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现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09

雾霾的现象篇1

1.高中生英语口语的“雾霾现象”

1.1教师因素所致

首先部分教师目光短浅,缺乏教书育人的长效性,终生性教育理念,只对高中短暂的教学时段做出沽名钓誉的临时性要求,高考有要求的就狠抓猛练,题海训练是家常便饭,英语口语从不操练,使得很享受的语言学习本末倒置,可怜的学生被语法,词汇填满脑海,真正实际交流时,却面红耳赤,就像秀才遇到兵。这不仅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阶段,而且严重制约了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的发展空间。比如邻居家的家族企业,小微企业也在做着外贸生意,产品已从东南亚走向发达国家欧美等地,业务推销员个个英语呱呱叫。小微企业,家族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更何况外企,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更不必说既能叱咤风云又能唇枪舌战的国家外交部门等等哪一行业,流利的英语口语都十分重要,因此解决高中生英语口语的“雾霾现象”已迫在眉睫。

1.2学生个人因素所致。

大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受社会上即时利益最大化的严重影响把个人规划,布局局限在高中领域,高分低能,缺乏自信,缺乏长远眼光,因为失去了宝贵的语言学习的大好时段,书到用时方恨少,日后的相关专业进修,恶补很多都力不从心,更何况很多人因不具备起码的职业专业条件要求,没有竞争力直接被一票否决,淘汰出局。古人云:欲求其中,必求其上,欲求其上,必求其上上。由此可见,对自己的要求定位决定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前一小步,将来一大步,小时候的布局,规划决定了将来发展的平台与空间。只可惜后悔的结局往往是不可逆的1

2.针对这两种负面影响采取有效措施。还英语口语“碧水蓝天”

2.1创设口语环境,激发学生操练英语口语的兴趣

可以尝试每节课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口语热身时间。这样的训练效果如同打太极,可能短时间不见效,时间久了,是否仙风道骨就足以体现练与不练。口语要求:标准,大方得体,操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享受自身语言天赋的过程。操练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采用个人,小组讲故事,诗朗诵,演讲比赛,欣赏英语原唱歌曲等等,从而激发个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时间久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其它环节都可受益,从而整个英语学习走向良性循环。

2.2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口语学习空间

比如,可以选择多媒体外语口语学习软件,每天挤出半小时或电脑或手机给自己操练的机会。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在实践的千锤百炼中得以提高和完善。教师可组织学生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每学年一次的英语口语大赛,参考其它竞技比赛规则选出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年度冠军等,室内户外,流利的英语声声入耳,感受一下死读书,读死书与鲜活的实际操练的鲜明对比,校园内,树荫下,小河畔,三五成群,孩子们自导自演,乐在其中,操练口语这一学习环节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卒子却力拨千斤,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扭转了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大好局面。

2.3拓宽思路,转变观念

雾霾的现象篇2

【关键词】轻雾;霾;区别

0.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1]。在日常工作中,观测员会经常遇到水平能见度

1.轻雾与霾的定义

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中定义[2]:

①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1.0km至

②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

2.轻雾与霾的区分

2.1关键因子

关键因子:粒子尺度、成分、厚度、边界、颜色、日变化、影响能见度。见表1。

表1区别轻雾与霾的关键因子

2.2产生的原因[3]

轻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轻雾是吸湿性的。

霾是因为城市扩散条件不好,冷空气不强,风速不大,这个时候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并在近地面积聚,若又加上天旱少雨,日照强烈,湿度较小,污染物之间就容易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霾。霾是干性的。

2.3颜色

由于轻雾中的小水滴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散射全色光)。如以高大建筑物为背景,可以观测到高度越高雾幕的颜色越浅,这是因为地面的辐射冷却作用较强,接近地面的潮湿空气容易发生凝结,所以常是上稀下浓。由灰尘、烟粒、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可见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色、红色,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形成霾的干尘粒尺度极细微,而且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均匀的分布,所以霾层中颜色相差不大,看上去是一片混浊。

2.4天气条件及出现时间

形成轻雾的最佳天气是空气较为潮湿、稳定,常出现在早晨、晚上或雨后水汽较多时;霾是在逆温、静风、降温前等气象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物理现象,主要由气溶胶组成,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白天出现较多。它的天气条件是气团稳定、较干燥。

2.5相互关系

在大气中,霾和轻雾可以互相转换。如有霾存在时,在辐射降温过程中,当相对湿度增至100%,霾粒子可吸附空气中的液态水成为雾滴,从而由霾转为轻雾。而有轻雾存在时,当太阳升起后,空气温度逐渐增温,相对湿度也随之降低时,雾滴也会脱水后而形成霾粒子,霾粒子又再悬浮在大气中,从而转换成霾。云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可见标志。因此,在云雾中必然存在凝结或凝华过程,并伴随着潜热释放,这使云雾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导致云雾内必然盛行微弱的上升气流。这些宏观过程在霾层内不存在,因而成为识别轻雾与霾重要的宏观动力条件。

3.轻雾与霾的年月分布

选取延津县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2,轻雾总日数6462d,平均每年出现天数为215.4d。根据年代划分统计,1981—1990年出现轻雾1728d,平均每年172.8d;1991—2000年出现轻雾2413d,平均每年241.3d;2001—2010年出现轻雾2321d,平均每年232.1d。由此可知,轻雾最少的年份为1983年,出现136d;轻雾最多年份为1995年,出现261d。从逐月分布可以看出,7、8、9、10月份出现轻雾最多。

选取延津县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霾总日数为933d,平均每年出现天数为31.1d。根据年代划分统计,1981—1990年出现霾87d,平均每年8.7d;1991—2000年出现霾517d,平均每年51.7d;2001—2010年出现霾329d,平均每年32.9d。由此可知,霾最少的年份为1983年,没有出现霾天气现象;霾最多年份为1995年,出现99d。

4.小结

在台站观测业务中,霾与轻雾的辨别比较混乱,缺乏可比性,在观测实践中,必须尽快统一认识,所以观测时要从上述几个判据入手,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和台站所处相对位置,结合宏观特征的各种判据来准确分辨轻雾与霾。[科]

【参考文献】

[1]吴兑.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J].气象,2006,32(4):9-16.

雾霾的现象篇3

近年来,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相应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了巨大的影响:影响航班的正常延误或取消;空气中带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质,影响人们的外出活动,对于有晨练习惯的人们,纷纷选择待在家中;雾霾天气也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堵塞现象,增加了交通管制工作的任务量。雾霾天气的影响范围也逐渐在扩大,包括我国一些大中小城市,比如北京、广州、杭州、宁夏等地区,覆盖我国的大江南北。

据江苏省沛县气象台资料显示,2013年春节过后,江苏省沛县地区已接连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雾霾天气持续较长,空气质量比较低。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地区雾霾天气发生频率比较大,年雾霾日超过100d;冬季雾霾天气比较频繁,夏季相对较少;自2000年之后,夏季雾霾天气日数也再逐渐增加增长率大于30d/10a,并且随着该地区工业增涨迅速增加,尤其是2002年之后,增加速度明显增加;在2000-2008年之间,随着该地区城市化率的上升,该区域雾霾天气日数迅猛增多。目前,就该地区的雾霾天气逐渐严重的情况,必须加强该地区雾霾天气造成原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1.从空中悬浮颗粒和风向关系来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里高楼大厦的数量越来越多,削弱了市区里风力,不利于城市中悬浮颗粒的扩散及稀释,最终,导致大量的悬浮颗粒漂浮在城市的上空滞留和沉积;其次,城市周边空气中悬浮颗粒随着风速的降低,也沉积在城市里;最后,由于大气空气气压低,导致空气流动性差。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从社会经济和人为角度分析

随着沛县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首先,随着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购买私家车,导致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明显增加,包括空气中悬浮颗粒的增加。其次,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集聚,大大增加了城市能源消耗,尤其是民用取暖能源消耗的锐增,并且趋势房屋和住宅区的建设,降低了城市的绿化面积,使城市处于一种繁杂、污浊的空气环境中。最后,在城边、郊区地区,人们对农作物秸秆采用焚烧处理,给空气增加了新的污染物。

3.城市本身地理位置因素

对于地理位置较低,空气中水分比较大的地区,由于其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沉积,再加空气中水分含量比较大,是雾霾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

以上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促使大量灰尘、颗粒状物质悬浮在城市的上空,并且,春季城市施工建设容易形成空气中灰尘剧增现象。当空气中水分比较大时,就会凝结成雾,而且,风不容易将他们吹散,致使雾霾天气的出现。

三、防治雾霾天气的对策

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状况,人们必须根据雾霾形成原因,做好相关防御措施。要想彻底防治雾霾天气的再次发生,人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雾霾天气的治理工作。

1.加强雾霾天气的预防措施

加强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及安全损失,气象站应采取一些措施:一、业务值班人员实时监测雾霾天气,根据雾霾特征、观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及时雾、霾预报预警信息;二、密切关注天气,认真做好预报服务。三、加强与公安交警、高速、农业、环保、交通、公交建设等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四、加强对此次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成因、雾霾天气过程的影响、后期天气变化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五、认真分析总结当前雾霾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雾霾预报业务。

2.提倡节能减排、环保出行

这里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积极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提倡人们外出游玩时,多采用乘坐公交车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降低空气中污染物含量。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提供空气质量。

3.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建设

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比较多,不容易扩散和稀释,给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4.建立相应的环境监管制度

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气象站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组建雾霾天气预防工作小组,认真分析本地区的天气状况,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加强城区违法、违规施工建设单位的调查及处罚。

雾霾的现象篇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现将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雾霾天气的气象学定义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2个气象概念,2种天气现象。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面就称为云。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3-4],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2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雾霾的现象篇5

关键词:雾霾报道健康传播实践反思

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雾霾报道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雾霾报道的实践

1.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2013年年初北方雾霾危机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首先是近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防护措施以及深入分析造威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后,媒体报道的重点转向雾霾天气的成因、防护措施等问题。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刊发了《雾霾来袭,如何突围?》一文,报道分别采访了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医院、交通部门、气象专家等,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全面性。新华社、《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雾霾现象进行报道,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通过开通专题报道的形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传播。媒体对此次雾霾的严重性、政府的处理态度、民间的反应进行了报道。

2.事实报道与价值报道基本均衡

雾霾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对政府防控措施的评价、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以及涉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议题都应该被报道,而且应该被广泛报道。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健康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进行环保和健康观念培养的一次良好契机。不管是从稳定社会心理还是保障公民健康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价值信息的输出。

在雾霾危机中,报纸和网站上纷纷开辟了健康专题,对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雾霾”的组成、成因和危害,以及在同常生活中预防雾霾引发疾病的种种举措,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值得称赞的是,本次雾霾危机虽然在2013年初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媒体并没有因为雾霾的减弱停止对事件的报道。《中国科学报》在2月雾霾逐渐消散以后连发多篇报道:《北京靠什么控制pm2.5》《雾霾走了,责任重了》《小锅炉成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灰霾之过,油品之祸》《“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这一系列报道通过对民间的实地调查和权威专家的近距离采访,从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科学破除“雾霾”这道难题。

同时,一些媒体也就雾霾危机对政府提出问责,新华时评《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中,就雾霾前期官方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批评。

3.科学解读,破除谣言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解读不仅仅要快,更应该要科学,才能对民众起到有效的指导。在2013年发生的两次雾霾危机中,媒体基本发挥了科学解读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在采访权威专家解读雾霾现象的基础上,都对涉及雾霾的科学常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到位。

在以往的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有心之人会利用民众对危机的恐惧心理散布谣言,从而引发社会恐慌。从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媒体开诚布公地向社会公布可靠的雾霾监测结果、危害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民间传出了“防雾霾健身操”“吃黑木耳和猪血防雾霾”“n95口罩防雾霾”等等谣言,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切断了这些谣言的传播。在网上对防雾霾措施进行搜索,会发现答案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谣言净化器”的工作。

对雾霾报道的反思和建议

1.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

媒体对雾霾危机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雾霾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还应该对雾霾的成因、预防进行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必须科学而准确。雾霾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切身可感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更能够被民众快速接受。

在雾霾危机中,民众首先最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雾霾”“雾霾发生后该怎么办”,对于此类疑问,媒体通过专家得到答案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民众读懂报道中的专业术语。所以媒体在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要做到报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比如对为什么雾霾损害人体健康,很多人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处在雾霾环境下,体会不到雾霾的危害。《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指出,“由于微颗粒通过呼吸道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深处,有些甚至可能进入血液,因此如果人们暴露在大量微颗粒的环境中,肺和心脏将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信息对于了解此次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助于帮助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

媒体在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应该客观严谨,专家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传达专家意见的同时,更加应该慎重。在雾霾危机发生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采访中回答“雾霾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时说:“对此(雾霾)我正在作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这里,钟南山院士说的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一些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候使用“专家称雾霾导致肺癌”这一观点,非常不妥,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过度的渲染或者轻描淡写都是不可取的,媒体必须坚持报道客观事实和科学验证的结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

环境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仅仅凭借官方的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我国雾霾之所以严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直接诱因;但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根本原因。公民参与能够使政府的政策能有效实施,同时也协助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形成公众压力。另外,公众生活、消费的模式也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民间组织在公众环境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媒体在进行雾霾报道的同时,不应仅局限于传达信息和问责政府,应该探讨雾霾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环保意识薄弱,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如何“唤醒”民众环保意识,需要媒体联合发力。而最能影响公众环保观念的就是这场危机已经切实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对雾霾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能让公众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而应该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仅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污染源”。

3.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的框架中

雾霾的现象篇6

关键词:雾;能见度;霾

今年来雾霾天气越来越多,对交通、环境、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同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要想尽量避免雾霾的危害首先要了解雾霾。

1.1雾霾的定义

雾[1]:大量微小水滴悬浮空中,常成乳白色,是水平能见度能见度小于1.0千米。

霾[1]: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是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

而在实际中常出现因湿度较大,造成能见度不佳,却未达到雾的标准,为此气象观测中又引入了轻雾的概念。

轻雾[1]:微小水滴或已湿的的吸湿性质粒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千米至小于10.0千米。

由雾霾的定义可以看出,雾与轻雾主要由悬浮小水滴构成,霾是由细微尘粒构成,他们之间的构成物质不同,有很大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又不是毫无联系,因为雾与轻雾的形成需要空气的尘粒作为小水滴的凝结核。所以,当霾在遇到充足水汽或者空气湿度较大且其他条件合适时,其中的尘粒上会凝结水汽,形成小水滴,从而转化为雾或轻雾。同样,当有雾或轻雾时,遇到霾的形成,会加重雾与轻雾的程度,是能见度进一步减小。

1.2雾霾的形成条件

雾霾的形成共同条件是静风或风力很小,这样有利于悬浮尘粒或小水滴的形成,其不一样的条件是,霾的形成需要更多的细小尘粒,而雾与轻雾需要较大或很大的湿度。

雾霾的危害:

1.3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冬雾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小孩呼吸道鼻、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长时间处于雾天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2陵县近30余年来的雾霾天气特征分析

作者对陵县1981-2012年出现雾、霾与轻雾天气的日数进行了统计,以下表格为具体数据:

由以上三幅折线图可以直观看出:

(1)雾与轻雾岁年份的分布是无规律的,但两者的变化曲线却较为相似,两者之间有一定

正相关关系,但又有不同之处。

(2)轻雾出现次数多,而分布更为离散,雾出现次数少,但分布相对集中。

(3)霾在2006年以前极少出现,但在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且是急剧增长。

(4)霾与轻雾和雾变化曲线没有任何一致的地方。

经过作者研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情况的原因如下:

(1)雾与轻雾的形成与较短时间内天气状况密切相关,而每天的天气状况是无规律的,这叫造成了雾生成不规律,每年都有变化。

(2)由前面的定义和形成条件可知,雾与轻雾的形成条件相似,并且雾形成之前必有轻雾的生成,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变化曲线相似。

(3)雾的形成条件比轻雾更加苛刻,轻雾形成条件较为容易达到,轻雾的不一定发展成雾,所以雾的出现次数少且集中轻雾出现次数多分散,两者又不完全一致。

(4)霾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尘粒,需要但平常空气中的尘粒数量一般难以达到,故数量较少,但随近些年来陵县工业发展,特别是污染工厂数量增多,使空气质量大为下降,空气中固体悬浮物急剧增多,这就造成了2007年之后霾的出现次数急剧增多的情况。

(5)虽然霾出现会为雾与轻雾形成提供足够凝结核,但平常空气中的固体粒子已经足够雾与轻雾的形成数量,雾与轻雾的形成,主要由湿度等其他条件决定,故霾与雾和轻雾变化曲线没有联系。

3总结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近年来陵县的的雾霾天气中,雾和轻雾的变化不大,且随机分布,而霾的出现次数却在直线上升,由于陵县地处华北平原工业区,这一地区重工业近年来数量增加迅速,空气污染严重。加之本地污染工业的增多有关,所以霾的出现几率越来越大,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雾霾的现象篇7

关键词:雾;霾;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p426.4;X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432-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27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频发并诱发呼吸道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雾、霾天气日趋严重。

国外学者较早开始了大气能见度和雾、霾天气的研究工作,在区域性霾对气候的影响、辐射雾的形成与城市气候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2]。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空馕廴炯泳纾中国霾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国内学者陆续开展了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雾、霾气候特征研究[3-6],主要对中国四大霾区的气候特征、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区霾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对同一个地区雾和霾的对比分析研究较少。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是鲁西南的代表城市,2014年中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排行榜中,济宁位于第46位,污染情况位于鲁西南首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数据中心查询到的2014年济宁空气质量指数(aQi)显示:空气质量级别为优或良的时间为121d,空气质量级别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的时间为213d,空气质量级别为严重或重度污染的时间为29d。

1资料及处理方法

1.1资料来源

利用2005-2014年济宁市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10个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济宁地区雾和霾日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1.2资料处理

采用类似吴兑[3]对雾和霾的资料处理方法,选取2005-2014年济宁市的逐日观测资料,对8∶00、14∶00和20∶00共3个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进行判断,定义当3个时次中至少有一个时次满足能见度

2济宁地区2005-2014年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2.1济宁地区2005-2014年雾日数的时间分布

比较济宁地区11个大监站10年雾日的逐月变化,其变化规律可以分成4类。

1)单峰-单谷型:此类型测站包括济宁、曲阜和嘉祥,11月达到峰值,夏季雾日最少,12月雾日比11月有明显减少。

2)不规则波动型:此类型测站包括兖州、泗水和鱼台,这一类型的特点是随时间变化没有统一的规律,各站的时间波动曲线呈多峰变化特征,基本上从9月开始雾日明显增多。

3)U型:此类型测站包括微山、邹城和金乡,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夏季雾日少,年初和年末雾日数基本持平。

4)双峰-双谷型:此类型测站包括梁山和汶上,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呈双峰、双谷型,在6月达到最小值,在9月或10月再出现低谷值,本类型中7~8月值较高,这与其他测站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济宁11个大监站在1-2月、11-12月都是雾日的多发时段,6月最少,主要原因在于济宁地区秋冬季低层大气出现逆温的天数增多、辐射逆温强度增加,利于雾日的发生。

2.2济宁地区2005-2014年雾日数的空间分布

以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和冬(12~2月)季节划分(下同)来分析济宁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

济宁地区春季雾的发生较少,呈西多东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东部(邹城、微山和泗水)最少。

济宁地区夏季雾的发生在四季中最少,呈西北多东南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5°e~117.0°e之间是高值区(汶上和兖州),其余的8个站较少,东南部最少(邹城、微山和鱼台)。

济宁地区秋季雾的发生明显增多,同夏季类似,呈西北多东南少的趋势,但低值区的控制范围相比夏季明显缩小很多,除了济宁东南部的邹城和微山少一些之外,其余站点雾日都明显增多,其中在35.5°n~36.0°n和116.0°e~117.0°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

济宁地区冬季雾的发生在四季中最多,同春季类似呈西多东少的趋势,但高值区控制范围比春季明显增大,且高低值差异显著,在34.8°n~36.8°n和115.8°e~118.0°e之间都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兖州、金乡和嘉祥),中部的济宁、鱼台、曲阜和微山雾日少一些,东北部最少(邹城和泗水)。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济宁地区的雾日总体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邹城、微山和泗水雾日较少,兖州、汶上和梁山雾日较多,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这说明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地形对雾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洼地地形矮,气温较低,下面的冷气团与四周的暖气团相结合,冷却凝结升华易形成雾气;邹城市以东及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微山县东面是邹滕丘陵,西临苏北平原,泗水辖区内也是多丘陵,温度较高,不利于形成雾。

3济宁地区2005-2014年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3.1济宁地区2005-2014年霾日数的时间分布

11个地面观测站2005-2014年霾日的逐月变化规律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图1):

1)3峰-3谷型(图1a):此类型测站包括济宁、兖州、梁山和鱼台,特点是霾日分别在5、8和11月为低值区,在2、6和10月为高值区,12月霾日比11月有明显上升趋势。

2)3峰-2谷型(图1b):此类型测站包括邹城、汶上、金乡、微山、曲阜、嘉祥和泗水,特点是在5和8月左右为低值区,在2、6和10月左右为高值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济宁地区霾日高值区在11个观测站比较一致,为2、6和10~12月。济宁地区的霾不仅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夏季也是高发时段。

将雾日和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对比发现:虽然容易发生雾和霾的气象条件差不多,但是6月雾日是全年最低值,霾却是最高值,这说明气象条件是霾发生的诱因,污染物排放才是霾天气的主要因素,6月济宁地区处于暖气团控制,大气比较稳定,又是夏收秸秆焚烧集中时段,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造成霾日数上升。

3.2济宁地区2005-2014年霾日数的空间分布

由济宁地区11个站点10年霾日数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济宁地区春季霾的发生较少,呈北多南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霾日最少的是西南部(金乡、鱼台和微山)。

济宁地区夏季霾日的高低值差在四季中最小,但霾日在四季中却最多,呈北多南少的趋势,在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汶上和梁山),其余测站霾日比较均匀。

济宁地区秋季霾的发生较多,基本呈北多南少的趋势,西南部最小(金乡和鱼台),其中在35.5°n~36.0°n和116.0°e~117.0°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和兖州),最东部的泗水霾日明显增多。

济宁地区冬季霾同秋季空间分布特征类似,高低值差异显著,35.5°n~36.0°n和116.0°e~116.8°e之间是高值区(梁山、汶上、兖州),西南部霾日最少(鱼台和金乡)。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全市霾日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春夏秋冬季节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霾的多发区基本维持在济宁的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相对较少。

4雾和霾的年代际和月际分布规律

由于雾、霾天气局地性特征比较明显,因此,本研究以济宁站气象观测资料为例,以多项式拟合方法讨论雾、霾天气的年代际和月际变化规律。R2是趋势线拟合程度的指标,等于1或接近1时,其可靠性最高,反之则可靠性较低。

4.1雾和霾日的年代际变化规律

综合分析雾和霾日数年代际变化曲线(图2)表明,近10年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多项式拟合R2为0.41698,拟合程度不好,雾的年代际基本是一个波动趋势;近10年霾整体呈波状迅速上升,整体为“减-增-减-增”趋势,趋势线采用多项式拟合,R2达到0.86006,说明拟合程度很好。

4.2雾和霾的月际变化规律

综合分析雾和霾日数月际变化曲线(图3)表明,近10年雾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多项式拟合R2为0.791,拟合程度较好,雾的月际变化基本呈U形分布;近10年霾的月际分布规律不明显,趋势线采用多项式拟合,R2值不到0.1,可靠性很低,多振荡性波动。

5结论

1)济宁地区雾日的逐月变化规律可以分成4类:单峰-单谷型(济宁、曲阜和嘉祥)、不规则波动型(兖州、泗水和鱼台)、U型(微山、邹城和金乡)、双峰-双谷型(梁山和汶上)。不论哪种类型的雾日时间分布,在1~2、11~12月都是雾日的多发时段,6月则最少。

2)济宁地区霾日的逐月变化规律可以分成两类:3峰-3谷型(济宁、兖州、梁山和鱼台)、3峰-2谷型(邹城、汶上、曲阜、金乡、微山、嘉祥和泗水)。6月雾日是全年最低值,霾却是最高值,这说明人类污染物排放才是霾多发的主要原因。

3)济宁地区的雾日总体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邹城、微山和泗水雾日较少,兖州、汶上和梁山雾日较多,即洼地多、丘陵少、平原居中。这在实际预报工作中,对各个测站的低温预报有指导意义。

4)济宁地区霾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春夏秋冬季节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说明霾的发生也和地形有很大关系;霾的多发区基本维持在济宁的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相对较少。

5)济宁地区全年雾和霾均有发生,雾日在秋冬季节多(占72%),夏季最少(占13%);霾日在秋冬季和夏季分布比较均匀,春季最少(占19%)。

6)霾的年代际变化规律明显,雾的月际变化规律明显。霾的年代际趋势方程为y=0.935x2-4.940x+5.65,R2=0.860,说明近10年霾日呈波状迅速上升,整体为“减-增-减-增”趋势;雾的月际趋势方程为y=0.447x2-5.546x+20,R2=0.791,说明雾日的月际变化基本呈U形分布,年初和年末较多,夏天最少。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maLmwC.CharacteristicsandoriginsofhazeinthecontinentalUnitedStates[J].earth-ScienceReviews,1992,33(1):1-36.

[3]吴兑.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J].气象,2006,32(4):9-15.

[4]胡亚旦,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73-77.

雾霾的现象篇8

[关键词]雾霾天气原因危害防护指南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61-01

序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有一框“多特殊天气”这样写到“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而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中介绍了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其中介绍到“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在讲北京市一课时,雾霾天气影响很大。因此很有必要在八年级上册课本中加入对雾霾天气这种我国新出现的特殊天气的介绍。

1.雾疆天气的定义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加重。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

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

2.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

2.1一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

2.2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

2.3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

3.雾霾天气的危害

“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雾霾的组成成分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大雾有非常强的吸附力,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然后形成非常大的雾核,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4.雾霾天气生活防护指南

4.1挑口罩尽量选择医用口罩。市场上一些小摊上销售的卡通口罩,大多数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如果经常佩戴这样的口罩,不但不能起到保暖隔离粉尘的作用,反而会刺激肺部,严重的还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4.2戴口罩每天换洗开水消毒。冬天戴口罩还需要注意卫生,有些人连续多天佩戴同一个口罩,有时还会随意把口罩塞进包里,其实这些习惯都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口罩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内外两边都会变得不卫生,也会携带很多外界灰尘和细菌等污染物。所以应该多准备几个口罩,最好做到每天换洗,并且清洗的时候放到开水当中消毒。

4.3宅在家下午开窗半个小时。房间要适当通风,尤其是开空调取暖的家庭。不过,开窗时需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下午时候开窗会更好一些,开窗时间半小时左右合适。

4.4在路上开雾灯别用远光灯。雾霾天气给驾车带来很多不便。如何在这种天气之下开好车呢?在这我们给您提供一些建议。开雾灯但别用远光灯。避免紧急制动。靠道路中间行驶,不靠路边。

4.5饮食润肺补钙一个都不能少。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极低,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同时由于雾霾天日照减少,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

4.6雪梨炖百合润肺抗病毒。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此时,应多吃润肺食物,雪梨炖百合就是一款不错的润肺抗病毒药膳。

4.7牛肉炖萝卜增强免疫力。冬季增强免疫力最好的食物是牛羊肉,牛肉炖萝卜就是一道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家常菜。

雾霾的现象篇9

关键词:雾霾;时空分布特征;自然因素;社会因素;pm2.5;pm10;石家庄市

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652-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13

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HazeanditsinfluencingFactorsinShijiazhuangCity

LiUZheng,CUiZe-jia

(Department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ience,Shijiazhuang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35,China)

abstract: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pm2.5andpm10concentrationthatderivedfromairqualitymonitoringstationsofShijiazhuangcityinthewholeyearof2015wereanalyzed,andtherelationbetweenfineparticulatematterandeachofmeteorologicalfactors,suchaswindspeed,rainfall,temperature,pressure,andsocialeconomywas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pm2.5andpm10presentedaperiodictrend,mainlyconcentratedinautumnandwinterseason,andtheirspatialdistributionwasnotbalanced.thefactorsaffectingthe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ofpm2.5andpm10includednaturalmeteorologicalelementsandsocialeconomicfactors,meteorologicalelementswereimportantimpactfactorsthatledtosmogconcentration,transferanddiffusion,andsocialandeconomicelementswerefundamentalfactorsaffectingthefrequenthazeinShijiazhuang.So,themanagementofhazeliesintheadjustmentofenergystructure.

Keywords:haze;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naturalfactors;socialfactors;pm2.5;pm10;Shijiazhuangcity

霾是由馊芙汉推体污染物造成的一种城市和区域性空气污染现象[1]。雾霾天气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So2、氮氧化物等,其中衡量雾霾指标的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即粒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pm2.5、pm10浓度增加时直接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致使大量有害污染物产生,其发生时能见度明显降低,空气质量恶化,威胁人体健康,严重阻碍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国外来讲,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已经经历过现阶段中国的雾霾天气,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雾霾事件酿成灾难,英国人自此大力整治环境,并实现产业转型,打造生态社会[2]。时至今日,伦敦蜕变为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其污染治理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治理工业污染和取暖污染,主要措施有关闭城内电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等[3]。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因此主要是抑制交通污染[4]。此外,伦敦市在城市建设大型环形绿地,在街道使用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微粒下降了14%。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国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近一步提升空气质量[5]。

从国内来看,研究多关注区域和城市范围的霾变化趋势、形成机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成因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等[6-8]。且雾霾形成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气象因素,而关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涉及较少。近年来,关于石家庄市雾霾天气的研究有所增加[9-13],但对于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对雾霾的认知度,以期为防治雾霾提供参考依据。

3)降雨量。图9为2015年石家庄市雨雪天数月均分布图,对照雾霾天数月均分布图来看,雾霾多形成在降水量小的天气。因为降水对雾霾天气中污染物起到很好的冲刷作用,削减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利用SpSS软件对2015年全年pm2.5、pm10日均浓度与年降水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出年降水量与pm2.5、pm10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3、-0.076,相关性不显著。

4)湿度。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气溶胶粒子中含水溶性成分时,相对湿度大时,可溶性气溶胶更易吸收水汽而变大,从而使散射作用增加,能见度降低,加剧霾的产生。由表1可知,湿度与pm2.5日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m10日均浓度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小粒径污染物的产生。

5)大气压。由表1可知,大气压与pm2.5、pm10日均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297,说明大气压也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之一。冬季冷空气下沉,地表空气相对增多,即气压升高,不利于城市上空空气的流动,进而使得污染物无法扩散,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此情况下,雾霾天气极易形成。

综上可知,石家庄市形成雾霾的直接因子pm2.5、pm10的浓度受自然气象因子平均风速、气温、大气压的影响较大,湿度对pm2.5有一定的影响,降水量对雾霾的产生影响不大。

2.2.2地形因素图10是石家庄市的地形,可以看出石家庄市西依太行山脉有两条明显的输风带,一条是从邯郸市磁县到石家庄市的汇聚风带,另外一条是从天津市到石家庄市的汇聚风带[16],而两条汇聚风带的交汇正好处在石家庄市。受此影响,石家庄市上空的污染物浓度非但没有降低,输风带还给石家庄市上空带来了新的污染物,使得污染物浓度增加,空气质量下降,易形成雾霾天气。因此,地形也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因子之一。

2.2.3社会经济因素石家庄市是新型工业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工矿企业入驻也越来越多,致使空气质量下降。

1)产业布局。石家庄是以钢铁产业为主,同时还兼有制药、化工、冶金、印染、纺织等的新型工业城市。石家庄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南部和西南,部分产业靠近市中心,甚至还有的在石家庄市常年风向的上风向,布局的不合理是导致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9]。

石家庄市pm2.5浓度的高低与第二产业具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通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能耗进行分析,排名前十的行业占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5%,但是平均产值能耗也较高,为0.535t(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21t(标准煤)/万元。

由于石家庄市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在市区的空间分布不尽合理,外加石家庄市地形的影响,部分市中产业新建厂区已经外迁至三环外,但是位于市区内的老厂区仍然没有停产,依然会加剧市区空气的污染。

2)扬尘。扬尘是石家庄市雾霾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pm10的首要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其对pm10和pm2.5来源的分担率分别为0.375和0.225[17]。随着石家庄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各种建筑施工、道路施工以及机动车扬尘量剧增,也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3)机动车尾气。在造成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各因子中,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排放尾气主要污染成分有Co、CH、nox、So2、HCo及可吸入颗粒物[16],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所占百分比为48.9%,占污染物总量将近一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机动车的数量也在逐年提升,据统计,石家庄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07.52万辆,尾气的排放量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而上升,每天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量(Co)在7500t左右[15]。

4)城市能耗。石家庄市是一座“煤烟型”城市,主要燃料是燃煤。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能源消费燃煤6100万t,其中冬季采暖和热电厂发电仍然是煤炭消耗的主要途径。燃煤会产生大量的So2及颗粒物,对石家庄市的雾霾天气有一定影响,而且燃煤的利用率不高,低效的除尘、脱硫设备以及低效燃煤工艺都是促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3讨论

3.1自然因素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雾霾严重的区域之一,特殊的地形和气象条件是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西依太行山脉,东边是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马蹄形”避风港地形,从东面过来的大气污染物遇上太行山脉不利于扩散,淤积在石家庄城市上空。此外,两大输风带无疑给石家庄市大气输送了更多的大气污染物,再加上石家庄市常年风速低,降水量小,干燥的气候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各种大气污染物淤积而不扩散,最终使得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状况降低,给雾霾天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2]。

3.2社会因素

石家庄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是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已经逐步由自然现象演变为一种城市灾害性天气。

石家庄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南部和西南,部分产业靠近市中心,甚至还有的在石家庄市常年L向的上风向,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及污染物的高排放是石家庄雾霾天气形成最主要的污染源头;外来工矿企业的加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先天不足、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迅速等也是石家庄市雾霾形成的因素。

石家庄市的雾霾形成的三大因子[6]分别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通过对石家庄市年消耗燃料量、工业生产环保措施效率以及机动车保有量和其年排放总量的分析,得出大气污染的三大因子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与10%,对石家庄市雾霾的空间分布及雾霾强度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4小结

石家庄市pm2.5、pm10在时间上具有演变规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在空间上具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有助于其成因分析。根据对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石家庄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气象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燃煤、交通、工业生产是石家庄市污染的主要来源,气象要素是雾霾集聚、转移与扩散的重要影响因子,而社会经济要素是影响石家庄市雾霾频发的根本性原因。

应对雾霾天气,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大力整改污染企业,优化绿化设施、生态系统,提高空气质量状况。本研究成果对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空气污染治理、雾霾天气的形成与防治有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焕英,张秀芹.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榆林学院学螅2008,18(2):79-81.

[2]陈永忠,熊建妹.南昌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科教文汇,2014(10):86-87.

[3]郑仙蓉.世界各国不同的治霾“药方”[J].地球,2014(1):43-45.

[4]陈甲妮.伦敦如何治理“雾都”[J].决策探索,2013(2):11.

[5]王德生.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和启示[J].电力与能源,2014,35(2):127-130,135.

[6]段雯娟.石家庄的雾霾样本[J].地球,2013(2):38-41.

[7]吴利彬,周书华,倪长健,等.成都及周边地区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2):63-67.

[8]刘晓蓓,金素文.安徽省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2):1762-1766.

[9]刘晖.石家庄雾霾天原因初探及应对方法[J].煤炭与化工,2014,37(12):139-142.

[10]任毅斌,靳伟,康苏花,等.石家庄市冬季大气中tSp,pm10,pm2.5污染水平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4,31(12):537-541.

[11]张焕坤,倪爽英,张妍芬,等.石家庄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35-237.

[12]李华.石家庄大气污染治理制度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165.

[13]杨丽丽,冯媛,周静博,等.石家庄市灰霾天气变化规律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1):85-89.

[14]吴喜慧,李卫忠.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216-221.

[15]李宗恺,潘云仙,孙润桥.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雾霾的现象篇10

关键词霾日数;年际变化;四季变化;山东济南;1961―2014年

中图分类号p427.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2-0208-03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forecastlevelofhaze,basedonthedailymeteorologicaldataofJinannationalSurfac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Stationduring1961-2014,thechangetrendofhazedayswasanalyzedusedthelineartrendestimationmethod,andabnormalconditionsofhazedayswereassessedbyusingtheanomalyevaluationcriterion.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decreasingtrendsforannualchangefrom1961to2014withalineartendencyrateof8.85dper10years.theannualaveragehazedayswere35days.theminimumvaluewas2daysappearedin1961,andthemaximumvaluewas112daysappearedin2014.therewere9yearswhichwerelessthanaveragedays,39yearswhichwerenormal,1yearwhichwasmorethanaveragedays.therewere2yearswhichweresignificantlymorethanaveragedays,3yearswhichwereobviouslymorethanaveragedays.theseasonalvariationofJinanCityshowedanobviousincreasingtrend.thelineartrendrateofhazedaysinwinterofJinanCitywas2.563dper10years,andhazedayschangeinwinterwasthemostobvious.thelineartrendrateinsummerofJinanCitywas1.98dper10years,andhazedayschangeinsummerwastheslowest.

Keywordshazedays;annualvariation;seasonalvariation;JinanShandong;1961-2014

F和霾都是近地面层中常见的视程障碍现象,且近年来雾和霾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1]。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

近年来,关于霾天气的分析,国内外学者已有一些研究,在其气候特征和成因方面,取得许多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4-19]。丁一汇等[20]、吴兑等[21]对中国雾霾长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指出中国年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张立等[22]对东营地区雾霾变化特征的研究指出,1981―2015年东营霾日数呈现先减少、近年来直线上升的趋势,霾多发生在深秋至次年春季,近年来夏季也有增多的趋势。张金超等[23]对南安市近30年雾霾变化特征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霾随季节变化也较明显,冬季较多,春秋季次之,夏季较少,霾在2000年之后出现一个较高的峰值。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济南霾天气的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地对交通运输和人们日常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所用资料来自济南市区部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以北京时间20:00为日界,即一个气象日为前一日20:00至本日20:00。能见度

1.2分析方法

采用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标准差;结合霾日数距平与标准差的倍数关系,设定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以此标准评价霾日数异常情况。

1.3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24]的评价气温异常标准,根据霾日数距平与标准差(S)的倍数关系,设定霾异常评价标准(表1)。

2结果与分析

2.1霾日数年际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8.85d/10年。平均霾日数为35d;最少霾日数2d,出现在1961年;最多霾日数112d,出现在2014年;标准差为24.2d,按照设定的异常评价标准,偏少年数为9年,异常偏少年数和显著偏少年数为0,正常年数为39年,偏多年数为1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

2.2霾日数四季变化

2.2.1春季霾日数变化。由图2和表2可以看出,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春季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春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192d/10年。春季平均霾日数为13d,为四季平均霾日数中最多的季节;最少霾日数1d,分别出现在1961年和1963年;霾日数最多为29d,出现在2014年。按照设定的异常评价标准,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8年,偏多年数为2年,显著偏多年数为3年,异常偏多年数为2年。

2.2.2夏季霾日数变化。由图3和表2可以看出,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夏季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夏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98d/10年。夏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缓慢的季节。夏季平均霾日数为4d;有12年夏季霾日数为0d;霾日数最多为24d,出现在2013年。按照设定的异常评价标准,正常年数为48年,偏多年数为2年,显著偏多年数为1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

2.2.3秋季霾日数变化。由图4和表2可以看出,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秋季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霾日数秋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114d/10年。秋季平均霾日数为4d;有13年秋季霾日数为0d;霾日数最多为20d,出现在2014年。按照设定的异常评价标准,正常年数为50年,偏多年数为1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

2.2.4冬季霾日数变化。由图5和表2可以看出,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冬季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冬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563d/10年。冬季为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明显的季节。冬季平均霾日数为12d;有5年冬季霾日数为0d;霾日数最多为39d,出现在2013年。按照设定的异常评价标准,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7年,偏多年数为6年,异常偏多年数为2年。

3结论

(1)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8.85d/10年。平均霾日数为35d;最少霾日数为2d,出现在1961年;最多霾日数为112d,出现在2014年。按照设定的异常评价标准,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9年,偏多年数为1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

(2)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四季变化均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冬季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563d/10年。冬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季节。济南夏季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98d/10年。夏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缓慢的季节。

(3)1961―2014年济南春季平均霾日数为13d,夏季和秋季平均霾日数均为4d。在四季平均霾日数中,春季是最多的季节,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是最少的季节。

(4)1961―2014年济南春季霾日数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8年,偏多年数为2年,显著偏多年数为3年,异常偏多年数为2年;济南夏季霾日数正常年数为48年,偏多年数为2年,显著偏多年数为1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济南秋季霾日数正常年数为50年,偏多年数为1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济南冬季霾日数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7年,偏多年数为6年,异常偏多年数为2年。

4参考文献

[1]吕相娟,卢振礼,胡峰,等.1981―2014年日照市雾霾气候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198-201.

[2]盛裴轩,毛节泰,李建国,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9-322.

[3]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3-7.

[4]孙芳芳,王荣,王伟红.双鸭山1971―2013年雾、霾气候特征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5,43(1):58-61.

[5]刘和平,代佩玲,张青珍,等.郑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4):44-46.

[6]邵振平.郑州机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与雾的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37(1):75-82.

[7]周巧兰,束炯,王坚捍.上海地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2):26-29.

[8]田成娟,党永秀,祁得兰,等.近34年青海省雾霾天气空间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15(2):25-27.

[9]祁栋林,张加昆,李晓东,等.2001―2011年西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2):51-59.

[10]祁慧,谢丽坤,祁锋,等.延边地区沙尘与雾霾天气的危害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9):262-263.

[11]郎t梅,秦凯,袁丽梅,等.徐州冬季雾一霾天颗粒物粒径及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6,36(8):2260-2269.

[12]原宏伟,于春艳,马小林,等.内蒙古东南部地区雾霾烟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227-229.

[13]翁国玲,黄志刚,陈宏,等.1961―2010年平潭大雾的年际特征及雾霾环流分析[J].海洋预报,2015,32(1):79-86.

[14]金巍,曲岩,卞韬,等.渤海北部沿海近岸雾的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2):40-43.

[15]王珊,修天阳,孙扬,等.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9-26.

[16]叶光营,吴毅伟,刘必桔.福州区域雾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114-119.

[17]孙,马振峰,牛涛,等.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18(3):397-406.

[18]黄先成.近43年安阳市雾日和霾日时空特征分析[J].河南科学,2015,34(3):397-403.

[19]袁智生,陈涛,肖兰,等.湖南省近43年雾霾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5,17(4):61-66.

[20]丁一汇,柳燕菊.近50年我国雾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湿度的关系[J].中国科学,2014,44(1):37-48.

[21]吴兑,吴晓京,李菲,等.1951―2005年中国大陆雾霾的时空变化[J].气象学报,2010,68(5):680-688.

[22]张立,万文龙,王旭.东营地区雾霾变化特征及其低能见度影响因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