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十篇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十篇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4:36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1

[关键词]法制教育;环境营造;宣传活动

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从环境布置入手,以宣传教育常规活动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品牌活动,不断加强法制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法制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教育环境营造主题化

学校在创建“美丽学校”校园主题的过程中,应该围绕“正”字校训,整体规划校园景观,力求凸显“简约活泼、山水相宜、廉正窗口”的要素;学校在各阵地的建设中,能为法制教育留下一定空间,尝试将多种元素融合,带来更多的教育契机。

1.校园景观设计,凸显法制教育特色。校园景观的设计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修整。例如:廉洁教育示范点的学校在各项建设开展之前,可以面向全体师生进行创意征集,寻求整合突破口,进行整体规划。每一次意向征求活动,都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一次参与就是一次历练,一次参与也就是一次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校先后建成了“正字廊”“廉洁厅”“爱莲池”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重点突出法制教育元素,营造浓郁法制教育氛围。

2.校园环境布置,彰显法制教育亮点。学校在“正”字廊下,“爱莲池”畔,“廉洁厅”内均提供了学生法制格言、书法作品展览的阵地,使校园环境布置与学生教育活动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每一个阵地都会说话,更具有法制教育意义。每学年初,学校面向家长,征集法制教育主题书画作品并进行展评活动,以丰富这些阵地的作品,做到常展常新。学校橱窗、走廊等显要位置均开辟法制教育专栏,增加法制教育宣传内容,校园内处处可见法制教育宣传标语。

3.阵地文化建设,融合法制教育元素。每班均在板报中开辟法制角,融合法制教育元素;创建校刊“法制专栏”,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展学校道德讲堂建设内容范畴,正式挂牌“七色光法制教育大讲堂”,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渗透法制教育。学校法制教育志愿者团队的建立,从社会专业人士到老师、学生,均能利用好一个又一个的阵地,组织开展好各项法制教育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环境的营造与各项活动有机结合,促使法制教育活动向纵深推进。

二、宣传活动落实常规化

为了让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抓手,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认真组织落实宣传教育活动。每学期,德育部门都能按照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听”、“说”、“读”、“写”、“唱”等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强化教育效果。

1.听专题报告和主题广播。一听讲座报告会,学校利用新学期开学典礼、联合早会等时机,请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听主题广播,开展“美丽校园联播网”、学校“七色光小广播”等阵地活动,认真组织学生收听法制专题节目;三听常规教育,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读本》,在每周三的法制专题晨会上,通过老师的指导、讲述,学生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说法制小故事。一是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讲讲法律小故事;二是通过法制小知识比赛,组织中年级学生进行法制专题演讲比赛,宣传法律小知识;三是讨论法制小观点,结合热点新闻,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主题大讨论,说说自己对法制的看法。不同年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不同,不同的活动方式却能达到共同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讲演的方式,讲述自己对法律的了解,内化法律知识,真正做到学法知法。

3.读法制专题报道。一是借助绿色上网教育,关注法律专题报道;二是观看法制专题影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资料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三是读法制专业书籍,利用学校的“七色光书吧”,积极开展“红读活动”,即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学校分年段开设开放性书吧,准备着适合学生阅读的法制教育书刊(包括学校的校本教材),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法律知识,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

4.法制书画作品。一是开展书画作品展评,延续学校每年的廉洁书画竞赛活动,定期开展法制专题书画作品展评,让学生通过写写、画画来学习法律格言,了解法律知识;二是写法制主题应征文稿,配合影视教育和“红读活动”,开展征文竞赛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法律知识的普及。学生的创作,是对学习的反刍,他们的再创造,赢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上的熏陶。

5.唱校歌和法制教育主题歌。校歌《我们相见,我们相印》从“明德惟清新,君子重言行”到“亲师友,习礼仪”;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歌曲每月一歌活动,利用学校广播、音乐课等,学唱法制教育歌曲,并在学校文化艺术节中开展主题歌曲合唱比赛。在音乐声中,活动活动艺术熏陶以外的收获:法制教育宣传融入心灵畅想。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学校通过以孩子的方式进行适合孩子的教育,让法制教育活动不再平移。

三、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系列化

一年四季,法制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是棵常青树,在这四季园中彰显“正”的智慧,“制”的魅力。

1.童眼看法,谱写春的舞曲。法制主题公园是法制教育重要宣传阵地,每年春暖花开时,组织学生到主题公园走一走,开展“童眼看法”主题活动。聘请法制宣传领导小组的专业讲解员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的讲解,更为细致地了解主题公园的各个景点。而后,开展观后法制知识的竞赛,进一步内化活动收获;组织进行法制专题的小型演出,通过形式多样的表演来学法、普法。

在此基础上,学校招募部分老师和学生成立“普法”宣讲小组,利用双休、节假日,在主题公园内做志愿讲解,让更多的人懂得欣赏主题公园,并在畅游公园中学习法律知识。

2.童心召唤,绘出夏的经典。每年的七月一日,组织一次“七色光普法知识竞赛”,以家庭为单位参赛,由学生带领着家长一起参与。在班级笔试初赛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第一名,组织现场的决赛,聘请学校家委会和社会志愿者中的法律专业人士做评委,在竞赛的过程中做精彩的点评,进一步加强守法意识。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学校普法教育的受益群体,宣传学校普法教育的新举措。

3.童语亮法,唱出秋的赞歌。每年十二月是法制教育宣传月,结合宣传月活动,学校可以在十一月举行法制主题班会竞赛,可以是总结一学年的学法收获,可以是宣传普法活动中的典型,也可以是展示普法活动中创新的例子,由班主任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唱响普法教育的赞歌。主题活动的开展,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展示学习的收获,让更多的孩子表达对法律的崇敬。

4.童稚实践,点燃冬的热情。一年一度的学校“十佳最美学生”评比在每年的一月推出,每一个孩子总结一年的得失,各班推选出最为优秀的孩子,展现个人的风采。学生代表是身心健康守规矩、讲规则、懂礼仪的小卫士,是处事公正,待人友善,做人诚信的小红孩……在素质积分评价中,渗透法制意识,体现小公民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2

为加快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形成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改革,根据渝教工委30号和璧教工委62号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教育管理活动年”活动,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治校工作全面推进。

⒈依法治校成为规范学校管理的行为准则。学校在xx工作中,有计划、有措施、有重点、有总结并逐步得到了实施。

⒉法制工作得到加强。学校成立了法制领导工作小组,并明确了成员职责。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

⒊招生和收费阳光工程有效实施,行风评议深入开展。制订了学校招生工作细则,收费严格按照一费制和服务性收费办法执行。学校深入开展了行风评议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并对学生家长对教育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给予了及时解决。

⒋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无违法行为。

⒌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普法教育得到落实,法律素质明显提高。组织教师参加了普法学习和考试。学生的法制课做到了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

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聘请了丁家派出所民警刘祥明同志为马坊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同时学校建立听证和申诉制度。使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护。

二、教育制度进一步健全。

⒈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得到落实。学校内部权力、执行、监督机构健全。实施“书记、校长副校长教导(德育)处年级组”的分级分层管理策略,明确领导分工细化工作范围。

⒉学校内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坚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坚持常规工作与教育科育相结合,明确“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以情感人、以德服人”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

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逐步实现从“人治法治德治”的重大转变,屏弃人治,实施法治,追求德治。我们逐步建立了学校规章制度,改革和完善学校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如教职工综合考核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师德师风督导制度、坐班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办法、教学常规测查办法、校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会议制度、教师会议制度等。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做到了管理到位,赏罚分明。

三、学校管理高效运转。

⒈办学方向正确,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⑴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论文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县级以上奖的40多人次;xx年年5月我校男子篮球队参加璧山县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xx年年获第五名。

⑵我校六年级在xx年年丁家镇4所小学的评比中,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都名列第一名。学校在xx年年下期抽考中各年级的及格率在全县的排名中均有大幅度的上升。

⒉学校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决策机制基本形成。在学校管理中按“发现问题研究讨论征求意见形成方案”的方式进行决策。

⒊学校内部和谐,管理有序、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⑴实施“书记、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年级组”的分级分层管理策略,明确领导分工细化工作范围。要求各位老师及中层干部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对号入座,该找谁就找谁,一般不越级反映工作。

⑵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益。

①幼教工作。通过加强管理,招生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②学生超市。通过改革经营方式,年收入有望达到原来的4到5倍。

③学生食堂。通过提高经营质量,年收入达以往的3倍左右。

④人事工作。通过辞退幼师,使学校年幼师工资支出减少了3万元左右。

⑤队报征订。通过改革订阅方式。xx年年为学校节约经费3万元左右。

⒋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学校的重大决策和评优、评先等工作也做到了公开化、透明化。

⒌学校做到服务优质、便民、诚信、社会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⑴学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发了奖学金。xx年年秋我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近3000元,激励了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⑵“春蕾班”开班,让我校贫困女童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由于市、县、镇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璧山县的第一个春蕾班在我校顺利开班,此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⑶本xx中,我校幼儿园通过,在全体幼儿教师的努力下,“巾帼文明示范岗”通过了县级的检查验收。

⑷成立“爱心基金”,向孩子们献爱心。我校自建立“爱心基金”以来,各方面筹集资金。为孩子们献爱心,

page解决了很多问题。

⑸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校四名党员到村小支教,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今日璧山》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四、防范化解矛盾机制基本形成。

⒈信访、调解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建立了学校信访工作制度,设立了信访机构,专人负责。

⒉涉及学校方面的各种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学校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小组”,使学校各方面矛盾的防范和化解更加及时有效。

⒊学校不乱办班,乱补课,有家长和学生反映的案件及时办理。

⒋安全防范等预警和应急机制健全完善。有防洪等安全预案。

⒌教师无教育违法行为,教学秩序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

五、职责和职权统一的机制基本形成。

⒈学校管理职责明确,教育教学常规到位,职权在行使中也合法到位。

⒉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基本完善,监督制约效果显著。

⒊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相关人员依法受到责任追究。

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3

【关键词】数学;小学;细节教育

新课程理念落实是否到位,关注的就是教学细节,同时也是关注着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为了让教学达到合理化、智慧化以及精确化的效果。然而当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也应当有一定的品位以及新的追求。教学细节是教学行为的外观体现、最小的时间单位,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学为重点而产生的一系列不间断的具体行为,其表现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复杂的结构,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慢慢形成。

一、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细节生成是很难预测到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知识和能力与之相融合并且互相交叉的同时包含着精神和生命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仿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闪烁跳跃着。要想让课堂变为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关注和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为了让小朋友初步认识“100里面有10个十”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身体作为素材来帮助学生巩固:“现在请小朋友们以4人为一组的方式分开,每组小朋友将小手伸到一起,你知道在你们小组的手指一共有多少根吗?”“40根。”“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每个都有10根,4个人就有4个10根就是40呀!”“给你们这组添几个人就是100根手指了,为什么?”“请这100根手指拉起来跳跳舞。”在学生通过轮流合作跳“100”拉手舞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又例如,当有学生体会到“一个或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合能组成一个两位数”后,也可以利用班级的人数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我们班总共有多少同学?”“34个。”“那么现在1根小棒棒代表一位同学,请你用小棒棒表示每一位同学。”“老师我只有20根。”“我有15根。”“不够怎么办呢?有谁有好办法吗?”在一小阵沉默后,“老师,我的和××的合起来就够了。”“真聪明的小朋友。”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开始找合作的伙伴了。“塑造”教学细节,其实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如果事先没有精彩的“塑造”,也无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二、“捕捉”教学细节

整体的细节是细节,相同的,细节的整体也是整体。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细节的价值往往是最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上的各种细节,并有效完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捕捉教学细节,应顺应学生的情感。在本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抓瓜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学生从罐子里抓一把瓜子放到桌上,先以估计的方式估计一下抓了多少颗瓜子,再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数数到底有多少颗,最后让学生回答数出来的瓜子数量包括几个十和一?小组长则负责记录得的颗数。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突然一个声音出现:“老师,他在吃瓜子。”我灵机一动:“如果你的预估比较准确,那么便能得到奖励则一颗瓜子,但瓜子壳却不能乱扔哦。”孩子们在听到有奖励时玩得更加认真了。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是不愿意停止游戏,嚷嚷着还想玩,这时我宣布:今晚的家庭作业就是和家人一起玩“抓瓜子游戏”,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比比到底谁猜得准?话音一落,孩子们爆发出了强烈的欢呼声,还有学生走时还不停说要赢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看到学生这种反应,更让我体会到了捕捉细节的重要。顺应学生情感体验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课堂的价值。

三、挖掘教材中的细节

教材对学生的度量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理解与把握体现在细节设计中,是对所有教学资源进行的有效整合利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浅尝辄止,是无法挖掘出教材知识点中的细节,从而无法有效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创设高效课堂。只有老师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细节知识,才能够灵活应用教学中的生成情况。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4

关键词:体育活动德育教育集体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其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全方位地对小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对小学生的体力质得到发展,对小学生的智力得到提升,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那么,当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如何达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目标与任务?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体育与健康进行工作,就自己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体育教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特点,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从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开展,比如运动项目中的跑、跳、投等田径运动、篮球运动、体操以及持器体操运动等项目,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爱好、兴趣等个性特征,来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

活动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我们体育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一个方面,比如,在雨天,室外场地无法进行的条件下,室内进行教育活动,讲解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活动技巧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对在室内上体育课,持反感态度,因为室内上课要求学生坐在

自己的位置上,听老师讲,兴趣不高,导致坐立不安,从而影响到课堂持序,这时,体育教师就要从集体观念的角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习惯规范的教育,以及小学生的理想、远大的抱负的引导;也可以引用体育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体育健儿的事迹,让小学生感悟到体育事业的成

功,光靠体育的操作技能,还要依靠理论的支撑,同时也离不开人的良好的思想境界。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再现运动会颁奖仪式时,我国体育健儿上台领奖的场面,当学生看到我国体育健儿迈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步子,双手向全世界挥舞,以示中国的威风,随着雄壮的国歌声,这个场面学生定会受到熏陶、感染,感受到祖国因体育健儿的成功而骄傲、自豪。

二、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竞技活动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教师在组织小学生的活动时,可以选取一些项目,进行比赛,让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比赛前,身体、技能的准备,心里的准备,通过竞赛活动,让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在特殊的环境下,能够提升自己调节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向更高的层次推进。比如,在组织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这个活动的宗旨是“通过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学生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根据低段学生特点,初步体验单双脚跳的动作,发展跳跃能力;提高灵敏、力量和协调能力;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我先迅速整队伍,讲解游戏规则、方法及要求,评价标准,引导并督促学生仔细听教师讲解;积极为本队加油助威;贴纸准确、奔跑积极,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性、合作性。在比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环境下,认真思索,反应敏捷,尽量向具有难度进军,失败了,找准失败的原因所在,“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让小学生明白,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让小学生在感受成功的的时候,找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自尊心。

三、体育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我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跑”的训练时,到学校音乐组借来了语音设备。先在操场上,画出“棋盘式”的小学生跑的路线,让学生在“大棋盘”上,以游戏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跑的练习。在凡次课的教学中,学生体验效果良好,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

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具体操作:兴趣引入,激绪,教师带着学生伴随着音乐走到大棋盘的棋位上,以激昂的背景音乐下模仿棋子的动作,在大棋盘上分组模仿棋子的走法,选择楚河汉界的故事背景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及灵敏的素质,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国象棋的故事,把棋盘做成拼图,通过玩拼图游戏,提高学生对跑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以摆棋子为手段,激发兴趣。小组比赛看谁摆的快,提高快速奔跑、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目的:使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能、技巧,并乐于参与相关的运

动,以“下象棋”为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之间下快棋,提高快速奔跑能力及思维能力,在学练过程中培养学生整体相融、与同伴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下象棋进行身心调整,使学生在快乐的时光中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神话》

中放松,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快速跑技术和技能,发展位移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就是需要体育教师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5

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过程中,感悟起着内化机制的作用。感悟导行策略主要是指学习主体要主观的认识具体事物,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在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去感受到真正到道德真正的内涵,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活动化教学可以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及信念。感悟导行策略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行统一的问题。这种策略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由于小学生对道德情境充分体验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教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最终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行为。比如,当老师要讲“我爱我家”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一单元的中心,并且要学生回忆自己为家人做过的事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能够提高的道德素养。

2、组织合作探究,培养优良品质

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中,合作探究是最基本的形式。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知识能力还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因此,在活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通过活动可以为学生与老师提供广阔的交往平台,最终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合作探究策略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发展的自主建构的相关问题。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以及探究的过程。在组织活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小组活动或者群体活动来开展活动教学。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尊老爱幼”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来参加社会各种服务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不断培养学生关系他人的优良品质,最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

3、注重创新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过程中,创新发展是灵魂。创新发展策略主要是指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上,有利于学生今后的选择。创新发展策略解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与个性之间发展的问题。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多元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不断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在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中的创新发展策略。由于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多的共性。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从而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4、结束语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等特点,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对学生的个人成长,甚至整个民族的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学校的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呢?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学校本着“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有特长”的育人目标,把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过一种快乐而有意义的德育生活。

一、在科技实践活动中接受环保教育

科技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多年来,我们将通过组织开展多项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动中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科学探究,掌握科学考察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珍爱生命之水”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水的呼唤”“科学调查体验”“节水在行动”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制定“家庭节水方案”,带动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低碳节能我先行”科技实践活动,让师生懂得了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养成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的生活好习惯。

“重拾手绢,营造绿色家园”科技实践活动,通过“找――唤――用”三个阶段,让师生认识到使用手绢给环保带来的长远利益,唤醒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找回丢弃的手绢,拒绝一次纸巾,树立环保的消费理念,营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二、在科学调查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是少年儿童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德育教育活动与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相结合。借助每年一个主题的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活动,通过科学调查体验,发明创造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

如“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科技调查体验活动。通过学习、调查、探究、体验、创新等四个环节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了“废弃物知多少”“电子废弃物――城市矿产”“变废为宝与循环经济”等科普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废弃物的种类及可利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以实践体验活动为主,开展“生活废弃物大调查”等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举行以小制作、手抄报、作文竞赛等创新成果展,通过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将废物利用,减少浪费,对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长远利益,深刻体会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活动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掌握了科学调查实验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在科学种植体验活动中培养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可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我们开展的“校园小农场”活动,通过种植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锻炼了劳动技能,还让学生通过种植活动,体验到种植快乐,感悟到生命的成长,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养成了节约粮食的生活好习惯。

四、在社会考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7

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实施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日常生活中取材。

假使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远离生活,小班幼儿的认知与言行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小班幼儿在经过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对相关教学内容表现出较好的掌握,并能进行清晰完整的复述,但在日常实际生活的操作过程中却显现出一定的运用障碍。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设计的科学活动与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之间缺乏更为直接、有效的联系,从而使得小班幼儿无法自如地掌握并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如果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定律、难懂的原理等教学元素的简单堆砌,那么小班幼儿产生厌学情绪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结果。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社会,他们与自然、社会直接接触,通过感官了解和认识周围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积累和组织人生最初的科学经验系统,为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概念的界定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小班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所以不可能获得深层面的科学知识,而只能对事物共同特征做一种简单、浅层的概括。

生活化是人在与自然和社会之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和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能动的活动。生活化教学是指根植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通过教学丰满教师教学活动,充盈小班幼儿生活经历,丰富小班幼儿情感体验,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于幼儿园课程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小班幼儿的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且是生动的、感性的,同时也是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

1.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中小班幼儿所关注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提升,再让小班幼儿带着这些经验回归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对生活真正实现指导的价值。我们鼓励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中去学习,为小班幼儿提供更加开阔、更加客观、更加综合的视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萌生,他们渴望认知却又拘于无知,有所了解却又无所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尚显贫乏,认知水平仍有局限,对周围物质世界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笼统、片面和零散的。

案例(一)

在好吃的水果的主题活动科学《果宝宝乐园》下,老师与幼儿一起制作好吃的水果沙拉。事先老师先准备好制作沙拉的工具,与幼儿一起来了解它的使用功能。同时事先做好好吃的水果沙拉,让幼儿来猜猜这是什么?有哪些水果?并请幼儿操作,运用事先洗净的水果制作好吃的水果沙拉,幼儿都踊跃参加,自己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都很开心。过了一会儿,亲手做的水果沙拉就做好了,有的幼儿还与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做好的水果沙拉。

分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水果色彩、外形、味道的多样性。引导幼儿喜欢吃水果,激发他们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这次活动幼儿都积极地参加,活动的气氛很活跃。在做与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应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

案例(二)

一次,在带领幼儿外出散步时,一个小朋友突然惊叫起来:“蚂蚁!蚂蚁!”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议论着:“蚂蚁出来干什么?”“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也是虫?”“蚂蚁不是虫,因为它有脚。”……应该说,蚂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却谈不上,而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正是蚂蚁出洞的季节,面对孩子如此高涨的探究欲望,这不正是主题生成的最好时机吗?于是“小小蚂蚁真有趣”的科学活动生成了。在活动中,我们一起了解了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小朋友的收获也不小呢。通过散步活动,大家对班里的自然角产生了兴趣。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许多可供在自然角观察的乌龟、金鱼、螺蛳等,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前去观察,孩子们对它们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心。孩子们天天清洗金鱼缸,慎重地换水、喂食,仔细观察金鱼变化等,探究的态度极其严谨。

分析:我们知道,除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条件外,应多为小班幼儿提供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相应活动,并给予指导。教师带孩子们散步,让孩子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秘密。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仔细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在各个生活环境中验证自己的疑问,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

3.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需要生活化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还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蕴含生活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小班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提出,原本就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它是课程设计的另一种取向。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种不同取向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学科取向

生活取向

关注抽象的科学或数学概念的发展。

关注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解决。

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解决为手段。

以幼儿已有概念为工具。

从简单问题、单一变量入手,揭示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从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入手,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以计划性、学科性的课程为特征。

以生成性、整合性的课程为特征。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活取向课程以问题解决为指向,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小班幼儿学知识、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

案例(三)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轮子”中,通过让幼儿参观“轮子展览会”,幼儿自己动手玩各种轮子,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滚一滚、说一说,自选一个轮子进行活动,发现圆圆的轮子会滚动。让幼儿骑小车比赛,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轮子转得快,小车跑得快;轮子转得慢,小车跑得慢的规律。

分析:通过科学活动生活化的手段,小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感性认识,获得一些经验。让小班幼儿理解和体验到了科学活动对于他们当前生活的意义,对小班幼儿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发现的能力,以及理解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也为幼儿今后的生活有计划地、系统地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经验。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素质教育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教师授课效果的同时,更要求要重视学生自身潜力的开发挖掘。为达成贯彻素质教育这一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论述如下: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致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实践证明,个体单独性的行为对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积极的情感感受和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协作和团队合作,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培养,而且合作也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重视。

2.合作学习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爱好。合作学习由于设立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小组个体成员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更加要求组员之间、小组之间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能真正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由于目标一致,学生之间在发生冲突时也能跳出自我,设身处地用别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听取他人意见,从而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操。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在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给各小组成员时,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的情况,或者即使参与小组活动,但在进行问题讨论时表现的不积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认真、缺乏主动性,亦或者是只关注个人任务而忽视小组的整体任务,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

2.对合作学习中任务型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合作学习的任务一般会分为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针对不同的任务问题,小组成员必须对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保证合作学习任务的有效实现,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小组对任务问题的分析、探究不够深入,始终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方法

1.合作学习应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堂设计时遵循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所学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模式;第二步学生自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自学阶段;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自学后开始小组内部交流和讨论,以解决个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第四步组间交流,组间交流在于解决多数学生无法解答、难度大的问题;第五步练习检测和评定,通过习题练习,实现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定。

2.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要紧凑衔接。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必须紧凑、相互衔接合理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授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生学习新课程提供感性且丰富的材料。同时教师对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开展小组讨论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组员间学习互相性。小组合作学习要以小组自学、讨论为主,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适时指导。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合作学习中关键的一环,基本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问题。练习评定则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检测,检查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

2.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学进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只有好学生动脑,而困难学生未独立思考直接从他人获得信息的问题。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9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有效性探究

小学少先队是儿童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供了助推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需要从实践中去培养,开展扎实而有效的教育活动可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新形势下,小学少先队活动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也由此反射出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存在的缺失。如何提升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育工作者付诸行动和努力,采取果断的措施,从而让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现状

少先队在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就已经确立了其发展方向,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渐向具化的方向发展。少先队活动的主体是儿童,是儿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的场所。因小学少先队的儿童年龄较小,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予以帮助和引导。少先队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广泛,而教育活动为少先队教育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可以说,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存在的“脊骨”。从目前我国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情况看,尚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1.缺少活动场地

少先队组织是一个群体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达到成长的目的。从我国大部分学校提供的少先队场地上看,活动场地明显不足,这给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活动主题实效性不强

少先队活动的设立需要突出主题性,兼具教育意义。但从实际情况看,少先队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内容较为宽泛,缺乏针对性,同时教育意义也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辅导员和队员主题设计思想不够深入,缺乏实践。从开展的少先队活动中不难看出,辅导员往往忽视活动的实际教育意义,而片面地追求活动的内容,注重活动的形式,虽然在内容上达到了丰富,但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有些少先队活动甚至只是一种形式,辅导员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应付了事,并不追求实际效果,这势必会降低少先队活动的有效性。

二、少先队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1.转变思想

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要避免过多强调活动内容,而是要凸显教育意义。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设定少先队活动时,辅导员要确定教育目标,然后就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育活动,以提升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少先队开展的教育活动中,辅导员要做好引导工作,以构建一个系统的、具有方向性的教育活动。

2.创新教育活动

我国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很难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若一味重复,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对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将成为新形势下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提升有效性的主要手段。辅导员要充分认清小学群体的特性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少先队活动进行指导,可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创新,首先组织者要有一个创新的理念,并结合当前少先队教育活动现状制订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形式。对少先队教育活动进行创新,要有原则,以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出发点。

3.细化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对少先队活动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少先队教育活动对细节的把握、活动的流程以及活动的方法要有良好的认知,尽量细化教育活动,从而呈现更加完整的活动内容,让活动意义更为明朗化。细化少先队教育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教育的魅力所在,对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组织的细化能够体现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感知中确定人生方向,由此看来,细化教育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因针对的人群具有显著的特点,因此,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紧密地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相联系,坚持以创新、可行和科学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我国少先队教育活动因场地、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其产生的实际教学意义并不是十分明显,为了让小学生通过少先队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以及自我成长,对少先队活动的设定要有针对性,确定活动的主体,凸显活动意义,从而提升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实际活动中,辅导员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为少先队活动的良好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篇10

中小学法制教育活动的加强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的法定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贵州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xx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xx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xx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xx年6月15日至20xx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贵州教育报》、《贵州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贵州教育报》、《贵州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贵州师范学院《希望》、《贵州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