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十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十篇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2:33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1

关键词 电力设计院 管理 人力资源 组织结构

电力设计院指的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勘察设计企业,电力设计院在国家电力建设中承担了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及配电建设的设计、咨询、总承包及技术服务等作用,是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技术支撑。承担了我国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及新能源发电和特高压电网、中低压输电网络、低压配电入户等工程。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力设计院、电厂(网)业主、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等为电力工业建设产业价值链的四个环节,他们共同实现电力工业建设从设想到实施的全过程。

一、我国电力设计院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电力设计院(不含水电系统)主要有三种层面的设计院。第一种层面是区域型电力设计院,如中南电力设计院等。第二种层面是隶属于各省电力公司主管的省级电力设计院,如湖北电力设计院等。第三种层面是隶属于各地区级供电局的电力设计院,如武汉电力设计院等。

纵观全国电力设计院的体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管理。部分设计院开始企业化管理。逐步尝试建立了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家明确给电网下达主辅分离的任务后,电力设计院由事业单位全部改革为企业,建立了涵盖市场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等现代管理制度,为迈向市场化打下坚持基础。

Y电力设计院为第三种层面的设计院,即某地区级供电局下属的电力设计院。在全国范围内,这种规模的电力设计院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Y电力设计院为输配电丙级资质,主要从事110kV及以下输电、变电、配电设计。目前该院共有职工30人左右。设有院长室、综合办、总工办、变电室、配电室、线路室、土建室、经营办、技经室等专业科室。组织结构为直线职能型。

Y电力设计院目前的设计市场经营来源基本上由本区域供电局供给,承担本供电局内的110kV及以下的电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咨询工作,工程项目分为基建、生计、农网三个方向。同时也承担本区域电网内的用户工程,含配网和用户变电站等。每年的设计合同额约在2000万左右。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该院的市场经营基本不用拓展,为本区域供电局基建、生计、农网三个部门做好服务是经营重点。

Y电力设计院目前人员由两部分构成,即供电局正规编制和设计院单独外聘。各科室主任基本上均由供电局编制内的员工担任。外聘员工主要为基层设计技术人员。同时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在该院中占有20%~30%的比例。Y设计院人力资源的缺陷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由于我国“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高速发展,设计院的任务十分饱满,甚至过负,人力资源缺口很大。

由于体制的原因,该设计院的薪酬分配在分配时,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由于人员构成分为有正规编制和外聘合同工两种。外聘合同工基本为人事模式,收入较低且固定。在待遇上相差甚远,薪酬和个人绩效不能挂钩,极大地降低了非编制员工的积极性。

二、Y电力设计院的全面改革的对策分析

由于电力设计院是知识密集型企业,Y电力设计院除了人才引进较难外,还存在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跳槽到大型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或者大型设计院等风险。在当前的形势下,Y电力设计院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1、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

由直线职能型改为直线职能型和矩阵式结构。要将项目管理纳入组织机构中考虑。创建学习型组织比较适合Y电力设计院的发展。图2是该设计院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图。

调整后的组织结构考虑到项目管理的需要,将原先的直线职能型调整为矩阵型,增设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现代项目管理制度,给设计院的生产带来科学的管理。

同时,考虑增设发展策划部门,该部门的作用是时刻关注本行业最前沿的发展。是Y设计院了解最前沿业务的窗口。

后期考虑增加信息管理部门,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远期可考虑按工程咨询公司和集团化公司来进一步完善该设计院的组织结构。

2、完善该设计院的人力资源制度

将人力资源从综合办分离,成立单独的人力资源部。打破两种身份的设计人员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完善该设计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人员甄选体制、在职培训、薪酬福利与激励、绩效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加大引进高层次社会人才和优秀应届毕业生。

(2)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对各岗位进行明确的定义,确定每个岗位对应的权利和义务、薪酬及福利待遇等。对全体员工全部使用聘用制。各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能上能下,有能力者居之。

(3)创建学习型企业,将培训作为技术提高和企业整体经营能力提升的重点。对于设计院企业来说,以质量求生存是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工作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整体的工作能力,在职培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第一,可以通过本院内的老员工带动新员工、高层次员工带动新员工的办法,来迅速提高新员工和年轻员工的设计水平。建立师生协议,并进行鼓励和考核。以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第二,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关键。高层次人才指的是在大中型电力设计院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复杂项目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在Y设计院中可担任项目经理(设总)职位。管理方面可以进行专业的项目管理,技术方面可以培训、提高内部员工。第三,可以多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与电力院校合作,打造适合自己企业的培训班,定期组织学习,通过再学习、再培训来提高骨干员工的综合素质。

(4)对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当务之急是打破目前的两种收入体系,按岗位定薪酬,同时纳入绩效考核,将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量、完成质量、完成进度等因素纳入分配中考虑,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5)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参照质量体系流程,重点按照设计员工完成项目的进度、质量及效益来考核。同时也将日常的行为遵守、培训表现、项目管理的成果等纳入关键业绩指标(Keyperformanceinddcation,简称Kpi)体系中。通过必要的绩效考核,可以奖优罚劣,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3、加强项目管理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在组织结构考虑增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院长(总经理)或者分管生产的副院长(副总经理)直接分管,通过现代项目管理,来控制设计项目的质量及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

(1)落实项目管理人才,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或者内部提拔人才担任专职项目经理职务。

(2)设计院管理层要大力支持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应该对项目的关键节点、把握好下放权力的度,管理层对于项目经理既不能完全放任也不能过度干预。

(3)重视有效沟通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对外的良好沟通可以提升企业自身良好形象,为企业赢得市场口碑。对内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把握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果。

(4)实行多项目管理和资源优化。由于电力设计院同时会有多个项目在进行,项目和项目之间往往在人力、资金、时间等方面可能会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对同一阶段的多个项目进行分析,综合各项目的特点要求、内部人力资源约束情况,科学布局,制定资源计划,并在项目管理中动态调配,以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4、积极开拓市场,为后期发展做铺垫

Y设计院应在稳定本区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经营市场,为将来可能的市场开放和准入做好提前演练。

(1)巩固现有的区域市场。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以质量赢得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用质量谋发展。

(2)积极开拓周边市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设计市场。

(3)积极拓展新业务市场。应该积极涉及总承包市场,逐步积累经验,为后期的转型做好准备。

5、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

Y电力设计院应考虑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管理、考核、绩效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等都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中,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管理层应带头重视。可以考虑由一把手牵头成立信息化小组。并制定长期的阶段性的实施计划。同时建立严格的信息系统奖惩制度。

(2)实施miS应结合企业内部管理改革各方面。使得miS能很好地结合改革并促进改革。

(3)选择合适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6、完善本院的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新的企业文化,在业内树立本院的品牌效应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和催化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令企业快速成长,从发展走向壮大。

(1)对自身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出企业优秀的文化,发现不良的企业文化及存在的问题。

(2)提炼本设计院的核心价值和设计企业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作用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赋予新的内涵,满足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

(3)建设本设计院文化的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整体统一的要求,迅速建立起适合新的运行机制的一整套规章制度。

(4)重新设计本设计院企业形象。应以新的企业文化理念为依据,对本院以前的标识、着色等进行审视,重新进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identity,简写Vi)的设计。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2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深化电子档案管理是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后,必须加以关注与深化改革的主要问题。因为一般的形式转化,并不能有效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效用。从人力资源的总方向看,人力资源包含的内容、构成要素相对较多;精细化的管理才能与其相一致,才能推动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方向上的一致性。尤其是技术方面跟进措施、新的程序设置、管理模式完善等。

1问题说明

现阶段的电子档案管理中,除了以上所说的一般性问题之外,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技术的深化力度缺乏、内部活跃因素与创新能力不强、考核与监督关联性差,执力不强等。具体来看,在技术方面的匮乏体现在电子档案向进一步技术化运用、配套技术资源配置、体系化建设不足;也就是未能从电子档案的本质出发,建立一个以电子档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尤其是传统纸质管理模式、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缺少较好的对接、改进、完善。电子档案管理革新之后原有工作人员在技术操作、专业知识、防护意识等方面欠缺,不能胜任进一步深化改革。若建立全新的配套管理体系,实施新流程,还需要在考核、监督、执行方面下大力气对其进行配套改革等。

2原因分析

现阶段设备、基础性资源配置已经基本满足条件。所以,从根本上的原因分析来看,一个阻碍因素是认知层面不全面;持续推进的力度缺乏;另一个阻碍因素是未从档案管理的视角,反思档案管理问题的本质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以及与电子档案配套管理措施的推行;以及在档案管理中,对于管理、执行之间的保障措施,如监督机制、考核评估、激励机制等的落实缺少细致的评价。从目前的问题与原因讨论来看,可以透过技术深化的角度,由形式改革转入到管理改革;以技术开发的角度,与现实的档案管理进行配套设置;通过外力刺激内部创新的动力;再利用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的并行保障执行的有效。以下从这个思路对应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3策略

1、互联网+应用的技术深化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革新已经成为当前改革与发展的直接方向,大多也已经实现。但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对档案的利用效率,应该注重采用新的形式与新形的应用方式,拓展查询渠道与搜索路径。一方面,积极按照党中央所提出的“互联网+企业”模式展开具体的应用研究,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起一个档案管理网站。然后建立起沟通平台,让档案管理者与需要查询者之间建立起新通道,这种方式速度快、易于更新、便于查对,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更可以提升档案在应用方向上的转变。另一方面,就是开发与之相关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app,利用档案软件应用程序开发,可以打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档案录入,增加它的动态性质。这样就可以更方便的将档案管理改革与发展对接到现实的社会发展之中,并且以技术促进它的革新,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它的系统构建,并以此增加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认知,同时以技术手段达到档案管理安全防护的目的。

2、以外力促活力,从创新提水平

外力对于内部力量的激活作用是力学上的基本原理,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依然适用。比如,通过引入新型的全面人才,激发内部管理人员的潜能与活力,就能够说明它的有效性。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人才流动性大、复杂程度也高、尤其是对于知识的复用水平及新思想、新观念吸收性强、应用能力也强,加上现代年青人对于实践的认知度普遍提升;因而更注重对个性的表达,因而在创新方面潜质较多。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一系的招聘措施、猎头公司增加人才的选拔途径,同时给予内部人才施工加压力,通过有力的培训课程设置完善内部革新;激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活力,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活跃指数,以此改善死气沉沉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在理念更新的同时,应该加大创新力度,这方面需要人才的重新组合与知识结构的重新调整,也就是说需要增加人才的资源配置水平,对于专项的管理派遣专业人员,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则按照“知识复用水平”进行调整,真正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另外,在创新方面应该有持续性、持久性,以app专业软件制作为例,不能因为推广不利或者应用不完善就放弃,而应该坚持努力,真正做到在初步创新与实践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创新,开创出一片新天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创新发展这一块,需要从发展的战略上进行部署,并通过专门的创新部门与技术部门的设置来达到对创新问题的研究;突破教条与框框限制,增加创新意识、培植逻辑能力、增加直观感受能力,以此带动整个高校档案管理改革事业的向着更好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与发展。

3、评估体系与监督机制并举

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工作,不但要转变管理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更新实践方法,还要求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做好评估体系的建设与监督机制的工作。可以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估体系,并利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评估机制间的联动性,促进互相的监督。另一方面,在评估体系的建设方面,应该注重精细化、多样化、立体化;也就是说,通过不同的管理分类来实现评估方式的设置,并以计划与统计的表格法,做好内部管理方面的互评、自评,更要求增加来自于外部的分类评估,公共评估、对自评模式的评估,从而改善那种单一化的结果评估模式,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革新;也有助于给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多角度增加对档案管理的审视与重新理解,并以此作为创新的基础。另外,评估体系本身就可以作为监督机制的一部分而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就应该从时代的特征与需求出发,真正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原则;提升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尤其是在当下从纸质时代、数字时代的并行发展的新形势之下,虽然经过了一些形式上的大幅度改革。然而,针对于档案管理这一主题,并未展开深入细致、系统化的研究,所以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改革与发展工作不能盲目或跟风,需从长计议,做好体系化的评估,对它的改革的作用、方案、范围、流程等皆要做出考核与评估,并采用“试点”的办法,让某个方案或某几个方案得到试用,并跟踪考察,找出最优转化途径与革新办法。

参考文献

[1]余红叶.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与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4(05).

[2]党珍珠.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08).

[2]章洁,史维新.浅谈当前档案管理的难c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3(10).

[3]李奕恒.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3

一、目前我国售电测改革的现状和形势

1.电价市场化改革的久拖不决

目前的电价改革,在方向上虽然最终目标是完全市场化价格运行机制,但为照顾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支持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用电成本等,在电价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引入了分步过渡的思路,然后实行真正的完全市场化。这种电价内涵对低收入群体、重点和关键行业的价内补贴性职能:一方面造成了煤电价格顶牛和煤电联动机制取消后的发电行业整体亏损问题;同时在当前的电力生态布局下,隐含价内补贴的电价过渡机制,扭曲了电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导致了电力系统承担了诸多社会功能而无法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电价未能有效市场化改革,客观上牵制了售电侧输配分离和配售分离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了电网公司的垄断强势。

2.发电侧与售电侧间隔性增加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电力领域是囊括了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先发电侧后售电侧的改革思路,客观上割裂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完整性,容易造成改革的前后顶牛和利益扭曲问题。事实上,不论是煤电顶牛还是一度出现的发电企业的整体亏损,都与当前电力改革的先后有别的分步改革有着直接的关联;而电网公司在主辅分离上先分离后拓展辅业,甚至部分省网公司采取各种可能手段投资发电项目,再度挑战相对较为成功的厂网分离,都与这种先发电侧后售电侧的分步改革相关。

3.电网公司的垄断强势急剧增加

在配电环节,成立多家专业的配电公司,进行竞价配电服务。售电业务则可以是发电企业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目前试点的直购电),也可以是发电企业把电卖给售电公司,售电公司直接面向最终用户。而电网公司将专司电网建设维护和输电服务。输配售业务电网公司继续独揽意味着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只是电网公司的内部市场化,而非售电侧的市场化。显然,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就是对电网公司的重新定位,这是电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

二、供电企业如何应对售电测改革

1.无歧视开放售电平台和规范交易方式让用户“轻松选”

市场主体应依法签订合同,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约定交易、服务等事项。放开的发用电计划部分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可以通过双方自主协商确定或通过集中撮合、市场竞价的方式确定;未放开发用电计划部分执行政府规定的电价。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和交叉补贴)、政府性基金三部分组成。电力交易机构负责提供电费结算依据,电网企业负责收费、结算,负责归集交叉补贴,代收国家基金,并按规定及时向有关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支付电费。

2.依法建立售电市场信用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让用户“放心选”

(1)依法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有效竞争的售电市场要以公开、透明、及时的信息交互为基础。省级政府或由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要定期公布市场准入退出标准、交易主体目录、负面清单、黑名单、监管报告等详细信息。各类市场主体要在省级政府指定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公司有关情况和信用承诺,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公告,并在规定期限内公司半年报和年报。政府监管机构要对公司重大事项范围及内容、公司有关情况内容、信用承诺内容、半年报和年报内容等进行规范和限定。

(2)依法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

省级政府或由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依据售电市场交易信息和市场主体市场行为,依法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通过信用评价,要把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既作为用户自主选择售电公司的重要参考,又促进市场主体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还应相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提出警告,勒令整改,拒不整改的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入市场。黑名单的标准尺度要详尽周密、公开透明,不留灰色地带,不搞灰色操作,防止权力寻租。

(3)依法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要强化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政府和市场主体通过各类公开信息特别是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及时发现市场行为偏差、交易漏洞、违约等潜在风险,加强交易监管等综合措施,努力防范售电业务违约风险,防止市场主体权益受损。市场发生严重异常情况时,政府可对市场进行强制干预。

(4)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改革

首先,我国供电企业在进行整改时不能对国外改革方案进行照搬,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居民用电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整改计划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找出符合我国居民用电和国家实际情况的售电测改革方案并实施,加强对我国售电测改革方案的监督和管理;其次,供电企业在实行售电测改革时必须严格按照[2015]9号文件的要求和条例进行稳定改革,在进行试点工作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找出改革方案在实施中出现的漏洞和不足,并通过改善和结合国家法规进行相关调整和补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改革;第三,各省市区领导部门必须成立相关的售电测改革监督小组,并加强对供电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严格检查等以实际、严谨的态度紧抓售电测改革方案,并以公开、公平的原则为基准,对各个地区的供电、用电进行监督管理,如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追究其相关责任,并积极对收电测改革进行评价和整理,为我国实现电力改革做出贡献。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4

近期中央和地方国企改革方案密集出炉,电力、油气混改动作频频。其中,国网计划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对外募集资金100亿元以上,推动产业单位控股上市公司7家以上,三峡混改平台谋划上市,有望入围第三批试点的“两桶油”也提前布局,而山西则出台了“大尺度”的国企混改方案。

同业竞争背景下,加快市场化改革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帷幕,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认为是重要突破口。2016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资委等部门选定9家央企开展第一批试点,南方电网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2015年年底,南方电网下属深圳供电局,就与招商局地产等五家企业成立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这是配售电侧混改第一单。据深圳供电局企业管理部主任谢宏介绍,2016年着重于市场化改革、规范公司治理以及做好电网运营的三方面的工作。

《南方电网公司关于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年将积极做好深圳前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对于其进展,南方电网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未有能披露的内容。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国企混改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此之下,第二批试点确定10家企业。“到目前为止,两批近20家中央企业混改试点正在顺利实施,第三批试点企业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覆盖面,在筛选数十家中央企业的同时,重点从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试点企业,形成规模协同效应。”国家发改委5月24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初步显现》一文中透露。

今年5月25日,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一行到国家电网公司调研并出席工作座谈会,要求公司积极推进电力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根据《国家电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抽水蓄能电站、调峰调频储能项目实行投资放开。采取全资、控股等方式,积极参与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改革试点项目。同时,优化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启动资产重组工作,以上市作为实现混合所有制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产业、金融单位上市(整体上市)。

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在上半年系统梳理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及同业竞争情况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下半年将启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同时,在2016年和2017年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对外募集资金100亿元以上,推动产业单位控股上市公司7家以上。开展电工装备、房地产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此外,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国有科技创新企业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相关问题调研,形成研究报告,适时开展试点。

打造发配售一体化商业模式

三峡集团也在积极谋划全面深化改革。“3月有关部委还来调研过,目前还在进行顶层设计。”该公司内部人士介绍,虽然方案还未最终落地,但在混改方面已有思路。

华创证券电新研究员王秀强介绍说,按照三峡混改方案,三峡与重庆市政府将整合长兴电力、聚龙电力、乌江电力设立统一配售电平台――长电联合能源,打造发配售一体化商业模式,为中央企业混改做示范;目前三峡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已参(控)股四张地方电网,重庆也将四网物理融合纳入议事日程。未来,混改平台资产上市可能性较大,从上市渠道看,选择借壳三峡水利实现地方电网证券化的方案可能性大,且符合股东方利益诉求。

而第三批混改试点的重点将在油气领域。“油气改革的方案在5月份已经落地,预计第三批试点将会在三季度推出。”中投证券分析人士指出。6月16日,中石油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其董事长王宜林要求,多种经营业务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市场化方向。

中石化今年启动销售公司境外上市,提出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5

(续之二)(二十四)国务院国发[2002]5号文件下发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于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方案》中关于加快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改革现行电力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弊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十五”期间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组成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组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划分与上网电价联动的发、输、配、售四类电价,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较高电压等级或较大用电量的用户和配电网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以小水电自发自供为主的供电区,要加强电网建设,适时实行厂网分开;国家电力公司以外供电企业的资产关系维持现状;在完成“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以后,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实行输配分开,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等等规定,对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保护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保护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积极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二十五)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正在积极实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五大发电集团(国电、华能、大唐、山东、中电国际)与两大电网公司(国电、南方)筹备组已经成立,有的已经正式挂牌。目前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3.38亿千瓦,整合重组的五大发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50%。其余的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站)、独立发电企业、农村水电企业、地方中小火电企业,原来独立于国电公司的内蒙、广东两省区以及由国务院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直接投资(如二滩、三峡等)的电力装机和资产,将保持资产关系不变,有着整合重组开拓发展的极大空间,并将共同构成分层次、多主体的竞争、开放的若干区域电力市场。(二十六)农村水电正在为参加发电端、主要是配电端的改革,积极作好准备。各地水利系统农村水电行业、企业,通过认真学习《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紧密结合自身的属性和特点深入开展研讨,提高和深化了认识。现正在此基础上,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配套推进”的原则,为参加发电端、主要是配电端的改革而积极作好准备。汪恕诚部长讲,小水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水电发电后直接上国家电网,这要进行资产重组,搞发电公司,由发电公司参与竞争,上网报价。另一种情况,小水电多数有自己的小电网,大部分是和大电网相连的,电有富余就上大电网,电不够就从大电网购电。独立配电公司允许有自己的供电区,供需直接见面,这符合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小水电要永远把搞好管理,降低成本,降低电价放在第一位,要切实加强管理,理顺体制、机制,发展壮大自己。各地正按照农村水电两种不同情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发展。(二十七)农村水电企业为做好参加发电端、主要是配电端改革的准备,当前首先应按国发[2002]5号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自主地进行股份制、集团化改革。在国家监管体系、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和有关的技术支持系统尚未建立,国电公司系统尚未厂网分开、更未输配分开的情况下,将县级电力体制改列为农电体制改革的重点,在配电端搞所谓“厂网分开”,实行一家管网、独家购、售电,营造、扩大电力垄断,损害地方、群众利益,影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发展,这是错误的,不符合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实质,违背国发[2002]5号文件规定。县级农村水电体制改革关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关系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组成部分,应根据国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按照中央“厂网分开、输配分开”分步实施的统一部署,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改革发展全局,宣传报道《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决定》及《*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宣传报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和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晰集体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林业经营、林业服务、资源保护、资源流转体系,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把林业建设成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宣传目的及要求

(一)宣传目的:通过对*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目标要求,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原则措施,政策法规等的深入宣传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着力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宣传工作真正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宣传要求

宣传工作要先行,要始终贯穿林改的全过程,必须紧紧围绕《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决定》及《*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相关精神,广泛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活动。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的领导,安排一定的宣传经费,确保林改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根据林改推进的阶段、时间安排,宣传的内容重点要有所侧重。各涉及林改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宣传方案,认真做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宣传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保证宣传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各乡(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宣传工作组。

四、宣传内容及其重点

(一)宣传内容:采取各种新闻媒体、简报、音像、影视等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范围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及改革乡(镇)、村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二)宣传重点:宣传报道要以州委、州人民政府,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核心,重点宣传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各乡(镇)开展林改的活动;各地各族群众对县委、县人民政府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重大决定的热烈反响;各地林改解决农民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农民通过林改在生产生活上出现的新变化;各乡(镇)、村、组在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新面貌;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新生事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等。

五、宣传措施

(一)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要以*报、春城晚报、广播电视、经济日报《民生关注》栏目及*县人民政府网等,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力,精心组织,发挥优势,形成合力,迅速营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强大舆论声势。具体措施如下:

1、各乡(镇)的新闻、在政府网上必须播放或摘要播出《*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县电视台发消息并作摘要播放,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要求*县电视台每周安排一次12分钟专题报道。播出内容由电视台采编,并负责安排固定的时间和栏目播出。

3、各乡(镇)林改宣传组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宣传林改。要充分运用电影(视)、文艺演出、民间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入各乡(镇),特别是对村民小组进行宣传。各乡(镇)林改领导小组要扶持、鼓励、指导农民(民间)文艺队,通过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生动形象地宣传林改。

4、各乡(镇)林改办要组织开展林改宣传工作,有会必讲。充分运用广播、黑板报、简报、信息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林改宣传报道,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林改阶段工作要求,及时安排林改宣传任务和要求,要做到有安排布置,有检查落实,确保宣传的数量和质量。

5、各乡(镇)要将每月的宣传报道情况制作简报送县林改办宣传组。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7

为贯彻落实中央林改文件精神,规范林改档案管理,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会议。2010年9月16日河南省林业厅和河南省档案局在栾川召开了全省集体林权改革档案工作现场会。一致认为:林改档案是林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历史见证,是确定农户利益,解决林改纠纷,促进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林改档案管理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改的成果最终要以林改档案的形式进行固化,林改档案为河南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的顺利推进,下一步林改配套改革的有序实施,都将发挥凭证依据性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对保障林改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和切实作用。因此,深化林改档案工作十分必要,林改档案工作一定要做深、做细、做扎实。

提前介入,从源头上夯实林改档案业务基础

河南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7年试点,2008年1月全面启动。从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开始,档案部门和林业部门就建立了工作联系。2007年7月联合转发了--《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贯彻意见的重要意义和方法,也走过了一条摸索尝试之路。各地在出台的林改文件中,对林改档案管理工作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林改实施过程中不断开展档案建设的督导检查,对林改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多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都建起了规范的林改档案室,制定了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了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明确了整理标准和质量要求,规范统一了文本格式。要求会议记录、会议决议、村民签名、承包方案、承包合同、外业勘察记录等关系到林改工作的主要档案材料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归档文件材料要字迹清楚、数据精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及日期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完整齐备、真实有效。档案整理符合标准规范,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档案库房和柜架符合安全保管条件,办公设施设备满足档案工作需要,这些制度规范的制定和落实,巩固了林改工作的有效开展。洛阳市林业局专门下拨林改档案室建设专项资金50万元,作为所辖县(市、区)林改档案室建设补助经费,目前,各县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林改档案室,实现了库房、办公、阅览三分开。信阳市浉河区采取政府采购的办法,为全区各乡镇统一购置了档案柜、档案盒,统一了林改档案管理标准。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严格制定林改档案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林改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推进林改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做好林改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郑州市林业局、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县、乡、村三级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三门峡等市都制定了林改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挪用档案资料及档案设施,严格传阅借阅文件资料制度。在林改档案的形成和管理中采取精细措施,注重过程监管和结果监督,减少了资料遗漏的可能性。栾川县在1983至1986年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时,由于档案意识强,工作到位,发证8.59万本,林权证等档案材料收集齐全,整理有序,保管安全,林权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凭证性、依据性充分体现,为栾川县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本次林改中,该县又将这批林改档案,按照新设定的栏目格式全部录入电脑,建立了全文检索的电子档案,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双套备份。原阳县不仅将2003至2009年林权证登记发放的所有档案材料全部输入电脑,而且还与该县的森林资源实时动态地理信息系统联动,实现了林权登记、发放和林地流转动态管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河南省林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采取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林改档案管理规范

河南省林改任务的县(市、区)大多建立了相对规范的档案室,乡、村级基本上都有数量不一的档案专柜,档案主要内容,如林改方案、会议决议、村民签名、承包合同、外业勘察登记等资料基本齐全,多数县都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也确实存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林改档案管理不完善,有的地方没有严格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保存条件简陋。有的地方档案内容不完整,林改方案不具体,公示材料没有标明公示的地点和时间,没有完整保存公示的图片资料。召开村民会议签字时用圆珠笔签名,用“打勾”代替签名等现象。有的宗地面积误差大,图、表、地不符,内页号重叠,图表填写不认真,个别承包协议上只有承包户签字,没有四邻签字等。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档案局联合召开全省林改档案会议,采取档案行政执法大检查和建立林改档案考核体系措施,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规范化健康发展。

检查和考核的标准主要是是否做到“四有”和“六统一”。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8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能源部”虽未设立,但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改革所倡导的“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等核心价值均已得到广泛认同。当前以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监会为主体的国家层面的电力行业决策、管理、监督架构,势必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电力体制改革提速的引擎。然而,电力体制改革宏大而复杂,虽前景光明,却也难免遭遇漩涡。今年“大部制”、“双防”、“从紧”等宏观环境,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有无影响?改革的突破点和难点何在?改革将剑指何方?诸多问题,记者通过有关专家、学者一一求解。改革大潮汹涌目标不会动摇“经过5年多的求索,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电力市场在改革者不断叩问和实证中开拓了新的领域,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发电侧的竞争格局已经出现,电源企业活力纷呈。”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教授的开场白,概括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效。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吴敬儒认为,厂网分离从实践上看是成功的,取得了很好效果。如果没有这场改革,至少有四个现在已经实现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一,电源建设不可能每年投产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第二,电力技术进步不可能这么快;第三,发电厂的成本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减少这么多;第四,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提升。改革的触动不是一时的、局部的,而是长久、全面的。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湖的看法是,“国务院5号文”已经表明,电力体制改革大的方向是不会变的,改革的大局、趋势不可更改。改革进程中,需要探讨的是,怎样做更符合电力发展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国情,怎样去体现中国特色,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电力体制改革已是客观存在,勿庸置疑,而且大潮正在推进。”“大部制”方案为电改提速今年3月初,“两会”召开。“大部制”方案最终通过,给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契机。“新组建的能源管理机构,不是简单的组织机构名称的转换。”“两会”期间,来自能源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戎光道告诉记者,由于能源领域多年来“九龙治水”积疴沉重,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改革,可谓几经波澜。机构名称改变本身并不新鲜,让人欣慰的是,“必须要改”、“怎样改”、“方向在哪”等这些关系我国能源机构变革的核心问题在国家层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继续改革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主任高世楫认为,电力行业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而成为政府干预最多的领域。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参与电力行业竞争的各类主体数量更多、利益诉求更显性化。不但供电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电力产业不同环节的各企业之间也有利益冲突,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的企业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有公平合理的规则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约束,需要专业的机构负责规则的实施。“国家能源局的设立,体现了此次大部制改革决策、执行、监督的”三权分立“思想。可以预见,这样的管制格局,对今后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制订、执行、监督行业规则较以往是有优势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说。“作为第一个网络产业领域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国家电监会设立的初衷同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大方向是一致的。”高世楫说,既然同样都是政府在新形势下调整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尝试,那么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就对电力监管工作具有推动作用。“按照现代监管体系运行原则所做的任何有益探索,都将为中国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困难尤在亟待突破既然管理架构已定,那么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重点和突破点何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说,我国电力企业当前主要以做大为目标,一流电厂大量使用先进的新设备是煤耗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管理效率的反映。未来电力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空间很大。所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有二:一是电价问题;二是电力市场准入问题。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9

整体上市将成重头戏

“央企公司制改制进入最后一公里,任务艰巨,国资委与改制企业,都要下很大力气。”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表示,2017年,改制不仅在形式上收尾,更重要的是做实董事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能翻了牌就完事。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92%。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中广核、上海贝尔3家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中国国电、中国一重、中国铁建、建筑设计集团、中国航信、武汉邮科院、华侨城集团7家中央企业二级及以下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面超过90%。其中,辽宁、吉林、江苏、福建等19个地方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

李锦指出,中央企业改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性改革,有六大好处,直接关系国企改革成败。第一,有利于解决国企计划经济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整体上市可以优化股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第二,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第三,企业的股权关系将更加明确,有利于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改革;第四,公司制改革为企业进一步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为保护中小投资人或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条件;第五,有利于提升企业集团整体的市场化水平,有助于激发集团整体的活力;第六,有利于企业董事会建设、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作更加有效,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目前国企改革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经营效益不高,国有资产流失等等。

“国资委明确了改制时间表,公司制改制的收尾是今年一个亮点,中央企业整体改制、整体上市将是改革重头戏。”李锦认为,对产业链一体、同业性强的中央企业,要尽快实现整体改制、整体上市。要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结合,由投资经营公司解除“整体改制、整体上市”的包袱。

混改方案或密集出台

“央企公司制改革后,有利于推进企业建立高效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也更有利于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国企改革的推进。”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此前指出,中央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责任就是以出资额为限,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随着公司制改制的加速,重点领域混改落地,未来两三个月或是央企集团混改方案密集亮相的窗口期。

发改委有关人士此前提出,混改争取做到五六月份改革方案全部报出,下半年出台实施。按照这个时间表,各大集团混改方案或将于未来两个月密集出台。据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两批近20家中央企业混改试点正在顺利实施,第二批10家试点企业已批复了7家,第三批混改试点已筛选数十家央企。

据了解,目前除已确定的6家试点央企中船集团、联通集团、东航集F、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外,中国国航、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船重工、中粮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混改也正积极推进。而油气领域将是第三批混改试点的重心。

同时,下半年国企员工持股有望加速铺开。按照国资委规划,员工持股将在2018年年底进行阶段性总结,视情况适时扩大试点,这意味着今明两年10家试点央企以及至少150家地方国企将着手实施。未来,国企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进将呈现三个趋势:一是进程将加快,参与企业数将增多;二是持股比例将提高;三是领域将拓宽,由一般竞争类行业扩大到非竞争类领域,电信、轨交、有色等非竞争类领域的集团企业子公司有望试水员工持股。

央企数量继续降低

除了上述两项改革,央企重组也明确了量化目标。按照国资委的计划,今年央企数量要减至百家以内,下一步,将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并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目前央企数量已经调整到102家,年内即将重组的央企还有谁?答案正在浮现。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篇10

一、“借风生力”,深化营销体制改革试点的动因。

近几年来,我局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个中心”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销管理组织体系更加清晰,营销业务范围和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员工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管理模式、管理效率、营销业绩、服务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受到了省公司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一部三中心”加上城区供电局的营销模式由于机构设置多,管理链条长与国网公司、省公司要求的营销组织模式与发展方式不适应,出现了一些体制性的问题和障碍,而这些问题和障碍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方可得到迅速彻底的改变和扭转。同时为了整体提高营销系统的市场应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控制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大营销”运行格局,我局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向湖南省电力公司申请进行“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二、“步步为营”,深化营销体制改革试点步骤

从年年初以来,我局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发动阶段。

在年初,营销部就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如何彻底解决“三个中心”与城区供电局并存存在的诸多问题,制订了《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报省公司,月日,我局正式行文向公司报告《关于进一步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的请示》。月日,省电力公司下发了《关于深化营销体制改革试点的批复》,正式批复我局进行营销体制改革试点。获批复同意后,当即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召开了相关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统一全局思想认识,全面安排各项工作,为试点做好了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月日,经省公司同意,我局局审定并通过了《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局正式进入进一步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的实施阶段。月日,随着改革方案中的个工作小组根据各自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按既定时间顺利完成后,标志着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的实施阶段的阶段性结束。此阶段工作的内容主要为:撤销城区局,整合营销“一部三中心”业务和配网管理业务,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统的“大营销”格局,推动全局营销服务跃上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三阶段:正式运行阶段。

月日,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割接运行为标志,重新划分业务职能和业务流程的三个中心进入正式运行阶段。这一阶段,对技术支持系统进行了测试、完善,对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逐一落实,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规范,运行步入正轨。

三、“扎实推进”,试点改革主要工作及做法

1.切合实际,统筹安排,有序开展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为确保深化营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首先按照局领导要求制定了《营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营销体制改革到排工期表、实施预案》,明确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进度安排、组织措施、职责分工、责任主体和制度标准体系的重建、应急预案等内容。

其次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改革的具体事项和相关细节展开讨论。通过反复讨论和修订,确定了包括改革中各类突出事件的应急处理,人力资源调配,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清理调配,办公场地及设备调配、安置,业务整合调配,资料档案移交,系统支撑工作,管理制度修订,生产移交,离退休人员移交等个工作小组的具体实施方案。

2.清理原始资料,完善客户基础信息,确保关键参数在控。

为紧跟深化营销体制改革步伐,确保城区局计量资料在信息系统的平稳过渡,以及系统计量运行台账的安全性、正确性,营销部组织各城区局计量管理人员开展了为期天的计量装置运行台账的集中清核工作。

为确保改革后电费核算的正确,营销部组织电费管理中心利用天时间对城区供电局的基础资料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摸底、调查,确保系统与电费计算有关的参数与原始资料保持一致,确保了计费关键参数处于在控状态。

为更好地提高短信平台使用的准确率,更好地服务客户,按照我局局《基础资料收集管理办法》的要求,营销部组织客户服务中心和四个城区局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客户基本信息资料,为营销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3.修订相关制度,规范业务处理流程,强化内控机制。

城区局营销体制改革后,原有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职能发生变更,为确保营销业务平稳过渡,顺利开展,原有营销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相关制度势必将重新修订,以明确体制改革后,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界面,理顺工作流程,防止相互“推诿、推责”。经过多次分组和集中讨论,按计划在五月底完成了修订三个中心的营销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任务,为营销信息系统业务变更需求、权限设置、角色定义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4.整合人力资源,组建专业队伍,将提高营销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与效率。

在此次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工作中,我局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工作思路,将员工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并将维护员工利益作为出台深化营销方案和相关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力资源配置是本次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利益、维护队伍稳定,工作平稳过渡,关键业绩指标不受改革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标。根据这个目标,人力资源调配工作小组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需求,多次开会讨论,七次改动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该方案以按专业成建制划转、竞争择优和调剂相结合、缺岗补岗竞聘等原则,对城区供电局人员安置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岗位安排和时间规划。并按照计划将在月—日完成了流程的配岗和人员配置工作,确保了月日零点系统切割后营销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畅通。

最终,城区供电局人员从事抄表、催费、业扩报装等营销业务人员成建制划转到“三个中心”,从事用电故障抢修业务的人员整合到配网管理所后,提高了营销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与效率。

5.主动与政府汇报,与媒体沟通,获得客户支持与理解。

在紧张开展工作的同时,月日我局正式行文向市政府报告关于撤销湖南省电力公司衡阳城南供电局等四个分支机构等事宜,我局局领导班子主动向政府汇报,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于月日在我局客服中心营业大厅、95598工作现场,就我局近期开展的深化营销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接受了电视台、日报社等我市主流媒体的访问,并连续三天在在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营销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客户正常办理业务有影响的部分在媒体上进行了公告。争取得到客户的谅解。这些举措,均获得了政府领导、社会公众和用电客户的理解,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了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后的一站式服务对市民的宣传,确保改革期间的平稳过渡。

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比对、验证工作保证营销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月日上午,省公司营销部主任组织科信部和信息中心相关专家召开营销体制改革系统割接方案研讨会,副局长带我局相关系统专家参加会议,会议明确了割接技术方案。

月日下午,营销部根据省公司要求编制上报营销体制改革系统割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割接原则、组织机构、割接内容及进度安排等。

月日8点至24点,营销部组织三个中心二十名业务骨干人员加班加点进行系统割接测试工单编制,涉及营销六大业务类测试工单共计张,为下一步系统测试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月日8点到次日凌晨5点,系统割接工单测试。营销部组织各专业测试人员19人,依据测试工单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按专业划分编制测试结论报告,测试结果显示测试环境中业务处理、信息查询及报表统计均无差异。

月日下午,我局在局六楼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就此次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局副总师及以上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营销部详细汇报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调整的工作方案,副局长对方案进行说明和内容补充,局长就系统调整期间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重点强调。

月日,按照省公司要求,第二次系统割接工单测试。营销部组织各专业测试人员人,依据测试工单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按专业划分编制测试结论报告,测试结果显示测试环境中业务处理、信息查询及报表统计均无差异。

月日18:00,省公司正式开始营销系统割接。

四、“硕果累累”,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改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营、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1.“大服务”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对营销业务职能的全面清理、调整、规范、明确,建立考核机制,基本上做到了各单位、各部门职能界面清晰,责任落实到位,责任追究有据,初步建立健全了“客户服务中心围绕客户转,其他部门围绕客户中心转”的“大服务”机制。

2.规范了客户故障抢修流程。

配网管理所成立了“110抢修指挥中心”,全面受理衡阳城区客户电力故障抢修工作,农村地区的故障抢修工作由客户服务中心委托农电站负责。故障报修移网管理所后,配网管理所进行专业化管理,加快了故障报修的处理时限。

3.实现了立体监控、在线稽查的监督格局。

通过三个中心职能调整达到建立营销管理、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营销组织体系,通过三个中心业务整合提升管理手段,三个中心实现了专业化管理,提高营销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1)电费管理中心成效主要体现在内控机制不断健全,抄表实现了专业化管理,以及营销业务的异常监控在电费中心得到体现,达到了公司要求的抄收分离和抄收异常情况闭环管理的目标。

(2)客户服务中心成效主要体现在业扩提速上。广大客户办理各项用电手续将更加简化,找一个窗口就可以解决所有用电问题。尤其是业扩办理由各城区局汇总到三个中心后,减少了业扩多头联系,加快了业扩报装速度,为实现衡阳电业局“业扩提速”的目标奠定基础。

(3)电能计量中心成效主要体现了实现计量工作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对计量资产的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统一电能计量设备的选型、招标、检定、配送。

(4)服务质量和业务进程实现了可控在控。依托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了对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和进程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三个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在线稽查及时了解工作质量和进程情况,三个中心可以互为监督,实现事中督促和事后考核,能够客观、具体、公正,工作效果也大大增强。

2.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节约了企业成本。

深化营销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岗位与职数,规范管理职责。改革后,人力资源紧张、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专业集中后的现场培训更易于开展,员工素质职业化得到提高,营销一线力量得到充实,办公场地、车辆、财务成本得到有效整合。

4.构建了高效的“大监督”体系。

以市局稽查部为监督核心,以“三个中心”的专业监督为有效延伸,以营销系统、负控、集抄系统的技术监督为手段,纪检、审计部门协同,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大监督”体系。改革后,三级单位减少,市局监督工作面、工作量大幅度减轻。三个中心专、兼职稽查力量配置更加充足、更专业,监督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反违章工作的顺利开展。“三个中心”专业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对县局的管控能力更强,市局稽查可以更多地借助三个中心的力量,开展对县局的稽查业务。

5.形成了科学的专业内控机制。

改革后,所有业务全部归口专业管理,从机制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内控机制。电费中心负责抄核收的专业管理,并直接负责抄表核算工作,既强化了抄表的专业管理,又实现了抄收分离,可有效地提供监督、考核数据;客户中心负责催费业务的执行。三个中心内部形成了三个异常处理渠道,三条闭环管理回路:一是以客户投诉举报、负控集抄监控为入口的95598异常环节;二是以电费复核为入口的核算异常环节;三是以现场检查调查为入口的用电检查(线损)异常环节。专业化分工管理形成了三个中心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有效内控机制。

6.形成了更为合理的考核机制。

改革前,三个中心与城区供电局并存,而指标考核压力在城区供电局,资源优势在三个中心,形成了较大的矛盾。改革后,电费管理中心负责提供关键指标的考核数据,客户服务中心承担直接的考核责任,电费回收考核以客户服务中心为主、电费管理中心为辅,主要是客户服务中心拥有客户关系、服务资源优势,同时体现了现阶段催费以服务为主的特点,也有利于收费员与前台座收、新型缴费方式推广、95598服务形成合力。同时强调了电费管理中心在电费风险控制、电费账务、与银行联系多、新型缴费方式的技术推广的专业优势。线损考核以客户服务中心为主,电能计量、电费管理中心为辅,主要是用电检查职能及集抄、负控监测职能划归客户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共担,体现了电能计量中心在计量装置运行维护、电费管理中心在抄表、核算上对线损的影响。赋予用电检查岗位在线损环节上对相关单位和环节进行监督与调查的权力,可有效防止营销“跑、冒、滴、漏”,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持续改进”,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后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结成绩,总有教训相随,回顾历程,总是体会深刻。在撤消四个城区供电局,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就是要逐步解决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三个中心如何实现无缝链接需要深入考虑。随着四个城区局撤消,新的营销管理已经建立,三个中心之间的合作,协调的问题日益增加,如何让三个中心的配合默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二是部分员工思想观念仍然缺乏优质服务的意识。通过前期的“优质服务年”活动,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我们的营销和生产队伍中,还有一部分人缺乏对优质服务的深刻认识,没有真正兑现我们的服务承诺,没有真正把客户当作我们的上帝。要花大力气来彻底改变这些旧的观念,提高我们员工整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