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共安全防范工程十篇公共安全防范工程十篇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9:21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1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

二、第二条改为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以下简称安全防范),是指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预防、控制违法犯罪行为和治安事件,维护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二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产品(以下简称安防产品),是指用于防抢劫、防盗窃、防爆炸等防止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的专用产品。安防产品的具体范围和名称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款修改为:“本办法所称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程(以下简称安防工程),是指综合运用安防产品,通过科学设计,在特定场所设置的安全防范系统。”

三、删去第三条。

四、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是安全防范的行业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会同有关部门对安防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使用实行行业监督管理;

(三)会同有关部门对安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实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安防工程的验收和监督安防工程的使用;

(五)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违反国家及本省有关安全防范规定的行为。”

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安全防范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五、第五条修改为:“下列场所应当设置和使用安防产品或者安防工程:

(一)非军事单位的枪支弹药库;

(二)国家机关的重要部位;

(三)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确定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重要部位;

(四)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公共安全标准规定的其他场所的重要部位。”

六、第六条修改为:“安防产品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制定的《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安防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有关部门根据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查处。”

七、删去第七条。

八、第八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对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设置和使用安防产品或者安防工程的场所,建设单位在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中,应当根据工程设计使用功能的公共安全防范风险等级要求,将安防产品和安防工程的设置纳入设计并列入工程预算,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安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公共安全标准的要求。”

九、删去第十条。

十、第十一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八条第二款、第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公私财产损失或者危及公共安全的,对单位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违反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十一、第十二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安防工程应当符合国家公共安全标准,并依法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验收合格。安防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十二、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设计、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造成严重损失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200元的罚款。”

十三、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当事人不服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有关条文中的“技术防范”均改为“安全防范”,“技防产品”均改为“安防产品”,“技防工程”均改为“安防工程”,“县级以上公安部门”均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2

一、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的调查分析,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违章装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建筑物顶棚、墙面等部位以及窗帘、帷幕等装饰织物必须满足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然而有的装饰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任意降低防火标准,人为造成很多火灾隐患。二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用火用电、防火检查、控制室值班、员工培训、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有的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且内容不具体、不全面,没有随着消防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时予以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不符合现行消防法律法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三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和职工素质不高。四是某些公共娱乐场所未经消防审核,擅自改变建筑物或场所的使用性质;有的不经验收擅自投入使用;有的验收不合格也投入使用,而与之相匹配的消防设施没有跟上,事后又无法弥补,致使消防设施先天不足,留下大量的火灾隐患,增大了火灾危险性。五是消防器材和安全疏散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六是缺少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或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二、强化消防监督的有关对策

1、各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治理突出问题。消防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公共娱乐场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是其开业经营的先决条件。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为其办理相关证件时,消防审查应作为其前置条件。针对当前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应由政府牵头,协调发动工商、文化、治安和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综合治理。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已经取得相关证照的应坚决予以清理整顿。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首先要增强执法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观念,以公正执法为重点,结合消防部队中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狠抓消防执法人员素质教育,摆正消防监督工作的位置,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特权思想、利益驱动等问题,其次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培训是提高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最有效途径,这项工作应该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此外,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及时发现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促改正,同时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将考核情况与晋职、晋衔晋级挂钩,增强消防监督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3、从源头抓起,严把“四关”。督促各设计单位严把设计关;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计进行设计,对不符合规范的错误设计要退回重新设计,严把审核关;设计图纸必须报相关的审图机构进行防火审核,严把验收关;工程竣工后,严格进行消防验收,严把开业检查关;开业前,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者开业。

4、建章立制,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公共娱乐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3

主题词:境外公共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联系不断的种族矛盾,国际恐怖势力发展给境外施工企业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评估各国公共安全风险,定时风险报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促进境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成立境外公共安全领导小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境外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程和制度,夯实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境外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结合各国的公共安全的形势,针对不同施工项目的风险情况,各境外项目部应制定和细化了《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工作程序》、《项目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项目境外项目HSe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项目各部门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规范了了境外公共安全方面包括营地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出国培训等日常规章制度,为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奠定良好地基础。

二、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重在把公共安全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根据境外项目的特点,认真开展公共安全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及时上报分析报告,制定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针对境外项目易发的群体罢工事件和交通意外事故,认真分析原因,随时注意事态变化,要防患于未然,以保证能够妥善应对,得当处置。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风险等级,境外项目按照实际进行了动态安全评估,各企业总部的《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状况评估报告》的指导下,对项目所在地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文化、利益冲突、公共安全卫生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和判断,制定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对策,书面编制了风险评估报告。以便准确掌握相关地区及周边环境的公共安全形势和风险等级,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针对所在国家地区较为突出的公共安全风险,采取了专项防范措施。例如针对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形势的动荡,结合有关文件的要求,企业要切实做好中东、北非项目执行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境外工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一是高度关注所在国的安全局势变化,保持项目部与公司海外事业部、安全环保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建立当前特定时期的应急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保持全天候通讯通畅,指导并督促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项目部针对目前的形式,细化更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密切做好与业主及总包商的沟通,借助当地业主的安全防范网络,建立联动体系;加强与所在国中国使领馆的联络,接受公司总部境外代表处的指导,适时组织应急措施的演练。三是加强营地安全防范,减少人员外出。严肃请销假制度,对于项目执行地区的外出必须由项目主管领导签字;避免前往敏感、人多地区,涉及离开项目执行地的出差要进行备案;营地内要备足生活必须品,交通车辆保持状况良好;注重与当地雇员、社区和民众公共关系的处理,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四是涉及近期派往现场工作或返回国内休假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外事和公共安全教育中要求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做好个人防范工作,严禁在上述敏感地区中途转机。五是项目部密切保持与集团公司境外代表处的联系,执行每日报告制度,每日由组织机构中主管公共安全的落实部门主管部门报送。六是境外项目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和联络。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当时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的形势,牢牢把握住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局面。

三、强化培训、教育与检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做好外派人员的出国教育与培训是保证队伍稳定、预防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境外机构负责人、公共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以及境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总部开办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编制策划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内容,要求派境外人员出境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外事教育。按照“不培训、不派出、不派任务”的原则,确保派驻境外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严禁出境;现场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派任务。在出国前培训中,将工作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沟通机制和纠纷处理程序等都如实告知出国人员,让他们事先对新的环境有所了解,心理上有所准备,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境外现场,对于新进人员,项目部全员进行入场教育,不仅讲安全,还要讲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使境外人员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务许可、签证办理等,了解并尊重当地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和谐当地社区、雇员关系,学会识别各类风险,保持警惕,发现任何危险征兆立即报告,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应急处理流程。对于每一位外派人员,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均要求受训人员对培训情况签字确认,公司、项目部根据培训情况,建立了全面的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考核成绩等)。

四、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有效地应对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强化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各企业要建全和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在项目上设置了项目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应急职责,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定时开展应急演练,评估应急演练效果。加大项目的公共安全、HSe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1、积极开展境外人身意外保险的投保工作,在国内为员工投保了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基础上,根据沙特政府、阿联酋政府和epC总承包商的要求在沙特和阿联酋投保了相关保险,保险范围覆盖了雇佣的境外员工。

2、在应急物资、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现场医疗设施和脚手架等周转材料方面的投入,从本质上保障了安全,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如在项目营地建立了卫生所,在项目现场建立急救站,制订医疗健康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配备了适量的医生、适当的药品、医疗室和救护车。

3、由项目部将所有人员的护照集中保管,在日常的证件流转过程中,严格办理交接手续,确保证件安全。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4

关键词:城市消防工程;公共产品;公共事业项目预算

作者简介:李秀红,女,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56-03

一、引言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火灾情况已经呈现由一般火灾向重特大火灾方向扩展的明显态势,重特大火灾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明显增多,城市重特大火灾占据了整个重特大火灾的主导地位,城市火灾损失平均占到全国火灾总损失的60%以上,有的年份城市火灾损失占到了总损失的87%。这给城市消防工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城市消防的严峻形势,各大中城市纷纷加强城市消防工程投入,购进大量的先进消防装备,增建大量的消防站点,掀起了城市消防工程建设的高潮。2007年3月,广州市建委会同消防、规划、国土等部门为广州消防建设进行会诊,投入数亿元在珠江新城西、黄沙等地再建设10座消防站,进一步完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促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北京市近两年陆续从德国购入4辆陆虎60雪炮车,每辆价值高达170万元,用于地铁、国家大剧院等特殊场所的保卫工作,它可以进入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今年,广西防城港市各级人民政府累计投入204万元购买消防车,全面推进消防部队“三基”工程建设,促使城市消防工程建设步入稳定发展“快车道”;今年7月,西安市购入数辆价值超过300多万元的消防坦克,配备给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这些城市对城市消防工程建设的大力投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也看到,无论是用消防工程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消防工程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国政府在消防工程上的支出都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消防机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0.26%,如英国占0.21%,日本占0.33%,美国占0.24%。而我国消防机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0.056%左右。

一方面是城市消防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是虽然加大了城市消防工程的投入,但是却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特殊的国情使得中国城市消防工程投入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利用有限的投入,满足城市消防的种种要求。如何建立

一个在现有投入情况下有效的城市消防工程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公共产品与城市消防工程

一般而言,公共品是同时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性的物品。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消费该商品的人们不能排除其他潜在或现实的消费者;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人们对该商品的消费不会减少能够被其他人消费的数量。公共物品当然包括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的生产。从公共品的定义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消防工程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由政府和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就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对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无法通过价格机制的运行或讨价还价达到。在现实中,人性是十分复杂的,在考虑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人类需求的问题上,有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自私的一面,通过理性的计算,考察权衡各种不同的策略的收益和成本及他们可能得到的结果,来决定其策略选择,这就造成了搭便车和寻租等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公共物品的高效率供给。这就意味着城市消防工程的投入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进行生产。

三、城市消防工程投入的有效性

城市消防投入的有效性就在于既可以达到规避以城市火灾为代表的灾害风险,同时又能以最低消防投入成本得以实现。“投入与产出”是一切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城市消防工程投入也同其它经济投入一样,同样存在产出效能且已经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现实社会中,政府和企业都是理性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是不同利益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标,要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均衡,要展开利益博弈,只有通过博弈才能达到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的利益均衡。而城市消防工程由于其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它的有效性衡量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城市消防工程价值效益的特殊性。城市消防工程的经济活动过程必然要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即消防投入。那么,消防活动是否是一种纯粹的非生产活动而没有产出呢?实际上,消防活动的效果不仅表现在通过向社会提供防治火灾的安全服务,保护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而且消防活动还直接参与了物质产品的生产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例如,一些大型石化、电力企业一般都拥有专职的企业消防队,其消防活动与企业生产劳动者同时投入同一生产过程,共同创造物质产品,其消防投入和消耗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因此,消防活动具有保护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双重作用,消防活动所增加和保护的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是以实物和价值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就是城市消防工程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消防工程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投入主体与受益主体的分离。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没有足够的实力组建整个城市消防工程系统,而且也不必要。由政府组织投资,个人和企业作为受益主体,那么投资来源必须由税收提供,这样就造成两者分离,效益最大化的衡量就非常困难。主要问题就在于政府有可能过度投入而个人和企业又有“搭便车”的动机,造成了投入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的局面,如何有效建立完善的城市消防系统是个严峻的挑战。

四、城市消防工程公共事业预算的准则

由于城市消防工程的公共产品性质,城市消防工程的投资必须由政府来完成,因此,城市消防工程的投入无疑属于公共支出预算体系,必须遵循公共事业预算的各项要求。公共支出,即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采用公共预算拨款无偿投入方式用于维护政府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公共支出预算则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服务必须开支的分配计划。政府公共支出预算涵盖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反映着政府活动的方向,是调控宏观经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实现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由于政府消防工程公共支出预算在管理、编制方法和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对城市消防工程预算的供给范围的“缺位”、“越位”及预算约束力的弱化。要优化城市消防工程公共投入结构,硬化支出预算的约束力,必须在管理体系、计算方法及监督机制诸方面进行改革。结合我国城市消防工程建设的现状和我国政府公共事业预算的特点,建立城市消防工程的公共支出预算体系必须建立城市消防工程的公共预算的新准则。

其一,改革城市消防的预算管理体系,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可以采用分级预算等较科学规范的方式更加详细地确定和规范城市消防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的内容。更加全面地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作用。分级预算方式是指一级预算支出按部门分类,二级预算支出科目按性质分类,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置三级分类支出科目。这样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预算支出在各部门的分布,也便于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调控监督检查。

其二,采用科学规范的编制方法,提高城市消防工程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和到位率。在编制城市消防工程的公共投入预算时,要摒弃基数法,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将偏重于定性分析转变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重,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改变预算到位率低的情况。

其三,完善与城市消防公共支出预算体系相配套的监督机制,强化政府对城市消防公共支出预算的约束力。完善的控制监督机制是公共支出预算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应逐步理顺和健全以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及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控制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此外,还要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加强城市消防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逐步加大社会对支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五、政策建议

为了提高城市消防工程的有效性,使得新的城市消防工程公共事业预算体系得以迅速有效地建立,在微观层面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城市消防工程投资顾问体系。这是由于城市消防工程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决定的。消防投资顾问是指具备一定消防专业理论知识和投资实践经验的消防投资经理人。消防投资顾问是消防中介组织的一种新职业。其职责是指导企、事业单位合理安排消防投资,使消防投资发挥最大的消防安全效益。城市消防工程投资顾问体系由消防业主、设计施工单位和有关消防监督部门组成。这样可以促进三方面更好地协调工作。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消防监督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提高设计单位和建设者的设计水平,业主的参加使得消防工程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满足消防规范,同时也要考虑其经济实用性。

2.合理分配消防投入,优化消防结构和布局。包括消防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备,城市消防组织的密度和分布等。其中,消防机构的多少、规模大小、技术装备水平高低等都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以及根据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进行部署,要把尽可能节约与最有效地防治火灾结合起来,全面考虑,统筹安排,讲求整体效益和实效,才能提高消防效益。

3.发展消防科学技术,实现消防科学技术现代化。只有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消防投入的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4.加强科学管理,实行消防经济效益考核制度。通过对各级、各类消防组织的活动效率和消防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使他们的活动成果和质量量化,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无疑会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邢志祥、冯海祥.消防投入的费效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9,19(04).

[2]宋立平.城市消防安全投资――一个不容忽视的城市消防经济学课题[Z].聪慧网消防行业,2004,(01).

[3]陈子锦、王福亮、陆守香、方兆本.我国火灾统计数据的聚类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7,(01).

[4]陈琨.运用保险手段推进中国消防工作的快速发展[J].亚洲消防与保安,2003,(05).

[5]Santos-Reyes,alann.Beard.asystemicapproachtofiresafetymanagement[J].FireSafetyJournal36(2001),p359-390.

[6]罗云.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丁显孔.消防投资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02).

[8]王莹.克服消防投入极端化,建立消防投资顾问体系构想[J].山东消防,2001,(04):14.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5

一、坚持“严打”方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严打”整治斗争是综治工作的延伸。为巩固两年“严打”整治和“无毒县”这两个成果,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全县政法机关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治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上半年的治安、刑事案件发案得到控制,矛盾纠纷呈现下降趋势,“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群众安全感增强。

⒈加大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公安机关发挥“严打”整治斗争主力军的作用,组织优势警力,加大侦查破案的力度。上半年,共立刑事案件件,破件,破案率为,其中重大案件件,破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查获案件件,缴获海洛因千克,缴获毒资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人;共查处治安案件件,查处违法人员人,收缴炸药公斤,雷管枚,导火线米;上半年全县共发生交通事故起,其中重大事故起,一般事故起,死亡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检察机关共受理批捕案件件人,经审查,批准逮捕件人,不批准逮捕人;受理案件件人,经审查,报送临沧检察分院审查件人,原创:向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件人,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件人,未结案件件人。县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件,审结件,审结率为。其中,受理刑事案件件人,审结件人,审结率为;受理民事案件件,审结件,受理执行案件件,执行完结件,执结率为。

⒉强化禁毒工作,继续巩固“无毒县”成果

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公安等职能部门认识统一,始终把巩固“无毒县”成果作为全县的一件大事来抓,扎扎实实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在继续获得“无毒县”称号后,我县全面加大禁毒斗争力度,深入开展“无毒社区”、“无毒村寨”创建活动,在青少年学生当中,组织观看禁毒影视和展览,到学校讲法制课以及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教育等活动,把禁毒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全社会的行动,真正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坚持一抓到底,保住无毒“净土”。上半年共破获案件件,缴获海洛因千克,缴获毒资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人。

⒊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整治

开展“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以来,我们经过实地模底,结合全省、全区开展打击“两抢”专项行动,根据一个时期的治安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全县的治安形势,多次组织治安联动的各部门力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各种专项整治,排查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有力维护了全县治安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树立了“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双江”新形象。一是抽调人员,对各内部单位的治安防范措施进行实地抽查,对抽查的结果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治安隐患,寻找引起治安问题的原因,针对各乡镇和各内部单位暴露出的不足之处,县综治办研究制订出完善措施,以召开会议和行文的方式,通报治安状况并进行督促和加强;二是由县政法委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县综治办与县公安局、社区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公安主力军作用,组织公安开展打击盗窃、伤害犯罪的统一行动,抽调精干警力组成巡逻、蹲守、堵卡和消化处理个组,对城镇街道、居民住宅区、城郊、及复杂场所进行治安巡查,对重点目标和重点部位进行蹲点守候,对主要路口和交通要道进行管控,对出租房、旅店、娱乐场所、废旧回收站和复杂场所进行清理,有力遏制了发案的上升,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上半年共组织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次,共查处治安案件件,查处违法人员人。三是在节假日期间,启动社区和各乡镇的治安义务联防队,加强对街道和村寨的治安巡逻和控制,节假日对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坚持夜间巡逻,对辖区内的街面店铺、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进行巡查,查捕现行犯罪,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四是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学校和农村反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和农民宣传宗教知识和的危害,组织参观“反对、幸福安康”图片展,集中观看教育片,发放《反警示教育宣讲提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增强识别和抵制的能力。

二、全面开展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是我县今年综治工作的重点,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全县的“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把其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件大事来抓。

⒈完善制度,加强基层治安防范基础工作

县综治办注重加强基层治安防范基础工作,对各乡镇和各社区“整体联动”防范工程进行督促的同时,抽调人员进行实地业务指导。督促乡镇和社区建立和完善了本台帐,即案件发破情况登记本、群防群治组织名册、矛盾纠纷调处登记本、民警工作日记、会议及活动情况记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记录、违法帮教情况登记;项上墙工作职责制度,即整体联动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职责、辖区基本情况、整体联动办公室职责、领导小组会议议事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以及治安防范网络图、案件发破情况示意图和整体联动防范流程图等种图。

⒉上下联动,形成“打防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

经过开展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和抓基层、重基础的实践,我们按照“整体联动”实施方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抓好全县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初步构建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治安防范网络。一是为推动“整体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综治“横到边、纵到底”的原则,在“整体联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综治成员单位在实施具体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构建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积极构建以派出所和责任区巡警、交警、刑警为骨干,以社区治保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以创建安全社区为载体,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三是构建社会治安控制网络,以巡警为主体,派出所、交警共同参与,多警联勤、整体联动、快速反应。强化对城区街面的控制能力。四是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范防控网络,落实单位安全责任制,积极推进“三防”措施,探索一条治安防范社会化道路。五是构建行业场所治安防控网络,实行谁经营、谁负责的行业管理责任制。六是构建区域边际防范网络,加强县、乡、村治安联防协作,有效地预防了跨地域犯罪。七是构建交通干线治安防范网络,实行交巡警合一,开展治安巡逻、打击车匪路霸和其它违法犯罪活动。并在交通沿线或城镇郊区、农村设有“报警服务点”处,方便报警,体现快速反应,牢牢掌握了维护社会治安局势的主动权。

我们实施全新的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整合防范资源,着力长效建设,恪守执法为民,发生了“三个转变”。

——由过去的“重打轻防、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以防为主”转变。各级通过普遍建立健全基层群防组织,狠抓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把大量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的发生,有效控制了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确保了全县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

——由过去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向“整体联动”、快速反应转变。全县在乡镇、村社(社区)、机关、楼院组建起各种群防群治队伍。以“”指挥台为中心,巡警、交警、刑警、派出所民警、城管、工商、文化、交通、卫生、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和群防群治队伍整体联动。

——由过去的主要靠人防向“人防、物防、技防”的多种防范资源综合运用转变。在重点部位、金融单位等重要场所安装防盗报警装置电子监控设备,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了防范的科技含量。

⒊加强对基层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工作

综治工作重在落实,基层综治机构,特别是乡镇综治办是各项综治措施落到实处的阵地。为使全县的整体联防范工程协调发展,半年中,县委政法委、综治办的领导多次深入各乡镇和县城三个社区进行工作督促指导,随时掌握“整体联动”防范工程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乡镇、社区综治办的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机构,确保基层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目前,各乡镇和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在综治联动机制建设和建章立制上已基本成形。

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化基层安全创建活动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是综治和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半年来,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起来,将工作重心放在最基层,抓早抓小抓苗头。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调解组织的作用,努力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站在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县直各部门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维稳工作,有力地促进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属地管理”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搞好工作,不回避问题,不把矛盾上交。上半年全县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件,调处成功件,调处率,开展法律援助件,接到余件次。努力提高调处成功率,防止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部门,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政法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一是县委普法办协调,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按全县“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全县普法普法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对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农村普法。二是政法各部门利用综治宣传月、“”维权活动、科普宣传周、“”国际禁毒日等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利用图片、广播、报刊、电视等多种媒体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解答法律咨询。公安、司法组织普法工作队深入各乡镇进行法制宣传。上半年,全县共组织普法宣传次,发放宣传材料余份,挂图宣传份,放映碟场次受教育群众达万余人。三是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融入

“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是强化政法部门与学校挂钩联系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大对师生普法工作力度。半年来全县政法系统的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讲授法制课场次,受教育的师生余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少数单位或部门领导对抓综合治理工作、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够落实。

(二)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地方和单位的综治还留有死角。

(三)综治经费的投入不足,政法部门的办案经费困难,制约了当前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五)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各项综治措施难以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6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境外机构和人员公共安全管理,预防及处置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更好地为长征项目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工程建设有序安全发展,根据国务院《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商务部等部门《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国资委《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外交部《中国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指南》、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应对境外突发事件工作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商务部等部门《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规定》、商务部《防范和处置境外劳务事件的规定》以及商务部《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境外机构是指巴基斯坦瑟维斯长征工程项目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项目本企业中方员工、专业公司及分包单位中方员工、属地劳务分包员工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四条项目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员工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派出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风险评估、教育培训、安保投入、日常管理、应急处置等境外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五条项目应建立并持续改进境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境外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包括境外公共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境外安全预算、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

第六条项目开拓境外业务前,应开展境外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包括: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风险。

第七条项目应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境外公共安全管理计划,采取与安全风险相匹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强化境外人员工作场所和生活驻地的本质安全,将境外机构和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程度。公共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人员安全、场所安全、环境安全和保险保障。

第八条报告和备案。项目员工抵达现场后,应按要求向驻在国(地区)中国使领馆报到并备案,接受中国使领馆在领事保护和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防范等方面的指导。

第九条项目要制订派出人员行为守则,规范驻外人员行为方式,要求派出人员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第十条项目应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做好环境保护、解决当地就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工作,为开展境外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章境外机构公共安全责任

第十一条项目应当建立健全境外公共安全工作责任制。项目经理是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职责。

项目经理负责统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公共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保卫条件,对机构安全工作负重要责任。

第十二条项目要建立境外安全联络员制度,分别指定一名境外常务安全负责人和一名安全信息联络员,负责境外安全工作。境外常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信息联络员应保持24小时手机通讯畅通。

第十三条对于因安全教育、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疏漏而发生公共安全事件,如劳务纠纷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项目将在年度考核工作中给予相关人员处罚。

第四章境外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四条项目应建立健全境外员工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外派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公共安全管理综合能力。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得派出。

第十五条项目在人员派出前应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外事纪律、前往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法律规范,以及社会治安形势、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案例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措施。

第十六条项目应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项目应结合境外机构周边风险和自身实践经验,编制海外安全防范工作培训手册,定期和适时组织培训,定期回顾注意事项和安全风险事件,警钟长鸣。

第十七条项目应当开展全员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全员的应急意识和防灾、避险、救助能力。

第十八条项目人员在首次派出前应接受不少于4小时的境外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以后每次派出前,都应接受境外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

项目定期对境外人员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境外机构人员每季度应接受不少于2小时的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九条项目应建立健全境外人员公共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及考核情况。项目应对分包单位的境外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进行备案。

第五章对外承包工程劳务人员公共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项目应树立“境外无小事”的大安全意识,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外派劳务人员全过程监管机制、预防及处理劳务纠纷工作机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有效防范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第二十一条项目应当对劳务人员的招收和选派过程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外派劳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防止将“问题劳务人员”派往境外,依法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外派劳务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应当合理、合规、合法,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劳动报酬、工作期限、支付办法、工作条件等条款。劳务派遣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向外派人员提供工作条件和支付报酬,履行用人单位义务。

第二十二条劳务人员派出前,项目应如实向外派劳务人员介绍项目所在国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治安状况、地方疾病等情况,教育外派劳务人员遵纪守法,入乡随俗。

第二十三条项目应加强对分包单位外派劳务管理工作的监管,将预防劳务纠纷群体事件的责任、要求及处罚条款,纳入与分包方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督促分包方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定期组织对分包方进行评价和筛选。项目应建立与外派劳务人员定期沟通制度,善待劳务人员,经常了解劳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倾听劳务人员诉求,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事发之前。

第二十四条项目应制订境外工程项目劳务纠纷群体事件应急预案。项目应及时处理劳务纠纷,避免事态扩大,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和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境外出现劳务纠纷并趋于激化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向我国使领馆和企业领导报告。必要时,项目应迅速派出工作组,及时化解矛盾。

第六章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管理(长征项目属于高风险)

第二十五条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名单由外交部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确定,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项目员工赴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应从严管理。

第二十六条项目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前,应聘请专业安全机构进行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细化境外安保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境外安全风险。

第二十七条项目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时,应建立完整的境外公共安全制度以确保境外经营活动的安全,包括境外公共安全管理规定、境外公共安全成本预算、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

第二十八条项目驻地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卫设施,并可根据当地安全形势雇佣当地保安或武装力量,以增强安全防护能力,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第七章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第二十九条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境外发生的战争、政变、恐怖袭击、绑架、治安犯罪、群体性劳务纠纷和公共卫生等事件。

第三十条项目应当加强境外机构综合保障能力的建设,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储备,满足突发事件处置需求,了解掌握项目所在地周边应急资源情况,并在应急处置中互相支援。

第三十一条项目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节俭高效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突出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性,认真做好演练的评估工作,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十二条项目应当加大应急管理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基地和队伍建设、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应急培训演练等的资金需求。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7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www.133229.com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3年首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毕业生已成为安防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发生了由原来学院向企业推荐,到企业主动向学院要人的根本性转变,用人单位给予高度评价。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百名保安员”,荣获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专业的发展影响和带动了专业群的发展,目前安防专业群已拥有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消防工程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4个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也为校内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我院首创的安防技术专业于2004年被正式列入《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随后,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行业内外院校陆续开设了同类专业,带动了国内同类专业的发展。教育部高职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本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指导全国法律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院两度在全国高职法律类教指委年会上介绍了精品课程建设经验。

四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落实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实现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解决安防工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学生实习点多、分散、难管理等问题,为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实保障工学结合的推行,是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过实践探索,我院在2005年学院成为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唯一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勇于开拓,集聚学校、政府、协会、企业四方之力,在学院中创建了全国高职院校中首家安防科技产业园。由学院制定建设计划,为企业提供零租金场地,为行业协会开展培训服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协助招商,入园企业享受开发区高新企业一切税收、银行贷款、新产品开发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浙江安防协会牵线搭桥,保证入园企业质量;入园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通过这样的形式,创立了学校、政府、协会、企业四方联动、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了生产、顶岗、就业、创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多方共赢,促成了以学院为主导的集中式顶岗实习模式,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校企组合模式。

这种多赢机制吸引了众多安防企业的关注,现已有首批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知名安防企业入园,其中浙江天工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的全部生产线整体入驻园区。学院与浙江天工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在公司内设立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协议,已有两届学生共356人在公司内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因表现优秀被企业直接录用。科技园的创立带动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两家由学生创建的安防公司落户科技园。

师生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既无现成实训设备,又无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学生综合技能在校内仿真情境中训练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为保障学生技能训练,兼顾行业服务需要为目标,我院广泛征求来学院培训学员和行业专家的建议,打破传统的实验模式,由教师自主设计,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与典型任务转化为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师生共建了一系列以仿真工作情境为主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场。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8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火宅隐患防火对策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共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的日益攀升。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方面的需要,我国的公共娱乐场所正以雨后春笋的形式快速、蓬勃的发展着。但是由于公共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也相应的不可避免的带来的许多的火灾隐患,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公共财产问题,消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对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工作破在眉睫。

1.我国公共娱乐场所概述

我国的公共娱乐场所一般是指为人们提供娱乐文化等方面需要的盈利性休闲场所。例如:电影剧院、录像厅、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歌舞厅、卡拉oK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健身、休闲场所。

2.我国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

2.1公共娱乐场所的内部消防设计不合理

现在我国的公共娱乐场所,大多数都是利于原有的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扩建而成的,期内部的消防设计,由于其格局的改变,不能改造其原有建筑物得使用性来达到防火的目的。因此,改建或者扩建的公共娱乐场所,收到消防设计的限制,很难达到消防防火的规范要求,为公共场所带来很大的火灾隐患。

2.2公共娱乐场所缺乏合格的安全疏散规范

国内大部分娱乐场所都依附与高层建筑物内,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问题,无法为公共娱乐场所提供价位宽敞的大门,供人们的出入。同时,公共娱乐场所对于安排出口的设计数量、设置位置、安全疏散标示等等防火设计规范,不能达到标准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严重影响到人员的疏散。

2.3公共娱乐场所的电器安装不规范

公共娱乐场所所使用的电器量较多,用电功率较大,同时电器连接的插座部分多数都是采用裸线设计的,极易因为用电量过大,电器的安装不规范,而造成短路,加快电路老化,而引起火灾。

2.4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者消防意识薄弱

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者没有建立正确的经济利益与防火安全的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只是注重经济利益的收入,没有建立合理的防火分区。同时,对员工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防火知识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有的甚至都不会使用消防栓。灭火器等常用的灭火设备。

2.5部分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备、消费设施不能正常的使用

不封公共娱乐场所在表演的过程中,因表演需要可能释放烟雾气体,长时间的烟雾气体的释放,知识气体的浓度过高,导致烟感探测器发出警告信号,部分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者认为警报的发出严重影响到娱乐场所的良好经营,故而拆除或者隔离火宅自动报警系统。同时,自动喷水系统,由于长时间的不清洗,喷头上包裹着厚厚的灰尘,严重印象到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水系统的应急对策。

3.对公共娱乐场所火灾防范的对策

3.1从源头入手,严把建筑时的消防验收关

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对策,必须从源头入手。在公共娱乐场所建立和专修的时候,规范装修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对环保,不燃性材料的使用和消防通道的设计,严格禁用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在装修设计时及时抽样送检,确保消防产品的合格率。同时,对消防通道的建立实施现场监督指导,以确定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工作的切实实施。

3.2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电路铺设工作严格控制

公共娱乐场所用电量大,对电路的铺设工作由于重要。在对公共娱乐场所电路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暗线铺设,同时使用pVC管穿管保护。如果在电路铺设供必须使用明线铺设时,必须采用穿金属管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严禁使用pVC管代替。同时,在铺设好电路后,严禁没有计划的乱拉乱接电线,对老化,绝缘外衣破损的线路,则要立即更换。

3.3设立规范的疏散指示灯和火灾事故照明灯

在娱乐场所方式火灾时,疏散指示灯和火灾事故照明灯能起到已到公共娱乐产所内部所有人员正常输送的,逃离火灾现场的重要作用,对人员的生命安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装修中,娱乐场所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指示灯和火灾事故照明灯的资金投入,在靠近地面或者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同时,在一段走道中设置多个火灾事故照明灯,以确保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照明引导被困人员的逃生。

3.4严格控制公共娱乐场所的用火用电设施

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用电、用火设施,例如电器、空调等设备的安装和检查维修,必须是拥有电力资格证的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好公共娱乐场所的设施。同时,在公共娱乐设施墙上贴号防火标语,严格做好在娱乐场所休闲人们的防火管理。

3.5健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者应该建立起对消防安全的全面认识,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的管理和卫华,对不能使用的防火设施及时更换。同时不具备个人维护人力的公共娱乐场所,所在地的物业部门应该做好维护工作,以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结束语:

综上所诉,公共娱乐场所火灾的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安全工作刻不容缓。娱乐场所在日常防火工作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防火能力,完善消防设计工作,建全逃生疏散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的发生,确保人们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卿婉丽.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5):111-113.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我区农村消防工作,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基本原则

农村消防建设工作坚持统筹规划,消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坚持配套建设,公共消防设施与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展农村消防工作。

三、工作范围

全区所有行政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重点村为重点。

四、建设内容和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国发〔2006〕15号)精神,结合我区农村消防工作实际,我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按以下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

1、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村防火工作小组,并设立消防工作室,具体负责领导和组织本村消防工作。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

2、消防工作室内配备必要的文件、数据柜,办公桌以及办公用品,悬挂张贴农村消防建设示意图、消防组织网络图及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宣传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消防业务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村居委会的消防工作职责)。

3、建立村义务消防队和邻近村的联防机制,具体负责实施本村的防火、灭火、消防宣传等工作,队长由村(社区)干部担任,人员明确分工,义务消防队人数不低于7人。

4、建立防火工作档案(消防检查、巡查档案,消防设施器材档案,消防宣传教育档案),做好村(社区)日常消防工作记录,制定灭火预案。

5、在村进出路口、村(社区)居民活动场所等部位设置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村民防火公约和消防警示牌,村内设置不少于5处消防安全宣传标语。每季度组织全村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及每年“119”消防宣传日活动期间组织村民进行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组织灭火演习,提高辖区村民自防自救能力。

6、组织开展村民住宅、出租房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并组织村民及时清理通道杂物、灶台边的可燃物和更换带病、老化电线,确保实现“三无”(楼道、过道无障碍物,灶边无可燃物,使用的电线无带病、老化)。

7、为各个村民聚居区配备火钩、火叉、消防梯、消防水桶、灭火器等必要的灭火器材工具。30户以下不少于8具,30至50户的不少于12具,超过50户的不少于20具,并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天然水源,无天然水源的村应设一个不低于2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塔),定期清理,确保消防用水。组织每家每户在户外设置一个容量不少于1立方米的水池或水缸。有条件的村结合饮水工程安装消火栓、配备水带、水枪和手抬机动泵,并维护好本村内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8、协调督促村(社区)辖区内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公共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抓好消防安全工作,规范车间、仓库、员工集体宿舍,严禁出现“三合一”、“多合一”现象。

9、掌握督促村(社区)内精神病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情况,落实监护人员和措施,确保特殊人群的消防安全。

10、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派出所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开展灭火和火灾调查处理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重点村消防工作除达到以上标准外,还应按以下要求,做好消防建设工作:

1、制定消防安全平面布局规划,确定建筑耐火等级,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消防车道、消防通信、消防水源、消防队伍、公益广告,开展消防宣传,推动新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2、结合农村村容村貌治理和农民房舍改造,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建筑的耐火等级。结合乡村道路改建合理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加强消防水源、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3、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应做到规划有消防内容,评审有消防部门意见,建设有消防部门参与,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火灾隐患。

4、积极督促农民自建房和农村集中聚居点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留足防火间距,修建消防车道,配置消防设施等,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五、工作职责

(一)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将农村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重要内容。

区委农工部门:将消防设施建设列入新农村重点示范村建设内容,组织同步建设。

发展改革部门:在规划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时,统筹考虑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财政部门:将农村消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住建部门:将消防安全项目纳入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在实施村庄整治中具体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农业部门:结合农业生产,做好夏忙、秋收和火灾多发季节的防火安全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宣传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常识。结合沼气工程,加快农村沼气推广应用。

民政部门:做好农村火灾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和损毁民房的恢复重建等工作。

水务部门: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同步建设农村消防供水网络。

教体部门:结合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校舍排危,改善师生公寓、宿舍消防安全条件。按规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经常性组织开展疏散逃生演练。

供电部门:结合农电网改造工程,规范农村居民家中电源线路。

文广部门:设置消防科普栏目,开展消防公益宣传。

国土部门:将农村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建设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规划,及时解决用地问题。

经贸部门:督导农村厂矿企业做好消防工作。

林业部门:组织做好农村森林防火工作。

旅游部门:督导旅游景点做好消防工作。

扶贫部门:在扶贫重点村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消防设施。

招商商务部门:督导农村经营易燃易爆物品的商业企业、场所做好消防工作。

卫生部门:督导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消防工作。

安监部门:将农村消防安全纳入监管内容,做好矿山企业消防安全监管。

工商部门:督导农村集贸市场做好消防工作。

公安部门: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监管,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公安消防部门:加强对乡(镇)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的指导。协调、指导各级各部门全面做好农村消防工作。

(二)乡镇政府职责。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本行政区域消防规划,确保与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定期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农村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建设乡村公共消防设施,建立专兼职、义务、民办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逐步配齐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组织开展训练,及时处置火灾事故。落实村(社区)委会、辖区企业、学校等单位的消防责任,与其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加强对各村组、各单位消防工作的督促指导。重大节日、火灾多发期,组织专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切实做好防火工作。

(三)基层公安派出所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规定》,将农村消防工作与其他公安工作一并部署,一并推进。协助乡(镇)、村、组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职责,健全消防安全责任网络。督促辖区单位、村(社区)委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掌握乡(镇)、村(社区)委会、各企业消防组织机构开展工作情况。定期检查指导各单位和村(社区)委会消防工作,发现火灾隐患,及时依法督促整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消防安全素质。严肃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开展火灾事故调查登记处理工作。

(四)村(社区)委会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联络员、义务消防队员职责,建立消防设施器材使用管理保养、防火安全检查巡查、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奖惩,以及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消防安全制度。制定并监督实施防火安全公约,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农户、到家庭。建立消防宣传阵地,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固定消防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特别是春播、秋收等农事林事用火高峰期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应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搞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适时组织灭火技能和逃生自救训练,并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检查活动,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及时组织扑救初起火灾。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农村消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组长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和斌担任,副组长由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樊永生担任,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屈雪鹏、公安分局副局长林良、区消防大队大队长贾浩、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建军、区委农工部副部长吴树勋,以及区发改、财政、卫生、经贸、招商、旅游、住建、工商、民政、扶贫、水务、教体、农业、林业、供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区消防大队,贾浩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办事处,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落实好本辖区、本部门的消防工作责任,切实做好农村消防建设工作。

公共安全防范工程篇10

1、高原城市建筑行业不够规范化是火灾隐患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环境、地理因素的制约,加之思想观念上模糊等原因,各相关部门对建筑行业的管理也比较松懈,放之任之,各单位对公安部的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不够、不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内在的、无法根除的火灾隐患,所以规范建筑行业是目前预防火灾的关键。

2、高原城市由于受气候、环境、财政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城市目前都没有公安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伍以及能够进行扑救火灾的有效车辆,城市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义务消防队伍也不完善甚至没有,大多数城市人民政府都未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讯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落实到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和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少数城市消防管网基本处于空白,市政消火栓也基本上等于零,更没有修建符合规范的消防水池,在火灾扑救时天然水源的利用也不充分,没有有效的取水码头),使城市消防规划得不到同步发展,城市抗御火灾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虽然高原的城市都基本成立有公安消防大队和设有一部“119”火警电话(更谈不上实现了一、二、三级无线网),但由于人员的缺乏及没有下属的现役消防中队和专职消防队,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战作用,就连扑救初期火灾最起码的消防器材,很多单位和私营业主都不具备,以至火灾来临时措手不及,致使火灾的损失额增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的财产损失。

3、城市内私营业主的消防意识不强,营业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消防器材的配备不符合要求或没有的情况下,即投入使用或开业,加之高原的城市内的建筑都是毗邻建筑,这些存在着极为突出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造成火烧连营的场面。

4、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火灾的比例中,电器火灾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占有较大的比例,占各类火灾的60%以上,而高原城市目前用电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电线的布局极不合理,有些甚至像蜘蛛网一样的布局,线与线的接头间没有绝缘胶带包扎,没有按技术标准进行穿管敷设。

5、高原城市目前的消防组织,由公安现役消防队伍(主要是大队),政府及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一般没有),重点单位内部义务消防组织和县人民政府统一指挥调动的义务消防队伍组成。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总体上讲数量少、装备差、规模小、分布不均匀。

二、高原城市消防工作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增强扑救火灾的能力。第二十七条规定:城市人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消防站建设标准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结合高原城市的财力、环境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实际情况,高原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组建专职消防队伍极为困难。因此,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多种形式的义务消防队伍,这种形式的消防组织投资少、规模小、见效快、机动灵活,比较适合扑救高原城市火灾的实际需要。高原城市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是人民政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高原城市加强和推进消防工作的中心工作环节。那么,如何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在一定时期内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和促进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走符合高原城市特色的消防组织、推进消防工作之路。笔者肤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切实将消防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计划,保证消防工作与城市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这充分表明,高原城市人民政府要真正发挥对消防工作强有力的领导作用,要对城市的消防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新问题,从根本上、实质上解决消防方面突出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消防工作的早期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城市消防管理机制,将消防装备、消防通讯、消防队伍、消防业务经费等建设纳入议事日程,扭转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被动局面。从政策、经费上保证、保障城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根据消防队伍建设状况和消防工作进展适当给予经费保障,相应补充义务消防队伍扑救火灾中的器材、装备损失和业务等费用,使城市初步形成具有可靠安全保障的消防体系。

2、强化建筑行业规范化消防管理,提高建筑行业人员的消防知识水平。

建筑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是否有力,直接关系到隐患的存在概率大小,当前许多建筑物都逐渐达到了高层,这就需要在建筑审核把关和建筑内部消防设施配备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来适应城市的变化,以便有利于更好地为城市消防安全服务。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针对高原建筑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人民安宁就是幸福”的原则,积极向城市人民政府汇报,争取由城市人民政府依照《消防法》,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强化建筑行业规范化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同时,公安消防监督机构要在城市建筑工程新、改、扩建项目(含维修及装饰装修工程)的前期和在设计部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要提前介入,及时依照国家相关规范对方案进行审核,重点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室内外装饰装修材料的耐火极限、建筑物的布局和分隔、电气设备安装、安全疏散通道和完善消防设施为主要审核内容,凡是有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其严格按规范进行修改。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在对建筑工程项目审核发出审核意见书后,要及时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检查,发现有不按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意见及原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规范施工的要责令其立即纠正,情节严重的要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罚(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也不容忽视)。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指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施工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有效遏止和减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竣工时,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按照公安部第30号令《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权,坚决不允许其投入使用。同时,公安消防机构要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或单一(指单位规模较大)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建筑物业管理人员、防火负责人、消防重点工种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懂得常用建筑消防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维护维修保养等消防知识,努力提高他们自查、自改、自救的能力,督促他们完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建筑消防器材完整好用。

3、加强对公安消防大队的领导和管理,督促开展好监督检查,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高原城市人民政府应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加强对公安消防大队的领导和管理,落实消防业务经费纳入财政一级预算的同时,并负责组织城市相关部门编制或者修订城市消防规划,审查批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年度计划,保障公共消防设施的投入,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定,统筹协调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高原城市的公安消防大队要在认真完成上级赋予任务的基础上,将自觉接受城市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想方设法为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在积极向城市人民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和认真贯彻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的同时,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督促城市的单位、部门制定相应的措施对策,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杜绝和遏止重特大火灾事故,力争防患于未然,确保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其次,城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逐步解决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的建设问题,实现机构落实、制度措施健全、器材设施装备齐全的整体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消防力量,是适应快速扑救火灾,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公安消防机构要在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建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火灾(重特大火灾)和社会应急救援等训练,实行公安消防队伍与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伍的整体联动的战略战术,增强消防队伍有效扑救高原城市火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