配送的理念,构建连锁经营体系,使农民对农资产品的需求建立起顺畅的通道;信息服务的内容则是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加大投入,实现农民与所需信息的零距离。

(二)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观念,提高乡镇政府人员的能力、素质

作为乡镇政府要具有行政管理的新理念,即要树立有限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的新理念,要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大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控制取向为服务取向,发挥好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树立效率观念,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为农民服务,树立诚实守信的新形象,同时在新的体制下,乡镇政府人员必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科学决策方法,因此要加强在政府人员中的理论学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理论和决策水平;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乡镇政府是处于国家正式权力组织序列的最末梢,上接国家下联农民,这种特殊的居间地位使它在实际的权力运作中受到国家和乡村双重力量的交互作用,这也就决定了乡镇政府必须摆脱科层制一贯的“官僚”作风和冷峻的政权面孔,保持较高的亲民性。因此,可以斟情考虑打破硬式的乡镇干部选择录用条件要求,破格选拔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人才担当乡镇干部。

(三)妥善解决乡镇债务和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资金基础

要妥善解决乡镇债务首先就要锁定历史债务,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同时要积极回收债权,通过转账、抵账等方式化解部分债务,还要靠多渠道地盘活集体资产化解,如拍卖精简机构之后多余的资金办公房、公车等,将所获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归还乡镇债务。在此基础上,上级政府也要加大专项资金的补助,从而加快乡镇债务的化解,切实加大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转移支付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中央、省对县、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也应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和具体项目上加强对乡镇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

(四)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9

六教工地围得很严,只留一个门供出入,我们堂而皇之走进去,没有遇到阻拦。想来是一向没有人进去调查,就没有人专门设防。其他工地倒有设防的,在门口有专人把门,但据我了解,有把门的建筑工地所属的公司都是北京市的。六教的建筑公司是私人的,老板是江苏人。

建筑公司负责招揽活计和总体部署等,而具体施工则由包工队来做,包工队有时也包料,即负责置办建筑材料,工人反映,包工头一般喜欢包料,因为它所采购的材料一般是捡最差的,其中的差额就为他所占有。包工队并不属于建筑公司,但包工头一般都有比较广阔的关系网,与各建筑公司广为联系,这样就能保证常年都有活干。包工队下辖数个组,每组工人二百到三百,分属甘肃、河南、浙江、四川等不同地区,组内又有小组长,每个小组长管着二三十人,小组长一般与工人来自同一地方,但不参加劳动,只是负责监督,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就是做着非必要的劳动。工人劳动一年一般能带回家里五千到六千元钱,也有少的二三千,小组长虽然不劳动,但拿的工资是工人的两三倍,一年为二到三万,这里就明显看出问题。

简直不可想象。

这样综合起来看,一个工作日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按我们的计算,必要的吃饭及中午休息的时间是算在工作日内的)。有些工人有加班费,有些工人(甘肃地区)却没有加班费,总是给上头赶去加班,但丝毫没有报酬的,工人又无法反抗,因为老板有杀手锏--年终工资发放制。另外老板要求加班也不讲理由,若硬要找一个理由,那就是不完成任务不给工钱。增加劳动强度。劳动的强度已由劳动时间之长体现出来了。另外,加班采取分配任务的形式,做完就下工,这也算变相刺激工人增加劳动强度的一种措施。建筑工人完全是体力劳动,费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一个十九岁的工人(我想不到更好的称呼)问我,能不能给他找一份轻一点的活干,说话是那可怜的眼神我依然记忆犹新,然而我没有什么办法,他或许也早料到我这样的回答,一时默然了,也许是失望。恐怕他这一生就逃不脱吃苦受累打工的命运了。

克扣工人工资。

工人工资采取年终发放制,到年底才给发一次,平时只给生活费,每月六十到一百元不等(这是一种变相的克扣工资的办法,虽然仿佛很合理,因为工人一年回一次家,年终发放省得工人把钱浪费掉,但这完全是资本家的想法,表面上是为工人着想,实际完全怀着自私的利己的打算,他自己为什么不节省一点呢?)。这样的好处是极大的限制了工人的自由,使他们紧密团结在以老板为核心的建筑队里,不能说走就走,若要离开就没有钱了。而这些农民出身的工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赚一些钱年终带回家里去,倘若拿不到钱,一年的努力就是白费了,而回家也没有出路,只能向前进,不能向后退。这也是劳动力过剩时,工人所面临的困境,在资本盛行时是无法解决的。

倘若有人生了重病,那么回家养好之后,再回来继续干活,不到年终,还是不给工资。工资的不发放,也是老板威胁工人的上好的借口,工人若不"好好"干活,就不给工资。年终发放工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从生活费用上继续剥削工人。工人手里没有钱,一般必要的花费就得从老板那里预支,比如被褥,要从工资里扣除,破破烂烂的一床要四十元,比如大米,老板就可以高于市价的每斤一元二角预售给他们。此外,那么一大笔工资存在银行里的利息收入无偿为老板所得就不必说了。这里所谓老板就是指包工头,工人的财政大权是由他最终掌握的,有时建筑公司完成了一个项目,把工资等项费用都支付完了的时候,老板还是不给发工资,要等到年终,由此我们也可知道,直接剥削工人,也是剥削得最厉害的,是包工头。工资的年终发放制并不是有什么客观原因,乃是老板一手操纵的,虽然这不是某一个老板的行为,而是普遍的,但这反映着老板阶级的强大,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工人阶级的弱小,工人阶级还没有团结起来,还没有觉悟,反映着工人阶级地位低下。

英国的工资已采取了周发放制了,是因为工人的争取,工人的罢工。增加工人的支出,节约工人的耗费。从生活上,甘肃工人是自己把米装进饭盒内,由专人用蒸饭车蒸熟,多少可以自己定量,一般每顿半斤米。菜是二汤一菜,工人的评价是"缺油少盐",我们见的一个工人吃的是白菜,从汤里面捞出白菜来,不知算是"菜"还是"汤"。据工人说,一天的伙食费在四五元左右。为什么不多吃一点,就是因为多吃一点,年终就要少拿回家去一点,工人舍不得吃。然而,据我了解,大石桥的工人却宁愿每天都吃肉,而付出每天七八元的伙食费,他们的理由是不吃肉没有力气,那么重的活干不下来。两处一对比,我们就可以知道甘肃地区的工人是多么的艰苦,受压迫剥削有多深。同样对比中,我们也可知道老板是多么的精明狡猾,要么就给工人吃最差的,要么就让工人花高价来吃肉,得利都是老板的。

从居住条件上,工人住的是简易房,里面塞满了床,双层的,一屋有六十多床位,现在住了三十几人,可能是因为该即将竣工,许多工人已搬到其他工地去了。床上一般有两套被子,也有三套的,这体现了工人之间的差别,被子质量很差,里面棉花结成一块一块的。门上的玻璃破了一块,没有人修,工人舍不得出钱,老板更不会管,冷风就从空洞吹进来。屋里没有暖气。

罚款也是老板的一招,据说旷工一天要扣掉三个工,其他一些情况也有相应的罚款规则。但工人似乎没有理由怠工旷工,因为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自由,剩余时间几乎没有,又不准出六教的工地。"就比监狱好一点!"这是工人义愤的说法。然而工人自己也是不愿怠工的,因为他们辛辛苦苦从家里出来,就是为了要拿回一点钱去,农村实在没有来钱的方法,既然出来了,谁还愿意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呢?有的工人说不愿意没有活干,所以宁愿累一点,也不愿歇工而没有工钱。这是我们的工人的朴实之处,也是老板所以能逞能之处。

工人的人身自由受到极大的限制,除开时间少和没有钱外,在上街的时候,还有一大危险。就是有给警察捕获的危险。老板给工人都发了暂住证,但多数是老板伪造的,根本不顶用。警察也是不讲理的,一点看不起外地工人,在街上遇上,查暂住证,接过来,然后把暂住证一撕,问"还有吗?"显然没有了,那么好,就把工人带走了。带到派出所,拘留起来,等同一地区的人攒够一车了,就拉回老家去。甘肃地区的是,拉回老家,还是拘留起来,吃窝头,而且要收每天四十五元的管理费或是什么费,家里面不给足了钱,就别想领回人。其他地区也要家里人用钱去赎回,赎金有五百元的。但是这一点不解决问题,并不会因此就给北京的治安带来方便,因为工人还要回来,老板的钱还没发呢?况且,在家又能干什么,还是无所事事,还是要出来打工,还是要回到北京。转了一周,总的结果是工人付出若干的开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政权机关,搞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广泛地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乡镇人大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存在哪些问题?应当怎样认识和解决?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从2002年7月4日至7月16日在河北省大名县进行了调查,先后同大名县人大常委会、大名镇人大、杨桥镇人大、万堤镇人大、大街乡人大、王村乡人大、旧治乡人大、黄金堤乡人大、龙王庙镇人大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并阅读了有关资料。下面是这次调查的报告。

一、当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状况

我国《宪法》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了原则规定,《地方组织法》根据《宪法》的原则规定,具体赋予乡镇人大13项职权。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能以《宪法》及《地方组织法》规定的职权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履行其职责。

1.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乡镇人大工作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审议和决定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事项是乡镇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均能围绕本乡镇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及时审议政府有关经济建设的决定。如大名镇人大在1999~2002年3年中,听取镇政府关于本镇经济发展的工作报告16次,作出相关决议22项,提出关于本镇经济建设的工作建议30条,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工商税收、农民减负等方面。大名镇是农业大镇,耕地近4万亩,农业是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农村是否稳定,事关全镇经济发展的大局。镇人大就多次向镇政府建议加大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举办科技培训班,聘请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针对本镇缺水的情况,建议并督促镇政府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水利条件,全镇新打井175眼,配套电机、柴油机175台,总投资达54.22万元,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又如黄金堤乡人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组织本乡人大代表对本乡村情、物产开展调研,帮助政府确定了东部大蒜、西部大棚蔬菜、北部搞养殖的发展格局,并提出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建议,被乡政府所采纳。

2.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推动政府工作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及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乡镇人大一方面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机会,通过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另一方面还适时召开专题人代会,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万堤镇人大在每年夏粮征收前,都召开一次专题人代会,审议政府制定的征购提留方案,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使该镇的夏粮征购和“三提五统费”的征收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加强监督,乡镇人大还普遍开展了评议政府工作的活动。如2000年末,杨桥镇人大在评议政府工作时,对镇机关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深入,办事拖拉,下乡大吃大喝等问题提出了批评。镇政府对镇人大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立即研究并制定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几点意见:一是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二是干部下乡吃派饭;三是有关部门到镇政府办事,一律一菜一饭一汤;四是秉公办事。

3.适时开展视察活动,听取群众呼声

乡镇人大能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抓住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进行视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较好地促进了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围绕法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视察。如在2000年大街乡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有的村违反《森林法》乱砍滥伐。乡人大立即组织代表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视察,发现情况属实,及时把视察情况通报给乡政府。乡政府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措施,并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长期以来存在的乱砍滥伐现象被禁止了,《森林法》得到了严格的贯彻和执行。

二是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视察。如夏粮征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在2001年夏粮入库时,旧治乡部分群众到乡人大反映旧治粮站收购时压级压价,群众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夏粮入库进度。该乡人大及时组织了部分人大代表到该粮站收购现场视察,发现反映问题属实,就紧急约见了该粮站负责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责成粮站加以整改,严格按国家收购标准进行收购,切实保护了老百姓的利益。

4.大力发扬民主,发挥代表作用

乡镇人大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发挥代表作用。一是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经常联系人大代表,了解代表的工作和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是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办完后均给代表明确的答复。三是支持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四是开展评选“先优”活动,激励代表积极工作。仅2001年万堤镇人大就接受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批评意见75条,评出了先进代表小组2个,优秀代表9人,调动了人大代表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5.注重代表素质建设,提高代表参政议政水平

乡镇人大代表来自乡镇的方方面面,代表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乡镇人大履行其职权。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能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不同活动,来加强代表自身素质建设,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如大名镇人大针对本镇代表的情况,制定了培训计划,镇政府拨专款加以支持。让代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方组织法》《河北省乡镇人民代表条例》及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有关文件。通过培训,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大大提高,责任感、使命感大大增强,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又如杨桥镇人大为提高代表素质,将本镇人大代表分成6个学习小组,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兼任学习组长,组织代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指导代表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使代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了为人民服务意识。

二、当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中存在的问题

1.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调查中,我们感到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普遍重视,这是影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万堤镇进行了一次200人的问卷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现在农村乡镇一级的权力机关是哪个?”70%的人回答是乡镇党委,只有9%的人回答是乡镇人大,21%的人回答不知道。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乡镇人大的认识。事实上,在乡镇权力分配中,党委是乡镇工作的领导核心,实际上也是乡镇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决策中心。乡镇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社会事务的具体实施。从法律上讲,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农村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本乡镇的重大决策均需经过乡镇人大审议通过后才合法,才能付诸实施。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重大问题的决策均是由乡镇党委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作出。乡镇人大通常只是宣布先于人大会议召开的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议中已经产生的决策。使乡镇人大很难监督政府的决策行为。另外,由于乡镇党委而非乡镇政府是乡镇重大问题的实际决策者,而法律未赋予乡镇人大对乡镇党委监督的权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法律上讲作为乡镇权力机关的乡镇人大,事实上在乡镇权力机构中,地位最弱。

2.乡镇人大履行监督权的状况与法律赋予的职权要求尚有距离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乡镇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职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首先,代表正常活动难以开展。乡镇人大一年一度的人代会还算正常,在人代会上,代表们能就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但会后代表各奔东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某些具体工作,实施人大监督就无从谈起。其次,由于监督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障,这就使监督对象对乡镇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只重视乡镇党委、乡镇政府的领导,忽视人大的监督,甚至把人大的监督看成“唱对台戏”、“找麻烦”,不愿接受人大监督。再次,因为乡镇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员是本乡镇的核心决策人员,握有事实上的人权和财权,这就使乡镇人大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心有余悸”,不敢监督,即使监督也显得无力,有的连每年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也变成了形式。

3.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

乡镇人大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乡镇人大代表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质量。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代表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根据2000年6月大名县乡镇人大换届情况的统计分析。全县新当选的1195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33人,占2.7%,大专以上的75名,占6.2%,初中以下的482名,占40.5%。由于代表的素质不高,使得有些代表的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不到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有的仅将人大代表看做“荣誉称号”,缺乏代表意识。有些代表由于文化较低,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书写及口头表达能力,很难胜任代表工作。有些代表的政治活动能力较差,不能将选民的利益要求,通过自己的代表活动与其他代表形式共识,缺乏政治魄力。由于代表自身素质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人大职权的正确行使。

4.乡镇人大主席的配备存在不足

由于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乡镇人大主席组织代表开展,所以乡镇人大主席人选对乡镇人大履行职权有着突出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乡镇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非兼任和专职常务副主席一般由年老体弱、有一定资历的乡镇干部担任,人大主席、副主席的职位成了安置性职位。根据大名县人大提供的统计数据,1999~2002年这届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的人员中,人大主席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的有17名,专职副主席20人中年龄超50岁的有16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一个没有,大专以上的有7人,而同期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人的平均年龄为40.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67%。这种配备乡镇人大主席的方法带来的问题:一是人大主席在年龄、知识结构上的不合理,易给人们造成乡镇人大是“二线”人做的工作,与乡镇党委、政府相比处于次要地位的印象。二是人大主席专职程度低,干部身兼数职,既要顾本职工作,又要应付兼职工作,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力不从心。三是工作效率低,一方面在党委或政府任职的干部往往将重点放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很难顾上人大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专职副主席往往体弱多病,影响人大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这种人大主席的配备方式很不适应乡镇人大的工作。

5.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保障制度不健全

要使乡镇人大较好地履行其职权,必须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给人大开展工作予以保障。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上述几个方面的保障很不健全。一是代表的言论自由得不到保护。由于一些乡镇国家工作人员民主意识淡薄,听不得不同意见,认为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批评是“挑刺”,甚至对提出建议、批评的代表以变相的方式加以报复。二是在经济支持上缺乏保障。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一般没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时所需文件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都无固定经费来源,每次都是靠人大主席临时找乡镇长批。三是在代表活动时间上没有保障制度。乡镇人大代表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职业,要使乡镇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工作,必须有主席团的通知,否则,人大代表所在的单位一般是不会单独安排时间给人大代表从事活动的。

三、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好乡镇人大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

乡镇人大、乡镇党委、乡镇政府是乡镇权力系统中的三个中心,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各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一方面乡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乡镇党委应充分尊重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乡镇政府要树立法制意识,自觉接受乡镇人大的监督,做到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另一方面乡镇人大在工作中要与乡镇党委、政府多沟通,各项工作尽可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法律规定履行各项职权,支持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工作,努力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志结合起来。

2.县级及其以上人大应加强对乡镇人大的监督指导

上级人大地位的特殊性,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监督指导,能给乡镇人大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上级人大的重视和支持,能使乡镇人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使乡镇人大在开展工作时,能放开手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乡镇人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乡镇人大干部的编制、职级、待遇、提拔、使用及人大的办公条件等问题,县级以上人大可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督促加以明确、落实。这样,可使在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感到不低人一等,安心于乡镇人大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镇人大的影响

乡镇人大履行职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人们知之甚少。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镇人大的影响,使各方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及作用有足够的认识,自觉地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及电视、电台等媒体加大《宪法》及《地方组织法》中对乡镇人大地位及职权规定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乡镇人大的地位和职权是法定的,自觉地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另一方面,要充分宣传在乡镇人大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好的经验,使群众明白乡镇人大是能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是为民作主的机构,扩大乡镇人大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4.加强乡镇人大制度建设

要使乡镇人大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证。第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扩大乡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范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工作增多,职能扩大,其工作需要规范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这种新的形势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乡镇人大的职权范围。第二,对乡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程序做进一步规定,使乡镇人大的决定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由于《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的范围只是作了原则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乡镇人大普遍反映落实决定权有困难,致使一些乡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5.加强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

鉴于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工作主要靠乡镇人大干部组织代表开展的特点,一定要强化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要力争做到乡镇人大干部同乡镇党委、政府干部保持三个大致一样:一是年龄上大体一样,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人选的年龄要梯形安排,既要有老同志,也要有新同志。二是在提拔交流使用的频率、级别、节奏上大体一样,在乡镇人大工作实绩突出的主席,可以提拔、交流任县级人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不能形成干部一到人大工作就提拔无望。三是在待遇和办公条件上大体一样,人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与同级党委、政府同级干部一致,不应有歧视。

6.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素质

乡镇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篇10

市知识产权局对我区200*年知识产权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发来贺信进行表扬,贺信中说:“截止20*12月底,你区完成专利申请371件,超额完成年初目标171件,较上年同期增长85%,为全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全市起到了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回顾20*年,我区知识产权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为专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区具有3600年商都文化,辖区内汇集了中央部委和省市所属大中专院校50所,科研单位70家,全区有科技企业240余家,专利技术人才众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200*年××区专利申请数371项,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为我们专利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科技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工作是“科教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省专利保护条例》等国家、省、市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鼓励发明创造,加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以专利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目标确立后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区委书记××、区长××多次过问此事,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并由科技局具体负责落实,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健全了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三级专利工作网络,形成了专利工作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各项工作制度健全的格局。

二、制定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专利工作的发展。

出台了有关知识产权及专利方面的激励政策和方法,设立了专利专项资金,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给予奖励,2005年共评选出了16项对科技自主创新项目有支撑作用的专利技术,分别给予了500元/件、800元/件和1000元/件的奖励,对本辖区的专利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制订并实施了专利工作发展规划,将专利的申请量和专利实施效益情况,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标准;把专利工作做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每年对各单位进行目标考核,促使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重视专利工作,并抓实专利工作;把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励的评定和专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求承担科技攻关项目的单位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实施专利技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如××市××医院研制出了“肛肠蹲位检查机”,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该机通过临床实践验证,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既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为专家的远程会诊提供了方便,该机售价15万元1台,每台可创税5万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区科技局加大了宣传力度:1、切实抓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办好“4.26”国际知识产权日,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知识产权知识讲座,并积极开拓在辖区企业建立专利制度的渠道和方法,主动与企业联系,向他们讲述专利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拓展思路。2、在加强对企业宣传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从抓基础教育着手,使中小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和知识产权意识,注重提高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发明创造能力。3、充分利用“科技三进入”活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加速专利在经济中的应用,实施好专利成果的转化。在××区科技信息网开辟“知识产权”专栏,介绍知识产权知识等有关内容。提高专利利用,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依靠区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成员企业提供高效、便捷、诚信服务。

区科技局邀请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及有关人员来我区,对有关企业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和人员进行了专利知识培训。市知识产权局杨国建局长就我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及实施专利发展战略的意义,市知识产权局法律事务处许阳处长,就专利基本知识、专利的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涉及法律问题,分别进行了讲解、授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专利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围绕强化专利的申报、管理、转化和保护工作,开展了6期8批1310人次参加的专利宣传培训班,发放了专利知识小册子、书籍等2000多册,使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和重视。

四、搞好示范,强化服务,确保知识产权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