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十篇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十篇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50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1

>>中国的经济体制变迁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的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整体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因素浅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行为经济学分析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经济学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财务挑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参考标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顶层思考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与探索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思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财务思考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股权的法律制度对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审计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中的作用探讨混合所有制经济下竞争性国企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实践教学的影响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5-04-30.

[3]郑志刚.国企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路径[n].证券市场导报,2015-06-01.

[4]詈煊,童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内部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5).

[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闽政[2004]9号[Z].2004.

[6]李东升,杜恒波,唐文龙.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利益机制重构[D].山东工商学院,2015.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2

关键词:合资铁路;混合所有制;经营机制

铁路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与民生联系紧密,怎样获得进一步发展是铁路需重点思考的问题。为提升其竞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需针对原有所有制展开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保证铁路各项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此过程中,需细致分析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了解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基本原则,进而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实施对策[1]。

1合资铁路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1.1优势

对于合资铁路来讲,各方面的发展均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铁路建设已经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合资铁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合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建设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其次,运营技术相对成熟。对于合资铁路来讲,在长期发展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技术,以线桥为例,能在喀斯特地貌和高原冻土中展开建设[2]。最后,市场拓展具有强劲动力。经济要想获得不断发展,需获得能源以及资源的支持。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深入实施过程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变得十分重要,合资铁路从规模上来讲比较大,可以吸纳的范围比较广泛。

1.2不足

就合资铁路发展来讲,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控制运行成本困难较大,多数地区基础设施以及投资环境比较落后,建设过程中,进行融资沟通以及融资结算需花费较长时间,周期较长,涉及环节较多。金融政策作用与影响下,可能会出现汇率损失情况[3]。运输物资过程中,建设物资以及建设设备需进行远距离运输。在控制成本时,受部分地区自费标准较高影响,会导致控制成本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困难;同时沟通难度也比较大。合资铁路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内部工作分工时,职责会呈现出一定差异性,运营工期也会有所不同,在运行过程中需做好对各方关系的处理。其次,管理经验相对欠缺[4]。合资铁路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分析其管理机制,仍存在一定滞后性,而管理机制欠缺会对其自身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合资铁路及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2.1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就铁路运输发展现状来讲,投资时的主要来源为中央单位,占比达到80%左右,其中国有控股达到95%以上,而贷款占比达到40%左右,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问题比较明显[5]。大多合资铁路为国有资本进行的合资,在投资规模逐渐增大的背景下,通过地方政府与国家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重视对社会资本的鼓励,使其可以进行合资铁路建设,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内容。

2.2债务风险相对较高

合资铁路建设过程中,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并且筹资渠道相对狭窄,一般为国家财政、地方政府、银行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合资铁路实际负债率增加,导致其交易成本比较大,需担负较重财务负担,债务风险相对较高。合资铁路在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率上升比较明显,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合理引入,可以使铁路债务风险水平获得明显降低。

2.3治理缺乏科学性

合资铁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够规范、资产产权不够清晰以及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营权利与所有权之间存在分离矛盾。在此情况下,需重视改革深化实施,实现市场参与度的有效提升,促进社会资本在运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治理作用。

3合资铁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合资铁路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难点为如何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本进入,主要体现在:一是合资铁路投资大,回收期长。对于社会资本来讲,其比较重视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实际上与上述内容之间存在矛盾,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本整体吸引力,阻碍了盈利模式的不断优化。二是由于铁路专业性较强,社会资本参与之后经营难度较大,进行投资管理以及风险评估时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同时当前的运行机制使社会资本退出时渠道较为有限,这无疑会使合资铁路在融资时受到影响。三是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存在冲突。铁路方更多地注重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社会资本可能更注重短期内快速达到预期收益,铁路方作为国有企业对于公司管理更注重过程规范,而社会资本则更追求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两种文化和机制难以融合。四是政策法规不完善。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需制定措施促进铁路经营的建设,但是就当前来讲,政策未能在退出渠道、收入清算、股东权益保障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解释,也未能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实施细节。因此未能具备良好操作性,多数社会资本在注入时会存在观望情况。

4合资铁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4.1保证资本选择标准明确性

对于合资铁路来讲,在选择投资者时,需保证投资者具有优势,行业中获得领先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与铁路展开协同,这对于合资铁路实现持续性发展比较有利。同时在选择社会资本过程中,需积极将财务投资者与产业投资者进行结合,使其与铁路投资时间比较长相适应。选择投资者时,不应过多或者是过少,需体现出恰当性。

4.2设置差异性改革方案

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股权框架以及股权比例需合理安排,了解业务具体特性,积极对改革进行分类与分层。对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和费用支出比较高的企业,需运用债转股方式减轻债务负担,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尽量降低资产负债率。在外延上吸引具备再生产能力的企业,积极运用转让方式与定增方式引入民营资本。

4.3重视法治化的实现

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需重视并体现法治化,操作时严格执行国家的规章制度,结合相关规定对资产展开评估,并积极开展过程监管,降低资产发生损失的概率。

5合资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实施对策

5.1提升改革认识理解

对于铁路来讲,其特殊性比较明显,合资铁路控制主体都属于国家政府,负债难以通过经济利润偿还。亏损经营同样存在,转变这一情况过程中,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新型所有制经济中包含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多个方面,合资铁路进行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属于降低自身亏损比较有效的方法。以高速铁路为例,可以划分成多个经济实体,进而评估各经济实体具体资产实力,吸收民营资本,减轻自身压力,通过股份制改革使经营效率获得明显提升,对于长期存在且根深蒂固的思想,需积极作出改变,同时需积极宣传合资铁路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势,并借鉴其他领域中实施的所有制改革经验,促进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所有制改革便是在中国联通进行所有制改革以后进行的,这种借鉴成功经验的方式能避免多走弯路。改革时如果存在争议,需运用对应措施与制度进行科学解释。

5.2体现主体利润平衡

合资铁路涉及的企业比较多,主导权主要由股权比例决定,如果股权比例较大,则资本控制力也会比较强,这种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土地使用、管理技术、人事管理等多个方面。分配股权过程中,需体现投资主体特有优势,促进铁路价值提升,使各项资本之间展开有机融合,保证利益分配平衡。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提升社会资本的参与度。

5.3完善整体机制建设

5.3.1加强机制管理工作首先,运输补偿机制在制定过程中,需重视其公益性体现,公益性运输为优惠运输或者是无偿运输。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公益性运输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通过改革转变其存在的不良影响,减少企业负担。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推动政企分开,铁路将政企分开以后,处于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状态。对于无偿运输来讲,能够充分地体现政府意志。改革时,承担政府职能以及实现最大化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因此需重视运输补偿,并体现出其合理性。在补偿工作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据实补偿,另一种为依法补偿。对于据实补偿来讲,基础为源点信息,具体实施时,需统计好运输量,然后结合统计责任将其充分全面落实。对于依法补偿来讲,需明确界定政府、合资铁路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项行为在实施时的规范性,并且在执行时需体现出严格性。其次,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制定对于合资铁路发展比较有效,混合所有制进行改革时,可能会存在改革乏力问题,在此情况下,便需参考管理目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管理中目标意识的形成,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管理机制,保证责任分工清晰性与明确性,以及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整体效果。5.3.2推动激励机制构建为提升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国铁集团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需积极构建相关保障制度,确保各方股东能依法合规表达诉求、充分尊重各方股东的意见,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二是要注重建立并依法完善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三是探索积极的引入机制。降低合资铁路在进入时的壁垒,重视对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在公平原则、透明原则基础上,加强吸引各方资金,进而为改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如鼓励社会资本运用融资、合资多种方式建设铁路线路,加强所有权、经营权开放;在同等条件下,由社会投资者优先进行铁路土地开发,并优先展开商业广告经营开发等。5.3.3积极实施试点探索改革时可以运用试点先行方式。对于合资铁路来讲,数量比较多,并且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因此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而应由简单到复杂。基于国铁集团层面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影响力比较强的合资铁路作为在改革时的试点,运用试点发展促进改革实现,同时需积极参考一些成功经验,促进内部改革有效实施。对于试点探索来讲,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各方利益之间的协调,解决在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并且有效分担改革中产生的综合成本,保证混合所有制进行改革时的效率,也能确保其在改革时的整体质量。5.3.4不断优化顶层设计首先,完善改革政策法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会运用自上而下方式,基于宏观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相关文件中针对改革提出了方法与规定。但是从改革现状来讲,改革为初期阶段,可运用的配套政策和机制相对匮乏,因此需积极与财政部、住建部等进行商讨,针对合资铁路进行混合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制定比较完善的政策文件,并对以往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其次,合资铁路需积极与地方政府展开联合,出台有地方性特色的改革意见。

6潜在性社会资本分析

6.1机构投资者

首先,大规模资金长期持有者。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能够提供改革需要的巨额资本,这实际上与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较大资金量特点高度契合。如保险公司由于保险需求逐渐增加,且保险金在缴纳时具有规律性,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方面的可预测性比较强,体现出明显稳定性,保险金额也能大幅度上升,其参与到改革中的能力比较强。其次,专业性资本运作者。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具有良好资本运作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产保值和资产增值的实现。

6.2员工持股

员工持有企业股票,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可以实现利益共享。推动员工持股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市场化方式,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员工来讲,投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获得的资金规模也比较有限。合资铁路需尽量将员工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方式,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员工在持股以后,个人利益将会和企业利益形成捆绑,强化员工责任感以及归属感,促使企业获得更好发展。

6.3一般法人资本

主要指已经获得法人资格的工商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市场优势比较明显,与合资铁路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促使合资铁路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当前较多民营资本已经认识到合资铁路具有的优势,因此合资铁路进行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和商业地产、土地开发等企业展开战略合作。但是民营企业进行投资也会存在局限性。就其投资规模而言,资本量一般较小,难以与合资铁路资本需求量大相适应,获得的股权份额有限,话语权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基于投资意愿进行分析,民营资本与国有企业相比,更倾向于投资成长性企业,这类企业回报率较高,并且投资周期较短,因此民营资本与合资铁路之间进行合作存在一定难度。

7结语

总之,合资铁路展开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过程中,需对问题形成清晰、明确认识,为改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提升改革认识理解,体现主体利润平衡,完善相关机制管理,推动激励机制构建,积极实施试点探索,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促进铁路更好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增强对社会资本的整体吸引力,使社会资本可以积极参与到铁路建设和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使改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获得更明显成效,进而获得更长久、稳定的发展与运行。

参考文献:

[1]林伟.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探索与实践[J].铁道经济研究,2019(4).

[2]周刊.浅谈杭温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9(4):88-89.

[3]姚震,郑禹,孙雪晴.混合所有制改革、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J].财会月刊,2020(16):60-68.

[4]胥振铎.国铁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问题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20(2):28-33.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3

日前,发改委体改司有关领导,也在今年首次改革进展情况会上表示,2017年将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强调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铁路、军工企业的混改方案

进入2017年第一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领导在公司年度总结会议上表示,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创新的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经营权责,抽丝剥茧看铁路混改。并强调铁路搞混改,不仅仅在体制,更要抓好其他四个方面。

第一,敞开融资大门。今后铁总融资方式不再单一依靠银行,而是多措并举,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动脉,民间资本进入后,不仅可以缓解铁总资金紧张的局面,更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利润回收步伐。

第二,支线铁路的建设与经营是今年铁总混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最好方式是成立股份公司,铁总是主要控股者。

第三,2017年将进一步优化权责划分,充分发挥两级机构的优势和主体作用。重点抓好八项民生工作,股民可以通过股票获取铁路红利,投资者不仅有经营权,更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第四,大力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各铁路局作为一级单位,今后将获得更多的自。长期参与铁路货运的业主,在运价和灵活性方面也将获得更多的机动性,从而提高铁路的货运指数。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同时,还将重点推进铁路企业债转股,深化铁路股权融资改革,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与此同时,另一家重量级央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也了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计划。制订了军工混改试点的初步方案并确定了4家试点单位。其中,在上市公司长安汽车中推行中高管持股试点,在集团开展军工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和论证,探索实施汽车产业股权激励计划等方案。

为此,有专家认为,今年的军工体制改革进程将会提速,军工企业将会成为国企混改的又一突破点,并有可能采用三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资产证券化,这是军工企业混改的重要路径;第二种是科技型的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第三种是非核心业务采用军民融合的方式。

专家还认为,未来几年军品总装和研究所资产经过改制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会不断增强,兵工集团打响发令枪后,后续其他各大军工集团将陆续跟进推出混改领域的实施方案。

除此以上两家央企外,中国联通、中石油、中船、国网、中国南航等多家央企也都在近期加速推进各自领域的混改计划。

如中国南航集团提出,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重点研究引入先进互联网企业、与全球行业领先者交叉持股或联合设立子公司等;还通过并购重组,加快相关业务整合和市场化运作。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也表示,2017年在搞好混改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的基础上,重点调整优化资产资本结构,加快推进产融结合,以海内外企业整合上市为路径,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基础,全面推进中国化工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密集落地”和不喾⒘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等都给予了积极评价。

如路透社报道,自去年年末以来,从央企混改到地方国企混改均涌现出不少强势个股,如中国联通去年四季度以来最大涨幅近翻番,西仪股份今年以来升幅近五成。在去年年底中央强调推进混改后,市场预测今年混改推进速度将会加快,前景值得人们看好。

地方国企混改将大范围铺开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7年1月,密集的地方两会相继召开。供给侧、新旧动能转换、国有企业混改、环境保护等陆续成为各地方的改革重点,各项改革举措正在加速推进落实。

人们认为2017年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大范围铺开,一是围绕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深化并购重组;二是为增强活力、提升效率,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而员工持股、资产证券化等也将提速。

近日,作为引领地方国企改革的三大标杆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相继公布了2017年国企国资改革方向。

北京提出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企业调整重组,研究推出职业经理人、员工持股等改革试点并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重镇,国企改革的推进迅速,手段也最为多样。他们在强调整体上市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二次混改,优化股权结构,进行增量的优化和存量的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海提出集团整体上市的思路在已经召开两会的各省份中可谓“一枝独秀”。

还有,浙江省在地方国企混改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多年来民营经济发达与国企融合程度高是他们的主要特点。2017年浙江省国资委根据“6+1”试点经验,建议省属集团或上市公司巨化股份、物产中拓、浙能电力及物产中大等单位抓紧改革措施的落实。

总之,梳理今年部分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国企混改办法各有侧重。首先,中西部省份的国企集中在资源型行业、传统行业,如自来水、公共交通等公益性国企,在混改中更多是采用吸引民营资本参与。而东部省份的国有企业在商业、竞争领域方面有上市基础,改革主要提倡公司上市。

因此我们看到,不管是上市,还是股权交易、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国企混改都少不了民营资本的参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营造民营资本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话题”。

同时人们还看到,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抓住股权改革这个关键点。

目前,股权改革在许多地方企业中已摸索出不同的几种方式:第一类改革,即不同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参股,或者是控股。这样就形成了权利的分散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的整合,这样有利于企业监督权的分散。比如在金融、能源、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已有许多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二类改革,是在境内外的外资企业参股。企业走出国门,首先要国际化、本土化。所以它们在落地时往往是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来建立新的项目和公司。这样的话,企业的股权就随着当地的法律制度来进行改造,取得的效果也很明显。

第三类改革,是企业在国内和境外进行的ipo改革,即企业员工持股。这类改革在境外比较多,在境内比较少。在海外的一些基建项目和一些制造业项目让出公司一部分权利,目的主要是鼓励员工积极性。

第四类改革,是企业在兼并、收购当中对民营资本股权的转让。

简言之,2017年将是地方国企改革全面落实的一年。总体上看,地方国企改革的步伐将会快于央企,力度也可能大于央企,积累的改革经验更丰富。

积累经验解决存在问题

目前,随着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经济活力,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2017年是混和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年,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要加快改革步伐。所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股权多元化达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如果国有企业引进民营资本,不能达到治理及调整经营机制的目的,混改就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目前人们看到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办法不多,成效不大。一些基层单位仍在等待观望,出现“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要建立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转制科研院所等类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经营管理层、业务骨干等以现金、技术、知识产权等多种方式入股,并建立员工持股的有序进退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状况,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杜绝办法。否则,在推进混改时总是被动和小心翼翼。另外,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定价在操作层面上,也应该有明确的依据。同时,也要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

当前国企国资改革还存在企业盈利能力与地位作用以及拥有资产数量不匹配,资本回报水平差的问题;有的企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造成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产权流转操作应该继续增加透明度,程序应该不断规范、市场化评估应该继续加强。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而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存在过多的行政色彩,二者不同的用人制度在改革后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办法和用人机制。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发展历程,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不同企业之间的企业管理和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涉及到大量的时间及交易成本,如审计会计服务费、资产评估费等,一旦评估或合作失败,成本沉没都会给非国有企业带去很大经济压力,这种高风险及成本的消耗使非国有企业在投资国有企业时格外慎重,因此如何解决问题消除非国有企业顾虑,也是一个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4

“改革”将是今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工作的关键词之一。昨天召开的铁总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铁路企业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记者了解到,铁总在混改方面的思路是“专业化”和“科技化”,即研究各专业优势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实施混改方案。

改革路线图敲定

铁总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新的一年里,“铁总将持续深化铁路改革,根本目的是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据介绍,铁总确定的2018年改革路线图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构建公司制运行机制。落实总公司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进一步厘清总公司和铁路局集团公司的管理关系,明确权责,全面确立铁路局集团公司市场主体地位。按照“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推进公司制改革后企业治理工作创新,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作形式。推进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快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实现公司治理高效运行。

二是深化非运输企业改革。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原则,深入推进非运输企业公司制改革和重组整合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经营激励机制,推动非运输企业经营资源配置优化、经营管理规范化。以骨干非运输企业为重点,整合相关资源,开展资本运营,提高非运输企业经营发展水平。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5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难点;对策建议

党的十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又一次被提起,但这次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定位,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和重要突破口。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率,优化市场结构。改革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是把国企逐步推向市场化的一次重要改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可否认也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本文以安徽金仕达医疗用品集团与国企合作实践为例,对双方合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安徽金仕达医疗用品集团与国企合作实践

安徽金仕达医疗用品集团与国企的合作曾被认为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典范。2003年10月,安徽金仕达与国有企业国风集团以及合肥海申药业公司、自然人王娟、芜湖金仕达公司、国风生物(国风集团子公司)合作,六方签署协议,决定对合肥金仕达制药有限公司增资扩股进行改制,新公司定名为安徽国风集团金仕达制药有限公司。2003年11月25日,六方新签订的协议约定:本次新增股本2000万元,其中国风集团和海申药业分别以现金方式出资1200万元和800万元。安徽金仕达和王娟以合肥金仕达净资产出资。2003年11月30日,增资扩股后的公司整体变更为安徽国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

12月28日,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变更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4000万元,国风集团派人出任董事长。双方的合作也就是目前所说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原型。合作之初,双方都跃跃欲试,认为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一度计划将合作公司推向资本市场,亦意图扛起安徽医药板块的大旗。

然而合作一年之后,彼此之间就出现裂痕。“主要是双方在经营管理理念和人事安排等方面发生了分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正药业老员工如是说。这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和经历的一次挫折。出现这种局面,表面上是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难以调和的体制矛盾。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经营目标等方面与民营企业存在较大的分歧。因为体制的原因,国企派驻的负责人只能领取工资等报酬,而公司产生的利润却要被民企老板所享有,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肯定会诱发矛盾。但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合作后,对民企老板的约束更大,也要做好适应的准备。

由于双方矛盾不断升级,2005年2月,安徽金仕达集团王卫东辞去总经理、副董事长职务。但是,双方矛盾并没有就此了结,最终对簿公堂,走向破裂。对于安徽金仕达集团与国企的合作,我们先不评判它的成功与否,但是双方此次的合作,无疑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发展混合所有经济并非一帆风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国有企业没有进一步深入改革的前提下,两种不同体制的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还难以真正做到水融、步调一致。这也目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难点

从安徽金仕达集团与国企合作,到双方合作破裂,虽然关系破裂有公司经营方面存在的客观原因,但与国企和民企之间难以融合的管理体制也有很大关系。国企和民企之间的混合合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难题亟待破解,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许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国企行政化与民企市场化之间的矛盾。现行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国企的高管都是政府任命,这样的治理结构,同市场形成的治理结构是截然相反的。而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是谁最好、谁最能干任命谁成为企业最高决策人。如果这两种治理结构混合,必然会出现矛盾。国有企业认为领导人是政府任命的,而不是市场选择的最优管理层,这种情况下两者就无法协调。而且国企的领导及员工的薪酬基本都是由国资委核定的,弹性非常小,而民企的工资浮动会相当大,基本由工作业绩来决定,业务员如果工作业绩好,所领的报酬有可能比领导还多,这种情况在国企是很少见的。国企一般是论资排辈,所拿薪酬取决于岗位级别,岗位级别越高,所享受的待遇就越丰厚。基于此,国企领导往往只对负责监管他的上级部门负责,而不是对他所领导企业负责。而民营企业更多是的进行市场化运作,由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对股东负责。两种体制的简单混合,如果国企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辅助,要想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将是困难重重。

(二)管理主导权有谁来把握的问题。按照一般的思维惯

性,在股权结构上,国企在大多数类别的行业当中都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现在的大国企,规模太大了,如果民营资本进去了,需要相当多的资金去稀释,如果民企没有发言权,根本就改变不了国企现状。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的运作很难说符合市场原则,特别是大型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的目标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在政府强加很多政策目标、社会目标,使得企业行为发生扭曲。如果政府掌握控股权,控制企业。民营企业家是不愿意把钱给国有企业的,自己做小股东任人宰割。而且国企分红又很少,基本不分红,民营企业进入也不会获利多少。但是如果把控股权放出去,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方法进行操作,恐怕政府也还不愿意这么快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安徽金仕达集团与国企合作过程中,虽然国有企业处于控股的地位,然运营管理权却是由金仕达进行操作运作,其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与国企控股的地位显然是不匹配的,尤其是在人事安排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分歧,这恐怕也是国有企业不愿意看到的。

(三)产权制度改革缺乏配套的措施和法律法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根本目的是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决策体制、风险意识和持续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但是,目前国有企业不论组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垂直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传统的组织架构仅仅是在形式上被打破,在经营过程中,行政化管理和家长式管理并未因股权多元化而彻底改变。这在央企和石油、电力、电信和铁路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现状,导致在发展混合经济,引入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央企和大国企很难适应全新的市场竞争方式,决策缓慢,顾虑繁多,瞻前顾后,不敢创新。于是,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使国有资本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下降,与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结果相背离。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产权制度改革以外的配套改革必须同步进行。此外,新产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到底应该应由谁来监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过去的企业改制或产权关系调整中,国有资本的监管主要由国资委担任,而近些年,国有资本管理和监督部门已多次发生腐败和违规事件,行政性监管中,缺少相应的监管和法律制度,行政官员的个人意志在国资结构调整中,作用有时大于法律作用,如果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监管,产权制度的改革漏洞多、资产流失难以杜绝。所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须同步跟进。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试错机制问题。目前的国有资产考评体制,特别是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利润和资本增值的硬标准,不仅决定国企高管的职务稳定,也影响国企的评级。但是,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竞争性市场,前期的风险资本投入,以及市场创新所必需的新渠道、路径和手段,均与国企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机制不相适应,如果国有资产和国企领导绩效考评体制不做相应调整,不予以企业建立新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试错机制,国有企业领导为了“官”帽子,少有大刀阔斧式地主动改革。因此,尽快建立国有企业领导者主动改革的风险保障机制,是与产权制度改革并行的关键举措。

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混合所有制不是简单的资产混合,不是简单地引入非公资本和外资资本。混合所有与股份制的最大区别是不同管理方式优选后的混合,是将民营资本具有的低成本运营,以及轻资产重市场的管理方式,与国有资本的混合,是决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混合,是用人制度上的混合。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混合所有制重点是强调以混合优化国有与非国有之间的资源配置,建立公平的竞争市场。在强化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通过混合所有制,最大地挖掘市场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

度。一是继续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可以尝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选聘优秀职业经理人,打破企业总经理由组织部门任命的条条框框。三是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建立健全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和责任来确定薪酬的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对市场化聘任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建立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以适应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需要。五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办法。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重新进行分类梳理。是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适合发展混合所有制?显然不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也不是全部国企都要实行股权改革。这个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决定。在具体实施中,要实行一企一策,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措施,不能“一刀切”。同时,对国企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的说法,优化国有企业产权机构,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梳理之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就尤为重要,混合就是要把产业相近、文化相同的企业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安徽金仕达集团与国有企业合作就是充分双方发资源优势,在合作中寻求最合适的契合点,通过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公开运行。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占优或垄断的地位,国有资产的运行仅限于国资委内部的监督,社会对国有资产的运行、收益等情况少有知情权,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之后,为更好履行对国资情况的监管,必然要求进一步公开混合所有制的经营状况,以保障出资人的合理收益。通过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公开、透明地让混合所有制的参与方参与混合,在提升规范性和透明度上发挥作用。同时要更加注重程序,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资产评估方式。与此同时,对于职工问题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安排以妥善解决,避免事后有纠纷。

(四)着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对提高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要积极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更加突出了出资人代表性质,更加突出了国有资本运作,更加强调从出资人角度加强监管。二是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促进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基础。三是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淑和.加快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J].求是.2014年第3期

[2]思想互动空间: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新思路[J].新浪财经.2014年2月12日.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6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股份制【中图分类号】F121.24【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视角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这一问题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得很早,且多年反复提出。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提出了“混合所有的经济”概念:“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

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由此可见,提出和实行以股份制为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已经历时二十多年的老问题。但是多年来人们侧重于关注和讨论的是股份制问题,而不是侧重于关注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因此,没有引起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不同见解的争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设一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段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述与以前的有关论述相比较,有两处新意:其一是以前讲混合所有制是以股份制为主题,是从股份制引出混合所有制经济。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论述,是把混合所有制作为独立的主题,突出地提了出来。其二是以前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单从或重在从公有制经济的改革着眼的,是将股份制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后又强调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论述是既从搞好国有经济也从搞好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着眼点的。

有个区别于过去的新提法,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说,既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又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三中全会的决定又明确指出:这既“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由于以前讲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着眼于股份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学界曾讨论和争论过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问题,而没有专门或侧重于讨论与争论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深化改革的独立的议题突出地提了出来,引发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有中央作为指导思想的声音;有国有企业高管的声音;有地方政府的声音;有私企高管的声音;有主张“国退民进”搞私有化的声音;有坚持按宪法和中央指导思想办事、反对借机消蚀国有经济的声音……

不能用私有化观点错解混合所有制经济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思路,有人做出与中央指导思想完全相悖的解读和宣传。他们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要消蚀国有资本、“去国有化”、“国企民营化”、“国退民进”、“国有资本退出控股状态”,等等。

经济学界用新自由主义观点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代表作之一,是2015年2月27日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所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助推产权结构优化》一文,其核心思想就是“国退民进”,国企放弃控股权。该文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要点是大幅降低国有股比重”。“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绝大多数行业,国家应放弃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在竞争性领域可“考虑全面退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国有资产转让,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国有资产流失’,定价过高,民间资本不会有兴趣”。“现阶段的‘国退民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选择”。

这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解读,是完全背离中央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本意和精神的,也是背离我国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

我国实行以股份制为载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搞活国有经济,而不是相反。历届中央文件关于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述,讲得很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搞私有化,而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搞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必须以此为中心,服从于这一中心环节。从历届中央文件有关混合所有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丝毫没有为“国退民进”、消蚀国企留下任何空间。

怎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讨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其一是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简单地说,是要将其作为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以增强和扩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搞好搞活国有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扩大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和目的:既是为了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也是为了扩大私人资本发展的领域,让私资更多进军国有经济,更好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其二是怎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同志在2014年8月18日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占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以此为指导。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

第二,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融合,应是双向混合,而非单向混合。现在一讲混改,就只是单向混改,即私人资本参股国有经济,而不讲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私资经济。似乎一讲公资参股私资,就敏感为“国进民退”,侵蚀私企。其实,多年前我在南方参观一家经营得很好的私营医药企业,就是国资参股、私资控股的企业,而且国资占大头,但分散在多家国企。私资占比高,因而私资控股称私营企业。一般把私营经济与私有经济划等号,其实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参股的私营经济,无论由私资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都会放大了私资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利用公有资本发展和壮大私资自己。不言而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允许和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参股国有经济。其实,以股份制为载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在我国实行多年了。2012年,我国已有2494家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其中既有国有资本,也有私人资本参股或控股。现在是要进一步打开国有经济大门,让私资进入。

第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关键问题是由谁掌握和怎样掌握控股权。有的学者和私企高管要求私人资本参股国有经济时,取得控股权。这种要求是否合理?前面已经说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既不是让私资侵蚀国资,也不是让国资侵蚀私资,而是要“国进民进”,共同发展。如果私资进入国企,让国资放弃控股权,转由私资控股,那就蜕变为私营经济了。作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载体的股份制的性质,学界曾争鸣许久。党的十五大报告从经济理论上澄清了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作用。”同理,如果私人资本控股,就是扩大私资的支配范围,增强私营经济主体作用,就具有明显的私有性。由此可见,要求私资参股国有经济时一律取得控股权,实际上是要让私资消蚀国资,搞“国退民进”。这背离中央的指导精神,也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是不可取的。

第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私人资本应有其取得控股权的范围。如果公有资本参股私企,私人资本自然要取得绝对或相对控股权。如果私资参股国企,整体上,国企要“保值增值”。所谓“保值”,就是对存量资本要保持其原价值,不能流失。不是也不应把国企已做好的大蛋糕切一块送给私资。除非有的国企既无关国计民生,又经营不善,需要引进私资,会同意由私资控股。另外,国有经济既要保值,又要增值。增值,就是要扩大资本、做大蛋糕。在扩大投资或进行新投资中,可按照投资项目的性质和国资私资投入的大小,由国资控股或由私资控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要急于定任务、赶时间、显“政绩”。要先吃透中央文件指导思想和改革精神。要重视顶层设计和实施细则、规范操作。要防止新一轮的国有资产流失。今年6月5日,同志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上指出: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开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要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面,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这一指导思想,应在混改中遵从,特别在私资参股垄断行业国企过程中,要去除随意性与盲目性,要按同志的讲话办事。

【注释】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7

此前,交通银行于6月16日夜里公告称,公司深化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本公司将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型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坚持国有控股地位,优化股权结构,探索引入民营资本,积极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制度;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更好发挥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作用;深化用人、薪酬和考核机制改革,落实风险责任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推进事业部制等内部配套改革。

这一公告普遍被券商等市场分析机构们解读为交行混改方案获批,有利于增加公司估值,将重大利好交行发展。

就在不少投资者跟风买入股票之时,交行股价不仅未大涨,6月17日、18日两天,在大盘下跌的大环境下,交行股价连续收阴,累计下跌8.97%,与6月以来公司股价多次涨停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市值炒作和股价波动显然不是上述公告的主要意图,除了给予投资者股价上涨的预期,这家107岁的银行,在率先迈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混改步伐后,还会上演什么样的剧目?

交行混改三大看点

看点一:或引入互联网、金融、地产民资

公告中提到的“优化股权结构”表述引发市场关注。因为交行曾在去年7月28日的公告中表示,交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已形成了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结构,具备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事实上,在“中、农、工、建、交”国有五大行中,交通银行的国家股占比最低。该行2015年一季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中,财政部持股比例为26.53%,汇丰银行持股18.7%。而工商银行的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持股34.72%,财政部持股34.6%。或许正因为如此,即便媒体报道习惯用“混改”这个词,但在交行的公告上,用的都是“深化改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概括地说,大型国有银行改革包括两大层面:股权结构方面和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所谓的“伪命题”,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央文件里、在改革的顶层设计里被提出,最重要的针对方向就是国企,包括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都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空间。

连平指出,大型金融机构,例如大型国有银行,像交行这样,混合所有制程度、多元化程度比较高,但也不是没有空间。例如,可以引入民营资本,引入大型民企。从外资来看,2003-2004年引入过一些外资,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了。从股权结构上看,改革是有空间的。

有媒体报道称,交行可能会引入民营资本,而这些民营资本合作方能带来交行暂时还不完善的市场平台、互联网+战略和业务能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等,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和集金融、地产业务为一体的大型集团等。

看点二:将探索员工持股

除了引入民资,交行在公告中提到,将“探索高管层和员工持股制度”事项。从整个银行业来看,处在第二梯队的股份制银行已先于大行有所行动。6月16日,招商银行(600036.SH)公告称,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已经在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2014年11月7日,民生银行(600016.SH)也公告了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有媒体更将员工持股计划“视为银行业混改的第一步”。其实,早在2014年9月和5月,交通银行两次公告,公司董事长牛锡明,副董事长、行长彭纯等董事、监事及高管在二级市场以自有资金买入公司股票,并自愿锁定三年。

看点三:财富管理事业部将分拆?

连平近日接受采访时还表示,大型商业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司治理,包括董事会运行体制机制怎样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层怎样更好担当责任,还有用人机制、薪酬机制等方面都是这轮改革需要推进的。

去年5月20日,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曾在上海公开表示,目前银行业虽已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差距。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公司治理,形成董事会与管理层相对独立运作、互相制衡的机制,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牛锡明曾表示,交行将以事业部制为突破口,释放改革红利,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极。“我们相信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事业部制改革的阶段。”牛锡明说,交行将把事业部制作为转变发展模式的主攻方向,并以此带动管理体制的全方位创新,努力为交行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30期《交行或先行先试混合所有制》)。

广发证券则研报预测,交通银行财富管理事业部制改革有望加速,后续拆分独立运营预期强烈。财富管理作为交通银行强势业务,发展思路上按事业部制经营,实现人财物独立,利润贡献与风险独立考核。广发证券预计交通银行有可能成立独立子公司运作该业务,同时成为银监会的改革试点的可能性较大。据央行下属的《金融时报》今年3月报道,推动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是银监会近年来重要监管工作任务之一。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000001.SZ)已经建立了理财业务事业部。

此外,在薪酬改革方面,也有媒体报道称,交行已经悄然启动了考核机制改革,用人机制、考核机制改革已经开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薪酬考核机制是交行提升经营活力的改革方向。

银行混改或加速:建行董事长称“非常欢迎民资”

交行之后,谁会是“混改”下一个接棒者?

近日,有媒体称,中国银行(601988.SH)将成为下一个混改试点的大型商业银行。2014年8月,中国银行2014年中期业绩,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表示,将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转型发展之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优化股权、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将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除了中行,建行也被很多媒体猜测将接棒交行开启混改。今年6月15日,建设银行(601939.SH)董事长王洪章表示,近期混改概念炒得比较热,包括中行和交行的混改呼声较大,但他目前尚未看到具体的文件。对于建行而言,他认为,混改没有实质意义。“建行实际上已经是混合股份的国有控股银行。”王洪章称,建行缺少的只有大型民营企业。至于目前是否有合适的民营企业,他称:“现在还没看到和找到愿意找建设银行的民营股东,如果有合适的,我非常欢迎。”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8

打破垄断核心在于助力民资进入垄断性行业。长期以来,国企掌握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的重要领域,其资本运作和利益分配等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这不仅使民资进入艰难局面,而且容易滋生国企内部腐败,无法构建公平的资本市场。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就是要致力于打破垄断,以实现国资与民资在市场竞争中的相对公平。首先,国企盘踞的垄断行业产业链较长,其中的竞争性领域应当进一步开放,加大民资进入力度;其次,民营企业力量薄弱,进入垄断性领域过程中政策助力很重要。一是在部分垄断性行业应允许民资特许经营,分批向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颁发特许经营的执照;二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因此,应该从国有企业划拨一些项目交给民资经营。

实现公平应借助细则性政策的出台。国企改革过去曾被利益集团所利用,上演了一出利益分肥的戏码。目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细则的出台,涉及国企股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完善修订。比如,应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施程序、违规操作的处罚规则及国企资产的评估标准等。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配套机制做保障,才能彰显公平,既不必害怕“国资流失”,亦不必担心民企“羊入虎口”。

混合所有制意味着打破垄断,从外部来说是允许民资进入垄断性的行业;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来说,在于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保障企业运行效率。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9

混改创造国企大机遇

2016年,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纵观全年,前三季度,由于受困于改革红线,国企“混改”进度相对较缓慢。从9月后,国企改革呈加速发展,改革重心向“提质增效”转移。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未来国企改革重点突破方向。一场“自上而下”国企改革思路向“效率”层面转变。

9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联通集团等大型央企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名单。证明在强化混改方面政策层面态度已明朗,“混改”呈加速落地趋势,国家对于垄断领域大型央企混改试点开启。

11月,中国联通陆续与Bat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电信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等多个方面。联通与Bat签约引发人们对于Bat企业入股联通的猜想。混改形式以股权转让、债转股等模式拓宽国企混改路径,表明了“自下而上”的模式创新趋势。联通企业员工或从混改中获益,员工持股、提高工资待遇、股权激励等举措或将在混改中实施。

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新闻会再度提及已在七大领域选择7家企业或项目开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并称联通的混改方案正在研究讨论阶段。联通混改打破了早期人们对于联通电信合并的传言。也证明电信领域“强强联合”式并购被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代替。混改较集团重组将更有利于“提质增效”。而“提质增效”将是未来国企改革的重点。联通混改开启了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大方向,将成为电信行业改革范本。2016年“混改”正在实质性地推进。

在12月14-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展望2017年,随着国企改革正逐步向“混改”重心转移,国企混改或将实现“从点到面”“从央企到地方”的全面突破局面。从垄断领域大型国企着手混改意味着国家将着力改善垄断行业长期效率低下、管理机制僵化局面,这与供给侧“去产能”工作紧密结合。据悉,目前混改七家企业改革方案已经提出,2017年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地之年。随着大型国企混改的示范作用,混改将现多点开花。

民营宽带在竞合中前行

混和所有制改革已然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关键词,民资的作用被寄予厚望。电信业在吸引民资改革方面拓展不断增多。民资加速进入宽带市场,被认为是深化电信业改革重要一环。

2015年末,工信部了《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目录》调整设立“网络接入设施服务业务”,并在该类别下新增“有线接入设施服务业务”,为具备条件企业申领相关业务经营许可奠定基础。在《目录》之前,为推动电信市场开放,支持民营资本实质性开展基础电信业务经营,工信部就已开展宽带接入网络业务试点。而《目录》进一步理清了民资准入的范围。

2014年底,工信部正式《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去年9月,在前期开放试点基础上,工信部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将全国44个城市纳入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范围。加上首批北京、南京、广州等17个城市,宽带试点城市扩大至61个。到2016年初,已有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16省市的通信管理局,向超过50家民营企业正式颁发了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批文。今年10月,工信部继续扩大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范围,将辽宁、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陕西、宁夏等7省(自治区)全部城市纳入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城市范围,并将绍兴、温州、金华等12个城市纳入试点城市范围,力度空前。目前,粗略统计,全国超过100家民营宽带获批试点。

民资宽带企业在最后一公里、增值业务创新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可与三大运营商形成互补效应。例如弥补三大运营商对偏远区域光纤宽带建设不足,增加农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强化企业间竞争,增加活力。国家鼓励民资进入,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且符合民营企业自身转型的需要。但民资宽带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根据政策,民资进入宽带市场采用自建、资本合作以及宽带转售三种模式,而大部分以转售为主。虽然民资企业获准入,但民资企业仍然要从三大运营商批发宽带和流量。基础电信运营商不但掌握定价权,并且自己也发展宽带接入运营。尤其是今年中国移动宽带用户迅猛发展等等,都对民营宽带企业造成极大冲击。民企面临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竞争等因素影响突出,竞争略大于合作,民资宽带企业进入电信业挑战重重,要想突出重围就不能仅仅单纯依靠政策的支持与开放,民企需寻求宽带接入运营的内容服务的价值,黏性远高于宽带接入业务本身时,竞合中合作才会大于竞争成分。

虚商唯创新不破

同样是民资进入电信领域,人们多将移动转售业务与民资宽带业务并提。不同于民资宽带业务与本地运营商进行结算,移动转售则是与基础电信运营商集团统一结算,所以结算方式对虚商企业影响甚大。而在2016年11月,中国联通宣布将于2017年取消每用户3元保底结算承诺,这给虚商企业带来了利好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摘掉了虚商背负的压力,更利于虚商集中精力与创新业务。

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篇1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落实三中全会的该领域改革要求,指出“优化国有企业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且“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继中石化2月19日宣布将在油气销售领域引入民资,由此开启新一轮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后,许多央企和地方国企也加快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一时间,这项改革在全国范围如火如荼,大有“运动化”之势。

那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如何实行?其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改革的未来前景到底怎样?就此,《中国经贸聚焦》(下称CBF)记者日前专访了知名经济学者、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

“国资+混合所有制”概念

CBF:您如何理解混合所有制及其对国企改革的意义?

刘胜军:混合所有制在实践中早有探索,上市公司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形式。其实从三中全会《决定》来看,它不仅提出混合所有制,还以国有资本的概念取代了国有企业。这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也是当前国企改革大的思路。

强调国有资本概念,意味着不再像过去那样行政力量过多干预企业微观行为,因为作为资本所有者,只要关心回报率就可以了。要做到这一点,发展混合所有制则是一个必然的路径。

混合所有制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解决国企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上的弊端。如果一家国企政府还是绝对的大股东,就必然拥有人事控制权,必然导致政企不分,企业也必然搞不好。目前广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提出,国有资本持股将不设下限。如果国资持股占比降得很低,甚至国有股东变成了小股东,尤其是在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民营大股东的情况下,这家企业就有望从国企转变为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市场化企业。

CBF:但是对一些大型央企而言,民资会不会并无足够实力持有多数股份?

刘胜军:对于央企改革来说,一方面要打破垄断,像电信行业完全就应该给其他企业发放运营牌照。如果不打破垄断,光在混合所有制上做文章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国有股份要减少。比如将部分国有股划拨社保基金,从长远来看,国有股还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减持,以缓解政府负债压力等。政府抛售部分国有股后,企业股权就越来越多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就会慢慢淡化对企业的控制,民资后来居上自然顺理成章。

透明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制

CBF:目前民资对进入国企这些领域似乎还多有担忧,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刘胜军:这些障碍主要有:一是规则不透明。在此次两会期间谈到国企改革时也特别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举个例子,在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向红塔集团讨要云南白药股权纠纷案中,双方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但时隔3年多股权转让协议未获国资监管机构审批,而云南白药股价已经大涨。目前股份转让协议被云南高院确认合法有效,但陈发树交割股权的请求却被驳回。这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很不公平的。规则的透明和对契约的尊重,非常重要,否则民资投资难有保障。

其次,国企吸引民资进入,还可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比如,中石化将其下游业务的一部分拿出来引入民资,它并非一个独立业务,可能与中石化有很多关联交易,民营投资者很难判定它不会被做手脚,在此情形下就可能缺乏信心。说到底,民资愿意做国企的小股东,往往是因该领域存在超额利润,否则它可能没有任何兴趣。其道理很简单,民营资本的运作效率要远比国企高,只有所进入领域存在垄断和超额利润,才能弥补效率上的损失。

因此,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建立非常清晰的规则,包括详细的转让流程、国企股份如何定价、怎么竞标、发生纠纷怎样解决等,审批程序也要透明化;二是要通过一些司法判例给市场以信心,“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而实际却是“国企是亲儿子,民企是干儿子”。

总体来说,国企改革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问题,毕竟涉及数十万亿计的国有资产,可能需要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完善其中的规则。

对于国资管理者而言,他们也担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让自己承担政治责任。当年“国退民进”浪潮就因遇到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指责而被迫停止。所以,此番强调“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推进过程中,如何确保国有资产有序退出,也就是在退出过程中,国有资产得到合理价格非常关键。要实现这一点,国有资产的转让(包括管理层持股等)必须有一个透明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制,才能避免这方面的风险。

经济领域改革两大难点之一

CBF:您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及国企改革的未来前景?

刘胜军:事实上,在国企改革上,中央此前的认识已经很到位,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利益集团阻挠、意识形态上的认知问题等。

中央先后提出了国企要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要实行政企分开,要破除行政垄断,国企改革最难的其实就是这三点。如果都能做到,就不存在国企与民争利现象,国企领导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选聘而不是由党委组织部任命,并通过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只有这样还能继续生存下来的国企,才能证明其有存在的必要。不过,这些都执行得很不好。

国企改革在观念上还存在两点障碍。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段话很令人费解。如果改革的结果是国企越来越强大,对中国经济而言可能不是好事,也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变革。另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就是坚持国企的党管干部,以及国企领导行政化。党管干部管人事必须从企业中退出,国有股东可以行使权力监督董事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但由党委组织部门任命企业领导就很荒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