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十篇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十篇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4:42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1

一、改革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

1、企业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问题。随着燃气经营体制的改变,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国有经济在某些领域的淡出,尤其是对出资比例相对较少,新近成立的企业不再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和决策权。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企业档案的处置权已经从企业转移到股东,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企业档案的相关事宜几乎完全取决于企业本身。因此,如何让企业新的领导者和股东们认识企业档案资源的特点、价值和档案工作的意义,以便管好用好保护好这些企业资产,使它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 档案管理体系变革的问题。企业经过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频繁的兼并、重组、拆分,精简机构,竞争上岗,对企业的档案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机构的变动与管理流程的重塑,打破了企业现有的管理网络和工作程序。档案人员的精简和全员竞争上岗导致了档案人员结构的变化,一部分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档案员离开了工作岗位。档案队伍中出现了大批的新面孔。新的工作程序与新的工作人员,使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

3 企业档案利用的新变化。企业档案的利用长期以来一直以本企业工作查考为主,为企业的日常事物性管理服务。但最近几年企业档案的利用正悄然发生变化,利用者对档案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利用次数越来越频繁,利用领域越来越宽广,而且档案的利用者已不再局限在企业内部,上级部门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相邻管线单位、施工单位和市民个人也加入了利用者的行列。档案利用的目的也不再仅仅为企业服务,企业档案的社会功能逐渐显现。

4、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问题。随着几年来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大,外资的不断融人,企业投资的参控股企业迅速增多,档案工作不能还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必须在制定企业档案标准、规章制度的体系方面,分层考虑,有所改革。

5、企业档案载体的转变问题。在企业实现计算机全程管理后,适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近传递交换和处理。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

二、在企业改革进程中加强档案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认识到位是加强企业档案工作的前提。企业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大(档案法)、(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暂行办行)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只有使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做好档案处置工作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是对历史负责,对匡隋资产负责,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基本权益负责,刁,能在行动上自觉加强档案工作,有效维护档案工作的开展。

2、措施到位是确保企业档案工作健康进行基础。企业改制应与档案保护工作同步,改制方案应体现档案转移、交接等相关内容,并辅以必要的制度措施。一是成立以公司领导为主的档案保护领导小组,明确改制进程中应肩负的责任;二是规定先移交档案再确定新岗位,没有档案部门的证明不得上岗;三是责成档案部门收集一些因各种原因而关闭企业原有的档案材料,按档案鉴定销毁要求进行处置,

3、突出重点抓好档案收集,防止因改制可能造成的档案资料缺失。每一项改制开始公司领导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档案收集、整理、处置与改革改制工作同时布置,同步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做好三方面档案的收集、整理,一是抓住产权变动这个要点,根据不同的产权构成,提出针对性要求;二是抓住人员变动这个重点,使提前退休、退养发及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相关材料都有得到妥善保管;三是抓住业务变动这个重点,对企业改制前后由于业务的改变而散落的档案进行了收集。

4、积极探索新的档案处置办法,档案归属和流向明确,随着近年来企业改制的不断加快,公司结合市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清产合资,对改革形成的档案形式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底。根据《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处置暂行办法》对改制为独资企业、产权未变动的,档案归改制后的企业管理;二是对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的,由新成立的企业管理;三是对国有产权整体转让的其档案室案原则上归属买方。

5、发挥档案资源效益,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档案工作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应用方面,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档案资源,一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档案的科学化、数字化为追求,对各类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运用远程档案数据查询技术,使档案资料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二是丰富编研,将公司输配管网建设、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专业资料,编撰成丰富多彩的编研材料,为确保改制后企业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6、要制定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制度。围绕企业档案工作的方针、目标及管理模式,档案工作如何推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形成什么样的特色与机制,怎样建立企业档案工作的完整理论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从而带动整个档案工作不断跃上更高的层次。

三、近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新形势为企业档案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使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我们感到企业在改革转制进程中抓好档案工作,除了档案部门自身的努力外,来自上级和方方面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经过几年企业改制改革的风风雨雨和工作实践,对我们启迪频多。

一是档案管理结构要适时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使企业档案内容和载体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工作范围更加广阔,档案的种类的数量与日俱增,对档案开发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档案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随时修汀、调整管理体制结构。一方面要重新修订归档范围及分类方案,以解决新产生档案的归属流向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打破各投资企业间界限,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档案信息收集与积累,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

二是档案规范化建设要不断加强。一是要做好收集规范化,尤其是公司重大活动档案,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性;二是整理规范化,各企业间应制定相对统一的整理规范,方便档案信息的利用;三是信息利用规范化,尤其是做好档案远程查询后档案的保密工作各网络审批的规范化。做好规范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依赖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因此,要经常性地对档案人员进行思想素质和档案业务技能培训,学习选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新途径、新手段,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三是强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将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求以少量的资源凝结必要的知识获得产品,市场经济则要求企业产品在市场占有一定地位,并获取资源配置。这种形势决定了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企业档案中的产品、科研、基建、设备等档案贮有大量的科技知识信息,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档案贮有大量的管理经验和教训,这些档案在企业发展中很有参考利用价值,必不可少。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更需要外部的信息、情报。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2

今年是十七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亦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2008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在这次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就2008年深化国企、生产要素、农村、社会、涉外、现代市场等6个方面的改革做了部署。

其中包括,将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等。

2008年六大重点改革

此次会议讨论的《关于深化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提出了今年6大改革重点,每一个都直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经济发展。会议透露,由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牵头,加快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转移。

对于国企改革,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在会上指出,将重点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主要包括3个行业: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推动落实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其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规划、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财政体制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的体制机制。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意见稿》指出,将推进农行股改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制定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

在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将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三,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垄断利润调节制度,完善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和使用制度;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

在社会体制改革中,还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杜鹰表示,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

此外,今年还将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内外平衡、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素市场改革难题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从制度上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这是杜鹰在本次会议上反复提及的话题,亦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安排,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优质大型企业上市,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板市场,启动创业板市场;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要素市场发展的第二步,就是规范土地市场。出台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的指导性意见,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理顺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以集体资本有进有退,有序流动,加大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调整和优化力度,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民营化,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加快实现制度创新,推动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竞争活力,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奋斗目标和工作目标

奋斗目标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乡镇经营性集体资本结构,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通过集体资产流动,盘活资产存量,扩大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在3年内,使社会资本占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增长到70%以上,促进农村集体资本在调整中优化结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年工作指导目标是:集体资本占企业所有者权益比例降至38%左右。

三、主要工作和基本要求

(一)对各类企业进一步疏理分析,分类指导。

一是对集体独资、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按照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者、经营层群体持大股、企业民营化的要求,采取售让等办法,调整优化股权结构,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二是对管理型的村实业公司进行疏理和分析,经济发展有一定实力的村可以实业公司为载体进行改制,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具有较强经济实力、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较多的村,可以通过改制,组建以多元投资的有限公司;三是对租赁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进一步规范租赁主体行为,规避租赁企业集体资产经营风险;四是对撤制村队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制定撤制村企业整体改制方案,对已完成资产处置的撤制村企业要抓紧完成改制工作;五是对联营企业进行疏理和分析,抓住机遇,适时择机完成改制和资本重组。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改制完善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已改制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引导改制企业尽快按新机制规范运作;二是继续做好改制企业工商变更登记清理工作,对已改制企业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工作的,抓紧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工作,对工商变更登记已失时效的改制企业,要分析具体情况重新改制;三是继续清理原集体经济组织对改制企业的贷款担保工作,规避防范贷款担保风险,按企业市场化营运规则,逐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担保行为;四是继续强化责任主体对企业改制的服务和协调职能,乡、镇是所属企业改革的责任主体,并加强对村级企业改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企业改革工作。

不断拓展深化企业改革,经营性集体资本结构调整、优化的新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实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深化企业改革与调整资本结构结合,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债务关系,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民营化。二是坚持调整资本结构与完善企业改制结合,促进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企业制度。三是坚持调整资本结构与企业间重组结合,打破企业所有制和区域限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广泛吸引各类法人、自然人和企业经营者收购集体企业,受让集体股权,加大与外来资本重组的力度,做大做强企业。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操作程序。涉及集体股权转让的企业改制、重组方案,须经责任主体同意,方可进入产权交易程序。实施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企业改制、重组的方案报企区体改办核准备案。建立和完善企业改制、重组档案工作。

各乡、镇要按照指导目标的分解目标要求,按时按质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四)因地因企制宜,力求改革“难点”的新突破。

结合村级实业公司的改制试点工作,研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营运模式,促进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撤制村企业改革工作,针对撤制村的不同情况与特点,对撤制村上交乡、镇资产的托管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公司的营运机制;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加大集体资本结构调整积极因素,以市场为导向,研究集体资本优化配置和资本运作战略,引入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本乡、镇、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提高集体资本吸纳社会资本能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要进一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新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调整、完善各乡、镇推进企业改革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4

为加快我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确保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规范有序地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职工身份置换为重点,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坚持民营化改造为方向,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促进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民营化”原则。国有资产从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中小企业中依法有序退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一企一策”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因企施策,一企一策,选择切合本企业实际的改革形式,依法操作,规范运行。

3.坚持“多措并举”原则。把企业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来资本、企业经营层参与企业改革。

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企业改革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企业和职工意愿,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坚持“公开公平”原则。要严格执行政策,实行民主决策,公布改革方案,公平、公正解决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

按照“两个置换,一个转换”的要求,确保2007年底完成国企改革任务的50%以上,确保2008年底前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集体企业积极筹划,成熟一个改革一个。

四、企业改革的形式

分别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整体出售、依法破产、政策性破产、国有股权转让等形式,一企一策,全面推进企业改革。

五、改革的程序

(一)改制申请

1.企业改制首先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企业改制决议。

2.改制企业应向企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3.国有企业改制由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县政府批准。集体企业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二)清产核资

1.批准改制的集体企业要向其主管部门提出清产核资申请,国有企业要向县国资部门提出清产核资申请。

2.清产核资申请获批后,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共同成立清产核资工作组,对企业全部资产清查核实、登记造册。

3.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对国有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生的损益,报县国资部门认定批准。集体企业的上述事项报主管部门审批。

(三)财务审计

1.国有企业改制必须进行整体财务审计,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由县国资部门委托有资质资格的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并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集体企业财务审计由企业主

管部门的内审机构或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依法履行相关手续。

2.被审计的企业应当如实及时提供有关财务资料文件,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改制企业财会人员提供虚假资料文件或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国有企业的审计报告分别报企业主管部门、财政、税务部门备案。集体企业的审计报告报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四)资产评估

集体企业由其主管部门聘请具备资质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报告由其主管部门核准备案,国有企业由县国资部门聘请具备资质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须经县国资部门核准备案;土地评估报告分别报县国土部门和国资部门备案。

(五)资产处置

1.企业拟处置资产时,须先制定资产处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制定。

2.企业向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并附企业资产处置决议、资产处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和资产评估报告书。集体企业资产处置由其主管部门审批。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由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国资、国土、企业主管部门等进行全面审核,报县政府审批。

3.资产处置价格应以评估价为基价,研究确定处置底价,然后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方式依法公开处置。集体企业资产处置由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共同实施。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由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国资部门、国土部门、房产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及改制企业等共同实施,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一般采取拍卖的方式,公开竞价转让。

4.集体企业改制涉及的土地资产处置,由县国土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以及改制企业共同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涉及的土地资产处置,由县政府或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县国土、国资、企业主管部门及改制企业共同实施。出让时,应进入产权交易市场,采取拍卖方式,公开竞价。如需采取招标、挂牌等其他方式出让时,须经县政府批准。

5.集体企业资产转让变现资金由其主管部门设立专户代管;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变现资金由县国资部门设立专户管理。

(六)拍卖招投标

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均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一般应采取拍卖的方式公开出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的方式,对投标人(拍卖机构)实行百分制现场打分,公开竞标,确定拍卖中介机构。

(七)职工安置

1.改制企业须制定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2/3以上的职工签字,企业盖章。

2.企业将职工安置方案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及劳动保障部门。集体企业由劳动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国有企业由劳动部门、国资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县政府批准。

3.对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及欠缴单位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等费用,应在企业改制、破产终结时一次付清。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参加养老保险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应及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享受养老金待遇,同时移交社区管理。应参保而未参保的企业,应主动办理参保手续。未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净资产的国有企业职工到民政部门办理低保手续。

4.对改制后企业无法安排上岗,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满30年的职工,可从改制费用中按现行规定标准,一次性预留企业应承担的职工达法定退休年龄前的社保费,一次性发给基本生活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5.对由改制后企业负责安排上岗的职工,应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与改制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并对其经济补偿,其标准:按职工本人实际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工资(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最多不超过12个月。

6.对无法安置再就业的企业职工可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标准:按职工本人实际工龄每满1年发给1个月的工资(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本县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7.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确有困难的,经与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协商,可按双方认可的标准予以补偿。

六、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分类指导。各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企业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领导的责任,亲自过问抓改革,明确专人抓改革。要深入企业详细了解资产、人员和债务状况,逐个企业制定改革方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论证,对改革的形式、职工的安置、资产处置提出可操作性方案。

2.建立调度、信息通报和企业改革协调会议制度。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一月一调度、两月一通报、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制度,定期向各主管部门通报企业改革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将企业改革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随时向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由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汇总后,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报送。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5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的组织形态,由于员工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因此,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方法手段。国有企业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加快建设高素质经营队伍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更是激发企业生机与活力的必然途径。作为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人员激励相对较弱、用人较死、分配平均主义等问题。如何在兼顾公平和效率,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企业决策者面对的一个难题。洛阳卷烟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标准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要求,以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

一、顺应形势,推进发展,明确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

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理顺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人员动态管理机制,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烟草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就行业用工分配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目标和主要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系统规划。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明确要求要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原则,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做好方案,认真实施,确保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功。洛阳卷烟厂根据国家局和公司关于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广泛调研、充分酝酿基础上,明确改革方向,积极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二、深入学习,充分调研,科学制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企业领导班子对此工作始终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要求,深入学习行业和企业有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并认真实践“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发展、早改早受益”的精神内涵,增强员工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本着“多沟通、多汇报、多协调”的原则,主动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沟通汇报工作,坚持做到责任分工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前期,企业领导班子多次召开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专题会议,统一思想,分析问题,明确任务,研究对策,确保各个阶段的改革工作保质如期完成。为让职工充分认识到改革的意义,积极动用各种宣传手段,将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及时宣传到每个职工。编印了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宣传材料,对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要点、原则、步骤、关键环节等知识进行逐级培训,使大家认识到改革既不是涨工资也不是要某些人下岗,而是理顺企业用工分配机制,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用工分配制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在岗位考核、方案设计、双选竞岗、工资套改等关键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召开专门会议,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要求,通过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改革顺利推进。总体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收集职工各种意见建议,科学严密制定用工改革分配方案,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三、公正透明,科学规范,稳步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

一是明确改革指导原则。在科学制定用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企业决策层提出以现代企业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六个明确为工作准则的整体工作思路:即确保各岗位在整个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位置明确、职责明确、权力明确、任职要求明确、考核内容明确、奖惩办法明确。在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中,重点把握了岗位设置、细化方案设计、岗位评价、中层竞聘、岗位考核、双选竞岗、落聘人员安置、工资套改等七个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及时公开方案,规范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自始至终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加改革的透明度,使整个改革始终在阳光下操作,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拥护和支持。

二是科学制定组织架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是组织结构的变革,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为了高效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组织设计应该能够保证纵横两个方向上指令和信息贯通,通过纵向的沟通和控制来保证效率,通过横向的沟通和协作来保证公平。针对“定岗、定编、定责”工作,配合咨询公司全面开展“三定”工作,理顺工作流程,力争做到职能不交叉,工作无盲区,力争达到精简、高效、规范的目的。

三是严密制定分项实施方案。在整个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期间,洛阳厂制定了严密紧凑的工作计划,遵循严、细、实、快的原则,分层递进,分阶段落实,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和行业发展指导思想,结合企业实际,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完成了《厂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厂绩效考评实施方案》、《车间绩效工资二次分配考评办法》、《厂员工岗位考评实施方案》、《厂员工竞聘上岗实施方案》、《厂工资套改实施细则》、《厂员工待岗管理办法》、《厂员工内部退养管理办法》等基础方案,并经洛阳厂一届五次职工暨会员代表大会一致表决通过。这些改革配套制度的出台,为洛阳厂搭建了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框架,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考核薪酬体系。

四是严格过程实施监控。《韩非子》主张:“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的落实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根本保障。洛阳卷烟厂努力通过科学、规范的考评制度,践行“言赏则与,言罚则行,赏罚有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改革使员工考核和奖惩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快速开展绩效考评和岗位考评,为员工设计了更加客观量化的全方位考核内容,不同类型的岗位制定有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指标。考核结果按照岗位分类和层级设置进行分类排序,并按照强制比例分布进行结果应用。

五是突出抓好改革重点。中层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各种政策都要由他们具体执行,如何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作用,提高中层人员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为切实发挥中层人员的重要职能,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积极有效地德、能培养的同时,研究出台了《洛阳卷烟厂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培养制度》等多项制度,对中层干部调整后的空缺干部岗位进行公开竞聘,通过笔试、测评、面试、考察、公示等几个环节,加强了对他们的监督和考核,实施了中层管理人员储备制度和落后淘汰制度两项动态管理体制。

六是做好改革稳定保障。改革必须在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后,进行综合考试和民主测评,对全厂中层以下员工进行了综合考评,对总成绩排名后3位的一般管理人员从管理岗位上退出。按照《洛阳厂员工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依次组织开展了一般管理类、业务类及生产操作类岗位人员的选聘工作,通过公开竞聘,管理人员落聘后分别安排到服务类岗位。同时按照稳定为主、区别对待、合理安置的原则,对服务类岗位和落聘人员进行了稳妥安置,使他们愉快地配合、支持了改革工作。

四、联系实际,系统规划,不断优化用工分配改革体制机制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老子》)。洛阳烟厂的决策者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但对企业的整体进行宏观把握,而且把变革的目光也投向了自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在改革的过程中律己垂范并对各项工作进行优化。2009年以来,洛阳厂继续积极稳妥深化改革工作,不断创新,确保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新提升。从企业实际出发,又修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积极探索了新的考核办法,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作风。围绕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出台了《领导班子成员业绩考核办法》,成立了领导业绩考核小组,对领导班子的目标任务完成率、工作职责履行率、领导能力、企业发展贡献率、一岗双责示范率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月度绩效工资挂钩。每周将考核情况在班子例会上通报,并定期在厂内予以公布,使领导班子成员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至此企业管理做到了人人有考核指标,真正实现了“按贡献定薪酬”。这一办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考核制度的落实,领导的以身作则,使得职工能够正确地对待业绩考核,更加愉快地接受考核结果,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完善员工评价机制。在严格执行领导班子业绩管理的基础上,出台了《“3J”量化考核法》,即《员工业绩档案考核办法》,对各层次人员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建立业绩档案,实行动态考核、量化记录。全员业绩档案化管理和月度绩效考核相辅相成,并有所区别。月度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当月工作完成质量的考核,而业绩档案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工作持续做优者进行业绩档案加分;对厂临时性、突发性工作做优者实施业绩档案加分;对职责不清而主动工作者实施加分;对在管理创新方面有突出业绩者实施加分。同时对工作出现失误及工作效率持续低下及工作推诿扯皮等情况进行业绩档案扣分。此项措施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树立了更高的工作标准,工作态度和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营造了共同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深入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建设。将“213”人才储备库中七个模块的人员分类划分出来,利用各种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积极实施后备干部职业生涯设计,不断提升储备库员工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并对人才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年末对其业绩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测评不过关的员工退出储备库,表现优秀的员工及时进行补充,使企业优秀人才始终具备机会,始终保持人才储备库的活力,逐步实现各个关键岗位人员的梯队化、专业化,一个“招之即来、来之能用”人才储备机制正在形成,充分激发出企业内部发展潜能。

四是科学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研究出台了《员工自学成才激励办法》,把员工学历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技能等级鉴定等纳入其中,从制度上鼓励员工岗位成才。针对专业技术岗位,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打通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针对生产操作类岗位,出台了《车间部分岗位操作证认证实施方案》,通过培训学习、笔试、实操考试,每名员工都有机会掌握车间一项或多项关键技术岗位的技能,实现了员工一人多证、一专多能。为企业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做好了关键技术岗位的人才储备。

五是改进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在中层干部考评工作中,洛阳厂总结以往经验,运用民主测评、绩效考核、业绩档案和同类部门评比“四把标尺”较客观公正地完成了中层干部考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既充分尊重民主测评,又不过分依赖测评,使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中层能够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加大月度绩效考核得分权重,把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干部考评的主要尺度;首次将中层管理人员日常业绩档案得分纳入考评,充分体现对平时有突出表现及工作持续做优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部门职能不同,将全体中层分为综合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车间、洛烟服务中心和中层非领导职务五个序列进行同类评比,确保考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不断优化了企业中层骨干力量。

五、总结思考,深入探索,不断巩固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成果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6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镇、村企业改制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和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会负责人必须进入领导小组。

乡、镇人民政府可建立推进企业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革工作。

村级企业改制应以资本结构调整为目标,应注意与撤制村队政策的有效衔接,同时鼓励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试点工作,鼓励结合村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

二、抓住关键,规范操作

各责任主体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推进乡、镇企业改制工作。在企业改制实施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改制申请与方案设计。拟改制企业应向责任主体提出申请,并附企业改制的初步方案。责任主体10天内给予答复。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企业改制、重组方案必须报区体改办核准备案。

企业改制初步方案的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概况(资产、负债和职工情况等);改制的基本框架(改制形式、出资者及出资比例等);职工安置方案;其他需要说明或解决的问题等。

(二)职代会讨论。拟改制企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企业改制方案。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形成书面决议,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三)税务清理。拟改制企业向税务主管机关申请税务清理,由税务主管机关按税法规定进行税务清理,并出具税务清理书面意见或在“乡镇企业改制备案材料签收表”上签字。

(四)资产的清理、审计和评估。拟改制企业应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及各种生产、经营、销售、借贷、担保合同(协议)等进行内部清理,做到完整、准确。

经内部资产清理,由资产所有者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

(五)资产评估结果的公示和确认。责任主体应将改制企业资产评估后的主要资产、拟核销的不良资产及其他重要事项于企业范围内实行公示。10个工作日内,企业职工如对资产评估范围和内容的真实性无异议,由中介机构正式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如企业职工在10个工作日内,对评估范围和内容的真实性有疑义,可将有关问题书面提交责任主体核查,确有问题的,由责任主体答疑,并通知中介机构按规定进行调整。

资产评估结果须经资产所有者确认。乡、镇办的集体企业由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或经管站)核准后,报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确认。

(六)不良资产的核销。核销不良资产应由企业提出申请,报经责任主体授权的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送审材料包括:不良资产核销申请,相应明细清单及有关证明材料。

经批准核销并作账销案存处理的资产,可移交乡、镇资产经营公司,乡、镇资产经营公司应加强管理和追讨。

(七)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改制企业应与职工建立新的劳动关系。以实物资产形态作为职工经济补偿的拟改制企业,须以书面形式明确具有法定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八)产权交易与变更。企业改制凡涉及集体资产或股权转让的,须经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办理产权交易手续,并提交“乡镇企业改制备案材料签收表”。严格禁止场外交易。鼓励采用公开挂牌、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进行产权交易。

改制企业产权交易后,应及时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等的变更手续。

三、强化监管,及时汇总

责任主体应对企业改制工作实施全过程指导,并对关键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

对改制企业的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应严格要求,力求规范。

对企业改制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可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也可通过企业改制工作联席会议予以协调解决。

对改制企业的交易合同履行情况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交易资金按期、足额到位。

对改制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变更等相关手续完成情况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企业改制手续完备,合法有效。

对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保障等相关协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社会稳定。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7

春节前夕,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围绕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及时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效果;要求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从2004年启动调研算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制订历经了8个春秋。近两年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年底出台”、“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之类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但方案出台时间一次次被推迟,公众的期待也一次次被“延后”,以至方案如今终于出台了,舆论却表现得十分平静,并未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欢呼雀跃。原因很简单,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但改革的博弈、较量才刚刚开始,真正“难啃的骨头”还在后头。

 

据报道,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之所以如此“难产”,主要是因为方案提出的“限高(限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低(提高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原则受到相关利益群体的抵触和反对。比如,方案提出调整利益结构分配,限制国企高管的收入,将国企上缴利润比例提高到50%,就遭到一些国企和国企主管部门的阻碍。现在公布的《意见》明确了“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等改革方向。从中不难想象,在制订改革方案过程中,围绕限制国企高管收入、提高国企上缴利润比例等问题,有关方面发生了何等尖锐的意见分歧、进行了何等激烈的利益博弈。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曾刊文指出,以部分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业、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利益群体,已经成为阻碍收入分配改革的三大“祸首”。相关利益群体的干扰、阻挠,导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一次次“难产”,一方面,说明方案的一些内容的确触及了他们的痛处;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利益群体具有超强的游说能力和博弈能力。能不能排除他们的干扰和阻挠,敢不敢搬动他们的“奶酪”,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在出台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其规格不及2009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没有如媒体呼吁那样提交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成为可操作且必须执行的刚性法律,而不过是一个原则性、概要性的改革提纲。

 

此前,不少人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寄予太高的希望,以为方案一出,收入分配改革就可大力推行,均衡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就可迅速形成。现在看到这个“粗线条”方案,难免有些失望。不过,失望或许有利于回归理性的期待,因为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尽快就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使收入分配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既然在制订“粗线条”式改革提纲的过程中就遭到相关利益群体不小的反弹,那么不难设想,接下来制订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领域的配套改革方案时,这些利益群体必然使出更大的力气进行干扰、阻挠;在收入分配改革全面启动后,如果以“真刀真枪”打破垄断,以强力措施对既有利益、资源进行调配、整合,改革将面临多么巨大的阻力和沉重的压力。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8

由于目前的改革主要集中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这一部分,所以,也可以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替代词,但对“会计”一词的含义应做广义的理解,即包括财务和会计两个部分。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一、关于改革的背景及其成效。

1.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依然是困扰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有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有的会计既管钱又管账,或者该建账的不建账,却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许多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会计资料不完整、凭证不合法、数据不准确等现象,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单位的会计人员既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又要对领导的行为实行会计监督,实际上很难做到。

2.健全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而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会计工作上应采取得力措施,把强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强化企业外部监督机制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推行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促进财会人员认真执行财会管理制度,准确核算收支,加强内部控制,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科学地做好企业的全面预算、投资决策分析、经济运营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等工作,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3.促进一系列财会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为了全面做好当家理财的工作,财政部门已经出台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预算外资金管理票款分离”等改革措施。为落实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样迫切需要强化财会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好国家财政管理的基础工作。

从我省试点情况看,推行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后,单位会计人员能自觉地从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出发,积极配合执行各项改革措施,促进了一系列财会改革措施的贯彻执行。

二、关于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

1.关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形式。

(1)会计人员委派制。

(2)集中报账制(统筹制)。

(3)记账制(委托代管制)。

2.关于会计人员的委派机构。

负责委派会计人员的委派机构应是企业的所有者或出资人。

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设委派机构。同时,根据《会计法》第五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主管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因此应由财政部门代表同级人民政府作为委派机构,或者由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集团作为对其下属企业实行委派制的委派机构。在试点过程中,其他地区还有由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作为委派机构的形式。但由财政部门直接委派的形式较为少见,而常见的委派机构是:由财政部门牵头设立的会计管理局(站、中心等)。

3.关于被委派单位。

(1)国有全资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无论是大型的还是中小型的,均应委派财务总监或主管会计,具体实施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重点骨干企业。

(3)行政事业单位。

(4)乡镇集体企业和村级单位。

4.关于被委派的会计人员(1)任职资格包括对委派会计的学历或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的要求。

(2)委派程序即委派会计的推荐、选择或考核、审批、任命及聘用等委派程序。

(3)职责与权限①审核公司的财务报表、报告,确认其准确性后报本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国有资产产权部门;②参与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的资本运作和财务状况;③参与拟订企业经营的重大计划、方案,包括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基建和技改方案、筹资融资计划等;④参与企业对外投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贷款担保等重大决策活动;⑤对经董事会、上级部门批准的重大经营计划、方案和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⑥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和派出机构报告企业的资产和经济效益变化情况;⑦监督检查企业的合资、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可进行延伸检查,有权向董事会、监事会或法人代表提出审计建议。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人员随之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改制前的固定工(在职人员);一类是企业改制后为满足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根据实际需要招聘的人员(聘用人员)。由于历史的沿革和政策的延续性就直接导致这两类人员在薪酬分配上有所差异:在职人员是企业的老员工,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改制后,往往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收入水平总体偏高;而公司的聘用人员,多数是企业改制后,按一线生产岗位所需技能面向社会招聘的人员,收入水平总体偏低,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收入水平与“身份”呈现强相关,与“业绩”呈现弱相关,这明显存在着不合理因素,优秀者得不到奖励,慵懒者得不到惩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工资体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工资改革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资改革的宣传工作。在工资改革方案设计之初,一定要做好改革的宣传工作。在许多时候,员工对工资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员工并不关心改革的总体方案,而是关心自己的在改革后能有多少变化,是涨了还是降了。通过宣传,让员工能够理解工资方案不是解决员工工资谁多谁少的问题,也不是解决涨不涨工资的问题,而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分配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结合工资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确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最重要的一步基础工作。1.淡化公司人员“身份”,本着“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以岗位价值与工作绩效相结合的薪酬支付体系,以岗定薪,岗变薪变;2.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加大绩效工资所占薪资总额的比重,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3.基于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为充分调动基层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基层单位、一线艰苦、科技、关键岗位的激励力度。

(三)结合确立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做好调研工作,为下一步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但需注意的是对于在职人员及聘用人员应分开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接受能力,以免因历史的沿革问题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四)做好岗位等级评估。以岗定薪是确立的基本原则,岗位等级评估就是将公司范围内的岗位进行大致的划分,对照岗位职责、技术含量、绩效产出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分析并进行等级的划分,确保评估结果与各类别岗位工作实际大致一致,才能确保新方案的公平性。

二、工资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在工资改革的基本框架确立后,进行反复地测算、比较,一方面对工资总额宏观控制情况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对员工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避免改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波动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模拟套改。根据工资改革的基本框架,结合员工岗位等级评估结果,确定员工工资所对应的等级,模拟套改员工的工资。

(二)套改结果分析。套改结果分析就是对套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作为企业工资改革决策的依据。

1.工资总额变动情况分析。模拟套改后,对工资总额进行测算,对工资总额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调控改革方案。工资总额有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及人员状况,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确保工资总额的变动是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是套改结果分析的关键所在。

2.员工工资变动情况分析。在套改过程中,须对员工的工资水平变化值进行密切关注,人员按不同划分标准进行分类,进行比较,重点是群体差异分析,但对个别个体差异度较大的情况也须进行细致分析,尽可能进行修正,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员工接受工资改革方案,平稳过渡。

三、坚持在民主程序的基础上推进工资改革

改革的基本框架在经过反复测算及分析后就可以确立工资改革方案,由于工资分配涉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一定要坚持走民主程序来推进改革,这是确保能否有效推进并平稳过渡的关键所在。

1.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的参与作用,广泛吸纳职工建议,使方案能够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

2.工资改革方案的最终确立是必须经职代会的审议后才能实施。

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篇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国企改革的定调,意味着国资管理体制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而从国企改革的历史沿革来看,国企改革的路径也是先易后难。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改革的命题不断深化,进入当前的攻坚阶段。

对于国企下一步的改革,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近日发表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深化》一文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亦有消息称,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意见几经修改,现已交给国务院审批,预计在全国“两会”后出台。

2014年,被称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元年。新年伊始,在各地“两会”上国企改革都成为讨论的关键议题,各地政府报告纷纷将国企改革列入2014年的改革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地方国资委关于本地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也次第出台。

新一轮国企改革如春水滔滔,冲破了严冬和雾霾,在中国大地上连接并勾勒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国版图。“两会”前夕,《国企》杂志以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单位,试图对这幅生动的中国地图进行粗略的素描,以展现2014年国企改革的新风向。

改革三剑客

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洪流中,中国大地上有三个地方国资委勇于吃螃蟹,敢于做先锋,抢先表态深化本地国资国企改革,不仅制定了实施意见,而且雷厉风行地采取了行动,堪称捅破坚冰的改革三剑客。

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当其他省市的地方国资委还在学习文件精神、酝酿改革方案的时候,上海国资委抢先出剑。2013年12月17日,上海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被称为“上海国企改革20条”。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首个吃螃蟹的省市,上海国企改革第一枪打响。其《意见》成为后来者研究、模仿和超越的对象。

上海的改革方向是,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探索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建设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支持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促进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上海国资委希望通过改革推进结构产业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解决目前要素市场发展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等问题。

在将文件精神付诸行动方面,上海也走在其他地方国资委前面。2013年12月12日,兰生股份公告,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东浩集团与兰生集团将实施重组,上海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兰生集团全部权益划转至东浩集团,后者将相应更名为“东浩兰生集团”。此次重组正式拉开上海市国资新一轮整合大幕。

进入2014年,上海国资委高歌猛进的势头不减。2月18日,上海仪电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飞乐股份更新后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重组方中安消将以7.27元/股的重组价格实现借壳上市。2月19日,上海市属金融国资企业大众保险股权变更事宜获保监会批准,上海国资将持有的39%股权转让给美国史带公司,后者持股比例增加到59%,实现对大众保险绝对控股。

上海领风气之先,一向自认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也不甘人后。

2014年1月14日,广东省国资委报送的两个国资重组方案――省属企业商贸资产、旅游酒店资产重组方案,正式获省政府批准。广东国资表示,国资重组将以资产为纽带,理清资产关系,通过重组培育和打造省属大型骨干企业。

2月19日晚,空调巨头格力电器公告称,其大股东格力集团将进行重大股权改革,公开挂牌转让49%的国有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耶鲁大学基金会有可能成为格力集团的战略投资者。同日,广东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透露,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和省属企业《关于深化省属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待征求省直部门意见后再呈报省委省政府。第二天,沪深股市粤国资板块个股一度齐齐飙升。截至《国企》杂志截稿日,意见初稿已制定完成,并已上报给广东省委省政府,有望上半年正式出台。

据悉,广东省国资国企改革的突出亮点有:国有资本在持有比重上不设下限;支持国有资产重新配置和优势企业进行重组;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新增高管人员的市场化选聘以及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等。比如,广东将首先在省属国企二级以下企业推行与国企、与民企、与外企以交叉持股为主要形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进一步推动全省中小微国企与社会资本交叉持股。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要超过80%,二级及以下竞争性国有企业基本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到2015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60%。

此外,广东省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改革的思维增强动力,以互联网的思维增强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广东高层把互联网思维概括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开发合作共享等特征。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但在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身处中国内陆的重庆也跻身“吃螃蟹”之列。

2014年1月18日,重庆国资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年内将推出首期总额约2000亿元的近100个国有资本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未来几年计划组建3~5家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2014年将力推三家国企上市。

2月10日,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目前尚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中,预计近期出炉。

有知情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重庆国资改革方案中,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被视为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中,将围绕推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发展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重点,以存量撬动、增量引入、放开项目为主要方式,以整体上市为基本路径,建立国资有序进退机制。

重庆市国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对于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将从五个方面努力:国企整体上市;将部分合适的国企集团转化为巴菲特式、淡马锡式或是中投式的投资公司,2014年计划在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地产集团进行试点;推动未上市国企股权多元化;将国企转让股权所获得的国有资本集合成一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并按一定比例和各种社会资本的私募基金混合成立子基金;在政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一些市场信号逐渐活跃起来的领域,推动公共产品价格逐步实现市场化,为非公经济的进入创造条件,实现混合发展。

2月20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合计57.62%国有股权挂牌出让,欲引进外来资本。此次黄花园国有股权的出让,是重庆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试水,接下来可能迎来更多国资有序退出。此外,据媒体报道,重庆农投集团已经联合一家外资银行、民营企业共同组建融资租赁公司。新公司应该已完成了工商注册。

战场预备队

在三剑客身后,有一批地方国资委已经表示要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或者文件正在制定过程中,并明确了改革的大致方向和路径,甚至正酝酿实际的行动。这一批地方国资委,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预备队,随时会有轰动性的政策和举措试图超越先行者。

这批预备队包括云南、广西、湖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北京、天津、四川、江西、黑龙江、湖南、海南、内蒙古、贵州、河北17个地方国资委。他们之中,有的地区指导性文件正在制定之中,有的地区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推进改革规划和实施,有的地区明确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思路、方向和行动,还有地方国资委了一些针对具体领域的改革措施,为总体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4年1月16日上午,云南省国资委召开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研究讨论国资委牵头起草的《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会议指出,云南的国有企业通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距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股权单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治理结构及管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云南省的改革方向是:化解产能过剩,着力提振工业经济;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积极发展原材料深加工产业,以铁路养护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装备、汽车及内燃机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能配套;抓好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大品牌培育和销售高端突破,推进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两统一、两整合”。

2014年1月,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湖北将推出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方案将涉及行业整合、加快兼并重组力度、国资逐渐退出部分领域等。今后民营资本可以通过市场化竞购的方式实现对现有国有企业的参股甚至控股,“这将是一个大趋势”。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指出:“今后,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湖北所有经济领域将一律对非公有资本开放,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金融、电信、交通等行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方案正在起草中的地区还有黑龙江、海南和贵州。其中,贵州国资整体改革方案已经上报省政府,正在抓紧修改中,不日将出台。据称,力度之大,超过市场预期与不少平级单位。

四川省国资委成立了深化国企改革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工作方案,对国资委相关的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清理,修订完善《四川省省属企业投资管理办法》等。力争到2020年,大部分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2014年选择4家国企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并探索职工入股,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为了统筹推进,将坚持一企一策。明确省国资委领导专门负责,督促指导企业抓好试点,确保取得实效。

2014年1月,山东省国资委了《关于省管企业推进内部市场化经营的指导意见》,明确2014年开始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利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省管企业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意见》指出,企业内部凡是能够提供或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个人),应构建成为市场内部主体,主体可以是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也可以是车间、班组、岗位。此外,凡是具有经济价值、适于内部市场主体之间交易的资源,应构建成为内部市场客体,如产品劳务、管理服务、能源物资、技术维修、资金租赁、安全质量等。

此《意见》的出台,实际上是为后续山东国资改革正式启动做铺垫,将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方面的优化,逐步向市场化推进。《意见》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市场意识,为企业未来全面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做准备。据悉,山东国企改革的方向将是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对现有优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扩张,随后逐步控股一些优质民营企业和一定的金融资本,进行资源整合,将部分国企从单一资源加工型经济向混合型经济进行转型,从追求企业规模化发展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化发展。

在向来受人诟病的国企用人制度方面,湖南省国资委了《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办法》和《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分类实施动态薪酬激励机制,实现分配形式的多元化,突出强化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对引进的特殊经营管理人才可根据市场价位实行协议薪酬;对省属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经理班子成员和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及其他高管可实行公开招聘。

目前,广西国资委通过内部交流和广泛征集意见,对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思路基本形成了共识,初步确定将政企分开、企业改革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事会监督工作10余个内容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攻坚项目,并要求以项目化的思维明确改革的牵头处室、责任处室,落实相关改革方案和文件的起草及改革措施的推进等工作。

同样处于明确思路阶段的还有内蒙古和河北。内蒙古提出将监管企业的资本、投资、股权逐步划入运营公司,努力把自治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打造成自治区层面的国有股权管理、资本运营、投融资的综合性平台公司。河北省国资委要求其监管的二级企业要纳入股权多元化改革范围,确保2~3年内完成70%以上二级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任务,各企业每年吸纳利用的社会资本原则上不少于上年净资产规模的3%~5%。

江西省国资委牵头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意见》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省国资委还将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明确国资国企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改革稳扎稳打,积极推进。江西将组织一批先行试点工作并于一季度组织若干个工作小组决定试点方案,具体包括:在江西铜业开展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试点,在盐业集团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开展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试点,开展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目前,江西省国资委准备与有关方面研究论证新钢集团改制重组事项。

2月20日,安徽国资委召开了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讨论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工作小组工作规则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领导小组各专项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审议通过安徽国资委有关国资国企改革重要举措的分工方案。

场内追赶者

在新疆、陕西、河南、福建、辽宁、山西、吉林7个地区,当地国资委在国资监管会议上也提到了国企改革,但目前并无公开信息显示已制定专门指导性文件、成立领导小组以及改革的明确思路。

2014年1月22日,新疆自治区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对2014年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国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转型升级;五是支持改制重组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六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七是切实抓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八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长治久安大局。

2014年1月23日,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暨国资监管工作会议指出,全省国资系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改革发展任务,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围绕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进展。一是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实现新进展。二是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实现新进展。三是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上实现新进展。四是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实现新进展。当《国企》记者询问改革进展时,得到的回答是“相关文件正在抓紧制定中”。

2014年1月23日,福建国资委在福州召开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以加快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为目标,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创新国企党建,全力推动全省国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4年,省属所出资企业总的目标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率达110%以上。福建国资委向《国企》表示,“相关文件已在起草中”。

2014年1月27日,山西省国资委召开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14年国资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坚定转型跨越,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结构、转方式、提质效、促升级为重点,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会议要求,做好2014年的国资监管工作,要突出稳中求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自主发展再上新台阶;二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增强活力竞争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再上新台阶;四是发挥政治优势,推动党建科学化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