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集体经济计划方案十篇集体经济计划方案十篇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45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尊重群众意愿、保证村民切身利益为基础,以改善旧城区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目标,着眼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依法、有序、高效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改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早日将我市全面建设成为大*现代新区。

二、改造范围

城中村改造范围是指华山一路以东、青烟一级路以西、青威路以南、即墨与城阳界以北城市中心区域的村庄。

区域范围之外的村庄,具备城中村改造条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三、基本原则

(一)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原则。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高起点编制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大力提倡组团式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分类整合、成片开发的要求,合理确定城中村改造范围,避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重复投资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资源共享。

(二)总量控制、分步实施原则。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确保我市房地产开发市场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市住宅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指标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全市房屋拆迁年度计划、住房建设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年度开发改造总量,防止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稳妥有序进行。

(三)区域统筹、合理配置原则。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对辖区内城中村改造村庄进行统一摸底,按区域统筹的原则,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农民(安居)住房建设相衔接。既可以单独进行城中村改造,也可以与农民(安居)住房建设结合进行。

(四)惠及群众、持续发展原则。城中村改造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村庄经济的持续发展,统筹安排城中村改造中的居民安置用房、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用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完善城中村改造后的城市功能。同时,应充分考虑改造后村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等问题,使村庄经过改造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五)依法办事、公开透明原则。涉及城中村改造每一个环节的各项政策都要公开、公正、公平,并按程序进行公示,确保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成熟一片、改造一片,防止因政策不透明造成社会不稳定。

四、改造条件

(一)村“两委”领导班子必须坚强有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村庄社会环境稳定。

(二)城中村改造必须符合绝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同意进行城中村改造并签订改造意向的村民户数须达到被拆迁村民总户数的95%以上。

(三)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相关专业规划要求。

(四)城中村改造项目必须符合全市房屋拆迁年度计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五)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实现自身盈亏平衡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五、审批程序

(一)规划

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对辖区内城中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根据规划部门确定的规划范围和规划条件编制辖区内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公示,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计划

有关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要根据辖区内改造区域的村庄状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拆迁面积、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统一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年度改造计划,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程序列入房屋拆迁年度计划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三)预审

对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项目实行预审制。凡具有进行城中村改造意向的村庄,须先经村“两委”研究,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并经被拆迁村民总户数95%以上同意后,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组织起草城中村改造计划、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向全体村民公示,在广泛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意见,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后,方可正式提报申请。

(四)申请

城中村改造项目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通过后,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制定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将改造申请及实施方案上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名称、项目四至位置、占地面积、拆迁面积、拆迁户数、村庄土地调查表、年度用地计划、现状地形图、拟报规划方案及投资分析、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

2.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及拆迁安置成本测算分析报告(包括:总拆迁户数及面积、拆迁计划、拆迁年限、拆迁安置办法、拆迁补偿标准、土地权属、资金来源、资金量化分析等)。

3.土地调查数据及用地计划。

4.修建性详细规划。

5.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

6.改造建设计划及存在问题的解决预案。

7.改造区域内村民的社会保障方案(包括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社会保障补贴办法、社会保险单位编号、社会保险登记证、劳动力安置情况等)。

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9.村庄所得净收益分配方案、安置区域内集体资产使用方案。

(五)审查

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上报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进行统一审查会签。

1.市城乡建设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进行审查。

2.市国土资源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根据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进行地价评估,并根据评估地价拟定项目标的额和收缴方式、报批供地方案。

3.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拆迁安置成本测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测算和分析、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存在问题的解决预案等进行审查。

4.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社会保障方案进行审查。

5.市环境保护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

6.市发展和改革局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提出核准意见。

(六)审批

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部门审查通过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六、土地处置和项目实施

城中村改造工作应按照市政府组织协调为主导、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村庄具体实施为主体、各部门密切配合为保障的工作要求,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按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土地处置和项目实施。

(一)土地处置

1.城中村改造以项目综合“招拍挂”出让为主,即将拆迁安置作为条件与土地使用权捆绑,进行项目综合“招拍挂”,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竞争确定项目建设主体。具体工作程序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居)改造项目招拍挂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

2.城中村改造项目也可采取土地“招拍挂”方式进行处置,即

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村庄组织城中村改造区域的拆迁补偿安置,剩余用于房地产开发用地按照经营性用地出让有关程序办理。

3.村民安置用地以及安置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业、公用设施用地,继续保留集体所有土地性质,核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

4.城中村改造在规划确定的旧村址(含村内空地,村庄周边的沟、坎、荒地,未利用地)范围内进行,原则上在被拆迁村民住宅用地的1.5倍内规划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拆迁安置后剩余土地使用权经“招拍挂”出让所得收益,在扣除土地储备成本、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社会保险储备金和廉租住房保障金等有关费用后,全额返还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主要用于村民安置补偿、村民生活保障、兴办公益事业和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如果旧村改造村庄与相邻村庄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有土地交叉情形,则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相邻村庄范围内调剂解决。

5.城中村改造涉及企事业单位房屋的拆迁,按《*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经企事业单位申请,并经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也可按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补偿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项目实施

1.土地处置后,项目竞得人依法向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委托项目所在村庄实施房屋拆迁工作,负责办理房屋评估、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拆除旧房、办理回迁安置等工作。村民回迁安置区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村庄负责实施规范化管理。

2.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住宅的安置补偿,原则上按照被拆迁房屋的《集体土地使用证》上载明的土地使用面积进行安置补偿。

3.城中村项目的实施必须首先建设村民安置房屋,确保被拆迁村民及时回迁安置。

4.进一步规范村庄集体资产管理。城中村改造村庄所得收益,由市财政直接支付给村庄所在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按照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建设的作为村庄集体资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律不得对外销售。若违反规定擅自对外销售房屋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5.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村民回迁安置部分,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供热、供气收费除外)、墙体节能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土地登记费、房产登记费等市级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部分,仍按照房地产开发有关规定办理。

七、组织领导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一)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即墨市城中村改造和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批复改造方案,指导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宅发展保障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组织主体和实施主体,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协调、具体推进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开发建设。要严格把好辖区内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初审关,认真分析研究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严格把好城中村改造条件的审查关,深入细致地审查实施城中村改造必须具备的条件,确保实事求是、真实可靠;严格把好城中村改造收益资金的使用关,确保专款专用。要开拓创新,把城中村改造与“村改居”、“集体经济股份化”相结合,推进村庄管理体制和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要制定城中村改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城中村改造评估和预警机制,做好辖区内城中村改造工作中的稳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要制定城中村改造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城中村改造各项政策公开、透明。

(三)进行城中村改造的村庄,应在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的指导下,稳妥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要认真分析村庄现状,广泛发动群众,按程序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的计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社会保障方案、净收益分配方案、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方案等,扎实有效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村庄要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思想动向,作好村庄稳定工作。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2

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税务管理组织分工;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纳税申报;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税务审计及税务稽查;税务筹划;税务管理的奖惩办法。

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税务政策及法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及时收集、税收法规;建立健全税务管理规章制度;研究会计、税务制度的差异,处理好二者关系;做好税务筹划,降低运营成本。 

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守国家税务政策,打造公司诚信纳税形象;维护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协调好公司与税务部门的关系。

下面从七个方面论述集团公司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税务管理组织分工

集团公司根据需要,可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隶属于集团财务部,集团本部及各子公司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

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流程;服务、指导、协调、监督各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子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进行论证并促进实施;建立与税务部门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和谐的税企关系;负责集团本部的纳税申报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

子公司税务管理职责:执行集团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对本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负责本单位的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申报;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及筹划;负责本单位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涉税问题进行把关,在重大经济业务活动发生前与集团税务部门协商沟通和汇报,防止出现重大涉税问题。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制定业务流程中的税务处理流程,并执行税务处理流程的规定。

二、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发票管理

(一)税务登记方面

集团新设子公司办理税务登记前,应及时报告集团财务运营管理中心,由集团财务运营管理中心根据税收征管范围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指导子公司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税务登记;子公司因经营场所变动需变更征管范围时,由集团财务运营管理中心指导、协调办理;子公司宣布歇业或清算时,原则上应先对清算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问题解决完毕,再办理税务及工商注销手续。

(二)税务核算及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做好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设置账薄,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避免出现如兼营行为没有分开建账导致从高征税,核算不清导致核定征税,缺乏有效凭证导致企业所得税汇算调增损失。子公司应充分考虑税务成本,事前对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并积极进行税务筹划,事后对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税收异常变动的原因,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税收法规节约税收支出之目的。税收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开展,当公司税收筹划涉及到调整税收核算的,应按照税收筹划要求进行核算;对经济事项的处理涉及到税法和会计法中不明确之处,或税法与会计法之间存在冲突时,应作出一个合理选择。

(三)纳税申报方面

严格执行纳税申报流程。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税务会计每月依据应交税金明细账与相关涉税科目等资料填制纳税申报表,经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按规定上报,同时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子公司需延期申报时,应按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集团备案。

(四)发票管理方面

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领取、开具、接收和保管本单位的各类发票。在经济业务运行中,应按发票使用规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开具和取得合规的发票,严格杜绝跨期发票或过期发票列支成本费用;避免业务人员人为压票影响增值税抵扣和不能按期抄报税的情况。

三、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加强税务档案管理,定期对本单位税收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集团财务运营管理中心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子公司应及时整理、装订本单位的税务报表,对每年所得税汇算中调整的明细事项,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每次国、地税稽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专项整理归档。税务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办理税务资料、档案的移交手续,按照会计法规要求,实施监交。

四、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

集团本部各单位应及时向集团税务部门提供有关纳税申报的资料,承担税款;集团本部单位的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在年终由集团税务部门负责收集清单,报董事会申请核销,经批准后向税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集团本部各单位在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的基础上,查明损失原因、分清损失的责任、完备损失的原始手续、资料,准确计算资产损失的计价金额,需做进项税转出的按要求转出。子公司进行财产损失申报、所得税汇算需聘请税务中介机构时应服从集团统一安排;各单位聘请中介机构作税务顾问,要将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双方合作的业务范围、费用等有关事项报告集团备案。

五、税务审计及检查方面

(一)税务审计方面

原则上由集团税务部门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专项审计。集团公司对审计过程实施监控,子公司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与集团沟通;子公司税务审计报告必须经集团审核确认,正式审计报告要交集团备案。

(二)税务检查方面。

对子公司税务稽查事项的规定:对各级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子公司应积极配合;子公司财务主管为税务检查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接受询问和解释,向税务部门提供的各类资料,应经本单位财务主管审核批准;在得知纳税消息或接到纳税检查通知书时,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部门,对本单位存在的税务问题应及早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检查中,要积极与检查人员沟通,时刻关注整个检查进展情况,对涉及到集团层面的涉税处理事项,在了解事情全貌后给出答复;检查后应及时将稽查结果整理归档并交集团备案;税务检查结束后,子公司应积极取得税务检查结论草稿,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复核税务检查结论,并制定改进方案。

六、税务筹划。

子公司财务主管和税务会计应积极关注和学习各类税收法规,要认真研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在经济业务发展过程中积极取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各种申报材料。各单位开展的各类税务筹划,实施前应征求集团财务运营管理中心意见,筹划方案应提交集团备案;集团定期组织子公司讨论税收筹划论证会及举办讲座,提高税务人员税收筹划意识。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3

关键词:村级财务公开;财务计划;会计报表;会计档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村干部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角度,积极推进村财务公开规范化,并按照农业部、监察部制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把推进村组财务公开规范化作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我们认为,村财务公开是村财务管理的核心,抓好村财务公开,村财务管理工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拟对村财务公开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村级财务公开及其内容

村级财务公开,就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财务经济事项,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管理活动。简言之,村财务公开就是要让村民了解村级财务实情,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实施村级财务决策,加强村级财务监督。

村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一部分。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是维护村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村集体财务公开的内容应按农业部、监察部《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确定的公开内容进行,群众要求了解的其他财务事项也应及时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财务计划。村财务计划包括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购建计划、农业基本建设计划、兴办企业及资源开发投资计划、收益分配计划和其他与集体经济或农民有关的财务收支计划。

第二,损益性收支。村损益性收支包括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包括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及投资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包括村集体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等。

第三,非损益性收支。包括“一事一议”资金收支、土地补偿费收支、应付福利费收支、拍卖荒山、荒地、荒滩、荒水收支、捐赠款及捐赠物资收支、救济扶贫收支、各项建设开支(包括购建生产性固定资产等支出)、公益福利开支(包括购建公益性固定资产支出和合作医疗支出等)、村组干部报酬和其他非损益性收支。

第四,债权债务。包括应收款、内部往来、应付款、各项借款和其他债权债务。

第五,集体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产品物资、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第六,收益分配。包括收益总额、缴纳税费、提取公积公益金、投资分红数额、其他分配及未分配收益。

一句话,凡是村民关心的,凡是村民想知道的,凡是村民有疑虑的财务情况都要公开。

二、村级财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一些地方出现村财务公开这一现象。那时候。村财务公开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都以《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及各省、市、县乡颁布的村集体经济财务公开规定为基础,围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各地财务公开的效果参差不齐,很多地方的财务公开基本流于形式。归纳起来看,村财务公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村财务公开不及时,未做到定期定点时常公开。村财务公开除了一些特别情况外,一般应定时定点公开。定时公开,就是根据村财务情况按时公开,如村财务计划应在年初公开,而不能不公开,或者到年底再公开。定点公开,就是在指定地点公开,应该选在交通方便之处,村民常居场所公开,而不能够选在偏僻之处或者村民不常去的地方公开。而有些村委则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到位,一是公开的不及时,村财务计划或村财务会计报表出现“便秘”现象,一拖再拖,就是和村民见不了面。二是公开的地方没有选好地址。地点偏僻不说,有些村干脆就在村委办公室“公开”了事。

第二,村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避重就轻,弄虚作假。有的村委财务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够明细,特别是对群众十分关心的重大财务事项不能全面公开;有些村委在公开账目时,担心把群众关注的“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等热点问题暴露,作假账,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弄虚作假,欺骗群众,逃避群众的监督。

第三,公开的账目混乱,财务业务有所欠缺。有些村会计人员财会业务操作不规范,账目记载混乱,甚至不记账,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四,村财务会计报表是过于专业化,村民难以理解财务内容。村财务计划和会计报表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村民不容易理解。我们认为,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可以专业化会计处理,但编制的村财务计划和会计报表应该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易知易会,便于村民喜闻乐见。

第五,只公开不答疑,对群众提出的质疑置之不理。这样不仅不能发挥财务公开的作用,反而使“村干部”的工作有了欲盖弥彰的“嫌疑”。近几年来,因村财务问题导致干群失合的报到屡见不鲜。因此,对村财务公开工作开展有益地探索和实践,让其真正发挥出让群众放心,干部称心的作用,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村级财务公开的原则

村集体财务公开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因地制宜、群众明白”的原则。所谓实际,就是财务计划应结合本村发展实际情况而制定、公布形式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客观真实;所谓实用,就是财务公开方式能够让会计人员便于编制、理财小组便于审查及村民便于接受;所谓实效,就是通过财务公开达到“让财务有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所谓因地制宜,就是通过设立公布栏(墙)、召开会、公布到户等多种形式,将村集体财务信息和资产状况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群众公布。有条件的村、组应实行集体财务电算化管理,运用电脑触摸屏进行财务公开;所谓群众明白,就是通俗易懂,让村民普遍了解、清楚。

当前,不论是村会计自己理账,还是村账乡管(或村账镇管),从财务管理角度认识,都应该把财务公开作为首要任务来做。

四、村级财务公开的程序及方式

村根据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提供的财务核算资料,填写财务公开方案,全面核实村级账目,由村书记(主任)、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及理财小组印章,会计人员将确定的公开资料报送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审核认可后进行财务公开。其公开方式如下:

第一,公开栏形式:对于人口较密集的乡村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村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也可以“明白卡”、“公开信”、“便民手册”相结合的公开形式或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

第二,广播形式:对需要宣传解释、或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书面公开的事项,可用广播的形式公开。

第三,会议形式:对重大财务事项和在实施中需要现场听取村民意见的事项,可以采取召开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或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同时,对于人口分布较分散的乡村,也可以利用村民会议或各类节日进行公开。

除上述公开形式外,各镇、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不断创新财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和手段,为确保村民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创造条件。

五、村级财务公开时间

第一,财务计划。年初,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公布上述村财务计划。

第二,财务状况及收益情况。一般财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人口分布比较分散的乡村至少每半年公开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及群众关心的事项随时向群众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开一次。年度终了15日内,公布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

六、村级财务公开反馈

村集体主要负责人应在财务公开后安排专门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在财务公开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作出解释。同时,也可以由村所在乡(镇)业务主管部门人员进行口头解释或书面答复,解释或答复在一定工作日内作出。对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项,要及时予以纠正。

村干部及乡镇业务主管部门不得对提出和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压制或打击报复。

七、会计档案保管

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这里,财务公开资料主要是村会计报表,但归档保管的会计档案不仅仅是会计报表。财务公开档案应包括全部财务公开资料。所有会计档案都要进行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有条件的镇、村,在每次财务公开后,可对财务公开栏进行拍照,将公开照片作为财务公开工作的补充资料,纳入财务公开档案管理。财务公开档案,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完整无损、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同时,村集体应严格各项管理措施,确保财务会计档案不丢失、不损坏。财务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应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档案保管办法的有关规定保管,不得随意销毁。

参考文献:

1、王冬芳.加强和改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车元章,綦好东.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J].财会通讯,2003(7).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4

关键词:生态科技创新城;概念规划;国际咨询;规划实效性

1背景

为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提升区域经济能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创建东北亚地区高端制造业研发基地和高端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心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区,承担大连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的任务,大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位于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和营城子街道辖区范围内,用地规模约65平方公里,是甘井子区“两城四区”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区域之一。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全力支持,并已被辽宁省政府批准列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2概念规划国际咨询情况简介

2.1项目组织

为探索生态科技创新城开发模式,编制高水平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市规划局会同市科技局、甘井子区政府采用国际咨询的方式,邀请来自英国、美国等三家国际知名设计单位,进行总体概念规划设计。2010年11月5日举行了项目会,12月21日,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2011年3月11日经市长办公会审定,明确了规划深化方向及要求,目前我院已完成对咨询方案的整合深化工作。

2.2咨询方案介绍

三个设计方案各具特色,在基地自然条件解读、区域地位论证、交通格局梳理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了分析,在产业组成、用地布局、空间整体控制与重点地段设计安排等方面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规划成果,在出发点和规划目标上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是不同发展愿景下的不同发展模式及结果。

方案一英国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方案

以构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整体构思平稳、简洁,空间布局对自然环境利用较好,与现状衔接最为密切。

方案二英国汉米敦公司方案

以中国北部科技“芯”动力为目标,对区域关系、前期产业发展进行了透彻分析,将组团独立开发与混合用地功能理念应用在空间布局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块化发展模式。

方案三.美国恩比建公司方案

以打造“中国新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典范”为目标,方案思路最为新颖,充分体现了新能源利用、低碳的发展理念;职能分工以产品链条形式展开,空间布局具特色;利用河道作为组团发展核心要素,突出对水景的利用。

3概念规划国际咨询实效性探究

通过国际方案征集我们可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规划理念,吸收科学的创新思路,学习国外优秀的规划设计手法,从而更好的为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同时,在一些概念规划国际咨询中还存在咨询成果可实施性不强、将国际咨询作为宣传手段、不重视咨询成果落实等问题,使得国际方案征集流于形式。浪费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些重金征集的宝贵规划思路,被束之高阁而无法得以实施。

4提升国际咨询实效性对策

为了提升概念规划国际咨询有效性,提出以下对策:

4.1编写合理的规划设计任务书

为得到能够有效贯彻的国际规划方案,必须首先编写合理明确的规划设计任务书。突出国际方案征集项目的核心内容,不宜对咨询内容规定过死,给咨询公司在设计中留出适度的创新空间。

4.2选择适合的国际咨询机构

收集相关机构的信息资料,了解其设计资质、设计实力、专业特长等信息,建议各地建立境外设计咨询单位档案资料库,对开展的咨询服务项目进行跟踪。并对不同类型的咨询设计项目,选择具有相应特长的咨询设计单位合作。

4.3给予咨询机构充分的现场调研时间

我国的南北方、沿海与内地城市存在着巨大差异,国外设计机构通常缺少对当地具体情况的了解。国外设计咨询机构一般对市场活跃的南方地区情况比较了解,而往往忽视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气候差异。这就需要给予国际机构充分的现场调研时间,加大国际机构对具体项目的掌握。

4.4构建良好交流与衔接平台

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是导致国际方案征集失效的又一因素。由于设计方往往对我国的规划、管理体制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背景缺乏了解,从而在国际咨询过程中为设计方和委托方之间创建高效的交流沟通桥梁则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以当地设计院为基础构建起交流平台,在咨询的过程中境内外设计单位要保持联系,随时跟进项目进展。

现行做法通常是在国际方案征集结束后再着手准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但是控详编制方在短期内理解和消化国际方案征集成果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一些优秀的规划思路因此被忽视。因此,建议在进行国际方案竞标的同时选择后继规划的编制单位,让编制人员有机会接触整个国际方案征集过程,全面把握规划主旨,并可从后继规划可行性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国际征集入选方案的有效落实。

4.5提高公众参与性

提高对国际方案征集活动和成果的重视程度,以公众参与、公开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带动市民了解规划并参与决策,提升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城市建设的热情,主动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5

关键词:港湾站;港口;大环线布置;西绕布置

1概述

港口是水路联运的枢纽,其运输特点是要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货物装船或卸船。目前,随着港口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远洋运输和铁路联输的货物品类也随之增多,运输量较大。与水路运输相配套的铁路运输通道的建设也要完善,因此直接为其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港湾站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实施的快速发展,盘锦港在振兴东北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突显,未来的盘锦港不仅是盘锦市临港工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我国东南部沿海城市群以及东北亚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物资交流枢纽。

铁路港湾站的修建有利于盘锦港口发展,便于港口货物集疏,使得盘锦港和沈西工业走廊铁路组成“铁海联运”通道,进而有利于盘锦市石油、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盘锦市在辽宁省港口城市的经济地位,更加完善了路网结构,增强了港口的竞争力。随着港口设施的逐步完善和腹地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港区将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成为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规划修建盘锦港区铁路。

2营口港盘锦港区概况

2.1盘锦港区概况

盘锦港位于大辽河入海口,面临渤海,背靠辽河三角洲,是辽宁西南沿海的门户。本区立足于以石油工业、造船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服务,具有大宗干散货、液体散货、杂货、集装箱等运输功能及造船服务功能的综合深水港区和大宗干散货、液体散货运输基地。近期主要是盘锦市临港工业发展和城市转型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依托,是吸引国际、国内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盘锦港区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0年开港运营,3个多用途泊位已投入使用。2011年盘锦港总吞吐量达到586万吨,按照港区规划,最终建成3个港池,岸线长15.289km,其中集装箱泊位13个,杂货及通用泊位15个,散货泊位13个,液体散货泊位8个。预测2020年、2030年荣兴港吞吐量将分别达到9345万吨和14495万吨。

2.2港区铁路运量

盘锦港预测2020年和2030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9345万吨和14495万吨,主要货物品类是煤炭、石油及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粮食和集装箱等。预测年度各品类吞吐量见下表。

表1盘锦港总吞吐量预测结果汇总单位:104t

铁路主要承担港口的集装箱、原油、石油制品、钢铁、粮食等散杂货物运输,是盘锦港口集疏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

3港湾站方案研究

本次研究从运量的预测、运输组织模式、港口规划等因素出发,充分结合货物流向特点,满足直进直出运输条件,共研究了西绕并行疏港公路方案(Ⅰ方案)、环港区大环线方案(Ⅱ方案)两个方案。

3.1Ⅰ方案:西绕并行疏港公路

本方案线路自金帛湾站南端咽喉接轨引出,直行500m后以半径400m曲线穿越滨海大道后折向西北,并行滨海大道走行1km后再以半径400m曲线折向西南,并行疏港公路走行3.1km进入本次设计的终点站荣兴港站,线路正线设计全长7.471km。荣兴港站站中心里程为DK6+000(详见图1)。该方案符合港区总体规划设计,线位靠近规划的疏港道路,减少了公路与铁路之间的空闲用地,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化使用,随着港区的发展,铁路具有增设复线的条件。

3.2Ⅱ方案:环港区大环线方案

本方案线路自盘锦疏港铁路金帛湾站南端咽喉接轨引出,向南直行500m,折向西北并穿越滨海大道,并行滨海大道走行1km后再折向西南,并行疏港公路西侧走行3.4km进入荣兴港站。出站后再折向东北,通过卸煤场向北穿过荣港五路,在远期规划的集装箱装卸场设空车集结场,过荣港四路、五路,穿集装箱物流区,避开污水处理厂环回至金帛湾站接轨处。专用线形成环绕港口的大环线,线路全长17.15km(详见图2)。该方案进出港车流较顺畅,整列到发的车流对车场的行车干扰较小;但无远期预留复线条件,影响港口远期发展规划,限制了港区的长远发展。

3.3荣兴港站(港湾站)方案设计说明

港区内铁路专用线均在荣兴港站末端接轨,出车站后折向港区东侧,卸煤线、金属矿石装卸线、粮食笨重杂货装卸线、集装箱装卸线等所有线路平行港区东西向规划公路并由北向南平行布置。

荣兴港站按横列式布置,本站近期规划到发线8条(含正线1条),效长满足1050m;设牵出线1条,为满足港区编组车列整列转线,效长设计为1050m,机待线2条各96m。远期预留到发线4条,预留到发线兼调车线4条。车站尾部接卸煤场,采用翻车机进行卸煤,根据煤炭运量近期设1重1空1走行3条铁路线路,远期预留2重2空1走行翻车机卸煤模式。车站末端设综合性货场1处,近期设5条货物线(集装箱2条贯通式、粮食等1条尽头式、钢材、笨重机械等1条尽头线、矿石等散堆装货物1条尽头线)。

3.4方案比较

从表3和表4综合比较可以看出,西绕并行疏港公路方案总体布置合理,完全符合港区总体规划,占地较少,静态投资较省,运输组织顺畅等优点,故盘锦港湾站推荐采用西绕并行疏港公路方案。

表4方案优缺点分析表

4结束语

铁路港湾站是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联系的枢纽,在港湾站的设计中,应在对运量进行科学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本着“超前预想、留有余地、适当储备、满足需要”的原则,合理确定车站规模,做好总体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李庆生.铁路工业站、港湾站布置图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分类[J].铁道标准设计,2001.

[3]刘其斌,马桂贞.铁路车站及枢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6

产业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解析论文

摘要:文章从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的紧密联系出发,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与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分析了产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论证了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对二者如何相互促进更好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2]史忠良,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韩少平.浅谈新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

产业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二: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案例教学法由于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而在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中被普遍使用。就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意义、案例教学法如何运用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作了具体的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能力;角色转换

1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采集大量的经济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具有启发教育的作用。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将大量的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从而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难以掌握。例如,在成本理论一章中,不断用到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等多条曲线;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时,则是用iS-Lm模型。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中介载体,将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案例教学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为经济学案例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其中不乏一些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其理论知识会掌握得比较全面,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导致能力的欠缺。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的情景,迫使他们去思考、分析、处理问题,从而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案例教学本身也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与研讨,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2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组织

(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兼顾典型示范、应用实际、现实新颖、适合国情,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就是说,精心挑选的案例不仅要符合课堂的教学要求,而且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想听、要听、乐意听,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配合默契,寓教于乐,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可以拿吃第一个面包同吃第三个面包的感觉是不同的或以小品《吃面》为例来说明;在讲授供求规律时,可以编写案例2007年末至2008年初南方发生冰雪灾害对食品供应和物价的影响,通过这个案例,有效地将案例与供求规律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应用性,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讲完货币政策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2007年度由于Cpi屡创新高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讲完失业理论之后,可以引入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原因及应对措施。其次,教师事先应反复阅读案例,做好案例分析。虽然案例本身可能并无统一答案,但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一缸水。教师应尽可能将问题想得全面、完整、详细,要深思熟虑。这其中可能要涉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内容,必要时需查找大量的资料,否则无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只有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先对案例做个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为提高案例分析的水平,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必要的,尤其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案例更应做充分的准备。否则课堂讨论的效果很难保证,甚至课堂讨论根本无法进行。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应该掌握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这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条件;其次,在上课前,学生需要通读案例,概括问题,提出决策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案例讨论课的质量。

(2)组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在上案例课之前把案例资料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要求学生要预习案例。上课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5到1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各自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争议分歧较大,再组织讨论,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是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分析中去。例如,教师不应随意否定学生的分析结果,而应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

3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仍应占主要地位,如果整个西方经济学教学以案例为主会造成学生对某些问题了解得比较深入,但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能像mBa那样,完全以案例教学为主,而应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主。案例教学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一般来讲,案例教学占用20%~25%的时间为宜,也可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案例讨论以作为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补充。

(2)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移:其一,案例分析课堂上的教师不再以一个单纯的知识权威的形象出现,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课堂是由学生唱主角了,教师的前台活动已大大减少,代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大量活动,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其二,案例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则由原来的知识讲授变为指导学生动脑思考。教师一般只应对案例讨论的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作必要而简略的提示,布置案例讨论的任务和要求,而把大量的时间腾给学生。即使有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和答疑,教师的讲解一般也是个别进行的,这里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由集中讲授变为对学生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使其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理论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且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踊跃参与,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目前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离案例教学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加强教师培训十分必要。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学习培训。即通过举办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二是实践锻炼。即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同时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者或外校有经验的教师搞讲座,或组织案例课的观摩教学和经验交流活动等,这一系列途径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4)借助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完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设计。在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准备过程中,组织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宽经济学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不同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经济学教学思路,提高经济学教学研究水平。这两方面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对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的完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静.谈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昆明大学学报,2008,(1).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7

关键词:供水工程;用水预测;投资规模测算;效益分析

作者简介:杨高华(1980-),男,重庆大足人,浙江城市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双学士,研究方向:投资经济。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03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07-03

一、区域供水现状

台州是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0.8亿m3,人均拥有量仅为1570m3,尚不足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3/4,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2000m3的缺水警戒线。

为了解决台州市城市供水问题,1994年开始台州市建设黄、椒、温供水一期工程,水源为长潭水库,取水量28.0万m3/d,水厂供水规模为24万m3/d,1996年建成通水。随着下游供水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供水区域的用水量大增,加上台州南片温岭市、玉环县等水资源最短缺地区急需引水解决,2009年台州市供水二期工程全线贯通,供水二期工程,水源仍为长潭水库,铺设输水管线总长约97公里(其中隧洞约21公里),供水规模为47.1万m3/d,供水范围为椒江、黄岩、路桥三区及温岭、玉环的重点城镇,供水二期工程建设两座自来水厂,分别是黄岩新水厂和台州水厂。黄岩新水厂设计规模为20.0万m3/d,处理后水送至黄岩区配水管网;台州水厂设计规模为36.6万m3/d,处理后向椒江、路桥、温岭方向供水。

一期、二期工程上马后,用水局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依据台州市一期供水工程和二期供水工程2009-2011年供水量统计数据表明,台州市一期供水工程和二期供水工程除黄岩新水厂外,其余供水工程接近或超过设计负荷运行多年。台州市一期供水工程和二期供水工程设计能力在满足台州市南部区域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要求上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

二、区域工业发展情况

台州市东部片区西部陆域现状以农田、河流、村镇建设用地为主,总体上非建设用地占规划用地总量的76%。城镇建设主要集中在三甲街道、蓬街镇和金清镇内,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外沙岩头、滨海开发区启动区块和乡镇周边。沿十一塘以东滨海地区为滩涂围垦用地,包括椒江十一塘、三山北涂、三山涂等滩涂围垦工程共61.72km2。

台州市东部片区包括椒江工业区块和路桥区块。椒江工业区块包括原椒江经济开发区、外沙和岩头医化区块等,总规划面积23.85km2。椒江工业区块的开发逐步推进,外沙、岩头医化区块已基本形成规模,原椒江经济开发区一期、二期基本开发完毕。目前,共有146家企业入园,其中外沙、岩头医化区块39家企业全部投产,原椒江经济开发区有170家(投产32家,在建19家,落户56家),基本形成医化、服装、电子电器、缝制设备、机械、塑料制品等产业。

路桥区块总规划面积55.1km2,其中目前正在规划的区块有:汽车制造、金属再生基地及其他启动区块10km2,金清机电五金园区块拟扩大到6.5km2,蓬街外商投资区块规划2.4km2,空港工业区块规划2.0km2。区块基础设施开始启动建设,汽车制造、金属再生基地及其他启动园区10km2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金清机电五金园区已开发2km2,蓬街外商投资园区已引进3家企业,整个区块初步形成了铝装饰材料、汽车零部件、塑料模具、机电五金等产业。椒江十一塘围垦工程于2007年7月开工建设,三山北涂围垦工程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三山涂围垦工程于2005年开工建设,现基本处于竣工阶段。

温岭、玉环东部片区主要包括东海塘工业区、松门镇区北片、龙门港区、玉环工业区等四个部分。现状大部分为围垦区,以及少量的盐田、耕地、农村居民点。东海塘工业区现状以围垦为主,已建成40mw风力发电厂投产发电;东海塘工业区部分市政设施已开工建设,拟引进的部分产业已确定用地范围。松门镇是具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镇。2001年12月,合并淋川镇与龙门乡,成为现在的松门镇,松门镇为省级中心镇,本次测算工程范围包含松门镇和玉环县大部分地区。

可见,台州湾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纵贯临海、椒江、路桥、温岭四区县(就是在原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向东延伸至玉环县),是优化台州城市群建设乃至优化浙江沿海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建设区域,是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点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整个集聚区北起临海市红岩脚南端,南至温岭市松门镇北端,东抵玉环县沿海,西至台东大道,总面积约732.21km2。毫无疑问,随着台州湾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势必带来区域用水量的大幅度增长。

三、三期供水工程供水量测算

(一)设计人口规模

综合就业人数预测和城市建设用地预测,台州湾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人口规模约在161.7-262万人之间。其中,主要集中在椒南片,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01.50万人,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为185.66万人。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见下表1。

表1台州湾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二)设计供水量规模

依据《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结合玉环县实际,对供水区域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和不同性质用地单位用水量指标的分析成果,计算得到台州市三期供水工程供水区域2020年和2030年需水量如下:

1、2020年预测用水量。台州市三期供水工程供水区域用水量为61.2万m3/d,其州市区东部组团用水量为32.5万m3/d,温岭市东部组团、及玉环县用水量为25.8万m3/d,石化工业基地用水量为13.2万m3/d。

2、2030年预测用水量。台州市三期供水工程供水区域用水量为114.8万m3/d,其州市区东部组团用水量为53.5万m3/d,温岭东部组团及玉环县用水量为37.2万m3/d,石化工业基地用水量为34.5万m3/d。

受篇幅限制,本文现列举供水量最大的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椒南片的不同区块用水量预测成果(见表2)。

表2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用水量预测成果表

从表2可知: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椒南片为标计算,2020年用水量为61.2万m3/d,依据本次预测用水量成果,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椒南片日均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0.34-0.38万m3/km2.d,略低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的下限值0.46-0.38万m3/km2.d。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和节水型企业为主的实际较吻合。

四、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的分析,就可以对供水三期工程经方案的具体设计,主要有2中方案,各方案主要建设内容见表3。

表3台州市三期供水工程方案建设内容

按照各方案的建设内容,对台州市三期供水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自控仪表系统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进行投资估算。得出方案1工程总投资为18.22亿元,方案2工程总投资为19.99亿元,由于第一种方案的投资较小,因此本文选择第一种方案。

表4不同方案供水工程投资估算

五、经济效益分析

供水三期工程的建设对于台州中心城区及其南片区域的人们带来很响亮的福音,无疑为促进当地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间接经济效益难以估算。基于此,本文仅仅就供水三期工程易于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城镇生活供水效益

按照台州市供水三期工程建设设想,在2030年规划的水平年供水量达1.095亿m3,从三期供水工程的受益区分析,主要是温岭中心城区和玉环县的大部分城镇。仅仅以玉环县为标本进行计算,由于该县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存在城镇用水缺水,为解决用水问题,玉环居民通过跨海向温州买水的方式给予补给,温州到达玉环每吨自来水的成本达到10元以上,高出了正常水价的几倍,而且价格逐年在在抬升,假设玉环县三期工程供水量分配值为每年3000万m3,按10元/t进行计算,则到规划水平年三期工程建设就能产生城镇生活供水效益达3亿元之巨。若是加上温岭市的供水分配,城镇供水经济效益超过4亿元。

(二)农村生活供水效益

供水三期工程2030年规划水平年设计农村居民的年饮水量约为5000万m3,工程建设实施将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基本用水,农村生活供水效益以替代性进行计算,即:水质改善、疾病减少、节约保健治疗的费用所产生的效益、本地局部自发修建简易水厂的用水成本差额所产生的效益,尤其是温岭市东南片,濒临大海,农村淡水资源十分短缺,人畜饮水问题十分突出,枯水期远距离运水综合成本都在每立方米20元以上,丰水期其蓄水用水成本也在每立方米3元以上,按照三期工程建设涉及的农村居民30万人测算,人均年用水量为390m3,供水后每吨水差价3元计算,2030年规划水平年农村生活供水效益超过3.5亿元。

(三)工业供水效益

供水三期工程涉及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五区县,都是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重点区域,也是工业企业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活跃地区,按照台州市《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结合玉环县工业企业发展规划,2030年该集聚区的规划水平年工业生产的总需水量超过1亿m3。考虑到大石化项目会从海水淡化中得到大部分淡水资源,那么其他不具备海水淡化资源的工业企业必然要通过供水工程管道引水,据初步估算,这些企业在规划水平年的淡水用水量为2亿m3,其中大概有60%通过自身水处理设备进行二次循环利用,鉴于供水一期、二期日设计供水量已经达到了77m3/d,但供给工业企业的水量约为其总供水量的32%,与实际的工业用水量尚有4500万m3的差距,这部分水量就需要供水三期进行供给,按照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平均成本10.3元/m3计算,工业供水售价5.6元/m3,可以测算出2030年供水三期工程建设带给工业企业的效益为2.1亿元

六、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台州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台州供水三期工程已经迫在眉睫,工程建成后将每年向供水区供应水量超过1亿m3,能够解决台州湾大量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更能够满足温岭市中心区域及玉环县的大部分农村供水需求,仅城镇供水、农村供水和工业企业供水所产生的效益就达9.6亿元,等于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的一半,因此,上马三期工程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汪富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264-265.

[2]张晓梅.清河水库城市供水工程经济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6):122-125.

[3]曹邦卿.新农村建设中供水工程模式选择与安全运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25):36-37.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税收筹划

一、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基本思路:

1、缩小集团企业或集团的税基。缩小税基,可以减少应纳税额,例如在税法允许范围和限额内,实现各项成本费用扣除和摊销的最大化等,减少应纳所得额。

2、使集团整体适用较低的税率。在税法中除少数税种采用单一税率外,均有各种不同的税率,有的还采用累进税率,在税收筹划方面有着广阔的筹划空间。

3、合理归属集团企业或集团所得的年度。所得归属的处理,可以通过收入、成本、损失、费用等项目之增减或分摊而达到,但需要正确预测销售的形成、各项费用的支付,了解集团获利的趋势,做出合理的安排,才能享受最大利益。

4、集团整体延缓纳税期限。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延缓纳税期限,可享受类似无息贷款的利益。一般而言,应纳税款延期越长,所获得利益越大。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期间,延缓纳税的理财效益更为明显。

5、利用税负转稼方式降低集团税负水平。税负转嫁存在经济交易之中,通过价格变动实现,而集团内部企业投资关系复杂,交易往来频繁,为税负转稼到集团之处创造了条件。

6、平衡集团各纳税企业之间的税负。通过集团的整体调控、战略发展和投资延伸,主营业务的分割和转移,以实现税负在集团内部各纳税企业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进而降低集团整体税负,这是企业集团在纳税筹划方面的特色。

二、企业集团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税收筹划活动必须合法及时。我国税制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转快,税收人必须通晓税法及会计财务制度,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与会计财务制度的差别,如何将前者与后者结合起来,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以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防范筹划的风险。原来是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所以,目前税收筹划的重点应是用足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让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到位,这个空间非常大。

(2)企业集团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坚持经济原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合法节税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但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化及筹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又会发生种种成本,因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先对预期收入与成本进行对比,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否则会得不偿失。

三、企业集团税收筹划中的风险

税务机关和税收义务人都是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其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由于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表现为税收征管法中赋予税务机关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和在税收征管中“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规定;还由于税收征管中对税收人规定有税收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税收人的税收筹划必然存在风险。企业集团税收筹划风险是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针对税收而采取各种应对行为可能出现的筹划方案失败、筹划目标落空、偷逃税罪的认定及其由此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和成本支出。包括:行政执法风险、信誉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心理风险。

(1)行政执法风险。企业集团税收筹划行政执法风险是企业集团在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时,所面临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承担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经税务行政部门的认可。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由于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

(2)信誉风险。企业集团税收筹划信誉诚信风险是企业集团制订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时,所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承担的信用危机和名誉损失。如果企业集团曾经有过偷逃税行为,又被税务机关查实认定为偷逃税,可能被贴上有问题或不讲诚信的标签,导致税务机关对其更加严格和频繁的稽查,加上苛刻的税收申报条件及程序,企业集团就会因此而付出额外的代价,严重的还会影响其生产经营活动及市场份额。

(3)经济风险。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经济风险是企业集团在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时,所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使发生的税收筹划成本付之东流,可能要承担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现金流出和无形之中造成的损失。如果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方案失败或目标落空,请专业人员制订筹划方案支出费,企业内部筹划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公关协调费用支出及为满足税收优惠规定而增加的支出和其他费用支出等的筹划成本将无法收回;为此还要承担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金的支出;至于无形之中造成的精神损失也无法计量。

(4)法律风险。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法律风险是企业集团在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时,所面临其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可能承担补缴税款的法律义务和偷逃税的法律责任。

四、总结与建议

在税种单一、经济状态封闭、税收人权利不受重视的情况下,税收筹划的空间比较狭小。随着社会进步,税收人权利受到广泛重视,尢其是经济全球化和税制改革的深入,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税收主体,以提供税收筹划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和税务部门为代表的税收筹划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推动下,税收筹划呈现出“全球性、长远性、专业性、市场性”的新趋势。

面对税收筹划发展的新趋势,税务部门有义务对税收筹划进行宣传、支持、保护和指导,在税收筹划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同时,社会中介机构在提供税收筹划服务时,应牢记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本质,不能简单地进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而必须首先对税收义务适当履行进行筹划,规避法律风险。就我国企业而言,为了避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必须重视税收筹划,将其纳入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加以考虑;同时,税收筹划的落脚点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而必须进行综合筹划,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甚至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

总之,合理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响企业的兴衰存亡。集团公司通过税收筹划,将税收杠杆的制约导向功能有机地融入企业财务决策和战略选择中,以期优化集团市场价值取向,促使集团整体理财行为的科学化,最终实现企业集团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在空间上、时间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因此,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利用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

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概念

土地利用结构就是指各种用途的用地比例和空间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土地资源的规划配置,对土地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开发利用,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率,在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配置,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的特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区域一定数量的土地利用结构、方向,在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优化”是一种针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问题而提出的人类期望和目标,包括目标优化、结构优化、效益优化等。随着近几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土地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是土地资源进行优化的目的。“配置”则是一种过程,是通过对土地潜力适宜性进行评价之后,利用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进行配置。plummerLn在1993年给出了具体的定义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资源的自身特征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类型进行更加合理的数量安排和空间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目标设置

大多数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目标都是基于短时间内、小范围的规划,例如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水、食物、生活、交通、生产、居住等。实际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更是人们应该关注的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核心,其涉及到诸多的因素,例如科技进步、信息畅通、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因而其优化目标也具有多样性,各目标相互制约,各目标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不仅要符合单方面的目标,更要与综合目标相统一。

3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设计

进行模型设计时不能仅以寻找静态最佳方案为目的,这种思想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因为人群的思想和社会经济水平构成的多样性,再加上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产业,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必须时刻保持动态的变化才可能适应当今社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因此,选择模型方案时必须要考虑到未来的各种情况进行模型建立,即动态的优化模型。在进行模型设计时可以把模型看作是一个系统,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进而形成模型设计的产物——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流程图。

3.1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组织准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举办技术培训,制订工作计划。二是进行资料准备。需要准备的资料包括地形图和遥感资料等。航片、卫片航片收集时要注意摄影时间、航高、焦距等参数资料。收集时还要注意航片是否经过纠正,对未纠正的要进行纠正或转绘。三是进行背景资料收集。背景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调查资料,如行政区划图、地貌、地址、土壤、水资源、草资源、森林资源、气象、交通等图件与资料;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如人口、劳力、耕地、产量、产值、兽医、分配等。

3.2土地现状调查与评价

为了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必须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土地现状评价,构建土地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布局、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物理经济生态条件等。对这些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来设定其权重。

3.3分析与数学模型设计

通过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用途的选定及其与土地评价单元质量的比配,土地利用的综合(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效益,土地供给量需求量的分析,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土地利用的优点和缺陷,掌握土地的质量状况和土地的利用潜力等。

传统的优化设计侧重于定性研究,这就导致了主观判断占有主要地位。不同人群的判断千差万别,导致决策结果的不一致性。因此,要逐渐加大模型的引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量分析,当然也不能舍弃定性分析,因为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最终得出结论[3-4]。

由于土地利用需求受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使得规划目标的时刻变动,也就是模型方案也要处于动态中,所以要建立规划目标与规划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从而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模型的微调[5-6]。

3.4对比与决策

对比计算各种方案下区域土地的总生产潜力,作为评价土地经济效益的标准;对比确定生态用地量和各资源利用率,评价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效益;对比考虑土地产出的产品和服务与社会需求适应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的社会效益。最后通过总结3种综合效益进行抉择。

3.5方案实施与反馈

在土地利用结构化配置方案实施后,要运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对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中长期的观察反馈与纠正,并由决策者和优化方案实施者如土地管理者、土地利用规划人员对优化方案进行实地的检验,动态评估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只有经过反馈、纠正、实地检验这些过程,才能够确定方案是否合理。

4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建议

4.1重视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

由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与经济学、规划学、房地产学、管理学、土地信息系统都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时也就要对相应的学科进行研究整理,将学科交叉应用到具体的土地利用空间中,做到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4.1.1建筑规划学角度。在规划、建筑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严格参照区域土地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分析工程技术的可实施性、经济性,并注重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和多方案选择。

4.1.2经济学角度。以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为基础,运用经济学中的各种模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着重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角度分析设计土地利用结构。

4.1.3地理学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要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就要在优化的过程中对地理的各种因素进行周密考虑。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的优势,将自然、经济、社会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以此作为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地域的差异和分工,采用GiS和CaD等专业工具进行绘图。

4.14从生态学角度。生态学理论将土地作为典型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从物质能量流、生态协调系数、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研究设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4.2重视科学性

以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基础,结合各种数学模型优化采集、存储、操作、管理、分析和显示输出地球空间数据的各种操作过程,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与GiS方法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以促进信息共享,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资料,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编辑、管理、浏览、查询和数据的可视化功能。

4.3重视社会性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要注重了解社会群体对土地利用结构各方面的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建设,加强公众参与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在以往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社会上层集团的利益,而忽视社会其他各方团体的利益。传统的这种土地利用结构配置方法只能满足人数较少的上层集团的利益需求,限制了土地资源的优化,不能使土地资源发挥其重要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要注重基层土地用户的需求,协调好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人地关系协调稳定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逐渐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方案,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配置,才能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才能保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7-8]。

5参考文献

[1]严金明.土地利用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88-95.

[2]刘彦随.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5-27.

[3]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67-78.

[4]尹珂.多尺度土地资源配置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张艳芳.景观尺度上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6]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

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10

【关键词】系统集成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在不违法国家现行的前提下,在纳税之前,企业为减轻税负,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而进行的对一系列财务活动的谋划和安排。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是税务优惠筹划,即利用国家相关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操作,这种方法符合法律本意,既有利于纳税人节约成本,同时也对国家有利,具有零风险的特点。二是税务弹性筹划,税务筹划的基本便是利用税率的弹性和征收征管执法中的弹性,具体可在税率、税额幅度、优惠幅度等上进行操作。三是临界点筹划,我国企业普遍利用相关临界点,如税率分级、优惠分等进行税务筹划,如税率跳跃临界点规避筹划。

系统集成企业涉及主要业务: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集成(包括背投屏幕拼接、LeD显示系统、远程网络传输系统、摄影系统等);智能会议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等项目建设(包括DCn教学会议讨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表决系统、投影系统、音响系统、灯光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等);综合楼宇智能弱电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交换系统、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监控及周边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UpS供电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计算机网络建设、服务器集群系统及安全应用;远程教育系统集成等。

二、系统集成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实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一个集成项目,其中有外购硬件、外购软件、自产软件、委托开发、项目集成、人工费、培训等,既有产品的销售,又有提供相关的服务(如委托开发、项目集成、培训等)。对于一个集成项目项目,若与客户只签订一个销售合同,税务机关会认定是一个混合销售行为,进行分析:案例1:一集成项目,签订一个销售合同,对外报价500万元,合同毛利率15%,其中:外购硬件300万元、外购软件50万元(外购产品的销售毛利率5%)、自产软件50万元(未登记为软件产品)、软件开发50万元、项目集成费40万元、培训10万元。另外,外购硬件成本285万元、外购软件47.5万元,均取得17%增值税发票,人工成本为52.5万元,差旅费、市场等费用20万元、售后服务20万元。分析:对于一般纳税人的集成公司,税务机关会认定是一个混合销售行为,且产品销售为500万元,因此交纳增值税。应缴增值税=(500-332.5)/1.17*17%=24.34万元,应缴纳附加税=24.34*12%=2.92万元,项目利润=500/1.17(报价)-332.5/1.17(外购成本)-24.34(增值税)-2.92(附加税)-52.5(人工成本)-20(市场等费用)-20(售后服务)=23.4万元。

项目利润率=23.4(项目利润)/500(合同额)*100%=4.68%。案例2:同上述集成项目,除自产软件150万元(已登记为软件产品)、免费提供软件开发、项目集成及培训外,其他条件均同上述案例。分析:该销售合同也是一个混合销售行为,且产品销售为500万元,因此交纳增值税。应缴纳外购商品增值税=(350-332.5)/1.17*17%=2.54万元,应缴纳自产软件增值税=150/1.17*0.03=3.84万元,软件公司销售自主软件产品,增值税税负超过3%可以享受即征即退的政策。应缴纳附加税=(2.54+150/1.17*17%)*12%=2.92万元,项目利润=500/1.17(报价)-332.5/1.17(外购成本)-6.38(增值税)-2.92(附加税)-52.5(人工成本)-20(市场等费用)-20(售后服务)=41.36万元。项目利润率=41.36(项目利润)/500(合同额)*100%=8.27%,通过对比分析:项目利润率案例2比案例1提高3.59%(8.27%-4.68%),原因:登记的自产软件税率为3%,节省增值税150/1.17*14%=17.95万元,占合同额的3.59%(17.95/500)。

存在的问题:销售合同中必须跟在签订合同时就把集成费、培训费等指定到自主软件产品中,但是用户方一般不予认可。因此,需要合同签订谈判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总之,科学的税务筹划,对于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提高系统集成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乃至促进整个系统集成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使税务筹划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已成为系统集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卓辉.浅议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4).

[2]银样军.新税制下中小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9,(02).

[3]金文南.试论中小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09,(17).

[4]郑婷婷.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法与案例探讨[J].经营管理 者,2009,(22).

[5]赵建蕊.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理论与实例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6]孟洲林,宁博,吴居林.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探讨[J].西部财会,2006,(06).

[7]吕新来,马旭阳.也谈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