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十篇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十篇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5:35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1

“以人为本”在任职教育教学方面的体现就是以学员的终生发展为根本。学员的发展离不开引领,奖励是从正面引领,惩罚是从反面引领。那么在任职教育中,如何把“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奖励和惩罚措施当中,又应该在实施这些措施时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奖励和惩罚的条件与目的

奖励与惩罚的前提条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管理者、队干部等要熟悉奖惩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已经制订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可以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还没有制订规章制度的空白方面,要尽快制订。尤其要熟悉奖惩的项目。对各种项目的适用对象、奖惩的不同层次都要了如指掌,对相关的执行要求也要一清二楚。二是要充分了解学员,及时获取有关学员个人情况的真实信息。平日注意观察和分析学员的表现,采用不同形式与学员交流看法、讨论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学员和家长了解某学员在课外、校外的一些情况,以便全面获取学员学习、生活、道德、信念、世界观、审美倾向、情感意志、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主要信息。在即将实施奖惩时,还要结合拟定的奖惩项目,有所侧重、相对集中地了解有关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尊重学员的隐私权。规章制度是施行奖励惩罚的准绳,而对具体学员具体情况的了解是进行奖励惩罚的依据。

多年来,我们总想通过奖励一个人、一些人而带动一批人、一群人,习惯于将被奖励人的行为确定为其他人努力的方向,把奖励的目的定位为要立下一个标杆、树起一个榜样。与此相对应,惩罚一个人则是“杀鸡给猴看”,要“杀一儆百”。但实践中有时会出现令人始料不及的结果:被奖励者反而在群体中处于尴尬境地,甚至被“孤立”,被惩罚者却神气活现,甚至被视为“英雄”。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事出有因,值得仔细分析。

奖励是一种“强化”,惩罚是一种“遏制”。但传统的“楷模教育”夸大了“楷模”的影响力,它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广大学员的个体差异。长期以来的“学英雄”运动收效甚微,道理就在这里。当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典型引路”的教育方式虽然有效果,但效果是有限的,个别人的表现再优秀,也不可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人“通则”。另一方面,“反面教材”的作用也被错误地估计了,而且既然是“杀鸡给猴看”,就不可能考虑被惩罚者自身的感受,批评过程中必然会伤害被批评学员的心理。

我们应当明确,奖励惩罚要达到的目的首先是而且只能是使受奖惩的学员个人得到教育。为了达到此目的,施行奖励惩罚时首先要尊重受奖惩的学员个人,研究对该学员的奖励或惩罚将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关注奖惩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该学员的成长。奖惩要“强化”或“遏制”的首先是学员本人的思想行为。当然,奖惩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它始终只是“副产品”,而不能作为某次奖励或惩罚的主要目标。

二、奖励惩罚的形式与范围

1.奖励惩罚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奖励可以用精神方面的形式,如口头表扬、会议宣扬、发奖状等,也可以用物质方面的形式,如发小的纪念品、颁奖学金等;有固定形式的奖励,如评议先进学员、学习标兵、奖学金之类,也有临时形式的奖励,如表扬参加某次纪念性活动中涌现的积极分子;有综合形式,如评“三好”,也有单项形式,如评选“体能先进”“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奖励惩罚可以在班级进行,也可以在学校一级开展;有时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有时则需要和风细雨地进行。在具体的奖惩中采取何种形式,要慎重选择。要注意以下三点:

(1)研究学员的具体情况。由于学员各自的成长道路存在差异,各人的性格气质、家庭条件等有所不同,有的学员可能比较看重精神表扬,有的学员则比较看重物质奖励;有的学员从小学到中学一路掌声鲜花,形成了“表扬依赖”心理,甚至对表扬产生了“瘾头”,没受到表扬心里就不自在;也有的学员由于表现平凡,长期不被重视,以致“看破红尘”,或有逆反心理,对表扬非常漠然。了解这些情况后,进行奖励惩罚时就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处理。对少数不看重表扬的同学甚至可以尊重他的意愿,在表扬或不表扬中选择不表扬。

(2)发挥疏导引导作用。奖励惩罚既是“行政”措施,更是教育手段。虽然首先重视的是对受到奖励惩罚的同学个人的作用,但它毕竟会带来一定的公众影响。所以,要把奖励惩罚的实施看做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疏导、引导,必要时加入“协商”,以期达到教育学员个人及其他同学的目的。

(3)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不同的奖励惩罚形式,有层次的差异也有价值的不同。确定采用何种形式,判断谁该得何种程度的奖励惩罚,要公平公正,要以学员的实际成绩、技能及努力程度为依据。要客观地把学员的自然条件与奖励惩罚的标准仔细进行比照,评议结果要经过纵向比较、横向平衡。

2.奖励和惩罚的范围

奖励惩罚在什么范围进行比较合适呢?一般情况下,班级内部的先进在本班范围内奖励,校级的先进在学校范围内奖励。对违纪同学的惩罚以产生的影响大小确定范围。比如,两同学在教室内打架,全班同学都目睹了这次打架,在本班造成了不良影响,一般在本班内惩罚比较合适。

对表扬看得比较淡漠的学员虽然表现优秀,但可能不喜欢在公开场合受到奖励,甚至不愿接受奖励;有些同学知道自己有错,愿意接受惩罚,但希望在小范围内或私下进行。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形,分析具体情况,有时不妨采纳同学本人的意见,即不妨为学员提供一些“下台阶”的机会。从学校或院系来说,大范围的、全体学员都参加的奖励惩罚活动不宜过多。

三、奖励惩罚的时机与频率

1.奖励惩罚的时机

一般说来,要想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奖励惩罚必须及时进行。苗宜早护,虫要早捉,“鼓要敲在点子上”。如一个学期结束时,在总结会议上就该公布本学期内受奖励同学的名单。为了抓住时机进行奖励惩罚,队干部要及时地了解情况,掌握真实的、最新的信息。深入课堂、寝室和学员的课外活动场所,与学员交朋友,与学员交心。以此能够发现学员的特长爱好,听到建设性的意见,以便及时鼓励,也便于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某学员原先一直表现不佳,现在已经开始改正,他本人也确实在努力,能否马上奖励?一般说来,人的成长过程曲折复杂,即便具有很强意志的同学要改变多年的积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可能会有反复,因而不宜马上奖励。此时采取私下肯定或个别鼓励效果可能更好,而公开的正式奖励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应该强调的是,有些学员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充分地给予时间,耐心等待。“该宽容时且宽容。”一般做法是:发现问题要及时,防范措施要有力,惩罚则可以延后。

2.奖励惩罚的频率

这里说的频率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在某一集体中一段时间内开展奖励惩罚的次数,二是对某一学员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奖励惩罚的次数。实践证明,奖励频率过低或者没有表扬,是不妥当的,但频率过高,教育效果也会减弱。在一个集体中频繁地开展奖励活动,会减弱奖励的效果。一个集体中受到奖励的人数过多,同样会减弱奖励的效果。有时为了鼓励学员参加活动,提出只要参加活动就能得到奖励,这种“滥”奖励就是“无效奖励”。对学员个人而言,过多的奖励可能会使其产生麻木感甚至反感,也可能使其产生依赖心理,似乎每次奖励都必须有其一份,否则便困惑失落。这显然不利于学员的成长。同样,在一个集体中频繁地进行惩罚活动,也会减弱效果。一个集体中受到惩罚的人数过多,则不光减弱惩罚的效果,可能还会给人一种感觉:这个集体问题多,风气不好。对学员个人而言,过多的惩罚会让他感觉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形象,不能得到他人认可,从而失去自信,形成心理学上所谓的“习得性无助”,最终“破罐子破摔”,甚至“病入膏肓”而“不可救药”。

四、结论

总之,奖励惩罚措施在对学员进行的教育中不可或缺。不过,它毕竟是一种“外在强化”“外在操纵”,它的最佳效果应该是激发学员的“内在需求”,使学员产生“内在动力”,从而健康地成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把奖励和惩罚看成中介、协商和过程,使奖励和惩罚的实施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一门教育的艺术。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2.

[2]殷林洪.士官高等军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148.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2

一、呵护、关爱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这样,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几年来我每天早晨坚持7点之前到校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学生病了,我就到医院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我就主动为学生补课。学生家庭困难,我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学生做生活费。我教的上一届毕业生里有一个叫安某某的学生,刚分班时成绩倒数,打仗、喝酒时有发生。我对该生做了仔细分析,了解到他是一个重感情、讲义气的孩子,我就多次和他谈心。同时师生感情也越拉越近。每次劳动、运动会,我都会对他的优点进行表扬。就这样这个多次想放弃学业的孩子坚持了下来,并幸运的考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他通过在大学积极努力、刻苦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现已被长春一汽聘用,月薪不低于3000元。他在前些天回来看我的时候,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并感激地说:“老师,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教育,我现在可能正在某个工地里干活。”

二、激励为主,赏罚分明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班级也要有自己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出色的、表现突出的学生,必须及时进行表扬或是奖励。对于违反校规校纪,表现较差的同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惩罚。惩罚和奖励都仅仅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成长才是最终目标。

我觉得奖励和惩罚相比,奖励才是重要的教育手段,而惩罚则是处于辅助的,次要的教育手段。奖励我觉得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上的奖励,一个是物质上的奖励。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上的奖励,除了给予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以外,我主要通过口头表扬的方式,加以鼓励。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这样。有一天早上,我来学校比较早,大约6点40就到班级了。这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个本镇同学在独自一人拖地。等同学到齐后我在全班表扬了这位同学。从此之后这位同学每次值日都是最早的来班级劳动。

除了通过奖励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外,对学生实施适度的惩罚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惩罚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奖励来运用,而且运用时要慎重。如果只是一味的惩罚,而很少奖励,那么学生会认为你看他不顺眼。比如,我班以前规定:迟到的同学要为班级擦黑板一天或是倒垃圾三天。这个规定对我班级里多数要求进步或不爱劳动的同学有所约束。但是,有一天晚课前,一个同学没有按要求在6点之前进班级,而是晚了5分钟,并且不敲门大摇大摆的进了班级。我非常生气,对他说:“干啥去了?都几点了,才回来?!”他却理直气壮的说:“我吃面去了!”我说:“从放学到上晚课1小时30分钟,你没吃完饭?”他却毫不认错的说:“活不就完了么?”我看劳动对他根本起不到教育目的。于是找他进行了谈话沟通,先对他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他的不足,最后他低下头和我说他错了。可见,惩罚的同时要以教育为主,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做好班级工作

凡是优良的班集体,必然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核心,即有一支由班干部和榜样型学生组成的骨干队伍。我认为他们能够自我管理的事,便放手让班干部们去干。比如:班长和体委组织运动会。他们根据参赛对手的特点,设计“战术”。每次运动会我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劳动委员组织劳动,把同学组织得井井有序的同时自己干的汗流浃背;体委领学生练队列喊口号时的嘶哑声;宣传委员出黑板报,左瞅右看、写完重写的认真劲。一切一切都是有了班干部的帮助和同学的配合,工作才顺利突出。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3

1.1创新机制薄弱

当前,供电企业的党建工作仍然采取传统方式,存在机制落后、方法单一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时展需求。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的薄弱,使新型党员无法认可传统党建机制。

1.2奖惩机制落后

在供电企业内部,想要使党建工作更加健康稳定的运行,就必须要做到奖励和惩罚机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但是就目前供电企业党建工作来说,其主要注重于惩罚机制的建设,对于在党建工作当中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党员予以惩罚。但是在很多时候,这种惩罚措施也无法有效落实,大部分的惩罚措施均为口头形式或过程形式,根本无法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奖励措施上,供电企业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市场经营上,对于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的奖励也就不够重视,使得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

1.3基层党建工作意识薄弱

党建工作在整个供电企业内部进行建设和开展的过程中,其主要是采取逐级推进的模式。而现代供电企业的领导者绝大部分注意力转向了经营建设,以利益为主要目标,这也就造成了基层党建工作意识薄弱。同时,供电企业内部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制度建设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力等现象,其理论学习质量较低,导致个级别党建工作力度不均匀,使得相关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协调。、

1.4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党组织的相关教育内容还是沿用老一套,没有进行改革和创新,对理论学习没有足够重视,理论学习的内容比较空洞,手段也不新颖,党员群众不能产生新鲜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工作方法方面,没有对新形式以及新思维方式进行综合考虑,使得活动渠道太少,进步也比较慢,党建活动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2现代供电企业党建工作的改善措施

2.1运用多渠道创新机制

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人的思想意识也日趋多元化。如果能够运用多渠道对供电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完善,那么必然会提升其效率。因此,在开展现代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党建工作的内容,利用新媒体技术微信、微博等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够吸引新型党员的兴趣。

2.2协调奖惩机制

在供电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奖惩机制,充分提高对这两类机制的重视度,将重心从惩罚机制上向奖励机制移动,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并利用合理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提升整体效果。

2.3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认识

党组织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带头人,必须要首先提高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视,尤其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上。在目前的新常态下,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够提升对于党建工作的认识,很可能就会导致腐败、渎职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另外,在领导起到带头作用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员工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使其主动性得到根本上的提升,减小规定对于员工的约束,多给员工自由学习的时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和领导班子素质有关,所以,要将创新作为动力,使领导班子素质得以提升。第一,要对领导班子的相关思想建设加以重视,结合领导班子在当前的实际状况开展民主集中制的相关学习教育活动,从而对领导班子工作加以完善。第二,优化领导班子的相关结构,对于领导班子来说,要对其合理搭配加以重视,进行交叉任职,合理选择人员,合理用人,将政治性比较强,业务比较好,作风严谨,遵守纪律的人才选拔至领导岗位上面,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2.4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对于党建工作而言,开展形式和主题不同的活动是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党员生活,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党组织形成更强的凝聚力以及战斗力。如果党建工作中的各种活动形式还是传统的,不变的,那么企业发展只能停留在某个阶段,不能提升发展水平。所以,面对着新的形势,供电企业的党建工作要对活动形式进行丰富,对于主题不同的活动,要利用不同形式进行表现,这样就能在每一个党员心中逐渐渗透党组织思想。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4

摘要:从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本文明确了惩罚教育的概念,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阐明了运用惩罚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惩罚教育;班级管理;激励教育

一、出于爱的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作为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师职业的一切。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然而,现在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在强调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讨论中,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只能通过正向教育方式,而不能采取反向教育方式,甚至还出现所谓的“无批评教育”。在这种氛围与压力之下,造成学校、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患得患失,生怕管多了会“引火烧身”,故而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没有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了是非标准。本应被教育者及时、有力地纠正的缺点错误被遮蔽和搁置下来,取而代之是教育者实际意义的不作为。导致学生的缺点不断蔓延,最后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激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正确认识惩罚教育

当前,人们之所以讳谈惩罚教育,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1.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它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惩罚教育”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一,出发点不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其二,表现不同。前者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的恶意侵犯和对学生人格的随意侮辱。其三,性质不同。惩罚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所以,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出发点、表现、性质上都有根本的不同。

三、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中

既然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班主任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呢?

1.惩罚要有章可循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的,一个班级也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而班规的制定不应该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应该要每一个学生自下而上参与反复讨论制定,最好是在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共同制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而非针对于某个人,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同时,班规应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2.惩罚的方法和艺术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要呼唤“聪明的惩罚”。

在使用惩罚手段时,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讲究艺术。

(1)惩罚教育的方法要灵活。从惩罚的方式来讲,惩罚教育主要有两种:

①劳动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培养劳动习惯。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给予适度惩罚,无疑是两全齐美的方法。如对一个经常打同学经多次柔性教育仍不悔改的学生,可以惩罚他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到运动场上去跑几圈,或者扫一个星期的教室,让他体验被强迫接受的滋味,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

②智力惩罚。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劳德麦克小学生的作品。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这个男孩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么样的,于是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并宰杀了。不巧,狗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生气,决定惩罚他。怎样惩罚?校长罚劳德麦克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劳德麦克也知道错了,接受处罚。他认真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教师,教师和校长看后都觉得很好,杀狗事件了结了。劳德麦克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并研究出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获取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校长巧妙的处罚方法,促使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2)惩罚教育要讲究艺术。惩罚是一种约束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反向刺激方式,它与奖励给人带来愉快、兴奋从而激励学生的行为是不相同的。如果惩罚使用不当,就可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聪明的惩罚”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自身过失的后果,促使其改正错误,“聪明的惩罚”艺术可以包括:

①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

②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长处,从长处入手妥善引导,在惩罚中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错误得到纠正。

③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④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

四、惩罚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教育毕竟是一种硬性教育措施,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确受惩罚的原因。惩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教师的情绪变化而任意惩罚,而应该制定规范,照章施行。学生犯了哪类错误接受哪种惩罚,惩罚的时间、地点,执行的人员等都应规定清楚。如美国的一些学校规定,一天内被批评3次就要通知家长,犯了错误要先警告再惩罚,甚至罚站几分钟,站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惩罚方式一般有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处罚等。只有在惩罚的方式、内容、操作等方面明确要求,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才能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惩罚不是简单的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等,更不是粗暴地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的个性特点,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5

论文摘要:奖励与惩罚是行政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促进医院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显著的作用。然而,各个单位间对奖罚机制的运用在行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诸如奖罚不当或不讲标准、不计效采的评先发奖,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医护员工争先创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使原有的奖励“含金量”大为降低。作者通过观察、调查、了解和总结,就当前医院奖罚机制的有关问题,论述了奖罚不当的主要表现:奖罚不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奖罚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正确实施奖罚措施的对策。并提出奖罚机制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四条标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奖励与惩罚是现代企事业行政管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激励手段。实践证明,在整个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随着《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职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逐步健全与完善,正确操作和实施奖罚机制,已成为各个单位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它对促进医院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然而,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来,由于奖罚不当或不讲标准、不计效果地评先发奖,不仅大大影响了有关科室、班组和个人争先创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使原有的奖励“含金量”大为降低,应有的荣誉感变成人们心中的疑惑和不屑,应有的示范作用也化为乌有,实是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奖罚不当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看法,以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1奖罚不当的主要表现

1.1奖罚制度不完善

据笔者对6家单位调查发现,没有一家单位有完善的职工奖罚制度,3家单位仅在一些管理制度中有“视工作表现给予奖励”的笼统阐述,显然不能也完全不适应现代科学管理。如在奖金的分配上,不少单位仍然采取以考勤为主要内容的平均分配方法,解决不了“出工”与“出力”的矛盾;有的单位虽然以科室为奖金核发单位,虽然解决了科室吃单位“大锅饭”的问题,却仍然解决不了个人吃科室的“大锅饭”问题;有的单位采取了计分核奖的办法。可是由于这些单位人员结构或科室设置不合理,以及定额核算方法不完善等致使有的科室容易增收,有的科室不易增收。另外还有诸如考核办法不够科学等因素,致使在同一单位付出相同劳动代价的职工,得不到相等的奖励,使奖金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很难得到解决。特别是一些行政职能科室,工作无定额,考核标准又缺乏可定量的客观尺度,造成有定额的科室奖罚分明,无定额的行政人员“早涝保收”的极不合理现象,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原先为坐科室的人员要到临床第一线去,而一些临床医护人员挖空脑筋想坐办公室的不安定现象。

1.2奖罚不够分明

主要表现为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或者不分青红皂白,也来个平分秋色。常常是在与科室、班组签订责任状时,把怎样进行奖罚兑现条款说得头头是道,致使许多科室、班组开始有些喘不过气来,可时间一过又来个急转弯,让人又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例如,年终评奖时,不间这个科室、班组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律照样下发20%的先进指标,免得分出个你高他低,影响情绪。而到了下边,科室班组的领导为图省事,怕麻烦、得罪人,干脆“删繁就简”轮流做先进,使得有些被轮流坐上“先进”的一上光荣榜,还出现过真正够格当先进人员要求不上光荣榜的事。

1.3奖罚不够严肃、严格

这主要表现在有极少数单位在实施奖罚时太轻率,动不动就罚、就惩,好像不奖不罚就没有“杀手钢”了;有些单位则把奖罚面搞得太宽,次数太多,奖励有月奖、季奖、半年奖、年度奖、竞赛活动奖、科研奖、单项奖等等。惩罚的有:除了违犯院规院纪的以外还有如延误承诺的、协调不好的、卫生不达标的、无故不参加学习的等等,五花八门,凡事都有奖罚。可就在这也奖,那也奖,这也罚,那也罚的同时,医院整体工作仍无大的起色,常常使医院内部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问题,处境尴尬,十分被动。

1.4领导层获奖过多

调查发现,在每项奖励中,班组、科室、院级领导所占比例占整个年度奖励的90%以上。也就是说,所有的奖励几乎全奖给了大小干部。评奖时,总是把头头们作为第一人选,一人发言,大家附和,其实很少有人说的是真话。这里不是说干部就不能获奖,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比如,一个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超过本职工作范畴且有利于人民和集体利益的事,则该职工就应该奖励。而作为一个科长、院长,自我工作非常出色或几乎完善,但科室、整个单位或分管部门的工作成绩一般,奖励也就失去了意义。

2奖罚不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领导干部思想方法片面,主观因素干扰严重

主要表现为有的领导以为奖得越多,成绩就越大,医院工作就越好;有的则认为罚得越多,管理就越严格。常常以奖罚论是非,在实施奖罚过程中,不能全面地从勤、绩、德、能等多方面综合评定,总是受他们自身经验、智能、情绪、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或是掺人一些亲疏好恶和主观爱憎等因素。再有者,有些领导特权思想严重,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不按组织原则办事,不经集体讨论研究全凭个人意愿决定奖惩。

2.2管理教育虎头蛇尾,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一些领导干部常常借故工作忙,单纯依赖奖罚,有的会议一开,任务一布置,好像就万事大吉了,最后用奖罚来吓唬人,忽视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忽视做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遇到问题绕道走,怕得罪人,碰到钉子怕戳手,不敢面对现实,为自己留下后路,不是脚踏实地地去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而是在不同场合宣布一下,奖罚了事,结果奖也奖了,罚也罚了,可问题依然存在。

2.3工作不实不强,优劣心中无数

有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忙在嘴上,动在会上,写在纸上,浮在面上,类似葫芦掉下井,看上去落实下去了,但实际上没有沉下底,差在何处,摸不到点子上。有的检查考核,做做形式,看看样子,不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审核打分,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不给领导出难题就好。

2.4奖励也爱搞综合平衡,照顾方方面面

特别是奖,这个科室有的,那个科没有不行,职工有了,干部没有不行。团员有了,党员没有不行,结果是这里出一个,那里冒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奖总比惩罚来得容易,皆大欢喜。

2.5不正之风渗入奖罚体系

有些领导把奖励当礼品做人情,工作好坏,成绩大小不要紧,只要关系好,照样榜上有名;有的把惩罚当小鞋给人穿,只要你“目中无人”他就叫你面子难看。有的不是把功夫下在工作上、学习上、科研上,而是下在应付检查考核上,下在弄虚作假上,下在了阿谈奉承上。

3奖罚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

综上奖罚不当的表现和原因,结合当前医院现实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3.1不利于调动医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任何一种积极性都是基于一定的内外条件而形成和发挥的。假定我们的奖励工作不严明,干多干少,或是干不干的都一个样,谁还能抢着去干呢?因此奖罚不明就会严重挫伤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3.2不利于医疗工作深入细致地延续开展

奖罚不明或乱奖乱罚,就发挥不了现代管理中的激励、制约机制的作用,先进不再先进,后进不想赶先进,工作就不会有朝气,奖罚也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就更谈不上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间的差距,消除不公平的感觉,满怀信心地投人工作。

3.3不利于树立“模范、先进”的表率作用

奖罚工作搞得不严肃、轻率、庸俗,就会大大削弱人们对模范、先进的敬重。一方面会使人们越来越对奖罚工作感到无所谓;另一方面各种矛盾和一些消极因素也随之发生,什么事都得被奖励的人去干;再一方面有些单位,只图省事或怕得罪人,则光奖不罚,使应承担的责任人受不到应有的追究和处罚。久而久之,奖罚工作,就失去了严肃性,从而也失去了权威性。

3.4不利于弘扬正气、制止王风

医院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人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如果奖罚不当,势必导致先进的感不到光荣,落后的感不到羞辱,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被动,也可使极少数思想腐败分子钻空子。只有严格奖罚,赏罚分明,激励与制约恰到好处,正气才能得到弘扬,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调动和发挥出来。诸如“收红包”、“假医济私”、“以医谋私”等不正之风才能得到遏制,那些工作措施不落实的科室和责任人也才会扎实整改,迎头赶上。

4正确实施奖罚措施的对策

奖励与惩罚是管理人员全面落实目标管理,完成医院内各项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医护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力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因此,医院管理者在使用奖罚措施的方法上,必须力求公平、公正的心理;以充分发挥奖罚的管理效能。

4.1必须坚持奖罚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正确实施和操作奖罚的基础,是充分发挥其激励先进、督促后进的前提,要把实事求是原则始终贯穿到奖罚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二是民主公开的原则。奖惩必须公开进行,增加其透明度,且评出的先进能与管理者、职工心理相容,达到奖励先进,带动一般的目的,必要时应登报、广播、上宜传专栏,以扩大教育面。

三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实施奖励措施,应采取群众评选,领导培养的办法,既要积极主动,大胆操作,又要核准查实,慎重进行,确保达到奖罚一个、震动一片、促进全面的效果。

四是全面衡量,轻重相应的原则。要认真看待奖罚措施的典型性、严肃性,奖罚的对象必须是正反两方面的突出典型,且还须根据其工作成绩的大小与造成的不良后果的程度,决定奖罚的方式,偏轻或偏重都将发挥不了奖罚应有的效果。

五是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正面的典型是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能达到示范作用。在奖励时,应摆正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关系,坚持政治上与生活上关心并举,注重净化激励意识,优化激励环境,强化精神支柱的作用。

4.2制定科学的奖励标准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只有标准科学、合理,奖励才能以功论赏,按绩给奖,具体应包涵以下几个方面:

4.2.1奖罚标准应有较高的效价

在制定奖励标准时应能够让职工明确:达到奖励标准所获得的奖励,是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所产生的效价,并能使其发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对完成目标责任强大的吸引力,如果达到目标后,收效甚微,这个标准就不能吸引和鼓励大家为之奋斗。

4.2.2奖罚标准必须明确具体

奖罚标准要求有具体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能够定量的指标都应该定量,不容易定量的可采取定时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切实不能定量的,也应该具体明确,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拉开功绩的差距,激励先进。

4.2.3标准要认真研讨成功概率

具体地讲就是标准的制定要从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过高了使人望而生畏,不敢攀登,太低了,人人都能轻而易举获得,起不到奖励的作用。实际标准应定在能使本单位具有中上等水平的同志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达到或超过为理想标准,这样,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干劲,加倍努力地去完成。

2.1.4注重标准的相对稳定

在制定标准时一定要根据各项工作的不同性质、范畴,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确定公布。切不可因为达到奖励标准的人多了,就认为标准低了或重新盲目地提高标准,或是拖延奖励的兑现。所确定的标准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即使确有修改的必要也应该在兑现后,经职代会提案与执行者协商修订,以增强职工对管理者的信任和能力的认定。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6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10-02

一、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管理活动中,有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会使用威胁、批评甚至羞辱等管理手段来刺激学生,无意识地利用学生害怕这种心理来管理学生,让其服从命令。甚至以罚代教,诸如罚站、罚抄等变向体罚形式,这样做的最终结果会适得其反,不仅扼杀学生的个性,也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消极,这样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对于比较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大众普遍认为学困生难管,对他们有偏见,对于所谓的学困生的管理,激励机制的应用尤为重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学生来说,他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得到尊重、得到他们的关心与爱。一旦人的尊重得到压抑、挫折,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所谓学困生并不是什么都差,但国民的传统思维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就是看成绩好不好、看是否遵守纪律。学生成绩不好、不遵守纪律,学校及家长就会不屑,学生自制力不强,易受不良风气影响,出了问题老师、家长又拿成绩好或守纪律的作评判标准,没有看到他们的优点,结果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思想品德等全面出现问题。

二、激励的概念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激励就其词义来看,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Berelson)给激励所下的定义是“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三、激励机制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充分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可分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由低级往高级发展的过程。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认识到学生个体多样性需求中的优势需求,也就是主要需求。只有了解和充分认识这些需要,才能运用激励措施,达到激励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物质方面的需求,在学校中存在一些家庭生活较困难的学生,国家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及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对于此类学生来说都是具有较强吸引力的。②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的需要,希望得到社会、学校、老师、家庭、同学的理解、尊重、关心,心中的感受有地方倾诉,还包括与异性朋友的交往的需要。③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老师重视他,实现个人价值,参与学校及班级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的社团,从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从而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④荣誉方面的需求,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证明自身实力,获得老师同学的肯定。还包括加入党团组织等需要。

2.目标激励。就是设置适当的目标,使其成为诱因,以激发人的正确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设置目标时,要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从而明确学生的方向,使其充满信心和希望,把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持续调动其积极性。近期目标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以利于激发其积极性,在每一阶段,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进行反馈、强化,使其看到自己的成绩,并给予肯定和奖励。特别是给予公开场合的表扬,会极大增强其自信心,这种激励方法对于“问题学生”效果相当明显。

3.情感激励。“问题学生”很多属于“胆汁质”类型的,即瞬时比较火暴,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打架,属于“吃软不吃硬”型的,若我们能够在其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时给予热心诚恳的帮助,给予一种人文关怀精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定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你,自然而然他就会少违反纪律。

4.榜样激励。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时时事事做学生表率,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模仿力,可塑性大。教师每天与学生相处,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学识水平、自身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自觉地时时审慎自己的行为,用自己模范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激励学生。此外,树立学生的榜样也同样重要,不仅仅树立成绩好的榜样,还要树立在德育、体育等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为榜样,追求全面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模仿心理。

5.评价激励。在班级体中,班主任常需要对某件事或某个学生提出表扬或批评意见,在每个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德、智、体、劳的全面评价,这些评价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地发现、巩固学生身上一切好的东西,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健康的发展。运用评价激励,一要评价要公正,评价的公正性是评价的灵魂,不然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二要注意分寸,批评和肯定都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和缩小,特别要注意不能怀疑和伤害学生心灵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三是评价要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四是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树立学生上进的信心,而不能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为了体现评价的科学、公正、平等,应首先做到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得出一个全面的学生情况答案,从而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

四、应用激励机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适用于一切学校和一切学生的激励措施,在教育管理中,激励是充分展示管理者管理艺术的管理活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激励必须因时、因人、因地而异,但也有一定的规矩可循,同其他管理职能一样,激励在实践当中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新时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及挑战,我们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充分了解、甚至是掌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只有在进一步掌握学生一般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激励措施。

2.激励的时效性。时效原则是指奖励必须及时,一旦时过境迁,激励就会失去作用。实践一再证明,应该受表扬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鼓励,会使人气馁,丧失积极性;错误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会使错误行为更加泛滥,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3.功过分开,一视同仁。我国传统文化在奖励问题上有一种将功补过、以功抵过的主张,这是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的。奖赏与惩罚应当分明,这不仅指对该奖的人给予奖赏,对该罚的人给予惩罚,而且还包含着对同一个人的功过应当严格区分,分别处理。有功该奖,有过当罚,不能以功抵过。做到赏罚分明,一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赏罚必须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4.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在建立激励制度时,应执行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因为完成教育目标,最终还是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惩罚是做不到的。

5.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需求,既有物质性,但更重要是精神性的,奖励必须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地方,应当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6.实事求是,奖罚合理。要做到实事求是,奖罚合理,首先要端正奖罚的思想,奖励不能为奖励而奖励,也不能搞平均主义,人人有份,批评、惩罚,应该从事实出发,对事不对人。其次,还要掌握运用激励工具的艺术,特别是语言艺术。不论是奖励还是批评、惩罚都要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同的语言或同一语言在不同的情形下,会表达出不同的激励强度。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一要学会准确用语,用语得体;二是要学会因时因地用语,注意形式和地点,同样的语言,在大会上说出和在小会上说出来、个别谈话时说出来,作用是大不一样的。

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另外不能忽视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机制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极大激发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学生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而且与学校的其他工作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非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强,李昌,唐素萍.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凤彬,李东.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白振汉,陈德耀.现代管理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5]蒋国平.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1.

[6]郭跃进.管理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7]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刘熙瑞,张康之.现代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7

一、端正思想政治作风

要搞好班组安全生产建设,首先就应该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杜绝文化的侵蚀。作为中层管理干部,应该时刻记住工牌上标示的这样一句话:“我首先是个出色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中层干部不能脱产,再高级别的人都要去顶岗位,每月至少一次(除非年龄已超过50岁),一定要在第一线做一个合格的员工,一定要制度化地在第一线工作。还要加强和员工的沟通交流,鼓励员工讲真话、提意见,同时积极主动的接受员工的监督。

二、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所以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首先,我们要组织员工学习领会有关安全的规程制度。我们要求员工在干任何工作前都要不断的反问,“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这样干是否符合安全规程要求?”,让员工把“安全工作”养成习惯。其次,要加强案例剖析。认真吸取教训,克服麻痹思想,并针对本班组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找人的行为、设备管理方面的危害因素和根源,提出防范措施,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第三,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体现班组特色的安全文化活动,增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强化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落实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举报权。

三、完善工作程序制度

由于一岗多人工作时就会出现相互推卸,为更好地管理供电所,笔者认为“将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原则,重新对企业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将供电所设置为“一所三员三班”(也就是说一个供电所只有一名所长、一个安全员、一个技术员、一个营业员、配电班、营业班、业务受理班)。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制度第一,管理者第二”。安全生产的管理除了要遵守现有和安全生产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企业的法律、规程、制度外,还应结合班组实际建立和完善班组内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制度、防火防盗责任制等。要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职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防范和救援能力。班组要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班组安全信息管理。坚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制度的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企业对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应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班组长、班组员工评优评先、工资奖金分配的依据之一。

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基础抓起,做安全工作更需如此。专业技术是职工的基本素质,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先搞好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各个班组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本班组的培训方案,并长期坚持执行。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培训,更要注重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培训的目的。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识,以便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要组织开展班组安全技术革新,鼓励职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造等安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实践活动。为提高职工实践技能和业务素质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职工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革新,努力营造学技术、钻业务、争先进、保安全的浓厚氛围。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监测水平,提升安全管理模式,切实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

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管理人员长时间离开第一线,他不但不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而且原有的技能也会淡忘,更不能正确地指挥别的员工。因此,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员工,而且还必须是在任何时候都出尖拨类的员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班组是否在醒目位置,按照岗位危险严重程度设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标识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利用班前会,组织职工对不同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让职工了解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后果。监督班组是否做到安全注意事项不讲明不上工、责任不明确不上工。认真做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安全信息记录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的检查。全面准确的掌握安全检查、安全交底、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提高班组安全信息基础管理水平。严格监督班组做好班组交接班工作,上一个班组工作结束后,必须和下一个接班班组现场搞好交接班。要求班组填写好交接班日志,把相关安全生产原始记录交接清楚,防止问题不明、措施不当而危及安全生产。

总之,班组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生产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夯实了,只有把班组安全生产的目标实现了,才能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显示出企业“细胞”的强大生命力,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附:班组员工奖惩措施细则

一、奖励

(一)班组长在工作中的改革、创新被单位采纳,并给单位带来工作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奖励100---800元,有效解决技术难题的奖励300---800元,新的方法达到核心关键技术的奖励5000元。(但班组长必须以书面形式将个人对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提交到关相部门)

(二)在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发现重大问题并及时解决,为单位减少不必要损失的,奖励100--1000元。

(三)班组长连续5年以上被省级、州级评得先进班组或个人先进的,奖励个人300元,奖励班组2000元。

(四)一年中,如班组长或班组成员连续6次获得奖励的,年终再给予班组长2%的奖励,给予班组成员1%的奖励。

二、惩罚

(一)不服从班组长、工作负责人工作安排、有意怠慢工作或工作不努力的,正式员工处罚300元,农电工处罚200元,情节严重正式员工待岗6---1年,农电工情节严重的给予待岗位3个月,在待岗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如在待岗期间正式员工、农电工工作发生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给予开除工作籍。

(二)班组长在任职期间(管理),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对班组长给予降岗使用3年。3年内不得参加组聘中层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

(三)员工的生命是单位最宝贵的财富,在任何危急情况发生时,单位都奉行“生命第一的”原则,单位不认同员工冒着生命危险抢险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及他人财产的价值观。带病坚持工作不但不能得到表扬,而且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班组长或班组成员带病坚持工作是对自己身体不珍惜。如带病工作,一经查出,每次处罚100元---200元。

(四)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不解释、不解答、不落实的处罚部门负责人元300元。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8

(一)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许多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或者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惩罚工作中采取了错误的惩罚方式,使教育惩罚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教师反复使用错误的惩罚方式,会对学生再次造成伤害。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惩罚和体罚是一个概念,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本来可以采用较为轻微的惩罚方式,但是却采用了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体罚这种方式,致使学生身心受损,容易出现反抗的心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将惩罚和奖励对立起来,比如当学校举行一个活动时,一些同学表现比较优秀,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而少数同学的表现较差,教师特别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

(二)变相体罚的现象严重

变相惩罚是教育中明令禁止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受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影响,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令小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一些教师无视政策法规,变相体罚学生,并禁止学生向家长和学校说明,甚至利用退学的理由威胁学生,学生被迫忍气吞声,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三)心理惩罚程度过重

心理惩罚是惩罚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某种行为或语言对学生心理造成压迫或伤害,属于精神惩罚范围,通常表现为一些让学生难堪的语言和行为以及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对等待遇。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素质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的现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带有谩骂、侮辱性质的言行时常出现,对学生构成精神虐待。

(四)适度性把握不够

教师对惩罚的度把握不够好,在本可以采取教育方式教导学生的事情上采取惩罚性的手段,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今后的对此类事情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阻碍,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与教师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促进小学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教育中惩罚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校、政府三个角度探讨促进教育惩罚更好实施的策略,形成教师、学校和政府三方通力合作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惩罚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现代化教育的开展进程。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惩罚策略

只有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到合理使用惩罚的重要性,才能使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惩罚的应用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惩罚观念,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对学生起一个警示和行为纠正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者提高教学成绩盲目地对学生开展惩罚教育。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为教育惩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约束教师的部分行为。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教育为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通过引导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惩罚的实施过程使之程序化,防止教师滥用惩罚教育的方式。学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惩罚教育的方式应用得当且效果明显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学校要加强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进,扩充师资力量,定时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查。

(三)政府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教育惩罚上升为法律内容,制定惩罚的实施原则,为教师开展教育惩罚活动提供依据。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恶性事件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促使教师合理运用惩罚制度,对教育者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为教育惩罚的应用创造一个较有压力的氛围。

三、结束语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9

一、重目标引领,促师生合力

古语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则无所得矣。”从初一开始,班主任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入学成绩提出较高的目标,自始至终围绕所订目标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从初一起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挖掘潜力。无论是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小到每一单元的测验,班主任都要做成绩分析,看哪些学生达到了目标,哪些学生离目标还有距离,要和学生一起分析试卷,更要和任课教师协调沟通,找原因、定目标、做计划、定奖励、树榜样,让每一个学生有压力、有动力、有决心、有信心。

二、建“人情账户”,交知心朋友

曾经在一次班主任师徒结对仪式上,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分享了他做好班主任的秘诀――与学生搞好关系。虽说这句话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与学生搞好关系确实是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师生之间应有一份“人情账户”,青年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亦师亦友或情同手足,让每一个学生时刻感受到“你一直在老师的心中”。

每届初一新生开学后,我一般会坚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常与学生共进中餐、晚餐。每次在食堂就餐我都尽量地坐到学生中间去,跟他们聊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经常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学生,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平和、友善,甚至想了解班主任的心思,都争着跟我坐在一块用餐,无所不谈。第二件就是常查寝。作为大部分学生是寄宿生的班级,我基本每天都会去寝室查寝,这既能够检查他们是否安全归寝,寝室的纪律与卫生等常规工作是否做好,更重要的是在查寝的过程中经常和学生聊天,天南地北什么都说,有时刻意说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能很快地拉近与很多学生的距离。查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在教室了解不到的情况,并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他(她)一直都在老师心中”,老师时刻关注着每位学生。第三件就是和学生一起过生日。每学期开学初,把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好,记录本学期要过生日的孩子,提早安排,亲自帮学生定制不同的蛋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祝福语,再忙再累也要全班同学一起吃蛋糕,唱《生日快乐》歌,许美好愿望,祝快乐好运,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深受孩子的喜爱,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树立了老师的威严。

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用感情来教育学生,都是青年班主任在师生“人情账户”上为自己存上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在这种环境下,不论班内开展什么工作,还是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学生都会积极配合班主任,家长也会鼎力相助,共同出谋划策、踊跃参加,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重文化建设,激师生热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狄德罗的人,他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睡袍,他非常喜欢。可当他穿着这件华贵的睡袍时,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为了与睡袍相配套,狄德罗先后更新了一系列家具,连书房都更上档次了,这就是狄德罗的“睡袍效应”,又称“配套效应”。

班级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班级呈现的是向上、温馨、富有文化气息的氛围,那身处其中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积极、和谐,不断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与班级的环境相协调。因此,要想引起学生的积极变化,首先要为班级制订一件高品质的“睡袍”。而在班级文化中,班徽无疑可以充当“睡袍”。班徽的设计应融入校园文化、学生的想法以及青少年的特点等。

当然,要配合好整个班级文化建设,光有班徽还不够,我认为集体合照与小组合照、班级口号、传统文化等同样重要。学生心中有了班徽,班级有了口号,墙上有了各小组的照片,黑板上有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寄语,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多少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正能量,当有个别学生调皮时,其他的孩子也会共同监督。

正处于思想形成时期的孩子,正能量的引领异常重要。每学期我还会精挑细选一些励志的语句,用语言或文字来熏陶学生,感受正面的向上的精神力量。一般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早晚自习铃响的前一分钟,集体诵读我为学生特制的时间规划本上的励志的口号,比如“同校同读,岂能屈居人后;同窗同学,焉能甘拜下风”等。二是定期分享美文、图片与视频。我深感初中阶段学生的德育比智育更加重要,思想比文化重要。每当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写得非常有道理、励志性非常强的文章时,都会把这些素材分享给学生。学生在观看后有很大的心灵触动,这些美文、图片与视频都充分发挥了优秀示范的作用,同时也为写作文提供了好的素材。

四、变奖惩花样,添学习乐趣

1.巧用“奖励券”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特别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而“奖励券”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获得“奖励券”的学生可以是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是操行评价总分居于前列的学生,也可以是学习成绩进步最大、作业最优秀、竞赛获奖、班会组织的学生。

2.制订内容丰富的奖罚条例,完善奖罚的方式

奖惩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奖惩的内容与方式。每个学期我会设置不同的奖励措施,常规性的如奖励一本书、一件文具、某天在班上播放学生想听的一首歌曲等;别致性的如班主任陪跑操一次、陪练羽毛球或乒乓球一次、优先选择同桌一次、发信息给家长表扬你一次等。

而对于处罚措施,更需要我们多了解学生,多在学生的短板上下功夫。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步,所以在教育完违反了校纪班规的学生后,我往往会每周进行一次抓阄形式的趣味抽奖、抽罚。处罚的内容往往分为体育锻炼、知识学习、能力锻炼、服务意识培养等四方面。例如:学生对七科任课老师大声说出“老师,我爱你”;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唱一首歌,至少一分钟;画一幅世界政区图,等等。这些形式的惩罚学生乐于接受,且能得到锻炼。

这些奖励措施和独特的惩罚方式,使得学生在日常操行规范、课堂答问等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认真,都希望获得奖励券,参与抽奖,也都非常期待每一次的奖罚时刻。

五、借网络平台,强家校沟通

新接一个班,学生家长对年轻班主任一般都不会很放心,认为年轻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不足也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迅速地取得家长的信任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多与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现代网络信息的发展如此迅速,运用网络平台与家长交流是最便捷的方式。在开学之初,我就建立好了班级的QQ群,申请了班级的微信公众号,并开通了学校的智慧校园。我将每周班级的大事记、表扬和批评名单、班级建设状况、学生活动剪影等内容编辑好文字和照片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家长们通过推送信息,基本上都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样一来,在家长心目中,自然知道这是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是值得他们信任的。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后续工作就顺水推舟了。

小学班级奖励及惩罚措施篇10

关键词惩罚小学教育评价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健康、成熟、完善的教育评价系统包括表扬、鼓励、赞赏、批评、惩罚等,积极引导与挫折体验相结合,但现今的教育风向更多地崇尚对孩子的鼓励、引导,对于惩罚的争议很大,大家谈“罚”色变,一味强调“爱的教育”,殊不知教育有张有弛,“爱”如清风,亦如雨下,他们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使教育方式更加理性、科学。前苏联的哈尔拉莫夫主编的《教育学教程》里面提到:“惩罚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和操行,迫使他(她)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锻炼他(她)的抑制能力,就是说能抵制引诱,抑制那些破坏规定准则的不体面的行为。”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学校即社会。”社会需要规则、法律加以维持其秩序,学校也需要校纪、校规维持其健康、持续地发展。但我们这里提到的并非是上纲上线的硬性惩罚,软性灵活性的惩罚也应该贯穿于我们教育的始终,并且以艺术的、多变的形式出现,做到张弛有度。

1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惩罚的必要性

1.1家庭观念的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孩子在家里处于优势地位,经常性六个甚至更多的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隔代的溺爱随处可见,久而久之,孩子们自我意识逐渐膨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顺境中成长,对于忠言充耳不闻。

1.2赏识教育的局限

在现行的教育大背景下,更多的是“放下你的鞭子”,对于孩子的赏识教育更多地占领我们的生活,殊不知有那么一群孩子,赏识与激励已经无法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和恶劣态度了,他们早已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了。正面激励多了,孩子容易自我膨胀,抗压能力比较弱,缺乏挫折体验,这与近年来中小学生极端事件逐年高发的态势不无关联。所以,正当的、合乎教育常理的处罚当且应当登上大雅之堂。

处罚只是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它的目的不是本身,而是一切以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一把双刃剑,以一种负强化的、严厉的手段达到教育目的,增加学生受挫感,釜底抽薪般地强化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它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但在使用它的时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智慧地处理,注意处事的艺术,太刚性、线性的思维容易造成简巍⒋直┑冉隙喔好妗⑾极影响,一个规范化、智能化、具体化的惩罚机制呼之欲出。

2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惩罚的原则性

2.1贯穿“教育”,体察生情

惩罚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失,并且为自己的过失接受惩罚,最终受到教育的过程。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施罚者和受罚者的“配合”。

(1)作为施罚者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处罚必须是理性、客观、公正的。通俗地说,就是在弄清事情来龙去脉后,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判断,切不可因为个人的好恶,一顿劈头盖面。学生年纪小,尚屈从于教师,待自我意识形成,只会加剧师生间的紧张关系。有那么一件事,发生在小学低年级,上课铃声响了,该班级的一位女生迟迟未到,任课老师在课中让班干部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寻找该名女生,直至下课,才在学校的女厕所里找到了该名女生,她将自己锁在厕所里,不肯出来。据班干部说,上节课该女生有被任课老师批评,而平日里该女生确实行为、习惯表现殊于周围的孩子。据此,班主任在找到女生后,对其行为进行了批评、惩罚、教育,而该女生一直一言不发。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此事以后,女生对于班主任的课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状态较之前更加恶劣。后来,班主任再次找该女生谈话,在推心置腹的一翻了解下,才知道该女生对那天厕所里的事情耿耿于怀。原来,那天她躲进厕所里,上课一直迟迟不到,原因是上课铃响了,但发现自己忘记带厕纸了,害怕老师批评,爽性躲在厕所里不出来了。至此,事情完结。整件事情的发生,由于班主任处理事情不够科学、耐心,对于孩子缺少人文关怀,凭着自己平日对学生的印象,做出了武断的处理,这样的惩罚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对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阴影。

(2)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说,必须被罚得心服口服。之前说的是处罚上的偏失,但有时候,在我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做出应激处理反应的时候,也应该向学生明白说清。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要罚?怎么罚?罚学生罚得恰到好处,让他们在知道自己错误时候,通过自我承担后果,形成一种挫折教育,最终助其慢慢端正行为、习惯。

(3)关注处罚后,学生的心理变化。“错不在罚,错在无方。”处罚之后,我们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进行跟踪了解反思,这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我们教师自己的。关注学生的行为、心理变化,检验处罚的有效性,以期今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找出处理问题的措施、方法。另外,事后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处罚当中,是否在言行上表述恰当,是否遵守了教育为本的理念,不断反省自己,保持一颗最基本的问责之心,那么我们的惩罚也会更加的有效。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教育”是关键,惩罚只是诸多教育手段的一种,它不会孤立地存在,与鼓励、赞赏、表扬……相结合,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健康成长的目的。

2.2适当量“刑”,适可而止

“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在铺天盖地的宣扬名人的成功论之时,我们发现真正在他们成功的经验指导下,名利双收的人少之又少,因为成功不可复制。而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关注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因为弯路可以少走,错误可以避免。同理,对于我们孩子,挫折体验有时胜过成功的光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且应当抓住这个契机,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惩罚教育作为教育手段的一种,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采用一些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错误。这里的“适当的方式”是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适当地量“刑”,坚决杜绝滥“刑”。

体罚、变相体罚、惩罚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惩罚了学生,但它们各自采用的方式、达到的效果就有待商榷了。体罚、变相体罚: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长时间的罚站、重复多次的罚抄、罚坐、罚跪,甚至动用棍棒、武力。这些手段也许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显著的效果,但却会伤害孩子的身心。这些低效能的惩治方式,与我们这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不相吻合,如果不懂教育的人就能采取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工作又谈何专业性、艺术性?再者,采取这种极端行为的教师,大多是因为无法克制个人的情绪,和孩子较了真,殊不知,这不是一场胜败的博弈,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双赢,而采取这些手段恰恰是背道而驰的。惩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前者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具体地阐述过。

2.3处“罚”多样,讲究策略

惩罚不是单一的手段,要和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式相结合,惩罚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同时又要“因人而异”,根据具体的生情,灵活处变。

惩罚贯穿于我们整个教育的始终,不滥用,用时也无须心有余悸。而在处罚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性、客观地做出判断。首先,“有优则奖,有错即罚”奖罚分明,才能落实到位,同时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其次,惩罚的前提是学生有错,根据学生具体的认错态度,采取相应措施。惩罚当且应当实行于那些认错态度不明晰,多次教育无果,屡错屡犯,屡教不改的孩子。第三,在具体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犯错的程度、认错的态度……做出判断。有学生多次作业未能及时完成,应该先判断其未完成的原因。如果是在家拖拉、游荡,完全是因为主观不努力造成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小惩大诫,加以惩罚性的措施;如果学生完不成作业是因为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其他学生弱些,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关爱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帮帮他,或者相应地减少他的作业量,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另外,学生的个性也是我们做出惩罚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有的学生尽管调皮,但生性胆小怕事,那么教师可以用眼神、话语去制止,有的学生生性顽劣,刀枪不入,属于惯犯级别,那么我们就可以大刀阔斧地m用惩罚对其进行惩戒。

当然,我们在讲惩罚多样性、艺术性的同时,也必须把握两个关键性的原则:时效性和针对性。时效性就是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在具体的教育中,也就是我们的惩罚教育应该抓住教育的契机,惩罚不适用于秋后算账,今天错明天或者后天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一股脑儿旧事重提,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恶化师生关系,给学生留下小鸡肚肠、斤斤计较的印象。针对性是对确定的对象采取措施。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主张错什么罚什么。作业没做完,罚作业;值日没完成,罚值日;上课不认真听,课后娱乐的时间补上……但也会出现这样的事,学生纪律差,教师罚他抄课文;学生值日没做,老师罚他放学留晚学。没有针对性的东拉西扯的惩罚,让惩罚本身失去了惩罚的教育意义,还会顾此失彼,让学生产生双重抵制,这样的惩罚得不偿失。

从古至今,“惩罚”一直是教育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赵传江.教育学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8).

[2]杨小微,罗德红.我的教育信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3]张红傅.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54-55.