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十篇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十篇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3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1

在职业卫生检测的领域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必然要求。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是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的关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论进行叙述,分析并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卫生;检测;作用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也在朝着法制化与规则化方向发展,卫生体制的不断变革,使得卫生检测工作在进一步发展,质量管理体系也应运而生,有力地提升了职业卫生检测的总体质量水平,并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论

1.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在iSo中的定义为: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各个组织机构、程序、责任、过程以及资源[1]。在职业卫生的技术服务机构中,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理解为:具备符合标准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合格人才等资源,通过适宜的质量管理相关组织,基于职责明确化的执行团队,通过科学性的工作程序和判定标准,形成一种相对协调的有机系统,且利用现阶段质量管理的专业性理论与先进技术方式,建立一种符合自身运营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保证卫生检测总体质量水平合格的关键点,以医疗检测为活动的主线,将机构、全过程和各项资源进行有效串联,通过检测样品的输入,专业检测报告的输出形成一整套管理体系。

1.2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

文件内容需要满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剂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可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来进行文件内容体系的编制。文件应当包括质量手册、文件程序、作业指导和实施记录。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文件,其编制没有固定格式与标准模板的限制,一切质量管理的活动都依据检测环境和条件进行确定,其高度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的文件编制完成之后,在其执行前必须要对卫生检测员工进行贯彻,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到体系的意义及其内容,将卫生检测各项质量活动控制在一个有效的状态中,一旦在其运行中发现任何问题,立即进行反馈并纠正,实现运行的持续性。

3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3.1计量工作

质量管理在卫生检测的计量工作中,主要是将计量法规进行贯彻并落实,定期进行各种检测设备和过程的认定,并建立起计量相关技术的资料档案,促进检测结果具有公正性与权威性。

3.2实施计量认证

计量部门在进行检测机构的综合检定与测试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就是计量认证的全过程。考核中对实验室的各种条件和仪器设备、人员专业性素质与制度可行性都有着较为明确的标准。通过计量认证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将卫生检测报告文件和原始记录的标准进行规范,包括报告书的整体书写格式、计量单位的量化使用、原始记录的修改与储存方法、有效数字的误差及处理地能够都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定,将检测溶液的具体剂量配置与稀释等原始记录进行规范,并可追溯到国家标物中心,这些环节对检测标准的精准性与公正性起到了监督和控制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卫生监测的实际效果。

3.3质量监督

为了不断加强质量活动及其过程的监督,检测部门可设定专业质量监督人员,对卫生监测的技术服务和具体操作进行监督,包括在内审与外审环节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并对检测中的不符合项与存疑项进行判定并作出纠正,在发现严重不合格的检测项应当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由质量管理科室进行公正判定与纠正。对于不符合项的部门,监督人员应当做好跟踪验证工作,促使其按照时间和纠正的标准进行整改。另外,监督人员还应当对技术岗进行技术专业性方面的监督,对岗位操作人员是否执行技术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测现场材料、环境、设备器械等检查,查看检测记录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具有完整性与精准性。

3.4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其内部的审核工作是为了通过内审人员进行体系运行的内部审查,审核部门人员负责则审核计划及手册的编制,并适时向卫生检测领导提供审核结果与报告,对于任何不符合项目的责任相关部门进行通知书的发放,以督促其进行整改和纠正,并对纠正的过程与措施进行实时跟踪。评审活动的管理应当由检测实验室中最高领导者进行主控,评审活动应当围绕着质量目标、组织程序与结构等方面进行开展,针对外审和内审的结果、人员报告、对比性实验等找出不合格问题,并通过纠正措施进行合理时间内的修正,指出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对不适用或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工作逐步的法制化与规范化,科室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卫生法律和标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卫生技术工作的开展,确保其技术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充分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到卫生检测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幼儿园保健卫生教师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8-0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者车文博认为,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一般是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当前,在幼儿园负责保健卫生工作的教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一方面,他们通常受过专门的医学和营养学的教育,具有从业资格证书,既要负责卫生消毒和疾病预防,也要负责幼儿膳食的营养搭配。另一方面,他们在幼儿园中每天都会和幼儿相处,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教师的职责。尽管保健卫生教师在幼儿园中具有多元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有人认为不受幼儿园重视,有人甚至认为并不重要。由于幼儿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极易受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疾病因素的感染,所以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营养保障,设置科学的体育锻炼,落实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等对于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因而,在幼儿园中负责卫生保健工作的教师的重要作用便自不待言。正因为如此,中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研究学者陈鹤琴曾有言:“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在影响幼儿园保健卫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诸多因素中,幼儿园的管理层面对于提升其职业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组织管理角度而言,幼儿园应着力注重下述三个方面,从而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提高保健卫生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吸引力。

一、加强宣传,强化家长的保健卫生意识,积极配合保健卫生工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保健卫生教师普遍认为家长的不理解与不配合是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园的保健卫生工作,很多家长常常表示不理解或不配合。概言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较为复杂。首先是由于幼儿的接送并不固定,不熟悉保健卫生工作。例如,多数幼儿是由父母、祖父母等接送,保健卫生教师的要求没有被及时传达。其次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疏于配合保健卫生工作。例如,虽然幼儿已经发烧,但家长忙于工作,没人照顾幼儿,所以仍然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再次是由于有的家长会忽视幼儿园相关规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例如,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幼儿园统一接种疫苗。家长的不理解与不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保健卫生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使他们感到困惑不解。因此,作为管理方,幼儿园应积极利用家长会、公告栏等多种手段向家长宣传保健卫生工作,在强调保健卫生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明确保健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二、建构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总体而言,幼儿园保健卫生教师的职业发展较为单一,他们终其一生都从事着保健卫生工作,其专业技能随着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得到提高。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建构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而提高幼儿园保健卫生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第一,优化工作考核机制。在当前的考核机制中,由于幼儿园忽视了保健卫生教师的工作特性,在考核中简单地对其进行后勤考核,有的甚至取平均值进行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健卫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园应明确考核目的,针对保健卫生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优化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鉴于保健卫生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幼儿园可以采用历时评比的方式进行考核,在纵向上对比工作业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第二,增加升职机会,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幼儿园应当以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为基准,构建公平公正的升职机制,了解卫生保健教师的升职诉求,为他们提供升职机会,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从而形成幼儿园与保健卫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双赢结局。

第三,创设教育与科研奖励机制,为保健卫生教师评职提供支持。按照现行的评职要求,保健卫生教师评职同样需要,但受限于工作性质,他们通常很难单独完成。因此,幼儿园在相关项目的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涉及到健康卫生的科研项目中,应当鼓励保健卫生教师积极参与,并在方法论上予以充分指导,以帮助其获得科研成果。

三、营造和谐公正的工作氛围,提升职业认同感

由于幼儿园保健卫生教师身份定位特殊,既担任着老师的职责,也肩负着医生的职责,还由于保健卫生教师人数较少,再由于保健卫生教师评职困难,故而通常会产生被边缘化的职业感觉。这样,保健卫生教师就会在心理上与幼儿园组织之间产生隔离之感,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反映到工作中,出现倦怠与消极的现象。因此,幼儿园应努力为保健卫生教师营造和谐公正的工作氛围,为其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第一,充分重视保健卫生工作,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由于很多幼儿园对于保健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教学。毫无疑问,这种错误的工作观念会影响到保健卫生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实际上,保健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保育与教育同等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保育与教育并重的工作观念。幼儿园应充分重视保健卫生工作,积极肯定并努力支持保健卫生教师的工作。例如,要支持保健卫生教师的培训与进修,要采纳保健卫生教师的建议与意见,要为保健卫生教师配备必需设备等。

第二,营造和谐公正的工作氛围,促成教师与保健卫生教师的科研合作。每个人都希望在和谐公正的工作氛围中工作,它会对工作者的精神状态与工作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保健卫生工作者尤其明显。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保健卫生教师认为其工作领导不重视、家长不理解,同事不配合,这种工作氛围严重影响到了其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因此,幼儿园应当努力促成教师与保健卫生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加强交流,增进了解,从而营造和谐公正的工作氛围,以提高保健卫生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3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组织的全国职业病防治技术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卫生部监督局对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本次会议,多交流,多探讨,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献计献策,研究出治本之策,不断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下面,我先讲几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大家知道,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关系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出一系列批示。近年来,我部依照职能分工和《职业病防治法》,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大力支持、努力下,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初步建立了与《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20__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卫生部制定了17个《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制修订职业卫生标准667项,针对重点职业病危害还制定了大量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突出重点,加大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力度。20__年以来,根据国务院部署,卫生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等9部门连续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和“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两次专项整治工作。卫生部每年都针对职业病危害突出的行业、人群,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目前卫生部已批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机构40家,化学品毒性鉴定资质机构25家,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机构7家。全国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批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机构42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467家,职业病诊断机构397家。

四是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监督管理,立足从源头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卫生部制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等,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率逐年提高,监管力度逐步加大。

五是组织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努力提高职业卫生服务的能力和可及性。20__年8月,卫生部选择劳动力人群流入、流出集中的北京、重庆等10个省份19个县(区)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探索基层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扩大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六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职业病防治的法治意识。从20__年开始,卫生部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统一制作宣传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宣传工作。经过几年来对《职业病防治法》的不断宣传教育,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局面。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充分发挥技术和业务优势,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和能力,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报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代表卫生部监督局对多年来为职业病防治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日渐突出,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据各地报告,截至20__年职业病累计发病69万例,其中尘肺病62万例;1991~20__年累计发生职业中毒4万多例,急性中毒达2.2万例,慢性中毒近1.9万例。我国职业病正处于高发时期。二是职业病危害分布广,中小企业问题突出。职业病危害广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生物医药、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30多个主要行业。这些行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由于劳动条件差,工艺落后,缺乏有效防护措施,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突出,监管难度大。三是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趋势明显。不仅存在境外向境内转移,而且在境内也存在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情况。四是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其危害往往被忽视。我国有近2亿

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致残率高。近年来,职业病纠纷和职业病诊断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增加。在某些地方职业病危害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缺少职业病防护措施;不按规定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不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劳动者健康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二是一些地方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有的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引进建设项目时把关不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职业病危害。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难以开展。三是职业病防治监管没有形成合力,监管能力严重不足。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由于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不畅,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监管不力甚至缺位的问题。四是职业病防治监管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普遍缺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人才流失,经费缺乏,职业病防治监管能力不足。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不能适应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具体到我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来讲,目前普遍存在职责定位不太清楚,工作任务不太明确,经费普遍缺乏,疾控机构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人员少等问题,特别是在20__年作业场所监督检查职责调整到安全监管部门之后,有些地方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有越来越弱化的趋势。一些疾控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认为仅仅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而忽视了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职业病报告等政府工作任务。有的疾控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甚至将职业卫生服务作为生财之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比如,有的机构在没有取得资质或超资质范围的情况下开展工作;有的机构恶性竞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干扰正常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有的机构技术服务能力、水平和条件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质量不高,职业卫生标准或技术规范使用错误或不规范,评价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有的机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不规范,导致纠纷和上访事件的发生等等。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科学发展观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内涵和实质。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职业病防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特性,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进一步转变观念,围绕职责任务,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有关工作。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__〕9号),卫生监督技术支持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健康危害因素风险评估、检验出证、技术仲裁、技术咨询以及参与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宣传。主要任务有以下6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规范监测工作,做好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促进监测信息的交流和应用,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提高健康危害因素风险评估能力。通过对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三是规范检验出证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规范技术人员行为,不断提高卫生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保证执法检验出证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四是加强技术仲裁的规范管理。承担卫生监督技术仲裁的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组织开展技术仲裁工作,保证技术仲裁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五是做好技术咨询工作。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职业卫生相关的技术咨询。六是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卫生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发挥技术优势,参与卫生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宣传工作。大家可以看到,在职业卫生领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不仅仅要定位在技术服务,更要当好当地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发挥技术优势,做好职业病的监测、预警、宣传、培训等工作。

(二)认清形势,认真履行好卫生部门的职责、任务。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卫生部职业卫生监管职责与上一次一样,仍是4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近期卫生部将原职业卫生与放射防护监督管理处分设为两个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处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处,这项工作在卫生部得到了加强。近期,卫生部正在积极开展几项工作,我也简单跟大家通报一下。一是在原《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的基础上,修改起草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代拟稿)》,目前几个部门已经形成共识,即将联合上报国务院,建议以国务院名义印发各地执行。二是正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主要考虑要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力建设,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哨点建设。我们也在积极争取将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建设列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给予支持和加强。三是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完善规章、标准和工作程序,加强监管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帮助和关心,希望大家要进一步树立信心。同时,各地要按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预防为主措施,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工作;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技术和水平;突出重点,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劳动者健康的良好氛围。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职业病防治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树立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大家要充分地认识到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形势和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认真做好工作。现在国家越来越强调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问题,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有关部门和地方也有很多教训。职业病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按照陈竺部

长的话说,职业病也是一个没有“挤破的脓包”。职业病的问题肯定会暴露出来,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起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我们的工作,规范我们的行为。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管问题,关于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审查工作,明年我们将下大力气进一步完善程序,明确职责定位,加强监督检查。希望大家予以支持和配合,并可以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位领导、专家,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是我们每个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职业病防治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并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1]。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5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接触职业有害的人群超过2亿[2]。因此,培养职业卫生综合性应用型的人才以应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成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融汇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中毒理学、环境卫生学等学科具有的实验和现场调查的性质,也具有临床医学的临床实践性质,因而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如何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紧密地结合,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应是医学教学改革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系统规划实验教学内容

孤立的实验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系统性地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践能力。我们设置某工厂职业有害因素现场调查为主线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第一次课讲授现场调查基础知识并设计调查表;第二次课去工厂现场调查,采集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职业有害因素及其防护;第三次课完成现场采集标本的实验室分析,比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总浓度和分散度;第四次课围绕现场调查发现的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疾病参观职业病防治院,让学生了解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比如尘肺病的临床表现、X射线检查等,体现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第五次课汇总资料完成调查实践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切实实践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实验室分析、作业现场调查、临床实践和调查报告及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2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至今,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实验室中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问题的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医学理论教学中已有采用[3~6],但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还尚未开展。以开放式实验理念和以基于问题学习的主动学习理念为基础,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课外发放实验教学的材料,分组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完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知识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最终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时间利用效率,并通过讨论和实践在课堂上实现实验能力的内化和升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另外,依托于教学软硬件的进步,一些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可以引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例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采用互动性的环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模拟一些难以接触的作业环境,比如地下煤矿开采。

3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因而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也应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具备博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得更加精彩、精确、深入透彻。目前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新教师是应届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新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践能力,但对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真实工作往往尚缺乏实践。因而对于新教师应加强实践培训,让新教师参与职业卫生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交流学习

与国内其它医学院校以及一些国际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以启迪思维,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完善不足。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和思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职业卫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有益于在实验教学中提出深入改革的建设性的意见。

5课程外提高学生的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

除了注重对课程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注重课程外对授课对象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由于其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往往设置在较高年级。让学生课程外早接触并参与一些职业卫生和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度,并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学院对大一新生开展全员导师制,让每个本科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与公共卫生相关的课题设计、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中,拓展本科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通过支持建立由专业老师指导的以职业卫生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和调查,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相关的内容。这些课程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系统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外对学生职业卫生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学习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要点。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宏迩.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89~691.

[2]赵鹏.职业病顽疾呼唤制度革新———我国职业病现状及监管体制机制观察[J].劳动保护,2011(10):13~15.

[3]李京东,陶银华,肖素荣.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5(6):147~148.

[4]李江,傅华.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107~112.

[5]谭晓虹,杜心涛.微课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77~78.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卫生高职教师一定要尽力用教育的力量去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同时,在卫生高职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正确引导未来的卫生职业人认知和防范职业风险。

参考文献:

[1]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督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34-36.

[2]李六忆.我国护士职业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18-20.

[3]王焕强,张敏,等.我国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性锐器刺伤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2):65-70.

[4]石春兰,张敏,申翠华.某大型综合医院护理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状况调查[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2):168-174.

[5]罗红,余莜.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规定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6]CharlesSm,pearsonm.Risktohealthcareworkersindevelopingcountries[J].thenewenglandJoumalofmed,2001,345(7):538-541.

[7]何志慧,丁爱国.护士执业暴露现状与防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98-1800.

[8]邬维娜,卢惠娟,周英凤.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设置的探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4-7.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6

中职卫生学校的校园文化,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校园文化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的特点,更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中职卫校的校园文化同样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育人方针,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性文化。中职卫校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体系,沿袭学校办学的传统特色,注重与时代变迁中的优秀文化结合,达到对中职医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完成卫生职业教育的使命,为学生今后的卫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轻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中职卫校自身的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在加大对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力度的同时,往往轻视校园文化这一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的道德素质教育。而作为将来从事医学护理职业的学生们,只有自己深刻认识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进一步为服务好社会、服务好大众打下基础。因此,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整体与个体形象相互影响的缺失。

学校整体形象的正面树立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外部影响,对学生和教师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中职卫校没有利用好“整体形象”这个平台,忽视了整体形象对个体形象的积极影响,以至于影响中职卫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3.凸显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的局限性。

有些中职卫校认为多搞活动就是校园文化,多搞外部宣传就是校园文化,殊不知校园文化完整体系的构建,还包含有很多方面,不应忽略校园文化的传承性、整体性、独特性等特点。

4.过度的“硬件建设”有失偏颇。

有些中职卫校的校园文化过于注重建筑的布局、环境的绿化、内部设施的装修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虽然这些的确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之一,但并没有利用好这个用以宣扬文化的平台,显得缺乏生气,忽视了校园文化这一“软件建设”。而这些将校园文化以过度消耗物质资源为前提的形式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与国家历来提倡的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形成了对比。

5.制度的不完善成为落实的绊脚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上的不健全,同样会给校园文化的建设设置诸多障碍。比如,职责划分、方案计划、效果评价等等通过“制度”必须要加以细化、加以实施,否则,在实际的运行上可能就会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成为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绊脚石。

6.与品牌、特色学校的创建分开对待。

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品牌中职卫校、特色中职卫校的创建分开对待,没有意识到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凸显“品牌”,只有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基础才能凸显“特色”。

三、如何加强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

1.领导重视是开展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通过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达成思想和认识的一致,群策群力发动集体智慧,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构建出和谐的人文环境。

2“.软件建设”是加强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脊梁。

“软件建设”即精神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的“灵魂”,所以,针对“灵魂”的铸就不能只流于表面、趋于形式,要在一定程度的硬件基础上予以研究、筹划、设计、实施、展示,同时更要注重实际、更要进行有效的“建设”。

(1)加强传统与国外先进文化的融合。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的基础,国外医学文化的先进和精华,以及国内外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共同为中职卫校校园文化“灵魂”的铸就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这部分精髓的影响和渗透,吸引了受教育者的兴趣,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认知度,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感染和熏陶。

(2)加强中职卫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

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深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身,注重把卫生职业道德要求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把专业知识、职业素质教育渗入其中,以服务于人的健康为宗旨,以拓宽就业为导向,以整体素质拓展为目的,让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前沿,让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始终,让校园文化建设为卫生职业教育铺好基石。

(3)创建独有的中职卫校校园文化理念。

与创建品牌学校、特色学校挂钩,彰显了专业实力、职教实力的同时,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设计个性鲜明的校徽、校训、校歌、校旗、校风、学风,作为校园文化外部的整体形象之一,从细微之处展示中职卫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性,从而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加深加固,成为提高学校整体形象的有力举措。

(4)拓宽校园文化受教育的对象。

传统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而在校园文化中教职员工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把对老师们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容也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全校上上下下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受到熏陶的教职员工可以通过个人的理解、消化、吸收和加工,以正面的、积极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这一角色的魅力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具有示范性和榜样性,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奠定了人文基础。

(5)制度健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条件。对待学生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一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势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管理制度的完善也会为教职员工的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开辟多种校园文化建设渠道。

除了宣传栏、文化长廊、展板这些硬件设施的支持,还可以通过简报、校报、网络等新闻媒体及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多途径的建设和发展。

(7)注重与医院文化无缝隙接轨。

宣传历届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邀请医院专家来校授课,鼓舞广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建立卫生职业的荣誉感,巩固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借助见习、实习等形式,架设学生与医院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促进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对接,使学生尽早适应医院文化建设环境,有利于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7

1.1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1.1.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1.1.2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检出尘肺病581377例,其中累计死亡139177例,病死率22.22%。尘肺现患病人442200例。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1.1.3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1.1.4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1.1.5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1.1.6对我国职业卫生投入调查表明,各级政府自1999年起职业卫生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基数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明显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

1.1.7自《职业病防治法》分布以来,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得到完善。

1.1.8我国以及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核心,《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和《使用有毒化学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三条例、12项配套规章和15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支撑的法律、标准体系框架。

1.1.9根据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05年我国尘肺病患者将累计达到60万人,2015年将达到72万人;随着我国入世,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职业卫生必然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职业病防治工作必然得到进一步加强。

1.2国外职业卫生现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人权公约、wHo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的职业卫生策略和iLo全球消除矽肺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卫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在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不仅职业病发病人数明显低于我国,而且政府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业方式、噪声、职业性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70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

1.3.2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2000年起回升,职业病检出率在0.4%以上,但仍未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3.3一些乡镇

企业、个体经济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1.3.4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非常严重。

1.3.5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3.6职业卫生资源整体效率低,配置不平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1.3.7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

1.3.8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1.3.9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新的威胁。

1.3.10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社会影响大。

1.3.11职业卫生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

1.3.12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需求分析

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战略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安全稳定小康社会、促进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建立长效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中毒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需要。

3.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是为劳动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让劳动者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保健。阶段性目标是在2005年基本控制特大职业中毒事故;在2010年煤炭、冶金、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控制传统的慢性职业中毒(如慢性职业性铅、汞、锰、苯中毒)。2015年基本消除矽肺。

要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察、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的方针,强化政府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实现全社会的职业卫生监督,用市场经济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资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针对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3.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

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3.2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3.3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3.4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3.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要求,建设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

急救治工作。

3.6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和÷场所健康促进体系,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境;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4.政策保证

4.1进一步充分认识依靠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职业卫生发展的大环境。

4.2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防治计划,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在人民内部的一切互相关系上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在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活动中,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约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建立文明、和谐、融洽的新型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形式下搞好卫生监督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建立新型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要素。

1•1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要懂法、知法、守法目前职业卫生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矛盾冲突主要是由于缺少有关法律知识,被监督单位的主管领导或负责人缺少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规与政策的了解和掌握,认为企业只要把经济效益搞上去,职工能发出去工资和奖金,企业能扩大再生产就行,对其他事很冷漠,于是,生产急需的原材料、煤、水、电、设备等列入重要位置,而职业卫生工作却被打入冷宫,迟迟排不上号,甚至对卫生监督人员产生反感心理。而在卫生监督人员一方,有个别人也缺乏法制观念,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有些企业钻空子,所以我认为职业卫生监督队伍本身的法制建设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2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从卫生监督人员一方,要注意对被监督单位的同情与理解,要从心理及社会的角度去了解企业负责人的心理需要,分析接触有害作业职工的内心状况。就我们监督单位来讲,由于目前卫生监督人员数量有限及代步工具的不足,对所辖区域内企业的卫生监督覆盖面还不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产业大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面普及不够,对接触有害作业而给人体带来的职业危害的结局宣传力度也不够等等问题,我们应加强医学心理学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卫生监督人员懂得分析被监督对象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认识在职业病危害对生产力影响的同时也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从而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在被监督一方,由于目前一些企业经济滑坡、体制改革、有的甚至倒闭、买断工龄、职工放假,工资发放有困难,企业领导往往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盘活企业方面大动脑筋,凡是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事他才肯做,进而忽视了职业危害对职工长期毒害作用。

1•3学会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职业卫生监督和被监督工作交往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心理方面来说,卫生监督与被监督双方的要求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卫生监督人员要在工作中严格执法,宣传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使被监督对象能较自觉地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而被监督方首先要考虑本企业的经济状况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情愿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诸如接受卫生学监测、健康监护等项工作。所以卫生监督人员及时地分析被监督对象心理状况,使用文明语言交流的效果,往往是给予严格的和科学合理的监督,使其自觉的接受卫生监督,而不文明语言的使用,往往僵化卫生监督与被监督双方关系,导致被监督对象对卫生监督工作的心理障碍及反感。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一、引言

卫生职业教育是国家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不断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医护人员出国学习的机会增多,这对医护人员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国际医护市场出现了严重的“用人荒”现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机构革新,对国外医护人员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美国预计到2020年注册医护的短缺量将达到50万人;再加上外资医院不断涌入中国医疗市场,其急需精通英语的医学专业人才来拓展中国的业务。因此,具有高水平英语的医学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院的青睐,英语水平等级是就业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对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且与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宗旨不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英语教学改革,为学生搭建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英语课程,探寻一种专业与英语相结合的新模式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成为必然要求。

二、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近年来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教学理念和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认识不足,英语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社会需求,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总结出英语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首先,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英语教学评价机制没有新颖性,缺乏课堂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卫生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过度扩大,生源质量显著下降,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学习方法落后,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再加上学生的入学动机不同,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只是为了就业,什么专业热门就学习什么,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存在误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然后,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材编写不恰当,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脱节,英语教学特色不明显,课程衔接不紧密。最后,教师没有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且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师多为英语专业出身,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其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不能适应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导致了英语教学的脱轨。

三、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上述现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改善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英语水平,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讲述、板书和放录音的教学手段永恒不变,照本宣科,只讲授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法和知识点,忽视了英语实际运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这种呆板的英语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出一套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采用分层教学法,将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评定标准;然后根据目标检测法对某一阶段应取得的学习成绩进行检验和反馈,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可检验性。在课堂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教学法等模拟生活场景进行口语训练,学以致用,可以比较明显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驾驭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交际水平。

教学评价机制是获取和分析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法,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术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机制,整个教学模式将会成为只有执行没有反馈的开环过程,不利于学习氛围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英语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如阶段考、期末考)作为判断英语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这种以分数为基准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忽视了其为学生服务的功能,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阻碍着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然而,形成性评价是伴随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评价,既是一种评价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教学活动的完整记录。它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毋庸置疑更加符合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因此,我们要摒弃英语教学终结性评价机制,逐渐从终结性评价向兼顾终结性评价并最终实现形成性评价过渡,逐渐从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过渡,逐渐从关注考试结果向关注学生进步发展过渡。

2.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明确、自信心不足、自学能力差、感觉英语学习的用处不大,致使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改善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措施。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可以让学生们消除英语的抵触情绪,使自己达到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上课发言不管对错,都应该得到肯定。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其学习兴趣会逐渐形成并巩固;相反,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其学习兴趣会日益衰减。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积极性。多媒体设备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各种教学情境和真实的交际场面,通过生动的对话、真实的画面、优美的语言来加强视觉、感觉和听觉的感知度,使教学内容新颖而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极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是运用英语交流的难得机会,要敢出错,不要浪费每一次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组织课外英语活动小组来开展英文电影学习、演唱英文歌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添英语学习的乐趣。

3.调整英语课程体系,重视教材编写

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工具。好的英语教材感知丰富,观念清晰,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面对卫生职业教育生源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现状,原有的英语课程体系和教材完全不能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语法不理解、课本看不懂,教学内容衔接不恰当,偏难偏深;教师觉得教学困难,无法达到英语大纲的要求,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整英语课程体系,

重视教材编写是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构建与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相符合的教学模式,以社会应用需求为目标的英语课程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纠正英语课为专业课让步这种片面的、错误的卫生职业教育观。职业教育并不能狭隘地定义为专业教育,卫生职业教育不是岗前培训或岗位培训。学校不断缩减英语课程的课时,给学生以英语课不重要的强烈信号。卫生职业教育英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日常交流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要端正卫生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价值观,提高英语水平,进一步为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面对不同基础、不同社会需求、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不能将英语课程体系的目标简单划一。传统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增加其多样性和选择性,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有助于学生谋生就业作为调整的目标。新的英语课程体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的要求和标准为参考,结合各岗位的社会需求,对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要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设备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新的英语课程体系要重视专业选题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适用性,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增强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最后,整合英语教材编写团队。目前,学校自主编写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材的数量寥寥无几,即使是有,其编写团队大多以本校英语教师为主,编写的内容与学生实际、职场要求不是很密切。我们鼓励、支持学校自编教材,同时吸纳专业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及具有临床一线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才有可能根据学生水平、求职需求和教育目标进行针对性、实践性强的英语教材编制,且编写的教材要体现内容新、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编排方式活、突出技能训练等特点。

4.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优化师资队伍

当前,卫生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缺少对教师专业能力、素质和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尚未完善,不能满足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为保证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质量,必须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优化。积极将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引进卫生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培养具有一定医护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且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eSp“1+1”模式,即一位英语老师和一位专业老师,解决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并借鉴taFe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安续宁,张会君.借鉴美国护理教育体系改革我国护理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6-68.

[2]任晖.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3):6-8.

[3]曹雪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2011,10(1):112.

[4]宋利民,杨敬芳,丁娟.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37-38.

[5]钟桂香.新课标下中职卫校英语学习评价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4):48-49.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安全工程职业卫生教学改革教学手段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09版中指出,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管理,能在政府部门进行安全监察,能在研究、设计、咨询等单位进行从事安全工程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设计、检测、评价、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而作为工程型人才,安全工程毕业生在从事上述研究、设计、检测、管理等工作的时候,无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粉尘、毒物、噪声、振动等对职业有害因素。因此不论是为了自我防护还是为了提高单位的职业卫生水平,安全工程的学生都有必要了解职业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

《职业卫生》一般为医学类尤其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医学类专业中,该课程名称一般为《职业卫生和职业病学》、《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或《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学》,其主要的课程内容包括:绪论,职业生理学,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物理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肿瘤,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职业安全、实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1-4]。显然,这些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及解剖类实验等实验技能,否则不利于学生掌握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职业性病损的机理及防护方法。因此,这里对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合理构建教学课程内容体系

1.1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专为安全工程学生而编写的《职业卫生》教材主要有:《职业卫生与防护》(高等教育安全工程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5]、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会会编写的《职业卫生概论》(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规划教材)[6]、王志主编的《职业卫生概论》(普通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7]、何华刚编写的《职业卫生概论》[8]、于维英和张玮编写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现代管理系列教材)[9]等。这些教材中包含了职业卫生涉及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及化学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职业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监测技术、职位卫生的管理等主要内容。除此以外还各有侧重,如文献[5]还包括个体防护方法、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预防等内容;文献[8]增加了有毒有害物的净化知识;文献[9]则侧重于职业卫生管理。可见教材的可选范围比较广,因此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虽然“安全”问题遍及化工、机械、建筑、矿山等各个行业,然而“安全工程”的本科教学课时有限,所以该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往往会对行业有所侧重,而不是涉及各个行业,这样培养的人才才具有针对性。因此,在为安全工程学生选择《职业卫生》教材时,也应该根据所针对的行业,结合培养计划中其他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如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化工学院下设的一个专业,故《职业卫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化工安全。同时考虑到其培养计划中已经包含了《化工工艺、设备与安全》等课程,对于具体的除尘、减毒的设备、设施等在这些课程中都已经涉及,所以所选教材只要能包含职业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即可。

1.2结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即使是《职业卫生》的基础知识,其涉及的内容也会很多,在教学时应该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学生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如文献[5]包括以下十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危害及预防

第三章毒物与职业中毒及其防治

第四章粉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第五章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第六章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第七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第八章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

第九章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工程

第十章职业卫生管理工程

第十一章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其中概述部分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概况等,这显然是后面各章的基础,需要保留;第二章的内容则与《安全人机工程》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所以可以略讲或不讲;第三、四、五、六章显然是课程的重点;第七章可以结合培养目标确定合适课时;第八章的内容实际上和《安全管理》中“事故应急救援”部分的内容有一定重复,所以可以选择与职业卫生有关的“现场急救”等方面的内容即可;第九章介绍了各种防护服、防护器具,其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很实用,所以不应略过;第十章涉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有部分内容与《安全管理》相关,教学时选择职业卫生方面的内容即可;第十一章简略介绍了主要生产行业如采矿、石油开采等的主要职业危害,可以选择有关行业如化工工业进行重点介绍。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职业卫生》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多,难记忆;除毒理、病理的知识外,内容大多易于理解;实用性强(如现场急救)。对这门课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所以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这些手段可以是板书、ppt、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

当前,ppt授课是主流,因为它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播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与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结合,使教学手段更丰富,将知识从文字形式转化为更易为学生接受的动画、示意图等形式。显然,ppt方式很适合《职业卫生》的教学。为此,还可以准备相应的视频、图片等材料作为ppt的链接,进一步丰富课件内容。如,在介绍现场急救知识时,准备了心肺复苏、外伤包扎、伤患搬运方法等视频。这样上课时不是照搬书上的文字描述,而通过视频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ppt授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很多同学仍然很喜欢板书授课方式,甚至会觉得板书授课更容易听得懂。这是因为有了ppt后学生上课不记笔记,复习时往往发现课堂上的印象不够深刻,重点不明确。所以,对于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板书形式,在黑板上详细讲解,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此外,还可以收集当前发生的国内外职业卫生事件,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如课程内容涉及到生产中粉尘的危害时,收集了生产场所中粉尘的堆积、飞扬的图片,并编辑成视频播放;另外,还收集了影响较大的“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相关资料与学生们交流。这些能加深学生对粉尘危害的影响,从而重视对工业粉尘的防治。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职业卫生》课程涉及的毒物化学性质、物理有害因素的特征等知识,大多在中学及大学的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涉及,因此可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促进学生记忆这些知识。

此外,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劳动规律等在安全管理、安全人机工程中已经涉及的内容,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交流、讨论时间,或者请学生课前准备好后,由学生在讲台上讲解,从而可以加强学生在这些知识上的记忆。

4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尘肺病、急慢性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和发病总数均在增高,发病形势严峻;同时这些恶劣的工作环境及职业病患者的现状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些现状存进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如2013年卫生部给出了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征求意见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制度,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后的自我保护和管理他人找到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5结语

对于安全工程学生而言,不论以后从事安全管理或者任何其他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了解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对其的教学工作应结合培养计划、教学目标等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同时应密切结合我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获取职业卫生保护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牛侨,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eB/oL].[2013-02-27].http:///details?uuid=f5adb0a8-127d-1000-acd2-b7b5f3b2d8d7&objectid=oid:f5adb0a8-127d-1000-acd1-b7b5f3b2d8d7&courseiD=S0800263.

[2]邬堂春.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部级精品课程[eB/oL].[2013-02-27].http:///details?uuid=a8ae3e18-122a-1000-a05f-144ee02f1e73&courseiD=X0600147.

[3]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劳动卫生与职业病:范雪云、姚三巧,华北煤炭医学院,2003年省级精品课程[eB/oL].[2013-02-27].http:///details?uuid=6d6c015b-129b-1000-b28b-8e978b888fb1&objectid=oid:4786b76c-d48a-43bc-a7f0-54bf7728c796&courseiD=6d6c015b-129b-1000-b28b-8e978b888fb1.

[4]孙贵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eB/oL].[2013-02-27].http:///details?uuid=bd2243c4-12af-1000-8eda-3dcc40f31439&objectid=oid:72ec0d52-43f1-4ef9-a471-a44a046794ea&courseiD=bd2243c4-12af-1000-8eda-3dcc40f31439.

[5]陈沅江,吴超,吴桂香.职业卫生与防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陈蔷,王生.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会会.职业卫生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7]王志.职业卫生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