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十篇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十篇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7:17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1

一、机遇分析

档案数据管理是每个企业内部工作中的必要环节,其能够强化档案在企业之中的作用,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是由于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档案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认可,因此各单位之中的档案数据管理仍存在很大的疏漏,经常限制了档案数据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而“互联网+”的出现,对各行各业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冲击,不仅推进了企业的整体性发展,同时也为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机遇。

首先,为档案数据管理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单位内部档案数据管理工作能够有机会脱离原有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档案数据管理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互联网+”为档案数据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互联网在我国各大企业之中已经达到了基础性的普及,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但是这一管理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对互联网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而“互联网+”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互联网功能的进一步挖掘,不仅提升了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给档案数据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使其能够依托于“互联网+”对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

二、挑战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相关单位在把握“互联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对其带来的挑战进行关注和思考。并强化对挑战方面的研究,进而为今后的解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笔者就针对“互联网+”时代档案数据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管理观念狭隘,管理内容单一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络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辅助性工具。在数据信息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已经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互联网+”视野下的档案管理观相比较,传统档案管理观的视野过于狭窄,不能对档案进行综合性的管理,难以从全局的角度对数据信息进行认识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据信息的应用,难以对现代提出的智慧生活进行支持。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档案馆已经成为未来档案存储与应用的主流,但是由于科技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很多企业或者地区很难有效的构建数字档案馆,因此造成了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上的差异,各企业各区域间的档案数据管理工作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二)人才应用不足,技术要求提升

现阶段“云计算”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优化档案数据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各大企业之中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很多档案数据管理人员甚至不懂什么叫做“云计算”,也不能对互联网中的优势资源进行应用。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在质量、效率、作用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在优化数据管理的同时,增加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而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支持,但是当前各大企业的工作重点仍然仅限于生产销售方面,只要生产销售搞得好,其它工作的优劣并不会得到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上的革新与发展也是档案数据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应对策略分析

要想在“互联网+”时代促进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就一定要迎难而上,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机遇和挑战的推动下,实现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质变,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时刻保持较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一)引入现代观念,进行综合管理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主流的观念,因此在进行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改变之前传统的管理观念,构建大档案思维,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依托于现代的“云计算”增加信息的搜集与管理工作,并以数字档案馆的形式,将各类档案信息在网上进行共享,方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查阅。同时,要设立智能化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让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档案,并且系统能够根据工作人员选择的档案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特征,进而让工作人员在进行思考或者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启示,减少了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方面的困难。

(二)培养专业人才,重视技术革新

在“互联网+”时代档案数据信息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因此企业需要转变对档案数据管理的态度,并给予档案数据管理足够的支持。首先,企业要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并且,对于人才极度匮乏的单位还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缓解内部现代管理人才不足的弊端;其次,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应注重技术上的革新,除了要构建起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系统的升级和优化,对国内、国外企业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及时更换或者创新档案数据管理应用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后,企业应针对档案数据管理工作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着重强调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结合的重要性,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规定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技术和能力存在欠缺的管理人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影响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进行个性管理,做好档案服务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25

随着电子数据的到?恚?“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大众熟悉的词。“互联网+”是时展的产物,在“创新2.0”的新业态下,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新产物。它在互联网的形态下诞生,并不断演进,并由此催生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建立在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是互联网实践的重要成果。它的发生演变,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媒介,以及广阔的舞台。

简单说,“互联网+”即互联网与相关传统行业叠加,但并非数学意义上的简单相加,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让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加快行业发展。借助互联网,可以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配置。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提升社会发展力,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从而形成更广泛的经济发展形式。“互联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种大背景下,计划生育档案事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路,采取新形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1“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互联网+”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电商领域。关于“互联网+”的定义,普遍认为,它是借助互联网工具,构建一种互联网化组织,用来推动企业和产业高效进行商务活动。“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产业活动模式,由于借助了互联网,使信息流通更快,共享程度更高,因而产生了比常规生产更高的效益。互联网的推广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互联网+”要作为一种战略加以制定;2015年3月,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克强总理表示要“让中国经济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这表明,政府对“互联网+”持积极扶持的态度。由此,“互联网+”从概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档案,意味着档案管理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对档案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机遇。档案管理本身需要借助信息管理,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档案事业应该得到飞速发展。“互联网+”档案的应用,将会实现公开档案信息的共享,便于公众获取档案信息,节省档案查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互联网+”档案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计算机病毒、木马有可能威胁档案管理安全

互联网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一些病毒也随之而来,有的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诸如“蠕虫”之类的病毒木马,随着互联网的传播,会造成计生档案泄密、计生档案丢失等,损失都是巨大的。一方面,计算机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发送大量数据,导致网络运行不畅;另一方面,还可以破坏服务器系统文件,导致系统数据丢失或破坏,给档案管理造成巨大损失。

2.2受物理基础条件限制

“互联网+”档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即借助物理网络。物理网络的构建受多种因素制约,如地理条件限制,高山、高寒地区开通物联网技术难度较大。互联网建设中,基础网络系统呈弱电性,在物理网络运行维护中,需对网络设备加以防护,如防止漏电、防止火灾和雷击对档案的破坏。

2.3档案管理体系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档案管理依靠的是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离开这个安全体系,仅依靠软硬件的先进性,就无法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管理混乱会造成计生档案查找困难甚至遗失;制度不健全会给计生档案查找带来很多麻烦;缺乏可操作性会使得互联网成为摆设。如果档案日常管理不严格,容易造成计生档案信息化录入错误,导致电子档案与原始档案有较大出入,并给计生档案利用带来困难。

3“互联网+”档案面临的主要挑战

3.1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要做好计生档案管理,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操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质量。作为一名计生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热爱档案管理事业,这是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态度,才能对档案工作产生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必须具有计生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当前,在多数卫计系统单位负责人眼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对比其他工作不重要,因此安排一些年龄大、学历层次低的人管理档案,降低了档案管理质量。再次,要求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较高的保密意识。档案是基础材料,重要档案更是事关重大。如果没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不善于做好保密工作,很可能造成工作失误。最后,还要求具有较强的服务理念。计生档案多,涉及面广,管理工作比较枯燥,还需要随叫随到。如果没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很难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2对硬件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互联网时代对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卫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计生档案管理,不断加大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计生档案管理内容比较多,主要涉及归档、统计、管理、利用、销毁、移交、借阅等相关工作。卫计工作比较繁忙,但对于计生档案管理不能忽视。要结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对育龄妇女取环、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筛查等信息进行全面梳理。要加大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应该设置防火、防水的综合档案室,配备档案管理设备,开发扶助管理软件,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3.3对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项工作都进入了加速度时代。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千家万户,要把计生档案管理好、利用好,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强化时间观念,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面对信息技术发展,传统的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计生档案管理的需要。为此,要适应形势,积极开发管用的软件,借助软件加强计生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计生档案管理水平。

3.4对计生档案工作重视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卫生部门和计生部门合并后,有的单位对计生档案管理不重视,对档案工作指导力度不够,容易将一些育龄妇女信息资料丢失,给育龄妇女管理带来不便。要改变这种现状,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大?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对档案的保护意识。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对计生档案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加大,同时计生档案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4加强计生档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创新理念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重视创新,计生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强化信息意识,开拓思路,创新理念,不断探索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更好地满足档案管理需求。卫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水平,更好发挥档案的作用。同时,计生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找准工作重心,增强服务意识,为单位乃至全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4.2创新管理形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互联网时代,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适应这种形势,就需要计生档案工作人员不断采取新形式,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一是要健全完善档案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实行工作人员待遇与档案管理成效挂钩,激发工作人员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档案管理自动化水平。为提高档案管理自动化,一方面需要借助互联网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如将文字图片扫描后存储于电脑,方便以后管理查询;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的建设。如使用先进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等。传统的档案数据库多用于档案馆内部使用,档案管理不规范,没有发挥数据库应有作用,不利于实现档案信息共享。因此,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档案数字化建设,并严格按照档相关标准,结合实行性,建设相应的多媒体数据库、文字、图片数据库等。同时,改造原档案数据库,以提升工作容量。三是督促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更新更快。作为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新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4.3重视信息安全工作,规避档案管理风险

档案信息的安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提升了档案信息化程度,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计生工作者未能使用新技术,致使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主要是:必要保护系统缺乏,导致数字化档案易被外界侵入,并篡改其内容;互联网病毒入侵,也对档案的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造成数字化档案丢失等。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3

1“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机遇与挑战

1.1“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机遇

1.1.1技术手段不断丰富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日渐丰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作用下,大幅度降低了档案信息管理难度,也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检索功能,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各类档案,分层管理档案信息,促使各类档案管理具有鲜明的关联性特点。同时,在“互?网+”时代下,档案存储形式也日渐多样化,比如,视频、音频,大幅度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档案信息数据也更加准确,出现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技术选择平台,各类管理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日渐增多,各类档案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特点。

1.1.2服务空间不断拓展

在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社会各类信息频繁出现,档案管理者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出合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有着较大的管理空间,档案管理呈现出数字信息化特点,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着海量档案信息,其存储成本并不高。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查询各类档案数据信息,离线管理各类档案,能够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优质的远程服务,档案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

1.1.3档案时效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档案种类日渐增多,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特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已无法有效满足这方面的客观要求,必须对其加以优化完善。在“互联网+”时代下,时效性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显著特征,档案管理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以动态跟踪各类档案信息,档案管理也具有较好的交互性、动态性。同时,所构建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等,不断开辟全新的档案管理空间,大幅度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档案时效不断提高。

1.2“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挑战

1.2.1管理模式变革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传统档案管理过分注重管理人员已有的经验,不注重档案科学化与系统化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相比,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档案管理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急需要优化档案管理流程、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必须多层次优化变革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标准化的档案管理流程、档案管理模式,不能再采用传统单一化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确保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1.2.2档案管理意识落后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构建档案管理系统中,需要构建合理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互联网+时代下的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意识落后,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下的档案管理系统流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责任感不强,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档案管理操作能力不高,无法有效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多样化作用。

1.3档案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档案受到巨大的冲击,要求加强档案标准化管理,加上档案信息自身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动态性,档案信息数据不断增加,档案管理难度也大幅度增加,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一系列操作,比如,记录、归档、查阅,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管理各类档案。同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下,网络数据不具有较高的保密性,档案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泄露风险,一旦没有及时做好档案信息备份工作,相关档案信息丢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途径

2.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自身传统观念,全方位正确认识档案管理,要多角度加强自身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者要多层次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比如,科技档案管理、企业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将其灵活应用到档案管理中,科学管理各类档案。同时,档案管理者要增强自身责任感,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注重档案安全性以及准确性的提高,优化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各类档案信息。此外,在日常运营中,档案管理者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具体要求,优化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管理一系列内容以及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全方位监督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整体质量。

2.2优化档案管理模式与服务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档案管理者必须优化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其特点、性质,优化完善档案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海量档案信息数据。档案管理者要围绕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组织网上海量信息数据,实现档案网上服务,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合理化的档案管理数据库以及数据管理中心,科学管理档案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档案管理工作,比如,查询、服务、利用,实现计算机检索,取代传统手工查询,便于档案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更好地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数据。档案管理者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档案服务形式,比如,电子信箱服务、数据库查询服务、档案汇编专题服务,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针对性服务,有效满足他们各方面客观需求。

2.3提高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传统档案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档案局必须意识到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根据档案工作者各方面情况,结合当下档案管理特点、性质等,优化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定期对档案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化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最新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知识、管理技术,能够将多样化现代技术灵活应用到具体工作中,注重电子文件的深入研究,科学管理各类电子文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新时期高素质专业人才,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4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档案;应用

中图分类号:G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42-0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政策已经为国家政府所推动执行,各行各业都开始需求与互联网的结合手段,挖掘需求,顺应时展潮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因其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在引入“互联网+”手段之后,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来实现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充分的利用大数据和共享等技术手段来推动科技档案的管理,更好地的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服务。

一、“互联网+”形势下的科技档案的现状与不足

1、管理功能不到位、归档率较低

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技档案在管理方面普遍认识不到位,归档率也较低,很多大型科技活动和项目的档案只存有立项档案,对于项目全过程缺乏数据等重要信息的记录,部分项目甚至连验收记录都有缺失。这导致很多科技档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信息缺失,也不具备共享的条件。

2、时效性较差,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科技档案的管理在时效性方面较差,同时缺少完善的立法和执行,立法重c和立法目的也不明确。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对保密法规、具体保密制度进行规定的法律,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律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滞后性较强,这既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档案管理方面功能的发挥,同时也给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瓶颈和限制,保密工作也存在大量的隐患,科技档案的管理和保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能有效贯彻。

3、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的档案管理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利用率较低,与实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也春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这就造成了目前档案管理难以实现质的突破的现状。同时,很多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年龄较大,综合素质较低,在专业技能方面不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大部分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还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互联网技术对于科技档案的介入还比较初级,互联网技术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科技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1.全面收集档案,建立专门数据库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是有价值的档案的基本属性。所以说,在进行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管理平台和管理中心,形成档案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由上而下的的档案收集体系,使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保存的档案能够得到汇集。要明确科技档案的收集规范,划定收集范围和手机档案的内容,每个部门和机构确定档案管理的联系人员。统一归档时间,梳理每一项科技档案文件目录,采集科研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信息,收集阶段性、总结性、鉴定性等归档材料。要加强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同时改善档案管理技术的软件设施,形成可搜索,可追溯,可扩充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各种类别的数据库,发挥互联网络平台的特性和技术优势,从而加速推进科技档案管理的进程。而对于大型的科技研究机构来说,它们具有庞大的信息资料和科技档案,而这些档案和数据无法通过人力来实现完整的整理和保存,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来处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平台对于科技档案的大数据收集和整理,并应用于生产之中,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降低各类研发成本。

2.转变思想认识,实施专业化管理

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服务于科研和生产,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这就需要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机构的研究和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有效互动。在当前互联网+渗入各行各业的大环境下,要明确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事情,要列入单位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作为单位整体的重要工作来落实。同时,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相关部门和个人之间进行广泛传播,为机构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理论环境。在管理模式方面,要严格档案管理的准入原则,让那些具备专业技能、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科技档案的管理人员,从而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相关要求。

3、重置流程管理,健全机制

在进行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革之后,要将科技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重新安排,对应相关岗位和相关职能,提升技术和管理的契合程度,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要扎实推进切实推进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标准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标准化等。要围绕互联网+环境下的管理思路创新来推动管理流程和管理思路的转变,在实践过程中善于总结和推广转化,在做好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将档案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之价值不断放大和体现。

四、结语

科技档案与互联网+的融合,既强调基础工作,又要求系统的功能性、实用性相结合。只有打造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重视科技资料在搜集和保存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升级,才能够调动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杜志宏.二维码技术在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2014,S1:51-53.

[2]王芝萍.关于科技档案实体管理与现代化档案信息技术融合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22:255-256.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如何促进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文章阐述了将互联网引入高校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优势,并以档案学专业为例,提出“互联网+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旨在推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64-02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12月,半数中国人接入互联网,我国网民达6.88亿,手机网民6.2亿,91.8%网民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教育业也不例外。目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很多高校也纷纷开展“互联网+专业教学”的实践。与此热潮相比,档案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开展较少,笔者以为,档案学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一专多能”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的优质人才的重要责任,要提高培养质量,首先要从教学抓起,如何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档案专业教学相结合,以强化教学成效、提高培养质量,是值得档案学专业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引入高校教学的意义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总理于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它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1]。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紧跟时代潮流,有利于为传统的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改善教育生态环境;降低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门槛,向普通大众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可以使教师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扩大教育影响;重塑学生在教学语境中的角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当前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学总体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除了入选部级精品课的几门档案学课程外,在互联网上,很难查询到有吸引力的档案学专业的教学资源。而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不变革就必将落后于时代,保守的教学方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习者所认可和接受,为了提高档案学专业的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扩大档案学的影响,必须促进“互联网+档案学教学”的发展。

二、“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获取成本降低。将互联网引入高校专业教学,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使各专业学科积极变革,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相较于现有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

传统的专业教学由于课程进度规划的设置,教师与学生的课上交流时间毕竟有限,如果疑问得不到及时解决,不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影响学习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除了课堂时间,学生与教师还可通过QQ、微信、微博、在线教育平台等直接沟通,学生之间也可以就相关专业学科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在自由交互的网络环境中,教师是引导者,气氛较为轻松活跃,消除了由面对面带来的紧张感,学生更愿意表达真实的观点,是共同创造学习的过程,增进了交流与了解,有助于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软件的迅速普及,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为可能,手机不只是通信工具,还是智能学习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乘坐公交、睡前十分钟、等电梯、课间休息等等的零碎时间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式、泛在式的碎片化学习[2]。

(三)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以板书或ppt课件的形式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种“被动式灌输”的传统教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过程较为乏味。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参与者,根据自己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运用多种灵活方式选择充分的学习资源,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握,渠道及内容的丰富性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增强。

(四)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就笔者的调查,目前多底ㄒ档氖诳尉是选择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时间支配的灵活度差。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广域性、远程性,教师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教学或视频的录制传输,同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堂延伸到了校园与家庭,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五)扩大了专业影响

互联网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催生用于网络传输的优秀教学资源,扩大专业知识的社会性传播。以档案学专业为例,借由网络中优质教学资源的传输,可以提高社会对于档案学专业、学科的认知程度,普及档案学的基础知识,扩大档案学专业的影响力,为学科及档案事业发展培育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互联网”与档案学教学的融合方式

高校作为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输送中心,应积极探索“互联网+专业教学”的新模式,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下面以档案学专业为例,谈谈互联网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方式。

(一)制作适于网络传输的教学资源

制作适于网络传输的教学资源是将互联网与教学融合的基础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不应只局限于以前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的全程视频,更应注意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如微课的设计制作。微课是一种围绕知识点或教学难点而设计制作的短小视频,适于通过网络传输给学生,由于讲述问题集中,对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注意知识讲解的趣味性,学生易于产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习时间短,又不会产生学习疲劳,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个个的微课串联起来,与其他教学资源相结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充分利用现有网络通信工具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手机及社交软件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与物质成本降低,实现了即时通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实时性增强。从入校起,黑龙江大学每一届档案学专业的学生都建立了QQ群或微信群组,所有专业教师都加入其中,沟通交流不再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在学习或实习时遇到困难,可通过QQ、微信以文字、语音、图片或小视频等形式发送,直接向教师寻求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线布置学习任务,检查作业量的完成情况,实现了监督与督促的目的;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将档案专业领域的新动态、前沿知识推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上,充分扩展教学内容。

(三)搭建虚拟实验教学环境

档案学专业除了要有科学规范的理论教学指导,系统的实践性也是教学的重点。档案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更多的是社会管理类行业,如办公室、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所等各类文件、等管理领域,事务流程的模拟和操作规则的掌握和灵活性应用更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针对性训练[3]。实验室教学是现在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主要由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学生观摩,然后学生熟悉和重复教师的实验内容,由于实验室限时开放、课程形式单一、教师精力有限等原因,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学专业教学可以加入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提供丰富的档案实验素材,逼真模拟档案的实验课程(包括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效果评估等)。采用通关游戏的设计方式,按照难易程度将实验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一关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才能进入下一关,教师可以通过后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情况,达到实时监督。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性更高,也解决了在现实实验过程中指导、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四)有效利用在教育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要有效利用我国的在线教育平台。爱课程是由国家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以档案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文书学”为例,黑龙江大学倪丽娟教师将本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了教学课件、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实验课程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的共享,授人以渔,供学生随时随地上网查看、学习,打破了以往课堂只讲一遍的弊端,还定期设置了合理的答疑与讨论环节,主题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强化文书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线教育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内涵与外延,档案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可积极在此平台上推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结合大数据实行个性化培养

传统的档案学专业授课按照统一的计划和标准执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无法针对其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方向。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更加注重档案学专业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线下进行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普及,线上将教学内容碎片化设计与重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的可记录性和信息加工处理的功能,形成针对学生学习进度与学习内容的大数据,推算和量化出学生对于档案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精确分析出知识盲区,科学地为学生规划出学习的智能化方案,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其潜能,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将互联网与各专业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规避互联网在教学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氛围缺失、习惯难以改变等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挡,它必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们应积极迎接这一挑战,主动促进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打造高校教育新生态。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

[2]陶侃.微时代视域中期刊编辑的碎片化学习[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

[3]赵淑梅.档案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2,(1).

收稿日期:2016-09-01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6

“要让计算像水和电一样作为公共资源方便地提供给用户。”这是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在50多年前提出的,其实,那就是云计算的雏形。随着高性能计算,以及互联网、虚拟化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演进,云计算一步步走近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它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一种全新的it资源交付和使用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所不能的计算和存储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通过智能终端获得云计算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这种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获得后台it资源或服务的模式,就是移动云计算。这是一种“计算+服务”的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云+端”的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充分发挥了后台计算的价值。而这也成为越来越多厂商关注的焦点。

11月1日,2011联想商用技术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在这个主题为“赢在移动云计算时代”的论坛上,联想介绍了其面向移动互联商用市场的移动云计算策略,宣布了其在终端、应用平台、后台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全面布局,展示了多种为商用客户提供的移动互联行业解决方案。同时,联想携手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构建和谐共生的移动云计算产业生态系统的设想已经初见成效。

云计算改变工作和生活

说起生活中的云计算,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智能手机,以及很多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应用,如手机上网、位置服务、信息推送等,它们都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息息相关。

“两个星期前,我的女儿跟同学们出去郊游。她有一个新的照相机,并且用它拍了很多照片。女儿跟我说,她要把这些照片和全班50个同学分享,但用光盘刻录或者闪存盘拷贝的方法都有点麻烦。她问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想到了联想的云存储服务。我很容易就教会了她如何上传照片,然后把链接发给同学。这样,她的同学就可以自己随时去下载这些照片了。”

这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表示,云计算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使很多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几年,我们看到一些国际领先的企业,开始逐步尝试采用云计算来处理业务,甚至有些是核心业务。比如,《纽约时报》利用云计算,不到24小时就把1100万份文件转成pDF文档,只花费了240美元。如果用一台电脑完成这样的工作,即便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也需要花费10年时间。”

利用云计算,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支出。英国石油公司采用云计算来分析其油气田的勘探数据,以替代由成千上万颗CpU组成的大型计算机,不仅速度更快,还节省了一半成本。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即用即租的方式来取代以往通过采购后台设备自己搭建计算中心的模式。

给商业客户带来价值

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都是极富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的技术。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联想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的布局。这也是为什么联想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推出了乐phone智能手机、乐pad平板电脑等丰富的移动互联终端产品。

而在商用计算领域,联想致力于打造性能强大、稳定可靠的移动云计算基础架构,以及创新、丰富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组合,从而为客户提供贴合业务需求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构建端到端的移动云计算应用模式,提升业务的灵活性和总体拥有价值。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业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问题,同时提升it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我觉得移动云计算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陈旭东介绍说,通过走访众多的企业用户,联想根据他们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将行业客户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内部用户(B2e),他们需要通过微软或者iBm等厂商的软件产品随时随地收发邮件,需要通过移动终端随时访问oa、CRm、eRp等业务管理系统,或者进入移动警务、工商、税务等专有系统;第二类是企业外部的集采用户(B2C),这些金融、保险、证券等企业的外部用户,需要通过这些机构定制的移动终端,访问手机银行、移动保险、移动证券等系统,以及使用二代身份证识别等应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这两类用户的移动互联应用需求。”

四招破解行业应用困局

阳光保险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刘凯认为,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移动互联在为业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种类多、平台复杂,所以他们很担心it部门无法控制部署策略和安全,无法控制数据交换,也无法控制未经授权的应用等。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业务部总经理童夫尧表示,经过大规模调研,联想发现商用客户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能不能检测到哪些移动终端已经接入了企业的网络;第二。能否远程配置并管理这些终端;第三,能否制定并远程强制执行既定的安全策略;第四,这些终端能否安全地访问企业的oa和邮箱系统;第五,能否把个人数据与企业数据分离开;第六,如何让现有的后台应用实现移动化。

针对行业客户的顾虑,联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移动云计算的行业应用解决之道。

第一,在终端方面,联想为行业客户提供了丰富的、可深入定制的移动互联终端。基于对中国商用客户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的研发积累,联想已经能为客户提供近十款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比如乐phone、乐pad等。在联想的移动互联终端产品上,企业用户可以轻松实现SD卡数据加密,对一些接口和功能进行屏蔽。此外,联想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十余种移动互联外设选件,包括基于蓝牙的二代身份证阅读器、蓝牙扫描仪等。联想对这些选件产品都进行了严格的连接性和兼容性测试,保证它能够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实现无缝适配,增加了这些移动互联终端产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在平台方面,联想构建了以安全、可管理、易部署为核心的移动互联行业应用基础平台,包括移动互联行业应用开发平台、企业级配置分发管理平台、企业级移动互联设备管理平台、企业级消息推送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以及联想行业通用解决方案计划、专业设备解决方案计划、企业级专属应用计划等三大计划。

第三,在基础架构方面,联想为客户提供了包括桌面及云计算产品、后台企业级数据中心、大规模公共计算在内的全面服务,这些都将成为构筑移动全价值链信息系统的基石。

第四,通过联盟的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联想已经与Sap、用友、iBm、高通、英特尔、微软、思科、Vmware、Sybase、赛门铁克、蓝代斯克等合作伙伴密切携手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虚拟化应用信息安全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以产业联盟的方式,为行业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论坛上了,联想展示了多个面向保险、教育、烟草、城市管理、物流、快消品等行业的数十个移动互联解决方案。联想为阳光保险打造的移动保险展业解决方案,让寿险的销售人员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带到了客户家中,将原来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销售工作缩短到15分钟内,大幅提高了保险展业的效率,同时提升了签单率和客户满意度;联想为太平洋人寿保险提供了集pad展业与移动身份证识别为一体的在线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了运营模式的战略转型;联想为还为《华西都市报》提供了开机画面定制、阅读终端内置、首页设置定制化等移动定制方案;联想还为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定制了电子互动教室的方案,为温州市乐清工商局定制了移动工商执法方案……

童夫尧表示,很多企业都看到了移动互联领域行业应用的商机,但目前的情况是“说的人很多,做的人不多,做成成功案例的更少”。据悉,阳光人寿项目历时4个多月,国航机上娱乐项目花费了半年时间。“别看很多企业说起来用户可以有几万人,但真正落实到项目实施的时候,企业都是非常谨慎的,有时候第一次下单才要50台终端,试用一段时间感觉不错后,才开始追加订单,逐渐增加到1000多台。”显然,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在移动互联行业应用市场获得最后的胜利。

陈旭东表示:“我们将不断推出基于移动云计算技术的丰富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力争在移动互联市场取得与pC领域一样的成功。”

精彩观点

移动云计算是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是it产业新的业务发展增长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智能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突破口,它的快速增长将为整个产业链注入强大的活力。我们将力争在移动互联市场取得与pC领域一样的成功。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

联想现在经常跟大家讲云计算的理念,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用,怎么能去说服客户。作为联想内部it系统的支持团队,我们一直在应用和推广云计算。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一方面支持自身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外部业务的拓展。所以,我们自己应该要先走一步,做出一个样板来给大家。

联想集团副总裁、全球应用开发部总经理刘晓煜

业内谈到移动互联的应用,说的人很多,做的人不多,做成成功案例的更少。联想花了一年时间做成了几十个样板标杆项目,重要的并不是产生多少业务的增量,最重要的是我们打通了移动互联行业应用所必须的端到端产业链,建立了端到端的模型。我觉得这为未来业务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童夫尧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上来看,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第二是即时通信技术和传统的手机通信、短信在移动终端上的融合;第三是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比如基于语音、语音云服务的输入输出技术,大平面显示屏技术,还有新的手势识别技术等。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韦卫

软件商要进行自身定位的调整。去年用友提出S+S战略,就是软件+云服务的战略,意味着用友不仅是软件提供商,更要成为“云+服务”的提供商。另外,软件厂商之间应该更紧密的合作,很多业务上更紧密的整合。就像我们最近与联想共同合作的meRp,联想帮我们进行了软硬件接口的调优,为我们的预研过程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包括如何推广这个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合作,让更多客户尽快熟悉和使用我们的产品。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朱宏

保险展业的移动互联行业应用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方面,二是应用方面。应用方面比较简单,主要是和现在已经存在的数据架构如何整合,以及如何保障安全。从业务角度来说,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提高在新模式上的效率,二是如何减少差错率。

阳光保险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刘凯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贵州省政府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大力开展“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通信行业“民生工程”等相关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201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贵州省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产业调整转型也明显加快。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进程中,互联网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贵州省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值得认真归纳总结。同时,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促进贵州省互联网发展的建议。现状:贵州互联网整体发展平稳,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2011年,贵州省的互联网发展在总体上延续了较为平稳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贵州省网民规模平稳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1年贵州省网民规模达到840万人,较2010年增长89万,增长率为11.9%。与此同时,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2011年网民占全省人口比例的24.2%。但是,网民增速逐渐下降,互联网渗透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说明贵州省互联网的普及建设工作还有待深入。贵州省互联网基础资源优化带动整体价值提升。随着ipv4资源的枯竭,贵州省的ipv4数量也有所下降,由2010年的139万个下降为2011年的132万个。贵州备案网站总数为19631个,比去年减少6561个,减幅达25%。贵州备案网站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根据工信部在全国开展的空壳网站清理专项行动中,贵州省通信管理局集中清理并注销空壳网站9747个,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备案网站信息的准确率;二是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加大对违法违规网站的查处力度,关停并注销一批违法违规网站。与此同时,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量保持增加。说明贵州省基础资源利用结构不断优化,互联网整体价值不断提升,正逐步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时期。贵州省互联网发展基础指标稳步提升。据贵州省通信管理局统计,2011年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保持高速增长,达到约215万户,比上年增长35%,占互联网用户总数比例的14%,是目前固定互联网接入的主流方式。全省电信业移动互联网用户仍保持快速增长,共新增256万户,达到约1308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60%,比上年增加11%。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约1295万户。全省2011年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725G,比上年增长123%;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438万,比上年增长89%。贵州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仍很严峻。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全年共监测、网络安全事件9190起,较2010年的12340起减少3150起,其中垃圾邮件8553起、木马446起、病毒11起、蠕虫49起、网页挂马5起、网站仿冒4起、拒绝服务攻击4起、域名劫持4起、互联网接入事件38起、后门漏洞5起、网页篡改71起,事件种类也由14种降为11种,这表明了贵州省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环境治理的成效,但全年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仍很严峻。传统的网络攻击仍是威胁互联网网络安全的主要手段,同时,新型攻击手段不断翻新,手机病毒的大量传播使得移动智能终端遭受更多的攻击,微博的广泛应用也给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仍需不断加强。建议:抓住发展机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标准的应用普及虽然贵州省互联网发展趋势向好,但总体上依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在总人口中渗透率依然较低、网民结构不够均衡以及基础资源利用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方面,建议注意以下方面:抓住机遇,以重点建设带动全面发展。贵州省由于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互联网发展上起步较晚,基础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背景下,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及需求的多样化对贵州省的互联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贵州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及互联网企业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和宽带提速工程的实施这一大好机遇,在有限的资源下,结合实体经济状况,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效应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如利用贵州省“红色旅游”特色资源,建立互联网旅游服务产业链。重点发展要从培养行业企业互联网应用意识开始,同时督促互联网服务企业完善基础服务、发展增值服务,树立互联网企业典范并扩大影响,最终带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人口素质是决定发展水平的基础条件。贵州省网民呈现年轻化、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的特征,会造成互联网应用意识弱、应用水平低等问题,从而阻碍贵州省互联网的深度发展。因此,提高贵州省网民乃至人口整体的素质,是发展互联网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建设互联网人才的培养。贵州省地处中西部,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如何借鉴互联网发达地区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吸引人才的流入,需要有关部门的重点关注。其次是整体人口的素质提高,包括受教育程度等可以衡量的指标,也包括人文素养等软性标准,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强普及宣传,更需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继续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2011年贵州省的“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成果显著。不过目前贵州省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贵州省在农村互联网普及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一方面,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和相关电信企业的高度配合,只要资源配置合理、保证执行力度,一段时期后硬件设施建设会有很大进展;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的难点所在,就是农村地区普通居民以及行业企业互联网应用意识和水平的培养,这不仅要求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更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贵州省农村地区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农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环境特点相结合,抓住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引发的中国互联网“第三浪”的机遇,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有利局面。继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从2011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仍很严峻,网络与信息安全仍然是互联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互联网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继续加强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在网络安全方面,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及时为省内网站提供网络安全防范、预警等服务,指导和帮助省内相关单位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在信息安全方面,继续做好网站备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网站备案率和备案信息准确率,加大对微博等新应用的管理和规范,检查并督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完善和落实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站。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引导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网民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p#分页标题#e#积极推动互联网由ipv4向ipv6平滑演进。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仅拥有ipv4地址3.3亿个,贵州仅拥有ipv4地址132万个。ipv4资源的日渐枯竭,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还会显著增加网络复杂性和管理难度,降低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贵州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统筹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互联网由ipv4向ipv6平滑演进过渡,加快推进ipv6网络规模化商用,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彻底解决网络地址不足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8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利用服务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18-02

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改进以往一元化的网络服务提供模式,提供市场上“供―求”之间的纽带,通过将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社会产业的新发展和新变革,从而开创新业态和社会新局面。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档案利用工作也在主动适应新环境,利用互联网共享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探索新的利用方式,做到改革创新为人民。“互联网+”下的档案利用工作追求的是丰富的服务方式、高效的用户体验和高品质的服务质量。

一、“互联网+”下档案利用工作中的问题

1.档案利用服务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利用服务还是传统的单向的传递,多数情况下只有档案用户提出了档案利用的需求才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这就导致信息服务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形成矛盾,降低了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我国信息服务市场走向一片新的天地,在此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如果不能够紧跟潮流,很难在以后的信息服务市场中生存发展。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我国档案利用服务的观念落后,尚未完全突破“束之高阁、重藏轻用”的传统。相比较其他信息服务行业,档案利用服务总是将安全性摆在第一位,害怕新举动对档案的安全保障造成冲击,长此以往定会造成档案利用服务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反观与档案学相关的图书馆学,将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与图书馆信息推送相结合,形成了快捷方便的Library20系统,而我们的档案事业却发展缓慢,尚未真正打破传统观念。

2.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和档案工作效率的高低与进行档案工作的人员素质有密切联系,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对我们的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具备传统档案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只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应对新环境,将“互联网+”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完美融合。

而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很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的新需求。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在实际开展的档案利用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仍按传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档案部门也没有对档案工作者开展“互联网+”的专题培训,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有限。其二,截至目前,我国开设档案专业的学校只有33所,受过综合性档案教育的学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新环境下档案用户对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这势必将影响我国档案事业的综合发展。

3.档案利用模式创新度较低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信息服务市场带来的改变是开创性的,例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的创新利用项目高达16项,这些应用具有划分细致、覆盖面广泛和实用度高等优势,为美国档案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也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实际工作来看,我国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与“互联网+”的结合度不高,档案网站的建设中,使用最多的是留言板、问卷调查以及e-mail等初级应用,这与美国等国家对互联网的利用与开发建设差距十分明显;4G的数据网络使得我们的智能手机客户端已经变得十分流畅,但我国档案界却并没有对这一契机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开发,这给我国档案服务利用依然以电脑为依托的现状造成极大的冲击。综合来看,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在面对“互联网+”时并没有将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工作人员目光短浅,没有思考如何根据新环境的挑战作出改变,导致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并没有完全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

二、问题对策研究及思考

1.革新档案利用服务理念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最大化地发挥价值。但传统的档案工作更趋向于一种“问答式”的模式,缺乏对档案用户的研究,也没有做到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很难化被动为主动,更别提寻求新的档案用户群体,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淡化了档案服务人民的价值。此时我们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也应该不断革新,形成超前思维、主动服务和共同发展的服务理念,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去审视档案工作,用先进的理念、更高的标准去开展工作;二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扩大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及加大创新力度,建设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推动“互联网+”下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2.优化档案利用服务人才质量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利用服务的执行者,其知识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档案工作者除了必具备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应该广泛涉猎其他学科,尤其是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用先进的技术更好地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因此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调整提高档案人才队伍的结构与素质势在必行。首先,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信息编研和传播人才。我们可以把档案信息系统及网站交给外包公司设计开发,但是后续的定期更新维护交由档案专业的信息人才更加可靠;此外档案队伍中的编研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新媒体素养,做好档案新闻传播工作。其次,大力加强对档案专员的技能培训。“互联网+”下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更加强调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比如通过im工具、邮件等形式与用户对话来了解用户的现状、问题与新需求,更准确地确定新环境下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再对档案服务者进行对口的技能培训,加强与从业人员的交流学习,建立定期交流模式,增强团队凝聚力,确保团队高质量。

3.推动档案利用服务创新建设

目前社会上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创新难落实。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档案

网站逐渐成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开发信息资源的新窗口,这一平台目前仅为用户提供档案检索和查找利用等基础服务,如何在信息技术和各种便携式智能客户端的发展下,对新技术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更为高效的新模式是当下档案工作创新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开通档案馆的官方微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的飞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一款使用率相当高的应用软件,这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契机。我们可以根据档案馆特有的特点,来打造具有档案部门独特个性的微信平台,利用平台的优势来吸引档案用户,通过平台的共享对档案进行双重宣传,这不仅可以为已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便利,甚至能带来新的档案客户群体。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图书馆相关部门学习,在他们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工作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小刚.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田伟,韩海涛.实现我国“互联网+档案”关键问题刍议[J].中国档案,2015(12):62-65.

[3]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J].档案学研究,2016(6):66-69.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加强网络基础管理,狠抓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整治,依法打击网上传播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网络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传播,逐步完善防范治理网络违法不良信息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

二、工作目标

依法关闭一批存在色情等违法违规内容的网站;配合有关部门关闭“黑网吧”;严厉查处为色情等非法网站提供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的信息服务企业;全面清理无证提供主机托管和虚拟主机等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进一步提高网站备案率和备案信息准确率,确保其分别保持在97%和90%以上;省内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明显规范,网上色情等有害信息明显减少,网上低俗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三、工作重点

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清理整顿:

(一)未经许可擅自提供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等互联网接入服务;

(二)向未备案网站(包括wap网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三)向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的网站或网吧提供接入服务;

(四)网站接入实名管理相关制度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五)为非法网站提供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

(六)网站(包括wap网站)传播色情等违法有害内容。

四、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清理整顿

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组织专门力量,对本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和专线出租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澄清底数,建立企业接入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所接入的主机托管和虚拟主机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资质逐一进行排查,对未取得iDC、iSp许可证(包括年检不合格)擅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业务合同,严禁商直接操作业务系统自行开通接入服务等行为。对所接入的网站(包括wap网站)用户资质情况逐一排查,对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而从事相关活动的网站以及未备案网站立即停止接入服务;对已备案网站要做好备案信息的核查更新工作,力争每月新入库的网站备案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已入库的网站备案信息准确率达90%以上。对出租的专线用途进行核查,发现用户改变专线用途的,立即纠正或收回。

省通信管理局将结合经营许可证年检工作,组织力量集中对本地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等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进行清理检查,加强对未备案网站和网站备案信息的核查。对未取得iDC、iSp许可证等擅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尚未备案擅自开通网站服务或通过虚假备案信息取得备案资质的,以及向未备案网站提供接入服务等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二)清理整顿手机(含小灵通)代收费服务

省各相关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对本企业及接入合作单位提供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的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发现利用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网站提供违法有害信息的,要立即停止接入和代收费,并保存有关记录,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同时,加强事前防范,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接入合作单位为提供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网站代收费;严格事后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主动发现和处理代收费网站提供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工作机制。

省通信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强对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行为的监管,依法吊销为色情等违法网站提供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的信息服务企业经营许可,并关闭违法网站。

(三)深入开展整治网上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继续深入开展整治网上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加强手机媒体低俗之风整治工作,继续集中清理整治传播色情和低俗内容的wap等违法违规网站。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案件调查和证据搜集等工作,对提供色情等违法信息的网站和“黑网吧”,一经发现,坚决停止接入,并移交公安等部门处理。

省通信管理局建立快速通道,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询网站备案和ip地址等基础信息。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违法不良网站和“黑网吧”,及时通知并督促相关电信企业立即关闭。

(四)完善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对本企业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对已经形成的制度措施,要进一步固化并完善;对尚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要立即组织整改。自查整改的重点内容包括:

1、建立信息安全专人专岗负责制的情况。包括是否明确专人专岗的具体细化职责,以及可操作的责任考核标准等。

2、建立符合网站备案管理工作要求的业务管理系统及接入网站备案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情况。包括是否具备在正常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同步履行备案、对网站备案信息和ip地址分配使用进行动态更新等功能。

3、规范互联网接入合同和相关制度流程情况。包括是否明确所接入用户的类型及使用用途;是否明确用户应在接入前取得相应许可,禁止用户擅自改变使用用途;是否明确用户具有及时告知变更联系方式的义务;是否建立对用户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等。

4、互联网接入服务用户上网记录日志留存制度落实情况。包括是否落实宽带、无线等互联网接入服务用户上网日志记录60日留存制度情况。

5、落实信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保障要求的情况。包括是否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将所接入网站的备案工作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内部考核体系中等。

6、承担对所接入单位的协同管理责任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对各地分支机构和所接入下级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机制、不良行为记录追究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接入合同的续约直接挂钩等。

省通信管理局加强对各相关电信企业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五)逐步建立防范处理网络违法不良信息的长效机制

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认真落实非法网站黑名单制度,对已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系统黑名单的网站,一律不再提供接入。加快相关技术开发,推广具有过滤色情信息功能的绿色上网服务,为净化网络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省通信管理局加强对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其防范和处理网络违法不良信息的能力。对省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政策法规培训进行监督指导,并统一组织对接入服务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

省互联网协会建立切实有效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的监督,组织开展我省第三批网站、博客自律签约活动,对各项行业自律公约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引导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互相监督,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自律规范,积极参与打击网络低俗之风,创建网络文明。

五、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7日-20日)

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相关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明确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部署行动。

(二)自查自纠阶段(4月21日-6月30日)

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接入服务单位组织对本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进行核查,对互联网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对本企业和合作单位提供的手机(包括小灵通)代收费服务进行治理整顿。

(三)检查治理阶段(7月1日-8月31日)

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问题的治理整顿情况进行互查、抽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督促相关电信企业尽快整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落实整治网上低俗之风的工作措施,建立完善互联网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机制。

(四)巩固提高阶段(9月份)

组织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相关单位全面总结专项行动情况,巩固工作成果,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建立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工作,既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和接入服务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根据本方案要求,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并指定专人与省通信管理局建立协调联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各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联系人、联系方式请于4月20日前报省通信管理局。

工业互联网应用方案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利用服务;信息资源开发

“互联网+”时代,档案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是要促进档案信息的广泛流动、分享和使用。“信息的使用存在边际收益递增性,即信息/数据只有在流动、分享中才能产生价值,流动的范围越大,分享的人群越多,价值越大。”[1]实现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流动、分享和使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价值。

一、传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局限

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被动性,往往建立在“坐等上门,你查我找”的状态,通过严格的申请与审批流程后,在特定的情况与环境下,服务于特定的用户。档案信息始终掌握在档案管理部门手中,服务对象仅限于前来查档的、符合相应要求的现实用户。虽然近年来在档案信息化浪潮中,在国家档案局等部门各项政策鼓励下,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但是服务力度和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网络浏览的方式,调研了我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共32个档案信息门户网站。截至2019年2月底,这些门户网站中提供目录检索与著录信息的仅17个,提供全文检索与阅读的仅3个,虽然部门档案馆有“档案荟萃”“专题档案”“网上展厅”之类的栏目,但是基本只展示少量图片。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没有得到实质化的提升,“社会认知度较低,服务创新能力较弱,内容质量较差,用户活跃度较低”[2]“四座大山”仍然存在。长此以往,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档案工作将举步维艰。

二、“互联网+”带来的变革

(一)信息意识的改变,促进档案部门主动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简单而快速,人们的信息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工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中得到快速解决。正是这种受益,使得人们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新的信息需求不断涌现,对信息的敏感力和洞察力也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冲击下,一味宣传和告知人们“档案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已经难以实现认同。“如果档案服务部门仍固守传统的档案思维,沿用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那么档案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档案服务也将无务可服。”[3]相反,档案相关部门只有将档案信息足够多地推送到人们眼前,引起关注,甚至引导其共同开发、传播,才能促使档案信息在流通与处理中得到社会认可。

(二)信息获取能力和途径的改变,促使档案部门改变工作模式“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得到不断的提高。”[4]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之前,人们主要通过语言交流、书籍、杂志、电报、电话、电视等通讯工具获取信息。信息获取途径的局限性,造成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获取效率极低。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从依赖专业人员进行搜索、指引、提供信息,到主动地提取关键词、自行搜索发掘,再到面对海量信息快速进行筛查与过滤,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不断增强。加之信息源巨大,信息的易获取性已经成为决定是否获取相应信息的首要因素。在此冲击之下,档案部门传统的“层层审批、你查我找”的工作模式显然难以维系,档案部门目前只公开部分目录数据、专题展览形式单一、粗略的信息化成果,难以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互联网+”扩大了档案征集的外延正如马云在阿里巴巴的一封内部邮件中所判断的:“我们正在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信息技术)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数据技术)时代。”[5]在Dt(数据技术)时代,档案的概念本身也泛化了,大档案观念逐步形成。在“存量电子化,增量数字化”的信息化进程中,档案“数据化”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尤其是在油气地质档案等专业档案领域,科研人员需要数字化的成果报告、各类测井综合图满足跨时间、空间的查看,更需要数据化的测井、录井数据等,实现信息重组、图件重绘等。另外,“互联网+”带来了跨界融合,网站数据、社交媒体数据、个人日志等网络数据也逐渐被纳入档案数据的范畴,使档案的外延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冲击下,档案部门需要树立“大档案”的管理思维,改革和调整档案工作方式与目标,变革档案工作收、管、用等环节的工作思维与模式。

(四)“互联网+”给档案工作所处环境带来的改变“信息公开,即向公众提供已公开和可公开的现行文件及已开放和可开放的档案,已经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潮流。”[6]开放、良好的政策环境给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在传统的档案工作中,档案信息主要来自并集中于特定的组织群体,由档案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交互方式相对单一,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是档案信息的使用者,又是生产者和传播者。档案利用服务交互方式更加复杂,公众对档案利用服务的多样性、准确性、便捷性、新颖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档案信息价值及其呈现方式的期待值上升,容忍度下降,给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重点

需要看到的是,不仅仅是档案工作面临“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各行各业,政府、企事业单位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营销”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交互,实现了目标人群的准确定位和对小众用户的开发;“互联网+金融”提升了支付清算效率和形成了完善的征信系统,适应了当前资金需求小型化、大众化的发展特点,扩大了传统金融的供给方式,朝着“随身获得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大量成熟的案例,不仅在无形中使广大群众养成了互联网信息获取、使用的习惯,还使得大众对于“互联网+档案利用”有更多的期待和更高的接受度。而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如何抓住“互联网+”机遇,实现自我革新、转型升级,则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重新定义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互联网+’环境下,被动式的服务理念已逐渐被各行各业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式的服务理念。”[7]主动式服务理念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重新定义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并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此即必须明确档案工作的价值,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为领导层面、特定人员提供凭证参考,还应“对政府部门的治安管理、企事业单位的商业决策、创新创业等发挥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8];不仅局限于被动满足上门查阅者的利用需求,更要主动为社会大众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既满足娱乐休闲的信息需求,又满足增长知识见闻的信息需要;充分尊重不同群体的多样信息需求与信息权力,“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核心服务观,为用户提供一个广泛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型空间,解决用户的显性需求,激发他们的隐性需求,促进档案服务的纵深发展”[9]。

(二)开放共享,发掘档案利用服务的长尾市场在传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各级档案馆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孤立、封闭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档案的利用和服务缺乏广泛性与普遍性,受众面小”。[10]并且按照管理权限等提供查询和利用的方式,开放共享程度有限,即便是上门查阅的用户,能接触到的档案也有限,缺乏选择的空间和机会,难以激发出隐性需求。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整合、技术融合、信息与交互等功能,给档案利用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依托强大的资源整合与存储功能,提供一个无限的“货架空间”,实现海量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处于可用状态;另一方面依托强大的运算及信息与交互等功能,提供便捷的检索方法、实时的在线浏览、友好的用户互动体验,使海量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处于易用状态。用户能看的越多,感兴趣的就越多。当冲破传统的、烦琐的档案查阅限制,面向极其高效、便捷的搜索与利用方式时,档案意识和需求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档案的价值也将在共享中,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