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品牌建设规划十篇品牌建设规划十篇

品牌建设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35

品牌建设规划篇1

针对目前进口葡萄酒来势凶猛的现状,《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希望通过培育国内自身品牌的方式,来增加国产葡萄酒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规划》指出: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2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每个主产区培育建成1-2个具有产区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提高。

对此,《规划》的主要任务中重点强调: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努力打造葡萄酒产业良好品牌形象。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大力推动优势葡萄酒产区品牌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诚信度高、特色鲜明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重视对葡萄酒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民族品牌。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注重葡萄酒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有机结合,倡导合理、健康、科学消费,逐步树立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品牌文化建设工程

1.指导并加强品牌建设。针对各地区资源条件和企业特点,制定本地区葡萄酒品牌建设规划,细化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明确地区葡萄酒品牌定位,加快优势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增强其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有能力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实施行业整合,将以产品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品牌文化贯彻到产业链的各环节,建立集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模式。

3.葡萄酒文化建设。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特别要结合各区域历史、民族、饮食等文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

文化。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国外先进科技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国际葡萄酒展会,展示我国葡萄酒产业形象。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中的各项举措,有助于推动中西部葡萄酒产区的种植基地建设和提高葡萄酒品质,对于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企业区域布局有促进作用;同时《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准入条件,将促进行业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也有利于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品牌建设规划篇2

为了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密切党群关系、树立机关文明服务形象,不断提升机关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服务理念,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机关中开展争创“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根据__市委办公室黄办文[20__]73号《关于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的通知》、__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黄创“五型”发[20__]1号《关于印发〈20__年市直机关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工作要点〉的通知》及__市规划局党组黄规组[20__]09号《__市规划局关于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_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黄创“五型”发[20__]1号《关于在“五型”机关创建工作中开展争创“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现结合规划局工作实际,制定__市规划局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开展“阳光规划”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目标和要求

我局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建设的创新和有益探索,对于转变机关职能和机关作风、发展机关先进文化和促进机关“三个文明”建设、提升机关形象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以围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建立高效运行的服务机制、全新科学规范的服务模式、落实配套有力的服务措施三个支撑体系,着力打造“阳光规划”优质服务品牌。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五型”机关活动的全面开展,最终实现“机关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机关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机关作风明显转变”。

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要努力把创建服务品牌的各项要求部门化、具体化、责任化,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规范的服务模式,保证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取得成效;要积极研究探索,不断创新品牌内涵、支撑体系和配套措施,努力把规划局创建服务品牌活动真正变成推动机关工作的一种导向,一个全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一套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

二、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5月)

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发动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机关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中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根据我局工作职能、服务领域和基层、企业、群众的要求,开展创建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大讨论,集思广益,确定我局机关服务品牌的名称和定位。把机关服务品牌的定位过程变成宣传发动和增强机关干部服务意识的过程。

(二)品牌申报阶段(20__年5月底)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出《__市规划局机关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落实创建措施,建立一套“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形成规范、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并向市创建“五型”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__市规划局机关创建优质服务的品牌,同时上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三)创建实施阶段

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城市规划科学民主机制

(1)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__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将城市规划编制计划的拟定和规划编制成果的审查纳入规划委员会审议,将重大城市规划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审查纳入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框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完善涵括__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图则和修建性规划等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为__市城市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完善优质服务体制,发挥优质服务品牌效应

(1)加强规划行政服务窗口建设。一是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的工作制度。窗口在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受理、热忱服务的原则,积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二是制作便民服务卡。将局行政许可事项、责任部门、联系电话、办事程序、申报资料等制作成服务卡片,存放行政服务窗口,提供建设单位使用。

(2)加强规划报批“绿色通道”,提供特事特办的便捷服务。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大型厂矿企业的技改扩建项目和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等,一是可实施上门服务代办机制,在报建环节上,可直接报局办公室受理,立即进入审批程序,由局办公室业主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完善手续;二是在审批过程中,只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通过环境评价等前提下,规划定点的审批做到随到随办;三是对重大建设项目和涉及到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建设项目采取服务上门、主动沟通、现场办公的方式,及时为项目业主解决难题。

(3)实施规划公示制度,拓宽公示渠道。一是城市总规、详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划强制性技术标准等在规划网站上公示,让广大公众知道规划部门审批的政策、法律和技术依据;二是在组织编制各类规划时,将正在编制的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以随时充分听取广大公众的参与意见;三是建设单位必须将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在现场一定范围内进行批前公示;四是规划局将拟批的具体规划设计方

案进行批前公示,以减少审批决策的失误;五是建设单位必须将经批准的项目规划方案和建筑实施方案在建设场地以公示栏的方式进行批后公示,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

(4)坚持完善优质服务制度。一是建立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做到文明接访,一张笑脸相迎、一声你好问候、一杯热茶相敬、一把椅子让座、一声再见相送;二是坚持首问负责制,谁首次接待,谁就必须自觉当好引导员、宣传员、服务员;三是坚持报建项目回访制度,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四是坚持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理制度,向社会和群众承诺服务内容和办结时间,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设__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设覆盖城市规划行政办公、业务审批、批后管理、督察督办、违章查处、规划信息等规划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书两证”等行政许可事项和规划审批管理流程,实施全程网络办理、监控、查询、统计。从而为辅助决策提供支持,为实现规划行政许可的提速夯实基础,为加强规划效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围绕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要求,针对检查督办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整改,并建立一整套规范性、程序性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对创建“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实施长效管理,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我局机关优质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众信任度。

三、开展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了将机关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抓紧抓好,落实到位,特成立局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袁小安(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傅正明(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员:管其伟(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

冯鹏鹰(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舒成勇(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市测绘办副主任、总规划师)

刘晓华(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谭杰(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团城山规划分局局长)

品牌建设规划篇3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都市工业品牌多,分布集中度高

(一)都市工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多年培育形成数量众多的名牌产品,在全市各行业中占居重要地位

都市工业是北京工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我市围绕“衣、食、住、用、文化”等五大领域,初步形成了以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和印刷包装为主体,以文化内涵为依托的都市工业发展格局,成为北京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全市都市工业九个主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4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14.2%;实现税收10.6亿元,占12.5%;从业人员34.6万人,占29.5%。

都市工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全市品牌最为集中的行业门类。截至2006年,北京总计拥有412个市级以上品牌,其中都市工业就拥有195个,占47.3%。从进一步分析的情况看,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个,排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七位,其中都市工业23个,占52.3%;拥有北京市名牌产品99个(不含已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其中都市工业40个,占40.4%;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1件,位居全国第六位,其中都市工业17件,占33.3%;拥有北京市著名商标218件(不含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其中都市工业115件,占52.8%。由此可见,都市工业已经成为自主知名品牌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二)品牌行业集中度较高,食品饮料、服装纺织等重点行业发展优势较为突出

从行业分布看,都市工业品牌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服装纺织、文体用品、洗涤化妆、家具制造等五大领域,其品牌合计占都市工业市级以上品牌总数的94.4%。其中,食品饮料、服装纺织行业品牌集中度最高,分别占都市工业品牌总数的50.3%和28.7%。同时,品牌集中度高的行业也是发展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的行业。食品饮料和服装纺织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行业利润分别占都市工业总额的60.5%和51.6%。

(三)品牌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城市发展新区、首都功能核心区成为都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区域分布看,都市工业初步形成了与首都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布局。城市发展新区拥有的都市工业品牌数最多,占39.5%,其次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二者合计占近70%。随着工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都市工业由中心城区向远郊区县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目前,城八区与远郊区县拥有的都市工业品牌数量已基本相当,分别占51.8%和48.2%。

18个区县中,除石景山区外均分布有都市工业品牌企业。其中,164个品牌集中分布在顺义、大兴、东城、通州、宣武、海淀、朝阳、崇文、丰台9个区,占都市工业品牌总数的84.1%。顺义区注重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品牌的规模化发展,现已拥有24个市级以上品牌,位居全市前列;宣武区注重老字号企业的改造提升,现已拥有19个市级以上品牌,其中有老字号品牌15个,占全市老字号品牌总数的53.6%。

从重点行业分布看,品牌区域集聚效应明显。食品饮料行业品牌主要分布在顺义、宣武、东城、通州、大兴5个区,占行业品牌总数的61.2%,其中顺义区数量最多,占20.4%,初步形成了以顺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聚集区。服装纺织行业品牌主要分布在朝阳、大兴、海淀、东城、崇文、通州6个区,占行业品牌总数的73.2%,形成了以大兴、通州、密云等六大服装产业基地为主的北京东部服装产业带。其中,大兴区2006年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9.4亿元,占全市服装行业的10%。

(四)名牌企业发展壮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品牌经营,品牌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批现代企业通过创建新品牌、提升现有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燕京啤酒、雪莲羊绒衫、星海乐器、曲美家具等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同时,老字号企业通过改造提升获得了新发展。当前,我市都市工业品牌中,被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的有28个,占北京入选企业的41.8%。“张一元”、“王致和”、“全聚德”、“红星”等老字号在竞争中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品牌建设推进不足:品牌企业“有点无量”,品牌经济未成气候

(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我市从政府、企业到社会等各个层面,对搞好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略显不够,还没有上升到品牌集群、品牌城市的高度,更没有提出明确的品牌经济发展战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或者固守本地市场,或者甘愿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意识,缺少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勇气;一些消费者民族品牌意识淡漠,崇拜洋品牌、轻视民族品牌,甚至一些人经常使用假冒品牌,挤占了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品牌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现有品牌普遍存在“小”、“散”、“低”的情况,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的主导作用不强,品牌经济尚未形成气候

1、企业规模小,有品牌、无规模。目前,北京都市工业品牌中小企业居多,其中规模最大的燕京啤酒集团2006年营业收入为91.36亿元,仅相当于排青岛都市工业首位的海尔集团年销售收入的8.5%。2006年,全市都市工业九大行业排名前十位的90个企业实现增加值、利税分别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和4.4%;155家原国有老字号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65家,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的只有44家,均不到50%。

2、组织程度散,“以牌聚群”发展得不够。多数品牌产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没有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将众多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名牌产业链条和品牌企业集群,这与温州、宁波、顺德等地的服装、家电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相比,差距很大。

3、技术水平低,多数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比如,与日本资生堂公司合资的欧泊莱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已占据全国中高档化妆品市场,但至今仍不具备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开发能力,还需不断向资生堂公司购买技术。

(三)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制约了品牌的培育和成长

1、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的动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部分国有企业及老字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改革并不彻底,国有股所占比例仍然偏大,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尚未实现市场化选聘,导致国企创新和品牌培育的动力不足。比如,老字号企业王麻子剪刀厂,六年更换了六次厂长,企业品牌所有权多次转换,品牌资源流失严重,企业生产经营迅速下滑,最终破产倒闭。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本产权与知识产权、品牌产权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对有形资产管理比较重视,对知识产权和品牌等无形资本产权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利益回报机制,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育自主品牌的积极性。

3、垄断体制依然存在,制约了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和发展壮大。大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较多,特别是由于垄断尚未打破,使其在市场准入、融资、用地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隐性壁垒,很难做强做大。如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统一油,由于原油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所垄断,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但企业发展规模仍然受到制约。

(四)政府引导和支持品牌建设的作用发挥不够,品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工作载体

1、品牌建设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整合,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我市品牌建设相关工作部门主要包括发改委、工促局、商务局、质监局、工商局、农委(或乡镇企业局)、国资委、科委、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实际管理中,各部门主要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管理权限,并没有充分考虑产业融合和产业链条的完整性。比如,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原材料生产环节属于第一产业,归农委管;生产加工环节属于第二产业,归工促局管或乡镇企业局管;经营销售环节属于第三产业,归商务局管,而三者之间又缺少沟通和协调,这样,企业内部一条完整的管理链条,在外部就被人为割裂了,不利于引导企业和行业整体发展以及品牌的培育。同时,行业协会建设未受到重视,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2、品牌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部署。目前,只有市工促局明确提出了加强北京工业品牌建设的目标,并于2006年1月出台了《加强北京工业品牌建设的措施》。但是,从全市来说,没有对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作出整体规划和部署,更没有制定明确的品牌发展规划。

3、政策缺乏整合,品牌经济发展缺少系统的政策支持。当前,与发展品牌经济相关的政策措施主要散见于工业发展、科技开发、中小企业发展、外经贸发展等专项政策中,政策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对单个企业的资金奖励、技术支持等方面,对企业普遍关注的用地难、融资难、人才待遇落实难等问题缺乏具体政策。

(五)社会环境不佳,不利于品牌成长

1、社会舆论引导消费不够。新闻媒体对自主品牌的宣传不足,对消费引导不够,没有形成有利于民族品牌成长的环境。

2、自主品牌营销环境较差。据相关协会及部分服装企业反映,我市许多大型商场对自主品牌和进口品牌在销售位置选择、费用结算等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标准,致使自主品牌遭遇进店难、营销难、负担重等不平等待遇,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

3、品牌保护不到位。一些企业受大量假冒仿冒产品的侵害,导致品牌优势丧失,企业效益下降;一些老字号企业不注重品牌保护,品牌被国内外其他企业抢注。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企业在改制和合资、合作过程中,缺乏对原有品牌的保护和创新,使传统优势消失,品牌被跨国公司“冷藏”和抛弃。比如,北冰洋汽水与百事可乐合资后,已经很少再生产北冰洋汽水;京华茶叶与外资合作后,原有品牌被合资企业长期搁置,后来只得重新买回。

4、品牌建设理论研究滞后,特别是缺乏对老品牌兴衰的反思和研究。在这方面,不仅社会研究部门缺乏相关研究,甚至一些主管部门也底数不清,对品牌企业跟踪研究也不够。

品牌建设之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

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特别是在培养品牌意识、搞好品牌规划、品牌扶持以及营造品牌环境等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北京都市工业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品牌经济为目标,以实施“名牌战略”为手段,以培育品牌集群为支撑,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加速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品牌集群,努力营造品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都市工业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一)加强品牌知识宣传教育和品牌建设理论研究,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提升推进品牌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1、把培育和增强品牌意识放到首要位置,深入开展品牌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品牌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强化企业的品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品牌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对各区县主管部门领导及企业高管人员的品牌理论培训,举办工业“品牌经济”专题论坛和品牌建设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市品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品牌企业、品牌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以及发展品牌经济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市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

3、加强品牌经济理论研究,引导工业重点行业和企业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特别是要组织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市名牌与世界名牌的对比研究,找出在核心竞争力、经营策略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

(二)制定完善都市工业品牌规划,积极实施“四个一批”,加快培育品牌产业集群

1、规划提升一批现有品牌。重点着眼食品饮料、服装纺织等优势行业,积极培育世界名牌。在全市中国名牌中挑选一批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重点企业及名牌产品,制定实施针对性的提升计划,力争在5~10年内培育几个世界名牌,使之成为都市工业发展的龙头。同时,规划提升现有北京名牌,培育更多的中国名牌,力争进入全国前列。

2、规划壮大一批潜力品牌。针对我市现有市级名牌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通过制定实施专门规划,引导和支持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北京市级名牌企业充分利用名牌效应,“以牌扩业、以牌聚群、以牌成链”,加快实现品牌扩张,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力争成为中国名牌。

3、规划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加强都市工业基础建设,在顺义、通州、大兴、怀柔、平谷等基础较好的区县,重点建设一批“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

4、规划储备一批梯队品牌。高度重视并加强品牌资源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一批行业领先产品,特别是针对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企业和产品,制定实施《名牌培育计划》,对照各级名牌标准和要求,从扩大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加快向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迈进。

(三)完善品牌培育工作机制,整合集成扶持政策,大力抓好品牌扶持

1、进一步完善品牌培育工作机制。针对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部门分割、产业分割、行业分割,力量难以整合的问题,参照国家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体制,研究成立高层次的“北京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统一加强对全市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北京工业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原则,建立工业品牌培育和争创工作责任制,及时交流沟通情况,形成品牌培育和争创工作合力。探索组建“北京市品牌建设服务中心”,为企业创品牌提供各项服务。抓好都市工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各专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2、整合完善品牌扶持政策,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北京工业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北京工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思路,提出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一是金融信贷扶持。建立北京名牌发展基金;支持名牌企业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引导名牌企业兼并联合,进行低成本扩张;发行名牌企业债券,用好社会资金。二是技术创新扶持。对获得国家和市级名牌产品称号或被列入各级名牌培育发展计划的产品和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三是土地税收扶持。认真落实国家对名牌产品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土地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用地方面的倾斜和支持。四是市场扶持。将自主名牌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组织自主名牌产品和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采购活动,积极支持名牌产品出口。五是利用外资扶持。推动本市名牌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合资合作或结成战略联盟,提升品牌形象,实现竞合双赢。六是奖励扶持。实施技术标准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主动参加国内外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继续实施自主名牌创建奖励政策,对新创名牌企业予以适当奖励。七是营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市场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人才环境和品牌消费环境。

(四)紧紧抓住奥运机遇,尽快实施“奥运品牌提升工程”,促进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

主要目标:力争3~5年时间,达到2~3个世界名牌产品;30~40个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中国名牌产品,50个以上北京市名牌产品;40个中国驰名商标,100个北京市著名商标;加快形成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经济的发展格局,更好地发挥品牌建设对都市工业的带动作用。

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开展“现有品牌提升工程”。在现有中国名牌中选择培育世界名牌;把北京市名牌、北京市著名商标提升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重点支持现有知名品牌企业发展壮大,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

二是加速推进“新品牌培育工程”。突出重点,选择支持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加快培育成为北京市名牌和北京市著名商标。

三是积极实施“老字号振兴工程”。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知名品牌。

(五)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培育名牌企业,夯实品牌经济发展基础

1、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名牌大企业积极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强全市及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集成和转移等服务。鼓励企业采用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鼓励企业将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主导化,着力打造一批技术型品牌。

2、创造条件,造就品牌巨型航空母舰。针对我市都市工业品牌企业规模小、组织散的问题,积极推进名牌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机融合,积极引导以名牌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组建名牌集团,加速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的扩张,不断提升名牌的规模优势,提高产业聚集度。

3、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名牌创建工作。引导具有品牌产品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其发展成为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企业。鼓励从事专业化生产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名牌大企业配套生产,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带动和促进其发展,使其成为名牌创建工作的生力军。

(六)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加强品牌保护,营造品牌经济良好发展氛围

1、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形成“喜爱国产品牌、使用国产品牌、保护国产品牌”的风尚。将品牌宣传列入我市对外宣传重要内容,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设立专门栏目,加大对我市新老名牌产品、企业和全市品牌经济发展状况的宣传报道,树立一批自主品牌典型。学习借鉴“中国名牌节”的经验,举办一年一度的“北京名牌节”。吸纳名牌企业参加政府对外招商活动,扩大企业的对外宣传。

2、认真做好“北京名牌”和北京著名商标的评价管理工作。市质监局和市工商局要加强对市级名牌评价认定的管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加强对名牌的跟踪管理,定期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产品和企业进行综合调研和评定,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无效的予以撤销或建议撤销。

3、加强企业家队伍和人才建设。一是深入探索我市企业家的成长机制和成长规律,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品牌意识、专业品牌知识、精通品牌运营、熟悉市场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二是积极推动名牌企业实行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通过年薪制、股权激励等多种方式,形成对企业家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名牌企业经营者的潜能与活力。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人才发现和人才吸引的科学机制,特别是要积极解决好品牌企业专业人才户口、职称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品牌建设规划篇4

1、品牌的价值在于品牌资产

品牌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的重要性在于其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品牌具有不可复制性,也因此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品牌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创建、培育以及提升品牌资产的价值。

2、何为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包含品牌认知度、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和其他资产。品牌资产是通过长期投资和营销努力,建立的顾客心目中的顾客品牌态度。品牌资产的建立需要整体的战略规划,是由内而外的。

3、品牌管理具有由内而外管理的特征

由于品牌资产的建立首先在于企业内功的修炼,以及通过整合营销推广的手段,将企业的品牌规划内容与顾客进行深入沟通。注定品牌管理也是由内及外的。对内以品牌为核心目标进行组织结构建设,并制定相应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使品牌成为各个部门的核心目标,从而通过产品品质、顾客服务品质、关注成本、注重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内涵,影响外部客户。对外实现与顾客的多维度和立体化沟通,采取广告、公关、促销、人员推广等手段加强顾客对品牌的记忆、理解、认同和忠诚。

4、品牌管理要使品牌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印象清晰化

品牌管理的基本步骤包含了研究过程、品牌定位过程、品牌规划过程、品牌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过程。研究与定位的根本目的是寻求品牌在目标消费群心目中的位置,创建品牌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而品牌规划与品牌实施则是使品牌定位的理念和思想具像化,并通过立体化的传播和沟通手段使企业关于品牌的理想及文化内涵为目标客户所感知和认同。

二、品牌管理的三大职能和三大关系

1、品牌管理的三大职能

品牌管理的基本职能在于三个方面:明资源、妥协调和善经营(如图1)。

明资源——明确企业的资源现状以及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包括企业人力资源、财力、物力、技术、创新力、核心竞争力、生产工艺、成本、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的企业现状,明确企业资源相对于竞争者而言的核心资源区域所在;明确以企业现状可获取的外部资源,包括可选择的外部合作伙伴的范畴(调研公司、广告公司、咨询企业等外脑的实力和服务素质,品牌合作企业等),可获得的政府资源等其他方面,从而依据企业的实际,制定出着实有效的品牌发展规划。

妥协调——从营销链的视角来看,品牌管理不仅要搭建外部营销平台,同时也要搭建内部营销平台。外部营销平台是实现品牌与目标市场的沟通,内部营销平台则是建立销售、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部门在品牌管理的框架下展开工作。通过与各职能的协调实现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作业规范,促进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实。

善经营——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并通过战术实施促进品牌成长。经营从战略上讲,要确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长期地位,通过市场研究及企业资源整合运用制定相应的营销组合、行销策略等实现品牌的稳定成长。

2、品牌管理的三大关系

品牌管理需要处理三大关系:与消费者的沟通关系、与竞争者的竞合关系、与合作者的合作关系(如图2)。

沟通关系——是针对消费者而言,品牌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明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所在,依据总体战略规划,通过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推广手段,实现目标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度了解,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品牌地位,促进品牌忠诚。

竞合关系——是针对竞争者而言。竞争的核心并非是对抗,而是根据市场的实际、竞争者在市场中的地位、竞争者的态度等建立相应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爱立信、索尼联合推出索爱系列手机,就是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和企业资源,通过合作共促发展。

合作关系——是针对企业合作者而言。合作者包括服务于企业的相关单位,如咨询、广告、调研、策划等企业外脑,以及企业服务的单位,包括通路中商、经销商,上游的供应商等,此外,还包括品牌合作者、业务合作者等。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的共同努力。

三、品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企业针对不同品牌或不同产品系列,设立专项品牌经理进行品牌管理,依据品牌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品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为研究、规划、实施、协调和检讨。

1.研究

研究包含了战略层面和业务层面两部分。战略层面是对于对品牌成长具有影响的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社会人文等的态势研究。业务层面则是针对具体业务开展的竞争动态、顾客需求的研究。由于具体的市场调查工作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因此,品牌管理的工作在于明确调查对象、调查目标、调查时间等,并对调查结果结合工作实际更深入剖析和作为制定相关策略的依据。

鉴于品牌管理的工作是不能脱离市场实际的,因此,品牌管理人员也需要亲自到市场中去感知市场的变化,感受顾客的需求。

研究是品牌定位的基础,而品牌定位又是品牌规划的先决条件,对于没有明确定位或定位不当的品牌,品牌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研究的成果对于品牌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品牌定位是承诺对于哪些人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

2.规划

规划又分为品牌形象规划和品牌发展规划。首先是品牌形象规划,是以市场研究及品牌策略为基础,对于品牌形象的创建和维护,要建立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品牌视觉及理念识别体系、品牌口号、发掘品牌历史和故事等,并要维护品牌管理形象的一致性,以免造成品牌定位认知的模糊。

品牌发展规划是计划品牌与顾客和社会利益群体沟通的对象、时间、方式和目标,是对品牌的培育计划,其包含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制定品牌长期的发展计划,是项目整体运作过程中及运作之后对于品牌发展的总蓝图。对于业务层面而言,更注重于短期规划,短期规划又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动态计划或按照项目开展的周期确定不同运作阶段的阶段性品牌传播计划。首先要有全年或全阶段的整体计划,其次将总的阶段再区分为不同的小的阶段,制定分阶段的品牌发展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需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制定一些应变的计划及方案等。

品牌规划是以整体的战略或策略为依托,实现与目标对象的长期和立体沟通关系。其基本逻辑体系是:背景环境及数据分析——达成目标——策略生成——用于实现策略和目标的实施方案——方案实施效果预估——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3.实施

对于品牌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的实施:广告表现、媒体、公关活动、销售促进、品牌联合、形象设计等,有些需要品牌管理人员具体实施,有些则需要组织协调或进行实施中的监控,目标是要保障有效执行,使规划的理想能有效着陆,从而达到品牌规划所预期的效果。

4.协调

品牌管理人员要面临和企业内部及外部相关职能人员的工作协调,包括部门内部的市场调研职能、促销执行职能、媒体职能等,企业内部的上级主管、销售职能、生产储运职能、采购职能、财务职能等,企业外部的与工作相关的职能单位等的工作协调,其目的是促进相关人员了解品牌管理工作的进展以及能协调各方在品牌管理的框架内履行各自职责。

5.检讨

对于品牌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及方案,品牌管理人员需要定期不定期的检讨,检讨一是自省,通过例行的工作检查,对于实施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如果出现与目标的偏差应及时提出矫正方案;二是来自外部同僚及上级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品牌管理人员知识库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品牌建设规划篇5

关键词店牌店招城市品牌形象

一、店牌店招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

店牌店招位于城市之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出一个城市的视觉形态美和审美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品格,表现了城市的物质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其设计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体现出一个城市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问题时的态度,协调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的能力,以及管理城市的社会理念。作为城市视觉系统构成部分,店牌不仅向人们传递信息,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为城市品牌形象的有效构建以及城市品牌特色的有效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二、城市店招的调查和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个省市相继推出城市形象工程,对街区的店牌店招进行整顿,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确实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城市的形象水平,推动了城市的品牌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过于追求表面效果,缺乏实际考量

多数城市进行店牌店招的规划工作时,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量”上,而非“质”上,追求表面的短期效果,而忽视了街区的长期发展。一些中小城市对拆除后的街道只是简单粗暴地采用单一形式和材料的招牌,街道的整体效果在短短两个月内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忽视了对周边建筑和环境状况以及商家经营商品和服务特点的考察,使得店招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意,甚至造成荒唐的局面。例如,山西永济寿衣花圈店的店招整改成“大红招牌”。

(二)忽视招牌的个性特色,出现千店一面的问题

在整治店招店牌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当地政府采取“大包干”的做法,对沿街的店牌店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整改后的店牌店招呈现高度的一致性,有些街区甚至出现一排街道全是同色底同色字,造成了一定的辨别困难。这种治理措施不仅造成街区死板单一,商店风格雷同,而且让城市失去原有的生机活力。

(三)一味模仿,忽视缺少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征,脱离城市自身文化传承

一些城市学习、模仿店牌治理工作做得好的城市,但模仿仅限于表面照搬,没有进行深层的分析与解剖。尤其在视觉系统上的设计,忽视城市本身独特的人文地理面貌,盲目跟风,照搬照抄,造成很多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面貌。城市个性的缺失与可识别性的模糊严重伤害了地区多样性、多元化。店牌店招作为城市形象组成部分的视觉符号设计,非但没起到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作用,反而造成“建设性破坏”。

(四)缺失完备的城市店牌店招规划以及管理制度

当前,全国各地城市普遍缺乏完备的规划来对店牌店招整顿工作进行指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店牌店招作为一个城市视觉识别符号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城市店牌店招设置随意、形态复杂、色彩混乱等一系列难题日益增多。规划的缺乏再加上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相关户外广告监管部门对户外广告的设置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五)公众认同程度比较低,相关方会存在利益纠纷

目前,很多城市采取统一店铺招牌的方式,对一些商铺招牌的尺寸、颜色、字体等进行统一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招牌色彩混杂以及街道“脏、乱、差”的现象。但是,店牌是品牌的重要载体,政府统一招牌的措施肯定与店家的品牌诉求是有冲突的。店牌对于商家来说相当于一个品牌标识,招牌上的一些鲜明的色彩、图案、风格等,是为了与竞争对手相区别,代表本店铺商家的特点。统一招牌会使得店招识别度不高,造成一部分顾客的流失。同时,互不相同的招牌,可为消费者或用户购买、使用提供意见,因此统一招牌后可能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一定不便。此外,一些地区在政府统一整顿户外广告后,招牌后期的维护责任不明确,商家与政府相互推诿,统一后的招牌无人愿意出钱维修,不仅给城市形象造成损害,还存在安全隐患。

三、加强店招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定位城市品牌形象

要发挥店牌店招对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作用,首先要对城市的品牌形象有精准的定位。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应该结合区域内经济、政治、人文、历史、环境等多方面优劣势进行综合考量,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找到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才能表现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

1.基于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自然资源型城市品牌。例如,以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的九寨沟在一些街区店牌的设置上,选择天然环保材料如木质材料,并且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协调,基本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自然生态的品牌特色。

2.基于独特的历史遗产,打造历史型城市品牌。例如,南京的夫子庙街道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传统建筑的特点,本着“整合保护,合理开发”的理念,对街区两边的招牌进行统一设计,在统一风格样式的同时,又保留其商业特性,展现出南京作为“历史古都”的品牌形象。

3.基于产业优势,打造现代型城市形象。例如,青岛啤酒是青岛市的一个产业支柱,青岛市为打造青岛啤酒城这个品牌形象,将登州路改造成了啤酒街,整条街上的建筑都按照欧式风格进行了重新亮化、改造,店面招牌的颜色也采取绿色,与啤酒相呼应,整体设计与整条街的建筑融为一体。

4.基于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或者价值观念,打造文化型城市品牌。例如,成都市基于成都人慢生活的生活态度,打造“休闲之城”的品牌形象。以锦里民俗休闲街为例,这里的商铺多为茶馆、酒馆、麻将馆等,店牌设计融入当地的建筑特色,采用牌匾、幌子等形式,使前来的游客深刻体会到成都安逸休闲的生活理念。

(二)设置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并融入店牌店招中去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作为城市信息传播的主要视觉载体,能让人们直观地识别城市。视觉符号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可以借助图案、色彩等表现形式来传递某一特定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思维上的想象,引发共鸣。例如,南京金牛湖是经典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当地政府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新动向,设计了一个茉莉花的图标,并把它运用到金牛湖街道的门面招牌、提示标语牌等设施上,通过统一识别符号的重复使用,使观者在注意观看的过程中反复加深印象,对品牌形象予以熟悉和认同,更加强了金牛湖“茉莉花小镇”这一品牌形象。

(三)划分城市的功能区,进行区域整顿

随着城市系统的逐渐扩张,城市也被分成多个功能区进行管理。街区店牌的整顿应结合每个区域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深入考量,并结合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充分了解每个区域的人口结构、密度以及诉求点。商业区应该注重店牌形式设置的多样性,兼具日夜景的效果。还有一些产业园和科技园集中的街区,其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新技术,吸引外资,引进人才,这一类区域的街道店牌应重点表现该区域的创新性和科技性。

(四)避免单向性思维,多角度综合考虑

店牌店招的整顿要综合城市多个因素考虑,不能片面地只考虑一个因素,要在把握整体与局部、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上,全面看待问题。

1.把握好历史与时代,现在与未来。店牌店招的整顿不仅要重视对本土优秀传统的保护,还要结合时代特色。且规划不能只图一时的效果和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2.把握物质与精神,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店牌店招的整顿不能重视物质轻精神,内容形式设置上不能过分偏重商业性或者艺术性,应该两者兼具,这样才合乎市场需求,而且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3.把握整体与局部。店牌店招的整顿应该从城市空间总体与分区、媒体形式、环境与建筑、内容形式的控制与协调等多个角度出发,既要考虑商家间的协调和行业间的差异,也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置效果和协调性。

(五)多方面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度,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企业协助”的局面

若要城市店牌整顿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好的效果,就要集结社会各方面的智力和人力。对于店牌店招的设计、制作、安排和维护等系列工作,首先要通过地区政府作为主导者开展起来。当地政府可以请广告设计公司或者发动社会公众力量来进行店牌的具体形象及相关设计问题,尤其在城市品牌形象的设计上,要获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对于店牌的整顿以及后期维护等相关问题,政府需要和相关利益涉及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减少整改的阻力。此外,当地政府还要定期进行信息公开,公开店牌店招整顿的相关费用,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六)加强城市店牌店招规划及制度建设

1.制定详细的店牌店招规划和管理Km制度。地区政府应在新修订的《广告法》的框架体系下,结合当地城市的情况,对城市店牌店招进行系统的调研和考察,编制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店牌整顿规划。针对城市内每个区域的各种街区样本,在实际实行中制定更为详细的设置规划。

2.整合相关管理部门的功能,提升管理效率。地区政府应该将店牌店招的相关权责合理划分给相应的部门,减少管理工作交叉或漏缺的现象。同时,政府应建立城市各部门之间的网络对接,实现整个建设规划体系的资源共享,继而提高行政效率。此外,还要加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执法水平。

3.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地区政府在主导店牌店招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引入市场机制。针对城市店牌店招的整顿,当地政府可以将这些招牌的设计、运营交给广告公司等相关企业,而对其设计的内容、规格、环境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此外,政府还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能力。例如,设置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网站,鼓励市民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积极对店招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映。同时,相关部门应立即开展针对性工作,并对事件的处理进展进行实时跟踪和网上公示。

四、结语

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店牌店招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凝聚和延伸,其规划是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事关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需要重视店牌店招的规划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结合城市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用全局的眼光、发展的态度,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店牌店招进行规划整顿,才能塑造出更具特色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品牌形象。

(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2]李兴国.北京形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3]张健康.城市品牌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品牌建设规划篇6

[关键词]品牌建设;少数民族文化;餐饮企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42-02

1文献综述

1.1品牌建设理论综述

美国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

国外对于品牌建设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眼:利用广告、基于营销和基于服务。利用广告进行品牌建设的理论,以罗塞尔·瑞夫斯1961年提出的USp理论为代表,他的核心思想是,在推广产品时,必须要有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这个主张要有广泛的吸引力。基于营销的创建理论,如大卫·艾格提出可以通过品牌战略分析、涉及品牌识别系统以及确定品牌给顾客创造的价值目标导向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品牌识别。基于服务的理论如DeChenatony提出,品牌创建要从内部着手,内部管理品牌与外部管理品牌共同进行。

国内关于品牌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策略和步骤上。曾朝晖(2002)提出自己建立品牌的实战方法——打造品牌十五步法。王军(2010)认为要使快速塑造品牌能够成为现实,其主要策略有:以消费者为中心、迅捷反应、高效沟通与合作以及拳头产品的推出。郭汉尧提出,创建品牌要考虑三个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周期、企业进入市场时产品在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产品是否适合用品牌来经营。段晓婧、王才路(2010)则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提出了基本思路和策略,针对中小型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创建策略。

1.2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研究综述

我国对餐饮企业品牌建设的研究比较多,如季明博(2008),杨先红(2010),易银飞、韩颂(2011),郭利娟(2006)等,其成果大多指出当前我国餐饮企业品牌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有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准、品牌文化不鲜明、品牌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并都相应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1.3少数民族餐饮方面的研究综述

对少数民族餐饮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民族餐饮功能的分析,如贾萍萍(2010)指出,民族餐饮在都市中具有窗口、桥梁、平台的作用。二是对民族餐饮现状和对策的研究,这方面研究比较多,大多为针对某一民族地区或某一民族的餐饮业研究,这些研究分别从微观的菜品、烹饪、技术和宏观的政策、管理、文化、历史、特色等角度提出发展各民族或各地区餐饮业的对策。盛唐(2002)则对少数民族餐饮业提出了建议。

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餐饮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2.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餐饮行业调研概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餐饮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其民族餐饮特色鲜明,品牌数量较多且建设期较长。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高管访谈的方式。我们选取其中在当地知名度较高的三家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情况调查,它们分别为东方烧烤、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调研为期十天,走访多位企业管理者。访谈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少数民族地区品牌建设较为完善的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2.2民族餐饮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品牌策略单一且缺乏民族特色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朝鲜族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更是自成体系,以浓郁的民族特色享誉全国。延边饮食文化作为朝鲜族民俗中的一部分,在促进地区企业经济发展当中起着最直接、最普遍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当地企业虽能够运用民族特色创建品牌或形成核心产品,但是其未能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即品牌建设过程与民族文化贴合度较低。

我们走访的三家企业均以销售朝鲜族传统食品为主,并对就餐环境、服务人员着装、品牌图标等加入了朝鲜族民族特色,如服务员衣着均带有朝鲜服饰特有的七彩条等。但是,在品牌后续建设中,它们往往忽略了结合朝鲜族饮食文化内涵,如朝鲜族用餐礼仪。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盲目地采取“快餐式”的品牌扩张策略。在东方烧烤、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中,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明确表示接下来将要向快餐店模式发展,向麦当劳等西方品牌学习,迅速扩张品牌规模。

2.2.2缺乏长期品牌管理规划

根据我们的调查,东方烧烤、金达莱冷面及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属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管理上已相对规范,但仍没有一家拥有专门的品牌策划部门,这说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餐饮企业多数没有专门的品牌策划部门,没有做过科学的品牌建设计划。当然,由于公司资金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等问题的存在,民族地区企业没有专业的品牌策划部门是情理之中,但是这些企业也很少具有品牌策划意识,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品牌管理机构,更缺乏专业人员对市场环境变化加以监测,从而导致其在实际的品牌建设过程中盲目跟风,采用不科学、不恰当的做法。

而在企业品牌经营方式上,三家企业也均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这种方式虽是现在餐饮业中最为流行的品牌推广方式,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在实施前并未经过科学系统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建设理论研究,盲目地采取迅速扩张的方式扩大自己的规模。如元禾圆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其“元奶奶”这一品牌在当地已经开办连锁经营店超过20家,但是其销售额及消费者认可度却在逐年下降。且该企业计划近期在北京开设一家店面,但由于之前尚未做出详细规划,现面临店铺管理人员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

3少数民族餐饮品牌建设对策及建议

3.1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品牌文化价值才是能够让消费者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的关键要素。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文化建设应努力寻找品牌与民族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加值,更好地传播品牌与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2从实际出发,树立品牌管理意识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特色品牌建设,其品牌文化既体现当地少数民族的智慧,也体现了企业家的智慧。少数民族餐饮企业应以企业品牌的整体规划为重点,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建设。具体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或聘请专业人员,发现目前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品牌发展趋势,并制订详细的品牌规划。具有专业的品牌建设人才,不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维护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对采用多样化的品牌营销手段及有序的品牌扩张等后续发展也能够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同时,企业家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对品牌的理论认识,将品牌建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不是仅靠自我感觉、拍板决策等方式经营品牌。

3.3坚持品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口味”是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少数民族餐饮同样也以其独特的传统味道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少数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同样是民族特色品牌所独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许多品牌仅重视对食物口味的发掘和改良,造成品牌核心易被模仿或是超越。大多数少数民族企业忽视了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带给企业的品牌识别度的提升,若企业加强其品牌创新能力,运用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立品牌特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其他企业或品牌取而代之的尴尬境地。因此,坚持品牌创新,寻找品牌特色,是少数民族企业进行品牌建设过程中所应加以重视的。

4结论

少数民族餐饮企业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品牌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这些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对品牌建设加以专业性的研究和规划,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必将对其健康、持续地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餐饮企业创建自有特色品牌,也能够对促进地区发展作出相应贡献,建设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品牌是一项值得加以重视的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曾朝晖.品牌制胜[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2]陈令军.基于文化视角的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Davidaaker.创建强势品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王军.企业品牌创建策划[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品牌建设规划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品牌文化;竞争力;科学规划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一)大学文化的含义

大学文化的含义是基于大学本身是一个文化的场所,并且是一个具有自己功能的文化场所,大学是一所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并且是与我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相关联系,传承和融合的文化场所。文化需要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影响着文化的形成,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经历长时期的历史积累,并且需要一代代人不断传承,内部和外部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理念、制度和特色的办学思想的凝练和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大学文化本质有历史传承性。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大学师生为本。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如何扩展、提升师生积极的文化知识生活。

(二)大学文化结构

1.大学文化以学术为根本追求。大学以培养大学生学术自由为根本,这是一所大学所应该做的,师生之间是学术之间的交流,是最求学术的自由。以北京大学为代表,崇尚学术自由。以北京大学的校长创始人蔡元培为代表,北大的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因此大学文化以追求学术为根本。

2.大学文化宣传民主与科学。在新文化运动时,就宣传“科学与民主”,大学也是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组织场所,教师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学术之间都有民主的活动团体,例如,工会,教工之家,学生各种社团,学生会等等活动组织团体。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1.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校品味,是师生共同成长、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驱动力。大学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一所大学的校训和办学思想。例如,大学的校训有“自取不息,厚德载物”、“求是创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等,可以从校训中看到一所大学的特色文化。

2.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成员以学校制度来构建的生活方式,是连接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一所学校制度文化的展开关键在于执行,制度文化不应该只是一纸空文,它需要全体师生遵守,还需要应该结合学校实际。

3.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中最为直接的表达,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提供给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而且会给师生们带来一种舒心愉悦的氛围,是对大学校训等隐性文化的呈现,很多大学都非常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应该结合本校特色以及本校的制度文化,给师生们带来一种归属感。

4.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学校的一切都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展开。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活动最直接最广泛的活动,并且能促使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规范。大学行为文化多体现在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一定程度可以从该学校的课程文化以及学科建设中体现出来,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具体体现。

二、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一)学校品牌文化含义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了,“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因此,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学校应该有文化自觉性,要有树立品牌文化自觉意识。

大学品牌是基于长期的时间发展和不断历史积累下来的,具有本校特色,是赢得社会以及全校师生认可,不断传承的一种属于特色的品牌文化。大学品牌文化是要清晰学校文化的现今和过去的历史,关注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创建,坚持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可以操作,可以实现的一种品牌文化。

三、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趋同化,缺乏个性与创新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现状下,一所大学应该保持自我的独特特色,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或者是优美的学校环境,良好的口碑,对于学校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建设中还以“高、大、全”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导致了大学发展理念趋同化的现象,因此大w文化缺乏自己的个性,精神文化政治色彩过于浓厚,制度文化比较死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自我的特色,缺乏学术氛围,展示不出大学生正值青春的活力,没有形成创新突破,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因此大学文化建设中缺乏自我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由此,长久发展将严重影响学校的建设。

(二)大学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规划

合理的规划对大学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一所大学要健康长久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战略规划,校长的领导力以及大家的民主集思广益。但是,一些大学不能科学进行规划,并且规划执行力不行。

大学文化规划不是一个部门,一位校长,一个老师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情况表现是:大学中的文化宣传部门主要负责大学文化的宣传和开展,过于关注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只是注重学校表面建设,缺乏对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的规划。在对大学文化建设规划时,各部分之间没有协调性,联系性不紧密,并且缺少一定的反馈与评估。

(三)学校品牌文化意识淡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一些大学仍然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意识,出现一些盲从,跟风,不结合学校实际的一些做法,这些将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

在品牌文化建设中,高校没有很好地坚定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把精神文化建设只当成一个口号和形式,没有具体落实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在行为文化建设上,一些高校教师可能会出现思想和行为的不端,教学行为不积极,学生考风不严谨等等不良的行为文化。

这些表现根本原因就是学校没有树立品牌文化意识,没有将大学的核心精神贯彻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四)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学生社团是一个高校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一个大学的文化繁荣以及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虽然在近些年,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社团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很大发展。但是,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仍然比较滞后,导致政策宣传和实际工作存在差异。例如,社团骨干在开始加入的时候很是热情积极,但是,经历几次活动后,没有了积极性,一些社团中管理模式不好,缺乏奖惩制度,这将不利于大学社团的持续发展。并且,一些社团不能持续下去,不能将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社团活动体现出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体现大学社团文化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四、提升大学品牌文化的建议

(一)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敢于创新,形成本校特色文化

在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化的今天,一所大学,应该具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对于大学的利益相关者都需要践行。

什么是大学品牌?大学品牌就是要充分利于自己的特色资源和学科,形成自己的特色,把握好自己的优势,规划高校品牌文化发展路径,可以吸收借鉴其他学校的文化,但是要结合本校实际,保持自己的特色,大学品牌文化是大学竞争中核心条件,可以使一所大学更好地发展下去。

目前,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情形下,大学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学科,创设一流学科,以及一流特色专业。高校在开设专业时,应该根本学校的定位和实际发展合理设立自己的专业类型,在高校科学规划上,根据高校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结合学校的特色发展,设置一些特色专业,不要盲目的跟随其他学校,切实集合本校定位,加强特色课程文化建设。

(二)大学文化要合理的科学战略规划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一所大学的基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大学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以及物质文化都需要合理地进行规划。

一所大学进行战略规划时,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本大学进行合理的规划,要认清自己的现状,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大学文化具有传承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积累过程。大学文化的形成是随着一所大学的历史不断延伸的,大学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校长领导下,全校生共同努力,不断发掘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三)提升全校师生树立品牌文化意识

大学的品牌文化意识,是由在校师生共同建立拥有的,需要全体师生的文化自觉,以及文化传播,一所大学健康的品牌文化需要经过师生不断传播出去,不仅需要本校师生共同了解,而且应该走出去对外宣传。

提升全校师生品牌文化意识,需要借助一定方式将品牌文化传播出去。可以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方式,将本校的品牌文化传播出去。在本校可以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品牌文化意识。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提升师生的文化氛围

大学中的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的积极开展将积极推动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开设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可以根据固定节日,开展特色活动。例如,一些学校在元旦时,举办属于自己的元旦迎新晚会,本校校长和学生一起寄祝福,迎新年,不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也可以很好地了解本校的特色文化。

开展校庆活动,有利于团结师生,加深对本校的感情。开展校庆活动时,可以邀请本校优秀校友分享心得,加强本校学生对学校的了解。

品牌建设规划篇8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品牌建设误区问题对策

一、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普遍误区

(一)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做不了品牌。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己为企业标签为“小型”和“私营”,因资源相对不足而觉得没有能力创品牌,忽视了品牌创建与企业公私和规模大小无关,对品牌内涵认识存在思想偏差。

(二)认为打广告做宣传就是做品牌。大多数中小型私营企业把品牌创建混同于商品广告,没有意识到广告宣传只是让产品家喻户晓的手段之一,而是否真正得到消费者接受认可要取决于产品质量、企业信誉和售后服务。

(三)认为只有尖端技术才能出品牌。大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品牌创建是大企业的事,有高科技核心专利的产品才能创建品牌。其实,品牌与核心技术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他是同类别同档次产品质量和信誉度的综合考量。

(四)认为商品名称就是企业的品牌。个性的商品名称便于人们记忆,但与人们是否接受和选择毫无关联,因此名称和品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名称是外在的,而品牌是内涵的,决定着产品对消费人群的吸引力和认可度。

二、中小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中小民营企业对品牌创建的意义认识不足,品牌创建缺乏主动性。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效益对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广泛的时代,还没有意识到只有品牌差异化才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

(二)中小民营企业对品牌创建缺乏战略性规划,品牌创建存在随意性。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要一个长期的品牌营销过程和消费者认可的过程,需要有战略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而当前中小民营企业更容易看中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规划。

(三)中小民营企业对品牌创建的定位不够明确,品牌创建存在盲目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缺乏对同类产品市场定位的比较。品牌定位不准确和盲目跟风造成产品质量不精、品牌个性不鲜明、品牌效益不显著。

(四)中小民营企业对品牌创建的核心把握不准,品牌创建缺乏层次性。产品的感性价值、理性价值和个性价值构成了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产品品牌价值的综合体现。中小私营企业往往忽视品牌创建内涵,对品牌核心价值的把握不准。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要强化品牌战略意识,树立以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思想。对品牌效益不了解是中小私营企业品牌创建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要通过加大宣传培训等形式让中小私营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优秀品牌是中小私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无形资产,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杀手锏,以此树立品牌思想,主动实施企业品牌创建战略,向员工灌输品牌创建思想,实施品牌战略管理。政府有关单位和行业协会等也要加强对品牌创建工作的鼓励和引导,在政策扶持和资金帮助上予以倾斜。

(二)要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把品牌的创建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品牌创建战略是中小私营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层次、提高企业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的核心所在。因此,要围绕企业发展定位和产品市场定位,制定实施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开展的品牌创建战略。要通过科学论证,着眼于企业中长期发展,涵盖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产品质量检验、企业产品创新、企业新技术研发、售后服务管理、市场布局等涉及到中小私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和人财物等因素。

(三)要明确品牌市场定位,创立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系列性品牌。品牌的创建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市场高端消费,而要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界定消费人群,做到扬长避短、把握时机,客观分析自身优势和竞争实力,科学规划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活动。品牌创建要准确定位,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从低端品牌做起,逐步发展成为中端品牌和高端品牌;从合格免检产品做起,逐步发展为国内品牌乃至国际品牌;从产品品牌做起,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品牌乃至行业品牌。品牌创建没有捷径,必须稳步实施。

(四)要找准品牌核心定位,创建具有独特核心价值的中小企业特色品牌。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之所以具有市场竞争力,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热捧,关键是其具有独特的核心品牌价值,这个价值是其品牌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这一核心价值的定位和创建,必须经过全面调研、科学把脉,要考虑到市场消费环境因素、目标消费群体特点、行业同类产品优势等,不断创新和修正产品品牌定位,保持共同性、寻找差异性、发展独特性,仅仅抓住市场规律,抓住目标人群消费心理,走创新之路,不断提升品牌的核心价值。

(五)要树立品牌危机意识,制定充分的品牌管理预案用于应对市场危机。中小私营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品牌创建难上加难,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却又明显不足。遇到品牌危机一旦应对不力,很可能会使企业发展走向绝境。因此,中小私营企业更要树立居安思危思想,有充足的应对品牌危机的思想准备和处理预案。危机处理预案要建立召回机制,充分考虑消费群体、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情况,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损失并积极快速整改,尽最大努力减少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石志全.对中小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2).

品牌建设规划篇9

实施品牌管理首先要有组织保证,有品牌管理的机制。通常的做法是,企业成立市场部、广告部或品牌部,制定相关计划,实施品牌管理,具体工作主要由各职能部门分担,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属于自己的工作进行管理。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弊端是条块分割,协调困难,工作不衔接,整个品牌管理无法整合。也有些企业实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是采用品牌经理领导下的品牌小组负责制。品牌小组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负责品牌管理活动。这些人员要全面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掌握分销商、目标市场的需求及竞争对手的动向,协调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对相关问题作出决策。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它在长期的品牌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品牌管理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品牌经理制度。它把每一个品牌当作一个小公司来经营,品牌经理需要从整体上来考虑品牌问题,诸如品牌定位、品牌利益以及产品的开发等,并从组织上确保品牌经营的资源配置,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如3年规划、5年规划甚至10年规划。品牌经理负责的范围较广,包括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市场策略、广告运作、促销手段、营销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等,事无巨细负责到底。品牌经理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还需要对各生产阶段进行协调,消除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努力减少不熟悉市场环境而产生的盲目性。但是,品牌经理制在长期运作中也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是:各品牌为了争夺市场往往相互诋毁,相互消耗,难以形成企业整体规模效益;每个品牌只顾自己的市场策划、公关广告,导致品牌个性参差不齐,品牌整体形象不鲜明;各品牌的营销费用不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造成营销资源的分散和浪费。

宝洁公司着手改革传统的品牌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品类管理制。品类管理是指公司设专人负责一个品类的生产营销。一个品类是消费者认为互有关联或互可替代的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组合。公司把相同类型的产品归入一个品类,甚至有的公司还把享有同一分销渠道等营销资源的产品归入某一品类。

在品类管理制度下,每一品类都有自己的负责经理,都有自己的生产营销队伍。每一品类俨然成为一个战略经营单位,成为一个公司内的企业。品类管理组织内有研发、生产、营销等各部门的人员。品类管理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一环。品类经理在整体产品的运作中,策划品类的发展战略,统筹品类产品的营销预算,这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企业的品牌形象。

品类管理要求在生产、营销过程中,始终把顾客的利益、顾客的力量考虑进去,它不是一件孤立的工作,而是一种全面、统一的业务模式。品类管理始于顾客,止于顾客。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强化顾客的满意度,来增强产品的整体销售能力。所以,品类管理不是按照传统的把各个产品品牌孤立起来看,而是把它们放在大类中,观察整个大类产品对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和对整个企业业绩的影响。宝洁公司的品类管理制度创新,以及传统的消费品营销模式,改变着制造商、营销人员和零售商的观念,改变着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学者提出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成立这样一个委员会要有公司高层领导参与,既可以使品牌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又便于使企业理念及时贯彻,品牌战略及时实施。像惠普公司等就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建立整体品牌体系策略,确保各事业体品牌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它不再隶属于市场营销部门,而是直接归企业最高层决策人领导。

品牌建设规划篇10

一、中小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做不了品牌。没有真正把握“品牌”一词的内涵,没能把创建品牌的过程看作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强化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信任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因为资源弱,就更需要做品牌,更需要让消费者对自己品牌具有较强的信任度,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误区二、简单认为打广告就等于做品牌。广告是品牌建设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知名度,但忽略产品质量、企业文化、售后服务等企业信誉度、美誉度建设只能最终导致品牌的消失。

误区三、对品牌与核心技术的辩证关系不清晰。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产品才不会被其他同行业效仿,才能在市场占有独特优势。但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并不等于就具有了品牌,品牌需要在核心技术支持下把产品做大做好做强,核心技术的附加值需要品牌效益进一步去增加。

误区四、认为商品名称或商标就是品牌。事实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商标只是品牌的标志和名称,目的是方便消费者记忆和识别。任何一个产品因为有了品名和商标而让消费者知道和记住,但并不等于接受和信任,商标和品名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品牌认可和信任却掌握在消费者心中。。

二、中小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缺乏品牌理念,品牌管理意识不强。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还沿袭传统守旧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对于品牌竞争时代的来袭浑然不觉,甚至有些企业没有长远目标,只图眼前利益,热衷于贴牌和代加工,不愿尝试通过科学管理和经营来打造自主品牌,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的核心价值。

二是企业缺少长远的品牌战略规划,发展眼光短浅。“万育堂”、“可口可乐”、“松下”、“宝洁”等很多耳熟能详、公众信任和认可的所谓"百年老店"都是在长远规划基础上,由一代又一代人苦心经营而来的,体现了企业家们的高瞻远瞩和博怀。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虽然不需要制定百年品牌战略规划但至少应该有三年、五年、十年发展规划,这样才会有序发展,避免盲目。

三是企业对产品品牌的合理定位还不能做到思路清晰。所谓品牌定位,是在综合分析市场和竞争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并通过精心设计和传播,使该品牌在特定消费人群心中占据一定地位的过程或行动。而目前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忽略品牌定位的重要性,思路不清,定位不准,打造不利。

四是企业领导者对品牌的核心价值没做过认真研究。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它让消费者清晰、明确地记住并识别品牌的个性与利益点,是促使消费者认同乃至喜欢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负责人对这个问题表现出很迷茫、不明白、没想过。其实品牌的核心价值才是品牌的灵魂所在,没有核心价值的品牌不会长久被人们所认可和信任。

五是企业缺乏品牌危机管理应对体系。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习惯于把品牌管理的主要工作放在了商标设计、产品宣传上,往往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注册,行政许可等的管理。预警机制和危机应对的欠缺使品牌危机发生时企业反映迟缓,处理不当,与消费者和新闻媒介缺乏必要的有效沟通,加深了危机的影响程度,加快了品牌的流失速度。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措施

一是要提高对品牌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加深中小民营企业对品牌内涵、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利益,认识到它对企业长远发展,不断壮大的战略性意义。在此基础上,企业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品牌意识、品牌观念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更要强化品牌意识和观念;其次要组织举办各种关于品牌的专题讲座,通过邀请专家理论讲解和知名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逐步更新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品牌观念,以此强化树立品牌意识。

二是要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品牌战略规划。成功的品牌战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涉及企业领导和员工观念及技能的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产品质量标准、技术开发与创新等,品牌战略解决的绝不是局部的或单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是一项中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根据企业规模、市场环境、资金条件等综合考虑。

三是要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就是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形象。产品的对象和档次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既要有产品档次高、中、低的划分,还要与从合格产品这一底线做起,逐步做成各级优质品牌。只有明确定位,才能科学制定营销活动。在市场定位和选择上,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从自身优势出发,扬长避短。

四是要提炼并升华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精髓。提炼和升华并非一蹴而就,要经过全面科学的品牌调研与分析,需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群体、同行业竞争对象、企业自身综合现状等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高度差异化,清晰明确的品牌核心价值。一经确定,就要一而贯之地有计划逐步升华。此外,中小民营企业要努力进行品牌创新,使品牌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五是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办法。中小型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有着很好的危机处理和危机恢复能力,因此更应该具有“居安思危”思想。要借鉴大型企业成型的机制和办法,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品牌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计划。应对方案的设计中要依据环境制定策略,完善企业的召回制,尽可能减少无形资产的损失。要制定好对媒体、顾客和社会公众的沟通策略,以此避免品牌形象的毁损甚至品牌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