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林业生态工程十篇林业生态工程十篇

林业生态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19

林业生态工程篇1

近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已经颇具成效,但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求,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需求,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及途径。

关键词:

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国民经济

前言

近年来,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林业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林业工程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20世纪后期,我国先后开展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林以及沿海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建设,且成绩斐然,全民环境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我国林业发展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改善,林业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肩负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任。我国近几年内先后启动了六大林业盛业工程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我国林业生态林主要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区域、东北区域、三北区域、南方区域、青藏高原等。由于环境开发前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且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思想偏颇,人们对林业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人们将林业视作普通的经济产业来对待,过分看重短期效益,而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同时部分地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够了解,没能真正领悟林业生态建设的真正的意义。由于资金方面的欠缺,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分布不均、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森林水平,这离生态改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较大,林业工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生态建设进度极为缓慢,能够纳入治理范围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至今仍处在总体恶化、局部治理的状况之中。林业生态工程项目效益低,工程质量低。部分地区退耕还林速度快、退耕面积较大,但缺乏优良的苗木品种,补植任务繁重,这就增加了造林成本,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大部分地区大多采取散乱作业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粗制滥造”的问题,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就现有的林业项目而言,林木保存率低、成活率低,树种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林地生产力;苗木缺乏病虫害抵御能力、林木质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采取粗放式林业工程管理。林业生态工程缺乏整体规划,并未对林业生态工程进行细致划分,未能对各环节技术指标作出明确规定,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管理,造林面积数据严重失真。工程建设责任不明确。受部门利益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常见责任不明确和多头管理现象。若是不能及时制止这一现象,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未形成独立的工程监理队伍及机制。以往造林工程多由林业部门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并由施工或设计部门进行工程验收,缺乏有效的工程监测管理。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关意见和建议

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工程规划。林业生态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它的工程施工长、投入高、生产管理方式也比较特殊,工程建设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动态性。不论是何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前,都应当制订良好的工程治理模式,进行相应工作规划。林业生态工程应当因地制宜、进行分区规划、因害设防,实施合理布局规划,确定林业生态发展与保护相协调。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历史任务,促进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根据经济、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林业生态规划,建立与区域经济环境相适宜的规划,优化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区域支柱产业,形成区域产业化经济发展体系。加强病虫害检验检疫,实现工程监管。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将森林植被扩大到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建立病虫害检验检疫体系,利用营林改造措施做好病虫害改善措施。调整树种结构、扩大树木种植面积,营造混交林,加强林木抗病虫害能力。实现科技兴林,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快速培养出一批会管理、懂科学的技术人才,推广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发挥人力物力作用,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高标准、严要求,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工程规划设计,按照工程检查、施工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组建工程管理中心,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和专家参与其中,加快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建立生物、信息技术为引导,突出科技创新成果。加强森林经营与保护管理。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及严格的森林管理规划,以科技为引导,按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进行施工,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改造机制,加强林业质量管理,发动群众,加强林木后期管理维护,完善相应的生态林木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大量购置林业苗木管护设备,完善相应管护制度,将林木管护工作落到实处。优化林木资源的配置,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做好林木初期种植工作,保证做好林木改造工作。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采用多渠道生态林木激励机制,积极林业建设基金,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始终坚持以政府引导机制,完善省、市、县补偿基金制度,使林木改造人能够充分获益,进行林业资金转入,建立合理的受益者补偿基金制度,大胆尝试、探索分类补偿政策和分级管理政策,确定合理的林木砍伐政策,保证森林资源在经过砍伐之后不会有所减少,积极探索公益林国家赎买激励机制,给予林木所有者基金支配权。建立有效的林业生态建设激励机制、内在动力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区群众、政府、投资者作用,建立科学稳定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

结束语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制定科学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选用优良的树木栽植品种,采取相应成熟的技术组装配套,更好的攻克林业生态科学技术问题,同时要加强林业工程项目管理,制定工程项目监理、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监理工程资金建设体系。

作者:姚延兴单位:黑龙江省依安县上游乡林业站

参考文献:

林业生态工程篇2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本底脆弱,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退化问题突出,生态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8%,是世界各国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②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km2,并且每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4-6]。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万km2,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万km2的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④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7]。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影响人们目前的生存环境,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很大挑战,有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开展以林业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人工措施进行生态系统恢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意义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8]。林业生态工程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开展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一方面偏重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利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Landell-mills等[9]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可持续经营及其未来的可能变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强调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环境基础作用和能源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林业工程是一个包含着“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全部内容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各种有关产业的生态经济同步发展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的治理、保护、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0],注意从环境资源属性入手,保护、开发和利用林业生态工程,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根据林业生态系统多功能的特点,以生态效益为主,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11]。

3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概况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根据林业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的思路,决定对原有十大林业工程进行重新整合,在一个时期内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六大工程(表1和图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和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养生息和恢复发展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需要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变农民传统的耕种习惯,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不仅对现阶段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国家文明发展和人民殷实小康、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繁荣富足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等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北京乃至我国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主要解决北京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也是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其他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六大林业工程的成败和绩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体系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范围覆盖我国97%以上的县,总计划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工程范围之大、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历史所罕见,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和我国新世纪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壮举[12]。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开展使我国森林在长期投入不足和面对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快发展,对促进我国森林面积增长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截至2013年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有208万km2,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16.55%增至21.63%,活立木总蓄积量164.33亿m3,森林蓄积量151.37亿m3。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13]。截止2006年底,全国林业部门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已达1740处,面积达12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2.60%。各类保护区中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14]。与此同时,林业工程的实施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发挥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全国有近1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地区的沙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宁夏、山西、吉林等省区沙化土地开始逆转,内蒙古赤峰、陕西榆林的局部地区已基本实现山川秀美,人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得到扩展[15]。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林业生态工程的开展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一定的生态效益。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生态退化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现象仍未改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4.1林业生态建设缺乏对自然地带规律的认知

林业生态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自然地带规律的认知,不仅增加成本开支,而且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化。如热带的乔木移植到温带,要么是死亡,要么建设暖房并符合热带乔木所需要的热量条件。前者是失败,后者则成本加大数倍乃至上百倍。又如有些地方的林带要靠人工浇水才能维持,也应属于失败。有学者根据干旱、半干旱区自然地带特点提出应当重新审视三北防护林建设问题[16]。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规模营造防护林既不利于防患沙尘暴,也不符合水资源短缺的客观现实[17],完全违背客观的自然地带规律。

4.2工程规划布局不合理

规划布局的不合理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工程覆盖范围极大,林业工程区相互重叠程度高,且各项工程主导功能不同,建设期限与资金投入水平有差异,造成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混乱。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在东北地区大部分重合,也就是说该处不仅是天然林保护的范围,也是我国用材林建设基地,但无法明确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进行建设,这种现象极有可能造成2个工程在该地区都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另一方面,工程范围划分存在一定争议,如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东北地区主要是以大小兴安岭为主体进行建设,但二者北部交汇处却并未被划入工程区,而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合植被生长,且有天然森林分布,应纳入天然林保护范畴。

4.3工程质量评判指标单一,“一刀切”现象严重

目前林业工程主要以森林覆被率作为主要评判指标,是值得商榷的。以我国西北干旱区为例,适宜森林生长分布的区域面积有限,目前一些省区的森林自然覆被率多在5%以下。如果要求这些省区大面积植树造林,以达到对湿润、半湿润地区要求的相同的森林覆被率指标,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半干旱、干旱气候下各省区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应尊重自然,既应保证较高的森林覆被率,也不应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造林指标[18]。

4.4工程管理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

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工程建设缺少生态补偿等激励机制,工程区相关利益群体对工程建设成效不够关心;工程统筹规划有待改进,工程计划资金管理与工程组织实施相脱节,工程投资水平低、到位难、随意性较大等。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对公益林和商品林没有严格区分,未真正实行分类经营管理,林业生产关系无法理顺。许多地区仍未依法确定山林属权,承包者对林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法律规范和保护,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对林业工程的开展造成影响。

5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策与建议

5.1林业生态建设应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为核心,合理进行统筹和规划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载体,具有综合性特征。林业生态建设要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进行合理统筹和规划,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要重点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北方防沙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要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

5.2尊重自然地带规律,科学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地带性建设

自然地理要素(水文、土壤、气候、生物、地貌等)及其综合体呈现强烈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类型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形成不同的植被分布。林业生态建设要注重对自然地带规律的认识,秉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科学原则,切忌以森林覆被率作为我国各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指标。必须把地带性原则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地带规律,否则产生更大的生态问题。在受季风作用影响的我国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温度水分条件好,有天然森林分布,林业工程应遵循森林分布地带性规律进行植树造林。在我国最北部———北纬50°以上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应以种植寒温带针叶林为主;在东北东部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应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在辽东半岛与华北地区应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南岭以北的西南、华中、华东与华南北部的辽阔地区应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在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诸省(区)的南部以及东喜马拉雅南坡地区应以热带季雨林、雨林为主。在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地区,植被类型以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为主,仅在山地的适宜部位有森林分布。林业工程建设应以恢复草原和荒漠植被为主,局部地段可植树,但不宜大面积造林。

5.3建立森林生态服务收费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恢复和建设的投资主体是政府,但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建立林业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按照“谁收益,谁补偿”、公平合理的原则,一方面受益方向森林生态服务提供方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经济补偿。凡受益于公益林或依靠森林资源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而有直接经济收入的单位(农业、水利、水电、旅游等部门)和个人均属被征收对象,都必须缴纳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费用。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形式设立生态税。为避免开征新税难的问题,由政府职能部门出面,采取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附加的形式收取费用,为森林生态服务补偿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5.4规范林地流转制度,提高林地使用效率

林地是林业再生产最根本的资源,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林地合理流转是发挥林地效益、改变我国林地效益低下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首先,尽快制定相关法律规章,确保林地流转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合法性。逐步取消对林地流转的种种限制,并从流转范围、形式、程序等方面进行合理规范,确保林地流转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依托市场,建立完善的林地价格体系。应按照市场规律,尽快研究建立林地市场价格体系,积极推行征占用林地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补偿的新机制。再次,加强对林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对于可进行林地流转的商品林地,针对林业生态服务与社会服务功能,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对林地的保护、利用、归属等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职能活动,监督林地是否改变用途,生态环境是否遭到破坏。同时,建立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林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经营模式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属于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由承包者依法自主决定采用转让、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进行;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主要采用拍卖、招标、公开写上的方式进行流转从而激活林地市场。

5.5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林业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阵地。要响应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宣传教育、制度法规约束等手段切实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杜绝“边治理、边污染”等现象,严禁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粮食增产、经济增长,防止林地大量流失,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6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篇3

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系统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性较强的生态系统。但是,也不可忽视当外界干扰(如人类采伐、垦殖、病虫害大发生、火灾、大气候变化)强度超过系统承载能力的时候,这个系统也会崩溃。造林绿化工作,从生态学角度来谈,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它的全部内容应当是包括建造森林生物群落,同时恢复森林生态环境,在大多数森林破坏历史较长的土地上,也可以说是在非森林环境中建立森林生物群落。因此那种“刨坑栽树”,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形势依然严峻,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总体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由于人口负载过多,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必要保护和建设,大片原始森林因过度砍伐而消失,草原因过度放牧而退化,湖泊、江河、湿地在缩小,沙漠化、石漠化和荒漠化在加剧,海洋生态系统急剧衰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深受影响,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林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中包含的知识涉及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1系统论原理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即结构的有序性和系统的整体性。

2.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林业生态工程篇4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封山育林应用

abstract:closingoffeventhoughitcaneffectivelyrestoretheforestvegetation,butthismethodisnotperfect,butalsointheactualprocessofapplyingreasonablearrangement,localconditions,todeterminetheappropriateproportionofclosedforestandreforestationunderconditionsin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andotherforestryconstructionprojectwhichmeasurestheuseofclosingofftheactualsituationhavethusdevelop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ForestConservationisanimportantsafeguardtoprotectforestresourcesandpromotethesounddevelopmentofforestresources,sothatinreforestation,makethedevelopmentofforestrywillbeclosingoffahugeroleinpromotingtheprotectionofagoodecologicalenvironmentisalsopromoting.

Keywords:closedforestforestryecologicalconstruction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S755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保护中,封山育林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更新造林中进行封山育林不仅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还可促进林木的良好繁育,在林木的生长中,不仅要对林木进行良好的管护,还要对林木的生长质量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封山育林的作用下,不仅可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还给森林资源的不断扩大提供优质的林木。封山育林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森林资源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说在更新造林中,进行封山育林将对林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也有推进作用。

一、封山育林的特点以及对象

1、封山育林特点

恢复与建设植被最省钱、最省工、最快的方法就是封山育林,它的作用就是使森林的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森林的结构达到最好、森林的生态功能达到最大。根据一些学者的分析,在南部地区已经出现的完成全面绿化的省中,大概占一半以上的森林植被都是靠封山育林来实现恢复的。

2、封山育林的对象

综上所述,封山育林是可行的集约型经营类型,但是对条件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应该根据防洪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的需要,选取适宜封山育林的地方。

2.1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主指退耕还林或散生针阔叶母树具有天然下种更新条件的林地。

2.2具有天然根蘖萌生能力和伐桩萌生能力的阔叶树种的无林地、迹地、疏林地。

2.3具有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针阔叶树种的杂灌丛能封护培育成林者。

二、封山育林采取的方式

1.抓好全面规划。封山育林是一项大规模的长期绿化任务朵,应具有规划的指导思想,并本着从促进农业生产出发,做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因此,在考虑和规划封山育林的地点时,要结合目前农田水利、防洪周土工程,分轻重缓急,选择水系上游、村庄附近的重秃荒山、土壤冲刷严重急需涵养水源的地方有母树分布会很快还林的地区等,可列为封山育林的重点地区,应优先予以封禁。

2.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封山育林是一项社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是加快绿化国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但有时由于个别领导受急功近利的短期政绩效益思想影响,致使对封山育林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封山育林工作重视不够,使本来成本低、效益高的育林方法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所以应强化政府行为,把封山育林纳入日程,建立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调动其抓封山育林工作的积极性。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封山育林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大资金投入,按规划任务、时间、年限落实项目资金责任制,保证封山育林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4.实施分类经营,采取不同的封禁方法

4.1全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区彻头彻尾的封闭上,不准进山从事任何的生产生活活动,这一办法的实行必须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划分出无数的地段作为人们必要的生产活动地点。

4.2轮封

把封山育林的地方划分出众多的地段。开始的时候在某些地段实行封山,剩余的地方开放,人们可以在那些地方进行自己必要的生产活动。当被封的地段的植被恢复之后,放牧也不会影响小树的成长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一地段开封,接着再封禁过去开放的那些地段。这种轮封对于育林是有益的,同时也解决了群众的利益问题。

4.3半封

平时的时候不准到封山育林区去,但是某些特地的时节就允许人们进去。在确保林木不受到损害的状况下,有组织的同意人们进山砍柴、采野菜、割草等行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对育林有利,同时也考虑到了山区人民的生活。

三、封山育林采取的技术举措

1、开设围栏:对牲畜活动比较多的地方,用刺丝以及挖沟等方式设置一些围栏,或者栽种一些有刺的灌木等进行围封。

2、放置标志:在一些封周边明显的地方,比如说那些主要的沟口、河口、交通路口等放置标牌公示。

3、人工巡护:依据封护的面积和对人畜的危害程度设定专门的护林员等进行巡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林区的要道以及沟口设卡。

四、封山育林在更新造林中的措施

造林更新的建设发展中,对于封山育林一定要良好的进行管理。在造林更新中进行的封山育林措施也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实施,一定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地貌特征等进行综合的考虑。接着,在造林的更新中在进行具体措施的实施。

1、搞好规划设计在土地利用区划和资源调查基础上,根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封山育林地区的不同土地类型作出总体布局,具体确定封山育林的土地和林种。同时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每一块封山育林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及林柴矛盾等特点,具体设计全封、半封和轮封的方式和培育措施、管护设施。具体设计时要发扬民主,反映民意,群众讨论,几上几下后才正式公布和印发执行。

2、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成立县、乡、村的封山育林委员会、领导小组或禁山会,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办公室、护林队伍或护林员。逐山逐沟落实,明确范围四至,区划小班,成效期限。按山林权属把封育区落实到农户、集体林场和国营林场,签定合同,明确权责利。通过群众民主讨论,订立封山育林公约、乡规民约,印发到各单位各户,张贴或书写于主要路口、明显地方,群封群护,共同遵守。

3、建立管护设施,立界标、树标牌:按封育区的范围、四至边界设立界标以便管理,防止发生纠纷。并于主要路口设立标牌,注明封山范围、四至、面积、公约或民约、管护单位和责任人等,使人一目了然自觉遵守;开设防火线、带:一般以山脊为界的防火线10—15m宽,可用生土防火线和防火林带2种,可选用木荷、油茶、茶叶、杨梅、苦槠、火力楠等耐火革质阔叶树种或混交林带;逐步建立通讯网:建设无线或有线电话通讯网,密度每667hm!达到5km左右。

五、封山育林的检查验收

首先定期检查有关封育措施的执行情况一般1年1次。其次检查封育效果。设标准地定期观测目的树种、更新情况和灌草盖度的变化。最后封育期满后按一定比例抽样调查检查验收是否达到成林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小班要分析原因延长封育期并采取措施促进成林。

六、小结

封山育林虽然能够有效地恢复森林的植被,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完满的,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根据条件以及需要适当的确定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比例,就算是人工造林,在树苗的幼龄期也需要进行封禁处理。在退耕还林和别的林业建设的工程当中使用封山育林的措施还得根据实际状况,从而制定恰当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尚章冬.封山育林在繁昌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

[2]尚章冬.封山育林在繁昌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

[3]梁瑞龙,黄应钦,李娟,林建勇.广西石灰岩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一)广西石山封山育林技术[J].广西林业.2012(09)

[4]梁瑞龙,黄应钦,李娟,林建勇.广西石灰岩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二)广西石山封山育林技术[J].广西林业.2012(10)

林业生态工程篇5

关键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政策;认知;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林业工作的重点,是当前林业建设的现实性任务。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也缺少不了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应该在制度上、认知上、政策上形成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更有效地应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理论,在有序、规范、科学的环境中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1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概念

当前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概念还只是一个共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本文根据林业工作和实际理解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定义为:利用工程学、林学、生态学、控制理论、系统论原理等相关知识和理论,以林业资源为中心,建立一套植物、动物、社会相互协调、相互匹配的系统,使工程建设更好地发挥出资源储备、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目标,达到林业、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新时期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林业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环保、生态、发展观念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会有进一步的进步和发展。

2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产生背景

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生态和林业资源出现了严重下滑的局面,人们过度主攻经济效益,加大了向自然、向林业的索取力度和频率,这会直接导致林业资源的迅速下降,出现了林业生态和系统崩溃的风险,因此,必须在新时期加强和协调林业生产的速度和进程,形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同保护和开发。在这个大背景下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概念在林业研究部门被提出,并通过实践进行了验证,成为当前现代化林业建设的主力工程。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已经告别了传统僵化的封育和保持模式,讲求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对水土资源、林业资源、草原资源、地质资源的全面开发,形成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达到促进林业发展的目标[1]。

3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

3.1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政策指引

应该从领导和政策的层面上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制定现代生态林业的政策时应该兼顾各方面利益,从集体和个人共同获益的角度出发打造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重点工程中要平衡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保护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样的政策才能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也才能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当前应该将政策的引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生态保护、环境改良、生态防护等工作中进行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整合,通过农林工程建设、灾害生态恢复、防护林建设等具体的工程达到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价值和作用的体现[2]。

3.2保护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各主体经济利益

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经济利益,要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各方进行利益上有效的调整,在此基础上保持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积极态度和大力支持。在政府的层面上要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做出政策、财税上的倾斜,加大和加快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力度和质量。要给予投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民间资金以帮扶和支持,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扩宽融资渠道,形成社会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更深层次的支持。

3.3建立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正确认知

传统林业工程和林业工作只关心单一的目标与结果的关系,目的也仅仅在于林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不少人认为林业就是木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用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这种传统意识严重限制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这些地区的开展[3]。落后的林业观念使得林业的概念被划分得越来越细,一些工程的开展得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比如,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对空气污染的修复、林下空间的利用、种间特性的利用等,种植一些林下的灌木、园林树木、中草药等,很多地方的群众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实惠,都是摆设,没什么实际用处,因此,失去了示范作用和说服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更关注和经营技术,关心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等方面的深层次相互关系,力主在加强宣传力度,培养人民群众的现代林业意识的基础上,使人们可以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形成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支撑,进而实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综合价值[4]。

3.4完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相关法律制度

规范化和法制化是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是确保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质量的出发点,也是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实践操作中,各级政府可以把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开展力度、开展情况、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来,对于由于领导方式、能力、态度等问题导致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甚至造成工期延误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而对于能积极履行职责,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要给与适当的奖励,真正形成以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推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深化和提高[5]。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林业要利用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开展和建设的时机形成对发展的进一步支撑,应该从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概念的理解出发,了解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产生背景,在制度上、认知上、政策上和经济上,形成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进一步支撑,以利于林业形成有机、协调、科学的体系,在维护生态、经济和社会3种效益的同时,促进林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生态工程篇6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指导思想;生态建设;发展思路

【分类号】:X832

1、林业生态工程相关探讨

1.1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基本特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1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2.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3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4.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①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②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③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4.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①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②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③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4.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①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②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③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林业生态工程篇7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生态环境在日渐恶化,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更加剧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因为它对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林业的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特别是对于一些沙漠化的地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更具备重要的意义,维持整个生态的平衡,让人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1.1生态工程规划问题

现目前,我国很多民众对林业的地位没有很好的认识,所以必须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林业的重要性,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林业生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来说,我国国民对林业的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为国家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让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为了提升林业的地位,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1]。

1.2林业生态工程质量问题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备受关注的点。很多地区在实行林业生态建设的时候,想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措施,比如短期内退耕面积过大、退耕速度过快,这种状况会导致良种的生产供应不足,这给很多劣质种苗供应商提供了机会,提供一些质量不过关的树种,浪费了成本。有的地区在没有任何技术指导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种植,让造林的质量受到影响,这些种种现象都是;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严格把控建设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3]。

1.3林业工程投入问题

现目前,我国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只要资金充足了,林业工程就会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资金是任何项目的必要因素,缺乏资金的投入,任何项目的开展都会受到阻碍。特别是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没有资金的投入整个工程将会面临困境,陷入停滞的状态。所以为了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顺利的进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大资金的投入,并且把资金用到关键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建立一定的资金制度,防止资金的私自挪用等,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全面推广[2]。

二、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措施

2.1科学规划,做好林业生态工程总体部署

林业生态工程具备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工程的长期性、生产管理方式的特殊性、高风险性等,正因为它具备这些特点,让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加细致认真,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部署。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个区域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不同的规划和管理措施,让林业生态建设与其他板块相结合起来,进行配套使用,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的持续下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2提高造林的质量

树苗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造林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造林的质量,就要选择优质的树种。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应该根据区域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树种适应的环境、土壤和气候不一样,针对性的选择树种可以提高造林的质量;另外除了选择合适的树种外,造林之后对树种进行维护也是很重要的防治各种病虫的侵害,对树种进行有效的防治。比如加强对病虫害检测的工作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增强树种抗病虫害的能力。

2.3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经济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促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加强对它的投入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拨款和社会的募捐来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入,同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让资金都用到关键的地方,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三、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已有了自己的技术,让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形成了一门新型的工程。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让整个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实现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探索出适应的改进措施,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其他因素相互结合,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作者:王维忠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宝义,文静.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年10期

林业生态工程篇8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业建设;生态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733077

1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的措施

1.1建设好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建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林业资源,才能体现社会、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要按照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有效计划。真抓实干的进行林业规划建设,能够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保证生态林业的持续发展能有序进行。当前生态农业的基本保护区域有原生林带、自然保护区、风沙地带等区域,其中森林系统还包含着道路、居民区、水区两边等地区的防护林。它们通过线、点、面等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网络状分布。从整体上保证了科学的、有目的的林业规划,充分发挥生态林业的作用,从而使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变的需要。

1.2稳定的生态林业性和各式各样的形式

根据各个地方的生态、气候、地质条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我国的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些形式,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林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林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合理地、科学的、有效地使用和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

1.3生态农业要发展均衡

如何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和自然条件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地区森林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引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要形成完备、有序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林业生态链。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确保生态农业的均衡发展。

1.4建立林业生态一体化以及多方面的生态建设

要和周围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等现象进行治理,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能,逐渐形成促进生态发展的优势循环。同时要进一步端正思想,明确态度,治理生态农业,并非完全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的,而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社会和人们的长期工程。

2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顾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历史,是由于森林资源经受严重破坏的前提下,逐渐进行恢复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并逐步发展起来。也使人们在经受自然界的惩罚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意识,让以木材生产加工为主体的林业建设思路逐渐转化为对森林资源的地位、性质、作用的认识上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从单一的原料需求到林产品的加工制作等多方面的需求,使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得到充分体现。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做到以下3点:要实事求是,按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确保林业生态工程的有序进行;坚持管理与建设、养护与利用、自然与发展相辅相成,以改善人们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为目的,在保证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实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再利用;使林业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和生态化,保证林业生态质量,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把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4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4.1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除了政府投入的资金以外,通过多方面、多种形式从社会各个层面搜集资金,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增加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提高对生态建设项目的支持。增加对公益林之类的补偿资金和面积,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

4.2有重点、有目的的提高生态工程建设

加大对小土岗或丘陵地带的植被养护,对沙化的土地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进行封禁建设等。对已经生成的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提高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水平,增加其利用率。对城市绿化、郊区公园、退耕还林等的项目构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生态工程建设水平。

4.3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水平

对一些植被难以恢复、植树造林困难的工程,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改造,做好良种育苗、丰产林的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和攻关。并积极采用一些先进的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进技术,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还必须做到有序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建立多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调节自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作用。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林业生态工程篇9

1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所谓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即以数字技术来指导并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项保护和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人工与自然复合的综合生态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为了改良一定区域环境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改善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并不是着眼于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而是站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的发展策略,数字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数字地球”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内容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巨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对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2.1技术研究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离不开一系列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字化,实际上就是利用有效的数字采集技术,并通过对数据的组织、管理和分析,利用这些数据来描述区域内的森林系统的相关属性。在数字林业生态工程中,利用到的关键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包含有数字采集技术、信息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

2.1.1数字采集技术

数字采集部分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数字采集部分主要应用到的采集技术包括有遥感技术、GpS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通过数据采集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属性调查、数据录入及定位。

2.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通常被利用于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含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是针对采集的数据,根据林业生态工程各个专题的需要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形成数据库,以便具有针对性地使用和研究。

2.1.3知识发现技术

知识发现技术实际上就是根据数据搜集和信息数字化处理后所生成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挖掘一些隐含的对数字化林业生态建设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知识发现技术,进一步改善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数据模型的精准性、真实性及影响性,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林业生态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1.4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信息,对于数字采集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自然形态的森林树木,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直接计算和模拟相关属性数据,即将树木结构的描述方法与几何参数反演成具体的林木空间形态,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光照、纹理、渲染等手段对林木图像进行绘制,准确而逼真地实现树木形态的三维虚拟显示,这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数字林业应用中的基础。

2.2价值估算

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价值估算也是数字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森林资源的价值估算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区域内的森林面积、蓄积进行精准的统计,主要利用广义3S技术;二是利用成本估算和损益估算的方式方法对森林价值进行估价;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根据造林过程中所确定的森林资源的估算,建立森林资源的变化数据模型。对森林资源的估算,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区域内的森林经营,通过建立的森林变化数字模型,实现对区域内的造林投入与产出效果的模拟,继而获得投入费用与林业产出的投资效果,有利于当地有效整合经济资源及林业资源,从而实现对地区森林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同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3生态规划

数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林业生态规划,以促进未来区域内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数字化过程对区域内森林系统的信息进行挖掘,并形成数据库。通过开发出的造林决策平台,模拟造林,同时接收和检验管理者的请求,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拟定合理的造林技术措施,为决策者提供造林决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结合单木、林分、区域生长模型,对一定年龄期内的单木、林分和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与模拟,实现预期经济效益评价。

3小结

林业生态工程篇10

【关键词】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认识与思考

0.概述

在现在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林业、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生态理念已经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的今天。人们由于过度追求经济上的利益,持续不断地向大自然进行索取,以至于使得现在的森林严重的被损害,并且自然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面对荒漠化、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敏感的时期,人们必须要冷静的进行思考,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1.对于现代生活中生态林业工程的认识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型的林业工程,已经完全的摆脱了之前那种通过对水土资源、林木等来保持生物多样性、水土维护的模式了,而是逐渐的向生态环境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对林业的发展进行研究了。此种研究新模式关键点就是要利用好现在生态建设的理念,用工程技术来作为辅助的措施,在经济角度上进行配合,进而开展以现代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达到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经济以及生态上的效益,逐渐的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目的。生态的林业工程建设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以及具有历史性的变化,现在回顾我们国家林业的发展历程,它是逐步的从林业的发展成为人类提供林产品的一个过程,并且兼顾着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对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

2.在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中对主要问题的思考

2.1加强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落实以及引导工作

在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中,尤其是涉及到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和相关的生态保护型以及生态防护型、环境进行改良型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关系到地方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当影响到部分地方政府以及集体或个人的利益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压力。很多时候在遇到困难时,原本的计划就会被现实的困难所打破;就算已经制定好的政策,在进行落实的时候也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导致政策不能落实,或者是政策不能够及时的落实。例如,各级在财政上的预算向生态林业工厂建设方面的倾斜,以及加大放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相关优惠性质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具体表现在适度的减免部分相关的税收费用,进一步的拓宽现代生态林业工程进行科学建设需要的资金渠道,多种措施共同实施为各个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开展生态林业的工程建设提供方便,例如,延长与银行之间的贷款以及还款时间,利用民间借贷等等有效的途径进行贷款。另外,还需要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然后积极的把各个单位都推进到现代林业工程的建设当中去。

2.2兼顾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双重性利益

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在本质上一样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在一个集体中只有集体的利益得到保证了,个人的利益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但是如果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某些方面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保护个人利益是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进行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林业的发展不但能够美化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最重要是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自然环境。但是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如果发生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同的现象时,就要以林业建设的集体利益为重,当然也不能损害到个人的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好协调处理。

2.3加强人们对现代林业建设的认识与理解,正确的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

过去的传统森林培育以及经营技术最为关心的就是本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木植物种间以及本木植物种内的关系,物流与能量流等问题,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林地生产率,进一步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在之前的认识中,甚至很多人认为林业就是“木头”,认为只有材林才是林,造林就属于刨坑挖树,认为农田的防护林就是大大小小的方填林网。此种传统的意识非常严重的限制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与这些地区的工作开展,并且落后的林业观念也使得林业概念已经越划分越细,并且其中很多工程的开展也并得不到当地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例如,有一些地区为提高对空气污染的修复以及对林下空间的利用率,种植一些林下的灌木以及园林树木、中草药等。但是很多的群众认为这是“不实惠”的,都是摆设,没有什么实际性的用处。所以我们在开展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时候,需要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培养出人民群众的现代化林业意识,能够使得人们更加正确的区分开传统的林业与现代的林业。

2.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的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在现在社会中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是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基础,也是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非常重要的保障。所以,各级的政府需要依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然后及时的补充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政策,保障现代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各个级别的政府要把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开展的力度以及开展的实际情况,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地纳入到相关领导业绩的考核范围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完满,保障人们的利益,促进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在工程的建设中,由于领导在领导方式、领导能力以及领导的态度上存在问题,导致出现对现代林业工程的建设不利的因素,甚至导致出现工期延误等现象时,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对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能够积极的履行责任,并且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施工进度的,要及时的给予奖励。做到奖惩分明,对于各级的主管现代林业建设的领导职责要明确,对于相关的管理要形成一定的机制。

3.结语

生态林业就是遵循生态经济以及生态规律来发展的林业,也是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适当的自然资源来促进林业发展,且为现代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创造出最好的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林业生产系统。在进行生态林业工程的相关工作开展时,一定要符合现在国家环境建设的需要,更要符合现在林业长久持续发展的一种需要,以及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需要,所以,各个级别林业方面的主管部门就需要认真切实的负起领导的责任来,在宣传力度上逐步的加大,用科学的思想来作为引导,积极的对林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