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垃圾处理的意义十篇垃圾处理的意义十篇

垃圾处理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07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1

[关键词]日本人垃圾处理生活节约意识启示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16-02

一、日本垃圾处理的现状

自古以来,日本的资源就很贫乏,因此,日本人一直具有高度的节约意识,并且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来节约能源。在日本,从政府的政策到国民的生活各方面都反映出了良好的节约意识。与此同时,这样做不但能节约能源,而且,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至今为止,他们已经达到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对垃圾的高度详细的分类和有效利用。

日本的垃圾分类根据地区不同开始的时间也不同,大约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当时只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现在则细分为17类,比如说瓶类还可以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不仅如此,由于瓶子的盖子和标签以及瓶子本身的燃烧率不同,在扔瓶子的时候需要把盖子,标签和瓶子分开扔。并且这些被细分的垃圾,一般在处理的时候又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报纸和纸箱、杂志和废纸、旧衣物、有害垃圾等。另外,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还需要处理一下才能送走,例如,旧报纸要放整齐并捆好,一些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一些白色餐盒也需要洗干净。有的地区还需要把洗干净的饭盒送回超市。并且城市和地区的不同,扔这几种垃圾的时间也不同。比如说,东京都八王子市扔垃圾的时间。周一,不可燃垃圾和有害垃圾。周二可燃垃圾和瓶罐。周三,报纸和纸箱。周四,杂志和废纸。周五,可燃垃圾和塑料瓶。周六,旧衣服。周日休息。并且,不同垃圾也需要装进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子,还以东京都八王子为例,在八王子市,放不可燃垃圾要用黄色的塑料袋子,装可燃垃圾要用蓝色的塑料袋子。

在完成垃圾分类这一工作之后,市民还需要把垃圾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点去。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将垃圾放在各自小区指定的回收点里,再由相关部门统一来回收。在垃圾回收点可以看到每位来扔垃圾的人都遵守着同样的垃圾分装规则。并且,在日本的垃圾回收点也非常干净,更不会出现臭气熏天的现象。在这里垃圾袋的上面一般都蒙上了一个网罩,以尽量保持垃圾回收点的清洁,而收放网罩等工作就是由当地的家庭来轮流负责的。

每天八点半之前,居民们会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在这之后的一个多小时中,垃圾车会分别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取走,并送到相关的地点去处理。在这天上午的九点到十点之间,一般能看到十几辆运送不同垃圾的垃圾车。

二、特殊的垃圾处理中心

位于大阪舞洲岛上的舞洲垃圾处理厂,外表极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丽庄园,但内部却是从事城市垃圾处理工作的。

初次来到舞洲垃圾处理厂的外国人,都会对面前色彩斑斓的建筑发出巨大的疑问,它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呢?这个地方的口号定为科技和艺术的高度结合,当初建这个垃圾处理中心的时候大阪市民也是议论纷纷,怎么能把垃圾处理中心建成这样呢?这个垃圾处理中心是用增值盈利的部分来建成的,因此很多市民说一个垃圾处理厂干吗请澳大利亚设计师把它设计得那么漂亮。但是走进去就会发现,它不仅外表华丽,里头的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

舞洲工场虽然是一个垃圾收集厂和大型垃圾处理厂,但工场的二楼和三楼都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以自由地进入参观,因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走在这个工场的走廊里,你会发现像进入了森林一样,而且要特别注意的是,里面有很多专门为儿童设计,介绍环保知识的大屏幕,从这些独特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良苦用心。据该工场负责人介绍: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就有垃圾环保的内容,为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在设计上特别重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舞洲垃圾处理中心既是一个印钞机,又是一个儿童科技馆。首先,之所以说它是印钞机是因为它现在发电达到了21990千瓦,也就是说它现在的发电量能供家庭用的吸尘器―一个大约500瓦,共44000多部同时使用。他不仅提供自己用电,而且还能卖出去很多电,每年可以卖出6亿日元,相当于1000多万人民币。所以,它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像一个印钞机。

它同时又被称为儿童科技馆。它将所有垃圾处理环节进行了透明化的密封,然后在建起了一个系统的科普观摩走廊,不仅美观清洁,而且各种关于环保的科普动漫琳琅满目,很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针对儿童心理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儿童自己学会垃圾分类处理,还会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

总之,这家垃圾处理中心,可以将所有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百分之百的无害化处理,最后各种各样的再生产品,或者干脆变成了无害的灰土回归大地。舞洲垃圾处理中心可以看出日本对垃圾处理的高度重视和技术水准之高。

三、日本垃圾分类的原因与垃圾分类意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仅有37.78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的东亚岛国,然而,日本却是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是世界贸易大国,也是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日本的资源却极其匮乏,所需石油的99.7%、煤炭的97.7%、天然气的96.6%都需依赖进口。同时,日本在粮食、矿产品等资源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的补给。由于自给率极低,资源安全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强烈的资源危机意识驱使历届日本政府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资源政策和措施。

并且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日本也出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悲惨经历,因此,近年来,日本政府致力于垃圾处理,通过废品回收再利用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且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本身就环保的话,就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了,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纷纷研发绿色节能产品。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环保同行,这是时代对国家和企业提出的要求。垃圾处理同样也是日本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时展的需要。

1974年在整个东京市开始实施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分类收集。在这场垃圾战中,分类收集可以看做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垃圾加以关注的开始。当时,正好伴随着放弃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的物质追求,开展了废纸回收等种种废纸再生利用运动,闲置品交换运动。与这些运动一起,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在社区的合作关系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

垃圾处理问题对于自治团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行政项目。同时对于居民自身来说,在与邻里交往过程中虽然无大妨碍,却又是不可忽视的事情。在公共住宅、公寓中虽然居民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得到了合理设计,以便能够以家庭为单位相互独立发挥作用,但惟有垃圾处理的问题如果没有共同意识就难以解决,从而遗留下来。

四、参考与启示

当今社会,困扰人类的问题越来越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也成为了困扰许多环保家的棘手问题。要知道,现在地球有将近六十一亿的人口,每天就算每个人只产生一克的垃圾,这个垃圾的处理问题也是异常严峻的。可是每个人不可能每天只产生一克的垃圾,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垃圾的处理也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大家都在为这个问题想对策。在垃圾处理方面,科学家们一边致力于开发新的环保商品,另一边在努力解决垃圾排放问题。

在垃圾处理方面,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分类处理垃圾。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我们更应该发挥本国在国际上的作用,去尽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更为了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在节能的同时也应该从各方面回收利用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我们随手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例如我们可以用废弃过期的报纸来做铅笔的制作材料,这样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量;我们还可以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提倡鼓励他们使用环保节能的材料来代替原本要大量消耗能源的材料。其实还有更多平常我们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即使我们每天只做一件小事,13亿人每天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号称“不产生肥料垃圾的国家”的日本对垃圾进行了高度详细的分类和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来应用,也体现出了日本人的节约意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习惯都以节约各种资源为出发点,很好地践行了“从点滴做起”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本文就以上良好的节约行为进行分析和论述,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而且,为了节约各种资源,我国必须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这就有必要向日本的先进经验学习。

【参考文献】

[1]武德庆.日本国情概观[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09.

[2]孙秀萍.日本人为何这么节约[n].环球时报,2005.

[3]息文.日本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J].世界知识,1997(23).

[4]徐庆华,武书芳,于知的.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J].世界环境,1999.

[5]范雅忆.为垃圾分类而呼[n].中国环境报,2000.

[6]王颖颖.日本节能全民上阵[n].世界新闻报,2005-11-05(4).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2

关键词:生活垃圾;减量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023-02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快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已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领域一直致力于末端治理技术的研究,虽然对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外发达国家拥有并实践的垃圾减量化理念能够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加各类垃圾的循环利用率,甚至达到某类垃圾的零排放,这种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于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定义和研究意义

2.1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紧急促进法》中所确立的垃圾处理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以及采用适当措施使废物量减少(含体积和重量)的过程。减量化与资源化、无害化是垃圾管理体系中相辅相成有着紧密联系的3个因素。垃圾重新回收利用变成资源后,将有效降低生活垃圾的含量,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能利用的实施再利用,实在无法利用的按类别进行焚烧填埋,从而促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提高。

2.2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着力点在于加强末端治理技术的提升和改进。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人们对生活垃圾管理关注度的提高,围绕垃圾管理问题的研究在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具体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无论是卫生填埋还是垃圾焚烧对周边的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城市化扩张速度的加快,城镇土地资源稀缺性必将成为限制垃圾终端处置发展的瓶颈。被动的促使城镇垃圾得到妥善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既不能缓解现有问题,也不利于解决长远矛盾。只有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实现对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再以与环境相容的方式处置才是垃圾管理的正确方向。换句话说,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垃圾的排放才是垃圾管理的优先目标[1]。

3常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3.1常州市生活垃圾量和处理体系

近年来,常州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率基本达到100%。常州市(含金坛、不含溧阳)2010~2015生活垃圾年处理量如表1所示。

常州市的生活垃圾年增长速度接近8%,现有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1个卫生填埋场,总设计日处理能力为4210t/d,基本能m足常州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需求。但随着生活垃圾的日益增长,处理压力也不断增加。

常州市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还是传统的不分类混合收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上都由垃圾前端运输车,运往垃圾转运站进行预压缩或直接装箱,最后进行焚烧发电或直接填埋。虽有部分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但后期还是混收混运,没能达到预期分类处理的目的。

在常州市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且长远的意义,对缓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维护城市环境系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3.2常州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活垃圾收费模式有两种:定额收费和计量收费。常州市采用的是定额收费的方式,即按人头收取垃圾处理费。

该市目前按照2001年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常州市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实施细则》对城镇垃圾进行收费。该细则规定如下:“生活垃圾,单位负担部分为在职职工(含临时工)每人每月4元,个人负担部分以每户每月6元测算,具体征收对象和标准为在职职工每人每月3元,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2元,其他人员(无工作单位的赞助人口等)每人每月3月。”定额收费的方式比较简单,实施和管理难度较小。但是垃圾的定额收费制度存在两个方面的缺点:一是由于家庭不用为多抛扔的垃圾额外付费,家庭缺乏垃圾减量化或再循环的激励;二是厂商也缺乏积极性去生产垃圾处理成本更低的产品。大多数学者从理论上认为定额收费方式虽然在执行上比较简单,但是显然计量收费更有助于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

4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4.1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经过多年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了很多先进的垃圾管理理念。例如英国推出的垃圾金字塔(wasteFrameworkDirective),如图1。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3

【关键词】垃圾回收利用经济效益

一、相关概述

垃圾的回收利用,通常情况下包含了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相关环节,它指的是从源头上将垃圾进行分类,分为有机易腐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适于焚烧垃圾等不同的类别,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垃圾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等分别进行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化等处理过程,并实现垃圾的处理以及有效利用的垃圾处理模式。在进行垃圾分类时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垃圾的可回收利用,其次是实现对可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进行降解堆肥处理,再次是焚烧处理可燃性垃圾进行发电,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回收利用,节约资源。最后对于不能够进行其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

二、垃圾回收利用的经济分析

一般情况下,垃圾的回收利用依据利用层次的不同,能够划分为两个层面,即直接回收利用层面和间接回收利用层面。在直接回收利用层面,垃圾一般会保持其原先的使用性能以及形态,而在间接回收利用层面,除了利用原有的材料结构性质方面的循环利用之外,还有不再保持材料原有结构性质的回收利用。

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以及垃圾的综合回收利用中,金属、纸张、塑料、玻璃等可以采用回收处理,而有机的易腐垃圾则可以进行生物处理或者堆肥处理,废旧轮胎、纸巾、布、竹木等可以进行焚烧处理。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垃圾的各种成分都不可能进行百分之百的分类回收利用,应当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处理。上面所讲的可回收物资在回收率上常常会受到垃圾分类的难易程度、垃圾回收的经济可行性、垃圾产生者在垃圾产生源头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垃圾回收系统的完善程度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垃圾回收的整体比例还不高,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垃圾源头进行分类的情况下,我国的垃圾回收综合利用比重会得到大大提升。不过垃圾回收利用率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干扰因素比较多,在客观条件以及背景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单纯地堆垃圾回收率进行盲目追求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经济效益上难以保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垃圾回收利用率采用50%的比例相对比较可行。

各个地区在技术水平、垃圾成分以及物价水平等多个因素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建设和使用同等规模以及性质的垃圾回收设施,其运行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在对垃圾不进行分类处理的情况下,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处理方式,其垃圾回收的产出一般都会低于投入水平,经济效益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的前提下,垃圾处理的每一个流程以及环节都能够节约费用,增加收益。应当结合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特点以及运作流程等对各个环节进行比较分析,增加垃圾回收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的建议措施

首先,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对于垃圾回收循环利用来讲,其基础是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在建立并完善垃圾回收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法人的形式建立相应的垃圾废旧物品集散公司,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对废旧物品进行初步的前期筛选,以此来将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和垃圾提供给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并对废旧物品和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其次,进一步强化领导以及社会群众对于垃圾回收用的重视程度。各级领导应当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将垃圾回收利用提升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对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业,并积极学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垃圾回收利用的效果和效率。强化在群众中宣传垃圾回收利用的积极意义,使每个居民都意识到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并鼓励群众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变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为,在垃圾桶上标示上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标,有意识地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和综合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

再次,进行有效的政策选择和引导。尽管垃圾污染的危害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得以普及,但是未必就能够自觉地进行行动,为有效引导社会公众的垃圾处理行为,推动整个社会范围内垃圾回收利用的良好环境,有必要进行行为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一般情况下,政策引导和规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即奖惩政策以及引导政策。奖惩政策就是积极奖励好的做法,惩罚垃圾污染行为。引导政策就是采用经济等相关的手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将自己废弃的报纸、瓶罐等生活垃圾换成蔬菜、副食等相关的日用产品,在此基础上鼓励社会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垃圾污染和环境污染。奖惩政策属于政府行为的范畴,具有比较高的社会成本,同时未必能够形成较好的社会效益。而引导政策则属于市场行为,相比较于奖惩政策,成本比较小,而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则比较大,可行性比较高。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进行垃圾回收利用、分类处理以及综合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行性比较强。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垃圾回收利用以及分类综合处理本身也能够对整个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产生比价显著的推动以及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间接性的经济效益。我国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先进经验,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所具有的重大经济效益,积极着手实现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综合处理,依靠市场规律,按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推动垃圾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垃圾回收利用以及综合处理的顺利开展,切实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对于资源的浪费、垃圾处理资金的短缺等相关问题都会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各地应当积极行动,切实推进我国垃圾回收利用和综合处理的工作进程,在此基础上保障该项工作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4

关键词: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乡镇垃圾化趋势加剧,而乡镇垃圾无序管理和随意处置已严重危及乡镇生态环境,影响群众生活,已成为乡镇突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乡镇垃圾处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乡镇是社会主义乡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乡镇环境的垃圾处理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受到资金、技术限制,城镇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国城镇生活方式转变中的重大课题,城镇垃圾的妥善处置,对保护城镇环境起到了重大作用。这不仅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乡镇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城镇居民身体健康,维护区域社会安定的现实需求。在此,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通过乡镇调查,初步探索出适合的乡镇垃圾处理模式。

1乡镇垃圾处理现状调查

1.1乡镇垃圾处理调查现状

据2011年数据显示,全国乡镇每年产生90多亿吨生活污水、2.8亿吨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化肥年使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

在上饶市各乡镇中,除了集镇生活垃圾处理有收集和简易处理外,乡镇农户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集镇规模小的大约2000人,大的集镇达到8000人甚或1万人以上,按照调研数据来看,集镇每人日产生垃圾量在0.9千克左右,与国家有关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统计口径南方乡镇每日人均产生量为0.8千克相差不大,照此估算,上饶市各乡镇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8吨至9吨,从运作主体来看,乡镇生活垃圾都是由各乡(镇)政府来处理。从清运情况看,集镇规模大的乡镇生活垃圾基本达到日产日清,集镇规模小的乡镇通常每隔1-2天清运一次。从处理情况看,大部分乡镇采用集中简易填埋方式,还有采用简易堆积的方式。而在满意度方面,多达51.50%的村民对目前的生活环境感到不满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感到满意的仅占19.2%,充分说明居民对于这种“垃圾围城”的生活环境并不满意。

1.2乡镇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当前乡镇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垃圾数量猛增,房前屋后,村内外低洼处小型垃圾堆非常常见,并且无人过问;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塑料袋、饭盒、可乐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破化肥袋子、烂塑料薄膜、破鞋袜等丢弃越来越普遍;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低,很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被随意丢弃。

垃圾处理一般包括收集、转运、处理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调查中上饶市各乡镇垃圾处理在这三个环节都还做得不够:

一是大部分乡镇没有设置固定垃圾转运站。大多数乡镇只是建立垃圾临时转运点,只能露天作业,对空气的二次污染较大。

二是大部分乡镇没有专业的运输工具。大多数乡镇垃圾运输车使用的基本是农用车或拖拉机,基本没有密封,运输过程中泄露、吹散情况严重,给二次收集带来极大困难。

三是少有专用、规范的垃圾填埋场,未做到无害化处理。部分乡镇采用简易的垃圾填埋场,只是在原始的地形上加以开挖而成,没有采取任何的防渗处理措施,有的乡镇甚至只是采用简单露天堆积,未做任何处理。

四是乡镇垃圾处理运转资金困难。据了解,一个集镇人口约8000人规模的乡镇,每天的垃圾生产量达到7吨以上,采用集中填埋式处理,包括雇用专业车辆开挖及填埋土方、运输车辆维修、油费、人工工资等一年运转费用达到20万元,而收取的垃圾处理费不到3万元,其余缺口需要乡镇财政贴补,给乡镇增加巨大的经济压力。

1.3乡镇垃圾处理问题存在的原因

乡镇垃圾处理作为乡镇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镇环境改善的进程。乡镇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痼疾,无法从单方面来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多角度来探讨乡镇垃圾处理现状存在的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处理简单、随意。乡镇普遍存在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现象,乡镇生活垃圾,大部分被简易掩埋、堆放。久而久之垃圾成山,不仅附近的空气质量很受影响,而且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土地合理利用危害甚大。整体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不彻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特点。

二是农民环保意识不强。乡镇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出于自身受教育水平、国家宣传力度、乡镇农业生产模式、传统风俗习惯等原因,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亟待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水平,强化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是乡镇垃圾处理法规较少。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乡镇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

四是政府资金严重不足。乡镇居民点相对分散,交通不便造成处理费用大增,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资源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市县乡等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只能兼顾到城市和乡镇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专项资金对乡镇垃圾处理进行投入,使得乡镇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乡镇垃圾的分类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2.1乡镇垃圾的来源、分类

在我国,乡镇垃圾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村民的生活消费品如燃煤、饮食食材、塑料制品,各种废弃工具和破旧衣物等。其主要成分包括煤渣、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等。(2)产业废弃物:主要指工、农、畜牧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便。由于这类废弃物有机成分含量高,不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将会侵占大量土地和污染附近水体环境,对农村生态系统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3)危险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农村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含汞镉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失效农药和灭鼠药等。这类垃圾往往带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需要及时妥善的处理,否则会严重危及到当地甚至附近乡镇的环境。

根据生活垃圾的组分可将乡镇生活垃圾分为四类:(1)有机垃圾:如生菜、剩饭、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以及秸秆、草木等;(2)无回收价值的无机垃圾:如灰土、煤渣、破废瓷器等;(3)有回收价值的废品:如纸类、玻璃、金属等;(4)毒性垃圾:如含汞镉电池、灭鼠药等。

2.2乡镇垃圾处理的技术可行性

通过对上饶市乡镇地区垃圾成分的调查可知,其中生活垃圾中约有70%是灰土,剩余30%是厨余、砖瓦、玻璃、塑料、纸、织物、金属、木竹、有毒有害废物,生活垃圾中主要是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很少。农业废物主要是秸秆、畜禽粪便及少量其他废物(主要是废弃农药瓶)。区别于城市垃圾,乡镇垃圾分布面更广、收集更为困难,因此必须探索一条与乡镇实际相吻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与城乡统筹发展相一致的科学处理模式,并根据各地事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

目前我国使用较多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1)堆肥化。堆肥化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能用堆肥化技术进行处理的废物包括庭院垃圾、有机生活垃圾、有机剩余污泥和农业废物等。(2)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沥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最终对填埋场封场覆盖,从而将垃圾差生的危害降到最低的处理技术。(3)焚烧。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但处理费用高、操作复杂、产生二次污染。依据目前乡镇的的垃圾成分及经济情况,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建得起、能运行”,因此乡镇垃圾应采用组合式处理原则。

3乡镇垃圾处理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规划先行、以城带乡”的原则,县(市)政府作为乡镇垃圾处理建设规划的主体,针对不同县域实际情况的差异,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经济可行的垃圾处理模式。乡镇垃圾处理模式包括三种“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和“混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处理”组合模式。

3.1“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

对于县域面积较小、县城位于县域中心且经济实力较弱的县(市),可以采用在县城集中建设一座垃圾处理场,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村组建设垃圾收集点,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处理模式可以采用焚烧或填埋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一个县只需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场,一次性投资相对少,缺点是距离县城较远的边远乡镇垃圾运输成本较高。对于县域面积较大或县城不在县域中心的县(市),可以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将本县划分成2-5个片区,在处于每个片区相对中心的乡镇建设一个垃圾处理场,各乡镇负责收集和转运本乡镇垃圾,即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片区中心处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垃圾转送距离相对较短,运转成本相对减少,但一次性需建设多个垃圾处理场,首次投资增大。

3.2“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

垃圾处置的目的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垃圾处置方法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卫生填埋的方法技术简单,投资少,但占地面积大,也容易带来二次污染。传统的堆肥法要二次发酵,占地面积也很大,切堆肥技术要求高,产品指标的一致性较难控制,加之产品自身价位低,不易贮藏及远距离销售。焚烧处理的减容量及无害化效果最好,但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空气二次污染较难控制。各国普遍采用的先进方法是上述三种的组合。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现状,对于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户分散养殖普遍的地区,适宜发展户用沼气,将有机垃圾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加以利用。可以“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对于乡镇垃圾,可以设置专门的收集点,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鼓励居民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对于已经一次分类的垃圾,可大大减少二次细分类的工作量,将细分后的不同垃圾分别进行回收利用(玻璃、纸张、塑料等)、卫生填埋(煤灰、砖头等无机垃圾)、沼气发酵(菜叶、瓜皮等有机垃圾)和集中处理(电池等有毒垃圾)。“回收利用-沼气发酵-卫生填埋”模式是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模式。

3.3“混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处理”组合模式

经济较为发达的的乡镇可以采用“混合/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处理”的组合模式。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因分拣和处理处置方式的不同,为实现对乡镇生活垃圾的最优化处理。由村民主动混合/分类投放到固定收集点,将垃圾集中后进行人口分拣,根据垃圾本身可回收、有机、无机、不可回收、有毒有害等性质进行分类,再将分类后的垃圾分别运输到不同的处理点,进行回收、堆肥、填埋等处理。其中,采用混合投放还是分类投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采用混合投放收集简单,不需要单独分拣和处理,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少,难度和成本较低,但垃圾集中后分拣完全的难度增加,同时不利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实现;而分类投放则更为有效率,劳动力投入较少,一般而言后续处理难度低于混合分拣,但分类设置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垃圾后续处理暗度增加。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分类收集处理的原则必须得到贯彻,不同性质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用组被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化,无用组经过处理实现无害化,乡镇垃圾中转站对待处理垃圾进行压缩实现减量化,以实现乡镇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总目标,同时必须考虑不同乡镇地区的实际村情进行合理选择,构建相应的组合模式,方可实现有效的来及处理。

4乡镇垃圾处理的相关建议

除了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模式,在乡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村民等各种主体还必须有相应行动,方可实现真正达到有效处理乡镇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调查中上饶市的经验已经表明,借鉴城镇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案,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向国外好的处理模式学习,现针对我国乡镇现状,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农民素质,宣传环保知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乡镇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强化乡镇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只有全体农民自身形成了对环境保护的共同认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环境面貌,也从源头上杜绝环境问题的滋生。

二是完善立法,制定村规民约。我国乡镇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经验,应该重视乡镇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乡镇建设相结合,使乡镇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乡镇建设相互结合,促进乡镇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特别是对农药、医疗垃圾、电池等敏感垃圾进行回收,集中进行处理。

三是设立相关部门。村民的自治力是有限的,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结合乡镇建设的契机,政府有必要设立乡镇垃圾管理的职能部门,加强对社会主义乡镇建设过程中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管、指导。运用行政手段对乡镇垃圾处理进行强制性规范实施,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回收站、小型处理厂,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

四是引进科学技术。乡镇垃圾技术处理的技术突破不能单凭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针对乡镇的具体情况,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将科技运用到垃圾处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如建立沼气工程。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乡镇,尽量实现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

参考文献

[1]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1(11):34-36.

[2]郑好,梁成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在及管理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9):223-226.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5

【关键词】垃圾;分类排放;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也得到快速惊人的发展。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成为了各个城市所面临的首当其冲要认真妥善解决的问题。党中央与各级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地努力与奋斗,各个大中城市已经相继地实施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各个城市的环境与卫生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城市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比差距我们才会不断改进、不断进取,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排出总量也在急剧的攀升,如何才能妥善地处理好数量如此庞大的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之一。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方法。而能否成功地实施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制造城市垃圾的主体城市居民的合作,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尽量地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与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良好习惯,只有城市居民的通力合作,城市的环卫部门才能顺利地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才能对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我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2002年国家建设部就曾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排放及收集的试点,可惜大多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推广。就算实行得很好的地方,与发达国家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情况相比,差距明显还是很大的。本人认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及收集无法顺利实行,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将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带到了城市。长期生活在农村那种粗放式生活环境中,使他们养成了随时、随处、随意排放生活垃圾的习惯,对城市里生活垃圾的定时、定点排放意识淡薄,这些都从根本上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实行与普及。与此相同城市居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传统的垃圾集中排放、收集、处理的方法,已经形成了排放生活垃圾习惯的城市居民要马上改变垃圾排放方式,他们从心里也会有一定的排斥,适应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实行与普及。

2.落后的环保意识与垃圾非资源认识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在我国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环保意识都相对的比较薄弱,他们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只局限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大气、水源等的污染,很多居民都天真地认为环境污染与自己无关,那是应该政府和企业考虑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与我们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完全忽略了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实际上是与整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只有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位个体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那么整座城市的环境卫生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我们自己制造的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的必要性的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也是阻碍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我国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资源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那些可以直接换钱的资源垃圾上,比如:报纸、纸盒、易拉罐等,除此之外都被他们当作毫无价值的垃圾一起扔掉了。实际上被扔掉的垃圾里还有许多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资源,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垃圾称作是“放错了地方的黄金”,他们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达到80%,而我国还只有20%。这里除了有一些是被居民自己、收破烂儿的人以及拾荒者从中截留了之外,大部分是由于居民在排放垃圾时不实行垃圾分类而是混淆在一起的缘故,致使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环卫工作者很难进行分类处理。因此导致了我国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率持续低迷。

3.法律、法规的欠缺与宣传力度的不足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我国虽然早在2002年的时候就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试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排放与收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很多地方都半途而废或不了了之了。因此单靠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人们自觉的行为是无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才能真正地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排放。另外,就是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实施垃圾分类排放的计划的流产。我认为这主要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至今为止我们很少能在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必要性的宣传,才使人们无法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重要性。既然人们缺乏对这方面的了解与认识,那么就会觉得垃圾分类排放没有必要。如果要强行实施,反而会招致人们的反感,甚至是抵制与排斥。

4.垃圾分类方法的模糊与泛泛化阻碍了生活垃圾的分类排放。至今为止我国试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大体上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有毒垃圾。单从字面上理解,有毒有害垃圾还较容易理解与区分,但是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令人难以理解。另外每一项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很全面,不能与时俱进随着垃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令居民感到很困惑无所适从。再者就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册制作的比较粗糙,实用性差。我们知道一般家庭生活垃圾排放的主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对一些内容复杂、长篇累赘的东西本身就有抵触,因此他们对那些宣传册根本就没有兴趣和耐心去阅读了解,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垃圾分类排放的实效性。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的不断丰富,使本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更是雪上加霜。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要产生多达1.7亿吨的垃圾,每年的垃圾处理费用高达数十亿元,而通过城市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的垃圾却只有1.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0.3亿吨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清运处理而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这些垃圾的存在极大地损害城市的形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几年来加大力度整顿城市环境卫生,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虽然城市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城市垃圾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的垃圾清运及处理工作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发展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城市垃圾清运及其处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哪?本人认为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实行垃圾分类排放、分类收集。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卫工人从如今繁重的垃圾分拣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使生活垃圾的制造主体-城市居民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使垃圾从源头上彻底地减少排放量。

1.从教育宣传入手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千秋大计,教育为本。一个事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兴盛发达,都应该是始于教育。我想环保事业也不例外,要想使垃圾分类排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行,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应立足于长远,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它所能带来的环保功效是不可估量的,也是环保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一点已经被环保先进国家的德国和日本所证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和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为了唤醒国民的环保意识,他们也是率先在中小学校实施了环保教育,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当初那些接受过环保教育的青少年,长大以后就成了推动环保立法和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因此首先应该尽快在我国的中小学校设立环境教育的课程,使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教育,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和理念。真正地意识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真正地参与到垃圾分类排放创立美丽家园的环保运动中,并通过他们的行动带动周围人乃至全社会人共同参与到节能环保的垃圾分类运动中。(2)要面对现实,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排放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重点宣传教育。第一,从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相关知识入手,对居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与传授,是唤醒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排放意识的最佳途径。由各地方政府定期组织相关的专家与学者深入到各个街道与社区,做有关垃圾分类与环保方面的科普讲座,使居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排放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垃圾分类排放的行列。第二,从宣传材料的制作工艺与形式上入手,使居民自觉地索取、自觉地阅读、自觉地执行。针对居民对宣传册等一些文字类的宣传材料有抵触的现象,环卫部门、街道以及社区应该仔细研究、集思广益,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方便实用的挂历啦、环保购物袋啦等容易让居民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从创新宣传形式与方法入手,真正地达到宣传的目的与作用。环卫部门应该与街道、社区联合,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例如:文艺演出、板报以及传单等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达到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排放的理解与认识。另外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不定期的在各个社区及居民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现场示范或不定期的进入居民家中进行实际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从感官认识到实践行动的真正飞跃。

2.从法律、法规入手强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垃圾分类排放工作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撑。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垃圾分类排放的顺利实行似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垃圾分类排放、收集和处理了。他们的成功一个是源于国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下转第81页)

(上接第26页)例如日本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实施垃圾分类排放以后,就先后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设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绿色购入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不仅规范了人们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行为,还无形中的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广州市政府于2011年4月率先颁布实施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真正地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开始规范人们分类排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希望全国其它的各地方政府也能够尽快地颁布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能够尽快地步入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先进行列。

3.从荣辱观、奖惩措施入手激发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与热情。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罚款、处罚只是起到一种警示和震慑作用,并非其最终目标;其真正的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能够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规定。要想真正地激发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与热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应该以街道或社区为主导,对本辖区的居民小区以及居民的垃圾分类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地检查与监控,定期地进行评优活动,实行“流动红旗”制,哪个小区实行的好、哪户居民实行的好就将“流动红旗”挂到哪,并且在辖区的醒目位置将每次的评选结果公示于众;还要组织居民到先进小区进行参观学习,从而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排放的意识。(2)应该以各小区或居民点为单位,对每户居民排放垃圾的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指导他们如何将垃圾分类排放,监督他们是否分类排放垃圾。对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居民要相应地进行物质奖励,例如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对一些不遵守垃圾分类排放的居民进行规劝、告诫或批评。以此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排放的热情。(3)创建节能环保型城市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取得了成倍的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滞后的问题也逐渐地凸现出来,在全国的各大中城市相继地出现了“垃圾围城”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影响城市形象、阻碍城市发展的垃圾处理问题,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暂时缓解了困扰城市持续发展的垃圾问题。要想彻底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垃圾分类排放、收集和处理。我国政府已经制定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实行垃圾分类排放,只有提高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改变居民的排放垃圾的习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分类排放,才能顺利地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确保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必方.环保经济增长21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35

[2]贾菲菲,李多松.浅议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专业文库.2010

[3]潘希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6)

[4]陈曦.日本垃圾处理的启示[J].环球中国.2010(5)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6

杭州市拱墅区北秀小学303班

黄斌

星期三的早晨,我们迎着和煦的阳光,来到景安社区三楼听课。

这节课非常有意义。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些有关处理垃圾的知识。如:有害垃圾有电池、日光灯等;可回收垃圾有啤酒瓶、废纸板等;其他垃圾有烟头、破旧瓷器等;厨房垃圾有鱼骨头、果皮等。垃圾应该投入相应的垃圾桶里,否则,后果严重。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7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现状;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增多。据七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中所述,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71亿吨,虽然因城镇所处的地区不同,不同城镇的人均日垃圾产量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城镇垃圾的总清运量在不断攀升,垃圾处理问题愈发严重。

垃圾分类回收,这是从很久以前我国就开始倡导的一个垃圾处理基本要求。对于垃圾分类进行归纳回收,这是为了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以便对不同的垃圾采取相对应垃圾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处理效果,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同时最大限度的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资源,减少垃圾浪费,控制垃圾污染。

愿望是良好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我国现在仍处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起步阶段,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我国所做甚少。如今,我国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要求体现在公共垃圾回收方面,最显著的即垃圾桶出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个较大的分类,将公共场所所产生的垃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区分,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却鲜有明确规定,多以倡议、宣传为主。为了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者对此展开了一个走访调查。

以作者所在城市,河南省濮阳市为例,作者走访了市区内近四十个大小不同的居民生活区。首先,对于日常生活垃圾回收,各个小区均设有明显的垃圾回收处,确保了垃圾不会随意丢弃,保证小区内部整洁。但所有小区无一例外均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区内部没有划分不同垃圾的堆放区域,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同一区域。

通过对垃圾的观察,市民在丢弃垃圾时也并未对垃圾分类,塑料制品,餐饮垃圾,玻璃废弃物甚至电池均以直接或袋装的方式丢弃在垃圾回收处。在进一步的对前来丢垃圾的市民的询问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市民表示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实际日常垃圾丢弃时没有分类处理。90%的市民表示未分类的原因在于无明确分类垃圾堆放地点,个人分类丢弃无显著效果等。

而市政府垃圾回收系统方面,通过对市区内的垃圾回收中转站的走访,我们发现,中转站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各个小区的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垃圾压缩并转运至垃圾填埋厂或焚烧厂,出于成本方面考虑,对于垃圾集中回收均是以垃圾车按时按区域直接进行回收,并无垃圾分类方面的措施。垃圾填埋厂及焚烧厂由于距离缘故未能实地走访,但对比郑州市的垃圾处理情况,作者有理由相信,工厂内无条件、也无方法实现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分类回收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分类处理观念存在问题,认知不够深刻

对于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观念,政府和人们都存在不足。90年代,国内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混乱,作者小时候所在小区就存在垃圾乱堆乱放无人处理的情况,气味难闻,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近年来随着政府统一规范的发展,集中处理已成主流,乱堆乱放早已过去,市民乐于接受现状的变化,对于垃圾集中处理的情况鲜有了解。而由于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成效不是立杆见影的工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垃圾分类处理外部条件缺乏,分类难以实现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的除了意识,还有外部条件的支撑。走访的市民均表示未能垃圾分类是由于无分类环境所致,市民即使分类堆放,集中回收的城市垃圾收集系统也会将垃圾统一回收,失去了分类堆放的意义。政府方面,由于城市区域大、人口众多等因素,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着各种困难,需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发展中的政府是不小的开支,也使得垃圾分类回收实现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

3垃圾分类处理法律规范空缺,无可依据标准

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九十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建立相应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实行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采取“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初步完成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距离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还远远不足。现阶段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参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垃圾分类,自2009年施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是一部专门应用于垃圾分类的法规,但仅仅限制了电子产品,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条例也存在着政策不清,实践难以执行等诸多问题,相比于日本《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大量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甚至是打开垃圾回收袋确认垃圾分类情况,不符合就打回原地拒绝回收的严格要求,我国相距甚远。从立法方面垃圾分类就无从谈起,实践更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4垃圾分类处理学术研究较少,技术标准不足

日本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这个很多人有所耳闻。日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限定近乎于苛刻,每种废弃物应归于何种垃圾,每种垃圾应当何时堆放在何地,处理什么样的垃圾应缴纳多少垃圾处理费用等等规定数不胜数,有效的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问题。这都是学者、政府通过长期研究、讨论得出来的便于实施且切实针对国情的解决方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风土民情不同,垃圾产生情况也不同,照搬一个模式显然是不显示的,但我国对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学者讨论更多的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的解决处理方案,对于垃圾处理这种污染产生源头的分析明显不足,急需人们更多的关注。

其实,垃圾分类难以实现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过都证明着我国在这方面仍需长期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个人而言提出了一些方法。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8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日产生活垃圾数量持续递增,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习性落后等突出问题,垃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广大农村特别是国省道两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影响了全县环境面貌和对外形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开发开放步伐,更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建设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全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

我县辖21个乡镇,26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7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县生活垃圾日产98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240吨,可回收利用50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40吨,可回收利用120吨。20xx年,有90个自然村按照“户聚、村收、村填埋”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村镇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简易填埋处理。

从垃圾分类来看,城区生活垃圾主要包括高科技易污染类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破旧家具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果皮等)、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附属垃圾(蔬菜枝叶、瓜果皮、各类腐坏蔬菜和水果等)、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建筑材料类(碎砖瓦、渣土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人畜排泄物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区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热值较高;农村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总量较多,季节性较强(夏、冬两季量大),污染性垃圾量相对较少,可回收利用较少,焚烧热值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垃圾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仅城区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县只有90个自然村初步实现以村为单位的简易填埋,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2.填埋点设置不规范。多数简易填埋点都是利用废弃坑塘,与村庄距离不足500米,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

3.垃圾收集、存储、运输设施不配套。现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

4.专业保洁队伍不健全。全县大部分村街尚未建立保洁队伍,且现有人员管理标准、作业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环卫作业效果;

5.资金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县、乡、镇、村街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尚未形成一套分配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处理资金分担机制;

6.村容环卫意识亟待提高。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农村垃圾乱堆乱倒等生活陋习仍比较严重。

二、实施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系统建设的规划背景和有利条件

1.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县财政收入4.71亿元,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环境卫生工作,将垃圾处理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近年来,我县对垃圾处理工作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为全面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20xx年,在全县90个新农村试点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为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意义。

4.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提升,通过广泛深入、行之有效的宣传发动,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大提升,广大群众在环境建设中收获了实惠,体会到发展,对提升全县环境面貌的要求更加迫切,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5.为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央出台了10项宏观调控措施,市里也配套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根据省市要求,我县成立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进贤县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实施意见》,为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有利契机。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可供选择,具体是:无害化卫生填埋和无害化焚烧发电。两种模式特点对比如下:

(一)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卫生填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适应用性广,广泛适用于各种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地区;二是对垃圾成分要求较低;三是垃圾处理量调整范围较大,承担负荷变化的能力较强;四是处理工艺和技术相对更加成熟、稳定、可靠;五是基础设施等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较低。

缺点:环保“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一般。

(二)无害化焚烧发电处理模式。相对于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模式,焚烧发电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一是环保性更强,“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更好;二是资源回收利用性更高,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电能,更加符合“资源化”要求。

缺点:一是对垃圾供应量和垃圾成分要求较高,每日需持续供应大量高热值生活垃圾,才能确保实现正常发电,实施难度较大;二是一次性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行经费较高;三是工艺技术流程相对复杂,对建设、运营人员要求较高;四是该模式多使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内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较少,多数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艰难。

四、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目前,南昌市通过招商引资拟在我县泉岭乡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其能利用的都是一些热值较高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大部分生活垃圾无法焚烧发电,且建设周期至少需要2-3年,因此,采用无害化卫生填埋模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当前权宜之计。针对我县农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农村行政村、自然村垃圾处理可分别采取户集村收村填埋、户集村收乡镇填埋、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县统一填埋等方式进行。乡村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经过规划、水利、卫生等部门参与,选择在村庄夏季风的下风向和不污染饮用水及地下水源的地方,距人畜居栖点800米以外,库容考虑10年左右,按照无害化设施要求建设。

(二)规范运作流程,强化分类减量措施,下大力做好垃圾减量化文章。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运行成本的重要环节,对垃圾处理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城乡统筹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发达地区垃圾减量模式,立足源头,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探索并建立“农户自觉分类会聚,村街入户收集分拣,乡镇区域压缩运输,全县分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创新“两次分拣、双层减量”(农户源头分拣、村街二次分拣;村街分类减量、乡镇压缩减量)的垃圾减量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一是农户利用统一配给的两个垃圾收集容器,自觉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二是村街保洁员要严格落实入户收垃圾机制,将农户日产生活垃圾集中运输到垃圾分拣场进行二次分拣减量;三是乡镇保洁队入村对分类减量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减量处理后,运往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争取将进贤作为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县,争取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由市、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日常运行费用市里补贴40%,县、乡、村共同承担60%。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解决经费紧张的问题。三是涉及农村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农项目,如农村改路、血防改厕、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要结合农村环卫保洁,给予项目倾斜支持。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9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立法完善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已日趋尖锐。污染环境、破坏市容、传播疾病、滋生社会矛盾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副产品,不仅对城市居住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限制了一城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芬兰和丹麦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参与机制,同时本国公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这为本国有效降低城市生活垃圾对居民的负面影响提供了重要支持。[1](p79)我国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政府主导的集中化、规模化垃圾处理模式仍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2](p40),然而多数地区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不完善,甚至几近空白。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行为模式,并未得到当地公众的充分理解和有效监督,公众对抗政府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公众参与研究十分重要!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改革源于1992年出台的《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起步不算晚。该通知首次提出要让政府以外的个人分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任务。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仍处于萌芽期。现阶段,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呈现以下特点:

1.1公众意见集中表达困难

一城的生活垃圾由一城居民共同制造,远离垃圾焚烧厂的居民相比垃圾焚烧厂附近的居民是垃圾处理的获利者。两类居民对待垃圾焚烧厂的态度也会迥异,前者不会强烈反对垃圾焚烧厂的兴建,后者则强烈抵制垃圾焚烧厂落户在自己家附近。即使存在共同利益的同类居民间,也会因各自认知的差异,提出的主张可能非常分散、片面甚至存在内部冲突,这将大大削弱他们追求共同利益的能力。简单来说,因群体间存在利益冲突,个体间存在认知差异,公众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意见很难集中表达。

1.2治理信息供给不足影响公众的参与能力

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支持,公众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在当下的中国,公众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严重削弱了公众参与机制应有的功能,并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从实践来看,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公众居住环境影响特别巨大,公众渴望环保部门以及建设单位能及时、有效地公开环评文件。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并没有规定在编制和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应主动公开其内容,公众只能事后申请,往往也于事无补。在公众能及时获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匮乏的情形下,公众的有限参与也只具有形式意义。

1.3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方式不合理

近些年,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那就是公众表达其正当利益诉求时往往是被迫采取非法聚众、示威等方式。如北京六里囤垃圾焚烧厂案以及全国各地公众反对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活动等都呈现出法律制度外参与的情景。虽然近几年,政府为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了许多新的参与方式,如公示、听证、电子政务等。但现有的公众参与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有限。比如网络平台上的公众利益主张无力,政府互动迟缓;所谓的听证容易受利益部门的诱导;公示的时间和范围有限,不利于公众的监督参与;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公众利益受损后,还面临上访无门的困境。

2有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评析

2.1相关法律规范现状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还比较少。1992年出台的《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要让政府以外的个人分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任务。2002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首创公众缴费制,宣示了公众参与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可能性。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生活垃圾污染污染环境的防治》一章中,并没有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只是在其《总则》中之第九条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制定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该部门规章首次肯定了公众可以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2011年4月19日起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将全员动员、科学引导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作为政府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

此外,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有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纲领性规定。

2.2现有法律制度的缺陷

现有的关于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乏现念的支持。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法律法规的理念还停留在“全能政府”时代,而不是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规定。其次,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公开不够全面。我国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在开工建设前未将相关信息公示于众,更鲜少征求公众意见,即使有公众的参与也多为走形式,有切身厉害关系的公众往往面临渴望参与却参与无门的困境。最后,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现行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只做了纲领性的规定,实际操作性不强,无法保障公民有效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

3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展望

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评析,不难看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困难重重,相关法律制度也不够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的发展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和政府的进一步引导、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公众的支持与参与。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想从公众意识、信息获取、参与方式这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具体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3.1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意识

现代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众个体对城市生活垃圾相关问题认识水平的高低会左右其对生活垃圾治理的一般性态度以及行为模式的选择。增加个人对垃圾治理问题的认知会促使其对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行动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因而提高公众对城市生活垃圾的认知水平,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1.1重视公众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首先,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规划,并纳入公民社会理念,从而引导广大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其次,法律法规应明确公民有提高自身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意识地义务,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不仅是政府、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个社会公众应主动担负的责任,公众有义务提高自身的环保参与意识。第三,建议设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日,号召公众有意识的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从而从源头上治理城市生活垃圾。

3.1.2将城市生活垃圾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环保课程

完善的教育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将城市生活垃圾知识教育纳入小学、中学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设置相应的教育计划,逐步从小培养公众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了解和关注,培育他们爱护城市环境的观念与习惯。学校在假期可组织全校学生参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寻找城市生活垃圾破坏的痕迹,并将其作为学生校外环境教育的一部分。

3.1.3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知识宣传主体

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意识的提高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也需要其他社会力量长期有效地宣传。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知识宣传主体势在必行。第一,政府应改善宣传方式,注重发挥电脑、手机、公交车窗等移动新媒体平台对城市生活垃治理法规、政策、处理技术方法等知识的宣传作用。第二,形成企业和社区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企业邀请社区居民实地参观垃圾处理工厂、开展循环产品营销活动、组织社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活动等,以企业带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意识的提高。第三,应当积极发挥城市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如,在社区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社工可以在其工作职责中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知识宣传一项。第四,探索环保公益组织和高校的合作机制。环保公益组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两者应合作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知识宣传实践活动,必能对社会产生极强的正能量。

3.2扩宽公民获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途径

如果缺少相关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即使公众有了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意识,也无从做起。随着公众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公开途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过以下措施扩宽我国公众获悉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途径。

3.2.1利用门户网站、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应用软件等为公众提供实时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我国各城市的环保部门可以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利用微博、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支付宝、来往)的公共平台等定期、及时地向公众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信息。

3.2.2鼓励社会组织监测和城市生活垃圾环境信息。有相应检测能力的社会组织、高校也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设备、资源、人力等优势,组织民间城市生活垃圾环境监测并定期向公众监测结果。上述组织、机构应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民间城市生活垃圾监测,的城市生活垃圾环境信息也应是真实、可靠地,其行为的宗旨也应是为了社会福祉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高校等第三方机构监测和城市生活垃圾环境信息将是公众获取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信息的重要渠道。

3.3丰富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公众参与的方式

只有丰富公众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方式,才能在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3.3.1构建合理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机制

对城市生活垃圾制造者收费是公众间接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一种方式。合理的收费机制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生活垃圾总量,而且可以调动公众更广泛的参与垃圾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我国开征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比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机制,因而有必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第一,严格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研讨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探索适合本城市发展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如按量收费、按家庭人口收费等。第二,委托第三方主体代收城市生活垃圾费,以解决城市生活垃圾费用征收难、成本高的问题,如将城市生活垃圾费用附征于每户的水、电等必需品中,引导公众自觉纳费。

3.3.2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

城市生活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具有极大的投资潜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既能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更可以增强企业与政府在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竞争与合作。为此,我国应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并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第一,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第二,明确政府的管理、监管职责,依法行政,保障民间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3.3.3增强环保公益组织的作用

环保公益组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政府工作的帮助者、监督者和推动者。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主体应是多层次的,不仅需要政府、市民的介入,还应当鼓励环保公益组织这种强有力的公众力量的加入。环保公益组织在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应占据重要一席。第一,构建环保公益组织与政府及市民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领域的良好互动机制,鼓励更多的环保公益组织参与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第二,利用环保公益组织专业、高校的特性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增强环保公益组织在增进市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等方面的作用。第三,加强环保公益组织与学校和公民个人间的合作,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常超,王铁山.垃圾处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城市问题,2009(01).

[2]王德宝,胡莹.我国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及处理方法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0(01).

[3]王明生,杨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4]冯玉军.法经济学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垃圾处理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垃圾短信;认定;生活安宁

中图分类号:F626.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328-02

一、确定垃圾短信的定义

(一)垃圾短信所侵害的主要权利

本文认为在考虑垃圾短信的定义时,其逻辑起点应该是制止垃圾短信的原因,也就是垃圾短信侵犯了接收者的哪些权利。因为垃圾短信是一种侵权行为,所以对其才需要制止。如果能够确定垃圾短信所侵犯的权利,那么其定义就可以自然得出。在这里首先需要说明,垃圾短信依其内容可以分为内容违法和内容不违法两种;内容违法就是违反了国家关于短信内容的强制性规定,比如《电信条例》第57条,还有《广告法》第7条,这种因其本身具有违法性而被禁止的短信,准确来说,应该被称作“违法短信”,所以本文在此不做讨论;接下来仅对内容不违法的垃圾短信所侵犯的接收者的主要权利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垃圾短信”之定义。

1.生活安宁权。垃圾短信所侵犯的最为直接的权利就是“生活安宁权”。目前,生活安宁权并不是一个为法律所明文规定的权利,关于其在权利体系中的地位也没有定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公民的生活安宁应该得到保护。生活安宁是指公民享有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个人事务、管理个人领域,维护个人空间不受他人干涉、侵扰的权利。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安宁且不受打扰地生活的权利。依照有关学者的观点,生活安宁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排除对个人正常生活的骚扰。第二,禁止非法侵入个人空间。第三,对个人事项的自主决定权。要确定发送垃圾短信是不是对公民生活安宁权的侵扰,首先需要确定手机内存空间是否为公民的个人生活领域,本文认为手机内存空间当然属于个人生活领域。综上所述,垃圾短信毫无疑问地侵犯了接收者的生活安宁权。生活安宁权的权利主体有权维护自己的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公民个人有权决定自己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外界沟通,公民个人有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被外界随意打扰,而垃圾短信则显然侵扰了接受者正常生活的秩序和安宁生活的状态。

2.个人信息权。“个人信息”,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1]。在信息社会,信息已经由一个简单的交流工具演变为一种基础资源――信息资源,它和物质、能量并存,而且其作用超过了传统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个人信息是信息资源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分,它不但是一种资源,而且还承载着公民的人格利益。

本文认为,并不是所有发送垃圾短信的行为都会侵犯到个人信息权,有一些垃圾短信发送者在发送短信时,采取无差别的随意发送,也就是说,这些发送者并不知道其所发送的号码所有者的身份等个人情况,甚至该手机是否正常使用都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发送者因为并不知道短信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而没有侵犯接收者的个人信息权。只有将垃圾短信“精确发送”的发送者才涉及侵犯接收者的个人信息权。有些广告短信发送者为了节约成本,有效利用每一条短信,实现成本效益最优,会有选择的针对某些“潜在客户”发送短信,对接收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姓名、性别、年龄情况、民族、婚恋情况、职业情况、收入情况、住址、身体情况等信息,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对有可能的回复的接收者发送短信。这种情形下,发送者的行为涉及到对接收者个人信息的利用,而个人信息权的主体有权控制其个人信息,排除他人在其未授权时的非法利用。故而,这种因了解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而将垃圾短信“精确发送”行为属于侵犯接收者个人信息权的行为。同时需要说明,这种行为不论是否出于商业的目的,哪怕仅仅是出于骚扰的目的也会因其擅自使用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而侵犯了接收者的个人信息权。

3.财产权。财产权是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基本类别,其与人身权相对,共同构成了民事权利体系。之所以认为垃圾短信会侵犯接收者的财产权,是因为垃圾短信会占用接收者的手机内存,用户要识别并删除这些短信,导致手机使用次数的额外增加。每一部手机的使用次数都是有限的,在达到一定的磨损程度后手机就会无法使用,如果因为非用户意愿的手机使用而造成用户手机的额外磨损,进而导致手机的提前报废,那么就是损害了接收者对于手机的财产权。用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识别并删除这些垃圾短信,因为时间与金钱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将接收者因为必须要删除该垃圾短信而花费的额外时间理解为财产损失,也是可以的。垃圾短信在该因果关系中仅仅是一个诈骗工具,仅仅是误导受骗者的工具,这种诈骗方式与通过言语、书面文字等手段进行诈骗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而不应将这种因受到诈骗而导致财产权受损的不良后果归咎于垃圾短信。

(二)对于“垃圾短信”的定义

由上文可知,垃圾短信侵害了短信接收者的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权、财产权等权利,因而需要遏制垃圾短信的肆虐。在上各述权利中,个人信息权并不是每一条垃圾短信都会造成侵害的;因垃圾短信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如果平均到每一条垃圾短信上,就会极其微小;至于生活安宁权也是每一条垃圾短信都必然会造成侵害,而且其侵害体现的最为明显、直接。由此可见,垃圾短信对于接收者造成的损失,精神层面要大于物质层面。固然在当前的法治环境下,通过个人信息滥用的财产责任来惩罚垃圾短信发送者,遏制垃圾短信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此种方式是最适当的选择,这种选择只是在我国法律对于公民精神权利缺乏有效保护的现实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法律对于侵犯公民精神权利的惩罚效果等同于甚至超过侵犯财产权利的惩罚效果,那么通过赔偿对于因垃圾短信而造成的精神权利损失和某些情况下的财产权利损失,遏制垃圾短信将会取得更好地效果。

结合上文,垃圾短信,应当是指与接收者没有特殊关系的短信发送者,违背接收者的意愿,擅自发送至接收者手机内存空间的短信息。

该定义的核心是“违背接收者的意愿”,这充分体现了垃圾短信对于接收者生活安宁权、通信自由权的侵害;因为个人信息权不是每一条短信都会侵害,而每一条垃圾短信造成的财产权损失也过于微小,出于精练表达的考虑就不在定义中表述出来了。如果发送者与接收者有特殊关系,哪怕所发送的短信内容并不是接收者所愿意看到的,也不能被视为垃圾短信,比如银行的催款短信、交通违规催缴罚款短信、恋人的分手短信等等;至于特殊关系如何确定则在下面的部分进行论述。除此之外,一条垃圾短信也只有进入到接收者的手机内存空间,处于有机会被接收者看到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对这条垃圾短信进行规制,也才可以将其称为垃圾短信;假如一条短信发出后并没有被接收到,那么对其进行规制就失去了意义,此时就不用考虑这条短信的定性问题。

二、垃圾短信的认定方式

垃圾短信是与接收者没有特殊关系的短信发送者,违背接收者的意愿,擅自发送至接收者手机内存空间的短信息。由此定义可以看出垃圾短信接收者在垃圾短信的认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垃圾短信接收者应该处于维权主体的地位。如果垃圾短信的内容违反《广告法》、《电信条例》等强制性规定,那么就可以直接被认定为“违法短信”,进而可以由国家的公权力机关予以制止,短信接收者也可以举报或者;而对于内容不违法的垃圾短信,固然可以由公权力机关出面制止,可是单单由公权力机关采取行动是不足的,因为这些垃圾短信数量巨大、内容繁杂,公权力机关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有一些垃圾短信是其无法制止或者制止效果不佳的,因而应该赋予短信接收者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确立垃圾短信接收者维权主体的地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是“维权主体”,而不是“认定主体”,因为在一个法治社会,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侵害了另一个人权利的权力只能由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享有。与此同时,公权力机关的认定权也应该是一种“形式认定权”,也就是说,只要公民提出维权主张、提交形式证据(手机和垃圾短信),然后公权力机关就应该做出认定该短信为垃圾短信的判断,除非发送者提出证据证明其与接收者之间存在特殊关系。

之所以要确立垃圾短信接收者维权主体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公民的维权积极性,有效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更是有着以下深刻的原因。垃圾短信最直接、最明显侵害到了接收者的生活安宁权。垃圾短信之所以被称为“垃圾”短信,是因为这条短信侵扰了接收者的生活安宁,而生活安宁的含义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生活安宁”是否被侵扰只能而且必须要由接收者来判断,这是因为不同的公民对于同一内容的短信的主观评价标准和结果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在某公民看来是“垃圾”的短信,在其他公民看来,则完全有可能是很有价值的短信,比如说出售房地产的广告短信,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校学生而言毫无疑问是垃圾短信,但是对于一个正在急于购房的人而言就是很有用的信息。另外,如果我们不给予垃圾短信接收者维权主体的地位,还将会有悖于“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拉伦茨认为,人是伦理学上的基本概念,而私法中的人是伦理学上的人的移植,伦理学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能当作他人达到目的的手段,因为人有其尊严和价值并且是自律的。在伦理学上,人是有尊严与价值的,这种尊严与价值应该得到他人的尊重并且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人虽是肉体的存在,但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理性的和意思的,可谓是伦理的存在。”“在伦理人格主义哲学看来,人正因为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因此他本身具有一种价值,即人不能作为其他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人具有其‘尊严’。”因此康德认为“每个人都享有要求其他人尊重自己的权利,而他也必须相对于任何其他人受到该义务的约束。”由此可知,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和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发送垃圾短信侵犯了接收者的自由和生活安宁不受打扰的尊严,那么就应当赋予短信接收者以维护其自由与尊严的权利,并确立其维权主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