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洋渔业市场前景十篇海洋渔业市场前景十篇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13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海洋渔业港口旅游前景

一、引言

宁波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很快,不仅主要海洋产业快速增长,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下面主要从渔业、港航运输、滨海旅游三个产业来分析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1.渔民收入增加,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0年,宁波市海洋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海洋捕捞面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还略有增长;海洋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仅靠海洋捕捞的海洋渔业发展局面,这个变化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改善了海洋渔业的构成比例,从而使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渔民收入自2008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2009年,因为气候和禁渔期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渔民收入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渔民的收入是逐渐增长的。

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作为海洋大市的宁波,渔业经济占农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休闲渔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且大多仅以垂钓为主,海钓发展也很缓慢。为了实现宁波渔民的收入的持续增长,休闲渔业是重中之重。

2.海洋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港口吞吐量急剧上升

2010年,宁波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个百万台阶,突破1300万teU,同比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四的格局,首次跃居第三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在集疏方面,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10年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全年净增航线12条,航线总数达到228条。在港口建设方面,2010年宁波港梅山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大榭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按计划推进。

3.滨海旅游规模扩大,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宁波滨海旅游的总收入逐年递增,并且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率,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广阔。近年宁波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投资领域不断扩展,加强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系列产品的建设,并逐步由东海滨海向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等陆海兼备的区域推进,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三、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

宁波的海洋经济应该遵循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为发展重点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港口建设方面:加快海铁联运建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将获得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商品的运输,这为宁波港发展集装箱铁路联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宁波现货即期交易市场方面,主要经营品种为塑料原料、液体化工、煤炭、钢材、金属材料等,基本上覆盖了大宗生产资料商品,具有典型意义的交易平台主要有余姚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镍金属交易市场、镇海煤炭市场、镇海钢材市场等。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无缝对接与共享合作,提供网上查询、网上交易、网上订舱、仓储管理、商管理、运输方案咨询、电子支付等功能一体化的服务。

在滨海旅游方面,以象山县的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促进海岛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影视、开渔节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以重大项目支撑、精品特色主导、乡村旅游配套的滨海休闲产业产品体系。

在渔业发展方面,调整捕捞发展战略,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在发展远洋渔业中,要以公海大洋性渔业为主,过洋性远洋渔业为辅,加大保护和恢复近海资源的力度。积极调整捕捞生产布局,巩固完善休渔制度,根据捕捞强度研究进一步制定出近海海域年度捕捞量和配额制度,恢复海洋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达到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近海渔场农牧化。

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定位与作用

日本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与包括宁波在内的东南沿海相隔较近,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其任何一项具体实践都有前期的相关立法和规划做指导。宁波海洋发展应该借鉴此经验加快统一标准的制定。我们在借鉴日本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及时修正法律法规以形成指导反馈调节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机制。

在宁波港的建设中政府目前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承担打造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的重任。

2.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作为长三角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宁波要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国际港口城市。

作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港口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导向,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把宁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性大港。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目标是要积极干预,防止因近海资源而形成垄断,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在一些海洋经济发展项目的投资方式上尽可能的采用官民合股的方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减少垄断,提高竞争,提高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

五、总结

海洋经济是未来宁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任何发展模式的执行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波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宁波日报,2001―02―20

[2]脒新军,周应棋.关于如何实施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的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28

[3]扬宁生.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12

[4]赵世养,於粜奋.宁波渔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2):19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2

“欢迎商会组团参展,共同发展好京闽台海洋渔业产业!”这是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在第八届海峡(福州)渔业博会上参观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展区时,对商会会长、《台声》杂志协作理事会副理事长叶华贵所说的一句话。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等省市领导及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领导也都前来商会展区进行参观指导,对商会参展并参加水产品交易对接会、海峡两岸远洋渔业研讨会等表示高度赞赏。

参加渔博会是学习也是发展良机

9月13日至16日,由国家农业部、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等承办,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协办的第八届海峡(福州)渔业博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组委会不完全统计,短短4天,展会人流量高达28万人次,展示展销展品达1600多种。

应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之邀,组委会特设2号馆225平方米面积,供协办单位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展示商会代表产品水产活鲜、冰鲜冻品、海参鲍鱼干货、冬虫夏草等滋补营养品,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以及商会合作单位高雄市南台湾文化暨经济产业联盟协会台湾茶叶、有机农副产品及玉山茅台酒等粮油食品,中国鲨鱼保护与利用工作委员会鲨鱼制品,全国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燕窝等关联产品。

渔业周・渔博会正日渐成为“立足海西、联结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渔业交流合作品牌盛会。福州市继“中国鱼丸之都”、“远洋渔业产销基地”等品牌打响之后,中国渔业协会又授予福州“中国鳗鲡之都”、“中国金鱼之都”荣誉称号,渔业品牌已成为福州经济对外开放的烫金名片。

北京福建水产农特产商会至今会员单位已近700多家,几乎都来自福建省,提供了北京乃至北方地区90%以上的市场需求。作为市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保证首都食品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参加渔博会是一次学习与提升的机会,也是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台湾渔业界青睐海峡渔博会

台湾渔业界青睐海峡渔博会,80余位台商入驻展会抢商机,占据近千平米展区,风格多样的台湾鱼产品伴手礼受到民众热捧。

“台湾注重发展精致农业,大陆资源丰富、市场广大,希望两岸能携手把产品做精致,面向全世界把市场做大做强。”台商何女士向观众介绍说,大陆的会展产业发展很快,对台让利政策令台商趋之若鹜,尤其渔博会作为渔业专业展会很受欢迎。此次台湾展商主要来自台南的高雄港和渔港,渔业发展比较好,深加工技术、养殖、旅游乃至深港建设都引为自傲,但限于运输和贮存条件,展品多为伴手礼和零嘴。“台湾四面环海,渔民很多,而福州是有名的远洋渔业发源地之一,两岸人亲地亲,血肉相同,一起做生意好做。”台商林先生说,“希望进入市场大陆免关税、消费税、增值环节税,可以绿色通关”。

“蜜汁樱花虾又甜又补钙、海泥鳅脆脆的有点辣哦,”台商李先生在“人琴味”鱼产品展铺前,为逛展的群众做介绍。他说,家里的店已经开了三代,父亲正准备跟他交班,父辈时代一直主岛内市场,但现在大陆交通便利,政策释放善意,“我想我做老板后,一定要把生意做到大陆来。”

两岸渔业交流实现合作双赢

9月14日,海峡两岸渔业合作交流会议举行。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会议以“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为主题,两岸专家分别作了“浅谈台湾水产品的外销及发展趋势”、“世界远洋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台湾沿近海渔业mCS发展之现状”、“世界秋刀鱼资源开发现状、发展前景与先进捕捞技术”等主题报告,两岸渔业企业代表与专家展开互动交流。副理事长叶华贵参加了会议。

两岸渔业交流与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如今已成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大陆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消费市场巨大,但渔业产业化程度、新品种研究繁育和推广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台湾渔业在渔业协会建设、水产品加工技术、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两岸渔业呈现出较大的互补性。专家们表示,渔业事关国计民生,两岸应在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发挥优势互补效应,提升两岸渔业的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两岸渔业合作双赢。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3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发展海洋经济”百字方针。2011年7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正式得到批复予以实施。2012年6月3日,财政部、海洋局通知,决定以发展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这一切,预示着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且潜力巨大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海洋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战略,也是七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长乐认为,在国家发展战略型新兴经济等的号召下,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寻求从内陆到海洋是必然趋势。

作为全国三大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省之一,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有专家认为,海洋经济有望成为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抓手,为解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探索新途径。而这对地处环珠三角“内环”的汕尾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发展的大好机遇。

“汕尾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实施海洋综合发展的条件优越。”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林展海认为,争当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创新示范市,汕尾有“本钱”。

汕尾区位条件优越,西接珠三角,东联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珠三角地区东岸第一门户,粤东通向珠三角桥头堡。距太平洋国际航道12海里,距香港仅82海里,深汕高速公路、324国道贴岸而行贯穿全境,厦深铁路及汕尾和鲘门站、津汕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工程正在建设。汕尾海岸线长455.2千米,占全省的11%,居全省第二位、粤东地区第一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域面积大,大陆架内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且拥有粤东三大海湾中的碣石湾、红海湾两大海湾和3个海湖,具有充足的海洋油气和可利用海上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源;海区水产资源丰富,具有捕捞价值的品种达200多种,渔业产业有史以来一直居粤东地区第一;拥有海岛304个,亦踞全省第一。同时,汕尾海洋文化基础雄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滨海旅游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凤山祖庙旅游区、红海湾海水浴场、红海湾遮浪半岛旅游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等近30个滨海旅游景区景点。说起汕尾的“本钱”,接受记者采访的局办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拥有海岸线的地区是没有理由发展不好的。”对汕尾发展海洋经济,市委书记郑雁雄态度很坚定。他认为,现在需要有好的资源支撑自己的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占据了海岸线有利地势的汕尾,“轮也该轮到我们了”。在他看来,汕尾的希望在于从以前的山区经济形态转变为海洋经济形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汕尾是全国最早组建海洋经济行政机构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地级市,同时还是全国最早的国家渔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然而,从1988年建市以后20年间,汕尾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均在全省排名倒数几位,与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区域地理优势明显的地位极不相符。

“没道理啊,躺在455公里海岸线上,经济形态却像山区那样落后?”书记对此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重要判断:迎头赶上正当时,汕尾能够不当尾。

2008年11月8日,汕尾海岸经济论坛在广州隆重举办,汕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海岸经济,崛起蓝色汕尾”战略。此后,汕尾以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海岸线为依托,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临港工业,致力建设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旅游休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六大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认为,汕尾发挥西连珠三角、北贯中原和长江流域、东接潮汕台海西经济带的优势,做大面向世界的、服务于电子、石化工业的临港经济和港口服务经济,必将成为“海岸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

在陆丰市甲东镇养殖对虾的老方一谈起养虾,就显得异常兴奋:“去年放养的对虾全部销售完,收入达20多万元。”在甲东新乡,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数十户渔民全部住进了楼房。据了解,近年来,陆丰市养殖和捕捞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2万吨以上,渔业总产值约1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已从五年前的1568元提高到去年的5080元。

按照汕尾市委、市政府部署,陆丰立足当地资源优势,调整渔业产业结构。通过积极加大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引入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渔民参与合作养殖,推动了水产品养殖业由传统养殖向纵深养殖,由单打独斗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发展。目前,陆丰市鲍鱼、罗非鱼、海马、角螺、对虾、鳗鱼等贝类养殖、深海网箱养殖等优势水产品养殖异军突起,经济效益凸显,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渔民走上了海洋经济致富路。

“汕尾海域辽阔,海洋捕捞面积达35万平方海里,是全国闻名的四大渔场之一。众多的湾区和深水岸线,也为港口、临海工业和海上运输业的大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条件。汕尾山光水色兼备,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汕尾市实施“发展海岸经济,崛起蓝色汕尾”战略以来,可谓成效显著。

新兴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在长达455.2千米的海岸线上,东起甲东风电、宝丽华风电、陆丰核电、红海湾火电、万聪船厂;西至海丰华润火电、小漠石化,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力能源为主的“沿海临港工业走廊”。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船舶(含渔船)修造企业12家,年产值2亿元。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和纳入发展计划的重大涉海项目有18个,投资规模超过1800亿元。

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推进:2011年汕尾全市渔业总产值69.1亿元,海洋捕捞总产量达34万吨,水产养殖放养面积2.75万公顷、养殖总产量31.09万吨,拥有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鲍鱼和海马养殖基地,形成了罗非鱼、虾类、蟹类、鲍类等养殖支柱产业。2011年,汕尾市有水产品加工企业72家,海产品加工业产值13.23亿元;拥有水产品交易市场12座,交易面积达4.4万平方米,交易额15亿元。目前,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恒兴水产项目已经落户汕尾市,该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

渔港及配套建设加速推进:目前,汕尾全市12座渔港有10座纳入全省标准化渔港建设范围,重点筹备汕尾部级中心渔港项目申报,并以汕尾中心渔港为依托,建设约30万平方米粤东水产物流中心,将有效解决汕尾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目前水产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迅猛:近年来,信利、德昌两大电子集团规模不断扩大,雅芝、腾讯云计算等已落户汕尾。广东省重点项目、总投资300亿元的华润海丰电厂已开工。截至今年6月,已有52家企业正式签约合作区,投资总额达583亿元,涵盖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现代高科技农业等相关海洋产业。现已落户或确定落户鹅埠启动区的企业21家,总投资额达77.36亿元。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4

关键词:休闲渔业;新型交叉产业;管理策略

引言

作为利用渔业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结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起来的集旅游观光、游钓体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对于推动传统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休闲渔业呈现产业化、规模化、综合化、多样化等特点,但也存在功能单一、经营管理不规范、海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空间受到局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休闲渔业作为传统渔业与现代旅游业相交叉产生的新兴产业,其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旅游业基本组成部分的娱乐体验活动。刘雅丹、许传才等人在研究澳大利亚休闲渔业发展时发现,游钓活动已成为澳大利亚休闲渔业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也在厦门、青岛、大连等地先后建起了以观光和捕鱼为主的休闲渔业基地。渔文化是一种地区文化软实力,实现了休闲渔业的内涵升华。美国休闲渔业在充分利用渔业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发挥休闲渔业的文化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建设渔业博览园、海洋博物馆等海洋文化载体,科普海洋文化知识。我国多地相继建成水族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深度挖掘海洋的文化教育价值,满足游客高层次需求。目前,休闲渔业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具备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休闲渔业发展思路,在带动旅游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护海洋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休闲渔业内涵更加丰富。

1发展现状

国内外休闲渔业发展态势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当前休闲渔业的发展既存在着资源,政策,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也面临着海洋环境污染,经营管理不善,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1.1休闲渔业发展中的优势

1.1.1游客市场空间广阔

祝丽云在研究河北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现状时提到,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融入自然、健康绿色的休闲生活成为多数人的追求。休闲渔业作为一种贴近自然且体验性强的娱乐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消费需求,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休闲渔业通过网络拉动消费者需求量。从技术支撑来看,“渔夫垂钓”网站建立,游客可以直接从网上预约,方便快捷。从宣传方式来看,网络宣传成本更低,传播迅速。

1.1.2政府政策逐步落实

“十三五”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形成一二三产业互相融合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具有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功能的休闲渔业,显然已成为渔业转型的中流砥柱。我国多数沿海省份已出台有关政策推动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山东省制订“海上粮仓”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海洋牧场建设和养殖基地等渔业生产活动,打造多元化的滨海休闲渔业项目,广东省则允许持证捕捞渔船从事休闲渔业的同时继续享受油补政策。

1.1.3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休闲渔业的蓬勃发展为渔文化的繁荣创造了巨大空间。海神信仰是渔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沿海地区渔民普遍信仰龙王,祈祷保佑他们出海平安,满舱而归。山东蓬莱“八仙过海”的传说,带火了蓬莱阁景区;青岛红岛渔祖郎君节开幕,吸引了对渔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为当地保留小众海神信仰找到一条经济出路。民俗节庆活动作为渔文化的展示窗口,在我国各地区发展态势良好。传统渔业节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以其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如云南丽江纳西族居住区的“龙王庙会”、澳门渔民的“妈祖祭”等。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推动渔业转型,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开发出各种海鲜节、开渔节、海洋文化节等一些初具规模的现代渔业节庆活动,受到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1.2休闲渔业发展中的问题

1.2.1法律法规亟需完善

渔业法规体系仍不健全,法律层面上的空白造成了休闲渔业的发展和管理上的难题。现有的《渔业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以及配套的法规、规章都没有明确的条文对新兴的休闲渔业进行界定,法律体系的覆盖面还不够细化。休闲渔业作为一个交叉产业,处在渔业与旅游业等多个产业的边缘,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综合的特性,归属问题尚未解决,部分领域属于三不管“灰色地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问题处理效率低。

1.2.2科技运用尚未推广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趋向于使用支付宝、微信等方便快捷的网络支付方式。但由于休闲渔业的经营者大多为当地渔民,受陈旧观念影响,对网络支付尚不了解,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大数据在多行业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尚未针对休闲渔业成立游客信息中心,造成各地信息交流受阻。

1.2.3品牌建设环节薄弱

周俊在探究宁洱县休闲渔业现状时提出国内休闲渔业发展地区普遍存在品牌建设薄弱,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政府和商户企业尚未形成品牌意识,发展点不明确,导致当前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方向模糊。部分经营者虽提出凸显特色的宣传口号,但不能落实到管理规划、产品开发、游客服务中,未能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海休闲渔业新品牌。

2管理研究

2.1法律法规与政府管理

诸如美国、挪威、澳大利亚等休闲渔业起步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已经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并且越来越重视法律对休闲渔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林乐玲等学者提到澳大利亚为引导休闲渔业健康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形成了完备的法律管理体系;挪威自1939年至今,不断更新完善各种渔业法规,明确部门分工,推进管理落实。目前部分地区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小,发展规划不合理,导致休闲渔业发展势头不强劲。此外,由于休闲渔业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政府有关部门对其的职责划分不清晰,造成管理的缺失和部分职能的重叠,办事效率不高。综合相关研究和现实情况,本文认为要建立起符合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的法律法规,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政税收优惠、法律保障,明晰渔业部门内部权力和职责,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管理落到实处。同时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推动我国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2.2技术开发与信息应用

现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及时更新和应用信息数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反映市场变化,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在信息的管理以及相关技术开发等方面,国外有着丰富的可借鉴经验,美国将科研所和管理机构有机结合,充实科研人员,配备科研设施,助力滨海休闲渔业发展;德等对挪威渔业信息管理考察后发现,挪威通过对渔业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建立渔业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挖掘利用。国内学者杨宁生认为,渔业信息是其发展的重要一环,结合渔业信息系统,共享渔业信息数据,可以使渔业发展更加效率化、正规化、市场化。目前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休闲渔业中的用范围不广,经营者不能及时了解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情况,消费者也无法及时有效掌握相关旅游产品的详细信息,供需信息无法准确对应。因此,应当实行‘互联网+”模式,将传统经营方式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转变传统平面媒体的宣传营销方式,开发相关app,对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概况、著名景点、交通线路、特色美食以及酒店宾馆等消费者关心的内容进行具体介绍。区域应成立相关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融资集资、信息咨询等功能,统筹管理,为企业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2.3品牌建设与市场开发

面对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休闲渔业应当及时整合游客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面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新产品形式,从民俗民风,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进行市场开发,提供满足游客多元需求的产品。美国休闲渔业发展注重提高体验质量和提升公众参与度,针对儿童、妇女、年轻人、老年人,特殊人群等不同群体,培育特色针对性活动项目。我国学者祝丽云认为,在休闲渔业活动中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和渔民生活元素,加强文化价值的挖掘,对于促进当地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休闲渔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营销方式传统落后、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经营人员科学文化素养低下、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在发展休闲渔业时,应结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市场需求,丰富旅游产品类型,精心打造沿海地区特色龙头品牌,同时注重品牌的推广工作,吸引全国乃至海外游客,推进滨海休闲渔业产业优化与升级,带动经济发展。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船用无线电;定位仪;市场

中图分类号:tp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04-01

海上定位是船舶在海洋中利用各种仪器确定船舶位置的方法,主要包括:船用六分仪、天文、卫星、无线电与惯性导航等定位方法。在这过程中,通过仪器测定、引导船舶航行的过程,又被称为导航。定位的主要方法有:推算航法、声呐法、GpS光学测定、无线定位于全球GpS卫星导航等,在地质海洋调查中,应用最广泛的定位系统是卫星导航。通过相关仪器得到实测位置,通过测程仪和航迹得到推测位置。本文主要讨论无线电定位仪在船用市场的应用。

1船用无线电定位仪发展因素

1.1科学技术

近年来,由于海渔捕捞现象过度,渔类资源匮乏,渔业产业不高;在党和政府对近海区域做出了禁渔期与禁渔区规定后,渔业逐渐由近海渔场向远海渔场发展。随着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科研力度得到了很大改善,大部分渔业联合体和渔业单位都认识到了必须运用精确的定位仪,帮助渔业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海1113号渔船在292海域发现大量鱼群后,就开始运用DSw-1定位仪,进行渔船定位,将渔情快速准确的传达给渔场;得到渔情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多少艘渔船作业,从而得到最大的捕捞量与产值;根据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当年捕捞量就达到250多吨,产值高达20多万元,1113号海船捕捞量就达到600多担,网产最高时能够达到200多担,这对当时的渔业发展和船用定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定位仪的利用,依赖船老大看太阳、海岸线,闻海滩泥沙气味的传统做法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也就避免了渔船过度疲惫,对网具、渔具与海滩造成的不良影响,空船而归的现象也得到了控制。在渔船上安装无线定位仪,不仅可以节约定位时间,让航线更加经济可靠,而且还可以抓住时机,减小燃料损耗。例如:某省水产局在未安装无线电定位仪时,150马力的渔船最大年产量为5000担,只有20多万元的产值;在安装DSw-1定位仪后,从1月到10月的捕捞量就达到7000多担,可以得到将近40万元的产值。在这过程中,两次出海捕捞量达到1300多担,不仅增加了产值,同时对提高渔业单位经济利润、渔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这都是定位仪的作用。

1.2其他因素

自国家海洋监管部门拟定渔船远海作业必须配置无线定位仪等相关设施规定以来,拥有无线电定位的渔船经营个体逐渐上升。中小个体为了得到更多的捕捞量与产值,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同时,不断学习捕渔技术和方法,从而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船用无线定位相关设施发展。从Fao(农业组织)与联合国粮食统计数据来看,世界范围的捕鱼量在半个世纪以来增加了5倍,并且还存在严重的滥杀滥捕现象。而不遵守国际标准的捕渔行为,让各个海域渔类与数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地区的减少程度甚至高达四成。

受国际发展影响,我国远洋渔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从99艘渔船首次从台州出发去西非捕渔以来,大连渔业单位赶赴印度洋进行生产加工,福建海洋渔业、中福、福建水产进出公司联合创办的非洲渔业公司一直在西非渔轮生产加工,青岛、山东渔轮已经进入非洲进行生产,浙江、江苏的渔轮也已经进入伊朗进行捕渔。这些渔船在远洋生产中,不仅提高了产量产值,海洋渔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且逐渐成为海洋渔。

2船用无线电定位仪增长特点与发展前景

2.1敢于投资

由于国家政策以及生产领域的要求,大部分旧船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大船。例如:广东汕尾镇就是重要的渔港之一,渔业入口就有好几万,随着渔业快速发展,经济得到了很大提升。该镇得到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敢于投资,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一直都在加大渔业投资力度,目前深水双拖网船、马力、定位仪、雷达、电台、卫星导航仪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应用。从导航仪利用情况来看,不仅提高了渔业生产利润,同时也是对安全生产的巨大保障。

2.2责任制承包带动了海洋渔业发展

从当前的比例性渔船承包来看,对渔业生产与海洋生物保护都有很大作用。近年来,沿海区域根据海洋渔业发展情况,打破了父子船、夫妻船的生产方式,互利自愿的股份合作方式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不仅调动了当地渔民积极性,也让经营体有了更加明确的投资方案,通过配置更加高效实用生产设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联合式生产力,让我国渔业向更加广阔的领域生产发展。

目前我国海洋无线电航体,使用最多的仍然是罗兰导航系统,罗兰a与罗兰C在航台实施中,生产与研制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生产航海导航最早的厂家,在生产的DSw-1无线定位荣获国家银奖以来,生产的卫星奥米组合导航仪,不仅在南极航线开辟中,在相对复杂的气候环境下也能适应。随后的DSw-2定位仪在整合DSw-1的同时,在船用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成果。

2011年,海南海洋渔业厅颁布:在未来2到3年内,海南将有6000多艘大中渔船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这不仅意味着远海捕渔不再为通信烦恼,同时也是无线定位仪市场发展的具体表现。为了保障该项目能顺利完成,渔业厅、省海洋将和北斗星公司一起保障资金投入与定位市场发展。

3结束语

船用无线定位仪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信息、技术、资金、销售要求都很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服务过程,进而推动海洋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宪夫.无线电信号监测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7.

[2]刘明.无线电定位仪在航线设计中的应用[C].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75-77.

[3]王红华,佘亚军,罗涛,等.拖曳天线用于无线电导航定位试验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31(12):96-98.

[4]王新民.一款手持无线电侦测零距离定位仪简介[J].中国科技财富,2012(6):174.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舟山新区休闲渔业经济

1.舟山群岛新区概况

舟山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资源独特,渔业资源得天独厚,对市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海岛风景优美,阳光、海水、沙滩、空气世界一流;其产业体系涵盖农业、渔业、食品加工、种植业、养殖业、晒盐业等多种行业,并呈现出许多亮点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舟山作为唯一的临海群岛城市,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舟山近年来的发展紧紧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海洋医药、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未来舟山经济腾飞中重要的一环。渔业一直是舟山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多年来舟山旅游业也已得到长足发展,已有基本稳定的国内外客源。作为两大优势产业的舟山休闲渔业已经奠定了坚实市场基础。面对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机遇与挑战同在,休闲渔业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

2.舟山休闲渔业的历史沿革

海洋渔业作为舟山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优势。在国家大环境下,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舟山渔业的发展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经过多年挥霍性的捕捞,东海渔场的水产资源急剧衰退,舟山海洋渔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据统计现今从事渔业生产的有8万多个劳动力,实践积蓄了充裕的捕捞和养殖体验。舟山海洋渔业生产由原先单一靠捕捞,现在转变为捕捞和养殖结合的局面。

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始于1999年,由舟山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的渔民首先推出“渔家乐”项目。从此,舟山地区出现了各种休闲渔业齐发展的态势。总体上看主要有休闲垂钓型、体验生活型、品尝游购型、观光旅游型和展示教育型。舟山的休闲渔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取得了不错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而近几年兴起的休闲旅游业,在舟山地区也有别样的发展,各地都积极上马休闲渔家乐。在长三角地区舟山市的渔家乐等休闲渔业项目是最具海洋特色的,因此很多其他长三角都市人群来感受这舟山的休闲渔业,特别是舟山跨海大桥的正式运行后,舟山与长三角各个城市的交通越来越便利,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已经与舟山形成了一日的生活圈,早上来舟山游玩,下午回去已经成为了现实,因此越来越吸引人外地都市人群来感受舟山的渔家乐,休闲渔业。此休闲渔业等新型渔业项目的收入更多的成为了去多渔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3.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舟山的休闲渔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改变了渔民过去的生产经营方式,部分实现了传统渔业的转产转业。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提高了渔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3.1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服务意识

休闲渔业的出现,使得具有传统渔业背景的部分传统渔民可以转产转业。硬件和物质条件容易改变,软件和思想观念转变起来难度却大得多。从事传统渔业活动的渔民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进修途径和机会,因此无法与快速发展的先进理念接轨。缺少生产经营技巧和生意理念,文化和软件投入大大不足,休闲渔业产品得不到有效的包装和推广,在服务质量方面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严重影响舟山休闲渔业产业档次的提高,使休闲渔业产品的市场定位难以提高,整个休闲渔业的产业品位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3.2资金短缺,生产规模小

舟山休闲渔业在发展之初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一度发展速度迅猛,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舟山休闲渔业规模的扩大,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是由于经营者大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个体,持有资金十分有限,周转资金也难以获得。融资的困难也阻碍了休闲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固有的陈旧思想使生产经营者满足于现状,面对资金的不足和人力的缺乏往往放弃革新,而守着单一的产品形态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舟山休闲渔业的综合竞争力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很难向着规模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3.3优势发挥受限,特色开发不足

当前舟山休闲渔业的经营项目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其经营项目形式简单、功能单一,经营项目重复和雷同情况严重,而消费者的需要却在不断提高,这在市场层面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同时,在发展舟山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也没有对渔业资源之外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利用,例如宜人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区位、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厚的旅游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自然资源等优势都没有很好地融入到休闲渔业的产品开发中,而是大都处在一种浪费的状态。本身在资源条件上很具特色的因素没有被充分利用,特色表现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政府、经营者对休闲渔业的开发缺乏市场研究和科学规划,使得休闲渔业产品类型单一、服务项目雷同。近年来,舟山开发的休闲渔业园区大多为农家乐、钓鱼场等有限而雷同的产品形式,创新不足,特色不够,精品极少。

3.4产业组织缺少,项目辐射不够强

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都不开交流和不断的学习。舟山是一个海岛城市,人口、人文景观、休闲渔业资源等分布较散,给产业内部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缺少相关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找不到有效的途径进行传播,与休闲渔业有关的最新的信息也无法在经营者中间实现共享。这就导致了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形态和规模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舟山地区目前还缺少使各相关产业与休闲渔业联动的组织,使得休闲渔业处于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与其他产业和行业联动很生硬甚至没有联动,从而影响了舟山休闲渔业的有效辐射。传统渔业在舟山农业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休闲渔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从政府层面确定休闲渔业的产业地位,导致休闲渔业成为渔农业和旅游业的“副产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休闲渔业的纵深发展。

3.5规模偏小,功能单一

目前舟山大部分休闲渔业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都较小缺乏大规模综合型休闲场所未能形成规模效益。由于绝大多数项目功能单一基本上以观光旅游为主档次低缺乏渔文化内涵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及相关服务滞后,因此很难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品味游客的需要。

3.6品牌意识薄弱,宣传促销不力

近年来舟山休闲渔业虽然发展迅速,涌现了许多经营休闲渔业的企业,但真正经营有道、效益突出的却凤毛麟角,大部分休闲渔农庄的经营者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品牌意识薄弱,不重视宣传促销和品牌建设,从而缺乏竞争力[27]。

4.舟山休闲渔业的战略经济地位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7

一、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背景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湾渔场是众多海产经济动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历史上盛产鱼、虾、贝、蟹等近百个品种,其中海参、鲍鱼、扇贝等珍贵海产品是江苏省海州湾的主要产地之一。珍贵的岩礁鱼类如鲷类、六线鱼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声誉。长期较高的捕捞强度(仅连云港市就有大小作业渔船5200多艘)和单一的捕捞作业形式(长期底拖网作业)下出现了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渔船单产下降,渔获质量也大不如前,多种传统经济鱼类种质下降,资源锐减,已形不成渔汛。随着沿海工业的发展以及浅海相关产业的兴起,造成的海洋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产卵场退化、海洋生物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丧失或改变等现象,对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系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优势生物种质资源。与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有关海洋经济专属区的渔业谈判结果使得我国在东、黄海失去了相当大的传统作业渔场,在该海区作业的众多渔船将面临停产的困境。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海产品质和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人类保护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的意识也不断增强。面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情况,国家和江苏省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实行限制网目大小,取缔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的渔具,逐步淘汰近海拖网渔船,鼓励外海和远洋渔业生产以及伏季休渔政策等。这些措施对减缓渔业资源的衰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捕捞强度过大的问题。为了保持沿海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正纷纷建造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等,营造一个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以让鱼类有栖息之地。人工鱼礁渔场的建设,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造人工鱼礁,我国近几年也在海南、广东、浙江、辽宁等地开始有计划地建造人工鱼礁,这是近海渔场改造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今后近海渔业发展的方向。因此,通过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来修复和改善江苏海州湾的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引导当地渔民减船转业,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走耕海牧渔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

二、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海洋牧场的选址通常要考虑海洋区划、周围海域的功能尤其是对于主要航道、锚地及水下工程设施等的避让及地址、水质、生物资源状况、敌害生物等因素。江苏海州湾是一个半开阔海湾,海底自西向东缓倾,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群众渔业渔场之一,是众多海产经济动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历史上盛产鱼、虾、贝、蟹等近百个品种,其中海参、鲍鱼、扇贝等珍贵海产品是江苏省的唯一产地,珍贵的岩礁鱼类如鲷类、六线鱼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声誉。其海洋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海岸类型主要是粉砂淤泥质海岸,其次是基岩和沙质海岸。这里是江苏省具备建设人工鱼礁适宜底质条件的海区,水深适宜,海洋灾害较少,且规划选取的礁区建设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并考虑了航道避让等因素。此外,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暨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有国家政策、法规等的有力支持,是得到农业部批准实施的重要项目,是江苏省落实“减船转产”政策、加快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性事业。2006年,国务院通过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要求“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人工鱼礁为载体,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积极发展增养殖业,并带动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增加渔民就业机会,提高渔民收入,繁荣渔区经济”。2008年,在之前多年人工鱼礁建设的基础上,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扩展项目建设内容,进一步发起了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三、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自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开展以来,农业部渔业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连续8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768万元,先后如期完成了一期工程(2003-2006年)和二期工程(2007-2008年)、三期工程(2009年)及四期工程(2010年)的建设。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放三角形、十字形、回字型等混凝土鱼礁6890个、改造后的旧船礁190条、浮鱼礁25个,总投放规模为111457.2m3,分布大小规模不同礁群21座,形成人工鱼礁调控海域面积达60km2。共人工增殖放流了中国对虾苗等6亿尾,吸纳转业渔民700余人。此外,根据牧场海藻场建设需要,在礁区内成功开展了鲍鱼、牡蛎、贻贝等试养、深水网箱养鱼以及江蓠、海带、紫菜等人工附苗,并均试验成功,为下一步海藻场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项目建设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海域实施,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指导,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实施,上海海洋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参与实施计划的制定和礁体设计、礁区规划、礁体投放指导、投礁后的生态环境调查和鱼礁区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负责参与渔业资源增殖状况的调查和苗种放流及跟踪监测;赣榆县鱼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协助鱼礁投放水域的海上生态和资源调查及礁区的日常维护和养护,经过多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官——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了出各方的优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整个项目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合理规范的运行程序,设有海洋牧场建设领导组、工作组、技术专家组、招投标组、实施监督组及项目监理公司等。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海洋牧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及协调各项工作开展,并负责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与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工鱼礁建设的可行性、规划海区的生态资源条件、投放地点、投放时间、投放方式等的调研、论证以及鱼礁投放后效果评价;招投标小组负责根据招投标方案采取委托招标和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人工鱼礁的制作单位、运输与投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招投标过程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对礁体的制作、投放等各环节、全过程实施严格监督管理,对每一批礁体都派验收小组逐个检验,验收合格方可运输投放,投放过程中,监督组亲自跟船出海,对礁体投放数量、投放地点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此外,成立了鱼礁生物工程公司,专门负责鱼礁投放和看护及日常维护;在海州湾海域建设了海洋牧场管理平台,目前平台已装备了储水池、发电机和基本生活设施,实现了能靠船、长住人,这确保了礁区的养护效果与正常管理。

四、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初步效果

连续多年的项目建设不仅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礁体投放后的跟踪调查发现:人工鱼礁对于投放水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营养盐结构更趋合理,生物多样性指数增高,集鱼效果明显。2008年海州湾人工鱼礁区共调查发现游泳生物60种,对照区51种。礁区游泳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50.82kg/h,对照区26.21kg/h,鱼礁区是对照区的2倍。礁区平均生物密度为10239.50ind./h,对照区6662.75ind./h,礁区是对照区的1.5倍。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区,表明礁区游泳生物资源比附近海区丰富。与对照区比较,2008年礁区出现较多的种类主要有褐鲳!、单指虎!、、长蛸、条斑舌鳎等恋礁性鱼类,且褐鲳!这种恋礁性鱼类,已经于2007和2008年连续两年在礁区调查中发现,而对照区在调查中一直没有发现。通过2008年和2009年的潜水摄像调查发现,投放鱼礁在水下状态良好,且鱼礁上已经有生物附着,由于鱼礁投放后使局部区域流态复杂多变,鱼礁上方有上升流,鱼礁内部和后方有涡流存在,有利于海水和营养盐的交换,一些岩礁性鱼类、蟹类、海星等在礁体上栖息,总体上鱼礁区生物量较多,2009年的潜水摄像调查还发现,人工鱼礁区内聚集着成群的个体较大的许氏平!,这是投礁前所没有的。通过调查走访渔村和渔民了解到,近年来渔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还捕获了相当数量的海参等。由此可见礁区已经形成一定的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恋礁性鱼类到此产卵,索饵。说明作为海洋牧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鱼礁区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适宜鱼类、软体类产卵、索饵的渔场。几年来人工鱼礁的建设对于海州湾渔场修复和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较为明显。另外,海州湾鱼礁区渔业资源养护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渔区经济,提高了渔民收入,带动了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增加了渔民的就业机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为连云港市进一步实施耕海牧渔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五、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多年的海洋牧场建设产生了较好的效益,但是我们仍存在相关技术研究薄弱、缺少较为完善的海洋牧场资源养护法律法规体系,资金来源单一等不足,今后要着力加强以下工作:1.进一步改善海上调查的方式、方法等。渔业资源的调查在网具的使用上主要以拖网为主,较单一,在今后的调查中应增加其他渔具如刺网、张网等;随着鱼礁建设规模的增加,生态环境调查次数和站点的设置需进一步调整、增加,达到更加全面、合理的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价;为更加直观的反映鱼礁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应进一步增加水下摄影的次数和范围等。2.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完善技术规范。需要进一步整合已有的海洋牧场建设技术,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步骤的实施,加强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摆脱技术层面只能对外依托相关技术单位的局面,及时制定合理、有效、完善的技术规范或指导文件。3.进一步拓展海洋牧场的建设规模与内容。继续加大增殖放流的力度,丰富放流的种类,扩大放流规模;大力发展筏式养殖、深水网箱养殖以及海藻场建设等;当鱼礁区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时,可以考虑结合休闲渔业的发展,建造休闲垂钓平台、海上游泳池等,从而不断丰富和扩展海洋牧场的建设内涵。4.资金来源单一,投入力度尚需加大。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同时,需整合有关生物资源养护经费,统筹使用。另外,要积极改革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投入、银行贷款、企业资金、个人捐助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海洋牧场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5.海洋牧场管理缺少法律法规体系、队伍等支撑,亟待加强。随着海州湾海洋牧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牧场的运行与管理。一是制定、出台海洋牧场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养护管理制度,规范海洋牧场各类开发、利用、管理行为,为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将海洋牧场管理纳入正常的渔政执法管理范围,同时,要积极强化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管理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海洋牧场资源养护管理执法队伍。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8

坐在记者对面的王忠志略显疲惫。但是聊起舟山市打造海洋文化名城的话题,他的眼神中却立刻焕发出一种奇异的光彩,人也马上精神抖擞起来。听他兴致勃勃、如数家珍地侃侃而谈,根本看不出来,其实他此前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了。

记者:很高兴再次采访王副市长。我记得您2005年在岱山时,就开始主抓第一届海洋文化节的工作。此后一年一届办下来,很有影响。为什么今年的这一届海洋文化节不按以往的届数往下延续,却改叫“2009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今年这一届与以往举办的海洋文化节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王忠志:明天(5月17日)开幕的这一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主题是“弘扬海洋文化,实现和谐发展”。整个节会包括开幕式、海洋文化博览、闭幕式三大板块共十九项活动内容。

我市举办海洋文化节,确实是始于2005年的岱山。每一届节庆活动都是突出感恩海洋、关爱海洋,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海洋文化建设成就。这是他们相同的地方。已成功举办多届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影响力逐年扩大,2007年被评为中国节庆产业十大自然生态类节庆之一,被确定为浙江省18个重点扶持节庆之一。到了2009年,海洋文化节第一次提升到部省级的规格,由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舟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报社和浙江海洋学院承办,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烹饪协会、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协办。规格提升了,内容当然在继承往届特色的基础上也就有所拓展和提升,更加丰富和广泛了,所以本届海洋文化节不再按以往的届数往下延续,而是用年份来做标志,改叫“2009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

本届海洋文化节,我们努力做到五个有机结合:一是国家层面的强化国民海洋意识与地方层面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相结合。二是文化节庆与群众文化相结合。通过举办节庆活动,为海岛群众艺术文化的弘扬搭建交流平台,力争把海洋文化节办成海洋群众文化的盛典。三是举办节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海洋文化元素注入到海洋旅游、海洋特色产业等经济活动中来。四是做到地方文化节庆与宣扬拥军固防相结合,就是在本次活动中,通过驻舟部队的配合,既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大力宣扬新时期军民之情。五是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在充分享受舟山海岛旖旎风光的同时,强化以人文的精神提升节庆活动的品质,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美誉度。

为了延续海洋文化节的传统,这届海洋文化节的闭幕日期设定在6月16日,也就是过去海洋文化节的开幕式的日子。闭幕式祭海谢洋大典还是在岱山的海坛来举办,将点香、敬酒等等传统祭海谢洋仪式保留了下来,只是把过去的开幕式变成了现在的闭幕式。

记者:舟山的节庆活动非常多,搞的也大都很成功。前年我采访您时,曾听您介绍过整合这些节庆活动的设想,而且还提出了“一主二辅”的概念。现在我在舟山又听说了节庆活动“1+2”的整合公式。请问“1+2”是怎么回事?

王忠志:这里的“一主二辅”,其实也就是“1+2”。“1”,就是重点打造中国海洋文化节。“2”,就是普陀山的观音文化节和朱家尖的国际沙雕节。

舟山市的节庆活动很多,节庆文化也很丰富。但过多过杂,也就发现了一些弊病。比如活动分散、形成不了品牌,层次不高、效率不高,打不响。而且领导们的精力也有限,不好管理。所以需要进行整合。后来我们提出“1+2”的设想,来整合这些节庆资源,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以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标准,将原来的四十几个节庆归纳为“1+2”系列,也就是以中国海洋文化节为主,国际沙雕节和观音文化节为辅的方案。力争通过品牌节庆“搭台唱戏”,集中包装、展示舟山海洋文化独特魅力。

“2009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是我们整合节庆活动后举办的第一个海洋文化节。筹备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各项具体方案一定要做细做实,确保活动圆满成功;二是注意统一文化节名号,所有分活动项目都要围绕海洋文化节展开;三是要充分体现海洋文化内涵,活动宣传要体现中国海洋文化节元素,不失时机地推出海洋文化和舟山群岛概念,进一步提升节庆的海洋文化内涵,促成更加和谐的节庆氛围。

海洋文化节明天就要举行了,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我下面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的观音文化节和国际沙雕节。

普陀山举办的南海观音文化节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观音文化是舟山文化的精品。普陀山是观音文化的承载地。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已累计接待香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舟山从2003年起已连续六届成功地举办了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这也进一步传承了观世音文化,发挥了普陀山在全市旅游业中的龙头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普陀山,光临了普陀山,推动了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

国际沙雕节在朱家尖岛举办。那里山海风光秀丽迷人,岛上金沙连绵、奇石峻拔,有“海上盆景”“海上雁荡”之誉。其中十里金沙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沙滩群――青沙、里沙、千沙、南沙、东沙五大沙滩绵延5000米,景色极为壮观。这里举办的每年一届的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已成为舟山旅游的又一个亮点。

记者:您认为海洋文化这个词组是偏正词组还是联合词组?海洋文化中的海洋是文化的修饰语还是并列的内容?也就是说,海洋文化的内涵怎样理解?

王忠志:我认为用偏正词组或者联合词组来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都是片面的。这里的海洋和文化并不是人为割裂开来的内容。要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其实我们的《海洋文化节节刊》的序言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回答。海洋文化,就是涉海的文化,是海洋与文化的结合。

海洋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现实活动对海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发展。人类缘于海洋而创造的文化,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如今,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回顾和总结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刻,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一直走在前列、并率先显示出强大活力的沿海城市,也担负着走出困境、面向未来的重要使命。

记者:舟山为什么提出来要举办海洋文化节呢?

王忠志:中国海洋文化节是舟山“四海”建设(即: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通过文化节这个载体把舟山群岛打造成中国海洋文化代表地。一方面进一步提升舟山海洋城市品牌,提升我市对外招商引资和宣传营销水平,服务于舟山海洋经济大发展;另一方面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第一,可以提升我们的海洋意识,进一步凝聚人们对海洋的共同情感,让更多的人对大海怀感恩之心、有善待之举,充分体现保护海洋、和谐发展这一海洋文化的内在品质。国际上先进地区都是开发海洋最早的地区。过去我们对开发海洋重视不够,全球化的格局下,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是非常迫切的。我国海洋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人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海洋文化还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其发展水平与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通过海洋文化节这一平台,学习和借鉴各沿海地区建设海洋文化的先进经验,对于共同推进我国海洋文化建设和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蓝色家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带动舟山旅游地发展。舟山作为中国沿海的一个窗口,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滨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更让世人领略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厚重内涵和独特魅力。中国海洋文化节对舟山旅游带动效应是很明显的。对招商引资、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工作等,也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前舟山旅游工作重点要突出差异性、提升综合性、强化集群性、增加愉悦性。中国海洋文化节这样的平台,是这四个原则的一个集中体现。

第三,提升城市软实力。中国海洋文化节的节庆活动在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舟山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舟山的城市品位,刺激了经济发展,培养了干部,让老百姓得到了丰富的文化享受,在对外宣传推介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方面的效应也是很明显的。

综上所述,中国海洋文化节给舟山带来的积极效应是深远的,绝对不是某些人理解的热闹热闹那么简单。

记者:海洋文化节的确很重要,提升到国家层面来办,也很有必要。但是对舟山这样一个四面环海的城市来说,具备举办国家层面的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的条件和文化基础吗?

王忠志: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既是我国东海海域的中心区域,又是我国南北海域的联系要道,有6000年的文明史和1300年的城市史。舟山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市的地级市,不但拥有丰富的港、景、渔等海洋资源,而且具有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继承、发展舟山传统的海洋文化,推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舟山完全具备举办国家层面的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的条件和文化基础。

首先,舟山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舟山作为中国著名的渔都,海岛人民在长期的生息劳作中创造和积聚的海洋文化,可以说是极具个性、独树一帜的。在唐、宋、元、明时期,舟山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必经港之一,舟山定海还是海防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在400多年间,历经抗倭、抗英、抗日等战争,留下了十分丰富珍贵的海防遗迹。与海相伴、靠海为生的劳作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沿海人民的生活观念和心理特征,也形成了渔区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舟山岱山的渔歌号子以旋律粗犷豪放、节奏欢快和谐著称,祭奠大海也再现了古代渔民祭海的盛大场景和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舟山民间艺术种类不少,舟山锣鼓、嵊泗渔民画、白泉跳蚤舞、定海侯家班木偶戏、逯拮呤椤⑨飞接娓杌褂卸谰哂婕曳缜榈男禄楹乩上盗谢疃等等,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舟山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以及众多的航海保护神,如观音菩萨、羊府大帝、泗洲大圣、妈祖、财伯公等,如此众神“共处”同一蓝天下,形成了舟山独特的宗教景观。

其次,舟山已经成为反映中国渔文化的代表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之一,也是与千岛渔场、纽芬兰渔场和秘鲁渔场齐名的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舟山的沈家门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和秘鲁的卡涯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舟山海鲜产品的产值、产量和出口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海鲜烹饪在这里也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

再次,舟山具备举办国家层面的海洋文化节庆应有的经济基础和必要的硬软设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海洋文化建设全面进步,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十年舟山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舟山成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城市,使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载体更加坚实、形式更加多彩。

第四,舟山有着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节的独特地域优势。舟山文化底蕴丰厚,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冬暖夏凉,淡季不淡。这里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旅游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有世界闻名的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山海自然景观、海岛渔俗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佛教文化景观1000余处,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称号,“海天佛国・渔都港城”的美誉名扬海内外。

第五,海洋文化是舟山的城市主题文化,是在上千年的群岛城市演变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着丰富的观念性城市形态和强大的实践性操作系统。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海洋和海岛自然品质、丰饶的海洋资源、特殊的海洋产业以及渔文化特色、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和城市价值、以普陀佛教为代表的人类精神文化样式等等,构成了我市城市主题文化的独特内涵。它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丰富并自我更新的过程中。海洋文化既是我市的一种历史现象,也是我市的一种社会环境,更是我市的一种发展力量。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舟山人对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城市地位与形象的不懈追求。

第六舟山有着独特的海洋城市精神。舟山是一个移民城市,处于南北文化和经济的交界点,海洋位置本身的重要性以及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史上曾遭遇的多次列强武装侵略,锤炼了舟山人的性格和品质。因此,舟山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的舟山海洋城市精神,它们是舟山人的性格写照和品格追求。勇立潮头体现了我市人民积极进取、敢为人先、不惧风险、开拓创新的气魄;海纳百川体现了舟山人开放包容、谦逊好学、广交朋友、广积善缘的胸襟;同舟共济体现了舟山人团结互助、友爱人人、感恩图报、共享共荣的品格;求真务实体现了舟山人胸怀大志、追求真理、诚实守信、讲究实效的作风。

记者:舟山在打造中国海洋文化节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王忠志:主要还是在体现更多的国家性上。这次海洋文化节引起了国家海洋局和文化部的支持和重视,再加上海军和地方上的努力,档次就提高了,影响也扩大了。希望今后的中国海洋文化节能够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中国海洋文化节还有好多文章可以做,可以逐步提升完善。

记者:一次节庆活动是短暂的,海洋文化建设毕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请问在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方面,还将有什么举措或规划?

王忠志:海洋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这方面有着清醒的认识。接下来,在促进海洋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方面,我们还有以下具体规划:

做好宣传教育推广工作,创造海洋资源保护的社会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舟山市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地图》和《舟山市海洋文化资源保护责任制》等,建立海洋文化资源保护志愿者队伍,发展海洋文化资源研究爱好者兴趣团体,鼓励我市市民加入社会保护网络。

加强对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积极研究探索我市海洋文化资源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变“文化遗产”单纯的封闭保护为对“文化资源”开放的积极开发利用。通过与文博业、旅游业、演艺业、影视业、休闲娱乐业的结合,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文化名牌。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和文化生态区,扶植一批具有渔农村民俗特色的民间展览馆、陈列馆,发掘一批具有海岛特色的民间艺术及民俗表演项目等。

用为后代遗存新海洋文化资源的眼光和气度,做好现当代海洋文化资源的创造和保护工作。今后每年都要对新海洋文化资源目录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修订和扩充。每年举办海洋文化新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每年评选群众喜欢、社会公认的优秀的应保留、可传承节目入选舟山民间民俗博物馆。

我们还将开展“清爽舟山、美丽岛城”海洋文化生态工程、文化产业繁荣工程、“舟山的荣耀”名景名人名作名品名企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等多项活动,推进海洋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文化惠民工程”的情况好吗?

王忠志:舟山的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内容丰富多彩。比如以下几点:

1、重点建设舟山市海洋艺术中心、舟山大剧院、文化创意大楼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并充分发挥其在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加强舟山市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好现有的县(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影剧院、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场地和娱乐设施等基础性文化设施,新建、扩建一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提供配套服务。

3、依托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全面开展“快乐读书、成长品格”全民阅读节、“海洋、大地、蓝天、生活”群众性文化展演活动等全民自主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4、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保证公益性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持续的生命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以“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提高专业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大力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

6、切实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确保“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实行文化“低保政策”,让市民优惠享受更多的文化艺术展演。

7、大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在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的总体要求下,深化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9

关键词:转产转业渔民政策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在陆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今天,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矛盾逐步激化,而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开发潜力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成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近海捕捞强度不断增加,海洋资源不断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稳定,尤其是中日、中韩和中越北部湾协定的相继实施,使本来就十分严峻的局面雪上加霜。

为此,我国政府从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角度出发,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渔业管理经验与政策,我国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于2001年开始实行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90年以来,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渔业大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船和捕鱼技术的不断成熟,捕捞强度的加大使得海洋资源枯竭。现在一艘普通的钢质渔轮的生产水平相当于三艘中小型帆船,而劳动力的使用数量却比帆船节约了30%。

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化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大量沿海滩涂被占用,港口建设,海上漏油事件的频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对鱼类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的繁殖能力下降,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特别是随着《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相继生效,我国传统的渔场面积被压缩,大批渔船被迫撤出,据统计,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我国东部各省(市)约有2.5万艘渔船从日韩的对马、济州、大小黑山岛等传统作业渔场撤出,据浙江省统计,仅中韩渔业协定就有超过一万余艘渔船转产,约3万捕捞劳动力下岗待业,波及近10万渔民的生活问题。

鉴于此,从2002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扶持渔民转产转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报废渔船补助,转产转业项目补助,转产转业渔民技能培训补贴等。

2.政策实施的困难

政策对于社会经济的作用具有统领的作用,所以对于渔业双转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渔业经济。尽管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努力对渔民实行转产转业,希望渔民提高收入、渔业走出困难,然而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而且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如渔民转产后返流捕捞现象普遍;又如渔民退出捕捞而非渔劳力进入捕捞有逐年增加之势,削弱双转成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海洋开发的推进,临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大量海域被征用、填没等,对传统的沿岸渔业生产造成极大冲击,渔民失业或潜在失业增加,渔民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1]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双转政策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2.1双转政策涉及的渔民规模大且素质不高

虽然随着捕捞强度和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让大部分渔船和渔民从捕捞大军中退出是历史潮流,但是我国的转产转业政策是由于中日、中韩协定而被迫集体退出捕捞业的,我们把这种称为突发性转产,而发达国家是在市场机制下,受利益的驱动而进行的常规性转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渔民转产问题来得比较突然,突如其来的协定使我们措手不及,大量待转渔民使得我们不得不尽快制定政策,也使得双转工作一时难以开展。

从2002年起,我国对沿海渔民实行转产转业政策,力争5年内减船3万艘,约30万渔民实现转产转业,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此外,渔民相对来说,接受的教育比较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转业的职业技术,造成就业困难,渔区渔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滞后等等也给双转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2渔民转产转业的沉淀成本过高,政府扶持资金少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所谓沉淀成本是指即使厂商不再进行生产也不能收回的成本。[2]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假定所有的固定成本都是沉淀成本。那么对于一个人是否要进入或退出某种行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沉淀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他就可以持续生产;另一种是当沉淀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他就会选择退出这一行业。

实际上确切的说当厂商的收益在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时,即使会出现一些损失,他也会继续生产,因为如果停止生产,他就蒙受更大的损失。

对于渔民来说,渔船是渔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就是投入生产的固定成本,根据政治经济学知识我们得知固定成本是通过工人的劳动一部分一部分的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再通过出售从而得到弥补,也就是回收成本,它不能一次性收回。对于渔船这样的高价值产品更是这样,动辄几十、上百万,回收周期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渔船的专用性很强,几乎不能用作别的用途,因此,它的二手市场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所以,淘汰旧渔船和转产转业对渔民来说成本比较高,难以承受。渔船越大,投资成本就越高。拥有大渔船的渔民一般靠借款,加上利息成本,退出捕捞业经济损失很大,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一定补助,但是政府的资金补助对于已经债台高筑的渔民仍是杯水车薪。

2.3政策宣传不到位,完善政策实施的手段

任何一项政策要想达到良好的政策实施效果,除了科学的制定政策目标,进行可行性的政策分析,监督政策实施的过程外,还要有良好的政策宣传手段。渔例如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对工作并不负责,仅仅下发给各渔村干部,也不深入渔民做思想工作,使得政策流于形式,渔民们也只知道有此政策,对其内容却知之甚少,甚至曲解政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希望能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①宣传教育

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渔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形式。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他们对政策的拥护;

②强制手段

执法机关作为国家的强制机关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要分清是非,对于一些年老失修的渔船和无证船舶要坚决的查处,依法办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杜绝寻租行为,认真履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

③利益诱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来的今天,双转政策的实施除了国家要进行干预与指导外,更要利用好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在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的时候要配置以其他的辅助措施,引导渔民自己退出海洋捕捞业,例如建立渔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就业指导,对转产转业的渔民给以生活部贴等等;同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竞争,优胜劣汰,使渔民自主择业,自己选择退出方式,从而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双转政策的补助对象不明确

国家实施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对象是渔民,所以对于渔民这个概念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虽然任何公民,商业机构以及外国人和公司都可以在我国从事渔业捕捞,但我国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对象应该是传统意义上渔民。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所谓的专业渔民是世代生活在渔村且一直以捕鱼为生的才是渔民,至于原“非专业渔民”的人员成为渔民家庭的成员(入赘女婿等)而下海捕鱼的,这些可以由当地渔民协会视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渔民入会条件来确定。[3]另外,对于“船老大”和“渔工”也要区别对待,都要顾及,例如在渔船报废项目上,根据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文件规定,渔船报废专项补助的对象是渔船的所有人,即该船的股东,而没有考虑在渔船上的雇工,可见,现行的渔船报废补助政策仅仅注重渔船的产权,却忽视了渔民的渔业权。[4]

3.完善我国渔民转产转业的政策建议

任何一项政策从它的提出、实施到产出,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其中的不足之处,随着时间的发展来不断修改、完善它。

3.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

渔民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农民还不一样,农民还有土地可耕种,而渔民只能依靠海洋生活,没有任何的生活保障,更何况在渔业资源日渐衰竭的今天,渔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予以重视。同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沿海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而不能一刀切,忽视现实的因素,做到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做到减船、转产转业、保护恢复资源并重。

3.2加大对转产转业渔民的政策扶持力度

①要落实转产转业的各项补助资金,例如对渔船的报废拆解的补助,对渔业税费减免的资金

②加强对渔民培训补助政策。通过农业部渔民转产转业培训专项资金及地方培训补助政策的实施,帮助受训渔民掌握一技之长和提高就业能力

③实行渔民税费减免政策。在沿海各地取缔违规涉鱼收费,在办证、纳税方便,给予优惠和减免;四是对从事海水养殖的渔民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

3.3积极发展旅游业和休闲渔业

现代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海洋资源的衰竭,必须调整渔业发展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海产品,同时加大滨海资源的开发,促进渔民的增收、转型,从传统的以打渔为生的渔民变成真正的“上班族”,这样才能更好的吸纳更多的转业渔民,促进可持续发展。

3.4完善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案,处理“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同时针对我国渔业资源的特点,进行渔业权的法律制度的研究,建立一项符合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权制度。

3.5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在城市已经有了医疗、养老、就业等保险制度,农村也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渔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渔民,特别是老年渔民,病残渔民等弱势群体还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广大渔民最迫切的要求。只有渔民的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才会得到根本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舜斌.制度、国情、政策与渔业问题[J].海洋渔业.

[2][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经济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1996:161

[3]刘舜斌.渔业权研究ii[J].中国渔业经济,2009,1(27).

[4]韩立民.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海洋出版社[m].2007:143.

海洋渔业市场前景篇10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隔海相望,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台湾三大经济区中心位置,具有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发达区域辐射和带动的特殊条件。宁德市海域面积4.45万km2,占全省三分之一,海岸线曲折漫长,山地、丘陵直逼岸边,形成大大小小接连不断的港湾,从北到南20多个港湾如串珠镶嵌在闽东海岸线上,港口优势极为突出,其中天然良港三都澳,位于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可以直接通达全国和世界主要海运航线,具有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大港的优势,这为宁德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海洋文化资源丰富

从历史上来看,闽东先民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在这一临海地区生存生活、繁衍发展,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有以黄瓜山遗址为代表的海洋贝丘文化;有以太姥山、嵛山岛为代表的滨海景观文化;有以灵佑禅师、空海大师及葛洪等祭祀活动为代表的海洋宗教文化;有以三都澳“海上渔城”为代表的海洋休闲渔业文化;有以大京、冷城等古城堡为代表的抗倭海防文化。而且,许多资源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资源品质较高,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有的在全国还享有盛誉。这为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量的保证,也为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二)劣势(weakness)

1.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匮乏传统海洋文化的整理开发和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以及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人才,福建省现阶段高校中开设与海洋经济开发有关的专业不多,海洋旅游的专门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宁德市高等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时间短,旅游文化产业的生产和经营人才更是匮乏。因此,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宁德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宁德市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赶超其他沿海城市,只有依靠人才和科技才能实现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的不断创新和跨越式发展,否则只会拉大与沿海旅游发达城市的差距。

2.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宁德市由于历史、体制、观念及规划滞后等方面原因,成为沿海经济发展的“黄金断裂带”,导致海洋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海洋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造成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由于受短期利益的驱动,忽视对深厚海洋文化的挖掘,缺少优化组合,缺少集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元化“精品”,导致文化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精品旅游线路,造成现有海洋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制约了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1.国家战略和政策赋以机遇

2012年,《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被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面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构建了“一带、双核、六湾、十岛”海洋开发格局。有关部门对海峡、海湾、海岛旅游开发也相当重视,国家旅游局将“海峡两岸旅游区总体规划”(2010-2020)列入中国旅游业“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建设的12个重点旅游区之一,并且位列首位,打造福建“海峡旅游”品牌。为此,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旅游局也制定了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山海联动、优势互补的“两带、四群、五重点”的全省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其中“两带”指“蓝色滨海旅游带”和“绿色生态旅游带”,这是福建旅游资源最富有和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具备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增长态势。在福建省这一系列发展思想和具体政策指引下,宁德市要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三大海洋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三都澳、白马港、福宁湾、沙埕港四个海洋经济聚集区,着力构建新兴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海洋新兴产业培育示范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及现代渔业基地等五大海洋产业基地,努力实现“十二五”末全市海洋经济总值达2000亿元的目标。可以预见,以上来自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必将为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2.市场需求所带来发展契机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提高,而文化消费意识的提高来源于人们文化需求欲望的增长。宁德市海洋旅游区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的中段,这种适中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的优越性,福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极具经济发展活力的两个地区相连接,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而处于二者之间结合部位的福建省宁德市将面临更多的机会,也给宁德市海洋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此外,从福建省内来看,与宁德隔海相邻的是福建省内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带,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如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增强,特别是需要规模较大的度假场所,区位优势使宁德的海洋旅游开发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也为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之源。(四)威胁(threat)1.沿海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沿海省份掀起一股开发海洋的热潮,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纷纷制定了海洋经济战略,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沿海省份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明显。宁德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州、厦门等城市的海洋文化产业强势崛起的势头相比,宁德海洋经济基础薄弱,海洋文化产业刚刚起步,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多停留在理论上的研讨和低水平建设层面,文化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培育。因此,周边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宁德市的发展产生“挤压效应”,加快海洋文化产业要素的外流,从而对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

2.海洋文化资源保护不力

重视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历来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前提基础,但是宁德市的一些地方部门“目光短浅”,存在盲目开发海洋旅游项目,甚至“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海洋文化资源的状况也时有发生。例如,一些地方在建造和开发大量的文物景观、度假区时,由于规划失误或忽视环境质量开发,引进高污染的企业,使许多优秀的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有些地方追求经济收益,大量挖取洁净的海沙出售给外地开发商,导致海滨沙滩和浴场的资源条件下降,这些短视行为都严重阻碍了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宁德市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积极理顺旅游文化产业管理体制

由于海洋旅游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受制于旅游、文化、城市规划、海洋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管理,客观上容易造成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在资源保护、产业的规划和开发经营管理上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混淆现状,不利于海洋文化产业政策的落实。因此,从宁德市海洋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政府的角色变旅游产业的主导者为推动者和监管者,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软环境。

(二)尽快培育大型海洋旅游文化企业

集团化、规模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而宁德市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培育数量有限,规模偏小,海洋旅游文化项目开发的浅层次特征明显,海洋旅游项目产品过于单一,致使旅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宁德市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尽快培育出大型海洋旅游文化企业,从而带动整个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的集团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是增强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布局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区域

伴随着海洋产业开发的大背景,宁德市沿海县市海洋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普遍开展,但是各地的发展眼光还仅限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全局性的规划意识,往往造成一些海洋旅游文化项目和产品的相互克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恶性竞争和两败俱伤,也不利于形成宁德市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宁德市应当根据宁德市滨海的地理现状、海洋资源特点及产业发展状况,确定以三都澳为中心,围绕世界级深水港三都澳的开发建设,以及中心城市的提升和改造,推动城市、港口建设和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以港兴城,以城推旅,以旅促港的互动发展模式,形成以蕉城区为聚散中心的城港游憩综合旅游区,带动环三都澳区域内的滨海城市景观建设,发展内海观光休闲、沙滩游泳、畲乡风情、遗址怀旧、海上运动、海上渔排海鲜美食为主导产品、畲族和海上人家等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格局。

(四)精心打造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

宁德沿海沉淀有古代的海洋贝丘文化、海洋商业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岛景观文化及军事文化等海洋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发展宁德海洋旅游文化产业,着力打造福建宁德“山海大观,欢乐港湾”的海洋旅游品牌,重点打造五大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

1.以鱼排风情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吸引物为国家4a级自然景观资源的三都澳。三都澳作为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港内人文资源分布密集,不仅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景观资源,海景十分迷人,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而且澳内渔排绵延成片,特有的海上渔排景观已经成为三都澳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被农业部认定为“大黄鱼之乡”和全国农业观光示范点,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也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还是著名的海钓乐园。该园区的开发定位为:以“休闲海湾”为主色调,充分挖掘港湾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整体布局旅游功能区,建成融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海洋旅游休闲渔业文化体验区。

2.以山海川岛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吸引物为太姥山风景区。以太姥山为中心,向四周做团状发展,依托九鲤溪瀑景区、小白鹭海滨旅游度假村、沙埕港、晴川湾、福瑶列岛等资源优势。该园区的开发定位为:以“观光、休闲与度假”为主色调,丰富景区的畲族文化、宗教文化、古廊桥文化内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山海旅游资源,促进太姥山、小白鹭、晴川湾与牛郎岗沙滩、九鲤溪瀑景区、翠郊与凤岐古民居等资源的整体开发,建成“山海川岛”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基地。

3.以滨海沙滩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吸引物为霞浦大京、高罗、外浒、吕峡四大沙滩和福鼎晴川湾海滨沙滩,各处沙滩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加上人文古迹遗留众多,形成了霞浦旅游资源突出的山、海、川、岛与人文完美组合的特色,构成一幅动态变幻的山水画卷,是踏浪淘沙、、沙滩游戏、观海赏礁、垂钓拾贝的海滨旅游好去处。该园区的开发定位为:以“海滨风光游”为主色调,打造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风情旅游胜地,形成集旅游、度假、休闲、避暑、水上运动为一体的沿海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线。

4.以海蚀地貌景观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吸引物为福鼎的福瑶列岛。福瑶列岛在福建省海岛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中被列为重点海岛建设项目,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鸟岛等11个岛均等组成,岛上草场宽广、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有常年不竭的“海上天湖”和万亩草场,2006年入选”中国最美的海岛”,拥有山、海、岛、湖、崖、滩、景、渔港及海防遗址等多样性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该区开发定位为:以海洋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身度假为主题,以“天湖泛影、多彩海洋”为主色调,整合资源,营造高山天然景观带和环海观光带,建成海西著名的以海岛生态观光、海滨休闲度假、运动保健为特色的天湖生态景区、海滨旅游度假区。

5.以宗教朝圣为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吸引物为霞浦赤岸的空海纪念堂和松山天后宫。宁德市滨海地区宗教文化丰富,包括佛教、道教、妈祖文化等。霞浦赤岸的空海纪念堂,是中日友好的结晶和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新的历史见证;松山天后宫与湄州天后宫同建于宋代,传说是妈祖的出生地,近年各地游客及专家学者到此参观考察络泽不绝,前来朝拜妈祖的日益增多。还有佛教沩仰宗创立者灵佑禅师“出家修行之地”的“八闽古刹”建善寺及“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的葛洪山等宗教旅游目的地。该区开发定位为:以“寻根之地”、“心灵的净化”等为主题,全力打造“赤岸空海宗教朝圣”等精品景区,打造一个适合周末出游、自驾车旅游休假的滨海历史文化旅游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