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国土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国土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7:03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1

一、加强耕地保护。

根据本镇土地资源有限的现实,建立以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为重点,切实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管理国土资源的共同责任,采取各种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力度,保证我镇的土地合理利用。

二、积极做好接待和土地巡查执法工作。

根据市上关于开展土地执法巡查工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接待制度,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做到回复率100%。我做好接待和巡查执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随时掌握全镇违法违规使用土地的情况出现,及时将违法用地行为遏止在萌芽状态。

三、深入扎实地做好土地管理等各项基础。

一是积极配合经法办招商引资,为新引进企业征用土地约50亩;二是在用地上为12户移民农民完善相关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好手续;三是积极配合国土局有关部门对农村宅基地的确权,为下一步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做准备;四是按时按质完成了上报的数据填报和统计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意识

一是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乡镇主要领导多次在镇村全体干部会议上宣传国土资源政策法规,部署安排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利用标语、条幅、咨询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第二十一个土地宣传活动,努力为我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做好土地修编工作过程中,积极为本镇取得建设用地办理各项手续。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上半年,我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积极解决上半年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下半年,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尤其是抓好执法动态巡查。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修编原则

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切实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地块面积、保护设施、保护责任的落实。

2、坚持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的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应能力,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引导和确定各业用地布局和规模。

3、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发节约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各业用地走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确保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5、坚持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占用耕地的法定义务,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六)《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九)《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十四)20*年*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三、土地规划编制的期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以2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二)规划范围

1、县级规划范围:本县行政辖区范围。

2、乡镇规划范围:本县22个乡镇行政管辖范围,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乡镇级规划修编工作。

四、土地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土地宏观利用和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各区域、各部门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科学分区和功能定位。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打下基础,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

1、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土地资源个性特点,发展思路,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原则;

2、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结合本县土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土地利用任务和目标;规划目标通过控制性指标即约束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包括园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村工矿用地总规模、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面积及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等)的量化来体现。

3、根据本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吸收部门相关专项规划成果,将市级下达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落实并分解到乡镇;

4、对市级已确定跨区县线状、块状工程衔接一致;

5、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深入论证,科学确定园区及重点镇用地规模,并对园区重点镇进行产业和功能定位;按照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和园区城镇发展规模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减少挂钩的政策要求,通过改造空心村或向空间发展,走集约节地挖潜的路子,农村居民点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布局调整的需要。

6、依据本县土地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保护区、其它用地区等;

7、同步做好土地整理开发,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8、制定规划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二)乡镇级规划的主要任务: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五级规划中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单独且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当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主要任务是落实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土地资源特点,确定本乡镇土地利用的目标、方向;

2、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群众参与、政策引导、分步实施方针和发展小城镇、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与乡村规划的有机结合。具体确定并落实乡(镇)居民点的规模与范围;

3、具体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和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4、将各类用地的用途落实在图斑上,做到文字、表册、图、实地一致;

5、切实抓好村级规划。村庄规划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闲置地。鼓励利用村落中的旧宅基地、闲置宅基地。

五、技术路线和方法

依据20*年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取指标控制与功能分区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市人民政府下达给本县的主要控制性指标,对各类用地需求、结构、布局和功能,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预测与实地调查、专家预测与各行业预测、多方案预测与综合择优相结合的方法。

本次规划修编采取县、乡镇两级规划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

六、步骤安排

(一)准备阶段

组织成立县、乡镇部门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修编工作班子(包括技术组成员及各乡镇、部门联络员)和技术指导及技术组,落实经费和人员,商定技术协作单位;县政府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组织全县各乡镇业务骨干及联络员、各部门联络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和工作布置。

(二)调查研究阶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各乡镇部门联络员开展自然、经济、社会等状况基础资料调查,对2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更新补充调查,收集并分析相关规划资料,特别是发展目标相关资料要重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展目标要落实到用地位置、面积),研究规划修编思路,明确规划任务和重点内容,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和结构布局,同时作好与各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

(三)编制规划阶段

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供需状况,对规划期间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初步拟订规划供选方案,形成初步成果

(四)规划成果论证、完善和上报

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和乡镇规划审查和论证,并完善规划成果,上报县和乡镇规划成果。

七、规划成果

(一)县规划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中心城镇建设规模控制图。

4、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5、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6、县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图。

7、县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

8、县1:1万土地规划数据库。

9、规划附件:

(1)土地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报告、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报告等。

(二)乡镇规划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编制说明。

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4、村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图。

八、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遵循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按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强力推进,保证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修编任务,达到报批条件。各乡镇、各部门也应及时成立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组织机构、联络员在动员大会后报县国土资源局,切实加强对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从组织上、经费上保障修编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设技术指导组、技术组及工作班子,具体负责修编和协调论证具体工作,指导乡镇规划修编工作,重大控制指标的协调由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

(二)搞好协调衔接。编制规划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划的要求,充分征求各乡镇和各部门的意见,确保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同时搞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国土局各国土所要积极协助、配合所在辖区的乡镇规划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前期调查。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3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保护耕地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方针,以保障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改善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全面实现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

二、目标任务

1.依照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划定未来5~10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重点区域范围,其中拟复垦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全市不少于40000亩,每个镇乡不少于4000亩;划定“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区,单块面积5000亩以上,每个镇乡不少于三个,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范围,为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打好基础。

2.过各镇乡政府组织调查和可行性论证,确定废弃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拆旧复垦地块,报国土局审核并建立拆旧地块备选库,由镇乡政府实施拆旧复垦整理经市国土局、省国土厅验收确认后纳入挂钩拆旧储备库,每年入库总面积不少于1200亩(任务分解见附件)。

3.每年申请挂钩周转指标1200亩,由全市统筹使用。

三、资金管理

挂钩周转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统一扎口管理。拆旧复垦经费由市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划转筹集,并建立专门台帐。项目资金由市财政拨付到镇乡包干使用,总额为5万元/亩。根据市工作组核定的拆旧复垦入库面积,项目开工后预付1万元/亩。最终结算以省国土厅验收结果为准,结算标准在5万元/亩基础上根据省验收合格率同比例下浮。

四、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1.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指挥、组织、督促和考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门工作小组,政府办分管主任为组长,国土、财政、监察、建设、审计及各镇乡政府领导为成员,具体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2.职责分工:政府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和镇乡政府积极开展新一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国土局负责项目编报、审核、技术指导、组织验收;各镇乡政府负责拆旧复垦范围、地块的调查、论证和实施;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审核、拨付;审计局负责项目资金监督审计,监察局负责资金使用监管和效能监察;建设局负责安置、留用方案的审核、确定。

五、工作要求

1.镇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要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的协调、统筹和督促考核,镇乡政府要建立专门工作班子,人员分工明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要科学合理地划定挂钩拆旧重点区域,准确落实挂钩拆旧复垦地块。要加强与城镇总体布局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衔接,注重对相关产业未来发展布局及农民意愿的调查研究,结合鼓励农民弃宅进城、进镇等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划定挂钩拆旧重点区域和拆旧复垦地块。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为基本要求,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计划指标

(一)总量

年土地供应总量在2400亩左右,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800亩,存量建设用地600亩左右。

(二)用途结构

年土地供应计划总量在2400亩左右,其中工业用地1752亩;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60亩;集镇公用道路用地89亩;住宅用地354亩,其中安置房用地30亩、普通商品房用地324亩;商服用地145亩。

(三)空间布局

我区主要管辖城区外十一个乡镇及三个工业基地的土地,三个工业基地占总用地总量的75%,土地供应量主要倾向三个工业基地的发展用地;城区核心区划为城市规划范围内,由市政府直接管理,因此住宅及商服用地相对较少,占总用地量的25%。

三、土地供应导向

(一)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物流业,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淘汰落后和低效能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二)优先安排中心镇建设用地,加快区集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及配套建设项目用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应顺利实施。

四、计划的执行

(一)计划指标

本着“全区统筹、分类指导、保障重点”的原则,年,工业用地供应计划指标1752亩,住宅、商服、集镇道路、公共服务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供应计划指标643亩落实到乡镇及地块。

(二)年度计划实施

各乡镇、工业基地等相关部门按照区年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实施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供应计划的地块公布机制,明确土地供应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土地供应计划经区政府批准后,区国土分局、区发改局、区建设局根据各乡镇及工业基地提出的土地供应计划安排建议方案将年内拟供应的住宅、商服、工业仓储地块向社会公布。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计划地块的,各乡镇政府及工业基地应当于每季度末前,依据计划执行和土地供需情况等向国土分局提出计划修订方案,经国土分局、区发改局、区建设局汇总审核后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地块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5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工作与城乡统筹工作的全面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布局逐步趋于合理。目前,全县已有9个乡镇完成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10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全面启动了村镇布局规划和规划保留村庄的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预计于__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实施,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十二五以来,全县乡镇投入8100万元,铺设村镇道路204公里,公路通村率达100%;投入35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场5座,正在建设5座;投入102万元,建成垃圾中转站17座。三是城乡统筹试点有序开展,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小城镇建设逐步加快,13个乡镇集镇建成区面积达44.88平方公里。十二五以来,全县已建成农民集中区15个,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在建20万平方米;村庄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了540个村庄环境整治,创建星级康居示范村56个,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

近几年来,我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系统复杂,再加上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全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两规”不衔接。由于村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不一致(村镇规划的规划年限到2030年为止,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到2020年为止),从而导致了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大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出现了有的建设虽然符合村镇规划,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

有机构,但统筹协调差。虽然我县在各乡镇均设置了土地管理与规划建设管理专门的工作机构,但由于各乡镇人民政府与国土、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等站所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和约束,既没有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管理体制,也没有建立或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

有编制,但转岗离岗多。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其性质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财物均由乡镇自行管理)原有在编人员203名,现在岗仅剩64名。

有人员,但专业素质低。目前,全县乡镇在编在岗人员有64名。其中,退伍军人30名、非专业的大专(中专)毕业生10名、规划专业毕业生1名、考试录用23名。(原在编的203名中,有退伍军人94名,非专业的大专(中专)毕业生52名、规划专业毕业生1名、考试录用56名)。这支队伍懂技术、懂业务的专业人员基本没有,难以胜任专业性的规划管理工作。

收费项目有限,管理经费无保障。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承担着本区域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责,工作面广量大,但各乡镇没有将规划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之从1997年开始,中央取消了涉农的建房规费项目后,导致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和办公经费无正常的来源渠道。若按现行的我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标准(年人均3.5万元)来测算,全县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站在编的203名人员工资等经费年约需710万元,办公经费年约需360万元(年站均20万元),计约1070万元。

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模式单调雷同。大多数镇区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功能不齐全,其建设的格局多数是沿路“走廊式”,其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建筑设计风貌也单调雷同。道路、给排水、通讯、电力等市政设施以及环保设施建设严重不配套,普遍存在路面不硬、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问题,有的设施功能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尤其是已建成的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运转极不正常,导致村庄环境整治成果难以长期保持,始终处于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广大干群对此十分不满。

针对我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存在问题,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快速完善乡镇规划体系。要按照“因地制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县总体规划(2010-2030)确定的城镇空间结构、规模等级、职能分工结构,生产力布局、用地布局,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加快完善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布局建设规划、环卫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最大可能使总体规划融入到我县的“双带引领、两级拉动、四轴推进”的整体发展框架之中。并要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布局、便于配套”的原则,建议将全县集中居住区(点)、村庄保留点数量控制在120个左右。

(1)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要科学规划道路、供电、给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

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村服务中心、健康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2)要注重规划的特色。要充分研究原有村落空间景观特有的山水、生态、宗族等意向和风土民情,挖掘其原生价值,彰显村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自然风景、传统风俗、特色风情交融的乡村景观,促进乡村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发展,并要做到一点一风格,一区一样式。

(3)要注重农民生产生活的习惯。在规划设置集中居住区过程中,要科学做好打谷晒场、农机具存放、畜禽饲养、菜园等场地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划。

在抓好村镇规划编制的同时,要突出抓好两大环节:

一是沟通衔接环节。在编制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及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用地边界范围时要及时与国土部门联系对接,以便国土部门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

二是编制程序环节。规划编制完成后,要抓好初评、专家评审、公示和报批等程序工作,确保规划出精品、有特色、合民意。

1、突破瓶颈,在规划建设用地上加大保障力度。针对我县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土地跨组、跨村调整难以及建设用地取得难等问题,建议县政府:

(1)要立足高位协调,着力解决“两规”不衔接的问题。县政府要把解决“两规”统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下大力气抓好国土与规划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集中居住区,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纳入近期和下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计划,确保集中住居区建设用地合法化。

(2)要立足跨村通融调剂,着力破解土地调整难的问题。①要建立与完善建设用地交易市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交易中心作用。②要探索建设“户口跟着新建(购)房屋走”与“土地协议置换”两项制度,破解土地调整难题。

(3)要立足用活政策,着力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问题。①要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②要积极组织向省申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获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二个项目的实施,对原农民的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复垦所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在保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所需指标前提下,剩余的指标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全部统筹用于小城镇建设。③要千方百计争取省土地流量指标,破解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无启动用地指标难题。

(1)要组建代建公司筹资金。各乡镇要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代建公司,由代建公司向农合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乡镇政府监督代建公司以约定价格低价出售房屋。

(2)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涉农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的功能,按照各部门“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工作思路与“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的原则,整合交通、建设、环保等10多个部门涉农的资金和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励资金,将其集中投放到集中居住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3)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农民退出的宅基地所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在保证农民集中区建设所需指标的前提下,节余的指标,建议由各乡镇自主参照城市国有土地收储和出让的市场运作方式,以地引资,所得净增收益资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基金统筹使用,增强村镇建设的造血功能,解决公建实施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村镇市场、教育、医疗等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要长期接力不掉捧。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变更。要一捧接着一捧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2)要长期执行不含糊。要始终做到“建设必有规划,动土必经审批”,坚决杜绝乡镇规划区与集中居住点以外的零星建设。

(3)要长期疏导不滞后。坚持“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的原则,要研究制订我县《村民建房管理办法》与《宅基地管理办法》,对有实际建房需求的农户要依法依规给予审批。并积极引导其入城、进镇、到点购房或建房居住,以减少违法建设。

(4)要长期控违不手软。①控违关口要前移。各乡镇要在各自镇区出入口设置卡口,加强巡逻,对拖运水泥砖等建筑材料的车辆严格检查,对用于违建的建筑材料一律予以查处;②巡查要常态。村镇干部以及国土地、规划、城管等职能部门人员要层层驻点包片、不间断巡查,做到巡查全覆盖、无缝隙,将违法行为制止在苗头,消灭在萌芽;③违法建设处置要及时。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在第一时间组织执法人员到现场制止,并责令立即拆除。对拒不停工,不按期拆除的,乡镇村有关人员组织联合执法工作组进行。

(5)要长期坚持不松劲。①建房质量安全要监管。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要实现全覆盖。乡镇人民政府要组建监理队伍,强化对村镇建设工程的现场监督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要督促施工队伍按图施工,并要强化抗震设防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与不定期地加强施工队伍和村镇建设工匠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②建筑品位要提升。集中居住区设计不仅要多样化,做到一个小区一个样式,彰显个性,而且建筑风格要一致,色彩要协调统一。③小区建设模式要灵活。在镇区规划控制区、村镇发展控制区的建设要采取统规统建,在其它规划区域内的建设要采取统规代建或统规联

建、自建。(1)配套政策要到位。具体要在银行贷款、贷款贴息、拆迁补偿、新购房屋补贴、房屋交易、户口迁移、房地产调控、土地置换、失地农民保障等方面形成完整的配套政策,来激励农民进城、入镇、到区居住。

(2)小区配套设施要完善。要加大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道路、给排水、强弱电、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幼儿园、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以“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小区吸引更多农民到集中居区入住。

(3)推进措施要配套。在抓好人口集中的同时,要着力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和乡镇工业项目集中区建设,来加速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使之互为支撑,相辅相成。

/:请记住我站域名/3、宣传教育再深入,典型示范引导再加强,在营造浓烈氛围上下功夫。借助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开辟专栏、专版,全方面多角度地宣传。

(1)要讲明意义,让广大干群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2)要讲明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要讲明做法,让干部群众明白“怎么做”。

(4)要树立典型,让干部群众明白“要建成什么样子”。

要坚持“规划先行,总体部署、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在跨村建设小区中,有重点选择最优的集中居住点进行先行先试,实行以点代面,逐步推广,并及时总结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定期召开现场会,参观学习、印发材料,以及电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让农民切身体会到集中居住的优越性。通过广泛宣传,激励广大干群参与规划实施与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规划实施和集中居住建设工作的浓烈氛围。

(1)目标任务要明确。县政府要根据县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把各乡镇年度要完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数量、规模及序时进度等任务和要求要明确到位。

(2)职责分工要清楚。县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作为小城镇与集中居住区建设第一责任人;县、村镇规划建设综合管理机构作为小城镇和集中住居区建设牵头单位,统筹协调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环境整治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国土资源局要按照县政府批复的村镇布局规划中保留的集中居住区,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将建设用地调整到位;建设规划部门要把好村镇规划的指导、审批关与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施工队伍培训和质量监测等;环保、交通、农林、水利、财政、广电、供电、通信、邮电、卫生、农工办、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主动靠前对接,畅通“绿色通道”,提供服务保障。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6

县城乡规划工作在引领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是目前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滞后,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城乡规划管理单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建房大量无序建设;县乡规划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够明确;相当一局部乡村干部规划法制观念淡薄等。因此,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已成为现阶段我必需抓好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全县上下要从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现“三年倍增,跻身十强,全面达小康”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开创我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一)编制和完善城(集)镇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完善规划区控规和专项规划。县城和南部经济区各乡镇、开发区、重点建制镇要依照各自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编制完善工业集中区、商贸区、居住小区、主干道两侧等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城镇控制性详规的覆盖率。

(二)切实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各乡镇要依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原则,编制村庄规划。年10月底前完成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水湖、双墩、岗集、三十头等建制镇要在年底以前完成全部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其它乡镇年要完成60%以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其中,合淮阜高速、合淮路、合水路、合白路两侧500米以内的村庄要在年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县城和双墩、岗集、三十头等建制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一律依照社区模式进行规划。

(三)严格执行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方式进行。其中。由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其他乡镇、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各乡镇、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在县规划局指导下,由乡镇、开发区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编制。规划方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召开规委会进行审议。规划效果经评审论证通过后,按规定顺序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除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外,原则上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需要修改、调整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经批准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审批管理

(一)严格城镇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项目建设规划审批管理。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要严格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前。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局部。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县规划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经县发改委、环保、消防等有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核准、备案后,城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持县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证明、用地协议和规划平面图向县规划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县规划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进行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建设的应向县规划部门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消防单体审核意见等材料,按顺序料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加强集体建设用地项目建设规划审批管理。集体土地上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一律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迁建或安置到经规划批准的农民社区。县城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的个人住宅建设,依照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规划局等单位<县水湖镇城镇规划区个人住房翻建及拆迁安排规划管理暂行方法>通知》政办〔〕1号)执行。其它乡镇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农民建房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规划审查批准工作。

以及农民住宅建设,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村民符合“一户一宅”条件需要建房的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用地和建房申请,出具建房许诺书(主要内容:严格按规划、土地、建筑管理等规定要求建设,临时坚持房屋美观整洁等)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依照下列审批顺序料理批准手续:

确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召开乡(镇)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1使用原有宅基地的村民持村民委员会同意的申请资料报所在地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审查。并由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在15日内签字批准。

经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乡、镇政府申报的有关资料,2需要使用原有宅基地以外的建设用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召开乡(镇)长办公会议研究。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经依法审查,符合条件的报县政府批准料理用地手续。

3乡镇规划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规划、土地批准文件进行现场施工放线。

引导农民建设经济、平安、适用、节地、节能、美观的新型住宅。新建住宅直接位于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县道等主干道两侧的不得低于两层,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推进新农村住宅改造。并按坡顶结构设计建设;新建住宅位于城镇、集镇镇区的不得低于三层,并按坡顶结构设计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

(一)明确乡镇、开发区规划日常管理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外乡镇(区)城乡规划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规划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要严格依照规划进行建设,不准随意更改规划。对违反规划乱搭乱建、乱开发的违法建设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积极主动配合有关执法部门查处城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严禁瞒报、庇护、纵容违法建设行为;严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严禁知法犯法,带头违反规划。对影响城镇规划实施需要撤除的违法建设,一律由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参与,依法予以撤除;对乡、村庄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撤除。

(二)明确县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职责。县规划、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巡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类产业集中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城镇主干道两侧、房地产开发集中地区要作为重点区域进行管理。严禁各乡镇(开发区)村(居)委会及个人违反规划和土地法律法规出让土地,严肃查处非法买卖土地行为,禁止村(居)委会利用本村(居)集体土地开发房地产。县公安、司法、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强化法制保障,积极配合,支持乡镇人民政府查处违法建设。乡镇土地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要抓好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具体工作,加强巡查,切实做好规划批准后的跟踪管理工作。

(三)明确村居两委规划监督管理责任。村居两委对所辖区域要加强日常巡查。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向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规划、国土等执法部门演讲,不得纵容、庇护、放任本辖区内的违法建设,严禁组织实施或参与违法建设。

对辖区内违法建设监管不力的对撤除违法建设工作不积极配合的依照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关于印发<县查处违法建设领域责任追究暂行方法>通知》长纪发〔〕13号)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奖励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水平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聚类分析法罗城县

引言

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加剧了人类对土地的迫切需求,使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在土地供需不平衡的市场条件下,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土地开发秩序、调控土地开发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2]。

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3]”。“十二五”规划再次明确“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实施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4]”。同时,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众多学者对土地利用分区理论和方法已展开了研究,随着土地利用分区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以及软件技术的深入应用,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5]。在技术方法上,专题图叠置法、定性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是土地功能分区常用方法,其中,系统聚类分析法运用较为广泛[6]。本文选取罗城县为研究对象,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法划定该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区,为该区域实施土地有效利用和土地差别化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研究区概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简称罗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市东部、黔中高原的边缘地带,九万大山的南麓,东北交水苗族自治县,东南接柳城县,西南连宜州市,西北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理位置:东经108°13′至109°10′,北纬24°36′至25°11′;辖8个镇和5个乡,有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桥头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宝坛乡、下里乡、乔善乡、纳翁乡、兼爱乡。2010年自治县土地总面积2,64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占68.27%、2.21%和29.52%。其中,耕地总面积2.2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万公顷,有林面积12.37万公顷。2010年末总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4亿元,粮食总产量为12万吨。

2材料与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属性数据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多方面数据,包括罗城乡镇各地类面积、播种面积、人口数、投资金额、GDp、三大产业产值等,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罗城县2011年统计年鉴、2010年罗城政府工作报告等。

2.2研究方法

聚类分析也称为群分析,是在某种方法或准则的基础上对一组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的分析方式包括凝聚和分解两种方式聚类。凝聚聚类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则,将聚类的n个样本视为一类,按照指定的计算方式和准则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判断其亲疏关系,距离最小的视为最亲密,归为一类,得到n-1个新类,重复上述步骤。分解聚类则是反方向进行,将聚类的n各样本视为一类,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之后,剥离距离最远的个体,重复操作,获得最终的类别。

系统聚类分析法是运用最广的一种分区的方法,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应用中,是按照各土地利用分区单元的土地利用情况、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相关调查数据,获取这些单元归属的距离统计量,根据研究单元的各特征标志的相似程度或相关程度的大小,对单元进行分类归组[7、8]。

3罗城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综合性。综合考虑区域的土地利用和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2)突出区域总体相似性和差异性。基于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功能区,根据各自特点对土地现状利用以及适宜性分析提出调控指标和措施,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政策,实行差别化管理。

3)保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土地利用分区应保持区划的完整性,以便上一级行政单位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一般包括分区单元的确定、指标体系构建、相似度计算、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1确定分区单元

为了保证同一功能区在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开发、空间管制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本研究在保证行政区完整的原则下,选择以乡镇为分区单元,不仅便于各类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也有利于各行政单位对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的管制。

3.2构建分区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标体系是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的重要前提,指标的选取要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能够良好反映分区单元的地域差异性。土地的利用状况主要受到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同影响,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3个方面[9-11]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如下:

1)土地利用结构指标:耕地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x1)、经济作物播种占乡镇播种面积的比例(x2)、林地和牧草地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x3)、未利用地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x4)、建设用地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x5)、交通用地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x6);

2)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地均固定资产总额(x7)、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x8);

3)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人口密度(x9)、人均GDp(x10)、人均固定资产总额(x11)、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x12x13x14)。

在确定上述分区指标后,通过对罗城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构建罗城县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如下:

(x1、x2、x3、x4、x5、x6、x12、x13、x14单位为%,x7单位为万元/平方米,x8单位为斤/平方米,x9单位为人/平方米,x10单位为元/人,x11单位为万元/人)

3.3相似度计算

聚类分析算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根据对象间的相似度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对象相似度的计算通常以对象间的距离来确定。然后以统计软件SpSS作为分析工具,对分区单元的相似度值采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生成聚类树状图。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原始数据是不同的数据类型,为了克服原始数据由于计量单位的不同对聚类结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首先要对变量进行标准化,统一量纲。本研究采用了总和标准化[12]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定义如下:

(i=1,2,…,m;j=1,2,…,n)

式中,i为对象个数,本文13个乡镇,j为属性个数,本文选取了14个指标;xij表示第i个对象的第j个指标值;表示所有对象的第j个指标值;表示第i个对象的第j个标准化指标值。

标准化处理之后,计算对象之间的距离,度量其差异性和相似性。计算距离的方法有多种,如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名科夫斯基距离和切比雪夫距离[12]。本研究采用常用的欧氏距离算法[13],定义如下:

(i,j=1,2,…,m;k=1,2,…,n)

式中,xik,xjk表示第i、j个对象的k标准化变量值;dij表示第i个对象和第j个对象之间的距离值。

计算单元之间的距离后,要达到对分区单元分类,要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通过分析两类的相关系数,以其突变位置为聚类结束标志,绘制聚类树状图。同时,根据分区单元欧氏距离值作频率直方图,对聚类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二者的分类间距类似本文采用最短距离法[12]计算类距离,用di1i2表示对象i1、i2之间的距离,用G1、G2表示类,定义Gp、Gq间距离Dpq为两类中各样本两两距离di1i2的最小值,即:

采用构建的分区指标体系,利用SpSS16.0进行标准化处理、单元距离和类距离的计算生成聚类树状图如下:

从图1中看出,罗城县13个乡镇按照突变位置初步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功能类似区域,第一类区域黄金镇、乔善乡、天河镇、龙岸镇、桥头镇、怀群镇、兼爱乡、下里乡;第二类区域宝坛乡、纳翁乡;第三类区域小长安镇、四把镇;第四类区域东门镇。

3.4分区结果分析

东门镇是罗城县的县政府所在地,其政治中心的优势地位带动其交通和产业的发展,其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综合优势突出,符合聚类结果,将东门镇定位为优先建设区;小长安镇、四把镇作为罗城重要的交通要地,其区位优势也很明显,聚类结果将其划分为同一功能区,定位为重点建设区;宝坛乡、纳翁乡耕地比重小,林地资源丰富,是罗城县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乡镇,该类乡镇定位为生态保护、限制建设功能区;黄金镇、乔善乡、天河镇、龙岸镇、桥头镇、怀群镇、兼爱乡、下里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水平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该类乡镇农用地总体比重较多,土地利用功能定位为引导建设区。

4结果与讨论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罗城县以乡镇为单位划分4个土地利用功能区,为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便于行政部门对土地的管制,实施差别化管理,对不同的功能区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

优先建设区域是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下,优先发展的区域。东门镇作为罗城县优先建设区,统筹土地利用时可以适当倾斜用地。它是罗城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优先发展和建设该地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进一步发挥其在全县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重点建设区域是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发展规划,需要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区域。小长安镇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部,与东门镇相邻,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服务体系齐全,主要发展甘蔗、水果、山野毛葡萄、种草养牛为农业发展支柱产业;四把镇位于罗城县南部,是出入罗城县的南大门,是罗城的交通枢纽,四周分别与东门镇、天河镇、宜州市祥贝乡和刘三姐乡接壤,境内有丰富的无烟煤、石灰石、粘土等资源。两个乡镇既承载着与其他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又在罗城县内部作为东门镇的辅佐地区,加强该地区的建设,发挥其交通和区位优势。

引导建设区域主要是农业用地地区。对于引导建设区需要对用地占用进行一定的控制和引导,相对于重点建设区而言,管制措施要严格一些,对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限制建设区域是针对牧草地、林地等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土地控制和限制。宝坛乡和纳翁乡林业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纳翁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6%,一般情况下,这类地区是主要建设一些景观性和服务性的建筑,不允许建设大规模建筑,不允许占用大量林地。

5结论

该研究在罗城县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基础上,结合系统聚类分析和定性分析法确定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区,为该地区实施土地差别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计算乡镇土地利用的相似度和类别划分,将分区进行定量分析,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弥补某些定量的刚性问题,对定量结果进行一定的定性修正,也就是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使得分区结果精确度和准确度有所提高。

2)本研究采用了SpSS等一些统计软件工具,使计算结果简便易行,具有高度操作性,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效率。

3)本研究结合土地利用分区理论、计量地理模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分区过程和结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指标体系的确定、模型的选择性、定性修正标准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使分区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徐宁.关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82~483.

[2]RezaBanai.LandResourceSustainabilityforUrbanDevelopment:SpatialDecisionSupportSystemprototype[J].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国务院,2006-3-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国务院.

[5]郧文聚,范金梅.我国土地利用分区研究进展[J].资源与产业,2008,10(2):9~14.

[6]陈星怡,杨子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若干问题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2,5(27):845~855.

[7]于闽,周祥,邓志刚.系统聚类分析法在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08(1):44~46.

[8]金相郁.中国区域划分的层次聚类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2):35~37.

[9]李默,李晓东,马爱慧.基于SpSS的新疆土地利用分区[J].资源与产业,2006,4(8):59~62.

[10]张彤吉,赵言文,朱闪闪.基于SpSS的长三角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77~80.

[11]余德贵,吴群,赵亚莉.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方法与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2):196~200.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8

一、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调查条例》。

(二)《违法土地管理规定处分办法》

(三)《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治市县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

(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二、组织机构

年度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设立专项领导组,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委员会、统计局负责具体实施。遇有重大事项应向县政府请示。检查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检查工作的组织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三、考核内容

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与县国土资源局、农委根据年本辖区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准确上报主要数据。

(一)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考核年末各乡镇区耕地保有量完成情况。重点核查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减少耕地和补充耕地情况,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等补充耕地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情况,各乡镇区应对年度耕地净增减情况、实际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大于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及未完成补充计划情况作出原因说明。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变化情况。依据《基本农田保

护条例》及有关规定,考核年末各乡镇区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完成情况。各乡镇区应对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造成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地类变化情况及原因作出分析说明。

(三)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考核各乡镇区年耕地占补平衡情况落实情况、基本农田占用补划情况。重点核查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面积和质量状况,经国务院批准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补划面积、地类,以及占用基本农田的质量对比。

(四)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考核各乡镇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耕地保护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考核办法制定及考核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核查各乡镇区人民政府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情况,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情况,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核查各乡镇区人民政府逐级制定考核办法、开展考核、落实奖惩制度;各乡镇区政府自查工作情况等。

(五)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情况。重点核查农用地分等定级中耕地等级评定、耕地质量管理、土地整治及国家、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耕地质量等级和变化监测工作开展等情况。

四、检查步骤

(一)各乡镇自查。各乡镇人民政府于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本辖区内年度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并认真填报相关表格,向检查组提交书面报告。

(二)由县国土、农业、统计三部门检查。三部门以日常监管情况为基础,结合各乡镇自查情况,于5月30日-6月3日完成全县检查工作。

(三)综合评价。三部门根据检查情况、各乡镇自查情况及日常监管情况,按1:1:1的权重,对各乡镇区进行综合打分排队。

(四)向县政府报告。三部门汇总检查情况,对全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综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年度检查报告呈报县政府。

(五)落实整改工作。各乡镇区人民政府根据县政府及反馈意见落实整改,并向县政府局面报告。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武隆县;仙女山镇;鸭江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47-03

前言

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明确规定: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1]。2005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对挂钩试点工作给予明确指导。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进一步规范挂钩工作。同年6月,国土资源部批准重庆市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区,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区)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区)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2]。

武隆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战略决策的实际行动之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发的《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实施意见》(渝国土房管发[2009]559号)等文件精神,拟定了仙女山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鸭江镇青峰村等4个村农村建设用地想减少试点项目区。

一、研究区域概况

武隆县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高原――中国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区,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的交汇地带,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东连彭水,西接南川、涪陵,北抵丰都,南邻贵州道真,距重庆主城139公里。境内形成了乌江航道、319国道、渝怀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等纵横交错的交通骨架。即将启动建设的仙女山旅游支线机场建成后,将使武隆的区位条件、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项目区由拆旧区和建新区两部分组成。拆旧区位于鸭江镇境内,涉及青峰村、显灵村、谭坪村和双河园村4个村,由204块拆旧地块组成,总面积16.2638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201块15.2538公顷,废弃工矿3块1.0100公顷。拆旧区考虑90%的耕地系数影响后,拟复垦产生耕地14.6374公顷,其他农用地1.6264公顷。拆旧区拆旧地块共涉及拆迁农户346户1148人。其中,129户450人为危旧房自愿搬迁,对其采用适度集中的方式进行安置;217户698人为一户二房或长期外出务工,旧宅荒废、闲置、基本垮塌等情况,自愿退出宅基地,对这部分农户采用货币补助方式进行安置。

项目建新区由农民集中安置区、城镇建新区和集体经济发展预留地3部分组成,涉及武隆县鸭江镇的青峰村和仙女山镇的石梁子村,占地总面积14.6374公顷。

农民集中安置区设置在鸭江镇青峰村的纪家湾、龚家湾、白家店、扁柏树,面积分别为0.1947公顷、0.1246公顷、0.1640公顷、0.1920公顷,共计0.6753公顷,全部占用耕地。

城镇建新区设置在仙女山镇石梁子村塘坝组和鹿子堡组,占地面积13.4987公顷,全部占用林地。

预留集体经济发展用地设置在鸭江镇,占地面积0.463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0.4171公顷,占用其他农用地0.0463公顷。

二、项目分析

(一)项目合法性分析

1.符合相关规划法律、法规的要求

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重庆市2008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批复》(国土资函[2008]352号)、《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实施意见》(渝国土房管发[2009]559号)等文件的规定。

2.符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项目符合《武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隆县仙女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隆县鸭江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符合城乡增减挂钩规划的要求

根据武隆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项目选址定点、建设规模、投资规模、项目规划方案和总体布局、新增耕地数量均符合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4.符合其他相关规划

项目符合农业、水利和林业等部门的水土保持、防护林和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求。项目区的设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分区和用途,符合项目区城镇、乡镇、村镇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等其他部门规划。

(二)项目合理性分析

1.项目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武隆县以“生态立县、农业稳县、旅游强县”为发展战略目标,未来十几年,武隆县将着力打造旅游产业[3]。仙女山镇是武隆县城组团建设的重要部分,要把它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接待基地和户外运动中心及重庆市最大的夏季休闲、避署基地;同时,武隆县城组团项目已被重庆市政府纳入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之一。

仙女山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写好旅游文章为抓手,按照“以旅兴城、以旅带农、以旅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模式,旅游开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的各类项目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4]。规划建设武隆仙女山旅游支线机场,形成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仙女山风力发电站等项目的建设;夏宫、长德、千鸿、隆鑫、中坤、芳草地等14个引进企业投资建设;鼎泰项目投资建设。然而,全镇建设用地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建设投资需求,建设用地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仙女山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成为解决仙女山镇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为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物质保障,解决了项目区内建设用地的结构性矛盾,保护了耕地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2.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1)项目区建设用地整理条件分析

项目拆旧区所在区域农村建设用地占地面积大且分散。通过前期摸底调查,可拆旧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6.2638公顷,其中居民点15.2538公顷,废弃工矿用地1.0100公顷。拆旧区内,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好。由于拆旧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一些居民点建在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另一些居民点建在耕作方便的耕地周边,为了减少建房施工难度、降低造价成本,还有一些居民点建在居民自家承包的责任田上。因此,拆旧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自然基础条件良好,整理后的土地能达到耕作要求,能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农作物。

(2)项目区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根据武隆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项目区的土地总面积为10156.7100公顷。其中,农用地9653.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04%;建设用地38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1%;未利用地116.56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

在387.1500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309.920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0.05%。在城镇村建及工矿用地中,建制镇59.4300公顷,占城镇村建及工矿用地的19.18%;农村居民点203.1200公顷,占城镇村建及工矿用地的65.54%;采矿用地33.7000公顷,占城镇村建及工矿用地的10.87%;风景及特殊用地13.6700公顷,占城镇村建及工矿用地的4.41%。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所占城镇村及工矿的比例高达76.41%,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突出,布局不够合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大。

由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知,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大。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和鸭江镇人民政府提供的拆旧区各村人口数据以及鸭江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人均用地标准测算出拆旧区建设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

(3)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

项目拆旧区涉及鸭江镇的青峰村、显灵村、谭坪村和双河园村。青峰村农村居民点33.8200公顷,农村人口1538人,人均居民点249.18平方米;显灵村农村居民点28.8800公顷,农村人口1112人,人均居民点259.84平方米;谭坪村农村居民点37.6800公顷,农村人口1109人,人均居民点339.94平方米;双河园村农村居民点43.8100公顷,农村人口1257人,人均居民点348.70平方米。按照《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确定的140平方米的人均标准,不考虑未来几年村域人口变化,拆旧区4个村共可整理复耕出农用地74.0011公顷,4个村分别可复耕出农用地12.2988公顷、13.3198公顷、22.1618公顷和26.2207公顷。

(4)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现实潜力

项目拆旧区涉及鸭江镇的青峰村、显灵村、谭坪村和双河园村,拆旧总规模共计16.2638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15.2538公顷,农户346户1148人,废弃工矿1.0100公顷。拆迁农户中,需要集中安置129户450人,其余采用货币安置方式。按照鸭江镇集中安置方案规划,安置区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容积率为2,安置区总面积0.6753公顷,全部占用耕地。考虑90%的耕地系数影响,拟复垦产生耕地14.6374公顷,其他农用地1.6264公顷。扣除集中安置区占用的耕地,则预计可新增耕地13.9621公顷。

(三)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1.是推动鸭江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项目实施以后,将对鸭江镇的新农村建设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5]:一是可以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和用地计划问题。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能够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民建房、重点生产、公共基础设施等用地项目能够予以优先保障。二是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奠定基础。

2.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仙女山镇的建新区项目的建设,使仙女山一带的旅游业更加规范化、市场化、科学化,通过完善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擦亮旅游行业窗口服务形象。

3.是仙女山镇和鸭江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出来的结余指标用于城镇建新区的鼎泰项目的建设,将对仙女山镇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商业及其他相关行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为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创造条件。它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这对进一步促进旅游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仙女山镇总体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城镇建新区的土地收益将反哺拆旧区鸭江镇,巩固鸭江镇的农业地位,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4.是突破“用地瓶颈”、破解“双保”难题的需要

随着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仙女山镇新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围绕旅游开发的各业用地需求势头强劲,全镇建设用地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矛盾越发突出,随之而来耕地保护压力空前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已经成为仙女山镇和鸭江镇扎实推进“保增长、保红线”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经济发展“用地瓶颈”的必然选择。

5.是节约集约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需要

项目拆旧区内居民点大部分为一户两房、外出买房或者危房,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仙女山镇和鸭江镇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在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6.是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的要求

项目的实施,不单一针对农用地或者建设用地,是对项目区所有用地的综合统筹,通过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实施,保护了基本农田,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3.5450亩,也改善了环境,保护了生态。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对武隆县和项目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1.项目拆旧区涉及武隆县鸭江镇,城镇建新区涉及武隆县鸭江镇和仙女山镇,项目区范围控制在武隆县辖区内。拆旧区拆旧地块总面积16.2638公顷,涉及拆迁户346户、1148人,拆旧区人均占用建设用地141.74平方米,拆旧地块的选址相对集中连片,便于复垦工作的开展。

2.通过综合整理、拆旧、复垦农村建设用地16.2638公顷,扣除90%的耕地系数影响,拆旧地块拟复垦可产生耕地14.6374公顷、其他农用地1.6264公顷。

3.项目建设获得了武隆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6],成立了武隆县人民政府县长郭忠亮为组长,副县长李成群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国土房管局、县环保局、县城乡建委、县交委、县水务局、县农委、县审计局、县林业局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规划设计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国土房管局,由欧兴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4.项目建新区仙女山镇和鸭江镇经济发展较快,能确保项目区建新安置和拆旧复垦资金足额到位。

5.项目建新区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设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避让了基本农田。在建新区的选点布局前举行了由乡(镇)、村两级组织的多次听证、论证,充分吸收了当地农民和公众意见,逐一对农民进行了意愿调查,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利益。在充分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根据挂钩周转指标确定了建新地块规模。因此项目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挂钩项目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结语

开展仙女山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鸭江镇青峰村等4个村农村建设用地想减少试点项目,是武隆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更是把武隆县建设成为“芙蓉仙女、梦幻武隆”旅游名县的重要步骤,同时,对项目所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存智.推动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2]《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

[3]《重庆市武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山镇旅游发展情况》.

乡镇国土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贺州市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acrossthecountrytosafeguardthesustainabl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landresourcesinthepreparationoflanduseonthebasisoftheoverallplanforlandremediationplanfortheworkcarriedoutoneafteranother.Fromagriculturallandremediation,ruralconstructionlandremediation,remediationofurbanindustriallandforconstruction,landreclamationandarableofreservelandresourcedevelopmentandothertypesoflandremediationactivitiespotentialanalysis,asimplesummaryoflastHezhoulandremediationpotentialanalysisandevaluation,andofHezhoulandremediationplanningrecommendations.

Keywords:Landremediation;potentialanalysis;Hezhou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为保障当前和未来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党的十明确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实践证明,土地整治是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2],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确定贺州市至2015年要建设4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本文结合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要求,按土地整治的5种类型分别测算分析规划期内(2011-2015年)的整治规模潜力、新增耕地潜力以及建设用地整治部分的节地潜力,以使潜力分析的结果能更好地服务于贺州市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为其他地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1概述

1.1区位概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北纬23°39′至25°09′,东经111°05′至112°03′之间,总面积11752.57平方公里。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东与广东省的连山、怀集、封开三县毗邻,北与湖南省的江华县接壤,南与梧州市的苍梧县相连,西与桂林市相接。全市共辖一区三县,分别是八步区(含平桂管理区)、昭平县、钟山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共计59个乡镇(街道),751个村(居)委会。根据贺州市统计年鉴,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223.19万人,常住人口为195.41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1.2相关概念[3]

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

农用地整治是指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腾退和整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活动。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是指对旧城镇、旧厂矿和城中村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指对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采取整治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土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下,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由此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和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

2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1农用地整治

2010年贺州市共有耕地164100.32公顷、田坎6635.74公顷、农田水利用地5566.50公顷、农村道路4763.17公顷。

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以贺州市2010年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二调影像、贺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及贺州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对农用地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把全市范围内基本农田面积大,且较集中连片,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详细划分,划分区域不打破乡镇界线,量算各项目区的实施面积,测算新增耕地潜力。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选用农用地整治规模潜力(0.3)、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0.1)、农用地整治质量提升潜力(0.3)、政府实施能力及群众基础(0.3)等四方面的评价因子对农用地整治综合实施潜力进行评价。

在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定级打分及权重求和后,最后得到农用地整治综合实施潜力。经潜力测算,全市待整治农用地面积102722.83公顷,可新增耕地1818.12公顷。将农用地整治综合实施潜力分为三级,分级标准为:综合实施潜力评价分值大于等于90分的为i级;大于等于80分而小于90分的为Ⅱ级;小于80分的为Ⅲ级。其中i级潜力区待整治农用地面积47595.38公顷,新增耕地潜力857.11公顷;ii级潜力区待整治农用地面积42226.30公顷,新增耕地潜力743.12公顷;iii级潜力区待整治农用地面积12901.16公顷,新增耕地潜力217.89公顷。

Ⅰ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桂岭镇、仁义镇,富川县朝东镇、富阳镇、古城镇、麦岭镇,钟山县公安镇、清塘镇、钟山镇;Ⅱ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莲塘镇等6个乡镇,富川县城北镇等6个乡镇,昭平县黄姚镇,钟山县红花镇等5个乡镇;Ⅲ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八步街道等15个乡镇(街道),富川县白沙镇、莲山镇,昭平县北陀镇等11个乡镇,钟山县凤翔镇等4个乡镇。

2.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2010年贺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27053.57公顷,占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1.74%,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55.20平方米,超过规定的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50至150平方米的标准[4]。全市各地存在不少“超面积住宅”、“一户多宅”和“空心村”现象。

针对贺州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城乡用地,深入挖潜、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另一方面,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按照依法依规、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积极推进村庄规划,构建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农村一户一宅基地政策,严格控制增加宅基地,严格执行农民住宅建设标准。

根据现状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来计算整治潜力,以乡镇为单元,结合实地调研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等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区,经测算,全市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5704.78公顷,可节地潜力1608.70公顷,可新增耕地潜力717.96公顷。其中i级潜力区待整治规模1867.72公顷,可节地面积889.28公顷,新增耕地潜力350.36公顷;ii级潜力区待整治规模2006.34公顷,可节地面积504.78公顷,新增耕地潜力262.64公顷;iii级潜力区待整治规模1830.73公顷,可节地面积214.6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104.96公顷。

Ⅰ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贺街镇、黄田镇、莲塘镇、铺门镇、仁义镇、信都镇,富川县富阳镇;Ⅱ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望高镇,富川县朝东镇等6个乡镇,昭平县凤凰乡7个乡镇,钟山县公安镇、钟山镇;Ⅲ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八步街道等16个乡镇(街道),富川县白沙镇5个乡镇,昭平县北陀镇等5个乡镇,钟山县凤翔镇等10个乡镇。

2.3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2010年贺州市城镇用地6873.17公顷,人均城镇用地123.56平方米,超过规定的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60至120平方米的标准。同样根据现状人均城镇用地与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来计算整治潜力,潜力测算同时需考虑贺州市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和政策因素等情况,综合测算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和可节地潜力。

以乡镇为单元,按可节地潜力等级分为三级,其中,Ⅰ级潜力区可节地面积大于等于100公顷,Ⅱ级潜力区可节地面积小于100公顷而大于等于50公顷,Ⅲ级潜力区可节地面积小于50公顷。根据分析统计,全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3301.87公顷,可节地潜力为1160.27公顷。其中Ⅰ级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1540.30公顷,可节地潜力721.78公顷;Ⅱ级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1363.32公顷,可节地潜力358.57公顷;Ⅲ级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398.25公顷,可节地潜力79.92公顷。

Ⅰ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八步街道、黄田镇、望高镇;Ⅱ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灵峰镇、西湾街道、信都镇,富川县富阳镇,钟山县钟山镇;Ⅲ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步头镇等17个乡镇(街道),富川县白沙镇等11个乡镇,昭平县北陀镇等12个乡镇,钟山县凤翔镇等11个乡镇。

2.4土地复垦

贺州市土地复垦潜力主要来源三方面:一是历史遗留损毁土地,主要表现为废弃的老矿山;二是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主要表现为新建铁路公路沿线因施工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堆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等;三是自然灾害损毁土地,主要表现为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毁损毁的土地。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损毁的土地难以预测,新建铁路公路沿线临时地复垦也缺少数据来源,本次分析主要以废弃工矿用地计算潜力和新增耕地。土地复垦潜力主要来源于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复垦、挖损地复垦、占压地复垦、废弃地复垦和因破坏地复垦等方面。

2010年贺州市采矿用地面积3783.65公顷,由于贺州市的复垦对象以废弃工矿地为主,所以待复垦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主要是调查全市的采矿用地面积,并结合各个采矿用地的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计算出待复垦土地规模。

参照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的相关规定与要求,结合贺州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土地复垦规模潜力和新增耕地系数潜力来确定土地复垦的潜力等级。为使潜力分级更具有实际意义,将待复垦规模的权重赋值为0.8,新增耕地系数的权重赋值为0.2,经加权求和得出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

根据分级评价标准得出的综合分值将贺州市土地复垦潜力分为三级。综合分值大于等于80分的为i级;大于等于60分而小于80分的为ii级;小于60分的为iii级。经分析测算,规划期内贺州市土地复垦潜力1153.06公顷,可复垦为耕地面积786.18公顷。其中i级潜力区待复垦规模573.73公顷,新增耕地潜力430.39公顷;ii级潜力区待复垦规模158.8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118.43公顷;iii级潜力区待复垦规模420.69公顷,新增耕地潜力237.36公顷。

Ⅰ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黄田镇、望高镇、沙田镇,钟山县公安镇、珊瑚镇;Ⅱ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大平镇等4个乡镇(街道),昭平县北陀镇等8个乡镇,富川县白沙镇等4个乡镇,钟山县红花镇。Ⅲ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八步街道等16个乡镇(街道),富川县朝东镇等8个乡镇,昭平县富罗镇等4个乡镇,钟山县凤翔镇等9个乡镇。

2.5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2010年贺州市其他土地83125.84公顷,其中荒草地41085.98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49.43%,根据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成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基础现状条件、工程技术措施、经济社会条件、可投资金量等因素,以乡镇为单元计算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根据影像判别和实地踏勘得知,尽管2010年贺州市荒草地面积高达41085.98公顷,但大多位于较偏僻的山区,海拔高,坡度大,土壤肥力不高,水利条件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开发利用难度大,难以开垦;而土层较厚、水利灌溉和交通区位条件较好的宜耕荒草地较少,根据统计,全市可实施待开发土地面积为6667.75公顷,仅占全市荒草地的16.23%。

其他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系数主要是根据开发规划、土地集约化利用原则和当前土地利用状况,并参考2001-2010年期间贺州市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系数,测算贺州市各乡镇开发新增耕地系数。根据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新增耕地潜力等于待开发规模乘以新增耕地系数,测算出贺州市开发新增耕地潜力为4550.98公顷。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级是依据项目区的待开发面积、新增耕地面积、质量提高等级等因素,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由高到低将区域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分为三级。其中,i级潜力区待整治规模4394.16公顷,新增耕地潜力2839.42公顷;ii级潜力区待整治规模1334.50公顷,新增耕地潜力1104.46公顷;iii级潜力区待整治规模939.09公顷,新增耕地潜力607.10公顷。

Ⅰ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公会镇、望高镇,富川县白沙镇、朝东镇、城北镇、葛坡镇、莲山镇、麦岭镇、石家乡、新华乡;Ⅱ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大平镇等7个乡镇,昭平县凤凰乡、黄姚镇,富川县福利镇、富阳镇;Ⅲ级潜力区主要包括八步区八步街道等14个乡镇(街道),富川县古城镇、柳家乡,昭平县北陀镇等9个乡镇,钟山县凤翔镇等12个乡镇。

2.6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汇总

综上所述,贺州市各县(区)各类型土地整治潜力汇总如表1所示:

表1贺州市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公顷、%

通过表1可以得出,规划期内贺州市土地整治规模潜力主要以农用地整治为主,占全部整治类型待整治规模潜力的85.92%;而可增加耕地面积以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为主,占全部整治类型可增加耕地潜力的57.80%;可节地面积以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为主,占建设用地整治可节地面积潜力的58.10%。

在农用地整治中,以富川县、钟山县占比较大,原因是这两个县地势较为平坦,耕地较多,而且适当考虑了富川县规划期内实施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结果较为符合贺州市实际情况。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中,除昭平县整治潜力较低,其他三个县(区)整治潜力较为接近,但是可节地率以及可增加耕地率各县(区)差别较大,这跟各县(区)具体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政策差别有一定的联系。

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中,八步区占比较大,而昭平县潜力分析的结果为0,潜力分析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八步区城镇工矿用地以及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较大,而昭平县偏小的情况。

在土地复垦中,以八步区和钟山县为主,这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县(区)历史遗留的废弃老矿山较多。

在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中,以富川县和八步区的资源较多,这一方面由于这两个县(区)现状荒草地较多,另外一方面而且是主要方面取决于这两个县适宜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贺州市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结果较好地放映了贺州市土地整治的资源现状,对比《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给贺州市下达的各项土地整治类型任务,潜力分析的结果都满足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贺州市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结果对贺州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3.2建议

贺州市各整治类型潜力Ⅰ级区所在乡镇(街道)是各类型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在具体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时可适当往这些区域倾斜;贺州市新一轮土地整治应侧重在农用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面,而补充耕地主要还是来源于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在编制贺州市土地整治规划具体目标以及给贺州市各县(区)下达各整治类型任务时适当参照贺州市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结果,以使贺州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更为合理,规划实施更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8.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18.

[3]tD/t1034-2013,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S].

[4]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S].

[5]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2012-3-27.

[6]韩春梅,李建秀.开鲁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J].北方经济,2012(9):72-75.

[7]纪广韦,王瑷玲,朱忠显,李英.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4):59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