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十篇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十篇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6:34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1

关键词:药物分析;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的:分析中国药物分析的发展状况和预料中的发展前景。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医药核心期刊中有关中国药物分析的统计结果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探讨分析。结论:药物的鉴定与质量评估是药物分析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药物分析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分析发展成为包含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连用技术分析、高通量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的综合技术学科。

药品质量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全面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是药物分析学的基本内容。由于药物分析学科发展依赖于分析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以色谱分析技术为代表在解决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2011年药物分析领域的进展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简要综述。

1药物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1.1色谱联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分析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联用技术如HpLC-DaD、LC-nmR、LC-mS、多柱色谱和二维色谱等都大大提高了对被分析物的分离分析与鉴定能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药物分析方法向自动化、智能化和微量化发展。其中多柱色谱是采用柱切换技术即利用一个或多个切换阀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色谱柱联结,构成一定的色谱网络系统,从而在特定时间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流动相以不同流路或走向洗脱不同柱子,以达到多种不同分离目的技术。此技术对于分析复杂样品如中药成分和体内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广谱分析技术

在药物分析中,光谱法作为经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更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鉴别研究中。其中近红外光谱(niR)鉴别法将中药材复杂的化学组分作为整体。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是一种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鉴别方法。利用其对中药进行整体质量评价,具有不破坏样品,无化学处理,方法快速、有效等优点。近红外方法常用于易混淆、真伪中药材的鉴别研究,也可用于定量分析。它能够反映样品的综合信息,易于在线应用,加之各种解析复杂红外光谱软件的推广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将会成为中药鉴别的有力手段。

1.3化学计量学方法

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化学分支学科,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学信息。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日渐广泛,主要有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回归法(pCR)-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分析(pCa)-人工神经网络、小渡变换-人工神经网络以及运用于色谱峰定性的直观框导式演进特征投影等分辨方法进行药物成分的定性定量评价。

2体内药物分析

2.1药动学分析

随着临床药学、药动学和生物药剂学等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以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种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测定为基础的体内药物分析已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前沿技术之一,也是国内药物分析的热点,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药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加之中药及其复方应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常规化学药动学研究方法显然难以客观反映含有该成分的中药及其方剂的药动学特点。因此,探索与建立适合中药临床实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是当务之急。

2.2手性药物分析

手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彖.在药物化学领域尤为突出,已知药物中有30%~40%是手性的,而手性药物的不同对映体常显示出不同的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动学特性,如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的两个对映异构体的体外活性相差98倍。因此,手性分离对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动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主要有间接法和直接法,手性萃取的发展使简便、快速、经济地大量制备手性对映体成为可能。

3药物分析在中药中的应用

中药作为防治疾病的有效药物,在过去10年中已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中医药科技工作会议上,已对中医药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提出“十一五”期间将以《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大力加强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其中在中药研究方面要开展: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鉴别技术研究;常用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应用研究;以及有效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等。可见将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以保障中药质量,提高中药疗效,加快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将成为“十一五”期间药物分析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之一。

4药物分析重点发展方向

用现代化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和全面地控制药物的质量,了解药物复杂体系的作用过程规律,一直是药物分析界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②中药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相关性研究;③中药有效组分与中药方剂的体内过程比较研究;④化学计量学在复杂体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⑤药物代谢组学研究;⑥手性药物的高效拆分介质与分析技术研究;⑦药物与靶体相互作用研究;⑧适用于低剂量药物体内分析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岩;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李俊;电荷转移光度分析、微乳液流动相HpLC法测定抗生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2

关键词:药物分析;理论课程;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

药物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1],药物分析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药物分析学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药物在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中的鉴定分析、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药物分析应用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擅长药物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提高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有必要探讨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1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类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应树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具备药品开发、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创新能力和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的相应的能力[2]。针对这一要求,药物分析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彰显专业特色,通过以现行课程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从药物分析学科领域或现实中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切实的紧抓"分析应用型"这个涵义[3]。其核心也体现了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对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进行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2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方法途径

(一)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的设置

在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科间互补性、依赖性日渐增强,药物分析学科已经不完全仅仅是个方法学科。因此,理顺药物分析专业课程,对相关和同类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精选、优化、整合的药学和化学专业通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到整合的相关课程中,从而设置药物分析基础通识创新课程群[6~8]。

(二)一体化综合实验课开设和实践训练

在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设置的同时,应重视开设一体化开放实验和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将一体化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协调渗透,开设从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药物的制剂分析,鉴别和测定方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基础实验和科研问题实验,此外也到工厂企业进一步调研和实践应用作为特色的分析应用型实综合大实验体系,以次一体化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更深入的理解药物分析在医药行业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提高专业技能和分析应用能力。

(三)"主动型"创新教学方法的采用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还应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力求做到针对药物分析领域中各种环节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问题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创新分析手段、注重科研实验、结合实践训练、促进独立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药物分析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能动创新性。以此思路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药物分析专业的培养要求及目标。

3总结

本文提出了构建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途径。药物分析专业教学方式应该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地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药物分析理论课程与创新实验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望实现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刘文英.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育,2005,21(1):39-41.

[3]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2014,30(3):35-38.

[4]柳文媛,狄斌,杭太俊,张尊建.药物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药学教育,2009,25(5):26-28

[5]付春梅,钱广生,晁若冰.探究式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4):35-37.

[6]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7]王敏,陈恒武.适合大类培养的分析化学课程设置改革[J].大学化学,2010,25(6):6-8.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3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临床药学;教学改革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情况[1],也可以了解其与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探索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方式在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设计及操作的能力。本文总结了目前我校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索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深化此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当

目前我校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专业考查课,仅在临床医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大三下学期开设这门课程,而对药学院临床药学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均没有要求。体内药物分析最初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检测和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之后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析仪器功能的持续升级,体内药物分析开始与临床药理学紧密联系,成为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基础方法和手段[2]。我国目前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中,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均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其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3-4]。

1.2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考查课,结束阶段的考核形式多以开卷考试为主,试卷内容多以教材内容为主,实验设计题只占很小一部分;学生大多在考前大量复印考试资料、笔记及课件即可应对考试;难免导致学生将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专业课程区别对待,上课时经常出现有旷课和逃课的现象,按时到课的同学也只有少数在认真听讲、自主思考;大多数同学在玩手机、背单词或者是做考研复习题等等;这样一来自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除了课程设置的原因之外,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方式还过于程式化,对于考查课,在被学生与专业课区别对待的同时,教师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创新,教材陈旧,是目前体内药物分析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5]。

1.3实验教学缺乏

我校目前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由30个学时的理论课教学组成,并没有安排实验课的相关内容。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合相当紧密的学科,实际操作环节的重要性和理论知识掌握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6]。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目标中包括:熟悉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不正和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掌握生物样本预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设计和药动学参数计算。可见,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是需要依靠实验教学辅助来更好的完成。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教材上所学到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将在理论课上所学到的分析方法实实在在的用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仅仅开展理论课教学而忽视实验课教学,难免有“纸上谈兵”的问题出现[7]。

2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

2.1为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

临床药学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将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重要措施,临床药学的发展对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都应该配备相应数量的临床药师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8]。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在临床上的工作内容繁多,其中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就是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知识在临床最基础的实际应用。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药学专业课关系紧密,地位显著,是药学领域中的“眼睛”学科,为现代药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因此,在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课的演练,促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应用现代体内药物分析技术为临床药学服务的水平,使学生成为高质量临床药学人才[9]。

2.2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2.2.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好枝主编的《体内药物分析》第六版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10];总论主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发展;生物样品的种类、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等理论知识。各论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在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滥用药物检测、内源性物质测定、体内手性药物测定、中药药动学研究、体内微量元素测定等七个方面的实际应用。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总论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需要重点详细介绍;而各论部分,由于分析方法在各方面的应用有所重叠,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先集中讲述如治疗药物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应用的相关知识,然后详细介绍各种分析方法,以色谱法为主,并重点介绍目前分析领域较为前沿的分析技术,如色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方法、成像技术(放射自显影成像、质谱成像、光谱成像)等,在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将代表性药物的实际应用作为实例进行讲解,这样学习的脉络更加清晰,学生更好掌握。

2.2.2改变和完善教学手段

理论课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说,学生听”的这种模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无法集中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尝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并相互辅助[11-12],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如采用pBL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专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将枯燥而又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丰富的图片、短片及视频。不仅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并且使得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直观的了解,产生影像记忆。而对于大型仪器的介绍及操作,由于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时限制也无法做多组的分组示教,也可采用相应的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2.2.3重新拟定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项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占15%,主要包括考勤、课堂参与等方面;期中成绩占15%,由学生课程期间要求上交的论文质量或者课堂上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实验成绩占30%,由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考核成绩决定;期末考试成绩占4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使得考核能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查阅文献,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多方面考核学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开展实验教学

体内药物分析作为一门方法学,与药物分析一样,实验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实验课程是必然的。相对于药物分析的实验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的规范而言,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应更加强调“实验方法”的传授[13-14]。目前国内的体内药物分析本科教学的实验课程内容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部就班的对照讲义中的实验步骤操作即可,缺乏创新和自我思考的部分;鉴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是与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内容,以此作为实验课的基础验证性试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开展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教学才能与专业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验题目选择上,可以参考教研室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选取一些具有相关性的题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进行观察、参与,感受科研氛围,并全面掌握实验的流程。

3结论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分析仪器的功能朝着灵敏度更高、重现性更好、应用范围更广的方向不断拓展,体内药物分析已深入应用到临床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工作时能够更加胜任相关工作,在本科教育阶段为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有其必要性,通过对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验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熟练掌握实验方法,成为适应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人才。

作者:朱倩李俊金涌汤文建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严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482-2483.

[2]徐乃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38-39.

[3]邓艳平,黄秀旺,许建华.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9):821-823.

[4]陈晓颖.临床药学专业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zl):721.

[5]张建永,聂绪强,段灿灿.青年教师提高体内药物分析教学能力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41(17):207.

[6]肖美凤,赵碧清,周晋.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9-981.

[7]温爱平,张敏慧,王玉华.本科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2):726-728.

[8]艾凤伟,杜丹,汤道权,等.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14-116.

[9]黄艳,王欢,汪应红.药学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医药,2015,19(7):1425-1426.

[10]李好枝.体内药物分析[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

[11]陈稚,吴都督,蔡春,等.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0,38(11):207-208.

[12]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2014,30(3):35-38.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4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不确定性敏感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7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10-04

theanalysisofuncertaintyin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s

DoUGuanshen*,LUJianlong,QiFangjia,wUweidong,FenGSha,YinGXiaohua**

(CenterforpharmacoeconomicResearchandevaluation,Schoolofpubl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troducetheconceptsandtreatmentmethodsofuncertaintyin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methods:theconceptsandtreatmentmethodsofuncertaintyin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bysearchingrelevantliteratures.Results:thepresenceofuncertainty,whichmaybeproducedinthevariousstagesof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process,canaffecttheaccuracyandconfidenceoftheresultsof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anditcanbeeffectivelyevaluatedandtreatedbycompletingtheresearchdesignandimprovingthestatisticalandsensitivityanalysis.Conclusion:theuncertaintyshouldbereducedfromallaspectsinordertoensuretheaccuracyandconfidencein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meanwhile,theuncertaintycanbeassessedbysensitivityanalysisduringevaluation,whichcanassisttheresearchertocontroltheuncertaintyfactors.

KeYwoRDSpharmacoeconomics;uncertainty;sensitivityanalysis

药物经济学评价应用经济学原理及方法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目的是从整个人群方面考虑高效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1-2]。一项完整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投入测算、产出测算、投入产出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由于存在治疗的不确定性、数据的准确程度、药物治疗和效果之间的关联强度以及价格变化等变数,且这些变数无法在评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完全避免,故它们都会影响投入和产出的计算、乃至最终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就是用于应对和解决这种问题的。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

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是指经济主体不能确知未来经济状况、收益与损失的分布及概率等。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由于评价条件的限制和数据缺陷等因素,评价结果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预知的偏差,这就是不确定性。

产生原因

不确定性可以发生在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的各个阶段中,从评价流程上看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评价设计问题。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都是由样本组的设置不合理引起的[3]。例如,样本数量过少就可能在统计分析中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使原本没有差异的结果出现统计学差异,从而增加二类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又如,在进行评价设计时,患者个体差异(性别、体重、饮食习惯等)的客观存在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因此,应根据具体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扩大样本数,同时尽量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其他有关因素的统一,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由样本组设置不合理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对最后评价结果的影响。

2)评价方法问题。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因每种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利弊,故分析方法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不确定性。例如,最小成本分析法是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治疗方案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来比较不同方案成本的,所以使用前需首先证明两种或更多种方案所获得结果的差异不显著,然后才能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的方案[4];但成本-效果法却适合只有1种药物治疗效果或临床结果的场合。因此,如果未能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就会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最终影响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3)数据的收集与使用问题。规范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信息的要求很高,需要准确的流行病学信息、药物治疗效果、消耗的服务类型和数量以及价格水平等,但评价者往往不能完整地获得这些准确的信息。此外,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也会产生不确定性,如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方式的选择以及调查对象的选择、合作程度和记忆偏差等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由此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

分类

不确定性可分为数据相关和评价过程相关两类。其中,评价过程相关不确定性又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评价结果外推的不确定性,即从一个临床结果(临床指标的变化等)外推到健康产出(如生存率)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普遍性的不确定性,即从一种评价背景转换到另一种评价背景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选择的不确定性,即在分析数据时选择的模型合适与否所产生的不确定性[5]。鉴于此,Brigger等建议,可将不确定性分为4类,即样本数据、结果普遍性、结果外推和分析方法相关不确定性[6]。

处理方法

完善评价设计

药物经济学评价设计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不确定性。不同的评价设计能避免不同的研究偏倚:①前瞻性研究可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回忆偏倚,而样本选择与分组的随机化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不同样本组之间的同质性,盲法则可减少数据测量中的不确定性[5]。②样本选择要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设计都会制定严格的样本选择标准以控制混杂因素,但这会降低数据的普遍性,进而影响到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如果降低样本选择标准,虽然可得到真实条件下的效果数据、提高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但又会增加数据收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且无法分析混杂因素的效果。③应综合权衡不确定性和内、外部有效性。药物经济学评价既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内、外部有效性。因此,传统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首选方案是前瞻性药物经济学临床试验,其次为结合Ⅲ期临床试验的平行研究。在此前提下,也可考虑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以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如为提高样本的普遍性,可同时纳入临床试验和回顾性研究等[5]。

改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是传统的处理抽样误差的方法。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为了减少因为抽样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可以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数据处理:①数据收集完毕后可采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如均值比较、统计数据的可信区间等。②获得的数据如呈偏态,则应将数据转化为正态分布之后再进行统计差异性检验(可信区间的计算以原数据为准)。在确定效果数据或者转换后的效果数据为正态分布之后,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法对数据的可信区间进行差异性检验。③在不能确定数据为正态分布时,可以采用非参数方法Bootstrap法或Jaeknife估计技术计算成本效果比的可信区间[7]。

进行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一种在临床试验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因所得临床资料存在不确定性而用来评价改变试验条件或其在一定范围内的估算值对治疗结果或结论稳定性影响程度的方法[3],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衡量不确定性的最常用方法。敏感度分析通常通过验证一个或者几个不同参数的不同估算变动对数据的影响来确认关键变量所在,由此分析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敏感度分析可以让评价者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因素对评价结果是关键变量,从而重视评估和控制这些关键变量,以减少系统误差、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敏感度分析已经成为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常用的概率敏感度分析也已成为决策中衡量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8]。

敏感度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单纯分析法(包括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阈值分析法、极值分析法和概率分析法,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如表1。

敏感度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使所评价的影响因素(单个或者多个)作一定幅度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进而观察评价结果的变动程度。其进行的一般步骤为: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进行敏感度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如药品价格、治疗费用、治愈率和/或贴现率等(并不需要把每个不确定因素都纳入敏感度分析),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有关专家或依据经验确定等方式确定所选因素的大致变动范围。对难以确定变动区间的因素,应适当放大变动区间,以保证变动情况不会超过设定区间。②依次使所选择的各个不确定因素在设定区间内作同样幅度的变动,然后分别记录因这些因素变动所导致的评价结果的变动程度并计算敏感度。敏感度=评价结果的变动程度/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幅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这样就能建立起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幅度和敏感度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可以直接比较各个不确定因素在设定区间内的敏感度大小。③通过列表和作图等方法可以更为直观地比较不同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大小,由此判断哪个或哪些是容易产生不确定性的敏感因素。确定敏感因素后,即应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尽可能地予于控制,使这些敏感因素尽可能真实、准确,以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

结语

近年来,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临床用药选择逐步扩展到药品政策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评价等。但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不容忽视[9]。我国的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历史较短,高水平研究人员较少,对不确定性因素也易于忽视,直接表现为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依旧有一定比例的评价没有进行敏感度分析,而在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的评价中,分析方法及标准亦亟待规范[10]。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敏感性分析时,首先要根据最终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在计算成本时全面考虑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尽量避免遗漏和错误纳入,产出分析则需要确定干预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考虑贴现。此外,当前越来越注重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的普遍性和外推性、即实际社会效果,故药物经济学评价应考虑到临床试验结果与现实效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结果可能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通过相关分析提高评价结果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胡善联.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14):19.

谢红光,周宏颧.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5,4(1):1-4.

马爱霞,李洪超.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难点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28(6):142-146.

张顺国,陈敏玲.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J].医药导报,2000,19(5):495-496.

杨莉,胡善联.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5):11-15.

agroKe,BradleyCa,mittmannn,etal.Sensitivityanalysisinhealtheconomicandpharmacoeconomicstudies.appraisaloftheliterature[J].pharmacoeconomies,1997,11(l):75-88.

何志高,祝汇江.Bootstrap法在费用-效果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1998,15(6):29-30.

吴晶,吴久鸿,刘国恩.2009-2010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6):5-15.

符一男,马骏捷,马爱霞.卫生技术评估中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2):160-162.

何志高,张玲,周东.药物经济学国外研究现状及国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房,2001,12(12):708-710.

(收稿日期:2014-03-18)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5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表面肌电难度动作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直深受来自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武术套路也在向世界推广的潮流中不断的前进,现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了以现代体育科学为理论指导,以西方竞技体育模式为运动方式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在跨学科研究以成为常态的新的背景下,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有关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套路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其中的很多文章多采用运动学的方法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作运动学的数据测量与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通过表面肌电对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文章却不多。如何更好地运用表面肌电技术研究武术难度动作,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方向。

1.有关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不仅在人体运动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还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做为教学和训练指导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它的发展十分迅速。国内的许多理工类、医学类和体育院校都独立开设了这门课程,有些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专业,国内一些学者同时出版了许多相应的教材和专著,在该学科上取得一些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成果。对人体与物体的运动分析是运动生物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对运动位移轨迹的分析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方面。

运动生物力学主要通过它的分析应用系统进行研究。并运用运动图像分析法、三维测力台法、步态分析法、肌电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所要研究内容作出测数与分析。第23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年会报告上发现国际生物力学应用技术研究和竞技体育研究仍占主流,研究方法不断得到突破,三维摄像和肌电实现同步测量。各高校还相继研发出新的测试仪器和研究系统,这使得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2.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难度动作中的研究

在武术套路中指定难度动作分为a、B、C三个难度等级,武术比赛中指定难度动作因其难度大、扣分重、不易完成使其逐渐成为整个套路的核心。提高指定难度动作的训练质量对提高运动成绩至关重要。

2.1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难度动作中的研究过程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长拳难度动作,一般先把难度动作进行阶段划分,以旋风脚动作为例:旋风脚可以划分为助跑、起跳、空中击响及转体、落地等四个阶段,之后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或用肌电测试仪进行实验测量,或者两者同时进行,实验结束后,用三维影像分析系统和肌电数据分析系统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利用QtoolS软件和exce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和统计,从而得出想要的结论。

2.2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难度动作中的研究发展趋势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对武术难度进行研究经历了运动学、动力学、以及多角度分析等三个阶段。

运动学分析阶段主要是通过摄像得出有关难度动作在旋转角度、各关节夹角、以及动作摆动幅度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动作进行分析,但不够全面。动力学阶段主要是对武术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肌电两方面或多方面测量,不仅从单一运动的角度,更从运动与肌肉发力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使研究成果更有价值。多角度分析阶段已不仅仅是再对武术难度动作进行测量分析,将对动作从技术本身从发结合摄像肌电等手段,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等多学科的支持下再对难度动作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

3.运用表面肌电技术研究武术难度动作

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武术难度动作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使用肌电测试仪对做难度动作的运动员进行肌电测量,获得数据以后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比较重要的数据指标有积分肌电,它是计量肌肉放电水平的以单位面积放电量为单位,可以初步了解肌肉在做武术难度动作所做的贡献。还有就是放电的时序,即做武术难度动做过程中各个肌肉的放电顺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面了解各肌肉在做动作中协调工作的情况,从而实现研究目的。在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武术难度动作进行研究中,时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了各肌肉放电所持续的时间,使得我们在研究武术难度动作和安排相关肌肉训练上能得到很多借鉴。运用表面肌电技术研究武术难度动作已成为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研究的新方向。

4.小结

关于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套路中难度动作的研究的文章有很多,通过阅读和整理相关资料,可以把这些所研究文章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某一难度动作或组合难度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即主要运用三维摄像手段进行拍摄,再运用相关运动分析系统对所拍摄图像进行解析。

2.对某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表面肌电分析。

3.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中应用的综述类文章。其中由以前两方面的文章居多。如何使用表面肌电去分析和研究武术套路中的难度动作将会成为未来很好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卢德明.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347

[2]周继群,徐彩桐.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训练[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16:36一37.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153-02

物理习题偏向于逻辑分析,而且这种逻辑分析是建立在数学关系之上的。“物理离不开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当然在物理解题中并不是刻意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而是要顺势而为,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具体做法。

一、极限思想,助力求解

极限思想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但是在高中阶段这种数学思想应用得不是很广泛,取极限的方法也不完善。在物理解题中可以不需要很高深的取极限的数学方法,但是一定要有极限的思想。

以一个案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足够长的竖直墙面上,设置一个点光源S,距离光源d处有一个平面镜o,镜子中心与光源在同一水平线上。初始状态下镜子平面与墙面平行。当平面镜以角速度w绕中心匀速转动时,光源经平面镜反射的光斑在墙面上会上下移动。经过时间t后,光斑p在墙壁上移动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光斑在墙面上的移动情况不是匀速运动,不能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直接求得。我们反观速度的表达式,可以了解到瞬时速度,它实际上是时间取无穷小时的情况,用表达式表示为(当t2和t1非常接近时的情况),即。因此,解决这道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换一种思路,采取导数的方法进行求解。经过时间t,光斑在墙面上的位移为s。当时间为t时,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θ1=wt。经分析几何关系知,So与op的夹角θ2=2θ1。在三角形Sop中,可得S=dtanθ2=dtan(2wt)。对上式进行求导,可得光斑p的移动速度。对于求解速度,实际上是求解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决定了它可以运用取极限的导数方法来进行求解。

在求解某一种特定物理状态时利用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非常有效,在这一特定状态下,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往往是瞬时的。由于没有一个过程可供分析,所以取极限可以说是快捷而又精确的方法。

二、微分积分,明晰过程

导数、微分的方法将很多问题的求解过程进行了简化,但归根结底,微分的目的是为了积分,因此,适当运用积分的方法解决问题也非常有效。高中阶段所学的积分方法是比较简单的,而物理问题中的数学方法也不是特别困难。在求解物体位移的问题上,可以利用简易积分的方法来进行求解。

以足球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在一次足球训练当中,某时刻有一个运动中的足球,它的初始速度为20m/s,以2m/s2的加速度进行匀减速直线运动。求解足球在5s后的位移是多少。

我们可以运用常规的平均速度法进行求解,由于运动过程为匀变速运动,因此可设足球的平均速度为v,初始速度为v0,5s后的速度为v1,加速度为a。由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at,得v平均=;位移s=v平均t=25×5=125m。将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等效转化,是物理学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分析能力的体现。但是在本题中,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已知,要求解位移,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即采用积分的方法。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函数,因此速度在时间上的积分就是位移。从另一个角度讲,微积分是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复杂的变化过程,实现了根源化。本题用积分的方法进行求解时,可得,结果与上述解法完全相同,但运算更简单。

位移问题只是众多物理题目中相对简单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练习运用简单的积分来求解物理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的机会,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会慢慢地掌握用微积分思想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数形结合,多元关联

物理学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分析物体之间的各种等式关系,有时可借助于数学定理,有时可依赖几何分析。我们在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时,需要多元建立等式关系,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问题。

教学中有一个经典的题目,叫做绳子拉船问题。很多学生苦于其中的数量关系难以建立,因此对此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借助几何关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那么就可以建立等式关系。引入一个例题如下。

如图所示,在高度为h的河岸上,一人用绕过定滑轮o的轻质细绳匀速拉动水面上的一条小船。假设人拉动船的速度大小为v。当绳子oa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此时小船的速度为多少?

要解这个题目,首先要假设一系列的变量,然后逐一地进行求解,最后才能得到答案。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几何学方法来进行求解。设小船距离岸边的长度为x,绳子oa的长度为r。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对h,x和r列出等式关系h2+x2=r2。针对上式,对时间求导,。代入已知的数量关系,得出v船与v的关系为v船=,再由几何关系,最终可得v船=。如此一来,本身比较难以分析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这个题目主要利用几何关系来建立等式,运用速度合成分解的方式进行求解,充分地体现了物理与数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一些物理习题中应用几何图形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有时一个几何关系就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多元建立起逻辑联系,可以极大地拓宽解题思路。图形、数字双管齐下,物理解题更有效。

四、归纳比较,提炼规律

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数列、规律题目中有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必备的数学逻辑思维。在高中物理问题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抓住物理问题的规律,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就能提炼出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避免繁琐的计算。

比如在常规的运动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过程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也经常成为问题的关键点,解题的难点。我们以一道实际的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从原点出发,以静止的初始状态开始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初始的加速度为a,在经历了t时间之后,此时加速度变为了2a;又经历了一个t时间,加速度变为了3a,以此类推。请问在nt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分析这道题目可以发现,加速度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题目描述得不够明确,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在t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2a。在2t时刻,物体的加速为3a,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在nt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n+1)a。我们进而推测速度遵循的规律,进行数学归纳推理。在t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at。在2t时刻,物体的速度v2=at+2at=3at。在3t时刻,物体的速度v3=at+2at+3at=6at。我们进而可以归纳,nt时刻的速度为。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7

关键词:药物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84-02

案例教学法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立。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某些学科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在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法又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描述并加以典型化处理,供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目标知识,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对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为药物分析教学服务。

一、药物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3],是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的一门方法学科,内容涉及药品质量标准、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常见不同类别药物的分析等。药物分析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中表现出重要的作用,经常被形象地比作“人的眼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从研制到使用监管各环节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既要以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又要求学生具备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涉及大量的药物化学结构、分析特点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鉴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导学生自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通常不能为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没有积极性,偏向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加上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学起来会有畏难情绪,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即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播转为根据提出的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高效准确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将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在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教学中,给出案例“2005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其制剂不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含量”“这些方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计算含量”“2010版《中国药典》[4]中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变化”。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再展开分析讨论,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向学生做出解释,阿司匹林原料药在两版药典中均使用直接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而阿司匹林片剂及肠溶片中除存在水杨酸及醋酸这些水解产物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盐酸会干扰直接酸碱滴定法,因而应该使用两步滴定法测定其中含量。而随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普及,随着我国药典标准的提高,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所有制剂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通过该过程,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该部分内容。在讲解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时先让学生查查有关假冒伪劣药品的报道,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堂上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的假药劣药的实例展开讨论。例如,多名患者使用了齐齐哈尔二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出现该反应的原因是药厂违规使用了不能药用的化工原料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另外,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欣弗”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灭菌工艺进行灭菌操作,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不良反应。通过分析以上典型的药害事例,激发学生将来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在讲授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维生素C的分析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维生素C有关的一些饮料广告或小故事,查阅维生素C的医学用途,并引导学生从维生素C的结构入手讨论为什么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性,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结构特点和性质及对应的分析方法。教师讲解时强调维生素C的发现源于坏血病,激励同学们热爱科学,分析比较维生素C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国药典收载情况。在该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中,因为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激发,也让他们有更多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增强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特点,测定酯类化合物时能否以水为溶剂,假药劣药的范围,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官能团具有的化学性质等,对于之前没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过程督促他们主动复习回顾。对还未学过的新内容,在寻找案例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广泛涉猎一些新知识,从而把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目的。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精选出来的案例为材料,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到引导、组织和协调的作用。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成败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做好讨论引导、适时发问等工作,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用备好教材内容就可以胜任的,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等。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值得药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厚清卢.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0-64.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8

一、受力分析的依据

1.依据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

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力的产生原因不同,由各种不同原因产生的各种形成不同性质的力,都可简单将其这些力又可归纳为接触力和场力两大类,.其中,接触力主要包括(弹力和摩擦力,而)的确定是难点,两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或和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摩擦力的产生除了物体间要存在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外还要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对于场力,重力属于场力,它总是存在(除由于因质量很小而忽略的情况),方向竖直向下;对于而那些处在电场、或磁场中的带电体,就要还考虑是否可能会受到电场力、磁场力等其他多种场力的影响。.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可以用来检验力的存在,研究对象所受的每个力都有其施力物体和相对应的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和或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因此,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由作用力判断分析出反作用力。.

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对当有些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难以确定时,另外还可以要依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运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断判断力的存在性和力的方向。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过程基本程序

1.明确研究对象:亦即是

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对问题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但无论选取怎样的研究对象,都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隔离物体分析

亦所谓隔离物体分析即将所已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的复杂问题环境中隔离出来,进而只分析该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并将这些这些所受的力一一画在受力分析图上。.

3.受力分析的顺序:

通常先分析重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场力(电场力和磁场力)。.对于接触力的分析,应该重点着眼于各物体之间的逐个接触面(或接触点)去找,有必要时要运用用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甚至利用或假设法来判断这个力是否存在接触力是否存在。.

4.进行定性检验:

在画出受力示意图后要进行必要的定性检验,即,看一看根据你所画的受力示意图,分析判断受力物体是否能够能否处于题干目中所给的已知的运动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定性检验的结果为不能,则该受力分析一定有错误存在;但如果定性检验的结果为能,也不代表该受力分析一定正确.

三、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1、防止“漏力”和“添力”.按正确的分析顺序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有效地时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情况的发生,.而注意寻找施力物体可以有效防止是防止“添力”情况的有效措施之一发生,如若找不出施力物体,则那么这个该力一定不存在。

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义.如果,题目要求分析a物体的受力情况,那么a物体对其它物体的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不在受力分析范围之内。

3.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力的作用线移动。.

4.合理地忽略某些次要因素,、为了可以使问题得到简化.,常要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如轻杆、轻绳、轻滑轮等物体的重力可以不加以分析考虑。

四、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力学问题

1、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

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隔离法有两种类型:(1)对象的隔离:即为寻求与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2)过程的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多个过程,为求解涉及某其中某个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所谓整体法,就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全过程进行整体研究的方法。.整体法也有两种类型:(1)整体研究物体系统:该方法在当不涉及研究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该方法在当所求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例1.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轻杆连接后,斜放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墙面光滑,水平地面粗糙.现将a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两球两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与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地面对B球的支持力和轻杆上的压力F的变化情况为()

a.不变、F变大B.不变、F变小

C.变大、F变大D.变大、F变小

【解析】

方法一:隔离法

本题有两个研究对象,可先分别对a球、B球隔离分析,如图2所示,由a球受力平衡可得:

将a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即角减小,所以减小.

将a、B两球看作一整体,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因整体静止,故在竖直方向有:,即不变;而由于F为整体的内力,故在整体法中得不出F的变化情况,只有对某一单体隔离受力分析后,才能得出F的变化情况.

答案:为B

2.、用正交分解法分析极值问题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力的正交分解法的有如下优点:(1)通过借助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x,,y)对力进行描述,可以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2)几何图形关系――直角三角形,简单明了,是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多,容易求解。.

例2.重为G的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人欲用最小的作用力F使木板做匀速运动,则此最小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应如何?

【解析】对该木块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F(如图4所示).,设当F斜向上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时,F的值最小.

方法一:正交分解法

把木块的受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由于木块作匀速运动,

因此受力平衡,故列写平衡条件列方程如下:

由于,故不论如何改变,与的合力的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如图5所示,.因此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一定为.所以该木块等效受三个外力作用,分别为,力、G、F组.又因为木块作匀速运动,故受力平衡,所以所受的三力可以成组封闭的矢量三角形,由如图6可知,.显然,当F与垂直时,F有最小值,由几何关系得:.所以

答案为::当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时,.

3.、用图解法分析物体的动态平衡

根据由于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所以利用邻边及其夹角跟对角线的关系可以分析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的方法,.该方法通常叫做图解法。图解法,具有直观简便直观的特点,多用于定性研究。,特别是在对于物体平衡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时应用图解法尤其极为有效。.但在应用图解法时应该注意正确判断某个分力的方向的变化情况及其空间范围。.

例33.如图7所示装置,两根细绳栓住一球,保持两细绳间的夹角不变,若把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过,则在【解析】取球为研究对象,由于球处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球的受力情况如图8所示:重力,Ca绳的拉力,CB绳的拉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可以做出、组成的矢量三角形如图9所示.将在装置顺时针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小球依然保持平衡状态.其中,的大小方向不变,而、的大小方向均在变化,但不难发现可注意到、两力方向的夹角在装置缓慢转动的过程中不变.那么在对应的矢量三角形中,、的交点必在以所在的边为弦且圆周角为的圆周上,所以在装置顺时针转动过程中,Ca绳的拉力大小先增大后减小;CB绳的拉力的大小一直在减小.

答案: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减小.

4.、用假设法求解临界问题

由某一种物理状态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状态的转折点状态叫称之为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又可简单地理解为“恰好出现”与“恰好不出现”的交界状态。.处理临界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如下:(1)分析这两种物理现象状态及其临界值相关的条件。(2)用假设法求出临界值。(3)比较所给条件与临界值的关系,确定物理现象状态,然后求解。

(1)若拉力n,则a、B之间的摩擦力为多大?

(2)若拉力n,则a、B之间的摩擦力为多大?

【解析】本题首先要判断a、B之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即a、B之间存在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我们可以先找出滑动和不滑动的临界状态,比较所给条件与临界值的关系,再确定物理状态,然后求解。.

假设a、B相对静止,对则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如图11所示).

则a物体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对aB整体而言,如图12所示,要使a、B相对静止,施加的拉力的最大值为: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技巧

一、寻找题目隐含信息

高中物理力学题,尤其是综合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题目仔细分析.[Bp(]在对题目信息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通过审题,才能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才能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Bp)]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一幅比较清晰的关于所求问题的物理图景,对解题思维框架进行初步的构成.但在对力学综合题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在对物理力学综合题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一定要用文字、符号或者图标、数据等简单的形式对其进行有序的记录,并对已经记录的信息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推理,找出对题目有用的信息.一般来说,在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题目中会有一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已知条件,但还会隐藏一些间接的条件,往往这些隐含的间接条件才是解题的最关键因素.所以,一定要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以及题目的附图等提高重视度,对每一个细节之处也都要注意.

二、加大对易错题型的应用

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力学试题普遍是教师一讲就会,但是当自己做题时,却出现一做就出错,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许多学生没有弄清题意和解题思路,比如,某卡车在限速60km/h的公路上因疲劳驾驶而与汽车和路旁的障碍物相撞,在进行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在泥土中发现了卡车上一个零部件,通过进行判断确定此零部件是卡车头和障碍物相撞时掉落下来陷入泥土中,警察通过进行模拟卡车与障碍物相撞的情景时得出,卡车顶部上掉下来的零部件与泥地上陷落点的水平距离为13.3m,而车顶与泥地面的竖直高度为2.45m.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该卡车在行驶时是否超速.

分析:通过上述已知条件可以得知,卡车零部件脱落后所作的运动为平抛运动,从而可以得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汽车运动的速度相同.

解:假如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时间为t,通过题目可以得知,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s=13.3m,高度为h=2.45m,由平抛运动可以得知,零件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

所以可以得知,此卡车在形式的过程中超速行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和解题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运用迁移、分类以及类比等数学方法进行解题,并将物理问题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能够解出题目.

三、掌握受力分析图的解题技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在分析受力图时,首先进行分析所要研究的“对象”受到的外力,并分析其“原始力”,注意不要在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处理力,比如,以下受力图为例进行分析受力图,以寻求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如图1所示,在长度为5m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上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顶端a、B的绳子上挂一个重力为12n的物体,平衡时,绳子中的张力为多少.

分析:通过图1可以得知,此受力图为三力平衡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确定受力对象,分析力,然后画出受力分析图,列方程式.并且在受力分析时,根据不同的例题,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解法1:

通过上图可以得知,重物受到三个方向的力,通过平衡条件可以得知,两个拉力的合力F′和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如图2所示:图中aDC和oeG相似,所以可以得知:

解法2:首先选择重物为受力对象,其受力图如图2所示,假设绳子与水平夹角为α,则由平衡条件可以得知:2tsinα=F,其中F=12n.

四、寻找解题规律

[Bp(]

近几年的高考形式下,理综卷里的物理题中关于力学的综合题不是很多,但分值却都很大,对学生的总体成绩来说有直接的影响.[Bp)]在高中物理力学解题中,应该在物理状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物理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力学内容主要有牛顿运动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Bp(]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对已知题目进行分析,从已知的条件中选择相关的物理定理进行解题,从而能够能快速的解出问题.

参考文献:

[1]汪志杰.2008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策略[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08(22):80-82.

动物行为学分析方法篇10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重要性

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派生出来的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1,2]。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医药学及临床药学的兴起,特别是药物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体内药物分析学科亦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药学前沿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学期我院也开设了《体内药物分析》选修课,现就此谈一点看法与体会[3]。

1为什么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1.1可以选择最佳的给药剂量与给药方案,做到合理用药以往临床上对同种疾病患者,给予同样剂量的药物,可是治疗效果却差别很大。例如对癫痫发作患者施以同样剂量苯妥英钠治疗,过去认为每日300mg可以控制症状,而实际却不然。有人观察了200例,结果能控制发作者占28.5%,测得血药浓度为10~20mg/L;无治疗效果者占60%,测得血药浓度20mg/L。这就说明不能简单地依据表观剂量来推算机体的效应。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必须对患者体液、尤其是血液中药物含量进行测定。根据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研究表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与作用部位药物浓度有关。所以根据个体病人的体液药物浓度监测后,制订给药方案是合理的。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地高辛、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狭小,与中毒浓度又相当接近,对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的用药更有必要。因此,近年来国外已开展“给药方案个体化”、“治疗药物监测”工作。

1.2有利于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某种药物或其制剂在体内行为即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过程,过去医师与药师主要靠自己的临床经验估计,而现代药学研究,通过测定药物的各种动力学参数,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生物半衰期(biologichalf-life),清除率(clearance)、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等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设计也要了解该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作用原理和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故研究药物动力学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进行体内药物分析。

1.3药物管理问题目前,药品普遍存在严重滥用现象,而且会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如吸毒、运动员滥用药物等)。此外药物中毒也时有发生,这些也需要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尔后进行治疗。许多国家药典已将生物利用度作为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内容和依据。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也离不开体内药物分析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

2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及特点

2.1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体内药物分析的作用是:(1)为临床药学研究提供数据和分析方法;(2)应用于临床药物浓度的监测;(3)药物代谢动力学中应用;(4)受药物影响的体内内源性物质测定;(5)为药品管理和新药设计提供数据和信息。

2.2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体内药物分析首要任务是为临床药学和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分析数据,这就决定了其独特的分析方法。(1)样品必须净化。供分析的样品来自不同生物体,组成复杂,干扰物质多。如体液和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的成分可与药物结合,且干扰测定。因此测定前通常需进行不同程度分离、纯化,方可进行测定。(2)样品浓缩。一般而言,能供分析的样品量较少,其中所含药物或其衍生物的量更少,实际进行的是微量分析,最低检出量达10-1~10-3μg,甚至更低。另外样品不易重新获得,所以经净化后的样品还应进行必要浓缩。(3)方法要简便、快速和准确。样品若系临床药物浓度监测的分析,由于工作量大,故分析方法越简单越好;若为有关科研提供数据,则要准确性高;若与中毒解救有关,则要求越迅速越佳。(4)还需有一定为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

总之,体内药物分析首要的是建立适合体内样品中药物的灵敏性高、选择性好、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目前常用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免疫测定法等[4]。

3重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无疑来自生物医学领域及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要求和分析技术上的飞跃性进步。临床治疗中药物监测和制剂生物利用度测定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初的用武之地。而目前随着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工作和药物代谢物分离测定工作逐渐成为新药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时,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已与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互相关联、密不可分。因此学科的发展已对体内药物分析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求体内药物分析工作者应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并具有相应的临床药理及药物代谢机制等基础知识,只有这样药物分析工作者才能拓宽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开展有关工作。因此,认真学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包括“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血药浓度与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测定种类”等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为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以后的各章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4体内药物分析样品种类、采集与制备的主要知识点

4.1样品种类及采集可供分析的样品不外乎来源于人或动物的体液、各种组织和器官,如血液、唾液、乳汁、胆汁、脊髓液、泪液、精液及尿液等,现仅介绍常用几种。

(1)血样:药物在体内作用部位浓度与药效直接相关,而且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又是通过血液运转到作用部位。血药浓度理所当然可作为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的指标。

所谓血样是指全血、血浆或血清,一般情况下血浆分离快、易得,且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与红细胞中浓度成正比,故最常用。只有测定药物在两者内分配比(如测定平均分布于细胞内和细胞外成分)时宜用全血。血清成分更接近于组织液化学成分,测定其中有关成分含量比全血更能反映机体情况,亦常用。

血样应当等药物在血液中分布均匀后取,这样才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动物直接取动脉或心脏血最理想;人目前多取静脉血。取血时宜用玻璃质量好的注射器,不用塑料器皿(因其与药物可能产生吸附或析出增塑剂),以免影响结果。转移血样时压力不可过大,避免挤压过度使血球破裂。

血浆系全血加入抗凝剂后,离心分取。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是肝素,它是从牛、羊或猪的肠黏膜中提得的一种含硫酸的粘多糖。肝素是生物体内正常生理成分,一般不会干扰分析,用量为1ml血样加0.1~0.2mg(约为20iU)。其他抗凝剂还有能与Ca2+结合的eDta、枸橼酸盐、氟化钠、草酸等,但必需考虑到它们与被组分发生反应或干扰某些药物的测定。

(2)尿样:尿样也是体内药物分析常用样品。因为尿药浓度测定主要用于剂量回收、药物代谢、药物尿清除率和生物利用度等研究。且样品收集简单、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尿药浓度波动较大,可以测定一段时间内排入的药物总量。

尿液主要含尿素、无机盐,其数量常受饮食和新陈代谢影响。尿本身又是一种细菌培养基,样品获得后应立即测定。如来不及测定应冷藏或加适量甲苯(100ml尿液加1ml)作防腐剂。

药物在尿液中多以原药、代谢产物或它们的结合物存在,如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故测定前应作必要分离。

(3)唾液:采用唾液作为体内药物浓度监测和其他研究样品,近来日渐增加。主要是因为某些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与在血浆中浓度呈相关性。唾液是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唇、腭腺分泌的,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相当于血浆中游离(不与蛋白结合)药物浓度。故测定唾液中药物浓度有独特治疗价值。

唾液在漱口后15min,由自然流出或舌头在口腔搅动后流出而收集得,亦可采取口嚼石蜡片、维生素C或酒石酸等法收集,日收集量约为1~1.5L。然后离心(2000~3000转/min)15min,取上清液供分析用。

唾液中药物浓度低,一般血浆药物浓度为64μmo1/L时,唾液中仅有几μmol/L,故测定方法要求灵敏度高。本法仅适于地高辛、苯妥英钠等少数药物。

4.2样品的制备此步对体内药物分析很重要,主要是排除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

(1)除蛋白(deproteinising):对血样(全血、血浆、血清)和尿液分析,首先要进行除去蛋白,否则在分离过程中起泡而影响测定及含量;样品中游离药物和药物-蛋白结合物处于平衡状态,既要测定药物总浓度,即应使药全部游离出来;再者蛋白质会使仪器污染。

除蛋白方法:①用乙腈、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乙腈较常用)或中性盐类(硫酸铵、氯化钠等)脱水沉淀;②使用酸性沉淀剂如三氯乙酸、钼酸、磷钨酸、水杨酸、苦味酸等与蛋白质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沉淀;③用滤器将蛋白质滤除。

(2)萃取法(solventextraction):经除蛋白后的样品,有时需进一步净化和浓缩,常用萃取法。目前常用液-液萃取法。此法尤适于离子型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的酸、碱性药物。水相pH对萃取不同酸碱性药物和除去杂质非常重要。pH的选择与被测组分pKa直接相关,pH=pKa时,被萃取组分有50%以结合形式存在。一般说来,对碱性药物水相pH宜比pKa高1~2pH单位;对酸性药物则低1~2pH单位。

(3)酶解法(enzymedigestion):当测定以内脏器官(如肝脏)制成的匀浆样品及某些对酸碱不稳定或强蛋白结合的药物时,常用此法使药物析出,再用溶剂提取。本法可避免药物因高温降解或因酸而破坏,常用的酶是枯草菌溶素(subtilisin),系一种细菌性蛋白水解酶,pH7.0~11.0,温度在50~60℃时活力最强。

(4)轭合物水解处理(hydrolysisofconjugates):由于药物在血浆或尿液中,常与某些内源性物质结合。如与葡萄糖醛酸(含-oH、-CooH基团药物)结合成苷,与硫酸(含酚-oH、芳胺、醇类)结合成酯。这些样品应在测定前进行酸或酶水解,使药物游离出来,再以有机溶剂提取,酸用量、浓度和水解温度等条件应通过实验确定。

(5)衍生化(derivatization)处理:当生物样品需用色谱法分析时,应预先作化学衍生化处理,这样可使被测组分增加挥发的蒸气压,改善稳定性、降低色谱法温度。衍生化处理作用:①使被分析药物具有能被分离的性质;②增加对检测器灵敏度;③分离异构体,增加稳定性和挥发性。常用衍生化法:硅烷化、烷基化、酰化,其中以硅烷化法最常用[5]。

5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测试方法简介

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数据准确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药物动力学参数准确性,关系到临床用药的调整。因此,建立适当分析方法是关键问题。

5.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此法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缺陷,因而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鉴别能力强等特点,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和鉴定,特别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判别、化合物分子量测定,是目前能够为pg级试样提供结构信息的工具,故可用于测定生物样品和体液中药物和代谢物的痕量分析,随着仪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检测技术的成熟与推广,GC-mS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在传统挥发油、脂肪油等方面的分析测定不断发展与普及外,在药物有效成分的研究尤其是在体内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

5.2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本法利用免疫化学中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建立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的微量分析方法。1960年R.S.Yalow和S.a.Berson从人血浆中测定微量胰岛素首先创立了Ria法,至1968年本法成功地测定了血浆中洋地黄苷浓度而迅速发展起来。除测定强心苷外,还用于巴比妥类、生物碱、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体内药物测定。

5.3荧光分光光度法(spectrofluorimetry)本法为发射光谱法的一种,利用物质受一定波长光照后,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较照射光波长更长的荧光。可以根据荧光颜色、激发和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强度进行定性、定量。灵敏度(可检10-7~10-9g/ml)比吸收光谱法高100倍[7]。

5.4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目前应用广泛。

总之,有关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很多,并且发展迅速。

【参考文献】

1李好枝.体内药物分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68.

2吴如金.体内药物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6.

3丁黎.研究生课程《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与思考.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20(4):376-377.

4郭涛.体内药物分析.解放军290医院药局.

5孙嘉奎.药物与制剂分析.沈阳药学院药分教研室,19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