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教育教学重点十篇幼儿教育教学重点十篇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27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1

一、注重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

受“双基”教学的影响,不少幼儿教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意识不仅仅是会计算、会证明,更重要的是能推测、判断、主动发现、体会和理解生活中的数学,能“数学化”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数学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服务。

幼儿数学意识的培养应从幼儿生活出发,尽可能挖掘和提供幼儿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幼儿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工具,从而培养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幼儿在游戏、玩乐、生活中感知和应用数学。如通过观察,感知奶瓶、饮料瓶的不同形状;通过大人与小孩的比较,感知大小、差异、相似和分类;通过定时喝奶、吃饭、睡觉,知道日夜的交替;在玩水、玩沙和涂色的过程中,感知体积、面积的存在;通过在地上爬行、挪动物体的过程感知距离和重量的存在;在玩积木、堆房子的过程中建构空间观念;在准备生日晚会计算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的过程中,感受对应、数概念以及加减运算;在玩“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游戏中,感受“1与多”以及数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注重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是通过学习过程促进思维结构的发展。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建筑材料,那么数学思维就是建筑师的设计方案。数学知识是固有不变的。而数学思维可以使其构建的建筑物千变万化。幼儿学习知识是难以穷尽的,而他们一旦具备了迁移和构建知识的能力,则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幼儿思维结构的发展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实现。例如:曾有一个幼儿在完成“给棒棒排序”之前经历了12次失败,而且每次只要有一点错误就全部重来。到后一阶段,他开始用逻辑解决问题:他每次找一根最短的依次往下排,因为他知道,他每次拿的最短的棒棒一定比前面所有的长,同时必定比后面的短。这说明他此时已具备了序列的观念。如果教师把排序的“正确”方法(每次找出最长或最短的排在前面)教给他,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似乎都能正确完成排序任务,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获得序列的逻辑观念,思维结构并没有得到发展。幼儿需要的并不是教给他们某种知识或技能,而是要在充分的操作和尝试中有所领悟。

实际上,数学内容很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幼儿能找到那一发――数学的规律,那么,大部分的内容就可以通过推理而获得。例如:在学习“等分”这一内容中,幼儿从分饼(目测分)到分彩带(对折剪断分)再到用方形或圆形纸分(对折),幼儿在这一活动中理解了“二等分”的原理、规律,自然就能迁移出如何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等。幼儿探索、发现、总结和应用的全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运用操作法指导幼儿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因为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对数字3的认识,教师告诉幼儿这个数字是3,并出示3个实物,数给他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已经掌握了3的概念,幼儿只有在对3个物体的反复摆弄中才能把数字3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把3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理解3是所有3样东西的集合,真正理解3的含义。

在使用操作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正确地使用操作法。个别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操作法理解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他们的教学程序为:教师讲解――提问――幼儿动手操作练习。操作往往是在讲解知识之后出现,作为练习知识的手段,这恰恰颠倒了操作法的顺序,正确的教学程序应是: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形成概念,其次,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学具、材料,使幼儿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安排充分的操作时间,认真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在幼儿操作之后,展开充分的讨论,帮助幼儿将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归纳。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不直接教幼儿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幼儿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

四、将幼儿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中,教师应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进而让幼儿理解数概念。

首先,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如:幼儿周围的人有“高”的、“矮”的;外出乘车有“大”的车、“小”的车;分点心可感受“1”和“许多”;分杯、勺时能感受一一对应:家中的衣服,有爸爸的、妈妈的、我的,有春季的衣服、夏季的衣服,有不同布料的衣服,可让幼儿感受分类;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增强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的意识,引导幼儿在无意、有意中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培养幼儿的数感。

其次,将教学过程生活化。由于幼儿乐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我们就应尽量使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一要提供来自生活的学习材料,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既受幼儿的喜爱,又具有变通性。如:火柴梗、废旧纽扣、花生、玉米粒等,幼儿可以用来拼搭图形,进行点数、排序、比较、分类等;二要情节设计贴近生活,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所设计的情节引导下展开的。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情节是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幼儿的兴趣会更浓。如:请幼儿按穿鞋子的种类排队,进行分类、排序记数、比较、制作标记等训练。

再次,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与愉快。如:商店游戏“逛超市”,幼儿由认识超市物品――摆放超市物品――购物,从中可掌握分类、对应、感知物体数量、巩固加减运算知识。又如:“铺路”活动中,幼儿在完成“铺路”的过程中,可掌握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大大激发了其学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五、宽容幼儿“不正确”的学习行为

在幼儿尝试用数学语言去表达他们的想法时,教师往往说“不对”“错了”“你应该这样或那样”。幼儿的“错误”“不正确”表现常常被纠正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技能进行表述。长此以往,幼儿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受到压抑和抹杀。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2

关键词:纲要要领;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2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对全国幼儿园进行管理和指导的教育文件,其对我国幼儿园的教育性质以及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等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对纲要的学习,领会纲要要领,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对纲要要领的领会

在纲要总则中明确强调,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其发展的重要经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让其在教育中获得快乐、个性的成长,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纲要总则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是幼儿一生的启蒙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不约束其性格,鼓励幼儿个性成长,这里的尊重不仅仅是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幼儿个性、能力的尊重以及身心发展的尊重。在过去,许多的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认为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不顾幼儿自身的感受,片面强调幼儿应当在幼儿教育中学到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这种对幼儿教育的认知是不科学的,从幼儿的角度来讲,在幼儿教育中体验到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幼儿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幼儿学到的东西应当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义的,而不单纯的是为了入小学而学习[1]。

当前,幼儿教育正在经历不断变革,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洗刷我们的头脑,作为幼儿教师,我曾经一度感到迷惘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幼儿教育,此次对纲要的学习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对幼儿教育的困惑,点明了我的思想,让我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幼儿教育的基本问题、知道自己应当在幼儿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设置课程、充实内容以做好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幼儿教育。

二、领会纲要要领,辅助幼儿教育

1、通过领会纲要要领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纲要中强调充分尊重幼儿,实现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体验,本着这个原则,幼儿教师应当多多了解幼儿,积极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学习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幼儿教育,通过对纲要要领的领会,我认为在幼儿教育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理论原则:

(1)适合性原则

幼儿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幼儿的思维跳脱,思想单纯,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适合性原则,在设置教育课程选择教育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很多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的时候容易忽视幼儿的自身的特点,常常根据小学生的要求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心理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合理的进行教育。

(2)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会成为其完成认识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对于幼儿来说,其思维跳脱、思想单纯,好奇心较强,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会不按照教师设定的课程流程走,这时候,兴趣性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2],在幼儿教师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积极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等各个方面遵循兴趣性原则,这样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在获取相关的知识。

(3)生活性原则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针对2-6岁的幼儿,幼儿的学习不同于成人,其主要的学习特点是无意学习,主动学习,幼儿能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无意间完成知识的获取,因此生活性原则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多多贴近幼儿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旦教育活动脱离了幼儿的生活,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不仅会降低其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其对生活经验的获取。在《纲要》中规定了幼儿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来选择。在贴近幼儿生活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明确这并不是对其生活的重复,而是让幼儿在生活化的课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习。

2、通过领会纲要要领提升实践能力

(1)环境创设

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知道,适合性、兴趣性、生活性至关重要,在设置情景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幼儿教师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注重幼儿内心的想法和兴趣,确保设置的环境能够适合幼儿学习,同时要注重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童话话剧的情景,来辅助教学,这样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情景教学中还可以邀请幼儿家长一起进行表演,充分贴近了幼儿的生活。

(2)课程内容设定

每一所幼儿园在课程内容的设定都是不尽相同的,幼儿教师应当以《纲要》要求为主线,考虑当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主要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设定,同时幼儿教师应当明确幼儿个体的需求和兴趣,长期观察评估,并了解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以此来制定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要严格遵从《纲要》的核心思想,以此来帮助学生快乐的获取知识[3]。

结论: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通过对《幼儿教学指导纲要》的学习,能够领会纲要要领,能够提升幼儿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教师做好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01,06:6-9.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3

关键词:“活教育”;幼儿教育;审美

审美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发展技能中的重要一项。“活教育”的课程论当中,包括对幼儿艺术活动的教育,其中包括音乐、美术、工艺等的教育。那么,如何运用“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审美教育呢?

一、“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1.研究与了解幼儿

学龄前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保障“活教育”的科学性。陈鹤琴将学龄幼儿分成四个心理发展阶段并进行分期概括:新生婴儿期―乳儿期(新生到一岁左右)―步儿期(一岁到三岁左右)―幼儿期(三岁到六岁左右),分析各个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幼儿的心理特征:好动、热爱游戏、模仿能力强等。陈鹤琴曾在作品《幼儿心理及教育幼儿之方法》《幼稚教育之新趋势》《幼儿心理学》中,多次提及对幼儿心理特点的关注,强调在幼儿教育当中的重要价值。

2.热爱与尊重幼儿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实施前提是,必须对幼儿保持热爱和尊重,并呼唤社会关注幼儿,热爱幼儿。陈鹤琴以对自己儿子的爱,推广到对幼儿的爱,并形成自己的幼儿教育思维。这是他形成优秀教育成果的先决条件。教育工作中,教师所面临的是思想单纯,几乎没有防范意识的幼儿,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幼儿知识的增长上,而是通过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提升幼儿情感体验和生活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单纯的奉献精神,用对待幼儿的思维与他们交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爱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上。教师要转变传统“尊师重教”的思维,转而迎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允许幼儿犯错误,保障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二、当前我国幼儿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超前教育与过度教育

杜威曾经提出,幼儿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主要任务都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思想体现了很明显的尊重幼儿天性发展的思想。在我国幼儿的审美教育中,体现在音乐审美、美术审美、创作审美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也就是我们提出的超前教育、过度教育。这种教育是教师运用成人的情感体验去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不符合幼儿的发展特性,必然会出现不利于幼儿发展的结果。从当前幼儿家长的心理来讲,他们坚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给幼儿定的目标较高,促使幼儿教育成为“超前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违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孩子因为一味追究某个领域的进步,而导致其他方面能力较差。正如有些孩子的家长,为增加孩子的艺术能力,进行“掠夺式”的智力开发,将重点放在孩子艺术技巧的培养上。

2.幼儿审美教育的成人化

当前我国的幼儿审美教育当中,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会运用成人的思维去推测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都适当运用了成人化的理念。幼儿审美教育内容必须要从幼儿经验出发,不能超出幼儿理解的范围,而应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教育任务。如果运用成人化的思维,将一些理性思维概念强制灌输给幼儿,不仅会毫无效果,还会增加幼儿的认知负担,幼儿一旦失去兴趣,那么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

三、“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热爱幼儿着手

陈鹤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着手,以自己的儿子作为调查对象,从儿子出生开始进行详细的追踪调查,分幼儿的感觉、身体、情绪、行为、智力等的发展,并作出系统研究,提出幼儿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他认为那些不关注幼儿心理特点的教育,严重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幼儿心理特点关注,对于幼儿的关爱具有一种“爱满天下”的理念,是“活教育”存在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审美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审美的角度。例如,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的关注重点在于对色彩、轮廓、物体与自身经验结合上,教师往往会忽视幼儿的这些特点,而关注美术作品展示的物体属性等。当幼儿没有按照教师期望的角度去思考时,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思维模式更不能批评他们,而是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运用幼儿喜爱的方式进行引导式教育

陈鹤琴在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讲话当中,提到要重点关注幼儿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一时间段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对于幼儿生理机制、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在作品《幼儿心理及教育幼儿之方法》中批判了当时幼儿教育将幼儿当做“小大人”的现象,即没有区分幼儿与大人在心理特点上的差异。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

例如,在幼儿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再播放多媒w视频,让幼儿想象出小兔子的样子:“脑袋圆圆的,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画板中画出自己想象中小兔子的样子,此时教师不要过度干涉幼儿的创作,对于常识性问题,比如,幼儿把兔子的耳朵画成了一个,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再念一次儿歌,引导幼儿形成正确认识。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念,是在先进教育及幼儿发展理论做铺垫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注重幼儿创新理念的培养,关注幼儿个性发展的要求。“活教育”思想为我国深化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幼儿发展的特点来说,幼儿时期的审美教育,更应当关注幼儿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循序渐进地增加幼儿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4

1幼儿教育的特点

基础性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最早阶段,是丰富认知、学习技能、培养能力和品质的初级阶段,是基础性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要引导幼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幼儿对自己的认识。而这些都是基础性的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趣味性幼儿教育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生理和心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具有简单性、非逻辑性的特点。由于心理发展的不完善,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所以幼儿教育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以此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样才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

启发性幼儿犹如一张构建宏伟蓝图的白纸,需要教师进行悉心的培养,才能够使他们的生活美丽多彩,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启发性教育,积极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养成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启发性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幼儿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地,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展示给操作者,使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1]。

信息的多元化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幼儿提供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供信息,也可以通过录像和图像的形式提供信息,而多种信息的综合更是能够向幼儿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操作的灵活性多媒体技术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幼儿特点、教学条件等主客观条件,删选相应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具有基本的教学条件和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均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

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教学是系统、复杂的过程,尤其幼儿教育由于面对的特殊的群体,教学过程的控制尤为重要。对幼儿教育来讲,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录像、图像、文字的多通道信息施加方式,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文字阅读趣味性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其趣味性,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为有利。

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教育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借助某种媒介或载体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很多知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以至于幼儿不能够或者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展示录像案例、提供形象图片、配以文字或者语言解释的形式,向幼儿具体形象地展示所学知识,达到促进其对知识理解的目的。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能动的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幼儿教育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是繁杂,幼儿具有好动性但是难于管理,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幼儿等因素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对幼儿教育和儿童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这对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大有好处。

4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原则

实效性原则教学以质量为衡量标准,教学质量不高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好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阶段,其教育的质量深受社会的关注。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形式之一,幼儿教育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基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原则,即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才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优势。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注意实效性,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课件的播放也要注意时间的间隔等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最大程度保证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效性。

基础性原则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就是帮助、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生活、实践、社会知识,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运用中也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在知识材料的选取上要遵循基础性原则,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目标的基础知识材料。应注意内容的基础性,不要过度追求课件的优美、丰富而忽视了内容的基础性。只有保证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性,才能够符合并促进幼儿教育的开展。

适当性原则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这一群体在身心发展上还不完善,对学习、生活、社会、世界的先前知识储备不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要把握传授内容的适当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也要注意适当性原则,即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向幼儿传授适当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学习幼儿的身心特点,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5结论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

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明成.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J].现代情报,2006(10):219-221.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5

一、幼儿教育中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实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中心主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出现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即使在20世纪我国颁布的幼儿教育规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作为幼儿教学的基本活动,但是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并没有认真落实这一点。现在人才竞争激烈,幼教工作更加注重学业性质的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兴趣班等,而剥夺了孩子们参加体育游戏的权利。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大约三成的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幼儿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对幼儿教育的学习不足且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发现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接受调查的幼儿园中,有超过三成的幼儿园没有与体育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研活动。这些接受调查的幼儿园负责人和老师认为,幼儿园场地的限制、体育活动器材及参考资料的缺乏是影响目前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幼教工作者缺少学习如何举行优秀的体育活动的机会,没有机会进行进修,提高幼教工作者本身的教学素质。经过分析,其实影响幼教工作者开展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一方面,不少幼教工作者因怕承担事故责任,降低了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不少幼教工作者缺乏熟练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缺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正规化的教育模式其实是违背了幼教法规,不符合幼儿的教育规律的,十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幼儿教育必须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状作出彻底的改变,不仅要将体育游戏作为幼教的基本活动,让幼儿拥有参加体育游戏的权利,还要将体育游戏作为实现幼教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体育和游戏的结合体,不是单纯的跑动,而是通过体力和思维的结合完成规定的动作,这类活动适合幼儿本身的年龄特征,具有以下作用:①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②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体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简而言之,幼教活动能够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使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习一些自然以及人文知识,在促进体质增强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如此可见,体育游戏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而应该作为一个严肃的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因此,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都要增强对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三、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重视体育游戏的开展,首先要提高幼教工作者对体育游戏的认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应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发展幼儿身心健康为主要教学目的。通过将幼儿比较难懂的动作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其体质的目的。这项活动是要求幼儿亲自参与到其中的,锻炼幼儿的活动适应能力,从中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然后,应提升幼教工作者对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对此,幼儿园应对幼教教师开展教学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转变传统“重学轻体”的教育观念,改善幼教教师的教学活动。另外,幼儿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促使教师积极了解幼儿的表现情况,注意对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体育游戏的教育效果。最后,幼儿园应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改革。①体育游戏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特点,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进行课程改革。②通过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同时,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③在体育游戏中,注意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因此,体育游戏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幼儿课程中来。

四、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体育游戏的质量

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质量好坏。健康是举行这些活动的前提,但在实践活动中幼教工作者出现训练太频繁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①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调整活动的强度,防止安全事故发生。②在参加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心情,积极创设愉悦的游戏氛围。③注意对体育游戏的选择,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团队意识。

2.针对幼儿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游戏

幼教工作者应针对所教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幼教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孩子在年龄、体质、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上的差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方法,开展不一样的活动内容,因人施教,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弊端。因此,教师组织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和多样性。

3.体育游戏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对幼儿实行教育,首先要认识到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关爱幼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创设的教育课程,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课程兴趣,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改变幼儿被动接受者的形象,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增强教师跟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天性;幼儿课程;幼儿教师

一、提出问题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人们不断追求幼儿教育扩大化的前提下,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小学化倾向和幼儿心理偏向成人化现象引起了家长和学者的关注,这就要求对幼儿教育重新定位,使幼儿教育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通俗日常叫法,在专业及学术角度来讲,将三岁之六岁儿童的教育称之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外教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有关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观。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要求依据人的自然性和自然倾向性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自然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福禄培尔进一步论述了教育的发展和适应自然原则,并阐述了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新的更为全面和专业的见解。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体系,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以“做”为中心的方法论,以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性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为主的教学原则;陶行知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天性

天性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人类天性是自然史赋予人类物种的先天倾向性。天性是先在的,教育是后来者。在中国的传统哲学史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学说,指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提出天赋善性论。孟子虽主张人性善,但他并不认为人的品质就必然是好的,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只是形成美德的生物前提,而非现成的美德。

(三)幼儿教育与天性

教育与天性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外铄论”与“内发论”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前者认为人类性格及人性的形成主要是经后天“塑造”而成。与之相反,后者则是强调教育是人类天性的自内而外的一种扩充与生成过程,教育的内在根据在于人的天性。

通过浏览文献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当代社会中对于幼儿教育应顺应、尊重天性的呼吁少之又少,随着社会、国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和人们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顺应和尊重儿童天性的幼儿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程秀兰在其论文中提出,快乐幸福、理解尊重、保教关爱、身心健康、生命成长、习惯养成、心智启蒙和适应环境等八个方面基本凸显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兴趣班和小学化则偏离了幼儿教育本质,即现当代的幼儿教育依然以教育和升学为重,并没有完全的尊重幼儿的天性;苗曼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天性引领的教育之路承载着幼儿教育的光明前途。幼儿园应成为幼儿天性成长的自然之“园”,游戏之“园”,快乐之“园”;幼儿教育应重在“养性”之道;幼儿认知应坚持“具身认知”的根本原则,不“做”不“学”,不“体”不“认”,体验、体会、体认、体悟应成为幼儿认知的基本路径。王萍在论文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游戏课程未受到重视,有时还受到冲击,幼儿园教育带有小学化倾向。吴宇在论文中指出:幼儿园课程设计陷入自然的失落的困境,幼儿园课程设计成人化、目标化、小学化、非游戏化、非生活化,并提出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重建,课程设计要遵从幼儿童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对策与建议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天性是文化的根基和尺度,我们必须尊崇天性。儿童的天性被称为童心。刘向东教授在其《儿童精神哲学》中强调,“儿童有自己的精神、哲学、道德和认知,童心是人的根,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个人不断提升的生长点和根基,也是文明的生长点和根基。”

在教师方面来说,国务院颁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要求教师要具有“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幼儿教师要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不断进取,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再次,教师在幼儿园中要与幼儿建立和谐友好的师幼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不断鼓励幼儿去尝试和主动实践,老师要做幼儿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幼儿课程必须具有专业性、独特性,能够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课程的编制要适应幼儿的需要,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多进行联系实际的主题活动,邀请幼儿一起创设课程;幼儿课程内容上要灵活生动,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组织生成的教育活动,课程内容生活化;顺应幼儿天性的课程一定要回归到幼儿的天性本质中,即游戏,提倡游戏无目的性,鼓励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自主游戏并给予观察和指导,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并仔细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鼓励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天性,形成幼儿的个性。(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2]苗曼.天性引领教育―幼儿教育变革路向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3.

[3]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2

[4]吴宇.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13,3

[5]冯晓霞.走向天性教育让儿童健康成长[J].教育观察,2014,(11)

[6]唐淑,何晓夏.学前教育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7]冯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8]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9]程秀兰.当代幼儿教育本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10]卢梭.爱弥儿(上)(下)[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7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形成。

体育是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幼儿园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逐步促进学生体育职业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幼儿身心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幼儿期是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教师如果能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有意识地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正确形成和提高基本动作,将会给幼儿未来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学生幼儿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强化专业本领。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材。游戏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幼儿的社会实践,特点是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同时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把与学生所学教材相同、相近的幼儿体育教材介绍给学生,讲述不同年龄幼儿体育教材的差别,帮助学生分析幼儿身体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身学习的同时还能熟悉幼儿体育教材及其特点,掌握幼儿体育各项基本动作的技能和技巧,熟悉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懂得怎样编排符合幼儿年龄阶段游戏,更好地在游戏教学中指导幼儿动作发展,进行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3、加强学生体育游戏教学各项基本功的训练

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游戏教学组织方面能力的训练。如训练学生喊口令、调动队伍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轮流担任体育小组长训练提高组织游戏和带操的能力。在实习前可以以本班学生为对象,轮流模拟实习。有利于检验学生各方面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于教学的能力,便于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尽早采取措施与改正和加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模拟教学和见习、实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游戏教学能力

1、体育游戏应考虑课程的融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熟悉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互相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纲要》还强调了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里指出“健康”是身心并重的,二者缺一不可。

2、体育游戏的内容、方法应体现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育内容与要求,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大小、体力强弱、个别差异,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差异和活动经验差异等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游戏内容和方式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多样性、趣味性。

3、体育游戏过程应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熟悉主体、热爱主体。教师只有相信幼儿,尊重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应有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的浓厚爱好,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加活动,变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形成“师幼互动”关系。这样,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体育游戏活动强度应注重量力性和调适性。幼儿的健康是生长发育和今后从事一切学习活动、工作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指导幼儿参加体育游戏时应从幼儿身心的承受能力出发,考虑活动强度的量力性和调适性。既要防止事故的发生,还要创设幼儿参加体育游戏的欢乐氛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响应现代社会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了解现代幼儿发展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不断革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培养模式,探索幼儿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

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健康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生活习惯为目的的幼儿教育活动。现阶段的幼儿园健康教育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讲解和空谈,而这些空洞的说辞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抵触心理,教师的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在传统的教学中,家长和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一味的加强对幼儿身体健康的保护,而往往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幼儿的健康包括着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有研究表明现在的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发展不能及时的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健康引导,从而产生孤僻、胆怯、自卑等心理,从而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任性、自私、偏执等行为,严重的影响幼儿今后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热情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为孩子的成长扫平障碍。

二、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一)营造愉悦的精神氛围。幼儿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很容易受到周边精神氛围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健康的精神环境,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通过幼儿入园和离园、家长会、开放日等渠道加强和幼儿家长的交流,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健康和和谐的精神生活氛围的重要性,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心理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家长在家中不要过于宠溺幼儿,要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叠被子、刷牙、自己系鞋带穿衣服等,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结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二)营造健康的物质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发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幼儿的年龄较小,很容易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例如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模型都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中,创建自己的学习天地,和同学自由的学习、游戏和生活。笔者在教学中会设置一些能够吸引幼儿兴趣的模型玩具,布偶、积木、拼图等,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现代教育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保育工作不仅要对幼儿生活、健康进行全面的护理,还应当注重对幼儿生活水平的提高,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监管力度。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往往不知道自己所做事情产生的后果。幼儿园在早晨入园时,不能将小刀、玻璃球等危险的物品带进幼儿园;在进餐时注重对幼儿营养的配比,让幼儿不要挑食,饭后不打闹,以免造成身体不适;午休时不打闹、不说话。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幼儿健康教育内容非常的丰富,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选择与幼儿兴趣相投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亲身去体验、感知各种状况的处理办法,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不断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通过开展小游戏设置一些生病的情境,“我的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头疼了怎么办”等生动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时能够及时的告诉教师和家长,避免因为没有及时就诊而耽误治疗。幼儿的年级较小理解能力低,在对幼儿的一些健康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幼儿是超出幼儿理解范围的,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要看到幼儿理解能力上的这一特点,依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教学,例如给幼儿“称体重”“量身高”“感受心跳”等游戏,使幼儿在亲身的参与中丰富自身的经验。

四、通过绘本教学进行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始使用绘本教学,绘本通过图画与文字的内在联系,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更易于幼儿的理解。绘本是精美图画与简单文字互动的艺术,图画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文章表达思想的主要载体,它与文字相辅相成,带领幼儿渐入主题。由于幼儿刚开始接触系统的知识,掌握的词汇量不多,理解不了复杂的文章和读物,但绘本大量的配图能够很好的辅助他们理解表达的内容,词汇不理解可以从图上去理解,在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儿童读物来加强幼儿的理解。例如《大卫,不可以》文中的大卫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做了很多的恶作剧,教师可以通过绘本讲解大卫的错误。《噼里啪啦》绘本里描述了孩子在洗澡、刷牙、吃点心、做游戏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风趣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深入的理解绘本,幼儿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绘本的内容丰富,大部分绘本都会叙述一个完整的趣味故事,所以它们并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必须重点教授每一个教材上的知识点,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是在降低幼儿负担的前提下,给幼儿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借助故事来提供给他们一个整体全面的语言运用实例。在阅读绘本的同时,即让幼儿学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知识,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

五、结语

总之,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设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立红,郑楠.浅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04).

[2]吴倩.浅谈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几点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3,(10).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9

传统的幼儿教育的误区在于将幼儿教育的功能局限于入学前的知识准备和读写技能的准备,甚至将幼儿教育异化为剥夺幼儿权利的急功近利的所谓各种特长技能的训练,被歪曲为短时的、狭隘的、小学化的知识,拼音的强化灌输等等。朱慕菊同志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幼儿园自身素质的问题、水平问题,也有来自外界包括来自部分家长的压力。如何克服幼儿教育中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的种种弊端?如何能在可操作的层面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培养能力、终身奠基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实践中?

一、教师应明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它主要是指要保证幼儿的正常发育和自身机能的协调发展。在此前提条件下,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引导其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除此之外,要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最后要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诚实、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多制订些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游戏,并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寓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但身体得到发展,而且从中受益。如,大班游戲快乐的千足虫,不但使幼儿产生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对数和量的认识,发展了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与合作意识。

二、教学活动严格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计划,研究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渐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想象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动因。我国教学大纲对幼儿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使幼儿能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度过自己的幸福童年。但是,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以学习为主的现象,幼儿过早地接触汉字或者是算术等各种书面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家长也对幼儿培养做出过多的安排,报各种的辅导机构,希望幼儿能学习更多的专项技能,小小的幼儿便承受着较大的负担。

2.时代性原则

要主动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充分体现21世纪幼儿教育的新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事求是原则

根据幼儿教育实际,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渗透到具体的教育内容中,分解到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把《纲要》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从具体情况出发,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比如,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制订出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三、加强幼儿教育评价方法和制度改革

建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使幼儿园的教育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改变对幼儿的评价,不能仅仅从书面知识看待他们,而忽视他们的各种情感和技能,希望教师通过用发展的眼光促进幼儿得到较好的发展,提供各种指导帮助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个性发展。比如,当我发现我们班某位学生上课总是不认真,时常做小动作时,我就通过表扬其他小朋友上课很认真,这样,他马上就做得非常好。

四、杜绝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

幼儿教育教学重点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困难

学前教育的普及,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农村学龄前儿童提供更多教育机会,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幼儿园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形势日渐激烈,为了满足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高期望,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从改变教育观念、增加政府投入、合理规划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和完善幼儿教师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差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城区幼儿园相差较多,一方面是幼儿园占地面积较小,无法为儿童提供足够的休息和娱乐场地;另一方面是在硬件配置方面相对不足,在游戏设施、教学设施方面都相对较为匮乏,很多农村幼儿园只配备了简单的桌椅,玩具一般只有蹦床和滑梯等传统幼儿玩具,缺乏现代化教育工具.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农村幼儿园普遍缺乏安全的管理制度,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有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幼儿园虽然制定的规范,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在教学活动的设置方面、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儿童饮食卫生等方面都取法起到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1.3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员比例很低,很多幼儿教师都是高中或者初中学历,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所以存在着数量少、素质低、流动性大等特点;同时,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而且大多没有社会保险,加之农村幼儿教师数量少,每个教师承担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很少有高素质的人才愿意从事农村幼儿教育职业,这也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只要获得合适机会,农村幼儿教师基本都会选择跳槽.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学习和培训,在职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方面都不高,而且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

1.4农村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

很多农村幼儿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首先在幼儿园的园舍建筑方面,没有达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很多园舍都是由其他建筑改建而来,缺乏足够的安全措施,影响师生的人身安全;其次,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流于形式,大部分幼儿园都配备了保安、医务室,但是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幼儿的晨检工作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另外,有些跨区域距离较大的幼儿园,在校车的问题方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的校车司机无证驾驶、校车超载情况普遍存在.

2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

2.1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不正当竞争激烈

近些年来,学前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而政府为了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在幼儿园的审批程序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宽松的政策,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所幼儿园建设,给予很多政策帮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快速增强,也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幼儿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幼儿园为了争取获得更多的生源,利用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增强竞争力,与此同时,收费标准的降低自然会造成幼儿教师的薪资和福利方面受到影响,而很多教师在薪资较低的情况下也无心开展工作,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下降.这种不正当竞争环境下,对幼儿教育的质量以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

2.2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

事实上,有很多家长和幼儿园也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不得不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上课认真听讲,还要布置家庭作业,导致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也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快乐童年.而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家长都希望让孩子可以进入到城区的小学,因此不得不在幼儿园阶段就疯狂的补课,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需要,也为了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不得不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安排一些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2.3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的缺位

民办幼儿园始终是农村地区开展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而随着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幼儿园以盈利目的的目标越来月明显,由于政府针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使得农村幼儿园在经费、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3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3.1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发展观

目前的农村幼儿家长有两种极端的观念:一种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花钱请人带孩子,保证孩子能吃好、睡好就可以;另一种则认为幼儿教育是孩子上小学之前的基础阶段,所以幼儿教育必须要培养孩子的读、写、算能力,只有在幼儿时期奠定基础,才能保证顺利进入小学.这两种极端观念的存在,是影响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健康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首要的就是观念的改变,可通过举办幼儿家长教育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幼儿家长讲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在开展学前教育方面的政策方针,使农村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有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在农村幼儿园中定期举办亲自活动,使家长可以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教育,也可以获得幼儿家长更多的配合与支持,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3.2加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而农村学前教育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必须要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而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政府投入力度不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一方面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农村建设规划发展战略中,并且明确规定在学前教育中的经费投入比例,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另一方面则要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在保证政府主体投入比例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可以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另外,对于农村地区某些贫困家庭,可以考虑给予足够的优惠政策,帮助更多儿童获得学前教育的机会.

3.3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合理规划

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需要进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乡镇地区,可以建设至少一所标准化的中心幼儿园,满足乡镇地区居民和周边地区的幼儿入学.通用是,可以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可以通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和敷设作用,为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提供参考;其次,对中心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鼓励与周边幼儿园的合作,可以方便不同地区的适龄儿童参与幼儿教育,既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幼儿园办学水平的平均增长,也可以减少幼儿父母长途跋涉接接送幼儿的繁重任务.另外,在一些相对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置幼儿活动室,由幼儿园的教师参与,并且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的系统指导,加强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3.4完善幼儿教师保障制度

农村幼儿教师待遇低是制约农村幼儿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水平.要注重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幼儿园配备具有专业幼儿教育专业资质的幼师,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同时,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且给予幼儿教师足够的重视,在薪资标准、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将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纳入到政府财政体系中,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经费、家长的需求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进程,也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发展.对此,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财政状况的差异,选择与当地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发展路径,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达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阳曼超;孙启进.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社会科学,2012(12).

〔2〕武岭.公平与效率关系视域下的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4〕张作岭,张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03).

〔5〕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6〕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

〔7〕张霞,夏婧,杨冬梅.强化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来自浙江省的经验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

〔8〕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