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环保年度总结十篇乡镇环保年度总结十篇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01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活法”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为继续改善全镇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我镇大气、土壤、水环境深度治理,着力解决影响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根据太和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指示精神,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地。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我镇成立了由书记张鹏、镇长李贺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徐立德任副组长,各村、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关集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项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脆弱性;环境产权

中图分类号:F3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89-02

一、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基本状况

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指由于乡镇企业的生产活动而导致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上述这些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种类虽然不同,但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即其环境后果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影响可能往往比明显的影响要严重一些。

中国曾经对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状况进行过两次官方调查,即“全国乡镇工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调查”。第一次调查于1989年开始进行,由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第二次调查于1996年初开始实施,以1995年为基准年,由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环保局、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1997年底进行结果汇总,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工业废气方面。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849.5万吨,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50.3%;工业粉尘排放量1325.3万吨,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67.5%;二氧化硫排放量441.1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23.9%。同1989年调查结果相比,烟尘排放量增加了56%,工业粉尘排放量增加了18.2%,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23%。

第二,工业废水方面。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9.1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6113万吨,占全国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4.3%。同1989年调查结果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了12.1%;化学需氧量增加了24.6%。

第三,固体废物方面。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8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88.7%;全国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亿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7.3%。同1989年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相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了55.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了39.6%。

2000年之后,中国在每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取消了“乡镇企业”这一统计类别,使得近几年的乡镇企业污染数据不再可以得到。从此,学者们对于乡镇工业污染现状的研究,大多缺乏可靠的、明确的资料,只能依据大致的估计或者实地的考察来进行研究。但学者们(张玉林,2003)的估计基本一致,即近年来乡镇工业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2006年总理主持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进行联合调查所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的数据也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其中乡镇工业污染损失值超过50%,乡镇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这与前二次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

二、造成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原因分析

1.乡镇企业地理环境的自身脆弱性。在中国,大多数的乡镇企业都是在农村产生和发展,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因而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使得农村地区对乡镇企业的三废等污染物的吸纳能力极弱,这些三废等污染物对耕地、森林、水等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据测算,由于植被、森林的破坏和乡镇工业“三废”排放的日益加剧,中国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正以58.19万公顷的速度扩大。流失的土壤带走了大量生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养分。黄河、长江一年流失氮、磷、钾4400万吨,超过中国化肥一年的施用量。

2.相关利益者的不作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对一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这些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对环境治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乡镇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纵容、默许、不作为。一些乡镇企业自身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而漠视其产生的环境污染,他们不愿意改进技术,更不愿意在环境治理上面花费成本。一些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员工及其亲属为了能够得到工作,获取收入对所在乡镇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容忍的态度,其环保意识不高。

3.乡镇企业的环境产权不明晰。环境产权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分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拥有一种环境资源的产权就是拥有这种资源使用的决策权和收益权,因此,环境产权涉及到一系列影响资源利用的权利,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当前中国乡镇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环境产权,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企业就有了使用环境资源的自由而不需要付费,因为既然乡镇企业不用承担他们所引发的负外部效应产生的全部成本,他们必将过度地从事这类活动;同时由于没有产权,乡镇企业也就失去了对其所在区域的环境资源进行投资的动力,因为既然得不到带来正外部效应的环境投入的全部收益,他必将尽可能少地从事这类活动。因此,造成的结果是,能够产生正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如树木草坪、环境基础设施等)会出现供给不足,而接纳负外部性的环境资源(如大气、水体、土壤等)则会被过度污染。

三、解决乡镇企业污染环境问题的对策

对于日益严重的乡镇企业污染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强有力管理对策和措施。王健民(1993)指出,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法制、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五种手段,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2000年,他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采用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尤其是对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乡镇企业污染控制及生态破坏防治采用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尤其必要。石立(2006)在《浅析中国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及治理》一文中则认为,加强乡镇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根本途径在于消除环境保护中的行政体制障碍。因此要增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1%;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除了上面一些学者指出的对策以外,下面一些措施在解决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1.法制措施。乡镇企业过度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所隐含的恰恰是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因此制定《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从而明晰乡镇企业的环境产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定并且严格执行来规范乡镇企业的环境行为,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给予严厉处罚,对保护环境资源的给予奖励。

2.行政措施。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制定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真正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对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综合决策能力。要竭力破除环境保护中的行政体制障碍,为此,应增大政府对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l%。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另外还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县、县对乡的转移支付。

3.经济措施。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应拓宽激励资源,用制度创新来规范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构建多元化的激励资源体系,以期实现乡镇企业、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快速和健康发展。

4.宣传教育措施。应从对政府官员和乡镇企业法人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环境教育入手,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地方领导干部和乡镇企业领导者要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即是牺牲环境换取发展速度的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安.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招商引资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J].消费导刊,2008,(2).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3

乡镇环保工作总结2021

20XX年度,XXX镇环保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使我镇的环保各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就我镇20XX年环保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明确

年初,镇党委、政府根据县环保工作总体部署,结合镇域实际,充实、调整了环保工作领导组,调整了创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更新办公条件,充实人员,镇政府以赤政[20xx]2号文件下发了指导全年工作的《XXX镇20XX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于20XX年X月四次召开镇域内村支两委负责人。厂矿、企业厂长、经理、环保负责人参加的环保工作会议,并同各村、企业签订《20XX年XXX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X份,签订率100%,制度落实到,责任分工明确。

二、统筹安排、措施到位、专项行动效果明显。

针对尾矿库污染和违法排污企业的重点,XXX镇以赤政[20XX]14号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责任目标管理的通知》和赤政文[20XX]48号《XXX镇20XX年政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环保人员昼夜巡查,及时查处环境污染隐患,并现场督导予以治理,全年共查处环保隐患X起、治理X起、治理合格率100%。处理环保事故X起,全镇小碾子、小选厂全部关停、拆除,没有出现反弹,其中X家已恢复地貌。重拳行动拆除违规土法炼钒厂一家。拆除、并做无害化处理淋金池,X处X家,氰化洗洞X处X家,合格率达100%,保证了我镇环境安全,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环保事故,保证了北沟河出境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排放。

三、广泛宣传、环保政策深入人心、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为扩大环保影响,强化群众、企业的环境意识,我镇采取灵活的宣传方法,利用会议、标语、板报、广播、书刊、新闻、传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群众,企业进行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特别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镇政府出动宣传车X次,散发传单X份,张贴标语X幅,悬挂横幅X条,受宣传、教育群众、职工X人次,设立咨询台,受理群众环保请求X条,解答环保法律、法规X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大增强,维权意识明显提高。

四、强化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状况

在加强生态创建的同时,必须遏制秸秆焚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镇政府以印发《XXX镇20XX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将秸秆禁烧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坚持24小时不间断全面巡查和重点区域监督,并执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护林员、党员、妇女小组长保地块的层层责任制,并执行日报告制,落实秸秆禁烧责任,由于措施得力,责任明确,夏、秋两季没有发生一起秸秆焚烧现象。

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确保镇域环境安全。

以县人大环保执法检查为契机,我们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大检查,重点对工业污水排放、有害气体排放、环保设施进行检查,重点对花园、九鼎沟水源保护区内的重要污染源——矿山和面源污染进行了治理,保证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质量,保证镇域及县域的饮用水安全。

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人居环境的改善。

为改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状况,我镇投资X万元,新建垃圾池X座,垃圾中转站X座,配备环卫工人X人,配备垃圾清运车X台。

七、工作扎实,环保工作成效显著。

1、出境水质全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2、镇域内小选厂、小碾子、淋金厂、土法炼钒厂全部取缔,没有死灰复燃现象。

3、秋、夏两季没有发生秸秆焚烧现象。

4、没有发生污染信访事件。

5、没有出现重大污染事故。

6、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7、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顺利通过评审。

8、XX村省级生态文明村顺利通过。

八、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20XX年我镇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一些新上、改扩建项目环保配套设施还不到位,个别选厂尾矿库超载运行,抵御污染能力不能适应环保要求。

2、生态环境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大。

3、环保意识、环保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

4、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5、农村饮用水安全还令人担忧。

6、对农村面源污染和养殖业污染问题重视不够。

(二)下步措施:

根据存在问题,我镇下步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生态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事故发生,使我镇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镇环保工作总结2021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

召开乡村干部大会,明确当前环保工作重点,要求各村抓好春节前后环境治理工作,重点做好秸秆禁烧、森林防火、路面保洁、垃圾清运及河道保洁等工作;召开广播会,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公布环保举报电话,切实提升全乡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业务培训会,对各村(社区)网格员进行反复培训,明确监管内容,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环保工作关口前移。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

开展秸秆禁烧专项整治,乡上每天安排一组值班人员对辖区内秸秆焚烧行为进行巡查,同时做好对群众的解释教育工作,严禁焚烧秸秆、树叶、垃圾等行为;开展日常抽查监管工作,从现有台账中随机抽查部分工业企业和畜牧养殖场,督促业主做好环境保护及整改工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要求各村加大清洁维护频次,本月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xx带队到xx视察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和集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对xx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乡镇环保工作总结2021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我们围绕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严格控制,重点治理,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乡村环境、生态环境和企业环境建设,全乡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为加快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环保工作机制

年初,乡党委、政府召开了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制订了《XX乡环保工作实施意见》,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分别与有关单位和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考核,把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结合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年内,出动宣传车X次,发放宣传单X张,写标语X条,涂刷墙体宣传标语X处,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全身心的参与到保护环境、创建绿色家园的行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环保工作达到“家喻户晓”的目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加强。以实现环保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创收节支,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状况,影响到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衡量标准。我乡针对实际情况,一方面认真掌握各税源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动态,防止税源流失;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登记,为我乡加大环保投入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把环保投入资金纳入到年度乡财政预算,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参加年终考评。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绿色环保项目。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没有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就无从说起。为此,我乡今年把项目建设与环保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建绿色企业。围绕从“源头抓起,重点治理,全面达标”的总体要求,在引进项目时,严格审查,不符合环保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对新上项目严格把关,引导帮助办理环保影响评估手续,确保各个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年内,新上农业项目X个,工业项目X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X个,新上项目的全部通过环保验收。

五、以文明生态村创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村创建活动。

XX村为今年我乡文明生态村创建村。在上级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通过乡村两级共同努力,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村内主干道X米全部得到硬化,在主干道安装路灯X盏,张贴宣传标语X条,涂文化墙X平方米,修建垃圾池X个,公共厕所X处,建X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一处。创建村“两室一栏”建设规范、内容齐全,“六簿三册”记录规范,档案齐全。圆满完成创建任务,达到了优化人居环境,美化家园的目的,有效带动了其余各村的村容村貌建设。此外榆树沟村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明生态村。

六、严历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妥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积极督导辖区内各个企业加强污染防治,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加大检查力度,年内,对全乡各企业进行X次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使我乡一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出现一次反弹,没有引发一次群众因环境污染而越级上访事件。

七、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搞好生态家园建设。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乡镇企业与wto现状调查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自身优势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乡镇企业就是由镇、村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联合企业组成的,具有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随着乡镇企业转制的实施,其中个体民营企业所占的经济总量正在逐步上升,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企业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在发展初期有自身的优势.

(一)乡镇企业在制度方面的优势

乡镇企业拥有比国有企业更加灵活的企业机制.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可以从其产权结构中得到解释.虽然乡镇企业的主体是集体所有制,同国营企业一样存在产权模糊等缺陷,但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1、企业经营自.经营自无疑是保证企业成为市场竟争主体的必要条件.就乡镇企业来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游离于国家计划体制之外,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国家宏观计划的约束。此外,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政府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也使企业赢得了更大的经营自。

2、企业退出机制。企业退出机制包括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重组。对人员流动来说,乡镇企业在用工上实行的双向选择,使得其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人力资本效用的最大化。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得企业充满活力。

3、主管部门的管理效率。从管理体系上看,社区政府管理乡镇企业的层次和幅度都比国有企业要小,再加上社区政府与乡镇在利益上的一致,因而它们比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更容易做到深入了解企业状况,控制企业行为,其决策更符合企业实际,表现出更高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

1、潜在市场的广泛性。乡镇企业诞生于农村,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可以说从其拥有的市场潜力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要比国企优越得多。

2、市场发育的相对完善性。乡镇企业作为传统体制之外自发生成的经济单位,其市场运行机制较国有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育。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的市场交易地位,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市场行为体系,使得乡镇企业与市场培训基本上保持在同步的良性循环状态。

3区域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加上各地政府的保护主义,使得全国各区域市场呈现相对封闭性。乡镇企业的起飞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益。

(三)乡镇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1、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从资源合理配置角度看,其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现实国情是资金缺乏,而劳动力丰富。通过利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弥补了资金相对不足的缺陷

2、就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水平而言,乡镇企业比国有企业低廉得多。从而在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3、目前城市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劳动力供大于求。大量的富裕人员涌向社会,而乡镇企业恰恰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减轻了城市人口压力。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现状探析

(一)、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优势:

1、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乡镇企业发展空间。首先按”乡镇企业法“的规定,把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列入了重点调动度范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次,为提高乡镇企业的外向度,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走引进开放之路。2001年,区镇共引进企业和项目约300项,资金近20亿元。据统计,目前发展乡镇三资企业199家总投资额14712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549万美元,全市乡镇镜外企业已有8家,出口企业391家,出口产品290多种。有25家企业获进出口权,自营出口达4060万美元。其中乡镇企业的龙头企业有山东晨鸿集团。

2、大力推进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激发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活力。以明晰产权关系为突破口,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改革多形式推进。到2001年底,改制企业比上年净增198家,增长25.4%。到目前,全区乡村集体企业已有534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了68.74%,其中股份制企业5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34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还下大力抓了企业管理工作,选择6家企业帮助导入CiS企业形象工程,2001年全区有10项现代化管理成果在省系统获奖。到目前,有12家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有8处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3、不断调整结构,广僻发展途径,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首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区选择了10个有一定规模和后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为龙头企业。加强扶持和指导,使其尽快发展,并对当地种养业起到辐射带头作用。第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召开了全区城乡一体化洽谈会和全区产学研项目15项。与各高校签定各种技术转让`合作协议意向95项,其中11项达成合作协议。第三,狠抓乡镇工业小区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目前,全区乡镇工业小区已发展到23个。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全市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4、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了乡镇企业素质的提高。目前,全区已有400多家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已达238项。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技改项目得到了竣工投产。目前,全区高技术及其生长点企业已发展到21家,如山东齐峰公司开发开发的顺酐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科技推动的同时,加快了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500名厂长`经理进行了法规`生成经济`企业管理知识培训,对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电算上岗培训等。

(二)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状况

临淄区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朱台及南王等镇,因此,研究临淄区乡镇企业必须要看朱台镇。朱台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建镇初期,经济基础薄弱,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仅40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朱台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执中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镇工业形成了以小化工机械`金属压延制品`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电子大主导行业,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高,至2001年底,临淄区镇村企业达到2966个同比增长11`8%;从业人员总数17375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见表

表:临淄区乡镇企业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乡镇企业总产值乡镇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实际上缴税金固定资产原值

2001年29`220`04`8233`91`870`76133`12

>同比增长25`8%27`1%33`1%25`8%18`7%19`0%13`5%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临淄区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各项指标同比增长平均在20%以上,发展讯速,同时,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在2001年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1、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经济取得新成绩。2001年底,临淄区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企业4家。完成出货值1800万元。建成三资企业5家利用外资215万元,并有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2、技改上新步伐加快,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技改上新企业现有多项装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乡镇企业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达45%,形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3、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宣传,全区乡镇企业加大了教育投入。现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7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690人;引进聘用各类人才202人。拥有全国级及省市级乡镇企业家6人。其中,朱台镇西单村单台阶成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国知名乡镇企业家,其工农商牧运输一体化经验被委员长赞誉为中国西单模式。

4、企业改制取得了可喜成绩,第二轮改制进展顺利。截止2001年底,镇直工业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通过改制,有4家企业实行租赁或兼并,共盘活镇直企业资产9000多万元。改制后,镇村集体企业和个体民营企业经济总量比重为51:49;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适应市场感经济需求,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区乡镇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67:3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9:29.5。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工业形成了小型精细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化工、粮食白酒及大棚蔬菜等主导行业。其中:化工产值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2%。机械行业产值3.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9%;建材行业产值2.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医药化工工业产值25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

6、乡镇财政收入和职工收入得到提高。2001年乡镇财政收入183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上缴增值税920万元,占乡镇财政收入50.2%,上交地方税882万元,占乡镇财政的48.1%。职工工资总额达8730万元,人均收入5024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14.5%。

7、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人才,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机械、化工、电子、冶金等行业科技人才125人。与山大、山工大、山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研究机构,形成引进项目和成果的“绿色通道”。其中优质蔬菜基地—临淄区北羊镇被评为“中国西红柿之乡”,樱桃西红柿已出口日本、美国及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北羊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结晶,也是今后乡镇种植业发展的方向。

三、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速度趋缓。“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高速发展的好势头,尤其在总书记视察江浙地区乡镇企业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临淄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九五”期间临淄区经济发展递增速度保持在43.5%以上,培植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省、市有影响的骨干企业和产品,临淄有机化工厂、淄博华齐油脂厂、临淄第二造纸厂、山东西单集团、淄博顺达集团等五家跃居全国乡镇企业经济效益50强。但是,近两年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临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缓慢。

2、投入不足,发展后劲小。乡镇企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点上与国有企业相比,乡镇企业明显败下阵来。

3、技术落后,人才缺乏。本来乡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相当落后,再加上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就使得劳动生产率总是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成本得不到降低,使乡镇企业的产品销路受阻,产品积压造成资金沉淀,更加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的紧缺。人才缺乏也是多数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乡镇企业的职工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远离城区,多数规模不大,加上当今专业人才迷恋城市的心态,不愿到乡镇农村工作,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得才兼备的人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问题。

4、环境污染问题。小造纸、小炼油等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键。

5、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者素质偏低。首先经验者的选择范围很小,多数是从本乡镇以至农村范围内产生,大多数是本地的能人。但是这些能人由于受农村教育水平为初中毕业,小学文化程度占相当大的部分。其次,经营者受政治、业务、文化素质的职业,多数沿袭传统的家长式的领导方式,难以广开言路,难以做到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裙带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病。

(2)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新思想、跟风观念最普遍、最突出。经营者的创新观念淡薄。例如,见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产品供求大于需要,从而使企业陷入了困境。总之,目前乡镇企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成本观念、科技观念、人才观念、法律观念、信息观念,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提高经营着的素质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3)“充电”意识淡薄,难留人才,导致技术革新力度不够,效益滑坡。

(4)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

(5)存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技术落后,二是,严重浪费资源,三是,污染环境。

四、推动临淄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wto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新型企业的机制和优势。

2.制订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3.加大投入,缓解乡镇企业资金短缺。

4.优先发展高科技型和出口创汇型的乡镇企业,鼓励乡镇企业出国办厂,兴建跨国公司。

5.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6.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

7.乡镇企业发展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8.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吸取‘先污染后治理’及我国北方地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导致北京及周边省市沙尘暴的教训,建立环保型企业,保持生态平衡。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5

五、六十年代经济起飞前夕相似,这是“四化”途中的必然历史过程,是亿万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消灭三大差别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政治、经济、农村建设等方面看,总的形势喜人。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给环境、生态、健康等方面,将带来区域性的、迅猛的冲击和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领域、新的课题。面对乡镇企业具有:数量多、增长快、规模小、变化大、资金少、设备差、技术弱等一系列特点,显然,一个个去治,是治不胜治;故应防字当头,如防得无力,也会防不胜防。为此,必需从实际出发,开展多层次、多尺度的研究,探讨切实、可行、有效的区域、综合防治对策。纵观全局,目前最急迫的是开展宏观战略为主的对策研究。

一、乡镇企业建设的战略形势

我们概略地分析了一下江苏省和全国的乡镇企业(即指原社队企业,下同)建设状况及日、美等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认为乡镇企业及小企业的种类、数量及产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呈指数曲线增长。

如江苏省到1983年底共有乡镇企业56,464个。1958年时数量很少,产值很低:1976年才为33.56亿元;1978年仅为62.57亿元;1980中上升到110.25亿元;1983年高达159.42亿元,在全国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已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9.34%,占全省农业产值的45.65%。有资料预测,至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数量可达6万家,产值达300亿元,可占全省工农业预测总产值的28%,占全省预测农业产值的55.56%;2000年将达7万家,产值可能达520亿元(另有资料为800亿元),占工农业预测总产值的20.88%,占农业预测产值的62.65%。

我国1982年拥有乡镇企业75万个(另有资料为130多万个;140万个),产值658亿元,相当工业总产值的的11%强,[1]1983年乡镇工业产值为757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5%,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相当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2]

我国国营企业现有近40万家,其中小型企业为37.24万家,占全国企业(不包括集体的乡镇企业)的98.7%;产值近3,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3%;固定资产占全民所有制单位的29%;利税占工业利税的32%;其中75%的小企业(产值占一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村镇。我国中型企业有3,544个;占全国企业(不包括乡镇企业)的0.9%;产值为91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7.7%。我国大型企业有l,365个,占全国企业(不包括乡镇企业)的0.39%;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的20%左右;产值为125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8%;固定资产原值占41.4%;净产值占49%;利税占50.7%;预计至2000年产值可达8,000亿元,占工业预计总产值的40%。[1]

再如日本明治维新后,中小企业迅猛兴起,在狭小的3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1981中达到581万家,占总企业数的99.6%;从业人员3,44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0%;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3%。在美国、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小型企业也都很兴旺。[3]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的高速度发展可以说是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需,此外,也是乡、镇、村的建设的必需,农民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必需。乡镇企业在“四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乡镇企业已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上述乡镇企业建设的形势可见,乡镇企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已占有相当比重,成为国营大、中、小企业的有力助手;占农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更大,而且会继续增大。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工业结构及网络更趋合理。

2.乡镇企业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小城镇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农业现代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江苏省已出现了一批亿元乡,这些乡的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市政、交通、建筑、邮电、金融、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江苏省1978年以来,全省乡镇企业缴纳税金39.45亿元,其中1983年为l1.4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5.73%,今后,乡镇工业税金的增长速度还将会提高。有的专家已设想把全省近2,000个乡队以上的集镇,建设成为工业生产型小城镇,发挥出农业、农村与大工业、大城市之间的纽带作用、桥梁作用。

3.乡镇企业已成为安置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场所,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作工不离农”,“离土不离乡”,大大减轻了盲目流入大城市的趋向。江苏省最近几年每年平均吸收农民工31.5万人,1983年已拥有乡镇企业职工429.41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的18%。预计至2000年将可吸收400至450万劳动力就业。全省64个县(包括常熟、太仓两市)1983年工农业产值在五亿元以上(最高的达20亿元),人均工农业产值在650元以上(高的达2,200元)、人均净收入在350元以上(高的达440元)的县有20多个。这些县再经过十

五、六年努力,至2000年人均净收入一般可达一千元以上,实现国家总目标的“小康”水平,从而与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当。这将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我们从上面勾划出的乡镇企业发展的轮廓,充分看到了它的生命力。占我国人口80%、土地面积80%的广大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的希望所在。环境工作者既要清楚地看到乡镇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污染及危害;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地看出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才有保护环境、生态和农民健康的经济基础和条件。

三、乡镇企业建设的环境问题

我国1979年公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特别强调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这同样是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始终应遵循的准则。

1982年7月15日《中国农民报》报导了乡镇企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江苏省苏州地区中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近几年来农村工业的发展,以大运河为主体的水网水质受到污染,有的地方受到电镀等废水污染,致使农产品、水产品不能食用。”“山青水秀的浙江省绍兴县,也由于小印染、电镀、造纸厂的影响,污染很严重。”“从全国情况看,许多农村工业企业还缺乏防治污染的设施,往往一个小工厂就可以污染一条河,甚至一个村镇。”“不少地区的大中型工厂,把自己不愿生产或加工的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转给社队工业去生产,导致有毒物质‘下乡’。这种转嫁污染的做法,不但危害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通过农产品的污染又反过来危害城市居民。”“农村环境一旦遭到污染,治理起来花的投资更大,困难更多,所以必须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4]

曲格平同志指出:“……由于这些工业(指小型企业及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混乱,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差,经营管理不善,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绝大部分没有防治污染措施,使污染危害变得更为突出和难以防范。这是我国所特有的环境问题,使环境污染由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蔓延。”[5]

可见,在我们取得明显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已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环境保护部门及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制定对策。

四、乡镇企业建设的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已经出现和可能继续出现的环境问题,应按不同的性质、类型、原因采取不同的、综合的对策。

在制定环境对策中,有两种片面的思想认识是应该避免的。一种是盲目乐观,认为乡镇企业规模很小,又很分散,排污量小,自净量大,不足为惧;另一种是片面悲观,认为乡镇企业数量极大,极为分散,发展很快,变化又大,技术装备差,管理水平低,经济条件不足,可能会防不胜防,治不胜治,结果生产经济发展必然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认识的,既不能盲目乐观而掉以轻心;也不能片面悲观而丧失信心。我们通过已有的研究认识到,只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的对策科学合理,乡镇企业在建设发展中是完全可以取得生产、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的。以下几项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1.立法国家正在抓紧制定“全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规”,对于省、市、县来说,不一定再单独制定,但可以在地方“乡镇企业建设法”或“乡镇建设法”中增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篇章。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江苏省乡镇企业管理局正在为制定“乡镇企业建设法”而开展调研工作,原来无环境保护方面内容,我们已建议增加有关篇章。

立法,与一般的条例不同,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利用法制的有力手段,重点放在惩处那些无视环境法规的违法者。例如,有意将剧毒、有害而无有效防护和防治措施的废物、中间产物、原料、产品、车间等转给农村的犯罪分子。

此法的制定与执行,可以制止污染转嫁行为及其它严重违法行为,给农村居民为保护农村环境以法律保障。

2.规划乡镇企业必须有环境规划和布局,而且必须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及区域农业划规之中。规划一经制定并以人大通过,也具有与立法同等的效力,立法中也应有确保规划实施的条文。江苏省某些县、乡、镇正在搞规划,只要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规划,就会事半功倍。

规划,重点放在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保护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农村水源及居民健康,促进乡镇企业走上正轨。

鉴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乡镇的规划至少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解决当务之急的“红线规划”,第二步再进一步作出近期及远期规划。所谓规划,就是要从长远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效益。

乡镇总体规划中的环保红线规划,着重划出不同功能区,将乡镇工业相对集中成工业区,与居民区、水源地、行政区、文教区、商业区、农业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用红线勾划在规划图上,各区之间,尤其是乡镇工业区与其它区之间要留出隔离、防护带。要注意风向、水源地的位置及地形、地貌、植被、资源等情况,合理利用土地,不占良田,少占土地。

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就可以改变目前盲目乱建的混乱状态,布局将趋合理,可长期发挥效益。

3.管理制定一套简明、切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程序和办法是当务之急。国家正在抓紧这方面的工作,有些省、市已提出了管理条例初稿,如辽宁省、江苏省及该省的无锡市等。

管理,是法制、规划手段的补充,法制、规划也可看作是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的方法是综合行政、经济、科学手段结合运用的一种艺术,是环境保护最经常、大量、基本的任务。核心是加强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计划的指导和协调。在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总原则中,还可视不同问题的性质和情况,采取“谁开发谁保护”、“谁排污谁负责”、“谁破坏谁受罚”等做法。治理应点面结合,考虑效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统计、申报、审批、监督、检查、奖惩的条例。

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就可以控制程序上、手续上、关系上的混乱状况,就可能发挥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能和作用,从而使乡镇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危害范围和程度大大缩小。

4.控制面对乡镇企业这个特殊的对象,采取传统的、单一的处理措施是难于行得通的。从总体上实施“三同时”是可能的,但要求每个企业都实现“三同时”也是难于行得通的,但也不能因行不通面听其自然,放任自流。制定一套简易可行的合理控制系统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在苏州工业污染源控制途径研究中,通过对能源、水源、物料的投入一转化一产出分析,提出了一套控制工业污染源的系统方法,将物料种类控制、物料单耗控制、流失总量控制、浓度控制及环境总量控制结合起来,治本、治源、治因与治标、治末、治果相结合。在乡镇工业的控制中目前全面推行系统控制有相当困难,若适当加以简化,有可能在乡镇工业控制中试行。如单耗控制、主要污染物流失总量控制、区域集中浓度控制及区域水环境总量控制,可以分别情况逐步实施。几十万、上百万家乡镇企业,家家都上一套处理设施是不可能的,但每个乡镇的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显然是必要和可能的,经济上也是现实的,面且集中处理还可以与集中利用(能源、水源、肥源、其它资源)相结合。

如实现了以上控制的设想,大量的污染物就会消除在生产之前、之中或之后,还可以通过综合利用获得收益,处理后的废水、污水还可以资源化,同时基本消除农村乡镇企业的污染危害。

5.宣教向农村决策者、各级干部、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宣传、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知识及乡镇企业的控制和管理知识的任务,是一项十分迫切、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目前许多地区的广大干部只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了解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所以,环境保护宣传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对策。苏州市环保局最近就举办了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学习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上立法的执法、规划的实施、管理的执行、控制的实现,都离不开热爱环保事业的懂行人,所以,在宣传的同时,还要抓紧培训人才的工作,每个乡镇企业,每个乡镇都要有专人负责管这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群众监督网络,农村的环境保护才落在实处。

十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大工业、大城市、大水域,忽视了小工业、小城镇、小水域,目前环境污染由点到面,由城市到农村的趋势已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但要把环保工作的力量动员到面向农村还需作各个方面的艰苦工作。99%以上数量的小企业、乡镇企业,其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力量可能不到10%,且在素质上差距更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应列入环保工作《七五》、《八五》规划之中。新晨

日本的前车之鉴应该记取,日本解决工业,特别是小工业的环境污染危害的经验更应认真吸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薛葆鼎指出:“去年(1979年)秋冬之交,我到日本参观访问,看了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在六十年代高速度发展带来严重公害之后,群众舆论哗然,政府进行经济干预,采取了许多技术诊断手段、情报交流手段、低利贷款手段……促使几百万个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管理基本观代化了。因此,也基本上控制了污染。他们的中小企业多数做到了‘小面精、小而专、小而变、小而洁、小而赚’。并没有因为治理公害而闹亏损。他们的企业结构、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保证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小企业既能在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能在通过现代化改造后文明生产、文明生活。”

我们坚信,我国亿万农民能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创建乡镇企业的奇迹,也一定能够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把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得先进而文明。只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加强立法,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农村环境一定够能保护好、建设好。

参考文献

[l]杨坚白:“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第五章,第16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南京日报:“去年我国社队工业产值巳达七百多亿”,1984年6月15日。

[3]云冠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战略问题”,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第九章,第243、245、246、249、256、258、259、261等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中国农民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必须尽早采取措施控制农村工业污染”,1982年7月15日。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6

1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诱导、约束和协调人的行为,来调控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使其功能、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序化。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但其调控的对象却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

2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盲目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而且,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许多乡镇企业是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大耗水工业,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或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体水质普遍是Ⅳ类、V类甚至是劣V类。在河南、湖北,个别村庄因饮用水污染出现了“癌症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甚至广大村民,都成为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而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受害者。

2.2环境管理体系是弥补目前体系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许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办法难以实施。比如目前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然性。

2.3环境管理体系是满足“绿色市场”的竞争要求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立法的“绿色化”要求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要求乡镇企业如果想将其产品(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国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迫使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

3乡镇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瑞然农村地域广袤,对污染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总量已经远远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其增长势头仍然让人担忧。与其它工业企业相比,造成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环保意识缺乏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环保意识淡薄。不少地区的农村干部与乡镇工业职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保护环境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只是被动应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相当多的农民对于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界恩赐”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对乡镇工业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战略认识不足。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其至为了前者而通过行政手段阻止环境执法。

(2)乡镇环境容量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这就决定了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乡镇工业发展必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4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特别是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宣传和组织各种学习班等活动,发挥新闻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克服与传统粗放式经营相联系的思想和做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资力度,保障环境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应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与GDp的比重达到1%,进一步完善份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市、市乡的转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交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使其迅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探索排污权的交易,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减少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GDp”,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3)重视城镇和工业区规划。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在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难于建设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难以控制,这些均制约了乡镇工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小城镇的建设与繁荣。因此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继续推动乡镇企业点源治理,把改善乡镇工业布局,推动工业区的建设当作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建立环境管理网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环境污染,认真执行《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等法规,并通过合理规划,促进乡镇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转变经营思想。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环保法制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制约着许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贸易,同时也给许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创造一个巨大的贸易机会。这就要求乡镇企业经营者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资源和传统工艺的特点,确定发展方向,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和工艺,大力推广科技进步和清洁生产,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产业比重,是缓解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水口镇总体发展条件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图1-1水口镇区位

1.水口概况

1.1区位。水口镇位于邛崃市西北部,北临大邑县、大同乡,西接南宝乡,南邻油榨乡和平乐古镇,东靠临邛镇,邛崃市区;是邛西旅游环线的第一镇。

1.2交通。交通较为便捷。镇域东部有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从南北穿越;邛芦大道从镇域东南向穿越,往南可通往平乐古镇、天台山,往东可通往邛崃市中心城区;邛大路位于镇域中部,连接水口与大同,往北可通向花水湾;水口距离邛崃市区区约16公里。

1.3行政辖区与人口。全镇幅员面积115.87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2012年底全镇总人口2.3万人,7276户。耕地面积3.7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4亩。

2.水口镇发展条件Swot分析

2.1Strength――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水口城镇距离邛崃市城区16公里,东与临邛镇、孔明乡交界,南接平乐古镇,西与南宝乡相连,北与大邑县、大同乡毗邻,地处龙门山旅游带、邛崃大旅游环,位于邛崃山地休闲旅游度假板块。

山水优势。文锦江、合江河和大同河从镇内流过,河流两侧绿树成荫,风光秀美,居民点周边的林盘也是四季常青,加之镇内高山区和深丘区系天然的植被,并拥有“植物活化石”珙桐树群、千年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这一切营造出了水口镇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非常优越。

产业优势。水口地处丘陵地区,林竹种植面积广阔,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竹编、竹制品加工已成为当地重要产业;另外,境内除了有南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里畔水库外,更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峰寺石牌坊、“天下第一堡”和“喀斯特”地形――溶洞等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

2.2weakness――劣势分析

基础薄弱。水口镇自身规模企业匮乏,缺乏相应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发展。

产业体系不完善。水口镇虽然农业、旅游业和石材加工都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业处于起步,区内有好的旅游资源,但对其的开发利用不足;石材加工以小作坊、手工作坊为主,产品也较为低端,缺乏深加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2.3opportunity――机遇分析

灾后重建的机遇。2013年4月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邛崃市紧急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并编制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新一轮的规划以及灾后重建扶持政策将为邛崃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将为水口镇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四川省提出了“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成都作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先行区,为水口加速城镇化进程及城乡统筹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地区整体性得到不断强化,跟水口相关的尤其是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川西旅游环线、邛芦快速通道等道路的规划建设,将拉近了水口与成都、临邛、平乐古镇等区域之间的联系;九里畔水库的建设,将带动辐射水口镇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成都乡村旅游的梯度转移的机遇。成都地区的乡村旅游发育比较早,乡村旅游市场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久居城市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走向田园,寻求安静舒适环境,旅游消费需求欲望越来越强。近年城镇居民出游目的出游情况显示,成都城镇居民的度假休闲比例高达45.83%,远远高出上海的17.3%和广州的12.2%。尤其是在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两化互动”战略、成都推进“五大兴市战略”的背景之下,成都二圈层更多作为制造业发展空间,乡村旅游功能逐步向三圈层转移,水口镇旅游迎来极好的宏观发展机遇。

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的机遇。按照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和“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水口立足“两化互动”和“三产联动”发展思路,其中还包括了集镇改造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水口镇加速城镇化,提升集镇面貌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

2.4threat――挑战分析

区域同质化竞争的挑战。近年来,成都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各区市县、乡镇高度重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都推出了各自的旅游发展策略,一时间乡村旅游发展百花齐放,如邛崃平乐古镇、崇州街子镇、都江堰青城山镇等。如何克服同质竞争,找到自身特色,差异化发展将是水口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目前水口最突出的特色为石艺文化和原生态的生态本底,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冲突将会不断加剧;采石加工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是水口镇面临的一个挑战;另外,乡村旅游业目前也处于无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水口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资金技术缺乏。水口镇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缺乏专业人才,成为水口发展的一道瓶颈,资金与发展的矛盾急需水口镇政府拿出充分的智慧来解决该问题。

3.总结

综上所述,水口应借助其乡村旅游发展之机,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本底、山水文化、石艺文化、马帮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的整体产业链条,提升城镇规模等级,优化镇村体系结构,是水口实现经济社会进步、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路径。

3.1产业发展方面:水口镇应积极对接《邛崃市市域总体规划(2013-2020)》、《邛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等相关规划,依托文锦江以及合江河两侧沿线进行旅游品牌打造和发展,与龙门山国际旅游功能区其他片区形成差异和互补发展。

3.2民生保障方面:应当进一步优化村镇体系发展,提升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面,结合川西林盘保护为林竹种植产业、猕猴桃种植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空间载体。

3.3生态保护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政策,保障水口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乡镇工业环境管理对策

一、引言

连云港市是江苏省的省辖市,也是我国沿海首批实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北邻山东营南,西与宿迁市沭阳县相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可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充分足的原料。

二、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乡镇工业环境管理是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技手段,协调乡镇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乡镇工业健康向前发展,防治污染环境和维护乡镇生态平衡。

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乡镇工业环境管理,是我市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这是因为:

1.我市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乡镇工业

据全市工业污染源调查,2004年乡镇工业排放工业废水4013万吨,约占我市废水排放总量的75%;年排放工业废气4077778万标立方米,约占我市废气排放总量的80%;由此可见,我市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乡镇工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

2.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首先是保护乡镇企业职工和附近区域内村民的生活条件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我市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对保障人体健康,改善企业生产条件,促进技术进步,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乡镇工业发展的目的、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3.乡镇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将给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

现阶段,我市的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高速发展必然带来高额的能耗、物耗,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发展,今后,我市的环境状况将进一步恶化,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连云港市乡镇工业与环境现状及原因

我市乡镇工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小,与苏南相比,仍较落后。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环境保护部门逐年强化管理力度,加大监察、监测频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到边到角,且随着苏北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苏南及发达地区整治重污染企业,好多污染企业北移,给本已困难重重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目前,我市乡镇工业对环境产生污染主要有:废水、废气、噪声和振动等。

四、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的对策

为了创造一个经济上有利于乡镇工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身体上有益于健康,感官上令人愉快的良好环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乡镇工业的污染。

1.发展乡镇企业必须坚持合理的产业政策

1.1坚持合理的产业对策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市的乡镇企业,普遍投资少、规模小、技术水平起点低,有些甚至还是手工作坊,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很弱或者根本没有污染防治能力。为此,发展乡镇工业必须坚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坚持合理的产业政策,不兴办对环境污染危害严重又难于治理的项目。坚持并落实好这一产业政策,是搞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环。

1.2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是落实产业政策的关键

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产业政策,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参与,而且更需要综合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如计划、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结合各自的职责,采取有利于执行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产业政策较好地落到实处。如果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产业政策就会落实得不好。在第一个环节如果把不住关,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就会陷入非常困难的被动局面。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1科学规划的必要性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为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良好环境,制订的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步骤或计划,就是环境保护规划。它是从整个环境系统出发,对各个区域和各个环境问题分别制定防治措施,构成一套有相互联系的综合措施,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和破坏。它是一种在环境保护中的战略性选择措施,既是一种将环境目标合理地转变为行动纲领的方法,也是构思出一种所期望的状态并使它实现的设计程序。

2.2采取科学规划的意义在于:

2.2.1环境保护规划是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我国环境保护32字方针的前8个字“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强调了规划,这也适用于乡镇企业环境保护。

2.2.2环境保护规划是从战略、宏观、综合、未来的角度来协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乡镇企业环境问题说到底也是社会经济问题,是要在农村和乡镇企业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这也必须要通过规划手段来协调。

2.2.3环境保护规划是从布局上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的稀释和自净能力,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治理上优选危害较大、治理效果较明显、投资较少的项目。从而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环境经济效益。这正是适应了乡镇企业平均规模小、技术力量差、经济实力弱、产品批量小而变化大等特点,搞好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2.2.4环境保护规划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合理地构造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乡镇生态经济系统,调节它的能流和物流,从而使其保持良性循环,并高效和谐持续发展,有利于乡镇环境保护和改善,有利于农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2.3科学规划的可行性

2.3.1农业区划、乡镇企业区划与规划、小城镇规划、自然资源调查、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农村环境质量调查等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调研工作,为乡镇企业环保规划对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2.3.2规划对策中很多都具有超前预防性质,对乡镇企业发展给予正确导向,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作用。某些规划手段,如集中布局可能产生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这些无疑都是对乡镇企业的发展的支持。环境保护规划同样也会得到乡镇企业的支持,得到各级政府及计划部门、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支持。

2.3.3各级政府的职能决定其不能追求短期经济目标,而要求其全面地实行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这是对乡镇企业污染实施规划对策的重要保证。

2.3.4规划一般分为:结构调整规划、布局规划、污染治理规划和环境管理规划

结构调整规划是改变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变污染型结构为非污染型结构,变重污染型结构为轻污染型结构的规划,主要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规模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布局规划是指通过控制新污染源和调整老污染源的空间配置,以利于充分利用环境空间的稀释净化能力,以利于污染企业的废物资源化及资源互用、污染物集中治理及相互治理,以利于防止污染企业的相互污染或污染迭加,以利于对污染企业的监督管理。

污染治理规划。广义的污染治理应包含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生产管理和提高操作水平,以提高原料、燃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改变排放物的种类和形态,降低危害程度;对废物综合利用或以废治废,使废物资源化;对污染物采取处理或处置措施;从技术上减少环境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改变影响的区域。

环境管理规划。乡镇企业环境管理规划包括监督管理机构建设规划、监测网络建设规划、法规与制度建设规划、宣传教育和科学技术支持规划等。

3.加大对企业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3.1对乡镇企业执行“积极引导,支持发展,治理整顿,控制污染”的方针

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对有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控制在规划目标和总量控制指标以内。

3.2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将污染物消除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有效解决了污染转移问题,降低了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4.严格执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促进乡镇企业提高技术档次和管理水平

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到“预防为主”,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推进乡镇产业合理布局和企业的优化选址、预防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乡镇领导以及企业负责人过多追求经济发展、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要督促政府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环保工作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乡镇重大事项的督察范围。对拒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认真完成环保目标责任制,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因决策失误,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排污谁负责”、“谁破坏谁受罚”等原则。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管理,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手段之一。对造成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管理,其目的是促使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污染者对环境的不同污染程度,向其污染行为足额收取排污费;对那些能减少其原有排污程度的排污者和未排污者给予补助,以资鼓励。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只有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学习、了解环保知识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让乡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在作经济决策前考虑环保问题,把意识转化为行动,做环境保护的自觉执行者;才能让乡镇居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环境的自觉维护者,坚决抵制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宣传教育,乡镇企业一定能够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建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刘常海等编著,环境保护系统岗位培训教材•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秦皇岛环境保护干部学校编印,环境保护通论,1984

[3]江苏省环境保护局编,宋国宝主编,工业企业环境保护,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4]张梓太编,南京大学法学丛书•环境保护法,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

[5]赵毅红等,层次分析法在乡镇工业污染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环境保护,1997,4

[6]叶兵,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途径,中国环境管理,1995,6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提升、面上改观”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村旁屋边环境治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

二、工作重点

重点围绕“点上出彩、线上提升、面上改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工程”、“村旁屋边环境整治工程”、“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程”和“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工程”四大工程,突出抓好2016年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和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吸纳安吉经验,对有旅游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村,重点打造,加大投入,倾斜项目,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若干个3a至4a级景区。管护提升18个已建省级中心村,推进东、西两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着力整治100个左右自然村,重点打造龙阁村(株木店至青龙)美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生态示范带。扎实抓好农村环境卫生全覆盖常态化管理工作。

(一)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工程

1.省、市级中心村建设

(1)合理选点,规划先行。按照“五个优先”和“两个结合”原则,重点围绕“旅游提速年”活动,6个中心村为2016年的市级中心村。立足村形地貌和现有基础设施,尊重群众意愿,编制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省级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增强规划的权威性,推行“村口一张图”和“村口一张表”,方便村民知晓和监督村庄规划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探索实行聘任美丽乡村规划师制度。

(2)精心实施,打造精品。参照《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技术导则》,扎实抓好村庄各类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中心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同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抓好农房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沟塘清淤,特别要根据村庄实际,科学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散等有效的处理方式,突破污水处理这个难点。注重绿化美化,改观村容村貌。

(3)兴业富民,注重功能。推进兴业富民工程,立足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以及农民就业等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引导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抓好“一平台两中心”建设和农村计生、卫生设施建设,拓展乡村政务代办和便民服务功能,提升美丽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真正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4)巩固提升,完善管护。依照规划实施要求,全面完成2014、2015年度省级中心村在建工程及迎检软件准备,及早发挥效用,造福农民群众。对照省里验收标准,做好巩固完善工作,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收集整理好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软件资料。

(5)加强考核,实施奖补。由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以现场观摩方式对省级和市级中心村进行考核。省级中心村考核根据得分高低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各一名和鼓励奖三名,分别给予奖励25万、15万、10万元和5万元;市级中心村考核根据得分高低拨付美丽乡村“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个人给予一定表彰和物质奖励,获得中心村建设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党政正职直接评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个人。

2.县、乡级中心村建设

(1)加强县级中心村建设。根据三年行动全覆盖文件要求,2016年重点建设9个县级中心村,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2)推进乡级中心村建设。2016年重点建设9个乡级中心村,由乡镇自行组织建设,重点进行村庄、庭院、环境和卫生整治。

3.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

确定6个乡镇为2016年省级乡镇驻地建成区整治镇,通过两年时间建设,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全覆盖。重点开展“治脏、治乱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整治任务,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在“两治理一加强”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环境景观综合整治,保持乡镇特色风貌。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整治建设任务,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特色小镇。

(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工程

1.突出自然村整治。以“三清四修五化”为主要内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旱厕、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化,推进村庄整治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要整治一个自然村,条件允许的可适当增加整治的自然村数。

2.强化集镇周边整治。以集镇整治为主体,推进集镇周边的环境整治,从整体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垃圾污水、建筑材料、广告标牌、绿化改造、亮化改造、提升整体效果等“五治理一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集镇建成区的整治效果和水平。

(三)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工程

围绕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局,依托全市美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源,打造东、西2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把精品线路沿线中心村当作景区来规划和建设,注重功能配套完善,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提升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加快旅游元素培育,结合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打造乡土田园,挖掘乡土风情,培育休闲养生产品,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休闲养生度假的体验基地、产业发展的载体,重点打造株木店至龙阁村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四)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工程

1.强化考核,加强督查。继续采取“2+3+1”方式,即全年开展2次暗访、3次季度明查、1次年终总查方式,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常态化考核。考核结果按2:4:4比例计算全年考核综合得分,全年考核成绩以综合得分高低为序,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6名,分别奖励15万、10万、8万、5万元;获得环境卫生一、二、三等奖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直接评为先进个人。在季度考核中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2万、1.5万、1万元,末位乡镇(街道)在季度通报会上表态发言,全年综合成绩后两位的乡镇(街道)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表态发言。

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以保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常态运行为目标,实行切合本地实际的公司经营或个体经营的市场化方式。加强市场化改革之后日常监管和月度考核,健全乡镇、村、组三级监管考核体系,根据保洁清运绩效按月兑现承包经费和奖惩,确保不因市场化而降低保洁效果。保障企业利润点,提高企业积极性,推进垃圾分类减量。

3.试点推进,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减量化。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简便易操作分类办法,便于组织实施。巩固市级示范乡镇——镇垃圾分类做法,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经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落实农业废弃物、工业品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要求,通过分类减量有效降低垃圾清运和终端处理负担。全市所有自然村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减量,扎实开展农村“十星清洁户”评选活动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继续在港口镇山门村试点推进源头分类减量,即由专门的清运人员上门回收分类垃圾,对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处理。

4.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明确保洁员职责,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保洁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建立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保洁员应有的工资待遇,将工作业绩与工资、聘任相挂钩。广大保洁员既是工作队,又是宣传队,既要用自己的劳动赢得群众信赖,又要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处理办法,用自己的言行感化群众,促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足额收取农户年人均12元的保洁费,将经费保障情况纳入农村环境卫生考核指标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协调机制。各乡镇(街道)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清洁工程乡镇党委书记负责制和中心村建设乡镇长负责制;分管负责人要抓好组织协调、具体建设等工作。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美好办要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注重研究谋划阶段性重点工作和相关事宜,加强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要继续参与和支持,尤其在资金整合方面继续向重点中心村倾斜。

(二)拓展资金投入机制。拓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渠道,通过财政奖补、部门帮扶、社会赞助、企业捐赠、农民自助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美丽乡村逐年增加机制,切实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财政经费。完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在乡镇级平台上整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涉农项目资金有效投放到中心村建设。探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守住不负债这个底线,杜绝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新的乡村债务。

(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中心村活动场所、道路、水电、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及村庄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强化村民自治,明确责任主体,制定管理措施,确定兼职管护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保证持续、长久使用。探索以乡村投入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管护基金,专门用于村级公共设施管护,健全长效投入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对已建成的省级中心村每年至少检查两次,检查合格的省级中心村支付长效管护专项资金,每村每年5万元。

(四)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继续实施党旗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村民理事会建设,制定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健全村规民约,设计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十星清洁户”、“小手拉大手”等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和谐文明乡风。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三资管理,巩固和扩大“阳光村务工程”成果。积极开展普法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村,党风廉政、计划生育等工作出现问题的村实行一票否决。

乡镇环保年度总结篇10

我们集中力量,从重点区域和热点问题入手,本着边建设、边整治、边规范、边加强管理的原则,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目标要求,常抓不懈。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苍山路、光明路、振兴路、北外环、兴大街、东外环、S225省道城区段绿化、滨海西街绿化、新一中道路、文化广场等20余个整治建设工程。城区苍山路、中山路、国策路、沭新大街西段、滨海西街、振兴路、光明路、北外环、东外环等50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得到了高标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涉及拆迁面积5.4万多平方米,累计新硬化面积35万平方米,敷设管涵5万多米,铺装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对常林大街西段、苍山路北段、S225省道城区段、滨海西街、城市四入口等城区主要路段两侧进行了绿化,大幅度增加绿化量,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投资700多万元,对常林大街、沭新大街等主要路段,更换安装了380多盏高标准路灯,目前,城区共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300多盏,亮灯率达99%以上,道路景观焕然一新。其中,苍源河公园建设工程全长4900米,绿化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工程包括公园建设、绿地建设、附属设施安装、排水建设等项目,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集游览、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景观带,每至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每晚近3千余人在此休闲娱乐,该工程目前已被列为*市最佳人居工程范例,正申报山东省最佳人居工程奖。同时,规划建设了县城公厕、集贸市场、城区停车泊位,对旧损路面进行整修,实施立面改造8万多平方米。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三项并举,加大了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综合力度。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搞好旧城改造,规划建设了金都、花园、锦华苑、阳光居等住宅小区,累计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把城区市容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常规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并重。把城区分为“三纵三横两曲线”,先后开展了交通秩序整治、查处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市场秩序和季节性治理等专项执法活动,组织城管执法、建设、环保、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了59次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清理电话亭棚180余间,售货厅150余间,厅23间,违法违规建设2200余平方米,清理无证运营车辆和机动三轮车600多辆。坚持堵疏结合,突出划行归市,先后对城区道路两侧及苍源河两岸的摩托车、自行车市场,国策路中段自行车早市,彩虹桥南侧河滨街菜市场,以及夏秋季打场晒粮进行了清理,查处非机动车380多辆,清理市场600多平方米,整治打场晒粮75次。同时与113个驻城单位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了《临沭县城市“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强化对“门前三包”工作的督促检查。自今年5月份以来,已召开4次专题会议,组织6次集中检查,下达26份整改通知书,对13家“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以常林大街、苍山路、中山路、沭新大街等17条城区主次干道为重点,围绕治理脏、乱、差等难点问题,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店外广告牌,持续加大对乱摆乱占、乱贴乱画的清理整治力度。目前,已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220多个,规范店外经营2400多处,取缔夜市大排档和露天烧烤173处,查处噪音严重污染违法施工案件29起,清除“野广告”3600多处,面积4300多平方米。同时,对城区道路进行全天保洁,垃圾清运率达97%以上,加强了对城乡结合部、居住小区和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环境的治理,依法对乱倒生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共清运垃圾8万立方。

三、加大污水大气污染治理,城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投资6499万元,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牛腿沟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污水处理池土建部分及配套设施、办公楼主体工程、院墙等已经完工,设备安装现已基本调试完毕,本月底将试运营。总投资3673万元、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全面完成厂区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供电线路架设以及院墙等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完成截污管网敷设6000余米,其余管网正在测量规划建设中。同时,大力开展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在集中供热范围内,全面取消了燃煤小锅炉,取缔小锅炉70余处,治理污染不达标企业21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水质和大气环境。

四、推进村镇综合整治,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在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村容村貌的脏、乱、差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集中治理。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驻地一条街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完成了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加大乡镇驻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村镇环境。工作中,把整治重点放在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乡镇,沿国道、省道两侧500米范围内的行政村街以及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村街和示范村街,抓点带面,抓示范带一般,以典型整治拉动整体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与“全市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郑山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大兴镇李格庄村、郑山镇丰岭村、白旄镇华山村、青云镇后齐庄村、店头镇大垛庄村、石门镇白毛村6个村为文明生态示范村,以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村镇搞好建设。在做好有机结合文章的同时,注重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大对村镇违反规划建设法律法规行为的严肃查处,先后开展了村镇规划建设执法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面积6000余平方米。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确保该项工作有人管,职责明,在各乡镇和村街大力实施“一池四改一利用”工程,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收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建设出更好的、现代化的城市和村镇。我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

(一)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声势。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们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其参与搞好整治的积极性,在县城区和村镇驻地、各沿街单位门口设置宣传牌,在主要街道悬挂过街横幅,在全县由建设、宣传、城管执法、交警、交通、工商等单位组织宣传组,出动宣传车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印制“城市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文明乡镇建设、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标准等一系列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一并发放到沿街各单位、经营门店和各乡镇村街。专门在电视上开辟专栏,全面深入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街、文明单位以及争做文明市民的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临沭形象,靠我创造”、“临沭是我家、整治靠大家”的意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议,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下发了《20*年临沭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临沭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范围、内容、标准以及工作分工进行了明确,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及乡镇对照县里的总体工作部署,对整治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列出了12项整治内容进行细化考核,对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出严格的考评、表彰、激励措施,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身上,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切实协调了各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