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医生年度总结十篇乡镇医生年度总结十篇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2:39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1

(一)乡镇卫生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第一年,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大幅减少,随着调研地区基本药物目录内补充药品的增加,药品收入有所回升。财政补助逐渐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补偿渠道。乡镇卫生院总收入逐年增加,但安徽X县增幅较小,且2010年有所下降(见表1)。从收入结构来看,药品收入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事实上“,净收入”更能反映实际补偿状况。本研究中的“净收入”是指医疗服务业务收入减去除劳动力相关成本支出以外的支出后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医疗净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过渡时期药品加成收入明显减少;到2011年三个调研地区药品加成收入全部取消,但由于财政补助收入的大幅增加,总的净收入并没有减少。在财政补助收入方面,以重庆Y区为例(见表2),2007-2011年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支出,这与其他地区情况基本一致。政府通过“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方式来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弥补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资金缺口。(二)县级医院调研地区县级医院收入持续增长,新医改后药品收入仍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医疗收入增速快于药品收入,总量和比重都超过了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明显增加,比重增大(见表3)。从调研地区县级医院净收入来看,新医改后县级医院净收入增长明显。在目前财政补助政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药品价格政策的综合因素影响下,县级医院主要的补偿渠道依然是医疗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

二、服务量的变化

(一)村卫生室从村卫生室的门诊人次来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除安徽X县变化不大外,其余两地村卫生室的门诊人次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4)。(二)乡镇卫生院新医改后,调研地区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数下降或增幅下降;出院人次数下降或增幅下降,安徽X县的变化最为显著,2010年出院人次减少了近一半(见表5)。(三)县级医院新医改后,调研地区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变化不大;出院人次数增幅十分明显(见表6)。

三、药品使用情况

由表7和表8可以看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种类减少,销售金额也相应减少。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目录增补等,销售总额又开始回升。与前文医疗机构收入情况对应,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总额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快速增长,原因可能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病人大量流向县级医疗机构。

四、医务人员收入情况

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除重庆Y区外,其余两地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下降(见表9)。

五、讨论与思考

(一)调研地区农村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变化

基层医改最主要的举措是取消“以药补医”,补偿机制改变在调研地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财政补助成为乡镇卫生院最主要的补偿渠道与2009年相比,调研的三个地区2011年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平均增加6168.3万元,占总收入的31.7%;药品收入下降246.2万元,占总收入的37.2%;医疗收入增加2404.2万元,占总收入的28.9%。如前所述,乡镇卫生院“净收入”在新医改后为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净收入之和,2011年调研的三个地区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占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7%、69.1%和76.8%,财政补助收入成为乡镇卫生院最主要的补偿渠道。财政补助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医疗保障的角度看,新农合补偿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新农合筹资中各级财政投入占80%以上,因此财政补助的比例实际上比报表上显示的还要更高。2.医疗收入和药品加成仍是县级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调研地区县级医院的财政补助大幅增加,但2011年医疗净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之和占总的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2%、51.9%和89.1%,医疗和药品收入仍是县级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从医疗保障的角度看,医疗保险补偿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调研地区农村医疗机构行为变化

补偿机制的转变必然带来医疗机构的行为变化,这些行为变化体现在服务量、药物使用等方面。1.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有所改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抗菌类药物使用总额及所占比例减少,中成药等内科用药使用总额和所占比例增加。2011年,调研地区(处方抽查,样本量有限)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率为58.5%,比2010年下降6.7个百分点;村卫生室抗生素使用率为52.4%,比2010年下降8.4个百分点。2.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有所减少,县级医院药品收入持续增加;县域内药品销售总额仍在增加从药品收入来看,乡镇卫生院有所减少,与药品零差率后药价下降和服务量下降有关。县级医院药品收入持续增加,增加的量超过乡镇卫生院减少的量。也就是说,县域内药品销售总额仍在增加。调查还发现,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总量仍然逐年增加,江苏C市销售额前十位的药品零售企业总销售额由2010年的519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863万元,增加了13%。在药价下降的情况下药品销售总额继续增长,提示全社会过度用药的情况没有好转。3.乡镇卫生院服务量下降,县级医院服务量增幅明显调研地区乡镇卫生院服务量下降,或增幅下降;县级医院门诊与住院服务量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新医改前。全国的情况相同,乡镇卫生院2011年门急诊人次下降了3.5%,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则大幅增长(27.1%)。2009年以后,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大幅下降,而县级医院住院人次持续上升,2011年增长幅度为15.3%,并首次超过了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

(三)医疗机构行为变化的原因分析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租赁制;泰兴市;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5-02

0引言

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做到每个县1-3所乡镇卫生院,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虽然国家已给予充分重视,然而,乡镇卫生院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情况较差、人才匮乏等等。因此,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于2003年机动的设置了乡镇卫生院“租赁制”体系,以缓解存在的种种问题。

1租赁制产生的背景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全市总人口1197181人,辖泰兴、黄桥等15个镇和根思乡1个乡。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320个护士,其中在城护士110个。2003年改制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经济情况较差,仍存在生存困难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较差,一些卫生院甚至入不敷出。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多年来卫生院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甚至在进行租赁制改革后的近年,不少乡镇卫生院仍然亏损:截至2009年,亏损已上升至1022.01万元。2007-2009年三年收支差额平均亏损面达78%。而这一情况,在改制前更加严重:2001年时,37家卫生院负债总额6448.6万元,有22家卫生院负债额在100万元以上,最高的负债高达1381.1万元。[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1.1就诊患者太少根据学者张朝阳的一项调查显示,“就全国来看,除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外,乡镇卫生院的就诊率都有所下降。据统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985年的11亿人次降低到2003年的6.91亿人次;床位使用率由1985年的46%降低到2003年的36.2%。”

同样,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造成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太少。

泰兴市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2009年,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从25项指标上看,泰兴市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由此可见泰兴市的经济情况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高。同时,泰兴市全市已拥有等级公路1967.3公里(含村道),高速公路73.4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85%,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3.11标台。200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0275辆,私人汽车拥有量20964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居民经济情况的良好、泰兴市交通的发达,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患者数量的减少。

1.1.2上级补助太少,扼制乡镇卫生院发展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9080个,占全国总卫生机构数的14%。然而,2008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仅为1397502万元和85952万元,分别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17%和1%。由此可见,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过少。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2007-2009年间,虽然政府财政每年递增100万元,但是到2009年政府财政补助仅为903.97万元,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4.27%。

1.2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较差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1.6%、大专学历占17.9%、无专业学历人员占到21.8%。无独有偶,泰兴市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中专以上70%多;320个护士,在城的护士110个,其他的共210个。可以看出,直至现在,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人员队伍素质较差。而在2001年时,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情况更差: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4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有428人,而无职称和无规定学历的人员达1106人和1703人。[1]

由于政府补助的不到位,且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乡镇卫生院就医患者数量小,卫生院的效益不好,人员福利自然也随之缩水——这是目前乡镇卫生院难以招徕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运行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即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不好,造成人员的流失,因此造成了医疗水平的低下,由此造成了病人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就诊,进一步的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不良。如图1所示。

2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租赁制的具体举措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开始,实行租赁制,进行两权分离的改革。具体,即将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制形式公有,经营权有偿出让,保持卫生院的性质、功能、名称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政府拨款的渠道不变,通过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卫生院之间的关系,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卫生院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两权分离改革以后,政府仍然是卫生院所有权的主体,政府只是把经营权和相关的责任义务落实给经营者。经营者通过竞争获得经营权,其权利一般有:管理经营权、财产支配使用权等;应承担的义务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设备完好与充分运行,承担开展卫生服务的义务等;其责任是保证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自负盈亏,保证公有资产不流失,保证职工的民利和利益等。

不难看出,租赁制实质上是对乡镇卫生院产权的一次明确界定。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的界定使得人们可以自己承担行为的全部后果,因而可以减弱或消除人们行为的外部性,从而达到长期收益最大化。经济学家诺斯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诺斯所说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主要就是指与产权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制度。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们推动的。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行为,使得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不一致。因此社会必须设计出一种机制,使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率接近私人收益率,使产权所有者能够充分享受其经济活动的收益,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从事相应的活动。这就是产权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结合泰兴市卫生局的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租赁制的运行情况及实施背景,并就其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租赁制;泰兴市;乡镇卫生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305-02

0引言

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做到每个县1-3所乡镇卫生院,并明确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虽然国家已给予充分重视,然而,乡镇卫生院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情况较差、人才匮乏等等。因此,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于2003年机动的设置了乡镇卫生院“租赁制”体系,以缓解存在的种种问题。

1租赁制产生的背景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全市总人口1197181人,辖泰兴、黄桥等15个镇和根思乡1个乡。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320个护士,其中在城护士110个。2003年改制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经济情况较差,仍存在生存困难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较差,一些卫生院甚至入不敷出。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多年来卫生院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甚至在进行租赁制改革后的近年,不少乡镇卫生院仍然亏损:截至2009年,亏损已上升至1022.01万元。2007-2009年三年收支差额平均亏损面达78%。而这一情况,在改制前更加严重:2001年时,37家卫生院负债总额6448.6万元,有22家卫生院负债额在100万元以上,最高的负债高达1381.1万元。[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1.1就诊患者太少根据学者张朝阳的一项调查显示,“就全国来看,除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外,乡镇卫生院的就诊率都有所下降。据统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1985年的11亿人次降低到2003年的6.91亿人次;床位使用率由1985年的46%降低到2003年的36.2%。”

同样,据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造成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太少。

泰兴市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2009年,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从25项指标上看,泰兴市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目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由此可见泰兴市的经济情况良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高。同时,泰兴市全市已拥有等级公路1967.3公里(含村道),高速公路73.4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85%,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3.11标台。200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0275辆,私人汽车拥有量20964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居民经济情况的良好、泰兴市交通的发达,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患者数量的减少。

1.1.2上级补助太少,扼制乡镇卫生院发展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39080个,占全国总卫生机构数的14%。然而,2008年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仅为1397502万元和85952万元,分别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17%和1%。由此可见,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过少。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2007-2009年间,虽然政府财政每年递增100万元,但是到2009年政府财政补助仅为903.97万元,占乡镇卫生院总收入的4.27%。

1.2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素质较差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1.6%、大专学历占17.9%、无专业学历人员占到21.8%。无独有偶,泰兴市全市目前有33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员中共有67个本科生,大专以上占36%,中专以上70%多;320个护士,在城的护士110个,其他的共210个。可以看出,直至现在,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人员队伍素质较差。而在2001年时,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情况更差: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4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有428人,而无职称和无规定学历的人员达1106人和1703人。[1]

由于政府补助的不到位,且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乡镇卫生院就医患者数量小,卫生院的效益不好,人员福利自然也随之缩水——这是目前乡镇卫生院难以招徕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运行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即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情况不好,造成人员的流失,因此造成了医疗水平的低下,由此造成了病人不愿意去乡镇卫生院就诊,进一步的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不良。如图1所示。

2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租赁制的具体举措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自2003年开始,实行租赁制,进行两权分离的改革。具体,即将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制形式公有,经营权有偿出让,保持卫生院的性质、功能、名称不变,人员身份不变,政府拨款的渠道不变,通过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卫生院之间的关系,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卫生院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两权分离改革以后,政府仍然是卫生院所有权的主体,政府只是把经营权和相关的责任义务落实给经营者。经营者通过竞争获得经营权,其权利一般有:管理经营权、财产支配使用权等;应承担的义务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设备完好与充分运行,承担开展卫生服务的义务等;其责任是保证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卫生工作任务,自负盈亏,保证公有资产不流失,保证职工的民利和利益等。

不难看出,租赁制实质上是对乡镇卫生院产权的一次明确界定。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的界定使得人们可以自己承担行为的全部后果,因而可以减弱或消除人们行为的外部性,从而达到长期收益最大化。经济学家诺斯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地发生”诺斯所说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主要就是指与产权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制度。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们推动的。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行为,使得社会收益率与私人收益率不一致。因此社会必须设计出一种机制,使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率接近私人收益率,使产权所有者能够充分享受其经济活动的收益,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从事相应的活动。这就是产权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存入我的阅览室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7]徐爱军,陆荣强等.张家港乡镇医院的改制模式研究[J].中国药房,2010,(13):1153-1155.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7]徐爱军,陆荣强等.张家港乡镇医院的改制模式研究[J].中国药房,2010,(13):1153-1155.

存入我的阅览室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7]徐爱军,陆荣强等.张家港乡镇医院的改制模式研究[J].中国药房,2010,(13):1153-1155.

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的产权模式是国(公)有国(公)营,政府既是乡镇卫生院财产的所有者又是它的直接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不能让卫生院独立自主地开展经营活动,使之缺乏生机活力。同时,这种产权制度决定了卫生院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而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政府年财政拨款占卫生院年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拨款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情况,更间接的促使卫生院更加依赖药品收入来提高经济能力,从而加重了“看病贵”的情况。

正因为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开始积极组织乡镇卫生院改革。2002年前后,全国涌现了多种乡镇卫生院改革模式,泰兴市卫生局通过实地考察,分别对浙江宁波的股份制模式、安徽肥西的公有公营模式、江苏邗江的民有民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学习。经过各种权衡,最终决定实施租赁制改革。时至今日,已经历了7年,在改制的过程中,租赁制给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带来了许多影响。

3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制的成效分析

2003年,泰兴市卫生局针对当时乡镇卫生院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种种弊病,并结合医改的指导方针,开始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租赁制”。当时泰兴市改革的初衷:既要保持乡镇医院的公益性,又要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所以采取了“租赁制”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折中方式。租赁制改变了过去管办不分的情况,将经营权赋予受托者。而受托者通常具有专业的医院管理知识,因而提高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租赁制的优点

3.1.1院长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实行租赁制后,医院产权更加明晰。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缴纳租赁费外,收入与盈余都由医院自身负责。这种产权的激励作用,使得院长的市场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减弱了以往院长与上级单位之间的僵化行政关系,赋予了院长更大的自和灵活性。同时医院员工为了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工作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此外,许多卫生院还通过采取多种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使改革后的卫生院在群众中逐步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据2004年底泰州市卫生局问卷调查统计,群众对改革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2%。

3.1.2医院经济情况好转,卫生资源迅速增加采取租赁制以来,乡镇卫生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改革后,33家卫生院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有明显上升。2005年1季度总诊疗人次23.78万,总住院人次0.65万,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0%和25%,业务收入比2004年同期上升18%。此外,卫生资源迅速增加。改革后共吸引民资2194.8万元。据统计,2005年一季度33家改革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已达347.4万元。同时,各卫生院积极按还款计划偿还债务1600万元。截至2004年底,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增幅已达9.29%。

3.1.3职工权益得到保障改革前,33家卫生院中有2/3以上未缴全“三金”,职工工资打折发放,有的甚至长期拖欠工资,奖金更是无从谈起,职工士气低下、人心涣散。改革后,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经营合同中得到明确,经营者普遍为职工缴纳了“三金”。随着卫生院经济效益的好转,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仅至2004年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就比改革前增长15%左右,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虽然乡镇卫生院采取租赁制以来,医院运行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有以下2点:

3.2租赁制存在的不足

3.2.1医院过度看重经济效益,造成短视行为租赁制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来决定是否改变经营者,每个经营者都有一定的经营期限,因此为了争取经营权,经营者不免会为了追逐利润而产生短视行为——只注重短期目标,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3.2.2不利于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目前医院不愿意培养人才,也不愿意举办或参加继续教育、学术活动等,究其原因在于乡镇卫生院“承包制”的角色,医院和医生之间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果在培训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则增加了医院的机会成本,因而卫生院目前都不太愿意过多关注人才培养。

4补充与完善

泰兴市乡镇卫生院的租赁制改革,是在医改的方针下,对医院产权改制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对医院所有权、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更促进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租赁者对教育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忽视。那么,如何既能促进乡镇医院的有效运转,又能克服上述种种问题呢,笔者有以下建议。

4.1明确政府责任,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只有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切实提高医疗人员的薪金待遇,才会吸引人才,人才的聚集代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则自然会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人数增加,再加上乡镇医院合理的管理,则必然会带来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此一来,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不仅带来了乡镇卫生院的良好发展,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卫生健康发展。

4.2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次新农合具有对参合农民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突出以大病为主的保障范围、提高统筹层次等优点,直接的缓解了农民由于贫困而拒绝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因此,可以说间接的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同时,新农合还可以通过调整报销比例来调节病人的流向。就泰兴市卫生局的介绍,目前泰兴市乡镇卫生院、市二级医院和市外医院住院,其可报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分别为70%、50%、35%,这就有效的缓解了“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更加合理的配置了卫生资源,也间接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就诊人数。

4.3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良好的管理是促进卫生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乡镇卫生院必须加强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加强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药品进货渠道,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制定并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物,保证医疗安全。

4.4规范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目前政府对医院的考核只是对医院的一种评价,而不是真正的考核。考核只相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与政府的拨款相挂钩。想要保证医院的效率,则政府应规范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问题,绩效考核应以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将财政补助经费的拨付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同时,应以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医德医风考评和居民的满意率为核心,对职工个人进行考核,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

5结语

综上,政府应加大补助力度、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对卫生院的考核内容,同时通过新农合等途径,增加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数,切实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诸如“租赁制”的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本地卫生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克毅.泰兴市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焦建华.积极实施综合改革,多路突破乡镇卫生院发展困局[J].江苏卫生保健,2005,(4):4-5.

[4]宋平,张文远,李红樱.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2-84.

[5]王小丽.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34-35.

[6]李亦亮.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必须大力推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8):516-517.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3

为做好全县城乡居民2020年度基本医疗保险费集中征缴工作,根据《周口市医疗保障局、周口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河南省医疗保障局、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周医保〔2019〕4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0年,各乡镇(办)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率应高于上年度,各乡镇(办)工作目标(见附件二),确保应保尽保,提高保障水平,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新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促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二、征缴范围、标准、流程

1.征缴范围。我县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其他人员。中小学生在户籍所在行政村参保。

2.征缴标准。2020年度保费每人缴费250元。国家财政人均补助520元。

3.资助标准。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保费,财政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稳定脱贫人员除外)、艾滋病患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计生户家庭(1人)保费,财政资助每人30元。同一资助对象只享受一种资助,标准就高不就低。资助对象缴费时,先全额缴纳保费,再退还财政资助部分。

4.工作流程。乡镇(办)统一组织,以村为单位统一把保费交邮储银行,再由税务局开具发票。

三、时间安排

2019年10月11日—2019年12月11日,共60天,分三个阶段。

1.动员和征缴阶段20天:10月11日—10月31日;

2.集中征缴阶段20天:11月1日—11月20日;

3.扫尾、对账和总结阶段20天:11月21日—12月11日。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医保费征缴工作领导组,刘国庆县长任组长,郝四春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人社、卫健、教体、医保、农商银行、邮储银行、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见附表一),切实加强对全县医保费征缴工作的领导。乡镇(办)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精心谋划、全面组织,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大干两个月,坚决完成工作任务。

2.密切配合。税务局要做好征缴工作牵头协调、信息汇总传递、资金入库、政策宣传、资助人员退费等工作;医保局做好任务分解、政策解释、信息传递、证件办理等工作;财政局做好代缴资金筹集拨付、资金监管、对乡镇奖补等工作;教体局做好中小学生参保宣传工作;扶贫办、民政局、卫健委做好各类资助人员信息核准汇总和行业的组织工作;邮储银行做好保险资金的代收和划转工作;全县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要协助乡镇(办)做好城乡居民保险费的征缴工作;融媒体中心要利用全媒体做好征缴氛围的营造工作。

3.强化督导。县委、政府督查中心牵头,卫健、人社、医保、税务各派一名副职,组成专项工作督导组,每天下乡入村督导工作。实行周通报制度,主要通报工作进度、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卫健委、税务局、人社局、医保局负责人,在征缴工作期间,要全力以赴抓工作落实,深入乡村“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推进工作。

4.严格奖惩。第一阶段结束后,召开小结会,由2-3个乡镇(办)介绍先进经验,并对完成任务60%以上的前十名乡镇(办),兑现以前年度奖励资金3万元;第二阶段结束时召开推进会,工作进度后2名的乡镇(办)党委书记作检讨发言,完成任务80%以上的前十名乡镇(办),兑现以前年度奖励资金2万元;第三阶段结束时召开总结会,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分四个档次奖励:100%完成任务的奖励15万元;完成任务98%—99.99%的奖励10万元;完成任务97%—97.99%的奖励7万元;完成任务96%—96.99%的奖励5万元;完成任务96%以下的无资金奖励。

五、工作要求

1.提升政治站位。各乡镇(办)、各相关单位要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医保费征缴工作重要性。充分估计工作困难,制订详细工作方案,一把手亲自负责,把工作抓细抓实,不得向卫生院、村医一推了之。

2.切实澄清底数。征缴对象底数不清是近年征缴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办)要充分运用统计、公安、扶贫、卫健等部门数据,采取数据比对和入户调查相结合并逐村公示的办法,把应参保人口底子核实。底数就是任务数,要确保应保尽保,不能遗漏。2020年凡发生居民漏保个案的,有关部门要查清具体情况,追究乡镇(办)相关人员责任。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4

一、亳州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亳州市以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农村基本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医疗卫生机构情况。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721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1个、一级医院12个,二级中医院4个;妇幼保健所4个;疾控中心5个;卫生监督所4个;中心卫生院27个、一般卫生院76个;村卫生室1,50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

(二)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情况。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6,472人,其中:县级以上5,938人、乡镇级4,035人、村级5,665人、社区834人;执业医师2,089人、执业助理医师1,019人、乡村医生5,431人,注册护士2,276人、药师(士)450人、技师(士)62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名,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52名,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39名。乡镇卫生院现有各类人员4,035人,其中:执业医师578人、执业助理医师523人、注册护士417人,药师(士)174人,技师(士)233人,其他卫技1,614人,管理工勤496人。村卫生室现有人员5,66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8人,注册护士36人,乡村医生5,431人。

(三)医疗机构病床情况。医疗机构病床总数7,531张,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3,613张、乡镇卫生院3,878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28张。2008年乡镇卫生院实际开放总床日1,354,541天,实际占用总床日900,082天,病床周转次数53.1次,病床工作日242.5天,病床使用率66.45%。

(四)医疗卫生房屋设备情况。卫生机构房屋建筑总面积840,81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房屋建筑总面积575,62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400,661平方米。县级医疗机构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765台,乡镇卫生院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648台。

(五)医疗服务情况。2010年全市乡镇卫生院总诊疗3,032,985人次;总入院343,059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总入院196,841人次。乡镇卫生院医师人均每日负担诊疗10.98人次、人均每日负担住院2.24床日。村卫生室诊疗3,966,748人次。(六)财务情况。2010年乡镇卫生院总收入33,09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318.2万元,上级补助218.2万元,医疗收入13,322.8万元,药品收入13,158.4万元;总支出30,277.3万元。乡镇卫生院总资产29,290.7万元,总负债7,755.7万元,净资产21,535万元。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毫州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把其纳入市政府“十件要事”,而且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领导协调小组,每月督查调度工作进度,协调小组深入调研,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密集部署,使得亳州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当前依然面临许多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没有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诸如“脱贫十多年,一病回从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生什么,千万别生病”;“一人生病、几代受穷”之类的说法,无不道出农民害怕生病、看不起病的辛酸。

二、亳州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卫生基础薄弱。作为2000年才新组建成立的地级亳州市,医疗卫生基础本来就薄弱,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卫生欠账太多,乡镇、村级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相对更加薄弱,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由于无力改造和扩建,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还存在危房8,507平方米,租赁业务用房3,671平方米,个别乡镇卫生院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利辛县小李集卫生院由于受危房制约,只能在门诊部挤出2间房屋作为临时住院用房,6张病床满足不了群众住院需求。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目前,除张村、义门6个卫生院具有住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外,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仅能提供基本门诊医疗服务。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大多数名为村办卫生室,实则由村医私人经营,生活与医疗用房不分。诊疗手段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

(二)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近40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有执业资格的仅1,925人,占职工总数的47%,业务人员不足一半,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80%,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2%,村医中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不足4%,中专以上学历仅为5%;另一方面又存在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紧缺的问题。人员素质偏低,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薄弱,服务能力较差。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52名、注册护士0.39名,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市有9个乡镇卫生院没有1名执业医师,1个乡镇卫生院没有1名执业护士。

(三)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物价及水、电、路、院落、地基返土等配套设施建设因素,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不少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配套资金靠自筹借贷,导致长期欠债,发展后劲乏力。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负债达7,755.7万元,平均每个卫生院75.3万元。而且政府对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偏低,由于财政对卫生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营艰难,绝大多数负债经营,添置医疗设施设备基本不可能,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仅有千余元。在调查中,院长们戏称,“乡镇中房屋最破的是卫生院,待遇最差的是医生。”在村一级,财政对乡村医生几乎无任何补贴。乡村医生长期靠自劳自食,待遇缺乏保障,不如代课教师和农村兽医。现行每个村卫生室补助1名乡村医生每月100元,补助标准和覆盖面都太低,由于收入低,没有养老保险,有的村医把看病当副业,有的干脆转行或外出打工,村级卫生事业前景堪忧。

(四)农民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不高。毫州市从2007年开始在蒙城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8年在全市普遍开展。2007年全市参合人口315.07万人,参合率86.62%,截止到2010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为91.4%,全市还有数万以上人口没有纳入进来,新农合没有实现对农村人口的全覆盖。同时,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参合农民住院报销不到50%,参合农民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新农合制度推行中诸如起付线、报销病种等门槛的设计使得即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依然享受不到医疗费用报销的实惠,2007年参合农民受益43.56万人次,总受益率13.82%,参合农民实际住院补偿比例37.43%。2008年参合农民受益72.22万人次,总受益率16.58%。广大农民实际上还是看不起大病、重病。尽管毫州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但由于资金有限对贫困群众患有重大病症的医疗救助,在标准、范围、方式和力度上远远不够,一些贫困群众因患大病、绝症无钱治疗陷于无奈、无助的境地。

三、完善亳州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在新医改收尾之年,围绕“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的基本内容,根据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毫州实际,就下一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开展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力图在实践和操作层面,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提供农村居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

(一)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卫生院分配自,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2、村卫生室建设。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全部由政府定价,集体招标,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做到药真价实,让农民用上平价药、放心药。

(二)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5

本文拟通过对马鞍山医保制度改革从城镇保障发展到城乡统筹过程的调查,介绍该市医保制度的发展历程,总结、分析统筹城乡医保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成效,并试图探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研究中国当前的医保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医保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医疗保障“马鞍山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满足城镇职工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2000年,马鞍山市开始在全省最大工业企业马钢公司进行医保制度改革试点。2001年,市政府《马鞍山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率先在全省正式启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为本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退休人员。2002年,出台了《关于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若干问题的意见》,着力解决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保关系接续工作;2003年,出台了《马鞍山市个体从业、自由职工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吸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医疗救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为辅助的城镇职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第二阶段: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2005年3月,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马鞍山市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通过建立无偿献血农民免费参台、大病保底补偿、医疗救助长效衔接、商业保险双重补偿等一系列制度,逐步提高参保农民受茄率和保障水平。

(三)第三阶段: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构建全民医疗保障网。2006年,为改变城镇居民医疗以自我和家庭来保障的弊端,市政府《马鞍山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成为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首批试点城市。个人缴费标准分别为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每人每年40元,18周岁以下非在校居民每人每年80元,其他城镇非职工居民每人每年200元,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0元。专家评价此项制度认为:“在全国众多县市中,安徽马鞍山市是为数不多的建立了居民医保财政保障机制的地方。从保障范围实现全覆盖,到筹资渠道引入政府资助机制,再到对弱势群体医疗补助模式实现突破,马鞍山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与无限的医疗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四)第四阶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整合城乡两个居民医保制度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筹城乡医保。经过八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马鞍山市全民医保体系是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以不同人群为覆盖对象而设计的,由于城乡医保制度分割,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的同时,又加深了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2008年11月,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一城乡医保管理体制,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城乡医保工作;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起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医保体制;统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两个险种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转换,参保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至此,马鞍山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项制度为主体,两个险种之间可选择、可衔接、可转换的城乡统筹医保体系。

二、马鞍山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的主要内容、特点及成效

马鞍山市城乡统筹医保体系以“制度全覆盖、筹资多渠道、保障分层次、政策可衔接、管理趋统一”为原则,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统筹城乡医保制度。在现阶段不提高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的前提下,依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将市辖区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是建立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两个制度衔接机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其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每四年折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一年计算。三是均衡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城乡统筹医保制度实施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一样实行持卡就医,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门诊规定病种、在校学生意外伤害门诊等,医疗待遇与城镇居民一致。四是整合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理顺现行医保管理体制,改变现有城乡医保由劳动保障、卫生两个部门分别管理的格局,全市城乡医疗保险职能统一划归市劳动保障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马鞍山城乡统筹医保新体系特色鲜明。一是制度的统一性;新制度彻底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不再以户籍、人群为基础强行分割医保资源,即不以户籍论“保籍”,在制度层面形成了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二是参保的选择性:整合后,参保人员可根据自身就业地点和经济能力,选择参加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其待遇依据参加险种的不同有所差异,而并非由户籍决定,满足了城乡村居民不同层次的参保需求,体现了社会公平。三是待遇的均等性:新制度惠及城乡居民,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均衡了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改革后尽管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仍可保持基金收支平衡,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效应愈加显现。

马鞍山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新体系实施后成效明显,尤其是农村居民医疗待遇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受到普遍欢迎。农村居民定点就医机构由原来的22家扩大到了遍布全市各社区乡镇的98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就医范围更广;药品目录由新农合规定的1157个品种扩

大到2200个,保障更全面,基金每年实际支付额由新农合的限额3.5万元提高至学生和18周岁以下居民10万元、成年居民5万元,且连续参保每年增加支付限额5千元,大病保障更有力,报销比例由整合前的41,46%,提高到58,68%,农村居民住院医疗待遇更高;整合后人均次住院费用大幅增加。增长26,56%,住院率增长32,06%,城乡居民。小病拖,大病扛、不敢住院、的现象开始得到缓解,居民医疗需求得到更进一步的保障。医保管理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也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医疗保障行政管理体制顺畅了。医保事业管理成本降低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更充分了。

三、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目前制约马鞍山市医保事业发展主要问题

1 医保制度对门诊保障明显不足,城镇职工医保门诊主要由个人账户支付,缺乏共济性;城乡居民医保只保大病统筹,普通门诊由个人承担,这种机制加重了参保者个人负担,又使得少数参保者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住院治疗,造成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浪费。

2 投机参保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政策的缺陷,导致少数人员“带病参保,无病停保”,“年轻不参保、年老再参保”,削弱了基金的支撑能力。

3 非公企业扩面难度大,非公企业用工形式多样,人员流动性大。企业主出于人力成本原因逃避为普通职工参保,而社会保障部门又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扩面工作困难重重,损害了非公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

4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仍由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尚未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现有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1 扩大医疗保障范围,逐步弱化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功能,在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个保险制度中建立门诊统筹,逐步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发展为门诊统筹、住院统筹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优化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的使用。

2 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大力提高医保待遇与缴费年限的关联性,缴费期间越长,保障待遇越高,鼓励城乡职工、居民早参保并连续缴费,强化基金支撑能力。

3 完善医保参保政策,采取统一参保单位多项社会保险费参保人数、缴费基数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联动等手段,不断扩大医疗保险参保面,保障非公企业职工权益。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6

一、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调查情况

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西安市的乡镇卫生院中随机抽取25家卫生院,其中5家中心卫生院,20家一般卫生院。调查样本乡镇卫生院的所有医生,共发放问卷384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6.35%。

2.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现状。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医生男性占总数的43%,女性占总数的57%,男女比例为1:1.3。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17])显示全国医师人员男女比约为1:0.77相比较,西安市乡镇卫生院医师人员女性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进一步分析,在乡镇卫生机构中女性卫生工作人员一直在妇幼保健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能,可以保证基层医院较顺利地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所以女性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分布在合理范围内。年龄结构多集中在25-45岁之间,呈青年化的趋势。医生学历构成以大专学历居多,占46%。医生的职称以初级为主,只有1.3%的有高级职称,此外也出现8%的无执业医师证。医生岗位状况大部分都是专科医生,仅有14.5%的为公共卫生医生,医生接受培训的次数过低,且以短期培训为主。

二、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在调查的370位医生中,普遍学历为大专,其次为中专,缺乏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才,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乡镇卫生院需要更强的医生队伍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2005年乡镇卫生院医生全部达到初级以上职称”,根据调查结果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达到了初级职称水平,一些医院没有评职称的要求,也就是说医生的晋升和进修的机会有限。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医生的工作条件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仪器设备不齐全,一些疾病只能凭经验医治,容易造成漏诊。在职医生医疗工作负担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职称晋级工作。

2.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生仍在独立执业。少数学生因为刚进入工作岗位,没有考取相关的执照就进行行医工作,这是违反规定的做法,虽然能从侧面反映出乡镇医院人手不足的现象,但是这种用人模式不能够被推崇。

3.专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专科医生较多,限制了卫生院接治患者范围,不利于其到农村去开展工作。全科医生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的方式获得,乡镇卫生院需要提高对全科医生的重视程度。

4.培训模式以短期为主,覆盖率不够。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定期培训是提高医生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培训不仅仅限制于短期的理论培训,更是应多交流和走访,让医生拥有长期培训的机会,彻底提高实际操作和诊治病人能力,碰到了疑难杂症或者急重病情可及时治疗。

三、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水平的策略

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水平局限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学历和职称、执业资格、专业结构和培训等方面。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水平的策略,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实施。

1.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乡镇卫生院医生普遍学历偏低,应鼓励在职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如电大、夜大、成人教育、和网络课程。医院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医生参与继续教育,提升整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下,应给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去晋升职称,加以引导,并对高职称人才加以鼓励。在评选职称中,可将医生的考核标准转移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有助于乡镇卫生院发展等实际工作方面。

2.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在乡镇卫生院行医的医生必须持有执业资格证书,严格地把握这个根本原则。对于无证医生一定要调离工作岗位,严禁无执业资格的医生进行医疗活动,严禁医院违规招人,坚持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加强对于医生执业准入的要求,采用强有力的手段,不能让非法行医有可趁之机。

3.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全科医生的比例较低,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不利于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全科医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家庭健康服务管家,能向农村家庭每一个成员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知识,指导其进行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的工作。因此乡镇卫生院需要加强聘用,同时在现有职工的基础上应该有计划有批量的组织医生向全科医生方向发展,选拔青年医生转变成实用型的全科人才。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7

基层反映:当前乡镇(街道)卫生院存在问题需重视 

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推进,各地乡镇(街道)卫生院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医改新机制运行仍不完善,存在着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医疗技术人才缺乏。以马龙区为例,全区共有乡镇(街道)卫生院10个,医务人员231人,本科以上主治医生17人,缺编11人。从运行情况看,人才短缺现状没有改变;国家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大,但乡镇卫生院人员没有相应增加。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实。按照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其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三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分级诊疗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是指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先对患者进行首次诊断,根据病情,对一些无法确认及危重的病人转移到相应的上一级或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上级医院处理疑难危重病人,并对治疗后护理简单,病情稳定的患者转移到乡镇卫生院进行继续治疗和康复,这既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又减少费用,可缓解大医院压力,充分发挥乡镇卫生资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既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节约医疗社会总成本的重大举措。目前医疗诊治存在普遍现象是:本应承担疑难危重病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承担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在实际诊疗中,乡镇卫生院收治病人少,上级医院收治病人多,且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比率在逐渐减少,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基层卫生)仍然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基本医保管理体制尚未明确等。”可以说医改新机制运行不够完善是普遍存在的。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人力资源薄弱。乡镇(街道)卫生院较县级、省市医院生活条件差,待遇低,难以吸引人才,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居民有病到县城或者省市医院看病,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资源闲置浪费,收入难以提高,这又导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形成不良循环。二是政府补偿不足不及时影响乡镇(街道)卫生院正常运转。政府提出坚持放管结余,应当保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是如何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在医疗卫生中的责任比例,这成为医改当中的难点。在基层,尤其是县级财政收入保障水平不高、政府对医疗卫生的补偿往往不足,有时不及时,这也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正常发展。三是乡镇(街道)卫生院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培训管理不严,人员技术提高有限;绩效考核管理不严格,医务人员积极性降低;基本药物管理不完善,乡镇(街道)卫生院药房基本药物有的价格不便宜,部分常用药有时送货不及时,甚至没有供货。这导致有些常用药在卫生院买不到,老百姓就抱怨,不高兴,对卫生院信任度降低。四是医患者信任度降低,分级诊疗制度难落实,根据医疗保障理论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考核侧重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尽管为增加收入乡镇(街道)卫生院仍然重视基本医疗,但基本医疗能力有弱化趋势。这使得群众对乡镇卫生院信任度降低,小病也去上级医院,分级诊疗难落实。

促进乡镇(街道)卫生院发展的意见建议:一是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制定“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把乡镇(街道)卫生院人才培养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考虑,加强对卫生院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学习制度并进行考核,学习后的考核作为职工奖惩的内容之一。采取招聘、返聘、轮岗等多种形式引进合格人才,充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上级医院定期派出一定的医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出诊,并培养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把医务骨干培养当地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当成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为基层培养并留住人才。二是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政府支持应及时足额,将推行药品零差率导致乡镇卫(街道)生院的收入差额部分补齐。对于经常性收支差额应根据乡镇(街道)卫生院前三年的经营取平均数,再结合物价波动给予合理补助,且应随着每年物价波动进行调节。国家承担基建,设备以及日常运行费用等,并随着社会发展相应提高。同时,加强政府顶层管理设计,将条块化的惠民政策整合起来形成合力。若能将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使群众能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所掌握的身体信息采取不同的健身娱乐方式,使健康与日常生活娱乐结合更紧密,会使政府惠民政策起到事办公倍的效果。三是将农村居民对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满意程度应纳入考核范围,促进医护人员和群众关系和谐发展。乡镇卫生就是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有些医患矛盾并非由于技术存在瑕疵,而是医患之间沟通不好,信任度低的原因。只要用心去做,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去做,就能为促进乡镇(街道)卫生院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8

2006年12月中旬,我们采取座谈咨询、实地观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八县(市)三区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与人才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被随机抽样调查的20个乡镇卫生院总体情况看,均积极发挥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作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疾病预防和基本医疗服务,使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及时、就近诊治,在构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建设农村卫生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存在不少问题,而最突出的问题是缺经费、缺人才,它成为直接严重制约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瓶颈”。

1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真实看到了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普遍存在的经费与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

1.1设备简陋房屋旧从2003年以来,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基本无投入,20个卫生院中只有3个接受了政府投入总额19万元。由于没有财政投入,无法更新必要的医疗及诊断设备,15个卫生院仍在使用着老式X光机、B超和心电图仪,有5个卫生院的检验还是人工操作。这些设备,难以保证检查、诊断的精确性,无法为医生提供高精度的诊疗依据。由于没有财政投入,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住院及职工住房挤窄、陈旧,无法改造和扩建,有10个卫生院仍是80年代建造的平房和砖混结构的房屋,80%的在职职工仍住在陈旧的单身宿舍。

1.2医院负担债务重20个乡镇卫生院普遍负担重、80%债务重。各自除了“自找”55%的在职职工工资外,还要承担退休职工的工资差额和临时聘用的人员工资。每年需要从“自找”财源的总额中补齐每个退休职工8000元至10000元。每年还要全额支付每个聘用人员5000元至7000元的工资。某卫生院在职职工8人,需要负担6个退休职工的工资55%的差额和7个聘用人员的全部工资。绝大多数卫生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添置设备和改建房屋,负债累累,少的10多万元,多的达80万元。

1.3职工工资收入低20个乡镇卫生院的职工工资由两块构成,一块是由财政按在职员工拨给45%工资差额补偿年人均7100元,另一块是55%的“自力更生”。除了服务区域广、居民较多,业务量较大的4个卫生院外,16个卫生院“自力更生”找财源的能力很弱,日门诊仅10多人,年业务总量仅几十万元,除去各种费用所剩无几,人均年收入少的8000多元,多的1.3万元。

1.4高级医技人才缺从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20个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人才严重匮乏问题。一是高学历不多。在编职工598人中,本科19人,占总人数的1.67%,大专113人,占总人数的19%,中专365人,占总人数的61.04%,高中30人,占总人数的5.02%,初中13人,占总人数的2.17%。二是高职称人数少。高级职称5人,占总人数的0.83%,中级职称60人,占总人数的10.03%。三是进修深造少。到省级医疗单位进修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99%,到市级进修的有46人,占总人数的14.11%,到县级单位进修的有35人,占总人数的10.74%,总进修比例为28.84%。这种人才结构,使之医疗技术水平无法适应居民疾病诊治的需求,只能进行疝气、阑尾炎、剖腹产等下腹部手术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有的连下腹部手术都难以开展,一些重大疾病、疑难病症、高危病员难以诊治,患者除直接到外地就医外,20个卫生院年转往县市医院的病员1020人,平均51人转到大医院治疗,造成农民看病费用大幅度增加。

2原因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官员,淡忘了乡镇卫生院本由政府举办的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与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的定位,认为乡镇卫生院是经营式盈利性单位,凭借自身的技能和实力,在市场运作中自行生存和发展。二是投入上的缺乏。由于对乡镇卫生院性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政府对其财力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被调查的20个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来源看,政府每年的财力投入,仅仅是职工的工资差额补偿,而这种补偿比例较小,一般都在45%。除此之外,对卫生院的投入几乎是零,这与对教育的投入反差极大。一些卫生院因无政府投入做保证,仅靠“以药养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存,他们在为工资和生存而奔波,何谈卫生院的房屋改建?何谈设备更新?何谈自身发展?绝大多数卫生院为了改善基础设施,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负债累累。三是功能上的“贫血”。正由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没有财力投入,导致卫生院基本医疗功能的“贫血”。这种功能性“贫血”,突出特征是人才的极度匮乏。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着经费来源少,职工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低,高级人才不愿去,专长人才留不住,现有人才进修少,医疗水平难提高,重大疾病难治疗,从而造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功能难以发挥。

3对策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和人才严重匮乏问题,整体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确保广大农民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3.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由此看出,乡镇卫生院是由政府举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建设,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因此要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力投入,按照一个乡镇建设一所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的原则,改造、扩建房屋,配置、更新仪器设备,使其具备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国家、省里规定要求落实配套的资金,政府应落实到位。

3.2参照教师标准,增加工资比例

乡镇卫生院职工全年几乎有360天以上在医院忙碌,大部分时间是全天候守在岗位上,其付出与收获严重背离,与教师待遇反差极大。乡镇卫生院现行工资来源是政府拨给的45%的差额补偿,除此之外是自找饭吃,有限的“自力更生”能力很难补足55%。政府应考虑比照教师标准,对他们实行工资全额拨款。如全额拨款暂时难以实施,需要考虑首先解决退休职工工资由政府足额支付问题,同时提高在职职工工资补偿比例,使他们的收入有所增加,生活待遇得到提高。

3.3制定中长规划,培养在职人才

乡镇卫生院应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出可行的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派出一至两名医生到省市县医疗机构进修深造,力争5年一个轮回。对选送外出进修人员,要明确任务课题,力争做到送出去一个人,带回一项新技术新疗法,形成一个特色专科。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确保“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率达到60%”。同时,市、县机构制定“下基层服务”计划,通过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和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对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传帮带,重点指导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的开展,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并帮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学科建设,完善“造血”功能,使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p#分页标题#e#

3.4拓宽纳贤渠道,招引专长人才

一是采取优惠政策,招聘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医务人员,引进城市医疗机构离退休人员,到乡镇卫生院领办特色专科。二是动员、鼓励城市医疗机构在职人员,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担任业务顾问等形式,开拓新业务、新技术。三是鼓励城市优秀卫生管理人才和卫生专业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兼职兼薪,聘用一些医疗卫生专家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四是建立政府支持、医院培养、社会引荐的人才招引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的广纳贤才。

3.5采取倾斜措施,补充适用人才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9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一市七县共84个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使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填报系统对和田地区84家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进行普查。1

.3数据处理

将所收集的数据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在数据校对无误后,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调查结果

2.1人力资源总量与构成状况

2009年和田地区乡镇卫生院共有各类人员2588人,院均30.80人,见表1。

2.2卫生技术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构成状况

2009年和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构成呈现“三多两少”的局面,即年轻人员多,低学历人员多,初级职称人员多,而高学历人员少,高职称人员少,见表2。

2.3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结构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结构见表3。84所乡镇卫生院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平均为9.07人,具有注册护士资格的平均为4.51人,均低于2008年全国乡镇卫生院10.4和4.8人的平均水平。所有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仅占全部卫生技术人员的44.43%。其中,临床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资格为90.81%,护士具有执业资格的占63.48%,公共卫生医生具有执业资格的占3.81%,尤其是公共卫生医生和中医生特别匮乏,并且无专职中医生。

3讨论与建议

3.1卫生技术人员总量配备严重不足,应采取措施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总量按每千农业人口计算,每千农村人口配备1.2~1.3名卫生技术人员。和田地区2009年末农村总人口为162.83万人,按此人口标准应配备卫生技术人员1953~2442人,现阶段和田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1715人,低于推荐标准配备人数。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量不断增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调查发现,许多乡镇卫生院往往是一人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继续教育等不能落到实处,使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影响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国家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首先,国家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1]。2007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为切实有效解决农牧区“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在新疆医科大学启动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农牧区医师培训项目,为农牧区免费定向培训卫生技术人员,这将缓解基层偏远地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的状况。其次,提高和稳定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保持卫生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素质,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服务。

乡镇医生年度总结篇10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重庆市结合自身实际,分别于2001年和2007年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后者在2010年建立起全市范围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截至2011年底,重庆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458.48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682.1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457.78万人,农村居民2224.37万人。

2013年,北京大学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取重庆市38个区县的600名调查对象(见图1),通过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探索重庆市居民参保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按照居民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同方面的满意度进行分类,利用600个样本中的21个变量进行快速聚类分析。首先将居民分为3类。第一类的人口学特征为年龄大、家庭人口少、家庭年收入多、家庭年支出多、医疗支出多、男性多;第二类的人口学特征为家庭人口数多、家庭年收入少、家庭年支出少、城镇户口多、女性多;第三类的人口学特征为年龄小、医疗支出少、受教育程度低、农业户口多、女性较多。按照0-1为不知道、1-2为不满意、2-3为一般、3-4为满意的标准,可以得知三类人群对医保制度总体较满意,且愿意继续参加(见图2)。

但是,在报销比例上,由于第三类人不了解报销比例规定,常遇到医疗支付高于封顶线的情况,因此对报销比例不满意,认为很有必要提高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在报销程序上,第一、二类人认为报销不繁琐、地点不远、时间不长。在缴费额度方面,三类人均表示了解且满意,认为缴费程序不繁琐。第三类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医护人员态度不满意,同时认为定点医疗机构的收费水平很高。

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分别进行满意度分析,发现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对两种医保各方面的满意度基本一致。两类医保参保者对制度总体评价均为满意,并愿意继续参加。其中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者对制度总体满意度相对更高,但城镇职工参保者的继续参与意愿相对更高。

在报销方面,两类参保者对报销比例的总体满意度均为一般,城镇职工的满意度相对更高(见图3)。城镇职工目前报销比例为75.22%,但其认为合理的报销比例应为84.50%,而城乡合作医疗参保者可享受的报销比例为55.93%,其认为合理的报销比例应为74.67%(见图4)。城镇职工目前缴费额度925.65元,比最大能承受的缴费额度593.56元高,城乡合作参保者缴费额则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目前缴费额度为58.42元,可承受最大缴费额度为131.56元(见图5)。

险种选择的回归分析

如果打破重庆市现有根据是否就业划分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允许居民自由选择医疗保险种类,将居民希望参加的医保种类与实际参加类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有近2/3的居民愿意选择新农合,且调查中近一半城镇职工参保人愿意选择城镇职工类医保,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更愿意选择新农合类医保。可见现阶段的医疗保险仍不能满足全部居民的需求(见表1)。

去除选择其他医保类型的人群后,在城镇职工参保人中有36.11%愿意选择城镇居民或新农合类医保,在城乡合作医疗参保人中有7.08%愿意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由此可以推测,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允许居民自由选择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满足居民医保需求的可能途径。

如果允许自由选择,重庆市政府医疗支出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按照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粗略估计选择三类医保水平的人数比例,结果希望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水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4.5%、14.3%、71.2%(不包括选择其他医保类型的人)。将这个比例作为权重,可以得到重庆市居民正在享受和期望享受的缴费、报销水平的加权平均值(见表2)。可以看出,可供自由选择的三类医保水平实际报销的比例与期望报销的比例、承诺报销比例之间存在差距,尚有提高的空间。

政府投入=报销比例×(总医疗费用-起付线×总人口)-年缴费额×总人口。由此可得出,允许居民自由选择医疗保险,政府可减少资金投入25.13亿元;允许居民自由选择且达到其预期时,政府可减少资金投入15.00亿元(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